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9092A - 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9092A
TW201539092A TW104107845A TW104107845A TW201539092A TW 201539092 A TW201539092 A TW 201539092A TW 104107845 A TW104107845 A TW 104107845A TW 104107845 A TW104107845 A TW 104107845A TW 201539092 A TW201539092 A TW 20153909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isotropic layer
optically anisotropic
liquid crystal
polarizer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7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shi Sato
Chie SHINPUKU
Akira Yamamoto
Yujiro Yanai
Yoshiaki Hisakado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39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909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4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the refractive index Nz perpendicular to the element surface being different from in-plane refractive indices Nx and Ny, e.g. biaxial or with normal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using mesogenic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7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disper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42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for homeotropic align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4Number of plate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4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6Two plates on one side of the LC cel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12Biaxial compens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即使薄型化時亦為顯示性能優異、對於溫濕度環境變化的耐久性優異之液晶顯示裝置。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係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B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2)、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B2)及第2偏光鏡(P2),偏光鏡(P1)及偏光鏡(P2)係將各自的吸收軸互相正交而配置,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之厚度皆為10μm以下,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滿足指定的關係式(1-1)~(1-2),而且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2)滿足指定的關係式(1-3)~(1-7)之液晶顯示裝置。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的液晶顯示裝置。
近年來,正進展液晶顯示裝置的薄型化,而要求伴隨其之所使用的構件(例如偏光板)之薄型化。作為偏光板的薄型化之方法,例如可舉出將偏光鏡本身或偏光鏡的保護膜減薄之方法,或消除於偏光鏡與液晶胞之間所配置的保護膜或相位差薄膜之方法等。
作為能薄型化的液晶顯示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係具有下述之液晶顯示裝置:具有黑顯示時對於基板呈垂直配向的液晶層之液晶胞、夾住該液晶胞且將各自的吸收軸互相正交而配置的2片偏光鏡、與配置於前述2片偏光鏡各自與液晶胞之間的光學的各向異性為同等的相位差膜,其特徵為前述相位差膜包含醯化纖維素(cellulose acylate)及液晶化合物,且滿足下述式(I)~(IV): (I)30≦Re(550)≦80
(II)70≦Rth(550)≦140
(III)Re(450)/Re(550)<1
(IV)Re(650)/Re(550)>1
(Re(λ)表示在波長λ[nm]測定的薄膜面內之遲滯[nm],及Rth(λ)表示在波長λ[nm]測定的薄膜膜厚方向之遲滯[nm])」。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0-020269號公報
本發明者們檢討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液晶顯示裝置,結果明瞭在對於液晶胞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色變化(顏色偏移)或漏光(黑亮度)上有改善之餘地,而且有因溫濕度環境變化而發生顯示不均之情況。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即使薄型化時亦為顯示性能(色變化及漏光之防止)優異、對於溫濕度環境變化的耐久性(抑制顯示不均的發生之性能)優異之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者們為了達成上述課題,專心致力地檢討,結果發現藉由以具有所欲的光學特性之2片(在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各1片)的光學各向異性層來擔保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之光學補償,而且以具有所欲的光學特性之光學各向異性層來擔保視覺辨認側偏光鏡及背光側偏光鏡各自之光學補償,即使將液晶顯示裝置薄型化 時亦為顯示性能優異、對於溫濕度環境變化的耐久性優異,而完成本發明。
即,發現藉由以下之構成可達成上述目的。
[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B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2)、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B2)及第2偏光鏡(P2),偏光鏡(P1)及偏光鏡(P2)係將各自的吸收軸互相正交而配置,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之厚度皆為10μm以下,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1-1)及(1-2),Re(550)≦30nm 式(1-1)
10nm≦Rth(550)≦100nm 式(1-2)
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2)皆滿足下述式(1-3)、(1-4)、(1-5)、(1-6)及(1-7),20nm≦Re(550)≦160nm 式(1-3)
20nm≦Rth(550)≦160nm 式(1-4)
Rth(550)≧(-9)×Re(550)+400nm 式(1-5)
Rth(550)≦(-9/5)×Re(550)+310nm 式(1-6)
Re(450)/Re(550)≦1.05 式(1-7)
(Re(λ)表示在波長λnm的面內遲滯,Rth(λ)表示在波長λnm的厚度方向之遲滯)。
[2]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B1)、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B2)、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2)及第2偏光鏡(P2),偏光鏡(P1)及偏光鏡(P2)係將各自的吸收軸互相正交而配置,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之厚度皆為10μm以下,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2-1)及(2-2),Re(550)≦30nm 式(2-1)
30nm≦Rth(550)≦120nm 式(2-2)
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2)皆滿足下述式(2-3)、(2-4)及(2-5),15nm≦Re(550)≦70nm 式(2-3)
20nm≦Rth(550)≦120nm 式(2-4)
Re(450)/Re(550)≦1.1 式(2-5)
(Re(λ)表示在波長λnm的面內遲滯,Rth(λ)表示在波長λnm的厚度方向之遲滯)。
[3]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第1 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C1)、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C2)、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2)及第2偏光鏡(P2),偏光鏡(P1)及偏光鏡(P2)係將各自的吸收軸互相正交而配置,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之厚度皆為10μm以下,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皆滿足下述式(3-1)、(3-2)及(3-3),50nm≦Re(550)≦130 式(3-1)
20nm≦Rth(550)≦70 式(3-2)
Re(450)/Re(550)≦1.05 式(3-3)
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3-4)及(3-5),Re(550)≦30nm 式(3-4)
20nm≦Rth(550)≦120 式(3-5)
(Re(λ)表示在波長λnm的面內遲滯,Rth(λ)表示在波長λnm的厚度方向之遲滯)。
[4]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C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2)、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C2)及第2偏光鏡(P2), 偏光鏡(P1)及偏光鏡(P2)係將各自的吸收軸互相正交而配置,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之厚度皆為10μm以下,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皆滿足下述式(4-1)、(4-2)及(4-3),10nm≦Re(550)≦70nm 式(4-1)
0nm≦Rth(550)≦40nm 式(4-2)
Re(450)/Re(550)≦1.05 式(4-3)
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4-4)及(4-5),Re(550)≦30nm 式(4-4)
70nm≦Rth(550)≦180nm 式(4-5)
(Re(λ)表示在波長λnm的面內遲滯,Rth(λ)表示在波長λnm的厚度方向之遲滯)。
[5]如[1]或[2]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所含有的液晶性化合物皆為盤狀(discotic)液晶性化合物,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5),0.9<Re40(450)/Re40(550)≦1.2 式(5)
(Re40(λ)表示在波長λnm自極角40°所測定之遲滯)。
[6]如[3]或[4]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含有盤狀液晶性化合物, 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5),0.9<Re40(450)/Re40(550)≦1.2 式(5)
(Re40(λ)表示在波長λnm自極角40°所測定之遲滯)。
[7]如[3]、[4]及[6]中任一項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所含有的液晶性化合物皆為棒狀液晶性化合物。
[8]如[7]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皆滿足下述式(6),Re(450)/Re(550)<1.0 式(6)
(Re(λ)表示在波長λnm的面內遲滯)。
[9]如[2]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偏光鏡(P1)與光學各向異性層(C1)鄰接,偏光鏡(P2)與光學各向異性層(C2)鄰接。
[10]如[3]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偏光鏡(P1)與光學各向異性層(A1)鄰接,偏光鏡(P2)與光學各向異性層(A2)鄰接。
[11]如[2]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偏光鏡(P1)與光學各向異性層(C1)係隔著配向膜積層,偏光鏡(P2)與光學各向異性層(C2)係隔著配向膜積層。
[12]如[3]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偏光鏡(P1)與光學各向異性層(A1)係隔著配向膜積層,偏光鏡(P2)與光學各向異性層(A2)係隔著配向膜積層。
[13]如[2]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偏光鏡(P1)與光學各向異性層(C1)係隔著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積層, 偏光鏡(P2)與光學各向異性層(C2)係隔著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積層。
[14]如[3]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偏光鏡(P1)與光學各向異性層(A1)係隔著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積層,偏光鏡(P2)與光學各向異性層(A2)係隔著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積層。
[15]如[1]~[14]中任一項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偏光鏡(P1)的視覺辨認側及偏光鏡(P2)的背光側之任一側或兩側具有保護膜,保護膜的透濕度為100g/m2/24h以下。
[16]如[1]~[15]中任一項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選自包含光學各向異性層(A1)、光學各向異性層(A2)、光學各向異性層(B1)、光學各向異性層(B2)、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之群組的至少1者之光學各向異性層的透濕度為50g/m2/24h以下。
[17]如[1]~[14]中任一項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偏光鏡(P1)的視覺辨認側及偏光鏡(P2)的背光側之任一側或兩側具有積層薄膜,積層薄膜的透濕度為30g/m2/24h以下。
[18]如[1]~[17]中任一項記載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偏光鏡(P1)及偏光鏡(P2)的至少一者之厚度為25μm以下。
依照本發明,可提供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優異、對於溫濕度環境變化的耐久性亦優異之液晶顯示裝置。
1‧‧‧偏光鏡(P1)
2‧‧‧光學各向異性層(B1)
3‧‧‧光學各向異性層(C1)
4、14‧‧‧保護膜
5、15‧‧‧積層薄膜
6‧‧‧光學各向異性層(A1)
10‧‧‧視覺辨認側偏光板
11‧‧‧偏光鏡(P2)
12‧‧‧光學各向異性層(B2)
13‧‧‧光學各向異性層(C2)
16‧‧‧光學各向異性層(A2)
20‧‧‧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
30‧‧‧背光側偏光板
40‧‧‧液晶顯示裝置
第1圖(A)~(C)圖各自係顯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第1態樣之一例的示意截面圖。
第2圖(A)~(C)圖各自係顯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第2態樣之一例的示意截面圖。
第3圖(A)~(C)圖各自係顯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第3態樣之一例的示意截面圖。
