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7525A - 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 - Google Patents

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7525A
TW201517525A TW103124421A TW103124421A TW201517525A TW 201517525 A TW201517525 A TW 201517525A TW 103124421 A TW103124421 A TW 103124421A TW 103124421 A TW103124421 A TW 103124421A TW 201517525 A TW201517525 A TW 2015175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or
bit stream
transmission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4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2398B (zh
Inventor
Bruce Conway
Original Assignee
Optc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243,43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523490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4/243,42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455799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Optcts Inc filed Critical Optct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517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7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2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23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7/00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similar or subset of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 H03M7/30Compression; Expansion; Suppression of unnecessary data, e.g. redundancy reduction
    • H03M7/3082Vector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signal space coding, i.e. adding redundancy in the signal constellation, e.g.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signal space coding, i.e. adding redundancy in the signal constellation, e.g.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 H03M13/25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signal space coding, i.e. adding redundancy in the signal constellation, e.g. Trellis Coded Modulation [TCM] with block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5Unequal or adaptive error protection, e.g. by providing a different level of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significance of source information or by adapting the coding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ransmission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 H03M13/353Adaptation to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1Aspec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error detection, not provided for otherwise
    • H03M13/611Specific encoding aspects, e.g. encoding by means of decod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7/00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similar or subset of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 H03M7/30Compression; Expansion; Suppression of unnecessary data, e.g. redundancy reduction
    • H03M7/40Conversion to or from variable length codes, e.g. Shannon-Fano code, Huffman code, Morse code
    • H03M7/42Conversion to or from variable length codes, e.g. Shannon-Fano code, Huffman code, Morse code using table look-up for the coding or decoding process, e.g. using read-only memor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7/00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similar or subset of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 H03M7/30Compression; Expansion; Suppression of unnecessary data, e.g. redundancy reduction
    • H03M7/60General implementation detail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compression
    • H03M7/6052Synchronisation of encoder and de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0042Encod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generation operation, e.g. in order to reduce transmit distortions, jitter, or to improve signal sha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0043Realisations of complexity reduction techniques, e.g. use of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9Convolutional codes
    • H04L1/006Trellis-coded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5Transmission of coding parameters to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9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L25/4906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binary codes
    • H04L25/4915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code conversion at the transmitter; using predistortion; using insertion of idle bits for obtaining a desired frequency spectrum; using three or more amplitude levels ; Baseband coding techniques specific to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binary codes using pattern i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05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 H04L27/3416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carried by both the individual signal points and the subset to which the individual points belong, e.g. using coset coding, lattice coding, or related sche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各種實施例中,揭示電腦實施方法、系統及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在一態樣中,該電腦實施方法包括:藉由一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藉由該處理器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藉由該處理器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一傳輸系統。

Description

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 相關申請案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根據35 U.S.C.§119(e)規定主張2013年8月6日申請之名為「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862,745號之權利,該案之全部揭示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申請案係與以下美國專利申請案(其等之全文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有關且主張其等之優先權:2013年10月24日申請之名為「OPTIMIZED DATA TRANSFER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062,535號;2013年12月6日申請之名為「ENHANCED SIGNAL INTEGRITY AND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099,180號;2014年4月2日申請之名為「DYNA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SERVICE(QOS)USING DERIVED QOS MEASURES」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243,426號;2014年4月2日申請之名為「AUTHENTICATION OF A SUBSCRIBED CODE TABLE USER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243,438號;及2014年6月20日申請之名為「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FOR AUTHENTICATION TO A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YSTEM」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310,652號。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通信系統之領域,特定言之係關於利用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之一資料通信系統。
本發明亦大體上關於經網路連線之系統之領域,特定言之係關於利用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之一資訊系統。
各種資料通信方案可用於無線電通信系統。可在此等通信方案中利用調變技術(例如,類比調變或數位調變)。此外,亦可利用編碼及解碼處理程序以改良經通信之資料之信號完整性。
各種資料傳輸方案係可用於資訊系統。可在此等傳輸方案中利用密碼技術。此外,亦可利用編碼及解碼處理程序以改良經通信之資料之信號完整性。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資料通信系統及方法。在各種實施例中,為最佳化一數位資料串流之傳送、使適於一數位通信網路及獨立於針對輸入數位位元串流及傳輸方法之業界及法規標準操作之目的,方法應用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至該數位資料串流。
一進一步實施例包括:為最佳化經數位化之一類比位元串流之傳送、使適於經選擇以用於傳輸數位化之類比信號之一通信方法及獨立於針對輸入數位化之類比信號串流及傳輸方法之業界及法規標準操作之目的,應用OCTS至該類比位元串流。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亦關於資料通信系統及方法。在各種實施例中,為增強信號完整性及通信、使適於一數位通信網路及獨立於針對輸入數位位元串流及傳輸方法之業界及法規標準操作之目的,方法應用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至一數位資料串流。
一進一步實施例包括:為增強經數位化之一類比位元串流之信 號完整性及通信、使適於經選擇以用於傳輸數位化之類比信號之一通信方法及獨立於針對輸入數位化之類比信號串流及傳輸方法之業界及法規標準操作之目的,應用OCTS至該類比位元串流。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亦關於藉由將變化應用至用於一數位資料串流之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之參數,實現透過使用經導出之服務品質(QOS)量測來動態控制通信系統之QOS之方法。
一進一步實施例包括:藉由將變化應用至對於經數位化之一類比位元串流之OCTS之參數,實現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來動態控制通信系統之QOS。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亦關於實現網路內之一已訂閱的使用者之鑑認以與該網路內之一個體(該網路意欲用於該個體)通信之方法。
一進一步實施例包括實現網路內之一已訂閱的使用者之鑑認以與該網路內之一伺服器通信,在該網路內該伺服器如一對多通信且個別接受者可鑑認以通信回至該伺服器。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亦關於包括一網路介面、一處理器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非暫時性記憶體媒體之一系統,其中該記憶體媒體經組態以儲存複數個指令,該複數個指令經組態以程式化該處理器以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網路介面。
一進一步實施例包括經組態以儲存指令於其上之一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當藉由一處理器載入該等指令時,該等指令引起該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提供該經編碼 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網路介面。
一進一步實施例包括可在一網路環境中執行之一電腦實施方法,該網路環境包括一網路介面、一處理器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非暫時性記憶體媒體。該記憶體媒體經組態以儲存複數個指令,該複數個指令經組態以程式化該處理器。該方法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藉由該處理器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藉由該處理器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網路介面。
應理解,前述【發明內容】及以下【實施方式】兩者皆僅為例示性及闡釋性的且並不一定限制本發明。併入說明書中且構成說明書之一部分之附圖繪示本發明之標的。【發明內容】、【實施方式】及圖式一起用於闡釋本發明之原理。
4‧‧‧轉換
6‧‧‧數位訊框及額外錯誤控制寫碼(ECC)
8‧‧‧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表查詢
10‧‧‧調變及傳輸
12‧‧‧接收及解調變
16‧‧‧位元串流之重建
18‧‧‧轉換
20‧‧‧傳統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表
22‧‧‧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編碼向量
120‧‧‧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擴展表
122‧‧‧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編碼向量
124‧‧‧用途欄
226‧‧‧二進制輸入資料向量
228‧‧‧閘道編碼器
230‧‧‧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擴展編碼器
232‧‧‧內部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擴展控 制器
234‧‧‧交錯
236‧‧‧多值輸出複合向量
320‧‧‧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擴展表
322‧‧‧用途欄
438‧‧‧複合頻道代碼區塊/複合代碼區塊/複合頻道
440‧‧‧閘道頻道代碼區塊/閘道頻道區塊/閘道頻道
442‧‧‧管道/交錯之代碼區塊
444‧‧‧遮罩
520‧‧‧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擴展表
650‧‧‧習知數位位元串流/數位位元串流
652‧‧‧輸入緩衝器
654‧‧‧錯誤控制寫碼處理程序/錯誤控制寫碼
656‧‧‧多工器
658‧‧‧輸入向量映射器
660‧‧‧複合頻道信號寫碼
662‧‧‧傳輸控制器
664‧‧‧閘道頻道格式器
666‧‧‧表庫管理器
668‧‧‧複合表管理器
670‧‧‧閘道頻道遮罩
674‧‧‧閘道頻道信號寫碼
676‧‧‧交錯器/交錯信號處理器
678‧‧‧輸入緩衝器
680‧‧‧傳輸媒體
750‧‧‧數位位元串流源(或目的地)
752‧‧‧輸入緩衝器
754‧‧‧錯誤控制寫碼(ECC)寫碼器
758‧‧‧輸入向量映射器
760‧‧‧複合頻道信號寫碼
762‧‧‧接收控制器
764‧‧‧閘道頻道格式器
770‧‧‧閘道頻道遮罩
774‧‧‧閘道頻道信號寫碼
778‧‧‧輸入緩衝器
780‧‧‧傳輸媒體
786‧‧‧解交錯信號處理器
838‧‧‧頻道訊框
882‧‧‧雙訊息區塊組
884‧‧‧區塊
886‧‧‧訊框
888‧‧‧符號
900‧‧‧運算器件/電腦/電腦系統
902‧‧‧處理器電路或處理單元
904‧‧‧記憶體電路及/或儲存電路組件/記憶體及/或 儲存組件/儲存器件
906‧‧‧輸入/輸出(I/O)電路器件/輸入/輸出(I/O)器件
908‧‧‧匯流排/記憶體匯流排
910‧‧‧網路介面/通信介面
912‧‧‧區域網路/網路
1000‧‧‧資料通信系統/方法
1002‧‧‧發送器
1004‧‧‧步驟
1006‧‧‧傳輸器
1008‧‧‧解碼處理程序/變換(解碼)
1010‧‧‧接收器
1100‧‧‧通信系統/資料通信系統
1102‧‧‧輸入模組
1104‧‧‧代碼表選擇模組
1106‧‧‧向量選擇模組
1108‧‧‧傳輸器
1110‧‧‧判定模組
1112‧‧‧表產生模組
1114‧‧‧選擇模組
1116‧‧‧協調模組
1118‧‧‧評估模組
1120‧‧‧判定模組
1122‧‧‧取代模組
1124‧‧‧向量產生模組
1126‧‧‧相關聯模組
1128‧‧‧變換模組
2000‧‧‧閘道頻道/複合頻道傳輸側
2001‧‧‧複合頻道/閘道頻道傳輸側
2002‧‧‧傳輸複合頻道控制器/傳輸複合控制器
2003‧‧‧傳輸閘道頻道控制器
2004‧‧‧二進制輸入資料向量
2005‧‧‧輸入緩衝器
2006‧‧‧封裝處理程序
2007‧‧‧錯誤控制寫碼處理程序
2008‧‧‧輸入映射處理程序
2009‧‧‧多工器/主機伺服器傳輸多工器
2010‧‧‧複合頻道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擴展表編碼處理程序/複合頻道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表編碼處理程序
2011‧‧‧閘道頻道雙向映射
2012‧‧‧閘道頻道格式器
2013‧‧‧閘道頻道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表編碼處理程序
2014‧‧‧交錯/交錯處理程序
2015‧‧‧輸出緩衝器
2016‧‧‧複合多值輸出向量/多值輸出向量
2100‧‧‧複合頻道接收側
2101‧‧‧閘道頻道接收側
2102‧‧‧接收複合頻道控制器/主機伺服器接收複合頻道控制器
2103‧‧‧接收閘道頻道控制器
2104‧‧‧經接收之複合多值串流/多值輸入向量
2105‧‧‧輸入緩衝器
2106‧‧‧解交錯處理程序/解交錯
2107‧‧‧複合頻道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擴展表解碼處理程序/複合頻道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表解碼處理程序
2108‧‧‧解多工器/用戶端伺服器之解多工器
2109‧‧‧輸入重映射處理程序/重映射處理程序
2110‧‧‧錯誤控制寫碼處理程序
2112‧‧‧輸出緩衝器
2113‧‧‧二進制輸出向量
2114‧‧‧閘道頻道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表解碼處理程序
2115‧‧‧閘道頻道重新格式化處理程序
2116‧‧‧閘道頻道雙向映射
2200‧‧‧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擴展傳輸處理程序/傳輸處理程序/主機伺服器傳輸側/用戶端伺服器傳輸側
2201‧‧‧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擴展接收處理程序/接收處理程序/主機伺服器接收側/用戶端伺服器接收側/用戶端之接收側
2202‧‧‧控制流程
2203‧‧‧服務品質(QOS)資訊
2204‧‧‧流動路徑
2300‧‧‧主機伺服器/主機
2301‧‧‧用戶端伺服器/用戶端
2302‧‧‧完整資料組
2303‧‧‧步驟
2304‧‧‧服務品質(QOS)資訊
2306‧‧‧步驟
3000‧‧‧資訊系統/方法
3002‧‧‧發送器
3004‧‧‧步驟
3006‧‧‧傳輸器
3008‧‧‧解碼處理程序/變換(解碼)
3010‧‧‧接收器
3100‧‧‧資訊系統/資料資訊系統
3102‧‧‧輸入模組
3104‧‧‧代碼表選擇模組
3106‧‧‧向量選擇模組
3108‧‧‧傳輸器
3110‧‧‧判定模組
3112‧‧‧表產生模組
3114‧‧‧選擇模組
3116‧‧‧協調模組
3118‧‧‧評估模組
3120‧‧‧判定模組
3122‧‧‧取代模組
3124‧‧‧向量產生模組
3126‧‧‧相關聯模組
3128‧‧‧變換模組
3204‧‧‧轉換
3206‧‧‧數位訊框及額外錯誤控制寫碼(ECC)
3208‧‧‧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表查詢
3210‧‧‧調變及傳輸
3212‧‧‧接收及解調變
3216‧‧‧位元串流之重建
3218‧‧‧轉換
3426‧‧‧二進制輸入資料向量
3428‧‧‧閘道編碼器
3430‧‧‧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擴展編碼器
3434‧‧‧交錯
3436‧‧‧多值輸出複合向量
3520‧‧‧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擴展表
3522‧‧‧用途欄
3638‧‧‧複合頻道代碼區塊/複合代碼區塊/複合頻道
3640‧‧‧閘道頻道代碼區塊/閘道頻道區塊/閘道頻道
3642‧‧‧管道/交錯之代碼區塊
3644‧‧‧遮罩
3720‧‧‧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擴展表
3850‧‧‧習知數位位元串流/數位位元串流
3852‧‧‧輸入緩衝器
3854‧‧‧錯誤控制寫碼處理程序/錯誤控制寫碼
3856‧‧‧多工器
3858‧‧‧輸入向量映射器
3860‧‧‧複合頻道信號寫碼
3862‧‧‧傳輸控制器
3864‧‧‧閘道頻道格式器
3866‧‧‧表庫管理器
3868‧‧‧複合表管理器
3870‧‧‧閘道頻道遮罩
3874‧‧‧閘道頻道信號寫碼
3876‧‧‧交錯器/交錯信號處理器
3878‧‧‧輸入緩衝器
3880‧‧‧傳輸媒體
3950‧‧‧數位位元串流源(或目的地)
3952‧‧‧輸入緩衝器
3954‧‧‧錯誤控制寫碼(ECC)寫碼器
3958‧‧‧輸入向量映射器
3960‧‧‧複合頻道信號寫碼
3962‧‧‧接收控制器
3964‧‧‧閘道頻道格式器
3970‧‧‧閘道頻道遮罩
3974‧‧‧閘道頻道信號寫碼
3978‧‧‧輸入緩衝器
3980‧‧‧傳輸媒體
3986‧‧‧解交錯信號處理器
4038‧‧‧頻道訊框
4082‧‧‧雙訊息區塊組
4084‧‧‧區塊
4086‧‧‧訊框
4088‧‧‧符號
C1‧‧‧向量/控制資料
C2‧‧‧控制資料
D1‧‧‧額外資料/分割
D2‧‧‧額外資料
E1‧‧‧錯誤控制寫碼/向量/額外用途欄資料
E2‧‧‧錯誤控制寫碼資訊
2 m ‧‧‧二進制輸入之數目
m‧‧‧二進制輸入向量中之元素之數目
n‧‧‧經編碼之輸出向量中之元素之數目
q‧‧‧數字
q n ‧‧‧可能之輸出向量之總數目
x=(x1,x2,...,xn)‧‧‧n元素輸出向量
y=(y1,y2,...,yn)‧‧‧n元素輸出向量
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定闡述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之新穎特徵。然而,可參考結合如下附圖進行之以下描述更佳理解關於組織及操作方法兩者之該等實施例:圖1繪示用於將資料自一或多個發送器傳輸至一或多個接收器之一資料通信系統之一實施例之一方塊圖。
圖2繪示用於傳輸資料之資料通信系統之一實施例之一方塊圖。
圖3繪示一OCTS處理程序之一實施例。
圖4繪示一OCTS表之一實施例。
圖5繪示一OCTS擴展表之一實施例。
圖6繪示包含一經交錯之資料向量之一OCTS擴展表之一實施例。
圖7繪示包括針對各資料類型之一指定用途之一OCTS擴展表之一實施例。
圖8繪示經交錯之閘道頻道及複合頻道向量之一實施例。
圖9繪示服務一m元素二進制輸入向量之一OCTS擴展代碼表之一實施例。
圖10繪示一OCTS擴展表傳輸模式之一實施例。
圖11繪示一OCTS擴展表接收模式之一實施例。
圖12繪示一OCTS擴展閘道代碼表及區塊之一實施例。
圖13繪示在一雙訊息區塊組內之符號、訊框及區塊關係之一實施例。
圖14繪示用於轉換一數位位元串流且將其傳輸為一個多值串流之一OCTS擴展處理程序之另一實施例。
