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6580A - 檔案傳輸系統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檔案傳輸系統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6580A
TW201526580A TW102147886A TW102147886A TW201526580A TW 201526580 A TW201526580 A TW 201526580A TW 102147886 A TW102147886 A TW 102147886A TW 102147886 A TW102147886 A TW 102147886A TW 201526580 A TW201526580 A TW 2015265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patch
receiving device
files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7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3465B (zh
Inventor
Shih-Ying Chang
Hsin-Ta Chiao
Yi-Ting Kuo
Ming-Jing Li
Xin-Yan Yeh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102147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23465B/zh
Priority to US14/326,417 priority patent/US20150178163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526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6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3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34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1File system administration, e.g. details of archiving or snapshots
    • G06F16/122File system administration, e.g. details of archiving or snapshots using management polic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703Error or fault processing not based on redundancy, i.e. by taking additiona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rror or fault not making use of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in hardware, 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 G06F11/0793Remedial or corrective 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檔案傳輸系統,適用於在一多工作階段(multiple session)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包括:一傳送裝置,用以傳送上述複數分割檔案,以及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產生一修補檔案;以及一接收裝置,接收上述修補檔案,且根據上述修補檔案,產生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Description

檔案傳輸系統和方法
本揭露主要係關於一種檔案傳輸系統和方法,特別係有關於在多工作階段傳輸中利用傳輸一修補檔案以加速資料傳輸之檔案傳輸系統和方法。
無線通訊系統得到廣泛部署,以提供各種電信服務,諸如電話、視訊、資料、訊息和廣播。典型的無線通訊系統可以使用能夠藉由共享可用系統資源(例如頻寬、發射功率)而支援與多個使用者通訊的多工存取技術。該等多工存取技術的實例包括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分時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系統、分頻多重存取(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系統、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系統、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FDMA)系統和分時同步分碼多重存取(TD-SCDMA)系統。
多工作階段(multiple session)傳輸是指透過多個不同的工作階段去傳輸資料,例如:多連結傳輸(Multiple Connections)、多路徑傳輸(Multiple Path)以及多網路傳輸(Multiple Networks)等。在多連結傳輸,每一個工作階段使用同一個IP,使用不同的連接埠來區分不同的工作階段。在多路 徑傳輸,每一個工作階段使用不同的IP。在多網路傳輸,每一個工作階段使用不同的網路(例如:使用乙太網路(Ethernet)或WiFi)。多工作階段傳輸的優點包括:因為整體的可用頻寬提高,可提升整體的資料傳輸吞吐量,以及可容忍部份傳輸路徑錯誤或不穩定等優點。
然而,當資料是透過多工作階段傳輸來傳輸資料時,檔案的接收就可能會發生延遲,對於要照次序即時撥放檔案的串流服務而言,可能會影響接收端有效的緩衝層次(buffer level)。在多工作階段傳輸,每個工作階段的傳輸品質可能基於以下因素會有變動,例如:傳輸時的網路狀況不穩定、底層的網路的速度不同(例如:有線網路通常較快於無線網路)。此外,當同時傳輸的工作階段越多,每一個工作階段的網路傳輸變異就越大,檔案接收到之次序的變動就會更嚴重。如何維持傳輸吞吐量以及接收者的觀賞品質將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本揭露提供了一種檔案傳輸系統及方法,可經由在多工作階段傳輸中,利用傳輸一修補檔案加速資料傳輸之檔案傳輸系統及方法。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檔案傳輸系統,適用於在一多工作階段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包括:一傳送裝置,用以傳送上述複數分割檔案,以及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產生一修補檔案;以及一接收裝置,接收上述修補檔案,且根據上述修補檔案, 產生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傳送裝置,適用於在一多工作階段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包括:複數傳送器,用以傳送上述複數分割檔案以及一修補檔案至一接收裝置;一編碼器;以及一第一控制器,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用以根據上述接收裝置還未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產生上述修補檔案。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接收裝置,適用於在一多工作階段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包括:複數接收器,用以從一傳送裝置接收上述複數分割檔案以及一修補檔案;一解碼器;以及一第二控制器,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用以根據上述修補檔案,產生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檔案傳輸方法,適用於在一多工作階段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包括:藉由一傳送裝置傳送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產生一修補檔案;藉由一接收裝置接收上述修補檔案;以及根據上述修補檔案,產生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檔案傳輸方法,適用於一傳送裝置在一多工作階段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 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包括:傳送上述複數分割檔案至一接收裝置;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根據上述接收裝置還未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產生一修補檔案;以及傳送上述修補檔案至上述接收裝置。
