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0226A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00226A TW201500226A TW102121856A TW102121856A TW201500226A TW 201500226 A TW201500226 A TW 201500226A TW 102121856 A TW102121856 A TW 102121856A TW 102121856 A TW102121856 A TW 102121856A TW 201500226 A TW201500226 A TW 20150022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structure
- display device
- substrate
- interval
- display area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基板與相對設置之一第二基板,其中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各自包括一顯示區與一非顯示區;一第一支撐結構與一第二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一基板之該非顯示區,其中該第一支撐結構比該第二支撐結構更靠近該顯示區;一第三支撐結構與一第四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非顯示區;一框膠,填充於該第一支撐結構、第二支撐結構、第三支撐結構與第四支撐結構之間;一第一間隔,位於該第一支撐結構與該第二支撐結構之間;以及一第二間隔,位於該第三支撐結構與該第四支撐結構之間,其中該第一間隔與該第二間隔彼此錯位,且其中該第一支撐結構之X方向表面(X方向表面垂直於該第一支撐結構之高度)與該第三支撐結構之X方向表面彼此相對應且物理上不接觸。
Description
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隨著光電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顯示器亦隨之蓬勃發展。電濕潤顯示器(electro-wetting display,EWD)由於具有高對比(contrast ratio)、高應答速度(response time)、耗電量小與高解析度而受到高度的重視。
於電濕潤顯示器(EWD)中,非顯示區域(non-active region)需要使用框膠(seal member)進行上下基板的黏合,但是框膠容易溢流到中央的顯示區域(active area)中,因此,使用支撐結構(例如擋牆)阻止框膠溢流的問題,然而,一般支撐結構僅位於單側基板上(上基板或下基板),使得框膠與基板之間的接觸面積過小,而造成黏著效果不佳,且導致上下基板容易發生剝離的現象,進而降低顯示器之可靠度。
本揭露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基板與一第二基板,其中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各自包括一顯示區與一非顯示區;一第一支撐結構與一第二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一基板之該非顯示區;一第三支撐結構與一第四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非顯示區;一框膠,填充於該第一支撐結構、第二
支撐結構、第三支撐結構與第四支撐結構之間;一第一間隔,位於該第一支撐結構與該第二支撐結構之間;以及一第二間隔,位於該第三支撐結構與該四支撐結構之間,其中該第一間隔與該第二間隔彼此錯位。
本揭露一實施例另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如本揭露所述之顯示裝置;以及至少一輔助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之上,其中該些輔助支撐結構位於相鄰的該些顯示裝置之間。
本揭露一實施例另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基板與一第二基板,其中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各自包括一顯示區與一非顯示區;一第一支撐結構與一第二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一基板之該非顯示區,其中該第一支撐結構比該第二支撐結構更靠近該顯示區;一第三支撐結構與一第四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非顯示區,其中該第三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一支撐結構與該第二支撐結構之間,且該第二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三支撐結構與該第四支撐結構之間;一框膠,填充於該第一支撐結構與第二支撐結構之間;一第一間隔,位於該第一支撐結構與該第三支撐結構之間;以及一第二間隔,位於該第二支撐結構與該第四支撐結構之間,其中該第一間隔之間距小於或等於該第二間隔之間距。
