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3067A - 隱形眼鏡及其選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隱形眼鏡及其選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3067A
TW201523067A TW102146024A TW102146024A TW201523067A TW 201523067 A TW201523067 A TW 201523067A TW 102146024 A TW102146024 A TW 102146024A TW 102146024 A TW102146024 A TW 102146024A TW 201523067 A TW201523067 A TW 2015230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ndus
eye
focus
contact lens
myopi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6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efumi Yamaguchi
Sunao Mikaw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al Vie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al View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versal View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46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523067A/zh
Publication of TW201523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3067A/zh

Links

Abstract

一種隱形眼鏡,不受遠近兩用鏡片影響,能夠抑制近視狀態的被檢測眼球其後的近視加深,且能夠下達對應該被檢測眼球的近視加深狀況的最適合的折射度數。如第15A圖及第15B圖所示,這種隱形眼鏡具備設定有近視矯正用的折射度數並設置於透鏡本體部61的中心領域的遠用光學部62;以及設定有近視加深抑制用的折射度數並設置於遠用光學部62的周邊領域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後焦點控制區域63所設定的折射度數是為了將相對於被檢測眼球2的水晶體的略中心頂點與黃斑部連線的眼軸線夾角度θ的方向上的遠視性後焦點,從跨過周邊網膜的外側的位置拉回該周邊網膜的內側。

Description

隱形眼鏡及其選定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隱形眼鏡及其選定方法,可適用於近視加深抑制用的隱形眼鏡,該隱形眼鏡的折射度數的設定是為了將相對於被檢測眼球的眼軸線形成角度θ的方向上的遠視性的後焦點從跨過周邊網膜的外側位置拉回該周邊網膜的內側(眼內)。
我國將近50%的人口患有近視,眼鏡或隱形眼鏡成為日常生活必需品。近視加深原因之一的眼軸長的伸長所致的軸性近視等的高度近視會進一步引起黃斑變異或視網膜出血等導致失明,因此近視佔失明原因的第5名,更因為近視成為青光眼或視網膜剝離等主要失明疾患的風險因子,因此可預期近視做為潛在的失明原因的比例更高。
關於近視與其加深的關聯因素雖逐漸地可由環境、遺傳、生活習慣等來解釋,但卻幾乎沒有著重對預防的基礎研究,比起糖尿病網膜症或青光眼等其他的主要失明原因的疾患來說,研究幾乎沒有進展。這是因為近視是受到眼軸長的延長,也就是所謂的遺傳所決定的一般「眼睛成長」的個人差異所影響,故對近視的理解只能到「個體身高的差異」這種程度。
第32A圖係顯示人眼(以下稱為被檢測眼球2)的構造的剖面圖。第32A圖中41是角膜,42是水晶體,43是瞳孔,44是玻璃體,46是視網膜。在此省略關於被檢測眼球2的構造的說明。首先說明近視的人看遠的情況與老花眼的人看近的情況時的一般的焦點深度。
如第32A圖所示,正常視力的人看遠時與看近時進入眼球內的光會成像於視網膜46上的正確位置,也就是黃斑部45。圖中,L1是正常視力的人的眼軸長。眼軸長L1是角膜41的中心頂部至視網膜46的黃斑部45的長度。視網膜46分成稱為黃斑部45的周邊部分的中心網膜與稱為該中心網膜的周圍領域的周邊網膜來討論。
另一方面,如第32B圖所示的眼軸長L2(L2>L1)比第32A圖所示的眼軸長L1更往後方延伸,焦點變得不在視網膜46上。而產生了難以看見遠方物體,也就是所謂近視的症狀。近視的人看遠時,進入眼球內的光不在視網膜46上的正確位置,而成像於比中心網膜更靠前側的位置。因為焦點深度淺,焦點位置會比視網膜46更靠前方。
當開始近視時,眼軸長L2往後方延伸使眼球形狀變形,在中心網膜的焦點往視網膜46(黃斑部45)的前方偏移,因此使用視力矯正用具將在中心網膜的焦點移動至黃斑45上,但這樣一來,為了對焦眼軸長L2更往後延伸,結果焦點逐漸無法重合於中心網膜上而使得近視加深。另外,雖未圖示,老花眼的人看近的時候,因為水晶體42失去彈性而變硬,所以不會成像於視網膜46的正確位置,而成像於比視網膜46更靠後 方的位置。
另外,及有的視力補正工具有眼鏡或隱形眼鏡等,但其方法與目的是人觀看對象物體時,做為資訊的光會透過角膜41、水晶體42,成像於椎狀細胞(cone cell)分佈較密的黃斑部45。然而,當折射異常時,焦點移動到網膜46的前方或後方,而不會成像於網膜46中心的黃斑部45,因此使用補正工具改變光進入角膜41前的折射度數來調整視力,使得成像位於黃斑部45。
另一方面,即使是沒有折射異常的眼睛,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42的機能下降(調節力下降),會使得看近處的視覺表現降低。這稱之為老花眼,為了改善因為老花眼而下降(變能難以看清楚)的近處的視覺表現,會使用將近處的對象物成像於黃斑部45的凸透鏡,這就是老花眼鏡。
然而,因為老花眼鏡是凸透鏡,透過此凸透鏡觀看遠方會無法成像於黃斑部45。因此,遠方的視覺表現下降,但眼球是與頭部獨立動作的部位,能夠僅轉動眼球。因而,在透鏡的上下分別配置遠用光學部及進用光學部,構成遠近兩用的眼鏡(參照第30圖),使得透過透鏡的不同部位將來自遠處及近處的焦點都能成像於黃斑部45。
任一種矯正眼鏡的目的都是將遠處或近處的焦點成像於黃斑部45。另外,如前述,眼球是相對於頭部獨立動作的部位。因此,眼鏡需要具有廣的光學面積來獲得廣的視野,使得即使僅轉動眼球來改變對象物也能成像於黃斑部45。
其他的矯正工具包括隱形眼鏡。眼球是與頭部獨 立動作的部位,因此在隱形眼鏡的情況下即使只有眼球轉動來改變對象物,隱形眼鏡也幾乎會同時移動,故能夠不間斷地成像於黃斑部45。又因為隱形眼鏡與角膜41的距離接近零,因而雖不具備像眼鏡一樣的光學面積或鏡片徑長,但能夠以獲得鮮明的影像、防止鬼影或眩目,且同時不產生影像跳躍為目的,來設計了光學區域(參照專利文獻1~3)。然而,其機能的目的是將來自對象物的焦點成像於黃斑部45這點是與眼鏡(參照專利文獻4:眼用眼鏡)有著相同的構造目的。
其成像方法包括同心圓狀地配置遠近的度數,或是以觀看下方時透過透鏡的周邊部分的近用光學部來將近點像成像於網膜46。再加上,既有的視力補正工具會因為遠方視力或年齡增加等因素造成調節力的下降,使得近處視力有個體的差異。因此,目前的狀況是為了將遠處及近處的影像成像於黃斑部45,最終必須透過自發地折射檢查來確認遠處或近處的視覺表現,再決定透鏡的度數。
像這種以既有的近視矯正(視力補正)為目的的遠近兩用隱形眼鏡都是要將遠處及近處任一者的影像成像於椎狀細胞(cone cell)密佈的黃斑部45,而沒有考慮到對於黃斑部45以外的網膜46周邊部的成像。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0829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30260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10-161071號公報
專利文獻4:WO 2006/129707號
然而,習知例的隱形眼鏡會有以下問題。i.根據專利文獻1~3中可見的遠近兩用為目的的隱形眼鏡,其目的是以遠用光學部來更加地看清楚遠方的人物,且以近用光學部來更加地看清楚近方的人物。換言之,遠用的光學部的折射率設定是為了將人物成像於中心窩的黃斑部45。因此現狀是對於近視狀態下的被檢測眼球2並沒有考慮到要抑制近視往後的加深。
ii.根據既有的遠近兩用隱形眼鏡的處方,為了使遠處及近處的影像成像於黃斑部45,最終以自發的折射檢查來確認遠處或近處的視覺表現,以改善近處的視覺表現為目的來決定鏡片的度數。因此現狀是關於近用光學部並不能選擇因應近視加深狀況的最合適的折射度數。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請求項1的隱形眼鏡,包括:遠用光學部,設定了近視矯正用的折射度數,並且設置於鏡片本體的中心領域;以及後焦點控制部,設定了近視加深抑制用的折射度數,並且設置於該遠用光學部的周邊領域。
請求項2的隱形眼鏡為請求項1中,該後焦點控制部所設定的折射度數,是為了將相對於被檢測眼球的水晶體的略中心頂點與黃斑部連線的眼軸線夾角度θ的方向上的遠視性後焦點,從跨過周邊網膜的外側的位置拉回該周邊網膜的內 側。
請求項3的隱形眼鏡為請求項2中,關於該後焦點控制部的折射度數,以眼底曲率半徑來表示包含該被檢測眼球的黃斑部之網膜的內面形狀時,將該眼底曲率半徑最小的網膜眼與該眼底曲率半徑最大的網膜眼平均後獲得的該眼底曲率半徑為平均值的網膜眼做為基準。當被檢測眼球的該眼底曲率半徑比該平均的網膜眼大時,設定比該平均的網膜眼的折射度數更輕的折射度數。當被檢測眼球的該眼底曲率半徑比該平均的網膜眼小時,設定比該平均的網膜眼的折射度數更重的折射度數。
請求項4的隱形眼鏡的選定方法中,該隱形眼鏡包括:遠用光學部,設定了近視矯正用的折射度數,並且設置於鏡片本體的中心領域;以及後焦點控制部,設定了近視加深抑制用的折射度數,並且設置於該遠用光學部的周圍領域。該隱形眼鏡的選定方法包括:製作複數的隱形眼鏡,具備:該遠用光學部,設定了對應被檢測眼球的視力的該近視矯正用的折射度數;以及該後焦點控制部,位於該遠用光學部的周圍領域,並且設定了多種種類的近視加深抑制用的折射度數;以及下達該隱形眼鏡的處方時,對應被檢測者的眼底形狀,從複數的該隱形眼鏡中選定1組隱形眼鏡。
請求項5的隱形眼鏡的選定方法為請求項4中,以眼底曲率半徑來表示包含該被檢測眼球的黃斑部之網膜的內面形狀時,將該眼底曲率半徑最小的網膜眼與該眼底曲率半徑最大的網膜眼平均後獲得的該眼底曲率半徑為平均值的網膜 眼做為基準。當被檢測眼球的該眼底曲率半徑比該平均的網膜眼大時,選擇設定有比該平均的網膜眼的折射度數更輕的折射度數的隱形眼鏡;當被檢測眼球的該眼底曲率半徑比該平均的網膜眼小時,選擇設定有比該平均的網膜眼的折射度數更重的折射度數的隱形眼鏡。
請求項6的隱形眼鏡的選定方法為請求項5中,設定至少2點以上的測量點於該被檢測眼球的水晶體的略中心頂點與黃斑部連線的眼軸線之左右的網膜的周邊內面。測量該被檢測眼球的眼軸長及到達該測量點的深度。從該眼軸長及深度的資訊推估該眼底曲率半徑。
根據請求項1的隱形眼鏡,因為在遠用光學部的周邊領域具備設定了近視加深抑制用的折射度數的後焦點控制部,所以不受到以遠近兩用鏡片為目的的近處的視覺表現的影響,或者是不受到近處的視覺表現的影響,就能夠對於近視狀態的被檢測眼球抑制其往後的近視加深。
根據請求項4的隱形眼鏡的選定方法,從複數的隱形眼鏡中,選定對應被檢測者的眼底形狀的1個隱形眼鏡。
