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0018A - 通訊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40018A TW201540018A TW103142201A TW103142201A TW201540018A TW 201540018 A TW201540018 A TW 201540018A TW 103142201 A TW103142201 A TW 103142201A TW 103142201 A TW103142201 A TW 103142201A TW 201540018 A TW201540018 A TW 20154001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segments
- scheduled
- shared
- signals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17 excl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通訊裝置包含傳輸器,配置用以經由無線存取介面傳輸信號至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以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該一或數個通訊裝置係配置用以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接收器係配置用以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接收來自該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之信號,及控制器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控制該傳輸器及該接收器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以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所表示的資料。該無線存取介面提供包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之排定區及共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該排定區的該複數預定區段的每一者對應於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的一者,以使傳輸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一或數者中保留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一或數個對應區段用於傳輸表示該資料之該等信號。排定區的區段中之排定的分配訊息的傳輸告知該組的其它裝置通訊裝置將傳輸表示資料之信號於共享通訊通道的對應區段中。未傳輸之該組中的其它裝置因此監視該排定區,且如果它們檢測傳輸於排定的分配區的一或數個區段中之排定的分配訊息,則該等裝置試圖檢測和解碼傳輸於共享通訊資源通道的對應區段中之信號。因此,一組通訊裝置可執行裝置對裝置(D2D)通訊而不需中央協調實體因此可改善使用通訊資源之效率。
Description
本揭示關於通訊裝置及用於使用通訊裝置傳送資料之方法,且特別關於配置用以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之通訊裝置。
行動式電信系統,諸如依據3GPP界定的UMTS和長期演進(LTE)架構,能夠支援比前一代的行動式電信系統所提供之簡單語音和傳訊服務更尖端的服務。例如,以LTE系統所提供之改良式無線電介面及增強資料傳輸率,使用者能夠享受高資料率應用,諸如先前僅經由固定線路資料連接可用之行動式通訊裝置上的視訊串流及視訊會議。
採用第四代網路之需求因此極大,且這些網路的涵蓋區,亦即,可能接近網路之地理位置,係預期快速增加。然而,雖然第四代網路的涵蓋及容量係預期明顯地超過前幾代的通訊網路的涵蓋及容量,仍有關於可由這種網路所伺服的網路容量及地理區域之限制。這些限制例
如,可以是特別相關於以下情況,其中網路係經受通訊裝置之間的高負載及高資料傳輸率,或當通訊裝置之間的通訊係必要時,但通訊裝置可能不在網路的涵蓋區域內。為了解決這些限制,於LTE版本-12中,將介紹用以執行裝置對裝置(D2D)之LTE通訊裝置的能力。
當在涵蓋區域的內和外二者時或當網路失效時,D2D通訊允許通訊裝置相互緊靠直接通信。此D2D通訊能力可允許使用者資料透過排除諸如基地台的網路實體所延滯的使用者資料之需求,且亦允許通訊裝置相互緊靠通信,雖然它們可能在網路的涵蓋區域內。用以操作涵蓋區域的內側和外側之通訊裝置的能力製作例如,併入滿意適於諸如公共安全通訊的應用之D2D能力的LTE系統。公共安全通訊需要高等級的堅固性,藉此裝置可繼續相互通信於擁塞網路中及當在涵蓋區域外側時。
相較於全世界目前所使用之諸如TETRA的專用系統,第四代網路因此已被提議作為對於公共安全通訊的成本效益之解決方案。然而,習用LTE通訊及D2D通訊在單一涵蓋區域或網路內的潛在共存可能增加協調通訊及資源分配在LTE網路內的複雜性,且亦可能導致習用和D2D能力的LTE通訊裝置之間的潛在相容性爭論。
依據本技術的第一實例實施例,提供一種通訊裝置,包含傳輸器,配置用以經由無線存取介面傳輸信
號至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以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該一或數個通訊裝置係配置用以執行裝置對裝置(D2D)通訊。接收器係配置用以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接收來自該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之信號,及控制器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控制該傳輸器及該接收器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以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所表示的資料。該無線存取介面提供包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之排定區及共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該排定區的該複數預定區段的每一者對應於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的一者,以使傳輸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一或數者中保留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一或數個對應區段用於傳輸表示該資料之該等信號。
本技術的實例實施例可提供排定區或通道在無線存取介面內,其中通訊裝置可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以便保留共享通訊通道的通訊資源的對應區段。因此,想要傳輸資料至組中的其它通訊裝置之通訊裝置可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預定區段的一或數者中。排定區的區段中之排定的分配訊息的傳輸告知該組的其它裝置通訊裝置將傳輸表示資料之信號於共享通訊通道的對應區段中。未傳輸之該組中的其它裝置因此監視該排定區,且如果它們檢測傳輸於排定的分配區的一或數個區段中之排定的分配訊息,則該等裝置試圖檢測和解碼傳輸於共享通訊資源通道的對應區段中之信號。因此,一組通訊裝置可執行裝置對裝置(D2D)通訊而不需中央協調實體因此可改善使用通訊資源之效率。
於某些實例中,無線存取介面係分成複數時分單元。該排定的分配區係提供於該等時分單元一者中以及該等時分單元的至少一其它者提供共享通訊資源。於某些實例中,該排定的分配區係週期性地提供於提供共享通訊資源之一或數個其它時分單元所分開的時分單元中。因此,可提供省電優點給該組的通訊裝置,因為它們僅必須通電它們的接收器以週期性地接收排定區,該週期相當於提供排定區之時間單元相對於提供共享通訊資源之時間單元或數單元的相對比。
本揭示的各種進一步態樣及特徵係界定於附加請求項中且包括通訊裝置、及使用通訊裝置進行通訊的方法。
1‧‧‧區段
3‧‧‧區段
4‧‧‧區段
5‧‧‧區段
6‧‧‧區段
7‧‧‧區段
9‧‧‧區段
10‧‧‧區段
11‧‧‧區段
12‧‧‧區段
13‧‧‧區段
14‧‧‧區段
16‧‧‧區段
17‧‧‧區段
18‧‧‧區段
19‧‧‧區段
20‧‧‧區段
21‧‧‧區段
23‧‧‧區段
24‧‧‧區段
25‧‧‧區段
26‧‧‧區段
27‧‧‧區段
28‧‧‧區段
30‧‧‧區段
31‧‧‧區段
32‧‧‧區段
33‧‧‧區段
34‧‧‧區段
35‧‧‧區段
37‧‧‧區段
38‧‧‧區段
39‧‧‧區段
40‧‧‧區段
41‧‧‧區段
42‧‧‧區段
81‧‧‧區段
100‧‧‧行動式電信系統
101‧‧‧行動式通訊裝置
102‧‧‧基本架構設備
103‧‧‧核心網路
104‧‧‧線路
105‧‧‧線路
106‧‧‧線路
107‧‧‧線路
108‧‧‧線路
109‧‧‧線路
200‧‧‧訊框
201‧‧‧子訊框
203‧‧‧資源方塊
204‧‧‧資源元件
205‧‧‧控制區
206‧‧‧資料區
207‧‧‧信號
208‧‧‧資源
209‧‧‧UE2資源
210‧‧‧UE資源
300‧‧‧訊框
301‧‧‧子訊框
302‧‧‧槽
303‧‧‧OFDM符號
304‧‧‧循環字首
305‧‧‧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
306‧‧‧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
307‧‧‧解調參考信號(DMRS)
308‧‧‧探測參考信號(SRS)
309‧‧‧上
310‧‧‧下
400‧‧‧行動式通信系統
401‧‧‧使用者設備
402‧‧‧使用者設備
403‧‧‧使用者設備
404‧‧‧增強節點B
405‧‧‧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
406‧‧‧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
407‧‧‧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
408‧‧‧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
409‧‧‧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
410‧‧‧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
411‧‧‧D2D通訊鏈路
412‧‧‧D2D通訊鏈路
413‧‧‧D2D通訊鏈路
414‧‧‧單向D2D通訊鏈路
415‧‧‧使用者設備
501‧‧‧使用者設備
502‧‧‧使用者設備
503‧‧‧增強節點B
504‧‧‧涵蓋區域
505‧‧‧涵蓋區域
601‧‧‧虛線
602‧‧‧基地台
604‧‧‧通訊裝置
604‧‧‧通訊裝置
606‧‧‧傳輸器
608‧‧‧接收器
610‧‧‧控制器
701‧‧‧OFDM次載波
702‧‧‧OFDM符號
704‧‧‧子訊框
706‧‧‧子訊框
708‧‧‧第三子訊框
710‧‧‧第三子訊框
712‧‧‧排定區
714‧‧‧排定區
720‧‧‧箭頭
801‧‧‧最暗區段
804‧‧‧區段
806‧‧‧更淺色區段
901‧‧‧排定區
904‧‧‧排定區
1001‧‧‧上行鏈路通訊通道
1002‧‧‧資源
1004‧‧‧資源
1006‧‧‧資源
1008‧‧‧第二區
1010‧‧‧排定區
1012‧‧‧資料傳輸
1014‧‧‧更大的排定區
1016‧‧‧共享資源區
1020‧‧‧第一排定區
1022‧‧‧共享資源區
1030‧‧‧第一區
1032‧‧‧第二區
現將參照附圖僅透過實例來說明本揭露的實施例,其中相同部件提供有對應的參照數字及:圖1提供行動式通訊系統的示意圖;圖2提供行動式通訊系統的無線存取介面的下行鏈路的結構的示意圖;圖3提供行動式通訊系統的無線存取介面的上行鏈路的結構的示意圖;圖4提供行動式通訊系統的示意圖,其中通訊裝置可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圖5a至5d提供實例裝置對裝置通訊方案的示意圖;
圖6提供解說複數通訊裝置形成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之組之配置的示意方塊圖;圖7係包含排程區及共用通訊資源的區及解說依據本技術用於支援裝置對裝置通訊的操作之無線存取介面的示意圖;圖8係解說依據本技術用於支援裝置對裝置通訊的無線存取介面的另一配置之示意方塊圖;圖9係依據本技術用於支援裝置對裝置通訊之無線存取介面的進一步解說的示意方塊圖;及圖10a至10e提供解說依據本技術用於支援裝置對裝置通訊之無線存取介面的進一步可能配置之實例方塊圖。