40‧‧‧非顯示區之局部
50‧‧‧切割線
100‧‧‧顯示裝置
100a‧‧‧顯示區
100b‧‧‧非顯示區
102‧‧‧第一基板
110‧‧‧第一支撐結構
115‧‧‧第一間隔
120‧‧‧第二支撐結構
125‧‧‧第三間隔
130‧‧‧第五支撐結構
200‧‧‧複合顯示裝置
202‧‧‧第二基板
210‧‧‧第三支撐結構
215‧‧‧第二間隔
220‧‧‧第四支撐結構
225‧‧‧第四間隔
230‧‧‧第六支撐結構
450‧‧‧輔助支撐結構
300‧‧‧顯示裝置
300a‧‧‧顯示區
300b‧‧‧非顯示區
302‧‧‧第一基板
310‧‧‧第一支撐結構
315‧‧‧第五間隔
320‧‧‧第二支撐結構
325‧‧‧第六間隔
402‧‧‧第二基板
410‧‧‧第三支撐結構
420‧‧‧第四支撐結構
500‧‧‧框膠
d1‧‧‧第一間距
d2‧‧‧第二間距
d3‧‧‧第三間距
d4‧‧‧第四間距
d5‧‧‧第五間距
d6‧‧‧第六間距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h3‧‧‧第三高度
h4‧‧‧第四高度
h5‧‧‧第五高度
h6‧‧‧第六高度
h7‧‧‧第七高度
h8‧‧‧第八高度
h9‧‧‧第九高度
h10‧‧‧第十高度
第1A-1B圖為一系列俯視圖,用以說明本揭露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
第2A圖顯示第1A圖沿著AA’線的剖面圖。
第2B~2E圖為一系列剖面圖,用以顯示第2A圖之變化實施例。
第3A圖顯示第1B圖沿著AA’線的剖面圖。
第3B-3H圖為一系列剖面圖,用以顯示第3A圖之變化實施例。
第4A-4G圖顯示第1B圖局部之放大圖,用以說明本揭露之第一支撐結構、第二支撐結構與第三支撐結構之相對位置。
第5A-5B圖為一系列俯視圖,用以說明本揭露第二實施例之顯示裝置。
第6圖為第5A圖沿著BB’線之剖面圖。
第7A圖為一剖面圖,用以說明本揭露第三實施例之顯示裝置。
第7B-7C圖為一系列剖面圖,用以顯示第7A圖之變化實施例。
請參見第1A圖與第2A圖,第1A圖顯示本揭露在一實施例中之顯示裝置100之俯視圖,第2A圖顯示第1B圖沿著AA’線的剖面圖。顯示裝置100包括第一基板102與相對設置之第二基板202,其中第一基板102與第二基板202各自包括顯示區(active area,AA)100a與非顯示區100b。顯示區100a位於中央部份,其包括畫素與電極(未顯示於圖中),非顯示區100b圍繞顯示區100a。為簡化說明,第1A圖僅繪製第一基板102之俯視圖,而第二基板202之俯視圖類似於第一基板102。
請參見第2A圖,顯示裝置100尚包括第一支撐結構
110與第二支撐結構120位於第一基板102之非顯示區100b;第三支撐結構210與第四支撐結構220位於第二基板202之非顯示區100b;框膠500填充於第一支撐結構110、第二支撐結構120、第三支撐結構210與第四支撐結構220之間;第一間隔115位於第一支撐結構110與第二支撐結構120之間;以及第二間隔215位於第三支撐結構210與第四支撐結構220之間,其中第一間隔115與第二間隔215彼此錯位,表示至少部份的第一間隔115對應到至少部份的第二間隔215,或第一間隔115之中心位置並未對應到第二間隔215之中心位置。
第一基板102與第二基板202可以是玻璃、高分子基材或金屬。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02與第二基板202均為透明基板。於又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02或第二基板202為可撓式基板,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 ethylenenaphthalate,PEN)、聚醚碸(polyethersulphone,PES)、聚亞醯胺(polyimide,PI)或其他高分子基板。
因為第一間隔115與第二間隔215彼此錯位,因此提供框膠500一個導流道,並增加框膠500與第一支撐結構110、第三支撐結構210之接觸面積,提高接合強度,因而避免第一基板102與第二基板202產生剝離的現象,進而提升顯示裝置之可靠度(reliability)與提高封裝良率(packaging yield)。
請參見第1B圖與第3A圖,第1B圖顯示本揭露在一實施例中之顯示裝置100之俯視圖,第3A圖顯示第1B圖沿著AA’線的剖面圖。顯示裝置100包括第一基板102與相對設置之
第二基板202,其中第一基板102與第二基板202各自包括顯示區(active area,AA)100a與非顯示區100b。顯示區100a位於中央部份,其包括畫素與電極(未顯示於圖中),非顯示區100b圍繞顯示區100a。
第2B~2E圖為一系列剖面圖,用以顯示第2A圖之變化實施例。
