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1435A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1435A
TW201501435A TW102121912A TW102121912A TW201501435A TW 201501435 A TW201501435 A TW 201501435A TW 102121912 A TW102121912 A TW 102121912A TW 102121912 A TW102121912 A TW 102121912A TW 201501435 A TW201501435 A TW 2015014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idth
connector
elastic contact
end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1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Chien Lin
Chun-Hsiang Hsu
Jason Jian-Cun Yeh
Original Assignee
Chant Since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t Since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t Sincere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21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501435A/zh
Priority to CN201420048658.5U priority patent/CN203690546U/zh
Priority to DE202014000822.1U priority patent/DE202014000822U1/de
Priority to US14/166,985 priority patent/US9270067B2/en
Priority to KR2020140000972U priority patent/KR20140005175U/ko
Publication of TW201501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1435A/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連接器,其係包括有:一端子組,係埋設於一絕緣體之中,其具有第一寬度的端子和第二寬度的端子為一體並分別於軸向的兩端延伸,該第一寬度的端子較第二寬度的端子為寬,且具有第一彈性接觸面和第一端身基準面,第二寬度的端子具有第二彈性接觸面和第二端身基準面,該第二彈性接觸面略高於該第一彈性接觸面,該第二端身基準面略低於該第一端身基準面;及至少一遮蔽罩罩覆固定於該端子組之外。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接器,特別是指一種藉由單一端子組而可構成雙傳輸介面形式者。
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568429「可顯示傳輸狀態的USB轉接頭」,係於一座體上分設兩USB接頭,兩USB接頭係分別為A、B形式,並相互連接,藉以供轉換USB裝置的介面埠形式;其特徵在於:兩USB接頭在座體內的連接線路上跨接有一信號檢測暨顯示電路,用以檢測並顯示兩USB接頭間的信號傳輸狀態是否正常,以供使用者確認。該信號檢測暨顯示電路係由一電晶體與一發光二極體組成,其中電晶體基極係透過一電阻跨接在連接線路上對應兩USB接頭的資料接腳,其集極係連接發光二極體,並透過該發光二極體、一電阻跨接至連接線路上對應兩USB接頭上的電源接腳,其射極則連接至連接線路上對應兩USB接頭的接地端。該座體上的一USB接頭為USB BM(公)式,另一USB接頭為USB AF(母)式。
上述「可顯示傳輸狀態的USB轉接頭」,雖具備轉換USB裝置的介面埠形式,惟其須透過一傳輸線來連接兩者,應用上仍屬不便。
一種連接器,其係包括有:一端子組,係埋設於一絕緣體之 中,其具有第一寬度的端子和第二寬度的端子為一體並分別於軸向的兩端延伸,該第一寬度的端子較第二寬度的端子為寬,且具有第一彈性接觸面和第一端身基準面,第二寬度的端子具有第二彈性接觸面和第二端身基準面,該第二彈性接觸面略高於該第一彈性接觸面,該第二端身基準面略低於該第一端身基準面;及至少一遮蔽罩罩覆固定於該端子組之外。
其中,該第二彈性接觸面較第一端身基準面低,較第二端身基準面高。
其中該第一彈性接觸面較第二端身基準面低。
其中,該端子組包含一組合:第一寬度的端子,端子A、端子B、端子C、端子D;及第二寬度的端子,端子對E、端子F、端子G、端子H。
其中該端子對E為一供電端子及待命端子所構成。
其中該具有第一寬度的端子和第二寬度的端子分別延伸之分界點,係一曲折部構成。
其中自該曲折部分別於軸向的兩端延伸的端子組,該第一寬度的端子具有較該第二寬度的端子之第二長度為短之第一長度。
其中該第一寬度的端子設有較第一寬度為寬之第三寬度之端身。
其中該第二寬度的端子接近第二彈性接觸面之所在為呈漸縮狀。