圖15繪示用於接收一個多值串流且將多值串流轉換成其構成部分之一OCTS擴展處理程序之另一實施例。
圖16(其劃分在圖16A及圖16B)繪示利用一OCTS擴展傳輸處理程序及一OCTS擴展接收處理程序之一主機/用戶端伺服器之一實施例。
圖17繪示用於在一主機伺服器與一用戶端伺服器之間評估及傳送QOS資訊之一處理程序之一實施例。
圖18繪示用於將資料自一或多個發送器傳輸至一或多個接收器之一資訊系統之一實施例之一方塊圖。
圖19繪示用於傳輸資料之一資訊系統之一實施例之一方塊圖。
圖20繪示一OCTS處理程序之一實施例。
圖21繪示一OCTS表之一實施例。
圖22繪示一OCTS擴展表之一實施例。
圖23繪示包含一經交錯之資料向量之一OCTS擴展處理程序之一實施例。
圖24繪示包括針對各資料類型之一指定用途之一OCTS擴展表之一實施例。
圖25繪示經交錯之閘道頻道及複合頻道向量之一實施例。
圖26繪示服務一m元素二進制輸入向量之一OCTS擴展代碼表之一實施例。
圖27繪示一OCTS擴展表傳輸模式之一實施例。
圖28繪示一OCTS擴展表接收模式之一實施例。
圖29繪示一OCTS擴展閘道代碼表及區塊之一實施例。
圖30繪示在一雙訊息區塊組內之符號、訊框及區塊關係之一實施例。
圖31繪示可在用於網路監測及分析學之系統及方法之一實施例中使用之一運算器件之一實施例。
現將詳細參考若干實施例,包含展示用於OCTS擴展資料通信之系統及方法之例示性實施方案之實施例。在任何可實踐之情況下,類似或相同元件符號可用在圖式中且可指示類似或相同功能性。僅出於圖解目的,該等圖式描繪經揭示之系統及/或所使用之方法之例示性實施例。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自以下描述易於認知,可在不脫離本文中所描述之原理之情況下採用本文中所繪示之結構及方法之替代例示性實施例。
在各種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獨立於針對輸入數位位元串流及傳輸方法之業界及法規標準之在一數位通信網路內之最佳化資料傳送。在一實施例中,此可藉由使用現有數位通信系統及現有資料傳送標準來提供。在一實施例中,此可藉由整合一OTCS擴展複合頻道來完成,其中額外資訊可呈類似於已良好建置之系統及標準之一形式及功能。
在其他態樣中,本發明提供透過使用發送器與接收器之間之嵌入式鑑認之經增加之信號完整性。在一實施例中,一閘道頻道對發送 器及接收器提供使用預協調及預分配之資訊以產生一多層防火牆以建置及維持鑑認之構件。
在其他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在一低信雜比(SNR)環境中維持資料通信直至信號損耗點之構件。在各種實施例中,可產生及選擇本文中所描述之OCTS代碼表以增加針對各輸入向量之輸出向量元素之數目,因此增加用於各輸入向量之位元能量。
在其他態樣中,本發明提供透過使用經導出之服務品質(QOS)量測來動態控制通信系統之QOS。在一實施例中,有效解碼OCTS擴展信號產生有效信雜比之一估計。給定一雙向通信系統,此QOS可傳回至傳輸側。該傳輸側透過一選項矩陣處理此QOS,建置一補救辦法及一隨附代碼表,且將此QOS用信號傳遞至接收側,從而提供經整合之動態控制。
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
圖1繪示一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處理程序之一實施例。該OCTS處理程序提供將二進制輸入編碼成呈現給調變器及傳輸器之多值向量,且提供將經接收之多值向量轉換成二進制輸出向量之反向處理程序。藉由明智選取OCTS表,可動態地管理位元錯誤率(BER)、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信號範圍及信號完整性之參數,以提供最佳化效能及/或增強之信號完整性及通信。在各種態樣中,此留下初始同步化、表管理、在一信號失落(dropout)之後恢復同步化及進入在基本OCTS處理程序定義外管理之一網路之任務。OCTS係描述於2012年11月27日發佈且名為「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之美國專利第8,320,473號中,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對OCTS之延伸內容係描述於2013年10月24日申請之且名為「OPTIMIZED DATA TRANSFER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之 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062,535號中,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圖1展示繪示藉由實施OCTS之一資料通信系統/方法1000執行之步驟之一方塊圖。該資料通信系統1000係用於將資料自一或多個發送器1002傳輸至一或多個接收器1010。該資料通信系統1000經組態以利用將一個二進制位元串流映射至實數值向量,其中基於通信路徑/環境之特性/性質判定映射函數。
在一實施例中,在自一發送器1002接收資料之後,步驟1004將該經接收之資料變換(編碼)成實數之一向量(其可稱為一實數值資料向量)。例如,可將各n位元二進制字組(binary word)變換成一組m個實數值數字。針對各二進制字組基於映射函數即時計算該變換或將該變換執行為一預運算之表中之一查詢。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利用交織寫碼調變(TCM)以基於預運算之表將一序列n位元二進制字組變換成一序列m個實數值數字。
經利用以表示一n位元二進制字組之實數值數字之數目(m)可基於通信路徑/環境之性質而改變。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在一低雜訊環境中利用少於6個實數值數字來表示一個6位元二進制字組。在包括一雜訊環境之另一實施例中,可將一個6位元二進制字組變換成一組6個(或更多個)實數值數字。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一較小m值(用於表示一個n位元二進制字組之實數值數字之數目)增加傳輸能力,而一較大m值在一雜訊環境中提供較佳效能。可基於通信環境之一或多個性質(舉例而言,諸如雜訊位準、位元錯誤率、信號完整性及/或其他性質)判定nm之特定值。
一傳輸器1006將經變換之實數值資料向量傳輸至一接收側。標準通信機制(舉例而言,諸如包括類比及/或數位模組之無線電通信技術及/或展頻技術)可用於該傳輸。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利用正交調 幅(QAM)以將經變換之實數值資料向量自發送器側傳輸至接收器側。
在接收器側上接收實數值資料向量之後,將該經接收之實數值資料向量變換(解碼)1008成最初藉由發送器1002發送之電腦可讀格式。在一實施例中,解碼處理程序1008係執行為用於各組m個實數值數字之一表查詢,以找出藉由給定組之m個實數值數字表示之n位元二進制字組。例如,對於各組m個實數值數字,解碼處理程序1008找出查詢表中具有遠離此組m個實數值數字之最小歐幾里得(Euclidian)距離之一元素。因此,對應於該查詢表中之此元素之n位元二進制字組係藉由m個實數值數字組表示之n位元二進制字組。
一旦完成將實數值資料向量變換1008成以一電腦可讀媒體格式表示之資料,旋即將該電腦可讀資料傳輸至接收器1010。應瞭解,藉由傳輸經編碼之實數值資料向量(而非原始二進制資料串流)來提供額外信號完整性。因為變換表(或代碼表)並不與一第三方共用,所以可防止及/或推遲將(藉由第三方之)經攔截之實數值資料向量解碼成最初藉由發送器發送之格式。在一些實施例中,發送器1002及接收器1010兩者皆包括適用於執行編碼及解碼之一潛在代碼表集區。發送器1002將經利用以經由一表識別符編碼(舉例而言,諸如認可一表識別符作為一交握處理程序之部分及/或發送該識別符作為資料傳輸之部分)之特定代碼表通知給接收器1010。該表識別符對於攔截傳輸之第三方可能並不有意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代碼表之屬性判定資料通信系統1000之效能,可基於通信環境之性質最佳化該等代碼表。該等代碼表可能並不專用於將一n位元二進制字組映射至一組實數值數字。在一實施例中,對於一合適代碼表之選擇準則包括:1)在維持資料向量中之最大功率及在各欄內使用相同動態範圍時具有該等資料向量之間之一最大距離;及2)提供一可接受之編碼及解碼效能,例如,高於一預定臨限 值。
圖2繪示一通信系統1100之一方塊圖。該資料通信系統1100可包括:一輸入模組1102,其用於獲得待傳達之一資料向量;一代碼表選擇模組1104,其用於選擇經組態以促進該資料通信之一代碼表;一向量選擇模組1106,其用於(例如)利用交織寫碼調變自該代碼表選擇表示該資料向量之實數之一向量;及一傳輸器1108,其用於將實數之該向量傳輸至一接收器。在接收之後,如先前所描述藉由利用代碼表將實數之該向量變換成一最佳對應向量。
在一實施例中,代碼表選擇模組1104包括用於判定一通信環境之一通信特性、信號完整性之一所要位準、一所要資料輸送量位準之至少一者或其等之任何組合之一判定模組1110。該代碼表選擇模組1104至少部分基於該通信環境之該通信特性、信號完整性之所要位準、所要資料輸送量位準之至少一者或其等之任何組合選擇代碼表。
在一些實施例中,代碼表選擇模組1104包含用於產生複數個候選代碼表之一表產生模組1112,該複數個候選代碼表之各者具有實數值資料項目。該代碼表選擇模組1104基於一評估準則自該複數個候選代碼表選擇代碼表。例如,在一實施例中,評估準則係基於通信環境之至少一特性(舉例而言,諸如雜訊位準、位元錯誤率、信號完整性及/或其他性質)。在另一實施例中,評估準則包括對於一給定候選代碼表之一最小分離距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代碼表選擇模組1104包括用於自一組預組態代碼表選擇一代碼表之一選擇模組1114。該組預組態代碼表之各預組態代碼表係與促進該選擇處理程序之一效能度量相關聯。一旦作出一選擇,一協調模組1116協調選定之該代碼表與至少一接收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通信系統1100包括用於評估代碼表之一效能及/或信號完整性度量之一評估模組1118。一判定模組1120經組態 以判定,若用一新的代碼表取代當前代碼表則是否可改良效能及/或信號完整性。若可改良效能及/或信號完整性,則一取代模組1122用該新的代碼表取代該當前代碼表,且該新的代碼表係用於隨後資料通信。
如先前所提及,接收器經組態以藉由利用代碼表將經接收之實數之向量變換成一最佳對應向量。在一實施例中,接收器包括:一向量產生模組1124,其用於產生針對最佳對應向量之一組候選者;一相關聯模組1126,其用於使該組候選者之各候選者與一可信度值相關聯,基於利用代碼表計算之各候選者與實數之向量之間之一分離距離判定對於該候選者之可信度值;及一變換模組1128,其用於將實數之向量變換成具有最佳可信度值之候選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器包括經組態以儲存最佳對應向量之一儲存器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傳遞至一偽隨機數產生器中之一種子值驅動代碼表產生演算法。藉由使用產生給定一相同種子之一相同串之偽隨機數之一隨機數產生器,代碼表產生演算法將產生給定一相同種子之一相同代碼表。可藉由一命名方案內之一唯一識別符及/或藉由一種子值來識別一代碼表。在一些實施例中,代碼表演算法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種子值,各種子值針對該代碼表產生演算法內之獨特函數。當使用多個種子值時,藉由產生代碼表之一詳盡清單而驅動之一代碼表空間之一詳盡搜尋變得過於複雜。在一些實施例中,代碼表產生包括一種三步驟處理程序,由表產生、表評估及表分割組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完整組之代碼表輸出向量係稱為一代碼表信號星座。給定一對n元素輸出向量x=(x 1 ,x 2 ,...,x n )y=(y 1 ,y 2 ,...,y n ),藉由以下方程式給定向量xy之間之平均自由歐幾里得距離(MFED): 一代碼表之雜訊拒斥性質之一階驅動程式係跨全部輸出向量對之最小MFED(min MFED)。給定兩個代碼表,在相同信雜比(SNR)環境之情況下,可預測具有最大之最小MFED之代碼表具有最少錯誤。在一些實施例中,最小MFED作為一表度量。在包括經稀疏填入之表(qn≫2m)之實施例中,最小MFED提供一有用度量。在包括經充分填入之表之實施例中,最小MFED可在各表之間為恆定的且因此並不提供一有用度量。
在包括經稀疏填入之代碼表之一些實施例中,一表產生處理程序產生一搜尋演算法以產生候選代碼表及使用一代碼表度量評估該等候選代碼表之各者。例如,在一實施例中,若一表經非常稀疏地填入,則一表產生器將信號星座散佈開以產生如與具有一更均勻散佈之一信號星座相比較佳之候選者。在包括一經充分填入之代碼表之另一實施例中,最小MFED可在全部情況中為相同的。在此實施例中,表產生器經組態以維持自一單一隨機數種子至一特定及重複產生之代碼表之映射。在一態樣中,可採用此技術以確保藉由指定產生一給定表之(若干)隨機種子而指定及產生該給定表之能力。
圖3繪示一OCTS資訊流程之一實施例。將一類比輸入轉換4至一數位位元串流。將一數位訊框及額外錯誤控制寫碼(ECC)6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一個二進制輸入向量提供至一OCTS表查詢8。該OCTS表查詢8產生一個多值輸出向量,提供該多值輸出向量以用於調變及傳輸10。經調變之信號係經由一射頻頻道予以傳輸及在一目的地處予以接收及解調變12。提供經解調變之多值輸出向量以用於位元串 流之重建16。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數位輸出。在其他實施例中,將數位位元串流轉換18成一類比輸出。包括OCTS表查詢之輸出及對圖1中之反向OCTS表查詢之輸入之多值輸出向量可包括在一習知數位通信系統內外之二進制向量。
一OCTS擴展處理程序提供管理OCTS之許多任務之構件,且擴展OCTS之效用作為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之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在一些實施例中,一OCTS擴展表包括增加指示各經編碼向量之擴展用途之一欄至OCTS表。圖4繪示一標準OCTS表之一實施例。圖5繪示包括一額外欄之一OCTS擴展表之一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用於OCTS擴展處理程序之一或多個內部OCTS擴展控制頻道。如圖4中所繪示,一傳統OCTS表20包括一或多個OCTS編碼向量22。圖5中所繪示之OCTS擴展表120包括一或多個OCTS編碼向量122且進一步包括一用途欄124。該用途欄124識別該OCTS擴展表120內之一向量之用途。
在一些實施例中,OCTS擴展處理需要兩個獨立頻道(表示為閘道頻道及複合頻道)。該閘道頻道允許一成員使用者進入限於具有預協調及預分配之資訊之特定信號串流及接受者之一受保護之通信或資訊系統中。該複合頻道提供訊息及控制功能。各頻道需要其自身之代碼表(表示為閘道代碼表及複合代碼表)。在一些實施例中,經編碼之閘道頻道輸出向量係與經編碼之複合頻道輸出向量交錯成一單管道。該交錯提供可用於超出經增強之信號完整性及通信以外之額外功能之對信號串流之一額外複雜性量測。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道頻道藉由使用預分配之資訊(舉例而言,諸如預協調之資訊)及訊息操縱功能來建置信號完整性。閘道頻道提供信號完整性功能且識別當前複合頻道OCTS組態。閘道頻道可藉由(例如)包括提供信號完整性之一第一部分且識別當前複合頻道組態之 一第二部分之一個多部分訊息來提供功能及組態。閘道頻道使用預分配之資訊維持傳輸之信號完整性。例如,在一實施例中,閘道頻道提供用於自接受者至發送器之唯一寫碼之認可之構件及藉由驗證藉由預定接受者之接收而維持信號完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傳輸之唯一格式化將傳輸限於預定之發送器-接收器對。例如,多部分訊息可包括僅發送器-接收器對已知之唯一格式化,其防止藉由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外之接收器攔截或解碼傳輸。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資料向量係如圖6中所繪示般交錯。一個二進制輸入資料向量226提供至一OCTS擴展編碼器230。該OCTS擴展編碼器230將一OCTS擴展表應用至該二進制輸入資料向量226。一閘道編碼器228利用一第二OCTS擴展表來編碼一閘道頻道。用於OCTS擴展編碼器230及該閘道編碼器228之資料串流被交錯234成相同輸出串流,以產生經由一通信頻道傳輸之一個多值輸出複合向量236。在一些實施例中,通信頻道可包括一RF通信頻道。在其他實施例中,通信頻道可包括任何結合或未結合通信頻道。一內部OCTS擴展控制器232經組態以控制OCTS擴展編碼器230及閘道編碼器228兩者。
在操作中,透過使用藉由使用OCTS提供之編碼來建置及維持信號完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傳輸器使用一預分配之閘道頻道代碼表來編碼預定用於傳輸之數位位元串流,以產生一OCTS擴展訊息。該OCTS擴展編碼之訊息包括閘道頻道資訊及複合頻道資訊。可藉由(例如)交錯串流中之部位(稱為一交錯排程)、藉由使用為閘道頻道所獨有之輸出向量(稱為表分割)及/或其他合適區分技術來區分閘道頻道資訊。閘道頻道提供攜載解碼複合頻道資訊所需之資訊之一經編碼之位元串流。
在各種態樣中,表分割係滿足特定需要之表輸出向量之分配。本質上,一特定任務在一特定情況中愈重要,表中致力於該特定任務 之部分愈多。在此一情況中,指派至一任務之額外輸出向量可用於提供較佳雜訊拒斥、增加錯誤控制寫碼或傳送額外資訊。OCTS擴展內之動態修改分割之固有能力增加信號完整性之一額外量測至系統,從而提供分配額外代碼空間資源至最關鍵任務之能力。
在各種態樣中,表分割係用於增加各分割內之最小MFED,且因此改良分割區雜訊拒斥性質。指派處理程序可以其等之間具有最小MFED之一對未經指派之向量開始且指派各向量至一不同分割區。藉由找到未填入之分割區而指派各新的向量(針對該未填入之分割區,該新的向量與已經指派之向量相比具有最大的最小MFED)且指派該新的向量至該分割區。藉由指派用途向量至複合經解碼位元串流中之已知部位,解碼處理程序僅需要考量該分割區內之向量,該等向量已選擇最大化各分割區內之最小MFED。
在一些實施例中,預分配資訊提供解碼閘道頻道資訊所需之資訊。經解碼之閘道頻道資訊藉由複合頻道識別使用中之當前OCTS擴展代碼表且因此允許對複合頻道資訊之存取。預分配之資訊可包括(例如)閘道頻道OCTS代碼表識別符、用於解碼交錯之閘道頻道及複合頻道資訊之交錯排程及/或表分割資訊、用於驗證閘道頻道資訊之正確接收之額外寫碼(舉例而言,諸如總和檢查碼或遮罩函數)及/或用於解碼且識別閘道頻道資訊所需之任何其他資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合頻道包括用於鑑認一傳輸器及/或一接收器、調整用於最佳化資料傳送率之代碼表、改變該代碼表以加強在該代碼表中找出資料之處以用於維持信號完整性、改變信號資料及控制資料之交錯之控制資料及/或額外資訊。藉由該複合頻道中之該控制資料進行之變化可需要在系統內適當地傳播,以影響使用中之代碼表之一移位之一完整傳輸/接收循環。藉由預分配交錯排程及/或表分割資訊,可僅藉由擁有初始代碼表定義且知道在數位位元串流內如何編 碼隨後代碼表變化之方法之一接收器解碼OCTS擴展傳輸。在發送器具有一加強程度之保證(僅預定接受者可解碼傳輸,且即使在降低之傳輸品質下接收器亦將能夠識別該傳輸內之數位位元串流)時,維持及保護信號完整性。
在各種實施例中,一頻道係定義為一特別計劃之經編碼資訊串流。圖7繪示包括表示OCTS擴展表320內之各向量之用途類型之一用途欄322之一OCTS擴展表之一實施例。一OCTS擴展編碼之向量之用途欄之各資料類型具有一指定用途。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閘道頻道之控制資料係用於閘道及代碼表識別且表示為「C1」。用於閘道頻道之控制資料可進一步用於接收及傳輸(RX/TX)協調。在一些實施例中,表示為「E1」之包括錯誤控制寫碼(ECC)資訊之用於閘道頻道之額外用途欄資料及表示為「D1」之額外資料可包含於OCTS擴展表320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複合頻道係用於組合資料、RX/TX協調及/或其他可能控制資訊。複合頻道中之用於RX/TX協調之控制資料係表示為「C2」,錯誤控制寫碼資訊係表示為「E2」,且額外資料可經包含及表示為「D2」。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用途可針對複合頻道而存在且可用於OCTS擴展處理程序之發展及擴展。在一實施例中,額外複合頻道資料定義OCTS擴展服務品質(QOS)處理之功能及效能。
在各種實施例中,一管道包括用於一RX/TX對之完整組之頻道。 一符號包括一經編碼之輸出向量之一元素,一訊框包括一經編碼之輸出向量之完整元素組,且一區塊包括包含於一訊息區塊中之經編碼向量之完整訊框組。符號同步化包括識別單一符號之前緣。訊框同步化包括識別一訊框內之初始符號。區塊同步化包括識別一訊息區塊內之初始訊框。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一遮罩產生交錯之經編碼多值輸出向量以識別複合頻道符號串流內之與閘道頻道符號串流交錯之部位。圖8 繪示一複合頻道代碼區塊438、一閘道頻道代碼區塊440、包括交錯之該複合頻道代碼區塊438及該閘道頻道代碼區塊440之一管道442及指示該管道442之交錯型樣之一遮罩440之一實施例。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閘道頻道區塊440之長度係不同於複合代碼區塊438之長度且兩個長度皆不同於交錯之代碼區塊442之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解交錯、閘道頻道解碼及複合頻道解碼之區塊導向式處理程序係非同步的。在此等實施例中,藉由識別對非同步處理程序之遮罩之經增加之複雜性而增強傳輸之信號完整性。在訊框及訊息同步化之情況下,交錯閘道頻道440及複合頻道438需要符號同步化。在一些實施例中,交錯處理程序透過解交錯函數篩選符號。此在表1中詳述且允許通過複合頻道之完整訊息傳輸。
圖9繪示服務一m元素二進制輸入向量且產生一n元素多值輸出向量之一OCTS擴展代碼表之一實施例。該OCTS擴展代碼表包括複數個代碼表分割區。代碼表分割區包括特定指派至一單一頻道之代碼表之區段。圖9中所繪示之代碼表經分割以編碼額外資料D1及錯誤控制寫碼E1。在一些實施例中,表分割提供各分割區內之經增加之最小MFED及改良分割區雜訊拒斥性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符號元素之一數字q係可用於輸出向量之各元素。例如,在使用41個單頻調之多頻率鍵移之情況下,q等於41。二進制輸入之數目包括2m,其中m係二進制輸入向量中之元素之數目且可能之輸出向量之總數目係q n ,其中n係經編碼之輸出向量中之元素之數目。例如,圖9中所繪示之OCTS擴展表520可用於編碼一16位元輸入向量。獨特二進制輸入之數目係216=65,536,且獨特多值輸出向量之數目係413=68,921。與此輸入/輸出配對相關聯之OCTS擴展代碼表係一維數陣列(68921,3)。在此實例中,OCTS擴展代碼表之D1分割區包括前65,536列,留下68,921-65,536=3,385列以編碼3,385個C1及 E1向量。
在各種實施例中,一OCTS擴展處理程序可傳輸及接收至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中,以將健全控制特徵整合至數位資料串流中。圖10繪示整合至一數位通信系統中之一OCTS擴展處理程序之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將一習知數位位元串流650轉換成包含資料、控制及額外錯誤控制寫碼資訊之一複合多值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650提供至一輸入緩衝器652。該輸入緩衝器652將數位位元串流650傳遞至一錯誤控制寫碼處理程序654。將數位位元串流650及錯誤控制寫碼654串流提供至耦合至一輸入向量映射器658之一多工器656。該輸入向量映射器658將該多工器656之輸出映射至一OCTS擴展表。複合頻道信號寫碼660處理程序基於藉由複合表管理器668及表庫管理器666儲存之一表來編碼經映射之向量。將經編碼之資料傳遞至一交錯器676以使該資料與一閘道頻道串流交錯。藉由耦合至一閘道頻道格式器664之一傳輸控制器662產生該閘道頻道串流。該閘道頻道格式器664提供閘道頻道資料至一閘道頻道遮罩670,該閘道頻道遮罩670繼而將該資料傳遞至用於編碼該閘道頻道資料之一閘道頻道信號寫碼674處理程序。該經編碼之閘道頻道資料提供至交錯信號處理器676且與藉由複合頻道信號寫碼660處理程序提供之複合頻道資料交錯。將交錯信號提供至一輸入緩衝器678且接著提供至傳輸媒體680。在一些實施例中,數位通信系統之OCTS擴展處理傳輸模組之輸出係一對一的,即,至該OCTS擴展處理傳輸模組之一給定輸入總是導致相同輸出,且該輸出為該給定輸入所獨有。
在一態樣中,一代碼表管理器(或複合表管理器)可經組態以產生如藉由其種子及參數定義之各代碼表或查詢藉由其代碼表識別碼(id)識別之各代碼表。該種子或該id將自控制器傳遞至該代碼表管理器。在傳輸側及接收側兩者上之代碼表管理器必須互相協調起作用。
在一態樣中,各函數態樣可用於修改自輸入向量至輸出向量之映射,且因此增加對信號結構之可管理複雜性。在函數及反函數經明確定義之情況下,處理程序必須為一對一的(一給定輸入總是導致相同輸出且該輸出必須為該輸入所獨有)。
在一態樣中,若完全佔據一代碼表,則處理程序可簡化至一單一重映射之輸入。為簡單及易於描述,可在此假定下實施函數態樣,應注意,對於經稀疏填入之代碼表之情況,可增加及管理額外函數。
在一實例中,一閘道頻道可能並不具有與複合頻道相同之能力。此係因為可將複合頻道變化使用之一經建置之閘道路徑用信號傳遞至接收器及該傳輸器兩者。不能改變閘道頻道,此係因為該頻道經預協調。
圖11繪示具有一經整合之OCTS擴展處理程序之一數位通信系統之一接收模式之一實施例。在一實施例中,將一複合多值串流轉換成其構成資料、控制及錯誤控制寫碼頻道。接著,將經解碼之二進制輸出資料向量一直傳遞以處理成一數位位元串流。數位通信系統之接收模式大體上與傳輸模式相反,如圖10中所繪示。自一傳輸媒體780接收一個多值資料串流且將其傳遞至一輸入緩衝器778。該輸入緩衝器耦合至經組態以解交錯該經接收之多值資料串流之一解交錯信號處理器786。將該多值資料串流之複合信號部分提供至用於解碼之一複合頻道信號寫碼760處理程序。該複合頻道信號寫碼760處理程序利用一OCTS擴展表以解碼經接收之複合頻道資料。將該經解碼之資料提供至一輸入向量映射器758以解除該經解碼資料之映射且提供一數位資料串流。將該輸入向量映射器758之輸出解多工成一資料串流及一錯誤校正寫碼串流,該資料串流及該錯誤校正寫碼串流皆提供至一ECC寫碼器754。該資料串流經校正錯誤且提供至一輸入緩衝器752,該輸入緩衝器752將該資料串流提供至一數位位元串流源(或目的地)750。
在經解交錯之後,閘道頻道提供至一閘道頻道信號寫碼774區 塊,以透過一OCTS擴展表解碼閘道頻道資料。將該閘道頻道信號寫碼774區塊之輸出提供至一閘道頻道遮罩770區塊,以自閘道頻道資料移除該遮罩。將該經解遮罩之閘道頻道資料提供至一閘道頻道格式器764,該閘道頻道格式器764自該閘道頻道資料移除先前增加之格式化且將該閘道頻道資料提供至一接收控制器762。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道代碼表及訊息區塊編碼及解碼複合代碼表識別符且提供該複合代碼表識別符之校正解碼中之可信度。在一實施例中,藉由接收函數使用用於偽隨機數產生器之適當數目個種子以唯一地產生複合代碼表。多個方法可用於建置閘道代碼表及訊息區塊,舉例而言,諸如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或該兩個技術之一組合。
在位元位置分割中,傳輸器及接收器兩者皆知道經編碼之位元之部位。經傳輸訊息之偵測係基於經編碼訊息之位置之知識而可用於接收器。適當數目個種子係用於產生用於唯一編碼之偽隨機數。
在表分割之情況下,可分配分割區以藉由指派具有最小MFED之經編碼元素至不同分割區而增加分割區之元素之間之MFED。此增加一分割區內之MFED,從而在其中可將一經接收之信號識別為一特定分割區之一成員之情況中增強雜訊拒斥性質。
藉由僅使用表分割,可在不使用用於識別之位元位置分割之情況下使用閘道頻道之分割區割元素來編碼閘道頻道資訊。在位元位置分割之情況下,可藉由辨識一訊息區塊內之閘道頻道資訊之位置及逐步回至具有此已知位移之位元位置中而達成對該區塊之第一元素同步化之處理程序。在表分割中,閘道頻道資訊必須攜載在其編碼內之此位移,此係因為來自經接收之閘道頻道位元及一訊息區塊之主要位元之位移可改變。圖12繪示經組態以用於表分割之一閘道代碼表及區塊之一實施例。如圖12中所繪示,用於閘道頻道之OCTS擴展編碼之向量包括頻道訊框838內之位移。
藉由實例且非限制方式,如所繪示,在頻道訊框838之兩個區塊之各者中,前三個訊框識別一種子之值且在第四個訊框中寫碼一經產生之總和檢查碼。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子及總和檢查碼之此編碼滿足傳遞一種子值且產生無錯誤解碼之要求。在一些實施例中,有必要識別哪一種子係一第一或第二種子。此可藉由(例如)設定該第一種子之總和檢查碼為0且該第二種子之總和檢查碼為1而完成。訊框之第五個元素可用於識別經交錯之訊息與複合頻道訊息區塊之間之符號位移。
在一態樣中,例如,前三個訊框可分配於各區塊中以識別種子之值且產生經寫碼為第四個訊框之一總和檢查碼。此可用於滿足傳遞一種子值且產生其無錯誤解碼中之可信度之要求。有必要識別各種子為該等種子之第一者或第二者。此可藉由強制該第一種子之總和檢查碼為0且該第二種子之總和檢查碼為1來識別。訊框之第五個元素係用於識別經交錯之訊息與複合頻道訊息區塊之間之符號位移。