於第2B圖中,於框膠500中添加奈米粒子11或間隙子(spacer)13(材質例如玻璃珠),用以提供固定的第二支撐結構120與第四支撐結構220之間的距離。此外,可避免基板組裝時,框膠500被擠出第二支撐結構120或第四支撐結構220之間。
請參見第2C圖,其中第一支撐結構110之X方向表面(X方向表面垂直於第一支撐結構110之高度)與第三支撐結構210之X方向表面彼此相對應,且第二支撐結構120之X方向表面與第四支撐結構220之X方向表面彼此相對應。另外,第一支撐結構110與第三支撐結構210之間有框膠500,彼此物理上不接觸。
請參見第2D圖,此圖與第2C圖類似,差別在於第二支撐結構120不與第四支撐結構220相對應,而且第二支撐結構120比第四支撐結構220更靠近顯示區100a。此外,第二支撐結構從第一基板102延伸到第二基板202,第四支撐結構220亦從第二基板202延伸到第一基板102。
請參見第2E圖,此圖與第2D圖類似,差別在於第二支撐結構120之高度並未從第一基板102延伸到第二基板202。
請參見第3A圖,此圖為第2A圖之變化實施例,顯
示裝置100尚包括第五支撐結構130與第六支撐結構230。
第五支撐結構130位於第一基板102之非顯示區100b,其中第二支撐結構120位於第一支撐結構11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之間;第六支撐結構230位於第二基板202之非顯示區100b,其中第四支撐結構220位於第三支撐結構210與第六支撐結構230之間;框膠500填充於第一支撐結構110、第二支撐結構120、第三支撐結構210、第四支撐結構220、第五支撐結構130與第六支撐結構230之間。
於一實施例中,亦即對應到第1B圖與第3A圖,第一支撐結構110比第二支撐結構120更靠近顯示區100a,亦即,靠近顯示區100a的第一間隔115與第二間隔215彼此錯位,表示至少部份的第一間隔115對應到至少部份的第二間隔215,第一間隔115之中心位置並未對應到第二間隔215之中心位置。
於另一實施例中(並未繪製此實施例),第五支撐結構130比第二支撐結構120更靠近顯示區100a,亦即,遠離顯示區100a的第一間隔115與第二間隔215彼此錯位。
因為第一間隔115與第二間隔215彼此錯位,因此提供框膠500一個導流道,並增加框膠500與第一支撐結構110、第三支撐結構210之接觸面積,提高接合強度,因而避免第一基板102與第二基板202產生剝離的現象,進而提升顯示裝置之可靠度(reliability)與提高封裝良率(packaging yield)。
此外,第一間隔115之第一間距d1小於或等於第二間隔215之第二間距d2。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間隔115之第一間距d1為約0.1~0.3 cm,第二間隔215之第二間距d2為約0.2~0.5
cm。
於上述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僅具有在非顯示區100b單側之支撐結構間之間隔錯位(第一間隔115與第二間隔215錯位)。於另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在非顯示區100b兩側之支撐結構之間隔皆為錯位,請再次參見第3A圖,顯示裝置100尚包括:第三間隔125位於第二支撐結構12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之間;第四間隔225位於第四支撐結構220與第六支撐結構230之間,且第三間隔125與第四間隔225彼此錯位,表示至少部份的第三間隔125對應到至少部份的第四間隔225,第三間隔125之中心位置並未對應到第四間隔225之中心位置。
此外,第三間隔125之第三間距d3小於或等於第四間隔225之第四間距d4。於一實施例中,第三間隔125之第三間距d3為約0~0.2 cm,第四間隔225之第四間距d4為約0~0.5 cm。
上述之第一支撐結構110、第二支撐結構120、第三支撐結構210、第四支撐結構220、第五支撐結構130與第六支撐結構230之材料可為各自獨立,各自包括正光阻、負光阻、光固性樹脂(photosetting resin)或熱固性樹脂(thermosetting resin)。
為了製程上的方便,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撐結構
110、第二支撐結構12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可由相同的材料所組成,而第三支撐結構210、第四支撐結構220與第六支撐結構230可由相同的材料所組成。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撐結構110、第二支撐結構12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可與位於顯示區100a的其他支撐元件(未顯示於圖中)一起製作,且第三支撐結構210、第四支撐結構220與
第六支撐結構230亦可以與位於顯示區100a的擋牆(rib)(未顯示於圖中)一起製作,如此一來,可節省製程時間與成本。
