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3130A - 攝像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攝像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3130A
TW201543130A TW103145505A TW103145505A TW201543130A TW 201543130 A TW201543130 A TW 201543130A TW 103145505 A TW103145505 A TW 103145505A TW 103145505 A TW103145505 A TW 103145505A TW 201543130 A TW201543130 A TW 2015431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mage data
wavelength band
brightness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5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5588B (zh
Inventor
Toshihiko Terada
Yoichi Tosaka
Tetsuji Uezono
Kazunori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Thine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ne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Thine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543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3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5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55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2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pensation contr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6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imag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Color Television Image Signal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攝像系統(1)具備攝像控制裝置(10)、攝像裝置(20)及發光裝置(30)。攝像控制裝置(10)係控制攝像裝置(20)及發光裝置(30)者,具備評估部(13)、受光調整部(14)及發光調整部(15)。評估部(13)係對從攝像裝置(20)被輸出之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的各個亮度進行評估。受光調整部(14)係根據亮度評估結果,調整藉由攝像裝置(20)進行攝像之時的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者。發光調整部(15)係根據評估結果,藉由發光裝置(30)使發出第1波長帶及第2波長帶中之任一波長帶的光,並且調整其發光強度。

Description

攝像控制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攝像控制裝置。
就以攝像裝置而言,所知的有輸出接受第1波長帶之光並予以攝像而所取得之第1畫像資料,並且輸出接受第2波長帶之光並予以攝像而所取得之第2畫像資料者(參照專利文獻1~3)。例如,第1波長帶為可見光區域,第2波長帶為紅外線區域。如此之攝像裝置具有陣列配置複數的畫素之受光部。各畫素包含接收第1波長帶之光的第1受光元件,和接受第2波長帶之光的第2受光元件。在第1受光元件及第2受光元件分別設置有使應受光之波長帶之光選擇性地透過之光過濾器。
如此之攝像裝置具有下述般之用途。被形成可以攝像人體之肌膚而同時取得可見光區域畫像資料及紅外線區域畫像資料,藉由取得兩畫像資料之差量,找出隱藏在該肌膚的斑點或皺紋。被形成可以交叉攝像風景而同時取得可見光區域畫像資料及紅外線區域畫像資料,根據可見光區域畫像資料而辨識訊號之顏色,並且根據紅外線 區域畫像資料,檢測出步行者或障礙物等。
被形成可以攝像包含遠景之風景而同時取得可見光區域畫像資料及紅外線區域畫像資料,藉由將紅外線區域畫像資料之邊緣成分附加於可見光區域畫像資料,使遠景畫像鮮明化。被形成可以在暗處取得紅外線畫像資料而進行自動焦點,並取得焦點對準之可見光畫像資料。再者,被形成可以藉由同時取得可見光區域及紅外線區域畫像資料,取得包含可見光區域及紅外線區域之彩色畫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8521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39668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2-242948號公報
從攝像裝置被輸出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能夠藉由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者而被調整。在此,曝光時間係因應受光而使電荷產生並蓄積該電荷的時間。光圈值係將透鏡之焦點距離除以透鏡之有效口徑的值。再者,增益係將蓄積電荷量轉換成輸出電壓值之時的兩者比。
