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7436A - 使用實體手勢以引發裝置之間的通話轉接 - Google Patents
使用實體手勢以引發裝置之間的通話轉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07436A TW201507436A TW103119381A TW103119381A TW201507436A TW 201507436 A TW201507436 A TW 201507436A TW 103119381 A TW103119381 A TW 103119381A TW 103119381 A TW103119381 A TW 103119381A TW 201507436 A TW201507436 A TW 20150743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lient device
- call
- tap
- gesture
- particip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2431 wafe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822695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strain 13 / Type A) Small, acid-soluble spore protein C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655262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strain 13 / Type A) Small, acid-soluble spore protein C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699666 Mus <mouse, ge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699670 Mus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655256 Paraclostridium bifermentans Small, acid-soluble spore protein alph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655264 Paraclostridium bifermentans Small, acid-soluble spore protein bet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06—Call diver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04M3/563—User guidance or feature selection
- H04M3/564—User guidance or feature selection whereby the feature is a sub-con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04M3/567—Multimedia conference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8—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received calls from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Arrangements affording interim conversations between either the calling or the called party and a third par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04M1/6058—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the use of a headset accessory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portable telephone
- H04M1/6066—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the use of a headset accessory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portable telephone includ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2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features of supplementary services
- H04M2203/2094—Proxim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5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audio conference
- H04M2203/5009—Adding a party to an existing con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5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audio conference
- H04M2203/5018—Initiating a conference during a two-party conversation, i.e. three-party service or three-way cal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5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audio conference
- H04M2203/5027—Dropping a party from a con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Bluetooth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means, e.g. RFI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7—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movement velocity,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文描述之多種技術係關於使用偵測之實體手勢引起客戶裝置之間的電話轉接。可偵測第一客戶裝置與第二客戶裝置之間的實體手勢(例如使用第一客戶裝置、第二客戶裝置、不同客戶端裝置、伺服器等)。該第一客戶裝置參與通話,而該第二客戶裝置在偵測實體手勢時未參與通話。響應實體手勢之偵測,可引發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通話中。藉由引起將通話從第一客戶裝置轉接至該第二客戶裝置或引起該第二客戶裝置加入通話同時第一客戶裝置繼續參與通話,可引發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通話中。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使用實體手勢以引發裝置之間的通話轉接。
用於將通話從第一呼叫者轉移至第二呼叫者或召集多個呼叫者進行會議通話的習知方法通常涉及執行一系列複雜的步驟。例如,若試圖召集一位以上呼叫者進入通話,使用者通常會讓第一位呼叫者保留通話,撥號給第二個呼叫者,且然後召集第一及第二個呼叫者一起進入通話。要完成上述動作,使用者可能需要知道步驟順序才能進行該動作。因此,使用者可需要知道按特定按鈕以讓第一位呼叫者保留通話,知道待添加至會議通話之第二位呼叫者的號碼,及然後知道按另一按鈕以將兩個通話連接在一起。
根據另一說明,使用者可呼叫她希望通話的一群朋友。使用者可呼叫來自該群組之一特定朋友,並開始與該人進行通話。在結束與該朋友的交談後,使用者可能希望與該群組中的下一位朋友通話。使得使用者能夠與下一個朋友通
話的常用方法為第一個朋友將其電話轉移給下一個朋友。或者,可採取一連串步驟以將通話從第一個朋友的電話轉接至第二個朋友的電話。然而,類似於以上描述,該方法可能要求已知道如何完成通話轉接。
本文所描述的為關於使用偵測之實體手勢以引起通話在客戶裝置之間轉移的多種技術。可偵測第一客戶裝置與第二客戶裝置之間的實體手勢。第一客戶裝置可在偵測該實體手勢時參與通話。此外,第二客戶裝置在偵測該實體手勢時不參與通話。使用第一客戶裝置、第二客戶裝置、不同客戶端裝置(例如感測器等)、伺服器或類似裝置可偵測實體手勢。響應偵測到實體手勢,可引發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通話中。例如,藉由引起通話從第一客戶裝置轉接至第二客戶裝置(例如轉接動作)可引發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通話中。根據另一實例,藉由引起第二客戶裝置加入通話同時第一客戶裝置繼續參與通話(例如會議動作)可引發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通話中。
根據多種實施例,可偵測不同類型的實體手勢。例如,第一客戶裝置與第二客戶裝置之間的實體手勢可為第一客戶裝置與第二客戶裝置之間的敲擊。根據另一實例,實體手勢可為第二客戶裝置相對於第一客戶裝置之運動及/或第一客戶裝置相對於第二客戶裝置之運動。然而,第一客戶裝置及/或第二客戶裝置之其他類型的實體手勢在此意欲屬於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此外,根據其他實施例,可設想實
體手勢可位於第一客戶裝置之代理與第二客戶裝置之間、第一客戶裝置與第二客戶裝置之代理之間或第一客戶裝置之代理與第二客戶裝置之代理之間。
