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8802B - 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8802B
CN111478802B CN202010238383.1A CN202010238383A CN111478802B CN 111478802 B CN111478802 B CN 111478802B CN 202010238383 A CN202010238383 A CN 202010238383A CN 111478802 B CN111478802 B CN 1114788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istribution network
length
expansion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83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8802A (zh
Inventor
何彪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83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88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8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8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8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8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4Adaptation or special uses of UDP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配网数据;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发送扩充数据至待配网设备;扩充数据用于指示待配网设备基于从扩充数据中还原出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配网成功率。

Description

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智能产品进行配网,如WIFI(Wireless Fidelity,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配网,以使智能产品接入网络,是实现物联网的重要技术基础。
目前,在路由器(AC,Access Controller)和无线接入点(AP,Access Point)网关级联组成的网络环境中,智能产品可能接收到路由器或网关发送的配网数据并据此接入网络。但是,由于路由器遵循的协议对所发送的数据长度最小值有要求,因此路由器在发送配网数据之前,会对长度较短的数据进行数据补齐至协议规定的最小长度后再发送,改变了数据长度信息,导致智能产品基于路由器转发的数据的长度信息进行配网时配网失败,降低了智能产品配网的成功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配网成功率的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配网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配网数据;
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发送扩充数据至待配网设备;扩充数据用于指示待配网设备基于从扩充数据中还原出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包括:
获取预设的第一扩充长度值,第一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将数据长度等于第一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配网数据中,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包括:
确定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值;
当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时,将数据长度等于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配网数据中,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
其中,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二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配网数据的数量为多个,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包括:
确定配网数据中第一配网数据的占比,其中所述第一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当占比大于预设占比阈值时,获取预设的第三扩充长度值;第三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
将数据长度等于第三扩充长度值的各填充数据填充至配网数据中,并为各配网数据设置与第三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一标识,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当占比不大于占比阈值时,将数据长度等于预设第四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第一配网数据中,并为第一配网数据设置与第四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二标识,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
其中,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
一种配网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配网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网数据;
数据扩充模块,用于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扩充数据至待配网设备;扩充数据用于指示待配网设备基于从扩充数据中还原出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配网数据;
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发送扩充数据至待配网设备;扩充数据用于指示待配网设备基于从扩充数据中还原出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配网数据;
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发送扩充数据至待配网设备;扩充数据用于指示待配网设备基于从扩充数据中还原出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上述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配网数据中增加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并将扩充数据发送至待配网设备进行配网。配网处理过程中,在配网数据中增加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数据,确保了扩充后的扩充数据的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可以避免路由器对配网数据进行转发时对数据进行补齐导致的配网失败问题,从而提高了配网的成功率。
一种配网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扩充数据;扩充数据包括配网数据和预设长度的填充数据,且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从扩充数据中去除填充数据,以获得配网数据;
根据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扩充数据中去除填充数据,以获得配网数据包括:
删减扩充数据中预设第一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一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或者,
删减扩充数据中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二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扩充数据中去除填充数据,以获得配网数据包括:
当识别到扩充数据包括与预设第三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一标识时,删减扩充数据中第三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三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或者,
当识别到扩充数据包括与预设第四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二标识时,删减扩充数据中第四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