第4圖(A)~(C)圖各自係顯示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的第4態樣之一例的示意截面圖。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
以下記載的構成要件之說明,係根據本發明的代表性實施態樣來進行,但本發明不受那樣的實施態樣所限定。
再者,本說明書中使用「~」所表示的數值範圍,係意指包含「~」之前後所記載的數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之範圍。
其次,說明本說明書中所用之用語。
<Re(λ)、Rth(λ)>
於本說明書中,Re(λ)及Rth(λ)各自表示在波長λnm的面內之遲滯及厚度方向之遲滯。
Re(λ)係在KOBRA 21ADH或KOBRA WR(皆王子計測機器(股)製)中,使波長λnm的光於薄膜法線方向入射 而測定。對於測定波長λnm之選擇,可以手動交換波長選擇濾光片,或以程式等改變測定值而測定。
此處,於所測定的薄膜係以1軸或2軸的折射率橢圓體表示時,藉由以下方法來算出Rth(λ)。
相對於以面內的慢軸(slow axis)(藉由KOBRA 21ADH或KOBRA WR進行判斷)作為傾斜軸(旋轉軸)(無慢軸時,以薄膜面內的任意方向作為旋轉軸)之薄膜法線方向,自法線方向起至一側50度為止以10度步距,分別自其傾斜的方向入射波長λnm的光,測定全部6點的Re(λ),以其所測定的遲滯值與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及所輸入的膜厚值為基礎,藉由KOBRA 21ADH或KOBRA WR算出Rth(λ)。
於上述中,當為自法線方向起,以面內的慢軸作為旋轉軸,在某傾斜角度具有遲滯值成為零的方向之薄膜時,於比該傾斜角度大的傾斜角度之遲滯值係在將其符號變更為負後,由KOBRA 21ADH或KOBRA WR算出。
再者,亦可以慢軸作為傾斜軸(旋轉軸)(無慢軸時,以薄膜面內的任意方向當作旋轉軸),自任意傾斜的2個方向來測定遲滯值,以其值與平均折射率之假定值及所輸入的膜厚值為基礎,藉由以下之數式(1)及數式(2)算出Rth。
式中,Re(θ)表示自法線方向以角度θ傾斜的方向中之遲滯值。又,nx表示面內的慢軸方向之折射率,ny表示於面內與nx正交的方向之折射率,nz表示與nx及ny正交的方向之折射率。d表示薄膜之膜厚。
於所測定的薄膜無法以1軸或2軸的折射率橢圓體來表現者,即所謂沒有光學軸(OPTIC AXIS)的薄膜之情況,係藉由以下方法算出Rth(λ)。
以面內的慢軸(藉由KOBRA 21ADH或KOBRA WR進行判斷)作為傾斜軸(旋轉軸),相對於薄膜法線方向自-50度至+50度為止以10度步距,分別自其傾斜方向入射波長λnm的光,測定11點的Re(λ),以其所測定的遲滯值與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及所輸入的膜厚值為基礎,藉由KOBRA 21ADH或KOBRA WR算出Rth(λ)。
於上述測定中,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係可使用聚合物手冊(JOHN WILEY&SONS公司)、各種光學薄膜的型錄值。對於平均折射率的值不是己知者,可用阿貝折射計來測定。以下例示主要的光學薄膜之平均折射率值:醯化纖維素(1.48)、環烯烴聚合物(1.52)、聚碳 酸酯(1.59)、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49)、聚苯乙烯(1.59)。藉由將這些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及膜厚輸入,於KOBRA 21ADH或KOBRA WR中算出nx、ny、nz。由所算出的nx、ny、nz再算出Nz=(nx-nz)/(nx-ny)。
又,於本說明書中,Re40(λ)表示在波長λnm自極角40°所測定之遲滯。
又,關於角度之關係(例如「正交」、「平行」、「90°」等),係包含本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中容許的誤差之範圍。具體而言,意指小於嚴密的角度±10°之範圍內,與嚴密的角度之誤差較佳為5°以下,更佳為3°以下。
<透濕度>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的透濕度,就是指依照JIS Z 0208:1976的「防濕包裝材料的透濕度試驗方法(杯法)」中記載之手法,於溫度40℃、相對濕度90%的環境中,測定於24小時通過試料的水蒸氣之質量,換算成每面積1m2之量(g/m2/day)。
[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係具有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與夾住此液晶胞且將各自的吸收軸互相正交地配置之2片的偏光鏡(後述的偏光鏡(P1)及(P2))之液晶顯示裝置。
此處,本發明之第1態樣的液晶顯示裝置係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B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垂直配向模式液晶 胞、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2)、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B2)及第2偏光鏡(P2),且滿足上述式(1-1)~(1-7)之液晶顯示裝置。
又,第2態樣的液晶顯示裝置係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B1)、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B2)、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2)及第2偏光鏡(P2),且滿足上述式(2-1)~(2-5)之液晶顯示裝置。
另外,第3態樣的液晶顯示裝置係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C1)、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C2)、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2)及第2偏光鏡(P2),且滿足上述式(3-1)~(3-5)之液晶顯示裝置。
還有,第4態樣的液晶顯示裝置係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C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2)、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C2)及第2偏光鏡(P2),且滿足上述式(4-1)~(4-5)之液晶顯示裝置。
藉由具有如此的構成,即使將液晶顯示裝置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良好,對於溫濕度環境變化的耐久性亦良好。
此係詳細未明,但本發明者們推測如以下。
即,可認為係藉由以夾住液晶胞配置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C2)來進行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的光學補償,且以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B2)或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A2)來進行偏光鏡(P1)及(P2)之各自的光學補償,而可恰當地分離光學補償之機能的緣故。
又,可認為係藉由在偏光鏡與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之間,設置含有液晶性化合物之膜厚為薄的光學各向異性層,而可抑制背光的變形或對於溫濕環境變化的顯示不均的緣故。
其次,對於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分別使用第1圖~第4圖來說明第1態樣~第4態樣。
[第1態樣]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態樣的液晶顯示裝置之一例的示意截面圖。
第1圖(A)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40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B1)2、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3、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20、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2)13、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B2)12及第2偏光鏡(P2)11,偏光鏡(P1)1的吸收軸與偏光鏡(P2)11的吸收軸係正交地配置。
又,第1圖(B)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40係在第1圖(A)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之偏光鏡(P1)1的視覺辨認側具有任意的保護膜4,在偏光鏡(P2)11的背光側具有任意的保護膜14之態樣。再者,任意的保護膜係除了第1圖(B)所示的態樣,還可僅在偏光鏡(P1)1的視覺辨認側及偏光鏡(P2)11的背光側之任一側具有。
另外,第1圖(C)液晶顯示裝置40係在第1圖(B)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之保護膜4的視覺辨認側具有任意的積層薄膜5,在保護膜14的背光側具有任意的積層薄膜15之態樣。再者,任意的積層薄膜係除了第1圖(C)所示的態樣,還可僅在保護膜4的視覺辨認側及保護膜14的背光側之任一側具有,而且亦可為不具有保護膜的態樣,即在偏光鏡(P1)1的視覺辨認側及偏光鏡(P2)11的背光側之至少一側具有。
還有,第1圖中,符號10表示視覺辨認側偏光板,符號30表示背光側偏光板。
第1態樣的液晶顯示裝置,係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1-1)及(1-2),而且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2)皆滿足下述式(1-3)、(1-4)、(1-5)、(1-6)及(1-7)之態樣。
<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
.Re(550)≦30nm 式(1-1)
.10nm≦Rth(550)≦100nm 式(1-2)
<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2)>
.20nm≦Re(550)≦160nm 式(1-3)
.20nm≦Rth(550)≦160nm 式(1-4)
.Rth(550)≧(-9)×Re(550)+400nm 式(1-5)
.Rth(550)≦(-9/5)×Re(550)+310nm 式(1-6)
.Re(450)/Re(550)≦1.05 式(1-7)
此處,於第1態樣中,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漏光(黑亮度)、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Re(550)較佳為20nm以下,更佳為10nm以下,Rth(550)較佳為20nm~90nm,更佳為25nm~80nm。
又,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2),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漏光(黑亮度)、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Re(550)較佳為35nm~140nm,更佳為45nm~120nm,Rth(550)較佳為30nm~120nm,更佳為40nm~100nm。再者,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色變化(顏色偏移)、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Re(450)/Re(550)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0.95以下。
另外,於第1態樣中,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之厚度皆為10μm以下,較佳為7μm以下,更佳為5μm以下。
[第2態樣]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態樣的液晶顯示裝置之一例的示意截面圖。
第2圖(A)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40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3、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B1)2、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20、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B2)12、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2)13及第2偏光鏡(P2)11,偏光鏡(P1)1的吸收軸與偏光鏡(P2)11的吸收軸係正交地配置。
又,第2圖(B)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40係在第2圖(A)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之偏光鏡(P1)1的視覺辨認側具有任意的保護膜4,在偏光鏡(P2)11的背光側具有任意的保護膜14之態樣。再者,任意的保護膜係除了第2圖(B)所示的態樣,還可僅在偏光鏡(P1)1的視覺辨認側及偏光鏡(P2)11的背光側之任一側具有。
另外,第2圖(C)液晶顯示裝置40係在第2圖(B)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之保護膜4的視覺辨認側具有任意的積層薄膜5,在保護膜14的背光側具有任意的積層薄膜15之態樣。再者,任意的積層薄膜係除了第2圖(C)所示的態樣,還可僅在保護膜4的視覺辨認側及保護膜14的背光側之任一側具有,而且亦可為不具有保護膜的態樣,即在偏光鏡(P1)1的視覺辨認側及偏光鏡(P2)11的背光側之至少一側具有。
還有,第2圖中,符號10表示視覺辨認側偏光板,符號30表示背光側偏光板。
第2態樣的液晶顯示裝置,係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2-1)及 (2-2),而且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2)皆滿足下述式(2-3)、(2-4)及(2-5)之態樣。
<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
.Re(550)≦30nm 式(2-1)
.30nm≦Rth(550)≦120nm 式(2-2)
<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2)>
.15nm≦Re(550)≦70nm 式(2-3)
.20nm≦Rth(550)≦120nm 式(2-4)
.Re(450)/Re(550)≦1.1 式(2-5)
此處,於第2態樣中,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漏光(黑亮度)、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Re(550)較佳為20nm以下,更佳為10nm以下,Rth(550)較佳為35nm~110nm,更佳為40nm~100nm。
又,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2),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漏光(黑亮度)、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Re(550)較佳為20nm~65nm,更佳為25nm~60nm,Rth(550)較佳為30nm~100nm,更佳為40nm~90nm。再者,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色變化(顏色偏移)、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Re(450)/Re(550)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0.95以下。
另外,於第2態樣中,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之厚度皆為10μm以下,較佳為7μm以下,更佳為5μm以下。
還有,於第2態樣中,基於可將液晶顯示裝置更薄型化、且對於溫濕度環境變化的耐久性進一步提升之理由,較佳為在偏光鏡(P1)與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間,及在偏光鏡(P2)與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2)之間,不存在具有相位差的構件之構成,具體而言,例如較佳為偏光鏡(P1)與光學各向異性層(C1)鄰接,偏光鏡(P2)與光學各向異性層(C2)鄰接之構成(參照第2圖);偏光鏡(P1)與光學各向異性層(C1)係隔著配向膜積層,偏光鏡(P2)與光學各向異性層(C2)係隔著配向膜積層之構成;偏光鏡(P1)與光學各向異性層(C1)係隔著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積層,偏光鏡(P2)與光學各向異性層(C2)係隔著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積層之構成等。
[第3態樣]
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3態樣的液晶顯示裝置之一例的示意截面圖。