根據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提供了一檔案傳輸方法,適用於一接收裝置在一多工作階段傳輸接收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包括:從一傳送裝置接收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從上述傳送裝置接收上述修補檔案;以及根據上述修補檔案,產生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100‧‧‧檔案傳輸系統
110‧‧‧傳送裝置
111-1~111-3‧‧‧傳送器
112‧‧‧第一控制器
113‧‧‧編碼器
120‧‧‧接收裝置
121-1~121-3‧‧‧接收器
122‧‧‧第二控制器
123‧‧‧解碼器
210、310‧‧‧修補檔案產生模組
220、320‧‧‧核心模組
230、330‧‧‧分割檔案還原模組
500、600、700‧‧‧流程圖
SF1~SF8‧‧‧分割檔案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檔案傳輸系統100之架構圖。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來源區塊之示意圖。
第3A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第一控制器112之示意圖。
第3B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第二控制器122之示意圖。
第4A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所述之第一控制器112之示意圖。
第4B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所述之第二控制器122之示意圖。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之流程圖500。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之流程圖600。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之流程圖700。
本章節所敘述的是實施本揭露之最佳方式,目的在於說明本揭露之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之保護範圍,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之檔案傳輸系統100之架構圖。檔案傳輸系統100適用於在一多工作階段(multiple session)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多工作階段傳輸可係一多重路徑(multiple path)傳輸、一多重網路(multiple networks)傳輸或一多重天線傳輸(MIMO)等不同多工作階段傳輸,當資料在進行多工作階段傳輸時,可將資料分成複數分割檔案(Partitioned/Separated Files,SFs)在不同工作階段進行傳輸。特別說明的是,在本揭露所述之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也就是說本揭露係以直接傳送檔案之方式進行多工作階段傳輸,因此可直接採用應用層之檔案傳送協定(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超文件傳輸協定(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等傳輸協定來進行資料之傳輸。在本 揭露第1圖之實施例中,檔案傳輸系統100包括傳送裝置110、接收裝置120。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傳送裝置110可係一伺服器、一行動通訊裝置,例如:一蜂巢式電話(cell phone)、一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一數據卡、一筆記型電腦、一行動熱點(hotspot)、一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數據機、一平板電腦(Tablet PC)或其它裝置。如第1圖所示,傳送裝置110包括:傳送器111-1~111-3(senders)、一第一控制器112以及一編碼器113。特別說明的是,第1圖所示之傳送裝置110之方塊圖僅係用以說明,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接收裝置120可係係一行動通訊裝置,例如:一蜂巢式電話(cell phone)、一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一數據卡、一筆記型電腦、一行動熱點(hotspot)、一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數據機、一平板電腦(Tablet PC)或其它裝置。如第1圖所示,接收裝置120包括:接收器121-1~121-3(receivers)、一第二控制器122以及一解碼器123。特別說明的是,第1圖所示之接收裝置120之方塊僅係用以說明,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多工作階段傳輸可係在一推播(push)之網路環境中,也就是傳送端會直接提供資料給接收端之方式,傳送裝置110可直接透過多工作階段傳輸告知接收裝置120要收那些資料。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多工作階段傳輸可係在提取(pull)之網路環境中,也就是傳送端會根據接收端之要求來傳送資料之方式,傳送裝置110可根據接收裝 置120之要求,透過多工作階段傳輸傳送接收裝置120所要之資料至接收裝置120。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中,多工作階段傳輸亦可係在一異質網路的環境下(使用推播或提取之方式皆可),也就是傳送端可包括多個傳送裝置,其分別支援不同網路介面,例如3G、Wi-Fi、WiMAX等,因此接收端之接收裝置120可同時透過不同網路介面來接收資料。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傳送器111-1~111-3分別負責不同工作階段,接收器121-1~121-3亦分別負責不同工作階段,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亦可根據工作階段之數目來採用不同數目之傳送器和接收器。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編碼器113係一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pplication Layer-Forward Error Correction,AL-FEC)編碼器,且解碼器123係一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解碼器。