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2613A - 用於贅瘤(neoplasia)治療之組合療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贅瘤(neoplasia)治療之組合療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2613A
TW201532613A TW103107744A TW103107744A TW201532613A TW 201532613 A TW201532613 A TW 201532613A TW 103107744 A TW103107744 A TW 103107744A TW 103107744 A TW103107744 A TW 103107744A TW 201532613 A TW201532613 A TW 2015326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
igf
receptor antagonist
antibody
heavy ch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7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aul Adam
Katrin Friedbichler
Original Assignee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 filed Critical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
Publication of TW201532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2613A/zh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受體拮抗劑,其用於治療前列腺贅瘤,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及尤其CRPC,其中該拮抗劑與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組合使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為其中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為恩雜魯胺(enzalutamide)。

Description

用於贅瘤(NEOPLASIA)治療之組合療法
本發明係關於贅瘤(neoplasia)(包括良性及惡性腫瘤)之醫藥治療。
前列腺癌為男性中所診斷出之最常見惡性疾病且為西方國家中之死亡主因(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10(http://www.cancer.org/acs/groups/content/@epidemiologysurveilance/documents/document/acspc-026238.pdf))。雄激素及其受體(雄激素受體(AR))之刺激作用對正常前列腺之發育及功能以及前列腺癌之發生及發展而言是必需的(綜述於Basu S等人,Horm Cancer.2010年10月;1(5):223-8;Yadav N等人,Minerva Urol Nefrol.2012年3月;64(1):35-49中)。對轉移性前列腺癌,雄激素去除療法仍為標準治療。儘管最初超過90%之患者對雄激素去除療法有反應,但該臨床益處為暫時的,同時腫瘤變得具有難治性且發展為非雄激素依賴性/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CRPC)(Rini BI等人,Curr Treat Options Oncol.2002年10月;3(5):437-46;Carles J等人,Clin Transl Oncol.2012年3月;14(3):169-76)。儘管激素去勢及/或用目前可獲得之抗雄激素治療,但CRPC與連續雄激素受體(AR)活化相關。前列腺癌生長之雄激素刺激作用及非雄激素依賴性之切換的分子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非雄激素依賴性之發展可解釋為雄激素受體之變化,諸如剪接變異體之擴增、突變或活性改變。其他可能機制包括腫瘤細胞自主產生雄激素、藉由激酶(如ERK或AKT)非配位體依賴性 地活化AR(綜述於Dutt SS等人,Future Oncol.2009年11月;5(9):1403-13及Attar RM等人,Clin Cancer Res.2009年5月15日;15(10):3251-5中)或雄激素可藉由上調涉及肽生長因子及其同源受體之自分泌環來調控前列腺癌增生(De Bellis A等人,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6;81:4148-54)。所有此等機制均可導致對內分泌雄激素之非依賴性。
隨著男性年齡增長,可在絕大部分男性中偵測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Parsons JK.,Curr Bladder Dysfunct Rep.2010年12月;5(4):212-218)。BPH可定義為由良性基質及上皮細胞(範圍較小)兩者之增殖導致的前列腺之非癌性增大(Foster CS.Prostate 2000;9:4-14)。在此等細胞類型之兩者中,二氫睾固酮(DHT)是因為自雄激素受體解離比睾固酮緩慢而效力比睾固酮高10倍的睾固酮之代謝物,該其結合至核雄激素受體,導致促有絲分裂成上皮細胞及基質細胞的生長因子轉錄。在前列腺中,睾固酮由酵素5α還原酶(2型)轉化成DHT。在BPH之條件中,局部睾固酮含量可比血清含量高100倍以上,導致DHT之可獲得性增加(Gat Y等人,Andrologia 2008年10月;40(5):273-81)。使用5α還原酶抑制劑(諸如非那雄安(finasteride))之療法顯著降低前列腺之DHT含量且進而減小前列腺體積,且在許多情況下減輕BPH症狀。認為雄激素對BPH出現而言為必需的,但似乎並非該病狀之唯一原因。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及其結合蛋白可在理解前列腺疾病(包括BPH)之病源學中起重要作用。若干條證據支持在BPH中涉及IGF軸。IGF配位體對前列腺具有促進細胞分裂之作用,而IGF結合蛋白(IGFBP)因其調控IGF、其他生長因子及類固醇激素之可用性的能力而具有生長抑制性(Pollak MN等人,Nat Rev 2004;4:505-518)。在BPH組織中之基質細胞中以尤其低之量分泌IGFBP3(Boudon C等人,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6;81:612-617),其可有利於增生性生長且在BPH之發生中起一定作用。此外,在IGF1之量極高且同時睾固酮及DHT之量較低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呈現前列腺增大及高比率BPH(Colao A等人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9;84:1986-1991;Colao A等人,Eur J Endocrinol 2000;143:61-69)。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系統在刺激正常組織及癌症之增殖及存活中起關鍵作用(綜述於LeRoith D,Roberts CT Jr.,Cancer Lett 2003;195:127-37中)。在若干臨床及流行病學研究中,高循環IGF-1濃度已與前列腺癌之風險增加相關聯(Price AJ等人,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12年9月;21(9):1531-41;Roddam AW等人,Ann Intern Med 2008;149(7):461-71)。在前列腺上皮細胞中,顯示IGF-1表現增加導致增殖速率更高及/或細胞凋亡速率更低(Takahara K等人,Prostate.2011年4月;71(5):525-37)。在許多癌症(包括前列腺癌)中觀測到IGF-2基因座印記作用之損失及IGF-2表現之增加(Jarrard DF等人,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1995;1,1471-1478;Fu VX等人,Cancer Research 2008;68,6797-6802)且可與前列腺癌發生之風險相關(Belharazem D等人,Endocrine Connections 2012;1,87-94)。此外,已顯示不僅IGF-1及IGF-2配位體之表現且其受體(IGF-1R)之表現亦在晚期前列腺腫瘤中升高(Cardillo,MR等人,Anticancer Res.2003 23,3825-3835;Liao,Y等人,Hum.Pathol.2005;36(11),1186-1196;Hellawell GO等人,Cancer Res.2002年5月15日;62(10):2942-50;Turney BW等人,BJU Int.2011年5月;107(9):1488-99;Krueckl SL等人,Cancer Res.2004年12月1日;64(23):8620-9;Figueroa,JA等人,Cancer Invest.2001;19(1),28-34;Ryan,CJ等人,Urol.Oncol.2007;25,134-140)。在復發性及非雄激素依賴性癌症中,亦展示AKT磷酸化之增加(Graff JR等人,J.Biol.Chem 2000;275:24500-5;Murillo H等人,Endocrinology 2001;142:4795-805)。
已顯示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對持續之雄激素/AR軸操控敏感,但不具耐受性。可使用抗雄激素(尼魯胺(nilutamide)、恩雜魯胺(enzalutarnide))、雄激素合成抑制劑(酮康唑(ketonazole)、阿比特龍乙酸酯(abiraterone acetate))、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潑尼松(prednisone))或雌激素治療來操控雄激素軸。在去勢難治性疾病出現之後,已顯示基於紫杉烷之化學療法在治療學上有效且延長存活時間。已顯示用多西他賽(docetaxel)治療但仍有疾病進展之患者受益於阿比特龍乙酸酯,阿比特龍乙酸酯為需要與糖皮質激素共同投與以減小副作用的選擇性細胞色素P450 17A1抑制劑。恩雜魯胺(MDV-3100)為一種新穎AR拮抗劑,其比目前可獲得之AR拮抗劑更有效阻斷AR信號傳導(Tran等人,Science 2009;324(5928):787-790)且已顯示令人印象深刻之抗腫瘤活性及與阿比特龍相似的對總存活率之影響。