本文闡述之多種實施例係關於路由通話。例如,可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第一客戶裝置。其後可接收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路由至第二客戶裝置的請求。該請求可響應第一客戶裝置與第二客戶裝置之間所偵測的實體手勢。在接收請求之前,不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路由至第二客戶裝置。此外,可決定是准許請求還是拒絕該請求。另外,響應准許該請求之決定,可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第二客戶裝置。在決定准許該請求後(例如取決於是轉接通話還是建立會議通話)可繼續或可不繼續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第一客戶裝置。
以上概述呈現簡化概述,以提供對本文討論之系統及/或方法之一些態樣的基本理解。本概述並非對本文討論之系統及/或方法的全面概述。此不欲為識別關鍵/重要元件,或描繪該系統及/或方法的範疇。本概述之唯一目的為以簡化形式呈現一些概念作為隨後呈現之更詳細的描述之前序。
100‧‧‧系統
102‧‧‧客戶裝置A
104‧‧‧客戶裝置B
106‧‧‧通話
108‧‧‧通訊元件
110‧‧‧感測元件
112‧‧‧存取鼓動元件
114‧‧‧通訊元件
200‧‧‧示例性情景
202‧‧‧實體手勢
204‧‧‧示例性情景
300‧‧‧示例性情景
302‧‧‧實體手勢
304‧‧‧示例性情景
400‧‧‧示例性情景
402‧‧‧實體手勢
404‧‧‧示例性情景
406‧‧‧示例性情景
408‧‧‧示例性情景
500‧‧‧系統
502‧‧‧類型評估元件
600‧‧‧位置
602‧‧‧位置
900‧‧‧系統
902‧‧‧網路
904‧‧‧交換中心
1000‧‧‧示例性系統
1002‧‧‧伺服器
1100‧‧‧實例性系統
1200‧‧‧系統
1202‧‧‧網路
1204‧‧‧路由元件
1300‧‧‧系統
1302‧‧‧發現元件
1400‧‧‧系統
1402‧‧‧介面元件
1404‧‧‧連接管理元件
1406‧‧‧控制元件
1500‧‧‧系統
1502‧‧‧代理
1504‧‧‧代理
1600‧‧‧系統
1602‧‧‧感測器
1604‧‧‧感測元件
1700‧‧‧方法
1702‧‧‧步驟
1704‧‧‧步驟
1800‧‧‧方法
1802‧‧‧步驟
1804‧‧‧步驟
1806‧‧‧步驟
1808‧‧‧步驟
1900‧‧‧方法
1902‧‧‧步驟
1904‧‧‧步驟
1906‧‧‧步驟
1908‧‧‧步驟
1910‧‧‧步驟
1912‧‧‧步驟
1914‧‧‧步驟
2000‧‧‧計算裝置
2002‧‧‧處理器
2004‧‧‧記憶體
2006‧‧‧系統匯流排
2008‧‧‧資料儲存裝置
2010‧‧‧輸入介面
2012‧‧‧輸出介面
第1圖圖示示例性系統之功能方塊圖,該示例性系統使用實體手勢以引發客戶裝置之間的通話轉接或會議通話。
第2圖至第4圖圖示多種示例性情景,在該等示例
性情景中,實體手勢引發第1圖之客戶裝置之間的通話轉接或會議通話。
第5圖圖示示例性系統之功能方塊圖,該示例性系統使用不同類型之實體手勢識別關於通話之不同類型之動作。
第6圖至第8圖圖示客戶裝置之間不同類型之敲擊的多種實例。
第9圖圖示示例性系統之功能性方塊圖,該示例性系統響應客戶裝置與不同客戶裝置之間的實體手勢,將通話路由至一客戶裝置。
第10圖圖示示例性系統之功能方塊圖,該示例性系統採用實體手勢以引發客戶裝置之間的通話轉接。
第11圖圖示示例性系統之功能方塊圖,該示例性系統響應客戶裝置之間偵測之實體手勢轉接通話。
第12圖圖示示例性系統之功能性方塊圖,該示例性系統響應實體手勢之偵測,從第一客戶裝置發起一通話至第二客戶裝置。
第13圖圖示示例性系統之功能方塊圖,該示例性系統基於客戶裝置之性能響應實體手勢轉接通話。
第14圖圖示示例性系統之功能方塊圖,該示例性系統將來自通話伺服器之通話路由至客戶裝置。
第15圖圖示示例性系統之功能方塊圖,該示例性系統採用關於客戶裝置之代理。
第16圖圖示示例性系統之功能方塊圖,該示例性系
統採用感測器偵測客戶裝置之間之實體手勢。
第17圖為圖示使客戶裝置加入現有通話之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圖。
第18圖為圖示路由通話之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圖。
第19圖為圖示路由通話之另一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圖。
第20圖圖示示例性計算裝置。
現參閱圖式(其中在所有圖示中使用相同元件符號表示相同元件)描述關於使用實體手勢引發客戶裝置之間的通話轉接或會議通話的多種技術。為達說明之目的,在以下描述中闡述了許多特定細節,以便提供對一或更多個態樣之完全瞭解。然而,顯然在沒有此等特定細節的情況下可實施該(該等)態樣。在其他情況下,以方塊圖之形式顯示眾所熟知之結構及裝置,以促進描述一或更多個態樣。此外,應瞭解,描述為由某些系統元件實施之功能可由多個元件執行。同樣地,例如,一元件可經設置以執行描述為由多個元件實施之功能。
此外,術語「或」意欲意謂包括性「或」,而非排他性「或」。亦即,除非上下文另有規定或明確說明,用語「X採用A或B」意欲意謂任何自然包括的排列。亦即,以下情況之任一者滿足用語「X採用A或B」:X採用A;X採用B;或X採用A及B兩者。此外,如本申請案及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的冠詞「一」大致應理解為意謂「一或更多」,
除非上下文另有規定或明確說明該等冠詞係針對單數形式。
如本文所述,可偵測客戶裝置之間的實體手勢;回應於該偵測之實體手勢,可將對客戶裝置之一者的通話再路由至另一客戶裝置。例如,使用者在離開會議室時可將該使用者之行動裝置敲擊至會議室中的會議電話(例如以引起會議通話從會議電話轉接至行動裝置,以參加會議通話同時會議電話繼續保持在會議通話上等)。根據另一實例,使用者在離開汽車的時候可使用行動裝置敲擊使用者之汽車(例如,以引起汽車整合電話正參與之通話轉接至行動裝置;加入通話,同時該整合電話繼續參與通話等)。此外,本文闡述之技術支持群組通話或在朋友之客戶裝置之間轉接通話;例如使用者可一起敲擊行動裝置,以轉接通話,形成會議通話等,而不是在房間內傳遞行動裝置。儘管以上示例性情景中描述了敲擊,但可設想,實質際上任何類型之實體手勢在此意欲屬於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
現參看圖式,第1圖圖示系統100,系統100使用實體手勢以引發客戶裝置之間的通話轉接或會議通話。系統100包括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僅管未圖示,但是應瞭解,系統100可包括兩個以上的客戶裝置,該等客戶裝置實質上類似於客戶裝置A 102及/或客戶裝置B 104。此外,儘管未圖示,但可設想系統100可包括網路,經由該網路,客戶裝置A 102及/或客戶裝置B 104發送及/或接收關於通話106之封包、訊號、資料、資訊等。應瞭解,兩方或更多方(例如客戶裝置A 102、客戶裝置B 104、不同客戶裝置
(未圖示)等)可參與通話106。
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可為可參與通話106之實質任何類型之客戶裝置。裝置類型之實例包括但不僅限於行動裝置(例如智慧電話、功能電話(feature phone)、其他類型之行動電話、平板電腦、掌上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攜帶型遊戲裝置、隨身電腦等)、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電話、會議電話、車內通訊及資訊娛樂系統(例如包括整合電話等)、電視、遊戲控制台、媒體中心或類似類型。
客戶裝置A 102包括通訊元件108,通訊元件108可發送及/或接收作為電話106之一部分的封包、訊號、資料、資訊等。如本文所闡述許多實例中所描述,客戶裝置A 102可經由第一連接參與通話106;因此通訊元件108經由第一連接可與一或更多個不同客戶裝置(未圖示)交換作為通話106之一部分的封包、訊號、資料、資訊等。應瞭解,實質上可以任何方式建立第一連接。例如,客戶裝置A 102可引發通話106,通話106可引起建立第一連接。作為另一實例,不同客戶裝置(除了客戶裝置A 102)可引發與客戶裝置A 102之通話106,通話106可引起建立第一連接。根據另一實例,當客戶裝置A 102加入時(例如,經由如本文所述轉接或召集會議)可繼續進行通話106;在客戶裝置A 102加入通話106之後,可建立第一連接。
根據本文描述之許多示例性情景,客戶裝置A 102可經由第一連接參與通話106,同時客戶裝置B 104在給定時
間內不參與通話106。繼給定時間之後,可偵測實體手勢。響應該實體手勢之偵測,可建立第二連接,藉此客戶裝置B 104可參與通話106(例如,客戶裝置A 102經由與通話106之第一連接參與或不參與通話106)。
客戶裝置A 102可進一步包括感測元件110,感測元件110可偵測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2之間的實體手勢。感測元件110可偵測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6之間實質上任何類型的實體手勢。例如,感測元件110可偵測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2之間的敲擊。根據另一實施例,感測元件110可偵測客戶裝置B 104相對於客戶裝置A 102的運動及/或客戶裝置A 102相對於客戶裝置B 104的運動。然而應瞭解,感測元件110可偵測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2之間的其他類型的實體手勢。然而,如本文所述之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2之間的實體手勢不同於客戶裝置B 104及/或客戶裝置A 102之按鈕的啟動;例如,如本文所述的實體手勢不欲包括啟動觸控螢幕按鈕(例如客戶裝置A 102之觸控螢幕上顯示的將通話轉接至客戶裝置B 104的按鈕等)。
可設想,感測元件110可分析多種形式之輸入,以偵測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2之間的實體手勢。例如,感測元件110可採用近場通訊(NFC)以偵測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2之間的敲擊。根據另一實施例,感測元件110可基於從客戶裝置B 104接收之訊號的強度偵測實體手勢。經由另一實施例,感測元件110可使用客戶裝置A 102