但是,一般而言,第1受光元件及第2受光元件之各個的敏感度互相不同,受光的第1波長帶及第2波長帶之各個的光之強度互相不同,又因無法個別地設定第1受光元件及第2受光元件之各個的曝光時間、光圈值或增益,故針對各種被照體,難以使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之各個的亮度同時成為適當範圍。
例如,即使第1畫像資料之亮度為適當範圍,亦有在第2畫像資料中以多量的畫素而成為飽和之情形,相反地第2畫像資料而成為與雜訊成分之大小相同程度之情形。在該些情形下,難以達成上述用途之目的。
本發明係為了解除上述問題點而研究出,其目的係提供針對各種被照體可以使從攝像裝置被輸出之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之各個的亮度同時成為適當範圍之攝像控制裝置。再者,也有提供具備如此之攝像控制裝置及攝像裝置之攝像系統的目的。
本發明之攝像控制裝置係用以控制攝像裝置和發光裝置的攝像控制裝置,該攝像裝置係輸出接受第1波長帶之光並予以攝像而所取得之第1畫像資料及接受第2波長帶之光並予以攝像而所取得之第2畫像資料,該發光裝置係發出上述第1波長帶或上述第2波長帶之光。本發明之攝像控制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1)評估部,其係對從攝像裝置被輸出之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各 者的亮度進行評估之評估部,(2)受光調整部,其係根據藉由評估部所取之評估結果,調整藉由攝像裝置進行攝像之時的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者,(3)發光調整部,根據藉由評估部所得的亮度評估結果,藉由發光裝置使發光第1波長帶及第2波長帶中之任一波長帶之光,並且調整其發光強度。並且,本發明之攝像控制裝置之特徵在於:藉由受光調整部所進行的攝像裝置之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者的調整,及藉由發光調整部所進行的發光裝置之發光波帶之選擇及發光強度之調整,使藉由評估部所得的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各者的亮度的評估值予以適當化。
在本發明之攝像控制裝置中,評估部即使將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之各個的亮度評估值與臨界值進行比較亦可。此時,受光調整部係以使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中藉由評估部所得的亮度評估值大於臨界值之波長帶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值予以適當化之方式,來調整攝像裝置之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者。再者,發光調整部係以使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中藉由評估部所得的亮度評估值小於臨界值之波長帶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值予以適當化之方式,來調整發光裝置之該波長帶之發光強度。
本發明之攝像控制裝置中,評估部即使互相比較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各者的亮度評估值亦可。此時,受光調整部係以使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 料中藉由評估部所得的亮度評估值比較大之一方的波長帶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值予以適當化之方式,來調整攝像裝置之曝光時間、光圈值或增益中之任一者。再者,發光調整部係以使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中藉由評估部所得的亮度評估值比較之一方的波長帶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值予以適當化之方式,來調整發光裝置之該波長帶之發光強度。
本發明之攝像控制裝置中,發光調整部即使以畫像資料中飽和的畫素數成為規定比例以下之方式,來調整發光裝置之發光強度亦可。
本發明之攝像系統之特徵在於具備:(1)攝像裝置,其係輸出接受第1波長帶之光並予以攝像而所取得之第1畫像資料及接受第2波長帶之光並予以攝像而所取得之第2畫像資料,(2)發光裝置,其係使發出第1波長帶及第2波長帶中之任一者的波長帶之光,(3)上述本發明之攝像控制裝置,其係控制攝像裝置及發光裝置。
若藉由本發明時,針對各種被照體,可以使從攝像裝置被輸出之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之各個的亮度同時成為適當範圍。
1‧‧‧攝像系統
10‧‧‧攝像控制裝置
11‧‧‧輸入部
12‧‧‧輸出部
13‧‧‧評估部
14‧‧‧受光調整部
15‧‧‧發光調整部
20‧‧‧攝像裝置
30‧‧‧發光裝置
31‧‧‧第1發光部
32‧‧‧第2發光部
33‧‧‧第1驅動部
34‧‧‧第2驅動部
圖1為表示具備本實施型態之攝像控制裝置10之攝像系統1之構成的圖示。
圖2為說明本實施型態之攝像控制裝置10之動作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3為說明本實施型態之攝像控制裝置10之動作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4為說明本實施型態之攝像控制裝置10之動作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5為說明本實施型態之攝像控制裝置10之動作之一例的流程圖。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型態。並且,在圖面之說明中對相同要素賦予相同符號,省略重覆說明。
圖1為表示具備本實施型態之攝像控制裝置10之攝像系統1之構成的圖示。攝像系統1具備攝像控制裝置10、攝像裝置20及發光裝置30。
攝像裝置20係輸出接受第1波長帶之光並予以攝像而所取得之第1畫像資料,並且輸出接受第2波長帶之光並予以攝像而所取得之第2畫像資料。攝像裝置20具有陣列配置複數的畫素之受光部。各畫素包含接收第1波長帶之光的第1受光元件,和接受第2波長帶之光 的第2受光元件。在第1受光元件及第2受光元件分別設置有使應受光之波長帶之光選擇性地透過之光過濾器。
