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6975A - 翻襪裝置及翻襪方法 - Google Patents

翻襪裝置及翻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6975A
TW201536975A TW103111062A TW103111062A TW201536975A TW 201536975 A TW201536975 A TW 201536975A TW 103111062 A TW103111062 A TW 103111062A TW 103111062 A TW103111062 A TW 103111062A TW 201536975 A TW201536975 A TW 2015369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ck
stitched
unit
unstitche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1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Inli Mustafa
Original Assignee
Da Kong Entp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 Kong Entp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 Kong Entp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111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536975A/zh
Priority to CN201410739665.4A priority patent/CN104947407A/zh
Priority to EP15156950.6A priority patent/EP2924159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536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697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4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transfer of knitted goods from one machine to another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88Take-up or draw-off devices for knitting products
    • D04B15/92Take-up or draw-off devices for knitting products pneumatic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23/007Sewing units for assembling parts of knitted panties or closing the stocking toe part
    • D05B23/009Toe closer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207/00Use of special elements
    • D05D2207/02Pneumatic or hydraulic devices
    • D05D2207/04Suction or blow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種翻襪裝置及翻襪方法,該翻襪裝置包含一壓襪單元,一位於該壓襪單元底側的基座,一安裝於該基座的傳動單元,一被該傳動單元帶動產生升降的承載單元,及分別安裝在該承載單元的一承載塊的左側、右側的二推拉單元。每一個推拉單元分別具有一擺臂,及安裝於該擺臂並同時反向轉動的二壓輪,且該二壓輪可在彼此靠近的一壓襪位置與在彼此遠離的一鬆襪位置之間擺動。藉由該二壓輪壓置並推拉襪子,只需使用較小抽吸力就能完成翻面,且可提高翻面成功率以提高作業效率。

Description

翻襪裝置及翻襪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織襪機的設備,特別是指一種翻襪裝置及翻襪方法。
一般織襪機藉由一移除裝置將一未縫合襪子從一編織裝置移除並載運到一縫合裝置進行縫合之前,會藉由一翻襪裝置將該未縫合襪子從正面翻成反面,如此將該未縫合襪子腳趾處縫合後可使一已縫合襪子正面較美觀,現有翻襪裝置包括一可升降的套管,當該未縫合襪子被載運到該套管下方時,該套管下降伸入該未縫合襪子內,然後抽吸該套管內的空氣使該未縫合襪子被吸入該套管內,即可完成該未縫合襪子的翻面作業,上述設計雖可達到將該未縫合襪子翻面的功效,但是存在需要使用較大抽吸力才能使該未縫合襪子被完整吸取並順利完成翻面,不僅較浪費資源,且當抽吸力不足就無法完成翻面,導致影響作業效率。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以節省資源,且可提高襪子翻面成功率以提高作業效率的翻襪裝 置及翻襪方法。
於是,本發明翻襪裝置安裝在一織襪機上,該織襪機包括一用以編織一隻兩端開放的未縫合襪子的編織裝置,一位於該編織裝置旁側可將該未縫合襪子的一預定縫合端縫合封閉的縫合裝置,及一用以將該未縫合襪子自該編織裝置移除並運送到該縫合裝置的移除裝置,該縫合裝置具有一翻轉單元可將該預定縫合端的其中一個半列線圈翻轉到另一個半列線圈下方,及一縫針將上述彼此對合的兩個半列線圈縫合成一已縫合襪子,該翻襪裝置包含一壓襪單元、一基座、一傳動單元、一承載單元、二推拉單元及一套襪單元。
