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4878A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94878A
CN107294878A CN201610228968.9A CN201610228968A CN107294878A CN 107294878 A CN107294878 A CN 107294878A CN 201610228968 A CN201610228968 A CN 201610228968A CN 107294878 A CN107294878 A CN 107294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number
data
mark
data block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289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庆国
范振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2896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948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94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48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57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packet reassembly or resequenc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发送端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出。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发送端、接收端及数据传输系统。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希望到大自然中去,户外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登山、自驾游览等户外运动经常会经过没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区域,还有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都会对移动通信网络造成破坏,而良好的通信手段是灾民获救的最重要途径,这些场景都对终端通信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BDS是一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全球定位系统(GP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卫星导航系统。BDS除了具有精密授时、高精度定位功能外,还有短报通信功能。
由于BDS的通信资源非常宝贵,所以对BDS的短信长度进行了限制。受短信长度的限制,无法使用BDS发送大数据块。
基于此,提供了一种对大数据块进行拆分以实现大数据块的发送方法。但是现有的这种发送方式可能会出现合并数据乱序等问题,从而不能正确接收大数据块。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端,所述方法包括:
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
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
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分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包括:
判断后续是否有数据块发送;
当判断结果表征后续没有数据块发送时,设置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结束;
当判断结果表征后续有数据块发送时,设置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未结束。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分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包括:
为切割后的各数据块设置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在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实际序号;
利用所述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所述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包括:
将第一序号与设置的序号阈值进行比较;
当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序号小于等于所述序号阈值时,利用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
当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序号大于所述序号阈值时,利用所述第一序号与所述序号阈值,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二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利用确定的第二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数据块进行压缩;
相应地,组建的数据包中还携带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表征对数据块进行压缩所使用的压缩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接收数据包;
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
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是否结束;并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相应数据块的序号,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数据包中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将获得的序号作为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在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实际序号;
依次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各数据包过程中,当前获得的序号等于序号阈值时,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所述序号阈值个数据包中序号的循环次数;根据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二序号及确定的循环次数,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
上述方案中,所述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第三标识;
利用所述第三标识,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压缩算法;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结束后,利用确定的压缩算法对所述对应数据块进行解压处理。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未结束时,将接收的对应数据块存入缓存。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发送端,包括:
切割单元,用于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
组建单元,用于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
发送单元,用于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端还包括:压缩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压缩;
相应地,所述切割单元采用压缩后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组建的数据包中还携带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表征对数据块进行压缩所使用的压缩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接收数据包;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
获取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是否结束;并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数据包中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将获得的序号作为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在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实际序号;