藉由這個構造,就被檢測者的後焦點控制部這點,能夠下達對應近視加深狀況的最適合的折射度數。藉此,對於網膜眼的眼底曲率半徑比平均的網膜眼大的被檢測者來說,能夠容易地下達設定有比平均的網膜眼的折射度數輕的折射度數的隱形眼鏡。對於網膜眼的眼底曲率半徑比平均的網膜眼小的被檢測者來說,能夠容易地下達設定有比平均的網膜眼 的折射度數重的折射度數的隱形眼鏡。
1‧‧‧被檢測者
2‧‧‧被檢測眼球
10‧‧‧光學資料取得部
11‧‧‧本體部
12‧‧‧XYZ平台
13‧‧‧光照射部
14‧‧‧光檢測部
15‧‧‧設定部
17‧‧‧資料輸入輸出部
20‧‧‧資料解析裝置(資料解析部)
21‧‧‧鍵盤
22‧‧‧滑鼠
23‧‧‧控制部
24‧‧‧顯示部
31‧‧‧演算部
32‧‧‧判別部
33‧‧‧資料輸入輸出部
34‧‧‧記憶體部
41‧‧‧角膜
42‧‧‧水晶體
43‧‧‧瞳孔
44‧‧‧玻璃體
45‧‧‧黃斑部
46‧‧‧視網膜
47‧‧‧前房
51‧‧‧角度顯示器
52‧‧‧操作桿
53‧‧‧軌道
54‧‧‧視力表
61‧‧‧透鏡本體部
62、62’‧‧‧遠用光學部
63‧‧‧後焦點控制區域
63’‧‧‧近用光學部(後焦點控制部)
100‧‧‧近視加深診斷裝置
200‧‧‧隱形眼鏡
300‧‧‧眼鏡鏡片
D17‧‧‧光學資料
D21‧‧‧鍵盤資料
D22‧‧‧操作資料
D24‧‧‧顯示資料
D33‧‧‧控制資料
DIN‧‧‧眼底形狀資料
Ds‧‧‧S曲線資料
O‧‧‧光軸(眼軸)
S13‧‧‧照射控制信號
S14‧‧‧光檢測信號
I‧‧‧度數設定領域
L1、L2‧‧‧眼軸長
L’‧‧‧光軸線
T‧‧‧前焦等線
S‧‧‧後焦等線
rx、ra、rb、rc‧‧‧眼底曲率半徑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型態的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的構成例的方塊圖。
第2圖係顯示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的控制系統的構成例的方塊圖。
第3圖係顯示評比式A、B、C為正值的判定例的眼內剖面圖。
第4圖係顯示評比式A、B、C為負值的判定例的眼內剖面圖。
第5圖係顯示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的近視加深判斷例(主要常規工作)的流程圖。
第6圖係顯示近視加深判斷例(次要常規工作)的流程圖。
第7A圖及第7B圖係顯示從二次通過PSF像變換為單次通過PSF像的變換例的影像圖。
第8A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4.45[D])的影像圖。
第8B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4.20[D])的影像圖。
第8C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3.95[D])的影像圖。
第8D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3.70[D])的影像圖。
第8E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3.45[D])的影像圖。
第8F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3.20[D])的影像圖。
第8G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2.95[D])的影像圖。
第8H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2.70[D])的影像圖。
第8I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2.45[D])的影像圖。
第8J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2.20[D])的影像圖。
第8K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1.95[D])的影像圖。
第8L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1.70[D])的影像圖。
第9A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1.45[D])的影像圖。
第9B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1.20[D])的影像圖。
第9C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0.95[D])的影像圖。
第9D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0.70[D])的影像圖。
第9E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0.45[D])的影像圖。
第9F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0.20[D])的影像圖。
第9G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0.05[D])的影像圖。
第9H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0.30[D])的影像圖。
第9I圖係顯示光學資料D17的取得例[θ=20°](0.55[D])的影像圖。
第10圖係顯示MTF對空間頻率的特性例。
第11A圖係顯示水晶體眼最佳對焦時[θ=-20°]的PSF像的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1B圖係顯示水晶體眼最佳對焦時[θ=-10°]的PSF像的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1C圖係顯示水晶體眼最佳對焦時[θ=0°]的PSF像的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1D圖係顯示水晶體眼最佳對焦時[θ=10°]的PSF像的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1E圖係顯示水晶體眼最佳對焦時[θ=20°]的PSF像的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1F圖係顯示水晶體眼最佳對焦時[θ=30°]的PSF像的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1G圖係顯示水晶體眼最佳對焦時[θ=40°]的PSF像的 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2圖係顯示水晶體眼的MTF特性例。
第13A圖係顯示IOL眼最佳對焦時[θ=-20°]的PSF像的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3B圖係顯示IOL眼最佳對焦時[θ=-10°]的PSF像的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3C圖係顯示IOL眼最佳對焦時[θ=0°]的PSF像的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3D圖係顯示IOL眼最佳對焦時[θ=10°]的PSF像的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3E圖係顯示IOL眼最佳對焦時[θ=20°]的PSF像的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3F圖係顯示IOL眼最佳對焦時[θ=30°]的PSF像的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3G圖係顯示IOL眼最佳對焦時[θ=40°]的PSF像的取得例的影像圖。
第14圖係顯示IOL眼的MTF特性例。
第15A圖及第15B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型態的抑制近視加深用的隱形眼鏡200的構成例的剖面圖。
第16圖係顯示隱形眼鏡200的配戴例的剖面圖。
第17圖係顯示視力與從中心窩的度數之間的關係例。
第18圖係顯示近視眼的矯正例(其一)的剖面圖。
第19圖係顯示近視眼的矯正例(其二)的剖面圖。
第20圖係顯示近視眼的矯正例(其三)的剖面圖。
第21圖係顯示類型Ta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例的剖面圖。
第22圖係顯示類型Tb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例的剖面圖。
第23圖係顯示類型Tc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例的剖面圖。
第24圖係顯示隱形眼鏡的處方例(其一)的流程圖。
第25A圖係顯示眼底曲率半徑rx的算出例的說明圖。
第25B圖係顯示類型Ta、Tb、Tc的處方例的說明圖。
第26圖係顯示角度θ=40°下類型Ta、Tb、Tc的判定例的被檢測眼球2的眼內剖面圖。
第27圖係顯示隱形眼鏡200的處方例(其二)的流程圖。
第28A圖係顯示眼軸長Lx=23.0mm及眼底曲率形狀與類型Ta、Tb、Tc的關係例的說明圖。
第28B圖係顯示眼軸長Lx=24.0mm及眼底曲率形狀與類型Ta、Tb、Tc的關係例的說明圖。
第28C圖係顯示眼軸長Lx=25.0mm及眼底曲率形狀與類型Ta、Tb、Tc的關係例的說明圖。
第28D圖係顯示眼軸長Lx=23.0、24.0、25.0mm及眼底曲率形狀C23~C25與類型Ta、Tb、Tc的關係例的說明圖。
第29A圖係顯示眼內尺寸的說明圖。
第29B圖係顯示眼軸長Lx=23.0mm及眼底曲率形狀C23與類型Ta的關係例的說明圖。
第29C圖係顯示眼軸長Lx=24.0mm及眼底曲率形狀C24與類型Tb的關係例的說明圖。
第29D圖係顯示眼軸長Lx=25.0mm及眼底曲率形狀C25與類型Tc的關係例的說明圖。
第30圖係顯示比較例的抑制近視加深用的眼鏡鏡片300的配戴例的剖面圖。
第31圖係顯示比較例的抑制近視加深用的眼鏡鏡片300的問題點的剖面圖。
第32A圖係習知技術的被檢測眼球(正常視力)的症狀例的剖面圖。
第32B圖係近視加深時的被檢測眼球(近視)的症狀例的剖面圖。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隱形眼鏡及其選定方法,不受使用以遠近兩用為目的的鏡片觀看近處的影響,就能夠抑制近視狀態的被檢測眼球之後的近視的加深,且同時能夠下達對應該被檢測眼球的近視加深狀況的最適合的折射度數。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隱形眼鏡及期選定方法。第1圖所示的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是取得兒童或成人等得被檢測者1的眼球(以下稱為被檢測眼球2)的周邊視野的光學資料並加以解析的裝置。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可取得人眼的水晶體的中心至偏離軸40°的角度的周邊視野為止,對焦度數在±2.5[D](D:屈光度)的廣範圍的光學資料。
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是對既有的PSF分析器(註冊商標)進行改造的裝置,例如能夠適用於兒童等的近視今後是否會加深的判定、會加深的近視是否能夠治療來加以抑制的判定、對會加深的看遠用透鏡的周邊部加入多少度數的折射矯正透鏡能夠達成近視抑制的治療與否的判定、以及一定期間的 治療後的效果判定等。
