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3580A - 收發訊系統、發訊裝置、收訊裝置、其控制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收發訊系統、發訊裝置、收訊裝置、其控制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3580A
TW201513580A TW103125385A TW103125385A TW201513580A TW 201513580 A TW201513580 A TW 201513580A TW 103125385 A TW103125385 A TW 103125385A TW 103125385 A TW103125385 A TW 103125385A TW 201513580 A TW201513580 A TW 2015135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variable
control signal
transmitting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5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yu Koriyama
Original Assignee
Aplix Ip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lix Ip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Aplix Ip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13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358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using different networks or channels, e.g. using out of ban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係於在收發訊裝置間進行使用編碼之認證之收發訊系統中,於複數個發訊裝置間或複數個收訊裝置間共有用於認證之編碼。 複數個發訊裝置之各者包含可變編碼保持部、控制訊號發訊部、可變編碼更新部、及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可變編碼保持部係保持可變編碼。控制訊號發訊部係發送包含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可變編碼更新部係於控制訊號之發送後更新可變編碼。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係對複數個發訊裝置中之其他發訊裝置發送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且設定為最新之可變編碼。

Description

收發訊系統、發訊裝置、收訊裝置、其控制方法及程式
本發明係關於收發訊系統,尤其關於於收發訊裝置間進行使用可變編碼之認證之收發訊系統、發訊裝置、收訊裝置、其控制方法及使電腦執行該方法之程式。
為對抗重播攻擊,自先前已知有使內容於每次發送時發生變化之可變編碼包含於控制訊號之技術。所謂重播攻擊,係藉由截取自發訊裝置發往收訊裝置之訊號並複製,且將該複製之資料發送至收訊裝置,而非法通過收訊裝置之認證之行為。於此種重播攻擊中,因複製發訊資料且直接發送,故僅以資料之密碼化,有時不能應對。
於使用可變編碼之認證中,發訊裝置發送之資料內之可變編碼係於每次發送時發生變化。因此,在複製發訊資料且直接發送至收訊裝置之情形時,因發訊資料所含之可變編碼已使用完畢,故無法通過收訊裝置之認證,而作為非法訊號檢測出。作為使用可變編碼之認證之例,例如,已知有用於汽車之免鑰匙啟動系統等之滾動編碼(跳躍式編碼)或單次通行密碼等。
作為使用此種可變編碼之系統,揭示有一種安全系統,其係例如於自行動電話輸入發動油壓挖掘機之引擎時之密碼之系統中,在已變更行動電話之密碼之情形時,利用伺服器變更油壓挖掘機之設定(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又,揭示有一種發訊機,其係使無線控制自動上鎖機構時設定之ID序號於每次發送時根據滾動編碼方式發生變 化(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47651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4367986號公報
於上述之先前技術中,藉由適當變更用於認證之編碼而謀求提高安全性。然而,於該等先前技術中,於存在複數個發訊裝置之情形時,若於某個發訊裝置中變更編碼,則於其他發訊裝置中無法進行正常之發送。又,存在複數個收訊裝置之情形亦相同,對發訊裝置之編碼變更無法追隨之收訊裝置係無法保證此後之正常動作。
本發明係鑑於此種狀況而創造者,目的在於:在於收發訊裝置間進行使用編碼之認證之收發訊系統中,於複數個發訊裝置間或複數個收訊裝置間共有用於認證之編碼。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問題點而完成者,其第1態樣係收發訊系統、其發訊裝置、其通訊控制方法及使電腦執行該方法之程式,該收發訊系統係具備彼此可通訊之複數個發訊裝置、及收訊裝置者,且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之各者具備:可變編碼保持部,其保持可變編碼;控制訊號發訊部,其發送包含上述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及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其使上述控制訊號之發送後經更新之上述可變編碼對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中之其他發訊裝置發送且設定為最新之可變編碼;且上述收訊裝置具備:對照編碼保持部,其保持對照編碼;及編碼認證部,其將自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之任意者接收到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與上述對照編碼比較,認證該控制訊號是否適 切,且將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並將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作為新的對照編碼保持於上述對照編碼保持部。藉此,具有使複數個發訊裝置之各者所更新之可變編碼於其他發訊裝置中同步之作用。
又,本發明之第2態樣係收發訊系統、其發訊裝置、其通訊控制方法及使電腦執行該方法之程式,該收發訊系統係具備發訊裝置、及彼此可通訊之複數個收訊裝置者,且上述發訊裝置具備:可變編碼保持部,其保持可變編碼;控制訊號發訊部,其發送包含上述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及可變編碼更新部,其係於上述控制訊號之發送後更新上述可變編碼;且上述複數個收訊裝置之各者具備:對照編碼保持部,其保持對照編碼;編碼認證部,其將自上述發訊裝置接收到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與上述對照編碼比較,認證該控制訊號是否適切,並將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且使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作為新的對照編碼而保持於上述對照編碼保持部;及對照編碼同步發訊部,其係對上述複數個收訊裝置中之其他收訊裝置發送上述新的對照編碼,且設定為最新之對照編碼。藉此,具有使複數個收訊裝置之各者所更新之對照編碼於其他發訊裝置中同步之作用。
根據本發明,能發揮可在於收發訊裝置間進行使用編碼之認證之收發訊系統中,於複數個發訊裝置間或複數個收訊裝置間共有用於認證之編碼之優良效果。
100‧‧‧發訊裝置
110‧‧‧控制部
120‧‧‧記憶體
121‧‧‧可變編碼保持部
130‧‧‧無線通訊部
131‧‧‧控制訊號發訊部
132‧‧‧受領通知收訊部
133‧‧‧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
134‧‧‧可變編碼同步收訊部
136‧‧‧發訊完成通知發訊部
140‧‧‧操作受理部
150‧‧‧計數器
151‧‧‧可變編碼更新部
200‧‧‧收訊裝置
210‧‧‧控制部
211‧‧‧編碼認證部
220‧‧‧記憶體
221‧‧‧對照編碼保持部
230‧‧‧無線通訊部
231‧‧‧控制訊號收訊部
232‧‧‧受領通知發訊部
233‧‧‧對照編碼同步發訊部
234‧‧‧對照編碼同步收訊部
240‧‧‧控制對象機器
300‧‧‧網路
400‧‧‧網路
500‧‧‧伺服器
510‧‧‧處理器
520‧‧‧記憶體
521‧‧‧可變編碼保持部
530‧‧‧無線通訊部
533‧‧‧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
534‧‧‧可變編碼同步收訊部
535‧‧‧發訊完成通知收訊部
550‧‧‧計數器
551‧‧‧可變編碼更新部
600‧‧‧伺服器
811‧‧‧步驟
812‧‧‧步驟
813‧‧‧步驟
814‧‧‧步驟
815‧‧‧步驟
816‧‧‧步驟
819‧‧‧步驟
821‧‧‧步驟
822‧‧‧步驟
823‧‧‧步驟
824‧‧‧步驟
828‧‧‧步驟
831‧‧‧步驟
832‧‧‧步驟
833‧‧‧步驟
839‧‧‧步驟
841‧‧‧步驟
842‧‧‧步驟
843‧‧‧步驟
844‧‧‧步驟
845‧‧‧步驟
846‧‧‧步驟
847‧‧‧步驟
848‧‧‧步驟
851‧‧‧步驟
852‧‧‧步驟
853‧‧‧步驟
854‧‧‧步驟
855‧‧‧步驟
856‧‧‧步驟
859‧‧‧步驟