圖13繪示在一雙訊息區塊組882內之一符號888、訊框886及區塊884之關係之一實施例。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訊框886及區塊884兩者皆在一符號888邊界上開始。為執行區塊訊息處理,開始一區塊之特定符號必須藉由OCTS擴展處理程序識別。
在各種實施例中,交錯及解交錯功能經組態以互相協調起作用。該等交錯及解交錯功能係各藉由利用交錯及解交錯規範及序列化種子之一控制器予以驅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道頻道格式化及重新格式化功能經組態以互相協調起作用。該等閘道頻道格式化及重新格式化功能係各藉由利用閘道頻道格式化及重新格式化規範及序列化種子之控制器予以驅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產生唯一增加至資料串流之額外位元之一錯誤校正碼(諸如一博斯(Bose)、喬赫理(Chaudhuri)及/或霍克文黑姆(Hocquenghem)(BCH)代碼)係包含於OCTS擴展處理中。藉由增加用途定義至各代碼,E1經編碼向量可注入複合資料串流中之一任意部位中,此係因為該等向量可特定識別為經產生之同位及錯誤校正位元。在各種實施例中,輸入多工器(MUX)及輸出解多工器(DEMUX)經組態以互相協調起作用。該輸入MUX及該輸出DEMUX係各藉由利用MUX/DEMUX規範及序列化種子之控制器予以驅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OCTS擴展通信系統包括一控制器。該控制器可負責滿足一動態傳輸環境之需要之一系列任務(舉例而言,諸如QOS監測及代碼表選擇)。該控制器可進一步負責指定、排程及協調代碼表交換、輸入重映射、多工器及解多工器操作、閘道頻道格式化及/或交錯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經組態以接收資訊(舉例而言,諸如代碼表交換種子、輸入重映射種子、多工器及解多工器操作 種子、閘道頻道格式化種子及/或交錯操作種子)。可自於閘道頻道中寫碼之代碼表產生器種子產生該等經接收之種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控制器之操作要求包括監測傳輸環境及使適於該傳輸環境及維持一足夠高的表交換率,以維持信號完整性。該等操作要求可藉由一特定應用程式予以驅動。控制器管理可藉由一要求矩陣、藉由系統資源定義之一選項矩陣及/或直接及間接效能及傳輸環境量測予以驅動。直接效能及傳輸環境量測可包括(例如)使用建置於代碼表中之代碼導出之直接QOS量測,以對一已知信號及接收器獨特量測進行校準。間接效能及傳輸環境量測可包括(例如)自錯誤控制寫碼方案導出之位元錯誤率、自用於解碼處理程序中之誤差距離量測導出之SNR估計及/或劃入/排除量測。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間接效能及傳輸環境量測包括劃入/排除量測。一OCTS解碼處理程序要求比較經接收之經解碼向量與一代碼表中之全部經編碼向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實施一劃入規則,而非表之一詳盡搜尋。一劃入規則要求,若輸入向量與一代碼表向量之間之MFED小於一預定值,則在匹配向量及搜尋可停止時立即劃入經解碼之向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實施一排除規則。一排除規則要求,若在每個向量元素基礎上計算之經累積MFED超過一預定臨限值,則可排除代碼表向量且針對該向量之MFED計算可停止。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其中並未劃入任何向量且除了一些向量外排除其他全部向量之情況中產生一經導出量測。在此實施例中,並未排除之該等向量係與一信雜比及經判定之適當匹配相關。
圖14繪示用於使用一閘道頻道2000及一複合頻道2001傳輸一數位位元串流之一OCTS擴展處理程序之另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將一個二進制輸入資料向量2004轉換成包含資料、控制及額外錯誤控制寫碼資訊之一複合多值輸出向量2016。此處理程序使用藉由一傳輸 複合頻道控制器2002管理之一複合頻道傳輸側2000及藉由一傳輸閘道頻道控制器2003管理之一閘道頻道傳輸側2001。將二進制輸入資料向量2004提供至該複合頻道傳輸側2000,在該複合頻道傳輸側2000中該二進制輸入資料向量2004進入管理輸入串流之一輸入緩衝器2005。該輸入緩衝器2005將二進制輸入串流傳遞至一封裝處理程序2006,該封裝處理程序2006封裝傳入之輸入串流。將該經封裝之輸入串流自封裝處理程序2006傳送至錯誤控制寫碼處理程序2007及輸入映射處理程序2008。將來自該錯誤控制寫碼處理程序2007之所得錯誤控制編碼之輸入串流、來自輸入映射處理程序2008之資料位元映射之資料輸入串流及來自傳輸複合頻道控制器2002之額外資訊提供至一多工器2009,該多工器2009輸出一組合之複合資訊串流。此組合之複合資訊串流被傳遞至輸出一OCTS編碼之複合串流之複合頻道OCTS擴展表編碼處理程序2010。
雖然藉由複合頻道傳輸側2000處理二進制輸入資料向量2004,但傳輸複合頻道控制器2002亦將該輸入串流傳遞至閘道頻道傳輸側2001中之閘道頻道格式器2012。該閘道頻道格式器2012與閘道頻道雙向映射2011通信以編碼中間變數及格式化輸入串流。將來自該閘道頻道格式器2012之經格式化之閘道資訊傳送至閘道頻道OCTS表編碼處理程序2013,於閘道頻道OCTS表編碼處理程序2013處,經格式化之閘道資訊經受OCTS編碼。來自該閘道頻道OCTS表編碼處理程序2013之OCTS編碼之閘道資訊係與來自複合頻道OCTS擴展表編碼處理程序2010之OCTS編碼之複合資訊串流交錯2014。將來自交錯處理程序2014之所得經交錯之輸入串流傳遞至一輸出緩衝器2015,該輸出緩衝器2015發出一個多值輸出向量2016。
圖15繪示用於使用一複合頻道及一閘道頻道接收一複合多值串流且將複合多值串流轉換成其構成資料、控制及錯誤控制寫碼頻道之 一OCTS擴展處理程序之另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將一經接收之複合多值串流2104解碼成一個二進制輸出資料向量。此處理程序使用藉由一接收複合頻道控制器2102管理之一複合頻道接收側2100及藉由一接收閘道頻道控制器2103管理之一閘道頻道接收側2102。將一個多值輸入向量2104提呈給複合頻道接收側2100,該複合頻道接收側2100處多值輸入向量2104進入一輸入緩衝器2105。將傳入之輸入串流自該輸入緩衝器2105傳遞至一解交錯處理程序2106,在該解交錯處理程序2106處將該傳入之輸入串流分離成被傳送至一複合頻道OCTS擴展表解碼處理程序2107之一複合向量及被傳送至閘道頻道OCTS表解碼處理程序2114之一閘道向量。該複合頻道OCTS擴展表解碼處理程序2107解碼複合串流且將該複合串流傳遞至一解多工器2108。該解多工器2108將該複合串流分離成一資料串流及一錯誤控制代碼串流。該解多工器2108將該資料串流傳送至一輸入重映射處理程序2109且將該錯誤控制代碼串流傳遞至一錯誤控制寫碼處理程序2110。亦將來自該重映射處理程序2109之經重映射之資料串流傳遞至該錯誤控制寫碼處理程序2110。將該錯誤控制寫碼處理程序2110之結果傳送至一解封裝處理程序2111。將該解封裝處理程序2111之結果傳遞至一輸出緩衝器2112,該輸出緩衝器2112產生二進制輸出向量2113。
雖然藉由複合頻道接收側2100處理輸入串流,但亦藉由閘道頻道接收側2101處理輸入串流。閘道頻道OCTS表解碼處理程序2114接收經解交錯2106之輸入串流且產生OCTS解碼之閘道資訊。將該OCTS解碼之閘道資訊傳送至重新格式化該閘道資訊之一閘道頻道重新格式化處理程序2115。該閘道頻道重新格式化處理程序2115與一閘道頻道雙向映射2116通信以解碼中間變數且將其結果傳回至接收複合頻道控制器2102。
圖16繪示利用將二進制輸入資料向量傳輸為多值輸出向量之一 OCTS擴展傳輸處理程序2200及接收多值輸入向量以解碼成二進制資料輸入向量之一OCTS擴展接收處理程序2201之一主機伺服器之一實施例。圖16亦繪示傳輸處理程序2200與接收處理程序2201之間之互動。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將以相同於其中用戶端伺服器接收側2201與主機伺服器傳輸側2200通信且主機伺服器接收側2201與用戶端伺服器傳輸側2200通信之方式實施利用OCTS擴展傳輸處理程序2200及OCTS擴展接收處理程序2201之一用戶端伺服器。
在藉由圖16所繪示之實施例中,一主機伺服器之傳輸複合頻道控制器2002用作主控制器且提供主機伺服器系統及用戶端伺服器系統兩者之動態控制,以適於一變化之傳輸環境或改變至提供額外網路及信號完整性之系統表及映射。來自主機伺服器之傳輸複合頻道控制器2002之控制資訊沿著控制流程2202流向主機伺服器接收複合頻道控制器2102且亦流向主機伺服器傳輸多工器2009以傳輸至用戶端伺服器。 藉由一用戶端伺服器接收之該控制資訊繼續流向用戶端伺服器之解多工器2108,將該控制資訊自該用戶端伺服器之解多工器2108傳送至該用戶端伺服器之接收複合頻道控制器2102。用戶端伺服器之接收複合頻道控制器2102將控制資訊沿著控制流程2202傳送至用戶端伺服器之傳輸複合控制器2002。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閘道頻道OCTS表編碼處理程序2013及閘道頻道OCTS表解碼處理程序2114使用之閘道頻道OCTS擴展表可使用一組相關聯表,各表使用藉由用於產生閘道頻道OCTS擴展表之(若干)種子產生之一偽隨機序列之一連續而產生。該等相關聯表可包含:一格式器序列及排程、一頻道遮罩序列及排程及/或一交錯序列及排程。
類似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複合頻道OCTS表編碼處理程序2010及複合頻道OCTS表解碼處理程序2107使用之複合頻道OCTS擴展 表可使用亦藉由用於產生複合頻道OCTS擴展表之(若干)種子產生之一偽隨機序列之一連續而產生之一組相關聯表。該等相關聯表可包含:一錯誤控制寫碼(ECC)序列及排程、一輸入映射序列及排程及/或一OCTS擴展表序列及排程。
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表2中概述之要求驅動系統設計處理程序。表2中概述之設計包括識別操作範圍、確定要求之優先等級及設計滿足該等要求之一組序列化之代碼表。
服務品質(QOS)之動態控制
進一步實施例提供藉由選取代碼表、位元分割、表分割、交錯或其等之一組合,以基於QOS之經導出之量化量測來維持QOS之一所要位準而改變OCTS之元素。QOS之經導出量測可包含(但不限於):服務回應時間、損耗、信雜比、串擾、回波、中斷、頻率回應、響度位準、一所需位元率、延遲、抖動、封包丟失機率及/或位元錯誤率、資料速率及延遲、動態控制排程優先權、嵌入式控制之驗證、訊息回波及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導出之QOS之任何其他量測。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初始條件組態OCTS,其中基於跨全部輸出向量對(其中期望最大MFED)之最小MFED選擇表。OCTS加強經設計以允許發送器及接收器基於QOS之一所要位準管理通信。發送器-接收器組合指定QOS之所要位準,且使用QOS之經導出量測以修改初始及隨後表,以維持QOS之該所要位準。
OCTS可應用於跨結合及未結合通信方法以及指定QOS及導出該等媒體之QOS之量測之方法之範圍。可應用於信號傳輸技術之範圍,包含(但不限於):頻移鍵控(FSK)、相移鍵控(PSK)、脈衝寬度調變(PWM)、脈衝振幅調變(PAM)、頻率調變(FM)、振幅調變(AM)、正交分頻多工(OFDM)、正交振幅調變(QAM)及此等及其他技術之組合。
OCTS亦可應用於許多各種網路類型及協定,包含電話學、連續資料傳輸及封包交換式網路(其等各可持有特定QOS效能度量及可具有QOS之專用量化量測)。此在用於網路類型之明確協定(諸如用於封包交換式網路之訊框中繼、非同步傳送模式(ATM)及多協定標記交換(MPLS))內特別正確。行動網路提出獨特挑戰且常常具有獨特QOS要求。對於電路交換式網路以及對於串流多媒體(尤其完全保真視訊資料)亦存在獨特QOS要求。
電話學-服務回應時間。服務回應時間在電話學中作為一即時處 理程序係重要的。藉由改變表大小、改變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或其等之一組合以修改用於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之服務回應時間之管理對於建置最小服務回應時間為關鍵的。此等元素之動態變化可確保滿足一最小服務回應時間。
電話學-信雜比。信雜比(SNR)係QOS中之一關鍵量測,此係因為SNR定義其中可區分一信號與基線雜訊及干擾之組合之處之基線。 OCTS藉由使操作之頻帶內之信號之調變移位以避免雜訊而根本上管理SNR。OCTS加強可透過改變表大小、改變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或其等之一組合以修改用於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而動態地移位操作以在用於傳輸之一變化之雜訊頻帶外操作。
電話學-頻率回應。許多電話學應用取決於用於信號傳輸之頻率特性。此等包含調變技術(諸如頻移鍵控(FSK)、相移鍵控(PSK)及脈衝寬度調變(PWM)技術)。頻率回應可經量化量測且用於改變表大小、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或其等之一組合,以修改用於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以最佳化頻率回應。
封包交換式網路-低輸送量。計算輸送量(包含編碼及解碼時間)可需要移位至藉由減小表大小、改變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或其等之一組合以修改用於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來改良編碼/解碼效能之一表以增強輸送量。
封包交換式網路-丟失之封包。封包之失效遞送可需要移位至藉由減小表大小、改變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或其等之一組合以修改用於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來降低資料速率或增加緩衝以允許適當封包遞送之一表以防止丟失封包。
封包交換式網路-位元錯誤。在藉由接收器偵測之資料中之錯誤可需要移位至藉由減小表大小、改變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或其等之一組合以修改用於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來增加冗餘至經傳輸資 料之一表以消除經接收資料中之位元錯誤。
封包交換式網路-延時。影響一應用(諸如網際網路語音通信協定(VoIP))之延時可需要移位至藉由減小表大小、改變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或其等之一組合以修改用於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來降低減弱OCTS對延時之影響之額外耗用(overhead)之一表以防止丟失封包。
封包交換式網路-抖動及無序遞送。特定言之歸因於閘道頻道及複合頻道之影響,OCTS對在經傳輸及接收時之封包之順序高度敏感以確保該等封包保持有序。用於管理無序封包之一協定可含在編碼內且可導致表大小、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或其等之一組合之變化以修改用於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以管理抖動及無序遞送。
在一實施例中,蒐集QOS資訊涉及一主機伺服器及一用戶端伺服器。再次參考圖16,用戶端伺服器之接收複合頻道控制器2102聚集來自用戶端之接收側2201之用戶端伺服器之複合頻道及閘道頻道之各個點之QOS資訊2203。用戶端伺服器之接收複合頻道控制器2102將該經聚集之QOS資訊2203沿著流動路徑2204傳遞至用戶端伺服器之傳輸複合頻道控制器2002以藉由用戶端伺服器之傳輸側2200傳輸至一主機伺服器。
圖17繪示用於在一主機伺服器2300與一用戶端伺服器2301之間評估及傳送QOS資訊之一處理程序之一實施例。在該主機伺服器2300與該用戶端伺服器2301之間傳送資料之處理程序中,該主機伺服器2300可自其傳輸側2200傳輸一完整資料組2302。該用戶端伺服器2301在其接收側2201中接收該完整資料組2302。在步驟2303,用戶端伺服器2301將評估自主機伺服器2300接收之QOS量測。用戶端伺服器2301將傳遞該等QOS量測及額外用戶端伺服器2301 QOS資訊至用戶端伺服器2301之傳輸側2200。用戶端伺服器2301之該傳輸側2200將QOS資 訊2304傳輸回至主機伺服器2300。藉由主機伺服器2300之接收側2201接收該QOS資訊2304。主機伺服器2300將評估自用戶端2301至主機2300之該QOS資訊2304。主機伺服器2300將主機至用戶端QOS資訊及用戶端至主機QOS資訊兩者傳遞至主機伺服器2300之傳輸複合頻道控制器2002。在步驟2306,主機伺服器2300之傳輸複合頻道控制器2002將使用QOS資訊產生下一控制命令。
一已訂閱的代碼表使用者之鑑認
進一步實施例對一網路或對另一特定使用者提供一使用者之鑑認以提供一較高位準之保證及私密性至發送器與接收器之間之一通信。鑑認可提供於OCTS之元素內且可藉由嵌入式閘道頻道編碼之位元串流之接收及解碼來實施。此解碼需要識別閘道頻道初始化參數之預分配之資訊包含特定OCTS表、閘道頻道訊息格式化演算法、閘道頻道雙向映射及用於使閘道頻道位元串流與複合頻道交錯之交錯映射。使用一驗證函數(例如,總和檢查碼、CRC等)設計閘道頻道訊息格式化演算法,使得僅在該驗證函數導出之值有效時鑑認經編碼之位元串流之有效解碼。此在接收器處提供傳輸器有效之單向鑑認。此等技術之利用可包含(但不限於)如上文所描述之技術且可擴展至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導出之技術。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初始條件組態OCTS,其中基於跨全部輸出向量對(其中期望最大MFED)之最小MFED選擇表。在用於建置使用之所要表之該等初始條件內,可將初始鑑認資訊編碼成閘道頻道。OCTS加強經設計以允許發送器及接收器基於私密性之一所要位準管理通信,且調適鑑認資訊之能力支援此特徵。發送器-接收器組合對於當前及未來通信指定私密性之所要位準,且使用閘道頻道及複合頻道內之經編碼資料以修改初始鑑認資訊及分別對發送器及接收器提供更新。
可藉由來自接收器之回應在傳回至發送器時進一步驗證鑑認。 因為自發送器至接收器之訊息路徑不需要與自接收器至發送器之訊息路徑相同,所以此可採用定義接收器至發送器路徑之一額外組之預分配資訊。此可用於對發送器鑑認,接收器係一經驗證之網路成員。閘道頻道訊息格式化演算法係用於編碼包含複合頻道OCTS表之複合頻道編碼之當前狀態之描述。複合頻道OCTS表之分割區唯一編碼資料、QOS量測、系統控制邏輯及錯誤控制寫碼。系統控制資料係藉由操作序列化約束之一有限組之符號。可識別並沒有操作意義之一控制向量之接收。在操作約束外之一控制資料向量之識別可提供鑑認之一額外量測。
本文中所描述之鑑認機制可應用於信號傳輸技術之範圍,包含(但不限於):頻移鍵控(FSK)、相移鍵控(PSK)、脈衝寬度調變(PWM)、脈衝振幅調變(PAM)、頻率調變(FM)、振幅調變(AM)、正交分頻多工(OFDM)、正交振幅調變(QAM)及此等及其他技術之組合。
鑑認機制亦可應用於許多各種網路類型及協定,包含電話學、連續資料傳輸及封包交換式網路(其等各可持有特定鑑認技術)。此在用於網路類型之明確協定(諸如用於封包交換式網路之訊框中繼、非同步傳送模式(ATM)及多協定標記交換(MPLS))內特別正確。行動網路提出獨特挑戰且常常具有獨特鑑認要求。
在一網路及資訊系統上之一已訂閱的代碼表使用者之鑑認
圖18繪示一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處理程序之一實施例。該OCTS處理程序提供將二進制輸入編碼成呈現給編碼器及網路之多值向量,及提供將經接收之多值向量轉換成一個二進制輸出向量之反向處理程序。藉由明智選取OCTS表,可動態地管理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及信號完整性之參數,以提供最佳化效能及/或增強之信號完整性及通信。OCTS係描述於2012年11月27日發佈且名為「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之美國專利第8,320,473號中,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對OCTS之延伸內容係描述於2013年10月24日申請之名為「OPTIMIZED DATA TRANSFER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4/062,535號中,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圖18展示繪示藉由實施OCTS之一資訊系統/方法3000執行之步驟之一方塊圖。該資訊系統3000係用於將資料自一或多個發送器3002傳輸至一或多個接收器3010。該資訊系統3000經組態以利用將一個二進制位元串流映射至實數值向量,其中基於網路路徑/環境之特性/性質判定映射函數。
在一實施例中,在自一發送器3002接收資料之後,步驟3004將該經接收之資料變換(編碼)成實數之一向量(其可稱為一實數值資料向量)。例如,可將各n位元二進制字組變換成一組m個實數值數字。針對各二進制字組基於映射函數即時計算該變換或將該變換執行為一預運算之表中之一查詢。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利用交織寫碼調變(TCM)以基於預運算之表將一序列n位元二進制字組變換成一序列m個實數值數字。
經利用以表示一n位元二進制字組之實數值數字之數目(m)可基於網路路徑/環境之性質而改變。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利用少於6個實數值數字來表示一個6位元二進制字組。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將一個6位元二進制字組變換成一組6個(或更多個)實數值數字。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一較小m值(用於表示一個n位元二進制字組之實數值數字之數目)增加傳輸能力,而一較大m值提供較佳信號完整性效能。可基於通信環境之一或多個性質(舉例而言,諸如信號完整性及/或其他性質)判定nm之特定值。
一傳輸器3006將經變換之實數值資料向量傳輸至一接收側。標準通信機制(舉例而言,諸如包括類比及/或數位模組技術之網路連線技術)可用於該傳輸。例如,在一實施例中,利用傳輸控制協定/網際網路協定(TCP/IP)以將經變換之實數值資料向量自發送器側傳輸至網路側。
在網路側接收實數值資料向量之後,將該經接收之實數值資料向量變換(解碼)3008成最初藉由發送器3002發送之電腦可讀格式。在一實施例中,解碼處理程序3008係執行為用於各組m個實數值數字之一表查詢以找出藉由給定組之m個實數值數字表示之n位元二進制字組。例如,對於各組m個實數值數字,解碼處理程序3008找出查詢表中遠離此組m個實數值數字之一元素。因此,對應於該查詢表中之此元素之n位元二進制字組係藉由m個實數值數字組表示之n位元二進制字組。
一旦完成將實數值資料向量變換3008成以一電腦可讀媒體格式表示之資料,旋即將該電腦可讀資料傳輸至接收器3010。應瞭解,藉由傳輸經編碼之實數值資料向量而非原始二進制資料串流來提供額外信號完整性。因為變換表(或代碼表)並不與一第三方共用,所以可防止及/或推遲將(藉由第三方之)經攔截之實數值資料向量解碼成最初藉由發送器發送之格式。在一些實施例中,發送器3002及接收器3010兩者皆包括適用於執行編碼及解碼之一潛在代碼表集區。發送器3002將經利用以經由一表識別符編碼(舉例而言,諸如認可一表識別符作為一交握處理程序之部分及/或發送該識別符作為資料傳輸之部分)之特定代碼表通知給接收器3010。該表識別符對於攔截傳輸之第三方可能並不有意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代碼表之屬性判定資訊系統3000之效能,可基於網路環境之性質最佳化該等代碼表。該等代碼表可能並不 專用於將一n位元二進制字組映射至一組實數值數字。在一實施例中,對於一合適代碼表之選擇準則包括:提供一可接受之編碼及解碼效能,例如,高於一預定臨限值。
圖19繪示一資訊系統3100之一方塊圖。該資訊系統3100可包括:一輸入模組3102,其用於獲得待傳達之一資料向量;一代碼表選擇模組3104,其用於選擇經組態以促進該資料通信之一代碼表;一向量選擇模組3106,其用於(例如)利用交織寫碼調變自該代碼表選擇表示該資料向量之實數之一向量;及一傳輸器3108,其用於將實數之該向量傳輸至一接收器。在接收之後,如先前所描述藉由利用代碼表將實數之該向量變換成一最佳對應向量。
在一實施例中,代碼表選擇模組3104包括用於判定一網路環境之一網路特性、信號完整性之一所要位準、一所要資料輸送量位準之至少一者或其等之任何組合之一判定模組3110。該代碼表選擇模組3104至少部分基於該網路環境之該網路特性、信號完整性之所要位準、所要資料輸送量位準之至少一者或其等之任何組合選擇代碼表。
在一些實施例中,代碼表選擇模組3104包含用於產生複數個候選代碼表之一表產生模組3112,該複數個候選代碼表之各者具有實數值資料項目。該代碼表選擇模組3104基於一評估準則自該複數個候選代碼表選擇代碼表。例如,在一實施例中,評估準則係基於網路環境之至少一特性(舉例而言,諸如信號完整性及/或其他性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代碼表選擇模組3104包括用於自一組預組態代碼表選擇一代碼表之一選擇模組3114。該組預組態代碼表之各預組態代碼表係與促進該選擇處理程序之一效能度量相關聯。一旦作出一選擇,一協調模組3116協調選定之該代碼表與至少一接收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資訊系統3100包括用於評估代碼表之一效能及/或信號完整性度量之一評估模組3118。一判定模組3120經組 態以判定,若用一新的代碼表取代當前代碼表則是否可改良效能及/或信號完整性。若可改良效能及/或信號完整性,則一取代模組3122用該新的代碼表取代該當前代碼表,且該新的代碼表係用於隨後資料通信。
如先前所提及,網路經組態以藉由利用代碼表將經接收之實數之向量變換成一最佳對應向量。在一實施例中,網路包括:一向量產生模組3124,其用於針對最佳對應向量產生一組候選者;一相關聯模組3126,其用於使該組候選者之各候選者與一可信度值相關聯,基於利用代碼表計算之各候選者與實數之向量之間之一分離距離判定對於該候選者之可信度值;及一變換模組3128,其用於將實數之向量變換成具有最佳可信度值之候選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接收器包括經組態以儲存最佳對應向量之一儲存器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傳遞至一偽隨機數產生器中之一種子值驅動代碼表產生演算法。藉由使用產生給定一相同種子之一相同串之偽隨機數之一隨機數產生器,代碼表產生演算法將產生給定一相同種子之一相同代碼表。可藉由一命名方案內之一唯一識別符及/或藉由一種子值來識別一代碼表。在一些實施例中,代碼表演算法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種子值,各種子值針對該代碼表產生演算法內之獨特函數。當使用多個種子值時,藉由產生代碼表之一詳盡清單而驅動之一代碼表空間之一詳盡搜尋變得過於複雜。在一些實施例中,代碼表產生包括一種三步驟處理程序,由表產生、表評估及表分割組成。
在包括經稀疏填入之代碼表之一些實施例中,一表產生處理程序產生一搜尋演算法以產生候選代碼表及使用一代碼表度量評估該等候選代碼表之各者。例如,在一實施例中,若一表經非常稀疏地填入,則一表產生器將信號星座散佈開以產生如與具有一更均勻散佈之一信號星座相比較佳之候選者。
圖20繪示一OCTS資訊流程之一實施例。將一類比輸入轉換3204至一數位位元串流。將一數位訊框及額外錯誤控制寫碼(ECC)3206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一個二進制輸入向量提供至一OCTS表查詢3208。該OCTS表查詢3208產生一個多值輸出向量,提供該多值輸出向量以用於調變及傳輸3210。經調變之信號係經由一網路予以傳輸及在一目的地處予以接收及解調變3212。提供經解調變之多值輸出向量以用於位元串流之重建3216。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數位輸出。在其他實施例中,將數位位元串流轉換3218成一類比輸出。包括OCTS表查詢之輸出及對圖18中之反向OCTS表查詢之輸入之多值輸出向量可包括在一習知資訊系統內外之二進制向量。