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具有光學資料取得部10及資料解析裝置20。光學資料取得部10例如具有本體部11、XYZ平台12、圓弧狀的軌道53。本體部11載置於XYZ平台12上,此XYZ平台12能夠在圓弧狀的軌道53上順時針方向或反時針方向移動。XYZ平台12能夠調整本體部11移動於X方向(左右方向)、Y方向(前後方向)、Z方向(上下方向:垂直紙面的方向)。
XYZ平台12設置有例如設定部15,被操作用來設定相對於被檢測眼球2的瞳孔的略中心與黃斑部的連線的眼軸線L(參照第3圖,與第32A圖、第32B圖所示的光軸O相同)的角度θ。設定部15由角度顯示器51與操作桿52等構成。角度顯示器51會使用例如數位顯示器,顯示角度θ。被檢測者1的頭部或下顎等固定於與本體部11不同的其他固定座標系統,當設定部15設定角度θ時,以被檢測眼球2的瞳孔中心為原點,繞著被檢測者1移動XYZ平台12角度θ
固定座標系統除了被檢測者1的固定用框架(未圖示)外,還安裝有軌道53。軌道53搭合了能夠自由移動的XYZ平台12。角度顯示器51設置於XYZ平台12,操作者(眼科醫師)設定角度θ時,握住操作桿52將XYZ平台12沿著軌道53移動,此時角度顯示器51會顯示依序累加的值。當然也可採用將角度顯示器51也可設置於軌道53,並設置基準線於XYZ平台12,使基準線對準顯示類比角度的刻度的方法。
另外,也可設置未圖示的驅動機構於XYZ平台12,以數字鍵等設定角度θ,使驅動機構動作,自動地將XYZ 平台移動於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圖中的16是操作XYZ平台用的既有的拉桿。54是視力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具有缺口的朗多爾環:C記號)。
光學資料取得部10會使用PSF分析器(註冊商標)或自動驗光儀等。自動驗光儀將紅外線打在被檢測眼球2,以電腦自動解析眼球的折射狀態、主要是否有近視、遠視、亂視等症狀或其程度,並且可客觀地測量被檢測眼球2並數值化。
資料解析裝置20具有鍵盤21、滑鼠22、控制部23及顯示部24。資料解析裝置20會使用筆記型或桌上型等得個人電腦(資訊處理裝置)。滑鼠會使用有線或無線的款式。顯示部24會使用液晶顯示面板。
本體部11具備第2圖所示的光照射部13、光檢測部14及資料輸入輸出部17,這些構成光學資料取得部10的控制系統。光照射部13設置有未圖示的光源、對焦透鏡、偏光分光器、1/4波長板等投影系統的構成要素。光照射部13根據照射控制信號S13將測量光朝向相對於眼軸線L有夾角θ的方向的網膜46(參照第3圖、第4圖)照射。照射控制信號S13是控制光源或對焦透鏡等的信號。
光檢測部14接收從角度θ方向的網膜46反射的光,產生眼底的周邊視野的光檢測信號S14。光檢測部14例如以感光元件(CCD)構成。光檢測部14中,產生的光檢測信號S14成為包含前焦線、後焦線的散焦成分的廣折射範圍的光學資料D17。
在此,散焦成分(非焦點成分)是指從水晶體42 (參照第3圖)的成像位置往光軸線(方向)上前後偏移的非焦點位置的亮度成分。此視野周邊部的散焦成分正是能夠成為預測近視是否加深的第一因子。而光照射部13、光檢測部14及資料輸入輸出部17的各個構造與其機能都能夠利用既有的PSF分析器(註冊商標),因此省略說明。
資料輸入輸出部17傳送光學資料D17至資料解析裝置20,並且收到來自資料解析裝置20的控制信號D33來控制光照射部13及光檢測部14。例如,資料輸入輸出部17將控制資料D33做數位類比轉換,產生照射控制信號S13,將照射控制信號S13輸出至光照射部13。
資料輸入輸出部17將光檢測信號S14做類比數位轉換,產生光學資料D17並將角度θ寫入標頭,將光學資料D17附加在該標頭後傳送至資料解析裝置20。光學資料D17是對從角度θ的周邊視野的網膜46反射的反射光的光軸±2.0[D]的範圍內,以每0.25[D]播放(拍攝)點像(Point Spread Function;PSF像)的21個二次通過PSF像所構成的資料。控制資料D33則在±2.0[D]的範圍內,包含每0.25[D]驅動對焦透鏡的資料。
資料輸入輸出部17設置有將光檢測信號S14轉換為數位的光學資料D17的AD轉換器或將控制信號D33轉換為照射控制信號S13的DA轉換器,更具備用來控制AD轉換器或DA轉換器等的輸入輸出的區域中央處理裝置(CPU)。
使用PSF分析器(註冊商標)於光學資料取得部10時,使兒童的被測量眼注視該分析器,在±2.0[D]的廣範圍每0.25[D]測量眼底的中心及其周邊視野的光學資料D17。利用光 學資料取得部10,藉由光照射部13的對焦透鏡的驅動將入射被檢測眼球2的測量光(光束)由收束變化至平行、發散,藉此以每0.25[D]光學地變化被檢測眼球2至點光源的距離,能夠取得二次通過PSF像。
如此一來,就能夠詳細地掌握包含有兒童(幼童)等的眼底中心及其周邊視野的前焦線及後焦線的正確光學資料D17。也能夠判別(預想)被檢測眼球2的近視近後是否會加深。
光學資料取得部10連接著資料解析裝置20,資料顯機裝置20用以解析光學資料D17。例如,求取角度θ下在測量光的焦點位置及該焦點的前後位置(每0.25[D]的間距)的點強度分布特性(以下稱為PSF特性),根據該PSF特性判別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的周邊視野否存在遠視性的後非焦點。在此,後焦點是指假設把角度θ下在光軸線L’上最對焦的測量光的焦點的後側當作後焦線時,位於此後焦線上的非焦點。
資料解析裝置20具有控制部23,控制部23例如具有演算部31、判別部32、資料輸入輸出部33及記憶體部34。演算部31及判別部32會使用中央處理裝置(CPU)。
演算部31從有關二次通過PSF像的光學資料D17中求出角度θ下的測量光的焦點位置及該焦點的前後位置的PSF特性。例如,演算部31求出角度θ下的光軸線L’最對焦的測量光的焦點位置、位於光軸線L’上焦點的前側的前焦線上的非點像的位置、以及位於光軸線L’上焦點的後側的後焦線上的非點像的位置的PSF特性。
演算部31更可依照每個角度θ來計算角度θ下的焦點位置的PSF像的折射度數、前焦點的折射度數、及後焦點的折射度數。藉此,能夠從前焦點與後焦點的折射度數預想近視有無加深。
在這個例子中,演算部31更計算角度θ下的焦點位置的點像的折射度數、前焦點的折射度數及後焦點的折射度數中的每一者減去眼軸線L(θ=0°)上的檢測光的焦點位置的點像的折射度數後的差。此計算用以判別遠視性的後焦點是否存在於以黃斑部為中心的周邊視野的網膜46的外側。
例如,在用以判別遠視性的後焦點是否存在的初步階段,演算部31假設角度θ下的最對焦的位置的PSF像的折射度數為BFR θ,相同角度θ下的前焦線上模糊的非點像的折射度數是AFLR θ,後焦線上模糊的非點像的折射度數是PFLR θ,眼軸線L(θ=0°)上的最對焦的位置的PSF像的折射度數為BFR0,並將各個評比值以A、B、C表示,計算以下的評比式(1)~(3)。
A=AFLR θ-BFR0.....(1)
B=BFLR θ-BFR0.....(2)
C=PFLR θ-BFR0.....(3)
判別部32根據上述(1)~(3)式的計算結果,判別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的周邊視野是否有遠視性的後焦點存在。例如,判別部32判別測量光的焦點位置的PSF像的折射度數、前焦線上的非點像的折射度數、及後焦線上的非點像的折射度數都是正值或負值。
判別部32會在3個評比值A、B、C都是正值的情況下,診斷出「由前焦線至後焦線為止全部遠視性的後焦點存在於網膜的外側」的結果。相反地,當3個評比值A、B、C有一個是負值的情況,則診斷出「由前焦線至後焦線的位置上都沒有遠視性的後焦點存在」。
上述的資料輸入輸出部33連接了光學資料取得部10、鍵盤21、滑鼠22及顯示部24。資料輸入輸出部33從光學資料取得部10接收光學資料D17,傳送控制資料D33至光學資料取得部10。資料輸入輸出部33輸出顯示資料D24至顯示部24,從鍵盤21輸入鍵盤資料D21,從滑鼠22輸入操作資料D22。
反射儀可以取代光學資料取得部10連接至資料輸入輸出部33,根據從反射儀獲得的眼底形狀資料,判斷部32可判別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的周邊視野是否有遠視性的後焦點存在。
記憶體部34構成記憶媒體的一例,寫入了用以執行近視加深判別方法的電腦可讀取的程式。記憶體部34除了ROM、RAM等之外,也使用硬碟裝置。例如ROM儲存了用以執行近視加深判別方法的電腦可讀取的程式資料。
程式資料是以實行下述步驟的主要常規用程式為內容的資料,例如:相對被檢測眼球2的水晶體的略中央與黃斑部連線的眼軸線L以角度θ方向照射測量光至網膜46的步驟;接收該網膜46反射的光並取得眼底的周邊視野的光學資料D17的步驟;解析光學資料D17並求出角度θ下的測量光的焦點位置及該焦點的前後2位置的PSF特性的步驟;根據PSF特性 判別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的周邊視野是否存在遠視性的後焦點的步驟(參照第5圖)。
另外,做為判別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的周邊視野是否存在遠視性的後焦點時的次要常規程式包含實行以下步驟的程式資料:輸入前焦線上的非點像的折射度數AFLR θ及眼軸長上的焦點的折射度數BFR0的步驟;以評比式A=AFLR θ-BFR0求出評比值A的步驟;輸入最對焦位置的折射度數BFR θ及眼軸長上的焦點的折射度數BFR0的步驟;以評比式B=BFLR θ-BFR0求出評比值B的步驟;輸入後焦線上的非點像的折射度數PFLR θ及眼軸線L上的焦點的折射度數BFR0的步驟;以評比式C=PFLR θ-BFR0求出評比值C的步驟;判別評比值A、B、C是否都為正值的步驟。
在RAM解析調制轉換函數(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時,展開變換後的光學資料D17。MTF解析中,解析最對焦的PSF像的模糊比例。硬碟裝置儲存了變換前與變後的光學資料D17、或顯示資料D24、控制資料D33等。顯示資料D24是用以顯示每角度θ的縮圖影像用的模擬影像顯示用資料。藉此,能夠解析被檢測眼球2的角度θ下最對焦的折射位置的低次及高次像差的影響。圖中的Ds是S曲線資料,並且是用以描繪半徑rs的後焦等線S用的影像資料,使用於選擇隱形眼鏡時。
顯示部24以角度θ顯示演算部31算出的最對焦的位置的PSF像、前焦線上的非點像及後焦線上的非點像。例如,從資料輸入輸出部33接收顯示資料D24,將最對焦的位置的 PSF像、前焦線上的非點像及後焦線上的非點像顯示於1畫面中(參照第8A~8L圖及第9A~9I圖)。當然,顯示部24也可顯示角度θ下的光軸線L’重疊至被檢測眼球2的概略的剖面(參照第3、4圖)。顯示部24會使用液晶顯示面板。藉由上述各部分,構成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
在此,參照第3圖及第4圖,說明評比式A、B、C為正值時與為負值時的情況的判定例。第3圖及第4圖是角度θ下的光軸線L’重疊至被檢測眼球2的概略的剖面,光軸L’上以0.25[D]的刻度記述位置(焦點或非焦點深度)。根據第3圖所示的評比式A、B、C為正值的判斷例,眼睛剖面圖中,近視加深的兒童比起第4圖所示正常視力的兒童來說,被檢測眼球2的眼軸長Lx較為延長。圖中,角度θ=20°且以虛線表示的光線L’以及正交的複數(21條)的縱方向的短線是在±2.0[D]的範圍內,當以對焦透鏡的驅動來改變入射被檢測眼球2的測量光(光束)時,以每0.25[D]的間距記載非焦點及焦點的位置。
此虛線表示的光軸線L’上最對焦的位置(黑圓點)以BFp表示,前焦點線上的非點像的位置(黑菱形)以AFp表示,後焦線上的非點像的位置(白菱形)以RFp表示時,位置BFp與位置RFp跨過網膜46,位於遠視側。以先前說明的例子來說,位置AFp相當於第8E圖所示的-3.45[D],位置BFp相當於第8K圖所示的-1.95[D],位置RFp相當於第9E圖所示的-0.45[D]。
