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4455A - 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二) - Google Patents

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4455A
TW201444455A TW102127917A TW102127917A TW201444455A TW 201444455 A TW201444455 A TW 201444455A TW 102127917 A TW102127917 A TW 102127917A TW 102127917 A TW102127917 A TW 102127917A TW 201444455 A TW201444455 A TW 20144445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pivoting portion
pivots
opposite
link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7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7779B (zh
Inventor
Yu-Tsun Hsu
Yin-Min Yeh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27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7779B/zh
Priority to US14/148,710 priority patent/US8904602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444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4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7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777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為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包括:一支架、一閉合於該支架之對應支架和二連桿,該二連桿彼此係平行設置,且各連桿分別平行該支架和該對應支架,且各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支架和該對應支架,使該對應支架可往該支架的一端方向翻開、或是往該支架的相對端方向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Description

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二)
本發明為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尤其是指一種適用於安裝具有顯示器之電子產品的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使該顯示器可形成雙向翻開功效;前述顯示器是為螢幕或觸控螢幕。
一般電子產品主要是由螢幕和機體〔例如:鍵盤、攝影裝置、擴充座〕所組成,而受惠於現今科技進步,使電子產品〔例如: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手機…等〕之體積尺寸也有所縮減,且電子產品的螢幕也逐漸改為觸控螢幕,是以在使用動作上,能使螢幕〔或觸控螢幕〕能相對於機體形成水平翻轉動作,甚至於是垂直旋轉動作,達成前述水平翻轉動作的機構或裝置,可採用一種“雙軸樞紐器”〔可參閱專利公報第M441303 號之「薄型化雙軸樞紐器」〕,其主要是由彼此平行之兩連結片組成的架體、平行穿設於兩連結片之一第一轉軸和一第二轉軸所組成,前述第一、第二轉軸於閉合0度時係呈斜向排列,使相互閉合之螢幕和機體形成薄型化之效果;另達成兼具前述水平翻轉和垂直旋轉動作的機構或裝置,可採用一種“雙軸旋轉式樞紐器”〔可參閱專利公報第M368727號之「可轉動位移的樞紐器」〕,其主要是由一具有側板的支架、三轉軸、兩固定架和一固定板所組成,該三轉軸分別為水平設置於支架側板的兩第一轉軸、以及垂直設置於支架的一第二轉軸,兩固定架分別設置兩第一轉軸的軸端,該固定板設置於第二轉軸的軸端,又該樞紐器於一活動凸輪設置兩凸塊,一固定凸輪設置具有導引曲面的第一導引塊與第二導引塊,當螢幕轉動開啟時,其支架帶動固定於支架之第一轉軸的心軸,以及套設於心軸的活動凸輪同轉,凸塊即沿著導引曲面移動而使活動凸輪、心軸、支架位移,同時使螢幕逐漸往外位移,拉長與機體〔即主機殼體〕之間的距離,藉此螢幕可以閃過機體外殼順利地開啟,且與螢幕之間可以沒有間隙。
上述專利公報第M441303 號的雙軸樞紐器、第M368727號的雙軸旋轉式樞紐器,皆因為本身搭配有架體〔兩連接片〕、支架或固定架,使整體厚度(或是高度)會佔用安裝空間,在安裝於螢幕〔或觸控螢幕〕、機體時,需要有足夠的尺寸空間(例如:容置深度)供樞紐器置入,因此使螢幕〔或觸控螢幕〕或機體達到薄型化的效果有所限制;另一方面,傳統螢幕僅為單向的水平翻轉,不能為雙向水平翻轉,以至於在設計數位相機的螢幕時,容易受到功能鍵設置位置或是機體外殼造形影響而受限,因此前述兩缺點即為本發明欲解決的問題點。