圖1提供習用行動式電信系統100的示意圖,其中該系統包括行動式通訊裝置101、基本架構設備102及核心網路103。基本架構設備亦可稱為例如基地台、網路元件、增強節點B(eNodeB)或協調實體,且提供無線存取介面至涵蓋區或單元內之一或數個通訊裝置。該一或數個行動式通訊裝置可使用無線存取介面經由表示資料之信號的傳輸及接收來傳送資料。網路實體102係交流地連接至核心網路103,其中核心網路可連接至一或多個其它通訊系統或網路,其具有由行動式通訊裝置101及基本架構設備102所形成之相似結構。核心網路亦可提供包
括鑑別、行動式管理、充電等之功能性用於網路實體所伺服的通訊裝置。圖1的行動式通訊裝置亦可稱為通訊終端、使用者設備(UE)、終端裝置等,且係配置用以經由網路實體與相同或不同涵蓋區域所伺服之一或多個其它通訊裝置通信。這些通訊可在線路104至109所表示之雙向通訊鏈上使用無線存取介面而透過傳輸和接收表示資料之信號予以執行,其中104、106及108表示自網路實體至通訊裝置之下行鏈路,而105、107和109表示自網路實體至通訊裝置之上行鏈路。電信系統100可依據任何已知協定進行操作,例如,於某些實例中,系統100可依據3GPP長期演進(LTE)標準,其中無線存取介面及通訊裝置通常分別稱為eNodeB及UE。
圖2提供無線存取介面的下行鏈路的結構的簡化示意圖,當通訊系統依據LTE標準操作時,其可由圖1的eNodeB提供或與該eNodeB關聯。於LTE系統中,自eNodeB至UE之下行鏈路的無線存取介面係依據正交頻分多工(OFDM)存取無線介面。於OFDM介面中,可用頻寬的資源在頻率方面分成數個正交次載波,以及資料係平行地傳輸在數個正交次載波上,其中1.25MHZ及20MHz頻寬之間的頻寬可以分成例如,128至2048個正交次載波。每一次載波頻寬可取任何值,但於LTE中它是固定在15KHz。如圖2所示,無線存取介面的資源亦時間性地分成數訊框,其中一訊框200持續10ms,且細分成各有1ms的持續時間之10個子訊框201。每一子訊框
係由14個OFDM符號所形成且分成二個槽,每一槽包含六或七個OFDM符號取決於正常或延伸的循環字首是否正被使用於OFDM符號之間用於符際干擾的減少。槽內的資源可分成數資源方塊203,各包含12個次載波用於一槽的持續時間,且該等資源方塊進一步分成持續一OFDM符號的一次載波之資源元件204,其中每一矩形204表示資源元件。
於圖2的LTE無線存取介面的下行鏈路的簡化結構中,各子訊框201包含用於控制資料的傳輸之控制區205、用於使用者資料的傳輸之資料區206、參考信號207及依據預定圖案散置於控制及資料區之同步信號。控制區205可包含一些實體通道用於控制資料的傳輸,諸如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DCCH)、實體控制格式指示通道(PCFICH)及實體HARQ指示通道(PHICH)。資料區可包含數個實體通道用於資料的傳輸,諸如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及實體廣播通道(PBCH)。結構上的進一步資訊及LTE系統的實體通道的功能可在[11]中找到。
PDSCH內的資源可由eNodeB分配到eNodeB所伺服的UE。例如,PDSCH的一些資源方塊可分配到UE以便它可接收先前已要求之資料或eNodeB推給它的資料,諸如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傳信。於圖2中,UE1已分配有資料區206的資源208、UE2資源209及UE資源210。LTE系統中的UE可分配有PDSCH的可用資源的一部分,且因此UE需要被告知PDCSH內的它們所分配
資源的位置以便檢測及估計僅PDSCH內的相關資料。為了告知UE它們所分配通訊資源的位置,明確指定下行鏈路資源分配之資源控制資訊係以稱為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CI)之形式傳送穿過PDCCH,其中PDSCH的資源分配係以相同子訊框傳送於先前PDCCH例子中。在資源分配程序期間,UE因此監視提出給它們之DCI的PDCCH,且一旦檢測到此種DCI,接收DCI和檢測並估計來自PDSCH的相關部分之資料。
圖3提供LTE無線存取介面的上行鏈路的結構的簡單示意圖,其可由圖1的eNodeB所提供或與該eNodeB關聯。於LTE網路中,上行鏈路無線存取介面係依據單載波頻分多工FDM(SC-FDM)介面,以及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無線存取介面可由頻分雙工(FDD)或時分雙工(TDD)所提供,其中於TDD實作中,子訊框依據預界定圖案交換於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子訊框之間。然而,不管所使用之雙工的形式,一般的上行鏈路訊框結構被使用。圖3的簡單結構解說這種上行鏈路訊框於FDD實作中。訊框300分成10個1ms持續時間的子訊框301,其中每一子訊框301包含二個0.5ms持續時間的二個槽302。每一槽然後由七個OFDM符號303所形成,其中循環字首304係以與下行鏈路子訊框相等之方式插入於各符號之間。於圖3中,正常循環字首被使用且因此有七個OFDM符號在子訊框內,然而,如果延伸的循環字首將被使用,各槽將包含僅六個OFDM符號。上行鏈路子訊框的資源亦以類似於下
行鏈路訊框之方式分成資源方塊及資源元件。
每一上行鏈路訊框可包含數個不同通道,例如,實體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SCH)305、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306及實體隨機存取通道(PRACH)。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可將諸如ACK/NACK的控制資訊傳送至eNodeB用於例如,下行鏈路傳輸、想要的是所排定上行鏈路資源之UE的排定請求指示符(SRI)及下行鏈路通道狀態資訊(CSI)的反饋。PUSCH可傳送UE上行鏈路資料或一些上行鏈路控制資料。PUSCH的資源係經由PDCCH所給予,此給予係典型地透過將準備傳輸於UE的緩衝器中之資料的量傳送至網路而起動。PRACH可依據數個PRACH圖案的一者排定於上行鏈路訊框的任一資源,其可以諸如系統資訊方塊之下行鏈路發信傳送給UE。同樣地,如同實體上行鏈路通道,上行鏈路子訊框亦可包括參考信號。例如,解調參考信號(DMRS)307及探測參考信號(SRS)308存在於上行鏈路子訊框中,其中DMRS佔用PUSCH係傳輸且使用於PUCCH及PUSCH的解碼之槽的第四符號,以及SRS係使用於在eNodeB的上行鏈路通道估計。結構上進一步資訊及LTE系統的實體通道的功能可於[1]中找到。
以類似於PDSCH的資源之方式,PUSCH的資源需要透過伺服的eNodeB而排定或允許,且因此如果資料將由UE所傳輸,PUSCH的資源需要由功能eNodeB允許給UE。在UE,PUSCH的資源分配係透過排定請求
或緩衝狀態報告傳輸到它的伺服eNodeB而達成。當UE傳送緩衝狀態報告的上行鏈路資源有不足時,當有不存在UE的PUSCH分配時經由PUCCH上之上行鏈路控制資訊(UCI)的傳輸,或當存在有UE的PUSCH分配時透過直接在PUSCH上的傳輸,可進行排定請求。為回應排定請求,eNodeB係配置用以將PUSCH資源的一部分分配至請求的UE足以用於轉移緩衝狀態報告,然後經由PDCCH中的DCI告知UE此緩衝狀態報告資源分配。一旦或如果UE具有PUSCH資源適於傳送緩衝狀態報告,緩衝狀態報告被傳送至eNodeB且給予eNodeB關於上行鏈路緩衝器或在UE的緩衝器中之資料的量之資訊。在接收緩衝狀態報告之後,eNodeB可將PUSCH資源的一部分分配給傳送的UE,以便傳輸它的緩衝的上行鏈路資料的一部分然後經由PDCCH的DCI告知UE資源分配。例如,假設UE具有與eNodeB的連接,UE將先以UCI的形式傳輸PUSCH資源請求於PUCCH中。UE然後將為了適當DCI監視PDCCH,擷取PUSCH資源分配的細節,且傳輸起先包含緩衝狀態報告及/或後來包含緩衝資料的一部分之上行鏈路資料於所分配資源中。
雖然結構上類似於下行鏈路子訊框,上行鏈路子訊框具有不同於下行鏈路子訊框的控制結構,特別的是,上行鏈路子訊框的上309及下310次載波/頻率/資源方塊係為控制發信保留而不是下行鏈路子訊框的初始符號。此外,雖然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的資源分配程序係相
當類似,由於分別使用於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之OFDM及SC-FDM介面的不同特性,可分配之資源的實際結構可變更。於OFDM中,各次載波係單獨調變,且因此不需要的是,頻率/次載波分配係鄰接的,然而,SC-FDM中的次載波係結合中的調變,且因此如果可用資源的充分使用將被進行,各UE之鄰近的頻率分配係較佳的。
由於上述的無線存取介面結構及操作,一或多個UE可經由協調的eNodeB相互傳送資料,因此形成習用蜂巢式電信系統。雖然諸如基於先前發表的LTE標準之蜂巢式電信系統已在商業上成功,一些缺點係與此種集中系統關聯。例如,如果臨近的二個UE想要相互通信,足以傳送資料之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資源係必要的。因此,系統的資源的二部分正被使用以傳輸單部分的資料。第二缺點為,甚至當鄰近時,如果UE想要相互通信,eNodeB係必要的。當系統遭受高負載或eNodeB涵蓋不可用時,例如,於偏遠地區中或當eNodeB未正確作用時,這些限制可能有問題。克服這些限制可增加LTE網路的容量及效率二者而且導致LTE網路操作者之新收益可能性的產生。
D2D通訊提供用以解決LTE裝置之間的通訊之網路容量的上述問題及網路涵蓋的必要條件之可能性。例如,如果使用者資料可直接傳送於數UE之間,僅一組
資源需要通訊此資料而不是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資源二者。此外,如果UE能夠直接通訊,甚至當涵蓋區域的外側提供eNodeB時,相互範圍內的UE可通訊。由於這些潛在利益,已提議D2D能力引入LTE系統中。
圖4提供行動式通信系統400,其係實質上相似於參照圖1所述的系統,而其中UE 401、402、403亦可操作用以執行直接裝置對裝置(D2D)相互通訊。D2D通訊包含無需使用者直接傳送資料於相互間之UE及/或經由諸如eNodeB的專用協調實體傳信之控制資料。例如,於圖4中,UE 401、402、403、415及eNodeB 404之間的通訊係依據現存LTE標準,而同樣地如同經由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405至410的傳訊,當UE401至403係在相互的範圍內時,它們亦可經由D2D通訊鏈路411至414相互直接通訊。於圖4中,D2D通訊鏈路係以虛線表示且係顯示存在401和402之間、及402和403之間但不在401和403之間,因為這些UE並未充分接近一起用以直接相互傳輸及接收信號。D2D通訊鏈路亦顯示不存在於UE 415和其它UE之間,因為UE415不能夠作D2D通訊。諸如圖4所解說的情況可能存在於LTE網路中,其中UE415係不符合D2D操作的規格之裝置。
為了建立D2D通訊鏈路,自UE402至UE403之這種單向D2D通訊鏈路414,需要執行一些步驟。首先,起動的UE具有範圍內的其它有D2D能力UE的知識係有利的。於LTE系統中,這可例如,透過各UE週期性
地傳輸含有相互辨識UE的獨特“發現”識別符之發現信號而達成。替代的是,伺服的eNodeB或協調實體可編輯一系列的UE在能夠執行D2D通訊之它的涵蓋區域內且將該列分配到它的涵蓋區域內的適當UE。借助上述任一過程,UE 401可發現UE 402,UE 402可發現UE 401及403,以及UE 403可發現UE402。
先前已提議在依據3GPP所管理稱為長期演進(LTE)之規格界定通訊系統之標準內提供裝置對裝置通訊的某些配置。一些解決LTE D2D通訊的實作之可能方法存在。例如,供給UE及eNodeB之間的通訊之無線存取介面可被使用於D2D通訊,其中eNodeB分配必要的資源以及控制發信係經由eNodeB通信,而使用者資料係直接傳輸於數UE之間。
使用於D2D通訊之無線存取介面可依據一些技術的任一者予以提供,例如諸如載波偵測多重存取(CSMA)、OFDM或其組合,以及OFDM/SC-FDMA 3GPP LTE為基的無線存取介面。例如,已提議文獻R2-133840[1]中使用載波偵測多重存取CSMA,透過UE之傳輸的協調,其係透過UE之未協調/競爭為基的排定。各UE先聽取然後傳輸在未使用的資源上。
於另一實例中,UE可透過協商對無線存取介面的存取直接相互通訊,因此克服協調的eNodeB之需
要。先前提議的配置的實例包括組中的一UE作用如控制實體以協調該組的其它UE的傳輸之配置。以下揭露中提供這種提議的實例:
.[2]R2-133990,用於公共安全D2D通訊的網路控制(Network control for Public Safety D2D Communications);橘子(Orange)、華為(Huawei)、海思半導體(HiSilicon)、義大利電信(Telecom Italia)
.[3]R2-134246,用於涵蓋外D2D通訊的同步化中央節點(The Synchronizing Central Node for Out of Coverage D2D Communication);英國通用動力寬頻(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UK)
