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7780A - 行事曆裝置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行事曆裝置及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47780A TW201447780A TW102119795A TW102119795A TW201447780A TW 201447780 A TW201447780 A TW 201447780A TW 102119795 A TW102119795 A TW 102119795A TW 102119795 A TW102119795 A TW 102119795A TW 201447780 A TW201447780 A TW 201447780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message
- calendar
- recording unit
- electronic de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2 weekl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種行事曆裝置,與一電子裝置配合使用,電子裝置用以傳送一第一訊息,行事曆裝置包括一記錄單元、一整合模組以及一傳動單元。記錄單元用以記錄一第二訊息。整合模組與記錄單元對應設置,整合模組包括一讀寫單元及一收發單元。讀寫單元讀取記錄單元所記錄的第二訊息,或寫入電子裝置所傳送之第一訊息至記錄單元。收發單元耦接讀寫單元,將讀寫單元所讀取得第二訊息傳送到電子裝置,或接收電子裝置所傳送的第一訊息。傳動單元耦接記錄單元及整合模組,控制記錄單元與讀寫單元的相對運動。本發明另揭露一種行事曆系統。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行事曆裝置及系統,特別是關於一種與電子裝置配合使用的行事曆裝置。
一般而言,現代人對於活動或一般聚餐的規劃,係藉由成員之間以電話聯繫後,再個別通知各個成員,而各個成員在各自記錄於自己的記事本或行事曆中。依據使用者年齡層次的不同,較為年長的使用者,其對於電子產品之相關操作不甚熟悉,仍習慣使用紙本的行事曆,或是筆記本等,甚至是直接記錄在日曆或月曆上。另一方面,對於較年輕的族群,其較熟悉且依賴電子通訊產品,對於使用電子化的行事曆並無障礙。而目前市面上也已出現可同步使用的電子化行事曆,其係藉由雲端的資料庫,在網路連通的情形下同步更新不同電子裝置中的電子化行事曆,且目前亦有可同時供多人使用電子化行事曆。
對於較於年輕或擅於使用電子產品的族群而言,或許可直接使用電子化行事曆與其他成員溝通,然而,對於老一輩不諳使用電腦界面溝通工具的成員,便不易與其他成員進行留話或溝通。因此,目前的情形是年輕的成員之間藉由各種即時通訊工具相互交換訊息後,便可直接將決定的訊息公布於共同使用的電子化行事曆,但仍必須再以電話通知老一輩的成員,不同年齡層之成員之間的互動性仍舊無法改善。
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行事曆裝置及系統,可同時兼顧不同年齡層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使得群體成員之間可相互傳遞訊息資料,以進行溝通,以達到彼此之間良好的互動關係,乃為行事曆裝置及系統設計者及其製造者之一重要課題。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行事曆裝置及
系統,可同時兼顧不同年齡層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使得群體成員之間可相互傳遞訊息資料,以進行溝通,以達到彼此之間良好的互動關係。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行事曆裝置,與一電子裝置配合使用,電子裝置用以傳送一第一訊息,行事曆裝置包括一記錄單元、一整合模組以及一傳動單元。記錄單元用以記錄一第二訊息。整合模組與記錄單元對應設置,整合模組包括一讀寫單元及一收發單元。讀寫單元讀取記錄單元所記錄的第二訊息,或寫入電子裝置所傳送之第一訊息至記錄單元。收發單元耦接讀寫單元,將讀寫單元所讀取得第二訊息傳送到電子裝置,或接收電子裝置所傳送的第一訊息。傳動單元耦接記錄單元及整合模組,控制記錄單元與讀寫單元的相對運動。
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行事曆裝置更包括一辨識單元,耦接讀寫單元與收發單元,辨識第一訊息或第二訊息之內容。
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行事曆裝置更包括一顯示單元,耦接辨識單元,顯示辨識後之該第一訊息或該第二訊息之內容。
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記錄單元具有至少一定位標記,傳動單元依據定位標記控制記錄單元與讀寫單元的相對運動。