有鑑於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點,本創作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藉由相互對合之兩支架分別連接電子產品的螢幕和機體,搭配彼此平行之兩連桿,於閉合時使連接裝置整體形成薄型化效果,於翻開時使螢幕可隨著兩連桿形成相對兩方向之翻開功效,進而讓螢幕可依序性地翻開和閉合。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為一種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實現的技術方案包括:一支架;一對應支架,其閉合於該支架;以及二連桿,彼此係平行設置,各連桿分別平行該支架和該對應支架,且各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支架和該對應支架,使該對應支架可往該支架的一端方向翻開、或是往該支架的相對端方向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另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還有第二實施形態,其實現的技術方案包括:一支架;一連接支架,其樞接於該支架且可相互閉合;一對應支架,其樞接於該連接支架且可相互閉合,使該連接支架位於該支架和該對應支架間;以及二連桿,彼此係平行設置於相互閉合之支架、對應支架和連接支架的相對兩側,其中,該對應支架的一端樞接於該連接支架的一端,各連桿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支架的一端和該對應支架的相對端,而該連接支架的相對端樞接於該支架的相對端,使該對應支架和二連桿可往該支架的一端方向翻開,或是使該對應支架和該連接支架可往該支架的相對端方向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據此,本發明係為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包括一支架、一對應支架和二連桿之組合設計,使具有雙向開啟之功效,應用於數位相機等攝影裝置時,能因應高、低拍攝位置以調整螢幕往對應方向翻開,方便使用者觀看;又於閉合時,能使整體形成薄型化設計以縮減體積,讓整體厚度不易受支架等架體影響而能等同樞紐器的厚度,進而容易隱藏設置於螢幕或是機體側壁,既美觀又方便使用。
請參閱第1圖至第7圖所示,本發明係為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包括一支架(10)、一對應支架(20)和二連桿(30、40)之組合設計;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彼此係平行設置,各連桿(30、40)分別平行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且各連桿(30、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使該對應支架(20)可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翻開、或是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上述中,如第2圖和第3圖所示,該支架(1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一彎折片(11)和第二彎折片(12),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三彎折片(21)和第四彎折片(22),在閉合時,第三彎折片(21)或第四彎折片(22)係抵住該支架(10),而第一彎折片(11)或第二彎折片(12)係抵住該對應支架(20),使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而會相互支撐以在彼此之間產生間隙(G),但實施實施時,也能使第三、四彎折片(21、22)分別抵住第一、二彎折片(11、12),亦同樣會產生間隙(G)。
又於實際實施時,該支架(10)與該對應支架(20)的尺寸會有相同或相異的情況,為了讓相異尺寸的支架(10)與對應支架(20)能夠相互對應閉合,或是為了讓相同尺寸的支架(10)與對應支架(20)能夠交錯閉合,如第5圖所示〔亦可參閱第6、7圖所示〕,各連桿(30、40)分別在該第一彎折片(11)、該第二彎折片(12)、該第三彎折片(21)和該第四彎折片(22)的樞接處,皆設有樞軸(50a、50b、50c、50d),該四樞軸(50a、50b、50c、50d)係兩兩同軸,且兩彼此同軸之樞軸(50b、50c)係平行另兩彼此同軸之樞軸(50a、50d),使相同或相異尺寸之支架(10)與對應支架(20)之間可相對軸向平移設置,以交錯閉合或是對應閉合。
再參閱第1圖至第4圖所示,本發明之連接裝置係在該支架(10)的相對兩端分別設有第三樞接部(P3)和第四樞接部(P4);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端分別設有第一樞接部(P1)和第二樞接部(P2);二連桿(30、40)彼此係平行設置,其中一連桿(3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部(P1)和第三樞接部(P3),而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二樞接部(P2)和第四樞接部(P4),使該對應支架(20)和一連桿(30)分別以第二、三樞接部(P2、P3)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翻開,或是使該對應支架(20)和另一連桿(40)分別以第一、四樞接部(P1、P4)為旋轉軸心,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亦能減少閉合之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的整體厚度且面積,以達到薄型化且不佔空間之功效,且兩連桿(30、40)能各自配合一翻開方向的動作,以抑制該對應支架(20)脫離支架(10)並穩定翻轉動作,所以該對應支架(20)往一端方向(D1)翻開,須再閉合支架(10)後,才得以往相對端方向(D2)翻開,反之亦同。