對IGF作用之拮抗劑及其在癌症療法中之用途已描述於此項技術中。IGF受體酪胺酸激酶抑制劑之揭示內容參見WO2009/009016及WO2010/099139。針對IGF受體之抗體的揭示內容參見WO2002/53596、WO2003/093317、WO2003/106621、WO2006/013472、WO2006/069202。針對IGF配位體之抗體的揭示內容參見WO2003/093317、WO2005/028515、WO2007/022172、WO2007/070432、WO2008/155387、WO2009/137758、WO2010/066868。已提議IGF-1受體抗體(WO2008/098917、WO2009/137378)及IGF配位體抗體(WO2007/118214、WO2008/155387、WO2009/137758、WO2010/066868)尤其用於治療前列腺癌。
亦在其他公開案中論述現有技術(Pollak MN等人,Cancer Metastasis Rev 1998;17:383-90;Djavan B等人,World J Urol 2001;19:225-33;Wolk A等人,J Natl Cancer Inst 1998;90:911-5;Jiang YG等人,Int.J.Urol.2007;14:1034-9;Lin HK等人,Proc.Natl Acad.Sci.USA 2001;98:7200-5;Wen Y等人,Cancer Res.2000;60:6841-5;Plymate SR等人,Prostate 2004;61:276-90;AA Lubik等人,Endocr Relat Cancer ERC-12-0250 2013,1月14日首次出版;Nickerson T等人Cancer Res.2001;61(16),6276-6280;Pandini G等人,Cancer Res.,2005年3月1日;65;1849;Bedolla R等人Clin Cancer Res.2007年7月1日;13(13):3860-7;Carver BS等人,Cancer Cell 2011年5月17日;19,575-586;Mulholland DJ等人,Cancer Cell,2011年6月14日;19,792-804)。
儘管在早期偵測及治療前列腺贅瘤(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及尤其CRPC)中取得進展,但仍非常需要對療法進行改良。
圖1. IGF及AR信號傳導阻斷對VCaP、MDA PCa 2b及DUCaP細胞增殖之抑制效果
用MDV-3100及IGF配位體中和抗體以單一藥劑形式及以組合形式處理VCaP、MDA PCa 2b及DUCaP細胞。圖1顯示IGF mAb_1抗體(圖1A+1C+1E)及IGF mAb_2抗體(圖1B+1D+1F)及MDV-3100單獨及以組合形式在含10% FCS之生長培養基中對來源於前列腺癌之VCaP細胞(圖1A+1B)、MDA PCa 2b細胞(圖1C+1D)及DUCaP細胞(圖1E+1F)之2D增殖的抑制效果。在所有三種細胞株中,用IGF抗體及MDV-3100兩者之單一藥劑處理獲得細胞增殖之抑制,該細胞增殖之抑制可藉由兩種藥劑之組合增強,導致增殖之完全抑制。
圖2. IGF信號傳導及雄激素合成阻斷對VCaP、MDA PCa 2b及DUCap細胞增殖之抑制效果
圖2展示IGF mAb_1及IGF mAb_2抗體及阿比特龍乙酸酯(AA)以 單一藥劑形式及以組合形式在含10% FCS之生長培養基中對來源於前列腺癌之VCaP、MDA PCa 2b及DUCaP細胞之2D及3D增殖的效果。圖(A)顯示在2D細胞增殖分析中用IGF mAb_1處理VCaP之結果。在(B)中,使用IGF mAb_2處理VCaP細胞。圖C(IGF mAb_1)及圖D(IGF mAb_2)顯示MDA PCa 2b細胞之結果。用IGF mAb_1處理DUCaP細胞顯示在圖E中,而用IGF mAb_2處理顯示在圖F中。用IGF mAb_1及mAb_2之單一藥劑處理獲得70%至90%之細胞增殖抑制。阿比特龍乙酸酯處理在較高濃度下引起細胞增殖抑制,該細胞增殖抑制可藉由與抗體中之任一者組合來增強,降低完全抑制所需之AA劑量。在3D軟瓊脂細胞增殖分析(G)中,用阿比特龍乙酸酯及IGF mAb_2處理VCaP細胞。類似於在2D中所觀測到之結果,用IGF mAb_2之單一藥劑處理導致96%細胞增殖抑制。阿比特龍乙酸酯處理在較高濃度下引起細胞增殖抑制,該細胞增殖抑制可藉由與IGF mAb_2組合來增強。
圖3. 在IGF及AR信號傳導抑制之後對VCaP、MDA PCa 2b及DUCaP細胞之蛋白質分析
圖3顯示如由西方墨點分析法(Western blot analysis)所評估的IGF mAb_1及MDV-3100單獨及以組合形式對VCaP、MDA PCa 2b及DUCaP細胞中之IGF-1R、AR及PTEN量以及AKT磷酸化之效果。將細胞接種於6孔培養板中且處理24小時。(A)將自經處理之VCaP細胞製備的溶胞物與未處理之對照組及不敏感之PC-3細胞在IGF-1R、AR、PTEN及AKT之表現及AKT-Ser473之磷酸化方面進行比較。評估未處理及經處理之MDA PCa 2b細胞(B)及DUCaP細胞(C)的蛋白質表現及AKT磷酸化,且與VCaP細胞比較。未處理之PC-3細胞充當對照組。重要的是,與不敏感之細胞株PC-3不同,顯示VCaP、MDA PCa 2b及DUCaP細胞表現IGF1-R、AR及PTEN。MDV-3100處理稍微增加AR蛋白質的量,此可歸因於蛋白質之穩定化。同時,在MDV-3100處理 後,IGF-1R量稍微減少。兩種藥劑之組合導致比單獨之抗體或MDV-3100處理更完全的AKT磷酸化之抑制。
圖4. 在IGF mAb_1及MDV-3100之單一藥劑及組合處理之後的IGF信號傳導路徑抑制
圖4展示以單一藥劑形式及以組合形式使用IGF mAb_1及MDV-3100經120小時處理對VCaP細胞中之IGF-1R量及AKT磷酸化的效果。將VCaP細胞接種於6孔培養板中,且用MDV-3100及IGF mAb_1以單一藥劑形式或以組合形式處理24、48、72、96及120小時。比較自經處理之細胞製備的溶胞物與未處理對照組的AKT-Ser473之磷酸化。兩種藥劑之組合導致比單獨之抗體或MDV-3100處理持續時間更長的AKT磷酸化之抑制。
圖5. 在IGF mAb_1及MDV-3100之單一藥劑及組合處理之後的VCaP細胞之增殖活性降低
使用H3-胸苷併入分析來監測VCAP細胞之增殖。用10μM MDV-3100或1μM IGF mAb_1以單一藥劑形式處理96小時,使增殖活性降低約50%。與未處理之對照組相比,IGF mAb_1及MDV-3100之組合使胸苷併入降低超過95%。
圖6. 在IGF mAb_1及MDV-3100之單一藥劑及組合處理之後VCaP細胞之生長速率降低
(A)如在微觀分析中所觀測的以單一藥劑形式及以組合形式使用1μM IGF mAb_1及10μM MDV-3100對細胞形態及細胞生長之效果。(B)與未處理之對照組相比,10μM MDV-3100對VCaP細胞傳代時間之效果。
圖7. IGF mAb_1及MDV-3100之組合處理增加對VCaP細胞中細胞凋亡之誘導
在用10μM MDV-3100及1μM mAb以單一藥劑形式及以組合形式 處理最多96小時後,使用卡斯蛋白酶3(Caspase 3)活性作為誘導VCaP細胞中細胞凋亡之量度。MDV-3100處理在96小時處理內不誘導卡斯蛋白酶3活性,而在用IGF mAb_1處理後觀測到細胞凋亡事件增加。兩種藥劑之組合顯示對誘導卡斯蛋白酶3活性之協同效應,該協同效應比對照組增加約9倍且比IGF mAb_1處理高約2.5倍。
圖8. 用MDV-3100及IGF mAb_1處理之VCaP細胞的細胞週期概況
如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偵測之碘化丙錠染色所測定,在用10μM MDV-3100及1μM mAb以單一藥劑形式及以組合形式處理24小時、48小時及72小時之後的VCaP細胞之細胞週期概況。左側第一群體為表示細胞凋亡細胞之sub-G1群體,第二群體顯示G1/G0峰值,淺灰色群體顯示S階段中的細胞,且右側群體表示細胞週期之G2/M階段中的細胞。在用IGF mAb_1處理之VCaP細胞中,且在用IGF mAb_1及MDV-3100之組合處理的細胞中較大程度上,細胞凋亡細胞群體隨時間增加,而在用MDV-3100處理之VCaP細胞中此群體不變化。實際上,MDV-3100處理與未處理之對照組相比增加G1/G0群體。
圖9. 對IGF信號傳導抑制之後細胞凋亡及細胞週期調控因子的蛋白質分析
藉由西方墨點分析法分析的用10μM MDV-3100及1μM IGF mAb_1以單一藥劑形式及以組合形式處理在8小時、24小時、48小時及72小時之後對AKT磷酸化、PARP分裂、p21、CDK2、細胞週期調節蛋白E(Cyclin E)及PCNA量的效果。IGF mAb_1處理導致AKT磷酸化之阻斷,且經組合之IGF mAb_1及MDV-3100處理增加PARP分裂及細胞週期調節蛋白E量,同時減少CDK2及PCNA量。在8及24小時時,MDV-3100處理增加p21量。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受體 拮抗劑,其用於與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組合治療前列腺贅瘤,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及尤其CRPC。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治療前列腺贅瘤(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及尤其CRPC)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患者投與治療有效量之IGF受體拮抗劑,及在投與該IGF受體拮抗劑的同一天、或在投與該IGF受體拮抗劑之前或之後一天、兩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或七天時向同一患者另外投與治療有效量之雄激素受體拮抗劑。
本發明係關於前列腺贅瘤之治療。