其中,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
一种配网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扩充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扩充数据;扩充数据包括配网数据和预设长度的填充数据,且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数据还原模块,用于从扩充数据中去除填充数据,以获得配网数据;
配网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扩充数据;扩充数据包括配网数据和预设长度的填充数据,且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从扩充数据中去除填充数据,以获得配网数据;
根据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扩充数据;扩充数据包括在获取的配网数据和预设长度的填充数据,且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从扩充数据中去除填充数据,以获得配网数据;
根据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上述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接收扩充数据,该扩充数据包括配网数据和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填充数据,从该扩充数据中去除填充数据,以获得配网数据,并根据还原得到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在配网处理过程中,扩充数据包括配网数据和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填充数据,扩充数据的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可以避免路由器对配网数据进行转发时对数据进行补齐导致的配网失败问题,从而提高了配网的成功率。
一种配网处理系统,系统包括终端和待配网设备,其中:
终端,用于获取配网数据、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并发送扩充数据发送至待配网设备;其中,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待配网设备,用于接收扩充数据、从扩充数据中还原出配网数据、并根据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上述配网处理系统,由终端在配网数据中增加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并将扩充数据发送至待配网设备,待配网设备从该扩充数据中还原出配网数据,并根据还原得到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在配网处理过程中,在配网数据中增加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数据,确保了扩充后的扩充数据的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可以避免路由器对配网数据进行转发时对数据进行补齐导致的配网失败问题,从而提高了配网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配网处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配网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键配网的处理示意图;
图4为UDP数据的配网处理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扩充配网数据的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扩充配网数据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扩充配网数据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配网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配网处理方法的时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配网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配网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配网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配网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网络设备104和待配网装置106依次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如通过局域网进行通信。终端102在配网数据中增加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并将扩充数据通过网络设备104转发至待配网装置106进行配网。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网络设备104可以为网关设备、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待配网装置106可以为物联网设备,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中的各类产品,具体如智能插座、智能空调、智能空气净化器等,或其他需要通过配网处理以实现接入网络的设备。
目前主流的配网方式为一键配网和SoftAP配网,其中SoftAP配网成功率高,但操作比较繁琐,一键配网操作简单,正常条件下速度快,但有抗干扰性弱、兼容性低等技术难题。因此目前主流的方式是一键配网为主,SoftAP配网为辅。一键配网技术主要采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数据包的长度信息进行调制(如需要传输的实际数据为10,则发送一组UDP数据,其长度为10字节,UDP数据内容可以随意,不用考虑),即配网数据可以由UDP数据包所携带的信息(例如长度信息)获得。无线网络设备的组合有多种形式,如单个路由器(AC),多个路由器级联,路由器与网关(AP)级联等方式,每一个无线网络设备都可以转发终端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发送出的UDP数据,理论上待配网设备的WiFi模块收到任何一方完整的数据均可完成配网。
如图3所示,在一键配网方案中,终端(如手机)将WiFi热点的SSID(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Password(密码)通过特殊编码方法在WiFi的数据或管理帧上进行广播发送,待配网设备可监听WiFi数据帧或管理帧来将SSID/Password进行解码,然后用获取到的SSID/密码去连接WiFi热点。具体操作中,手机连接上路由器,打开支持一键配网的App;手机将路由器的SSID/Password进行广播发送;待配网设备轮询所有WiFi信道检测是否有一键配网信息,如果检测到则锁定信道,并从广播包中解码出SSID/Password;待配网设备使用解码的SSID/Password连接路由器,然后连接云平台,最后通知App配网成功,实现配网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配网处理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配网数据。
配网是指智能设备实现联网的过程,配网数据包括待配网设备进行配网(即接入网络)时所需的信息。一般地,终端通过向待配网设备发送配网数据,由待配网设备根据配网数据中携带的配网信息进行配网,如根据局域网络的账号密码等接入对应的局域网络。
具体地,配网数据可包括SSID和密码中的至少一者。
步骤S204,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以预设通信协议为IEEE 802.3协议为例,在传统的配网技术中,网络设备转发终端发送的配网数据时,若终端发送的配网数据长度小于18字节,网关(AP)转发的数据长度与终端发送的真实长度一致,而路由器(AC)转发的数据长度却会被补齐成18字节,此时若处于配网中的待配网设备的WiFi模块接收的是路由器(AC)的数据包,则会出现真实小于18字节的配网数据全部变成了18字节,配网设备无法得到准确的配网信息,从而导致配网失败。其中,路由器支持WiFi,支持有线连接,可以级联AP或AC,支持局域网IP地址分配;网关与AC相比缺少IP地址分配功能,只能通过与AC级联,并利用AC的IP地址实现局域网IP分配功能。
如图4所示,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终端具体为手机,网络设备包括网关(AP)和路由器(AC),待配网设备为IOT WiFi设备。手机与AP之间,手机/AP/AC与IOT WiFi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均为IEEE802.11,不存在补齐问题。AP与AC之间的通信协议为IEEE802.3协议,当遇到长度小于18字节的数据时AP/AC会将数据长度进行补齐到18字节再通过IEEE802.3协议发送出去。根据传统方式进行配网处理时,若手机发送的配网数据大于等于18B,由于不需要补齐18字节,AP和AC收到和转发数据均不变。若手机发送1字节(B)长度的配网数据,AP收到的数据长度为1B,在基于IEEE802.11协议转发1B的数据的同时,还会基于IEEE802.3协议转发补齐为18B的数据;而AC基于IEEE802.3协议收到被补齐成18B的数据并将其转发,即路由器所转发的是基于配网数据发生改变后的数据,如果待配网设备根据AC(例如路由器)所转发的数据进行配网,将会导致配网失败。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得到配网数据后,对配网数据进行扩充,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其中,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其中,预设通信协议具体可以为网络设备,如路由器遵循的配网数据发送协议,具体如IEEE 802.3协议,其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为18字节。