在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行事曆裝置更包括一板體,設置記錄單元之一側,用以支撐記錄單元。
為達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種行事曆系統,包括一電子裝置以及一行事曆裝置。電子裝置用以傳送一第一訊息。行事曆裝置包括一記錄單元、一整合模組及一傳動單元。記錄單元用以記錄一第二訊息。整合模組與記錄單元對應設置,整合模組包括一讀寫單元及一收發單元。讀寫單元讀取記錄單元所記錄的第二訊息,或寫入電子裝置所傳送之第一訊息至記錄單元。收發單元耦接讀寫單元,將讀寫單元所讀取得第二訊息傳送到電子裝置,或接收電子裝置所傳送的第一訊息。傳動單元耦接記錄單元及整合模組,控制記錄單元與讀寫單元的相對運動。
承上所述,本發明之行事曆裝置及系統,其中行事曆裝置與電子裝置配合使用,使用者可於行事曆裝置輸入訊息(第二訊息),並可將該訊息(第二訊息)傳送至電子裝置;亦可於電子裝置輸入並傳送另一
訊息(第一訊息),而行事曆裝置可接收該訊息(第一訊息),藉此達到訊息相互交換的功能。且本發明之行事曆裝置係為直覺式且便於使用的輸入裝置,並藉由記錄單元、整合模組以及傳動單元的設置,令使用者可直接以手寫的方式於記錄單元記錄訊息(第二訊息),再藉由整合模組的讀寫單元讀取於記錄單元所記錄的訊息(第二訊息),並由整合模組的收發單元傳送至電子裝置。另一方面,由電子裝置所傳送的訊息(第一訊息),亦可藉由收發單元接收後,再由讀寫單元寫入至記錄單元。如此一來,使熟悉或不熟悉電子產品的使用者,皆可使用本發明之行事曆裝置及系統,同時達到即時的訊息交換,使得不同族群的群體成員之間可相互傳遞訊息資料,以進行溝通,達到彼此之間良好的互動關係。
1‧‧‧電子裝置
11‧‧‧處理模組
12‧‧‧顯示單元
2、2a‧‧‧行事曆裝置
21、21a‧‧‧記錄單元
211、211a、211b‧‧‧訊息輸入欄位
212、212a‧‧‧定位標記
213a‧‧‧連結件
22、22a‧‧‧整合模組
221、221a‧‧‧讀寫單元
222、222a‧‧‧收發單元
223、223a‧‧‧輸入部
23、23a‧‧‧傳動單元
24‧‧‧辨識單元
25、25a‧‧‧顯示單元
A‧‧‧接收元件
E‧‧‧發送元件
M1‧‧‧第一訊息
M2‧‧‧第二訊息
R‧‧‧讀取元件
S‧‧‧行事曆系統
T‧‧‧轉寫元件
圖1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種行事曆系統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之行事曆系統的方塊示意圖。
圖3A為圖1所示之行事曆裝置的放大示意圖。
圖3B為圖3A所示之記錄單元移動後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之整合模組另一實施方式的方塊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之整合模組又一實施方式的方塊示意圖。
圖6為圖1所示之行事曆裝置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之傳動單元另一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行事曆裝置及系統,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圖1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種行事曆系統的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之行事曆系統的方塊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及圖2所示。本發明之一種行事曆系統S,其包括一電子裝置1以及一行事曆裝置2。其中,電子裝置1係為具有通訊功能的裝置,可為固定式電子裝置或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但不限於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或行動電話。電子裝置1係與行事曆裝置2配合使用,使用者可於電子裝置1輸入並傳
送第一訊息M1,而行事曆裝置2可接收第一訊息M1;亦可於行事曆裝置2輸入第二訊息M2,並可傳送至電子裝置1,藉此達到第一訊息M1、第二訊息M2相互交換的功能,其詳細實施方式詳述於後。
圖3A為圖1所示之行事曆裝置的放大示意圖,請同時參考