就「前列腺贅瘤」而言,本發明之態樣包括前列腺贅瘤為前列腺癌(包括良性及惡性腫瘤,及尤其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情況。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受體拮抗劑,其用於治療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在組合雄激素阻斷法(combined androgen blockade)之後的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用抗血管生成療法治療之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已用化學治療劑治療或將用其治療。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已用放射療法治療或將用其治療之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用骨質流失療法(例如德諾單抗(denosumab))及激素消融法(hormone ablation)治療或將用其治療之前列腺癌。
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CRPC)。在另一實施例中,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已用化學治療劑治療或將用其治療。在另一實施例中,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已用放射療法治療或將用其治療。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在使用 多西他賽之前或之後的情況下的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卡巴他賽(cabazitaxel)治療之後的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用雄激素合成抑制劑(例如阿比特龍乙酸酯)治療之後的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用雄激素受體拮抗劑(例如恩雜魯胺)治療之後的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用免疫調節劑(例如西普亮塞-T(Sipuleucel-T))治療之後的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受體拮抗劑,其用於與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組合治療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在合併雄激素阻斷法之後的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用抗血管生成療法治療的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已用化學治療劑治療或將用其治療。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用放射療法治療或將用其治療之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用骨質流失療法(例如德諾單抗)及激素消融法治療或將用其治療之前列腺癌。
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已用或將用化學治療劑治療。在另一實施例中,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已用或將用放射療法治療。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在使用多西他賽之前或之後情況下的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卡巴他賽治療之後的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用雄激素合成抑制劑(例如阿比特龍乙酸酯)治療之後的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前列腺癌為用雄激素受體拮抗劑(例如恩雜魯胺)治療之後的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 中,前列腺癌為用免疫調節劑(例如西普亮塞-T)治療之後的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受體拮抗劑,其用於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受體拮抗劑,其用於與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組合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之IGF受體拮抗劑為直接或間接干擾、及減少或阻斷IGF受體信號傳導之化合物。較佳地,IGF受體拮抗劑為減少或阻斷IGF配位體與其受體之結合、或抑制IGF受體之酪胺酸激酶活性的化合物。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IGF受體拮抗劑為結合至IGF配位體且因此減少或阻止該配位體與受體之結合的抗體。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結合至IGF-1受體且因此減少或阻止配位體與該受體之結合的抗體。藉由阻斷受體-配位體結合,經由受體之酪胺酸激酶活性的配位體誘導之受體信號傳導得以減少或阻止。該等抗體一般稱為中和抗體。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IGF受體拮抗劑,其中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及IGF-2)之生長促進特性。
術語「抗體」涵蓋抗體、抗體片段、抗體樣分子及與以上任一者之結合物。抗體包括(但不限於)多株或單株抗體、嵌合抗體、人類化抗體、人類抗體、單特異性抗體、雙特異性抗體或多特異性抗體。術語「抗體」將涵蓋由淋巴細胞產生且例如存在於血清中之完整免疫球蛋白、由融合瘤細胞株分泌之單株抗體、由宿主細胞中之重組表現產生的多肽(其具有免疫球蛋白或單株抗體之結合特異性),及已藉由進一步加工而來源於該等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或多肽同時保留其結合特異性的分子。特定言之,術語「抗體」包括包含兩條重鏈及兩條輕鏈之完整免疫球蛋白。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術語涵蓋免疫球蛋白之 片段,如Fab片段。在另一實施例中,術語「抗體」涵蓋具有一或多個來源於免疫球蛋白之可變域的多肽,如單鏈抗體(scFv)、單域抗體及其類似物。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IGF受體拮抗劑為針對IGF-1之抗體、針對IGF-2之抗體、結合IGF-1及IGF-2兩者之抗體、針對IGF-1受體(IGF-1R)之抗體或IGF-1R酪胺酸激酶活性之抑制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1(HCDR1)、SEQ ID NO:2(HCDR2)及SEQ ID NO:3(HCDR3)之重鏈互補決定區以及SEQ ID NO:4(LCDR1)、SEQ ID NO:5(LCDR2)及SEQ ID NO:6(LCDR3)之輕鏈決定區的IGF配位體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11(HCDR1)、SEQ ID NO:12(HCDR2)及SEQ ID NO:13(HCDR3)之重鏈互補決定區以及SEQ ID NO:14(LCDR1)、SEQ ID NO:15(LCDR2)及SEQ ID NO:16(LCDR3)之輕鏈決定區的IGF配位體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21(HCDR1)、SEQ ID NO:22(HCDR2)及SEQ ID NO:23(HCDR3)之重鏈互補決定區以及SEQ ID NO:24(LCDR1)、SEQ ID NO:25(LCDR2)及SEQ ID NO:26(LCDR3)之輕鏈決定區的IGF配位體抗體。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31(HCDR1)、SEQ ID NO:32(HCDR2)及SEQ ID NO:33(HCDR3)之重鏈互補決定區以及SEQ ID NO:34(LCDR1)、SEQ ID NO:35(LCDR2)及SEQ ID NO:36(LCDR3)之輕鏈決定區的IGF配位體抗體。本文中指定含有此等互補決定區之抗體的一個實例為IGF mAb_1。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7之重鏈可變區及SEQ ID NO:8之輕鏈可變區的IGF配位體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17之重鏈可 變區及SEQ ID NO:18之輕鏈可變區的IGF配位體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27之重鏈可變區及SEQ ID NO:28之輕鏈可變區的IGF配位體抗體。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37之重鏈可變區及SEQ ID NO:38之輕鏈可變區的IGF配位體抗體。本文中指定含有此等可變區之抗體的一個實例為IGF mAb_1。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41之重鏈可變區及SEQ ID NO:42之輕鏈可變區的IGF配位體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43之重鏈可變區及SEQ ID NO:44之輕鏈可變區的IGF配位體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9之重鏈及SEQ ID NO:10之輕鏈的IGF配位體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19之重鏈及SEQ ID NO:20之輕鏈的IGF配位體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29之重鏈及SEQ ID NO:30之輕鏈的IGF配位體抗體。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39之重鏈及SEQ ID NO:40之輕鏈的IGF配位體抗體。本文中指定含有此等重鏈及輕鏈之抗體的一個實例為IGF mAb_1。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具有SEQ ID NO:45之重鏈及SEQ ID NO:46之輕鏈的IGF受體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非吉單抗(figitumumab)、達洛圖單抗(dalotuzumab)、西妥木單抗(cixutumumab)、羅妥木單抗(robatumumab)或蓋尼塔單抗(ganitumab)。