攝像裝置20包含例如CCD感測器或CMOS感測器。在攝像裝置20中,攝像之時的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者可調整。從攝像裝置20被輸出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能夠藉由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者而被調整。
發光裝置30發出第1波長帶及第2波長帶中之任一者的波長帶。發光裝置30包含第1發光部31、第2發光部32、第1驅動部33及第2驅動部34。第1發光部31發出第1波長帶之光。第2發光部32發出第2波長帶之光。第1驅動部33驅動第1發光部31之發光。第2驅動部34驅動第2發光部32之發光。
例如,第1發光部31及第2發光部32分別包含發光二極體。第1驅動部33藉由調整供給至第1發光部31之驅動電流之大小,可以調整第1發光部31之發光強度。第2驅動部34藉由調整供給至第2發光部32之驅動電流之大小,可以調整第2發光部32之發光強度。
第1波長帶及第2波長帶為可見光區域、紅外線區域及紫外線區域之任意之帶域的組合即可。例如,第1波長帶及第2波長帶中,即使一方為可見光區域,另一方為紅外線區域亦可,即使一方為可見光區域,另一方為紫外線區域亦可,即使一方在可見光區域中為短波區域,另一方在可見光區域中為長波長區域亦可,再者即使 一方為近紅外線區域,另一方為中紅外線區域亦可。
第1波長帶及第2波長帶即使共同含有一部分之帶域亦可。第1波長帶或第2波長帶即使含有複數的部分帶域亦可,例如即使為由紅(R)、綠(G)、藍(B)之各部分帶域所構成之可見光區域亦可。
攝像控制裝置10為控制攝像裝置20及發光裝置30者。攝像控制裝置10具備輸入部11、輸出部12、評估部13、受光調整部14及發光調整部15。
輸入部11係輸入從攝像裝置20被輸出之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從攝像裝置20被輸出而被輸入至輸入部11之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即使藉由另外之訊號線被傳送亦可,即使藉由共同之訊號線被傳送亦可。後者之情形,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係從攝像裝置20藉由共同之訊號線以時間分割被傳送至輸入部11,且藉由輸入部11互相被分離。
輸出部12係將從輸入部11被輸出之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輸出至攝像控制裝置10之外部。輸出部12即使將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以時間分割輸出至共同之輸出訊號線亦可。再者,輸入部11或輸出部12即使針對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之雙方或其中之任一方進行畫像處理亦可。
評估部13係對從攝像裝置20被輸出而被輸入至輸入部11之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的各個亮度進行評估。藉由評估部13所得的評估值即使為例如全 畫素資料之平均值亦可。再者,於第1波長帶或第2波長帶為由RGB之各部分帶域所構成之可見光區域之時,藉由評估部13所得的亮度評估值即使為從例如全畫素之RGB之各資料所算出之亮度值之平均值亦可。
受光調整部14係根據評估部13所得的亮度評估結果,調整藉由攝像裝置20進行攝像之時的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者。受光調整部14即使調整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個亦可,即使調整任兩個亦可,即使調整全部亦可。
發光調整部15係根據評估部13所得的亮度評估結果,藉由發光裝置30使發出第1波長帶及第2波長帶中之任一波長帶的光,並且調整其發光強度。於藉由發光裝置30使第1波長帶之光發出之時,發光調整部15係對第1驅動部33給予指示,被給予其指示之第1驅動部33係驅動成對第1發光部31,以指定強度發出第1波長帶之光。同樣,於藉由發光裝置30使第2波長帶之光發出之時,發光調整部15係對第2驅動部34給予指示,被給予其指示之第2驅動部34係驅動成對第2發光部32,以指定強度發出第2波長帶之光。
藉由受光調整部14所進行的攝像裝置20之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者的調整,以及藉由發光調整部15所進行的發光裝置30之發光波帶之選擇及發光強度之調整,使藉由評估部13所得的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的各個亮度的評估值予以適當化。
藉由評估部13所進行的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之各個的亮度之評估、藉由受光調整部14所進行的攝像裝置20之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者的調整,以及藉由發光調整部15所進行的發光裝置30之發光波長帶之選擇及發光強度之調整,有各種態樣。
例如,評估部13即使將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之各個的亮度評估值與臨界值進行比較亦可。此時,受光調整部14係以使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中藉由評估部13所得的亮度評估值大於臨界值之波長帶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值予以適當化之方式,來調整攝像裝置20之曝光時間或增益。發光調整部15係以使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中藉由評估部13所得的亮度評估值小於臨界值之波長帶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值予以適當化之方式,來調整發光裝置30之該波長帶之發光強度。