861‧‧‧步驟
862‧‧‧步驟
863‧‧‧步驟
864‧‧‧步驟
865‧‧‧步驟
866‧‧‧步驟
867‧‧‧步驟
868‧‧‧步驟
871‧‧‧步驟
872‧‧‧步驟
873‧‧‧步驟
874‧‧‧步驟
875‧‧‧步驟
876‧‧‧步驟
877‧‧‧步驟
878‧‧‧步驟
879‧‧‧步驟
881‧‧‧步驟
882‧‧‧步驟
883‧‧‧步驟
884‧‧‧步驟
888‧‧‧步驟
891‧‧‧步驟
892‧‧‧步驟
893‧‧‧步驟
898‧‧‧步驟
899‧‧‧步驟
Ack‧‧‧受領通知
k‧‧‧變數
l‧‧‧變數
Nack‧‧‧失敗通知
R‧‧‧對照編碼
RD‧‧‧收訊裝置
RD1‧‧‧收訊裝置
RD2‧‧‧收訊裝置
RD3‧‧‧收訊裝置
SR‧‧‧伺服器
ST‧‧‧伺服器
T‧‧‧可變編碼
T1‧‧‧可變編碼
T2‧‧‧可變編碼
TD‧‧‧發訊裝置
TD1‧‧‧發訊裝置
TD2‧‧‧發訊裝置
TD3‧‧‧發訊裝置
X‧‧‧控制資訊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之整體構成例之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之硬體構成例之 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收訊裝置200之硬體構成例之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之功能構成例之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收訊裝置200之功能構成例之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動作例之順序圖。
圖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之整體構成例之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之功能構成例之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收訊裝置200之功能構成例之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動作例之順序圖。
圖1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一部分之收訊裝置200於對照編碼更新失敗之情形之態樣例之圖。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之整體構成例之圖。
圖1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動作例之順序圖。
圖1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之整體構成例之圖。
圖1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伺服器500之硬體構成例之圖。
圖1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伺服器500之功能構成例之圖。
圖1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之硬體構成例之圖。
圖1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伺服器500之硬體構成例之圖。
圖1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之功能構成例之圖。
圖2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伺服器500之功能構成例之圖。
圖2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第1動作例之順序圖。
圖2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第2動作例之順序圖。
圖2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之整體構成例之圖。
圖2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之整體構成例之圖。
以下,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進行說明。
<1.第1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之整體構成例之圖。該第1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具備複數個發訊裝置100(TD1至TD3)、收訊裝置200(RD)、及網路300。雖於該圖中,顯示有3台發訊裝置100,但只要發訊裝置100為2台以上,則可為任意台。
發訊裝置100係對收訊裝置200發送控制訊號之裝置。於該控制訊號中包含可變編碼。該可變編碼係於每次發送控制訊號時更新。作為發訊裝置100與收訊裝置200之間之通訊方式,設想例如Bluetooth(藍牙)(註冊商標)等。
收訊裝置200係自發訊裝置100接收控制訊號之裝置。該收訊裝 置200保持有對照編碼,比較接收到之控制訊號所包含之可變編碼與對照編碼,認證該控制訊號是否適切。於認證成功之情形時,收訊裝置200係將該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且將該控制訊號所包含之可變編碼保持為新的對照編碼。
網路300係將複數個發訊裝置100之間彼此連接之網路。藉由該網路300,複數個發訊裝置100彼此通訊,藉此可使可變編碼於發訊裝置100間同步。作為該網路300,可想定例如Bluetooth(註冊商標)等形成之特定通訊等。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之硬體構成例之圖。該發訊裝置100具備控制部110、記憶體120、無線通訊部130、操作受理部140、及計數器150。
控制部110係進行發訊裝置100之各部之控制者。具體而言,該控制部110係進行對收訊裝置200之控制訊號之產生指示、或來自其他發訊裝置100之同步訊號之處理等。又,該控制部110係進行可變編碼之更新。可變編碼之更新係於控制訊號之發送後、或根據來自其他發訊裝置100之同步指示等進行。
記憶體120係記憶於發訊裝置100中動作之程式或可變編碼等之記憶體。
無線通訊部130係進行與其他裝置間之無線通訊者。該無線通訊部130係對收訊裝置200發送包含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又,將保持於記憶體120之可變編碼作為同步訊號對其他發訊裝置100發送。又,自其他發訊裝置100接收同步訊號,並供給至控制部110。
操作受理部140係受理來自使用者之操作輸入者。該操作受理部140可藉由例如輸入按鈕或觸控面板等實現。
計數器150係於藉由控制部110之控制訊號之發送後,用以進行可變編碼之更新之計數器。例如,可實現為於每次發送控制訊號時,進 行逐次加「1」之遞增計數器。
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收訊裝置200之硬體構成例之圖。該收訊裝置200具備控制部210、記憶體220、無線通訊部230、及控制對象機器240。
控制部210係進行收訊裝置200之各部之控制者。具體而言,該控制部210係進行來自發訊裝置100之控制訊號之認證、或控制對象機器240之控制等。又,該控制部210係進行用以認證可變編碼之對照編碼之更新。對照編碼之更新係於認證之成功時等進行。
記憶體220係記憶於收訊裝置200中動作之程式、或對照編碼等之記憶體。
無線通訊部230係進行與其他裝置之間之無線通訊者。該無線通訊部230係自發訊裝置100接收包含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又,該無線通訊部230係於接收到控制訊號時對發訊源之發訊裝置100發送受領通知。
控制對象機器240係成為來自發訊裝置100之控制對象之機器,例如,設想空氣調節裝置(空調機器)或照明機器等。控制對象機器240為空氣調節裝置之情形時,作為控制資訊係設想例如使溫度上升1℃等之控制內容。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之功能構成例之圖。於上述硬體構成中,複數個發訊裝置100之各者具有可變編碼保持部121、控制訊號發訊部131、受領通知收訊部132、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133、可變編碼同步收訊部134、及可變編碼更新部151之各功能。
可變編碼保持部121係保持可變編碼者。該可變編碼保持部121係可藉由例如記憶體120實現。
控制訊號發訊部131係對收訊裝置200發送包含可變編碼之控制 訊號者。該控制訊號發訊部131係例如可藉由控制部110及無線通訊部130實現。
受領通知收訊部132係自收訊裝置200接收控制訊號之受領通知者。該受領通知收訊部132係例如可藉由控制部110及無線通訊部130實現。
可變編碼更新部151係於控制訊號之發送後更新可變編碼者。該可變編碼更新部151係例如可藉由控制部110及計數器150實現。
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133係對其他發訊裝置100藉由同步訊號發送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且設定為最新之可變編碼者。該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133係例如可藉由控制部110及無線通訊部130實現。