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技術可包括:無碼率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技術(rateless AL-FEC)(例如:猛禽碼(Raptor)、猛禽碼Q)、小型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技術(compact AL-FEC)、中國餘式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CRT)之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技術等。前項錯誤更正(FEC)技術是一種可以不藉由資料重傳卻可以提供可靠資料傳輸的編碼技術,而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技術通常係指稱滿足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之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定義的前項錯誤更正(FEC)編碼技術。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技術大概流程如下,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編碼的單位是來源區塊(source block),首先 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編碼器將一個包含K個來源符號(source symbols)的來源區塊,編碼成除了原先K個來源符號外,並額外產生修補符號(repair symbols),而最後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解碼器可以透過任意的K(1+ε)的來源符號或修補符號(ε通常小於5%),來還原成原先的來源區塊資料。在本揭露中主要係採用無碼率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技術,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當採用小型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技術時,修補檔案即係表示接收裝置120還未收到之分割檔案。
傳送裝置110用以透過多工作階段的方式來傳送一傳輸資料D1至接收裝置120,當傳送資料時,傳送裝置110將傳輸資料D1分成多個分割檔案(例如:SF1-SF8),再透過傳送器111-1~111-3來傳輸。在此所述之傳輸資料D1例如可係指一影音串流資料、一語音資料或一影像資料等,在本揭露中主要係以影音串流資料為例,包括各圖示,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傳送裝置110之第一控制器112就會用以根據接收裝置120還未收到之分割檔案產生一修補檔案。接收裝置120則藉由複數接收器121-1~121-3來接收複數分割檔案以及修補檔案。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接收裝置120會根據修補檔案,藉由第二控制器122還原及產生還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關於修補檔案機制底下會有更詳細之描述。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修補檔案機制可係一群組(group)機制、一臨界值(threshold)機制或一時間(timer)機制。在群組機制中,資料所包含之分割檔案會先每N個分成1組,且要一組傳完才會再傳下一組。例如:每8個分割檔案分成1組, 要每8個分割檔案傳送完,才會再傳送下8個分割檔案。群組機制係指當在傳送一組分割檔案時,有一工作階段(傳送器)已在一閒置狀態,而該群組已無其他分割檔案可傳輸,然而該組分割檔案在其它工作階段還有尚未完成傳送之分割檔案,就會觸發修補檔案機制以加速檔案之傳輸。在臨界值機制中,傳送器會設定一個分割檔案延遲的臨界值,例如:5,當一個空閒之工作階段欲傳輸的下一個檔案,其可能造成次序的落後超過5,就觸發修補檔案機制。例如:空閒之工作階欲傳輸分割檔案SF8,此時發現分割檔案SF2還未傳輸完(8-2=6),就會觸發修補檔案機制。在時間機制中,每一個分割檔案都有一個計時器,例如:25秒,傳輸開始時就會啟動,如果時間倒數完還未傳輸完成,就會觸發修補檔案機制。本揭露之實施例,主要係以群組機制為例,但並不以此為限。
回到第1圖,分割檔案SF1-SF8為同一組之分割檔案,當接收裝置已接收到分割檔案SF3-SF8,檔案傳送器111-3發現已沒有檔案可傳輸,且傳送器111-1和傳送器111-2還在傳送分割檔案SF1-SF2,第一控制器112就會觸發修補檔案機制,且根據接收裝置120還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SF1和SF2產生修補檔案,並利用已無檔案可傳送之傳送器111-3來傳送修補檔案。當接收裝置120接收/還原所有分割檔案SF1-SF8,第一控制器112就會停止修補檔案機制,進行下一組分割檔案(例如:SF9~SF16)之傳送,直到所有分割檔案都傳送完為止。在本揭露僅係以產生一修補檔案為例,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在不同實施例中第一控制器112亦可產生複數不同修補檔案。此外, 在閒置狀態之傳送器亦可係多個傳送器,並不以第1圖所示為限。在本揭露另一實施例,修補檔案機制亦可藉由第二控制器122來觸發。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來源區塊之示意圖。在產生修補檔案之過程中,首先第一控制器112會先決定一編碼參數,再根據編碼參數將接收裝置120還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SF1和SF2封裝轉換成一來源區塊。如第2圖所示,在來源區塊中包含了分割檔案SF1和SF2和透過符號填補(symbol padding)和區塊填補(block padding)之動作所產生之符號,來源區塊總共包含了K個符號(symbol),每個符號的大小為L位元(bits)。此外,第一控制器112會將編碼參數(K和L)以及分割檔案SF1和SF2之檔案資訊,例如:檔名、檔案編號、檔案大小、編碼符號識別(Encoding Symbol Identification,ESI)等,儲存並記錄在一資料符號對應表(File Symbol Table,FST)。第一控制器112決定一編碼參數係透過一資料符號對應表(FST)產生演算法。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此演算法可採用固定K之方式,詳細的流程如下:
輸入:K,欲加速的分割檔案SF1,...,SFn
輸出:資料符號對應表(FST)
演算法如下:
1. 計算最小需要的符號大小L’=ceil((Σn i=1|SFi|)/K),其中|SFi|表示SFi的實際檔案大小,可以以位元為單位。
2. 計算以符號大小為L’,經過的符號填補後的實際來源區大小K’,如果K’>K,則L加1,直到K’≦K,且得到最後的 L=L’。
3. 使用區塊填補,使得K’=K,且紀錄以此K及L所產生的檔案及資料符號對應表。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此演算法可採用固定L之方式,詳細的流程如下:
輸入:L,欲加速的分割檔案SF1,...,SFn
輸出:資料符號對應表(FST)
演算法如下:
1. 依據L,透過符號填補的方式,將每一個SFi,轉換成整數個來源符號。
2. 計算K=Σn i=0|SFi|,且紀錄以此K及L所產生的檔案及資料符號對應表。
來源區塊產生後,編碼器113根據來源區塊,將來源區塊編碼成複數修補符號,第一控制器112再根據複數修補符號,以及第一個修補符號之編碼符號識別(ESI)產生修補檔案,以及藉由傳送器111-3將修補檔案和資料符號對應表(FST)傳送至接收裝置120。接收裝置120根據第一個修補符號之編碼符號識別(ESI)和資料符號對應表(FST)之資訊就可將修補檔案還原成修補符號以及其所對應之編碼符號識別(ESI)。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修補檔案之長度可根據一修補檔案演算法來決定,此修補檔案演算法可採用一最大值方案、一平均值方案或一最小值方案。採用最大值方案之修補檔案演算法之步驟如下:
步驟1. 將s個要加速傳輸的分割檔案SF依其大小(經過符號填補的符號數),從小到大排序,如SF1、SF2、…SFs,其中∥SFi∥<∥SFi+1∥,∥SFi∥表示經過符號填補完的符號數目。
步驟2. 第一個修補檔案RF1的大小∥RF1∥=(來源區塊大小(K))(1+ε)-區塊填補符號數-(∥SF1∥+∥SF2∥+...∥SFs-1∥),在此方案中,檔案的產生是假設最大的檔案是最後收到,所以依此選擇修補檔案的大小。
步驟3. 之後的下一個修補檔案RFi的大小∥RFi∥=K(1+ε)-區塊填補符號數-(已收到的r個檔案所包含的符號數)-(最小的前s-r-1個未傳輸完成的修補檔案及分割檔案的符號數),使得接收該修補檔案RFi或是目前未傳輸完成的分割檔案及修補檔案的任s-r個,都可以完全解回s個分割檔案,也就是滿足收到的符號總數要大於等於(K(1+ε)-區塊填補符號數)個。
步驟4. 當收到檔案的符號數大於(K(1+ε)-區塊填補符號數)個,或是SF1~SFs都收到,則停止,否則回到步驟3。
採用平均值方案之修補檔案演算法之步驟如下:
步驟1. 將s個要加速傳輸的分割檔案SF依其大小(經過符號填補完的符號數),從小到大排序,如SF1、SF2、…SFs,其中∥SFi∥<∥SFi+1∥,∥SFi∥表示經過符號填補完的符號數目。
步驟2. 第一個修補檔案的大小為(K(1+ε)-區塊填補符號數)/s。
步驟3. 下一個修補檔案RFi的大小為∥RFi∥=(K(1+ε)- 區塊填補符號數-(已收到的r個檔案所包含的符號數))/s-r。當已收到s-1個檔案時,步驟3所傳送的RFi檔案大小皆為K(1+ε)-區塊填補符號數-(已收到的s-1個檔案所包含的符號數)。
採用最小值方案之修補檔案演算法之步驟如下:
步驟1. 將s個要加速傳輸的分割檔案SF依其大小(經過符號填補完的符號數),從小到大排序,如SF1、SF2、…SFs,其中∥SFi∥<∥SFi+1∥,∥SFi∥表示經過符號填補完的符號數目。
步驟2. 第一個修補檔案的大小為K(1+ε)-區塊填補符號數-(∥SF2∥+∥SF3∥+...∥SFs∥)。在此方案中,檔案的產生是假設最小的檔案最後收到,所以依此選擇修補檔案的大小。
步驟3. 下一個修補檔案RFi的大小為∥RFi∥=K(1+ε)-區塊填補符號數-(已收到的r個檔案所包含的符號數)-(最大的前s-r-1個未傳輸完成的修補檔案及分割檔案的符號數)。若算出的∥RFi∥<=0,則將∥RFi∥設為目前傳輸中的修補檔案及分割檔案中之最小的檔案的符號數。當已收到s-1個檔案時,步驟3所傳送的RFi檔案大小皆為K(1+ε)-區塊填補符號數-(已收到的s-1個檔案所包含的符號數)。
當接收裝置120接收到修補檔案加上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s個)之任意s個,解碼器123即可根據資料符號對應表(FST)中所包含之資訊,將所接收到之檔案解碼成來源區塊。舉例來說,若以第1圖為例,因為還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有兩個(分割檔案SF1、分割檔案SF2),所以解碼器123只要接收到分割檔案SF1、分割檔案SF2以及修補檔案之其中兩個檔 案,根據資料符號對應表(FST)中所包含之資訊,就可進行解碼之動作。再舉另一個例子來說,若接收裝置120尚未接到的分割檔案有3個且第一控制器112所產生之修補檔案有3個,解碼器123只要接收到這6個檔案的其中3個,根據資料符號對應表(FST)中所包含之資訊,就可進行解碼之動作。解碼器123解碼完後,就會產生原來之來源區塊。
當解碼器123根據資料符號對應表(FST)中所包含之資訊,將所接收到之檔案解碼成來源區塊後,第二控制器122就會將來源區塊還原成接收裝置120還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SF1和SF2。
第3A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第一控制器112之示意圖。如第3A圖所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當修補檔案機制係藉由第一控制器112來觸發時,第一控制器112包括一修補檔案產生模組210和一核心模組220。修補檔案產生模組210用以產生修補檔案。核心模組220則係用以觸發修補檔案機制,且判斷修補檔案機制何時該結束。第3B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第二控制器122之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第二控制器122則包括一分割檔案還原模組230,分割檔案還原模組230係用以根據修補檔案,產生接收裝置120還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控制器112和第二控制器122亦可分別包含一第一控制單元(圖未顯示)和一第二控制單元(圖未顯示)。第一控制單元和第二控制單元可用以協調修補檔案產生模組210、核心模組220以及分割檔案還原模組230之工作。在本實施例中,修補檔案機制係藉由第一控制器112來 觸發,也就是說修補檔案機制係在傳送端被觸發,因此本實施例適用於推播(push)之網路環境中,也就是由傳送端會直接提供資料給接收端之方式中。
第4A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所述之第一控制器112之示意圖。如第4A圖所示,當修補檔案機制係藉由第二控制器122來觸發時,第一控制器112包括一修補檔案產生模組310。修補檔案產生模組310用以產生修補檔案。第4B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所述之第二控制器122之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第二控制器122則包括一核心模組320和一分割檔案還原模組330,其中,核心模組320係用以觸發修補檔案機制,且判斷修補檔案機制何時該結束,分割檔案還原模組330係用以根據修補檔案,產生接收裝置120還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控制器112和第二控制器122亦可分別包含一第一控制單元(圖未顯示)和一第二控制單元(圖未顯示)。第一控制單元和第二控制單元可用以協調修補檔案產生模組310、核心模組320以及分割檔案還原模組330之工作。在本實施例中修補檔案機制係藉由第二控制器123來觸發,也就是說修補檔案機制係在接收端被觸發,因此本實施例適用於提取(pull)之網路環境中,也就是傳送端根據接收端之要求來傳送資料之方式。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之流程圖。在此實施例之檔案傳輸方法適用於一傳送裝置和一接收裝置藉由一多工作階段(multiple session)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所傳輸之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此多工作階 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如第5圖所示,首先在步驟S510,藉由一傳送裝置傳送上述複數分割檔案。在步驟S520判斷一修補檔案機制是否被觸發。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執行步驟S530,藉由傳送裝置產生一修補檔案。當修補檔案機制沒有被觸發時,則執行步驟S540,繼續傳送分割檔案。在步驟S550,藉由一接收裝置接收上述修補檔案。在步驟S560,根據修補檔案,產生接收裝置還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
在此實施例中,修補檔案機制可包括:一群組機制、一臨界值機制或一時間機制。在群組機制,資料所包含之分割檔案會每N個分成1組,且要一組傳完才會再傳下一組。當一組分割檔案還未傳輸完,且多工作階段之一或多個工作階段已在一閒置狀態,即觸發修補檔案機制。直到該組分割檔案都已傳完,才停止修補檔案機制並進行下一組分割檔案之傳輸。
在此實施例中,修補檔案機制可藉由接收裝置或傳送裝置來觸發。在步驟S530中更包括:藉由傳送裝置根據一編碼參數將還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轉換成一來源區塊,並將編碼參數以及一檔案資訊儲存在一資料符號對應表(FST),其中編碼參數包括一來源區塊長度以及一符號長度。在步驟S530中亦更包括:藉由傳送裝置之一編碼器根據來源區塊產生複數修補符號,傳送裝置再根據修補符號產生修補檔案,以及藉由傳送裝置將修補檔案和資料符號對應表傳送至接收裝置。傳送裝置之編碼器可係一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編碼器。