第3圖(A)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40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6、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C1)3、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20、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C2)13、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2)16及第2偏光鏡(P2)11,偏光鏡(P1)1的吸收軸與偏光鏡(P2)11的吸收軸係正交地配置。
又,第3圖(B)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40係在第3(A)圖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之偏光鏡(P1)1的視覺辨認側具 有任意的保護膜4,在偏光鏡(P2)11的背光側具有任意的保護膜14之態樣。再者,任意的保護膜係除了第3圖(B)所示的態樣,還可僅在偏光鏡(P1)1的視覺辨認側及偏光鏡(P2)11的背光側之任一側具有。
另外,第3圖(C)液晶顯示裝置40係在第3圖(B)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之保護膜4的視覺辨認側具有任意的積層薄膜5,在保護膜14的背光側具有任意的積層薄膜15之態樣。再者,任意的積層薄膜係除了第3圖(C)所示的態樣,還可僅在保護膜4的視覺辨認側及保護膜14的背光側之任一側具有,而且亦可為不具有保護膜的態樣,即在偏光鏡(P1)1的視覺辨認側及偏光鏡(P2)11的背光側之至少一側具有。
還有,第3圖中,符號10表示視覺辨認側偏光板,符號30表示背光側偏光板。
第3態樣的液晶顯示裝置,係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皆滿足下述式(3-1)、(3-2)及(3-3),而且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3-4)及(3-5)之態樣。
<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
.50nm≦Re(550)≦130 式(3-1)
.20nm≦Rth(550)≦70 式(3-2)
.Re(450)/Re(550)≦1.05 式(3-3)
<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
.Re(550)≦30nm 式(3-4)
.20nm≦Rth(550)≦120 式(3-5)
此處,於第3態樣中,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漏光(黑亮度)、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Re(550)較佳為60nm~120nm,更佳為70nm~110nm,Rth(550)較佳為30nm~60nm,更佳為35nm~55nm。再者,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色變化(顏色偏移)、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Re(450)/Re(550)較佳為小於1.0,更佳為0.95以下。
另一方面,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漏光(黑亮度)、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Re(550)較佳為20nm以下,更佳為10nm以下,Rth(550)較佳為30nm~100nm,更佳為40nm~90nm。
又,於第3態樣中,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之厚度皆為10μm以下,較佳為7μm以下,更佳為5μm以下。
另外,於第3態樣中,基於可將液晶顯示裝置更薄型化、且對於溫濕度環境變化的耐久性進一步提升之理由,較佳為在偏光鏡(P1)與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間,及在偏光鏡(P2)與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2)之間,不存在具有相位差的構件之構成,具體而言,例如較佳為偏光鏡(P1)與光學各向異性層(A1)鄰接,偏光鏡(P2)與光學各向異性層(A2)鄰接之構成(參照第3圖);偏光鏡(P1)與光學各 向異性層(A1)係隔著配向膜積層、偏光鏡(P2)與光學各向異性層(A2)係隔著配向膜積層之構成;偏光鏡(P1)與光學各向異性層(A1)係隔著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積層,偏光鏡(P2)與光學各向異性層(A2)係隔著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積層之構成等。
[第4態樣]
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態樣的液晶顯示裝置之一例的示意截面圖。
第4圖(A)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40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C1)3、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6、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20、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2)16、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C2)13及第2偏光鏡(P2)11,偏光鏡(P1)1的吸收軸與偏光鏡(P2)11的吸收軸係正交地配置。
又,第4圖(B)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40係在第4圖(A)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之偏光鏡(P1)1的視覺辨認側具有任意的保護膜4,在偏光鏡(P2)11的背光側具有任意的保護膜14之態樣。再者,任意的保護膜係除了第4圖(B)所示的態樣,還可僅在偏光鏡(P1)1的視覺辨認側及偏光鏡(P2)11的背光側之任一側具有。
另外,第4圖(C)液晶顯示裝置40係在第4圖(B)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之保護膜4的視覺辨認側具有任意的積層薄膜5,在保護膜14的背光側具有任意的積層薄膜15之態樣。再者,任意的積層薄膜係除了第4圖(C)所示 的態樣,還可僅在保護膜4的視覺辨認側及保護膜14的背光側之任一側具有,而且亦可為不具有保護膜的態樣,即在偏光鏡(P1)1的視覺辨認側及偏光鏡(P2)11的背光側之至少一側具有。
還有,第4圖中,符號10表示視覺辨認側偏光板,符號30表示背光側偏光板。
第4態樣的液晶顯示裝置,係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皆滿足下述式(4-1)、(4-2)及(4-3),而且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4-4)及(4-5)之態樣。
<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
.10nm≦Re(550)≦70nm 式(4-1)
.0nm≦Rth(550)≦40nm 式(4-2)
.Re(450)/Re(550)≦1.05 式(4-3)
<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
.Re(550)≦30nm 式(4-4)
.70nm≦Rth(550)≦180nm 式(4-5)
此處,於第4態樣中,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漏光(黑亮度)、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Re(550)較佳為15nm~60nm,更佳為20nm~50nm,Rth(550)較佳為5nm~30nm,更佳為10nm~25nm。再者,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色變化(顏色偏移)、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Re(450)/Re(550)較佳為小於1.0,更佳為0.95以下。
另一方面,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漏光(黑亮度)、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Re(550)較佳為20nm以下,更佳為10nm以下,Rth(550)較佳為80nm~160nm,更佳為90nm~140nm。
又,於第4態樣中,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之厚度皆為10μm以下,較佳為7μm以下,更佳為5μm以下。
[第1及第2態樣(共通)]
於第1態樣及第2態樣中,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漏光(黑亮度)及色變化(顏色偏移)、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較佳為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所含有的液晶性化合物皆為後述之盤狀液晶性化合物,而且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5),更佳為滿足下述式(5-1),又更佳為滿足下述式(5-2)。
.0.9<Re40(450)/Re40(550)≦1.2 式(5)
.0.95<Re40(450)/Re40(550)≦1.19 式(5-1)
.0.99<Re40(450)/Re40(550)≦1.18 式(5-2)
又,於第1態樣及第2態樣中,較佳為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2)皆為後述之包含聚合物薄膜的光學各向異性層。
[第3及第4態樣(共通)]
於第3態樣及第4態樣中,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漏光(黑亮度)及色變化(顏色偏移)、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較佳為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含有後述之盤狀液晶性化合物,且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5),更佳為滿足下述式(5-1),又更佳為滿足下述式(5-2)。
.0.9<Re40(450)/Re40(550)≦1.2 式(5)
.0.95<Re40(450)/Re40(550)≦1.19 式(5-1)
.0.99<Re40(450)/Re40(550)≦1.18 式(5-2)
又,於第3態樣及第4態樣中,基於進一步抑制自傾斜方向觀察時所發生的漏光(黑亮度)及色變化(顏色偏移)、即使薄型化時顯示性能亦變得更良好之理由,較佳為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所含有的上述液晶性化合物皆為後述之棒狀液晶性化合物。
基於同樣的理由,較佳為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皆滿足下述式(6),更佳為滿足下述式(6-1),又更佳為滿足下述式(6-2)。
.Re(450)/Re(550)<1.0 式(6)
.Re(450)/Re(550)<0.98 式(6-1)
.Re(450)/Re(550)<0.96 式(6-2)
另外,於第3態樣及第4態樣中,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係除了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合適態樣,還可為包含聚合物薄膜的光學各向異性層。
[第1~第4態樣(共通)]
其次,詳述本發明之第1態樣~第4態樣的液晶顯示裝置所具有的必要構成(偏光鏡、光學各向異性層、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及任意的構成(保護膜、積層薄膜、配向膜、黏著劑層等)。
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對於無載明第1態樣等之構成的說明,為在第1態樣~第4態樣中所共通的說明。
<光學各向異性層> {液晶性化合物}
第1及第2態樣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C2)係具有液晶性化合物之層,如上述較佳為含有盤狀液晶性化合物者。
又,第3及第4態樣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C2)係如上述,較佳為含有盤狀液晶性化合物之層。
另外,第3及第4態樣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2)係具有液晶性化合物之層,如上述較佳為含有棒狀液晶性化合物者。
本發明中,液晶性化合物可使用各種眾所周知的盤狀液晶性化合物、棒狀液晶性化合物。再者,於本發明中,所謂的液晶性化合物,亦包含因聚合等而變成不顯示液晶性者。
<盤狀液晶性化合物>
用於本發明的盤狀液晶性化合物可使用各種眾所周知者。於盤狀液晶性化合物之例中,包含C.Destrade等人的研究報告,Mol.Cryst.71卷,111頁(1981年)中記載 之苯衍生物,C.Destrade等人的研究報告,Mol.Cryst.122卷,141頁(1985年)、Physics lett,A,78卷,82頁(1990)中記載的參茚并苯衍生物,B.Kohne等人的研究報告,Angew.Chem.96卷,70頁(1984年)中記載之環己烷衍生物及J.M.Lehn等人的研究報告,J.Chem.Commun.,1794頁(1985年)、J.Zhang等人的研究報告,J.Am.Chem.Soc.116卷,2655頁(1994年)中記載之氮雜冠(azacrown)系或苯基乙炔系巨環。具體而言,可使用日本特開2000-155216號公報說明書中之段號[0151]~「0168」、日本特開2013-54201號公報之[0020]~[0036]中記載者等。
於光學各向異性層中包含盤狀液晶性化合物時,光學各向異性層(例如上述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等)係如上述,較佳為滿足下述式(5),更佳為滿足下述式(5-1),又更佳為滿足下述式(5-2)。
.0.9<Re40(450)/Re40(550)≦1.2 式(5)
.0.95<Re40(450)/Re40(550)≦1.19 式(5-1)
.0.99<Re40(450)/Re40(550)≦1.18 式(5-2)
<棒狀液晶性化合物>
用於本發明的棒狀液晶性化合物可使用各種眾所周知者。
作為棒狀液晶性化合物,較宜使用甲亞胺(azomethine)類、氧偶氮類、氰基聯苯類、氰基苯酯類、苯甲酸酯類、環己烷羧酸苯酯類、氰基苯基環己烷類、氰基取代苯基嘧啶類、烷氧基取代苯基嘧啶類、苯基二烷類、二苯乙炔類及烯基環己基苄腈類。
另外,可使用國際公開第2013/018526號之[0025]~[0183]中記載者等。
於光學各向異性層中包含棒狀液晶性化合物時,光學各向異性層(例如上述之光學各向異性層(A1)等)較佳為滿足下述式(6),更佳為滿足下述式(6-1),又更佳為滿足下述式(6-2)。
.Re(450)/Re(550)<1.0 式(6)
.Re(450)/Re(550)<0.98 式(6-1)
.Re(450)/Re(550)<0.96 式(6-2)
<硼酸化合物>
於本發明中,在偏光鏡上直接形成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時,為了提升偏光鏡與光學各向異性層之密接性,可在光學各向異性層中,將硼酸化合物與液晶性化合物一起使用。
作為本發明可用的硼酸化合物,例如表示具有至少一個硼酸基或硼酸酯基的化合物,且亦同時表示以彼等作為配位子的金屬錯合物、或具有4配位之硼原子的硼鎓離子,可使用日本特開2013-054201號公報之段號[0040]~[0053]中記載者。
光學各向異性層中的硼酸化合物之含量的較佳範圍,係在光學各向異性層中(層形成前的組成物中,組成物之除去溶劑的全部固體成分中),較佳為0.005~8質量%,更佳為0.01~5質量%,又更佳為0.05~1質量%。
<光學各向異性層> {聚合物薄膜}
第1態樣及第2態樣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2)係如上述,較佳為包含聚合物薄膜的光學各向異性層。
又,第3態樣及第4態樣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2)亦可為包含聚合物薄膜的光學各向異性層。
用於本發明的聚合物薄膜可使用各種眾所周知的聚合物薄膜,具體而言可舉出醯化纖維素系薄膜、(甲基)丙烯酸樹脂系薄膜、聚酯樹脂系薄膜、環烯烴系樹脂薄膜等。
聚合物薄膜之厚度較佳為250μm以下,更佳為200μm以下,又更佳為150μm以下。下限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一般為10μm以上。
於本發明中,基於對於溫濕度環境變化的耐久性變得更良好之理由,聚合物薄膜在溫度40℃相對濕度90%下的透濕度較佳為50g/m2/24h以下,更佳為40g/m2/24h以下,又更佳為30g/m2/24h以下。作為透濕度滿足此值的聚合物薄膜,可舉出(甲基)丙烯酸樹脂系薄膜、聚酯樹脂系薄膜、環烯烴系樹脂薄膜等。
再者,(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係包含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與丙烯酸系樹脂之兩者的概念,亦包含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衍生物,尤其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合物。