其中該絕緣體為一射出成型而成者,該端子組被埋設於其內,僅露出端子之彈性接觸部。
10‧‧‧儀器設備
101‧‧‧對接連接器
11‧‧‧遮蔽罩
12‧‧‧絕緣體
121‧‧‧第一基座
122‧‧‧第一舌部
123‧‧‧第二基座
124‧‧‧第二舌部
13‧‧‧鏤空部
21‧‧‧定位鉤
3‧‧‧端子組
31a‧‧‧端子A
31b‧‧‧端子B
31c‧‧‧端子C
31d‧‧‧端子D
32a‧‧‧端子E
32b‧‧‧端子F
32c‧‧‧端子G
32d‧‧‧端子H
33‧‧‧連結帶
341‧‧‧第一彈性接觸部
342‧‧‧第一端身
343‧‧‧第一彈性接觸面
344‧‧‧第一端身基準面
351‧‧‧第二彈性接觸部
352‧‧‧第二端身
353‧‧‧第一彈性接觸面
354‧‧‧第一端身基準面
36‧‧‧曲折部
371‧‧‧角固定部
372‧‧‧面固定部
9‧‧‧連接器
99‧‧‧疊加連接器
第1圖係本發明連接器之使用狀態圖。
第2圖係本發明連接器之分解圖。
第3圖係本發明連接器端子組之示意圖(一)。
第4圖係本發明連接器端子組之示意圖(二)。
第5圖係本發明連接器端子組之前視圖。
第6圖係本發明連接器端子組之後視圖。
第7圖係本發明連接器端子組之側視圖。
第8圖係本發明連接器部份零件延A-A切線之剖面圖。
第9圖係本發明連接器部份零件延B-B切線之剖面圖。
第10圖係本發明連接器部份零件延C-C切線之剖面圖。
第11圖係本發明連接器端子組之功能表。
第12圖係本發明連接器端子組之側視圖。
第13圖係本發明連接器部份零件組裝之側視圖。
為充分瞭解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於第3圖及第4圖中為連接器9端子組3之端子組之示意圖(一)及示意圖(二)。示意圖(一)中之端子組3較示意圖(二)之端子組3,多具備一連結帶33。
如第3圖所示,端子組3具第一端子31a、31b、31c、31d和第 二端子32a、32b、32c、32d分別於軸向的兩端延伸。由連結帶33使端子組3為一體。第4圖中連結帶33移除後,原為一體之端子組3分為四個部份。第一端子31a、31b、31c、31d每一端子皆具有第一彈性接觸部341和第一端身342,第二端子32a、32b、32c、32d亦具有第一彈性接觸部351和第一端身352。
於第5圖及第6圖中為連接器9端子組3之前視圖及後視圖。
端子組3之第一端子31a、31b、31c、31d具有一寬度X,而端子組3之第二端子32a、32b、32c、32d具有一寬度Y。於第5圖中,第二端子32a、32b、32c、32d為五支,且橫向保持著相同的寬度。於第6圖中,第一端子31a、31b、31c、31d為四支,且橫向保持著相同的寬度。
較佳地,假定寬度X是介於1公釐(Millimetre,mm)+/- 0.05之間,而寬度Y是介於0.25公釐+/- 0.05之間。由第5圖及第6圖中可以看出,第一端子31a、31b、31c、31d比起第二端子32a、32b、32c、32d而言,具有較寬的寬度。
於第7圖中,揭露一連接器9之端子組3之側視圖;第8圖為埋設有端子組3之絕緣體12延A-A切線之剖面圖。以下說明,一併參閱第5圖及第6圖端子組3之前視圖及後視圖。
第一端子31a、31b、31c、31d具有第一彈性接觸面343和第一端身基準面344。從前視圖(第6圖)可看出第一彈性接觸面343為切齊第一彈性接觸部341之一基準線形成之面;第一端身基準面344為切齊第一端身342之一基準線形成之面。第一端身基準面344係位於第一彈性接觸面343更高之處。
第二端子32a、32b、32c、32d具有第二彈性接觸面354和第 二端身基準面354。從前視圖(第5圖)可看出第二彈性接觸面353為切齊第二彈性接觸部351之一基準線形成之面;第一端身基準面354為切齊第二端身352之一基準線形成之面。第二端身基準面354係位於第二彈性接觸面353較低之處。
從端子組3之側視圖(第7圖)可看出第二彈性接觸面353略高於第一彈性接觸面343;第二端身基準面354略低於第一端身基準面344。
從端子組3之側視圖(第7圖)可看出第二彈性接觸面353較第一端身基準面344低;第一彈性接觸面343較第二端身基準面354低。
請參閱第5圖,及第11圖端子組3之功能表。
端子組3包含一組合:第一寬度的端子符合第一種規格之端子A(31a)、端子B(31b)、端子C(31c)、端子D(31d),係於連接器9軸向之一端;及第二寬度的端子符合第二種規格之端子E(32a)、端子F(32b)、端子G(32c)、端子H(32d)係於連接器9軸向之另一端。
端子對E(32a)由兩支端子所組成,連結端子A(31a),端子B(31b)連結端子F(32b),端子C(31c)連結端子G(32c)端子D(31d)連結端子H(32d)。因其具有連結關係,故利用一組端子組於一次製程中即可構成。
端子D(31d)用以傳輸電力(VBUS),端子C(31c)用以傳輸副差分訊號(D-),端子B(31b)用以傳輸正差分訊號(D+),端子A(31a)用以接地(GND)。相對地,端子H(32d)用以傳輸電力(VBUS),端子G(32c)用以傳輸副差分訊號(D-),端子F(32b)用以傳輸正差分訊號(D+),端子對E(32a)用以偵側(ID)及接地(GND),該端子對E 為一供電端子及待命端子所構成。作接地(GND)者,為端子E(32a)靠外之端子。
端子組3係包括四根獨立不相聯之金屬單件,其中一根金屬單件一端構成符合第二種規格之端子對E(32a),另一端構成符合第一種規格之端子A(31a)。另外三根金屬單件一端構成第二種規格之端子D(31d)、端子C(31c)及端子B(31b);另一端構成符合第一種規格之端子H(32d)、端子G(32c)及端子F(32b)。
