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5467A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5467A
TW201435467A TW103103044A TW103103044A TW201435467A TW 201435467 A TW201435467 A TW 201435467A TW 103103044 A TW103103044 A TW 103103044A TW 103103044 A TW103103044 A TW 103103044A TW 201435467 A TW201435467 A TW 2014354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guiding path
display device
sliding
camera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3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6292B (zh
Inventor
Go-Hyun Kim
Hak-Young Kim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35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5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6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62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7Providing Remote input by a user located remotely from the client device, e.g. at 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02Specific 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not covered by G06F3/01 - G06F3/16
    • G06F3/005Input arrangements through a video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及/或該顯示裝置提供使用者互動的使用方法。此顯示裝置包括具有圖像顯示面的顯示本體及包括照相機模組的攝相單元。此照相機模組可拍攝使用者以感應使用者的姿勢,於該攝相單元未拍攝時,該攝相單元位於該顯示本體的第一位置,且於該攝相單元拍攝時,該攝相單元位於伸出於該顯示本體的第二位置。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13年2月27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KIPO)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3-0021459號的優先權權益,所述專利申請案的全部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符合實施方式且與顯示裝置相關的裝置及方法,特別是一種可執行使用者互動的顯示裝置。
近年來由於智慧型互動功能不斷發展,市場上紛紛出現具有可執行使用者互動的顯示裝置。此種顯示裝置需配備有可感應使用者動作的攝相單元或可感應使用者聲音的語音感應單元,如此一來,便可藉由感應到的使用者動作或聲音來控制顯示裝置的操作。
相關技術的顯示裝置通常具有安裝於顯示裝置上端以提供使用者互動的攝相單元或語音感應單元。在此情況下,顯示裝置上端會因攝相單元或語音感應單元的存在而突出,因而導致顯示裝置外觀不佳。此外,使用者亦可能因攝相單元或語音感應單元暴露於視線內而感到受監視。
為了解決此問題,攝相單元或語音感應單元可能被安裝於顯示裝置內而可上下滑動,因此攝相單元或語音感應單元只有在被使用時才會暴露,而未使用時則被容置於顯示裝置內。
就此類攝相單元而言,於拍攝時攝相單元自顯示裝置內向上伸出,於未拍攝時則向下滑入顯示裝置內,因此攝相單元在未拍攝的情況下並不會暴露在視線內。