依次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各数据包过程中,当前获得的序号等于序号阈值时,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所述序号阈值个数据包中序号的循环次数;根据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二序号及确定的循环次数,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
上述方案中,所述解析单元,还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第三标识;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三标识,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压缩算法;
相应地,所述接收端还包括:解压单元,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结束后,利用确定的压缩算法对所述对应数据块进行解压处理。
上述方案中,所述解析单元,还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未结束时,将接收的对应数据块存入缓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发送端,用于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并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用于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是否结束;并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发送端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出,由于数据包中携带了相应数据块的序号,如此,能使接收端正确接收大数据块。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发送端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发送端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数据传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发送端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发送端构造数据包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接收端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接收端确定数据块序号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发送端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接收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前所述,BDS具有短报通信(短信)功能,BDS的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然而BDS的通信资源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对BDS的短信长度进行了限制。受短信长度的限制,无法使用BDS发送大数据块。
虽然有人提出了一种对大数据块进行拆分以实现大数据块的发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中,对对数据进行拆分并没有序号,因为数据可能拆分数量远超过2块,会出现接收方没有序号而出现合并数据乱序的情况出现。
另外,现有BDS的通信都是传送明文,对文本没有进行有效压缩,而北斗通信资源非常宝贵,因此需要尽快提供空口的通信效率,在一个短信中尽可能集成更多信息,以提高整北斗卫星通信网的吞吐量,同时降低用户使用的资费。有人提出了将数据进行压缩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但该方法只是对数据进行压缩,使用时,要求接收端必须提前知道压缩的算法,如此,在发送过程中就不能根据发送数据特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压缩方法。
综上所述,鉴于北斗短信使用费用相对通信网络较贵,且资源宝贵的情况,所以如何充分有效使用北斗短信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在本发明各种实施例中:发送端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并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而接收端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是否结束;并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其应用场景主要为:应用在BDS中。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根据本发明的相关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并不限于BDS的场景,而是能够应用于任何未来与BDS相兼容的系统中。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所述发送端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
这里,实际应用时,可以先对第一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此时,本步骤是对压缩后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
步骤102:所述发送端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
这里,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
具体地,所述发送端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后,针对每个数据块,判断后续是否有数据块发送;
当判断结果表征后续没有数据块发送时,设置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结束;
当判断结果表征后续还有数据块发送时,设置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未结束。
这里,实际应用时,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时,对于所述第二标识的生成,主要包括:
所述发送端为切割后的各数据块设置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在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实际序号;
所述发送端利用所述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
这里,所述利用所述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具体包括:
所述发送端将第一序号与设置的序号阈值进行比较;
当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序号小于等于所述序号阈值时,利用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
当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序号大于所述序号阈值时,利用所述第一序号与所述序号阈值,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二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利用确定的第二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
其中,所述序号阈值根据需要设置,比如,在BDS中,由于BDS短信格式规定:最多1680比特,因此,可以考虑采用5比特来表示数据块的序号,此时,所述序号阈值为32,此时数据块的序号范围是[00000,11111]。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数据块的序号大于32(即大于111111)时,则在[00000,11111]范围内重新开始编号;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数据块实际的序号为33,则数据块重新的序号为00000,再比如,数据块实际的序号为34,则数据块重新的序号为00001,以此类推。
而对于接收端来说,由于序号是循环使用的,所以当接收端依次接收到各数据块对应的数据包后,从数据包中获得对应数据块的序号,且当序号等于所述序号阈值后,获知下次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序号是循环的,利用下次接收的数据包中的序号及循环次数,来获知下次接收的对应数据块的实际序号。
其中,对于切割后的数据块的序号,在数据包中采用相对序号的方式,如此,能大大减少占用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对数据块进行压缩;