如第7圖所示,端子組3之第一端子31a、31b、31c、31d具有一長度W,而端子組3之第二端子32a、32d具有一長度V1,又第二端子32a、32d32b、32c具有一長度V2。該具有第一寬度的端子31a、31b、31c、31d和第二寬度的端子32a、32b、32c、32d分別延伸之分界點,係一曲折部36構成。
較佳地,假定長度W是介於5公釐(Millimetre,mm)+/- 0.05之間,而長度V1是介於11公釐+/- 0.05之間,長度V1是介於10公釐+/- 0.05之間。由第7圖中可以看出,自曲折部36分別於軸向的兩端延伸的端子組3,第一端子31a、31b、31c、31d具有較第二端子32a、32b、32c、32d之第二長度V1、第三長度V2為短之第一長度W。
於第9圖中,揭露一連接器9之端子組3之側視圖及埋設有端子組3之絕緣體12延B-B切線之剖面圖。該剖面圖係側視絕緣體12之上半部。
第一寬度的端子31a、31b、31c、31d至少具備一端子設有較第一寬度X為寬之第三寬度Z之第一端身342。較佳地,假定長度Z是介於1.68公釐+/- 0.05之間。
第一寬度的端子31a、31b、31c、31d至少具備一端子設有向 前設置之角固定部371和向後設置面固定部372。可以看出,角固定部371和面固定部372係位於絕緣體12內。
於第10圖中,揭露一連接器9之端子組3之側視圖及埋設有端子組3之絕緣體12延C-C切線之剖面圖。該剖面圖係側視絕緣體12之下半部。
端子組3與第一寬度的端子31a、31b、31c、31d之間,設有鏤空部13。
於第10圖中,該第二寬度的端子32a、32b、32c、32d接近第二彈性接觸部351/接觸面353之所在為呈漸縮狀。
第1圖係本發明連接器9之使用狀態圖。而第2圖係本發明連接器9之分解圖。
請參閱第2圖,遮蔽罩11係由二部份所組成,為一金屬板材形成之中空體。如第1圖所示,遮蔽罩11罩覆固定於該端子組3之外,形成電性遮蔽,於連接器9用以傳輸時,防止電磁干擾(EMI)。連接器9插入一具有對接連接器101之儀器設備10,而一外部的疊加連接器99則插入連接器9中。可以看出,因為連接器9要供作疊加連接器99與對接連接器101之間的橋樑,故以簡短的設計為佳,且須考慮端子組3與絕緣體12之重心準位。
絕緣體12為一射出成型而成者,端子組3被埋設於其內,僅露出端子之第一彈性接觸部341。
於第一彈性接觸部341之另一端,設有定位鉤21,以定位於對接連接器101。
於第12圖中,揭露一連接器9之端子組3之側視圖;於第13圖中,揭露一埋設有端子組3之絕緣體12之側視圖。
於第12圖中,前述之分界點,係一曲折部36而成。綜合上述,端子組3之第一端子31a、31b、31c、31d(編號見第3圖)具有一長度W(見第7圖),而端子組3之第二端子32a、32d(編號見第3圖)具有一長度V1(見第7圖),又第二端子32a、32d32b、32c具有一長度V2。
於較佳地長度設計,並考量端子組3與絕緣體12之重心準位。由第7圖及第12圖中可以看出,自曲折部36分別於軸向的兩端延伸的端子組3,第一端子31a、31b、31c、31d具有較第二端子32a、32b、32c、32d之第二長度V1、第三長度V2為短之第一長度W。於虛線標示的端子組3,係假想的端子重量分佈,如圖示中之三角形之處,恰好係曲折部36位置。本發明之連接器9,具有較良好的水平設計。
於第13圖中可以看出,埋設好端子組3之絕緣體12,絕緣體12細分為第一基座121和第一舌部122;及第二基座123和第二舌部124。由於包覆第一端子31a、31b、31c、31d(編號見第3圖)需要較大的絕緣料;故包覆第二端子32a、32b、32c、32d(編號見第3圖)之絕緣料之體積及長度便須與端子長度綜合考量。如圖示中之三角形之處,係改於第二舌部124位置。
請併參閱第1圖及第13圖,連接器9插入一具有對接連接器101之儀器設備10後,連接器9大部份體積係位於懸空,故此時僅靠對接連接器101夾持住連接器9,故如圖示中之三角形之處,重心準位則位移至第二舌部124。
本發明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下文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遮蔽罩
12‧‧‧絕緣體
21‧‧‧定位鉤
3‧‧‧端子組
341‧‧‧第一彈性接觸部

Claims (10)

  1. 一種連接器,其係包括有:一端子組,係埋設於一絕緣體之中,其具有第一寬度的端子和第二寬度的端子為一體並分別於軸向的兩端延伸,該第一寬度的端子較第二寬度的端子為寬,且具有第一彈性接觸面和第一端身基準面,第二寬度的端子具有第二彈性接觸面和第二端身基準面,該第二彈性接觸面略高於該第一彈性接觸面,該第二端身基準面略低於該第一端身基準面;及至少一遮蔽罩罩覆固定於該端子組之外。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彈性接觸面較第一端身基準面低,較第二端身基準面高。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彈性接觸面較第二端身基準面低。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端子組包含一組合:第一寬度的端子,端子A、端子B、端子C、端子D;及第二寬度的端子,端子對E、端子F、端子G、端子H。