再者,評估部13即使互相比較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之各個的亮度評估值亦可。此時,受光調整部14係以使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中藉由評估部13所得的亮度評估值比較大之一方的波長帶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值予以適當化之方式,來調整攝像裝置20之曝光時間或增益。發光調整部15係以使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中藉由評估部13所得的亮度評估值比較小之一方的波長帶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值予以適當化之方式,來調整發光裝置30之該波長帶之發光強度。
再者,評估部13係如在非常暗的環境下之情 形般,在受光調整部14調整攝像裝置20之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者也會有光量不足之時,即使藉由發光調整部15調整受光調整側之波長帶之發光量亦可。再者,即使同時調整受光調整側、發光調整側之波長帶之發光元件的雙方亦可。
再者,發光調整部15即使以畫像資料中飽和的畫素數成為規定比例以下之方式,來調整發光裝置30之發光強度亦可。
若藉由本實施型態時,針對各種被照體,可以使從攝像裝置20被輸出之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之各個的亮度同時成為適當範圍。
圖2至圖5為說明本實施型態之攝像控制裝置10之動作之一例的流程圖。
如圖2所示般。首先在步驟S10中,輸入有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之評估部13係根據該些資料,判斷是否應該進行藉由受光調整部14進行的攝像裝置20之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者的調整,以及藉由發光調整部15進行的發光裝置30之發光波長帶之選擇及發光強度之調整中之任一處理。在此,判斷應進行該些處理中之任一者之時,前進至步驟S11,於並非此情形時則結束。
在步驟S11中,評估部13判斷是否應進行該些中之任一處理。在此,當判斷應進行藉由受光調整部14進行的攝像裝置20之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 一者的調整之時,前進至步驟S20,於判斷應進行藉由發光調整部15進行的發光裝置30之發光波長帶之選擇及發光強度之調整之時,前進步驟S30。
在步驟S20中,評估部13為了藉由發光調整部15進行發光裝置30之發光波長帶之選擇及發光強度之調整,輸入發光調整用畫像資料(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中之任一者)。接著,在步驟S21中,評估部13計算其發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部13係在步驟S22中,判斷發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是否在適當範圍內,再者,在步驟S23中,判斷發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比適當範圍大或小。
當在步驟S22中判斷發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為適當範圍內之時,在步驟S24中,檢測出發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飽和程度,若飽和程度大,進行用以抑制此之處理。接著,在步驟S25中,評估部13記憶發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波長帶及亮度,結束發光調整處理。
當在步驟S23中判斷發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大於適當範圍之時,在步驟S26中,發光調整部15減少該波長帶之發光量。當在步驟S23判斷發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小於適當範圍之時,在步驟S27中,發光調整部15增加該波長帶之發光量。於步驟S26、S27之後,返回步驟S20,至發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成為適當範圍內為止,重覆上述處理。
在步驟S30中,評估部13為了藉由受光調整 部14進行攝像裝置20之曝光時間或增益之調整,輸入受光調整用畫像資料(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中之任一者)。接著,在步驟S31中,評估部13計算其受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部13係在步驟S32中,判斷受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是否在適當範圍內,再者,在步驟S33中,判斷受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比適當範圍大或小。
當在步驟S32中判斷受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在適當範圍內之時,在步驟S35中,評估部13記憶受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波長帶及亮度而結束受光調整處理。