相应地,组建的数据包中还携带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表征对数据块进行压缩所使用的压缩算法。
其中,实际应用时,所述压缩算法可以是游程编码(RLE,Run-LengthEncoding)等。
步骤103: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所述发送端将组建的数据包发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所述接收端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接收数据包;
步骤202:所述接收端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
步骤203:所述接收端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是否结束;并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其中,当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数据的传输未结束时,所述接收端获知所述第一数据的传输未结束,当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数据的传输结束时,所述接收端获知所述第一数据的传输结束。
实际应用时,所述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具体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数据包中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将获得的序号作为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在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实际序号;
依次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各数据包过程中,当前获得的序号等于序号阈值时,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所述序号阈值个数据包中序号的循环次数;根据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二序号及确定的循环次数,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
其中,所述序号阈值根据需要设置,比如,在BDS中,由于BDS短信格式规定:最多1680比特,因此,可以考虑采用5比特来表示数据块的序号,此时,所述序号阈值为32,此时数据块的序号范围是[00000,11111]。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数据块的序号大于32(即大于111111)时,则在[00000,11111]范围内重新开始编号;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数据块实际的序号为33,则数据块重新的序号为00000,再比如,数据块实际的序号为34,则数据块重新的序号为00001,以此类推。
相应地,对于接收端来说,由于序号是循环使用的,所以当接收端依次接收到各数据块对应的数据包后,从数据包中获得对应数据块的序号,且当序号等于所述序号阈值后,获知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序号是循环的,利用下次接收的数据包中的序号及循环次数,来获知下次接收的对应数据块的实际序号。
具体地,当从数据包中获得对应数据块的序号等于所述序号阈值后,所述接收端获知接下来接收的所述序号阈值个数据包,其序号都是循环的,确定循环次数为1,则利用数据包中的序号及循环次数,得到对应数据块实际的序号;以此类推。
其中,对于切割后的数据块的序号,在数据包中采用相对序号的方式,如此,能大大减少占用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获得第三标识;
利用所述第三标识,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压缩算法;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结束后,利用确定的压缩算法对所述对应数据块进行解压处理。
当所述接收端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未结束时,所述接收端将接收的对应数据块存入缓存以进行合并,以便当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结束时,利用这些缓存的合并的数据块进行解压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发送端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并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
这里,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
步骤302:所述接收端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接收所述数据包;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是否结束;并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具体处理过程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并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所述接收端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是否结束;并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由于数据包中携带了相应数据块的序号,如此,能使接收端正确接收大数据块。
另外,所述发送端将第一序号与设置的序号阈值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序号小于等于所述序号阈值时,利用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当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序号大于所述序号阈值时,利用所述第一序号与所述序号阈值,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二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利用确定的第二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相应地,所述接收端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数据包中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将获得的序号作为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在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实际序号;
依次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各数据包过程中,当前获得的序号等于序号阈值时,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所述序号阈值个数据包中序号的循环次数;根据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二序号及确定的循环次数,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对于切割后的数据块的序号,在数据包中采用相对序号的方式,如此,能大大减少序号指示所占用的资源。
除此以外,所述发送端对数据块进行压缩;组建的数据包中还携带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表征对数据块进行压缩所使用的压缩算法;而所述接收端利用所述第三标识,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压缩算法;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结束后,利用确定的压缩算法对所述对应数据块进行解压处理,这样,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数据不同选择合适的压缩方法,如此,能有效地提高传输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详细描述如何进行数据传输。
BDS短信格式规定:最多120个汉字或1680比特(bit),即210个字节,因此对于很多稍大的数据报文,单条BDS短信很难满足信息的上报需求。
BDS终端对需要发送的短信进行压缩时,由于每次发送的数据量较小,所以压缩算法可以选择简单、加解压快速的算法,比如RLE(是一种重复次数+字符描述的压缩方式)等。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定义2bits来指示压缩算法,以用于不同场景和应用系统对压缩算法的选择。同时,由于大的短信(大数据块)不同通过北斗模块一次完全发送出去,需要对大数据块进行拆分,所以各数据块对应数据包的包头定义:5bits来指示各数据块的序号,并采用1bit来指示后续标志,即指示大数据块是否发送结束。短信压缩格式定义:短信定义一个数据包头(8bits)对应扩展的数据包头(见表1),最大可以传送的数据包为107K。
具体的定义可参考表1所示的内容。
表1