請再次參見第3A圖,第一支撐結構110具有第一高度h1,第二支撐結構120具有第二高度h2,第五支撐結構130具有第五高度h5,其中第一高度h1、第二高度h2與第五高度h5可以相同或不同。第三支撐結構210具有第三高度h3,第四支撐結構220具有第四高度h4,第六支撐結構230具有第六高度h6,同樣的,第三高度h3、第四高度h4與第六高度h6可以相同或不同。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撐結構110之第一高度h1與第三支撐結構210之第三高度h3比為3:1~1:1。
於另一實施例中,如第2A圖所示,其中第一支撐結構110之X方向(X方向表面垂直於第一高度h1)表面與第三支撐結構210之X方向表面彼此相對應且物理上不接觸。第二支撐結構120之X方向(X方向表面垂直於第二高度h2)表面與第四支撐結構220之X方向表面彼此相對應且物理上不接觸。第五支撐結構130之X方向(X方向表面垂直於第三高度h3)表面與第六支撐結構230之X方向表面彼此相對應且物理上不接觸。
請再次參見第1B圖,第一支撐結構110、第二支撐結構12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分別為連續結構,且第三支撐結構210、第四支撐結構220與第六支撐結構230分別為連續結構(未繪製於第1B圖中)。連續結構之作用在於,避免框膠500溢流到顯示區100a或顯示裝置100之外部。
上述框膠500之材料可包括光硬化膠材、壓力硬化膠材或水硬化膠材。由於框膠500之作用在於黏合第一基板102與
第二基板202,因此,框膠500之材料並不限於上述提及之材料,只要是能符合不溶於水、硬化後可阻水,以及在水中具有接著性等特性的膠材,皆在本揭露所保護的範圍內。
請參見第3B-3H圖,該些圖為一系列剖面圖,用以顯示第3A圖之變化實施例。
請參見第3B圖,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支撐結構110、第五支撐結構130為一斜面結構,且第三支撐結構210與第六支撐結構230亦為一斜面結構。製作成斜面結構之優點在於,可以提供自我組裝的效果。
請參見第3C圖,在此實施例中,第二支撐結構120、第五支撐結構130、第四支撐結構220與第六支撐結構230皆為斜面結構。
請參見第3D圖,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支撐結構110、第二支撐結構120、第三支撐結構210與第四支撐結構220皆為斜面結構。
請參見第3E圖,在此實施例中,只有第二支撐結構120為斜面結構。藉由斜面,可以在組立時,將框膠導離顯示區。也就是說,藉由斜面,組立時,框膠會因上下擠壓而往左右溢流。往顯示區溢流的框膠量(往左流動)會少於遠離顯示區溢流的框膠量(往右流動)。
請參見第3F圖,第二支撐結構120與第四支撐結構220為斜面結構,且兩者的斜面結構之尖端都朝向顯示區100a。藉由斜面,可以在組立時,將框膠導離顯示區。或者說,藉由斜面,組立時,框膠會因上下擠壓而往左右溢流。往顯示區溢流的
框膠量會少於遠離顯示區溢流的框膠量。
請參見第3G圖,其中第二支撐結構120的尖端朝向顯示區100a,第四支撐結構220之尖端遠離顯示區100a。而且第二支撐結構120的斜率(X方向寬度除以斜面的高度差)大於第四支撐結構220的斜率。藉由斜面,可以在組立時,將框膠導離顯示區。簡單來說就是,藉由斜面,組立時,框膠會因上下擠壓而往左右溢流。往顯示區溢流的框膠量會少於遠離顯示區溢流的框膠量。
請參見第3H圖,第二支撐結構120的尖端遠離顯示區100a,第四支撐結構220之尖端朝向顯示區100a。第二支撐結構120的斜率小於第四支撐結構220的斜率。藉由斜面,可以在組立時,將框膠導離顯示區。也就是藉由斜面,組立時,框膠會因上下擠壓而往左右溢流。往顯示區溢流的框膠量會少於遠離顯示區溢流的框膠量。
請參見第4A-4G圖,該些圖顯示第1B圖中以圓圈框出之非顯示區100b之局部40之放大圖,其為俯視圖,用以說明第一支撐結構110、第二支撐結構12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之相對位置。
請參見第4A圖,第一支撐結構110、第二支撐結構12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皆分別為連續結構,同樣的,第三支撐結構210、第四支撐結構220與第六支撐結構230也可分別為連續結構(未繪製於第3A圖中)。
請參見第4B圖,第一支撐結構11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為連續結構,第二支撐結構120為不連續結構,不連續結構
之形狀可以是週期性排列的立方體、圓柱體或三角柱體。同樣的,第三支撐結構210與第六支撐結構230也可為連續結構,而第四支撐結構220也可為不連續結構(未繪製於第4B圖中),不連續結構之形狀可以是週期性排列的立方體、圓柱體或三角柱體。
請參見第4C圖,第一支撐結構11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為連續結構,第二支撐結構120為不連續結構且第二支撐結構120接觸第五支撐結構130。同樣的,第三支撐結構210與第六支撐結構230也可為連續結構,而第四支撐結構220也可為不連續結構且第四支撐結構220接觸第六支撐結構230(未繪製於第4C圖中)。