如同上述所描述垂直滑動的攝相單元,於拍攝的情況下,攝相單元需自顯示裝置的上端向上移動較預期為高的高度,以確保在拍攝時有足夠的視角。但,隨著攝相單元高度的增加,顯示裝置的外觀會變得不具吸引力。
附加觀點及/或效果將部分描述於以下的敘述中,且部分的附加觀點及效果由以下敘述可為明顯,或可藉由實施本發明而獲致。
藉由一個或多個的實施方式可解決上述有提及或未提及的缺點。然而,須了解的是,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並非克服上述所有缺點的必要因素,且亦有可能未解決上述任何問題。
藉由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可提供一顯示裝置,而該顯示裝置可在不破壞外觀的情況下,確保於拍攝時具有足夠的照相機視角。
依據一實施例的觀點,提出可提供使用者互動的顯示裝置,此顯示裝置包括:顯示本體,包括圖像顯示面;以及,攝相單元,包括照相機模組,此照相機模組可拍攝使用者以感應使用者的姿勢,於此攝相單元未 拍攝時,此攝相單元位於容置於顯示本體內的第一位置,且於此攝相單元拍攝時,此攝相單元位於伸出於顯示本體的第二位置,其中相較於位於所述第二位置,攝相單元位於第一位置時,所述照相機模組位於較接近圖像顯示面。
當沿圓形軌道滑動時,攝相單元會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或自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
顯示裝置可包括攝相單元殼體,具有對應於圓形軌道的形狀,並包括相隔預定間距的一對滑動導槽;以及滑動件,連接於攝相單元,且具有插入該對滑動導槽的滑動肋條。當攝相單元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滑動件自正向沿該對滑動導槽滑動。當攝相單元自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時,滑動件自相反方向沿該對滑動導槽滑動。
該顯示裝置可更包括鎖定單元,用於鎖定位於第一位置的攝相單元。
該鎖定單元可包括:鎖定引導路徑,位於攝相單元殼體內,其上具有鎖槽;以及,閂鎖單元,安裝於滑動件上,沿鎖定引導路徑滑動,且當攝相單元位於第一位置時,閂鎖單元可插入位於鎖定引導路徑上的鎖槽以鎖定攝相單元。
閂鎖單元的一端可固定於滑動件上,閂鎖單元的另一端可插入鎖定引導路徑,使閂鎖單元可移動。
閂鎖單元可包括:鎖體,安裝於滑動件上;鎖桿,安裝於鎖體並相對於該鎖體移動;以及鎖突,突出於鎖桿,並且可滑動地插入鎖定引導路徑。
該鎖定引導路徑可具有迴路架構,且閂鎖單元沿一方向於鎖定引導路徑滑動。
鎖定引導路徑可具有:第一引導路徑,形成於攝相單元殼體的內表面上;第二引導路徑,延伸自第一引導路徑,且當攝相單元自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二引導路徑可引導鎖突滑行;第三引導路徑,延伸自第二引導路徑,並包括所述鎖槽;以及第四引導路徑,延伸自第三引導路徑且連接第一引導路徑。當攝相單元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所述第四引導路徑可引導該鎖突滑行。第一引導路徑、第二引導路徑、第三引導路徑及第四引導路徑形成迴路架構。
第三引導路徑可包括:第一台階部分,鄰接於第二引導路徑,相較於第二引導路徑具有較低的高度;以及,第二台階部份,鄰接於第一台階部份,相較於第一台階部份具有較低的高度,其中鎖槽可形成於第二台階部份的側壁。
第四引導路徑呈梯級式而可較該第三引導路徑為低,且可較第一引導路徑為高。
顯示裝置可更包括彈性元件,以提供滑動件驅動力,故當閂鎖單元自鎖槽中脫離時,可使滑動件沿正向滑動。彈性元件的一端可固定於攝相單元殼體,而滑動件可支撐彈性元件的另一端。
彈性元件可以是扭力棒彈簧。
攝相單元可於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中移動,且攝相單元在第三位置時較第二位置更靠近圖像顯示面,以調整照相機模組的傾角,其中當攝相單元自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三位置時,彈性元件的另一端遠離滑動件。
可將一對彈性按壓件設置於攝相單元殼體上,以於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間按壓滑動件的該對滑動肋條,且該對彈性按壓件可通過該對滑動導槽連接該對滑動肋條。