下面从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角度分别描述数据传输过程。
对于发送端,如图4所示,其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选择压缩算法,利用选择的压缩算法,对待发送的第一数据进行压缩处理;
步骤402: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
这里,本实施例中,由于压缩后的数据比较大,超出了BDS规定的发送上限,因此,需要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切割。
实际应用时,按照大小为1672bits,对压缩后的数据块进行切割。
步骤403:为各数据块设置第一序号;
这里,所述第一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在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实际序号。
在进行切割时,要对第一数据进行顺序切割,所以按照切割顺序为各数据块设置第一序号。
步骤404:针对每个数据块,按照数据包结构,构造相应的数据包;
这里,本步骤的具体实现,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4a:对于第一个数据块,在数据包的包头中,填充数据块的序号为S=00000,以及使用的压缩算法;在数据包的数据部分填充第一个数据块;
步骤404b:判断第一个数据块后是否还有数据块需要处理,如果有,在数据包的包头中填充后续标识为1,如果没有,则在数据包的包头中填充后续标识为0,之后执行步骤404c;
步骤404c:对于后续的每个数据块,判断其对应的第一序号是否大于11111,如果小于等于1111,则执行步骤404d,如果大于1111,则执行步骤404e;
步骤404d:在数据包的包头中,填充数据块的序号为第一序号(真实序号),并填充使用的压缩算法;在数据包的数据部分填充对应的数据块,之后执行步骤404f;
步骤404e:在数据包的包头中,填充数据块的序号为(S+1)mod32,并填充使用的压缩算法;在数据包的数据部分填充对应的数据块,之后执行步骤404f;
这里,mod表示取模,由于数据包中的序号采用循环使用的方式,因此,当第一序号大于11111时,说明需要循环使用序号了,采用取模的方式获得对应数据包包头填充的序号。
步骤404f:判断后续是否还有数据块需要处理,如果有,在数据包的包头中填充后续标识为1,之后继续执行步骤404c,如果没有,则在数据包的包头中填充后续标识为0,则完成对第一数据的数据包的构造。
步骤405: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将数据包发出;
这里,数据包按照切割的顺序依次发出。
步骤406:判断是否还有数据包发送,如果没有,则执行步骤407,否则,重新执行步骤404;
步骤407:结束当前处理流程。
对于接收端,如图6所示,其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0:初始化时,设置序号的循环次数为0(S_Round=0);
步骤601:判断是否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接收到数据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602,否则,执行步骤606;
这里,实际应用时,会设置一个定时器,定时器超时后会认为没有数据包接收,执行步骤606。
步骤602:解析所述数据包,在数据包包头得到对应数据块的序号、使用的压缩方法及后续标识,在数据部分得到对应数据块;
这里,当按照大小为1672bits,对压缩后的数据块进行切割时,相应地,得到的对应数据块的大小为1672bits。
步骤603:将对应数据块缓存,并利用循环次数及得到的序号确定对应数据块的第一序号;
这里,在进行缓存时,对收到的所有数据块进行合并。
其中,在进行合并时,接收端会进一步验证第一序号的合法性,以便确定接收的数据块是否正确。
如图7所示,本步骤的具体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3a:对于接收的第一个数据包,在数据包的包头中获得数据块的序号为S=00000,则确定对应数据块的第一序号(真实序号)为S=00000;并将接收的数据块缓存;
步骤603b:对于后续接收的每个数据包,利用当前S_Round及包头中获得数据块的序号,确定对应数据块的第一序号(真实序号),并缓存相应的数据块,之后执行步骤603c;
步骤603c:利用数据包中的后续标识判断后续是否还有数据包,如果有,则执行步骤603d,否则,为该数据包确定第一序号后表明完成对序号的确定;
具体地,当后续标识为1时,说明后续还有数据包需要接收;当后续标识为0时,说明后续没有数据包了。
步骤603d:判断在数据包的包头中获得数据块的序号是否等于11111,如果等于,则执行步骤603e,如果小于11111,执行步骤603f;
步骤603e:设置当前S_Round为S_Round+1,之后继续执行步骤603b;
步骤604f:不对当前S_Round进行更新,之后继续执行步骤603b。
步骤604:判断是否还有数据包接收,如果是,则继续执行步骤601,否则,执行步骤605;
这里,利用从数据包包头中得到的后续标识,来判断是否还有数据包接收。具体地,当后续标识为1时,说明后续还有数据包需要接收;当后续标识为0时,说明后续没有数据包需要接收了。
步骤605:利用缓存的数据块,使用解析数据包所获得的压缩方法进行解压处理,之后执行步骤606;
步骤606:结束当前处理流程。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新定义数据报文结构、发送打包及接收解包机制,实现BDS短信可以发送大数据块的功能,且数据包包头包含序号,这样能保证接收方不会出现包乱序的情况。
另外,序号循环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序号指示所占用的资源。
另外,数据包包头包含采用压缩算法的信息,所以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数据不同而进行选择合适的压缩方法,如此,能提高传输的效率。
实施例三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端,如图8所示,该发送端包括:
切割单元81,用于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
组建单元82,用于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
发送单元83,用于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出。
其中,实际应用时,可以先对第一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此时,切割单元81对压缩后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
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后,针对每个数据块,所述组建单元82判断后续是否有数据块发送;
当判断结果表征后续没有数据块发送时,所述组建单元82设置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结束;
当判断结果表征后续还有数据块发送时,所述组建单元82设置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未结束。
这里,实际应用时,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时,所述组建单元82,具体用于:
为切割后的各数据块设置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在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实际序号;
利用所述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
其中,所述利用所述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具体包括:
所述组建单元82将第一序号与设置的序号阈值进行比较;
当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序号小于等于所述序号阈值时,所述组建单元82利用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
当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序号大于所述序号阈值时,所述组建单元82利用所述第一序号与所述序号阈值,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二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利用确定的第二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
其中,所述序号阈值根据需要设置,比如,在BDS中,由于BDS短信格式规定:最多1680比特,因此,可以考虑采用5比特来表示数据块的序号,此时,所述序号阈值为32,此时数据块的序号范围是[00000,11111]。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数据块的序号大于32(即大于111111)时,则在[00000,11111]范围内重新开始编号;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数据块实际的序号为33,则数据块重新的序号为00000,再比如,数据块实际的序号为34,则数据块重新的序号为00001,以此类推。
而对于接收端来说,由于序号是循环使用的,所以当接收端依次接收到各数据块对应的数据包后,从数据包中获得对应数据块的序号,且当序号等于所述序号阈值后,获知下次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序号是循环的,利用下次接收的数据包中的序号及循环次数,来获知下次接收的对应数据块的实际序号。