在具体实现时,考虑到配网所需的信息是通过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进行体现,则对配网数据进行扩充时,在其中增加的预设长度的数据的具体数据内容可以不做限定。通过将配网数据进行扩充,并扩充的数据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使得扩充后的扩充数据的数据长度能够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这样由网络设备中的路由器转发至待配网设备时,路由器不再对扩充数据进行补齐,即不对转发的数据进行修改,不会破坏数据携带的配网信息,待配网设备无论从终端、AP还是AC接收配网信息,所收到的数据包长度都是在配网数据基础上增加预设值得到的,待配网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长度和预设长度之差即可确定正确的配网数据,从而确保了待配网设备的配网成功率。
步骤S206,发送扩充数据至待配网设备;扩充数据用于指示待配网设备基于从扩充数据中还原出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在将配网数据扩充得到扩充数据后,将其发送至待配网设备,待配网设备即为需要进行配网处理的设备,如物联网智能产品。可选地,可通过广播模式、组播模式或单播模式将扩充数据发送至待配网设备。
待配网设备接收到扩充数据后,会从扩充数据中还原出配网数据,并根据还原得到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从而接入网络。具体应用中,终端通过网络设备将扩充数据发送至待配网设备,扩充数据的数据长度不短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则不论是网关还是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对扩充数据进行转发,均不会对所转发的数据进行补齐处理,而直接进行转发,可以有效确保所转发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待配网设备根据扩充数据进行配网的成功率。
上述配网处理方法中,在配网数据中增加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并将扩充数据发送至待配网设备进行配网。配网处理过程中,在配网数据中增加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数据,确保了扩充后的扩充数据的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可以避免路由器对配网数据进行转发时对数据进行补齐导致的配网失败问题,从而提高了配网的成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扩充配网数据的处理,即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包括:获取预设的第一扩充长度值,第一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将数据长度等于第一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配网数据中,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
本实施例中,将所有配网数据增加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具体地,获取预设的第一扩充长度值,第一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即第一扩充长度值大于或等于路由器遵循的配网数据发送协议所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如IEEE 802.3协议规定的18字节。将数据长度等于第一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配网数据中,从而对配网数据的长度进行扩充,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第一扩充长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则即使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为0,那么扩充后的扩充数据的数据长度也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则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对扩充数据进行转发时,不会对所转发数据进行数据长度补齐处理,而直接进行转发,由此避免路由器对配网数据携带的配网信息的更改,提高配网的成功率。
在一具体应用中,假设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为N~M,那么配网数据的有效值为X,“N<=X<=M”。其中,配网数据有效值对应UDP数据包中的数据长度。如图5所示,将配网数据有效值整体增加18字节,即对各配网数据增加18个字节的数据后,原有效值N~M变成N+18~M+18。具体地,可以由终端将每一个UDP数据包长度加18B,即增加18字节,而待配网设备端,如IOT WiFi设备对应将收到的每一个UDP数据包长度减18B,这样,原有效值N不能为0(因为UDP长度为0的数据包是无法发送的),现有效值N可以为0(因为扩充后UDP长度为18,可发送),从而不仅提高配网处理的成功率,还能扩大配网数据的取值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扩充配网数据的处理,即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包括:确定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值;当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时,将数据长度等于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配网数据中,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其中,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二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本实施例中,对于数据长度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配网数据,对其增加数据长度大于或等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的数据从而将配网数据进行扩充。具体地,对配网数据进行扩充时,确定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值,若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即表明该配网数据经过网络设备转发时,如经过路由器转发时,会由路由器进行数据补齐,则会更改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破坏配网数据携带的配网信息,从而会导致配网失败。此时,将数据长度等于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配网数据中,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其中,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配网数据对应有效值范围内的最大值,即填充数据的数据长度大于未经扩充前原始配网数据包的最大有效数据长度。并且,第二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即第二扩充长度值同时满足大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以及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其中,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为预先设置的值,当一个数据包中的数据长度大于该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时,代表该数据包中的数据不是原始的配网数据,而是根据配网数据扩充后的扩充数据。
在一个具体应用中,如图6所示,假设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为N~M,即原配网数据包的最大长度值为M。本实施例在UDP数据的长度小于18字节时,在小于18字节的UDP数据中增加长度至少为M+1的填充数据,使得原本小于18字节的UDP配网数据被扩充为大于M个字节的扩充数据。如此一来,扩充前小于18字节的配网数据的取值范围为0~17,扩充后这部分配网数据的取值范围为M+1~M+18,即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变成M+1~M+18。
