TW201543303A - 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3303A
TW201543303A TW104114004A TW104114004A TW201543303A TW 201543303 A TW201543303 A TW 201543303A TW 104114004 A TW104114004 A TW 104114004A TW 104114004 A TW104114004 A TW 104114004A TW 201543303 A TW201543303 A TW 20154330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electronic device
pressure sensor
component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4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9188B (zh
Inventor
liang-hua Mo
Zhi Liu
Jie Liu
Original Assignee
Focaltech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caltech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Focaltech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43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9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9188B/zh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子設備,電子設備包括正面、背面、以及位於正面與背面之間的第一側面,正面與背面相對設置,正面用於顯示畫面;電子設備進一步包括:第一感測元件,第一感測元件對應第一側面的一區域設置,定義第一側面對應第一感測元件的區域為第一感測區,第一感測元件用於對在第一感測區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驅動電路,驅動電路用於為第一感測元件提供第一感測信號,以驅動第一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執行第一功能。本發明提供的電子設備提高了操作效率。

Description

電子設備
本發明涉及電子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電子設備。
隨著科技的發展,觸控電子設備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電子設備中可以安裝各種不同功能的應用程式,以滿足使用者的使用要求。
觸控電子設備具有很多的處理指示,不同的處理指示控制觸控電子設備進行不同的操作。當需要觸控電子設備進行設定操作時,現有技術需要首先查找該操作對應的處理指示的觸控按鍵或是觸控圖示,通過觸發所述觸控按鍵或是觸控圖示使得所述觸控電子設備執行與所述處理指示對應的操作。
通過上述描述可知,當控制觸控電子設備執行某一操作時,現有的控制方法需要查找並觸發目標處理指示對應的觸控按鍵,操作效率低。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設備,提高了操作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子設備,電子設備包括正面、背面、以及位於正面與背面之間的第一側面,正面與背面相對設置,正面用於顯示畫面;電子設備進一步包括:
第一感測元件,第一感測元件對應第一側面的一區域設置,定義第一側面對應第一感測元件的區域為第一感測區,第一感測元件用於對在第一感測區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
驅動電路,驅動電路用於為第一感測元件提供第一感測信號,以驅動第一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執行第一功能。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第一功能為開機或翻閱導航或啟動目的程式。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二側面、第三側面、與第四側面,其中,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相對設置,第三側面與第四側面相對設置,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的長度較第三側面與第四側面的長度短。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電子設備進一步包括:
第二側面;
第二感測元件,第二感測元件對應第二側面的一區域設置,定義第二側面對應第二感測元件的區域為第二感測區,第二感測元件用於對在第二感測區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
驅動電路還用於為第二感測元件提供第二感測信號,以驅動第二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執行第二功能。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第一側面與所述第二側面相對設置,第一功能與所述第二功能相同。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電子設備進一步包括:
第三感測元件,第三感測元件對應第一側面的一區域設置,定義第一側面對應第三感測元件的區域為第三感測區,第三感測元件用於對在第三感測區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
驅動電路還用於為第三感測元件提供第三感測信號,以驅動第三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執行第三功能。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電子設備進一步包括:
第四感測元件,第四感測元件對應第二側面的一區域設置,定義第二側面對應第四感測元件的區域為第四感測區,第四感測元件用於對在第四感測區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