一OCTS擴展處理程序提供管理OCTS之許多任務之構件,且擴展OCTS之效用作為一現有資訊系統之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在一些實施例中,一OCTS擴展表包括增加指示各經編碼向量之擴展用途之一欄至OCTS表。圖21繪示一標準OCTS表之一實施例。圖22繪示包括一額外欄之一OCTS擴展表之一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用於OCTS擴展處理程序之一或多個內部OCTS擴展控制頻道。如圖4中所繪示,一傳統OCTS表20包括一或多個OCTS編碼向量22。圖5中所繪示之OCTS擴展表120包括一或多個OCTS編碼向量122且進一步包括一用途欄124。該用途欄124識別該OCTS擴展表120內之一向量之用途。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資料向量係如圖23中所繪示般交錯。一個二進制輸入資料向量3426提供至一OCTS擴展編碼器3430。該OCTS擴展編碼器3430將一OCTS擴展表應用於該二進制輸入資料向量3426。一閘道編碼器3428利用一第二OCTS擴展表來編碼一閘道頻道。用於OCTS擴展編碼器3430及該閘道編碼器3428之資料串流被交錯3434成相同輸出串流,以產生經由一通信頻道傳輸之一個多值輸出複合向量3436。在一些實施例中,通信頻道可包括一網路頻道。在其他實施例 中,通信頻道可包括任何結合或未結合網路。一內部OCTS擴展控制器232經組態以控制OCTS擴展編碼器230及閘道編碼器228兩者。
在操作中,透過使用藉由使用OCTS而提供之編碼建置及維持信號完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傳輸器使用一預分配之閘道頻道代碼表來編碼預定用於傳輸之數位位元串流,以產生一OCTS擴展訊息。該OCTS擴展編碼之訊息包括閘道頻道資訊及複合頻道資訊。可藉由(例如)交錯串流中之部位(稱為一交錯排程)、藉由使用為閘道頻道所獨有之輸出向量(稱為表分割)及/或其他合適區分技術來區分閘道頻道資訊。閘道頻道提供攜載解碼複合頻道資訊所需之資訊之一經編碼之位元串流。
在一些實施例中,預分配資訊提供解碼閘道頻道資訊所需之資訊。經解碼之閘道頻道資訊藉由複合頻道識別使用中之當前OCTS擴展代碼表且因此允許對複合頻道資訊之存取。預分配之資訊可包括(例如)閘道頻道OCTS代碼表識別符、用於解碼交錯之閘道頻道及複合頻道資訊之交錯排程及/或表分割資訊、用於驗證閘道頻道資訊之正確接收之額外寫碼(舉例而言,諸如一總和檢查碼或遮罩函數)及/或用於解碼且識別閘道頻道資訊所需之任何其他資訊。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合頻道包括用於鑑認一傳輸器及/或一接收器、調整用於最佳化資料傳送率之代碼表、改變該代碼表以加強在該代碼表中找出資料之處以用於維持信號完整性、改變信號資料及控制資料之交錯之控制資料及/或額外資訊。藉由該複合頻道中之該控制資料進行之變化可需要在系統內適當地傳播以影響使用中之代碼表之一移位之一完整傳輸/接收循環。藉由預分配交錯排程及/或表分割資訊,可僅藉由擁有初始代碼表定義且知道在數位位元串流內如何編碼隨後代碼表變化之方法之一接收器解碼OCTS擴展傳輸。在發送器具有一加強程度之保證(僅預定接受者可解碼傳輸且即使在降低之傳輸 品質下接收器亦將能夠識別該傳輸內之數位位元串流)時,維持及保護信號完整性。
在各種實施例中,一頻道係定義為一特別計劃之經編碼資訊串流。圖24繪示包括表示OCTS擴展表3520內之各向量之用途類型之一用途欄3522之一OCTS擴展表之一實施例。一OCTS擴展編碼之向量之用途欄之各資料類型具有一指定用途。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閘道頻道之控制資料係用於閘道及代碼表識別且表示為「C1」。用於閘道頻道之控制資料可進一步用於接收及傳輸(RX/TX)協調。在一些實施例中,表示為「E1」之包括錯誤控制寫碼(ECC)資訊之用於閘道頻道之額外用途欄資料及表示為「D1」之額外資料可包含於OCTS擴展表3520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複合頻道係用於組合資料、RX/TX協調及/或其他可能控制資訊。複合頻道中之用於RX/TX協調之控制資料係表示為「C2」,錯誤控制寫碼資訊係表示為「E2」,且額外資料可經包含及表示為「D2」。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用途可針對複合頻道而存在且可用於OCTS擴展處理程序之發展及擴展。
在各種實施例中,一管道包括用於一RX/TX對之完整組之頻道。一符號包括一經編碼之輸出向量之一元素,一訊框包括一經編碼之輸出向量之完整元素組,且一區塊包括包含於一訊息區塊中之經編碼向量之完整訊框組。符號同步化包括識別單一符號之前緣。訊框同步化包括識別一訊框內之初始符號。區塊同步化包括識別一訊息區塊內之初始訊框。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一遮罩產生交錯之經編碼多值輸出向量以識別複合頻道符號串流內之與閘道頻道符號串流交錯之部位。圖25繪示一複合頻道代碼區塊3638、一閘道頻道代碼區塊3640、包括交錯之該複合頻道代碼區塊3638及該閘道頻道代碼區塊3640之一管道3642及指示該管道3642之交錯型樣之一遮罩3644之一實施例。在所繪示之 實施例中,閘道頻道區塊3640之長度係不同於複合代碼區塊3638之長度且兩個長度皆不同於交錯之代碼區塊3642之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解交錯、閘道頻道解碼及複合頻道解碼之區塊導向式處理程序係非同步的。在此等實施例中,藉由識別對非同步處理程序之遮罩之經增加之複雜性而增強傳輸之信號完整性。在訊框及訊息同步化之情況下交錯閘道頻道3640及複合頻道3638需要符號同步化。在一些實施例中,交錯處理程序透過解交錯函數篩選符號。此在表3中詳述且允許通過複合頻道之完整訊息傳輸。
圖26繪示服務一m元素二進制輸入向量且產生一n元素多值輸出向量之一OCTS擴展代碼表之一實施例。該OCTS擴展代碼表包括複數個代碼表分割區。代碼表分割區包括特定指派至一單一頻道之代碼表之區段。圖26中所繪示之代碼表經分割以編碼額外資料D1及錯誤控制寫碼E1。
在一些實施例中,符號元素之一數字q係可用於輸出向量之各元素。例如,在使用41個專用脈衝寬度之多脈衝寬度調變之情況下,q等於41。二進制輸入之數目包括2 m ,其中係m係二進制輸入向量中之元素之數目且可能之輸出向量之總數目係q n ,其中n係經編碼之輸出向量中之元素之數目。例如,圖26中所繪示之OCTS擴展表3720可用於編碼一個16位元輸入向量。獨特二進制輸入之數目係216=65,536,且獨特多值輸出向量之數目係413=68,921。與此輸入/輸出配對相關聯之OCTS擴展代碼表係一維數陣列(68921,3)。在此實例中,OCTS擴展代碼表之D1分割區包括前65,536列,留下68,921-65,536=3,385列以編碼3,385個C1及E1向量。
在各種實施例中,一OCTS擴展處理程序可傳輸及接收至一現有資訊系統中以將健全控制特徵整合至數位資料串流中。圖27繪示整合至一數位通信系統中之一OCTS擴展處理程序之一實施例。在此實施 例中,將一習知數位位元串流3850轉換成包含資料、控制及額外錯誤控制寫碼資訊之一複合多值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3850提供至一輸入緩衝器3852。該輸入緩衝器3852將數位位元串流3850傳遞至一錯誤控制寫碼處理程序3854。將數位位元串流3850及錯誤控制寫碼3854串流提供至耦合至一輸入向量映射器3858之一多工器3856。該輸入向量映射器3858將該多工器3856之輸出映射至一OCTS擴展表。複合頻道信號寫碼3860處理程序基於藉由複合表管理器3868及表庫管理器3866儲存之一表來編碼經映射之向量。將經編碼之資料傳遞至一交錯器3876以使該資料與一閘道頻道串流交錯。藉由耦合至一閘道頻道格式器3864之一傳輸控制器3862產生該閘道頻道串流。該閘道頻道格式器3864提供閘道頻道資料至一閘道頻道遮罩3870,該閘道頻道遮罩3870繼而將該資料傳遞至一閘道頻道信號寫碼3874處理程序以編碼該閘道頻道資料。該經編碼之閘道頻道資料提供至交錯信號處理器3876且與藉由複合頻道信號寫碼3860處理程序提供之複合頻道資料交錯。將交錯信號提供至一輸入緩衝器3878且接著提供至傳輸媒體3880。在一些實施例中,數位通信系統之OCTS擴展處理傳輸模組之輸出係一對一的,即,至該OCTS擴展處理傳輸模組之一給定輸入總是導致相同輸出,且該輸出為該給定輸入所獨有。
圖28繪示具有一經整合之OCTS擴展處理程序之一資訊系統之一接收模式之一實施例。在一實施例中,將一複合多值串流轉換成其構成資料、控制及錯誤控制寫碼頻道。接著,將經解碼之二進制輸出資料向量一直傳遞以處理成一數位位元串流。數位通信系統之接收模式大體上與傳輸模式相反,如圖27中所繪示。自一傳輸媒體3980接收一個多值資料串流且將其傳遞至一輸入緩衝器3978。該輸入緩衝器耦合至經組態以解交錯該經接收之多值資料串流之一解交錯信號處理器3986。將該多值資料串流之複合信號部分提供至用於解碼之一複合頻 道信號寫碼3960處理程序。該複合頻道信號寫碼3960處理程序利用一OCTS擴展表以解碼經接收之複合頻道資料。將該經解碼之資料提供至一輸入向量映射器3958以解除該經解碼資料之映射且提供一數位資料串流。將該輸入向量映射器3958之輸出解多工成一資料串流及一錯誤校正寫碼串流,該資料串流及該錯誤校正寫碼串流皆提供至一ECC寫碼器3954。該資料串流經校正錯誤且提供至一輸入緩衝器3952,該輸入緩衝器3952將該資料串流提供至一數位位元串流源(或目的地)3950。
在經解交錯之後,閘道頻道提供至一閘道頻道信號寫碼3974區塊,以透過一OCTS擴展表解碼閘道頻道資料。將該閘道頻道信號寫碼3974區塊之輸出提供至一閘道頻道遮罩3970區塊,以自閘道頻道資料移除該遮罩。將該經解遮罩之閘道頻道資料提供至一閘道頻道格式器3964,該閘道頻道格式器3964自該閘道頻道資料移除先前增加之格式化且將該閘道頻道資料提供至一接收控制器3962。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道代碼表及訊息區塊編碼及解碼複合代碼表識別符且提供該複合代碼表識別符之校正解碼中之可信度。在一實施例中,藉由接收函數使用用於偽隨機數產生器之適當數目個種子以唯一地產生複合代碼表。多個方法可用於建置閘道代碼表及訊息區塊,舉例而言,諸如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或該兩個技術之一組合。
在位元位置分割中,傳輸器及接收器兩者皆知道經編碼之位元之部位。經傳輸訊息之偵測係基於經編碼訊息之位置之知識而可用於接收器。適當數目個種子係用於產生用於唯一編碼之偽隨機數。
藉由僅使用表分割,可在不使用用於識別之位元位置分割之情況下使用閘道頻道之分割區元素來編碼閘道頻道資訊。在位元位置分割之情況下,可藉由辨識一訊息區塊內之閘道頻道資訊之位置及逐步回至具有此已知位移之位元位置中而達成對該區塊之第一元素同步化 之處理程序。在表分割中,閘道頻道資訊必須攜載在其編碼內之此位移,此係因為來自經接收之閘道頻道位元及一訊息區塊之主要位元之位移可改變。圖29繪示經組態以用於表分割之一閘道代碼表及區塊之一實施例。如圖29中所繪示,用於閘道頻道之OCTS擴展編碼之向量包括頻道訊框4038內之位移。
圖30繪示在一雙訊息區塊組4082內之一符號4088、訊框4086及區塊4084之關係之一實施例。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訊框4086及區塊4084兩者皆在一符號4088邊界上開始。為執行區塊訊息處理,開始一區塊之特定符號必須藉由OCTS擴展處理程序識別。
在各種實施例中,交錯及解交錯功能經組態以互相協調起作用。該等交錯及解交錯功能係各藉由利用交錯及解交錯規範及序列化種子之一控制器予以驅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道頻道格式化及重新格式化功能經組態以互相協調起作用。該等閘道頻道格式化及重新格式化功能係各藉由利用閘道頻道格式化及重新格式化規範及序列化種子之控制器予以驅 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產生唯一增加至資料串流之額外位元之一錯誤校正碼(諸如一博斯(Bose)、喬赫理(Chaudhuri)及/或霍克文黑姆(Hocquenghem)(BCH)代碼)係包含於OCTS擴展處理中。藉由增加用途定義至各代碼,E1經編碼向量可注入複合資料串流中之一任意部位中,此係因為該等向量可特定識別為經產生之同位及錯誤校正位元。在各種實施例中,輸入多工器(MUX)及輸出解多工器(DEMUX)經組態以互相協調起作用。該輸入MUX及該輸出DEMUX係各藉由利用MUX/DEMUX規範及序列化種子之控制器予以驅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OCTS擴展資訊系統包括一控制器。該控制器可負責滿足一動態傳輸環境之需要之一系列任務(舉例而言,諸如代碼表選擇)。該控制器可進一步負責指定、排程及協調代碼表交換、輸入重映射、多工器及解多工器操作、閘道頻道格式化及/或交錯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經組態以接收資訊(舉例而言,諸如代碼表交換種子、輸入重映射種子、多工器及解多工器操作種子、閘道頻道格式化種子及/或交錯操作種子)。可自於閘道頻道中寫碼之代碼表產生器種子產生該等經接收之種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控制器之操作要求包括監測傳輸環境及使適於該傳輸環境及維持一足夠高的表交換率以維持信號完整性。該等操作要求可藉由一特定應用程式予以驅動。控制器管理可藉由一要求矩陣、藉由系統資源定義之一選項矩陣及/或直接及間接效能及傳輸環境量測予以驅動。直接效能及傳輸環境量測可包括(例如)使用建置於代碼表中之代碼導出之直接量測,以對一已知信號及接收器獨特量測進行校準。間接效能及傳輸環境量測可包括(例如)劃入/排除量測。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間接效能及傳輸環境量測包括劃入/排除量 測。一OCTS解碼處理程序需要比較經接收之經解碼向量與一代碼表中之全部經編碼向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實施一劃入規則,而非表之一詳盡搜尋。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其中並未劃入任何向量且除了一些向量外排除其他全部向量之情況中產生一經導出量測。
運算器件
圖31繪示可在用於OCTS擴展通信之系統及方法之一實施例中使用之一運算器件900之一實施例。為清楚起見,在一單一運算器件之內容脈絡下展示及描述該運算器件900。然而,應瞭解及理解,任何數目個合適組態之運算器件可用於實施所描述之實施例之任一者。例如,在至少一些實施方案中,使用多個通信連結之運算器件。可以任何合適方式(諸如經由一或多個網路(LAN)、一或多個廣域網路(WAN)、無線連接或其等之任何組合)通信連結此等器件之一或多者。
在此實例中,運算器件900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電路或處理單元902、一或多個記憶體電路及/或儲存電路組件904及一或多個輸入/輸出(I/O)電路器件906。此外,該運算器件900包括允許各種電路組件及器件互相通信之一匯流排908。該匯流排908表示若干類型之匯流排結構之任一者之一或多者(包含使用各種匯流排架構之任一者之一記憶體匯流排或區域匯流排)。該匯流排908可包括有線及/或無線匯流排。
處理單元902可負責執行各種軟體程式(諸如系統程式、應用程式及/或模組)以針對運算器件900提供運算及處理操作。處理單元902可負責針對運算器件900執行各種語音及資料通信操作(諸如經由一或多個有線或無線通信頻道傳輸及接收語音及資料資訊)。儘管運算器件900之處理單元902包含如所展示之單一處理器架構,但可瞭解,該運算器件900可使用根據所描述之實施例之任何合適處理器架構及/或任 何合適數目個處理器。在一實施例中,可使用一單一整合式處理器實施處理單元902。
處理單元902可實施為使用任何合適處理器電路或邏輯器件(電路)(諸如一通用處理器)之一主機中央處理單元(CPU)。處理單元902亦可實施為一晶片多處理器(CMP)、專用處理器、嵌入式處理器、媒體處理器、輸入/輸出(I/O)處理器、共處理器、微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極陣列(FPGA)、可程式化邏輯器件(PLD)或根據所描述之實施例之其他處理器件。
如所展示,處理單元902可透過匯流排908耦合至(若干)記憶體及/或儲存組件904。記憶體匯流排908可包括用於允許處理單元902存取(若干)記憶體及/或儲存組件904之任何合適介面及/或匯流排架構。儘管為圖解目的該(該等)記憶體及/或儲存組件904可展示為與處理單元902分離,然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種實施例中,一些部分或(若干)整個記憶體及/或儲存組件904可包含於與處理單元902相同之積體電路上。替代性地,一些部分或(若干)整個記憶體及/或儲存組件904可實施於在處理單元902之積體電路外部之一積體電路或其他媒體(例如,硬碟機)中。在各種實施例中,運算器件900可包括支撐(例如)一多媒體及/或記憶體卡之一擴展狹槽。
(若干)記憶體及/或儲存組件904表示一或多個電腦可讀媒體。可使用能夠儲存資料之任何電腦可讀媒體(諸如揮發性或非揮發性記憶體、可移除或不可移除記憶體、可擦除或不可擦除記憶體、可寫入或可重新寫入記憶體等等)實施(若干)記憶體及/或儲存組件904。該(該等)記憶體及/或儲存組件904可包括揮發性媒體(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及/或非揮發性記憶體(例如,唯讀記憶體(ROM)、快閃記憶體、光碟、磁碟及類似者)。該(該等)記憶體及/或儲存組件904可包括 固定媒體(例如,RAM、ROM、一固定硬碟機等)以及可移除媒體(例如,一快閃記憶體磁碟機、一可移除硬碟機、一光碟等)。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之實例可包含(但不限於):RAM、動態RAM(DRAM)、雙倍資料速率DRAM(DDRAM)、同步DRAM(SDRAM)、靜態RAM(SRAM)、唯讀記憶體(ROM)、可程式化ROM(PROM)、可擦除可程式化ROM(EPROM)、電可擦除可程式化ROM(EEPROM)、快閃記憶體(例如,NOR或NAND快閃記憶體)、內容可定址記憶體(CAM)、聚合物記憶體(例如,鐵電聚合物記憶體)、相變記憶體、雙向記憶體、鐵電記憶體、矽-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矽(SONOS)記憶體、磁卡或光學卡或適用於儲存資訊之任何其他類型之媒體。
一或多個I/O器件906允許一使用者輸入命令及資訊至運算器件900且亦允許呈現資訊給使用者及/或其他組件或器件。輸入器件之實例包含一鍵盤、一游標控制器件(例如,一滑鼠)、一麥克風、一掃描器及類似者。輸出器件之實例包含一顯示器件(例如,一監測器或投射器、揚聲器、一印表機、一網路卡等)。運算器件900可包括耦合至處理單元902之一文數字鍵台。該鍵台可包括(例如)一QWERTY鍵布局及/或一整合式數字撥號盤。運算器件900可包括耦合至處理單元902之一顯示器。該顯示器可包括用於向運算器件900之一使用者顯示內容之任何合適視覺介面。在一實施例中,例如,可藉由一液晶顯示器(LCD)(諸如一觸敏色彩(例如,76位元色彩)薄膜電晶體(TFT)LCD螢幕)實施該顯示器。該觸敏LCD可與一手指尖或一尖筆及/或一手寫辨識器程式一起使用。
處理單元902可經配置以提供處理或運算資源至運算器件900。例如。處理單元902可負責執行包含系統程式(諸如作業系統(OS))及應用程式之各種軟體程式。一般而言,系統程式可協助運算器件900之運行且可直接負責控制、整合及管理電腦系統之個別硬體組件。 OS可實施為(例如)一Microsoft® Windows OS、Symbian OSTM、Embedix OS、Linux OS、無線二進制執行時期環境(BREW)OS、JavaOS、Android OS、Apple OS或根據所描述之實施例之其他合適OS。運算器件900可包括其他系統程式(諸如器件驅動程式、應用程式開發工具、公用程式、軟體庫、應用程式開發介面(API)等等)。
電腦900亦包含耦合至匯流排908之一網路介面910。該網路介面910提供耦合至一區域網路912之一雙向資料通信。例如,網路介面910可為一數位用戶線(DSL)數據機、衛星接收碟、一整合服務數位網路(ISDN)卡或至一對應類型之電話線之其他資料通信連接。舉另一實例,通信介面910可為實現至一相容LAN之一資料通信連接之一區域網路(LAN)卡。亦可採用無線通信構件(諸如內部或外部無線數據機)。
在任一此實施方案中,網路介面910發送及接收攜載表示各種類型之資訊(諸如待購買之貨物之一選擇、此購買之支付之資訊或貨物之遞送位址)之數位資料串流之電信號、電磁信號或光學信號。網路介面910通常透過一或多個網路提供資料通信至其他資料器件。例如,網路介面910可透過區域網路實現至一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或至藉由一ISP操作之資料設備之一連接。該ISP繼而透過網際網路(或其他基於封包之廣域網路)提供資料通信服務。區域網路及網際網路兩者皆使用攜載數位資料串流之電信號、電磁信號或光學信號。通過各種網路之信號及網路介面910上之信號(該兩種信號攜載數位資料至電腦系統900或攜載來自電腦系統900之數位資料)係傳輸資訊之載波之例示性形式。
電腦900可透過(若干)網路及網路介面910發送訊息及接收資料(包含程式碼)。在網際網路實例中,一伺服器可透過網際網路、ISP、區域網路(網路912)及網路介面910傳輸用於一應用程式之一請 求代碼。經接收之代碼在其經接收時可藉由處理器902執行及/或儲存於儲存器件904或其他非揮發性儲存器中以用於稍後執行。以此方式,電腦900可獲得呈一載波形式之應用程式程式碼(application code)。
在本文中可在電腦可執行指令(諸如軟體、程式模組及/或藉由一電腦執行之引擎)之一般內容脈絡下描述各種實施例。一般而言,軟體、程式模組及/或引擎包含經配置以執行特定操作或實施特定抽象資料類型之任何軟體元件。軟體、程式模組及/或引擎可包含執行特定任務或實施特定抽象資料類型之常式、程式、物件、組件、資料結構及類似者。軟體、程式模組及/或引擎組件及技術之一實施方案可儲存於某一形式之電腦可讀媒體上或跨某一形式之電腦可讀媒體傳輸。就此點而言,電腦可讀媒體可為可用於儲存資訊及可藉由一運算器件存取之(若干)任何可用媒體。亦可在其中藉由透過一通信網路連結之一或多個遠端處理器件執行操作之分散式運算環境中實踐一些實施例。在一分散式運算環境中,軟體、程式模組及/或引擎可定位於包含記憶體儲存器件之區域電腦儲存媒體及遠端電腦儲存媒體兩者中。
儘管一些實施例可繪示及描述為包括執行各種操作之功能組件、軟體、引擎及/或模組,然可瞭解可藉由一或多個硬體組件、軟體組件及/或其等之組合實施此等組件或模組。可(例如)藉由憑藉一邏輯器件(例如,處理器)執行之邏輯(例如,指令、資料及/或程式碼)實施該等功能組件、軟體、引擎及/或模組。此邏輯可儲存於一或多個類型之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上之一邏輯器件內或外。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藉由硬體元件實施功能組件(諸如軟體、引擎及/或模組),該等硬體元件可包含處理器、微處理器、電路、電路元件(例如,電晶體、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等等)、積體電路、特定應用積體電路 (ASIC)、可程式化邏輯器件(PLD)、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場可程式化閘極陣列(FPGA)、邏輯閘極、暫存器、半導體器件、晶片、微晶片、晶片組等等。
軟體、引擎及/或模組之實例可包含軟體組件、程式、應用、電腦程式、應用程式、系統程式、機器程式、作業系統軟體、中間軟體、韌體、軟體模組、常式、副常式、功能、方法、程序、軟體介面、應用程式介面(API)、指令集、運算碼、電腦程式碼、程式碼段、電腦程式碼段、字、值、符號或其等之任何組合。判定使用硬體元件及/或軟體元件實施一實施例可根據任何數目個因素(諸如所要運算速率、功率位準、熱容限、處理循環預算、輸入資料速率、輸出資料速率、記憶體資源、資料匯流排速度及其他設計或效能約束)而改變。
在一些情況中,各種實施例可實施為一製造物品。該製造物品可包含經配置以儲存用於執行一或多項實施例之各種操作之邏輯、指令及/或資料之一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在各種實施例中,例如,製造物品可包括含有適於藉由一通用處理器或特定應用處理器執行之電腦程式指令之一磁碟、光碟、快閃記憶體或韌體。然而,實施例並不限於此內容脈絡中。
雖然已在先前描述中闡述各種細節,但將瞭解,可在沒有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實踐用於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之裝置、系統及方法之各種實施例。例如,為簡潔及清楚起見,已以方塊圖形式而非詳細展示選定態樣。本文中所提供之詳細描述之一些部分可以對儲存於一電腦記憶體中之資料操作之指令之形式提出。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使用此等描述及表示以描述及傳達其等工作之實質至其他熟習此項技術者。一般而言,一演算法係指導致一所要結果之一首尾一致之步驟序列,其中一「步驟」係指實體量之一操縱,該等實體量儘管並不一 定需要,仍可採取呈能夠經儲存、傳送、組合、比較及以其他方式操縱之電信號或磁性信號之形式。指稱此等信號為位元、值、元素、符號、字元、術語、數字或類似者為常見用法。此等及類似術語可與適當實體量相關聯且僅為應用至此等量之方便標記。
除非如自先前論述明白般另有特別說明,否則應瞭解,貫穿先前描述,使用術語(諸如「處理」或「運算」或「計算」或「判定」或「顯示」或類似者)之論述係指將電腦系統之暫存器及記憶體內表示為實體(電子)量之資料操縱及變換成電腦系統記憶體或暫存器或其他此資訊儲存器、傳輸或顯示器件內類似地表示為實體量之其他資料之一電腦系統或類似電子運算器件之動作及處理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對「一項態樣」、「一態樣」、「一項實施例」或「一實施例」之引用意謂結合該態樣描述之一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係包含在至少一項態樣中。因此,在貫穿本說明書之各種地方出現片語「在一項態樣中」、「在一態樣中」、「在一項實施例中」或「在一實施例中」並不一定全部係指相同態樣。此外,可在一或多個態樣中以任何合適方式組合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
儘管本文中已描述各種實施例,然對該等實施例之許多修改、變動、替代、變化及等效物可經實施及將對熟習此項技術者發生。又,在揭示用於特定組件之材料之情況下,可使用其他材料。因此應理解,先前描述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意欲涵蓋如落在所揭示之實施例之範疇內之此等修改及變動。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意欲涵蓋全部此等修改及變動。
概括地說,已描述由採用本文中所描述之概念所引起之許多益處。為圖解及描述目的已提出一或多項實施例之先前描述。並不意欲為詳盡的或限制於所揭示之精確形式。根據以上教示修改或變動係可能的。選取及描述一或多項實施例以繪示原理及實踐應用以藉此使一 般技術者能夠利用如適於所採用之特定用途之具有各種修改之各種實施例。預定與此一起提出之請求項定義整體範疇。
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之一些或全部可大體上包括可藉由可視為由各種類型之「電路」組成之一廣泛範圍之硬體、軟體、韌體或其等之任何組合個別及/或共同地實施之技術。因此,如本文中所使用之「電路」包含(但不限於):具有至少一離散電路之電路、具有至少一積體電路之電路、具有至少一特定應用積體電路之電路、形成藉由一電腦程式組態之一通用運算器件(例如,藉由至少部分進行本文中所描述之處理程序及/或器件之一電腦程式組態之一通用電腦或藉由至少部分進行本文中所描述之處理程序及/或器件之一電腦程式組態之一微處理器)之電路、形成一記憶體器件(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之形式)之電路及/或形成一通信器件(例如,一數據機、通信交換器或光電設備)之電路。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知,可以一類比或數位方式或其等之某一組合實施本文中所描述之標的。
先前詳細描述已經由使用方塊圖、流程圖及/或實例闡述器件及/或處理程序之各種實施例。只要此等方塊圖、流程圖及/或實例含有一或多個功能及/或操作,此項技術者即將理解,可藉由一廣泛範圍之硬體、軟體、韌體或幾乎其等之任何組合個別及/或共同地實施此等方塊圖、流程圖或實例內之各功能及/或操作。在一實施例中,可經由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極陣列(FPGA)、數位信號處理器(DSP)或其他整合式格式實施本文中所描述之標的之若干部分。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知,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之一些態樣全部或部分可在積體電路中等效地實施為運行於一或多個電腦上之一或多個電腦程式(例如,實施為運行於一或多個電腦系統上之一或多個程式)、實施為運行於一或多個處理器上之一或多個程式(例如,實施為運行於一或多個微處理器上之一或多個程式)、實施為韌 體或實施為幾乎其等之任何組合,且將認知,根據本發明在熟習此項技術者之技術內將良好地設計電路及/或寫入用於軟體及/或韌體之程式碼。此外,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本文中所描述之標的之機構能夠分佈為呈各種形式之一程式產品,且瞭解本文中所描述之標的之一闡釋性實施例應用用於實際上進行該分佈之無論何種特性類型之信號承載媒體。一信號承載媒體之實例包含(但不限於)以下:一可記錄類型媒體,諸如一軟碟、一硬碟機、一光碟(CD)、一數位視訊碟(DVD)、一數位磁帶、一電腦記憶體等;及一傳輸類型媒體,諸如一數位及/或一類比通信媒體(例如,一光纖電纜、一波導、一有線通信鏈路、一無線通信鏈路(例如,傳輸器、接收器、傳輸邏輯、接收邏輯等)等)。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知,為概念上清楚起見本文中所描述之組件(例如,操作)、器件、物件及伴隨其等之論述係用作實例且將認知採用各種組態修改。因此,如本文中所使用,所闡述之特定範例及隨附論述意欲表示其等之較一般之類別。一般而言,使用任何特定範例意欲表示其類別且不包含特定組件(例如,操作)、器件及物件不應採取限制。