在步驟S550和S560中更包括:當接收裝置接收到 修補檔案加上還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之總檔案數中與該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相同的檔案數目時,藉由接收裝置之一解碼器根據資料符號對應表,產生來源區塊,接收裝置再將來源區塊還原成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接收裝置之解碼器係一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解碼器。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之流程圖。此實施例之檔案傳輸方法適用於一傳送裝置在一多工作階段(multiple session)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如第6圖所示,首先在步驟S610,傳送複數分割檔案至一接收裝置。在步驟S620,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根據接收裝置還未收到之分割檔案產生一修補檔案。在步驟S630,傳送修補檔案至接收裝置。在此實施例中,修補檔案機制可係由傳送裝置或接收裝置來觸發。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例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之流程圖。此實施例之檔案傳輸方法適用於一接收裝置在一多工作階段(multiple session)傳輸接收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如第7圖所示,首先在步驟S710,從一傳送裝置接收複數分割檔案。在步驟S720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從傳送裝置接收一修補檔案。接著,在步驟S730,根據修補檔案,產生還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
本揭露之說明書所揭露之方法和演算法之步驟,可直接透過執行一處理器直接應用在硬體以及軟體模組或兩 者之結合上。一軟體模組(包括執行指令和相關數據)和其它數據可儲存在數據記憶體中,像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唯讀記憶體(ROM)、可抹除可規化唯讀記憶體(EPROM)、電子可抹除可規劃唯讀記憶體(EEPROM)、暫存器、硬碟、可攜式硬碟、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DVD或在此領域習之技術中任何其它電腦可讀取之儲存媒體格式。一儲存媒體可耦接至一機器裝置,舉例來說,像是電腦/處理器(為了說明之方便,在本說明書以處理器來表示),上述處理器可透過來讀取資訊(像是程式碼),以及寫入資訊至儲存媒體。一儲存媒體可整合一處理器。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包括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一用戶設備則包括一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換句話說,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以不直接連接用戶設備的方式,包含於用戶設備中。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任何適合電腦程序之產品包括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其中可讀取之儲存媒體包括和一或多個所揭露實施例相關之程式碼。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腦程序之產品可包括封裝材料。
本說明書中所提到的「一實施例」或「實施例」所提到的特定的特徵、結構或性質,可包括在本說明書的至少一實施例中。因此,在不同地方出現的語句「在一個實施例中」,可能不是都指同一個實施例。另外,此特定的特徵、結構或性質,也可以任何適合的方式與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實施例結合。再者,必須說明的是,以下所附之例圖僅是為了幫助說明,並未依照實際比例繪示。
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實施例,對於任何在本領域熟 悉此技藝者,將很快可以理解上述之優點。在閱讀完說明書內容後,任何在本領域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可以廣義之方式作適當的更動和替換。因此,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實施例,是用以保護本揭露之專利要求範圍,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之範圍,此外,在不同實施例中,本揭露可能會重複使用相同的索引標號和/或文字。使用這些索引標號和/或文字的目的是為了簡化和闡明本揭露,但並非用以表示在不同實施例和/或所揭露之結構必須具有相同之特徵。
100‧‧‧檔案傳輸系統
110‧‧‧傳送裝置
111-1~111-3‧‧‧傳送器
112‧‧‧第一控制器
113‧‧‧編碼器
120‧‧‧接收裝置
121-1~121-3‧‧‧接收器
122‧‧‧第二控制器
123‧‧‧解碼器
SF1~SF8‧‧‧分割檔案

Claims (44)

  1. 一種檔案傳輸系統,適用於在一多工作階段(multiple session)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包括:一傳送裝置,用以傳送上述複數分割檔案,以及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產生一修補檔案;以及一接收裝置,接收上述修補檔案,且根據上述修補檔案,產生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檔案傳輸系統,其中上述傳送裝置包括:複數傳送器,用以傳送上述複數分割檔案以及上述修補檔案至上述接收裝置;一編碼器;以及一第一控制器,用以根據上述接收裝置還未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產生上述修補檔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檔案傳輸系統,其中上述接收裝置包括:複數接收器,用以接收上述複數分割檔案以及上述修補檔案;一解碼器;以及一第二控制器,用以根據上述修補檔案,產生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檔案傳輸系統,其中上述 第一控制器根據一編碼參數將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轉換成一來源區塊,並將上述編碼參數以及一檔案資訊儲存在一資料符號對應表(FST)。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檔案傳輸系統,其中上述編碼器根據上述來源區塊產生複數修補符號,上述第一控制器再根據上述修補符號產生上述修補檔案,以及藉由上述傳送器將上述修補檔案和上述資料符號對應表傳送至上述接收裝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檔案傳輸系統,其中當上述接收裝置接收到上述修補檔案,加上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之總檔案數中與上述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相同的檔案數目時,上述解碼器即可根據上述資料符號對應表,產生上述來源區塊,上述第二控制器再將上述來源區塊還原成上述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檔案傳輸系統,其中上述編碼參數包括一來源區塊長度以及一符號長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檔案傳輸系統,其中上述修補檔案機制可包括:一群組機制、一臨界值機制或一時間機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檔案傳輸系統,其中上述群組機制是當上述分割檔案還未傳輸完成,且上述傳送器中之一或多者已在一閒置狀態時,即觸發上述修補檔案機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檔案傳輸系統,其中上述修補檔案機制可藉由上述第一控制器或上述第二控制器來觸發。