這種位置BFp與位置RFp跨過網膜46位於遠視側的兒童的被檢測眼球2會得到評比式A、B、C為正值,能夠判斷 被檢測眼球2的近視正在加深。
根據第4圖所示的評比式A、B、C為負值的判斷例,眼睛剖面圖中,正常視力的兒童比起第3圖所示近視的兒童來說,被檢測眼球2的眼軸長Lx不延長。圖中,虛線表示的光軸線L’上,最對焦位置BFp與前焦線上的非點像的位置AFp不跨過網膜46,位於近視側。這種位置BFp與位置RFp跨過網膜46位於近視側的兒童的被檢測眼球2會得到評比式A、B、C為負值,能夠判斷被檢測眼球2的近視沒有加深。
接著,參照第5~14圖,關於本發明的近視加深判別方法,說明該近視加深診斷裝置的動作例。在這個例子中,將被檢測者1的頭部固定於第1圖所示的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的下顎平台,使非檢查眼注視視力表54,再用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測量檢查眼在周邊視野的光學資料D17,以此為前提。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實行以下的步驟ST1~ST7,並以步驟ST5中控制部23判定被檢測眼球2的近視加深且診斷被檢測眼球2的近視加深的情況為例。
以上述這些為前提,在第5圖所示的流程圖的步驟ST1中,首先控制部23接收角度θ的設定。角度θ是相對於被檢測眼球2的水晶體42的略中央與黃斑部45連線的眼軸線L的測量光的照射角。例如,眼科醫師操作設定部15設定角度θ。設定部15透過資料輸入輸出部17、33通知控制部23表示設定角度θ的光學資料D17。當然,也可以操作鍵盤21或滑鼠22來輸入表示設定角度θ的光學資料D17至控制部23。
接著,在步驟ST2,控制部23控制光照射部13沿著 先前設定的角度θ的方向照射測量光至網膜46。光照射部13根據從資料輸入輸出部17輸入的照射控制信號S13,沿著相對於眼軸線L夾角度θ的方向照射網膜46(參照第3、4圖等)。
在步驟ST3,控制部23控制資料輸入輸出部17已取得光學資料D17。光檢測部14則接收從角度θ方向的網膜46反射的光,產生包含眼底的周邊視野的前焦線、後焦線散焦成分的廣折射範圍的光檢測信號S14。
資料輸入輸出部17從光檢測部14輸入光檢測信號S14,將該光檢測信號S14進行A/D轉換,取得包含前焦線、後焦線的散焦成分的廣折射範圍的光學資料D17。光學資料D17是構成第7A圖所示的二次通過(Double-pass)PSF像的資料。
二次通過PSF像是投影點光源至眼球光學系統時形成於網膜46上的點像,包含眼球光學系統的全部的光學資訊(光學資料D17)。藉由取得光學資料D17,不只視野周邊部最對焦的部份,能夠以0.25[D]的間距等細部地跨過廣範圍,取得其散焦成分的光學特性。
接著,在步驟ST4,控制部23解析光學資料D17。例如,在步驟ST41,控制部23求出角度θ下的測量光的焦點的位置及焦點的前後的位置的PSF特性。上述的二次通過PSF像因為測量光去與回2次通過眼球光學系統,所以將第7A圖所示的二次通過PSF像轉換為第7B圖所示的單次通過(Single-pass)PSF像。此時,顯示二次通過PSF像的光學資料D17以與習知技術相同的方法轉換為顯示單次通過PSF像的光學資料D17。
轉換後的光學資料D17被解析,用以判別被檢測眼 球2的眼底的周邊視野是否存在有遠視性的後焦點。演算部31則進行運算,求出表示單次通過PSF像的傳達特性的函數,即MTF與相位轉換函數(Phase Transfer Function:PTF)。
求出組合此MTF與PTF兩者的特性的光學轉換函數(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OTF),根據這些特性能夠判斷被檢測眼球2的透鏡的影像傳遞特性,換言之,能夠判斷被檢測者1的眼內透鏡(水晶體42)的成像性能。演算部31從光學資料D17計算反映出低次及高次像差的對比資料(MTF資料)。
在此例中,藉由計算最對焦的位置的PSF像的MTF(fx,fy),解析(MTF解析)周邊視野的非焦點的模糊比例。例如,將被檢測眼球2的眼球光學系統的光學轉換函數以OTF(fx,fy)表示,將此調制轉換函數以MTF(fx,fy)表示,將非焦點或焦點的光學資料D17的亮度信號成分以S(fx,fy)、S(0,0)表示,將水平方像的空間頻率以fx表示,將垂直方向的空間頻率以fy表示,計算(4)式如下:[算式1]MTF(fx,fy)=| OTF(fx,fy)|而OTF(fx,fy)=S(fx,fy)/S(0,0) S(fx,fy)=∫ ∫PSF(x,y)exp(-2 π i(fxx;fyy))dxdy.....(4)由此計算出MTF(fx,fy)。
根據此(4)式計算出角度θ下的±2.0[D]的範圍內,每0.25[D]的非焦點及焦點位置(前21個位置)的點像強度分佈特性(PSF特性)(參照第8A~第8L圖及第9A~第9I圖)。 藉此,能夠MTF解析最對焦的PSF像的模糊比例。利用此MTF解析,測量光的焦點位置的點像的模糊大的被檢測眼球2,例如PSF像的模糊程度大的兒童能夠分類為本介入試驗無法治療的排除群體,或者是本介入試驗可治療的群體。
然後,在步驟ST42控制部23將角度θ下的±2.0[D]的範圍內,每0.25[D]的焦點或非焦點像以縮圖顯示於顯示部24。例如,顯示部24從資料輸入輸出部33接收顯示資料D24,將最對焦的位置的PSF像、前焦線上的非點像及後焦線上的非點像的縮圖顯示於1畫面中(參照第8A~第8L圖及第9A~第9I圖)。
根據第8A~第8L圖及第9A~第9I圖所示的影像例,為在角度θ=20°下從視野周邊部的網膜46反射的反射光的光軸±2.0[D]的範圍內,每0.25[D]播放(拍攝)的21個單次通過PSF像,並組成從第7A圖所示的二次通過PSF像轉換為單次通過PSF像的光學資料D17(對比資料:MTF資料)。
第8A圖~第8L圖所示的折射度數為-4.45[D]、-4.20[D]、-3.95[D]、-3.70[D]、-3.45[D]、-3.20[D]、-2.95[D]、-2.70[D]、-2.45[D]、-2.20[D]、-1.95[D]、-1.70[D]的12個影像中,-3.45[D]是角度θ=20°下的前焦線上的非焦點像,-1.95[D]是角度θ=20°下的最對焦的位置的PSF像。
而第9A圖~第9I圖所示的折射度數為-1.45[D]、-1.20[D]、-0.95[D]、-0.70[D]、-0.45[D]、-0.20[D]、0.05[D]、0.30[D]、0.55[D]的9個影像中,-0.45[D]是角度θ=20°下的後焦線上的非焦點像。第8A圖~第8J圖所示的非焦點像的寬度或 長度有大小,並具有往右側低下的細長橢圓形。第8L圖及第9A~第9I圖所示的非焦點像的寬度或長度有大小,並具有往左側低下的細長橢圓形。
前焦線上的非焦點像及後焦線上的非焦點像的選擇基準,例如合成從最對焦的位置BFp的PSF像往前後偏移0.25[D]的位置的前焦線上的非焦點像的光強度與後焦線上的非焦點像的光強度後,抽出位於形成該PSF像的光強度的對稱位置AFp、RFp的前焦線上的非焦點像及後焦線上的非焦點像。對其他角度θ=10°、30°、40°也以同樣方式取得。
根據第10圖所示的MTF對空間頻率的特性例,縱軸是眼內透鏡(水晶體42)的MTF,對應表示PSF像的細部的空間頻率(Spatial Frequency)來顯示對比下降的比例。橫軸是空間頻率[c/deg]。
圖中,虛線是PSF像的水平方向的MTF對空間頻率特性,鏈線是PSF像的垂直方向的MTF對空間頻率特性,實線是做為這些的平均值的MTF對空間頻率特性。任一者的特性都是在角度θ=20°下最對焦的-1.95[D]的位置播放(模擬)的PSF像的情況。根據MTF特性,隨著空間頻率增高(變為細微影像),MTF(對比)急劇地下降。從此MTF特性能夠把握被檢測眼球2的水晶體42的光學特性。
而根據第11A圖~第11G圖所示的PSF像的取得例,顯示角度θ=-20~40°下水晶體眼的最佳對焦的7個PSF像。在這個例子中,做為眼軸線L上(角度θ=0°)下最對焦的位置的PSF像的折射度數BFR0,會使用第11C圖所示的水晶 體眼的最佳對焦時的PSF像。
根據第12圖所示的水晶體眼的MTF特性,縱軸是眼內透鏡(水晶體42)的MTF,橫軸是測量光照射時設定的角度θθ=-20~40°。圖中的實現是水晶體眼的MTF特性。
然後,在步驟ST5,控制部23根據MTF特性及PSF特性,判別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的周邊視野外側是否有遠視性的後焦點存在。例如,呼叫第6圖所示的次要常規程式,在步驟ST51,演算部31輸入前焦線上的非點像的折射度數AFLR θ及眼軸長上的焦點的折射度數BFR0。接著,在步驟ST52,演算部31從下式(1)求出評比值A。然後,移動至步驟ST57。
A=AFLR θ-BFR0.....(1)
又在步驟ST53,演算部31輸入最對焦位置的折射度數BFR θ及眼軸長上的焦點的折射度數BFR0。接著,在步驟ST54,演算部31從下式(2)求出評比值B。然後,移動至步驟ST57。
B=BFLR θ-BFR0.....(2)
又在步驟ST55,演算部31輸入後焦線上的非點像的折射度數PFLR θ及眼軸長L上的焦點的折射度數BFR0。接著,在步驟ST56,演算部31從下式(3)求出評比值C。然後,移動至步驟ST57。
C=PFLR θ-BFR0.....(3)
在步驟ST57,判別部32判別評比值A、B、C是否都為正值。A、B、C>0的情況下(YES),則回到步驟ST5的「周邊視野有遠視性的後焦點」。相反地,A、B、C<0的情況 下(NO),則回到步驟ST5的「周邊視野沒有遠視性的後焦點」。
在此,關於近視的被檢測眼球2,在眼軸線L上的焦點的折射度數BFR0是-0.3[D]、角度θ=20°下最對焦位置的PSF像的折射度數BFR θ是-1.5[D]、前焦線上的非點像的折射度數AFLR θ是0.0、後焦線上的非點像的折射度數PFLR θ是-3.0的情況下,以評比值A、B、C來判別遠視性的後焦點是否存在。
將這些值帶入(1)~(3)式時,評比值A是+3,評比值B是+1.5,評比值C是0.0,因為評比值A、B為正值,所以能夠判別前焦線至後焦線全部存在遠視性的散焦。
對近視加深的兒童,能夠預想到角度θ下焦點與後焦點線上的非點像跨過網膜46,位於遠視側側。不只計算角度θ=20°的情況,也計算θ=10°、30°、40°,判別1個角度θ存在遠視性的後焦點的情況下,即使對其他角度θ不進行運算,也能夠判別近視加深的傾向。具體來說,如第3圖所示的網膜46的遠視側存在焦點位置,能夠預測出此為有近視加深傾向的被檢測眼球2。
關於正常視力的被檢測眼球2,在眼軸線L上的焦點的折射度數BFR0是0.0[D]、角度θ=20°下最對焦位置的PSF像的折射度數BFR θ是-1.0[D]、前焦線上的非點像的折射度數AFLR θ是0.0、後焦線上的非點像的折射度數PFLR θ是-2.0的情況下,評比值A是0.0,評比值B是-1.0,評比值C是-2.0,因為評比值B、C是負值,能夠判別遠視性的散焦不存在。
對近視沒有加深的兒童,能夠預想到角度θ下焦 點與後焦點線上的非點像不跨過網膜46,位於網膜46的近視側。如第4圖所示的網膜46的近視側存在焦點及前焦線上的非點像,能夠預測出此為沒有近視加深傾向的被檢測眼球2。
在上述的步驟ST5,控制部23判別「被檢測眼球2沒有近視加深」的情況下,在步驟ST6,控制部23將「從加入度數的導入治療中排除」的資訊顯示於顯示部24。
在步驟ST5,控制部23判別「被檢測眼球2有近視加深」的情況下,在步驟ST7,控制部23將「適用加入度數的導入處方」的資訊顯示於顯示部24。例如,資料解析裝置20會根據角度θ下測量光的焦點位置的點像的模糊比例的解析結果,來下達以導入有抑制近視加深用的加入度數的眼鏡或隱形眼鏡來治療的處方。
在此步驟ST7,可以判定可能加深的近視是否能夠以治療來抑制,或者是判定加入多少度數的折射矯正至周邊部才能夠治療可能加深的近視等。例如,在眼鏡或隱形眼鏡上,將用以使角度θ下網膜46的外側的後焦點拉回近視(眼內)側的加入度數設定於遠方光學部(近視矯正透鏡)的周圍。
