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5504A - 無線通訊系統中支援裝置對裝置發現之通訊方法和通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系統中支援裝置對裝置發現之通訊方法和通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5504A
TW201515504A TW103134346A TW103134346A TW201515504A TW 201515504 A TW201515504 A TW 201515504A TW 103134346 A TW103134346 A TW 103134346A TW 103134346 A TW103134346 A TW 103134346A TW 201515504 A TW201515504 A TW 2015155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covery
communication device
subframe
system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4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6636B (zh
Inventor
Richard Lee-Chee Kuo
Yu-Hsuan Guo
Original Assignee
Innovative 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vative 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vative 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15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5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6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66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了一種於無線通訊系統中支援裝置對裝置發現之通訊方法和通訊裝置。上述通訊方法包括一UE接收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下稱RRC)訊息,用於對上述UE設定測量間距。上述通訊方法也包括若一測量間距和任一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上述UE於上述測量間距執行測量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系統中支援裝置對裝置發現之通訊方法和通訊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無線通訊網路,尤指適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中支援裝置對裝置(Device-to-Device,D2D)發現之通訊方法和通訊裝置。
隨著行動通訊裝置對收送大量通訊資料的需求急遽增加,傳統的行動語音通訊網路逐漸演進成為使用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以下稱為IP)資料封包進行溝通的網路。這種IP資料封包通訊可以對使用者提供有網路電話(voice over IP)、多媒體、廣播和點播的(on-demand)通訊服務的行動通訊裝置。
其中一種目前正在標準化的網路構造係進化通用陸地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以下稱為E-UTRAN)。E-UTRAN系統會提供高資料傳輸量(throughput)以實現上述的網路電話及多媒體服務。目前正在由3GPP標準組織進行關於E-UTRAN系統的標準化的相關工作。因此,目前呈送至3GPP標準的變更被認為是3GPP標準的 演進。
基於上述目的,本發明揭露了一種於無線通訊系統中支援裝置對裝置發現之通訊方法和通訊裝置。上述通訊方法包括一UE接收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下稱RRC)訊息,用於對上述UE設定測量間距。上述通訊方法也包括若一測量間距和任一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上述UE於上述測量間距執行測量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
100‧‧‧接取網路
104、106、...、112‧‧‧天線群組
116、122‧‧‧存取終端
118、120、...、126‧‧‧通訊鏈路
212‧‧‧資料源
214‧‧‧TX資料處理器
220‧‧‧TX MIMO處理器
230‧‧‧處理器
232‧‧‧記憶體
242‧‧‧RX資料處理器
240‧‧‧解調變器
260‧‧‧RX資料處理器
272‧‧‧記憶體
270‧‧‧處理器
280‧‧‧調變器
238‧‧‧TX資料處理器
236‧‧‧資料源
302‧‧‧輸入裝置
304‧‧‧輸出裝置
306‧‧‧控制電路
308‧‧‧CPU
310‧‧‧記憶體
312‧‧‧程式碼
314‧‧‧傳收器
400‧‧‧應用層
402‧‧‧第3層
404‧‧‧第2層
406‧‧‧第1層
FDD‧‧‧頻分雙工
TDD‧‧‧時分雙工
Ns‧‧‧計算值
i_s‧‧‧索引
PO‧‧‧傳呼時段
1005、1010、...、1020‧‧‧步驟
1105、1110、...、1125‧‧‧步驟
1205、1210、...、1220‧‧‧步驟
第1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無線通訊系統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傳送器系統(也稱為存取網路)和接收器系統(也稱為用戶設備或UE)的方塊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無線通訊系統的功能方塊圖。
第4圖係為第3圖中程式碼的功能方塊圖。
第5圖係為3GPP TS36.304之部分7.2之表格的複製圖,描述頻分雙工FDD情況下用於所有UL(上行)/DL(下行)設定的子訊框樣式。
第6圖係為3GPP TS36.304之部分7.2之表格的複製圖,描述時分雙工TDD情況下用於所有UL(上行)/DL(下行)設定的子訊框樣式。
第7圖係為3GPP TS36.133之表格8.1.2.1-1的複製圖,描述UE支援之兩個測量間距樣式設定。
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中傳呼時段和D2D發現子訊框 的重疊情形。
第9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中測量間距和D2D發現子訊框 的重疊情形。
第10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流程圖。
第11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流程圖。
第12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流程圖。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於下揭露內容中所提出之不同實施例或範例,係用以說明本發明所揭示之不同技術特徵,其所描述之特定範例或排列係用以簡化本發明,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此外,在不同實施例或範例中可能重覆使用相同之參考數字與符號,此等重覆使用之參考數字與符號係用以說明本發明所揭示之內容,而非用以表示不同實施例或範例間之關係。
下述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系統和裝置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並支援廣播服務。無線通訊系統被廣泛地應用以提供各種通訊服務例如語音、數據等等。這些系統可根據分碼多重存取技術(Code Division多個Access,CDMA),分時多重存取技術(Time Division多個Access,T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技術(Orthogonal Frequency多個Access,OFDMA),3GPP LTE(Long Term Evolution)無線存取技術、或LTE-先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以下稱為3GPP LTE-A)、3GPP2超行動寬頻(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WiMax、或其他調 變技術。
特別在下述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系統裝置中,可設計成支援一或多個通訊標準,例如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以下稱為3GPP)的聯合集團所提供的標準,包括文件編號TS36.331 V11.4.0,標題為“E-UTRA RRC通訊協定規格”;SP-110638,標題為“關於鄰近服務的研究提案之WID”;TR22.803-c20,標題為“對於鄰近服務(ProSe)之可行性研究”;R1-132503,標題為“D2D發現技巧”;R2-132526,標題為“針對D2D直接發現之資源設定和選擇”;R2-133215,標題為“針對D2D直接發現之UE狀態”;R2-133382,標題為“關於閒置模式UE發現之討論”;R2-133482,標題為“D2D發現”;TS36.304 V11.3.0,標題為“閒置模式下之E-UTRA UE程序”;以及TS36.133 V11.4.0,標題為“支援無線資源管理的E-UTRA需求”。上面列舉的標準和文獻亦納入本揭露書中。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種多存取無線通訊系統。接取網路100(接入網路,以下稱為AN)包括多組天線群組,其中之一組天線群組包括104和106,另一組天線群組包括108和110,還有另一組天線群組包括112和114。雖然在第1圖中每組天線群組都只有顯示兩根天線,但是每組天線群組也可使用其他數量的天線。存取終端116(Access Terminal,以下稱為AT)與天線112和114進行溝通,其中天線112和114通過前向鏈路120將資訊傳送至存取終端116並由存取終端116通過反向鏈路118接收資訊。存取終端122與 天線106和108進行溝通,其中天線106和108通過前向鏈路126將資訊傳送至存取終端122並由存取終端122通過反向鏈路124接收資訊。在頻分雙工系統中,通訊鏈路118、120、124和126可使用不同的頻率進行通訊。例如,正向鏈結120可使用反向鏈結118所使用之不同頻率。