圖1及圖3A所示。行事曆裝置2包括一記錄單元21、一整合模組22以及一傳動單元23。本發明之行事曆裝置2係為直覺式且便於使用的輸入裝置,故於本實施例中,記錄單元21為實體記錄單元,於此,係以可直接書寫的紙張為例。較佳的,行事曆裝置2更可具有支撐記錄單元21的板體(圖未顯示),形成類似習知留言板的結構,使用者可直接的在記錄單元21上書寫或備註,即記錄行事曆的第二訊息M2,訊息例如但不限於日期、時間、期間、行程(schedule)、地點、事項內容、關聯人物等。而本發明亦不限制記錄單元21的格式,可以為日曆、週曆或月曆的格式,亦可無任何格線,僅為一張白紙,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除此之外,記錄單元21亦可顯示由電子裝置1所傳送之第一訊息M1(如圖2所示)。
如圖2及圖3A所示,整合模組22與記錄單元21對應設置,
整合模組22可以有線方式或無線方式與電子裝置1耦接,較佳係以無線的方線耦接,使電子裝置1與行事曆裝置2可分別設置於不同的區域,且電子裝置1與行事曆裝置2係為雙向的訊息傳遞。整合模組22包括一讀寫單元221及一收發單元222,兩者相互耦接,即相互電性連接。讀寫單元221可讀取記錄單元21所記錄的第二訊息M2,而收發單元222進而將讀寫單元221所讀取的第二訊息M2傳送到電子裝置1。另外,收發單元222亦可接收電子裝置1所傳送的第一訊息M1,並由讀寫單元221將由電子裝置1所輸入的第一訊息M1寫入到記錄單元21。其中,整合模組22更可包括一導軌(圖未顯示),導軌可對應於讀寫單元221設置,以使讀寫單元221藉由導軌往復移動,藉而讀取記錄單元21所記錄的第二訊息M2或寫入由電子裝置1所輸入的第一訊息M1。
圖3B為圖3A所示之記錄單元移動後的示意圖,請同時參
考圖3A及圖3B所示。本實施例的記錄單元21係以月曆的格式為例,其具有由多條格線所分割而成的訊息輸入欄位211,而電子裝置1同樣具有對應
於行事曆裝置2格式的電子化行事曆。於操作上,使用者可於記錄單元21的訊息輸入欄位211記錄任何事項,本實施例以於訊息輸入欄位211a記錄第二訊息M2為例。記錄完第二訊息M2後,記錄單元21與讀寫單元221可相對運動。亦即使用者於記錄單元21上的訊息輸入欄位211a記錄第二訊息M2,爾後記錄單元21可移動至對應於讀寫單元221的位置(如圖3B所示),使讀取元件R可直接讀取第二訊息M2。
圖4為本發明之整合模組另一實施方式的方塊示意圖。以
下先詳述自記錄單元21記錄第二訊息M2,並將第二訊息M2顯示於電子裝置1的實施方式。詳細而言,讀寫單元221又可包括讀取元件R,其可例如但不限於影像擷取裝置或掃描裝置,用以擷取包含第二訊息M2的圖像資訊,並將第二訊息M2的圖像資訊傳送至收發單元222,而收發單元222又可包括可發送訊號的發送元件E,藉由發送元件E將第二訊息M2的圖像資訊傳送至電子裝置1。如圖1所示,電子裝置1可藉由本身具有的處理模組11,接收第二訊息M2的圖像資訊,並利用處理模組11執行文字辨識方法(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以辯識圖像內的文字,即讀取第二訊息M2的文字資訊,並顯示於電子裝置1的顯示單元12。
由於電子裝置1與行事曆裝置2為雙向的訊息傳遞,而自
電子裝置1記錄第一訊息M1,並將第一訊息M1顯示於記錄單元21的實施方式詳述如下。使用者亦可於電子裝置1端輸入第一訊息M1,並將第一訊息M1傳送至收發單元222。如圖4所示,收發單元222除了發送元件E外,更具有接收元件A,用以接收自電子裝置1端所輸入第一訊息M1,再藉由傳動單元23移動記錄單元21與讀寫單元221的相對位置,使讀寫單元221可將第一訊息M1寫入至記錄單元21。較佳的,讀寫單元221更具有一轉寫元件T,可例如但不限於列印裝置,將第一訊息M1直接寫入(轉寫、列印)至記錄單元21。
圖5為本發明之整合模組又一實施方式的方塊示意圖。較
佳的,行事曆裝置2更包括一辨識單元24,耦接讀寫單元221與收發單元222,可辨識自讀寫單元221所讀取之第二訊息M2(即記錄單元21所記錄的第二訊息M2)、或自電子裝置1所輸入之第一訊息M1。同樣的,辨識單
元24藉由執行文字辨識方法以辯識含有第二訊息M2的圖像,並將其轉換為文字資訊後,再藉由收發單元222直接將含有第二訊息M2的文字資訊傳送至電子裝置1。反向的,辨識單元24亦可將自收發單元222接收第一訊息M1轉換為文字資訊後,再傳送至轉寫元件T,進而將第一訊息M1寫入至記錄單元21。
本發明不限制辨識單元24的設置位置,可設置於行事曆裝
置2的任何位置,甚至可獨立於行事曆裝置2,僅需與讀寫單元221、收發單元222耦接,以接收並傳送第二訊息M2。詳細而言,當讀寫單元221的讀取元件R擷取包含有第二訊息M2的圖像資訊後,將其傳送至辨識單元24,再藉由辨識單元24辨識第二訊息M2的文字資訊(其辨識方式可參照前述,於此不加贅述),並將第二訊息M2的文字資訊藉由收發單元222的發送元件E傳送至電子裝置1,再顯示於電子裝置1的顯示單元12(如圖1所示)。
另外,由於讀寫單元221的讀取元件R為影像擷取裝置或
掃描裝置,故訊息輸入欄位211a僅需移動至讀取元件R的感光元件所可偵測到的範圍。藉由讀取元件R擷取該範圍的整體圖像,以同時獲得第二訊息M2的相關圖像資料,並將其圖像資料藉由發送元件E傳送至電子裝置1(如圖4所示),或經由辨識單元24將第二訊息M2的圖像資料轉換成文字資料後,再由發送元件E傳送至電子裝置1(如圖5所示)。其中,可先於處理模組11或辨識單元24預設記錄單元21的月曆格式為背景值,而處理模組11或辨識單元24便可藉由比對擷取的圖像資料與背景值的差異,找出第二訊息M2的位置,並對應輸出於電子裝置1的電子化行事曆,使其呈現於顯示單元12。