.[4]R2-134426,用於D2D通訊的媒體存取(Medium Access for D2D communication);LG電子公司(LG Electronics Inc)
於另一配置中,組中的一UE先傳送排定分配,然後傳輸無中央排定的UE或控制傳輸的控制實體之資料,以下揭露提供這去中央化配置的實例:
.[5]R2-134238,D2D排定程序(D2D Scheduling Procedure);愛立信(Ericsson)
.[6]R2-134248,用於非連接性D2D語音通訊中的資源選擇之可能機構(Possible mechanisms for resource selection in connectionless D2D voice communication);英國通用動力寬頻(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UK)
.[7]R2-134431,用於使用非連接性方法的D2D語音服務之模擬結果(Simulation results for D2D voice services
using connectionless approach);英國通用動力寬頻(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UK)
特別的是,以上列出的最後二個稿件,R2-134248[6]、R2-134431[7],揭示UE所使用之排定通道的用法以指出它們排定和將使用的資源一起之資料的意願。另一揭示中,R2-134238[5],同樣地未使用排定通道,而利用至少某些預界定的資源以傳送排定分配。
揭示於[8]及[9]中之其它實例配置需要基地台以提供反饋至通訊裝置來控制它們的傳輸。文獻[10]揭示專用資源交換通道之配置係設於蜂巢式使用者設備及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設備之間用於干擾控制及資源協調。
由於對於D2D裝置及網路的組織之可能方法,一些方案可能產生。圖5a至5d提供可選擇的實例方案,其中每一者可能造成不同問題關於資源的分配、靠著習用LTE通訊之D2D通訊的操作及eNodeB所提供的涵蓋區域之間的D2D能力裝置的移動。
於圖5a中,UE 501及502係在eNodeB的涵蓋區域的外側,因此,D2D裝置可少或無關心地通訊用於它們的D2D通訊對鄰近LTE網路可能造成之干擾。此種方案可能發生於例如,公共安全通訊,其中任一UE係在涵蓋區域的外側或其中相關移動式通訊網路目前未正確地作用。於此種方案中,通訊UE可直接相互協商以分配資源及協調通訊,或者一UE或第三UE可作用如協調實體且因此執行資源分配。
於圖5b中,UE 501係在eNodeB 503的涵蓋區域504內且正與涵蓋區域503外側的UE502執行D2D通訊。與圖5a的方案相較之下,借助eNodeB 503的涵蓋區域內之UE501,D2D通訊可能對涵蓋區域內之習用LTE通訊造成干擾。因此,D2D資源分配及傳輸可能必須協調在涵蓋區域504內的通訊周圍,使得習用LTE通訊不受D2D傳輸的影響。這可以一些方法達成,例如,eNodeB可協調D2D通訊的資源分配以使D2D資源及習用LTE資源不會重疊。任何分配然後可由UE 501轉送到UE 502。替代地,UE 1或經由UE 1的UE 2可例如,執行資源分配然後告知eNodeB所使用D2D通訊的資源。eNodeB然後將保留D2D通訊的這些資源。
於圖5c中,UE 501及502二者係在eNodeB503的涵蓋區域內,因此,如果D2D通訊將被執行在涵蓋區域內而不會造成對習用LTE通訊的干擾,eNodeB及UE之間的協調係必要的。此種協調可以類似參照圖5b所述之方式而達成,而於圖5c的例子中,UE 502亦在涵蓋區域內且因此透過UE 1自UE 2至eNodeB之資源分配信號的轉送可能不需要。
於圖5d中,解說第四更複雜的D2D方案,其中UE 501及UE 502係分別在不同eNodeB 503及504的涵蓋區域504、505內。至於圖5b及5c的方案,如果D2D通訊及習用LTE通訊之間的干擾將被避免,將需要執行D2D通訊之UE之間的協調。然而,二個eNodeB的
存在需要的是,透過涵蓋區域504及505內的eNodeB之資源分配必要在D2D資源分配的周圍進行協調。
圖5a至5d僅解說大量可能D2D使用方案中的四個,其中進一步方案可由圖5a至5d中所述的方案的組合而形成。例如,通訊如圖5a所示的二個UE可移入圖5d的使用方案中使得有二組UE執行D2D通訊於二個eNodeB的涵蓋區域中。
一旦D2D通訊鏈路建立,無線存取介面的資源需要分配到D2D鏈路。如上述,很可能的是,D2D通訊將發生於分配用於LTE網路之頻譜中,因此先前已提議的是,當在LTE網路的涵蓋區域內時,D2D傳輸係執行於上行鏈路頻譜中以及SC-FDM被使用。再者,因為D2D通訊後面的一激勵因子係可能發生容量的增大,使用D2D通訊的下行鏈路頻譜係不適當的。
如先前所述,令人滿意的是提供不會在於一或多個eNodeB的涵蓋區域內時明顯不利影響習用LET通訊之D2D通訊的配置。為了完成D2D通訊於此情況中,協調係必要於想要執行D2D通訊和伺服的eNodeB之UE之間或D2D資源的預界定知識係必要的,使得D2D及習用LTE通訊不會排定用於同一組資源。更者,因為D2D通訊可能與習用通訊共存在系統內,亦令人滿意的是,D2D資源分配及傳輸不會干擾且對於其它UE係透明的,使得其它UE上任何不利影響減少。然而,通常技術問題可被看到以提供用於執行D2D資源分配之配置,其減少
用於排定資訊的資源使用,且開放D2D資料流量的資源。因此,對於可用通訊資源可分配到該組的通訊裝置之效應,排定分配係令人滿意。
本技術的實例實施例可提供D2D通訊可執行於可形成一組通訊裝置的一或多個通訊裝置之間之配置。該組通訊裝置可配置用以執行D2D通訊而無需中央實體來控制自通訊裝置至該組的其它通訊裝置之信號的傳輸。依據本技術提供包括排定區或通道之無線存取介面,其中排定的分配訊息可傳輸於通訊資源的數區段中。因此排定區可稱為排定的分配區或通道。該數個通訊資源的每一者具有共享通訊通道的資源的對應區段。排定區的一區段中之排定分配訊息的傳輸可提供對組中所有其它裝置,即通訊裝置想要傳輸表示共享通訊資源的對應區段中的資料之信號之指示。
如將自以下實例了解的,無線存取介面內的排定區或通道提供具有傳輸排定分配訊息的設施之通訊裝置以便保留共享通訊通道的通訊資源的對應區段。通訊裝置可透過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於排定區的該數個預定區段的一或數者中而傳輸資料至組中的其它通訊裝置。排定區的區段中之排定的分配訊息通知該組的其它裝置,即通訊裝置將傳輸表示資料之信號於共享通訊通道的至少一對應區段中。組中未傳輸的其它裝置因此監視排定區且如果它
們檢測傳輸於排定分配區的一或多個區段中之排定的分配訊息則試圖檢測和解碼傳輸共享通訊資源通道的對應區段或數區段中之信號。因此,一組通訊裝置可以改善的資源效率執行D2D通訊。
於某些實例中,排定分配區係以提供共享通訊資源之一或多個其它時分單元所分開之時分單元週期性地提供。因此省電優點係提供給組的通訊裝置,因為該等裝置通電它們的接收器以週期性地接收排定區,週期相當於提供有排定區之時間單元相對於提供有共享通訊資源之時間單元或數單元的相對比。
圖6中提出實例應用。於圖6中,數個通訊裝置101形成一組通訊裝置604,其為上述理由所要之D2D通訊。如圖6所示,通訊裝置101係在基地台602的虛線601所示之涵蓋區域外側。確切而言,基地台602不可能形成或控制裝置間的任何通訊。然而如以上實例所述,該組的通訊裝置可操作在基地台602所提供的涵蓋區域內,且因此合意的是,透過通訊裝置101之信號的傳輸不會干擾透過習用通訊裝置至或自e-Node B 602之傳輸。確切而言,於某些實例中,由用於執行D2D通訊的通訊裝置101所形成之無線存取介面可使用習用通訊裝置的上行鏈路頻率。無線存取介面可配置用以在操作於習用模式時傳輸信號給e-Node B 602,且經由基地台602形成其一部分之行動式通訊網路來傳輸及接收資料。
如圖6所示,每一UE 101包括傳輸器606及
接收器608,其在控制器610的控制下執行信號的傳輸及接收。控制器610控制傳輸器606及接收器608用以傳輸及接收資料於該組的構件之間以執行D2D通訊。
圖7中提出配置用以提供D2D通訊用的配置之無線存取介面。於圖7中,無線存取介面係由可分成通訊資源的區段之數個OFDM次載波701及數個OFDM符號702所形成。如圖7所示,無線存取介面係分成通訊資源的子訊框704、706、708、710的時分單元。如圖7所示,每隔一子訊框包括排定區712、714。排定區包括圖7中編號自1至84之通訊資源的數個區段。包括有排定區712、714之子訊框704、708的剩餘部分係分成共享通訊資源的複數個區段。沒有排定區712、714之其它子訊框係分成共享通訊資源的數個區段用於透過通訊裝置傳輸表示資料的信號至該組內的其它通訊裝置。然而,結合共享資源的通訊資源的數個區段係提供於二個子訊框704、706、708、710內,以及共享資源的每一區段對應於排定區712、714的一區段。因此,依據本技術,排定的分配訊息的排定區的一區段中透過通訊裝置的傳輸對該組內的其它通訊裝置指示的是,排定區的區段中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之通訊裝置想要傳輸資料於可傳輸資料之排定的分配訊息的對應區段中。因此,如箭頭720所示,排定區712的區段81中的排定的分配的傳輸提供指示至該組中的其它通訊裝置,指示傳輸該排定的分配訊息之傳輸通訊裝置想要傳輸資料於排定的分配資源的編號81的區段中。
圖7因此顯示用於不明顯的資源排定之可能配置。至於圖7所示的實例,排定的分配訊息或區712已被選定為每一第二子訊框所傳輸之習用LTE無線存取介面的一上行鏈路資源方塊。然而其它組態可進行如以下所述。為簡化起見,各通訊資源已分成四個裝置對裝置資源方塊。於某些實例中,裝置對裝置通訊的資源方塊可能不是相同如LTE的習用資源方塊。然而如自上述所理解的,二個子訊框之後,排定的分配訊息或區的各資源元件直接參照可用於D2D通訊裝置之共享通訊資源中的通訊資源方塊。因此,該組通訊裝置604中的任何通訊裝置或排定的通訊裝置/eNodeB可使用此排定的分配通道以指示它將傳輸資料的地方。
於某些實例中,排定的分配訊息可包括一或多個識別符,其可包括但不限於傳輸的通訊裝置的識別符、目的裝置或數裝置的識別符、邏輯通道識別符、輸送通道識別符、及應用識別符或取決於該應用之該組通訊裝置的識別符。例如,如果該組通訊裝置忙於按鈕通話通訊對話,則排定的分配訊息將不需辨識單獨裝置,但僅該組通訊裝置。檢測排定區的區段中之排定的分配訊息的傳輸之該組內的其它裝置將知道不會試圖傳輸於用於傳輸資料之共享通訊資源的對應區段且將檢測該組通訊裝置的識別符。該組的裝置因此將知道聽取和接收傳輸包括組識別符之排定的分配訊息之傳輸的通訊裝置(UE)所傳輸之資料。
如圖7所示,編號81的資源對應於用於第三
子訊框708的該編號之下一可用通訊資源中的區。因此有排定的分配訊息的傳輸及資料的傳輸之間的對應延滯以便提供通知給該組中的其它通訊裝置傳輸用的該等通訊裝置的一者已保留之共享通訊資源的特殊區段。
排定的分配訊息可於某些實例中包括其它資訊,例如保全性所需的資訊、或辨識將傳送於諸如發現訊息或D2D語音或資料流量之共享資源中之內容的類型之資訊。
於某些實例中,想要傳輸資料的通訊裝置(UE)所傳輸之排定的分配訊息可包括想要傳輸資料之共享通訊資源的數個區段的指示。例如,排定的分配訊息可包括參數N和M以排定來自共享通訊資源通道之N x M通訊資源方塊的方塊。於一實例中,N x M資源方塊可指示於排定的分配訊息關於傳輸該訊息之排定區的區段。這可透過預配置控制器於通訊裝置中予以達成,用以認知提供參數N和M之排定的分配訊息將識別自共享通訊資源通道中的對應區段起始至已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之排定區中的區段之N x M通訊資源方塊。
如將領會到,用於透過所示的該組裝置之D2D通訊之圖7的無線存取介面的配置係一實例。亦可能有可以資源元件指示之資源保留的其它界定/固定圖案,其可持續超過僅幾個子訊框,以及排定的分配資源可採用
超過僅一個資源方塊。
圖8中顯示另一實例,其中無線存取介面的對應區段及特徵具有對應的參考數字。於與顯示於圖7中之配置相比之下,圖8所示的無線存取介面包括僅單一排定區712且因此有排定區的對應區段之共享資源的區含有更大量的資源。於圖8中,顯示不同通訊裝置透過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於排定區的每一區段中保留共享通訊資源通道的資源的區段之實例。於以上圖8中,整個資源方塊係使用排定用於下四個子訊框的單獨D2D資源方塊。例如,第一通訊裝置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於如最暗區段801所示之區段1、9、10、11、12、16、17、18、19中,而第二通訊裝置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於保留對應區段804之區段23、24、25、26、30、31、32、33、34、35、37、38、39、40、41、42中,而第三通訊裝置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於保留共享通訊通道的更淺色區段806之區段3、4、5、6、7、13、14、20、21、27、28中。二個資源方塊保持未使用於這例中,其可含有其它控制資訊。這也許不是分割資源之適當方式但係包括作為解說性實例。