上述中,該對應支架(20)相對兩端〔可視為上、下兩端〕的第一、二樞接部(P1、P2)以及該支架(10)相對兩端〔可視為上、下兩端〕的第三、四樞接部(P3、P4)的位置,於實施時,皆能設置於角隅處,是以再參閱第1、3圖所示,該第一樞接部(P1)和該第二樞接部(P2)分別是由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角隅處延伸出,該第三樞接部(P3)和該第四樞接部(P4)分別是由該支架(10)的相對兩角隅處延伸出;而彼此平行之連桿(30)和另一連桿(40)分別平行該對應支架(20)和該支架(10),又該連桿(30)的兩端分別對齊該第一樞接部(P1)和該第二樞接部(P2),且該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對齊該第三樞接部(P3)和該第四樞接部(P4),使第二、三樞接部(P2、P3)位於一軸心線(A1),亦使第一、四樞接部(P1、P4)位於另一軸心線(A2)。
又由於該支架(1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一彎折片(11)和第二彎折片(12),則在實施時,該第三樞接部(P3)可由該第一彎折片(11)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延伸出,該第四樞接部(P4)可由該第二彎折片(12)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延伸出,亦使該第三、四樞接部(P3、P4)分別位在該支架(10)的相對兩角隅處,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三彎折片(21)和第四彎折片(22),該第一樞接部(P1)可由該第三彎折片(21)往該對應支架(20)的一端方向(D1)延伸出,該第二樞接部(P2)可由該第四彎折片(22)往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端方向(D2)延伸出,亦使該第一、二樞接部(P1、P2)分別位在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角隅處,亦同樣使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而會相互支撐以在彼此之間產生間隙(G),以供線路通過或隱藏於此處,使整體外觀能更為美觀且具質感。
本發明於第一、二、三、四樞接部(P1、P2、P3、P4)處,可依實際情況選擇性地設置樞軸,如第6圖所示,一連桿(30)與該第一樞接部(P1)之間、另一連桿(40)與該第二樞接部(P2)之間還分別設有一樞軸(50a、50b),各樞軸(50a、50b)之間係相互平行,使該對應支架(20)可相對於該支架(10)軸向平移設置,以交錯閉合或是對應閉合;亦或是如第7圖所示,一連桿(30)與該第三樞接部(P3)之間、另一連桿(40)與該第四樞接部(P4)之間還分別設有一樞軸(50c、50d),各樞軸(50c、50d)之間係相互平行,使該支架(10)可相對於該對應支架(20)軸向平移設置,以交錯閉合或是對應閉合。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各樞軸(50a、50b、50c、50d)的結構包含有相互軸接的一心軸件(51)和一固定件(52),該心軸件(51)的兩端分別為止擋部(511)和軸接部(512),該固定件(52)係對應軸接於該軸接部(512),藉以方便拆卸、組裝及替換各樞軸(50a、50b、50c、50d),使本發明具有調整功效,以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再者,本發明安裝於電子產品(例如: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手機…等)之機體、螢幕〔或觸控螢幕〕中,能不佔空間,亦能縮減閉合之機體與螢幕(或觸控螢幕)之間的間隙,進而能讓螢幕嵌入機體表面,例如將本發明置入在機體表面的容置槽(圖未示)中,使支架(10)連接機體,該對應支架(20)連接一螢幕(或觸控螢幕)背面,如此使用者僅掀起螢幕〔或觸控螢幕〕,即可讓該電子產品的螢幕具有雙向開合的動作功效,前述支架也可以連接螢幕,而使對應支架連接機體,亦同樣具有雙向開合的動作功效。