參考使用本文中之實質上任何複數個及/或單數個術語,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如適於上下文及/或應用般自複數轉譯至單數及/或自單數轉譯至複數。為清楚起見在本文中並未明確闡述各種單數/複數排列。
本文中所描述之標的有時繪示含在不同其他組件內或與不同其他組件連接之不同組件。應理解,此等經描繪架構僅為例示性的,且實際上可實施達成相同功能性之許多其他架構。在一概念意義上,達成相同功能性之組件之任何配置係有效地「相關聯」使得達成所要功能性。因此,本文中經組合以達成一特定功能性之任兩個組件可視為 彼此「相關聯」使得不考慮架構或中間組件而達成所要功能性。同樣地,如此相關聯之任兩個組件亦可視為彼此「可操作連接」或「可操作耦合」以達成所要功能性,且能夠如此相關聯之任兩個組件亦可視為彼此「可操作可耦合」以達成所要功能性。可操作可耦合之特定實例包含(但不限於):實體可相配及/或實體互動之組件、及/或無線可互動及/或無線互動之組件、及/或邏輯互動及/或邏輯可互動之組件。
在一些例項中,一或多個組件可在本文中稱為「經組態以」、「可經組態以」、「可操作/操作以」、「經調適/可調適」、「能夠」、「可保形/經保形以」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知,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則「經組態以」可大體上涵蓋主動狀態組件及/或非主動狀態組件及/或備用狀態組件。
雖然已展示及描述本文中所描述之本發明標的之特定態樣,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明白,基於本文中之教示,可在不脫離本文中所描述之標的及其更寬廣態樣之情況下做出改變及修改,且因此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旨在將如落於本文中所描述之標的之真實精神及範疇內之全部此等改變及修改包含於其等範疇內。此項技術者將理解,一般而言,本文中且尤其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例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主體)所使用之術語大體上意指「開放式」術語(例如,術語「包含」應解釋為「包含但不限於」,術語「具有」應解釋為「至少具有」,術語「包括」應解釋為「包括但不限於」等)。此項技術者將進一步理解,若預定一導入之請求項敘述之一特定數目,則此一意向將明確地敘述於申請專利範圍中,且在缺乏此敘述之情況下不存在任何此意向。例如,作為對理解之一幫助,以下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可含有導入性片語「至少一個」及「一或多個」之使用以導入請求項敘述。 然而,即使在相同請求項包含導入性片語「一或多個」或「至少一個」及不定冠詞(諸如「一」或「一個」(例如,「一」及/或「一個」 應通常解釋為意謂「至少一個」或「一或多個」)時,使用此等片語不應解釋為意指藉由不定冠詞「一」或「一個」之一請求項敘述之導入將含有此導入之請求項敘述之任何特定請求項限於僅含有一此敘述之請求項;對於使用用於導入請求項敘述之定冠詞亦如此。
此外,即使明確敘述一導入之請求項敘述之一特定數目,熟習此項技術者亦將認知,此敘述應通常解釋為意謂至少經敘述之數目(例如,不具有其他修飾語之「兩個敘述」之裸敘述通常意謂至少兩個敘述或兩個或兩個以上敘述)。此外,在其中使用類似於「A、B及C等之至少一者」之一慣例之該等例項中,一般而言在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該慣例(例如,「具有A、B及C之至少一者之一系統」將包含(但不限於)僅具有A、僅具有B、僅具有C、具有A及B一起、具有A及C一起、具有B及C一起及/或具有A、B及C一起等之系統)之意義上預定此一建構。在其中使用類似於「A、B及C等之至少一者」之一慣例之該等例項中,一般而言在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該慣例(例如,「具有A、B或C之至少一者之一系統」將包含(但不限於)僅具有A、僅具有B、僅具有C、具有A及B一起、具有A及C一起、具有B及C一起及/或具有A、B及C一起等之系統)之意義上預定此一建構。此項技術者將進一步理解,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規定,否則通常呈現兩個或兩個以上替代術語之轉折性字及/或片語(不管在描述、申請專利範圍還是圖式中)應理解為預定包含術語之一者、術語之任一者或兩個術語之可能性。例如,片語「A或B」將通常理解為包含「A」或「B」或「A及B」之可能性。
參考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其中所敘述之操作大體上可以任何順序執行。又,儘管以一(若干)序列呈現各種操作流程,然應理解,可以除所繪示之該等順序之外之其他順序執行各種操作或可同時執行各種操作。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規定,否則此等 替代排序之實例可包含重疊、交錯、間斷、重新排序、增量、預備、增補、同時、反向或其他變體排序。此外,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規定,否則術語如「回應於」、「與...有關」或其他過去時形容詞通常並不意欲排除此等變體。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知,在此項技術中共同的是,實施器件及/或處理程序及/或系統且此後使用設計及/或其他實踐以將此等經實施之器件及/或處理程序及/或系統整合至更全面器件及/或處理程序及/或系統中。即,本文中所描述之器件及/或處理程序及/或系統之至少一部分可經由一合理量之實驗整合至其他器件及/或處理程序及/或系統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知,此等其他器件及/或處理程序及/或系統之實例可(如適於上下文及應用般)包含以下之器件及/或處理程序及/或系統之全部或部分:(a)一空運交通工具(例如,一飛機、火箭、直升機等);(b)一地面交通工具(例如,一汽車、卡車、火車頭、坦克、裝甲運兵車等);(c)一建築物(例如,一住宅、倉庫、辦公室等);(d)一設備(例如,一冰箱、一洗衣機、一乾燥機等);(e)一通信系統(例如,一網路連線系統、一電話系統、一語音IP系統等);(f)一營業實體(例如,一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SP)實體(諸如康卡斯特(Comcast)有線電視、奎斯特(Qwest)、西南貝爾(Southwestern Bell)等);或(g)一有線/無線服務實體(例如,斯普林特(Sprint)、辛格樂(Cingular)、奈克斯特(Nextel))等。
在某些情況中,即使組件係定位於一領域外,使用一系統或方法亦可發生於該領域中。例如,在一分散式運算之內容脈絡中,儘管一分散式運算系統之部分可定位於一領域外(例如,繼電器、伺服器、處理器、信號承載媒體、傳輸電腦、接收電腦等定位於該領域外),使用該系統仍可發生於該領域中。
即使一系統或方法之組件係在一領域外定位及/或使用,該系統 或方法之一銷售亦可同樣地發生於該領域中。此外,用於執行一領域中之一方法之一系統之至少部分之實施方案並不排除使用另一領域中之系統。
概括地說,已描述由採用本文中所描述之概念所引起之許多益處。為圖解及描述目的已提出一或多項實施例之先前描述。並不意欲為詳盡的或限制於所揭示之精確形式。根據以上教示修改或變動係可能的。選取及描述一或多項實施例以繪示原理及實踐應用以藉此使一般技術者能夠利用如適於所採用之特定用途之具有各種修改之各種實施例。預定與此一起提出之請求項定義整體範疇。
在以下經編號之條項中陳述本文中所描述之標的之各種態樣:
I. 利用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之最佳化資料傳送
1. 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一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藉由該處理器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藉由該處理器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一傳輸系統。
2.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3. 如條項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4. 如條項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根據一映射函數將該m元素表映射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5.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一位元錯誤率(BER)、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 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最佳化效能。
6.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增強資料傳送效能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
7.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道。
8.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錯誤校正碼而產生;及藉由該處理器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
9.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實施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之至少一者或其等之一組合,以產生用於該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以最佳化資料傳送。
10. 一種系統,其包括:一通信介面;一處理器;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非暫時性記憶體媒體,其中該記憶體媒體經組態以儲存複數個指令,該複數個指令經組態以程式化該處理器以: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通信介面。
11. 如條項10之系統,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12. 如條項11之系統,其中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13. 如條項10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一位元錯誤率(BER)、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最佳化效能。
14. 如條項10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增強資料傳送效能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
15. 如條項10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道。
16. 如條項10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錯誤校正碼而產生;及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
17. 如條項10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射頻(RF)通信系統。
18.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經組態以儲存指令於其上,當藉由一處理器載入該等指令時,該等指令引起該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通信介面。
19. 如條項18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應用一m元素向量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20. 如條項19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中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21. 如條項18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中儲存於其上之該等指令進一步引起該處理器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一位元錯誤率(BER)、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最佳化效能。
II. 利用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之經增強之信號完整性及通信
1. 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一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藉由該處理器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藉由該處理器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一傳輸系統;及藉由該處理器憑藉利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以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而建置信號完整性,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包括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
2.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憑藉利用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維持該信號完整性。
3.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憑藉在傳輸之前唯一格式化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4.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5. 如條項4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6. 如條項4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根據一映射函數將該m元素表映射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7.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一位元錯誤率(BER)、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經增強之信號完整性及通信。
8.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管理一或 多個任務以增強信號完整性及通信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
9.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道。
10.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錯誤校正碼而產生;及藉由該處理器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
11.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實施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之至少一者或其等之一組合,以產生用於該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以增強信號完整性及通信。
12. 一種系統,其包括:一通信介面;一處理器;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非暫時性記憶體媒體,其中該記憶體媒體經組態以儲存複數個指令,該複數個指令經組態以程式化該處理器以: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通信介面;及藉由利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以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而建置信號完整性,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包括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
13. 如條項1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利用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維持該信號完整性。
14. 如條項1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格式化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15.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16.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一位元錯誤率(BER)、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經增強之信號完整性及通信。
17.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增強信號完整性及通信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
18.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錯誤校正碼而產生;及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
19.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結合通信系統。
20.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未結合通信系統。
21.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經組態以儲存指令於其上,當藉由一處理器載入該等指令時,該等指令引起該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通信介面;藉由利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以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而建置信號完整性,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包括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藉由利用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維持該信號完整性;及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格式化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III. 使用經導出之服務品質(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
1. 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一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 元串流;藉由該處理器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藉由該處理器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一傳輸系統;及藉由該處理器實現透過使用允許對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進行協調變化之經導出之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意欲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唯一能夠協調、分配資訊以允許用於通信之具有所必要之QOS之一數位位元之連續傳輸及接收。
2.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維持透過使用允許對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進行協調變化之經導出之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
3.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憑藉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協調變化而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4.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改變待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m元素向量表。
5. 如條項4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改變該m元素向量表及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6. 如條項4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改變該m元素向量表及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根據一映射函數將該m元素表映射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7.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採用對該m元素向量表之變化以管理服務回應時間、損耗、信雜比、串擾、回 波、中斷、頻率回應、響度位準、一所需位元率、延遲、抖動、封包丟失機率及/或位元錯誤率、資料速率與延遲、及動態控制排程優先權、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QOS量測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而動態控制QOS。
8.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動態地增強QOS,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
9.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道之動態變化。
10.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評估QOS之經導出量測而產生;及藉由該處理器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及藉由該處理器視需要而改變該等額外位元以維持用於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該所要QOS。
11.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實施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之至少一者或其等之一組合,以產生用於該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以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
12. 一種系統,其包括:一通信介面;一處理器;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非暫時性記憶體媒體,其中該記憶體媒體經組態以儲存複數個指令,該複數個指令經組態以程式化該處理器以: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通信介面;及藉由該處理器實現透過使用允許對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進行協調變化之經導出之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意欲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 收器對,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唯一能夠協調、分配資訊以允許用於通信之具有所必要之QOS之一數位位元之連續傳輸及接收。
13.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透過使用允許對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進行協調變化之經導出之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意欲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
14.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格式化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而將該等經協調變化之通信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15.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將變化傳遞至待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m元素向量表。
16.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服務回應時間、損耗、信雜比、串擾、回波、中斷、頻率回應、響度位準、一所需位元率、延遲、抖動、封包丟失機率及/或位元錯誤率、資料速率與延遲、及動態控制排程優先權、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QOS量測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而動態控制QOS。
17.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動態地增強QOS,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
18.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評估QOS之經導出量測而產生;及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及視需要而改變該等額外位元以維持用於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該所要QOS。