及/或客戶裝置B 104中包括的加速計及/或回轉儀之輸出偵測該實體手勢。此外,感測元件110可使用基於外部訊號(諸如Wi-Fi定位、全球定位系統(GPS)、輔助GPS(AGPS)等)的位置資訊偵測實體手勢。根據另一實例,感測元件110可採用攝影機(例如動作感測器等)之輸出,以偵測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2之間的實體手勢。此外,應瞭解,感測元件110可採用上述實例之組合,以偵測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2之間的實體手勢。
客戶裝置A 102可進一步包括存取鼓動元件112,鼓動元件112可響應感測元件110偵測之實體手勢引發客戶裝置B 104參與至來自客戶裝置A 102之通話106中。例如,存取鼓動元件112可引起建立第二連接。根據一實例,存取鼓動元件112可響應由感測元件110偵測之實體手勢引起通話106從客戶裝置A 102轉接至客戶裝置B 104。因此,存取鼓動元件112可藉由引起通話106從客戶裝置A 102轉接至客戶裝置B 104,引發客戶裝置B 104參與至通話106中。經由另一實例,存取鼓動元件112可響應由感測元件110偵測之實體手勢引起客戶裝置B 104加入通話106中。根據此實例,存取鼓動元件112可藉由引起客戶裝置B 104加入通話106引發客戶裝置B 104參與至通話106中,同時客戶裝置A 102繼續參與通話106。
此外,客戶裝置B 104可包括通訊元件114,通訊元件114可實質上類似於客戶裝置A 102之通訊元件108。在建立第二連接後,通訊元件114可經由第二連接與一或更多
個不同客戶裝置(未圖示)交換作為通話106之一部分的封包、訊號、資料、資訊等。此外,若在客戶裝置B 104加入後客戶裝置A 102繼續參與通話106,則通訊元件114可另外與客戶裝置A 102交換作為通話106之一部份的封包、訊號、資料、資訊等。
儘管未圖示,應瞭解,在建立通話106之第二連接之前,客戶裝置B 104可參與不同通話(例如除通話106外之通話)。根據此示例性情景,例如,在建立通話106之第二連接後,可組合通話106及不同通話。或者,在建立通話106之第二連接時,客戶裝置B 104可從不同通話斷開。
根據多種實例,感測元件110可偵測不同類型的實體手勢。客戶裝置A 102與客戶裝置B 104之間不同類型的實體手勢可對應於關於通話106之不同類型的動作。例如,第一實體手勢類型可對應於將通話106從客戶裝置A 102轉接至客戶裝置B 104(在本文稱為轉接動作),然而第二實體手勢類型可對應於使客戶裝置B 104加入通話106,同時客戶裝置A 102繼續參與通話106(在本文稱為會議動作)。此外,不同類型的實體手勢可在提示使用者確定關於通話之動作與不提示使用者確定關於通話之動作之間進行區分。例如,特定實體手勢類型可引起在客戶裝置A 102之顯示螢幕上顯示提示,該提示請求關於是否將通話106轉接至客戶裝置B 104之使用者輸入(例如響應使用者輸入可發生或不發生轉接),然而不同的實體手勢類型可在不提示使用者確認的情況下引起將通話106轉接至客戶裝置B 104。同樣,不同的實體手勢
類型可引起顯示或不顯示對於會議動作之使用者確認的提示。
此外,感測元件110在偵測到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2之間的實體手勢時可辨識客戶裝置B 104之識別符。例如,存取鼓動元件112可使用識別符,以引發客戶裝置B 104參與來自客戶裝置A 102之通話106。根據一實例,識別符可為NFC記錄中包括的電話識別符;然而,對主張之標的物不做如此限制。
儘管本文闡述之許多實例描述客戶裝置A 102包括感測元件110及存取鼓動元件112,但可設想客戶裝置B 104及/或不同客戶端裝置可另外或替代地包括感測元件110及/或存取鼓動元件112。例如,儘管未圖示,但客戶裝置B 104可包括感測元件110及/或存取鼓動元件112。根據另一實例,與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分開的不同客戶端裝置(例如感測器(諸如攝影機)、除客戶裝置A 102或客戶裝置B 104外之不同的客戶裝置等)可包括感測元件110及/或存取鼓動元件112。因此,本文闡述之實例(其中客戶裝置A 102包括感測元件110及存取鼓動元件112)可經延伸至以下情景:其中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分開之不同客戶端裝置或以上各者之組合另外或替代地包括感測元件110及/或存取鼓動元件112。
根據另一實例,可設想伺服器(或複數個伺服器)可另外或替代地包括感測元件110及/或存取鼓動元件112。應瞭解伺服器可為通話伺服器(例如,第10圖之通話伺服器
1002)或網路中的不同伺服器。根據此實例,伺服器的感測元件110可將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分佈於特定地理區域內(例如基於Wi-Fi、GPS、AGPS等),且然後基於從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接收之資料(例如基於來自指示一段時期內之敲擊之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之各別加速計之資料等)偵測實體手勢。基於偵測之實體手勢,存取鼓動元件112可引發客戶裝置B 104參與至通話中。因此,本文闡述之實例(其中客戶裝置A 102包括感測元件110及存取鼓動元件112)可延伸至以下情景:其中該伺服器另外或替代地包括感測元件110及/或存取鼓動元件112。
第2圖至第4圖圖示多種以下示例性情景:實體手勢引發第1圖之客戶裝置A 102與客戶裝置B 104之間的通話轉接或會議通話。第2圖至第4圖圖示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為行動裝置;然而,如本文所描述,可設想客戶裝置A 102及/或客戶裝置B 104可為除行動裝置外之不同類型的客戶裝置。
參閱第2圖,該圖圖示一示例性情景,其中客戶裝置B 104響應實體手勢加入通話。如200所示,客戶裝置A 102參與通話,同時客戶裝置B 104未參與通話。在202處,客戶裝置A 102與客戶裝置B 104之間發生實體手勢。在204處,繼該實體手勢之後,客戶裝置A 102與客戶裝置B 104兩者均參與通話。因此,根據第2圖之示例性情景,響應該實體手勢,客戶裝置B 104可加入通話,同時客戶裝置A 102
繼續參與通話。
轉至第3圖,第3圖圖示在客戶裝置之間轉接通話的示例性情景。在300處,客戶裝置A 102參與通話,同時客戶裝置B 104未參與通話。其後,在302處,客戶裝置A 102與客戶裝置B 104之間發生實體手勢。在304處,響應該實體手勢,通話從客戶裝置A 102轉接至客戶裝置B 104。因此,繼實體手勢之後,客戶裝置B 104參與通話,同時客戶裝置A 102不再參與通話。
轉至第4圖,該圖圖示另一示例性情景:其中客戶裝置B 104響應實體手勢加入通話。在400處,客戶裝置A 102參與通話,同時客戶裝置B 104未參與通話。響應在402處客戶裝置A 102與客戶裝置B 104之間的實體手勢,在404處,客戶裝置A 102可在顯示螢幕上顯示一提示。該提示可請求關於是否允許客戶裝置B 104加入通話的使用者輸入。此外,在404處,客戶裝置B 104可指示該裝置正連接至通話。響應在406處之客戶裝置A 102上選擇的YES,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兩者在408處參與通話。或者,若在客戶裝置A 102上選擇NO,則可停止加入的客戶裝置B 104的嘗試(例如,客戶裝置A 102可繼續參與通話,且客戶裝置B 104可繼續不參與通話)。
另外,可設想,其他類型的使用者輸入可指示在客戶裝置A 102上選擇YES或NO。例如,客戶裝置A 102可以響應客戶裝置A 102之使用者的偵測之手勢、客戶裝置A 102之使用者的聲音輸入或類似物偵測是否允許客戶裝置B
104加入。
此外,儘管未圖示,可設想在404處,「加入通話」對話框可顯示在客戶裝置B 104之顯示螢幕上。該對話框可請求關於是否使客戶裝置B 104加入通話之使用者輸入。如以上相對於客戶裝置A 102所述之類似類型的使用者輸入可用於指示在客戶裝置B 104上選擇YES或NO。
現轉至第5圖,該圖圖示使用不同類型的實體手勢以識別關於通話之不同類型之動作的系統500。又,系統500包括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其中在偵測實體手勢(例如藉由感測元件110偵測)之前,客戶裝置A 102參與通話,而客戶裝置B 104未參與通話。
客戶裝置A 102可進一步包括類型評估元件502,類型評估元件502識別由感測元件110從一組可能之手勢類型偵測的實體手勢的手勢類型。該組中可能的手勢類型對應於關於通話的不同的各別動作。此外,存取鼓動元件112可響應由感測元件110偵測之實體手勢及由類型評估元件502識別之手勢類別引起對應於類型評估元件502偵測之手勢類型的關於通話的特定動作。
根據一實例,實體手勢可為敲擊;因此,類型評估元件502可從一組可能的敲擊類型識別該敲擊的敲擊類型。該組中可能的敲擊類型可對應於關於通話之不同的個別動作。此外,存取鼓動元件112可響應敲擊之偵測及敲擊類型之識別引起對應於敲擊類型之關於通話的特定動作。然而,可設想,除敲擊外之其他類型的實體手勢在此意欲屬於附加
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
又,參考實體手勢為敲擊之實例。經由說明,第一可能之敲擊類型可對應於轉接動作,其中通話從客戶裝置A 102轉接至客戶裝置B 104。此外,第二可能之敲擊類型可對應於會議動作,其中客戶裝置B 104加入通話,同時客戶裝置A 102繼續參與通話。然而,關於通話之其他類型的動作在此意欲屬於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該等操作例如如第3圖所示之轉接動作的自動確認、如第2圖所示之會議動作之自動確認、包括確認之提示的轉接動作、如第4圖所示包括確認之提示的會議動作等。
繼續參考實體手勢為敲擊之示例性情景。根據客戶裝置A 102外殼上之偵測到敲擊的位置(例如敲擊點等)、敲擊期間客戶裝置B 104相對於客戶裝置A 102之定向、敲擊的持續時間(例如敲擊及保持等)、敲擊發生次數(例如單次敲擊、雙次敲擊等)、以上各者之組合等,類型評估元件502可識別敲擊之敲擊類型。因此,視上下文或策略而定,敲擊動作可具有多個定義。例如,雙次敲擊可用於將通話從客戶裝置A 102轉接至客戶裝置B 104(例如,雙次敲擊可對應於轉接動作),然而單次敲擊可用於使客戶裝置B 104加入通話,同時客戶裝置A 102繼續參與通話(例如單次敲擊可對應於會議動作)。經由另一實例,雙次敲擊可為自動確認接受轉接動作,而單次敲擊可對應於包括提示客戶裝置A 102之使用者之確認的轉接動作(例如客戶裝置A 102之顯示螢幕上存在可選擇之按鈕用於接受或拒絕將通話轉接至客戶
裝置B 104)。
第6圖至第8圖圖示客戶裝置A 102與客戶裝置B 104之間不同類型之敲擊的多種實例。又,儘管將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描繪為行動裝置;然而,如本文所描述,應瞭解,客戶裝置A 102及/或客戶裝置B 104可為除行動裝置外之不同類型的客戶裝置。