當在步驟S33中判斷受光條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大於適當範圍之時,在步驟S36中,受光調整部14縮短攝像裝置20之曝光時間或增大光圈值或縮小增益。當在步驟S33中判斷受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小於適當範圍之時,在步驟S34中判定感測器之增益、快門、光圈值大於或小於一定之值。在步驟S34中若感測器之增益、快門小於一定之值,光圈值為一定之值以上時,在步驟S37中,受光調整部14增長攝像裝置20之曝光時間或縮小光圈值或增大增益。在步驟S34中,若感測器之增益、快門大於一定之值,光圈值為一定之值以下時,在步驟S38中增加受光調整側之波長帶之發光元件的發光量。於步驟S36、S37之後,返回步驟S30,至受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亮度成為適當範圍內為止,重覆上述處理。
圖2中之步驟S10之判定係以圖3所示之程序來進行。評估部13係在步驟S40中輸入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在步驟S41中計算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之各個的亮度,且在步驟S42中,取得針對各波長帶所記憶的亮度。在步驟S42中所取得之亮度係在步驟S25、S35中被記憶者。
在步驟S43中,評估部13係計算針對各波長帶所計算出之亮度和所記憶之亮度的差(絕對值)。而且,評估部13判斷在任一波長帶中皆被計算出之亮度和所記憶之亮度之差是否為臨界值以下。若是則結束處理。相反地,若在任一波長帶中被計算的亮度和所記憶之亮度之差大於臨界值之時,則前進至步驟S11。
圖2中之步驟S11之判定係以圖4所示之程序來進行。評估部13係在步驟S50中輸入第1畫像資料,在步驟S51中計算第1畫像資料之亮度,在步驟S52中判定第1畫像資料之亮度是否為臨界值以上。而且,評估部13係於第1畫像資料之亮度為臨界值以上之時,在步驟S53中決定針對第1波長帶進行受光調整處理,在非此情形之時,在步驟S54中決定針對第1波長帶進行發光調整處理。
再者,評估部13係在步驟S60中輸入第2畫像資料,在步驟S61中計算第2畫像資料之亮度,在步驟S62中判定第2畫像資料之亮度是否為臨界值以上。而且,評估部13係於第2畫像資料之亮度為臨界值以上之 時,在步驟S63中決定針對第2波長帶進行受光調整處理,在非此情形之時,在步驟S64中決定針對第2波長帶進行發光調整處理。
於步驟S53、S63之後,在步驟S70中,判定決定針對第1波長帶及第2波長帶之雙方進行受光調整處理之時,在步驟S71中,評估部13決定針對第1波長帶也進行發光調整處理。再者,於步驟S54、S64之後,在步驟S73中,判定決定針對第1波長帶及第2波長帶之雙方進行發光調整處理之時,在步驟S74中,評估部13決定針對第1波長帶也進行受光調整處理。接受該些決定,前進至步驟S20、S30。
圖2中之步驟S24之發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飽和程度之檢測及抑制之處理係以圖5所示之程度來進行。評估部13係在步驟S80中輸入發光調整用畫像資料,在步驟S81中求出發光調整用畫像資料之各畫素資料的直方圖,在步驟S82中判斷飽和的畫素數是否為規定比例(x%)以下。飽和的畫素數大於規定比例之時,在步驟S63中,發光調整部15減少發光裝置30之發光量。之後,返回步驟S80中,至飽和的畫素數成為規定比例(x%)以下為止,重覆上述處理。若飽和的畫素數成為規定比例(x%)以下時,則前進至步驟S25。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型態,可做各種變形。使用圖2至圖5所說明之本實施型態之攝像控制裝置10之動作為一例,本實施型態之攝像控制裝置10的動 作有各種態樣。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可以適用於針對各種被照體可使從攝像裝置被輸出之第1畫像資料及第2畫像資料之各個的亮度同時成為適當範圍的攝像控制裝置及攝像系統之用途。
1‧‧‧攝像系統
10‧‧‧攝像控制裝置
11‧‧‧輸入部
12‧‧‧輸出部
13‧‧‧評估部
14‧‧‧受光調整部
15‧‧‧發光調整部
20‧‧‧攝像裝置
30‧‧‧發光裝置
31‧‧‧第1發光部
32‧‧‧第2發光部
33‧‧‧第1驅動部
34‧‧‧第2驅動部

Claims (5)

  1. 一種攝像控制裝置,係用以控制攝像裝置和發光裝置,該攝像裝置係輸出接受第1波長帶之光並予以攝像而所取得之第1畫像資料及接受第2波長帶之光並予以攝像而所取得之第2畫像資料,該發光裝置係發出上述第1波長帶或上述第2波長帶之光,該攝像控制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評估部,其係對從上述攝像裝置被輸出之上述第1畫像資料及上述第2畫像資料各者的亮度進行評估;受光調整部,其係根據藉由上述評估部所得的亮度評估結果,調整藉由上述攝像裝置進行攝像之時的曝光時間或增益;及發光調整部,其係根據藉由上述評估部所得的亮度評估結果,藉由上述發光裝置使發出上述第1波長帶及上述第2波長帶中之任一波長帶的光,並且調整其發光強度,藉由上述受光調整部所進行的上述攝像裝置之曝光時間、光圈值及增益中之任一者的調整,及藉由上述發光調整部所進行的上述發光裝置之發光波帶之選擇及發光強度之調整,使藉由上述評估部所得的上述第1畫像資料及上述第2畫像資料各者的亮度的評估值予以適當化。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控制裝置,其中上述評估部係將上述第1畫像資料及上述第2畫像資料各者的亮度評估值和臨界值做比較,上述受光調整部係以使上述第1畫像資料及上述第2 畫像資料中藉由上述評估部所得的亮度評估值大於上述臨界值之波長帶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值予以適當化之方式,來調整上述攝像裝置之曝光時間或增益,上述發光調整部係以使上述第1畫像資料及上述第2畫像資料中藉由上述評估部所得的亮度評估值小於上述臨界值之波長帶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值予以適當化之方式,來調整上述發光裝置之該波長帶之發光強度。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控制裝置,其中上述評估部係互相比較上述第1畫像資料及上述第2畫像資料各者的亮度評估值,上述受光調整部係以使上述第1畫像資料及上述第2畫像資料中藉由上述評估部所得的亮度評估值比較大之一方的波長帶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值予以適當化之方式,來調整上述攝像裝置之曝光時間或增益,上述發光調整部係以使上述第1畫像資料及上述第2畫像資料中藉由上述評估部所得的亮度評估值比較小之一方的波長帶之畫像資料之亮度評估值予以適當化之方式,來調整上述發光裝置之該波長帶之發光強度。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攝像控制裝置,其中上述發光調整部係以畫像資料中飽和的畫素數量成為規定比例以下之方式,調整上述發光裝置之發光強度。