可變編碼同步收訊部134係根據來自其他發訊裝置100之同步訊號接收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且使該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保持於可變編碼保持部121者。該可變編碼同步收訊部134係例如可藉由控制部110及無線通訊部130實現。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收訊裝置200之功能構成例之圖。於上述之硬體構成中,收訊裝置200具備編碼認證部211、對照編碼保持部221、控制訊號收訊部231、及受領通知發訊部232。
對照編碼保持部221係保持對照編碼者。該對照編碼保持部221係例如可藉由記憶體220實現。
控制訊號收訊部231係自發訊裝置100接收控制訊號者。該控制訊號收訊部231係例如可藉由控制部210及無線通訊部230實現。
編碼認證部211係將控制訊號所包含之可變編碼與保持於對照編碼保持部221之對照編碼比較,且認證該控制訊號是否適切者。例如,若可變編碼之值大於對照編碼之值,則認證為接收到之控制訊號適當。於認證成功之情形時,編碼認證部211係認可該控制訊號,並將該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240。又,於該情形時,編碼認證 部211係使該控制訊號所包含之可變編碼之值作為新的對照編碼保持於對照編碼保持部221,且更新對照編碼。該編碼認證部211係例如可藉由控制部210實現。
受領通知發訊部232係對發送控制訊號之發訊裝置100通知已接收該控制訊號之旨意者。該受領通知發訊部232係於自發訊裝置100接收到之控制訊號經認證為適切之情形時,將該受領通知發送至發訊裝置100。該受領通知發訊部232係例如可藉由控制部210及無線通訊部230實現。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動作例之順序圖。於該圖中,控制訊號具備控制資訊X與可變編碼T。又,於控制訊號之標頭中,包含表示發訊源即發訊裝置100之ID-TD1、及表示發訊目標即收訊裝置200之ID-RD。收訊裝置200係保持對照編碼R。為表示可變編碼T及對照編碼R之轉變而使用變數k。
發訊裝置100(TD1)係產生控制訊號(811),並發送至收訊裝置200(812)。發訊裝置100(TD1)係於發送控制訊號後,將可變編碼T由k更新為k+1(813)。
當收訊裝置200接收發訊裝置100(TD1)發送之控制訊號時(821),比較控制訊號所包含之可變編碼T、與預先保持之對照編碼R(822)。此時,作為一例,若可變編碼T之值大於對照編碼R之值,則認證為接收到之控制訊號適切。
於認證成功之情形時,收訊裝置200係認可該控制訊號,且將該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240(824)。又,於該情形時,將對照編碼R更新成可變編碼T之值(k)(824)。藉此,下次以後以舊的可變編碼T之值(k)便不會獲得認證。
另一方面,於認證失敗之情形時,收訊裝置200捨棄該控制訊號(828)。因此,不對控制對象機器240供給控制訊號,此外,亦不進行 對照編碼R之更新。
收訊裝置200亦可於認證成功之情形時,對發送該控制訊號之發訊裝置100回覆受領通知Ack(823)。於該情形時,接收到受領通知Ack之發訊裝置100以使更新成k+1之可變編碼T於其他發訊裝置100(TD2)同步之方式進行發送(814)。如此發送之可變編碼T係於發訊裝置100(TD2)中被接收(815),且予以同步(816)。另一方面,不接收設想之受領通知Ack之情形時,發訊裝置100僅更新可變編碼T(813),不進行同步。其後,亦可再次發送發訊訊號。藉由如此般僅於接收到受領通知Ack時將可變編碼T同步,可避免無用之同步動作。另,此處設想於收訊裝置200中回覆受領通知Ack,亦可不設想該受領通知Ack,而採用於每次更新可變編碼T時同步之方法。
於該例中,於發訊裝置100(TD1)中可變編碼T自k更新成k+1時,於發訊裝置100(TD2)中,可變編碼T亦同步成為k+1。因此,此後與發訊裝置100(TD1)相同,於發訊裝置100(TD2)中亦可使用可變編碼T發送適切之控制訊號(819)。
另,於發訊裝置100(TD1)之可變編碼之更新時,於發訊裝置100(TD2)之電源被切斷、或通訊狀況較差之情形時,可變編碼無法同步。於該情形時,發訊裝置100(TD2)係於與發訊裝置100(TD1)之通訊狀態恢復後之任意時序,對發訊裝置100(TD1)查詢最新之可變編碼(推送通知),並進行更新。
又,發訊裝置100(TD2)係因最遲只要在對收訊裝置200發送控制訊號時能取得最新之可變編碼即可,故亦可以定期對其他發訊裝置100查詢最新之可變編碼之方式構成。又,亦可以於對收訊裝置200發送訊號時,對發訊裝置100(TD1)查詢最新之可變編碼之方式構成。此外,亦可構成為整體上於認證失敗時收訊裝置200將該旨意作為失敗通知Nack通知至發訊裝置100,接收到該失敗通知Nack之發訊裝置 100對其他發訊裝置100查詢最新之可變編碼。
此處,查詢最新之可變編碼之對象不限於發訊裝置100(TD1),亦可為受到來自發訊裝置100(TD1)之同步而保持有最新編碼之其他發訊裝置100(例如TD3)。
如此,根據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藉由於複數個發訊裝置100中同步可變編碼,可共有可變編碼,且複數個發訊裝置100之各者可使用同一種可變編碼與收訊裝置200進行通訊。
<2.第2實施形態>
圖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之整體構成例之圖。該第2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具備發訊裝置100(TD)、複數個收訊裝置200(RD1至RD3)、網路400。於該圖中,雖顯示有3台收訊裝置200,但只要收訊裝置200為2台以上,則可為任意台。
關於發訊裝置100對收訊裝置200發送控制訊號,且收訊裝置200自發訊裝置100接收控制訊號之作用係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發訊裝置100係可對複數個收訊裝置200同時發送控制訊號。又,關於發訊裝置100及收訊裝置200之硬體構成,亦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網路400係將複數個收訊裝置200之間彼此連接之網路。藉由該網路400,複數個收訊裝置200彼此通訊,藉此可於收訊裝置200間同步對照編碼。作為該網路400,可想定例如Bluetooth(註冊商標)等形成之特定通訊等。
圖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之功能構成例之圖。發訊裝置100具有可變編碼保持部121、控制訊號發訊部131、及可變編碼更新部151之各功能。該等功能係與第1實施形態說明者相同。即,該第2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係自第1實施形態除去可變編碼之同步功能者。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收訊裝置200之功能構成例之 圖。於上述之硬體構成中,複數個收訊裝置200之各者具備編碼認證部211、對照編碼保持部221、控制訊號收訊部231、受領通知發訊部232、對照編碼同步發訊部233、及對照編碼同步收訊部234。即,該第2實施形態之收訊裝置200為於第1實施形態中追加對照編碼之同步功能者。
對照編碼同步發訊部233係藉由同步訊號對其他收訊裝置200發送更新後之對照編碼,且設定為最新之對照編碼者。該對照編碼同步發訊部233係例如可藉由控制部210及無線通訊部230實現。
對照編碼同步收訊部234係根據來自其他收訊裝置200之同步訊號接收更新後之對照編碼,且使該更新後之對照編碼保持於對照編碼保持部221者。該對照編碼同步收訊部234係例如可藉由控制部210及無線通訊部230實現。
圖1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動作例之順序圖。於該圖中,控制訊號包含控制資訊X與可變編碼T。又,於控制訊號之標頭中,包含表示發訊源即發訊裝置100之ID-TD、及表示發訊目標即收訊裝置200之ID-RD1。收訊裝置200之各者係保持對照編碼R。為表示可變編碼T及對照編碼R之轉變而使用變數k。
發訊裝置100係產生控制訊號(831),且發送至收訊裝置200(RD1)(832)。發訊裝置100係於發送控制訊號後,將可變編碼T自k向k+1更新(833)。
當收訊裝置200(RD1)接收發訊裝置100發送之控制訊號時(841),比較控制訊號所包含之可變編碼T、與預先保持之對照編碼R(842)。此時,作為一例,若可變編碼T之值大於對照編碼R之值,則認證為接收到之控制訊號適切。
於認證成功之情形時,收訊裝置200(RD1)係認可該控制訊號,且將該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240(844)。又,於該情形時,將 對照編碼R更新成為可變編碼T之值(k)(844)。藉此,下次以後以舊的可變編碼T之值(k)不被認證。且,以使該更新完畢之對照編碼R於其他收訊裝置200(RD2)同步之方式進行發送(845)。如此發送之對照編碼R係於收訊裝置200(RD2)中接收(846),且進行同步(847)。
另一方面,於認證失敗之情形時,收訊裝置200(RD1)係捨棄該控制訊號(848)。因此,不對控制對象機器240供給控制訊號,此外,亦不進行對照編碼R之更新。
另,收訊裝置200(RD1)係於認證成功之情形時,亦可對發送該控制訊號之發訊裝置100,回覆受領通知Ack(843)。
於該例中,於收訊裝置200(RD1)中對照編碼R更新成k時,於收訊裝置200(RD2)中,對照編碼R亦同步成為k。因此,此後與收訊裝置200(RD1)相同,於收訊裝置200(RD2)中亦無法以舊的可變編碼T適切地進行認證(839)。
圖1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一部分收訊裝置200於對照編碼之更新失敗之情形之態樣例之圖。此處,於自發訊裝置100發送作為可變編碼T之值顯示k+1之控制訊號之前,設想於收訊裝置200之各者中保持k作為對照編碼R之值之狀態。
如該圖a所示,自發訊裝置100對收訊裝置200(RD1至RD3)同時發送作為可變編碼T之值顯示k+1之控制訊號時,於收訊裝置200之2台(RD1、RD2)中對照編碼R更新成k+1,另一方面,於收訊裝置200之一部分(RD3)中,控制訊號之接收失敗,對照編碼R之值保持k不變。即,於其原本之狀態中,會成為重播攻擊之對象。