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端子對E為一供電端子及待命端子所構成。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該具有第一寬度的端子和第二寬度的端子分別延伸之分界點,係一曲折部構成。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連接器,其中自該曲折部分別於軸向的兩端延伸的端子組,該第一寬度的端子具有較該第二寬度的端子之第二長度為 短之第一長度。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寬度的端子設有較第一寬度為寬之第三寬度之端身。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寬度的端子接近第二彈性接觸面之所在為呈漸縮狀。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絕緣體為一射出成型而成者,該端子組被埋設於其內,僅露出端子之彈性接觸部。
TW102121912A 2013-03-22 2013-06-20 連接器 TW2015014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1912A TW201501435A (zh) 2013-06-20 2013-06-20 連接器
CN201420048658.5U CN203690546U (zh) 2013-03-22 2014-01-24 连接器
DE202014000822.1U DE202014000822U1 (de) 2013-03-22 2014-01-28 Stecker
US14/166,985 US9270067B2 (en) 2013-03-22 2014-01-29 Connector for multi-interface connections
KR2020140000972U KR20140005175U (ko) 2013-03-22 2014-02-11 커넥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1912A TW201501435A (zh) 2013-06-20 2013-06-20 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1435A true TW201501435A (zh) 2015-01-01

Family

ID=52718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1912A TW201501435A (zh) 2013-03-22 2013-06-20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5014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2616B (zh) 插座電連接器及插頭電連接器
TWI581530B (zh) 插座電連接器
KR101720148B1 (ko) 일체의 하우징을 갖는 자석 커넥터
US768220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and transition module
TWI423537B (zh) 連接器
CN203690546U (zh) 连接器
US2009004245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rangement
TWI451645B (zh) 電連接器組合
TWI542083B (zh) Usb連接器
JP2017076487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アダプタ
WO2018028709A1 (zh) 正反双面电连接器
KR101536888B1 (ko) 자기력으로 고정되는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충전 장치
TW201501431A (zh) 通用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TWI396347B (zh) 具彈性導體元件保護功能之連接器模組
TWI525951B (zh) 通用串列匯流排應用裝置以及通用串列匯流排應用裝置之組裝方法
TWM553061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577609U (zh) 傳輸線組
CN204304069U (zh) 一种新型usb插头连接器及usb插座连接器
TW201501435A (zh) 連接器
JP3162616U (ja) 複合コネクタプラグ
CN109524827B (zh) 插座连接器
TWM493187U (zh) 連接器結構
TWM486194U (zh) 應用於傳送訊號及/或電源之彈簧針型式連接器
TWM471073U (zh) 讀取裝置
TWM502266U (zh) 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