每個群組的天線和/或規劃之通訊範圍通常稱為接入網路的區段(sector)。在某些實施例中,天線群組內的每個天線都是設計來在接入網路100所覆蓋之範圍區段內與接入終端進行通訊。
對於通過正向鏈結120和126的通訊程序來說,接入網路100的傳送天線可使用波束賦形(beamforming)技術以對不同的接入終端116和122改善正向鏈結的訊噪比。另外,接入網路經由其覆蓋範圍使用波束賦形技術以隨機分散的方式傳送到接入終端,相較於經由單一天線接入網路傳送到所有涵蓋的接入終端之下,可對相鄰的接入終端無線服務細胞範圍(cell)造成較小干擾。
接入網路(存取網路,AN)可為固定基台或細胞範圍用於和終端進行通訊,其也可稱為接入點、節點B、基地台、基地台、演進節點B(Evolved nodeB)、或其他專用名詞。接入終端(AT)可也可稱為用戶設備(UE)、無線通訊裝置終端,接入終端或其他專用名詞。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MIMO系統200內之傳送器系統210(也稱為接入網路)和接收器系統250(也稱為接入終端AT)或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的簡化區塊 圖。在傳送器系統210中,資料源212提供各種資料流的傳輸資料給傳送(TX)資料處理器214。
在某些實施例中,每個資料流分別透過傳送天線傳送。TX資料處理器214根據針對資料流所選擇之特定編碼,對傳輸資料進行格式處理、編碼處理、以及交錯處理,以提供資料流的編碼資料。
每個資料流的編碼資料與領航(pilot)資料可使用OFDM技術先執行多工程序。領航資料通常是以某種已知方式處理的資料圖樣,可用於接收器系統進行通道響應估計。每個資料流之多工處理後的領航和編碼資料接著根據針對資料流選出之特定調變方式(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進行調變(即符元匹配)以提供調變符元。每個資料流之資料率、編碼、和調變可藉由處理器230執行的指令加以判定。
所有資料流的調變符元會被提供給TX MIMO處理器220,TX MIMO處理器220可另外處理調變符元(例如用於OFDM)。TX MIMO處理器220接著經由222t將NT個調變符元流提供給NT個傳送器(TMTR)222a到222t。在某些實施例中,TX MIMO處理器220對資料流符元以波束賦形權重值加以處理並傳送至天線進而進行傳送。
每個傳送器222分別接收和處理各自的符元流,藉以提供一或多個類比訊號,並更進一步處理(狀況)(例如放大程序、濾波程序、和上轉換程序)類比訊號,藉以提供適於在MIMO通道上進行傳輸程序的調變訊號。接著來自傳送器222a到222t的NT個調變訊號會經由天線224a到224t分別加以傳 送。
在接收器系統250中,NR個天線252a到252r會收到傳送調變訊號且每個天線252會將收到的訊號分別提供至接收器(RCVR)254a到254r。每個接收器254會處理(例如放大程序、濾波程序、和下轉換程序)其分別收到的訊號,數位化處理後的訊號進而提供取樣值,並更進一步處理取樣值而提供對應“接收的”符元流。
接下來,RX資料處理器260接收從NR個接收器254收到的NR個符元流,並根據特定接收器處理技術處理從NR個接收器254收到的NR個符元流以提供NT個“偵測到之”符元流。RX資料處理器260接著對每個偵測到之符元流進行解碼、解交錯、以及解碼程序,藉以回復資料流的傳輸資料。RX資料處理器260的處理程序和在傳送器系統210中之TX MIMO處理器220以及TX資料處理器214所執行的處理程序互補。
處理器270週期性地判定要使用哪個預編碼陣列(如以下的討論)。處理器270產生包括陣列索引部分和階級值部分的反向鏈結信息。
反向鏈結信息可包括各種種類資訊,該各種種類資訊係關於通訊鏈結和/或收到的資料流。然後TX資料處理器238接著處理反向鏈結信息,並從資料源236接收許多資料流的傳輸資料,該傳輸資料由調變器280進行調變程序,傳送器254a到254r更進一步處理,並回傳至傳送器系統210。
在傳送器系統210中,天線224會收到來自接收 器系統250的調變訊號,該調變訊號由接收器222加以處理,解調變器240執行調變,並由RX資料處理器242處理以抽取接收器系統250所傳送之反向鏈結信息。處理器230然後判定要使用哪個預編碼陣列來判定波束賦形權重,並處理抽取出之信息。
翻到第3圖,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例之通訊裝置的另一種簡化功能區塊圖。如第3圖所示,無線通訊系統內的通訊裝置300可用於實現第1圖的UE(或AT)116和122,且無線通訊系統偏好為LTE系統。通訊裝置300可包括輸入裝置302、輸出裝置304、控制電路306、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程序ing單元,下稱CPU)308、記憶體310、程式碼312、和傳收器314。控制電路306藉由CPU 308處理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312,藉此控制通訊裝置300的運作。通訊裝置300能藉由輸入裝置302,例如鍵盤或數字鍵接收使用者輸入之訊號,並能經由輸出裝置304例如顯示器或喇叭來輸出影像和聲音。傳收器314用於接收及傳送無線訊號,將收到的訊號送至控制電路306,並將控制電路306產生之訊號以無線方式輸出。
第4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第3圖中程式碼312的簡化功能區塊圖。實施例中,程式碼312包括應用層400、第三層部分402和第二層部分404,應用層400用於耦接至第一層部分406。第三層部分402通常用於執行無線資源控制。第二層部分404通常用於執行鏈結控制。第一層部分406通常用於執行物理連線。
對於LTE或LTE-A系統來說,第二層部分可包括 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下稱RLC)層和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下稱MAC)層。第三層部分可包括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下稱RRC)層。
3GPP文件SP-110638提出一個有關對鄰近服務(Proximity-based Service,下稱ProSe)的研究項目。3GPPSP-110638針對該研究項目提供以下證明和目標:
3 證明
鄰近(Proximity-based)應用及服務是當前龐大的社會科技趨勢。這些應用的原理係用於發現附近裝置上執行的應用案例,並且最終也交換應用相關的資料。同時,公共安全社區的鄰近發現和通訊也引起關注。
由於所有這種資料流和訊號需要透過網路傳送,目前3GPP規格只有部分適用於上述需求,因此會衝擊效能並增加多餘的網路負載。這些目前限制也造成產生更先進鄰近應用的障礙。
在上述前提下,3GPP技術有變成選擇平台的機會,用於致能裝置間之鄰近發現以及通訊,並推廣許多未來更先進的鄰近應用。
4 目標
目標為使用案例來進行研究並為營運商網路辨別潛在需求,該營運商網路在連續網路控制下,且在3GPP網路覆蓋率下由鄰近裝置間之發現和通訊控制,該潛在需求用於:
1.商用/社會用途
2.網路卸載
3.公共安全
4.目前基礎建設服務的整合,用於保證用戶體驗的一致性,包括可達性(reachability)和移動性方面
此外,研究項目將使用案例進行研究並辨別潛在需求,用於
5.當缺乏EUTRAN覆蓋率時之公共安全(視區域性規定和營運商政策而定,並受限於特定公共安全指定頻帶和終端)
將研究使用案例和服務需求,上述使用案例和服務需求包括網路營運商控制、認證、授權、會計以及法規方面。研究不適用於GERAN或UTRAN。
另外,3GPPTR22.803-c20定義ProSe發現,包括開放的[ProSe]發現和受限的[ProSe]發現,如下:
3.1 定義
ProSe發現:一種辨識附近UE的程序,使用E-UTRA。
開放的[ProSe]發現:係為並沒有來自被發現UE的明確允許的ProSe發現。
受限的[ProSe]發現:係為只發生在有來自被發現UE的明確允許的ProSe發現。
在RAN1#73會議中整理以下要點作為工作假設:假設D2D於提供覆蓋率之細胞範圍的UL頻譜(在FDD案 例中)或UL子訊框(在TDD案例中,除了在沒有覆蓋率時)中運作
會進一步研究TDD案例中之DL子訊框使用
假設不在特定載波上使用全雙工進行D2D傳輸/接收
注意D2D代表裝置對裝置,且ProSe發現也稱為D2D發現。此外,3GPP R1-132503討論用於D2D發現之無線資源以及D2D發現和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下稱WAN)通訊間之互動,如下所述:
3.1 保留用於發現之資源
我們提出網路在上行子訊框保留週期性資源用於發現(設計原理2、3和4)。保留資源用於發現之上行子訊框應為大部分連續(contiguous)。連續性分派幫助減低發現的電力消耗。以下第3圖的例子顯示64個連續上行子訊框,每隔10秒會保留用於發現之資源。
[省略部分3.1之第3圖]
我們稱保留資源的週期為“發現週期”,並且保留資源用於發現的子訊框稱為“發現子訊框”。
參與發現的UE將於發現子訊框間選擇發現資源。發現資源的準確定義在後面討論。每個發現週期中UE都會在它選擇的發現資源上傳送它的發現訊號。UE也會在其他UE的其他發現子訊框上(設計原理2&4)聽取發現訊號。
網路會透過SIB廣播通知UE發現子訊框。此種分派會以廣域部署方式以同步部署實現,使細胞範圍間(inter-cell) 的發現以節能方式實行。同步部署中會以每個細胞範圍為基礎而執行分派。細胞範圍的eNodeB會廣播其分派以及SIB內之鄰近細胞範圍分派。此處UE需聽取駐紮不同的細胞範圍之UE的發現訊號。
提案1 :網路保留定期發生的上行子訊框用於發現。
3.5 與WAN通訊共存
為了使WAN和發現間和諧共存,eNodeB不應在發現子訊框上安排其他的新PUSCH傳輸。所有持續HARQ傳輸都會被eNodeB暫停且會在非發現子訊框上重啟動。
注意由於發現子訊框為上行子訊框之一小部分(設計原理8)(第2圖之0.64%)WAN上的發現衝擊會減到最小。
為了更進一步和諧共存,發現子訊框的分派會是非連續的,於第6圖中顯示。
[省略部分3.5之第6圖]
此處每5個子訊框中就會由WAN上行子訊框散布(interspersed)發現子訊框。此種子訊框散布會用於對低延遲資料流(例如語音)最小化分裂(disruption),該低延遲資料流以半持續(semi-persistent)方式安排。
注意使用上行子訊框散布發現子訊框會導致參與發現的UE產生更多的電力消耗。因此發現子訊框應只由小量的上行子訊框散布。
提案9 :使用小量上行子訊框交錯發現子訊框
大致上,R2-132526的討論議題和3GPP R1-132503相似,並且產生以下提案:
- 提案1:部分2.3.1所述之需求/觀察應視為發現資源設定
- 提案2:共同發現資源(即發現子訊框)之週期性分派
- 提案3:廣播發現資源設定(即發現資源週期和發現資源期間)使用SI訊息
- 提案4:發現子訊框應在發現資源期間內交錯(staggered)以最小化對不容許傳輸延遲的(latency sensitive latency sensitive)資料流和遺留(legacy)UE之UL HARQ運作的衝擊
- 提案5:應討論發現資源期間內發現和非發現子訊框的樣式
- 提案6:應討論需更新的發現資源設定和示意發現資源設定更新的方法
- 提案7:競爭(contention based)資源選擇和專用資源分派兩者皆應視為傳送發現資訊