再請參閱第8圖至第15圖所示,係為本發明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的第二實施形態,其包括有一支架(10')、一連接支架(60)、一對應支架(20')以及二連桿(30'、40');該連接支架(60)樞接於該支架(10')且可相互閉合;該對應支架(20')樞接於該連接支架(60)且可相互閉合,使該連接支架(60)位於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間;該二連桿(30'、40')彼此係平行設置於相互閉合之支架(10')、對應支架(20')和連接支架(60)的相對兩側,其中,該對應支架(20')的一端樞接於該連接支架(60)的一端,各連桿(30'、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支架(10')的一端和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端,而該連接支架(60)的相對端樞接於該支架(10')的相對端,使該對應支架(20')和二連桿(30'、40')分別以該連接支架(60)的一端和該支架(10')的一端為旋轉軸心〔即軸心線A1〕,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翻開〔可參閱第9圖〕,或是使該對應支架(20')和該連接支架(60)分別以各連桿(30'、40')的相對端和該支架(10')的相對端為旋轉軸心〔即另一軸心線A2〕,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翻開〔可參閱第10圖〕,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在第二實施形態中,有別上述第1~7圖所示第一實施形態的差異處在於:第二實施形態的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間增設有一連接支架(60),因此在原先的第一至第四樞接部(P1~P4)之外,還分別在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增加了第五至第八樞接部(P5~P8);又將各連桿(30'、40')的一端同樣分別樞接於該支架(10')的一端,各連桿(30'、40')的另一端同樣分別樞接於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端〔可對照參閱第1、2圖揭露第一實施形態所採用錯開設置各樞接部的方式,是將一連桿(30)的一端樞接於該對應支架(20)的一端(第一樞接部,P1),該連桿(30)的另一端(或相對端)樞接於該支架(10)的一端(第三樞接部,P3),而另一連桿(40)的一端樞接於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端(第二樞接部,P2),另一連桿(40)的另一端(或相對端)樞接於該支架(10)的相對端(第四樞接部,P4)〕;藉此使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所達成雙向開合的技術手段不同於第一實施形態所示,進一步如後續所述。
上述第一至第八樞接部(P1~P8)的設置位置再參閱第11圖所示,位於該支架(10')一端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樞接部(P1)和第七樞接部(P7),位於該支架(10')相對端的兩側分別設有第八樞接部(P8)和第二樞接部(P2);位於該對應支架(20')一端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三樞接部(P3)和第五樞接部(P5),位於該對應支架(20')相對端的兩側分別設有第六樞接部(P6)和第四樞接部(P4);而各樞接部分別與各連桿(30'、40')和該連接支架(60)的連接關係再搭配參閱第8~10所示,該連桿(3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部(P1)和第六樞接部(P6),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七樞接部(P7)和第四樞接部(P4);該連接支架(60)一端的兩側分別樞接第三樞接部(P3)和第五樞接部(P5),該連接支架(60)相對端的兩側分別樞接第八樞接部(P8)和第二樞接部(P2);故整體閉合時如第8圖所示,第一、第三、第五和第七樞接部(P1、P3、P5、P7)可位於同一軸心線A1,第六、第八、第四和第二樞接部(P6、P8、P4、P2)可位於另一軸心線A2,俾利於雙向開合。
其次,為了使連接裝置整體閉合時的厚度,能形成薄型化效果,如第9~11圖所示,在該支架(10')的兩側還分別設有彼此間隔的外側擋片(131、132)和內側擋片(141、142),使各連桿(30'、40')分別容置且定位於各內側擋片(141、142)和各外側擋片(131、132)之間,亦使該連接支架(60)可容置且定位於該支架(10)的各內側擋片(141、142)之間;該對應支架(20')的兩側還分別設有一具容置部(243、244)的彎折結構(241、242),而該連接支架(60)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對應彎折結構(61、62),各對應彎折結構(61、62)係導入且定位於各彎折結構(241、242)的容置部(243、244)中;藉此於閉合時,使支架(10')、連接支架(60)和對應支架(20')間能夠相互疊合並有效利用彼此間的空間間隙,減少佔用空間之情形,另在雙向翻開時,由於該連接支架(60)或二連桿(30'、40')定位於該支架(10'),則有助於穩定該對應支架(20')的翻開動作。
又在各連桿(30'、40')的側邊分別設有一側延伸部(31、41),各側延伸部(31、41)皆設置可供各彎折結構(241、242)側緣抵靠的定位溝(311、411)〔可參閱第9A圖〕,亦助於穩定該對應支架(20')的翻開或閉合動作。
再者,為了減少各樞接部對於整體雙向開合動作的影響,還能方便樞接以利於組裝、拆卸,如第10圖所示,各彎折結構(241、242)的容置部(243、244)係為由該對應支架(20')兩側邊彎折成型的長溝槽,在各長溝槽的對角處分別形成一可供樞接用的缺口(245、246);各對應彎折結構(61、62)係為由該連接支架(60)兩側邊彎折成型的翼片,各翼片的端部係可顯露於各長溝槽的缺口(245、246)處。