請參見第4D圖,第一支撐結構11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為連續結構,第二支撐結構120為不連續結構,且不連續結構為單排的非對稱結構。於第3D圖中,第二支撐結構120為單排的三角形結構,且以第一支撐結構11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之間的中間作為中心線(虛線所示),第二支撐結構120靠近顯示區100a之面積大於遠離顯示區100a之面積。
請參見第4E圖,第一支撐結構11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為連續結構,第二支撐結構120為不連續結構,且不連續結構為單排的非對稱結構。於第3D圖中,第二支撐結構120為單排的矩形結構,且以第一支撐結構11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之間的中間作為中心線(虛線所示),第二支撐結構120靠近顯示區100a之面積大於遠離顯示區100a之面積。
請參見第4F圖,第一支撐結構11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為連續結構,第二支撐結構120為不連續結構,且不連續結
構為多排的週期性結構。於第4F圖中,靠近顯示區100a之左排不連續結構與遠離顯示區100a之右排不連續結構之數量相同,皆為4個,但是,左排的不連續結構之尺寸大於右排不連續結構之尺寸。
請參見第4G圖,第一支撐結構110與第五支撐結構130為連續結構,第二支撐結構120為不連續結構,且不連續結構為多排的週期性結構。於第4F圖中,靠近顯示區100a之左排不連續結構與遠離顯示區100a之右排不連續結構之數量不同,左排為4個,右排為2個,但是,左排的不連續結構之尺寸等於右排不連續結構之尺寸。
因此,由上述第4D-4G圖可知,當第二支撐結構120為不連續結構時,不連續結構包括單排的非對稱結構(如第4D-4E圖)或多排的週期性結構(如第4F-4G圖)。於單排的非對稱結構中,第二支撐結構120靠近顯示區100a之面積大於遠離顯示區100a之面積。於多排的週期性結構中,每一排週期性結構與其相鄰一排的週期性結構具有相同數量或不相同數量,且每一排週期性結構與其相鄰一排的週期性結構具有相同尺寸或不相同尺寸。
另外,請參見第5A圖之俯視圖,本揭露提供第二實施例,複合顯示裝置200包括複數個顯示裝置100,其中該些顯示裝置100之詳細結構如同第1-2圖所述;以及至少一輔助支撐結構450位於第一基板102或第二基板202之上,其中該些輔助支撐結構位於相鄰的該些顯示裝置100之間。
第5A圖中顯示4個彼此相鄰的顯示裝置100,在上下相鄰、左右相鄰的顯示裝置100之間具有輔助支撐結構450,
且複數個切割線50介於顯示裝置100與輔助支撐結構450之間。
於另一實施例中,請參見第5B圖,輔助支撐結構450僅位於上下兩個相鄰的顯示裝置100之間,且兩條切割線50位於上下兩個相鄰的顯示裝置100之間,而左右相鄰的顯示裝置100之間僅具有單一條切割線。本領域人士可依據實際應用之需求,調整切割線50與輔助支撐結構450之位置與數量。
第6圖顯示第5A圖沿著BB’線的剖面圖,其中在兩個相鄰的顯示裝置100之間具有至少一輔助支撐結構450。於分離複數個顯示裝置100,沿著切割線50進行切割步驟時,因為設置輔助支撐結構450,所以可避免因為基板受力不均勻,而造成裂縫(crack)的問題。
此外,本揭露提供第三實施例,請參見第7A圖,顯示裝置300包括第一基板302與相對設置之第二基板402,其中第一基板302與第二基板402各自包括顯示區300a與非顯示區300b。
顯示裝置300更包括:第一支撐結構310與第二支撐結構320位於第一基板302之非顯示區300b,其中第一支撐結構310比第二支撐結構320更靠近顯示區300a;第三支撐結構410與第四支撐結構420位於第二基板402之非顯示區300b,其中第三支撐結構410位於第一支撐結構310與第二支撐結構320之間,且第二支撐結構320位於第三支撐結構410與第四支撐結構420之間;框膠500填充於第一支撐結構310與第二支撐結構320之間;第五間隔315位於第一支撐結構310與第三支撐結構410之間;以及第六間隔325位於第二支撐結構320與第四支撐結構
420之間,其中第五間隔315之間距小於或等於第六間隔325之間距。
於一實施例中,顯示裝置僅有在非顯示區單側之支撐結構錯位,亦即第一支撐結構310與第三支撐結構410彼此錯位。於另一實施例中,如第7A圖所示,顯示裝置為在非顯示區雙側之支撐結構錯位,亦即除了第一支撐結構310與第三支撐結構410彼此錯位之外,第二支撐結構320與第四支撐結構420彼此錯位。錯位之作用在於,提供框膠500一個導流道,以避免框膠500溢流的問題。