- 提案8:使致能D2D的UE之監測發現資訊應監測所有針對D2D直接發現而設定的發現資源。
此外,如3GPP R2-133215、R2-133382、和R2-133482中的討論所提出,無論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下稱UE)目前的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下稱RRC)狀態為何,都支援D2D發現。這暗示在RRC閒置模式的UE不需進入RRC連接模式來傳送或接收D2D發現訊號加以實 現。
3GPP TS36.331規範傳呼程序的目的如下:
5.3.2 傳呼
5.3.2.1 通用
程序目的為:- 傳送傳呼資訊至在RRC_IDLE的UE,和/或;- 通知在RRC_IDLE和RRC_CONNECTED的UE關於系統資訊改變,和/或;- 通知關於ETWS主要通知和/或ETWS次要通知,和/或;- 通知關於CMAS通知。
提供傳呼資訊給上層,上層可響應以初始建立RRC連線,例如接收來電。
3GPP TS36.331也針對UE規範以下方式用以接收地震海嘯警示系統(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下稱ETWS)通知和商用行動醒示服務(Commercial Mobile Alert Service,下稱CMAS)通知:
5.2.1.4 ETWS通知表示
ETWS主要通知和/或ETWS次要通知會發生在任意時間點。傳呼訊息用於通知RRC_IDLE中有ETWS能力的UE以及RRC_CONNECTED中的UE關於ETWS主要通知和/或ETWS次要通知存在的資訊。若UE接收包括etws-Indication的傳呼訊息,UE應根據包括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內之schedulingInfoList而開 始接收ETWS主要通知和/或ETWS次要通知。若當正獲取ETWS通知時UE接收包括etws-Indication的傳呼訊息,UE應根據先前獲取的schedulingInfoList繼續獲取ETWS通知直到UE重獲取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內之schedulingInfoList為止。
注意:UE不需定期檢查包括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內之schedulingInfoList,但包括etws-Indication的傳呼訊息會觸發UE進而重獲取包括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內之schedulingInfoList用於安排改變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0和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1。當不再安排ETWS時,UE可能會或不會接收包括etws-Indication和/或systemInfoModification的傳呼訊息。
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0包括ETWS主要通知且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1包括ETWS次要通知。分段會用於傳遞次要通知。分段為固定的,用於傳輸細胞範圍內之特定次要通知(即針對特定區段具有相同messageIdentifier、serialNumber和warningMessageSegmentNumber的相同區段大小)。ETWS次要通知對應如根據TS23.041[37]所定義的單一CB資料IE。
5.2.1.5 CMAS通知表示
CMAS通知會發生於任意時間點。傳呼訊息用於通知RRC_IDLE中有CMAS能力的UE以及RRC_CONNECTED 中的UE關於一或更多CMAS通知存在的資訊。若UE接收包括cmas-Indication的傳呼訊息,UE應根據包括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內之schedulingInfoList而開始接收CMAS通知。若當正獲取CMAS通知時UE接收包括cmas-Indication的傳呼訊息,則UE應根據先前獲取的schedulingInfoList繼續獲取CMAS通知,直到重獲取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內之schedulingInfoList為止。
注意:UE不需定期檢查包括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內之schedulingInfoList,但包括cmas-Indication之傳呼訊息會觸發UE進而重獲取包括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內之schedulingInfoList用於安排改變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2。當不再安排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2時,UE可以或可不接收包括cmas-Indication和/或systemInfoModification的傳呼訊息。
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2包括CMAS通知。分段會用於傳遞CMAS通知。分段為固定的,用於傳輸細胞範圍內之特定CMAS通知(即針對特定區段具有相同messageIdentifier、serialNumber和warningMessageSegmentNumber的相同區段大小)。E-UTRAN不會交錯CMAS通知的傳輸,即特定CMAS通知傳輸的所有區段在其他CMAS通知之前進行傳送。CMAS通知對應如根據TS23.041[37]所定義的單一CB資料IE。
3GPP TS36.304規範傳呼的間斷式接收如下:
7 傳呼
7.1 用於傳呼的間斷式接收
為了減低電力消耗UE可使用閒置模式中的間斷式接收(Discrete Reception,下稱DRX)。一傳呼時段(Paging Occasion,下稱PO)為一子訊框,其可為在PDCCH上傳送的P-RNTI,該P-RNTI定位(addressing)傳呼訊息。一傳呼訊框(Paging Frame,下稱PF)為一無線訊框,其可包括一或多個傳呼時段。當使用DRX時UE在每個DRX週期中只需監測一個PO。
使用系統資訊提供的DRX參數藉由以下公式來判定PF和PO:PF由以下方程式決定:SFNmodT=(TdivN)*(UE_IDmodN)
索引i_s從7.2定義的子訊框樣式指到PO,從以下計算推導得出:i_s=floor(UE_ID/N)modNs
當系統資訊中之DRX參數值改變時,儲存於UE之系統資訊DRX參數應在UE本地更新。若UE沒有IMSI,例如當進行沒有USIM的緊急呼叫時,UE應於PF中使用標準辨識值UE_ID=0以及以上的i_s公式。
以下參數用於計算PF和i_s:
- T:UE的DRX週期。若由上層分派,T由最短的UE特定DRX值以及系統資訊中廣播的標準DRX值判定。若UE 特定DRX由上層設定,則使用標準值。
- nB:4T、2T、T、T/2、T/4、T/8、T/16、T/32。
- N:min(T,nB)
- Ns:max(1,nB/T)
- UE_ID:IMSImod1024。
IMSI為一特定整數(0..9)種類的數字序列,上面公式中之IMSI應解釋為十進位整數數字,其特定序列中之第一個數字表示最高位的數字。
例如:IMSI=12(digit1=1,digit2=2)
在計算中,上面數字應解釋為十進位整數"12",而不是"1x16+2=18"。
7.2 子訊框樣式
[參看第5圖]
[參看第6圖]
第5圖係為3GPP TS36.304之部分7.2中的表格複製圖,描述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下稱FDD)子訊框樣式。第6圖係為3GPP TS36.304之部分7.2中的表格複製,描述用於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下稱TDD)內容中所有上行(Uplink,下稱UL)/下行(Downlink,下稱DL)設定的子訊框樣式。第7圖係為3GPP TS36.133之表格8.1.2.1-1的複製,描述UE支援的兩個測量間距樣式設定。
此外,3GPP TS36.331針對UE規範了測量間距設定:
- MeasGapConfig
IEMeasGapConfig規範測量間距設定並控制測量間距的設定(setup)/釋放(release)。
MeasGapConfig資訊元素
RAN1同意在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下稱FDD)中使用UL頻譜進行D2D運作。3GPP R1-132503提出針對D2D發現,在上行子訊框定期發生網路保留。3GPP R1-132503也提出以小量上行子訊框交錯發現子訊框用以最小化對低延遲資料流(例如語音服務)的衝擊。另外,為了讓廣域網路WAN(Wide Area Network,下稱WAN)和D2D發現間和諧共存,3GPP R1-132503宣稱eNodeB不應在發現子訊框中安排任何實體上行分享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下稱PUSCH)傳輸,用以避免D2D發現訊號和PUSCH傳輸間之干擾。
針對D2D發現資源的類似提案也在R2-132526提出,其更進一步提出在細胞範圍的系統資訊中廣播D2D發現資源設定。
以上兩個投稿(R1-132503和R2-132526)主要討論D2D對WAN上行傳輸的衝擊。以下分析D2D對WAN下行傳輸的衝擊,並提出潛在解決方式。
根據3GPP TS36.304,細胞範圍內之UE的傳呼時段分布於間斷式接收(Discrete Reception,下稱DRX)週期(也稱為傳呼週期)間,該傳呼週期係由儲存於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下稱USIM)內之UEID(即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所決定。標準傳呼週期包括:32、64、128、和256個無線訊框。3GPP R1-132503建議D2D發現子訊框會定期發生,具有64個子訊框的長度和10秒的週期。於此狀況中,D2D發現子訊框可與傳呼週期(64個無線訊框或640ms)內之部分傳呼時段互相重疊,如第8圖所示。
在第8圖顯示的例子中,若UE只能接收單一傳輸或沒有可用於接收D2D發現訊號之額外RF前端,則細胞範圍內之部分UE將不能同時監測傳呼訊息和D2D發現訊號。於此狀況中,UE行為需受到規範。
如3GPP R1-132503提出的內容,D2D發現子訊框會定期發生,具有64個子訊框的長度和10秒的週期,同時測量間距以6個子訊框的間距長度和40或80毫秒的間距週期定期發生。此外,對每個UE設定間距補償用以將UE分布於間距週期內。如第9圖所示,UE的測量間距可與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
當重疊情況發生時,UE不能同時執行測量並監測D2D發現訊號。於此狀況中UE行為需受到規範。