轉至第6圖,該圖圖示一實例,在該實例中基於客戶裝置A 102之外殼上的敲擊位置決定敲擊類型。位於客戶裝置A 102外殼上之位置600處的客戶裝置A 102與客戶裝置B 104之間的敲擊可對應於第一敲擊類型。此外,位於客戶裝置A 102外殼上之位置602處的客戶裝置A 102與客戶裝置B 104之間的敲擊可對應於第二敲擊類型。因此,客戶裝置A 102可包括不同敲擊點(例如位置600與位置602),以使得客戶裝置A 102之外殼上位置600處的敲擊可引起關於通話的第一動作,而客戶裝置B 104之外殼上位置602處的敲擊可引起關於通話之不同的第二動作。
客戶裝置A 102可採用多種技術以偵測敲擊是在位置600處還是在位置602處。例如,客戶裝置A 102可包括兩個NFC晶片(例如一晶片定位於位置600處或附近,且另一晶片定位於位置602處或附近)。經由另一實例,客戶裝置A 102可基於訊號強度決定敲擊是在位置600處還是在位置602處(例如NFC晶片可定位於位置600或位置602處或附近)。然而,應瞭解,用於決定客戶裝置A 102之外殼上之敲擊位置的其他技術在此意欲屬於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之範
疇內。
儘管第6圖圖示用於在敲擊類型之間進行區分的客戶裝置A 102之外殼上的兩個位置,應瞭解,在客戶裝置A 102之外殼上可採用實質上任何數目之位置。此外,應瞭解,該等位置不必為客戶裝置A 102之頂端及底部;更確切而言,實質上可採用外殼上之任何其他位置(例如正面對背面、側面對側面、第一角對第二角等)。
此外,應瞭解,客戶裝置B 104之外殼上的位置可另外或替代地與不同的敲擊類型有關。根據一實例,基於客戶裝置B 104之外殼上的敲擊位置可決定敲擊類型。經由另一實例,客戶裝置A 102之外殼上的敲擊位置與客戶裝置B 104之外殼上的敲擊位置之組合可對應於特定的敲擊類型。
可進一步設想,第6圖闡述之實例可延伸至以下場景:其中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相對於彼此在附近移動(例如,在無敲擊之情況下)。例如,客戶裝置B 104可在位置600或位置602之附近內移動;因此,朝位置600之相對移動可不同於朝位置602之相對移動,此可致能決定相對移動之相應的手勢類型。
第7圖至第8圖圖示一實例,在該實例中基於實體手勢期間(例如敲擊)客戶裝置A 102相對於客戶裝置B 104之定向決定敲擊類型。如第7圖所示,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在共同敲擊時可面向共同方向。例如,客戶裝置A 102之背面可經敲擊至客戶裝置B 104之正面。相反,如第8圖所示,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可經定向
位於相反的方向。例如,如第8圖所示,客戶裝置A 102之背面可經敲擊至客戶裝置B 104之背部。根據另一實例,客戶裝置A 102之正面可經敲擊至客戶裝置B 104之正面。因此,第7圖至第8圖之實例中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的相對定向對應於不同的敲擊類型。
根據另一實例,可設想,實體手勢可為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相對於彼此的運動(例如在無敲擊之情況下)。又,當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在附近內移動時,第7圖至第8圖圖示之定向可關於不同手勢類型。
參閱第9圖,該圖圖示系統900,系統900響應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2之間的實體手勢路由通話至客戶裝置B 104。系統900包括網路902,網路902進一步包括交換中心904。例如,網路902可包括公用交換電話網路(PSTN)(或PSTN之一部分),而交換中心904可為電話交換,網路902可為區域網路(或區域網路之一部分),而交換中心904可為私用交換分機(PBX)、PBX之組合或類似物。
根據本文闡述之上述實例,在感測元件110偵測實體手勢之前,客戶裝置A 102參與通話,而客戶裝置B 104未參與通話。客戶裝置A 102之存取鼓動元件112藉由經由網路902將訊號從客戶裝置A 102傳輸至交換中心904,可引發客戶裝置B 104參與至通話中。因此,藉由存取鼓動元件112,經由電話系統(例如網路902)可將訊號發送至交換中心904,以請求轉接至客戶裝置B 104。
此外,訊號可引起交換中心904將通話路由至客戶裝置B 104。響應接收到訊號,交換中心904(或網路902之不同節點)可引起客戶裝置B 104加入通話、響鈴或類似操作。根據一實例,交換中心904可響應接收到訊號將通話路由至客戶裝置B 104,同時亦將通話路由至客戶裝置A 102。根據另一實例,交換中心904可響應接收到訊號,停止將通話路由至客戶裝置A 102,同時將通話路由至客戶裝置B 104。
轉至第10圖,該圖圖示另一示例性系統1000,系統1000採用實體手勢以引發客戶裝置之間的通話轉接。系統1000包括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此外,系統1000包括通話伺服器1002(例如網際網路協議語音(VoIP)伺服器)。可設想,通話伺服器1002可為基於雲端的通訊裝置、區域網路上的通訊裝置(例如路由器、閘道器等)或類似裝置。
在第10圖之實例中,感測元件110可偵測客戶裝置A 102與客戶裝置B 104之間的實體手勢(例如敲擊、不同類型的實體手勢等)。響應偵測之實體手勢,存取鼓動元件112藉由將請求從客戶裝置A 102傳輸至通話伺服器1002可引發客戶裝置B 104參與通話。該請求可引起通話伺服器1002將通話路由至客戶裝置B 104。例如,請求可指定客戶裝置B 104之IP位址(請求將該通話路由至該IP位址)。響應接收之請求,通話伺服器1002可將通話路由至客戶裝置B 104(例如,亦同時將通話路由至客戶裝置A 102,或不將通話路由至客戶裝置A 102)。
參閱第11圖,該圖圖示另一示例性系統1100,系統1100響應在客戶裝置之間偵測之實體手勢轉接通話。又,系統1100包括客戶裝置A 102、客戶裝置B 104及通話伺服器1002。在第11圖之實例中,客戶裝置A 102之感測元件110可偵測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2之間的實體手勢。此外,響應由感測元件110偵測之實體手勢,存取鼓動元件112藉由將通話存取資訊傳輸至客戶裝置B 104可引發客戶裝置B 104參與來自客戶裝置A 102之通話中。客戶裝置B 104可接收通話存取資訊,且可使用通話存取資訊以連接至通話。例如,客戶裝置B 104可將請求發送至通話伺服器102,其中該請求可引起通話伺服器1002將通話路由至客戶裝置B 104。
根據第11圖闡述之實例,客戶裝置A 102可經由NFC、Wi-Fi、藍芽等將通話存取資訊傳輸至客戶裝置B 104。例如,通話存取資訊可包括通知客戶裝置B 104如何加入通話的鏈路或其他資訊。根據另一實例,通話存取資訊可使得客戶裝置B 104能夠自動加入通話;但是,主張之標的物不受限制於此。根據另一實例,可設想通話存取資訊可為電傳會議邀請之鏈路。根據另一實例,可由客戶裝置A 102上的存取鼓動元件112動態地創建通話存取資訊,且客戶裝置B 104可使用該通話存取資訊以加入通話。此外,可設想,通話伺服器1002可動態地產生通話存取資訊,且其後,將該通話存取資訊提供至客戶裝置B 104(例如經由客戶裝置A 102等將該通話存取資訊直接從通話伺服器1002提供至客戶裝置B
104)。
根據多種實施例,實體手勢不必接觸其他客戶裝置上的一些東西(例如客戶裝置B 104不必接觸客戶裝置A 102)。例如,可在桌面上敲擊客戶裝置B 104,該桌面注冊為客戶裝置B 104中包括的引擎之硬止擋,該硬止擋可決定客戶裝置B 104想要加入通話106。客戶裝置B 104可隨後連接至通話伺服器1002,且試圖加入進行中之通話(例如,藉由發送請求)。
參閱第12圖,該圖圖示系統1200,系統1200響應偵測之實體手勢將通話從客戶裝置A 102發起至客戶裝置B 104。又,客戶裝置A 102經由第一連接參與通話。例如,客戶裝置A 102可經由網路1202交換關於通話之封包、訊號、資料、資訊等。
此外,感測元件110可偵測客戶裝置B 104與客戶裝置A 102之間的實體手勢(例如,在客戶裝置A 102參與通話的同時,及在客戶裝置B 104未參與通話的同時)。客戶裝置A 102進一步包括路由元件1204,路由元件1204可向客戶裝置B 104發起通話。因此,藉由使得路由元件1204能夠將與通話有關的封包、訊號、資料、資訊等發送及/或接收至客戶裝置B 104(例如路由元件1204可從客戶裝置A 102向客戶裝置B 104發起通話),存取鼓動元件112可響應偵測之實體手勢引起客戶裝置B 104參與通話。路由元件1204可經由Wi-Fi、藍芽或類似物發起通話。例如,根據第12圖之實例,客戶裝置A 102可用作客戶裝置B 104之VoIP伺服
器;但,所主張之標的物不受如此限制。
現轉至第13圖,該圖圖示系統1300,系統1300基於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之性能響應實體手勢轉接通話。又,客戶裝置A 102可包括通訊元件108、感測元件110及存取鼓動元件112。此外,客戶裝置A 102可包括發現元件1302,發現元件1302可發現客戶裝置B 104之性能。發現元件1302可基於客戶裝置B 104之性能進一步選擇通訊技術。另外,藉由使用基於由發現元件1302識別的客戶裝置B 104的性能而選擇的連接技術,存取鼓動元件112可引發客戶裝置B 104參與來自客戶裝置A 102之通話。
現轉至第14圖,該圖圖示系統1400,系統1400將通話從通話伺服器1002路由至客戶裝置。系統1400包括客戶裝置A 102及客戶裝置B 104。通話伺服器1002可包括介面元件1402,介面元件1402可將作為通話一部份之資料封包傳輸至客戶裝置A 102。此外,介面元件1402可接收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路由至客戶裝置B 104的請求。可從客戶裝置A 102及/或客戶裝置B 104接收請求,以響應在客戶裝置A 102與客戶裝置B 104之間偵測之實體手勢。此外,在介面元件1402接收請求之前,不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路由至客戶裝置B 104。
通話伺服器1002進一步包括可決定是准許請求還是拒絕請求的連接管理元件1404。例如,連接管理元件1404可基於請求中包括的資訊(例如,在客戶裝置A 102與客戶裝置B 104之間偵測之一種實體手勢的規格、客戶裝置A 102