驅動電路還用於為第四感測元件提供第四感測信號,以驅動第四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執行第四功能。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第三感測元件與第四感測元件相對設置,第三功能與第四功能相同,且不同於第一功能與第二功能。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第一功能與第二功能螢幕解鎖和/或開機,第三功能與第四功能為啟動目標應用程式。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第一感測元件為指紋感測元件,用於感測操作者的指紋輸入。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當第一感測元件為指紋感測元件時,指紋感測元件包括多個指紋感測電極,驅動電路通過感測多個指紋感測電極的自電容來感測指紋輸入。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感測元件均為指紋感測元件,用於感測操作者的指紋輸入。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感測元件均為指紋感測元件時,每一指紋感測元件包括多個指紋感測電極,驅動電路通過感測多個指紋感測電極的自電容來感測指紋輸入。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三側面與第四側面,第三側面與第四側面相對設置,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的長度較第三側面與第四側面的長度長,驅動電路還用於偵測電子設備是被操作者的左手持握還是右手持握,並根據偵測結果控制是選擇第一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還是選擇第二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三側面與第四側面,第三側面與第四側面相對設置,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的長度較第三側面與第四側面的長度長,驅動電路還用於偵測所述電子設備是被操作者的左手持握還是右手持握,並根據偵測結果控制是選擇第一感測元件與第三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還是選擇第二感測元件與第四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驅動電路包括重力感測電路,重力感測電路根據所述電子設備的傾斜角度判斷所述電子設備是被操作者的左手持握還是右手持握。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驅動電路包括:
設置在所述第一側面的第一觸摸元件以及第二側面的第二觸摸元件;
觸摸感測電路,觸摸感測電路根據第一觸摸元件以及第二觸摸元件的回饋資訊判斷電子設備是被操作者的左手持握還是右手持握。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電子設備還包括:
第一壓力感測器,第一壓力感測器與第一感測元件重疊設置,且第一壓力感測器位於第一感測元件的內側,第一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第一感測區的壓力,當第一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驅動電路則控制第一感測元件開始執行指紋感測。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一壓力感測器和第二壓力感測器,第一壓力感測器與第一感測元件重疊設置,且第一壓力感測器位於第一感測元件的內側,第一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第一感測區的壓力,當第一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驅動電路則控制第一感測元件開始執行指紋感測;第二壓力感測器與第二感測元件重疊設置,且第二壓力感測器位於第二感測元件的內側,第二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第二感測區的壓力,當第二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驅動電路則控制第二感測元件開始執行指紋感測。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電子設備還包括:
第三壓力感測器與第四壓力感測器,第三壓力感測器與第三感測元件重疊設置,且第三壓力感測器位於第三感測元件的內側,第一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第三感測區的壓力,當第三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驅動電路則控制第三感測元件開始執行指紋感測;第四壓力感測器與第四感測元件重疊設置,且第四壓力感測器位於第四感測元件的內側,第四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第四感測區的壓力,當第四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驅動電路則控制第四感測元件開始執行指紋感測。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電子設備為手機。
較佳的,在上述電子設備中,電子設備包括聽筒,第一感測區與第二感測區較第三感測區與第四感測區更靠近電子設備設置有聽筒的端部。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所提供的電子設備可以通過設定在第一側面的第一感測元件感測操作者的生物特徵判斷是否執行第一功能,無需查找與第一功能對應的觸控按鍵,操作簡單快速,提高了操作效率。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熟悉相關技藝者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實施例一:
正如背景技術所述,現有的控制觸控電子設備執行某一操作時,現有的控制方法需要查找並觸發目標處理指示對應的觸控按鍵,操作效率低。
發明人研究發現,可以在電子設備的側面設置專門的感測元件,用於感測操作者的生物特徵,並通過相應的驅動電路驅動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使得電子設備執行設定的功能,以提高操作效率。
基於上述研究,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正面、背面、以及位於所述正面與背面之間的第一側面,所述正面與所述背面相對設置,所述正面用於顯示畫面;所述電子設備進一步包括:
第一感測元件,所述第一感測元件對應所述第一側面的一區域設置,定義所述第一側面對應所述第一感測元件的區域為第一感測區,所述第一感測元件用於對在第一感測區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
驅動電路,所述驅動電路用於為所述第一感測元件提供第一感測信號,以驅動所述第一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所述電子設備執行第一功能。
所述第一側面可以為所述電子設備的任意一個側面。所述電子設備包括但不局限於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
本實施例所述電子設備可以直接通過觸摸所述第一感測元件去判斷是否執行對應的第一功能,這樣,當操作者觸摸所述感測元件時,即可通過驅動電路判斷是否要執行相應的功能,無需再通過查找對應的觸控按鍵,操作簡單快速。
實施例二:
基於實施例一,參考第1圖與第2圖,本實施例提供了另一種電子設備10,電子設備10包括:相對設置的正面11以及背面12,位於正面11與背面12之間的第一側面13。其中,正面11用於顯示畫面,正面包括:顯示區112以及包圍顯示區112的邊框區111。
電子設備10還包括:設置在第一側面13預設區域的第一感測元件15,定義該預設區域為第一感測區14。第一感測元件15用於對在第一感測區14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
需要說明的是,第2圖所示實施方式僅在於說明所述電子設備包括第一感測區14以及第一感測元件15,並不限定第一感測區14以及第一感測元件15的結構、設置位置以及形狀。電子設備10還包括驅動電路31(見第3圖),驅動電路31用於為第一感測元件15提供第一感測信號,以驅動第一感測元件15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10執行第一功能。
參考第3圖,第3圖為電子設備10的結構框圖,電子設備10進一步包括第一功能模組32,第一功能模組32與驅動電路31連接。第一功能模組32用於執行第一功能。電子設備10進行生物特徵感測時,驅動電路31為第一感測元件15提供第一感測信號,驅動第一感測元件15進行生物特徵感測,然後根據第一感測元件15的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第一功能模組32執行第一功能。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功能可以為開機或翻閱導航操作或啟動目的程式,對應的,圖3中所示第一功能模組32為開機模組、或翻閱導航模組、或應用程式模組。
如果第一功能為開機操作,第一功能模組32為開機模組,當觸發第一感測元件15進行生物特徵感測時,驅動電路31用於為第一感測元件15供第一感測信號,以驅動第一感測元件15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10執行開機操作。
如果第一功能為翻閱導航功能,第一功能模組32為翻閱導航模組,驅動電路31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10執行翻閱導航操作,如可以用於圖片流覽下翻頁,網頁流覽頁面下拉、電子書頁面下翻等,直接上下滑動或/和觸發第一感測元件15,操作簡單快速,而且由於無需觸摸顯示區112,不會對顯示區112的顯示畫面遮擋,更加便於操作者的使用。
如果第一功能為啟動目的程式,第一功能模組32為應用程式模組,驅動電路31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10執行啟動目的程式。
如第1圖和第2圖所示,電子設備10還包括:與第一側面13相對設置的第二側面18,相對設置的第三側面16與第四側面17。其中,第一側面13與第二側面18的長度較第三側面16與第四側面17的長度短,這樣,當電子設備10為手機時,第一側面13為手機正向顯示時的上端,便於操作者正常手持電子設備10時對第一感測區14進行觸摸操作,以便於觸發第一感測元件15進行生物特徵感測,而後通過驅動電路31控制電子設備10是否執行第一功能。
第一感測元件15還可以為心跳感測元件,用於感測操作者的心跳資訊,驅動電路31為心跳感測電路,用於驅動第一感測元件15進行心跳資訊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執行對應的第一功能。
當第一感測元件15為心跳感測元件時,驅動電路31的判斷方法是如果第一感測元件15檢測到心跳資訊,則控制電子設備10執行第一功能,如果第一感測元件15沒有檢測到心跳資訊,則控制電子設備10不執行所述第一功能,此方式,可以用於快速執行第一功能,提高了操作效率。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感測元件15可以為指紋感測元件,用於感測操作者的指紋輸入。當第一感測元件15為指紋感測元件時,指紋感測元件的結構如圖4所示,包括多個指紋感測電極A,指紋感測電極A為以電容耦合方式耦合到使用者指紋的元件。驅動電路31為自電容感測電路,其通過感測指紋感測電極A的自電容來感測指紋輸入。指紋感測電極A為矩形,成陣列分佈。感測電極A還可以為三角形,圓形等適合形狀。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驅動電路31也可以為互電容感測電路,通過感測第一感測元件15的互電容來感測指紋輸入,相應地,第一感測元件15的電極結構以及電極結構之間的關係要對應有所改變。
當第一感測元件15為指紋感測元件,驅動電路31的判斷方法是將第一感測元件15感測的指紋資訊與預設的指紋資訊對比,如果二者相匹配,則控制電子設備10執行對應的第一功能,如果二者不匹配,則不執行第一功能,可見,此實施方式不僅可以通過指紋檢測進行第一功能的快速啟動,還可以通過指紋檢測,確保電子設備10的使用安全,如果是他人非法操作,即第一感測元件活動指紋資訊不會與預設定指紋資訊匹配,進而不會啟動第一功能。
較佳的,如第5圖所示,電子設備10還包括第一壓力感測器33,為了防止誤操作導致電子設備10執行所述第一功能,將第一壓力感測器33與第一感測元件15重疊設置,且第一壓力感測器55位於第一感測元件15的內側,即操作者進行觸摸操作時,是通過第一感測元件15給第一壓力感測器33施加壓力的。換句話說,第一感測元件15被安置在比第一壓力感測器33更靠近指紋的位置。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將第一壓力感測器33設置在第一感測元件15的外側。
第一壓力感測器33感測操作者施加於第一感測區14的壓力,當第一壓力感測器33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驅動電路31則控制第一感測元件15開始執行指紋感測。通過第一壓力感測器33可以防止操作者意外的觸碰到第一感測區14而導致電子設備10執行所述第一功能。