根據3GPP TS36.331,ETWS通知和CMAS通知可能發生於任意時間點。另外,傳呼訊息係用於通知RRC閒置模式和連接模式中之UE關於ETWS通知或CMAS通知的存在。若UE接收到一包括etws-Indication/cmas-Indication的傳呼訊息,UE會根據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SIB1)內包括之schedulingInfoList而開始接收ETWS/CMAS通知。
ETWS主要通知包括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0(SIB10)之內且ETWS次要通知包括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1(SIB11)之內,同時CMAS通知包括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2(SIB12)之內。
ETWS通知和CMAS通知可能會與D2D發現訊號 同時傳送。若UE只能夠接收單一傳輸或沒有可用於接收D2D發現訊號的額外RF前端,則UE便不能同時接收ETWS/CMAS通知和D2D發現訊號。於此狀況中UE行為需受到規範。
雖然當重疊情況發生時,細胞範圍內只有部分UE的一個傳呼週期會受到影響,然而UE能夠儘快接收到傳呼訊息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傳呼訊息可包括ETWS/CMAS通知。由於ETWS/CMAS通知應比D2D發現訊號更為重要,若UE之傳呼時段(PO)和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UE將傳呼接收置於比D2D發現訊號接收更優先的次序應該更有助益。換言之,若UE之PO和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在UE之PO中UE應監測傳呼訊息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
或是,UE可監測重疊的子訊框中之D2D發現訊號以及延遲傳呼訊息監測到不是特別定給UE的PO。這個選項讓閒置模式中之UE仍能接收系統資訊改變以及ETWS/CMAS通知,然而,UE可能會遺漏用於終止呼入(terminating call)的傳呼資訊。於一實施例中,於啟動D2D發現功能後UE開始監測D2D發現子訊框內之D2D發現訊號,並於關閉D2D發現功能後停止監測D2D發現訊號。
第10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流程圖1000。大致上提出一種方法用以避免具有D2D功能且D2D發現功能已啟動的UE遺漏傳呼訊息,該傳呼訊息可能帶有ETWS/CMAS通知且可能是相當重要的。於步驟1005中,UE接收包括在系統資訊訊息內之D2D發現資源設定,該系統資訊在細胞範圍內廣播,其中D2D發現資源設定包括定義分派上述D2D發現 資源的資訊。於一實施例中,D2D發現資源分派在一上行頻譜內。
於一實施例中,如步驟1010所示,於UE內啟動D2D發現功能後,UE開始監測D2D發現子訊框中之D2D發現訊號。於另一實施例中,D2D發現子訊框定期發生。在步驟1015中,若UE的PO和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在UE的傳呼時段(PO)中UE監測傳呼訊息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此外,PO可能為一子訊框,該子訊框中可接收得到於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稱PDCCH)上傳送的無線網路暫時身分辨識(Paging-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下稱P-RNTI),該P-RNTI定位傳呼訊息。同時,UE可能在RRC閒置模式。
於另一實施例中,如步驟1020所示,當關閉D2D發現功能後UE停止監測D2D發現訊號。
請回去參考第3圖和第4圖,裝置300包括儲存於記憶體310之程式碼312。於一實施例中,CPU308能夠執行程式碼312用以執行:若UE之PO與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於UE之上述PO中,監測傳呼訊息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另外於一實施例中,CPU可執行程式碼312以致能:於啟動D2D發現功能後,在D2D發現子訊框中UE開始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並且於關閉D2D發現功能後,停止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此外,CPU可能執行程式碼312以致能:UE接收包括在系統資訊訊息內之D2D發現資源設定,其中系統資訊訊息在細胞範圍廣播,其中D2D發現資源設定包括定 義分派D2D發現資源的資訊,且D2D發現資源分派在上行頻譜內。
此外,CPU308會執行程式碼312用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或揭露書中的其他描述動作。
大致上,針對UE會設定測量間距作為不同頻和/或不同系統測量之用,其測量結果用於交遞決定。由於UE可能仍在下一個D2D發現子訊框週期中監測D2D發現訊號用以尋找UE感興趣的物體,因此就移動性強健性來說,若測量間距和任一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UE將測量的優先順序置於D2D發現之前應有所助益。換言之,若測量間距和任一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UE執行測量並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於一實施例中,於啟動上述D2D發現功能後,上述UE開始監測D2D發現子訊框內之上述D2D發現訊號,以及於關閉上述D2D發現功能後,停止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
第11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流程圖1100。大致上提出一種方法,使用啟動的D2D發現功能來避免UE效能降級或增進UE移動性效能。於步驟1105中,UE接收包括在系統資訊訊息內之D2D發現資源設定,該系統資訊在細胞範圍內廣播,其中D2D發現資源設定包括定義分派上述D2D發現資源的資訊。此外,D2D發現資源分派在一上行頻譜內。
於另一實施例中,於一實施例中,如步驟1110所示,於UE內啟動D2D發現功能後,UE開始監測D2D發現子訊框中之D2D發現訊號。於另一實施例中,D2D發現子訊框定期發生。在步驟1115中,UE接收RRC訊息,用於對UE設 定測量間距。或是,步驟1115可在步驟1110之前發生。在步驟1120中,若測量間距和任一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在測量間距期間UE執行測量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於一實施例中,RRC訊息包括資訊表示間距補償和間距樣式。
在替代實施例中,如步驟1125所示,在關閉D2D發現功能後UE停止監測D2D發現訊號。
請回去參考第3圖和第4圖,裝置300包括儲存於記憶體310之程式碼312。於一實施例中,CPU308能夠執行程式碼312用以執行:(i)UE接收一RRC訊息,用於對UE設定測量間距,以及(ii)若上述測量間距和任一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UE於一測量間距時執行測量且不監測任何D2D發現訊號。另外於一實施例中,CPU可執行程式碼312以致能:於啟動D2D發現功能後,在D2D發現子訊框中UE開始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並且於關閉D2D發現功能後,停止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此外,CPU可能執行程式碼312以致能:UE接收包括在系統資訊訊息內之D2D發現資源設定,其中系統資訊訊息在細胞範圍廣播,其中D2D發現資源設定包括定義分派D2D發現資源的資訊。
此外,CPU308會執行程式碼312用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或揭露書中的其他描述動作。
由於ETWS/CMAS通知應比D2D發現訊號更為重要,若UE之傳呼時段和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UE將ETWS/CMAS通知接收置於比D2D發現訊號接收更優先的次序應該更有助益。換言之,若接收ETWS/CMAS通知的子訊框和 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則UE接收ETWS/CMAS通知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
於一實施例中,會有兩種類別的ETWS通知,包括ETWS主要通知和ETWS次要通知。ETWS主要通知包括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0(SIB10)之內且ETWS次要通知包括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1(SIB11)之內,同時CMAS通知包括在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2(SIB12)之內。同時若UE接收包括etws-Indication/cmas-Indication的傳呼訊息,UE會根據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SIB1)內所包括的排程資訊列表開始接收ETWS或CMAS通知。
除此之外,由於傳呼訊息的接收包括系統資訊更動,將其他SIB種類的接收置於比D2D發現訊號接收更優先的次序應該對UE更有助益。於另一實施例中,於啟動上述D2D發現功能後,上述UE開始監測D2D發現子訊框內之上述D2D發現訊號,以及於關閉上述D2D發現功能後,停止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
第12圖係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流程圖1200。大致上提出一種方法用以避免具有D2D功能且D2D發現功能已啟動的UE遺漏ETWS/CMAS通知。於步驟1205中,UE接收包括在系統資訊訊息內之D2D發現資源設定,該系統資訊在細胞範圍內廣播,其中D2D發現資源設定包括定義分派上述D2D發現資源的資訊。此外,D2D發現資源分派在一上行頻譜內。於一實施例中,D2D發現資源分派在一上行頻譜內。