在另一實施例中,IGF受體拮抗劑為林斯替尼(linsitinib)。
較佳地,IGF受體拮抗劑為如上文所定義之IGF mAb_1。
前述抗體之製造及治療用途揭示於WO2002/53596、WO2007/070432、WO2008/152422、WO2008/155387及WO2010/066868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藉由哺乳動物宿主細胞中之重組表現產生抗體,藉由一系列層析及非層析步驟純化,且在水性緩衝組合物中調配為以10mg/ml之抗體濃度用於非經腸(靜脈內)輸注或注射,該緩衝劑包含例如25mM檸檬酸鈉(pH 6)、115mM NaCl及0.02%聚山梨醇酯20。對於靜脈內輸注,醫藥組合物可用生理溶液(例如用0.9%氯化鈉或G5溶液)稀釋。
可以1mg/kg至20mg/kg之劑量,藉由一或多個獨立投與或藉由連續輸注(例如經1小時輸注)向患者投與抗體。典型治療時程通常涉及每週一次至每三週一次投與抗體。舉例而言,每週劑量可為5、10或15mg/kg。較佳地,以10mg/ml之濃度的IGF mAb_1製備抗體。較佳可以750mg(至多1000mg)總劑量形式藉由一小時靜脈內輸注向患者投與抗體,每週重複一次直至疾病發展。
與投與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組合向患者投與IGF受體拮抗劑。「組合」意謂在某個時間範圍內向同一患者投與兩種藥物,以達成由兩種作用模式之組合效果所產生的治療效果。在一個態樣中,在IGF受體拮抗劑的同一天投與雄激素受體拮抗劑。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在投與IGF受體拮抗劑之前或之後一天、兩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或七天時投與雄激素受體拮抗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兩種活性化合物皆存在於同一醫藥組合物中。因此,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IGF受體拮抗劑及雄激素受體拮抗劑,以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雄激素受體拮抗劑(AR拮抗劑)為阻斷雄激素受體(AR)信號傳導之化合物。雄激素受體拮抗劑阻止雄激素對反應性組織表現其生物學 效果。該等化合物可藉由阻斷各別受體、競爭受體上之結合位點、影響核易位、受體之DNA結合,或影響雄激素產生來改變雄激素路徑。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雄激素受體拮抗劑可為抗雄激素、雄激素合成抑制劑、17α羥化酶/C17,20裂解酶(CYP17A1)抑制劑、5-α還原酶抑制劑、皮質類固醇、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LH-RH)促效劑或雌激素促效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為氟他胺(flutamide)、尼魯胺、恩雜魯胺、比卡魯胺(bicalutamide)、酮康唑、阿比特龍(abiraterone)、阿比特龍乙酸酯、奧特羅那(orteronel)、非那雄安、度他雄胺(dutasteride)、貝氯特來(bexlosteride)、艾宗特來(izonsteride)、妥羅雄脲(turosteride)、愛普列特(episteride)、地塞米松、潑尼松、亮丙瑞林(leuprolide)、戈舍瑞林(goserelin)、曲普瑞林(triptorelin)、組胺瑞林(histrelin)或雌激素。
在另一實施例中,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為恩雜魯胺(Tran等人,Science 2009,324(5928):787-790)。恩雜魯胺可自例如Medivation或Astellas以名稱Xtandi®獲得。在各治療週期期間,恩雜魯胺較佳以每日一次160mg之劑量形式投與。
在另一實施例中,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為阿比特龍,例如以阿比特龍乙酸酯之形式(Agarwal等人,Future Oncology 2010,6(5):665-679)。阿比特龍可自例如Janssen Biotech,Inc獲得。
雄激素受體拮抗劑之製造、調配及用途視所選擇之實際化合物而定,且可見於現有技術中。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為一種雄激素受體拮抗劑,其用於與IGF受體拮抗劑組合治療前列腺癌。在另一實施例中,與IGF受體拮抗劑組合之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的用途為用於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為氟他胺、尼魯胺、恩雜魯胺、比卡魯 胺、酮康唑、阿比特龍乙酸酯、奧特羅那、非那雄安、度他雄胺、貝氯特來、艾宗特來、妥羅雄脲、愛普列特、地塞米松、潑尼松、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組胺瑞林或雌激素。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關於一種治療前列腺贅瘤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患者投與治療有效量之IGF受體拮抗劑,及在投與該IGF受體拮抗劑的同一天,或在投與該IGF受體拮抗劑之前或之後一天、兩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或七天時向同一患者另外投與治療有效量之雄激素受體拮抗劑。
就「前列腺贅瘤」而言,本發明之此態樣包括前列腺贅瘤為前列腺癌(包括良性及惡性腫瘤,及尤其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情況。
待投與之IGF或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的「治療有效量」為預防、改善或治療前列腺贅瘤(特定言之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或良性前列腺增生所必要之最小量。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IGF受體拮抗劑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治療前列腺贅瘤之藥劑,其中該IGF受體拮抗劑與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組合使用。
就「前列腺贅瘤」而言,本發明之此態樣包括前列腺贅瘤為前列腺癌(包括良性及惡性腫瘤,及尤其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情況。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雄激素受體拮抗劑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治療前列腺癌贅瘤之藥劑,其中該雄激素受體拮抗劑將與IGF受體拮抗劑組合使用。
就「前列腺贅瘤」而言,本發明之此態樣包括前列腺贅瘤為前列腺癌(包括良性及惡性腫瘤,及尤其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情況。
實例 材料及方法 化合物
IGF mAb_1為具有SEQ ID NO:39之重鏈及SEQ ID NO:40之輕鏈的針對IGF配位體之抗體。其製造已揭示於WO 2010/066868中。
IGF mAb_2為具有SEQ ID NO:29之重鏈及SEQ ID NO:30之輕鏈的針對IGF配位體之抗體。其製造已揭示於WO 2010/066868中。
細胞培養
在補充有10%熱失活胎牛血清(FCS;JRH,#12103)及2mM L-麩醯胺酸(GIBCO,#25030)之RPMI 1640生長培養基(GIBCO,#31870)中培養DU-145(ATCC,HTB-81)、BM-1604(DSMZ,ACC 298)、PC-3(ATCC,CRL-1435)、22Rv1(ATCC,CRL-2505)、LNCaP(ATCC,CRL-1740)及DUCaP細胞(在韓國首爾翰林大學(Hallym University)醫學院KJ.Pienta教授實驗室中產生;Lee YG等人,In Vivo 2001;15(2):157-62);在補充有5% FCS、4mM L-麩醯胺酸、5μg/ml胰島素、0.01mg/mL運鐵蛋白、30nM亞硒酸鈉、10nM β雌二醇及10nM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之RPMI中生長NCI-H660(ATCC,CRL-5813)。在補充有10%熱失活FCS、2mM L-麩醯胺酸及R1881(Sigma,#R0908;VCaP中0.1nM且C4-2/C4-2b中1nM)之DMEM(Lonza,#12-604F)中培養C4-2及C4-2b(兩者皆自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得到授權;Thalmann GN等人,Cancer Res.1994;54:2577-2581)及VCaP(ATCC,CRL-2876)。在補充有20%熱失活FCS、25ng/ml霍亂毒素、0.005mM乙醇胺、100pg/ml氫化可的松及45nM亞硒酸之F-12K(GIBCO,#21127)中生長MDA-PCa-2b(ATCC,CRL-2422)。在補充有預審人類重組表皮生長因子1-53、牛垂體提取物及麩醯胺酸、2ng/ml白血病抑制因子、2ng/ml幹細胞因子、100ng/ml 霍亂毒素及1ng/ml顆粒球巨噬細胞群落刺激因子之角質細胞-SFM(Invitrogen,#37010-022)中培養Bob細胞(ECACC,#10021102)。在具有幹系角質細胞生長補充劑(Sigma,#S9945)、2mM L-麩醯胺酸及2% FCS之幹系角質細胞培養基II(Sigma,#S0196)中生長Shmac 4(ECACC,#10112302)、Shmac 5(ECACC,#10112303)及P4E6細胞(ECACC,#10112301)。在5% CO2中,在潮濕氛圍中,將細胞保持於75cm2組織培養燒瓶(Nunc,#178905)中。