於該情形時,如該圖b所示,自收訊裝置200(RD1、RD2)對周圍之收訊裝置200進行對照編碼R之同步發送。藉此,可將保持於收訊裝置200之各者之對照編碼R同步成最新者。即,自發訊裝置100對複數個收訊裝置200同時發送控制訊號之情形時,亦可適切地同步對照 編碼R。
如此,根據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藉由於複數個收訊裝置200中同步對照編碼,可避免來自第三者之重播攻擊,且可自發訊裝置100對複數個收訊裝置200發送控制訊號。
<3.第3實施形態>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之整體構成例之圖。該第3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具備複數個發訊裝置100(TD1至TD3)、複數個收訊裝置200(RD1至RD3)、網路300及400。於該圖中,雖顯示有3台發訊裝置100與3台收訊裝置200,但只要發訊裝置100及收訊裝置200各為2台以上,則可為任意台。
關於發訊裝置100對收訊裝置200發送控制訊號,且收訊裝置200自發訊裝置100接收控制訊號之作用係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又,關於發訊裝置100及收訊裝置200之硬體構成,亦與上述第1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
關於網路300將複數個發訊裝置100之間彼此連接,且於發訊裝置100間同步可變編碼之方面,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又,關於網路400將複數個收訊裝置200之間彼此連接,且於收訊裝置200間同步對照編碼之方面,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相同。即,於該第3實施形態中,於發訊裝置100間同步可變編碼,且於收訊裝置200間同步對照編碼。
該第3實施形態之複數個發訊裝置100之各者具有與圖4所說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相同之功能構成。又,該第3實施形態之複數個收訊裝置200之各者具有與圖9所說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收訊裝置200相同之功能構成。
圖1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動作例之順序圖。於該圖中,控制訊號包含控制資訊X與可變編碼T。又,於控制訊號之標頭 中,包含表示發訊源即發訊裝置100之ID-TD1、及表示發訊目標即收訊裝置200之ID-RD1。收訊裝置200之各者係保持對照編碼R。為表示可變編碼T及對照編碼R之轉變而使用變數k。
發訊裝置100(TD1)係產生控制訊號(851),並發送至收訊裝置200(RD1)(852)。發訊裝置100(TD1)係於發送控制訊號後,將可變編碼T自k向k+1更新(853)。
當收訊裝置200(RD1)接收發訊裝置100發送之控制訊號時(861),比較控制訊號所包含之可變編碼T、與預先保持之對照編碼R(862)。此時,作為一例,若可變編碼T之值大於對照編碼R之值,則認證為接收到之控制訊號適切。
於認證成功之情形時,收訊裝置200(RD1)係認可該控制訊號,並將該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240(864)。又,於該情形時,將對照編碼R更新成為可變編碼T之值(k)(864)。藉此,下次以後以舊的可變編碼T之值(k)不被認證。且,以使該更新完畢之對照編碼R於其他收訊裝置200(RD2)同步之方式進行發送(865)。如此發送之對照編碼R係於收訊裝置200(RD2)中接收(866),且進行同步(867)。
另一方面,於認證失敗之情形時,收訊裝置200(RD1)係捨棄該控制訊號(868)。因此,不對控制對象機器240供給控制訊號,此外,亦不進行對照編碼R之更新。
收訊裝置200係亦可於認證成功之情形時,對發送該控制訊號之發訊裝置100(TD1),回覆受領通知Ack(863)。於該情形時,接收到受領通知Ack之發訊裝置100(TD1)係為使更新成k+1之可變編碼T於其他發訊裝置100(TD2)同步而進行發送(854)。如此發送之可變編碼T係於發訊裝置100(TD2)中接收(855),且進行同步(856)。另一方面,不接收設想之受領通知Ack之情形時,發訊裝置100係更新可變編碼T(853),不進行同步。其後,亦可再次發送發訊訊號。藉由如此般僅 於接收到受領通知Ack時同步可變編碼T,可避免無用之同步動作。另,此處設想於收訊裝置200中回覆受領通知Ack,亦可不設想該受領通知Ack,而採用於每次更新可變編碼T時同步之技術。
於該例中,於發訊裝置100(TD1)中將可變編碼T自k更新成k+1時,於發訊裝置100(TD2)中,可變編碼T亦同步成為k+1。因此,此後與發訊裝置100(TD1)相同,於發訊裝置100(TD2)中亦可使用可變編碼T發送適切之控制訊號(859)。又,於該例中,於收訊裝置200(RD1)中,對照編碼R更新成k時,收訊裝置200(RD2)中對照編碼R亦同步成為k。因此,此後與收訊裝置200(RD1)相同,於收訊裝置200(RD2)中亦無法以舊的可變編碼T適切地進行認證。
如此,根據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可發揮第1實施形態與第2實施形態之兩者合併後之效果。即,藉由於複數個發訊裝置100中同步可變編碼,可共有可變編碼,且可使複數個發訊裝置100之各者使用同一種可變編碼與收訊裝置200進行通訊。又,藉由於複數個收訊裝置200中同步對照編碼,可避免來自第三者之重播攻擊,且可自發訊裝置100安全地發送控制訊號。
<4.第4實施形態>
圖1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之整體構成例之圖。該第4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具備複數個發訊裝置100(TD1至TD3)、收訊裝置200(RD)、網路300、及伺服器500(ST)。即,該第4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採用將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作為基本且新設置有伺服器500之構成,其經由伺服器500進行可變編碼之同步之點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另,於該圖中,雖顯示有3台發訊裝置100,但只要為2台以上,則發訊裝置100可為任意台。
關於發訊裝置100對收訊裝置200發送控制訊號、且收訊裝置200自發訊裝置100接收控制訊號之作用係與上述第1施形態相同。又,關 於發訊裝置100及收訊裝置200之硬體構成,亦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圖1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伺服器500之硬體構成例之圖。該伺服器500具備處理器510、記憶體520、及無線通訊部530。
處理器510係進行伺服器500之各部之控制者。具體而言,處理器510係進行保持於記憶體520之可變編碼之更新,且經由無線通訊部530進行可變編碼之收發訊。
記憶體520係記憶伺服器500中動作之程式、或可變編碼等之記憶體。
無線通訊部530係進行與發訊裝置100之間之無線通訊者。該無線通訊部530係將保持於記憶體520之可變編碼作為同步訊號對發訊裝置100發送。又,自發訊裝置100接收同步訊號,且供給至處理器510。
圖1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伺服器500之功能構成例之圖。於上述硬體構成中,伺服器500具有可變編碼保持部521、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533、及可變編碼同步收訊部534之各功能。
可變編碼保持部521係保持可變編碼者。該可變編碼保持部521係例如可藉由記憶體520實現。
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533係對發訊裝置100藉由同步訊號發送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且設定為最新之可變編碼者。該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533係例如可藉由處理器510及無線通訊部530實現。
可變編碼同步收訊部534係根據來自發訊裝置100之同步訊號接收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且使該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保持於可變編碼保持部521者。該可變編碼同步收訊部534係例如可藉由處理器510及無線通訊部530實現。
該第4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及收訊裝置200具有與上述第1實 施形態相同之功能構成。但,不同點在於:於第1實施形態中,發訊裝置100之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133及可變編碼同步收訊部134係與其他發訊裝置100之間直接進行可變編碼之同步,於該第4實施形態中,經由伺服器500進行可變編碼之同步。
即,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133係將更新後之可變編碼通知至伺服器500。伺服器500係將接收到之可變編碼通知至其他發訊裝置100,且更新成最新值。
更具體而言,於該第4實施形態中,對收訊裝置200發送控制訊號之發訊裝置100(TD1)係將可變編碼T自k更新成k+1,且將更新後之可變編碼T通知至伺服器500。其後,伺服器500係保持所通知之可變編碼T,且通知至發訊裝置100(TD2及TD3)。