可选地,对于数据长度在18~M之间的配网数据可以扩充或不扩充。由于数据长度在18~M之间的配网数据在转发时不会被补齐,可以不对长度在18~M之间的配网数据进行扩充以提高配网速率。当待配网设备接收到数据包时,可以对数据包的长度进行识别,若数据包的长度大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例如大于M,则表明该数据包是经过扩充得到的,其原本的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小于18,则对该数据包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扩充数据,以获得原本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处理;而对于数据长度在18~M之间的数据包,则表明其未被扩充处理,为原本的配网数据,可以直接根据该数据包进行配网处理。
通过仅处理UDP数据包长度小于18B的数据包,大于18B的数据包可不变,小于18B的数据包比例较小对配网的时间和成功率影响越小,当UDP数据包长度小于18B的比例较大时可以有效提高配网处理的效率。而且,原有效值N不能为0(因为UDP长度为0的数据包是无法发送的),现有效值N可以为0(因为扩充后UDP长度最小为18,可发送)。因此,本实施例不仅提高配网处理的成功率和配网速率,还能扩大配网数据的取值范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配网数据的数量为多个时,扩充配网数据的处理,即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包括:
步骤S702,确定配网数据中第一配网数据的占比,其中所述第一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本实施例中,配网数据的数量为多个时,根据配网数据中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配网数据的占比确定较佳的扩充策略和扩充长度,以对配网进行数据扩充。具体地,确定各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值,并统计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第一配网数据占所有配网数据的比值。
以预设通信协议为IEEE 802.3协议为例,本步骤中统计数据长度小于18字节的配网数据在所有配网数据中的占比。例如,5个配网数据中有3个数据的长度小于18字节,则对应的占比为3/5。
步骤S704,当占比大于预设占比阈值时,获取预设的第三扩充长度值;第三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
当占比大于预设占比阈值时,即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配网数据的数目较多时,通过第三扩充长度值对配网数据进行扩充,第三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第一配网数据的占比较大,表明数据长度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配网数据较多,则直接将所有配网数据按照第三扩充长度值进行扩充,可以确保多数的配网数据能够成功完成配网,提高配网成功率。
步骤S706,将数据长度等于第三扩充长度值的各填充数据填充至配网数据中,并为各配网数据设置与第三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一标识,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
根据确定的第三扩充长度值对配网数据进行扩充,即将数据长度等于第三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配网数据中,并为配网数据设置与第三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一标识,第一标识具体可以为前导锁定码,以标识配网数据的扩充方式,以便于待配网设备在收到数据包后可以根据第一标识确定还原配网数据的方式。通过配网数据中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配网数据的数目多少确定相应的扩充方式,可以控制数据扩充的处理量,提高扩充处理效率,从而提高配网处理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确定配网数据中第一配网数据的占比后,扩充配网数据的处理,即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的步骤还包括:当占比不大于占比阈值时,将数据长度等于预设第四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第一配网数据中,并为第一配网数据设置与第四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二标识,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其中,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对于第一配网数据以外的其他配网数据,由于其数据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在被转发时不会被补齐其他字节,因此本实施例对这类配网数据可以不进行扩充。
本实施例中,当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配网数据的数目较少时,可以仅对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配网数据进行扩充。具体地,对配网数据进行扩充时,若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配网数据的占比不大于占比阈值,确定预设第四扩充长度值,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将数据长度等于预设第四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第一配网数据中,并为第一配网数据设置与第四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二标识,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在配网数据中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配网数据的数目较少时,可以仅对该部分配网数据进行扩充处理,避免对所有配网数据进行扩充,可以减少数据扩充处理量,提高扩充处理效率,从而提高配网处理效率。
具体应用中,可以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可以为UDP数据包中的前导锁定码,用于识别配网协议帧的特征信息(如锁定信道、手机、AP或AC身份等),具体可以为固定值,如A、B和C。例如,可以将根据第三扩充长度值扩充得到的扩充数据的前导锁定码采用“A”和“B”,而将根据第四扩充长度值扩充得到的扩充数据的前导锁定码采用“A”和“C”,从而对扩充数据的扩充方式进行区分,以便待配网设备进行对应的数据解码,从接收到的扩充数据中准确还原出对应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配网处理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待配网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2,接收扩充数据;扩充数据包括配网数据和预设长度的填充数据,且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其中,扩充数据由终端发送,通过网络设备转发,由待配网设备接收,具体通过在获取的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填充数据后得到,即扩充数据包括配网数据和填充数据,配网数据为终端向待配网设备发送的用于配网的数据包,其携带配网信息。扩充数据中配网数据的扩充的数据量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预设通信协议具体可以为网络设备,如路由器遵循的配网数据发送协议,具体如IEEE 802.3协议,其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为18字节。
步骤S804,从扩充数据中去除填充数据,以获得配网数据。
待配网设备接收到扩充数据后,若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为配网信息,则从扩充数据中去除填充数据,以获得配网数据时,可以将扩充数据删减去一定数据长度的数据量,即去除扩充数据中的填充数据,得到配网数据。
步骤S806,根据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从扩充数据中获得配网数据后,根据得到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从而使待配网设备接入网络,实现配网处理。
上述配网处理方法,接收扩充数据,该扩充数据包括配网数据和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填充数据,从该扩充数据中去除填充数据,以获得配网数据,并根据还原得到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在配网处理过程中,扩充数据包括配网数据和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填充数据,扩充数据的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可以避免路由器对配网数据进行转发时对数据进行补齐导致的配网失败问题,从而提高了配网的成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扩充数据中去除填充数据,以获得配网数据包括:删减扩充数据中预设第一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一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或者,删减扩充数据中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二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