2D細胞增殖分析
使用以下方法來測定IGF配位體中和mAb及雄激素信號傳導抑制劑對前列腺癌細胞株之生長的抑制效果。在含有10%血清之細胞生長培養基中進行分析。
用胰蛋白酶/EDTA溶液(GIBCO,#043-9031FU)分離黏附細胞,再懸浮於生長培養基中,離心,再懸浮於分析培養基(補充有10%熱失活FCS及2mM L-麩醯胺酸)中,且稀釋至每毫升5,000-40,000個細胞。向無菌平底白色96孔培養板(PerkinElmer,#6005280)之各孔中添加100微升/孔之細胞懸浮液,且將培養板在設定為+37℃及5% CO2下之含濕氣培育箱中培育隔夜。次日,抽吸清液層且向所有孔中添加35微升/孔分析培養基。
在獨立培養板上,在分析培養基(無生長因子或激素補充)中製備IGF mAb_1及mAb_2(最高濃度1μM)、MDV-3100(最高濃度10μM)、阿比特龍乙酸酯(最高濃度100μM)之連續稀釋液。以單一藥劑形式或以組合形式測試所有藥劑。一式三孔地測試所有樣品(100微升/孔分析)。將培養板在+37℃及5% CO2下之含濕氣培育箱中培育5天。在此培育期之後,將CellTiter-Glo緩衝劑、受質及測試培養板平衡至室溫。CellTiter-Glo為經設計以測定培養物中之活細胞數的生物發光分析(Promega,#G7571),其中發光信號之產生與細胞中存在之ATP量 成比例。向各孔中添加100μL新鮮混合之CellTiter-Glo試劑。在迴轉式振盪器(MTS 2/4,IKA)上2分鐘且在室溫下培育10分鐘之後,記錄發光(發光讀取器(Genios Pro,Tecan或Victor X4,Perkin Elmer),積分時間1秒)。
細胞溶胞物之產生及免疫墨點法
在6孔培養板及10cm培養皿中,在含有10%熱失活FCS之培養基中分別接種1×106及4×106個細胞,且在隔夜培育之後,用1μM MDV-3100及100nM IGF mAb_1或抗體與AR信號傳導抑制劑之組合來處理該等細胞。在24小時之後,使細胞在培養板上溶解,分離總蛋白質,且藉由布拉福分析(Bradford assay)測定蛋白質濃度。急速冷凍細胞溶胞物且儲存在-80℃下。
進行西方墨點法,將30-50μg總蛋白質溶胞物裝載至4%-12% Bis-Tris PAG(Bio Rad)上,且用Bio Rad trans-blot®渦輪系統使用PVDF膜來進行墨點法。在4℃下,用針對以下蛋白質之抗體培育膜隔夜:IGF-1R β(#3027,Cell Signaling;1:1000)、p-S473 AKT(#4060,Cell Signaling;1:2000)、AKT(#9272,Cell Signaling;1:1000)、PTEN(#9559,Cell Signaling;1:1000)、AR(N-20,#sc-816,Santa Cruz;1:200)及GAPDH(#7298,Cell Signaling;1:1000)(其充當內參考物)。使用以下抗體來分析增殖及細胞凋亡之細胞週期調控因子及標記:p21 Waf1/Cip1(12D1;#2947,Cell Signaling;1:1000)、CDK2(78B2;#2546,Cell Signaling;1:1000)、細胞週期調節蛋白E(C-19;sc-198,Santa Cruz;1:1000)、PCNA(#2586,Cell Signaling;1:2000)及PARP(#9542,Cell Signaling;1:1000)。
在TBS-0.5% Tween20(TBS-T)中之5% BSA或5%脫脂奶粉中製備抗體稀釋液。在TBS-T中洗滌之後,用多株HRP-結合山羊抗家兔二級抗體(DAKO,#P0448)培育膜1小時,且在TBS-T中進一步洗滌之後, 藉助於ECL/超ECL(GE Healthcare)及暴露在ImageQuant LAS4000上來偵測抗體反應性。為偵測總蛋白質之量,將用抗磷酸化抗體培育之膜在恢復型西方墨點汽提緩衝劑(Thermo,#21059)中汽提15-20分鐘,阻斷,且用針對總蛋白質之抗體培育,隨後如上文所述對膜進行加工。
使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之細胞週期分析
用1μM IGF mAb_1及10μM MDV-3100以及兩種藥劑之組合處理4×105個VCaP細胞,且在6孔培養板中在37℃下培育24小時、48小時及72小時。隨後,將清液層轉移至FACS管,用胰蛋白酶分離黏附細胞,且收集在各別FACS管中。在離心之後,棄去培養基,且將細胞集結塊在4℃之冰冷70%乙醇中固定最少2小時。在完全移除乙醇之後,在低滲緩衝溶液(0.1%檸檬酸鈉,0.1%(v/v)triton X-100,100μg/ml無DNA酶之RNA酶A)中用碘化丙錠(10μg/ml;Sigma;P4864-10mL)染色固定細胞,且在暗處在室溫下培育30分鐘。使用Becton Dickinson FACS Canto II流式細胞儀來分析細胞,且用FACS Diva軟體分析數據。
胸苷併入分析
用1μM IGF mAb_1及10μM MDV-3100以及兩種藥劑之組合來處理VCaP細胞,且在平底96孔培養板中,在每孔5×104個細胞之密度下,在無R1881存在之情況下依一式三份培育96小時。在培育最後24小時,添加3H-胸苷(0.4μCi/孔;PerkinElmer,NET355001MC)。隨後,冷凍培養板,且在-20℃下培育24小時。為了採集,解凍培養板,且向各孔中添加40μL胰蛋白酶以分離細胞片段。將懸浮液轉移至過濾培養板上。隨後用蒸餾水洗滌培養板三次,且在60℃下乾燥3小時。每孔添加25μL Microscint,且藉由使用液體閃爍計數器(1450 Microbeta WallacTrilux,Perkin-Elmer)量測胸苷併入量(CPM;每分 鐘計數)來測定增殖速率。
細胞倍增時間之分析
將3×105個細胞/孔VCaP細胞接種於每孔2mL細胞培養基中。在接種後24小時,移除細胞培養基且換成不含R1881之DMEM+10% FCS。在更換培養基之後24小時,採集經過預處理之孔且用Beckman CoulterTM Vi-CELL XR 2.03計數,且向其餘細胞中添加10μM MDV-3100。每24小時四次,在各時間點測定3個孔中之VCaP細胞數。自此等三個重複值計算平均值。使用以下公式測定傳代時間:
N 0 =T0時之細胞計數
N=在培養之後的細胞計數
卡斯蛋白酶3活性之評估
為獲得在用不同濃度之MDV-3100、IGF mAb_1及兩種藥劑之組合處理後經歷卡斯蛋白酶-3/7介導之細胞凋亡之細胞的活細胞影像,使用CellPlayerTM 96孔動力學卡斯蛋白酶-3/7試劑(Essen BioScience;#4440)。接種50000個VCaP細胞/100μl/孔,且次日用各別濃度之兩種藥劑在生長培養基中在無R1881存在之情況下處理。將卡斯蛋白酶-3/7試劑稀釋至每孔100μl生長培養基中5μM之最終濃度,且添加至培養基中。將微板盤內之培養板置於IncuCyteTM 2011A中,且使用相差及螢光通道每4小時獲取每孔3個影像,持續7天。
實例1 IGF及AR信號傳導阻斷對前列腺癌細胞增殖之抑制效果
為測試AR及IGF-1/2抑制之組合的抗增殖效果,在2D細胞增殖分析中,用AR拮抗劑MDV-3100及針對IGF配位體(IGF mAb_1及IGF mAb_2)之完全人類單株抗體以單一藥劑形式或以組合形式處理10種不同前列腺癌細胞株(Bob、C4-2、C-4-2B、DUCaP、MDA PCa 2b、P4E6、PC-3、Shmac 4、Shmac 5、VCaP)(表1)。測試細胞株中之三種(VCaP及DUCaP(兩種細胞株皆來源於同一前列腺癌患者之不同癌轉移位置)以及MDA PCa 2b)對單獨之AR及IGF信號傳導抑制皆顯示單一藥劑抗增殖性反應,及在結合時顯示增強之效果(圖1)。
實例2 IGF信號傳導及雄激素合成阻斷對前列腺癌細胞增殖之抑制效果
作為測試雄激素及IGF信號傳導抑制之組合潛力的第二種方法,用阿比特龍乙酸酯(其選擇性抑制CYP17A且因此從頭合成雄激素)單獨及與IGF配位體中和單株抗體(IGF mAb_1及IGF mAb_2)組合處理8種不同前列腺癌細胞株(22Rv1、BM 1604、DU-145、DUCaP、LNCaP、MDA PCa 2b、PC-3、VCaP)。來自此等分析之結果亦鑑別出VCaP、MDA PCa 2b及DUCaP細胞為對單一藥劑兩者及組合處理起反應的僅有之細胞株。然而,用阿比特龍乙酸酯處理意味腫瘤細胞針對阿比特龍乙酸酯產生之自分泌雄激素顯示抗增殖性效果。此可能限制對阿比特龍乙酸酯處理敏感之細胞數。對MDA PCa 2b及DUCaP細胞之VCaP及2D分析的2D及3D增殖分析之結果顯示於圖2中。此等資料表明阿比特龍乙酸酯對細胞增殖之單一藥劑效果可藉由與抗體中和IGF配位體組合而增強。
實例3 雄激素受體及IGF-1R之存在以及PTEN及wt PIK3CA之表現表徵前列腺癌細胞對雄激素及IGF信號傳導抑制劑之組合敏感
圖3顯示在VCaP、MDA PCa 2b及DUCaP細胞株中之信號傳導蛋白質表現,其與不敏感細胞株PC-3相比,對AR及IGF信號傳導抑制敏感。用MDV-3100及IGF mAb_1以單一藥劑形式或以組合形式處理細 胞24小時,且比較蛋白質溶胞物與未處理對照組的IGF-1R、AR、PTEN及AKT之蛋白質表現以及AKT-Ser473之磷酸化。反應性細胞株表現wt AR、IGF-1R及PTEN。此等特徵不存在於PC-3或對單一藥劑處理或兩種藥劑之組合中的任一者不顯示抗增殖性反應的其他測試細胞株中(表1)。
此等結果表明在雄激素受體、IGF-1R,及PTEN(及wt PIK3CA)之表現的存在下,雄激素與IGF信號傳導抑制劑之組合使阻斷活體外前列腺癌細胞增殖之功效增加。
實例4 在MDV-3100及IGF mAb_1之組合處理後延長的AKT磷酸化抑制
藉由西方墨點法自處理4小時直至120小時分析MDV-3100及IGF配位體mAb(IGF mAb_1)以單一藥劑形式及以組合處理形式對抑制AKT磷酸化之效果。兩種藥劑之組合使AKT磷酸化之抑制比單獨抗體處理更完全且持續時間更長(圖4)。
實例5 IGF mAb_1及MDV-3100之組合處理產生對VCaP細胞中之細胞凋亡誘導的協同效應
為支持圖1中所示之資料,來自圖5中所示之氚化胸苷併入分析的結果展示MDV-3100及IGF mAb_1兩者單獨均對細胞增殖具有抑制效果(約50%),然而,兩種藥劑之組合有效得多。如由相差顯微法(圖6A)、卡斯蛋白酶3活性(圖7)、基於FACS之細胞週期分析(圖8)及PARP分裂(圖9)所評估,用IGF mAb_1單獨處理VCaP細胞導致細胞凋亡適度增加。相反,用MDV-3100單獨處理後之細胞數減少(圖6A)歸因於細胞倍增時間延長(圖6B)。MDV-3100不誘導卡斯蛋白酶3活性(圖7)、sub-G1細胞凋亡細胞群體(圖8)或PARP分裂(圖9)。然而,當IGF mAb_1及MDV-3100組合時,除sub-G1細胞凋亡細胞群體(圖8)及 裂解PARP(圖9)增強之外,還觀測到對卡斯蛋白酶3活性之協同效應(圖7)。