另,於該例中,設想伺服器500於任意時序通知可變編碼,亦可採用使發訊裝置100於任意時序於伺服器500查詢最新之可變編碼之構成。
於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於某個發訊裝置100更新可變編碼時,若為其他發訊裝置100之電源被切斷等無法通訊之狀態,則無法即時同步。對此,於該第4實施形態中,於伺服器500暫時儲存可變編碼,於發訊裝置100定期或與伺服器500之間之通訊恢復時,於伺服器500查詢最新之可變編碼等,藉此可確實地同步可變編碼。
另,發訊裝置100係因最遲只要在對收訊裝置200發送訊號時,能取得最新之可變編碼即可,故作為對收訊裝置200發送訊號時之處理,亦可追加於伺服器500查詢最新之可變編碼之處理。
<5.第5實施形態>
於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採取於複數個發訊裝置100之各者中管理可變編碼,且將各者所管理之可變編碼經由伺服器500同步之構成。即,伺服器500只不過保持有可變編碼,未具備計數器等之管理 機構。對此,於該第5實施形態中,採用藉由使伺服器500統一管理可變編碼,且通知至複數個發訊裝置100,而同步可變編碼之構成。另,該第5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係設想與上述之第4實施形態相同之整體構成。
圖17係顯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之硬體構成例之圖。該發訊裝置100具備控制部110、記憶體120、無線通訊部130、及操作受理部140。即,該第5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採用自圖2所說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省略計數器150之構成。因此,該第5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雖將可變編碼保持於記憶體120,但不進行可變編碼之更新。
圖18係顯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伺服器500之硬體構成例之圖。該伺服器500具備處理器510、記憶體520、無線通訊部530、及計數器550。即,該第5實施形態之伺服器500採用對圖15所說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伺服器500追加計數器550之構成。藉此,該伺服器500係藉由計數器550更新記憶體520所保持之可變編碼。
圖1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之功能構成例之圖。於上述之硬體構成中,複數個發訊裝置100之各者具有可變編碼保持部121、控制訊號發訊部131、可變編碼同步收訊部134、及發訊完成通知發訊部136之各功能。即,採用與第1實施形態之發訊裝置100相比,省略可變編碼更新部151、受領通知收訊部132、及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133,且追加發訊完成通知發訊部136之構成。
發訊完成通知發訊部136係於控制訊號發訊部131發送控制訊號時,將該發送已完成之旨意通知至伺服器500者。接收到該通知之伺服器500係更新可變編碼。因此,於發訊裝置100中無需更新可變編碼之功能。另,該發訊完成通知發訊部136係例如可藉由控制部110及無線通訊部130實現。
圖2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伺服器500之功能構成例之圖。於上述之硬體構成中,伺服器500具有可變編碼保持部521、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533、發訊完成通知收訊部535、及可變編碼更新部551之各功能。即,採用與第4實施形態中伺服器500相比,省略可變編碼同步收訊部534,且追加發訊完成通知收訊部535及可變編碼更新部551之構成。
發訊完成通知收訊部535係接收來自發訊裝置100之控制訊號之發訊完成通知者。該發訊完成通知收訊部535接收發訊完成通知後,對可變編碼更新部551指示可變編碼之更新。另,該發訊完成通知收訊部535係例如可藉由處理器510及無線通訊部530實現。
可變編碼更新部551係根據來自發訊完成通知收訊部535之指示,更新可變編碼者。該可變編碼更新部551係例如可藉由處理器510及無線通訊部530實現。
於該第5實施形態中,發訊裝置100係於存在電源斷開時等、無法進行與伺服器500之間之通訊之期間之情形時,於通訊恢復時、或對收訊裝置200發送控制訊號前,於伺服器500查詢最新之可變編碼值。
更具體而言,於該第5實施形態中,對收訊裝置200發送控制訊號之發訊裝置100(TD1)係將發訊完成通知通知至伺服器500。接收到該發訊完成通知之伺服器500係藉由內部之可變編碼更新部551更新可變編碼T。且,伺服器500將更新後之可變編碼T通知至發訊裝置100(TD1至TD3)。
如此,根據該第5實施形態,藉由不於發訊裝置100中管理可變編碼,而於伺服器500中統一管理,可將複數個發訊裝置100之各者之構成設為簡單者。
<6.第6實施形態>
如上所述,於第4實施形態中顯示於發訊裝置100側管理可變編碼之例,於第5實施形態中顯示於伺服器500側管理可變編碼之例。對此,於第6實施形態中,設想將於發訊裝置100側管理之可變編碼T1與於伺服器500側管理之可變編碼T2之兩者組合而認證。
該第6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係設想與上述之第4或第5實施形態相同之整體構成。關於發訊裝置100對收訊裝置200發送控制訊號,且收訊裝置200自發訊裝置100接收控制訊號之作用,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又,關於發訊裝置100及收訊裝置200之硬體及功能構成,亦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又,關於伺服器500之硬體及功能構成,與第5實施形態相同。
圖2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第1動作例之順序圖。於該圖中,控制訊號包含控制資訊X與可變編碼T(T1、T2)。又,於控制訊號之標頭中,包含表示發訊源即發訊裝置100之ID-TD1、及表示發訊目標即收訊裝置200之ID-RD1。收訊裝置200之各者係保持對照編碼R。
於該第6實施形態中,將於發訊裝置100側管理之可變編碼T1與於伺服器500側管理之可變編碼T2組合認證。為表示可變編碼T1之轉變而使用變數k,為表示於伺服器500側管理之可變編碼T2之轉變而使用變數1。
發訊裝置100(TD1)係產生控制訊號(871),且發送至收訊裝置200(RD1)(872)。此時之可變編碼T係組合可變編碼T1與T2者,例如T=100×T2+T1般藉由1個數字表示。假設,T1=k=1、T2=l=1,則於該時點之發訊裝置100(TD1)之可變編碼T為「101」。發訊裝置100(TD1)係於發送控制訊號後,將可變編碼T1自k向k+1=2更新(873)。藉此,於該時點之發訊裝置100(TD1)之可變編碼T為「102」。接著,發訊裝置100(TD1)係同時或前後,將表示控制訊號之發送已完成之旨意之發 訊完成通知通知至伺服器500(874)。
當收訊裝置200(RD1)接收發訊裝置100發送之控制訊號時(881),比較控制訊號所含之可變編碼T、與預先保持之對照編碼R(882)。此時,作為一例,若可變編碼T之值大於對照編碼R之值,則認證為接收到之控制訊號適切。
於認證成功之情形時,收訊裝置200(RD1)係認可該控制訊號,且將該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240(884)。又,於該情形時,將對照編碼R更新成為可變編碼T之值(k,l)(884)。藉此,下次以後以舊的可變編碼T之值(k,l)不被認證。
另一方面,於認證失敗之情形時,收訊裝置200(RD1)係捨棄該控制訊號(888)。因此,不對控制對象機器240供給控制訊號,此外,亦不進行對照編碼R之更新。
收訊裝置200亦可於認證成功之情形時,對發送該控制訊號之發訊裝置100(TD1),回覆受領通知Ack(883)。於該情形時,接收到受領通知Ack之發訊裝置100(TD1)係為使更新成k+1之可變編碼T1於其他發訊裝置100(TD2)同步而進行發送(875)。如此發送之可變編碼T1係於發訊裝置100(TD2)中接收(876),且進行同步(877)。另一方面,不接收設想之受領通知Ack之情形時,發訊裝置100係更新可變編碼T1(873),不進行同步。其後,亦可再次發送發訊訊號。藉由如此般僅於接收到受領通知Ack時同步可變編碼T1,可避免無用之同步動作。另,此處設想於收訊裝置200中回覆受領通知Ack,亦可不設想該受領通知Ack,而採用於每次更新可變編碼T1時同步之技術。
接收到來自發訊裝置100(TD1)之發訊完成通知(874)之伺服器500係將可變編碼T2自l向l+1更新(891)。接著,以使更新成l+1之可變編碼T2於發訊裝置100之各者同步之方式進行發送(892)。如此發送之可變編碼T2係於發訊裝置100之各者中接收,且進行同步(878、879)。
於該時點之發訊裝置100(TD2)之可變編碼T為「202」。於下一個控制訊號之發送時,發訊裝置100(TD2)係將更新後之可變編碼T(=202)附加至控制訊號(898)。此時,於收訊裝置200(RD1)中,因可變編碼T(=202)>對照編碼R(=101),故控制訊號之認證成功。
圖2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第2動作例之順序圖。於該例中,設想於發訊裝置100(TD1)將發訊完成通知通知至伺服器500時(874),與伺服器500之間產生通訊障礙者。因此,於伺服器500中不進行可變編碼T2之更新。又,即使發訊完成通知到達且將可變編碼T2更新,該更新後之可變編碼T2亦不同步發送至發訊裝置100。