再者,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係除了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還包含在主鏈具有環構造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包含具有內酯環的聚合物、具有琥珀酸酐環的馬來酸酐系聚合物、具有戊二酸酐環的聚合物、含有戊二醯亞胺環的聚合物。
作為聚酯系樹脂,較佳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可用於本發明的環烯烴系樹脂薄膜可使用各種眾所周知者,具體而言可使用日本特開2006-188671號公報之段落[0030]~[0144]中記載者等。
作為可用於本發明的醯化纖維素系薄膜,可使用各種眾所周知者,具體而言可使用日本特開2012-076051號公報中記載者等。
用於本發明的聚合物薄膜視需要可包含各種添加劑。作為添加劑之具體例,可舉出紫外線吸收劑、可塑劑、消光劑微粒子等,可使用各種眾所周知者。本發明之聚合物薄膜含有添加劑時,相對於聚合物薄膜之樹脂,添加劑的總量較佳為5~50質量%,更佳為5~40質量%,又更佳為5~30質量%。
<光學各向異性層之作成方法>
用於本發明的光學各向異性層可藉由各種眾所周知之方法來作成。
{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之作成方法}
用於本發明之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較佳為在偏光鏡上塗布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組成物而直接作成在偏光鏡上。此處,亦可於偏光鏡上作成配向膜後,在其上作成光學各向異性層。又,也可以下述轉印方式作成:準備另一暫時支撐體,於暫時支撐體上作成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自暫時支撐體剝離光學各向異性層,隔著黏著劑或接著劑配置偏光鏡與光學各向異性層。
藉由在偏光鏡上以塗布或轉印方式作成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可成為偏光鏡與光學各向異性層鄰接之構成,或偏光鏡與配向膜、接著劑或黏著劑鄰接,且配向膜、接著劑或黏著劑與光學各向異性層鄰接之構成。於此構成中,可消除包含液晶性化合物的通常光學薄膜所具有的支撐體,有效於液晶顯示裝置之薄型化。又,有效於減低因溫濕度變化所發生的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不均。
偏光鏡基於可減低因高溫所致之偏光鏡性能的劣化、皺紋等之理由,於偏光鏡上使液晶性化合物配向、硬化時,將配向、硬化時之溫度於偏光鏡的玻璃轉移溫度以下而進行者較佳。
{包含聚合物薄膜的光學各向異性層之作成方法}
用於本發明之包含聚合物薄膜的光學各向異性層可藉由各種眾所周知之方法來作成。
[偏光鏡]
用於本發明的偏光鏡可使用各種眾所周知者,具體而言可舉出使聚乙烯醇(PVA)薄膜吸附有碘的碘偏光鏡、利用二色性有機色素之偏光鏡等。
<偏光鏡的厚度>
偏光鏡之厚度較佳為25μm以下,更佳為20μm以下,又更佳為17μm以下。膜厚之控制可用眾所周知之方法控制,例如可藉由將流延步驟中模口縫寬或延伸條件設定在適當的值而控制。
從可減薄偏光鏡之厚度的觀點來看,亦較佳為在暫時支撐體上塗布PVA溶液,連暫時支撐體一起吸附有碘之經延伸的塗布型偏光鏡。塗布型偏光鏡例如可藉由日本發明專利第4691205號公報或日本發明專利第4751481號公報中記載之使用塗布法的製造方法來形成。
[保護膜]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係如第1圖~第4圖中所示,亦可具有任意的保護膜。
用於本發明的保護膜可使用各種眾所周知者,具體而言可舉出上述之聚合物薄膜等。
基於在高溫高濕環境的隨時間經過中,能抑制進入偏光板內的水量、抑制因液晶面板的翹曲等所致的顯示不均等之理由,保護膜在溫度40℃且相對濕度90%下的透濕度較佳為100g/m2/24h以下,更佳為50g/m2/24h以下,又更佳為40g/m2/24h以下,特佳為30g/m2/24h以下。
為了降低保護膜的透濕度,亦較佳為在聚合物薄膜設置利用透濕度低的構件之低透濕層。作為透濕度低的構件,可舉出(甲基)丙烯酸樹脂系薄膜、聚酯樹脂系薄膜、環烯烴系樹脂薄膜等。
於保護膜上可按照各種目的進一步設置機能層。作為機能層,可舉出硬塗層、防眩層、低反射層等。
[積層薄膜]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係如第1圖~第4圖中所示,亦可具有任意的積層薄膜。
用於本發明的積層薄膜可使用各種眾所周知者。積層薄膜係配置在液晶顯示裝置的視覺辨認側及/或背光側最表面,於使用時剝離。
基於在液晶顯示裝置之輸送時,能減低由水分對於液晶顯示裝置的侵入而造成的不良影響等之理由,積層薄膜在溫度40℃且相對濕度90%下的透濕度較佳為50g/m2.日以下,更佳為40以下,又更佳為30以下。
[增亮膜]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可與任意的增亮膜組合而使用。增亮膜係具有圓偏光或直線偏光的分離機能,配置於偏光板與背光之間,將一方的圓偏光或直線偏光予以背向反射或背向散射至背光側。自背光部的再反射光使偏光狀態部分地變化,再入射於增亮膜及偏光板時,部分地穿透,因此藉由重複此過程而光利用率升高,正面亮度係提升到1.4倍左右。作為增亮膜,已知有各向異 性反射方式及各向異性散射方式,皆可與本發明中所用的偏光板組合。
又,於本發明中,亦較佳為與國際公開第97/32223號小冊、國際公開第97/32224號小冊、國際公開第97/32225號小冊、國際公開第97/32226號小冊之各說明書及日本特開平9-274108號、日本特開平11-174231號之各公報中記載之摻合有正的固有雙折射性聚合物與負的固有雙折射性聚合物而經單軸延伸的各向異性散射方式之增亮膜組合而使用。作為各向異性散射方式增亮膜,較佳為DRPF-H(3M公司製)。
[液晶胞]
用於本發明的液晶胞係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胞,可使用各種眾所周知者
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胞之△n.d較佳為250nm≦△n.d≦400nm。此處,△n表示垂直配向模式的液晶胞中所用的液晶材料之雙折射,d表示胞液晶層之厚度。
若成為將一畫素分割成複數的區域之稱為多域的構造,則由於上下左右的視野角特性被平均化,顯示品質提升而較佳。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為基礎,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以下之實施例中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處理內容、處理程序等,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宗旨,則可適宜變更。因此,本發明之範圍不應該在解釋上受以下所示的具體例所限定。
[液晶顯示裝置之構成]
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中所製作的液晶顯示裝置之構成係下述表1中所示的第1~第4態樣。再者,各態樣的評價結果係各自如下述表2~表5中所示。
[第1態樣] <實施例1-1> [保護膜之製作]
將下述之組成物投入混合槽中,邊加熱邊攪拌,而將各成分溶解,調製纖維素乙酸酯溶液(塗料)。
將所得之塗料加溫至30℃,通過流延模具而流延到直徑3m的滾筒之鏡面不銹鋼支撐體上。支撐體的表面溫度係設定在-5℃。流延部全體的空間溫度係設定在15℃。然後,於自流延部的終點部起50cm跟前,自滾筒剝下經流延且旋轉的纖維素酯薄膜後,以針梳拉幅機(pin tenter)夾住兩端。剛剝下後的纖維素酯網(web)之殘留溶劑量為70%且纖維素酯網之膜面溫度為5℃。
經針梳拉幅機所保持的纖維素酯網係運送至乾燥區。於最初的乾燥中將45℃的乾燥風送風。其次,在110℃ 5分鐘、進一步在140℃ 10分鐘乾燥。將此當作保護膜01。
所得之保護膜01的厚度為60μm,透濕度為600g/m2/24h。又,Re(550)=1.5nm,Rth(550)=40nm。折射率為nx=1.48。
[保護膜與偏光鏡之貼合] <薄膜之皂化>
將所製作的保護膜01浸漬於經調溫至37℃之4.5mol/L的氫氧化鈉水溶液(皂化液)中1分鐘後,進行水洗,然後浸漬於0.05mol/L的硫酸水溶液中30秒後,進一步通過水洗浴。然後,重複藉由氣刀的除水3次,去除水後在70℃的乾燥區中使其滯留15秒而乾燥,製作經皂化處理的保護膜01。
<偏光鏡之製作>
依照日本特開2001-141926號公報之實施例1,在2對的夾輥間給予周速差,於長度方向延伸,調製寬度1330mm、厚度15μm的偏光鏡。將如此所製作的偏光鏡當作偏光鏡1。
<貼合>
將PVA((股)KURARAY製,PVA-117H)3%水溶液當作接著劑,以偏光軸與薄膜的長度方向成為正交的方式,用輥對輥(roll-to-roll)貼合如此所得之偏光鏡1與上述經皂化處理的保護膜01,製作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1。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參考日本特開2009-063983號公報之實施例中記載的薄膜試料No.110及薄膜試料No.111之製作方法,變 更為下述所示的組成、延伸方法、延伸溫度及延伸倍率,製作膜厚42μm、Re(550)=75nm、Rth(550)=80nm、顯示波長分散之Re(450)/Re(550)=0.83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折射率為nx=1.48。
(延伸方法)固定端1軸延伸(TD方向)
(延伸溫度)185℃
(延伸倍率)23%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視覺辨認側偏光板之製作]
混合下述化合物3-1~3-6,溶解於甲基乙基酮而調製光學各向異性層C1用塗布液。
使用# 2.0的線棒,將塗布液塗布於上述製作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上,進行乾燥。在70℃加熱60秒,使盤狀液晶性化合物配向。
然後,立即在70℃的溫度條件下,照射290mJ/cm2的紫外線,使盤狀液晶性化合物聚合,固定配向狀態,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C1)。所形成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的厚度為1μm。光學各向異性層之厚度係用雷射膜厚計進行計測。
再者,在與實施例相同條件下於玻璃基板上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C1),測定僅光學各向異性層的遲滯,結果Re(550)=0nm,Rth(550)=40nm,顯示波長分散之Re(450)/Re(550)=1.15。折射率為nx=1.58。
於光學各向異性層(B1)上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C1)後,以與保護膜同樣之方法,藉由在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1之與保護膜相反側上貼合,而製作視覺辨認側偏光板。
[背光側偏光板]
以與視覺辨認側偏光板同樣之方法,製作背光側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
剝離市售的垂直配向模式液晶顯示裝置(UN40EH6030F,Samsung公司製)的表裏之偏光板,藉由將上述製作的視覺辨認側偏光板及背光側偏光板以互相的偏光鏡之吸收軸成為正交之方式貼合,而製作實施例1-1之液晶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裝置之評價]
用下述之方法評價所製作的液晶顯示裝置,於下述表2中記載其結果。
<顯示性能(漏光、色變化)> {漏光之評價基準}
於暗室內液晶顯示裝置的黑顯示時,使用測定機(EZ-Contrast XL88,ELDIM公司製)測定黑亮度。將在極角60°的方位角45°、135°、225°、315°之亮度的平均值當作漏光Y評價。再者,偏光鏡的吸收軸只要沒有特別預先指明,則將視覺辨認側配置在方位角0°,將背光側配置在方位角90°。
A:Y<0.6(cd/m2)
B:0.6(cd/m2)≦Y<0.8(cd/m2)
C:0.8(cd/m2)≦Y
{色變化之評價基準}
於暗室內液晶顯示裝置的黑顯示時,使用測定機(EZ-Contrast XL88,ELDIM公司製)測定色度。具體而言,在極角60°的自方位角0°至345°為止,於每15°算出色度u’、v’,選出各個u’、v’的最小值(u’min、v’min)、最大值(u’max、v’max),用下式評價色變化△u’v’。
△u’v’=((u’max-u’min)2+(v’max-v’min)2)
A:△u’v’<0.1
B:0.1≦△u’v’<0.14
C:0.14≦△u’v’
<耐久性(顯示不均)>
對於所製作的液晶顯示裝置,在40℃於相對濕度95%下熱24小時後,在25℃於相對濕度60%下點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對於自點亮起5~10小時後的面板,以亮度計測用照相機「ProMetric」(Radiant Imaging公司製),自畫面正面來拍攝黑顯示畫面,根據全畫面的平均亮度與四角的漏光大的地方之亮度差,評價該面板的四角落之漏光。
{顯示不均之評價基準}
A:未看到面板四角的漏光。(面板的漏光係與熱施予前相同程度)
B:於面板四角之中,在1~2角看到稍微的漏光,但為可容許。
C:於面板四角之中,在3~4角看到稍微的漏光,但為可容許。
D:面板四角的漏光強,無法容許。
又,代替在25℃於相對濕度60%下點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5小時,以在40℃於乾燥環境下熱2小時後,在25℃於相對濕度60%下點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24小時,實施同樣的評價,但漏光量或顯示不均之評價結果係與在25℃於相對濕度60%下放置2小時的情況同樣。
<實施例1-2>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1-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中,將延伸溫度變更為195℃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B1)。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視覺辨認側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B1)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製作視覺辨認側偏光板。
[背光側偏光板]
以與視覺辨認側偏光板同樣之方法,製作背光側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1-3>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參考日本特開2009-063983號公報之實施例中記載的薄膜試料No.110及薄膜試料No.111之製作方法,變更為下述所示的組成、延伸方法、延伸溫度及延伸倍率,製作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B1)。
(延伸方法)固定端2軸延伸
(延伸溫度)180℃
(延伸倍率)40%、TD方向
(延伸緩和)45%、MD方向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視覺辨認側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於實施例1-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237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調製光學各向異性層C1用塗布液。
其次,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用塗布液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製作視覺辨認側偏光板。
[背光側偏光板]
以與視覺辨認側偏光板同樣之方法,製作背光側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1-4>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1-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中,將延伸倍率變更為10%,使膜厚成為70μm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B1)。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視覺辨認側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B1)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製作視覺辨認側偏光板。
[背光側偏光板]
以與視覺辨認側偏光板同樣之方法,製作背光側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1-5>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1-3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中,將延伸倍率變更為35%,使膜厚成為89μm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B1)。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視覺辨認側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B1)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製作視覺辨認側偏光板。
[背光側偏光板]