19.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結合通信系統。
20.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未結合通信系統。
21.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經組態以儲存指令於其上,當藉由一處理器載入該等指令時,該等指令引起該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通信介面;藉由利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以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而建置QOS,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包括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藉由改變及傳達經協調、經分配之資訊而維持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及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IV. 利用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之一已訂閱的代碼表使用者之鑑認
1. 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一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藉由該處理器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藉由該處理器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一傳輸系統;及藉由該處理器實現透過使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之鑑認,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意欲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唯一能夠協調、分配資訊以允許用於通信之一數位位元之連續傳輸及接收。
2.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憑藉允許對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進行協調變化而維持鑑認。
3.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藉由該處理器透過使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之鑑認,包括憑藉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4.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改變待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m元素向量表。
5. 如條項4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改變該m元素向量表及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6. 如條項4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改變該m元素向量表及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根據一映射函數將該m元素表映射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7.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憑藉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之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鑑認。
8.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鑑認該發送器-接收器對。
9.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道之動態變化。
10.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產生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以增強及繼續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鑑認;及藉由該處理器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及藉由該處理器視需要而改變該等額外位元以維持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該所要鑑認。
11. 如條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實施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之至少一者或其等之一組合,以產生用於該m元素 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以鑑認該發送器-接收器對。
12. 一種系統,其包括:一通信介面;一處理器;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非暫時性記憶體媒體,其中該記憶體媒體經組態以儲存複數個指令,該複數個指令經組態以程式化該處理器以: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通信介面;及實現透過使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之鑑認,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意欲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唯一能夠協調、分配資訊以允許用於通信之一數位位元之連續傳輸及接收。
13.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鑑認允許對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進行協調變化之該發送器-接收器對,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意欲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
14.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格式化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而將該等經協調變化之通信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15.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將變化傳遞至待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m元素向量表。
16.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藉由該處理器憑藉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來管理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該鑑認。
17.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該處理器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憑藉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鑑認該發送器-接收器對。
18.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經產生以鑑認該發送器-接收器對;及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及視需要而改變該等額外位元以維持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鑑認。
19.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結合通信系統。
20. 如條項12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未結合通信系統。
21.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經組態以儲存指令於其上,當藉由一處理器載入該等指令時,該等指令引起該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通信介面;藉由利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以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而建置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鑑認,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包括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藉由改變及傳達經協調、經分配之資訊而維持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鑑認之動態控制;及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V. 用於對一網路及資訊系統之鑑認之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
1. 一種系統,其包括:一網路介面;一處理器;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非暫時性記憶體媒體,其中該記憶體媒體經組態以儲存複數個指令,該複數個指令經組態以程式化該處理器以: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網路介面。
2. 如條項1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經組態以: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3. 如條項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經組態以: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4. 如條項1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最佳化效能。
5. 如條項1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增強資料傳送效能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資訊系統。
6. 如條項1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道。
7. 如條項1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錯誤校正碼而產生;及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
8. 如條項1之系統,其中該網路介面包括一資訊系統。
9. 如條項8之系統,其中該資訊系統係一結合資訊系統。
10. 如條項8之系統,其中該資訊系統係一未結合資訊系統。
11.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經組態以儲存指令於其上,當藉由一處理器載入該等指令時,該等指令引起該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網路介面。
12. 如條項11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中儲存於其上之該等指令進一步引起該處理器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 元串流。
13. 如條項12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中儲存於其上之該等指令進一步引起該處理器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14. 如條項12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中儲存於其上之該等指令進一步引起該處理器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最佳化效能。
15. 一種可在一網路環境中執行之電腦實施方法,該網路環境包括一網路介面、一處理器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非暫時性記憶體媒體,其中該記憶體媒體經組態以儲存複數個指令,該複數個指令經組態以程式化該處理器,該方法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藉由該處理器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藉由該處理器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網路介面。
16. 如條項15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17. 如條項16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18. 如條項15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最佳化效能。
19. 如條項15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增強資料傳送效能及藉由該處理器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資訊系統。
20. 如條項15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道。
21. 如條項15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錯誤校正碼而產生;及藉由該處理器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
22. 如條項15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一資訊系統。
4‧‧‧轉換
6‧‧‧數位訊框及額外錯誤控制寫碼(ECC)
8‧‧‧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OCTS)表查詢
10‧‧‧調變及傳輸
12‧‧‧接收及解調變
16‧‧‧位元串流之重建
18‧‧‧轉換

Claims (106)

  1. 一種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一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藉由該處理器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藉由該處理器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一傳輸系統。
  2. 如請求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3. 如請求項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4. 如請求項2或3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根據一映射函數將該m元素表映射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一位元錯誤率(BER)、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最佳化效能。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增強資料傳送效能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 道。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錯誤校正碼而產生;及藉由該處理器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實施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之至少一者或其等之一組合,以產生用於該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以最佳化資料傳送。
  10. 如請求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進一步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憑藉利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以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而建置信號完整性,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包括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
  11. 如請求項10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憑藉利用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維持該信號完整性。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憑藉在傳輸之前唯一格式化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13. 如請求項10或1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14. 如請求項13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15. 如請求項13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根據一映射函數將該m元素表映射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16. 如請求項10或1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採用該 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一位元錯誤率(BER)、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經增強之信號完整性及通信。
  17. 如請求項10或1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增強信號完整性及通信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
  18. 如請求項10或1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道。
  19. 如請求項10或1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錯誤校正碼而產生;及藉由該處理器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
  20. 如請求項10或1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實施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之至少一者或其等之一組合,以產生用於該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以增強信號完整性及通信。
  21. 如請求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進一步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實現透過使用允許對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進行協調變化之經導出之服務品質(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意欲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唯一能夠協調、分配資訊以允許用於通信之具有所必要之QOS之一數位位元之連續傳輸及接收。
  22. 如請求項2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維持透過使用允許對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進行協調變化之經導出之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
  23. 如請求項21或2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憑藉 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協調變化而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24. 如請求項21或2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改變待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m元素向量表。
  25. 如請求項24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改變該m元素向量表及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26. 如請求項24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改變該m元素向量表及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根據一映射函數將該m元素表映射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27. 如請求項21或2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採用對該m元素向量表之變化以管理服務回應時間、損耗、信雜比、串擾、回波、中斷、頻率回應、響度位準、一所需位元率、延遲、抖動、封包丟失機率及/或位元錯誤率、資料速率與延遲、及動態控制排程優先權、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QOS量測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而動態控制QOS。
  28. 如請求項21或2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動態地增強QOS,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
  29. 如請求項21或2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道之動態變化。
  30. 如請求項21或2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產生 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評估QOS之經導出量測而產生;及藉由該處理器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及藉由該處理器視需要而改變該等額外位元以維持用於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該所要QOS。
  31. 如請求項21或2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實施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之至少一者或其等之一組合,以產生用於該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以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
  32. 如請求項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進一步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實現透過使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之鑑認,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意欲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唯一能夠協調、分配資訊以允許用於通信之一數位位元之連續傳輸及接收。
  33. 如請求項3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憑藉允許對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進行協調變化而維持鑑認。
  34. 如請求項32或33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藉由該處理器實現透過使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之鑑認包括: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35. 如請求項32或33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改變待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m元素向量表。
  36. 如請求項35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改變該m元素向量表及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37. 如請求項35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改變該m元素向量表及將該m 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根據一映射函數將該m元素表映射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38. 如請求項32或33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憑藉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之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鑑認。
  39. 如請求項32或33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鑑認該發送器-接收器對。
  40. 如請求項32或33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道之動態變化。