因此,可變編碼T1於發訊裝置100(TD2)中同步之時點(877)之狀態繼續,此時之可變編碼T為「102」。於下一個控制訊號之發送時,發訊裝置100(TD2)將更新後之可變編碼T(=102)附加至控制訊號(899)。於該情形中,於收訊裝置200(RD1)中,亦因可變編碼T(=102)>對照編碼R(=101),故而控制訊號之認證成功。即,即使於發訊裝置100與伺服器500之間產生通訊障礙之情形時,亦因可變編碼T>對照編碼R成立,故可正常進行認證。該情形時,只要於發訊裝置100與伺服器500之間自通訊障礙恢復之時點進行可變編碼T2之更新即可。藉此,發訊裝置100之可變編碼T為「202」。另,此處,雖設想於發訊裝置100與伺服器500之間產生通訊障礙之情形,但於發訊裝置100彼此間產生通訊障礙之情形亦可同樣進行認證。
如此,於該第6實施形態中,藉由使可變編碼T分散成於發訊裝置100側管理之可變編碼T1與於伺服器500側管理之可變編碼T2,即使於任一者之通訊路徑中產生障礙而無法進行同步發送之情形時,亦可藉由另一者之可變編碼之更新及同步,而進行認證。如例示,可為以於伺服器500側管理之可變編碼T2之更新,可吸收於發訊裝置100側管理之可變編碼T1之更新之態樣。又,暫時無法與伺服器500進行通 訊之情形時,藉由更新於發訊裝置100側管理之可變編碼T1,可通過收訊裝置200之認證。即,只要發訊裝置100彼此間之通訊、與發訊裝置100與伺服器500之通訊之任一者正常,可適切地進行可變編碼之更新及同步。
<7.第7實施形態>
圖23係顯示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之整體構成例之圖。該第7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具備發訊裝置100(TD)、複數個收訊裝置200(RD1至RD3)、網路400、及伺服器600(SR)。即,該第7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與第2實施形態不同點係採用以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為基本,新設置有伺服器600之構成,且經由伺服器600進行對照編碼之同步。另,雖於該圖中,顯示有3台發訊裝置100,但只要發訊裝置100為2台以上,則可為任意台。
關於發訊裝置100對收訊裝置200發送控制訊號,且收訊裝置200自發訊裝置100接收控制訊號之作用係與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相同。
伺服器600係進行複數個收訊裝置200之間之對照編碼之同步者。作為該伺服器600之態樣,考慮與上述第4至第6實施形態之伺服器500相同之定位。即,以於第4實施形態中,伺服器500保持可變編碼之方式,伺服器600保持對照編碼,且對照編碼之管理亦可於收訊裝置200側進行。又,以於第5實施形態中,伺服器500管理可變編碼之方式,於伺服器600側管理對照編碼,且收訊裝置200亦可自伺服器600接收對照編碼。再者,以於第6實施形態中組合於發訊裝置100側管理之可變編碼T1與於伺服器500側管理之可變編碼T2且認證之方式,亦可使於收訊裝置200側管理之對照編碼R1與於伺服器600側管理之對照編碼R2組合並認證。
如此,根據第7實施形態,可使用伺服器600確實地同步對照編碼。
<8.第8實施形態>
圖2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之整體構成例之圖。該第8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具備複數個發訊裝置100(TD1至TD3)、複數個收訊裝置200(RD1至RD3)、網路300及400、伺服器(ST)500及(SR)600。即,該第8實施形態之收發訊系統與第3實施形態不同點係採用以第3實施形態之構成為基本,新設置有伺服器500及600之構成,且經由伺服器500及600進行可變編碼或對照編碼之同步。另,於該圖中,顯示有3台發訊裝置100,但只要發訊裝置100為2台以上,則可為任意台。
關於發訊裝置100對收訊裝置200發送控制訊號,且收訊裝置200自發訊裝置100接收控制訊號之作用係與上述之第3實施形態相同。
伺服器500係進行複數個發訊裝置100之間之對照編碼之同步者。該伺服器500之態樣係與上述第4至第6實施形態之伺服器500相同。
伺服器600係進行複數個收訊裝置200之間之對照編碼之同步者。該伺服器600之態樣係與上述第7實施形態之伺服器600相同。即,可採取與第4至第6實施形態之伺服器500相同之態樣。
另,該等伺服器500及600亦可為物理性不同之伺服器裝置,又可共用1個伺服器裝置且具有作為伺服器500及600之功能。
如此,根據第8實施形態,可使用伺服器500確實地同步可變編碼,且使用伺服器600確實地同步對照編碼。
另,上述實施形態係顯示用以使本發明具體化之一例者,實施形態中之事項、與專利申請範圍中之發明特定事項係分別具有對應關係。同樣,專利申請範圍中之發明特定事項、及與其標註相同名稱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之事項係分別具有對應關係。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實施形態,在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可藉由對實施形態實施多 種變形而具體化。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處理步驟可作為具有該等一連串步驟之方法而掌握,又,可作為用以使電腦執行該等一連串步驟之程式至記憶該程式之記錄媒體而掌握。作為該記錄媒體,例如可使用CD(Compact Disc:緊密磁碟)、MD(MiniDisc:迷你光碟)、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多功能光碟)、記憶卡、藍光光碟(Blu-ray(註冊商標)Disc)等。
100‧‧‧發訊裝置
121‧‧‧可變編碼保持部
131‧‧‧控制訊號發訊部
132‧‧‧受領通知收訊部
133‧‧‧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
134‧‧‧可變編碼同步收訊部
151‧‧‧可變編碼更新部
200‧‧‧收訊裝置

Claims (20)

  1. 一種收發訊系統,其係包含彼此可通訊之複數個發訊裝置、及收訊裝置者;且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之各者包含:可變編碼保持部,其保持可變編碼;控制訊號發訊部,其發送包含上述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及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其使上述控制訊號之發送後經更新之上述可變編碼對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中之其他發訊裝置發送且設定為最新之可變編碼;且上述收訊裝置包含:對照編碼保持部,其保持對照編碼;及編碼認證部,其將自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之任意者接收到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與上述對照編碼比較,認證該控制訊號是否適切,且將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並將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作為新的對照編碼保持於上述對照編碼保持部。
  2. 如請求項1之收發訊系統,其中上述收訊裝置進而包含:受領通知發訊部,其係於自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之任一者接收到之上述控制訊號被認證為適切之情形時,對發送該控制訊號之發訊裝置通知已接收上述控制訊號之旨意;且上述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係於自上述收訊裝置接收到上述通知後,進行上述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之上述發送。
  3. 如請求項1之收發訊系統,其中上述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係於進行上述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之上述發送時,若無法進行與成為發訊對象之上述其他發訊裝置之間之通訊之狀態之情形時,於恢 復為可進行該通訊之狀態後,進行上述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之上述發送。
  4. 如請求項1之收發訊系統,其中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之各者進而包含:可變編碼更新部,其藉由於上述控制訊號之發送後將上述可變編碼遞增而進行更新;且上述編碼認證部係於上述可變編碼之值大於上述對照編碼之值之情形時,認證為上述可變編碼適切。
  5. 如請求項1之收發訊系統,其中進而包含:伺服器,其經由網路與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之各者連接;且上述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係經由上述伺服器而進行上述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之上述發送。
  6. 如請求項5之收發訊系統,其中上述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係於進行上述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之上述發送時,若無法進行與上述伺服器之間之通訊之狀態之情形時,於恢復為可進行該通訊之狀態後,進行上述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之上述發送。