該壓襪單元包括一安裝固定於該翻轉單元並沿一軸線朝向頂端延伸的固定座,一安裝在該固定座內並可沿該軸線移動的外筒,一位於該外筒底側並被一第一驅動組驅動沿該軸線移動的壓球,一由該外筒與該第一驅動組配合形成可容納該未縫合襪子的第一容室,一由該外筒與該固定座配合形成的第二容室,一可驅動該外筒沿該軸線移動的第二驅動組,及一接設該固定座並連通該第一容室的第一抽氣組,該壓球可在相對於該外筒的一底開口的一開啟位置與一封閉位置之間移動。
該基座固設於該織襪機並位於該壓襪單元底側。
該傳動單元包括一固置於該基座的第一馬達,一呈可轉動地安裝在該基座且被該第一馬達傳動的傳動輪,一呈可轉動地安裝在該基座的從動輪,及一掛連於該傳動輪與 該從動輪的傳動件。
該承載單元包括一被該傳動件帶動可沿該軸線移動的承載塊。
該二推拉單元分別安裝在該承載塊的左側、右側,每一個推拉單元分別包括一擺臂,一安裝固定於該擺臂的第二馬達,及一被該第二馬達傳動的壓輪,且該二壓輪反向轉動,並可在彼此靠近的一壓襪位置與在彼此遠離的一鬆襪位置之間擺動。
該套襪單元包括一安裝固定在該基座且朝向前側延伸的底座,及一固置於該底座沿該軸線朝向頂端延伸的套管。
本發明翻襪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製備一如上述的織襪機及翻襪裝置;(B)移送一未縫合襪子:藉由該移除裝置將該未縫合襪子的一預定縫合端自該編織裝置移除,並將該未縫合襪子運送到該縫合裝置的翻轉單元底側;(C)使該未縫合襪子套在該外筒外:令該壓襪單元的外筒、該第一驅動組、該壓球下降並進入該未縫合襪子內,使該未縫合襪子位於該外筒外;(D)壓置該未縫合襪子:令該二壓輪移動到壓襪位置,貼靠該外筒並配合壓置該未縫合襪子;(E)將該未縫合襪子朝向頂端推移: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順時針轉動,將該未縫合襪子的預定縫合端朝向頂端推移,直到該開放端位於該外 筒的底開口外;(F)開放該壓襪單元的第一容室:令該壓球下降脫離該外筒的底開口,該第一抽氣組打開使該第一容室具備抽吸力;(G)使該未縫合襪子的一開放端進入該第一容室內: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逆時針轉動,將該未縫合襪子朝向底端推移,配合該第一容室內的抽吸力,使該開放端被吸入該第一容室內;(I)完成第一次翻面:當該開放端位於該第一容室內,該預定縫合端朝向底端移動並位於該底開口外,該未縫合襪子已經變成一內面在外,然後令該壓襪單元的外筒、該第一驅動組、該壓球上升,該二壓輪下降;(J)完成縫合製得一已縫合襪子:先令該移除裝置將該未縫合襪子的預定縫合端轉移給該翻轉單元,接著令該壓球上升到封閉位置,然後藉由該翻轉單元將該預定縫合端的其中一個半列線圈翻轉到另一個半列線圈下方,再藉由一縫針將所述彼此對合的兩個半列線圈縫合成為一縫合端並製得該已縫合襪子。
(K)使該已縫合襪子朝向底端移動:先令該壓襪單元的外筒、該第一驅動組、該壓球下降,接著令該壓球下降到於該套管頂端,則該縫合端被該壓球壓置,同時該二壓輪貼靠在該壓球外並壓置該已縫合襪子的反面,該第一抽氣組關閉;(L)使該已縫合襪子脫離該外筒: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順 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逆時針轉動,將該已縫合襪子朝向底端拉移,使該開放端朝向底端移動脫離該第一容室;(M)使該已縫合襪子套置在該套管外: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逆時針轉動,同時令該二壓輪下降,將該已縫合襪子朝向底端拉移,並使該已縫合襪子套置在該套管外;(N)將該已縫合襪子朝向頂端推移:令該二壓輪上升將該已縫合襪子朝向頂端推移,使該縫合端脫離該套管;(O)壓置該已縫合襪子:令該壓球下降至該套管頂端並彼此配合壓置該已縫合襪子;(P)使該已縫合襪子的開放端翻面: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逆時針轉動,且該二壓輪同時下降,使該開放端朝向底端移動並變成一正面在外;(Q)鬆放該已縫合襪子:令該壓球上升鬆放該已縫合襪子;及(R)卸除該已縫合襪子:令該二壓輪上升將該已縫合襪子朝向頂端推移,使該開放端脫離該套管。
本發明翻襪裝置及翻襪方法之功效在於:藉由該二壓輪壓置並推拉該未縫合襪子,只需使用較小抽吸力就能完成翻面,且可提高翻面成功率以提高作業效率,另外可再對該已縫合襪子自動翻面卸除,可提高製襪的作業效率。
1‧‧‧織襪機
11‧‧‧編織裝置
12‧‧‧縫合裝置
121‧‧‧翻轉單元
122‧‧‧縫針
13‧‧‧移除裝置
2‧‧‧翻襪裝置
20‧‧‧壓襪單元
21‧‧‧固定座
22‧‧‧外筒
221‧‧‧底開口
23‧‧‧第一驅動組
231‧‧‧固定管
232‧‧‧驅動桿
233‧‧‧頂塞頭
234‧‧‧底鎖頭
235‧‧‧氣缸
236‧‧‧彈性件
24‧‧‧壓球
25‧‧‧第一容室
26‧‧‧第二容室
261‧‧‧頂容室
262‧‧‧底容室
27‧‧‧第二驅動組
271‧‧‧區隔環
272‧‧‧頂氣缸
273‧‧‧底氣缸
28‧‧‧第一抽氣組
30‧‧‧基座
40‧‧‧傳動單元
41‧‧‧第一馬達
42‧‧‧傳動輪
43‧‧‧從動輪
44‧‧‧傳動件
45‧‧‧鎖塊
46‧‧‧平衡塊
50‧‧‧承載單元
51‧‧‧導軌
52‧‧‧滑塊
53‧‧‧承載塊
60‧‧‧推拉單元
61‧‧‧擺臂
62‧‧‧第二馬達
63‧‧‧傳動筒
64‧‧‧壓輪
65‧‧‧底支軸
66‧‧‧擺動驅動組
661‧‧‧凸輪
662‧‧‧連動桿
663‧‧‧滾動件
600‧‧‧彈性件
70‧‧‧推拉單元
71‧‧‧擺臂
72‧‧‧第二馬達
73‧‧‧傳動筒
74‧‧‧壓輪
75‧‧‧底支軸
76‧‧‧擺動驅動組
761‧‧‧凸輪
762‧‧‧連動桿
763‧‧‧滾動件
80‧‧‧套襪單元
81‧‧‧底座
82‧‧‧套筒
83‧‧‧套管
90‧‧‧導襪單元
91‧‧‧導引管
92‧‧‧第二抽吸組
100‧‧‧未縫合襪子
101‧‧‧預定縫合端
102‧‧‧開放端
103‧‧‧正面
104‧‧‧反面
100’‧‧‧已縫合襪子
101’‧‧‧縫合端