通過上述描述可知,本實施例電子設備10可以快速實現第一功能的快速啟動,操作簡單快捷,提高了操作效率。
實施例三:
基於實施例一,參考第6-8圖,本實施例提供了又一種電子設備20,電子設備20包括:相對設置的正面41以及背面42,位於正面41與背面42之間的第一側面43。其中,正面41用於顯示畫面,正面41包括:顯示區412以及包圍顯示區412的邊框區411。
電子設備20還包括:設置在第一側面43預設區域的第一感測元件431,定義預設區域為第一感測區432。第一感測元件431用於對第一感測區432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
電子設備20還包括驅動電路31,驅動電路31用於為第一感測元件431提供第一感測信號,以驅動第一感測元件431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20執行第一功能。
所述電子設備20還包括:第二側面44和設置在所述第二側面44預設區域的第二感測元件441,定義預設區域為第二感測區442,第二感測元件441用於對在第二感測區442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此時,驅動電路31還用於為第二感測元件441提供第二感測信號,以驅動第二感測元件441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20執行第二功能。
所述第一功能與第二功能可以不相同,可以實現第一功能與第二功能兩個不同功能操作的快速啟動,提高操作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將第一側面43與第二側面44相對設置,並設置第一功能與第二功能相同。這樣,操作者無論是左手把握電子設備20還是右手把握電子設備20,第一感測元件431與第二感測元件441中的一個必將會被觸發,進而均可通過驅動電路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20執行第一功能,便於第一功能的觸控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
電子設備20還可以包括:第三感測元件433,第三感測元件433設置在第一側面43的預設區域,定義預設區域為第三感測區434。第三感測元件433用於對在第三感測區434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此時,驅動電路31還用於為第三感測元件433提供第三感測信號,以驅動第三感測元件433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20執行第三功能。
所述電子設備20還可以包括:第四感測元件443,第四感測元件443設置在第二側面44的預設區域,定義預設區域為第四感測區444。第四感測元件443用於對在第四感測區444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此時,驅動電路31還用於為第四感測元件443提供第四感測信號,以驅動第四感測元件443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20執行所述第四功能。
第三功能與第四功能可以不同,且與第一功能不同,可以實現第三能與第四功能兩個不同功能操作的快速啟動,提高操作效率。
在本實施例中,較佳的,將第三感測元件433與第四感測元件443相對設置,第三功能與所述第四功能相同,且不同於第一功能與第二功能。這樣,操作者無論是左手把握電子設備20還是右手把握電子設備20,第三感測元件433與第四感測元件443中的一個必將會被觸發,進而均可通過驅動電路31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20執行第三功能,便於第三功能的觸控操作,提高了操作效率。
第一功能與第二功能為螢幕解鎖和/或開機,這樣,通過觸發第一感測元件431或第二感測元件441即可實現螢幕解鎖和/或開機的功能。當電子設備20處於關機狀態時,觸發第一感測元件431或是第二感測元件441,驅動電路31根據感測結果進行是否控制電子設備20執行開機操作。當電子設備20處於開機狀態時,觸發第一感測元件431或是第二感測元件441,驅動電路31根據感測結果進行是否控制電子設備20執行螢幕解鎖操作。
第三功能與第四功能為啟動目標應用程式,通過觸發第三感測元件433或第四感測元件443即可實現啟動目標應用程式的功能,操作簡單快捷。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測元件431、第二感測元件441、第三感測元件433以及第四感測元件443均為指紋感測元件,用於感測操作者的指紋輸入,當第一感測元件431、第二感測元件441、第三感測元件433以及第四感測元件443均為指紋感測元件時,每一指紋感測元件包括多個指紋感測電極,驅動電路通過感測所述多個指紋感測電極的自電容來感測指紋輸入。此時,指紋感測元件的結構,以及驅動電路31的工作原理可參見實施例二,在此不再贅述。
電子設備20還包括第三側面45與第四側面46,第三側面45與第四側面46相對設置,第一側面43與第二側面44的長度較第三側面45與第四側面46的長度長。這樣,可以使得操作者更容易的手持電子設備20。
當電子設備20僅設置第一感測元件431以及第二感測元件441時,可以通過驅動電路31可以持續同時為二者提供對應感測信號,使得二者一直處於觸發狀態,當對應感測元件被觸摸時即可進行生物特徵感測。在本實施例中,此時較佳的設置驅動電路31還用於偵測電子設備20是被操作者的左手持握還是右手持握,並根據偵測結果控制是選擇第一感測元件431進行生物特徵感測還是選擇第二感測元件441進行生物特徵感測,這樣,驅動電路31只為第一感測元件431以及第二感測元件441中被選擇的一種提供對應的感測信號,降低了能耗,同時,提供提高驅動電路31的判斷效率。
當電子設備20進一步包括第三感測元件433以及第四感測元件443時,可以通過驅動電路31可以持續同時為第一感測元件431、第二感測元件441、第三感測元件433以及第四感測元件443四者提供對應感測信號,使得四者一直處於觸發狀態,當對應感測元件被觸摸時即可進行生物特徵感測。在本實施例中,此時較佳的設置驅動電路31還用於偵測電子設備20是被操作者的左手持握還是右手持握,並根據偵測結果控制是選擇第一感測元件431與第三感測元件433進行生物特徵感測還是選擇第二感測元件441與第四感測元件443進行生物特徵感測,這樣,驅動電路31只為位於第一側面43的感測元件或是只為位於第二側面44的感測元件提供對應的感測信號,降低了能耗,同時,提供提高驅動電路31的判斷效率。
可以設置驅動電路31包括重力感測電路,重力感測電路根據電子設備20的傾斜角度判斷電子設備20是被操作者的左手持握還是右手持握。
也可以設置驅動電路31包括:設置在第一側面43的第一觸摸元件以及第二側面44的第二觸摸元件;觸摸感測電路,觸摸感測電路根據第一觸摸元件以及第二觸摸元件的回饋資訊判斷電子設備20是被操作者的左手持握還是右手持握。