進一步實例配置顯示於圖9中的無線存取介面,其相當於本技術的另一實例配置。如圖9所示,共享上行鏈路傳輸通道中的資源分成區段1至252以及對應的排定區901、904分成區段1至252。圖9中,顯示另一可能配置,其允許更彈性的排定。排定通道中的各資源元件對應於一通訊資源方塊。這意指含有排定區的次載波以
及諸如組識別符的標題資訊將是相同次載波,其中將找到流量/負載部分。雖然採用更多的可用通訊資源用於排定的資訊,仍提供的利益是,UE可以非連續接收機制(DRX)監視排定區且因此省電,而不必要監視所有資料方塊。如果LTE係配置用以指定排定通道中的另一資源元件以及M x N資源方塊的方塊,亦透過不需以每一資源方塊傳送的標題資訊更有效率地使用通訊資源,其中它們想要傳輸資料。正如以上實例,較佳的是,使用排定的分配訊息以保留數個資源方塊而不是單獨資源方塊,因為這將更有效率。
圖10提供無線存取介面的進一步實例,其係依據本技術而配置用以提供D2D通訊用的設施。於圖10a第一實例,習用LTE上行鏈路載波提供數個包含OFDM符號及次載波的資源方塊。於實例解說中,正如圖7、8及9所示的實例,一正方形表示傳統資源方塊。具有不同陰影之區域表示來自不同UE之控制(排定的分配)及通訊。排定的分配所保留的通訊量可以是大於或小於以上所示。排定的分配訊息亦可具有不同尺寸,取決於它們需傳送之資訊量。它們亦可或多或少經常地傳送。
至於顯示於圖10a中之實例,上行鏈路通訊通道1001的第一區段係分配給LTE上行鏈路載波的習用上行鏈路通訊。如上述,資源1002、1004的頂和底區段係依據習用LTE配置專用於上行鏈路控制傳輸。然而,資源1006的區段係專用以透過操作用以執行D2D通訊之
裝置提供用於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及控制訊息之排定區。第二區1008係分配給共享通訊資源用於透過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於排定區1006的對應區中所分配之D2D通訊。這些上述實例不是限制用。
至於圖10a中所示之實例,排定的分配訊息的頻率隱含資料的頻率。接收的UE檢測排定資源中之排定的分配訊息,且將含有例如為其構件的組識別符之資訊解碼。UE然後解碼這頻率以獲得通訊資訊。
圖10b提供類似組態。然而,至於圖10b所示的實例,排定區1010具有允許資料傳輸1012的區更大之更短期間。依據這實例,來自不同UE之排定的分配係傳送在不同時間。時序隱含資料傳輸的頻率。相比之下,圖10c的實例提供更大的排定區1014及更小的共享資源區1016。於此實例中,排定的分配訊息係在傳送資料之前重複傳輸數次。此實例可幫助例如競爭解決。
至於圖10d及10e所示的實例,排定區及資料傳輸區的另一不同組態及分割被進行。於圖10d中,第一排定區1020設有更大的共享資源區1022。至於圖10e所示的實例,排定區包含第一區1030及第二區1032,以及1034間的資源係分配用於資料傳輸的共享通訊資源。圖10d及10e所示的實例解說資料本身之可能方式的實例為時間多工而不是透過頻率。排定的分配的時序隱含資料的時序。
上述之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通訊裝置可在準備中用於傳輸資料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於共享通訊資源的區段中之配置,其相當於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之排定區的區段。如將領會到,有其它裝置可同時地傳輸排定的分配訊息於相同排定的分配區段中且接著傳輸表示傳送於共享資源的對應區段中之資料的信號之有限可能性。於某些實例實施例中,競爭解決配置可被使用以便檢測透過該組的二個以上的通訊裝置同時地檢測數信號的傳輸,使得該組的每一通訊裝置可在而後的子訊框再傳輸它們的排定的分配訊息於另一排定的分配區段中。於其它實例中,通訊裝置可接受資料的傳輸的損失以及高層協定可配置用於將再傳輸的這資料。於其它實例中,防撞機構可被利用,為了檢測已發生的碰撞,以使再傳輸可被進行。於某實例中,該組的一或多個通訊裝置可傳輸碰撞已發生之指示,使得再傳輸可被執行。例如,當一個以上的使用者已試圖同時地傳輸以及其它使用者可請求再傳輸時,按鈕通話應用允許使用者檢測。
依據上述的實例實施例,排定的分配通道/區中的排定的分配訊息的傳輸的時間及頻率位置至少部分地決定UE將使用以傳輸代表資料的信號之共享通道的通訊資源,其正被傳輸至其它通訊裝置。於某些實例中,排定
的分配訊息可包括諸如保全用的組/傳送者識別之附加控制/標題資訊。
本技術的實施例因此可提供D2D通訊可經由排定的分配訊息的時頻位置減少需要被傳輸之資訊量且因此消耗較少的排定用的無線資源之無線存取介面予以執行之配置。再者,於某實施例中,傳輸的資料及標題部分可被分開,因此更有效地使用通訊資源,以及該通訊裝置或該通訊裝置所屬之一組通訊裝置的識別符可被傳輸於排定的分配訊息中。如將領會到,另一實例因為通訊裝置僅需要監視可能相對地經常發生之排定的分配通道/區而提供,因此允許裝置切斷電源使得它可省電。如果該組通訊裝置係在eNodeB的範圍內,則eNodeB可執行排定,以使通訊裝置可經由至組中的所有UE之上行鏈路通道被告知而不必建立無線資源控制(RRC)連接或經由下行鏈路通道的排定。
本發明的各種進一步態樣及特徵係界定於附加請求項中以及附屬項的特徵的各種組合可以除了為請求項依附性所述的特定組合之獨立項的特徵而製作。修改亦可對上述的實施例進行而不背離本發明的範圍。例如,雖然特徵可能似乎被述及關於特殊實施例,熟知此項技藝者將認知到,上述實施例的各種特徵可依據該揭露予以組合。
於以上說明中,D2D通訊係參照LTE系統予以說明,然而現揭示的技術相同地可用於其它LTE系統
結構及可與D2D通訊相容之其它系統。
以下編號的條款提供本技術的另一實例態樣及特徵:
1.一種通訊裝置,包含:傳輸器,配置用以經由無線存取介面傳輸信號至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以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接收器,配置用以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接收來自該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之信號,及控制器,用於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控制該傳輸器及該接收器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以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所表示的資料,該無線存取介面提供排定區,包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及共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其中該排定區的該複數預定區段的每一者對應於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的一者,以使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一或數者中的傳輸保留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一或數個對應區段用於傳輸表示該資料之該等信號。
2.依據條款1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控制器係配置用以控制該傳輸器傳輸訊息於該排定區的該等區段的一者中,及傳輸表示該資料的該等信號於該複數共享通訊資源的該區段或數區段中,其對應於已傳輸該訊息之該排定區的該區段。
3.依據條款2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控制器係配置與該
接收器結合用以監視傳輸在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內之信號,及在檢測傳輸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任一者中之一或數個訊息之後,用以檢測傳輸於對應於已接收該等訊息之該一或數個排定區的該等區段之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等區段中之信號。
4.依據條款1、2或3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無線存取介面係分成複數時分單元及包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預定區段之該排定區係提供於該等時分單元的一者中,及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係提供於該等時分單元的至少一其它者中。
5.依據條款4的通訊裝置,其中包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預定區段之該排定區係週期性地提供於該等時分單元中,該排定區的出現係透過提供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之一或數個時分單元予以分開,該等排定區的週期係透過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一或數個時分單元予以決定於該等排定區的該等時分單元之間。
6.依據條款1至5中的任一款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等訊息包括將其中傳輸表示該資料的該等信號之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等區段的至少一者的指示,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至少一區段的至少一者對應於已傳輸該訊息之該排定
區的該區段。
7.依據條款6的通訊裝置,其中該訊息包括參數N及M,其表示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等方塊中之時間方面的N個資源方塊及頻率方面的M個資源方塊。
8.依據條款6或7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等訊息包括該通訊裝置的識別符,其已傳輸該排定的分配訊息。
9.依據條款6或7的通訊裝置,其中該一或數個通訊裝置形成一組,以及該等訊息包括已傳輸該訊息之該一或數個通訊裝置的該組的識別符。
10.依據條款6或7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等訊息包括識別將傳送於該等共享資源中之資訊類型之資訊。
11.依據條款4至10中的任一款的通訊裝置,其中透過傳輸該訊息於該排定區的該對應區段中保留用於表示該資料之信號的傳輸之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一或數個區段係藉由至少一時間單元與已傳輸該訊息之該排定區分開。
12.依據條款1至10中的任一款的通訊裝置,其中該傳輸器係配置用以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信號至行動式通信網路的基本架構設備,該接收器係配置用以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接收來自該基本架構設備之信號,及該控制器係配置用以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控制該傳輸器及該接收器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至或自該基本架構設備以經由該行動式通信網路而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所表示的資料,該無線存取介面係透過排定該通訊裝置接收用之信
號及該通訊裝置傳輸用之信號的傳輸予以形成,該通訊裝置提供下行鏈路接收通道,包含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及下行鏈路共享通訊資源用於配置給該通訊裝置以接收表示該資料之該等信號,及上行鏈路傳輸通道,包括上行鏈路控制通道及上行鏈路共享通訊資源用於配置給該通訊裝置以傳輸表示該資料之該等信號至該基本架構設備,該下行鏈路共享通道的該等通訊資源及該上行鏈路共享通道的該等通訊資源的配置係由該基本架構設備予以進行,其中該控制器係配置與該傳輸器及該接收器結合,在裝置對裝置模式中時,用以再配置該無線存取介面用於傳輸該資料至該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該再配置的無線存取介面在該上行鏈路傳輸通道內包含,該排定區包含該上行鏈路傳輸通道內之通訊資源的該複數預定區段,及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係提供在該上行鏈路傳輸通道內。
13.一種傳送資料的方法,包含經由無線存取介面傳輸信號至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以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接收來自該等其它通訊裝置的該一者之信號,及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來控制該傳輸器及該接收器傳輸