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檔案傳輸系統,其中上述修補檔案之大小可根據一修補檔案演算法來決定。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檔案傳輸系統,其中上述編碼器係一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編碼器,且上述解碼器係一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解碼器。
  13. 一種傳送裝置,適用於在一多工作階段(multiple session)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包括:複數傳送器,用以傳送上述複數分割檔案以及一修補檔案至一接收裝置;一編碼器;以及一第一控制器,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用以根據上述接收裝置還未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產生上述修補檔案。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第一控制器根據一編碼參數將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轉換成一來源區塊,並將上述編碼參數以及一檔案資訊儲存在一資料符號對應表(FST)。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編碼器根據上述來源區塊產生複數修補符號,上述第一控制器再根據上述修補符號產生上述修補檔案,以及藉由上述傳送器將上述修補檔案和上述資料符號對應表傳送至上述接收裝置。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當上述修補檔案機制係由上述第一控制器來觸發,上述第一控制器包 括:一修補檔案產生模組,用以產生上述修補檔案;以及一核心模組,用以觸發上述修補檔案機制。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當上述修補檔案機制係由上述接收裝置來觸發,上述第一控制器包括:一修補檔案產生模組,用以產生上述修補檔案。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上述編碼器係一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編碼器。
  19. 一種接收裝置,適用於在一多工作階段(multiple session)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包括:複數接收器,用以從一傳送裝置接收上述複數分割檔案以及一修補檔案;一解碼器;以及一第二控制器,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用以根據上述修補檔案,產生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接收裝置,其中當上述接收器接收到上述修補檔案,加上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之總檔案數中與上述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相同的檔案數目時,上述解碼器即可根據一資料符號對應表,產生一來源區塊,上述第二控制器再將上述來源區塊還原成上述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接收裝置,其中當上述修補檔案機制係由上述第二控制器來觸發,上述第二控制器包括:一分割檔案還原模組,用以產生上述接收裝置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以及一核心模組,用以觸發上述修補檔案機制,以及要求上述傳送裝置產生上述修補檔案。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接收裝置,其中當上述修補檔案機制係由上述傳送裝置來觸發,上述第二控制器包括:一分割檔案還原模組,用以產生上述接收裝置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接收裝置,其中上述解碼器係一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解碼器。
  24. 一種檔案傳輸方法,適用於在一多工作階段(multiple session)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包括:藉由一傳送裝置傳送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產生一修補檔案;藉由一接收裝置接收上述修補檔案;以及根據上述修補檔案,產生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其中上述修補檔案機制可藉由上述接收裝置或上述傳送裝置來觸發。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其中上述修補檔案之大小可根據一修補檔案演算法來決定。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更包括:藉由上述傳送裝置根據一編碼參數將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轉換成一來源區塊,並將上述編碼參數以及一檔案資訊儲存在一資料符號對應表(FST)。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其中上述編碼參數包括一來源區塊長度以及一符號長度。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更包括:藉由上述傳送裝置之一編碼器根據上述來源區塊產生複數修補符號,上述傳送裝置再根據上述修補符號產生上述修補檔案,以及藉由上述傳送裝置將上述修補檔案和上述資料符號對應表傳送至上述接收裝置。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更包括:當上述接收裝置接收到上述修補檔案,加上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之總檔案數中與上述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相同的檔案數目時,藉由上述接收裝置之一解碼器根據上述資料符號對應表,產生上述來源區塊,上述接收裝置再將上述來源區塊還原成上述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其中上述修補檔案機制可包括:一群組機制、一臨界值機制或一時間 機制。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其中上述群組機制表示當上述分割檔案還未傳輸完成,且上述多工作階段之一或多者已在一閒置狀態時,即觸發上述修補檔案機制。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上述編碼器係一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編碼器,且上述解碼器係一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解碼器。