之標識碼、客戶裝置B 104之標識碼等)准許或拒絕請求。另外或替代地,連接管理元件1404使用基於通話、客戶裝置A 102及/或客戶裝置B 104之狀況而預定的策略可決定是准許請求還是拒絕請求。此外,連接管理元件1404可基於許可(例如會議發起者可指定受邀者可在受邀者之客戶裝置上接聽來自會議電話的會議,而未受邀請者不能接聽會議等)評估是准許請求還是拒絕請求。
客戶裝置A 102可進一步包括可設置預定策略以准許或拒絕請求之控制元件1406。儘管未圖示,應瞭解,控制元件1406可包括在客戶裝置B 104中,或實質上可包括在系統1400中之任何其他裝置中(未圖示)。控制元件1406可基於諸如位置、裝置類型、裝置標識碼、裝置是否為域加入(domain join)等的情況設置預定策略,以准許或拒絕請求。例如,控制元件1406可設置通常用於客戶裝置A 102、給定會議(對會議邀請之設置等)或類似物之預定策略。
此外,通話伺服器1002之連接管理元件1404可至少部分地基於請求決定是否繼續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客戶裝置A 102,或停止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客戶裝置A 102。響應准許將資料封包傳輸至客戶裝置B 104之請求的決定,介面元件1402可隨後繼續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客戶裝置A 102,或停止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客戶裝置A 102。又,控制元件1406可設置預定策略,該預定策略可基於諸如位置、裝置類型、裝置標識碼、裝置是否為域加入等的狀況指定是
繼續還是停止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客戶裝置A 102;另外,連接管理元件1404基於預定策略可決定是繼續還是停止此傳輸。
轉至第15圖,該圖圖示系統1500,系統1500採用關於客戶裝置之代理(例如執行通話之通訊的客戶裝置之代理)。根據圖示之實例,客戶裝置A 102可與代理1502關聯,且客戶裝置B 104可與代理1504關聯。應瞭解,客戶裝置A 102可與實質上任何數目之代理(實質上類似於代理1502)關聯,及/或客戶裝置B 104可與實質上任何數目之代理(實質上類似於代理1504)關聯。
客戶裝置之實質上任何類型的代理在此意欲屬於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代理類型之實例包括與以下裝置耦接之裝置:客戶裝置(例如藍芽耳機等)、客戶裝置之顯示螢幕、客戶裝置之鍵盤、與客戶裝置關聯的感測器(例如攝影機等)、桌面(會議電話位於該桌面上)、汽車之一部分(例如儀錶板、門、方向盤等)(其中汽車包括整合電話)或類似物。
本文描述之實例可延伸至包括多個代理(例如代理1502、代理1504等)的場景。例如,實體手勢(例如敲擊)可用於致能或去能客戶裝置之代理(例如藍芽聽筒等)。因此,可在(第一客戶裝置A 102之)代理1502與客戶裝置B 104之間偵測實體手勢。根據另一實例,可在(客戶裝置B 104之)代理1504與客戶裝置A 102之間偵測實體手勢。經由另一個實例,可在(客戶裝置B 104之)代理1502與(客戶裝
置B 104之)代理1504之間偵測實體手勢。
轉至第16圖,該圖圖示系統1600,系統1600採用感測器1602(例如不同客戶端裝置)以偵測客戶裝置A 102與客戶裝置B 104之間之實體手勢。感測器1602可包括感測元件1604,感測元件1604可實質上類似於第1圖之感測元件110。應瞭解,感測器1602可與客戶裝置A 102及/或客戶裝置B 104耦接。
例如,感測器1602可為攝影機。根據此實例,例如感測器1602可為位於會議室中之攝影機。因此,攝影機可偵測客戶裝置B 104之實體手勢,該實體手勢可用訊號傳遞至客戶裝置A 102。其後,客戶裝置A 102之存取鼓動元件112可響應偵測之實體手勢引發客戶裝置B 104參與來自客戶裝置A 102之通話。但是,可設想主張之標的物不受以上內容限制。根據另一實例,可設想,感測器1602可包括存取鼓動元件112;但是主張之標的物不受如此限制。
各種示例性情景可使用本文描述之技術實施。應瞭解,為達說明之目的呈現以下情景,且主張之標的物不受以下情景限制。
根據示例性情景,使用者可在會議室中的會議通話中。在房間預約結束時,對話可繼續。因此,使用者可將使用者之行動裝置敲擊至會議室中的會議電話。當使用者將使用者之行動裝置敲擊至會議電話時,可在螢幕上(例如在與會議電話有關之顯示螢幕上、在使用者之行動裝置的顯示螢幕上等)顯示提供接聽會議通話、加入會議通話或取消之選
項之訊息。使用者可接聽會議通話,且會議室中的會議電話可停止參與會議通話。使用者隨後可在大廳使用使用者之行動裝置繼續參與會議通話,同時下一個預約可使用會議室。
根據另一示例性情景,及又參閱使用者在大廳參與會議通話的以上會議室情景,想要加入持續會議通話之來自會議室的另一參加者可將該參加者之行動裝置敲擊至當前參與會議通話之初始使用者的行動裝置。初始使用者可能需要同意或可能無需同意將隨後使用者納入會議通話。因此,會議通話的兩個參加者(例如同時在不同方向行走等)可繼續參與會議通話。
此外,以上會議室情景之使用者之一者可返回他或她的辦公室。根據此示例性情景,參與會議通話的行動裝置可經敲擊至使用者之辦公室的電話(例如VoIP電話),且可選擇辦公室電話的接受按鈕。其後,使用者可將行動裝置從會議通話斷開。因此,可使辦公室電話連接至會議通話,且使用者經由辦公室電話可繼續參與會議通話。
根據另一示例性情景,使用者之汽車可包括車內通訊及資訊娛樂系統,該系統可在汽車停駐時參與正在進行的通話中(例如在無獨立電話參與的情況下,車內通訊系統及資訊娛樂系統參與通話)。使用者在汽車中可具有兩個藍芽裝置(例如代理)、一個耳機及一個電話。哪個裝置播放音訊,及哪個麥克風獲取隨後傳遞的聲音可能不明確。車內通訊及資訊娛樂系統可識別電話為通訊源。在離開汽車之前,使用者可將藍芽耳機敲擊至汽車。其後,在經由藍芽耳機激
活連接時(允許在汽車關閉時激活耳機),汽車可將通話轉接至電話。
第17圖至第19圖圖示關於響應偵測之實體手勢在客戶裝置之間開始通話轉接或會議通話之示例性的方法。儘管將方法圖示及描述為以一序列執行之一系列的動作,應瞭解該方法不受序列之次序限制。例如,一些動作可以與本文描述之不同的次序發生。此外,一動作可與另一動作同時發生。另外,在一些情況下,實施本文描述的方法並非需要全部動作。
此外,本文描述的動作可為電腦可執行指令,該等指令可由一或更多個處理器實施及/或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或多種媒體上。電腦可執行指令可包括常式、子常式、程式、執行線程及/或類似指令。更進一步,方法之動作之結果可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中、顯示於顯示裝置上及/或類似物。
第17圖圖示使客戶裝置加入現有通話之方法1700。在1702處,可偵測第一客戶裝置與第二客戶裝置之間的實體手勢。第一客戶裝置在偵測該實體手勢時參與通話。此外,第二客戶裝置在偵測該實體手勢時不參與通話。在1704處,響應實體手勢之偵測,可引發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通話中。
根據一實例,使用第一客戶裝置可偵測第一客戶裝置與第二客戶裝置之間的實體手勢。根據此實例,可響應實體手勢之偵測從第一客戶裝置引發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通話中。
根據另一實例,使用第二客戶裝置可偵測第一客戶裝置與第二客戶裝置之間的實體手勢。因此,可響應實體手勢之偵測從第二客戶裝置引發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通話中。
根據另一實施例,藉由不同客戶端裝置(例如感測器)可偵測第一客戶裝置與第二客戶裝置之間的實體手勢。根據此實例,可響應實體手勢之偵測從不同客戶端裝置、第一客戶裝置、第二客戶裝置、伺服器或類似裝置引發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通話中。
經由另一實施例,藉由伺服器可偵測第一客戶裝置與第二客戶裝置之間的實體手勢。根據該實例,可響應實體手勢之偵測從伺服器引發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通話中。
現轉至第18圖,該圖圖示路由通話之方法1800。在1802處,可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第一客戶裝置。在1804處,可接收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路由至第二客戶裝置的請求。該請求可響應第一客戶裝置與第二客戶裝置之間所偵測的實體手勢。例如,可從第一客戶裝置、第二客戶裝置、不同伺服器或類似裝置接收請求。此外,在接收請求之前,不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路由至第二客戶裝置。
在1806處,可作出關於是准許請求還是拒絕請求的決定。若在1806處准許請求,則將方法1800繼續進行至1808。在1808處,可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第二客戶裝置。或者,若在1806處拒絕請求,則可結束方法1800(例如不響應請求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
至第二客戶裝置)。
參閱第19圖,該圖圖示路由通話之另一示例性方法1900。在1902處,可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第一客戶裝置。在1904處,可接收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路由至第二客戶裝置的請求。在1906處,可作出關於是准許請求還是拒絕請求的決定。若在1906處拒絕請求,則可結束方法1900(例如不響應請求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第二客戶裝置)。若在1906處准許請求,則可將方法繼續進行至1908。
在1908處,可作出關於是繼續還是停止傳輸至第一客戶裝置之決定。響應在1908處繼續傳輸至第一客戶裝置之決定,可將方法1900繼續進行至1910。在1910處,可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第一客戶裝置及第二客戶裝置。
或者,若在1908處作出停止傳輸至第一客戶裝置之決定,則可將方法1900繼續進行至1912。在1912處,可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第二客戶裝置。在1914處,可停止將作為通話之一部分的資料封包傳輸至第一客戶裝置。