實例6:IGF mAb_1與恩雜魯胺組合之提議研究 介紹
此處所提議之研究調查與單獨給予恩雜魯胺相比,IGF mAb_1與恩雜魯胺組合在CRPC患者中之安全性及抗腫瘤活性。
將進行此隨機開放標籤研究以探索IGF mAb_1及恩雜魯胺之組合(組A)與恩雜魯胺(組B)相比的抗腫瘤活性及安全概況。除在隨機試驗開始之前的任何安全性問題之外,進行耐受性及安全性階段Ib以測定最大耐受劑量(MTD)及/或推薦之階段II劑量。
在28天治療週期中,將藉由在各治療週期開始時進行一小時靜脈內輸注來每週投與IGF mAb_1。將在各治療週期期間藉由連續經口給藥來每日投與恩雜魯胺。
背景
IGF mAb_1為IgG1同型之完全人類單株抗體(HumAb)。Ab以高親和力結合至IGF-1及IGF-2,且有效中和由兩種蛋白質觸發之增殖性及促存活性細胞信號傳導。
恩雜魯胺為雄激素受體拮抗劑,其對雄激素受體信號傳導路徑中之不同步驟起作用。化學名稱為4-{3-[4-氰基-3-(三氟甲基)苯基]-5,5-二甲基-4-側氧基-2-亞磺醯基咪唑啶-1-基}-2-氟-N-甲基苯甲醯胺。分子量為464.44且分子式為C21H16F4N4O2S。指定恩雜魯胺用於治療患有轉移性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CRPC)之患者。
投與
在28天治療週期中,將藉由在各治療週期開始時進行一小時靜脈內輸注來每週投與IGF mAb_1。將在各治療週期期間藉由連續經口給藥來每日投與恩雜魯胺。
試驗群體之選擇
在研究中可募集總共高達約140名患者。約15-18名患者將進入研究之部分I耐受性及安全性階段,以確保組合療法之安全性及確定部分II之推薦劑量。在研究部分II中,120名患者將隨機分入兩個研究組之一,各組隨機分入60名患者(組A=60,組B=60)。
將在3個或更多個中心進行研究部分I。將在全球10個或更多個中心進行研究部分II。
研究中包括的所有患者(亦即已給出知情同意書)之記錄保留在研究地點的ISF,不管其是否已用研究性藥物治療。
進入研究之主要診斷
待包括於此研究中之患者必須已經診斷且在組織學或細胞學上確認為轉移性CRPC,且已接受一個系列之多烯紫杉醇(docetaxol)治療且在此之後有進展。患者在任何情況下可能接受或未接受預先之阿比特龍或卡巴他賽治療及在該治療中失敗。
納入準則
1. 患者已在組織學或細胞學上確認前列腺癌。
2. 年齡18歲之男性患者。
3. 具有轉移性前列腺癌之放射照相證據(階段M1或D2)的患者。可藉由放射性核種骨掃描、CT掃描或MRI在研究治療開始28天內評估遠端癌轉移。
4. 在接受多烯紫杉醇同時或在完成基於多烯紫杉醇之化學療法120天內出現疾病發展(生物化學、臨床或放射照相)且在研究者之意見中不太可能再自額外基於多烯紫杉醇之療法得到顯著益處,或對使用此藥劑之療法不耐受的患者。
5. 患者必須具有定義為以下中至少一者的進行性疾病的證據:
a. 進行性可量測疾病:使用習知硬瘤標準RECIST 1.1。
b. 骨掃描進展:在骨掃描中至少兩個新病灶。
c. 增加PSA:間隔至少1週採集之至少兩個連續上升PSA值超過參考值(PSA #1)。第三PSA(PSA #3)必需大於PSA #2;若非如此,則第四PSA(PSA #4)必需大於PSA #2。
6. PSA2ng/mL的患者。
7. 先前經手術或醫學去勢的血清睾固酮<50ng/mL的患者。若去勢方法為促黃體激素釋放級激素(LHRH)促效劑,則患者必須願意在方案治療期間繼續使用LHRH促效劑。
8. 東岸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機能狀態(ECOG PS)為0、1或2。
9. 患者之血液學功能適當(絕對嗜中性白血球計數[ANC]1500/μL,血紅蛋白9g/dL,及血小板100,000/μL)。
10. 患者肝功能適當(膽紅素正常上限[ULN]之1.5倍,天冬胺酸鹽轉胺酶[AST]及丙胺酸轉胺酶[ALT]ULN之3倍,或若存在肝臟癌轉移,則5倍)。
11. 腎功能適當(肌酐1.5×ULN或肌酐清除率計算值>40mL/min)。
12. 在量桿或常規尿分析(UA)時泌尿蛋白質1+。若尿液量桿或常規分析表明2+蛋白尿,則必須收集24小時尿液且在24小時中必須展示<1000mg蛋白質以允許參與研究。
13. 凝血功能適當(國際標準化比值[INR]1.5且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TT]高於ULN 5秒[除非進行經口抗凝劑療法])。接受全劑量抗凝療法之患者符合條件,只要其滿足所有其他標準,且服用穩定劑量之經口抗凝劑或低分子量肝素(不被允許之華法林(warfarin)除外)。
14. 空腹血糖<8.9mmol/L(<160mg/dL)或HbA1c<8.0%。
排除準則
1. 先前接受過超過兩種針對轉移性疾病的基於紫杉烷之細胞毒性化學療法方案的患者。在第二或第三次基於多烯紫杉醇之方案後已中斷多烯紫杉醇治療且後續疾病有進展的患者符合條件。
2. 在任何情況下,先前接受過恩雜魯胺之患者將不符合條件。
3. 在研究治療開始之前4週內接受過阿比特龍或卡巴他賽治療的患者。
4. 已針對晚期前列腺癌先前接受過使用米托蒽醌(mitoxantrone)之療法的患者(允許先前使用米托蒽醌之佐劑療法)。
5. 在開始試驗藥物4週內用以下中之任一者治療過的患者:化學療法、免疫療法、生物學療法、分子靶向、激素療法、放射線療法(在用於鎮痛目的或用於處於斷裂風險下之溶骨性病變(lytic lesion)的局部放射線療法情況下除外,該局部放射線療法則可在研究治療之前2週內完成)。
6. 在試驗治療開始之前4週內或與此試驗同時使用任何研究性藥物。
7. 在開始試驗4週內已用強CYP2C8抑制劑;強或中等CYP3A4或CYP2C8誘導劑;具有窄治療指數之CYP3A4、CYP2C9及CYP2C19受質治療的患者。
8. 具有有症狀充血性心臟衰竭病史或研究前心動回聲圖或多時閘心室造影(multigated acquisition,MUGA)掃描之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比LLN低10%。
9. QTcF延長>450ms或研究者認為QT延長具有臨床相關性(例如先天性長QT症候群)。QTcF將計算為在篩選時採集之3個ECG的平均值。
10. 患有小細胞或神經內分泌腫瘤之患者。
11. 患有已知或疑似軟腦膜癌轉移之患者。
12. 不受控或不能充分控制之高血壓。
13. 患有不能充分控制之糖尿病的患者。允許具有糖尿病病史之患者參與,只要其血糖在正常範圍(空腹<160mg/dL或低於ULN)內且其為此狀況進行穩定膳食或治療方案。
14. 已知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相關之疾病。
15. 患有癲癇症(epilepsy)、癲癇發作(seizures)或如研究者所判定之易感染癲癇因素的患者。
16. 如研究者所判定不能配合方案之患者。
17. 如研究者所判定,正在濫用酒精或正在濫用藥物。
18. 對人類單株抗體有過敏史。
19. 使用以IGF及/或IGFR路徑為目標之藥劑的先前療法。
20. 在試驗期間及在積極療法結束之後至少三個月性活躍或不願意使用醫療上可接受之避孕方法(例如植入物、可注射劑、組合口服避孕藥、(對參與女性)一些子宮內裝置或輸精管切除之伴侶、對參與男性(避孕套))。不願同意在服用試驗藥物同時及在最後劑量之試驗藥物以後高達6個月不捐獻精子的男性。
部分II之其他排除準則:
21. 對進行視情況選用之腫瘤生檢的患者,如由研究者所判定,有遺傳出血病症之病史或在過去6個月中有臨床相關之大出血事件。
待投與之治療
物質:IGF mAb_1人類單株抗體
醫藥形式:液體調配物
來源: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
單位濃度:在20ml小瓶中供應之10mg/ml IGF mAb_1。將在生理氯化鈉溶液(0.9%)中稀釋適當劑量之IGF mAb_1。
使用持續時間:在28天治療週期之各週開始(第1、8、15及22天)時一小時,直至出現疾病進展或不當毒性。在輸注反應或不良事件之情況下,輸注持續時間可延長至超過一小時。
投與途徑:靜脈內
開始劑量:一小時靜脈內輸注總劑量750mg(至多1000mg)
其他資訊:在部分I耐受性/安全性及劑量探索階段期間將調整劑量
物質:恩雜魯胺(Xtandi®)
醫藥形式:液體填充之軟明膠膠囊
來源:Astellas
單位濃度:40mg
使用持續時間:在各治療週期期間每日一次160mg
投與途徑:經口
開始劑量:每日一次160mg
其他資訊:在部分I耐受性/安全性及劑量探索階段期間將從產品特徵概述(SPC)中所陳述的內容來調整劑量。
表1給出在15個不同測試前列腺癌細胞株中觀測的突變、蛋白質表現及雄激素及IGF信號傳導抑制之效果的綜述。
標記有星號之細胞株表示表現wt AR、wt PI3K、PTEN及IGF-1R之反應性細胞株。
縮寫:AR=雄激素受體;IGF-1R=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mut=突變;n.d.=未測定;wt=野生型
<110> 德商百靈佳殷格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120> 用於贅瘤(NEOPLASIA)治療之組合療法
<130> P01-2907/FF
<160> 46
<170> BiSSAP 1.0
<210> 1
<211> 5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5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1
<210> 2
<211> 17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7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2
<210> 3
<211> 13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3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3
<210> 4
<211> 11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1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4
<210> 5
<211> 7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7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5
<210> 6