另外,在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的各樞接部,除了能分別直接樞接該連接支架(60)和二連桿(30'、40')之外,還能分別間接透過設置樞軸(50a、50b、50c、50d、50e、50f、50g、50h),以助於製造、組裝及拆卸,並能將相異尺寸的支架(10')和對應支架(20')搭配該連接支架(60)和二連桿(30'、40')以組裝成本發明的連接裝置;前述各樞軸(50a~50h)還能進一步具有扭力變化之功效,即如第12圖所示在各樞軸(50a~50h)還進一步套設有扭簧(53),形成省力型樞紐器,俾利於輕鬆翻開該對應支架(20');亦或是如第13圖所示各樞軸(50a~50h)還進一步套設有凸輪結構(54),圖中的凸輪結構(54)係為一凸輪接合於一端部表面,該凸輪與該端部表面的接觸面係為凹凸面,但不限於此,該凸輪結構也可為一活動凸輪搭配一對應之固定凸輪實施,形成具自動閉鎖功能的樞紐器,俾利於翻開或閉合至預設角度範圍時自動定位;亦或是如第14圖所示,該對應支架(20')的各端緣且位近各樞軸(50a~50h)處還進一步分別徑向延伸出至少一包覆段(23),且各端緣的至少一包覆段(23)還分別沿著各樞軸(50a~50h)的周面包覆,並留有軸向開口(231),使具有翻開輕而閉合重的扭力變化功效;而前述包覆段不限於設在該對應支架,亦可設在支架、連接支架或二連桿處實施。
在上述二種實施形態中,為了使本發明的連接裝置能夠裝置於電子產品,如第15圖所示,藉由在該支架(10、10')和該對應支架(20、20')的表面〔例如:中間區域的凹槽〕設置鎖固結構(94)〔例如:固定孔搭配螺絲,但不限於此,亦可選擇性地採用卡扣、磁鐵和黏性片的其中任一者〕,以分別鎖固電子產品的機體(91)和螢幕(92),再搭配第一實施形態的兩連桿(30、40)、或是第二實施形態的兩連桿(30'、40')搭配連接支架(60)實施,於翻開時使螢幕(92)可隨著兩連桿〔或是兩連桿搭配連接支架〕形成相對兩方向之翻開功效,進而讓螢幕(92)相對於機體(91)而可依序性地翻開和閉合;於閉合時使連接裝置整體形成薄型化效果,形成薄型化設計以縮減體積,讓整體厚度不易受支架等架體影響而能等同樞紐器的厚度,進而容易隱藏設置於螢幕(92)或是機體(91)側壁,且在該支架(10、10')、該對應支架(20、20')、甚至是該連接支架(60)的表面係選擇性地設置開口〔可參閱第15圖揭露於支架10底部所示,連接機體(91)的連接線路(93)是從位近該支架(10')相對端的開口處,可通過該連接支架(60)和該對應支架(20')間的間隙,再繞過該對應支架(20')的一端,以連接螢幕(92)〕,以供連接線路(93)〔例如:電線、軟性排線〕通過而使機體(91)和螢幕(92)形成電信連接,如此使整體既美觀又方便使用,應用於數位相機等攝影裝置時,能因應高、低拍攝位置以調整螢幕往對應方向翻開,方便使用者觀看。
還有本發明的支架(10')、對應支架(20')以及連接支架(60)的其中任一者,除了可為單一支架結構之外,還可包含有兩個相互平行的支架結構,使兩支架結構間形成一空間,以方便供連接線路(93)等物件活動,例如第16圖所示,即將該連接支架(60)改為兩支架結構(601、602)實施。
本發明雖為實現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較佳的具體實施例,惟其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構造特徵,任何該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知,在本發明的技術精神下,任何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是可能的,且皆為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本發明〕
10...支架
10'...支架
11...第一彎折片
131、132...外側擋片
12...第二彎折片
141、142...內側擋片
20...對應支架
20'...對應支架
21...第三彎折片
23...包覆段
22...第四彎折片
231...軸向開口
30...連桿
241、242...彎折結構
40...連桿
243、244...容置部
50a、50b...樞軸
245、246...缺口
50c、50d...樞軸
30'、40'...連桿
51...心軸件
31、41...側延伸部
511...止擋部
311、411...定位溝
512...軸接部
50e、50f...樞軸
52...固定件
50g、50h...樞軸
A1、A2...軸心線
53...扭簧
D1...一端方向
54...凸輪結構
D2...相對端方向
60...連接支架
G...間隙
601、602...支架結構
P1...第一樞接部
61、62...對應彎折結構
P2...第二樞接部
91...機體
P3...第三樞接部
92...螢幕
P4...第四樞接部
93...連接線路
P5...第五樞接部
94...鎖固結構
P6...第六樞接部
P7...第七樞接部
P8...第八樞接部