現參看第20圖,該圖圖示可根據本文揭示之系統及方法使用的示例性計算裝置2000之概括說明。例如,計算裝置2000可為客戶裝置(例如客戶裝置A 102、客戶裝置B 104等)。經由另一實例,計算裝置2000可為通話伺服器(例如通話伺服器1002)。計算裝置2000包括執行儲存在記憶體
2004中之指令的至少一個處理器2002。例如,該等指令可為用於實施功能(該功能描述經描述為藉由以上討論之一或更多個元件實施)之指令,或用於實施以上描述之一或更多種方法之指令。經由系統匯流排2006,處理器2002可存取記憶體2004。除了儲存可執行之指令外,記憶體2004亦可儲存識別符、關於通話之資料、通話存取資訊等。
計算裝置2000額外包括資料儲存裝置2008,處理器2002經由系統匯流排2006可存取資料儲存裝置2008。資料儲存裝置2008可包括可執行指令、識別符、關於通話之資料、通話存取資訊等。計算裝置2000亦包括允許外部裝置與計算裝置2000通訊之輸入介面2010。例如,輸入介面2010可用於接收來自外部計算裝置、使用者等的指令。計算裝置2000亦包括使計算裝置2000與一或更多個外部裝置界接之輸出介面2012。例如,計算裝置2000可經由輸出介面2012顯示文本、影像等。
可設想,經由輸入介面2010及輸出介面2012與計算裝置2000通訊之外部裝置可包括於一環境中,該環境實質上提供任何類型的使用者介面,使用者與該介面可進行互動。使用者介面類型之實例包括圖形使用者介面、自然使用者介面等。例如,圖形使用者介面可接受來自使用者採用輸入裝置(諸如鍵盤、滑鼠、遙控器或類似裝置)之輸入,及將輸出提供於輸出裝置(諸如顯示器)上。此外,自然使用者介面可使得使用者能夠以一種免受輸入裝置(諸如鍵盤、滑鼠、遙控器及類似裝置)施加之限制的方式與計算裝置2000
互動。更確切而言,自然使用者介面可依靠語音辨識、觸摸及觸筆辨識、螢幕上及螢幕附近之手勢辨識、空氣手勢、頭及眼跟蹤、聲音及語音、視域、觸摸、手勢、機器智慧等。
此外,儘管圖示為單系統,應瞭解,計算裝置2000可為分佈式系統。因此,例如,若干裝置可經由網路連接通訊,且可集體地執行描述為由計算裝置2000執行的任務。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元件」及「系統」意欲包含電腦可讀資料儲存裝置,該電腦可讀資料儲存裝置配置有電腦可執行指令,該等電腦可執行指令在由處理器執行時引起執行某種功能。電腦可執行指令可包括常式、功能等等。亦應瞭解,元件或系統可定位於單一裝置上或分佈於若干裝置上。
此外,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示例性」意欲意謂「用作某一事物的說明或實例」。
可在硬體、軟體或以上各者之組合中實施本文描述之多種功能。如在軟體中實施,則功能可作為一或更多個指令或程式碼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上,或經由電腦可讀媒體傳輸。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可讀儲存媒體。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電腦存取的任何可用的儲存媒體。舉例而言而不做限制,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裝置、磁碟儲存裝置或其他磁存儲裝置或可用於攜載或儲存所要程式碼(以指令或資料結構形式)且可由電腦存取之任何其他媒體。如本文所使用,磁碟或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光碟、多樣化數位
光碟(DVD)、軟磁碟及藍光光碟(BD),其中磁碟通常磁再現資料,而光碟通常使用雷射光學地再現資料。另外,傳播訊號不包括在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之範疇內。電腦可讀媒體亦包括通訊媒體,該通訊媒體包括有助將電腦程式從一地方移送至另一地方的任何媒體。例如,連接可為通訊媒體。例如,若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路(DSL)或無線技術(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及微波)從網站、伺服器或其它遠端源傳輸軟體,則通訊媒體之定義中包括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無線技術(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及微波)。以上之組合亦應包括在電腦可讀媒體之範疇內。
替代地或另外,本文描述之功能可至少部分地由一或更多個硬體邏輯元件執行。例如而非限制,可使用之硬體邏輯元件的說明類型包括場可程式閘陣列(FPGA)、程式特定積體電路(ASIC)、程式特定標準產品(ASSP)、晶片上系統(SOC)、複合可程式化邏輯裝置(CDLD)等。
以上描述之內容包括一或更多個實施例之實例。當然,為達描述上述態樣之目的,不可能描述以上裝置或方法之每一可想到的修改和改變,但是本領域一般技術者可認識到多種態樣之許多進一步的修改及置換是可能的。因此,描述之態樣意欲包含屬於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疇內的所有該等改變、修改及變化。此外,就在詳細描述或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的術語「包括」而言,該術語意欲以與術語「包含」類似之方式包括,因為在申請項中採用「包含」時將「包
含」解釋為過渡詞。
100‧‧‧系統
102‧‧‧客戶裝置A
104‧‧‧客戶裝置B
106‧‧‧通話
108‧‧‧通訊元件
110‧‧‧感測元件
112‧‧‧存取鼓動元件
114‧‧‧通訊元件
Claims (20)
- 一種使一客戶裝置加入一現有通話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偵測一第一客戶裝置與一第二客戶裝置之間的一實體手勢,其中該第一客戶裝置在偵測該實體手勢時參與一通話,且其中該第二客戶裝置在偵測該實體手勢時未參與該通話;以及響應偵測之該實體手勢,引發該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該通話。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引發該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該通話中的步驟進一步包含引起該通話從該第一客戶裝置轉接至該第二客戶裝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引發該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該通話中的步驟進一步包含引起該第二客戶裝置加入該通話,同時該第一客戶裝置繼續參與該通話。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響應引發之該第二客戶參與該通話,將該通話從該第一客戶裝置發起至該第二客戶裝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引發該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該通話中的步驟進一步包含將一請求從該第一客戶裝置傳 輸至一伺服器,其中該請求引起該伺服器將該通話路由至該第二客戶裝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引發該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該通話中的步驟進一步包含將一訊號從該第一客戶裝置傳輸至一交換中心,其中該訊號引起該交換中心將該通話路由至該第二客戶裝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引發該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該通話中的步驟進一步包含將通話存取資訊傳輸至該第二客戶裝置,其中該第二客戶裝置採用該通話存取資訊以連接至該通話。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實體手勢包含該第二客戶裝置與該第一客戶裝置之間之一敲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實體手勢包含以下各者之至少一個:該第一客戶裝置之一代理與該第二客戶裝置之間的一敲擊;該第一客戶裝置與該第二客戶裝置之一代理之間的一敲擊;或該第一客戶裝置之該代理與該第二客戶裝置之該代理之間之一敲擊。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從一組可能的手勢類型識別該實體手勢之一手勢類型,其中該組中該等可能的手勢類型對應於關於該通話之各別不同的動作;以及響應該實體手勢之偵測及該手勢類型之識別,引起對應於該手勢類型之關於該通話的一特定動作。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發現該第二客戶裝置之性能;基於該第二客戶裝置之性能選擇一連接技術;以及使用基於該第二客戶裝置之性能選擇之連接技術引發該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該通話中。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在該第二客戶裝置與該第一客戶裝置之間偵測實體手勢時,識別該第二客戶裝置之一識別符,其中該識別符用於引發該第二客戶裝置參與至該通話中。
- 一種客戶裝置,該客戶裝置包含:一感測元件,該感測元件偵測該客戶裝置與一不同客戶裝置之間的一敲擊,其中該客戶裝置在偵測該敲擊時參與一通話,且其中該不同客戶裝置在偵測該敲擊時未參與該通話;及 一存取鼓動元件,該存取鼓動元件響應在該客戶裝置與該不同客戶裝置之間該敲擊之該偵測引發該不同客戶裝置參與至該通話中。
-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客戶裝置,該客戶裝置進一步包含一類型評估元件,該類型評估元件從一組可能的敲擊類型中識別該敲擊之一敲擊類型,其中,該組中該等可能的敲擊類型對應於關於該通話之個別的不同動作,且其中該存取鼓動元件響應該敲擊之該偵測及該敲擊類型之該識別引起對應於該敲擊類型的關於該通話之一特定動作。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客戶裝置,其中一第一可能敲擊類型對應於一轉接動作,該動作中該通話從該客戶裝置轉接至該不同客戶裝置,且其中一第二可能敲擊類型對應於一會議動作,該動作中該不同客戶裝置加入該通話,同時該客戶裝置繼續參與該通話。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客戶裝置,其中該類型評估元件根據該客戶裝置之一外殼上偵測該敲擊的一位置、在該敲擊期間該不同客戶裝置相對於該客戶裝置的一定向、該敲擊之一持續時間或該敲擊之一發生次數中之至少一者識別該敲擊之該敲擊類型。