於一實施例中,第五間隔315之第五間距d5小於或等於第六間隔325之第六間距d6。於一實施例中,第五間隔315之第五間距d5為約0~0.1 cm,第六間隔325之第六間距d6為約0~0.3 cm。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撐結構310為連續結構或不連續結構,第二支撐結構320為連續結構,第三支撐結構410為連續結構或不連續結構,第四支撐結構420為連續結構。第二支撐結構320與第四支撐結構420(相對於第一支撐結構310與第三支撐結構410)較為遠離顯示區300a,因此,兩者為連續結構,以避免框膠500溢流到顯示裝置300之外部。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撐結構310為連續結構,第二支撐結構320為連續結構或不連續結構,第三支撐結構為連續結構,第四支撐結構420為連續結構或不連續結構。須注意的是,第一支撐結構310與第三支撐結構410(相較於第二支撐結構320與第四支撐結構420)較為靠近顯示區300a,因此,兩者為連續結
構,以避免框膠500溢流到顯示區300a之內。
請再次參見第7A圖,第一支撐結構310具有第七高度h7,第二支撐結構320具有第八高度h8,第三支撐結構410具有第九高度h9,第四支撐結構420具有第十高度h10,其中第七高度h7與第八高度h8可以相同或不同,且第九高度h9與第十高度h10可以相同或不同。於一實施例中,第七高度h7與第九高度h9之比為5:1~2:1。
請參見第7B圖,此圖顯示第7A圖之變化實施例,其中第二支撐結構320之高度小於第四支撐結構420,且第四支撐結構420之高度小於第一支撐結構310或第三支撐結構410。
請參見第7C圖,此圖顯示第7A圖之變化實施例,其中第四支撐結構420之高度最小,第四支撐結構420之高度小於第一支撐結構310、第二支撐結構320或第三支撐結構410。
綜上所述,本揭露所提供之第一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顯示裝置(100,300),藉由位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支撐結構錯位的設計,可提供框膠一個導流道,避免框膠溢流到顯示區內或顯示裝置之外部。此外,藉由增加框膠與支撐結構之間的接觸面積,提高接合強度,因而避免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產生剝離的現象,進而提升顯示裝置之可靠度(reliability)與提高封裝良率(packaging yield)。
於第二實施例中之複合顯示裝置200,本揭露所提供之輔助支撐結構可避免切割裂片時因為基板受力不均勻,而造成裂縫(crack)的問題。本揭露之顯示裝置可應用於電濕潤顯示器(EWD)、電泳顯示器(EPD)、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發光二極體
顯示器(OLED)。
100‧‧‧顯示裝置
100b‧‧‧非顯示區
102‧‧‧第一基板
110‧‧‧第一支撐結構
115‧‧‧第一間隔
120‧‧‧第二支撐結構
202‧‧‧第二基板
210‧‧‧第三支撐結構
215‧‧‧第二間隔
220‧‧‧第四支撐結構
500‧‧‧框膠
d1‧‧‧第一間距
d2‧‧‧第二間距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h3‧‧‧第三高度
h4‧‧‧第四高度
Claims (23)
-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基板與相對設置之一第二基板,其中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各自包括一顯示區與一非顯示區;一第一支撐結構與一第二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一基板之該非顯示區,其中該第一支撐結構比該第二支撐結構更靠近該顯示區;一第三支撐結構與一第四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非顯示區;一框膠,填充於該第一支撐結構、第二支撐結構、第三支撐結構與第四支撐結構之間;一第一間隔,位於該第一支撐結構與該第二支撐結構之間;以及一第二間隔,位於該第三支撐結構與該第四支撐結構之間,其中該第一間隔與該第二間隔彼此錯位,且其中該第一支撐結構之X方向表面(X方向表面垂直於該第一支撐結構之高度)與該第三支撐結構之X方向表面彼此相對應且物理上不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間隔之間距小於或等於該第二間隔之間距。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間隔之間距為約0.1~0.3 cm,該第二間距為約0.2~0.5 c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至少部份的該第一間隔對應到至少部份的該第二間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支撐結構之X方向表面(X方向表面垂直於該第二支撐結構之高度)與 第四支撐結構之X方向表面彼此相對應且物理上不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撐結構之高度與該第三支撐結構之高度比為3:1~1:1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亦可包含一第五支撐結構與一第六支撐結構,其中該第五支撐結構比該第二支撐結構更遠離該顯示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尚包括:一第三間隔,位於該第二支撐結構與該第五支撐結構之間;以及一第四間隔,位於該第四支撐結構與該第六支撐結構之間,其中該第三間隔與該第四間隔彼此錯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間隔之間距小於或等於該第四間隔之間距。