〔第1圖〕係為本發明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於閉合時的立體示意圖。〔第2圖〕係為第1圖之對應支架往一方向翻開的動作示意圖。〔第3圖〕係為第2圖之對應支架翻開至與支架呈180度的動作示意圖。〔第4圖〕係為第1圖之對應支架往另一方向翻開的動作示意圖。〔第5圖〕係為第3圖之連接裝置在各連桿與第一、二、三、四彎折片等樞接處增設樞軸的立體分解圖。〔第6圖〕係為第5圖之對應支架在增設樞軸後,相對於支架平移設置的實施例圖。〔第7圖〕係為第5圖之支架在增設樞軸後,相對於對應支架平移設置的實施例圖。〔第8圖〕係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於閉合時的立體示意圖。〔第9圖〕為第8圖之二連桿隨著對應支架往一方向翻開的動作示意圖。〔第9A圖〕為第9圖中該對應支架之一樞接部(第四樞接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第10圖〕為第8圖之連接支架隨著對應支架往另一方向翻開的動作示意圖。〔第11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的立體分解圖。〔第12圖〕為第9A圖中該樞軸還進一步套設有扭簧實施的示意圖。〔第13圖〕為第9A圖中該樞軸還進一步套設有凸輪結構(圖中凸輪結構與對應支架端部的接觸面係為凹凸面)實施的示意圖。〔第14圖〕為第9A圖中該對應支架端緣還進一步延伸出包覆段並包覆樞軸實施的示意圖。〔第15、16圖〕各為第10圖之連接裝置分別連接機體和螢幕實施的示意圖。
10...支架
11...第一彎折片
12...第二彎折片
20...對應支架
21...第三彎折片
22...第四彎折片
30...連桿
40...連桿
A1...軸心線
D1...一端方向
D2...相對端方向
P1...第一樞接部
P2...第二樞接部
P3...第三樞接部
P4...第四樞接部

Claims (12)

  1. 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包括:一支架(10);一對應支架(20),其閉合於該支架(10);以及二連桿(30、40),彼此係平行設置,各連桿(30、40)分別平行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且各連桿(30、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使該對應支架(20)可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翻開、或是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該支架(1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一彎折片(11)和第二彎折片(12),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兩側邊分別設有第三彎折片(21)和第四彎折片(22),使該對應支架(20)閉合於該支架(10)而會相互支撐以在彼此之間產生間隙(G)。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各連桿(30、40)分別在該第一彎折片(11)、該第二彎折片(12)、該第三彎折片(21)和該第四彎折片(22)的樞接處,皆設有樞軸(50a、50b、50c、50d),該四樞軸(50a、50b、50c、50d)係兩兩同軸,且兩彼此同軸之樞軸(50b、50c)係平行另兩彼此同軸之樞軸(50a、50d),使相同或相異尺寸之支架(10)與對應支架(20)之間可相對軸向平移設置,以交錯閉合或是對應閉合。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各樞軸(50a、50b、50c、50d)的結構包含有相互軸接的一心軸件(51)和一固定件(52),該心軸件(51)的兩端分別為止擋部(511)和軸接部(512),該固定件(52)係對應軸接於該軸接部(512)。
  5. 一種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包括:一支架(10);一連接支架(60),其樞接於該支架(10)且可相互閉合;一對應支架(20),其樞接於該連接支架(60)且可相互閉合,使該連接支架(60)位於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間;以及二連桿(30、40),彼此係平行設置於相互閉合之支架(10)、對應支架(20)和連接支架(60)的相對兩側,其中,該對應支架(20)的一端樞接於該連接支架(60)的一端,各連桿(30、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該支架(10)的一端和該對應支架(20)的相對端,而該連接支架(60)的相對端樞接於該支架(10)的相對端,使該對應支架(20)和二連桿(30、40)可往該支架(10)的一端方向(D1)翻開,或是使該對應支架(20)和該連接支架(60)可往該支架(10)的相對端方向(D2)翻開,形成雙向開合動作。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該支架(10')的兩側還分別設有彼此間隔的外側擋片(131、132)和內側擋片(141、142),使各連桿(30、40')分別容置且定位於各內側擋片(141、142)和各外側擋片(131、132)之間;該對應支架(20')的兩側還分別設有一具容置部(243、244)的彎折結構(241、242),而該連接支架(60)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對應彎折結構(61、62),各對應彎折結構(61、62)係導入且定位於各彎折結構(241、242)的容置部(243、244)中。