或接收該等信號以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所表示之資料,該無線存取介面提供排定區,包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及共享通訊資源的複數區段,其中該排定區的該複數預定區段的每一者對應於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的一者,使得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一者中的傳輸保留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至少一對應區段用於傳輸表示該資料之該等信號。
14.依據條款13的方法,包含傳輸訊息於該排定區的該等區段的一者中,及傳輸表示該資料的該等信號於對應於已傳輸該訊息之該排定區的該區段之該複數共享通訊資源的該區段或數區段中。
15.依據條款13的方法,包含監視傳輸在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內之信號,及在檢測傳輸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任一者中之一或數個訊息之後,檢測傳輸於對應於已接收該等訊息之該一或數個排定區的該等區段之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等區段中之信號。
16.依據條款13、14或15的方法,其中該無線存取介面係分成複數時分單元及包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預定區段之該排定區係提供於該等時分單元的一者中,及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係提供於該等時分單
元的至少一其它者中。
17.依據條款15的方法,其中包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預定區段之該排定區係週期性地提供於該等時分單元中,該排定區的出現係透過提供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之一或數個時分單元予以分開,該等排定區的週期係透過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一或數個時分單元予以決定於該等排定區的該等時分單元之間。
18.依據條款13至17中的任一款的方法,其中該等訊息包括將傳輸之表示該資料的該等信號之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等區段的至少一者的指示,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至少一區段的該至少一者相當於傳輸該訊息之該排定區的該區段。
19.一種用於通訊裝置的電路系統,包含傳輸器電路系統,配置用以經由無線存取介面傳輸信號至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以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接收器電路系統,配置用以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接收來自該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之信號,及控制器電路系統,用於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控制該傳輸器及該接收器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以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所表示的資料,該無線存取介面提供排定區,包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及共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其中該排定區的該複數預定區段的每一者對應於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
段的一者,以使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一或數者中的傳輸保留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一或數個對應區段用於傳輸表示該資料之該等信號。
20.依據條款19的電路系統,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系統係配置用以控制該傳輸器電路系統傳輸訊息於該排定區的該等區段的一者中,及傳輸表示該資料的該等信號於對應於已傳輸該訊息之該排定區的該區段之該複數共享通訊資源的該區段或數區段中。
21.依據條款19的電路系統,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系統係配置與該接收器電路系統結合用以監視傳輸在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內之信號,及在檢測傳輸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任一者中之一或數個訊息之後,用以檢測傳輸於對應於已接收該等訊息之該一或數個排定區的該等區段之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等區段中之信號。
[1]R2-133840,“CSMA/CA為基的資源選擇(CSMA/CA based resource selection)”三星(Samsung),發表在3GPP TSG-RAN WG2 #84,美國舊金山,2013年11月11-15日。
[2]R2-133990,“用於公共安全D2D通訊的網路控制
(Network control for Public Safety D2D Communications)”;橘子(Orange)、華為(Huawei)、海思半導體(HiSilicon)、義大利電信(Telecom Italia),發表在3GPP TSG-RAN WG2 #84,美國舊金山,2013年11月11-15日。
[3]R2-134246,“用於涵蓋外D2D通訊的同步化中央節點(The Synchronizing Central Node for Out of Coverage D2D Communication)”;英國通用動力寬頻(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UK),發表在3GPP TSG-RAN WG2 #84,美國舊金山,2013年11月11-15日。
[4]R2-134426,“用於D2D通訊的媒體存取(Medium Access for D2D communication)”;LG電子公司(LG Electronics Inc),發表在3GPP TSG-RAN WG2 #84,美國舊金山,2013年11月11-15日。
[5]R2-134238,“D2D排定程序(D2D Scheduling Procedure)”;愛立信(Ericsson),發表在3GPP TSG-RAN WG2 #84,美國舊金山,2013年11月11-15日。
[6]R2-134248,“用於非連接性D2D語音通訊中的資源選擇之可能機構(Possible mechanisms for resource selection in connectionless D2D voice communication)”;英國通用動力寬頻(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UK),發表在3GPP TSG-RAN WG2 #84,美國舊金山,2013年11月11-15日。
[7]R2-134431,“用於使用非連接性方法的D2D語音服務之模擬結果(Simulation results for D2D voice services using
connectionless approach)”;英國通用動力寬頻(General Dynamics Broadband UK)發表在3GPP TSG-RAN WG2 #84,美國舊金山,2013年11月11-15日。
[8]“在BS的控制下之D2D資源分配(D2D Resource Allocation under the Control of BS)”,作者為Xiaogang R.以及其他人,中國電子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ttps://mentor.ieee.org/802.16/dcn/13/16-13-0123-02-000n-d2d-resource-allocation-under-the-control-of-bs.docx
[9]US20130170387
[10]US20120300662
[11]UMTS的LTE:OFDMA和SC-FDMA為基的無線電存取(OFDMA and SC-FDMA Based Radio Access),作者為Harris Holma和Antti Toskala,威立出版公司(Wiley)2009,國際標準書號(ISBN)978-0-470-99401-6。
701‧‧‧OFDM次載波
702‧‧‧OFDM符號
704‧‧‧子訊框
706‧‧‧子訊框
708‧‧‧第三子訊框
710‧‧‧第三子訊框
714‧‧‧排定區
720‧‧‧箭頭
Claims (21)
- 一種通訊裝置,包含:傳輸器,配置用以經由無線存取介面傳輸信號至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以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接收器,配置用以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接收來自該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之信號,及控制器,用於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控制該傳輸器及該接收器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以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所表示的資料,該無線存取介面提供排定區,包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及共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其中該排定區的該複數預定區段的每一者對應於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的一者,以使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一或數者中的傳輸保留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一或數個對應區段用於傳輸表示該資料之該等信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控制器係配置用以控制該傳輸器傳輸訊息於該排定區的該等區段的一者中,及傳輸表示該資料的該等信號於對應於已傳輸該訊息之該排定區的該區段之該複數共享通訊資源的該區段或數區段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控制器係配置與該接收器結合用以監視傳輸在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內之信號,及 在檢測傳輸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任一者中之一或數個訊息之後,用以檢測傳輸於對應於已接收該等訊息之該一或數個排定區的該等區段之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等區段中之信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無線存取介面係分成複數時分單元及包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預定區段之該排定區係提供於該等時分單元的一者中,及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係提供於該等時分單元的至少一其它者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通訊裝置,其中包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預定區段之該排定區係週期性地提供於該等時分單元中,該排定區的出現係透過提供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之一或數個時分單元予以分開,該等排定區的週期係透過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一或數個時分單元予以決定於該等排定區的該等時分單元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等訊息包括其中將傳輸表示該資料的該等信號之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等區段的至少一者的指示,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至少一區段的至少一者對應於已傳輸該訊息之該排定區的該區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訊息包 