還可以通過為每個感測元件設置壓力感測器方式以實現上述降低能耗,以及提供提高驅動電路31的判斷效率的有益效果。
如當電子設備20僅設置第一感測元件431以及第二感測元件441時,可以設置電子設備20還包括:第一壓力感測器和第二壓力感測器,第一壓力感測器與第一感測元件431重疊設置,且第一壓力感測器位於第一感測元件431的內側,第一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第一感測區432的壓力,當第一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驅動電路則控制第一感測元件431開始執行指紋感測;第二壓力感測器與第二感測元件441重疊設置,且第二壓力感測器位於第二感測元件441的內側,第二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第二感測區442的壓力,當第二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驅動電路則控制第二感測元件441開始執行指紋感測。當電子設備20包括第一壓力感測器以及第二壓力感測器,且當電子設備20進一步包括第三感測元件433以及第四感測元件443時,電子設備20還進一步包括:第三壓力感測器與第四壓力感測器,第三壓力感測器與第三感測元件433重疊設置,且第三壓力感測器位於第三感測元件433的內側,第三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第三感測區434的壓力,當第三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驅動電路31則控制第三感測元件433開始執行指紋感測;第四壓力感測器與第四感測元件443重疊設置,且第四壓力感測器位於第四感測元件443的內側,第四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第四感測區444的壓力,當第四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驅動電路31則控制第四感測元件443開始執行指紋感測。
本實施例電子設備20同樣包括但不局限於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
如第6圖所示,電子設備20進一步包括聽筒29,可以將所述第一感測區432與第二感測區442較第三感測區434與第四感測區444更靠近電子設備20設置有聽筒29的端部。
參考第9圖,進一步的,電子設備20還可以在第三側面45的預設區域設置上第五感測元件451,定義該預設區域為第五感測區452。第五感測元件451用於對在第五感測區452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驅動電路31還用於為第五感測元件451提供第五感測信號,以驅動第五感測元件451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電子設備20執行第五功能。
當電子設備20包括第五感測元件451時,同樣,驅動電路31可以持續為其提供第五感測信號,使得第五感測元件451一直處於觸發狀態,當對其進行觸摸時即可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也可以在第五感測元件451上方設置第五壓力感測器,當第五壓力感測器感測的壓力大於設定閾值時,驅動電路31再對第五個感測元件提供第五驅動信號,以降低能耗,並提高驅動電路31的判斷效率。
當電子設備20包括第五感測元件451時,第五功能可以為開機操作,第一功能與第二功能相同,為螢幕解鎖,第三功能與第四功能相同為啟動目的程式。如是設計可以快速實現電子設備20的開始開機、螢幕解鎖以及啟動設定目的程式,並可以簡化驅動電路31的判斷邏輯,提高其判斷效率。
通過上述描述可知,本實施例所述電子設備不僅可以通過設定在面的感測元件快速啟動對應的功能,還能根據設定的驅動電路選擇設定的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降低了能耗,並提高了驅動電路的判斷效率。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實施例中附圖所示的各個感測區以及感測元件僅在於圖示說明對應實施方式進行示意說明,並不限定各個感測區以及感測元件的結構、設置位置以及形狀。且各個指紋感測元件設置在對應側面的預設區域,應該理解為可以設置在對應側面的內側、或是外側、或是鑲嵌在所述側面內,具體的,如所述電子設備為手機,上述描述可以解釋為各指紋感測元件設置上手機外殼對應側壁的內側、或是外側、或是鑲嵌在所述側壁內。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熟悉相關技藝者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10‧‧‧電子設備
11‧‧‧正面
12‧‧‧背面
13‧‧‧第一側面
14‧‧‧第一感測區
15‧‧‧第一感測元件
16‧‧‧第三側面
17‧‧‧第四側面
18‧‧‧第二側面
20‧‧‧電子設備
29‧‧‧聽筒
31‧‧‧驅動電路
32‧‧‧第一功能模組
33‧‧‧第一壓力感測器
41‧‧‧正面
42‧‧‧背面
43‧‧‧第一側面
44‧‧‧第二側面
45‧‧‧第三側面
46‧‧‧第四側面
111‧‧‧邊框區
112‧‧‧顯示區
A‧‧‧指紋感測電極
411‧‧‧邊框區
412‧‧‧顯示區
431‧‧‧第一感測元件
432‧‧‧第一感測區
433‧‧‧第三感測元件
434‧‧‧第三感測區
441‧‧‧第二感測元件
442‧‧‧第二感測區
443‧‧‧第四感測元件
444‧‧‧第四感測區
451‧‧‧第五感測元件
452‧‧‧第五感測區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熟悉相關技藝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第1圖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子設備的俯視圖; 第2圖為第1圖所示電子設備的側視圖; 第3圖為第1圖所示電子設備的結構框圖; 第4圖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指紋感測元件的結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電子設備的結構框圖; 第6圖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電子設備的俯視圖; 第7圖為第6圖所示電子設備的右側視圖; 第8圖為第6圖所示電子設備的左側視圖; 第9圖為第6圖所示電子設備的上側視圖。
10‧‧‧電子設備
11‧‧‧正面
13‧‧‧第一側面