對於上述的-0.3[D]的近視的兒童,下達使用抑制近視加深的隱形眼鏡的處方時,設定+3°左右的近方光學部(凸透鏡)於-0.3[D]的遠方光學部(凹透鏡)的周圍。此凸透鏡用以將角度θ下網膜46的外側的後焦點拉回近視側,與遠近兩用款的功能不同。
如此一來,根據第1實施型態的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具備資料解析裝置20,用以接收從角度θ方向的網膜46 反射而來的光,解析獲得的眼底周邊視野的光學資料D17。資料解析裝置20根據角度θ下的測量光的焦點位置及該焦點的前後位置的PSF特性,判定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的周邊視野否存在有遠視性的後焦點。
利用這個架構能夠判別(預想)被檢測眼球2的近視的加深,因此包含幼兒的近視今後是否加深的判定,對於眼軸長的變化顯著的兒童期的軸性近視、被認為原本的近視停止加深的成人,能夠容易地診斷持續變化的折射性近視的加深。藉此,可提供根據各個幼兒的基礎資料所下的隱形眼鏡或眼鏡的處方。能夠提供適合近視加深階段的兒童等的眼睛的眼鏡或隱形眼鏡。
根據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能夠定期地進行近視加深判別,一邊監控周邊視野的光學資料D17的變化一邊進行適當的折射矯正,對近視加深的預防、抑制產生助益。藉此,根據一定期間的治療後所進行的效果判定,能夠使該治療基準更明確。
根據近視深判別方法,在眼底的周邊視野的光學特性中考慮到前焦線與後焦線的折射,藉由步驟ST4在角度θ下的測量光的焦點位置的點像的模糊比例的MTF解析,該測量光的焦點位置的點像模糊程度大的被檢測眼球2能夠分類為不能用本介入試驗治療的除外群體,或是可用本介入試驗治療的群體。
第13A圖~第13G圖顯示在被檢測者1植入眼內透鏡(Intraocular lens:IOL)的情況下,角度θ=-20~40°的最 佳對焦時的7個PSF像。IOL眼(植入眼內透鏡的眼睛)是以白內障手術取出水晶體42,取而代之地實施插入(埋入)人工的水晶體的方法(LASIK等)。IOL眼因為較大的像差成分的原因而使焦點無法確實形成於周邊。這可能成為了近視加深的第二要素。
第14圖顯示IOL眼的MTF特性例。縱軸是人工透鏡(IOL眼)的MTF,橫軸是測量光照射時所設定的角度θθ=-20~40°。圖中的實線是IOL眼的MTF特性。IOL眼的MTF特性比起水晶體眼的MTF特性顯得更為平坦。
在這個例子中,比起水晶體眼的PSF像,整體的IOL眼的PSF像的像徑較大。可知IOF眼的MTF明顯地劣化。上述的像差成分也可以藉由MTF解析光學資料D17來鑑別。過去的報告中,因為IOL眼的近視會加深,所以導入本發明的判別方法,能有效做為鑑別出介入試驗無效而應該排除的例子的方法。
上述的實施型態中,說明了將被檢測者1的頭部固定於檢查機器的下顎平台,以非檢查眼注視視力表54的狀態下,沿著軌道53移動光學資料取得部10角度θ(光軸)的情況,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以兒童的被測量眼注視光學資料取得部10,將搭載了該光學資料取得部10內部的點光源或半反射鏡、CCD等的光學系統改搭載於平台等。
然後,也可相對於被檢測者1與資料取得部本體所固定的固定座標系統,將光學系統獨立於旋轉座標系統並固定,採用以該旋轉座標系統來移動平台等角度θ的方法。當然,也可配置反射鏡於光學系統的光軸,採用旋轉驅動該反射 鏡來移動角度θ(光軸)的方法。利用這些架構,也能夠取得包含角度θ下的前焦線與後焦線的正確的光學資料D17。
本次關於被檢測者1說明了兒童的情況,但不限定於此,應用於成人期的近視加深例子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本發明的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近視加深診斷系統)能夠根據從資料解析裝置20獲得的遠視度數,測量出抑制近視所必要的矯正度數(參照步驟ST7)。這樣一來,當開始發生近視時眼軸長Lx往後方延長使眼球形狀扭曲的情況,能夠藉由將遠視性的後焦點從跨過與被檢測眼球2的水晶體42的略中心頂點及黃斑部45連線的眼軸線L夾角度θ方向上的周邊網膜的外側位置拉回該周邊網膜的內側(眼內),來抑制近視的加深(以下稱為近視加深抑制理論)。
<近視加深抑制用的隱形眼鏡>
做為第15A圖及第15B圖所示的第2實施型態的抑制近視加深用隱形眼鏡200構成隱形眼鏡的一例,將設定了抑制近視加深的折射度數的後焦點控制部(以下稱為後焦點控制區域63)設置於遠用光學部62的周邊領域。本發明的隱形眼鏡200根據以下的設計作成。
透過上述的近視加深抑制理論,可知眼軸長Lx的延長所導致的近視加深是因為形成周邊視線的光線從角膜周邊部入射,使網膜周邊部產生前焦點與後焦點,而該後焦點位於比網膜更靠後所致。此後焦點會因為網膜曲率的不同使得網膜至焦點的距離不同,設置因應此網膜曲率的後焦點控制領域於透鏡本體部61,設定可使後焦點位於網膜前方的折射度數於 後焦點控制區域63,設計出此隱形眼鏡。
在這個例子中,根據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所計算的光學資料D17而著眼於前焦線與後焦線,提供以抑制被檢測眼球2的近視加深為目的的軟式隱形眼鏡。第15A圖中,隱形眼鏡200具有中央陷入呈凹狀且其周邊隆起呈凸狀的碗狀的透鏡本體部61。透鏡本體部61的材質能夠使用習知構成軟式隱形眼鏡的材料。
D ψ 1是第15B圖所示的透鏡本體部61的透鏡徑,要覆蓋角膜41(約12mm),所以會使用更大的尺寸,大約D ψ 1為14.0mm前後。透鏡本體部61設置有度數設定領域I(附加領域:ADD)。度數設定領域I的直徑D ψ 2會因為第16圖所示的瞳孔徑D ψ 3平均為4.6mm,而設定在7.0mm左右。第16圖顯示將隱形眼鏡200安裝於角膜41上的例子。度設設定領域I由遠用光學部62與後焦點控制區域63構成。
遠用光學部62設置於透鏡本體部61的中心領域,配置了近視矯正用的既定負度數的凹透鏡。遠用光學部62的寬度以OZ表示,正面觀看時,設置於透鏡中心部,遠用光學部62的寬度OZ大概設定在2.5mm左右。設定寬Dz=2.5mm的理由是成像於椎狀細胞分佈密的黃斑部45的周邊為第1目的。
而即使在黃斑部45的周邊設定受到成像在網膜46之後的影響較少的光的入射角度是第2目的。在這個例子中,將度數設定領域I減去遠用光學部62的寬度OZ的面積領域後所剩下的領域稱為後焦點控制區域63。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度數不受到近視眼的度數或視覺表現影響,而是根據為了網膜曲率 及近視加深抑制理論而作成的算式來決定。
設定上述的度數設定領域I的直徑D ψ 2=7.0mm的另一理由是要設置凸透鏡的加入度數,為了比黃斑部45周邊更靠周圍的周邊部的網膜46的外側的成像移動至網膜46前,設定後焦點控制區域63在角度30°以內(參照第16圖),進而在此角度30°下控制入射眼內的光。角度30°是以第16圖所示的被檢測眼球2的水晶體42的略中心點與黃斑部45連線的眼軸線L為角度0°,並以角度12°為間距在角度12°、24°、36°、48°、及60°下照射測量光時所選擇出來的。
後焦點控制區域63設置於遠用光學部62的周圍。後焦點控制區域63配置了抑制近視加深用的既定正度數的凸透鏡,將遠視性的後焦點從與通過被檢測眼球2的瞳孔43的略中心(水晶體42的略中心頂點)及黃斑部45的眼軸線L夾角度θ方向上的跨過周邊網膜的外側位置拉回該周邊網膜的內側(眼內)。
關於隱形眼鏡200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係將包含有被檢測眼球2的黃斑部45的網膜46的內面形狀以眼底曲率半徑表示時,將眼底曲率半徑最小的網膜眼及眼底曲率半徑最大的網膜眼平均後所得的平均網膜眼的平均曲率半徑為基準,當被檢測眼球是眼底曲率半徑比平均網膜眼大的網膜眼時,設定比平均網膜眼的折射度數輕的折射度數,當被檢測眼球是眼底曲率半徑比平均網膜眼小的網膜眼時,設定比平均網膜眼的折射度數重的折射度數。
在這個例子中,度數設定領域I的外側的領域被視 為不帶度數的領域,不帶度數的領域與設定了度數的領域之間有緩和的會合處(接續部位;邊界部位)。因為急劇的形狀或度數的變化會在視線的周邊部產生像的跳躍或扭曲等。在此例中,採用具有區帶(遷移區帶)的設計,階段地變化至透鏡的前端(最外側)。
上述的抑制近視加深用的隱形眼鏡200能夠根據被檢測眼球2的周邊視野的光學特性的基礎資料與計算式製造出來。例如,在隱形眼鏡200的中心配置遠用光學部62的近視度數,在周邊部配置由計算式獲得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
遠用光學部62的寬度OZ(面積)設置太廣的話,從此遠用光學部62入射眼內的光很多會到達網膜周邊部。為了防止此光到達網膜周邊部,會希望將遠用光學部62的寬度OZ盡可能地做窄(小)。
寬度OZ也根據計算式算出的資料來設計。像這樣加入遠用光學部62的遠方視力用折射度數的面積比起習知的視力矯正用隱形眼鏡小成為本發明的特徵。
將上述的隱形眼鏡200作成軟式隱形眼鏡的理由是因為若眨眼使得透鏡本體部61在角膜41上大幅動作的話,會因為光暈或眩目使得對比等的視覺表現的品質下降,而需要動作幅度小的透鏡。在此,光暈是指被翻譯為光環症的後遺症,當看著光時會伴隨著看到光的周圍有一圈光環的症狀。根據光的種類,光本體有時看起來是圓的模糊感。無論如何,因為比原來的光束大所以會感到暈眩。而眩目是指翻譯為眩光的後遺症,伴隨著光看起來比本來更閃亮更眩目的症狀。也有人稱這 種感覺看起像是「滲透開來」一樣。
這樣一來,根據第2實施型態的隱形眼鏡200,具備了設定抑制近視加深用的折射度數並且設置在遠用光學部62的週邊領域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將遠視性的後焦點從跨過被檢測眼球2的角度θ方向的週邊網膜的外側位置拉回該週邊網膜的內側(眼內)。
藉由此構造,不受遠近兩用透鏡為目的的近處的視覺表現影響,或是不受近處的視覺表現影響,就能對近視狀態的被檢測眼球2抑制其後的近視加深。本發明的隱形眼鏡是以抑制近視加深為目的,因此遠方視力是設計將來自遠用光學部62的光成像於網膜46的中心部,也就是黃斑部45,但也可以不將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焦點成像於黃斑部45為目的。
因此,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會由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所進行的由外觀察的檢查來決定,故而並非改善遠用光學部62的視覺表現這點是與以修正視力為目的的既有遠近兩用隱形眼鏡最大的不同。對此,既有的修正視力用的遠近兩用隱形眼鏡以提升自我感覺的遠處及近處的視覺表現為目的,並且以如何獲得鮮明影像,防止鬼影或眩目的同時不產生影像跳躍為目的,而設計了遠用光學部62’及近用光學部63’。
本發明的隱形眼鏡200是為了將網膜46的中心部(黃斑部45)以外的周邊網膜的成像朝網膜46的前側移動而設計,其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角度的設定是依入射角膜41的角度(θ=30°)而決定這點有很大的差異。
而關於遠用光學部62以外的週邊的度數,既有的視力修正用及遠近兩用隱形眼鏡的度數必須因應個人差異。然而,人的眼球有平均的大小,因此根據該平均的眼球大小來設計幾種形式的度數設計,能夠確立規格。這樣一來就會有製造簡單化的優點。軟式隱形眼鏡可藉由例如將透鏡樹脂材料注入形狀為遠用光學部62的凹狀透鏡、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凸透鏡及其周圍領域連成一體的模具,以射出模具成型獲得。