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位於該支架(10)一端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樞接部(P1)和第七樞接部(P7),位於該支架(10)相對端的兩側分別設有第八樞接部(P8)和第二樞接部(P2);位於該對應支架(20)一端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三樞接部(P3)和第五樞接部(P5),位於該對應支架(20)相對端的兩側分別設有第六樞接部(P6)和第四樞接部(P4);一連桿(3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一樞接部(P1)和第六樞接部(P6),另一連桿(40)的兩端分別樞接於第七樞接部(P7)和第四樞接部(P4);該連接支架(60)一端的兩側分別樞接第三樞接部(P3)和第五樞接部(P5),該連接支架(60)相對端的兩側分別樞接第八樞接部(P8)和第二樞接部(P2)。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各彎折結構(241、242)的容置部(243、244)係為由該對應支架(20')兩側邊彎折成型的長溝槽,在各長溝槽的對角處分別形成一可供樞接用的缺口(245、246);各對應彎折結構(61、62)係為由該連接支架(60)兩側邊彎折成型的翼片,各翼片的端部係可顯露於各長溝槽的缺口(245、246)處;又在各連桿(30'、40')的側邊分別設有一側延伸部(31、41),各側延伸部(31、41)皆設置可供各彎折結構(241、242)側緣抵靠的定位溝(311、411)。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在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分別與該連接支架(60)和二連桿(30'、40')的樞接處,還進一步分別設有樞軸(50a~50h),各樞軸(50a~50h)還進一步套設有扭簧(53)。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在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分別與該連接支架(60)和二連桿(30'、40')的樞接處,還進一步分別設有樞軸(50a~50h),各樞軸(50a~50h)還進一步套設有凸輪結構(54)。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在該支架(10')和該對應支架(20')分別與該連接支架(60)和二連桿(30'、40')的樞接處,還進一步分別設有樞軸(50a~50h),又在該對應支架(20')的各端緣且位近各樞軸(50a~50h)處還進一步分別延伸出至少一包覆段(23),各端緣的至少一包覆段(23)還分別包覆各樞軸(50a~50h)。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所述可雙向開合的連接裝置,其中,該支架(10')、該對應支架(20')以及該連接支架(60)的其中任一者,係可分為兩個相互平行的支架結構。
TW102127917A 2013-05-10 2013-08-05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connection device (2) TWI517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7917A TWI517779B (zh) 2013-05-10 2013-08-05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connection device (2)
US14/148,710 US8904602B2 (en) 2013-05-10 2014-01-06 Connecting device capable of opening and engaging in dual directio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6785 2013-05-10
TW102127917A TWI517779B (zh) 2013-05-10 2013-08-05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connection device (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4455A true TW201444455A (zh) 2014-11-16
TWI517779B TWI517779B (zh) 2016-01-11

Family

ID=51863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7917A TWI517779B (zh) 2013-05-10 2013-08-05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connection device (2)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904602B2 (zh)
TW (1) TWI51777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96112B2 (en) 2016-11-10 2018-06-12 Acer Incorporated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docking sta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2659B (zh) * 2015-01-09 2018-06-19 至美波特有限公司 双向铰链