圖6為圖1所示之行事曆裝置的部分放大示意圖,請同時
參考圖3A及圖6所示,傳動單元23與記錄單元21耦接,並藉由傳動單元23自身的轉動,以控制記錄單元21的運動。於本實施例中,記錄單元21係為環形的紙捲,而行事曆裝置2較佳具有二組圓柱狀的傳動單元23,其可例如為伺服馬達,並分別套設於記錄單元21的二端,藉由傳動單元23的正向或反向轉動,帶動記錄單元21向上(順時針方向)移動或向下(逆
時針方向)移動。較佳的,如圖3A所示,整合模組22更具有一輸入部223,當使用者於訊息輸入欄位211a輸入第二訊息M2後,使用者可再藉由按壓輸入部223,使傳動單元23往順時針方向轉動,帶動記錄單元21向上移動,使訊息輸入欄位211a移動至對應於整合模組22的位置。進一步的,可直接預設每次按壓輸入部223後,記錄單元21可移動的距離或範圍。以本實施例為例,每按壓一次輸入部223,傳動單元23向上(順時針方向)轉動,並帶動記錄單元21向上移動兩週的距離,即圖3A所示之兩個方格框的距離,使讀寫單元221的讀取元件R可一次擷取兩週範圍的圖像。因此,以圖3A及圖3B為例,使用者於訊息輸入欄位211a中輸入第二訊息M2後,按壓一次輸入部223,便可使訊息輸入欄位211a向上移動至對應於整合模組22的位置。
若使用者於電子裝置1端輸入第一訊息M1,第一訊息M1
除了具有訊息本身的文字資料以外,更可同時具有一指定轉寫的位置,本實施例以訊息輸入欄位211b為例。較佳的,記錄單元21具有至少一定位標記212,設置於記錄單元21其中一側的邊緣,或可同時設置於兩側,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傳動單元23可依據定位標記212控制記錄單元21與讀寫單元221的相對運動。詳細而言,傳動單元23可藉由辨識並比對定位標記212,以定位各個訊息輸入欄位2112的設置位置,進而控制記錄單元21移動至適當的位置,供讀寫單元221的轉寫元件T可寫入第一訊息M1於指定轉寫的位置,即訊息輸入欄位211b。
圖7為本發明之傳動單元另一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如圖7
所示,傳動單元23a可為滑軌的結構,而行事曆裝置2a更具有兩連結件213a,用以固定記錄單元21a及傳動單元23a的兩端。其中,傳動單元23a控制整合模組22a於滑軌上運動,進而使讀寫單元221a移動至與記錄單元21a的相對位置。同樣的,傳動單元23a可藉由按壓輸入部223a的次數,辨識並比對定位標記212a的位置,使讀寫單元221a移動至適當位置,或由傳動單元23a控制整合模組22a於上、下二連結件213a之間移動,進而自記錄單元21a擷取第二訊息M2或寫入第一訊息M1於記錄單元21a。此外,兩連結件213a的其中之一可具有一凹槽,用以放置書寫工具,以供使用者
書寫訊息至記錄單元21a。
除此之外,行事曆裝置2更包括一顯示單元25(可參考圖
1及圖5所示),與辨識單元24耦接,可顯示辨識後的第一訊息M1或第二訊息M2之內容。換言之,自讀寫單元221所讀取記錄單元21所記錄的第二訊息M2,經由辨識單元24辨識後,可先由顯示單元25呈現,再傳至電子裝置1。此外,使用者可藉由顯示單元25的呈現,確認辨認第二訊息M2無誤後,再行傳至電子裝置1,有誤則重新辨認第二訊息M2。當然,由於記錄單元21為實體記錄單元,故可直接塗改進行修正第二訊息M2。較佳的,顯示單元25更可於指定時間顯示第一訊息M1或第二訊息M2,換言之可顯示當日的相關訊息。舉例而言,本實施例之第二訊息M2係記錄於訊息輸入欄位211a(19日,星期五),故顯示單元25於19日(指定時間,為求說明書簡潔,省略對於月份的描述)便會顯示第二訊息M2的內容,而第一訊息M1係記錄於訊息輸入欄位211b(15日,星期一),故顯示單元25於15日便會顯示第一訊息M1的內容。詳細而言,辨識單元24更可儲存經辨識後的第一訊息M1(文字資料)及第二訊息M2,並於指定的時間將該些訊息顯示於顯示單元25。
另外,本發明另更提出一種行事曆裝置,其元件結構與特徵與前述行事曆系統之行事曆裝置的實施例相同,行事曆裝置與一電子裝置配合使用,行事曆裝置包括一記錄單元、一整合模組以及一傳動單元。整合模組與記錄單元對應設置,並與電子裝置耦接,整合模組包括一讀寫單元及一收發單元。讀寫單元讀取記錄單元所記錄的訊息,或將電子裝置的訊息寫入到記錄單元。收發單元將記錄單元所記錄的訊息傳送到電子裝置,或接收電子裝置傳送的訊息。傳動單元控制記錄單元與讀寫單元的相對運動,其餘作動方式及元件特徵已詳述於前,可參考前述,於此不加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行事曆裝置及系統,其中行事曆裝置與電子裝置配合使用,使用者可於行事曆裝置輸入訊息(第二訊息),並可將該訊息(第二訊息)傳送至電子裝置;亦可於電子裝置輸入並傳送另一訊息(第一訊息),而行事曆裝置可接收該訊息(第一訊息),藉此達到訊