以與視覺辨認側偏光板同樣之方法,製作背光側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1-6>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合成例1>
(螺[茀-9,8'-三環[4.3.0.12,5][3]癸烯](內型(endo)體,參照下述式(A))之合成)
於安裝有滴液漏斗的1000ml燒瓶中,量取15.52g(0.0934mol)茀,將系統內氮氣置換。於其中加入165ml的脫水THF,以攪拌器充分攪拌而使其溶解。其次,邊於乾冰浴中將反應系統的溫度保持在-78℃邊徐徐滴下117ml的正丁基鋰之1.6mol/l己烷溶液。滴下結束後,一邊將反應系統保持在-78℃,一邊繼續攪拌1小時。於此反應液中,一邊將反應系統的溫度保持在-78℃,一邊徐徐滴下預先在500ml的脫水THF中溶解有21.60g下述式(B)所示的2內(endo),3內-雙-(甲苯-4-磺醯氧基)-5-降烯(體)者。滴下結束後,於乾冰浴中繼續攪拌1小時,然後移除冷卻浴,繼續攪拌直到反應系統完全回到室溫為止(約3小時)。於其中,添加食鹽水而猝滅後,以蒸餾水洗淨反應液3次,使用硫酸鈉來乾燥。 然後,減壓、加熱而去除溶劑,用甲醇使所得之結晶再結晶,得到呈淡黃色的結晶之5.68g上述式(A)所示的螺[茀-9,8'-三環[4.3.0.12,5][3]癸烯](內型體)。
<聚合物合成例1>
將作為降烯系單體(Im)的1.90g上述結構式(A)所示的螺[茀-9,8'-三環[4.3.0.12,5][3]癸烯](內型體)、5.5g下述式(C)所示的8-甲氧基羰基-8-甲基四環[4.4.0.12,5.17,10]-3-十二烯、0.391g分子量調節劑的1-己烯及16.4g甲苯加入經氮氣置換的反應容器中,加熱至80℃。於其中加入0.169ml的三乙基鋁(0.6莫耳/升)之甲苯溶液、0.138ml的甲醇變性WC16之甲苯溶液(0.025莫耳/升),藉由在80℃使其反應3小時而得到開環共聚合物溶液。所得之開環共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104,分子量分布(Mw/Mn)為4.80。
其次,將所得之開環共聚合物溶液置入高壓釜中,進一步添加83.8g甲苯。相對於單體加入量,添加2500ppm的氫化觸媒之RuHCl(CO)[P(C6H5)]3,使氫氣壓力為9~10MPa,在160~165℃進行3小時的反應。反應結束後,藉由在大量的甲醇溶液中使其沈澱而得到氫化物。所得之開環共聚合物的氫化物(樹脂(P1))係重量平均分子量(Mw)=9.15×104、分子量分布 (Mw/Mn)=3.76、固有黏度[η]=0.63、玻璃轉移溫度(Tg)=184.0℃。
又,樹脂(P1)中的來自螺[茀-9,8'-三環[4.3.0.12,5][3]癸烯](內型體)之結構單元(I)的比例為20.6莫耳%,來自8-甲基-8-甲氧基羰基四環[4.4.0.12,5.17,10]-3-十二烯之結構單元(II)的比例為79.4莫耳%。又,藉由1H-NMR分析樹脂(P1)的結果,對於烯烴性雙鍵的氫化率為99%以上,而且芳香環的殘存率為實質上100%。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製作>
將上述之合成例1所得的樹脂(P1)藉由二氯甲烷澆鑄法,得到厚度110μm、溶劑殘留量0.2%以下的無色透明之澆鑄薄膜。將此薄膜在拉幅機內,加熱至Tg+10℃的194℃,以220%/分鐘的延伸速度於TD方向延伸70%,於MD方向延伸3%後,冷卻而取出,得到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B1)。折射率為nx=1.52,測定光學特性。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視覺辨認側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B1)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 (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製作視覺辨認側偏光板。
[背光側偏光板]
以與視覺辨認側偏光板同樣之方法,製作背光側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1-7> [保護膜之製作] <延伸PET100μm>
如以下所示,使對苯二甲酸及乙二醇直接反應,餾去水,於酯化後,使用在減壓下進行聚縮合的直接酯化法,藉由連續聚合裝置得到原料聚酯1(Sb觸媒系PET)。
(1)酯化反應
對於第一酯化反應槽,費90分鐘混合4.7噸高純度對苯二甲酸與1.8噸乙二醇而形成漿體,以3800kg/h之流量連續地供給至第一酯化反應槽。進一步連續供給三氧化銻的乙二醇溶液,於250℃的反應槽內溫度、攪拌下,以約4.3小時的平均滯留時間進行反應。此時,三氧化銻係以Sb添加量用元素換算值計成為150ppm之方式連續地添加。
將此反應物移送至第二酯化反應槽,於攪拌下、250℃的反應槽內溫度,以1.2小時的平均滯留時間使其反應。對於第二酯化反應槽,將醋酸鎂的乙二醇 溶液與磷酸三甲酯的乙二醇溶液,以Mg添加量及P添加量用元素換算值計各自成為65ppm、35ppm之方式連續地供給。
(2)聚縮合反應
將上述所得之酯化反應生成物連續地供給至第一聚縮合反應槽,於攪拌下、270℃的反應溫度、20torr(2.67×10-3MPa)的反應槽內壓力,以約1.8小時的平均滯留時間使其聚縮合。
再者,移送至第二聚縮合反應槽,在此反應槽中,於攪拌下、276℃的反應槽內溫度、5torr(6.67×10-4MPa)的反應槽內壓力,以約1.2小時的滯留時間之條件使其反應(聚縮合)。
其次,進一步移送至第三聚縮合反應槽,在此反應槽中,於278℃的反應槽內溫度、1.5torr(2.0×10-4MPa)的反應槽內壓力,以1.5小時的滯留時間之條件使其反應(聚縮合),得到反應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隨後,將所得之反應物在冷水中吐出成股條狀,立即切割而製作聚酯的顆粒<截面:長徑約4mm,短徑約2mm,長度:約3mm>。
所得之聚合物係固有黏度IV=0.63。將此聚合物當作原料聚酯1。
將原料聚酯1溶解於1,1,2,2-四氯乙烷/苯酚(=2/3[質量比])混合溶劑中,自該混合溶劑中的25℃之溶液黏度求得固有黏度IV。
(原料聚酯2)
混合10質量份的經乾燥之紫外線吸收劑(2,2’-(1,4-伸苯基)雙(4H-3,1-苯并-4-酮)、90質量份的原料聚酯1(IV=0.63),使用混煉擠壓機,得到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原料聚酯2。
(製造例) <3層共擠PET80μm> -薄膜成形步驟-
使原料聚酯1(90質量份)與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的原料聚酯2(10質量份)乾燥至含水率20ppm以下後,投入直徑50mm的1軸混煉擠壓機1之料斗1中,於擠壓機1中在300℃熔融(中間層II層)。又,使原料聚酯1乾燥至含水率20ppm以下後,投入直徑30mm的1軸混煉擠壓機2之料斗2中,於擠壓機2中在300℃熔融(外層I層、外層III層)。
使此等的2種聚合物熔融物各自通過齒輪泵、過濾器(孔徑20μm)後,藉由2種3層合流塊件,以自擠壓機1所擠出的聚合物成為中間層(II層)、自擠壓機2所擠出的聚合物成為外層(I層及III層)之方式積層,自模頭擠出成片狀。
熔融樹脂的擠出條件係將壓力變動設為1%、將熔融樹脂之溫度分布設為2%,而自模頭擠出熔融樹脂。具體而言,相對於擠壓機的機筒(barrel)內平均壓力,將背壓加壓1%,相對於擠壓機的機筒內平均溫度,將擠壓機的配管溫度以高2%的溫度加熱。
自模頭所擠出的熔融樹脂,係擠出在經設定於溫度25℃的冷卻澆鑄滾筒上,使用靜電施加法,使其緊貼於冷卻澆鑄滾筒。使用與冷卻澆鑄滾筒呈對向配置的剝取輥進行剝離,得到未延伸聚酯薄膜2。此時,以I層、II層、III層的厚度之比成為10:80:10之方式,調整各擠壓機的吐出量。
將所得之未延伸聚酯薄膜2在下述條件下橫延伸,製造厚度80μm、面內方向的遲滯Re為8200nm、膜厚方向的遲滯Rth為9400nm之PET薄膜。
{條件}
.橫延伸溫度:90℃
.橫延伸倍率:4.3倍
(熱定型部)
其次,一邊將聚酯薄膜之膜面溫度控制在下述範圍,一邊進行熱定型處理。
{條件}
.熱定型溫度:180℃
.熱定型時間:15秒
(熱鬆弛部)
將熱定型後的聚酯薄膜加熱至下述的溫度,而將薄膜鬆弛。
{條件}
.熱鬆弛溫度:170℃
.熱鬆弛率:TD方向(薄膜寬度方向、橫方向)2%
(冷卻部)
其次,將熱鬆弛後的聚酯薄膜以50℃的冷卻溫度進行冷卻。
[保護膜與偏光鏡之貼合]
使用上述製造例所製作的聚酯薄膜作為保護膜,依照以下之方法,與偏光鏡隔著接著層貼合。
再者,所製作的聚酯薄膜之透濕度為10g/m2/24h。又,Re(550)=8200nm,Rth(550)=9400nm。折射率為nx=1.48。
(偏光鏡側易接著層之形成) (1)共聚合聚酯樹脂(A-1)之合成
加入上述化合物,於160℃至220℃之溫度費4小時進行酯交換反應。其次,升溫至255℃為止,將反應系統徐徐減壓後,於30Pa的減壓下使其反應1小時30分鐘,得到共聚合聚酯樹脂(A-1)。
(2)聚酯水分散體(Aw-1)之製作
置入上述化合物,於110℃加熱、攪拌而溶解樹脂。樹脂完全溶解後,邊攪拌邊徐徐添加55質量份的水至聚酯溶液中。添加後,邊攪拌液體邊冷卻至室溫為止,製作固體成分30質量%的乳白色之聚酯水分散體(Aw-1)。
(3)聚乙烯醇水溶液(Bw-1)之製作
置入90質量份的水,邊攪拌邊徐徐添加10質量份的皂化度為88%且聚合度500的聚乙烯醇樹脂(KURARAY製)(B-1)。添加後,邊攪拌液體邊加熱至95℃為止,而使樹脂溶解。溶解後,邊攪拌邊冷卻至室溫為止,製作固體成分10質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Bw-1)。
(4)封端聚異氰酸酯水分散液(C-1)之製作
加入上述化合物,於氮氣環境下,在70℃保持4小時。然後,將反應液溫度降低至50℃,滴下47質量份的甲基乙基酮肟。測定反應液的紅外光譜,確認異氰酸酯基之吸收已消失,得到固體成分75質量%之封端聚異氰酸酯水分散液(C-1)。
混合下述的塗劑,製作聚酯系樹脂(A)/聚乙烯醇系樹脂(B)之質量比為70/30的偏光鏡側易接著用之塗布液P1。
(易接著層對於聚酯薄膜之塗布)
用逆輥法,在上述聚酯薄膜(保護膜)之單側,以乾燥後的塗布量成為0.12g/m2之方式,邊調整邊塗布偏光鏡側易接著用的塗布液P1。
將聚酯薄膜試料之塗布有偏光鏡側易接著層用的塗布液P1之面當作偏光鏡側,以輥對輥進行積層,對於所得之積層體,為了使接著劑硬化,一邊在輥上搬送,一邊在70℃、相對濕度60%下加熱,進行貼合。如此地,製作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2。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2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1-8> [保護膜之製作] <熱塑性樹脂薄膜1>
[上述通式(1)中,R1為氫原子、R2及R3為甲基之具有內酯環構造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共聚合單體質量比=甲基丙烯酸甲酯/2-(羥甲基)丙烯酸甲酯=8/2、內酯環化率約100%、內酯環構造之含有比例19.4%、質量平均分子量133000、熔融流動速率(melt flow rate)6.5g/10分鐘(240℃、10kgf)、Tg131℃}90質量份與丙烯腈-苯乙烯(AS)樹脂{Toyo AS AS20,TOYO STYRENE公司製}10質量份之混合物;Tg127℃]之顆粒供給至雙軸擠壓機,在約280℃熔融擠出成片狀,得到具有內酯環構造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片。將此未延伸片在160℃的溫度條件下,縱、橫延伸,得到熱塑性樹脂薄膜(厚度:40μm,面內相位差Re:0.8nm,厚度方向相位差Rth:1.5nm)。
於偏光鏡之單側之面上,使用丙烯酸接著劑,對於所製作的熱塑性樹脂薄膜施予電暈處理後,貼合而製作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3。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3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1-9> [保護膜之製作]
以日本特開2011-138119號公報之[0173]~[0176]中記載的方法,得到醯亞胺化樹脂。
使用單軸擠壓機,將100重量份的所得之醯亞胺化樹脂(III)與0.10質量份的下述三化合物A作成顆粒。
以使用上述顆粒、將未延伸薄膜於縱方向、橫方向延伸、其他條件與實施例1-8同樣之方法,製作熱塑性樹脂薄膜。
Me表示甲基,Hx表示己基。
所得之薄膜的厚度為40μm。Re=1.0nm,Rth=3.0nm。
於偏光鏡之單側之面上,使用丙烯酸接著劑,對於所製作的熱塑性樹脂薄膜施予電暈處理後,貼合而製作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4。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4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1-10> [保護膜之製作]
(基材薄膜之製作)
將下述記載之組成物投入混合槽中,邊加熱邊攪拌而溶解各成分,調製塗料。
{纖維素酯}
使用醯基總取代度2.75、乙醯基取代度0.19、丙醯基取代度2.56、重量平均分子量200000之纖維素酯。
此纖維素酯係如以下地合成。
於纖維素中添加作為觸媒的硫酸(相對於100質量份的纖維素為7.8質量份),添加醯基取代基的原料之羧酸,在40℃進行醯化反應。此時,藉由調整羧酸之量而調整乙醯基及丙醯基之取代度。又,於醯化後在40℃進行熟成。進一步以丙酮洗淨去除此纖維素酯的低分子量成分。
使用帶式流延裝置,將上述所調製的塗料自流延模頭均勻地流延於不銹鋼製的循環帶(流延支撐體)上。於塗料中的殘留溶劑量成為40質量%之時間點,自流延支撐體作為高分子膜剝離,以拉幅機不積極地延伸而搬送,於乾燥區中以130℃進行乾燥。
所得之薄膜的厚度為40μm。又,以方法測定所得之基材薄膜的Re及Rth之值時,Re=1.0nm,Rth=5.0nm。將此薄膜當作基材薄膜。
於上述基材薄膜上,使用上述組成物B-1,以日本特開2006-122889號公報實施例1記載之使用縫模(slot die)的模塗布法,於30m/分鐘的搬送速度之條件下塗布,在60℃乾燥150秒。然後,進一步在氮氣沖洗下,以約0.1%的氧濃度,使用160W/cm的空氣冷卻金屬鹵化物燈(Eye Graphics(股)製),照射400mW/cm2的照度、60mJ/cm2的照射量之紫外線而使塗布層硬化,進行捲取。以塗布層的膜厚成為12μm之方式調整塗布量。將所得之光學薄膜當作保護膜A。
<偏光板之製作>
於偏光鏡之單側之面上,使用丙烯酸接著劑,對於所製作的保護膜A施予電暈處理後,貼合而製作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5。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5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比較例1> (塗料調製)
將下述記載之組成物投入混合槽中,邊加熱邊攪拌而溶解各成分,調製塗料。
[光學各向異性層]
(遲滯展現劑)
使用下述記載的遲滯展現劑。此等之遲滯展現劑可藉由眾所周知之合成方法而取得。
塗料的固體成分濃度(纖維素酯、丙烯酸樹脂、遲滯展現劑之合計濃度)為19質量%。
使用帶式流延裝置,將前述所調製的塗料,自流延模頭均勻地流延於寬度2000mm且不銹鋼製的循環帶(流延支撐體)上。於塗料中的殘留溶劑量成為40質量%之時間點,自流延支撐體作為高分子膜剝離,以拉幅機不積極地延伸而搬送,於乾燥區中以130℃進行乾燥後,所得之未延伸薄膜的膜厚為70μm,玻璃轉移溫度Tg為142℃。
又,以與上述同樣之方法進行流延,以具有夾子的拉幅機來固定自支撐體所剝離的高分子膜之兩端,於寬度方向(TD方向)延伸,邊搬送邊於乾燥區中以130℃進行乾燥,切割耳部而得到寬度1500mm之薄膜。以拉幅機開始延伸時的高分子膜中之殘留溶劑量為10質量%。此處,對於搬送方向(MD方向),若自不銹鋼帶與支撐體之旋轉速度與拉幅機之運動速度來算出,則因搬送而被若干延伸。使延伸時的溫度為140℃、MD方向的延伸倍率為1.02、TD方向的延伸倍率為1.30。
於下述表2中顯示所製作之光學各向異性層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
[視覺辨認側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B1)、不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C1)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視覺辨認側偏光板。
[背光側偏光板]
以與視覺辨認側偏光板同樣之方法,製作背光側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比較例2>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1-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中,將延伸溫度變更為195℃、將延伸倍率變更為10% 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視覺辨認側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B1)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製作視覺辨認側偏光板。
[背光側偏光板]
以與視覺辨認側偏光板同樣之方法,製作背光側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比較例3>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1-3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中,將延伸倍率變更為35%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視覺辨認側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B1)以外,與實施例1-3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2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 (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製作視覺辨認側偏光板。