  5. 一種攝像系統,其特徵在於具備:攝像裝置,其係輸出接受上述第1波長帶之光並予以攝像而所取得之第1畫像資料及接受第2波長帶之光並予 以攝像而所取得之第2畫像資料;發光裝置,其係發出上述第1波長帶及上述第2波長帶中之任一波長帶的光;及如請求項1至4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攝像控制裝置,其係控制上述攝像裝置及上述發光裝置。
TW103145505A 2013-12-25 2014-12-25 Camera control device TWI6255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7239A JP6373577B2 (ja) 2013-12-25 2013-12-25 撮像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3130A true TW201543130A (zh) 2015-11-16
TWI625588B TWI625588B (zh) 2018-06-01

Family

ID=53478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5505A TWI625588B (zh) 2013-12-25 2014-12-25 Camera control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8887B2 (zh)
JP (1) JP6373577B2 (zh)
KR (1) KR101709434B1 (zh)
CN (1) CN105850112B (zh)
TW (1) TWI625588B (zh)
WO (1) WO201509870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8501B (zh) * 2016-05-24 2018-07-01 日商三星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裝置及影像管理系統
TWI629552B (zh) * 2016-05-16 2018-07-11 日商三星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裝置及影像管理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5911B (zh) * 2017-09-15 2021-04-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控制装置、摄像装置、摄像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SE541493C2 (en) * 2017-10-26 2019-10-15 Ivisys Aps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cal inspection of an object
JP7073125B2 (ja) * 2018-02-01 2022-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8362376B (zh) * 2018-02-05 2020-05-19 北京红云融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线强度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EP3709628B1 (en) * 2019-03-14 2020-12-23 Axis AB Control of an illumin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3794A (ja) * 1988-09-09 1990-03-13 Canon Inc 監視カメラ
US7650044B2 (en) * 2001-07-30 2010-01-19 Cedara Software (Usa)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tensity matching of a plurality of radiographic images
JP2003069865A (ja) * 2001-08-29 2003-03-07 Miyota Kk 撮像装置
US20060055800A1 (en) * 2002-12-18 2006-03-16 Noble Device Technologies Corp. Adaptive solid state image sensor
JP2004235927A (ja) * 2003-01-30 2004-08-19 Toshiba Corp 撮像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JP5215668B2 (ja) 2005-11-07 2013-06-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JP4396684B2 (ja) 2006-10-04 2010-0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0458540C (zh) 2006-10-27 2009-02-04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自动曝光调节方法与装置
CN100553301C (zh) * 2007-01-19 2009-10-21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亮度的修正方法