息相互交換的功能。另外,本發明之行事曆裝置係為直覺式且便於使用的輸入裝置,可藉由記錄單元、整合模組以及傳動單元的設置,令使用者可直接以手寫的方式於記錄單元記錄訊息(第二訊息),再藉由整合模組的讀寫單元讀取於記錄單元所記錄的訊息(第二訊息),並由整合模組的收發單元傳送至電子裝置。另一方面,由電子裝置所傳送的訊息(第一訊息),亦可藉由收發單元接收後,再由讀寫單元寫入至記錄單元。如此一來,不論是熟悉或不熟悉電子產品的使用者,皆可使用本發明之行事曆裝置及系統,同時達到即時的訊息交換,使得不同族群的群體成員之間可相互傳遞訊息資料,以進行溝通,達到彼此之間良好的互動關係。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
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電子裝置
11‧‧‧處理模組
12‧‧‧顯示單元
2‧‧‧行事曆裝置
21‧‧‧記錄單元
211、211a、211b‧‧‧訊息輸入欄位
212‧‧‧定位標記
22‧‧‧整合模組
221‧‧‧讀寫單元
222‧‧‧收發單元
223‧‧‧輸入部
25‧‧‧顯示單元
M1‧‧‧第一訊息
M2‧‧‧第二訊息
S‧‧‧行事曆系統
Claims (10)
- 一種行事曆裝置,與一電子裝置配合使用,該電子裝置用以傳送一第一訊息,該行事曆裝置包括:一記錄單元,用以記錄一第二訊息;一整合模組,與該記錄單元對應設置,該整合模組包括:一讀寫單元,讀取該記錄單元所記錄的該第二訊息,或寫入該電子裝置所傳送之該第一訊息至該記錄單元;及一收發單元,耦接該讀寫單元,將該讀寫單元所讀取得該第二訊息傳送到該電子裝置,或接收該電子裝置所傳送的該第一訊息;以及一傳動單元,耦接該記錄單元及該整合模組,控制該記錄單元與該讀寫單元的相對運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行事曆裝置,更包括:一辨識單元,耦接該讀寫單元與該收發單元,辨識該第一訊息或該第二訊息之內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行事曆裝置,更包括:一顯示單元,耦接該辨識單元,顯示經辨識後之該第一訊息或該第二訊息之內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行事曆裝置,其中該記錄單元具有至少一定位標記,該傳動單元依據該定位標記控制該記錄單元與該讀寫單元的相對運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行事曆裝置,更包括:一板體,設置該記錄單元之一側,用以支撐該記錄單元。
- 一種行事曆系統,包括:一電子裝置,用以傳送一第一訊息;以及一行事曆裝置,包括:一記錄單元,用以記錄一第二訊息;一整合模組,與該記錄單元對應設置,該整合模組包括:一讀寫單元,讀取該記錄單元所記錄的該第二訊息,或寫入該電子裝置所傳送之該第一訊息至該記錄單元;及 一收發單元,耦接該讀寫單元,將該讀寫單元所讀取得該第二訊息傳送到該電子裝置,或接收該電子裝置所傳送的該第一訊息;及一傳動單元,耦接該記錄單元及該整合模組,控制該記錄單元與該讀寫單元的相對運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行事曆系統,其中該行事曆裝置更包括一辨識單元,耦接該讀寫單元與該收發單元,辨識該第一訊息或該第二訊息之內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行事曆系統,其中該行事曆裝置更包括一顯示單元,耦接該辨識單元,顯示經辨識後之該第一訊息或該第二訊息之內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行事曆系統,其中該記錄單元具有至少一定位標記,該傳動單元依據該定位標記控制該記錄單元與該讀寫單元的相對運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行事曆系統,其中該行事曆裝置更包括一板體,設置該記錄單元之一側,用以支撐該記錄單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19795A TWI557661B (zh) | 2013-06-04 | 2013-06-04 | 行事曆裝置及系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19795A TWI557661B (zh) | 2013-06-04 | 2013-06-04 | 行事曆裝置及系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7780A true TW201447780A (zh) | 2014-12-16 |
TWI557661B TWI557661B (zh) | 2016-11-11 |
Family
ID=52707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19795A TWI557661B (zh) | 2013-06-04 | 2013-06-04 | 行事曆裝置及系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57661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64337A1 (en) * | 2004-09-21 | 2006-03-23 | Naberhuis Steven L | Calendaring and messaging device |