於另一實施例中,如步驟1210所示,於UE內啟 動D2D發現功能後,UE開始監測D2D發現子訊框中之D2D發現訊號。於一實施例中,D2D發現子訊框會定期發生。在步驟1215中,若接收SIB的子訊框和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UE接收系統資訊區塊(SIB)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於另一實施例中,SIB包括一地震海嘯警示系統(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下稱ETWS)通知或一商用行動醒示服務(Commercial Mobile Alert Service,下稱CMAS)通知。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步驟1220所示,在關閉D2D發現功能後UE即停止監測D2D發現訊號。
請回去參考第3圖和第4圖,裝置300包括儲存於記憶體310之程式碼312。於一實施例中,CPU308能夠執行程式碼312用以執行:若接收SIB之子訊框和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接收一系統資訊區塊(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另外,CPU可執行程式碼312以致能:於啟動D2D發現功能後,在D2D發現子訊框中UE開始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並且於關閉D2D發現功能後,停止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此外,CPU可能執行程式碼312以致能:UE接收包括在系統資訊訊息內之D2D發現資源設定,其中系統資訊訊息在細胞範圍廣播,其中D2D發現資源設定包括定義分派D2D發現資源的資訊。
此外,CPU308會執行程式碼312用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或揭露書中的其他描述動作。
本申請案對應於美國優先權申請號61/886,850,送件日期為2013年10月04日。其完整內容已整合於此。
揭露書的各種實施例已在上面段落描述。熟習於本技藝人士可理解實施例的教導,包括各種形式及所有特定構造、功能、或上述兩者都只是代表性的實施例。根據實施例的教導,熟習於本技藝人士可理解所揭露之實施例可單獨實現,或藉由二或多個揭露之實施例的結合以各種方式而加以實現。例如,裝置或方法可使用任意前述實施例而加以實現和運用。另外,實施例裝置或方法可在前述一或多個實施例之外,使用其他構造、功能或構造和功能而加以實現和運用。舉例來說,在某方面來說,同時通道可根據脈波重復頻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而建立。在另一方面來說,同時通道可根據脈波位置或偏移來建立。在另一其他方面來說,同時通道也可根據跳時展頻序列(time hopping序列)來建立。在其他方面來說,同時通道可根據脈波重復頻率、脈波位置或偏移和跳時展頻序列來建立。
熟習於本技藝人士可理解資訊和訊號可使用各種不同的技術來表現。例如說明書中描述的資料、指令、資訊、訊號、位元、符元以及晶片可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顆粒、光場或顆粒、或以上的任意組合來表示。
熟習於本技藝人士可更理解說明書中所述之各個邏輯區塊、模組、處理器、執行裝置、電路和演算法步驟可由電路硬體(例如數位實現硬體、類比實現硬體,或兩者的結合,其可由來源碼或或其他相關技術加以設計實現),使用指令之各種形式的程式碼或設計碼(這裡可另外稱為軟體或軟體模組),或上述兩者的結合而加以實現。為了清楚顯示上述軟體 和硬體的互換性,說明書描述之各種圖示元件、區塊、模組、電路、及步驟通常以其功能進行描述。這些功能要以軟體或硬體實現會會和完整系統的特定應用和設計限制有關。熟習於本技藝人士可針對每個特定應用而以各種方式實現描述之功能,但是實現方式的決定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
另外,本發明描述之各種邏輯區塊、模組、以及電路可以使用積體電路(Integrated電路,IC)實現或由接取終端或存取點執行。積體電路可包括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訊號程序ing,DSP)、特定應用積體電路(應用特定Integrated電路,ASIC)、可程式規劃邏輯元件(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程控邏輯元件、離散式邏輯電路或電晶體邏輯閘、離散式硬體元件、電性元件、光學元件、機械元件或用於執行本發明所描述之執行的功能之其任意組合,其可執行積體電路內駐、外部,或兩者皆有的程式碼或程式指令。通用處理器可以為微處理器,或是,該處理器可以為任意商用處理器、控制器、微處理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也可由計算裝置的結合加以實現,例如DSP和微處理器、複數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以及DSP核心、或其他各種設定的結合。
熟習於本技藝人士可理解本發明揭露程序步驟的特定順序或序列僅為舉例。根據設計偏好,熟習於本技藝人士可理解只要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本發明揭露程序步驟的特定順序或序列可以以其他順序重新排列。本發明實施例之方法和要求所伴隨的各種步驟順序只是舉例,而不限定於本發 明揭露程序步驟的特定順序或序列。
所述之方法或演算法步驟可以以硬體或處理器執行軟體模組,或以兩者結合的方式實現。軟體模組(例如包括可執行指令和相關資料)及其他資料可內駐於資料記憶體之內,如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ROM記憶體、EPROM記憶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軟碟、光碟片、或是任何其他機器可讀取(如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資料儲存媒體可耦接至機器,如電腦或處理器(其可稱為“處理器”),處理器可從儲存媒體讀取及寫入程式碼。資料儲存媒體可整合至處理器。處理器和儲存媒體可內駐ASIC之內。ASIC可內駐在用戶設備。或是處理器和儲存媒體可以以離散元件的形式駐在用戶設備之內。另外,適用的電腦程式產品可包括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關於一或多個揭露書揭露的程式碼。在一些實施例中,適用的電腦程式產品可包括封裝材料。
本發明雖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5、1010、...、1020‧‧‧步驟

Claims (30)

  1. 一種通訊方法,適用於支援裝置對裝置(Device-to-Device,下稱D2D)發現,其中於一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下稱UE)內啟動一D2D發現功能,上述通訊方法包括:若上述UE之一傳呼時段(Paging Occasion,下稱PO)與一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於上述UE之上述PO中,上述UE監測傳呼訊息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方法,更包括:於上述UE內啟動上述D2D發現功能後,上述UE開始監測D2D發現子訊框內之上述D2D發現訊號,以及於關閉上述D2D發現功能後,停止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通訊方法,更包括:上述UE接收包括在一系統資訊訊息內之一D2D發現資源設定,其中上述系統資訊訊息在一細胞範圍廣播;其中上述D2D發現資源設定包括定義分派上述D2D發現資源的資訊,且上述D2D發現資源分派在一上行頻譜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D2D發現子訊框定期發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PO係為一子訊框,該子訊框中可接收得到於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稱PDCCH)上傳送之傳呼無線網路暫時身分辨識(Paging-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下稱P-RNTI),上述P-RNTI定位(addressing)一傳呼訊息。
  6. 一種通訊方法,適用於支援D2D發現,其中於一UE內啟動一D2D發現功能,上述通訊方法包括:上述UE接收一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下稱RRC)訊息,用於對上述UE設定測量間距;以及若一測量間距和任一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上述UE於上述測量間距執行測量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通訊方法,更包括:於上述UE內啟動上述D2D發現功能後,在D2D發現子訊框中上述UE開始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並且於關閉上述D2D發現功能後,停止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通訊方法,更包括:上述UE接收包括在一系統資訊訊息內之一D2D發現資源設定,其中上述系統資訊訊息在一細胞範圍廣播;其中上述D2D發現資源設定包括定義分派上述D2D發現資源的資訊,且上述D2D發現資源分派在一上行頻譜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D2D發現子訊框定期發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RRC訊息包括表示一間距補償(offset)和一間距樣式之資訊。
  11. 一種通訊方法,適用於支援裝置對裝置(D2D)發現,其中於一UE內啟動一D2D發現功能,上述通訊方法包括: 若接收一系統資訊區塊(SystemInformationBlock,下稱SIB)之一子訊框和一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上述UE接收上述SIB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通訊方法,更包括:於上述UE內啟動上述D2D發現功能後,在D2D發現子訊框中上述UE開始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並且於關閉上述D2D發現功能後,停止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通訊方法,更包括:上述UE接收包括在一系統資訊訊息內之一D2D發現資源設定,其中上述系統資訊訊息在一細胞範圍廣播;其中上述D2D發現資源設定包括定義分派上述D2D發現資源的資訊,且上述D2D發現資源分派在一上行頻譜內。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SIB包括一地震海嘯警示系統(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下稱ETWS)通知或一商用行動醒示服務(Commercial Mobile Alert Service,下稱CMAS)通知。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方法,其中,上述D2D發現子訊框定期發生。