上述的隱形眼鏡200與一般的視力修正用的隱形眼鏡完全不同,在設置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度數這點,與設置於中心的遠用光學部62的度數完全無關,並且也與使用者所必要的矯正度數完全無關,根據網膜曲率的不同來決定度數這點是其特徵所在。因此即使具有相同的近視度數,具有相同調節能力的眼睛,當網膜曲率不同時,設置於透鏡本體部61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度數就會不同。因此,透過後焦點區域63的度數來改善近處的視覺表現並非其目的。
再者,不像一般遠近兩用的隱形眼鏡那樣,會因為眨眼、視線的變更或移動而使角膜41上的透鏡本體部61移動,藉此使視軸移動到加入度數不同的地方而能夠看到近處,這點也是與其他視力修正用的隱形眼鏡不同的特徵。因此,致力於使透鏡本體部61不因為眨眼或視線變更而在角膜41上移動也是特徵所在。
本發明的隱形眼鏡為抑制近視用的隱形眼鏡,即使是正視時的遠用光學部62也根據近視加深抑制理論,採用影響黃斑部45週邊的後焦點跑到網膜46後的程度小的最低限角 度,因此比起一般的視力修正用隱形眼鏡,遠用光學部62顯著地狹窄是其特徵。
關於設定於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度數,必須根據近視加深抑制理論來決定。若是隨意的決定加入度數,就無法使後焦點移動到網膜前,而無法發揮抑制近視加深的目的。
<隱形眼鏡的選擇方法>
接著,說明選擇實施例的抑制近視加深用的隱形眼鏡的例子。在此之前,首先參照第17圖~第23圖,說明近視眼的矯正及不同形式的隱形眼鏡200。
第17圖係顯示從網膜46中心的黃斑部45開始的角度與視力的關係。第17圖中,縱軸是視力的相對值,顯示視力0.025~1.0。橫軸是中心窩(黃斑部45)開始的度數(角度)。眼軸線L的黃斑部45的位置是0°。鼻側是0°~70°,耳側是0°~60°。
根據第17圖所示的視力與度數之間的關係例,在度數0°附近顯示視力的最高值。一離開中心窩,視力會因為錐狀細胞的密度急遽下降而降低。圖中的度數14°~18°附近的斜線表示盲點。以此盲點為邊界而開始無法辨識影像。換言之,即使焦點形成於週邊網膜上也無法辨識影像。此現象應用於本發明的隱形眼鏡200。
也就是說,本發明的隱形眼鏡200是以近視抑制為目的,所以關於遠方視力會設計來自遠用光學部62的光成像於錐狀細胞密集分佈的黃斑部45的週邊。然而,隱形眼鏡200的目的並非是為了確保廣範圍視野來設計光學區域。其理由如第 17圖所示,因為在黃斑部45的中心窩的中心視力(central vision)最好,一離開中心視力就急遽下降。
在視野內,中心視力最敏略且越靠週邊網膜越差,中心視力為1.0時,視線偏移度數(角度)2°的話就視力降到0.4左右,偏移度數5°的話視力降到0.1左右。因此,本發明的隱形眼鏡200中,將設置於其中心的遠用光學部62的加入度數(光學)區域設定為寬OZ=2.5mm的情況下,看看到對象物時大約能確保度數10°的視野。也就是說,2.5mm的寬度能夠充分地確保用以獲得必要視力的視野。
另外,根據第18圖所示的近視眼的矯正例(其一),近視是焦點f位於網膜46中心的黃斑部45之前的狀態。在此近視狀態,光從角膜41的周邊部入射眼內,出現於網膜周邊部的前焦點a與後焦點b一起形成於網膜46的前方,將其矯正,移動焦點f移動到f’使成像於網膜46中心的黃斑部45的情況下,前焦點a移動至a’,後焦點b移動至b’。結果後焦點b’跑到比網膜46靠後的位置。
在這個例子中,依照光進入眼內的入射角(角度θ;實際為立體角),會產生以鏈線表示的前焦等線T與以虛線表示的後焦等線S。在此,前焦等線T是指將在每個角度θ獲得的前焦線上具有相等PSF特性的非焦點依序連接畫成弧形的線。後焦等線S是指將在每個角度θ獲得的後焦線上具有相等PSF特性的非焦點依序連接畫成弧形的線。後焦等線S及前焦等線T的各個弧的最低點滑過眼軸線L上移動至黃斑部45的位置。圖中,rs是後焦等線S的半徑,是眼軸線上的原點Ox至後 焦等線S的長度。
近視加深的程度能夠藉由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曲率,例如眼底曲率半徑rx的大小不同來掌握。在圖中,以x=a,b,c所示的rx是近視眼的眼底曲率半徑,是眼軸線上的原點Ox至網膜46的長度。找出後焦等線S的位置與網膜46的位置之間的距離,就能知道近視加深的程度。為了抑制此近視的加深,可把後焦等線S移動到近視矯正後的近視眼的網膜46之前。因此,可設置後焦點控制區域63在遠用光學部62的周邊部,而其度數與遠視矯正完全無關。
根據第19圖所示的近視眼的矯正例(其二),比起第18圖所示的近視眼的眼底曲率半徑rx,是眼底曲率半徑ra較大(緩和)的網膜46。眼底曲率半徑ra是延軸線上的原點Oa至網膜46的長度。在這個情況下,移動的前焦點a’及後焦點b’一起移動至網膜46的前方,因此是幾乎不需要下達使用抑制近視加深用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處方的症狀例。根據這個症狀例,即使設定輕度的度數的凸透鏡至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情況下,後焦等線S也能夠輕易地移動至網膜46的前方。
對此,根據第20圖所示的近視眼的矯正例(其三),比起第18圖所示的近視眼的眼底曲率半徑rx,是眼底曲率半徑rc較小的網膜46。眼底曲率半徑rc是延軸線上的原點Oc至網膜46的長度。這個情況下,移動的後焦點b’移動到網膜46的更後方,因此必須下達使用抑制近視加深用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處方。根據這個症狀例,為了將後焦等線S拉回網膜46的前方(眼內),必須設定重度數的凸透鏡至後焦點控制區域 63。
在此,關於抑制近視加深用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假設設定(插入)度數輕凸透鏡的處方為Ta類型,假設設定度數比Ta類型重的凸透鏡的處方為Tb類型,假設設定度數更重的凸透鏡的處方為Tc類型。例如設定類型Ta的折射度數為+1,類型Tb的折射度數為+3,類型Tb的折射度數為+5。
在這個例子中,知道從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獲得的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曲率半徑rx的話,就能夠判別類型Ta、類型Tb或類型Tc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中的哪一個是合適的。根據第21圖所示的類型Ta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例,藉由近視的矯正,產生於網膜周邊部的後焦等線S稍位於網膜46的前面,後焦等線S與網膜46之間的距離極近,比起第18圖所示的近視眼的眼底曲率半徑rx,是眼底曲率半徑ra大(緩和)的網膜眼的情況。
在這個情況下,即使在網膜周邊部受到矯正後的後焦點b的影響甚少,因此設置於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即使使用極輕度的度數也能將後焦等線S移動至網膜46的前方。因此,下達使用類型Ta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這個例子也有不需要下達處方的症狀例。
接著,根據第22圖所示的類型Tb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例,藉由近視的矯正產生於網膜周邊部的後焦等線S稍位於網膜46的後面,後焦等線S與網膜46之間的距離極近,眼底曲率半徑rb與第18圖所示的近視眼的眼底曲率半徑rx是大致相等的網膜眼,也就是眼底曲率半徑為平均的網膜眼的情況。在 這個況下,設置於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藉由設定比大的眼底曲率半徑ra的網膜眼更重的度數,能夠將後焦等線S移動至網膜46的前方。因此,下達使用類型Tb的隱形眼鏡的處方。
最後,根據第23圖所示的類型Tc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例,藉由近視的矯正產生於網膜周邊部的後焦等線S位於距網膜46較遠的位置,後焦等線S與網膜46之間的距離極遠,比起第18圖所示的近視眼的眼底曲率半徑rx,是眼底曲率半徑rc小(嚴重)的網膜眼。在這個況下,設置於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藉由設定比大的眼底曲率半徑ra的網膜眼還要再更重的度數,能夠將後焦等線S移動至網膜46的前方。因此,下達使用類型Tc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
接著,參照第21圖~第29D圖,說明隱形眼鏡200的幾個處方例。這些處方例中,將對應被檢測眼球2的視力的近視矯正用折射度數設定在透鏡本體部61的中心領域並做為遠用光學部62,然後將從類型Ta~Tc中選出的1個抑制近視加深用的折射度數設定在遠用光學部62的周圍領域並做為後焦點控制區域63,以此預先做成複數的隱形眼鏡200,從中下達對應被檢測眼球2的最適合的1個隱形眼鏡200的處方的情況為前提。
實施例1
第1實施例中,以基準化的後焦等線S為基準並根據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曲率形狀在其內側或外側來設定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類型Ta~Tc。因為這個設定,將網膜46的內面形狀(包含被檢測眼球2的黃斑部45)以眼底曲率半徑rx表示時, 將眼底曲率半徑rx最小的網膜眼與眼底曲率半徑rx做大的網膜眼平均,求出具有平均的眼底曲率半徑rx的網膜眼,以此處獲得的平均網膜眼做為基準(基準化)(第22圖)。在這個例子中,將平均網膜眼的後焦等線S做為選擇類型Ta~Tc時的比較基準線。假設後焦等線S是從基準化的S曲線資料Ds重現出來。S曲線資料Ds是用以描繪半徑rs的後焦等線S的影像資料。
將這些做為選定條件,例如在第5圖所示的步驟ST7進行呼叫,在如第24圖所示的步驟ST71控制部23輸入被檢測眼球2的遠用光學部62的折射度數Rx、眼底形狀資料DIN及S曲線Ds。折射度數Rx、眼底形狀資料DIN及S曲線資料Ds例如從記憶部34讀出後輸入演算部31或判別部32。
接著,在步驟ST72控制部23計算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曲率半徑rx。例如,演算部31設定被檢測眼球2的水晶體42的略中心點(參照第2圖)與黃斑部45連線的眼軸線L的左右網膜46的周邊內面至少2點以上的測量點(對稱位置)p1~p3,測量被檢測眼球2到達測量點p1~p5的深度,並從眼軸長L1等及各測量點p1~p5的深度資訊計算出眼底曲率半徑rx。眼底曲率半徑rx是求出第25A圖所示的弧長為La,弦高為h的圓弧(眼底曲率),然後將已知的圓弧做為參數加以重疊,求出兩者一致時的已知的圓弧的半徑rx’而得。
接著,在步驟ST73,控制部23判別被檢測眼球2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的類型是Ta或Ta以外。此時,藉由判別部32比較半徑rs的後焦等線S與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曲率半徑rx。此比較也可採用圖樣辨識的方法。
在這個例子中,當網膜眼是如第21圖所示,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曲率半徑ra比平均網膜眼的後焦等線S的半徑rs大的情況下(第25B圖所示的緩曲率)判別部32判別眼底曲率半徑ra的類型為Ta,因此移動至步驟ST74。在步驟ST74控制部23進行顯示控制,下達使用折射度數Rx+類型Ta的隱形眼鏡的處方。