  34. 一種檔案傳輸方法,適用於一傳送裝置在一多工作階段(multiple session)傳輸傳送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包括:傳送上述複數分割檔案至一接收裝置;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根據上述接收裝置還未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產生一修補檔案;以及傳送上述修補檔案至上述接收裝置。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更包括:根據一編碼參數將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轉換成一來源區塊,並將上述編碼參數以及一檔案資訊儲存在一資料符號對應表(FST)。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更包括:藉由一編碼器根據上述來源區塊產生複數修補符號,再根 據上述修補符號產生上述修補檔案;以及將上述修補檔案和上述資料符號對應表傳送至上述接收裝置。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上述編碼器係一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編碼器。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其中上述修補檔案機制可包括:一群組機制、一臨界值機制或一時間機制。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其中上述修補檔案機制可係由上述傳送裝置或上述接收裝置來觸發。
  40. 一檔案傳輸方法,適用於一接收裝置在一多工作階段(multiple session)傳輸接收一資料,其中上述資料包括複數分割檔案,且上述多工作階段傳輸係以每一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為一傳輸單位,包括:從一傳送裝置接收上述複數分割檔案;當一修補檔案機制觸發時,從上述傳送裝置接收一修補檔案;以及根據上述修補檔案,產生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更包括:當接收到上述修補檔案加上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案之總檔案數中與上述未接收到之分割檔案相同的檔案數目時,藉由一解碼器根據一資料符號對應表,產生一來源區塊,以及再將上述來源區塊還原成上述還未接收到之上述分割檔 案。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上述解碼器係一應用層前項錯誤更正(AL-FEC)解碼器。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其中上述修補檔案機制可包括:一群組機制、一臨界值機制或一時間機制。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檔案傳輸方法,其中上述修補檔案機制可係由上述傳送裝置或上述接收裝置來觸發。
TW102147886A 2013-12-24 2013-12-24 檔案傳輸系統和方法 TWI523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7886A TWI523465B (zh) 2013-12-24 2013-12-24 檔案傳輸系統和方法
US14/326,417 US20150178163A1 (en) 2013-12-24 2014-07-08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il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7886A TWI523465B (zh) 2013-12-24 2013-12-24 檔案傳輸系統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6580A true TW201526580A (zh) 2015-07-01
TWI523465B TWI523465B (zh) 2016-02-21

Family

ID=53400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7886A TWI523465B (zh) 2013-12-24 2013-12-24 檔案傳輸系統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78163A1 (zh)
TW (1) TWI523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28485B (en) * 2014-07-23 2016-05-18 Ibm Reducing size of diagnostic data downloa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7487B1 (en) * 1998-09-23 2001-10-23 Digital Fountain, Inc. Information additive code generator and decoder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103669B2 (en) * 2001-02-16 2006-09-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Vide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employing multiple state encoding and path diversity
CN100479333C (zh) * 2002-06-11 2009-04-15 数字方敦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被恢复符号的钝化作用对链式反应代码解码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19326B (zh) * 2004-05-07 2013-02-27 数字方敦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下载和流系统
US7660245B1 (en) * 2004-09-16 2010-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C architecture for streaming services including symbol-based operations and packet tagging
US7644335B2 (en) * 2005-06-10 2010-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place transformations with applications to encoding and decoding various classes of codes
US7676735B2 (en) * 2005-06-10 2010-03-09 Digital Fountain Inc. Forward error-correcting (FEC) coding and streaming
EP1980074A4 (en) * 2006-02-13 2012-12-19 Digital Fountain Inc CONTINUOUS CONTINUOUS CONTINUOUS TRANSMISSION WITH CONCURRENT FLUX AGGREGATION FOR CONTINUOUS CONTROL CALCULATION
US9270414B2 (en) * 2006-02-21 2016-02-23 Digital Fountain, Inc. Multiple-field based code generator and decoder fo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07134196A2 (en) * 2006-05-10 2007-11-22 Digital Fountain, Inc. Code generator and decoder using hybrid codes