  16. 一種通訊裝置,適用於支援D2D發現,其中於上述通訊裝置內啟動一D2D發現功能,上述通訊裝置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設於上述控制電路;一記憶體,設於上述控制電路並且耦接上述處理器; 其中,上述處理器執行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一程式碼,用以致能上述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步驟:接收一RRC訊息,用於對上述通訊裝置設定測量間距;以及若一測量間距和任一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於上述測量間距執行測量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處理器執行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一程式碼,用以致能上述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步驟:於啟動上述D2D發現功能後,在D2D發現子訊框中上述UE開始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並且於關閉上述D2D發現功能後,停止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處理器執行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一程式碼,用以致能上述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步驟:接收包括在一系統資訊訊息內之一D2D發現資源設定,其中上述系統資訊訊息在一細胞範圍廣播;其中上述D2D發現資源設定包括定義分派上述D2D發現資源的資訊,且上述D2D發現資源分派在一上行頻譜內。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至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D2D發現子訊框定期發生。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至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RRC訊息包括資訊表示一間距補償和一間距樣式。
  21. 一種通訊裝置,適用於支援D2D發現,其中於上述通訊裝置內啟動一D2D發現功能,上述通訊裝置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設於上述控制電路;一記憶體,設於上述控制電路並且耦接上述處理器;其中,上述處理器執行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一程式碼,用以致能上述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步驟:若上述UE之一PO與一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於上述UE之上述PO中,監測傳呼訊息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處理器執行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一程式碼,用以致能上述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步驟:於啟動上述D2D發現功能後,開始監測D2D發現子訊框內之上述D2D發現訊號,以及於關閉上述D2D發現功能後,停止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處理器執行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一程式碼,用以致能上述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步驟:接收包括在一系統資訊訊息內之一D2D發現資源設定,其中上述系統資訊訊息在一細胞範圍廣播;其中上述D2D發現資源設定包括定義分派上述D2D發現資源的資訊,且上述D2D發現資源分派在一上行頻譜內。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至第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D2D發現子訊框定期發生。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至第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PO係為一子訊框,該子訊框中可接收得到於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稱PDCCH)上傳送之傳呼無線網路暫時身分辨識(Paging-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下稱P-RNTI),上述P-RNTI定位(addressing)一傳呼訊息。
  26. 一種通訊裝置,適用於支援D2D發現,其中於上述通訊裝置內啟動一D2D發現功能,上述通訊裝置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設於上述控制電路;一記憶體,設於上述控制電路並且耦接上述處理器;其中,上述處理器執行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一程式碼,用以致能上述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步驟:以及若接收一系統資訊區塊(System Information Block,下稱SIB)之一子訊框和一D2D發現子訊框互相重疊時,接收上述SIB且不監測D2D發現訊號。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處理器執行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一程式碼,用以致能上述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步驟:於啟動上述D2D發現功能後,開始監測D2D發現子訊框內之上述D2D發現訊號,以及於關閉上述D2D發現功能後,停止監測上述D2D發現訊號。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處理器執行儲存於上述記憶體之一程式碼,用以致能上述通訊裝置進行以下步驟:接收包括在一系統資訊訊息內之一D2D發現資源設定,其中上述系統資訊訊息在一細胞範圍廣播;其中上述D2D發現資源設定包括定義分派上述D2D發現資源的資訊,且上述D2D發現資源分派在一上行頻譜內。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至第2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SIB包括一地震海嘯警示系統(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下稱ETWS)通知或一商用行動醒示服務(Commercial Mobile Alert Service,下稱CMAS)通知。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至第2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中,上述D2D發現子訊框定期發生。
TW103134346A 2013-10-04 2014-10-02 無線通訊系統中支援裝置對裝置發現之通訊方法和通訊裝置 TWI5666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86850P 2013-10-04 2013-10-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5504A true TW201515504A (zh) 2015-04-16
TWI566636B TWI566636B (zh) 2017-01-11

Family

ID=51661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4346A TWI566636B (zh) 2013-10-04 2014-10-02 無線通訊系統中支援裝置對裝置發現之通訊方法和通訊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20150098414A1 (zh)
EP (3) EP2887711B1 (zh)
JP (2) JP2015076886A (zh)
KR (1) KR101719121B1 (zh)
CN (2) CN107734490B (zh)
ES (1) ES2929142T3 (zh)
TW (1) TWI5666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7378B (zh) * 2016-12-30 2022-03-11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傳輸信息的方法、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1776B2 (ja) * 2013-08-07 2019-04-17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情報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150089382A1 (en) * 2013-09-26 2015-03-26 Wu-chi Feng Application context migration framework and protocol
CN110536485B (zh) * 2013-09-27 2022-12-23 Sk电信有限公司 支持双连接的用户设备