顯示裝置可更包括阻尼元件,設置於攝相單元殼體內,以調節滑動件的滑行速度。
阻尼元件可作為一旋轉阻尼器,而為使阻尼元件可旋轉,滑動件內可設置阻尼軌,以與阻尼元件接合。
顯示裝置可更包括至少一個語音感應單元,安裝於顯示本體內,以感應使用者的聲音。
攝相單元可由鋁製成。
顯示裝置可為電視。
依據上述不同的實施方式,可執行使用者互動的所述顯示裝置可在不破壞外觀的情況下,於拍攝時確保足夠的照相機視角。
100‧‧‧顯示裝置
200‧‧‧顯示本體
220‧‧‧主殼體
250‧‧‧圖像顯示面
260‧‧‧輔助殼體
262‧‧‧前殼體
264‧‧‧語音感應單元孔
266‧‧‧後殼體
268‧‧‧前側開口
300‧‧‧語音感應單元
400‧‧‧語音感應單元殼體
420‧‧‧語音感應單元安裝孔
450‧‧‧前突
460‧‧‧攝相單元穿孔
470‧‧‧遠程控制設備接收器
500‧‧‧攝相單元
520‧‧‧照像機模組
540‧‧‧鏡頭保護窗
560‧‧‧攝相單元推面
600‧‧‧印刷電路板殼體
700‧‧‧照像單元殼體
720‧‧‧滑動導槽
760‧‧‧開關開口
780‧‧‧彈性元件固定部分
790‧‧‧彈性按壓件穿孔
800‧‧‧滑動件
820‧‧‧滑動肋條
840‧‧‧切換肋條
860‧‧‧彈性元件支撐座
880‧‧‧阻尼軌
900‧‧‧鎖定單元
1000‧‧‧閂鎖單元
1020‧‧‧鎖體
1022‧‧‧鎖體一端
1026‧‧‧鎖體另一端
1040‧‧‧鎖桿
1060‧‧‧鉸鏈銷
1080‧‧‧鎖突
1100‧‧‧鎖定引導路徑
1120‧‧‧鎖槽
1140‧‧‧第一引導路徑
1142‧‧‧第一引導路徑下端部分
1150‧‧‧第二引導路徑
1160‧‧‧第三引導路徑
1162‧‧‧第一台階部份
1166‧‧‧第二台階部份
1170‧‧‧第四引導路徑
1172‧‧‧第四引導路徑下端部分
1176‧‧‧第四引導路徑上端部分
1200‧‧‧彈性元件
1220‧‧‧彈性元件一端
1260‧‧‧彈性元件另一端
1300‧‧‧阻尼元件
1500‧‧‧彈性按壓件
1520‧‧‧彈性按壓件一端
1560‧‧‧彈性按壓件另一端
所述和/或其他觀點及優點將藉由以下實施例的描述結合相關圖式更為明顯而易於理解:前述所描述和/及其他觀點將藉由詳細的實施方式並參考圖式而更為明顯,其中:圖1為依據一實施方式,顯示裝置於未拍攝時之立體圖;圖2為圖1之區域I的放大立體圖; 圖3為圖1之顯示裝置於拍攝時之立體圖;圖4為圖3之區域I的放大立體圖;圖5為圖1之顯示裝置之上殼體的分解立體圖;圖6為圖1之顯示裝置之攝相單元及攝相單元殼體的分解立體圖;圖7為攝相單元位於第一位置時之攝相單元的立體圖;圖8為攝相單元位於第一位置時之攝相單元的側面剖視圖;圖9為攝相單元位於第二位置時之攝相單元的立體圖;圖10為攝相單元位於第二位置時之攝相單元的側面剖視圖;圖11繪示依據一實施方式,鎖定單元之操作;圖12為攝相單元位於第三位置時之攝相單元的側面剖視圖;圖13為攝相單元位於第三位置時之攝相單元的部分立體圖;及圖14為圖13之主要部份的剖視圖。
以下將詳細描述本發明之實施方式,而實施方式之範例將以圖式呈現,其中相似的元件以相似的元件符號表示。本發明可藉由參考圖式並結合以下的實施方式描述解釋之。
以下將參考圖式以更詳細之方式說明實施方式。
在下述的說明裡,不同圖式中的相同元件將以相同元件符號表示。說明中所定義之物如詳細的結構和元件,將用以協助全面理解 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因此,在沒有上述具體定義之物的情況下,實施方式亦可執行。此外,將不詳細描述於相關技術中已知之功能或元件,以避免因不必要之細節對實施方式有所限制。
圖1為依據一實施方式,顯示裝置於未拍攝時之立體圖;圖2為圖1之區域I的放大立體圖;圖3為圖1之顯示裝置於拍攝時之立體圖;圖4為圖3之區域I的放大立體圖;圖5為圖1之顯示裝置之上殼體的分解立體圖;圖6為圖1之顯示裝置之攝相單元及攝相單元殼體的分解立體圖。
顯示裝置100可藉由使用者互動以感應使用者不同的姿勢及聲音,亦可基於感測到的姿勢及聲音做不同的控制操作。控制操作如改變頻道、調整音量大小或執行應用程式。
顯示裝置100為一平板顯示器,可為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電視、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電視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電視。此外,顯示裝置100可以是其他方式的平板顯示器,或在平板顯示器之外亦可能是曲面顯示器或可撓式顯示器。另外,所述顯示裝置除電視外,亦可為電腦螢幕。