[背光側偏光板]
以與視覺辨認側偏光板同樣之方法,製作背光側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之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3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第2態樣] <實施例2-1>
藉由與實施例1-1同樣之方法,製作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1。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其次,於實施例1-1所調製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的塗布液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152質量份,於上述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1之偏光鏡側的面上,使用# 2.0的線棒來塗布,進行乾燥。在70℃加熱60秒,而使盤狀液晶性化合物配向。
然後,立即在70℃之溫度條件下,照射290mJ/cm2的紫外線,使盤狀液晶性化合物聚合,固定配向狀態,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C1)。所形成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的厚度為1μm。光學各向異性層之厚度係用雷射膜厚計進行計測。
再者,在與實施例相同條件下於玻璃基板上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C1),測定僅光學各向異性層的遲滯,結 果Re(550)=0nm,Rth(550)=80nm,顯示波長分散之Re(450)/Re(550)=1.15。折射率為nx=1.58。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1-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中,將延伸溫度變更為195℃、使膜厚成為26μm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3所示的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
[視覺辨認側偏光板之製作]
使用PVA((股)KURARAY製,PVA-117H)3%水溶液作為接著劑,貼合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B1)與形成有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1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側,製作視覺辨認側偏光板。
[背光側偏光板]
以與視覺辨認側偏光板同樣之方法,製作背光側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及評價]
藉由與實施例1-1同樣之方法,製作實施例2-1之液晶顯示裝置。
對於所製作的液晶顯示裝置,藉由與實施例1-1同樣之方法來評價。於表3中記載其結果。
<實施例2-2>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2-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237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2-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1-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中,將延伸倍率變更為10%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B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1)以外,以與實施例2-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2-3>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與實施例2-2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1-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中,將延伸溫度變更為175%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B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1)以外,以與實施例2-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2-4>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與實施例2-2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1-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中,將延伸溫度變更為195℃、將延伸倍率變更為10%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B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1)以外,以與實施例2-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2-5>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視覺辨認側偏光板之製作]
與實施例2-2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1-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中,將延伸溫度變更為175℃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B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1)以外,以與實施例2-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2-6>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視覺辨認側偏光板之製作]
與實施例2-2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將上述之合成例1所得的樹脂(P1)藉由二氯甲烷澆鑄法而得到厚度70μm、溶劑殘留量0.2%以下的無色透明之澆鑄薄膜。將此薄膜在拉幅機內,加熱至Tg+10℃的194℃,以220%/分鐘的延伸速度於TD方向延伸65%,於MD方向延伸3%後,冷卻及取出,得到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 之光學各向異性層(B1)。折射率為nx=1.52,測定光學特性。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1)以外,以與實施例2-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2-7>
除了使用實施例1-7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2以外,與實施例2-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2-8>
除了使用實施例1-8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3以外,與實施例2-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2-9>
除了使用實施例1-9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4以外,與實施例2-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2-10>
除了使用實施例1-10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5以外,與實施例2-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比較例4>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與實施例2-2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1-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中,將延伸溫度變更為195℃、將延伸倍率變更為5%以外,形成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之光學各向異性層(B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1)以外,以與實施例2-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比較例5>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與實施例2-2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1-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B1之形成中,將延伸溫度變更為175℃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3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B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B1)以外,以與實施例2-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第3態樣] <實施例3-1>
以與實施例1-1同樣之方法,製作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1。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於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1之偏光鏡側之面,在與偏光鏡的吸收軸呈正交方向中施予摩擦處理。於摩擦處理面上,使用棒號數# 2.4的棒塗機,塗布下述光學各向異性層用塗布液A。其次,於膜面溫度60℃加熱熟成30秒,然後立即在膜面溫度60℃,於空氣下使用空氣冷卻金屬鹵化物燈(Eye Graphics(股)製),照射290mJ/cm2的紫外線,將其配向狀態固定化而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A1)。所形成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係棒狀液晶為水平配向,慢軸方向平行於摩擦方向,即慢軸方向係對於偏 光鏡的吸收軸方向呈正交。此時,光學各向異性層之厚度為1μm。
再者,在與實施例相同條件下於玻璃基板上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A1),測定僅光學各向異性層的遲滯,結果Re(550)=90nm,Rth(550)=45nm,顯示波長分散之Re(450)/Re(550)=0.90。折射率為nx=1.53。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視覺辨認側偏光板之製作]
其次,於實施例1-1所調製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塗布液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211質量份,於積層有上述所製作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側之面,使用# 2.0的線棒來塗布,進行乾燥。在70℃加熱60秒,而使盤狀液晶性化合物配向。
然後,藉由立即在70℃的溫度條件下,照射290mJ/cm2的紫外線,使盤狀液晶性化合物聚合,固定配向狀態,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C1),而製作視覺辨認側偏光板。所形成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厚度為1μm。光學各向異性層之厚度係用雷射膜厚計進行計測。
再者,在與實施例相同條件下於玻璃基板上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C1),測定僅光學各向異性層的遲滯,結果為Re(550)=0nm,Rth(550)=65nm,顯示波長分散的Re(450)/Re(550)=1.15。折射率為nx=1.58。
[背光側偏光板]
以與視覺辨認側偏光板同樣之方法,製作背光側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及評價]
以與實施例1-1同樣之方法,製作實施例3-1的液晶顯示裝置。
對於所製作的液晶顯示裝置,藉由與實施例1-1同樣之方法來評價。於表4中記載其結果。
<實施例3-2>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3-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454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4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A1)。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3-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169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製作具有下述表4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1)以外,以與實施例3-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3-3>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3-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343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4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A1)。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3-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268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製作具有下述表4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1)以外,以與實施例3-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3-4>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3-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534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4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A1)。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3-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C2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136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製作具有下述表4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1)以外,以與實施例3-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3-5>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3-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302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4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A1)。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3-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315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製作具有下述表4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1)以外,以與實施例3-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3-6>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與實施例3-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4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A1)。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將Zeonor 1430R(降烯系開環聚合物氫化物,日本ZEON公司製,Tg138℃)之顆粒在單軸擠壓機(三菱重工公司製:料筒內徑為90mm,螺桿的L/D為25)中於240℃的溫度下熔融,得到厚度25μm之透明樹脂。其次,依順序送進區段加熱的縱單軸(MD)延伸裝置與拉幅機延伸(橫單軸(TD)延伸)裝置中,進行逐次雙軸延伸,得到具有下述表4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 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延伸溫度係縱延伸、橫延伸皆為140℃,延伸倍率係在MD方向為30%,在TD方向為30%。折射率為nx=1.52,測定光學特性。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1)以外,以與實施例3-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3-7>