本实施例中,根据配网数据不同的扩充方式,对应对扩充数据进行还原处理的,得到配网数据。具体地,对于通过扩充第一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而得到的扩充数据,在对其进行还原处理时,删减扩充数据中预设第一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一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而对于通过扩充第二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而得到的扩充数据,在对其进行还原处理时,删减扩充数据中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二扩充长度值还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扩充数据中去除填充数据,以获得配网数据包括:当识别到扩充数据包括与预设第三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一标识时,删减扩充数据中第三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三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或者,当识别到扩充数据包括与预设第四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二标识时,删减扩充数据中第四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
本实施例中,根据识别到的标识确定扩充数据的扩充方式,并针对进行相应的还原处理,得到配网数据。具体地,当识别到扩充数据包括与预设第三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一标识时,如识别到扩充数据的前导锁定码为“A”和“B”时,确定该扩充数据是通过预设第三扩充长度值进行扩充得到,则进行还原处理时,删减扩充数据中第三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三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另一方面,若识别到扩充数据包括与预设第四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二标识时,如识别到扩充数据的前导锁定码为“A”和“C”时,确定该扩充数据是通过预设第四扩充长度值进行扩充得到,则进行还原处理时,删减扩充数据中第四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配网处理的过程中,终端获取配网数据,并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终端再将获得的扩充数据发送至网络设备进行数据转发。网络设备转发扩充数据至待配网设备。待配网设备接收扩充数据,从扩充数据中还原出配网数据,并根据配网数据进行配网,从而实现待配网设备的配网处理。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7-8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7-8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配网处理装置,包括:配网数据获取模块1002、数据扩充模块1004和数据发送模块1006,其中:
配网数据获取模块1002,用于获取配网数据;
数据扩充模块1004,用于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数据发送模块1006,用于发送扩充数据至待配网设备;扩充数据用于指示待配网设备基于从扩充数据中还原出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扩充模块1004包括第一扩充长度模块和第一扩充处理模块;其中:第一扩充长度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第一扩充长度值,第一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第一扩充处理模块,用于将数据长度等于第一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配网数据中,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扩充模块1004包括数据长度确定模块和第二扩充处理模块;其中:数据长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值;第二扩充处理模块,用于当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时,将数据长度等于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配网数据中,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其中,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二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配网数据的数量为多个,数据扩充模块1004包括占比确定模块、第三扩充长度模块和第三扩充处理模块;其中:占比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配网数据中第一配网数据的占比,其中所述第一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第三扩充长度模块,用于当占比大于预设占比阈值时,获取预设的第三扩充长度值;第三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第三扩充处理模块,用于将数据长度等于第三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各配网数据中,并为各配网数据设置与第三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一标识,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扩充处理模块,用于当占比不大于占比阈值时,将数据长度等于预设第四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第一配网数据中,并为第一配网数据设置与第四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二标识,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其中,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配网处理装置,包括:扩充数据接收模块1102、数据还原模块1104和配网处理模块1106,其中:
扩充数据接收模块1102,用于接收扩充数据;扩充数据包括配网数据和预设长度的填充数据,且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数据还原模块1104,用于从扩充数据中去除填充数据,以获得配网数据;
配网处理模块1106,用于根据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还原模块1104包括第一扩充还原模块或第二扩充还原模块;其中:第一扩充还原模块,用于删减扩充数据中预设第一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一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第二扩充还原模块,用于删减扩充数据中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二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还原模块1104包括第三扩充还原模块或第四扩充还原模块;其中:第三扩充还原模块,用于当识别到扩充数据包括与预设第三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一标识时,删减扩充数据中第三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三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第四扩充还原模块,用于当识别到扩充数据包括与预设第四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二标识时,删减扩充数据中第四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配网数据;其中,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最小数据长度。
关于配网处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配网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配网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配网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和待配网设备,其中:
终端1202,用于获取配网数据、在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并发送扩充数据发送至待配网设备;其中,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待配网设备1204,用于接收扩充数据、从扩充数据中还原出配网数据、并根据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上述配网处理系统,由终端在配网数据中增加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并将扩充数据发送至待配网设备,待配网设备从该扩充数据中还原出配网数据,并根据还原得到的配网数据进行配网。在配网处理过程中,在配网数据中增加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的数据,确保了扩充后的扩充数据的数据长度大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可以避免路由器对配网数据进行转发时对数据进行补齐导致的配网失败问题,从而提高了配网的成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或待配网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配网处理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配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配网数据;
在所述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包括:确定所述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值;当所述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时,将数据长度等于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所述配网数据中,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所述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所述第二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所述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所述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发送所述扩充数据至待配网设备;所述扩充数据用于指示待配网设备基于从所述扩充数据中还原出的所述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还包括:
获取预设的第一扩充长度值,所述第一扩充长度值不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将数据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所述配网数据中,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网数据包括WiFi热点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和密码中的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网数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在所述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配网数据中第一配网数据的占比,其中所述第一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当所述占比大于预设占比阈值时,获取预设的第三扩充长度值;所述第三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所述最小数据长度;
将数据长度等于所述第三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各所述配网数据中,并为各所述配网数据设置与所述第三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一标识,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占比不大于所述占比阈值时,将数据长度等于预设第四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所述第一配网数据中,并为所述第一配网数据设置与所述第四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二标识,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
其中,所述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所述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所述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所述最小数据长度。
6.一种配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扩充数据;所述扩充数据包括配网数据和预设长度的填充数据,且所述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从所述扩充数据中去除所述填充数据,以获得所述配网数据,包括:删减所述扩充数据中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所述配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所述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所述第二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所述最小数据长度;
根据所述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扩充数据中去除所述填充数据,以获得所述配网数据,还包括:
删减所述扩充数据中预设第一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所述配网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所述最小数据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扩充数据中去除所述填充数据,以获得所述配网数据包括:
当识别到所述扩充数据包括与预设第三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一标识时,删减所述扩充数据中所述第三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所述配网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所述最小数据长度;或者,
当识别到所述扩充数据包括与预设第四扩充长度值对应的第二标识时,删减所述扩充数据中所述第四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所述配网数据;
其中,所述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所述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所述第四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所述最小数据长度。
9.一种配网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配网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配网数据;
数据扩充模块,用于在所述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所述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包括:确定所述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值;当所述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时,将数据长度等于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所述配网数据中,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所述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所述第二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所述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扩充数据至待配网设备;所述扩充数据用于指示所述待配网设备基于从所述扩充数据中还原出的所述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10.一种配网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扩充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扩充数据;所述扩充数据包括配网数据和预设长度的填充数据,且所述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数据还原模块,用于从所述扩充数据中去除所述填充数据,以获得所述配网数据,包括:删减所述扩充数据中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所述配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所述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所述第二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所述最小数据长度;