  41. 如請求項32或33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產生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以增強及繼續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鑑認;藉由該處理器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及藉由該處理器視需要而改變該等額外位元以維持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該所要鑑認。
  42. 如請求項32或33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實施位元位置分割、表分割之至少一者或其等之一組合,以產生用於該m元素向量表之經混合分割以鑑認該發送器-接收器對。
  43. 一種系統,其包括:一通信介面;一處理器;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非暫時性記憶體媒體,其中該 記憶體媒體經組態以儲存複數個指令,該複數個指令經組態以程式化該處理器以: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通信介面。
  44. 如請求項43之系統,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45. 如請求項44之系統,其中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46. 如請求項43或44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一位元錯誤率(BER)、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最佳化效能。
  47. 如請求項43至45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增強資料傳送效能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
  48. 如請求項43至45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道。
  49. 如請求項43至45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錯誤校正碼而產生;及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
  50. 如請求項43至45中任一項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射頻 (RF)通信系統。
  51. 如請求項43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利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以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而建置信號完整性,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包括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
  52. 如請求項51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利用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維持該信號完整性。
  53. 如請求項51或52之電腦實施方法,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格式化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54. 如請求項51或52之系統,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55. 如請求項51或5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一位元錯誤率(BER)、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經增強之信號完整性及通信。
  56. 如請求項51或5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增強信號完整性及通信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
  57. 如請求項51或52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錯誤校正碼而產生;及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
  58. 如請求項51或52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結合通信系統。
  59. 如請求項51或52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未結合通信系統。
  60. 如請求項43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實現透過使用允許對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進行協調變化之經導出之服務品質(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意欲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唯一能夠協調、分配資訊以允許用於通信之具有所必要之QOS之一數位位元之連續傳輸及接收。
  61. 如請求項60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透過使用允許對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進行協調變化之經導出之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意欲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
  62. 如請求項60或61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格式化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而將該等經協調變化之通信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63. 如請求項60或61之系統,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將變化傳遞至待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m元素向量表。
  64. 如請求項60或61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服務回應時間、損耗、信雜比、串擾、回波、中斷、頻率回應、響度位準、一所需位元率、延遲、抖動、封包丟失機率及/或位元錯誤率、資料速率與延遲、及動態控制排程優先權、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QOS量測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而動態控制QOS。
  65. 如請求項60或61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動態地增強QOS,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數位通信系統。
  66. 如請求項60或61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 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評估QOS之經導出量測而產生;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及視需要而改變該等額外位元以維持用於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該所要QOS。
  67. 如請求項60或61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結合通信系統。
  68. 如請求項60或61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未結合通信系統。
  69. 如請求項43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實現透過使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之鑑認,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意欲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唯一能夠協調、分配資訊以允許用於通信之一數位位元之連續傳輸及接收。
  70. 如請求項69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鑑認允許對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進行協調變化之該發送器-接收器對,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意欲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
  71. 如請求項69或70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格式化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而將該等經協調變化之通信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72. 如請求項69或70之系統,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將變化傳遞至待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m元素向量表。
  73. 如請求項69或70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藉由該處理器憑藉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 器及接收器來管理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該鑑認。
  74. 如請求項69或70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該處理器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憑藉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鑑認該發送器-接收器對。
  75. 如請求項69或70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經產生以鑑認該發送器-接收器對;及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及視需要而改變該等額外位元以維持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鑑認。
  76. 如請求項69或70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結合通信系統。
  77. 如請求項69或70之系統,其中該通信介面包括一未結合通信系統。
  78.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經組態以儲存指令於其上,當藉由一處理器載入該等指令時,該等指令引起該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通信介面。
  79. 如請求項78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中變換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應用一m元素向量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80. 如請求項79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中將該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包括: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81. 如請求項79至80中任一項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中儲存於其上之該等指令進一步引起該處理器: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一位元錯誤率(BER)、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最佳化效能。
  82. 如請求項78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進一步經組態以儲存指令於其上以引起該處理器以:藉由利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以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而建置信號完整性,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包括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藉由利用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維持該信號完整性;及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格式化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83. 如請求項78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進一步經組態以儲存指令於其上以引起該處理器:藉由利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以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而建置服務品質(QOS),其中該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包括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藉由改變及傳達經協調、經分配之資訊而維持透過使用經導出之QOS量測來動態控制QOS;及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84. 如請求項78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進一步經組態以引起該處理器以:藉由利用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以將該傳輸限於一預定發送器-接收器對而建置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鑑認,其中該預定發送 器-接收器對包括該預協調、預分配之資訊;藉由改變及傳達經協調、經分配之資訊而維持該發送器-接收器對之鑑認之動態控制;及藉由在傳輸之前唯一地協調對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之變化而將該傳輸限於該等預定之發送器及接收器。
  85. 一種系統,其包括:一網路介面;一處理器;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非暫時性記憶體媒體,其中該記憶體媒體經組態以儲存複數個指令,該複數個指令經組態以程式化該處理器以: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網路介面。
  86. 如請求項85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經組態以: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87. 如請求項85或86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經組態以: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88. 如請求項85或86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最佳化效能。
  89. 如請求項85或86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增強資料傳送效能以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資訊系統。
  90. 如請求項85或86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道。
  91. 如請求項85或86之系統,其中該處理器進一步經組態以: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係藉由錯誤校正碼而產生;及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
  92. 如請求項85或86之系統,其中該網路介面包括一資訊系統。
  93. 如請求項92之系統,其中該資訊系統係一結合資訊系統。
  94. 如請求項92之系統,其中該資訊系統係一未結合資訊系統。
  95. 一種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經組態以儲存指令於其上,當藉由一處理器載入該等指令時,該等指令引起該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網路介面。
  96. 如請求項95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中儲存於其上之該等指令進一步引起該處理器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97. 如請求項95或96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中儲存於其上之該等指令進一步引起該處理器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98. 如請求項95或96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憶體媒體,其中儲存於其上之該等指令進一步引起該處理器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 之任何組合以提供最佳化效能。
  99. 一種可在一網路環境中執行之電腦實施方法,該網路環境包括一網路介面、一處理器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非暫時性記憶體媒體,其中該記憶體媒體經組態以儲存複數個指令,該複數個指令經組態以程式化該處理器,該方法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接收一數位位元串流;藉由該處理器將該數位位元串流變換成一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其中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包括一閘道頻道、一複合頻道或一資料頻道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及藉由該處理器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用於傳輸之該網路介面。
  100. 如請求項99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將一m元素向量表應用至該數位位元串流。
  101. 如請求項99或100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執行用於該數位位元串流之一表查詢。
  102. 如請求項99或100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採用該m元素向量表以管理經實現之資料輸送量、位元能量或信號範圍之至少一者及其等之任何組合以提供最佳化效能。
  103. 如請求項99或100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管理一或多個任務以增強資料傳送效能;及藉由該處理器提供一業界標準無關式介面至一現有資訊系統。
  104. 如請求項99或100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利用該閘道頻道及一閘道遮罩交錯一資料向量及該複合頻道。
  105. 如請求項99或100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產生複數個額外位元,其中該複數個額外位元 係藉由錯誤校正碼而產生;及藉由該處理器增加該複數個額外位元至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
  106. 如請求項99或100之電腦實施方法,其包括:藉由該處理器提供該經編碼之數位位元串流至一資訊系統。
TW103124421A 2013-08-06 2014-07-16 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 TWI602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62745P 2013-08-06 2013-08-06
US14/062,535 US9444580B2 (en) 2013-08-06 2013-10-24 Optimized data transfer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US14/099,180 US9031156B2 (en) 2013-08-06 2013-12-06 Enhanced signal integrity and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US14/243,438 US10523490B2 (en) 2013-08-06 2014-04-02 Authentication of a subscribed code table user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US14/243,426 US9455799B2 (en) 2013-08-06 2014-04-02 Dyna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service (QOS) using derived QOS measures
US14/310,652 US9203556B2 (en) 2013-08-06 2014-06-20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for authentication to a 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ystem
PCT/US2014/044661 WO2015020737A1 (en) 2013-08-06 2014-06-27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7525A true TW201517525A (zh) 2015-05-01
TWI602398B TWI602398B (zh) 2017-10-11

Family

ID=52448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4421A TWI602398B (zh) 2013-08-06 2014-07-16 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8) US9444580B2 (zh)
EP (1) EP3031139A1 (zh)
JP (1) JP6345781B2 (zh)
KR (1) KR101769974B1 (zh)
CN (1) CN105637768B (zh)
AU (1) AU2014304793B2 (zh)
CA (1) CA2919805C (zh)
IL (1) IL243931B (zh)
TW (1) TWI602398B (zh)
WO (1) WO20150207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0708B (zh) * 2016-09-30 2019-02-11 美商萬國商業機器公司 用於提供真實隨機數字之指令之電腦程式產品、電腦系統及電腦實施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55799B2 (en) 2013-08-06 2016-09-27 OptCTS, Inc. Dyna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service (QOS) using derived QOS measures
US10523490B2 (en) 2013-08-06 2019-12-31 Agilepq, Inc. Authentication of a subscribed code table user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US9444580B2 (en) * 2013-08-06 2016-09-13 OptCTS, Inc. Optimized data transfer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US10056919B2 (en) 2014-07-02 2018-08-21 Agilepq, Inc. Data recovery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US20170223060A1 (en) * 2014-08-28 2017-08-03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Security control
WO2017214060A1 (en) * 2016-06-06 2017-12-14 Agilepq, Inc. Data conver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355821B2 (en) * 2017-06-14 2019-07-1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obabilistic signal shaping using a self-referencing sequence
RU2704499C1 (ru) * 2018-11-22 2019-10-29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втоном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аэрокосмического приборостроения" Декодер кода Боуза-Чоудхури-Хоквингема с каноническим декодером Хэмминга
US11646804B2 (en) * 2019-08-06 2023-05-09 John C. S. Koo Light-based data encoding and/or decoding device
US20230325372A1 (en) * 2022-04-11 2023-10-12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Hierarchical to matrix data mana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605A (en) 1900-07-16 1903-04-14 Nikola Tesla System of signaling.