  7. 如請求項5之收發訊系統,其中上述伺服器係於進行上述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之上述發送時,若無法與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中之至少一個發訊裝置進行通訊之情形時,於恢復為可進行該通訊之狀態後,對可進行該通訊之上述發訊裝置進行上述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之上述發送。
  8. 如請求項5之收發訊系統,其中上述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係於成為與上述伺服器無法通訊之狀態之情形時,於恢復為可進行該通訊之狀態後,要求對上述伺服器發送最新之上述可變編碼。
  9. 如請求項1之收發訊系統,其中進而包含:伺服器,其係與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之各者經由網路連接;且上述伺服器包含: 伺服器側可變編碼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可變編碼;伺服器側可變編碼更新部,其係於每次自上述發訊裝置接收上述發訊完成通知時,更新保持於上述伺服器側可變編碼保持部之上述可變編碼;及伺服器側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其係對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之各者發送更新後之上述可變編碼,且設定為最新之可變編碼;上述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係於上述控制訊號發訊部發送上述控制訊號後,對上述伺服器發送發訊完成通知,且使上述伺服器側可變編碼更新部更新上述可變編碼,並於上述伺服器側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對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中之其他發訊裝置發送上述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且將上述更新後之可變編碼設定為最新之可變編碼。
  10. 如請求項1之收發訊系統,其中進而包含:伺服器,其係與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之各者經由網路連接;上述可變編碼包含第1及第2可變編碼;上述伺服器包含:伺服器側可變編碼保持部,其保持上述第2可變編碼;伺服器側可變編碼更新部,其係於每次自上述發訊裝置接收上述發訊完成通知時,更新保持於上述伺服器側可變編碼保持部之上述第2可變編碼;且上述可變編碼保持部保持上述第1及第2可變編碼;上述控制訊號發訊部發送包含上述第1及第2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上述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係於上述控制訊號發訊部發送上述控制訊號後,更新上述第1可變編碼,且對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 中之其他發訊裝置發送上述更新後之第1可變編碼,並設定為最新之第1可變編碼,且對上述伺服器發送發訊完成通知,使上述伺服器側可變編碼更新部更新上述可變編碼,且於上述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對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中之其他發訊裝置發送上述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使上述更新後之可變編碼設定為最新之可變編碼;上述編碼認證部係將自上述複數個收訊裝置之任一者接收到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第1及第2可變編碼中至少一者與上述對照編碼比較,認證該控制訊號是否適切,並將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且使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第1及第2可變編碼作為新的對照編碼而保持於上述對照編碼保持部。
  11. 如請求項1之收發訊系統,其中上述收訊裝置為彼此可通訊之複數個收訊裝置;上述複數個收訊裝置之各者進而包含:對照編碼同步發訊部,其係對上述複數個收訊裝置中之其他收訊裝置發送上述新的對照編碼,且設定為最新之對照編碼。
  12. 如請求項11之收發訊系統,其中進而包含:第1伺服器,其係與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之各者經由第1網路連接;及第2伺服器,其係與上述複數個收訊裝置之各者經由第2網路連接;且上述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係經由上述第1伺服器進行上述更新後之可變編碼之上述發送;上述對照編碼同步發訊部係經由上述第2伺服器進行上述新的對照編碼之上述設定。
  13. 一種發訊裝置,其包含:可變編碼保持部,其保持可變編碼;控制訊號發訊部,其將包含上述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對收訊裝置發送;及可變編碼同步發訊部,其將於上述控制訊號之發送後經更新之上述可變編碼,對可將上述控制訊號發送至上述收訊裝置之其他發訊裝置發送,且設定為最新之可變編碼。
  14. 一種程式,其係使電腦作為發訊裝置發揮功能者,且使電腦執行如下程序:控制訊號發送程序,其係對收訊裝置發送包含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及可變編碼同步發送程序,其將於上述控制訊號之發送後更新之上述可變編碼,對可將上述控制訊號發送至上述收訊裝置之其他發訊裝置發送,且設定為最新之可變編碼。
  15. 一種通訊控制方法,其係包含彼此可通訊之複數個發訊裝置、與收訊裝置之收發訊系統之通訊控制方法,且包含:控制訊號發送程序,其由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之任一者發送包含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控制訊號接收程序,其由上述收訊裝置接收自上述發訊裝置發送之上述控制訊號;編碼認證程序,其由上述收訊裝置將自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之任一者接收到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與預先設定之對照編碼比較,認證該控制訊號是否適切,並將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且將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設定為新的對照編碼;可變編碼同步發送程序,其由已發送上述控制訊號之發訊裝 置對上述複數個發訊裝置中之其他發訊裝置發送已更新之上述可變編碼,且設定為最新之可變編碼。
  16. 一種收發訊系統,其係包含發訊裝置、及彼此可通訊之複數個收訊裝置者,且上述發訊裝置包含:可變編碼保持部,其保持可變編碼;控制訊號發訊部,其發送包含上述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及可變編碼更新部,其係於上述控制訊號之發送後更新上述可變編碼;且上述複數個收訊裝置之各者包含:對照編碼保持部,其保持對照編碼;編碼認證部,其將自上述發訊裝置接收到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與上述對照編碼比較,認證該控制訊號是否適切,並將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且使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作為新的對照編碼而保持於上述對照編碼保持部;及對照編碼同步發訊部,其係對上述複數個收訊裝置中之其他收訊裝置發送上述新的對照編碼,且設定為最新之對照編碼。
  17. 如請求項16之收發訊系統,其中進而包含:伺服器,其係與上述複數個收訊裝置之各者經由網路連接;且上述對照編碼同步發訊部係經由上述伺服器而進行上述新的對照編碼之上述設定。
  18. 一種收訊裝置,其包含:對照編碼保持部,其保持對照編碼;控制訊號收訊部,其係自發訊裝置接收包含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 編碼認證部,其將自上述發訊裝置接收到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與上述對照編碼比較,認證該控制訊號是否適切,並將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且使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作為新的對照編碼而保持於上述對照編碼保持部;及對照編碼同步發訊部,其係對可接收來自上述發訊裝置之上述控制訊號之其他收訊裝置發送上述新的對照編碼,且設定為最新之對照編碼。
  19. 一種程式,其係使電腦作為收訊裝置發揮功能者,且使電腦執行如下程序:控制訊號接收程序,其係自發訊裝置接收包含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編碼認證程序,其係將自上述發訊裝置接收到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與預先設定之對照編碼比較,認證該控制訊號是否適切,並將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且使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設定為新的對照編碼;及對照編碼同步發送程序,其係對可接收來自上述發訊裝置之上述控制訊號之其他收訊裝置發送上述新的對照編碼,且設定為最新之對照編碼。