I‧‧‧軸線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發明翻襪裝置一較佳實施例安裝在一織襪機上的一前視圖,顯示該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壓襪單元、一基座、一傳動單元、一承載單元、二推拉單元及一套襪單元;圖2是該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左視圖,顯示該較佳實施例還包含一導襪單元;圖3是該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前視圖,顯示該壓襪單元的安裝位置;圖4是該較佳實施例的壓襪單元的組合剖視圖;圖5是該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組合立體圖,顯示該基座、該傳動單元、該承載單元、該二推拉單元及該套襪單元;圖6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局部分解立體圖,顯示出該基座、該傳動單元、該承載單元、該二推拉單元及該套襪單元;圖7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局部前視圖,顯示二壓輪位於壓襪位置;圖8是一類似圖7的視圖,顯示該二壓輪位於鬆襪位置;圖9是本發明翻襪方法一較佳實施例第一次翻面的流程圖;圖10是該較佳實施例第二次翻面的流程圖; 圖11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一動作示意圖;圖12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二動作示意圖;圖13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三動作示意圖;圖14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四動作示意圖;圖15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五動作示意圖;圖16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六動作示意圖;圖17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七動作示意圖;圖18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八動作示意圖;圖19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九動作示意圖;圖20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十動作示意圖;圖21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十一動作示意圖;圖22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十二動作示意圖;圖23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十三動作示意圖;圖24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十四動作示意圖;圖25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十五動作示意圖;圖26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十六動作示意圖;及圖27是該較佳實施例的第十七動作示意圖。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所使用的相對位置用語,例如“前”、“後”、“左”、“右”、“頂”、“底”,是以正常使用方位暨各圖所示方位為基準,且“朝向頂端移動”等同於“上升”,“朝向底端移動”等同於“下降”。
如圖1、圖2、圖3、圖13所示,本發明翻襪裝 置2的較佳實施例適用於安裝在一織襪機1上,該織襪機1包括一用以編織一隻兩端開放的圓筒形未縫合襪子100的編織裝置11,一位於該編織裝置11旁側可將該未縫合襪子100的一預定縫合端101縫合封閉的縫合裝置12,及一用以將該未縫合襪子100自該編織裝置11移除並運送到該縫合裝置12的移除裝置13,該縫合裝置12具有一翻轉單元121可將該預定縫合端101的其中一個半列線圈翻轉到另一個半列線圈下方,再藉由一縫針122將上述彼此對合的兩個半列線圈縫合成一已縫合襪子100’(見圖20)。由於該編織裝置11、縫合裝置12、移除裝置13的組成、動作為熟悉此項技藝之人士所易於瞭解,且其並非發明之特點所在,故在此不贅述其詳細組成及動作。
該未縫合襪子100還具有一位於該預定縫合端101反向的開放端102,一正面103及一內面104。
如圖1、圖2、圖3、圖5所示,該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壓襪單元20、一基座30、一傳動單元40、一承載單元50、二推拉單元60、70、一套襪單元80及一導襪單元90。
如圖1、圖3、圖4所示,該壓襪單元20包括一安裝固定於該翻轉單元121並沿該軸線I朝向頂端延伸的固定座21,一安裝在該固定座21內並可沿該軸線I移動的外筒22,一位於該外筒22底側並可被一第一驅動組23驅動沿該軸線I移動的壓球24,一由該外筒22與該第一驅動組23配合形成可容納該未縫合襪子100的第一容室25 ,一由該外筒22與該固定座21配合形成的第二容室26,一可驅動該外筒22沿該軸線I移動的第二驅動組27,及一接設該固定座21並連通該第一容室25的第一抽氣組28。
該第一驅動組23具有一位於該外筒22內的固定管231,一沿該軸線I安裝在該固定管231內的驅動桿232,一螺鎖在該驅動桿232頂端且可在該固定管231內移動的頂塞頭233,一螺鎖在該固定管23底端供該驅動桿232穿過以提高該驅動桿232移動穩固性的底鎖頭234,一安裝在該固定管231頂端的氣缸235,及一套置在該驅動桿232外並被限位在該頂塞頭233與該底鎖頭234之間的彈性件236,該固定管231與該氣缸235和該頂塞頭233之間形成一氣室237,該驅動桿232的底部穿出該底鎖頭234並鎖接該壓球24。