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間隔之間距為約0~0.2 cm,該第四間距為約0~0.5 c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至少部份的該第三間隔對應到至少部份的該第四間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支撐結構為不連續結構,且第二支撐結構接觸該第五支撐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四支撐結構為不連續結構且第四支撐結構接觸該第六支撐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或第1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不連續結構包括單排的非對稱結構或多排的週期性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單排的 非對稱結構中,該第二支撐結構或第四支撐結構靠近該顯示區之面積大於遠離該顯示區之面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多排的週期性結構之形狀包括長方形、方形、梯形或圓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五支撐結構之X方向表面(X方向表面垂直於該第五支撐結構之高度)與該第六支撐結構之X方向表面彼此相對應且物理上不接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五支撐結構之高度與該第六支撐結構之高度比為3:1~1:1。
-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基板與相對設置之一第二基板,其中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各自包括一顯示區與一非顯示區;一第一支撐結構與一第二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一基板之該非顯示區,其中該第一支撐結構比該第二支撐結構更靠近該顯示區;一第三支撐結構與一第四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二基板之該非顯示區,其中該第三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一支撐結構與該第二支撐結構之間,且該第二支撐結構位於該第三支撐結構與該第四支撐結構之間;一框膠,填充於該第一支撐結構與第二支撐結構之間;一第五間隔,位於該第一支撐結構與該第三支撐結構之間;以及一第六間隔,位於該第二支撐結構與該第四支撐結構之間,其中該第五間隔之間距小於或等於該第六間隔之間距,且其中該第三支撐結構或第四支撐結構兩者其一之高度小於該第一支撐結 構或第二支撐結構兩者其一之高度高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撐結構與該第三支撐結構彼此錯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支撐結構與該第四支撐結構彼此錯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其中該第五間隔之間距為約0~0.1 cm,該第六間距為約0~0.3 c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其中該第一支撐結構之高度與該第三支撐結構之高度比為5:1~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21856A TWI526320B (zh) | 2013-06-20 | 2013-06-20 | 顯示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21856A TWI526320B (zh) | 2013-06-20 | 2013-06-20 | 顯示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00226A true TW201500226A (zh) | 2015-01-01 |
TWI526320B TWI526320B (zh) | 2016-03-21 |
Family