括參數N及M,其表示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等方塊中之時間方面的N個資源方塊及頻率方面的M個資源方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等訊息包括該通訊裝置的識別符,其已傳輸該排定的分配訊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一或數個通訊裝置形成一組,以及該等訊息包括已傳輸該訊息之該一或數個通訊裝置的該組的識別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等訊息包括識別將傳送於該等共享資源中之資訊類型之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通訊裝置,其中透過傳輸該訊息於該排定區的該對應區段中保留用於表示該資料之信號的傳輸之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一或數個區段係藉由至少一時間單元與已傳輸該訊息之該排定區分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通訊裝置,其中該傳輸器係配置用以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傳輸信號至行動式通信網路的基本架構設備,該接收器係配置用以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接收來自該基本架構設備之信號,及該控制器係配置用以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控制該傳輸器及該接收器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至或自該基本架構設備以經由該行動式通信網路而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所表示的 資料,該無線存取介面係透過排定該通訊裝置接收用之信號及該通訊裝置傳輸用之信號的傳輸予以形成,該通訊裝置提供下行鏈路接收通道,包含下行鏈路控制通道及下行鏈路共享通訊資源用於配置給該通訊裝置以接收表示該資料之該等信號,及上行鏈路傳輸通道,包括上行鏈路控制通道及上行鏈路共享通訊資源用於配置給該通訊裝置以傳輸表示該資料之該等信號至該基本架構設備,該下行鏈路共享通道的該等通訊資源及該上行鏈路共享通道的該等通訊資源的配置係由該基本架構設備予以進行,其中該控制器係配置與該傳輸器及該接收器結合,在裝置對裝置模式中時,用以再配置該無線存取介面用於傳輸該資料至該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該再配置的無線存取介面在該上行鏈路傳輸通道內包含,該排定區包含該上行鏈路傳輸通道內之通訊資源的該複數預定區段,及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係提供在該上行鏈路傳輸通道內。
- 一種傳送資料的方法,包含經由無線存取介面傳輸信號至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以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接收來自該等其它通訊裝置的該一者之信號,及 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控制該傳輸器及該接收器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以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所表示之資料,該無線存取介面提供排定區,包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及共享通訊資源的複數區段,其中該排定區的該複數預定區段的每一者對應於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的一者,使得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一者中的傳輸保留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至少一對應區段用於傳輸表示該資料之該等信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方法,包含傳輸訊息於該排定區的該等區段的一者中,及傳輸表示該資料的該等信號於對應於已傳輸該訊息之該排定區的該區段之該複數共享通訊資源的該區段或數區段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方法,包含監視傳輸在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內之信號,及在檢測傳輸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任一者中之一或數個訊息之後,檢測傳輸於對應於已接收該等訊息之該一或數個排定區的該等區段之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等區段中之信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14或15項的方法,其中該無線存取介面係分成複數時分單元及包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預定區段之該排定區係提供於該等時分單元的一者中,及 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係提供於該等時分單元的至少一其它者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方法,其中包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預定區段之該排定區係週期性地提供於該等時分單元中,該排定區的出現係透過提供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之一或數個時分單元予以分開,該等排定區的週期係透過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一或數個時分單元予以決定於該等排定區的該等時分單元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方法,其中該等訊息包括將傳輸之表示該資料的該等信號之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等區段的至少一者的指示,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至少一區段的該至少一者相當於傳輸該訊息之該排定區的該區段。
- 一種用於通訊裝置的電路系統,包含傳輸器電路系統,配置用以經由無線存取介面傳輸信號至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以執行裝置對裝置通訊,接收器電路系統,配置用以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接收來自該一或數個其它通訊裝置之信號,及控制器電路系統,用於經由該無線存取介面控制該傳輸器及該接收器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以傳輸或接收該等信號所表示的資料,該無線存取介面提供排定區,包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及共享通訊資源的複數預定區段,其中該排定區的該複 數預定區段的每一者對應於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複數區段的一者,以使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一或數者中的傳輸保留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一或數個對應區段用於傳輸表示該資料之該等信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電路系統,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系統係配置用以控制該傳輸器電路系統傳輸訊息於該排定區的該等區段的一者中,及傳輸表示該資料的該等信號於對應於已傳輸該訊息之該排定區的該區段之該複數共享通訊資源的該區段或數區段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電路系統,其中該控制器電路系統係配置與該接收器電路系統結合用以監視傳輸在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內之信號,及在檢測傳輸於該排定區的該複數區段的任一者中之一或數個訊息之後,用以檢測傳輸於對應於已接收該等訊息之該一或數個排定區的該等區段之該等共享通訊資源的該等區段中之信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4153512.0 | 2014-01-31 | ||
EP14153512 | 2014-01-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40018A true TW201540018A (zh) | 2015-10-16 |
TWI683557B TWI683557B (zh) | 2020-01-21 |
Family
ID=50023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42201A TWI683557B (zh) | 2014-01-31 | 2014-12-04 | 通訊裝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10194453B2 (zh) |
EP (4) | EP3518611B1 (zh) |
JP (1) | JP6482007B2 (zh) |
KR (1) | KR102293050B1 (zh) |
CN (2) | CN110461045B (zh) |
CA (1) | CA2936154C (zh) |
TW (1) | TWI683557B (zh) |
WO (1) | WO201511369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3557B (zh) * | 2014-01-31 | 2020-01-21 |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 通訊裝置及方法 |
WO2015122718A1 (ko) * | 2014-02-14 | 2015-08-20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간 직접통신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EP3111707B1 (en) | 2014-02-28 | 2022-03-30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Terminal devices, methods and circuitries for the terminal devices to transmit or receive user plane data in 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CA2941323C (en) | 2014-03-21 | 2023-05-09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ng via a wireless access interface to perform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WO2015140274A1 (en) | 2014-03-21 | 2015-09-24 | Sony Europe Limited | D2d scheduling based on priorities |