<211> 9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9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6
<210> 7
<211> 12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22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7
<210> 8
<211> 107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07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8
<210> 9
<211> 45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452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9
<210> 10
<211> 21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212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10
<210> 11
<211> 5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5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11
<210> 12
<211> 17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7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12
<210> 13
<211> 13
<213> 智人
<212> PRT
<220>
<221> SOURCE
<222> 1..13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13
<210> 14
<211> 11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1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14
<210> 15
<211> 7
<213> 智人
<212> PRT
<220>
<221> SOURCE
<222> 1..7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15
<210> 16
<211> 11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1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16
<210> 17
<211> 12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22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17
<210> 18
<211> 109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09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18
<210> 19
<211> 45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452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19
<210> 20
<211> 214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214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20
<210> 21
<211> 5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5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21
<210> 22
<211> 17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7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22
<210> 23
<211> 13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3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23
<210> 24
<211> 11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1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24
<210> 25
<211> 7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7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25
<210> 26
<211> 11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1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26
<210> 27
<211> 12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22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27
<210> 28
<211> 109
<213> 智人
<212> PRT
<220>
<221> SOURCE
<222> 1..109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28
<210> 29
<211> 45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452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29
<210> 30
<211> 214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214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30
<210> 31
<211> 5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5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31
<210> 32
<211> 17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7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32
<210> 33
<211> 8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8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33
<210> 34
<211> 13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3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34
<210> 35
<211> 7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7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35
<210> 36
<211> 11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1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36
<210> 37
<211> 117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17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37
<210> 38
<211> 111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11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38
<210> 39
<211> 447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447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39
<210> 40
<211> 216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216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40
<210> 41
<211> 121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21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41
<210> 42
<211> 11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12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42
<210> 43
<211> 121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21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43
<210> 44
<211> 112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112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44