該彈性件236在該較佳實施例為壓縮彈簧。
藉此,當該氣缸235開啟使高壓氣體進入該氣室237,可以推動該頂塞頭233與該驅動桿232沿該軸線I朝向底端移動,之後可藉由該彈性件236的彈性回復力使該頂塞頭233與該驅動桿232沿該軸線I朝向頂端移動復位,如此就可以使該壓球24上升或下降,使該壓球24可在相對於該外筒22的一底開口221的一開啟位置與一封閉位置之間移動。
該第二驅動組27具有一安裝在該外筒22與該固定座21之間可將該第二容室26區隔成一頂容室261及一底容室262的區隔環271,一連通該頂容室261的頂氣缸 272,及一連通該底容室262的底氣缸273。當該頂氣缸272開啟使該頂容室261內進氣,該外筒22會下降,當該底氣缸273開啟使該底容室262內進氣,該外筒22會上升。
當該第一抽氣組28開啟,可使該第一容室25產生抽吸力。
如圖1、圖5、圖6所示,該基座30沿該軸線I固設於該織襪機1並位於該壓襪單元20底側。
該傳動單元40包括一固置在該基座30後側靠近底部的第一馬達41,一呈可轉動地安裝在該基座30前側且被該第一馬達41傳動的傳動輪42,一呈可轉動地安裝在該基座30前側且位於該傳動輪42頂端的從動輪43,一掛連於該傳動輪42與該從動輪43的傳動件44,及分別固置於該傳動件44且位於右側、左側的一鎖塊45與一平衡塊46。
該傳動件44可為傳動皮帶或鏈條,本較佳實施例以傳動皮帶進行說明。
該承載單元50被該傳動單元40傳動可沿該軸線I上升或下降,包括一沿該軸線I固置在該基座30前側的導軌51,一滑置於該導軌51的滑塊52,及一與該滑塊52固結的承載塊53。
該承載塊53和該鎖塊45鎖結,使該承載塊53可被帶動沿該軸線I上升或下降,該平衡塊46則可對該傳動件44的轉動產生重力平衡作用。
該二推拉單元60、70分別安裝在該承載單元50 的左側、右側,每一個推拉單元60、70分別包括一位於該承載塊53前側的擺臂61、71,一安裝固定於該擺臂61、71後側的第二馬達62、72,一安裝在該擺臂61、71前側且被該第二馬達62、72傳動的傳動筒63、73,一套置在該傳動筒63、73外且可被連動的壓輪64、74,一安裝在該擺臂61、71與該承載塊53之間的底支軸65、75,及一用以驅動該擺臂61、71以該底支軸65,75為支軸產生擺動的擺動驅動組66、76。
每一擺動驅動組66、76分別具有至少一個固置在該基座30的側面並靠近頂部的凸輪661、761,一沿前後方向安裝在該擺臂61、71後側的連動桿662、762,及一位於該連動桿662後側並可貼靠該凸輪661、761的滾動件663、763,藉由一螺栓螺鎖該擺臂61、71與該連動桿662、762和該滾動件663、763,使該等元件獲得定位,且當該滾動件663、763移動貼靠該凸輪661、761,就會往遠離該基座30的方向移動,並帶動該擺臂61、71的頂部往外擺動,當該滾動件663、763移動脫離該凸輪661、761,就會往靠近該基座30的方向移動,並帶動該擺臂61、71的頂部往內擺動。
該較佳實施例藉由該等壓輪64、74與該等傳動筒63、73彼此鍵結,使該等壓輪64、74被該等傳動筒63、73連動,但採用鎖結設計也可產生上述連動效果。
該較佳實施例還包含一安裝在該二擺動驅動組66、76的連動桿662、762之間的彈性件600,可提供該二 擺臂61、71復位拉力,該彈性件600在該較佳實施例為壓縮彈簧。
值得說明的是,本發明藉由該二第二馬達62、72反向傳動,使該二壓輪64、74呈反向轉動,意即,當位於左側的該第二馬達62順時針轉動,則位於右側的該第二馬達74逆時針轉動,當位於左側的該第二馬達62逆時針轉動,則位於右側的該第二馬達74順時針轉動,藉此設計可以上推及下拉襪子,此外,如圖7、圖8所示,藉由該二擺動驅動組66、76,使該二壓輪64、74在彼此靠近的一壓襪位置與在彼此遠離的一鬆襪位置之間擺動。
當該傳動件44順時針轉動,該鎖塊45下降,就可帶動該承載塊53與該二推拉單元60、70沿該軸線I下降,當該傳動件44逆時針轉動,該鎖塊45上升,就可帶動該承載塊53與該二推拉單元60、70沿該軸線I上升,藉由該導軌51與該滑塊52,使上述組件上升、下降極為順暢。
該套襪單元80包括一安裝固定在該基座30底部且朝向前側延伸的底座81,一鎖裝固定在該底座81頂側的套筒82,及一沿該軸線I插入該套筒82並朝向頂端延伸的套管83,也可以省略該套筒82,直接將該套管83固置於該底座81。
如圖2所示,該導襪單元90包括一位於該套管83頂側的導引管91,及一連接該導引管91使該導引管91具備抽吸力的第二抽氣組92。
如圖9、圖10所示,本發明翻襪方法一較佳實施例包含第一次翻面及第二次翻面,該第一次翻面可將該未縫合襪子100從該正面103在外翻成該內面104在外(見圖11至圖19),該第二次翻面可將該已縫合襪子100’從該內面104在外翻成該正面103在外(見圖20至圖27),其中該第一次翻面包含步驟S101~S109,該第二次翻面包含步驟S201~S209。
如圖9、圖1所示,步驟S101為製備一織襪機1,該織襪機1包括一編織裝置11、一縫合裝置12、一移除裝置13及一翻襪裝置2,關於所述組件的構造、組裝位置關係及工作原理已於前詳述,茲不再贅述。
如圖11所示,在最初狀態,該壓球24封閉該外筒22的底開口221,該二壓輪64、74位於鬆襪位置且分別位於該壓球24的左側、右側,該氣缸235與該第一抽氣組28關閉。
如圖9、圖12、圖1所示,步驟S102為移送該未縫合襪子100,藉由該移除裝置13將該未縫合襪子100的預定縫合端101自該編織裝置11移除,並將該未縫合襪子100運送到該縫合裝置12的翻轉單元121底側。
如圖9、圖13所示,步驟S103為使該未縫合襪子100套在該外筒22外,令該壓襪單元20的外筒22、該第一驅動組23、該壓球24下降並進入該未縫合襪子100內,使該未縫合襪子100位於該外筒22外,該二壓輪64、74位於鬆襪位置並位於該未縫合襪子100外。
如圖9、圖14所示,步驟S104為壓置該未縫合襪子100,令該二壓輪64、74移動到壓襪位置,可貼靠該外筒22並配合壓置該未縫合襪子100。