-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存取鼓動元件響應在客 戶裝置與該不同客戶裝置之間該敲擊之該偵測將一請求從該客戶裝置傳輸至一伺服器,其中該請求引起該伺服器將該通話路由至該第二客戶裝置。
- 一種路由一通話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作為該通話之一部分之資料封包傳輸至一第一客戶裝置;接收將作為該通話之一部分的該等資料封包路由至一第二客戶裝置的一請求,其中該請求響應該第一客戶裝置與該第二客戶裝置之間偵測之一實體手勢,且其中在接收該請求之前,不將作為該通話之一部分的該等資料封包路由至該第二客戶裝置;決定是准許該請求還是拒絕該請求;以及響應准許該請求之一決定,將作為該通話之一部分的該等資料封包傳輸至該第二客戶裝置。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至少部分地基於該請求決定是否繼續將作為該通話之一部分的該等資料封包傳輸至該第一客戶裝置或停止將作為該通話之一部分的該等資料封包傳輸至該第一客戶裝置;以及響應准許該請求之該決定,執行以下兩者之一:繼續將作為該通話之一部分的該等資料封包傳輸至該第一客戶裝置;或停止將作為該通話之一部分的該等資料封包傳輸至 該第一客戶裝置。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基於該通話、該第一客戶裝置或該第二客戶裝置中之至少一者的情況,使用一預定策略決定是准許該請求還是拒絕該請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918,530 US9100488B2 (en) | 2013-06-14 | 2013-06-14 | Using physical gestures to initiate call transfers between device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07436A true TW201507436A (zh) | 2015-02-16 |
Family
ID=51063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19381A TW201507436A (zh) | 2013-06-14 | 2014-06-04 | 使用實體手勢以引發裝置之間的通話轉接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9100488B2 (zh) |
EP (1) | EP3008885B1 (zh) |
CN (1) | CN105556939B (zh) |
TW (1) | TW201507436A (zh) |
WO (1) | WO201420107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06479A2 (en) * | 2010-08-19 | 2013-06-26 | Vladimir Kranz | The localization and activation of alarm of persons in danger |
US9288612B2 (en) * | 2013-06-07 | 2016-03-15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Inviting devices to join a mesh network |
US9100488B2 (en) | 2013-06-14 | 2015-08-04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Using physical gestures to initiate call transfers between devices |
KR102090755B1 (ko) * | 2013-07-02 | 2020-03-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능 제어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US20160112472A1 (en) * | 2014-10-21 | 2016-04-21 | Avay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
KR102337715B1 (ko) | 2015-04-23 | 2021-12-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호 처리 방법 |
US11044283B2 (en) * | 2015-08-06 | 2021-06-2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s and systems to customize a vehicle computing system based on an electronic calendar |
CN105846861A (zh) * | 2016-03-17 | 2016-08-10 | 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信号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JP6680031B2 (ja) * | 2016-03-25 | 2020-04-1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会議用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CN105872271B (zh) * | 2016-06-22 | 2019-01-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话会议第三方联系人的呼叫方法及移动终端 |
US10298769B2 (en) * | 2016-07-22 | 2019-05-21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Call transfer between devices |
US10650621B1 (en) | 2016-09-13 | 2020-05-12 | Iocurrents, Inc. | Interfacing with a vehicular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
US10341492B2 (en) | 2016-09-23 | 2019-07-02 | Apple Inc.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to notify a call transfer event from a first device to a second device |
US11032698B2 (en) * | 2016-10-27 | 2021-06-0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Gesture based smart download |
KR101846728B1 (ko) * | 2016-10-31 | 2018-04-0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차량 제어 프로그램 연결 제어방법 및 차량 제어 프로그램 연결 제어시스템 |
KR102325758B1 (ko) * | 2017-10-31 | 2021-11-11 |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 컨퍼런스 시스템 및 상기 시스템에서의 접속 단말 변경 방법 |
CN110662187B (zh) * | 2018-06-29 | 2022-07-12 | 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 来电转接装置及方法 |
US10924894B2 (en) * | 2018-09-20 | 2021-02-16 | Avay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non-visual messages in an electronic audio communication session |
DE102022132827A1 (de) * | 2022-12-09 | 2024-06-20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für eine Anrufübergab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64321B2 (en) * | 1995-04-28 | 2003-05-13 | Bobo Ii Charles R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toring, delivering, and managing messages |
US5946386A (en) * | 1996-03-11 | 1999-08-31 | Xantel Corporation | Cal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call control from user workstation computers |
US6999769B1 (en) | 1999-12-08 | 2006-02-14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ethod for in-progress telephone call transfer between a wireless telephone and a wired telephone using a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control link |
US7257217B1 (en) * | 1999-12-27 | 2007-08-1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Call features for automatic call distribution system |