除了使用實施例1-7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2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3-8>
除了使用實施例1-8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3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3-9>
除了使用實施例1-9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4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3-10>
除了使用實施例1-10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5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比較例6>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3-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製作中,變更為# 2.0的線棒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4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A1)。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3-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306質量份、變更為# 4.4的線棒以外,製作具有下述表4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與實施例3-1同樣地製作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1)以外,以與實施例3-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比較例7>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3-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227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3-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4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A1)。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3-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716質量份、變更為# 1.2的線棒以外,製作具有下述表4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與實施例3-1同樣地製作之光學各向異性層。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C1)以外,以與實施例3-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第4態樣] <實施例4-1>
以與實施例1-1同樣之方法,製作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1。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混合、溶解下述化合物,而調製相位差層用塗布液C。
含氟化合物C
其次,使用# 2.0的線棒,將上述所調製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的塗布液C塗布於上述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1之偏光鏡側之面,進行乾燥。在70℃加熱90秒,而使盤狀液晶性化合物配向。
然後,立即在70℃的溫度條件下,照射290mJ/cm2的紫外線,使盤狀液晶性化合物聚合,固定配向狀態,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C1)。所形成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的厚度為1μm。光學各向異性層之厚度係用雷射膜厚計進行計測。
再者,在與實施例相同條件下於玻璃基板上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C1),測定僅光學各向異性層的遲滯,結果Re(550)=0nm,Rth(550)=125nm,顯示波長分散之Re(450)/Re(550)=1.09。折射率為nx=1.58。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其次,於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表面,在與偏光鏡的吸收軸呈正交方向中施予摩擦處理。於摩擦處理面上,將實施例3-1所調製之光學各向異性層用塗布液A的甲基乙基酮變更為640質量份,使用棒號數# 2.0的棒塗機來塗布。接著,藉由於膜面溫度110℃加熱熟成30秒,然後立即在膜面溫度60℃,於空氣下使用空氣冷卻金屬鹵化物燈(Eye Graphics(股)製),照射290mJ/cm2的紫外線,將其配向狀態固定化而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A1),藉此製作視覺辨認側偏光板。
所形成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係棒狀液晶為水平配向,慢軸方向係平行於摩擦方向,即慢軸方向係對於偏光鏡的吸收軸方向呈正交。此時,光學各向異性層之厚度為1μm。
再者,在與實施例相同條件下於玻璃基板上形成光學各向異性層(A1),測定僅光學各向異性層的遲滯,結果Re(550)=30nm,Rth(550)=15nm,顯示波長分散之Re(450)/Re(550)=0.90。折射率為nx=1.48。
[背光側偏光板]
以與視覺辨認側偏光板同樣之方法,製作背光側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及評價]
以與實施例1-1同樣之方法,製作實施例4-1的液晶顯示裝置。
對於所製作的液晶顯示裝置,藉由與實施例1-1同樣之方法進行評價。於表5中記載其結果。
<實施例4-2>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4-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122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5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4-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566質量份、變更為# 1.2的線棒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地,製作具有下述表5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A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1)以外,以與實施例4-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4-3>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4-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162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4-1 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5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4-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454質量份、變更為# 2.0的線棒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地,製作具有下述表5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A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1)以外,以與實施例4-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4-4>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4-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218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5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4-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343質量份、變更為# 2.0的線棒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地,製作具有下述表5中所 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A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1)以外,以與實施例4-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4-5>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將Zeonor 1430R(降烯系開環聚合物氫化物,日本ZEON公司製,Tg138℃)之顆粒在單軸擠壓機(三菱重工公司製:料筒內徑為90mm,螺桿的L/D為25)中於240℃的溫度下熔融,得到厚度45μm之透明樹脂。其次,依順序送進區段加熱的縱單軸(MD)延伸裝置與拉幅機延伸(橫單軸(TD)延伸)裝置中,進行逐次雙軸延伸,得到具有下述表5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延伸溫度係縱延伸、橫延伸皆為140℃,延伸倍率係在MD方向為30%,在TD方向為30%。折射率為nx=1.52,測定光學特性。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與實施例4-1同樣地,製作具有下述表5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1)以外,以與實施例4-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4-6>
除了使用實施例1-7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2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4-7>
除了使用實施例1-8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3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4-8>
除了使用實施例1-9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4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實施例4-9>
除了使用實施例1-10所製作之附單面保護膜的偏光板05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比較例6>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4-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88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5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4-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1569質量份、變更為# 1.2的線棒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地,製作具有下述表5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A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1)以外,以與實施例4-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比較例7> [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4-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333質量份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地形成具有下述表5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C1)。
[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形成]
除了於實施例4-1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之製作中,將甲基乙基酮變更為491質量份、變更為# 4.0的線棒以外,與實施例4-1同樣地製作具有下述表5中所示的厚度及光學特性(Re、Rth及波長分散)之光學各向異性層(A1)。
[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之偏光板之製作]
除了使用上述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光學各向異性層(A1)以外,以與實施例4-1同樣之方法,製作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的偏光板。
[液晶顯示裝置之製作、評價]
除了使用上述所製作的偏光板以外,與實施例1-1同樣地製作液晶顯示裝置,進行評價。
由表2~表5所示的結果可知,藉由以具有滿足指定關係式的光學特性之2片(在視覺辨認側及背光側各1片)的光學各向異性層來光學補償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而且以具有滿足指定關係式的光學特性之光學各向異性層來光學補償視覺辨認側偏光鏡及背光側偏光鏡之各自,即使將液晶顯示裝置薄型化時亦為顯示性能優異、對於溫濕度環境變化的耐久性優異(實施例1-1~實施例1-10、實施例2-1~實施例2-10、實施例3-1~實施例3-10、實施例4-1~實施例4-9)。
特別地,可知保護膜的透濕度若為100g/m2/24h以下,則顯示不均係進一步減低、耐久性係進一步升高(實施例1-7~實施例1-10、實施例2-7~實施例2-10、實施例3-7~實施例3-10、實施例4-6~實施例4-9)。
1‧‧‧偏光鏡(P1)
2‧‧‧光學各向異性層(B1)
3‧‧‧光學各向異性層(C1)
4、14‧‧‧保護膜
5、15‧‧‧積層薄膜
10‧‧‧視覺辨認側偏光板
11‧‧‧偏光鏡(P2)
12‧‧‧光學各向異性層(B2)
13‧‧‧光學各向異性層(C2)
20‧‧‧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
30‧‧‧背光側偏光板
40‧‧‧液晶顯示裝置