US725805A (en) 1903-01-15 1903-04-21 Lawrence E Ward Attachment for metal-planers.
US3296532A (en) 1963-04-02 1967-01-03 Raytheon Co Diversity combiners
US3305781A (en) 1963-04-02 1967-02-21 Raytheon Co Diversity combiners
US3350646A (en) 1964-03-24 1967-10-31 Motorola Inc Closed loop ratio squared diversity combiner
US3699450A (en) 1970-08-26 1972-10-17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low level power
US3917935A (en) 1974-12-23 1975-11-04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 Reduction of look-up table capacity
US4030067A (en) 1975-12-29 1977-06-14 Honeywell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Table lookup direct decoder for double-error correcting (DEC) BCH codes using a pair of syndromes
DE3121146A1 (de) 1981-05-27 1983-01-05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Digitales funksystem
US4528650A (en) 1982-06-07 1985-07-09 Texaco Inc. Streamer cable multiplexing apparatus
US4494238A (en) 1982-06-30 1985-01-15 Motorola, Inc. Multiple channel data link system
US4933956A (en) 1983-04-14 1990-06-12 Codex Corporation Simplified decoding of lattices and codes
US4528550A (en) 1983-10-31 1985-07-09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e conversion of binary of multilevel signals
US4630288A (en) 1983-12-21 1986-12-16 Motorola Canada Limited Data transmission with block coding
US4623999A (en) 1984-06-04 1986-11-18 E-Systems, Inc. Look-up table encoder for linear block codes
US4731799A (en) 1984-07-09 1988-03-15 Motorola Canada Limited Means and method for block encoding detection and decoding
JPS6162234A (ja) 1984-09-04 1986-03-31 Kokusai Denshin Denwa Co Ltd <Kdd> 誤り訂正符号復号方式
US4649541A (en) 1984-11-21 1987-03-1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Reed-Solomon decoder
US4747103A (en) 1985-03-21 1988-05-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decoding errors
US4733401A (en) 1986-06-10 1988-03-22 Motorola Canada Limited Block coding into 24 coordinates and detection of transmitted signals
US4849975A (en) 1987-11-10 1989-07-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rror corr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4958349A (en) 1988-11-01 1990-09-18 Ford Aerospace Corporation High data rate BCH decoder
US5150381A (en) 1989-02-16 1992-09-22 Codex Corporation Trellis shaping for modulation systems
JP2776094B2 (ja) 1991-10-31 1998-07-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可変変調通信方法
EP0543070A1 (en) 1991-11-21 1993-05-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ding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quaternary codes
US5548819A (en) 1991-12-02 1996-08-20 Spectraplex,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NZ336414A (en) 1993-12-01 2000-01-28 Rpk Nz Ltd Method of combining serial keystream output to produce encrypted bit stream using pseudorandom permutation and replacing byte(s) of serial keystream
US6307868B1 (en) 1995-08-25 2001-10-23 Teray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DMA digital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orthogonal codes and a head end modem with no tracking loops
US5612651A (en) 1996-01-02 1997-03-18 Loral Aerospace Corp. Modulating array QAM transmitter
EP0837564B1 (en) 1996-10-15 2003-0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trace back operation in a Viterbi decoder
US5931966A (en) 1997-05-19 1999-08-03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Viterbi detector with a pipelined look-up table of squared errors
US5931956A (en) 1997-06-10 1999-08-03 Atmel Corporation Digital circuit using memory for monitoring signals for occurrences of predefined breakpoint conditions
US6035435A (en) 1997-09-30 2000-03-07 Datapath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 binary signal
US7301983B1 (en) 1998-01-05 2007-11-2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using codebook indexing to achieve high bit densities in a direct-sequence CDM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223320B1 (en) 1998-02-10 2001-04-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fficient CRC generation utilizing parallel table lookup operations
US6085340A (en) 1998-06-12 2000-07-0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Method of lattice quantization that minimizes storage requirements and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US6553535B1 (en) 1998-08-21 2003-04-2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ower-effici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US7376105B2 (en) 1998-08-21 2008-05-2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urce coding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US7000106B2 (en) * 1999-03-26 2006-02-14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kernel mode encryption of computer telephony
US6771824B1 (en) 1999-12-28 2004-08-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decoding method
US6571368B1 (en) 2000-02-02 2003-05-27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Systolic Reed-Solomon decoder
US6788696B2 (en) 2000-03-10 2004-09-0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Transparent QoS using VC-merge capable access modules
US6771615B1 (en) * 2000-08-18 2004-08-03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ynchron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return link power control for satellite systems
US6937646B1 (en) 2000-10-10 2005-08-30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Leakage nulling receiver correla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ultra wide bandwidth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506330B2 (ja) 2000-12-27 2004-03-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送信装置
US7675994B2 (en) 2001-04-02 2010-03-09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acket identification mechanism at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 an enhanced ATSC 8-VSB system
US6925126B2 (en) 2001-04-18 2005-08-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ynamic complexity prediction and regulation of MPEG2 decoding in a media processor
JP3778087B2 (ja) 2002-01-18 2006-05-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符号化装置及びデータ復号装置
US6980133B2 (en) 2002-01-24 2005-12-27 Intel Corporation Use of two independent pedals for a foot-operated mouse
US7295624B2 (en) 2002-03-06 2007-11-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system with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 interference-limited communications
TWI227869B (en) 2002-11-04 2005-02-11 Mediatek Inc Data coding method and system
CA2388358A1 (en) 2002-05-31 2003-11-30 Voiceage Corporation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rate lattice vector quantization
US7197094B2 (en) 2002-06-18 2007-03-27 Ralink Technology, Inc. Symbol-based decision feedback equalizer (DFE) with maximum likelihood sequence estimation for wireless receivers under multipath channels
FR2842691B1 (fr) 2002-07-18 2005-01-14 Canon Kk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transformation d'un signal numerique
EP2169834A3 (en) 2002-10-30 2010-10-20 Nxp B.V. Trellis-based receiver
US8149810B1 (en) 2003-02-14 2012-04-0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ata rate adaptation in multiple-in-multiple-out systems
US7376232B2 (en) 2003-03-13 2008-05-20 New Mexico Technical Research Foundation Computer system security via dynamic encryption
US7369658B2 (en) 2003-04-07 2008-05-06 Optichron, Inc. Secur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WO2004098067A1 (en) 2003-04-30 2004-11-11 Marconi Communications Gmbh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JP2004343652A (ja) * 2003-05-19 2004-12-02 Nippon Hoso Kyokai <Nhk> 長周期インターリーブ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2005045727A (ja) 2003-07-25 2005-02-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ビタビ復号器
EP1521414B1 (en) 2003-10-03 2008-10-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here decoding
EP1709743A1 (fr) 2004-01-30 2006-10-11 France Telecom S.A. Quantification vectorielle en dimension et resolution variables
KR100695142B1 (ko) * 2004-03-08 2007-03-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응적 2의 n 제곱 진트리 생성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3차원 체적 데이터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151130B1 (ko) 2004-08-17 2012-06-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완전 다이버시티 완전 데이터 레이트 시공간 블록 부호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0598075B1 (ko) 2004-11-03 2006-07-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Ifft/fft 프로세서에 있어서 룩업테이블을 이용한데이터변환 방법
US7327287B2 (en) 2004-12-09 2008-02-0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ossy data compression exploiting distortion side information
US20060248337A1 (en) 2005-04-29 2006-11-02 Nokia Corporation Establishment of a secure communication
JP4801160B2 (ja) 2005-09-23 2011-10-26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逐次改善可能な格子ベクトル量子化
US7844879B2 (en) 2006-01-20 2010-11-30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rror correction in flash memory
CN101411086A (zh) 2006-02-17 2009-04-15 诺基亚公司 提供mimo接收器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DE602007004581D1 (de) 2006-03-31 2010-03-18 France Telecom Verfahren zum Organisieren eines Netzwerks kommunizierender Objekte und Kommunikationsobjekt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A2659878C (en) 2006-08-09 2013-10-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estimating signal-to-noise ratio, method of adjus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and transceiver thereof
US7970215B2 (en) 2007-03-30 2011-06-28 Intel Corporation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compact code tables
US7908420B2 (en) * 2007-07-31 2011-03-15 Broadcom Corporation Processing system with millimeter wave host interface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TWI378702B (en) 2007-08-24 2012-12-01 Ind Tech Res Inst Group authentication method
US8248910B2 (en) * 2008-01-29 2012-08-21 Nokia Corporation Physical layer and data link layer signalling in digital video broadcast preamble symbols
JP4920004B2 (ja) * 2008-04-30 2012-04-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放送送信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
US8306146B2 (en) 2008-05-01 2012-11-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rogressive feedback for high resolution limited feedbac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077534B2 (en) 2008-07-31 2011-12-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daptive noise suppression using a noise look-up table
US8254484B2 (en) 2009-01-13 2012-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dirty paper coding using nested lattice codes
US8307184B1 (en) 2009-06-01 2012-11-06 Nissani Nissensohn Daniel Nathan Communication and memory capacity enhanc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610452B (zh) 2009-07-15 2011-06-01 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感器网络鉴别与密钥管理机制的融合方法
US8295379B2 (en) 2009-12-08 2012-10-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n-uniform bit allocation in the quantization of channel state vectors
US8320473B1 (en) 2010-01-20 2012-11-27 Prairie Blue, LLC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US8539318B2 (en) * 2010-06-04 2013-09-17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Power and pin efficient chip-to-chip communications with common-mode rejection and SSO resilience
DE102010050719B4 (de) 2010-11-08 2013-08-22 Fujitsu Technology Solutions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Verfahren zum Anpassen der Signalübertragung zwischen zwei elektronischen Geräten sowie Anordnung mit einem Computersystem und einem Peripheriegerät
US8831159B2 (en) 2011-02-09 2014-09-09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AM-PM synchronization unit
KR101753618B1 (ko) 2011-02-11 2017-07-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 노드를 이용한 멀티 노드 간 양방향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ES2489740T3 (es) 2011-03-11 2014-09-02 Knowledge Development For Pof, S.L. Código de corrección de errores adaptativo para comunicaciones de datos a través de una fibra óptica de plástico
US8718170B2 (en) 2011-09-12 2014-05-06 Daniel Nathan Nissani (Nissensohn) Lattice coded mimo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515989B1 (en) 2012-02-24 2016-12-06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ilent alarm channels using one-time passcode authentication tokens
US9225717B1 (en) 2013-03-14 2015-12-29 Emc Corporation Event-based data signing via time-based one-time authentication passcodes
US9118661B1 (en) 2012-02-24 2015-08-25 Em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ng a user using multi-server one-time passcode verification
US8984609B1 (en) 2012-02-24 2015-03-17 Em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mbedding auxiliary information in one-time passcodes
US9270655B1 (en) 2011-09-30 2016-02-23 Emc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one-time authentication tokens with improved resilience to attacks
US8752145B1 (en) 2011-12-30 2014-06-10 Emc Corporatio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with smart mobile device
US9225171B2 (en) 2012-03-30 2015-12-29 Fujitsu Limited Intelligent electric vehicle recharging
US10523490B2 (en) 2013-08-06 2019-12-31 Agilepq, Inc. Authentication of a subscribed code table user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US9455799B2 (en) 2013-08-06 2016-09-27 OptCTS, Inc. Dyna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service (QOS) using derived QOS measures
US9444580B2 (en) 2013-08-06 2016-09-13 OptCTS, Inc. Optimized data transfer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US9454654B1 (en) 2013-12-31 2016-09-27 Emc Corporation Multi-server one-time passcode verification on respective high order and low order passcode portions
US9432360B1 (en) 2013-12-31 2016-08-30 Emc Corporation Security-aware split-server passcode verification for one-time authentication tokens
US9407631B1 (en) 2013-12-31 2016-08-02 Emc Corporation Multi-server passcode verification for one-time authentication tokens with auxiliary channel compatibility
US9350545B1 (en) 2014-06-30 2016-05-24 Emc Corporation Recovery mechanism for fault-tolerant split-server passcode verification of one-time authentication tokens
US10056919B2 (en) 2014-07-02 2018-08-21 Agilepq, Inc. Data recovery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0708B (zh) * 2016-09-30 2019-02-11 美商萬國商業機器公司 用於提供真實隨機數字之指令之電腦程式產品、電腦系統及電腦實施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243931A0 (en) 2016-04-21
CN105637768A (zh) 2016-06-01
US9774349B2 (en) 2017-09-26
US20150195060A1 (en) 2015-07-09
US20190173488A1 (en) 2019-06-06
US20150043621A1 (en) 2015-02-12
US9031156B2 (en) 2015-05-12
EP3031139A1 (en) 2016-06-15
JP2016533677A (ja) 2016-10-27
US20160380648A1 (en) 2016-12-29
US20180175881A1 (en) 2018-06-21
AU2014304793B2 (en) 2018-11-29
US10200062B2 (en) 2019-02-05
US9698940B2 (en) 2017-07-04
WO2015020737A1 (en) 2015-02-12
TWI602398B (zh) 2017-10-11
WO2015020737A4 (en) 2015-05-14
AU2014304793A1 (en) 2016-03-03
IL243931B (en) 2019-09-26
CA2919805C (en) 2016-11-29
KR20160040247A (ko) 2016-04-12
US20150349921A1 (en) 2015-12-03
US9444580B2 (en) 2016-09-13
CN105637768B (zh) 2019-06-11
JP6345781B2 (ja) 2018-06-20
CA2919805A1 (en) 2015-02-12
KR101769974B1 (ko) 2017-08-21
US9203556B2 (en) 2015-12-01
US9900126B2 (en) 2018-02-20
US20150043677A1 (en) 2015-02-12
US20160254877A1 (en) 2016-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2398B (zh) 最佳化代碼表信號傳遞
CN110166400A (zh) 高速工业通信系统的同步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523490B2 (en) Authentication of a subscribed code table user utilizing optimized code table signaling
US9225578B2 (en) High order modulation method, demapping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WO2016074226A1 (zh) 基于ofmda的wlan系统中的交织处理方法和设备
US2010010079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455799B2 (en) Dyna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service (QOS) using derived QOS measures
CN110336765A (zh) 高速工业通信系统的同步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029442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US8731078B1 (en) Downlink subchannelization module
US2011015013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ramb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365929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41551A1 (zh) 交织处理方法和设备
US9276607B2 (en) Padding after channel encoding repetition and interleaving
CN112578692B (zh) 工业总线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8019258A1 (zh)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接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