这里,对于切割后的数据块的序号,在数据包中采用相对序号的方式,如此,能大大减少占用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端还包括:压缩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压缩;
相应地,所述切割单元81采用压缩后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所述组建单元82组建的数据包中还携带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表征对数据块进行压缩所使用的压缩算法。
其中,实际应用时,所述压缩算法可以是游程编码(RLE,Run-LengthEncoding)等。
实际应用时,所述切割单元81、组建单元82及压缩单元可由发送端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CU,Micro Control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所述发送单元83可由发送端中的收发机实现。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端,如图9所示,该接收端包括:
接收单元91,用于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接收数据包;
解析单元92,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
获取单元93,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是否结束;并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其中,当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数据的传输未结束时,所述获取单元83获知所述第一数据的传输未结束,当所述第一标识表征所述第一数据的传输结束时,所述获取单元93获知所述第一数据的传输结束。
所述获取单元93,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数据包中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将获得的序号作为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在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实际序号;
依次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各数据包过程中,当前获得的序号等于序号阈值时,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所述序号阈值个数据包中序号的循环次数;根据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二序号及确定的循环次数,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
其中,所述序号阈值根据需要设置,比如,在BDS中,由于BDS短信格式规定:最多1680比特,因此,可以考虑采用5比特来表示数据块的序号,此时,所述序号阈值为32,此时数据块的序号范围是[00000,11111]。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数据块的序号大于32(即大于111111)时,则在[00000,11111]范围内重新开始编号;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数据块实际的序号为33,则数据块重新的序号为00000,再比如,数据块实际的序号为34,则数据块重新的序号为00001,以此类推。
相应地,对于接收端来说,由于序号是循环使用的,所以当接收端依次接收到各数据块对应的数据包后,从数据包中获得对应数据块的序号,且当序号等于所述序号阈值后,所述获取单元93获知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序号是循环的,利用下次接收的数据包中的序号及循环次数,来获知下次接收的对应数据块的实际序号。
具体地,当从数据包中获得对应数据块的序号等于所述序号阈值后,所述获取单元93获知接下来接收的所述序号阈值个数据包,其序号都是循环的,确定循环次数为1,则利用数据包中的序号及循环次数,得到对应数据块实际的序号;以此类推。
其中,对于切割后的数据块的序号,在数据包中采用相对序号的方式,如此,能大大减少占用的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解析单元92,还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时,获得第三标识;
所述获取单元93,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三标识,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压缩算法;
相应地,所述接收端还包括:解压单元,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结束后,利用确定的压缩算法对所述对应数据块进行解压处理。
当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未结束时,所述解析单元92将接收的对应数据块存入缓存以进行合并,以便当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结束时,所述解压单元利用这些缓存的合并的数据块进行解压处理。
实际应用时,所述接收单元91可由接收端中的收发机实现;所述解析单元92、获取单元93、解压单元可由接收端中的CPU、MCU、DSP或FPGA实现。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如图10所示,该系统包括:
发送端101,用于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并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102;
接收端102,用于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接收发送端101发送的数据包;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是否结束;并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发送端101及接收端102的具体功能已在上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发送端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并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所述接收端在BDS所使用的载频上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是否结束;并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由于数据包中携带了相应数据块的序号,如此,能使接收端正确接收大数据块。
另外,所述发送端将第一序号与设置的序号阈值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序号小于等于所述序号阈值时,利用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当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序号大于所述序号阈值时,利用所述第一序号与所述序号阈值,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二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利用确定的第二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相应地,所述接收端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数据包中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将获得的序号作为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在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实际序号;
依次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各数据包过程中,当前获得的序号等于序号阈值时,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所述序号阈值个数据包中序号的循环次数;根据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二序号及确定的循环次数,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对于切割后的数据块的序号,在数据包中采用相对序号的方式,如此,能大大减少序号指示所占用的资源。
除此以外,所述发送端对数据块进行压缩;组建的数据包中还携带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表征对数据块进行压缩所使用的压缩算法;而所述接收端利用所述第三标识,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压缩算法;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结束后,利用确定的压缩算法对所述对应数据块进行解压处理,这样,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数据不同选择合适的压缩方法,如此,能有效地提高传输效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端,所述方法包括:
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
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分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包括:
判断后续是否有数据块发送;
当判断结果表征后续没有数据块发送时,设置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结束;
当判断结果表征后续有数据块发送时,设置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未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分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包括:
为切割后的各数据块设置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在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实际序号;
利用所述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包括:
将第一序号与设置的序号阈值进行比较;
当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序号小于等于所述序号阈值时,利用第一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
当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序号大于所述序号阈值时,利用所述第一序号与所述序号阈值,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二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利用确定的第二序号,生成所述第二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数据块进行压缩;
相应地,组建的数据包中还携带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表征对数据块进行压缩所使用的压缩算法。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使用的载频上接收数据包;
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
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是否结束;并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相应数据块的序号,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数据包中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将获得的序号作为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在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实际序号;
依次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各数据包过程中,当前获得的序号等于序号阈值时,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所述序号阈值个数据包中序号的循环次数;根据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二序号及确定的循环次数,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第三标识;
利用所述第三标识,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压缩算法;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结束后,利用确定的压缩算法对所述对应数据块进行解压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未结束时,将接收的对应数据块存入缓存。
10.一种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包括:
切割单元,用于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
组建单元,用于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
发送单元,用于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还包括:压缩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块进行压缩;
相应地,所述切割单元采用压缩后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组建的数据包中还携带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表征对数据块进行压缩所使用的压缩算法。
12.一种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使用的载频上接收数据包;
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
获取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是否结束;并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数据包中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将获得的序号作为所述对应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一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在所述第一数据中的实际序号;
依次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各数据包过程中,当前获得的序号等于序号阈值时,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所述序号阈值个数据包中序号的循环次数;根据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二序号及确定的循环次数,确定接下来接收的数据包中数据块的第一序号;所述第二序号表征对应数据块的相对序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单元,还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第三标识;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利用所述第三标识,确定所述对应数据块的压缩算法;
相应地,所述接收端还包括:解压单元,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结束后,利用确定的压缩算法对所述对应数据块进行解压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单元,还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未结束时,将接收的对应数据块存入缓存。
16.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发送端,用于对传输的第一数据进行切割,得到各数据块;利用切割后的各数据块依次组建数据包;组建的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表征传输的所述第一数据是否结束;所述第二标识表征相应数据块的序号;并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使用的载频上将组建的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用于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使用的载频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包;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得所述第一标识及第二标识;利用所述第一标识,获知第一数据的传输是否结束;并利用所述第二标识获得所述第一数据对应数据块的序号。
CN201610228968.9A 2016-04-13 2016-04-13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072948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8968.9A CN107294878A (zh) 2016-04-13 2016-04-13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8968.9A CN107294878A (zh) 2016-04-13 2016-04-13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4878A true CN107294878A (zh) 2017-10-24

Family