16‧‧‧第三側面
17‧‧‧第四側面
18‧‧‧第二側面
111‧‧‧邊框區
112‧‧‧顯示區

Claims (22)

  1. 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一正面、一背面及位於該正面與該背面之間的一第一側面,該正面與該背面相對設置,該正面用於顯示畫面,該電子設備包括: 一第一感測元件,其對應該第一側面的一區域設置,其中,定義該第一側面對應該第一感測元件的區域為一第一感測區,該第一感測元件對在該第一感測區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及 一驅動電路,其用於為該第一感測元件提供一第一感測信號,以驅動該第一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該電子設備執行一第一功能。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設備,該第一功能為開機或翻閱導航或啟動目的程式。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還包括一第二側面、一第三側面、與一第四側面,其中,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相對設置,該第三側面與該第四側面相對設置,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的長度較該第三側面與該第四側面的長度短。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進一步包括: 一第二側面;及 一第二感測元件,該第二感測元件對應該第二側面的一區域設置,其中,定義該第二側面對應該第二感測元件的區域為一第二感測區,該第二感測元件用於對在該第二感測區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 該驅動電路還用於為該第二感測元件提供一第二感測信號,以驅動該第二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該電子設備執行一第二功能。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子設備,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相對設置,該第一功能與該第二功能相同。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進一步包括: 一第三感測元件,該第三感測元件對應該第一側面的一區域設置,其中,定義該第一側面對應該第三感測元件的區域為一第三感測區,該第三感測元件用於對在該第三感測區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 該驅動電路還用於為該第三感測元件提供一第三感測信號,以驅動該第三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該電子設備執行一第三功能。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進一步包括: 一第四感測元件,該第四感測元件對應該第二側面的一區域設置,定義該第二側面對應該第四感測元件的區域為一第四感測區,該第四感測元件用於對在該第四感測區進行觸摸的操作者的相應生物特徵進行感測; 該驅動電路還用於為該第四感測元件提供一第四感測信號,以驅動該第四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並根據感測結果判斷是否控制該電子設備執行一第四功能。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子設備,該第三感測元件與該第四感測元件相對設置,該第三功能與該第四功能相同,且不同於該第一功能與第二功能。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子設備,該第一功能與該第二功能螢幕解鎖和/或開機,該第三功能與該第四功能為啟動目標應用程式。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設備,該第一感測元件為指紋感測元件,用於感測操作者的指紋輸入。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子設備,當該第一感測元件為指紋感測元件時,該指紋感測元件包括多個指紋感測電極,該驅動電路通過感測該多個指紋感測電極的自電容來感測指紋輸入。
  12.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子設備,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感測元件均為指紋感測元件,用於感測操作者的指紋輸入。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電子設備,當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感測元件均為指紋感測元件時,每一該指紋感測元件包括多個指紋感測電極,該驅動電路通過感測該多個指紋感測電極的自電容來感測指紋輸入。
  14.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還包括一第三側面與一第四側面,該第三側面與該第四側面相對設置,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的長度較該第三側面與該第四側面的長度長,該驅動電路還用於偵測該電子設備是被操作者的左手持握還是右手持握,並根據偵測結果控制是選擇該第一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還是選擇該第二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
  15.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還包括一第三側面與一第四側面,該第三側面與該第四側面相對設置,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的長度較該第三側面與該第四側面的長度長,該驅動電路還用於偵測該電子設備是被操作者的左手持握還是右手持握,並根據偵測結果控制是選擇該第一感測元件與該第三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還是選擇該第二感測元件與該第四感測元件進行生物特徵感測。
  16. 如請求項14或15所述的電子設備,該驅動電路包括重力感測電路,該重力感測電路根據該電子設備的傾斜角度判斷該電子設備是被操作者的左手持握還是右手持握。