JP6183148B2 (ja) * 2013-10-24 2017-08-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KR102163480B1 (ko) * 2013-12-12 2020-10-07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에서 탐색 자원 할당을 위한 단말 간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10791476B2 (en) 2013-12-12 2020-09-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67073B2 (en) * 2014-01-30 2018-01-09 Intel IP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gap repetition patterns for inter-frequency offloading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US10721720B2 (en) * 2014-01-30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On-Off procedure for dual connectivity
ES2904452T3 (es) * 2014-01-31 2022-04-0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diciones de asistencia en pequeñas celdas con un esquema de encendido/apagado
EP3108709B1 (en) * 2014-02-20 2018-04-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figuring physical channel resources for sounding or discovery in a half duplex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9992744B2 (en) * 2014-02-24 2018-06-05 Intel Corporation Mechanisms to optimize and alig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figuration of device to-device capable user equipment
WO2015130005A1 (ko) * 2014-02-26 2015-09-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Fdd 반이중 통신에서 pdcch 모니터링 방법 및 그 단말
US9888519B2 (en) * 2014-03-24 2018-0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D2D transmission in connected state
US20160014794A1 (en) * 2014-07-08 2016-01-14 Htc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JP6321810B2 (ja) * 2014-08-08 2018-05-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KR101893313B1 (ko) * 2014-08-11 2018-08-29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D2d 및 셀룰러 동작
US20170245319A1 (en) * 2014-10-17 2017-08-24 Ntt Docomo, Inc. User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ethod
EP3211816B1 (en) * 2014-10-21 2023-0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2d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706591B2 (en) * 2014-11-05 2017-07-11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to-device (D2D) transmit behavior
JP6276415B2 (ja) * 2014-11-07 2018-02-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US9807713B2 (en) * 2014-11-14 2017-10-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nchronization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7925897B (zh) * 2015-08-07 2022-02-01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测定方法以及电气电路
US10448237B2 (en) 2015-10-05 2019-10-15 Intel IP Corporation RRM requirement for D2D inter-carrier discovery gap
CN111629327B (zh) * 2015-11-12 2022-08-23 索尼公司 电信设备和方法
CN106817745B (zh) * 2015-12-01 2019-12-20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dmo用户设备寻呼与反馈方法
US11172389B2 (en) * 2016-03-31 2021-11-09 Intel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gap configuration
JP6733946B2 (ja) 2016-08-11 2020-08-05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通信方法、装置、及びデバイス
JP6840857B2 (ja) * 2017-03-23 2021-03-1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下りリンク信号を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ユーザ機器
US20180332537A1 (en) * 2017-05-10 2018-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lligent monitoring in discovery periods
US10764776B2 (en) * 2017-11-10 2020-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 gap enhancements for BL/CE UEs
KR102075016B1 (ko) * 2018-02-14 2020-02-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페이징을 위한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3260024B (zh) * 2020-02-10 2022-08-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非连续接收定时器管理方法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642B (zh) * 2007-02-14 2012-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邻居发现方法、网络设备和移动台
US8320398B2 (en) * 2007-07-10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ging a peer in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9111630A (ja) * 2007-10-29 2009-05-21 Toshiba Corp 移動無線端末装置
CN104618880B (zh) * 2008-06-20 2018-04-1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一种wtru、方法和基站
US9350501B2 (en) * 2009-04-28 2016-05-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54013B1 (en) * 2010-03-30 2019-07-31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discovery through beaconing
US8868743B2 (en) * 2010-04-30 2014-10-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odified access classes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devices during emergencies
US8744458B2 (en) * 2010-11-19 2014-06-03 Nokia Corporation Signaling mixed resource allocation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EP3522579B1 (en) * 2011-02-14 2021-02-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system
EP2715981B1 (en) * 2011-06-01 2018-11-28 NTT DoCoMo, Inc. Enhanced local acces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WO2013012222A2 (ko) * 2011-07-21 2013-0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기기들 사이의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무선 기기