WO2015169706A1 (en) | 2014-05-09 | 2015-11-12 | Sony Corporation | D2d peer discovery and data transmission |
FR3023116A1 (fr) * | 2014-06-30 | 2016-01-01 | Orange | Procede de regulation d'emission destine a etre mis en œuvre par une station dans un reseau de telecommunications |
TWI661741B (zh) | 2014-09-12 | 2019-06-01 |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 通訊系統,通訊裝置及方法 |
EP3186914B1 (en) | 2014-09-29 | 2019-11-06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
EP3243360B1 (en) | 2015-02-11 | 2021-12-29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s,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a relay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07211476B (zh) | 2015-02-11 | 2021-01-12 | 索尼公司 | 通信设备、基础设施设备、移动通信网络以及方法 |
WO2016184740A1 (en) | 2015-05-15 | 2016-11-24 | Sony Corporatio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CN111541740A (zh) * | 2015-09-23 | 2020-08-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信令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EP3354081B1 (en) | 2015-09-25 | 2019-11-06 | Sony Corporation |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10420096B2 (en) * | 2015-11-04 | 2019-09-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TE-D communications for V2X application |
US11146967B2 (en) * | 2016-08-10 | 2021-10-1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DE102017218320A1 (de) * | 2017-07-18 | 2019-01-24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netzwerkinfrastrukturseitigen Netzwerkeinheit, netzwerkinfrastrukturseitige Netzwerkeinhei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traßenseitigen Netzwerkeinheit, straßenseitige Netzwerkeinheit |
JP2019022117A (ja) * | 2017-07-19 | 2019-02-07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JP6826204B2 (ja) * | 2017-12-01 | 2021-02-03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上向きリンク送受信方法及びこのための装置 |
CA3066674C (en) * | 2017-12-28 | 2023-01-1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US10841942B2 (en) * | 2018-04-05 | 2020-11-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heduling and time-domain configuration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
CN113261321A (zh) * | 2019-01-10 | 2021-08-13 | 索尼集团公司 |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控制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
US11277783B2 (en) * | 2019-05-01 | 2022-03-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w latency relaying of a notification signal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
EP3813459B1 (en) * | 2019-10-23 | 2023-07-19 | Robert Bosch GmbH | Terminal unit, method to operate a terminal unit, processing machine, scheduling unit, and method to operate a scheduling uni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26403B2 (en) * | 2008-04-23 | 2012-02-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stimating and limi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US9107202B2 (en) | 2008-05-15 | 2015-08-11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coordin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02090118B (zh) * | 2008-07-07 | 2013-11-06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基站装置 |
KR101472749B1 (ko) * | 2008-09-25 | 2014-12-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Home eNB에서 단말의 수락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US8743823B2 (en) * | 2009-02-12 | 2014-06-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EP2510733A4 (en) * | 2009-12-11 | 2017-05-1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20120300662A1 (en) | 2010-01-22 | 2012-11-29 | Nokia Corporation | Cellular Control Sensing for Multicell Device-to-Device Interference Control |
WO2011098128A1 (en) * | 2010-02-11 | 2011-08-18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
WO2011116815A1 (en) | 2010-03-23 | 2011-09-29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irect terminal-to-terminal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system |
WO2011147462A1 (en) | 2010-05-28 | 2011-12-01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EP2617145A4 (en) | 2010-09-14 | 2015-03-11 | Nokia Corp | MEASUREMENT AND INTERFERENCE REPORT FOR DEVICE 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955516B1 (ko) * | 2010-12-07 | 2019-03-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2098898A1 (ja) | 2011-01-21 | 2012-07-2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符号化方法、復号方法 |
GB2487909B8 (en) * | 2011-02-04 | 2015-01-21 | Sca Ipla Holdings Inc |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
WO2012104645A1 (en) * | 2011-02-04 | 2012-08-09 | Wireless Technology Solutions Llc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using short identifier for resource scheduling |
JP5508337B2 (ja) * | 2011-05-17 | 2014-05-2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移動局、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無線基地局 |
EP2738944B1 (en) * | 2011-07-27 | 2017-08-30 | Sun Patent Trust | Encoding and decoding of tail-biting rate (n-1)/n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convolutional codes (ldpc-cc) |
JP5833633B2 (ja) * | 2011-07-27 | 2015-12-16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符号化方法、復号方法 |
US8787280B2 (en) * | 2011-09-09 | 2014-07-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AN assisted contention detection and resolution in peer to peer networks |
TWI439225B (zh) | 2011-10-14 | 2014-05-21 | Pegatron Corp | 電子保護裝置 |
GB2496153B (en) | 2011-11-02 | 2014-07-02 | Broadcom Corp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US9215693B2 (en) * | 2011-11-02 | 2015-12-15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KR20130063694A (ko) * | 2011-12-07 | 2013-06-1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에서 그룹 설정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KR20130065373A (ko) * | 2011-12-09 | 2013-06-1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D2d 그룹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단말 장치 |