  17. 如請求項14或15所述的電子設備,該驅動電路包括: 設置在該第一側面的一第一觸摸元件以及該第二側面的一第二觸摸元件;及 一觸摸感測電路,該觸摸感測電路根據該第一觸摸元件以及該第二觸摸元件的回饋資訊判斷該電子設備是被操作者的左手持握還是右手持握。
  1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還包括: 一第一壓力感測器,該第一壓力感測器與該第一感測元件重疊設置,且該第一壓力感測器位於該第一感測元件的內側,該第一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該第一感測區的壓力,當該第一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該驅動電路則控制該第一感測元件開始執行指紋感測。
  19. 如請求項4-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還包括:一第一壓力感測器和一第二壓力感測器,該第一壓力感測器與該第一感測元件重疊設置,且該第一壓力感測器位於該第一感測元件的內側,該第一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該第一感測區的壓力,當該第一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該驅動電路則控制該第一感測元件開始執行指紋感測,以及,該第二壓力感測器與該第二感測元件重疊設置,且該第二壓力感測器位於該第二感測元件的內側,該第二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該第二感測區的壓力,當該第二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該驅動電路則控制該第二感測元件開始執行指紋感測。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還包括: 一第三壓力感測器與一第四壓力感測器,該第三壓力感測器與該第三感測元件重疊設置,且該第三壓力感測器位於該第三感測元件的內側,該第三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該第三感測區的壓力,當該第三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該驅動電路則控制該第三感測元件開始執行指紋感測;該第四壓力感測器與該第四感測元件重疊設置,且該第四壓力感測器位於該第四感測元件的內側,該第四壓力感測器感測操作者施加於該第四感測區的壓力,當該第四壓力感測器所感測的壓力達到一預定值時,該驅動電路則控制該第四感測元件開始執行指紋感測。
  21.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為手機。
  22.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包括聽筒,該第一感測區與該第二感測區較該第三感測區與該第四感測區更靠近該電子設備設置有該聽筒的端部。
TW104114004A 2014-05-09 2015-04-30 觸控電子設備 TWI5591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6151.9A CN105094293A (zh) 2014-05-09 2014-05-09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303A true TW201543303A (zh) 2015-11-16
TWI559188B TWI559188B (zh) 2016-11-21

Family

ID=54574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4004A TWI559188B (zh) 2014-05-09 2015-04-30 觸控電子設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4293A (zh)
TW (1) TWI55918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3465B (zh) * 2016-02-18 2016-10-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的查驗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TWI575420B (zh) * 2015-11-30 2017-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指紋辨識功能的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TWI738421B (zh) * 2019-11-26 2021-09-0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感測裝置及用於驅動觸控感測裝置的驅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6722A (zh) * 2015-11-17 2016-03-23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装置及方法
CN106815546B (zh) * 2015-12-01 2020-03-17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6855759A (zh) * 2015-12-16 2017-06-1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按键、触控面板及触控终端
CN106909244B (zh) * 2015-12-31 2020-01-1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控按键、触控操作检测方法、触控ic及电子设备
CN107885991A (zh) * 2017-11-30 2018-04-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锁屏界面操控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672630B (zh) * 2018-08-08 2019-09-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音訊錄音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3454B (en) * 2005-01-24 2007-02-11 Ivan Tse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TWI326427B (en) * 2005-06-22 2010-06-21 Egis Technology Inc Biometrics signal input device, computer system having the biometrics signal input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367495B (en) * 2007-08-13 2012-07-01 Transcend Information Inc Write-protection module and method for storage device