US20130029712A1 (en) * 2011-07-26 2013-01-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service discovery and channel access control for proximity device-to-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467930B2 (en) * 2011-08-16 2016-10-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9253713B2 (en) * 2011-09-26 2016-02-02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mall cell discovery in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
US8848700B2 (en) * 2011-09-30 2014-09-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96153B (en) * 2011-11-02 2014-07-02 Broadcom Corp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WO2013074463A1 (en) * 2011-11-14 2013-05-23 Kyocer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device to device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using macrocell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9084180B2 (en) * 2011-12-14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iscovery and paging messages
GB2497740B (en) * 2011-12-19 2013-12-11 Renesas Mobile Corp Method,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CN104012012A (zh) * 2011-12-20 2014-08-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供邻近服务的网络发起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US9036546B2 (en) * 2012-01-04 2015-05-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 discovery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9214988B2 (en) * 2012-02-06 2015-1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eer communications using an active communication mode
CN102547984B (zh) * 2012-02-23 2015-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中寻呼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229931A1 (en) * 2012-03-02 2013-09-0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of managing terminal performed i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KR101932984B1 (ko) * 2012-03-02 2018-12-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헤테로지니어스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단말기 관리 방법
WO2013137424A1 (ja) * 2012-03-16 2013-09-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3327568B (zh) * 2012-03-21 2016-12-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资源分配消息发送方法、设备发现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923897A (zh) * 2012-05-25 2018-11-30 谷歌技术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减少通信设备经历的干扰的影响
TWI620459B (zh) * 2012-05-31 2018-04-0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在蜂巢式通訊系統中賦能直鏈通訊排程及控制方法
US9641995B2 (en) * 2012-06-15 2017-05-02 Lg Electronics Inc. User equipment detection method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028204B2 (en) * 2012-08-24 2018-07-17 Blackberry Limited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rich communication service context
CN102857901A (zh) * 2012-09-12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的发现、发现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40094212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3024911A (zh) * 2012-11-30 2013-04-03 北京邮电大学 蜂窝与d2d混合网络中终端直通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3229582B (zh) * 2012-12-24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竞争的方法、利用资源竞争的方法及其装置
KR101691448B1 (ko) * 2012-12-31 2016-12-30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9398438B2 (en) * 2013-05-10 2016-07-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DD configuration for D2D open discovery
US20150043446A1 (en) * 2013-08-12 2015-0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existence of device to device and lte wan communication using single communication chain
US9369961B2 (en) * 2014-06-05 2016-06-14 Sony Corporation User equipment,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7378B (zh) * 2016-12-30 2022-03-11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傳輸信息的方法、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79433A1 (en) 2015-06-03
EP2887711A3 (en) 2015-11-18
EP2879458A1 (en) 2015-06-03
KR101719121B1 (ko) 2017-03-23
CN107734490A (zh) 2018-02-23
EP2887711A2 (en) 2015-06-24
US20150099503A1 (en) 2015-04-09
KR20150040221A (ko) 2015-04-14
CN104519474A (zh) 2015-04-15
JP6161746B2 (ja) 2017-07-12
TWI566636B (zh) 2017-01-11
ES2929142T3 (es) 2022-11-25
US20150098416A1 (en) 2015-04-09
JP2016116241A (ja) 2016-06-23
CN107734490B (zh) 2020-12-01
EP2887711B1 (en) 2022-07-27
US20150098414A1 (en) 2015-04-09
JP2015076886A (ja) 2015-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6636B (zh) 無線通訊系統中支援裝置對裝置發現之通訊方法和通訊裝置
JP6736790B2 (ja) 低レイテンシデバイスツーデバイス通信
AU2015301147B9 (en) Ran procedures for Extend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US9763172B2 (en) Idle-mode enhancements for extended idle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EI-DRX)
EP3228129B1 (en) Wake-up for d2d communication
TW201933817A (zh) 在nr中傳呼及l1行動裝置及系統
TW201939913A (zh) 未許可新無線電(nr-u)頻寬通訊同步訊號及傳呼
US10911905B2 (en) Avoiding eMBMS concurrency with paging in NB-IoT and eMTC
US11265845B2 (en) Backup paging opportunities in new radio unlicensed
JP2022513947A (ja) システム情報を更新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ワイヤレス送信/受信ユニット
WO2023015151A1 (en) Paging in discontinuous coverage
CN117063539A (zh) 功率报告的触发条件
CN117561753A (zh) 用于网络节能的发现信号稀疏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