如圖9、圖15所示,步驟S105為將該未縫合襪子100朝向頂端推移,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64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74順時針轉動,就可以將該未縫合襪子100的預定縫合端101朝向頂端推移,直到該開放端102位於該外筒22的底開口221外。
如圖9、圖16所示,步驟S106為開放該壓襪單元20的第一容室25,令該壓球24下降脫離該外筒22的底開口221,該第一抽氣組28開啟使該第一容室25具備抽吸力。
如圖9、圖17所示,步驟S107為使該未縫合襪子100的開放端102進入該第一容室25內,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64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74逆時針轉動,就可以將該未縫合襪子100朝向底端推移,配合該第一容室25內的抽吸力,使該開放端102被吸入該第一容室25內。
如圖9、圖18所示,步驟S108為完成第一次翻面,當該開放端102位於該第一容室25內,該預定縫合端101朝向底端移動並位於該底開口221外,該未縫合襪子100已經變成該內面103在外的狀態,然後令該壓襪單元20的外筒22、該第一驅動組23、該壓球24上升,該二壓輪64、74下降位於該套管83頂端,此時,該壓球24相對 於該底開口221位於開啟位置。
如圖9、圖19、圖1、圖3所示,步驟S109為完成縫合,先令該移除裝置13將該未縫合襪子100的預定縫合端101轉移給該翻轉單元121,接著令該壓球24上升到封閉位置,然後藉由該翻轉單元121將該預定縫合端101的其中一個半列線圈1011翻轉到另一個半列線圈1012下方,再藉由一縫針122將所述彼此對合的兩個半列線圈1011、1012縫合成為一縫合端101’,同時形成一已縫合襪子100’,此時,該壓球24位於所述半列線圈1011、1012內。
如圖10、圖20所示,步驟S201為使該已縫合襪子100’朝向底端移動,先令該壓襪單元20的外筒22、該第一驅動組23、該壓球24下降,接著令該壓球24下降到該套管83頂端,則該縫合端101’被該壓球24壓置,同時該二壓輪64、74貼靠在該壓球24外並壓置該已縫合襪子100’的反面104。
如圖10、圖21所示,步驟S202為使該已縫合襪子100’脫離該外筒22,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64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74逆時針轉動,就可以將該已縫合襪子100’朝向底端拉移,使該開放端102朝向底端移動進而脫離該第一容室25。
如圖10、圖22所示,步驟S203為使該已縫合襪子100’套置在該套管83外,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64持續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74持續逆時針轉動,同時令該二壓輪64、74下降,就可以快速將該已縫合襪子100’ 朝向底端拉移,並使該已縫合襪子100’套置在該套管83外,此時,該已縫合襪子100’除了該開放端102仍舊是該反面104在外,其他部分已變成該正面103在外,且該二壓輪64、74保持壓置該開放端102。
如圖10、圖23所示,步驟S204為將該已縫合襪子100’朝向頂端推移,令該二壓輪64、74上升,就可以快速將該已縫合襪子100’朝向頂端推移,使該縫合端101’脫離該套管83。
如圖10、圖24所示,步驟S205為壓置該已縫合襪子100’,令該壓球24下降至該套管83頂端並彼此配合壓置該已縫合襪子100’,且該縫合端101’被吸入該導引管91內。
如圖10、圖25所示,步驟S206為使該開放端102翻面,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64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74逆時針轉動,且該二壓輪64、74同時下降,就可以使該開放端102朝向底端移動並變成該正面103在外。
如圖10、圖26所示,步驟S207為鬆放該已縫合襪子100’,令該壓球24上升鬆放該已縫合襪子100’。
如圖10、圖27所示,步驟S208為卸除該已縫合襪子100’,令該二壓輪64、74上升,搭配該導引管91對該縫合端101’產生抽吸力,就可以快速將該已縫合襪子100’朝向頂端推移,使該開放端102脫離該套管83,使該已縫合襪子100’被吸入該導引管91掉入一收集箱內(圖未 示)。
歸納上述,本發明翻襪裝置及翻襪方法具有如下所述之功效及優點,故確實能達成發明目的:本發明藉由該二壓輪64、74壓置並推拉該未縫合襪子100,只需使用較小抽吸力就能完成翻面,且可提高翻面成功率以提高作業效率,另外可再對該已縫合襪子100’自動翻面卸除,可提高製襪的作業效率。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織襪機
11‧‧‧編織裝置
12‧‧‧縫合裝置
13‧‧‧移除裝置
2‧‧‧翻襪裝置
20‧‧‧壓襪單元
21‧‧‧固定座
22‧‧‧外筒
24‧‧‧壓球
30‧‧‧基座
40‧‧‧傳動單元
50‧‧‧承載單元
60‧‧‧推拉單元
70‧‧‧推拉單元
80‧‧‧套襪單元
I‧‧‧軸線

Claims (12)