US9419749B2 (en) * 2009-08-19 2016-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employing FEC codes with permanent inactivation of symbol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processes
WO2008003094A2 (en) * 2006-06-29 2008-01-03 Digital Fountain, Inc. Efficient representation of symbol-based transformations with application to encoding and decoding of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es
US8385345B2 (en) * 2007-09-19 2013-02-2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Data forwarding in hybrid mesh networks
US9281847B2 (en) * 2009-02-27 2016-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bile reception of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terrestrial services
US9015564B2 (en) * 2009-08-19 2015-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ent delivery system with allocation of source data and repair data among HTTP servers
WO2011071472A1 (en) * 2009-12-09 2011-06-16 Thomson Licensing The application of fountain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es in multi-link multi-path mobile networks
US8839078B2 (en) * 2010-03-05 2014-09-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layer FEC framework for WiGig
TW201223170A (en) * 2010-11-18 2012-06-01 Ind Tech Res Inst Layer-awar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encoding apparatus, decod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thereof
US9270299B2 (en) * 2011-02-11 2016-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coding and decoding using elastic codes with flexible source block mapping
CN108600786A (zh) * 2011-11-30 2018-09-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接收广播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KR101967884B1 (ko) * 2012-07-12 2019-04-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송 및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1951659B1 (ko) * 2012-10-09 2019-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송 및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 패킷들의 복호 방법 및 장치
US10015486B2 (en) * 2012-10-26 2018-07-03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video decoding with application laye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78163A1 (en) 2015-06-25
TWI523465B (zh) 2016-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00365A (zh) 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及装置、无线通信装置
CN104967502A (zh)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EP33844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video data
CN10641156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EP3573366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5634689A (zh) 一种harq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7623643A (zh) 一种数据包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0635867B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CN103731493A (zh) 页面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3654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251529B (zh) 用于在内容传输网络系统中的服务器之间传输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96099B (zh) 抗时隙删除的极化时隙aloha的发送与接收方法
TWI523465B (zh) 檔案傳輸系統和方法
CN104717257A (zh) 传输数据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25077B (zh) 物联网设备配网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728356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67774B2 (en) Compression method featuring dynamic cod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618840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header compression for online network codes
WO2016145616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2136761B1 (ko) 네트워크 코딩 기반 멀티캐스트 트래픽을 송수신하는 기지국 및 복수의 멤버 노드들
CN10688807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870727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1478802B (zh) 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081747A (zh) 传输http报文的方法、编码装置和解码装置
CN107294878A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