EP2273351A4 (en) * 2008-04-24 2016-07-27 Kyocera Corp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1804304U (zh) * 2010-05-12 2011-04-20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生物特征检测操作的指向装置及其电子装置
TW201214237A (en) * 2010-09-16 2012-04-01 Asustek Comp Inc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740343B2 (en) * 2012-04-13 2017-08-22 Apple Inc. Capacitive sensing array modulation
CN202907117U (zh) * 2012-10-31 2013-04-24 青岛海尔电子有限公司 遥控器及电视遥控系统
TWM461090U (zh) * 2013-04-25 2013-09-01 Heran Co Ltd 具使用者身分辨識之電視系統
CN203858581U (zh) * 2014-05-09 2014-10-01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5420B (zh) * 2015-11-30 2017-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指紋辨識功能的顯示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TWI553465B (zh) * 2016-02-18 2016-10-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的查驗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TWI738421B (zh) * 2019-11-26 2021-09-0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感測裝置及用於驅動觸控感測裝置的驅動方法
US11262870B2 (en) 2019-11-26 2022-03-0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driving touch sens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9188B (zh) 2016-11-21
CN105094293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9188B (zh) 觸控電子設備
CN20385858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969734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fingerprint sensing function,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riv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fingerprint sensing function
JP6247651B2 (ja) メニュー操作方法及びこれを行うタッチ入力装置を含むメニュー操作装置
US9507521B2 (en) Input apparatus, input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computer apparatus
US8928635B2 (en) Active stylus
JP5507494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る携帯式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20053104A (ja) タッチの種類の判別方法及びこれを遂行するタッチ入力装置
JP6326001B2 (ja) カメラの水中操作方法
US1000738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KR102243652B1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120327040A1 (en) Identifiable stylus
TWM501595U (zh) 具有指紋感測功能的電子設備及其驅動電路
TWI502479B (zh) 解鎖方法與電子裝置
TWM509927U (zh) 指紋感測功能的裝置
WO2015070590A1 (zh) 一种触摸系统及显示装置
KR20120019268A (ko) 터치스크린의 베젤을 이용한 제스처 명령 방법 및 그 단말
TWI643112B (zh) 折疊式觸控元件及其控制方法
TW201604792A (zh) 指紋感測功能的裝置
WO2013099070A1 (ja) 携帯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130004636A (ko) 터치스크린 장치
KR20100132572A (ko)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어 장치 및 구현 방법
KR102124619B1 (ko) 터치종류 판별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터치 입력 장치
WO2014122792A1 (ja)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2348671B1 (ko) 터치 패널 장치와 이의 구동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