  1. 一種翻襪裝置,安裝在一織襪機上,該織襪機包括一用以編織一隻兩端開放的未縫合襪子的編織裝置,一位於該編織裝置旁側可將該未縫合襪子的一預定縫合端縫合封閉的縫合裝置,及一用以將該未縫合襪子自該編織裝置移除並運送到該縫合裝置的移除裝置,該縫合裝置具有一翻轉單元可將該預定縫合端的其中一個半列線圈翻轉到另一個半列線圈下方,及一縫針將上述彼此對合的兩個半列線圈縫合成一已縫合襪子,該翻襪裝置包含:一壓襪單元,包括一安裝固定於該翻轉單元並沿一軸線朝向頂端延伸的固定座,一安裝在該固定座內並可沿該軸線移動的外筒,一位於該外筒底側並被一第一驅動組驅動沿該軸線移動的壓球,一由該外筒與該第一驅動組配合形成可容納該未縫合襪子的第一容室,一由該外筒與該固定座配合形成的第二容室,一可驅動該外筒沿該軸線移動的第二驅動組,及一接設該固定座並連通該第一容室的第一抽氣組,該壓球可在相對於該外筒的一底開口的一開啟位置與一封閉位置之間移動;一基座,固設於該織襪機並位於該壓襪單元底側;一傳動單元,包括一固置於該基座的第一馬達,一呈可轉動地安裝在該基座且被該第一馬達傳動的傳動輪,一呈可轉動地安裝在該基座的從動輪,及一掛連於該傳動輪與該從動輪的傳動件;一承載單元,包括一被該傳動件帶動可沿該軸線移 動的承載塊;及二推拉單元,分別安裝在該承載塊的左側、右側,每一個推拉單元分別包括一擺臂,一安裝固定於該擺臂的第二馬達,及一被該第二馬達傳動的壓輪,且該二壓輪同時反向轉動,並可在彼此靠近的一壓襪位置與在彼此遠離的一鬆襪位置之間擺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翻襪裝置,還包含一套襪單元,包括一安裝固定在該基座且朝向前側延伸的底座,及一固置於該底座沿該軸線朝向頂端延伸的套管。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翻襪裝置,還包含一導襪單元,包括一位於該套管頂側的導引管,及一連接該導引管使該導引管具備抽吸力的抽吸組。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翻襪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組具有一位於該外筒內的固定管,一沿該軸線安裝在該固定管內的驅動桿,一螺鎖在該驅動桿頂端且可在該固定管內移動的頂塞頭,一螺鎖在該固定管底端供該驅動桿穿過的底鎖頭,一安裝在該固定管頂端的氣缸,及一套置在該驅動桿外並被限位在該頂塞頭與該底鎖頭之間的彈性件,該固定管與該氣缸和該頂塞頭之間形成一氣室,該驅動桿的底部穿出該底鎖頭並鎖接該壓球。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翻襪裝置,其中,該第二驅動組具有一安裝在該外筒與該固定座之間可將該第二容室區隔成一頂容室及一底容室的區隔環,一連通該頂容室的頂氣缸,及一連通該底容室的底氣缸。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翻襪裝置,其中,該傳動單元還包括分別固置於該傳動件且位於右側、左側的一鎖塊、一平衡塊,該鎖塊與該承載塊鎖結。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翻襪裝置,其中,該承載單元還包括沿該軸線固置在該基座的導軌,及一滑置於該導軌的滑塊,該滑塊與該承載塊固結。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翻襪裝置,其中,每一個推拉單元還分別包括一安裝在該擺臂被該第二馬達傳動並連動該壓輪的傳動筒,一安裝在該擺臂與該承載塊之間的底支軸,及一安裝在該擺臂與該基座之間用以驅動該擺臂以該底支軸為支軸產生擺動的擺動驅動組。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翻襪裝置,其中,每一個擺動驅動組分別具有至少一個固置在該基座的側面的凸輪,一安裝在該擺臂後側的連動桿,及一安裝在該連動桿後側並可貼靠該凸輪的滾動件。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翻襪裝置,還包含一安裝在該二連動桿之間的彈性件。
  11. 一種翻襪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製備一如請求項2所述的織襪機及翻襪裝置;(B)移送一未縫合襪子:藉由該移除裝置將該未縫合襪子的一預定縫合端自該編織裝置移除,並將該未縫合襪子運送到該縫合裝置的翻轉單元底側;(C)使該未縫合襪子套在該外筒外:令該壓襪單元的外筒、驅動桿、壓球下降並進入該未縫合襪子內,使該未 縫合襪子位於該外筒外;(D)壓置該未縫合襪子:令該二壓輪移動到壓襪位置,貼靠該外筒並配合壓置該未縫合襪子;(E)將該未縫合襪子朝向頂端推移: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順時針轉動,將該未縫合襪子的預定縫合端朝向頂端推移,直到該開放端位於該外筒的底開口外;(F)開放該壓襪單元的容室:令該壓球下降脫離該外筒的底開口,該第一抽氣組打開使該第一容室具備抽吸力;(G)使該未縫合襪子的一開放端進入該第一容室內: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逆時針轉動,將該未縫合襪子朝向底端推移,配合該第一容室內的抽吸力,使該開放端被吸入該第一容室內;(I)完成第一次翻面:當該開放端位於該第一容室內,該預定縫合端朝向底端移動並位於該底開口外,該未縫合襪子已經變成一內面在外,然後令該壓襪單元的外筒、該驅動桿、該壓球上升,該二壓輪下降;(J)完成縫合製得一已縫合襪子:先令該移除裝置將該未縫合襪子的預定縫合端轉移給該翻轉單元,接著令該壓球上升到封閉位置,然後藉由該翻轉單元將該預定縫合端的其中一個半列線圈翻轉到另一個半列線圈下方,再藉由一縫針將所述彼此對合的兩個半列線圈縫合成為一縫合端並製得該已縫合襪子。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翻襪方法,還包含下列步驟:(K)使該已縫合襪子朝向底端移動:先令該壓襪單元的外筒、該驅動桿、該壓球下降,接著令該壓球下降到該套管頂端,則該縫合端被該壓球壓置,同時該二壓輪貼靠在該壓球外並壓置該已縫合襪子的反面;(L)使該已縫合襪子脫離該外筒: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逆時針轉動,將該已縫合襪子朝向底端拉移,使該開放端朝向底端移動脫離該第一容室;(M)使該已縫合襪子套置在該套管外: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逆時針轉動,同時令該二壓輪下降,將該已縫合襪子朝向底端拉移,並使該已縫合襪子套置在該套管外;(N)將該已縫合襪子朝向頂端推移:令該二壓輪上升將該已縫合襪子朝向頂端推移,使該縫合端脫離該套管;(O)壓置該已縫合襪子:令該壓球下降至該套管頂端並彼此配合壓置該已縫合襪子;(P)使該已縫合襪子的開放端翻面:令位於左側的該壓輪順時針轉動,位於右側的該壓輪逆時針轉動,且該二壓輪同時下降,使該開放端朝向底端移動並變成一正面在外;(Q)鬆放該已縫合襪子:令該壓球上升鬆放該已縫合襪子;及(R)卸除該已縫合襪子:令該二壓輪上升將該已縫合襪子 朝向頂端推移,使該開放端脫離該套管。