JP5184016B2 (ja) * 2007-09-12 2013-04-17 オンセミコンダクター・トレーディング・リミテッド 撮像装置
TWI449412B (zh) 2009-05-27 2014-08-11 Altek Corp 影像資料補正方法
JP5464008B2 (ja) * 2010-03-30 2014-04-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入力装置
CN102298452A (zh) * 2010-06-22 2011-12-28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光学感应模块的曝光条件的方法与其光学感应模块
JP5521854B2 (ja) * 2010-07-26 2014-06-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入力装置
JP5750262B2 (ja) * 2010-12-17 2015-07-15 株式会社サムスン日本研究所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2012242948A (ja) 2011-05-17 2012-12-10 Sony Corp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060494B2 (ja) 2011-09-26 2017-01-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877277B2 (ja) * 2013-04-26 2016-03-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9552B (zh) * 2016-05-16 2018-07-11 日商三星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裝置及影像管理系統
TWI628501B (zh) * 2016-05-24 2018-07-01 日商三星鑽石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裝置及影像管理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0112B (zh) 2019-08-16
TWI625588B (zh) 2018-06-01
CN105850112A (zh) 2016-08-10
KR101709434B1 (ko) 2017-02-22
JP2015126250A (ja) 2015-07-06
KR20150137093A (ko) 2015-12-08
WO2015098704A1 (ja) 2015-07-02
JP6373577B2 (ja) 2018-08-15
US20160127631A1 (en) 2016-05-05
US10148887B2 (en) 201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5588B (zh) Camera control device
US951629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channel imaging based on multiple exposure settings
RU256534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US20160198103A1 (en) Imaging device, imaging system, and imaging method
US11204539B2 (en) Color error corrected segmented LED array
JP5989284B1 (ja) 撮像システム及び光源装置
EP3714324B1 (en) Color error corrected segmented led array
CN108886608B (zh) 白平衡调整装置、其工作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取介质
CN109076199B (zh) 白平衡调整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和非临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00036877A1 (en) Use of ir pre-flash for rgb camera's automatic algorithms
JP6504892B2 (ja) 撮像装置
KR101100489B1 (ko) 주변조명밝기 조절장치
CN113329140A (zh) 补偿渐晕
KR101475468B1 (ko) 적외선 led 카메라 시스템
KR101273064B1 (ko) 이미지 센서를 이용한 조명 장치
JP6206299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画像の色補正方法
TWI449415B (zh) 影像擷取系統以及方法
TWI629552B (zh) 攝影裝置及影像管理系統
JP6360816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2010161453A (ja) 赤外線照射式撮像装置
KR101217785B1 (ko) 조명 광도 조절이 가능한 비디오 카메라 장치 및 이의 조명 광도 조절방법
JP5546381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1691043B1 (ko) 적외선을 이용하여 야간 컬러영상을 구현하는 폐쇄회로 텔레비전 카메라
JP2018098540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照明制御方法
JP2019182256A (ja) 配光制御装置、投光システム及び配光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