配网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网数据进行配网。
11.一种配网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终端和待配网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用于获取配网数据、在所述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并发送所述扩充数据发送至所述待配网设备;其中,所述预设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所述在所述配网数据中增加预设长度的数据,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包括:确定所述配网数据的数据长度值;当所述数据长度值小于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时,将数据长度等于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填充数据填充至所述配网数据中,得到扩充后的扩充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所述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所述第二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所述预设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小数据长度;
所述待配网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扩充数据、从所述扩充数据中还原出所述配网数据、并根据所述配网数据进行配网;所述从所述扩充数据中还原出所述配网数据,包括:删减所述扩充数据中预设第二扩充长度值的数据量,得到所述配网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扩充长度值大于所述配网数据的有效值范围中的最大值、且所述第二扩充长度值不小于所述最小数据长度。
12.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238383.1A 2020-03-30 2020-03-30 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478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8383.1A CN111478802B (zh) 2020-03-30 2020-03-30 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8383.1A CN111478802B (zh) 2020-03-30 2020-03-30 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8802A CN111478802A (zh) 2020-07-31
CN111478802B true CN111478802B (zh) 2023-04-28

Family

ID=7174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8383.1A Active CN111478802B (zh) 2020-03-30 2020-03-30 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88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2157B (zh) * 2021-04-02 2023-06-20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的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2082A (zh) * 2018-06-08 2019-12-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待配网设备接入网络热点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77827A (zh) * 2019-08-23 2020-01-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配网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3868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Trinity Mobile Networks, Inc.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implementing centralized hybrid wireless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CN106028423A (zh) * 2016-05-06 2016-10-12 武汉诚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智能家具设备的无线配网方法
CN207652705U (zh) * 2017-10-30 2018-07-24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终端及基于wifi Beacon帧的设备接入网络的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2082A (zh) * 2018-06-08 2019-12-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待配网设备接入网络热点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77827A (zh) * 2019-08-23 2020-01-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配网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8802A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21360B1 (en) System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8605225B (zh) 一种安全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107051A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507483B (zh) 即时通讯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867005A (zh) 控制帧处理及生成方法、站点、接入点及存储介质
CN111478802B (zh) 配网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936545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7043590B2 (ja) 無線通信用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0798865B (zh) 数据压缩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792962B (zh) 一种多播分簇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1047492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471785B (zh) 一种虚拟载波侦听方法及装置
CN109246022B (zh) 物理层加速控制方法、装置及其物理层加速卡、服务器
CN106604305B (zh) 一种无线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和一种终端
US2022037770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0139371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688807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118584B (zh) 网关、LoRa网络系统、网关运行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003796B (zh) 一种广播报文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800758A (zh) 风控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637894A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00274847A1 (en) Access device for analysis of physical links and method thereof
US9313086B2 (en) Creating packet flows to reduce redundancy
CN112738733B (zh) 一种基于物理层协议的无线网格网络组网方法和装置
US11589237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mitigating unauthorized message relay attac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