KR20130065002A (ko) * | 2011-12-09 | 2013-06-1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단말간 직접 통신 제어 방법 |
GB2497589A (en) | 2011-12-16 | 2013-06-19 | Renesas Mobile Corp |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0049573B (zh) * | 2012-01-17 | 2022-09-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
US9769857B2 (en) * | 2012-02-27 | 2017-09-19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network resources |
KR20130109781A (ko) | 2012-03-28 | 2013-10-08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셀룰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
CN102638893B (zh) * | 2012-03-31 | 2014-09-10 | 南京邮电大学 | 直通蜂窝系统中基站联合直通终端优化资源分配方法 |
US8942173B2 (en) | 2012-04-13 | 2015-01-27 | Intel Corporation | Interference notification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WO2013157870A1 (ko) * | 2012-04-19 | 2013-10-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제어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515787B2 (en) | 2012-05-11 | 2016-12-06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on shared spectra |
TWI620459B (zh) * | 2012-05-31 | 2018-04-01 |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 在蜂巢式通訊系統中賦能直鏈通訊排程及控制方法 |
JP2015521455A (ja) * | 2012-05-31 | 2015-07-27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d2d)モビリティ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US20150139176A1 (en) * | 2012-06-06 | 2015-05-21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terminal |
WO2013191518A1 (ko) * | 2012-06-22 | 2013-12-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기기-대-기기 통신을 위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001760B2 (en) * | 2012-09-27 | 2015-04-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heduling assignment and ACK/NACK reporting to facilitate centralized D2D scheduling |
US9888459B2 (en) * | 2012-12-14 | 2018-02-06 | Lg Electronics Inc. | Scheduling method for inter-terminal direct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
WO2014098689A1 (en) * | 2012-12-21 | 2014-06-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uplink radio resources |
EP2992626A4 (en) * | 2013-05-01 | 2016-12-2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2D COMMUNICATION |
WO2015002516A1 (ko) * | 2013-07-05 | 2015-01-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획득 방법 및 장치 |
US9326122B2 (en) * | 2013-08-08 | 2016-04-2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acket based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
EP3100565B1 (en) * | 2014-01-31 | 2018-02-07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
TWI683557B (zh) * | 2014-01-31 | 2020-01-21 |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 通訊裝置及方法 |
WO2015140274A1 (en) * | 2014-03-21 | 2015-09-24 | Sony Europe Limited | D2d scheduling based on priorities |
CA2941323C (en) * | 2014-03-21 | 2023-05-09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ng via a wireless access interface to perform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US10142860B2 (en) * | 2016-06-14 | 2018-11-27 |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 Automated network diagnostic techniques |
-
2014
- 2014-12-04 TW TW103142201A patent/TWI68355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12-16 WO PCT/EP2014/078093 patent/WO201511369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2-16 EP EP19158384.8A patent/EP3518611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2-16 EP EP18203608.7A patent/EP3468291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2-16 EP EP17180498.2A patent/EP3258733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2-16 KR KR1020167020614A patent/KR10229305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12-16 CN CN201910754500.7A patent/CN110461045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16 EP EP14823965.0A patent/EP3090600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2-16 JP JP2016543597A patent/JP6482007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2-16 CN CN201480074086.0A patent/CN105934999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16 US US15/109,774 patent/US1019445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2-16 CA CA2936154A patent/CA2936154C/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2-21 US US16/229,833 patent/US10609718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27 US US16/832,683 patent/US11076412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6-28 US US17/360,505 patent/US11683795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6-16 US US18/336,079 patent/US20230371016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90600B1 (en) | 2019-04-10 |
US20210329659A1 (en) | 2021-10-21 |
US20190124670A1 (en) | 2019-04-25 |
KR20160114606A (ko) | 2016-10-05 |
JP2017507528A (ja) | 2017-03-16 |
EP3258733A1 (en) | 2017-12-20 |
EP3258733B1 (en) | 2019-02-06 |
WO2015113696A1 (en) | 2015-08-06 |
CA2936154C (en) | 2023-05-09 |
US20200229207A1 (en) | 2020-07-16 |
EP3518611B1 (en) | 2020-10-14 |
TWI683557B (zh) | 2020-01-21 |
US20160330754A1 (en) | 2016-11-10 |
KR102293050B1 (ko) | 2021-08-26 |
JP6482007B2 (ja) | 2019-03-13 |
EP3518611A1 (en) | 2019-07-31 |
EP3090600A1 (en) | 2016-11-09 |
EP3468291A1 (en) | 2019-04-10 |
US10194453B2 (en) | 2019-01-29 |
CN110461045A (zh) | 2019-11-15 |
US11076412B2 (en) | 2021-07-27 |
CN105934999A (zh) | 2016-09-07 |
US10609718B2 (en) | 2020-03-31 |
CA2936154A1 (en) | 2015-08-06 |
US20230371016A1 (en) | 2023-11-16 |
CN110461045B (zh) | 2023-01-17 |
EP3468291B1 (en) | 2020-04-08 |
CN105934999B (zh) | 2019-08-30 |
US11683795B2 (en) | 2023-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83795B2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 | |
US11848875B2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 |
CN105940752B (zh) | 通信设备及方法 | |
EP3422784B1 (en) | D2d scheduling based on prioriti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