US20030003900A1 (en) | 2001-06-29 | 2003-01-02 | Goss Stephen C. | Proximity-based call forwarding |
US7751546B2 (en) | 2003-01-22 | 2010-07-06 | Avaya Canada Corp. | Call transfer system,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s |
US7447513B2 (en) | 2004-08-23 | 2008-11-04 | Nokia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associated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short-range initiation of joining and/or transferr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
US7424288B2 (en) | 2004-11-22 | 2008-09-09 | Searete Llc | Call transfer to proximate devices |
US7881295B2 (en) * | 2006-03-24 | 2011-02-01 | Scenera Technologies, Llc | Establishing directed communication based upon phys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devices |
US7729489B2 (en) | 2006-04-12 | 2010-06-0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ransferring a communications exchange |
US20070257881A1 (en) * | 2006-05-08 | 2007-11-08 | Marja-Leena Nurmela | Music player and method |
JP2009278294A (ja) * | 2008-05-13 | 2009-11-26 |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
US8412185B2 (en) | 2009-09-14 | 2013-04-02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devices 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
CN102202131B (zh) * | 2010-03-26 | 2014-06-04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基于振动的应用激活 |
US9961182B2 (en) | 2010-09-23 | 2018-05-01 | Blackberry Limited | 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viding data transfer using selec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mats and related methods |
EP2691856A1 (en) * | 2011-03-31 | 2014-02-05 | AOL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application state between devices based on gestural input |
US8606933B1 (en) | 2011-09-14 | 2013-12-10 | Google Inc. | Selective pairing of devices using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9363653B2 (en) * | 2012-03-08 | 2016-06-07 | Intel Corporation | Transfer of communication from one device to another |
US8958784B2 (en) * | 2012-05-02 | 2015-02-1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Telephone call co-processing in for mobile telephones |
CN104768455B (zh) * | 2012-09-11 | 2018-01-02 | L.I.F.E.公司 | 可穿戴式通信平台 |
US9100488B2 (en) | 2013-06-14 | 2015-08-04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Using physical gestures to initiate call transfers between devices |
-
2013
- 2013-06-14 US US13/918,530 patent/US9100488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6-04 TW TW103119381A patent/TW201507436A/zh unknown
- 2014-06-11 CN CN201480033853.3A patent/CN105556939B/zh active Active
- 2014-06-11 EP EP14735798.2A patent/EP3008885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6-11 WO PCT/US2014/041829 patent/WO201420107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
- 2015-06-24 US US14/748,345 patent/US9369855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5-15 US US15/155,043 patent/US9678576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100488B2 (en) | 2015-08-04 |
EP3008885B1 (en) | 2020-02-12 |
EP3008885A1 (en) | 2016-04-20 |
US9369855B2 (en) | 2016-06-14 |
US20140369483A1 (en) | 2014-12-18 |
WO2014201077A1 (en) | 2014-12-18 |
CN105556939A (zh) | 2016-05-04 |
US20150296355A1 (en) | 2015-10-15 |
US9678576B2 (en) | 2017-06-13 |
US20160259425A1 (en) | 2016-09-08 |
CN105556939B (zh) | 2019-0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507436A (zh) | 使用實體手勢以引發裝置之間的通話轉接 | |
EP2710483B1 (en) | Multi-data typ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JP5791056B2 (ja) | 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タデバイス間のオンライン通信セッションの確立 | |
US9325942B2 (en) | Displaying video call data | |
US11546386B2 (en) | Automatic forwarding of incoming calls based on user interaction with devices | |
US20170331905A1 (en) | Multimodal conversation transfer | |
US9020109B2 (en) | Location aware conferencing system and method | |
CN114845081A (zh) | 信息处理装置、记录介质及信息处理方法 | |
EP3371964B1 (en) | Seamless mechanism to connect an active call to another device | |
WO2018072656A1 (zh) | 一种多终端通信方法、服务器和终端、存储介质 | |
CN111740984A (zh) | 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JP6254067B2 (ja) | 端末間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及び端末間通信方法 | |
JP2017022432A (ja) |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081973B2 (ja) | 端末間通信システム、端末間通信方法、及び端末間通信プログラム | |
KR101707538B1 (ko) | 움직임 센서를 이용하여 모바일 단말에서 음성 입력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 |
JP2018117394A (ja) | 端末間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6509917B2 (ja) | 端末間通信システム、端末間通信方法、端末間通信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サーバ | |
JP2016072874A (ja) | 端末間通信システム、端末間通信方法、および端末装置 | |
US20130243171A1 (en) | Multiparty service access in a network with autonomous nod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