Claims (18)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B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2)、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B2)及第2偏光鏡(P2),該偏光鏡(P1)及該偏光鏡(P2)係將各自的吸收軸互相正交而配置,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之厚度皆為10μm以下,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1-1)及(1-2),Re(550)≦30nm 式(1-1) 10nm≦Rth(550)≦100nm 式(1-2) 該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B2)皆滿足下述式(1-3)、(1-4)、(1-5)、(1-6)及(1-7),20nm≦Re(550)≦160nm 式(1-3) 20nm≦Rth(550)≦160nm 式(1-4) Rth(550)≧(-9)×Re(550)+400nm 式(1-5) Rth(550)≦(-9/5)×Re(550)+310nm 式(1-6) Re(450)/Re(550)≦1.05 式(1-7)惟,Re(λ)表示在波長λnm的面內遲滯,Rth(λ)表示在波長λnm的厚度方向之遲滯。
  2.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B1)、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B2)、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C2)及第2偏光鏡(P2),該偏光鏡(P1)及該偏光鏡(P2)係將各自的吸收軸互相正交而配置,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之厚度皆為10μm以下,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2-1)及(2-2),Re(550)≦30nm 式(2-1) 30nm≦Rth(550)≦120nm 式(2-2)該光學各向異性層(B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B2)皆滿足下述式(2-3)、(2-4)及(2-5),15nm≦Re(550)≦70nm 式(2-3) 20nm≦Rth(550)≦120nm 式(2-4) Re(450)/Re(550)≦1.1 式(2-5)惟,Re(λ)表示在波長λnm的面內遲滯,Rth(λ)表示在波長λnm的厚度方向之遲滯。
  3.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C1)、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 (C2)、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2)及第2偏光鏡(P2),該偏光鏡(P1)及該偏光鏡(P2)係將各自的吸收軸互相正交而配置,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2)之厚度皆為10μm以下,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2)皆滿足下述式(3-1)、(3-2)及(3-3),50nm≦Re(550)≦130 式(3-1) 20nm≦Rth(550)≦70 式(3-2) Re(450)/Re(550)≦1.05 式(3-3)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3-4)及(3-5),Re(550)≦30nm 式(3-4) 20nm≦Rth(550)≦120 式(3-5)惟,Re(λ)表示在波長λnm的面內遲滯,Rth(λ)表示在波長λnm的厚度方向之遲滯。
  4.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自視覺辨認側起朝背光側之方向,依順序具有:第1偏光鏡(P1)、第1光學各向異性層(C1)、第1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1)、垂直配向模式液晶胞、第2具有液晶性化合物的光學各向異性層(A2)、第2光學各向異性層(C2)及第2偏光鏡(P2),該偏光鏡(P1)及該偏光鏡(P2)係將各自的吸收軸互相正交而配置, 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2)之厚度皆為10μm以下,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2)皆滿足下述式(4-1)、(4-2)及(4-3),10nm≦Re(550)≦70nm 式(4-1) 0nm≦Rth(550)≦40nm 式(4-2) Re(450)/Re(550)≦1.05 式(4-3)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4-4)及(4-5),Re(550)≦30nm 式(4-4) 70nm≦Rth(550)≦180nm 式(4-5)惟,Re(λ)表示在波長λnm的面內遲滯,Rth(λ)表示在波長λnm的厚度方向之遲滯。
  5. 如請求項1或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所含有的該液晶性化合物皆為盤狀(discotic)液晶性化合物,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5),0.9<Re40(450)/Re40(550)≦1.2 式(5)惟,Re40(λ)表示在波長λnm自極角40°所測定之遲滯。
  6. 如請求項3或4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含有盤狀液晶性化合物, 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皆滿足下述式(5),0.9<Re40(450)/Re40(550)≦1.2 式(5)惟,Re40(λ)表示在波長λnm自極角40°所測定之遲滯。
  7. 如請求項3或4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2)所含有的該液晶性化合物皆為棒狀液晶性化合物。
  8. 如請求項7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2)皆滿足下述式(6),Re(450)/Re(550)<1.0 式(6)惟,Re(λ)表示在波長λnm的面內遲滯。
  9. 如請求項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偏光鏡(P1)與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鄰接,該偏光鏡(P2)與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鄰接。
  10. 如請求項3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偏光鏡(P1)與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1)鄰接,該偏光鏡(P2)與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2)鄰接。
  11. 如請求項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偏光鏡(P1)與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係隔著配向膜積層,該偏光鏡(P2)與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係隔著配向膜積層。
  12. 如請求項3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偏光鏡(P1)與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1)係隔著配向膜積層,該偏光鏡(P2)與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2)係隔著配向膜積層。
  13. 如請求項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偏光鏡(P1)與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係隔著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積層,該偏光鏡(P2)與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係隔著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積層。
  14. 如請求項3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偏光鏡(P1)與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1)係隔著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積層,該偏光鏡(P2)與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2)係隔著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積層。
  15. 如請求項1至4及9至14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偏光鏡(P1)的視覺辨認側及該偏光鏡(P2)的背光側之任一側或兩側具有保護膜,該保護膜的透濕度為100g/m2/24h以下。
  16. 如請求項1至4及9至14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選自包含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1)、該光學各向異性層(A2)、該光學各向異性層(B1)、該光學各向異性層(B2)、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1)及該光學各向異性層(C2)之群組的至少1者之光學各向異性層的透濕度為50g/m2/24h以下。
  17. 如請求項1至4及9至14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偏光鏡(P1)的視覺辨認側及該偏光鏡(P2)的背光側之任一側或兩側具有積層薄膜,該積層薄膜的透濕度為30g/m2/24h以下。
  18. 如請求項1至4及9至14中任一項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偏光鏡(P1)及該偏光鏡(P2)的至少一者之厚度為25μm以下。
TW104107845A 2014-03-13 2015-03-12 液晶顯示裝置 TW2015390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0749 2014-03-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9092A true TW201539092A (zh) 2015-10-16

Family

ID=54071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7845A TW201539092A (zh) 2014-03-13 2015-03-12 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5137446A1 (zh)
TW (1) TW201539092A (zh)
WO (1) WO20151374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3885A1 (ja) * 2015-03-12 2016-09-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6689103B2 (ja) * 2015-03-12 2020-04-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107533179A (zh) * 2015-04-24 2018-01-0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多层膜的制造方法及多层膜
JP6560999B2 (ja) * 2016-03-09 2019-08-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CN115308821B (zh) * 2017-09-15 2024-05-24 东洋纺株式会社 偏振片保护用聚酯薄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44660A (ja) * 2002-05-29 2003-12-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板およびその製法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円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317747A (ja) * 2005-05-13 2006-11-24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015279A (ja) * 2006-11-27 2009-01-22 Nitto Denko Corp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36860A (ja) * 2007-07-31 2009-02-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053614A (ja) * 2007-08-29 2009-03-12 Nitto Denko Corp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07941A (ja) * 2008-07-08 2010-05-13 Fujifilm Corp Tnモード液晶表示装置、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光学補償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偏光板
JP2010256564A (ja) * 2009-04-23 2010-11-11 Sharp Corp 偏光板上の表面処理の識別方法
JP5579129B2 (ja) * 2011-06-06 2014-08-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保護フィルム、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37446A1 (ja) 2015-09-17
JPWO2015137446A1 (ja) 2017-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5012B2 (en)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618675B2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素子、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264852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9138947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arizer, polarizer, polarizing plate,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0392441C (zh) 层叠光学薄膜、椭圆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755406B (zh) 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US20130321723A1 (en) Barrier element and 3d display apparatus
JP5640745B2 (ja) 光学フィルム、製造方法及び輝度向上フィルム
CN102317821A (zh) 积层光学体、光学膜、使用该光学膜的液晶显示装置与积层光学体的制造方法
TWI429993B (zh) 光學補償薄膜及其製法、偏光板及其製法、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CN100538404C (zh) 光学薄膜、光学补偿薄膜、偏振片以及使用它们的液晶显示装置
TW201539092A (zh) 液晶顯示裝置
TWI451171B (zh) 光學補償薄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EP192488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6029122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retardation film
TW200835980A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0907510A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507243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797319B (zh) 寬頻帶波長薄膜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圓偏光薄膜的製造方法
WO2011065588A1 (en) Va-mode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919618B2 (ja) 光学補償素子
TW200919020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326990A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587927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085885A (ja) Va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