ID=52717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1856A TWI526320B (zh) | 2013-06-20 | 2013-06-20 | 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2632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06193B (zh) * | 2019-07-05 | 2020-10-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 |
-
2013
- 2013-06-20 TW TW102121856A patent/TWI526320B/zh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06193B (zh) * | 2019-07-05 | 2020-10-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26320B (zh) | 2016-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107174B1 (ko) | 표시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102414171B1 (ko) | 복수 타입들의 마이크로 코팅층들을 갖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
CN108873496B (zh) | 一种液晶面板母板及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 |
US9640596B2 (en) | Flexible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211420B2 (en) | OLED display device | |
CN113178139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装置 | |
US9645420B2 (en) | Display panel | |
US11506821B2 (en) | Optical adhesive layer, stretchable display device and preparing method for optical adhesive layer | |
JP2009098425A (ja)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10248163B2 (en) |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 |
US20170038619A1 (en) | Frame sealant compositio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206209257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WO2019090906A1 (zh) | 阵列基板及其应用的显示面板 | |
JP5538278B2 (ja) |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 |
CN109061957B (zh) | 一种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 |
US20200174327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ith ultra-narrow bottom bord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10838500B (zh) |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
TWI526320B (zh) | 顯示裝置 | |
US20240194838A1 (en)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plicing display panel and splicing display panel | |
WO2020093454A1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02916556U (zh) | 一种显示基板和具有该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 | |
CN204596791U (zh) | 显示装置 | |
CN111244126A (zh) | 一种微型显示面板、制程方法及拼接显示面板 | |
US20240016005A1 (en) | Ole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KR20130025219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