顯示部24從資料輸入輸出部33輸入顯示資料D24,並根據該顯示資料D24顯示「遠用光學部62的折射度數Rx+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是類型Ta」的內容。藉此,能夠自動地選定(下處方)設定比平均網膜眼的折射度數輕的折射度數的隱形眼鏡200。
在上述的步驟ST73中被檢測眼球2的後焦點的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的類型是Ta以外的情況下,移動至步驟ST75,控制部23判別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曲率半徑rx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類型為Tb或Tc。此時,比較後焦等線S的半徑rs與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曲率半徑rx的結果,在第22圖所示的後焦等線S的半徑rs與眼底曲率半徑rx幾乎相等的情況下(第25B圖所示的平均的曲率),判別部32判別眼底曲率半徑rb的類型是Tb,因此移動至步驟ST76。在步驟ST76,控制部23進行顯示控制,下達使用折射度數Rx+類型Tb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
顯示部24根據該顯示資料D24顯示「遠用光學部62的折射度數Rx+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是類型Tb」的內容。藉此,能夠自動地選定(下處方)設定與平均網膜眼的折射度數幾乎相等的折射度數的隱形眼鏡200。
上述的步驟ST75中,後焦等線S的半徑rs比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曲率半徑rx小的網膜眼的情況下(第25B圖所示的陡曲率),判別部32判別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曲率半徑rc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類型是Tc,因此移動至步驟ST77。在步驟ST77,控制部23進行顯示控制,下達使用折射度數Rx+類型Tc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
顯示部24根據該顯示資料D24顯示「遠用光學部62的折射度數Rx+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是類型Tc」的內容。藉此,在第1實施例中,能夠輕易地自動選定(下處方)設定比平均網膜眼的折射度數重的折射度數的隱形眼鏡200。之後回到第5圖所示的步驟ST7。
實施例2
第2實施例係以第26圖所示的被檢測眼球2的眼內剖面圖中,根據顯示存在於角度θ,例如,θ=40°(θ max)的光軸線上的後焦線上的非焦點(以下簡單稱為後焦點b’)的位置RFp的光學資料D17(參照第2圖),以及顯示網膜46的位置Mp的光學資料D17,決定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類型Ta~Tc的情況為例。在這個例子中,角度θ=40°下,後焦點b’的位置RFp與網膜46的位置Mp之間出現極大的差。
例如,後焦點b’位於角度θ=40°的光軸線上的網膜46的內側(參照第19圖)的情況下為類型Ta;後焦點b’位於外側的情況下,則根據後焦點b’相對於網膜46的位置Mp的分離程度來決定剩下的類型Tb、Tc。當然角度θ並不限定於θ max=40°,也可抽出θ<40°的情況並判別其類型Ta~Tc。
將這些做為選定條件,例如在第5圖所示的步驟ST7進行呼叫,在第27圖所示的步驟ST71’,輸入顯示了遠用光學部62的折射度數Rx、角度θ=40°的後焦點b’的位置RFp及網膜46的位置Mp的光學資料D17。位置RFp及位置Mp的資料從光學資料D17獲得,例如,顯示從水晶體42的表面頂點部位至位置RFp或位置Mp的光軸長(深度)的資訊。在此將從該表面頂點部位至位置RFp的光軸長假設為深度Lr,將從該表面頂點部位至位置Mp的光軸長假設為Lm(參照第26圖)。
接著,在步驟ST72’,控制部23中的演算部31計算深度差△d=Lr-Lm。在此,深度差△d是角度θ下的網膜46的位置Mp與後焦點b’的位置RFp之間的差。
接著,在步驟ST73’,控制部23判別被檢測眼球2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的類型是Ta或是Ta以外。此時,判別部32判別深度差△d是正(+)或負(-),控制部23分歧出不同的控制。在此,深度差△d是正(+)的情況下,後焦點b’存在於網膜46的外側;深度差△d是負(-)的情況下,後焦點b’存在於網膜46的內側。
在這個例子中,如第21圖所示,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曲率半徑rx是比平均的網膜眼的後焦等線S大的網膜眼的情況下,也就是深度差△d是負的情況下,判別後焦點b’不存在網膜46的外側,因此移動到步驟ST74’。在步驟ST74’,控制部23進行顯示控制,下達使用折射度數Rx+類型Ta的隱形眼鏡的處方。
從資料輸入輸出部32輸入顯示資料D24,顯示部24 根據該顯示資料D24顯示「遠用光學部62的折射度數Rx+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是類型Ta」的內容。藉此,能夠自動地選定(下處方)設定比平均網膜眼的折射度數輕的折射度數的隱形眼鏡200。
而在上述步驟ST73’,判定深度差△d是正(+)的情況下,在步驟ST75’,控制部23會判別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R θ的類型是Tb或Tc。在這個例子中,深度差△d是正的情況下,雖後焦點b’存在於網膜46的外側,但更以平均網膜眼的深度差△d的1/2為基準(閾值△dth)來判別。
例如,比較被檢測眼球2的深度差△d與閾值△dth,比閾值△dth小的情況下為類型Tb,該深度差△d比閾值△dth大的情況下為類型Tc。閾值△dth設定為平均網膜眼的深度差△d,是角度θ=40°的光軸線上深度差△d最小的網膜眼與深度差△d最大的網膜眼的平均(參照第26圖)。
在這個例子中,如第22圖所示地,平均網膜眼與被檢測眼球2的眼底曲率半徑rx大致相等的情況下,也就是說比較被檢測眼球2的深度差△d及閾值△dth時,後焦點b’雖然位於網膜46的外側,但測量到後焦點b’的位置RFp與網膜46的位置Mp幾乎在相同位置。這個情況下,判別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R θ的類型是Tb,因此移動至步驟ST76’。
在步驟ST76’,控制部23進行顯示控制,下達使用折射度數Rx+類型Tb的隱形眼鏡的處方。顯示部24根據顯示資料D24顯示「遠用光學部62的折射度數Rx+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是類型Tb」的內容。藉此,能夠自動地選定(下處 方)設定與平均網膜眼的折射度數幾乎相等的折射度數的隱形眼鏡200。
而在上述的步驟ST75’下,深度差△d比閾值△dth大的情況下,判別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類型是C,因此移動至步驟ST77’。在步驟ST77’,控制部23進行顯示控制,下達使用折射度數Rx+類型Tc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
顯示部24根據顯示資料D24顯示「遠用光學部62的折射度數Rx+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折射度數是類型Tc」的內容。藉此,於第2實施例中能夠簡單地自動選定(下處方)設定比平均網膜眼的折射度數更重的折射度數的隱形眼鏡200。之後,回到第5圖所示的步驟ST7。
接著,參照第28A圖~第28D圖,說明從眼軸長Lx及眼底曲率形狀中決定出類型Ta、Tb、Tc的例子。在這個例子中,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根據從代替光學資料取得部10的反射儀或後眼部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等的眼底影像取得裝置獲得的眼底形狀資料DIN來測量眼軸長Lx。從該眼軸長Lx與平均的眼底曲率形狀決定出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類型Ta、Tb、Tc。
例如,第28A圖所示的被檢測眼球2具有眼軸長Lx=23mm以及第28D圖中以實線表示的平均的眼底曲率形狀C23的情況下,下達類型Ta的處方。藉此能夠下達折射度數設定比平均網膜眼的折射度數輕的隱形眼鏡的處方。
而第28B圖所示的被檢測眼球2具有眼軸長Lx=24mm以及第28D圖中以虛線表示的平均的眼底曲率形狀C24的 情況下,下達類型Tb的處方。藉此能夠下達折射度數設定與平均網膜眼的折射度數大致相等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
而第28C圖所示的被檢測眼球2具有眼軸長Lx=25mm以及第28D圖中以鏈線表示的平均的眼底曲率形狀C25的情況下,下達類型Tc的處方。藉此能夠簡單地下達折射度數設定比平均網膜眼的折射度數重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
像這樣不採取第1及第2實施例所說明的判別方法的情況下,就能夠根據從反射儀等的光學取得部獲得的最低限度的眼底形狀資料DIN來決定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類型Ta、Tb、Tc。
接著,參照第29A圖~第29D圖,說明從預測的眼軸長Lx決定出對應眼底曲率形狀的類型Ta、Tb、Tc的例子。第29A圖所示的平均的被檢測眼球2中,眼軸長Lx=23.0mm左右,角膜41的直徑為12.0mm左右。角膜41的中央部厚度為0.5mm左右,其周緣部的厚度為0.7mm左右。
水晶體42的直徑為9.0mm左右,水晶體42的厚度為3.6mm左右,前房47的厚度為3.3mm左右。在此,以眼軸長Lx的1mm為3.00[D]的情況下,角膜折射力則為43.0[D],水晶體折射力則為20.0[D]。兩者加總後,總和為63.00[D]。從此總和的折射度數資料減去例如水晶體折射力=20.00[D]的話,獲得角膜折射力=43.0[D],根據43.0[D]能夠預測眼軸長Lx,因此根據此眼軸長Lx決定類型Ta、Tb、Tc。當然,角膜折射力=43.0[D]為已知的話則可直接使用。
在這個例子中,近視加深診斷裝置100根據從代替 光學資料取得部10的反射儀等獲得的眼底形狀資料DIN,從顯示角膜折射力與近視等的折射度數(近視度數)的光學資料預測眼軸長Lx,再從該眼軸長Lx決定出對應第28A圖~第28D圖所說明的眼底曲率形狀的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類型Ta、Tb、Tc。
例如,在第29A圖所示的被檢測眼球2的角膜折射力是43.0[D]的情況下,能夠預測眼軸長Lx是平均的Lx=23mm。因此,能夠預測出具有第28D圖中以實線表示的平均的眼底曲率形狀C23的情況。在此情況下,下達類型Ta的處方。
在第29B圖所示的被檢測眼球2的角膜折射力是43.0[D],近視度數為-3.00[D]的情況下,能夠預測眼軸長Lx是平均的Lx=24mm。因此,能夠預測出具有第28D圖中以虛線表示的平均的眼底曲率形狀C24的情況。在此情況下,下達類型Tb的處方。
在第29C圖所示的被檢測眼球2的角膜折射力是40.0[D]的情況下,能夠預測眼軸長Lx是平均的Lx=25mm。因此,能夠預測出具有第28D圖中以鏈線表示的平均的眼底曲率形狀C25的情況。在此情況下,下達類型Tc的處方。