TW103111062A 2014-03-25 2014-03-25 翻襪裝置及翻襪方法 TW2015369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1062A TW201536975A (zh) 2014-03-25 2014-03-25 翻襪裝置及翻襪方法
CN201410739665.4A CN104947407A (zh) 2014-03-25 2014-12-08 翻袜装置及翻袜方法
EP15156950.6A EP2924159A1 (en) 2014-03-25 2015-02-27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urning a soc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1062A TW201536975A (zh) 2014-03-25 2014-03-25 翻襪裝置及翻襪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6975A true TW201536975A (zh) 2015-10-01

Family

ID=52596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1062A TW201536975A (zh) 2014-03-25 2014-03-25 翻襪裝置及翻襪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924159A1 (zh)
CN (1) CN104947407A (zh)
TW (1) TW20153697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9015B (zh) * 2016-06-15 2018-10-30 华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筒形织物的处理装置
CN106049019B (zh) * 2016-06-15 2018-11-16 华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筒形织物的处理装置
CN107099922B (zh) * 2017-06-27 2022-08-26 绍兴汉翔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袜机内置式全自动缝头翻转装置
CN107345336B (zh) * 2017-07-28 2022-11-01 浙江嘉志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平移功能的用于缝合管状织物的装置及方法
CN107558144B (zh) * 2017-09-05 2023-03-24 福建省华科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翻面撑袜装置
CN107630299B (zh) * 2017-09-05 2023-02-14 福建省华科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袜子前掌端口缝合机
CN107558016B (zh) * 2017-09-05 2020-11-03 福建省华科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袜子前掌端口缝合机的翻面缝纫方法
WO2019197928A1 (en) * 2018-04-11 2019-10-17 Santoni S.P.A. Turning device for tubular knitted items and method for turning tubular knitted items
TWI748170B (zh) * 2018-08-20 2021-12-01 大康織機股份有限公司 管狀織物之翻面機構及其方法
CN109573463B (zh) * 2018-11-09 2019-08-16 安徽中科智能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磁约束保持袜筒环状开口的输送装置
CN109748125A (zh) * 2019-01-30 2019-05-14 潍坊希诺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翻面机
CN109877202B (zh) * 2019-03-18 2021-01-29 嘉善凯博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遮阳板全周边自动翻边机构
CN109898314A (zh) * 2019-04-02 2019-06-18 浙江汉保利罗袜业有限公司 平板女袜的数控自动翻袜装置
CN110129971A (zh) * 2019-04-23 2019-08-16 浙江专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送袜机械手
CN110258096A (zh) * 2019-05-29 2019-09-20 诸暨市实干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管状织物翻面装置
CN110230153B (zh) * 2019-06-27 2020-06-23 义乌市博宏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配合袜头缝合机构用的翻袜机构