ID=60093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28968.9A Pending CN107294878A (zh) 2016-04-13 2016-04-13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9487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2789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压力测试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99683A1 (zh) * 2020-11-16 2022-05-19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14268A1 (en) * 2006-01-27 2007-08-01 Stefan Niantschur Method and advanced system for secure multi-channel transfer of data to potentially mobile units
CN101459616A (zh) * 2009-01-04 2009-06-17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的方法、客户端及接入系统
CN102237925A (zh) * 2010-05-07 2011-11-09 北京神州天鸿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实现数据广播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71572A (zh) * 2011-12-28 2012-07-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短报文卫星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891732A (zh) * 2012-09-25 2013-01-23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3036981A (zh) * 2012-12-13 2013-04-1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数据传输设备及方法
CN103368691A (zh) * 2013-07-03 2013-10-23 深圳中科智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卫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678498A (zh) * 2013-11-18 2014-03-26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有效载荷数据通用解析方法
CN105141627A (zh) * 2015-09-17 2015-12-09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14268A1 (en) * 2006-01-27 2007-08-01 Stefan Niantschur Method and advanced system for secure multi-channel transfer of data to potentially mobile units
CN101459616A (zh) * 2009-01-04 2009-06-17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的方法、客户端及接入系统
CN102237925A (zh) * 2010-05-07 2011-11-09 北京神州天鸿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实现数据广播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71572A (zh) * 2011-12-28 2012-07-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短报文卫星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891732A (zh) * 2012-09-25 2013-01-23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3036981A (zh) * 2012-12-13 2013-04-1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数据传输设备及方法
CN103368691A (zh) * 2013-07-03 2013-10-23 深圳中科智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北斗卫星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3678498A (zh) * 2013-11-18 2014-03-26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有效载荷数据通用解析方法
CN105141627A (zh) * 2015-09-17 2015-12-09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2789A (zh) * 2019-03-29 2020-10-09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压力测试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52789B (zh) * 2019-03-29 2024-04-16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压力测试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99683A1 (zh) * 2020-11-16 2022-05-19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18098B2 (en) Method for compressing and decompressing time stamp and equipment thereof
CN10641156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756536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190066065A (ko) 인코딩 및 디코딩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4253996B (zh) 视频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以及传输系统
CN107800510B (zh) 极化Polar码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006947A1 (zh) 一种低码率的编码方法和设备
WO2021179827A1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US10817460B2 (en) RDMA data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18166433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04044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294878A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9525370B (zh) 基于zigbee的数据包发送方法
KR20110121597A (ko) 매체 접근 제어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에 제어정보를 인코딩 및 디코딩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3634229B (zh) 一种片间通讯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1951406A (zh) 一种网络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756307A (zh)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WO2019149210A1 (zh) 一种数据压缩方法、解压缩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EP4340231A1 (en)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CN10688807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8133415A1 (zh) 一种物理编码子层的数据编解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WO2018001357A1 (zh)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EP3860209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1036189A1 (zh) Rdma数据发送及接收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94092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