因此,像這樣不採取第1及第2實施例所說明的判別方法的情況下,就能夠根據從反射儀等獲得的眼底形狀資料DIN來決定後焦點控制區域63的類型Ta、Tb、Tc。
在此,參照第30圖及第31圖,比較本發明的抑制近視加深用的隱形眼鏡200與比較例的抑制近視加深用的眼鏡鏡片300,並考察其效果。第30圖所示的眼鏡鏡片300是根據本發明的近視加深抑制理論而設計的,透鏡本體部61’具有遠用 光學部62’及近用光學部63’。使用眼鏡鏡片300,在正視時來自中心的光的焦點位於黃斑部45的中心,在網膜周邊部的前焦點a與後焦點b也位於網膜46的前方,不會發生什麼問題。
然而,眼鏡鏡片300與隱形眼鏡200不同,眼球是與頭部獨立運動的部位,因此如第31圖所示只動眼球而改變視線觀看近處的情況下,或者是偶而在加入度數區域看得到近處的情況下,來自設置於透鏡中心部的遠用光學部62’的領域的光的焦點在網膜46的周邊處反而移動到網膜後方,而且移動到更遠的位置。
因此,以抑制眼軸長Lx的延長所造成的近視加深為目的的前提下。眼鏡鏡片300不但不能獲得效果,且可能因為像的扭曲或跳躍,帶給視覺表現違和感,而有可能引起眼睛疲勞等造成視力障礙的問題。關於此點,若是本發明的隱形眼鏡200的話,因為隱形眼鏡200是設計成即使只移動眼球而改變對象物,來自設置於中心的遠用光學部62的光會不間斷地成像於黃斑部45這樣的矯正用具,因此不會發生上述問題。
像這樣根據第1及第2實施例的隱形眼鏡200的選定方法的話,對應被檢測者1的眼底曲率形狀從複數的隱形眼鏡200中選擇出1個隱形眼鏡200。
藉由這種方式,能夠選擇(下處方)對應近視加深情況的最適合的折射度數的隱形眼鏡200。藉此,對於網膜眼的眼底曲率半徑rx比平均網膜眼大的被檢測者1,能夠容易下達使用折射度數設定比平均網膜眼的折射度數輕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對於網膜眼的眼底曲率半徑rx比平均網膜眼小 的被檢測者1,能夠容易下達使用折射度數設定比平均網膜眼的折射度數重的隱形眼鏡200的處方。
[產業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發明能夠良好地適用於近視加深抑制用的隱形眼鏡,該隱形眼鏡的折射度數的設定是為了將相對於被檢測眼球的眼軸線形成角度θ的方向上的遠視性的後焦點從跨過周邊網膜的外側位置拉回該周邊網膜的內側(眼內)。
61‧‧‧透鏡本體部
62‧‧‧遠用光學部
63‧‧‧後焦點控制區域
200‧‧‧隱形眼鏡

Claims (6)

  1. 一種隱形眼鏡,包括:遠用光學部,設定了近視矯正用的折射度數,並且設置於鏡片本體的中心領域;以及後焦點控制部,設定了近視加深抑制用的折射度數,並且設置於該遠用光學部的周邊領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該後焦點控制部所設定的折射度數,是為了將相對於被檢測眼球的水晶體的略中心頂點與黃斑部連線的眼軸線夾角度θ的方向上的遠視性後焦點,從跨過周邊網膜的外側的位置拉回該周邊網膜的內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隱形眼鏡,其中關於該後焦點控制部的折射度數,以眼底曲率半徑來表示包含該被檢測眼球的黃斑部之網膜的內面形狀時,將該眼底曲率半徑最小的網膜眼與該眼底曲率半徑最大的網膜眼平均後獲得的該眼底曲率半徑為略平均值的網膜眼做為基準,當被檢測眼球的該眼底曲率半徑比該平均的網膜眼大時,設定比該平均的網膜眼的折射度數更輕的折射度數;當被檢測眼球的該眼底曲率半徑比該平均的網膜眼小時,設定比該平均的網膜眼的折射度數更重的折射度數。
  4. 一種隱形眼鏡的選定方法,該隱形眼鏡包括:遠用光學部,設定了近視矯正用的折射度數,並且設置於鏡片本體的中心領域;以及後焦點控制部,設定了近視加深抑制用的折射度數,並且 設置於該遠用光學部的周圍領域,其中,該隱形眼鏡的選定方法包括:製作複數的隱形眼鏡,具備:該遠用光學部,設定了對應被檢測眼球的視力的該近視矯正用的折射度數;以及該後焦點控制部,位於該遠用光學部的周圍領域,並且設定了多種種類的近視加深抑制用的折射度數;以及下達該隱形眼鏡的處方時,對應被檢測者的眼底形狀,從複數的該隱形眼鏡中選定1組隱形眼鏡。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隱形眼鏡的選定方法,其中以眼底曲率半徑來表示包含該被檢測眼球的黃斑部之網膜的內面形狀時,將該眼底曲率半徑最小的網膜眼與該眼底曲率半徑最大的網膜眼平均後獲得的該眼底曲率半徑為平均值的網膜眼做為基準,當被檢測眼球的該眼底曲率半徑比該平均的網膜眼大時,選擇設定比該平均的網膜眼的折射度數更輕的折射度數的隱形眼鏡;當被檢測眼球的該眼底曲率半徑比該平均的網膜眼小時,選擇設定比該平均的網膜眼的折射度數更重的折射度數的隱形眼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隱形眼鏡的選定方法,其中設定至少2點以上的測量點於該被檢測眼球的水晶體的略中心頂點與黃斑部連線的眼軸線之左右的網膜的周邊內面,測量該被檢測眼球的眼軸長及到達該測量點的深度,從該眼軸長及深度的資訊推估該眼底曲率半徑。
TW102146024A 2013-12-13 2013-12-13 隱形眼鏡及其選定方法 TW2015230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6024A TW201523067A (zh) 2013-12-13 2013-12-13 隱形眼鏡及其選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6024A TW201523067A (zh) 2013-12-13 2013-12-13 隱形眼鏡及其選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3067A true TW201523067A (zh) 2015-06-16

Family

ID=53935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6024A TW201523067A (zh) 2013-12-13 2013-12-13 隱形眼鏡及其選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52306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9061B (zh) * 2015-08-21 2017-02-01 Hsiao Ching Tung Anti-glare correction lenses
CN116867423A (zh) * 2021-02-17 2023-10-10 卡尔蔡司光学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眼睛的屈光不正的设备和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9061B (zh) * 2015-08-21 2017-02-01 Hsiao Ching Tung Anti-glare correction lenses
CN116867423A (zh) * 2021-02-17 2023-10-10 卡尔蔡司光学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眼睛的屈光不正的设备和方法
US11944383B2 (en) 2021-02-17 2024-04-02 Carl Zeiss Vision International Gmb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fractive error of an ey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45804B2 (ja) 不要な非点収差を有する眼鏡レンズを決定する方法
JP5369121B2 (ja) 眼鏡レンズの評価方法、眼鏡レンズの設計方法、眼鏡レンズの製造方法、眼鏡レンズ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眼鏡レンズ
WO2015087435A1 (ja) 近視進行診断装置、近視進行判別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667730B1 (ja) 近視進行診断装置、近視進行判別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US9757025B2 (en) Optical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with target brightness level adjustment
JP2015503769A (ja) 多焦点光学レンズ
CN108968906B (zh) 用于确定儿童的眼睛的屈光特性的方法和系统
Gross et al. Human eye
US797616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assess objectively visual characteristics
Wang et al. Influence of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 lens treatment zone decentration on myopia progression
CA2860034A1 (fr) Determination d&#39;un parametre de refraction oculaire objective d&#39;un sujet en fonction de directions d&#39;un regard
CN112043230A (zh) 眼睛测试
WO2015087436A1 (ja)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及びその選定方法
JP5011144B2 (ja) 眼科測定装置
JP5689208B1 (ja)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の組み合わせシリーズ及びその選定方法。
JP2006034744A (ja) 眼科装置
TW201523067A (zh) 隱形眼鏡及其選定方法
JP7128904B2 (ja) 単一視眼科レンズを決定する方法
US7559652B2 (en) Adaptive optic ophthalmic design system
JP6785857B2 (ja) 光学レンズの屈折力を判定するように構成された屈折力判定装置および光学レンズの屈折力を判定する方法
JP2016200762A (ja) 近視進行抑制用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の設計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TW201521673A (zh) 近視加深診斷裝置、近視加深判別方法、程式及儲存媒體
JP5382838B1 (ja) 白内障簡易判定システム
Chen et al. Application of brain wave signal in anisometropia examination
RU2808663C2 (ru) Способ подбора глазной линзы,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ной для коррекции аномальной рефракции глаза у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