CN110670223A (zh) * 2019-11-14 2020-01-10 诸暨市锋速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袜机移袜装置
CN111021033B (zh) * 2019-11-25 2021-09-10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翻袜套袜机
CN110983740A (zh) * 2019-12-31 2020-04-10 浙江越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成形袜机翻袜机构
CN113106724B (zh) * 2021-04-25 2022-08-26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夹、扩、套一体化翻袜装置
IT202100014318A1 (it) * 2021-06-01 2022-12-01 Lonati Sp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calzetteria o simili e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un manufatto tubolare.
CN115045100B (zh) * 2022-05-11 2023-10-31 安徽省嘉佰利针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棉袜生产用织袜机翻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04868B1 (it) * 1998-07-07 2001-04-05 Golden Lady Spa Metodo e dispositivo per la chiusura della punta di un manufattotubolare su una macchina da maglieria
ITFI20020199A1 (it) * 2002-10-21 2004-04-22 Fabritex Srl Metodo e apparato per unire i lembi di un manufatto tubolare tessuto a maglia
CN2787696Y (zh) * 2005-03-08 2006-06-14 大康织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针织机针筒升降传动机构
ITMI20080397A1 (it) * 2008-03-10 2009-09-11 Lonati Spa Procedimento ed apparecchiatura per eseguire la chiusura di un manufatto tubolare a maglia in corrispondenza di una sua estremita' assiale, al termine del suo ciclo di produzione su un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calzetteria o simile.
ITFI20080099A1 (it) * 2008-05-19 2009-11-20 Golden Lady Co Spa "metodo e dispositivo per rovesciare manufatti tubolari, come calze o calzini, dopo la chiusura della punta"
CN202369839U (zh) * 2011-07-26 2012-08-08 浙江罗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翻袜机箭杆驱动装置
CN202202182U (zh) * 2011-07-26 2012-04-25 浙江罗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翻袜机用翻袜胶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24159A1 (en) 2015-09-30
CN104947407A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36975A (zh) 翻襪裝置及翻襪方法
TWM487320U (zh) 翻襪裝置
CN105887318B (zh) 一种具有翻袜功能的一体式袜机
CN105887310B (zh) 一种织袜缝合及翻袜方法
CN105887317B (zh) 一种织袜缝合方法
CN206887418U (zh) 锁式与链式线迹互换的辘脚机
CN203668639U (zh) 一种链式缝纫机的抬牙送布装置
CN205556979U (zh) 转移缝头
CN105887324B (zh) 转移缝头
CN205420738U (zh) 一种具有翻袜功能的一体式袜机
CN205443604U (zh) 转移缝合装置
CN105887323B (zh) 转移缝合装置
CN105887319B (zh) 转移缝合装置
CN105887321B (zh) 转移缝合装置
CN205420739U (zh) 翻转半齿架保持组件
CN105887320A (zh) 一体式袜机
CN206599657U (zh) 自动抬压靴机构及缝纫机
CN205474294U (zh) 转移缝合装置
CN205420736U (zh) 一种齿架操作组件
CN105887312B (zh) 转移缝头
CN205420740U (zh) 转移缝头
CN105887341A (zh) 一种自动绗缝机
CN205387616U (zh) 一体式袜机
CN205420741U (zh) 转移缝头
CN103898679B (zh) 一种缝纫机收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