  20. 一種通訊控制方法,其係包含發訊裝置、及可彼此通訊之複數個收訊裝置之收發訊系統之通訊控制方法,且包含:控制訊號發送程序,其由上述發訊裝置發送包含可變編碼之控制訊號;可變編碼更新步驟,其由上述發訊裝置於上述控制訊號之發送後更新上述可變編碼; 控制訊號接收步驟,其由上述複數個收訊裝置之任一者接收自上述發訊裝置發送之上述控制訊號;編碼認證步驟,其由上述複數個收訊裝置之任一者將自上述發訊裝置接收到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與上述對照編碼比較,認證該控制訊號是否適切,並將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供給至控制對象機器,且使認證為適切之上述控制訊號所包含之上述可變編碼作為新的對照編碼而保持於上述對照編碼保持部;及對照編碼同步發送程序,其由上述複數個收訊裝置之任一者對上述複數個收訊裝置中之其他收訊裝置發送上述新的對照編碼,且設定為最新之對照編碼。
TW103125385A 2013-09-20 2014-07-24 收發訊系統、發訊裝置、收訊裝置、其控制方法及程式 TW2015135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5184A JP2015061261A (ja) 2013-09-20 2013-09-20 送受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これらにおける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3580A true TW201513580A (zh) 2015-04-01

Family

ID=52688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5385A TW201513580A (zh) 2013-09-20 2014-07-24 收發訊系統、發訊裝置、收訊裝置、其控制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05551A1 (zh)
EP (1) EP3048803A4 (zh)
JP (1) JP2015061261A (zh)
KR (1) KR20160023856A (zh)
CN (1) CN105556983A (zh)
TW (1) TW201513580A (zh)
WO (1) WO20150409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78812B1 (ko) * 2017-08-09 2019-05-15 주식회사 센스톤 가상카드번호 기반의 금융거래제공시스템, 가상카드번호생성장치, 가상카드번호검증장치, 가상카드번호 기반의 금융거래제공방법 및 가상카드번호 기반의 금융거래제공프로그램
WO2019147251A1 (en) * 2018-01-25 2019-08-01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Token offline provisioning
CN110851818B (zh) * 2019-11-15 2022-03-01 秒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验证码展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JP7170335B2 (ja) * 2020-04-28 2022-11-14 株式会社グラモ 電気錠装置、認証キーの認証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67986A (ja) 1991-06-15 1992-12-21 Ricoh Co Ltd 矩形抽出方法及び矩形抽出装置
US5506905A (en) * 1994-06-10 1996-04-09 Delco Electronics Corp.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keyless entry system
JP3425302B2 (ja) * 1996-07-11 2003-07-14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セキュリティ装置
JP4367986B2 (ja) 1998-10-28 2009-11-18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オートロック機構制御用送信機および受信機とその運用方法
JP2002297547A (ja) * 2001-04-03 2002-10-11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476513B2 (ja) 2001-04-25 2010-06-09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JP2006118205A (ja) * 2004-10-21 2006-05-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送信機、および受信機
CN100479376C (zh) * 2005-06-27 2009-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重放管理消息的方法
CN101426017B (zh) * 2007-11-01 2012-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地址簿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JP5575167B2 (ja) * 2012-03-08 2014-08-20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携帯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40939A1 (ja) 2015-03-26
EP3048803A4 (en) 2016-10-12
KR20160023856A (ko) 2016-03-03
CN105556983A (zh) 2016-05-04
US20160205551A1 (en) 2016-07-14
EP3048803A1 (en) 2016-07-27
JP2015061261A (ja) 2015-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631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CA network with protected set-up
TWI615054B (zh) 用於經由中繼服務而在控制器及配件間通訊的方法
JP5446650B2 (ja) 通信データ新規性確認システム並びに送信端末及び受信端末
US933051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king device management
US10897710B2 (en) Disjoint security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multiple managers or access points
CN106559213B (zh) 设备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0032905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a packet counter in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TW201513580A (zh) 收發訊系統、發訊裝置、收訊裝置、其控制方法及程式
EP3791298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idirectional device authentication
US202104094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CA NETWORK WITH PROTECTED SET-UP
CN109996229B (zh) 基于dht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4987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CA network with protected set-up
US2021026610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laying and Updating Payload Counter Data Between Hearing Devices
JP2013232848A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11153038B2 (en) MIC recovery of BR/EDR links
CN113992513B (zh) 一种设备信息托管方法和装置
US116958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CA network with protected set-up
JP2008252353A (ja) 遠隔監視システム並びにセン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