<210> 45
<211> 450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450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45
<210> 46
<211> 214
<212> PRT
<213> 智人
<220>
<221> SOURCE
<222> 1..214
<223> /分子類型="蛋白質" /生物="智人"
<400> 46

Claims (14)

  1. 一種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受體拮抗劑,其用於與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組合治療前列腺贅瘤。
  2. 如請求項1之IGF受體拮抗劑,其中該前列腺贅瘤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或前列腺癌。
  3. 如請求項1之IGF受體拮抗劑,其中該前列腺癌為去勢療法阻抗性前列腺癌。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IGF受體拮抗劑,其為針對IGF-1之抗體,及針對IGF-2之抗體、針對IGF-1及IGF-2兩者之抗體、針對IGF-1受體(IGF-1R)之抗體,或IGF-1R酪胺酸激酶活性之抑制劑。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IGF受體拮抗劑,其為具有SEQ ID NO:1(HCDR1)、SEQ ID NO:2(HCDR2)及SEQ ID NO:3(HCDR3)之重鏈互補決定區以及SEQ ID NO:4(LCDR1)、SEQ ID NO:5(LCDR2)及SEQ ID NO:6(LCDR3)之輕鏈決定區的抗體,或具有SEQ ID NO:11(HCDR1)、SEQ ID NO:12(HCDR2)及SEQ ID NO:13(HCDR3)之重鏈互補決定區以及SEQ ID NO:14(LCDR1)、SEQ ID NO:15(LCDR2)及SEQ ID NO:16(LCDR3)之輕鏈決定區的抗體,或具有SEQ ID NO:21(HCDR1)、SEQ ID NO:22(HCDR2)及SEQ ID NO:23(HCDR3)之重鏈互補決定區以及SEQ ID NO:24(LCDR1)、SEQ ID NO:25(LCDR2)及SEQ ID NO:26(LCDR3)之輕鏈決定區的抗體,或具有SEQ ID NO:31(HCDR1)、SEQ ID NO:32(HCDR2)及SEQ ID NO:33(HCDR3)之重鏈互補決定區以及SEQ ID NO:34(LCDR1)、SEQ ID NO:35(LCDR2)及SEQ ID NO:36(LCDR3)之輕鏈決定區的抗體,或具 有SEQ ID NO:7之重鏈可變區及SEQ ID NO:8之輕鏈可變區的抗體,或具有SEQ ID NO:17之重鏈可變區及SEQ ID NO:18之輕鏈可變區的抗體,或具有SEQ ID NO:27之重鏈可變區及SEQ ID NO:28之輕鏈可變區的抗體,或具有SEQ ID NO:37之重鏈可變區及SEQ ID NO:38之輕鏈可變區的抗體,或具有SEQ ID NO:41之重鏈可變區及SEQ ID NO:42之輕鏈可變區的抗體,或具有SEQ ID NO:43之重鏈可變區及SEQ ID NO:44之輕鏈可變區的抗體,或具有SEQ ID NO:9之重鏈及SEQ ID NO:10之輕鏈的抗體,或具有SEQ ID NO:19之重鏈及SEQ ID NO:20之輕鏈的抗體,或具有SEQ ID NO:29之重鏈及SEQ ID NO:30之輕鏈的抗體,或具有SEQ ID NO:39之重鏈及SEQ ID NO:40之輕鏈的抗體,或具有SEQ ID NO:45之重鏈及SEQ ID NO:46之輕鏈的抗體。
  6. 如請求項5之IGF受體拮抗劑,其中該抗體具有SEQ ID NO:39之重鏈及SEQ ID NO:40之輕鏈。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IGF受體拮抗劑,其中該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為抗雄激素、雄激素合成抑制劑、17α-羥化酶/C17,20裂解酶(CYP17A1)抑制劑、5-α還原酶抑制劑、皮質類固醇、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LH-RH)促效劑或雌激素促效劑。
  8. 如請求項7之IGF受體拮抗劑,其中該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為氟他胺(flutamide)、尼魯胺(nilutamide)、恩雜魯胺(enzalutamide)、比卡魯胺(bicalutamide)、酮康唑(ketonazole)、阿比特龍(abiraterone)、阿比特龍乙酸酯、奧特羅那(orteronel)、非那雄安(finasteride)、度他雄胺(dutasteride)、貝氯特來(bexlosteride)、艾宗特來(izonsteride)、妥羅雄脲(turosteride)、愛普列特(episterid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潑尼松(prednisone)、亮丙瑞林(leuprolide)、戈舍瑞林(goserelin)、曲普瑞林 (triptorelin)、組胺瑞林(histrelin)或雌激素。
  9. 一種雄激素受體拮抗劑,其用於與IGF受體拮抗劑組合治療前列腺贅瘤。
  10. 如請求項9之雄激素受體拮抗劑,其為氟他胺、尼魯胺、恩雜魯胺、比卡魯胺、酮康唑、阿比特龍、阿比特龍乙酸酯、奧特羅那、非那雄安、度他雄胺、貝氯特來、艾宗特來、妥羅雄脲、愛普列特、地塞米松、潑尼松、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組胺瑞林或雌激素。
  11. 一種IGF受體拮抗劑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為有需要之患者治療前列腺贅瘤之藥劑,其中在投與該藥劑之前或之後七天內向同一患者投與治療有效量之雄激素受體拮抗劑。
  12. 一種IGF受體拮抗劑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治療前列腺贅瘤之藥劑,其中該IGF受體拮抗劑將與雄激素受體拮抗劑組合使用。
  13. 一種雄激素受體拮抗劑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治療前列腺贅瘤之藥劑,其中該雄激素受體拮抗劑將與IGF受體拮抗劑組合使用。
  14.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IGF受體拮抗劑及雄激素受體拮抗劑,以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TW103107744A 2013-03-07 2014-03-06 用於贅瘤(neoplasia)治療之組合療法 TW2015326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015822 2013-03-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2613A true TW201532613A (zh) 2015-09-01

Family

ID=54694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7744A TW201532613A (zh) 2013-03-07 2014-03-06 用於贅瘤(neoplasia)治療之組合療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5326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77828B2 (en)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neoplasia treatment
JP2012067124A (ja) 抗igf1r治療について患者を予め選択するためのバイオマーカー
TW201904993A (zh) IL-1β 結合抗體之用途
WO2014197680A1 (en) Vitamin d receptor agonists to treat diseases involving cxcl12 activity
CN113271962A (zh) 利用靶向TGF-β抑制的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
JP2022531408A (ja) 抗ガレクチン9抗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AU2022218493A1 (en) Compounds and compositions useful for treating or preventing cancer metastasis, and methods using same
TW202039555A (zh) IL-1β結合抗體之用途
US20220056123A1 (en) Use of il-1beta binding antibodies
EP3096792B1 (en) Cancer treatment using 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 receptor antagonist in combination with exemestane and everolimus
TW201532613A (zh) 用於贅瘤(neoplasia)治療之組合療法
NZ711210B2 (en)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neoplasia treatment
US20150023920A1 (en) Nove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or treating cancer metastasis
US20220025036A1 (en) Use of il-1beta binding antibodies
CN117479955A (zh) 允许免疫细胞浸润到肿瘤中的方法
JP2022554201A (ja) がんのための組合せ処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