US7986590B2 (en) * | 2008-04-28 | 2011-07-26 | Angela Hansen | Calendar apparatus |
US20110205849A1 (en) * | 2010-02-23 | 2011-08-25 | Sony Corporation, A Japanese Corporation | Digital calendar device and methods |
TWM447519U (zh) * | 2012-10-09 | 2013-02-21 | Univ Far East | 電子日曆裝置 |
-
2013
- 2013-06-04 TW TW102119795A patent/TWI557661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57661B (zh) | 2016-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10069184A1 (en) | Portable remote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icture of real object and written data, and present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 |
CN110827596A (zh) | 一种基于智能笔的答题方法 | |
US20140118314A1 (en) | Multiple-User Collaboration with a Smart Pen System | |
JP6309742B2 (ja) | 情報通信方法及び情報通信装置 | |
KR101462722B1 (ko) | 스마트폰을 활용하여 위치 확인이 가능한 출결 체크 시스템 | |
JP4089268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 | |
CN204946124U (zh) | 课堂教学用点名系统 | |
US20140248591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pturing reading assessment data | |
US2016033524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between Interactive Systems | |
JP6973791B2 (ja) | 手書き装置および手書き通信システム | |
JP2003508831A (ja) | 手書き情報の電子的記録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 |
CN101114260A (zh) | 一种用于电子文档演示的智能演示设备 | |
KR20130094092A (ko) | 스마트폰을 활용한 전자적 학생 출결 체크 및 관리 시스템 | |
CN102411852B (zh) | 无纸作业本及教学作业互动无纸化实现方法 | |
CN108712590A (zh) | 共享终端、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
KR20170129045A (ko) | 콘텐츠 스트리밍 서비스용 전자펜과 그 전자펜을 이용한 콘텐츠 스트리밍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20080261195A1 (en) | Written examination system and written examination device | |
TWI557661B (zh) | 行事曆裝置及系統 | |
US20120176321A1 (en) | Touch-Enabled Personal Mobile Whiteboard Tablet | |
TWI499917B (zh) | 視覺介面裝置及資料傳輸系統 | |
CN209543191U (zh) | 一种多功能应用远程培训一体机 | |
KR20090121171A (ko) | 휴대용 전자장치의 페어링 방법 | |
CN112835505B (zh) | 一种用于辅助学习的远距离显示交互系统 | |
JP2015036947A (ja) | 情報再生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表示装置 | |
JP2019207409A (ja)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