US9654481B1 (en) * 2015-04-25 2017-05-16 Tp Lab, Inc. Location based secure data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190A (en) * 1889-02-05 Spring-hinge
US167900A (en) * 1875-09-21 Improvement in combination spring-hinges
US1008381A (en) * 1911-02-15 1911-11-14 Charles J Soss Hinge.
NZ212598A (en) * 1985-06-28 1992-09-25 Ronald Percival Davis Window stay with friction pivot joints at pivotal connections and mountings and a control arm connected from lower arm to first of two upper arms from intermediate their ends
US4726092A (en) * 1986-05-08 1988-02-23 Truth Incorporated Casement window hinge
IT1304909B1 (it) * 1998-10-13 2001-04-05 Tgn S P A Cerniera a scatto per il sostegno di elementi piastriformi dichiusura.
ITMO20050171A1 (it) * 2005-07-07 2007-01-08 Tgn Spa ''cerniera a scatto perfezionata per il sostegno di un elemento di chiusura''.
US7350273B1 (en) * 2005-10-07 2008-04-01 Reading Truck Body, Inc. Vehicle body hing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96112B2 (en) 2016-11-10 2018-06-12 Acer Incorporated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docking s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7779B (zh) 2016-01-11
US20140331453A1 (en) 2014-11-13
US8904602B2 (en) 2014-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8649B (zh)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connection device (a)
WO2022152135A9 (zh)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US10664021B1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nd a hinge mechanism
JP7432016B2 (ja) 折畳み式機器及び電子装置
WO2021007912A1 (zh) 一种可弯折装置
KR101441915B1 (ko) 전자기기용 힌지장치
US20150282354A1 (en) Multi viewing angl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JP2012141915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ヒンジ
TWI517779B (zh)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connection device (2)
TWI695251B (zh) 電子裝置
US1153138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1609247A (zh) 一种平板式三脚架
JP7355685B2 (ja) 推力変換機構
TWM602221U (zh) 複合移動轉動運動之樞軸裝置
JP3179328U (ja) ヒンジ及びそのヒンジを装着した電子機器
US8789242B2 (en) Sliding hinge and portable device
TWI410779B (zh) 可攜式電子系統及可攜式鍵盤
TWM478077U (zh) 同步開啓閉合的雙軸鉸鍊
US20110047753A1 (en) Hinge
TWI626528B (zh) Synchronizable full flip pivot
CN104165180A (zh) 可双向开合的连接装置
CN201663771U (zh) 具有二连轴式枢接机构的电子装置
TWM469726U (zh) 同步轉動式雙軸鉸鍊
TWI723884B (zh) 複合移動轉動運動之樞軸裝置
TW202040310A (zh) 具鉸鏈總成的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