顯示裝置100可包括顯示本體200、語音感應單元300及攝相單元500。
顯示本體200可包括主殼體220、顯示面板(未繪示)、控制板(未繪示)、電源板(未繪示)及輔助殼體260。
主殼體220可容納顯示裝置100的不同部份,如顯示面 板(未繪示)、控制板及電源板。
顯示面板為顯示圖像的部分,且包括可顯示圖像之圖像顯示面250。使用者可藉由圖像顯示面250觀看顯示裝置100提供的各種內容。
控制板可用以控制顯示裝置100的運作,亦可依據藉由使用者互動所產生之控制命令來控制顯示裝置100的運作。此外,電源板可提供顯示裝置100電源。
輔助殼體260安裝於上述主殼體220之頂面,容納語音感應單元300及攝相單元500。在本實施方式中,輔助殼體260個別安裝在主殼體220之頂面。然而,輔助殼體260亦可和主殼體220一體成型。
如圖5所示,輔助殼體260包括前殼體262及後殼體266。
前殼體262相對於顯示裝置100的前側(+X方向)傾斜(見圖1)。前殼體262上形成有語音感應單元孔264,用以將使用者聲音傳遞至語音感應單元300。四個語音感應單元孔264對應四個語音感應單元300形成,此部份將於後述說明。於前殼體262上形成前側開口268以使攝相單元500可自顯示裝置100中穿出。
另一方面,紡織材質殼體(未繪示)可設置於前殼體262之前側表面上,紡織材質殼體覆蓋於除前側開口268以外之所有前殼體262之前側表面。顯示裝置100因此可藉由紡織材質殼體而有較佳之外觀。
後殼體266連接前殼體262以形成輔助殼體260的頂面、 側面以後側表面。顯示裝置提供使用者互動之不同部分,如語音感應單元300及攝相單元500,可置於前殼體262及後殼體266之間的空間。
語音感應單元300為感應使用者聲音之元件。語音感應單元300與攝相單元500分開設置於輔助殼體260內,且不會暴露於輔助殼體260之外。語音感應單元300可藉由使用麥克風來執行。在本實施方式中提供四個麥克風,然而,麥克風之數量可變更。
為達此目標,顯示裝置100可更包括語音感應單元殼體400。
參考圖5,語音感應單元殼體400置於前殼體262及攝相單元500之間,語音感應單元安裝孔420形成於語音感應單元殼體400上,使語音感應單元300可安裝於其中。四個語音感應單元孔420分別對應於四個麥克風而形成。
本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的語音感應單元300與攝相單元500分開設置,而非一整成型,因此攝相單元500內並不需要額外空間以容納語音感應單元300,如此一來攝相單元500暴露於外的體積可減少。
語音感應單元殼體400包括前突450,突出於顯示裝置100之外。前突450通過位於前殼體262上之前側開口268,並自顯示裝置100突出。
攝相單元穿孔460及遠程控制設備接收器470形成於前 突450內。於攝相單元500拍攝時,攝相單元500通過攝相單元穿孔460並突出自顯示裝置100。遠程控制設備接收器470接受來自例如遙控器之遠程控制裝置(未繪示)之訊號。遠程控制設備接收器470連接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未繪示)以形成遠程控制裝置,其位於語音感應單元殼體400內。在本實施方式中,遠程控制設備接收器470位於語音感應單元殼體400內。但此處僅為一範例,遠程控制設備接收器可位於能接收遠程控制裝置之訊號的顯示裝置之其他位置。
用於感應使用者姿勢的攝相單元500可滑動式地安裝於輔助殼體260內。參考圖2、圖4及圖5,攝相單元500包括照相機模組520。
照相機模組520位於攝相單元500內,為可感應使用者姿勢之元件。攝相單元500內安裝有此照相機模組520,以感應使用者姿勢。照相機模組520包括至少一透鏡(未繪示)以收集圖像的光,將圖像轉換為電信號的圖像感測器(未繪示),以及透過移動鏡頭以調整焦距的作動器(未繪示)。
攝相單元500具有鏡頭保護窗540,位於照相機模組520前方。當攝相單元500拍攝使用者時,鏡頭保護窗540暴露於顯示裝置100之外。攝相單元推面560形成於鏡頭保護窗540旁的表面,當攝相單元500未拍攝時,攝相單元推面560會位於顯示裝置100之外。
另一方面,攝相單元500可由鋁製成,以排出照相機模 組520所產生之熱。攝相單元500亦可由鋁以外的材質製成,以排出攝相單元520所產生之熱。
當攝相單元500未拍攝時,攝相單元500位於輔助殼體260內。當拍攝使用者時,攝相單元500會以滑行之方式通過攝相單元穿孔460並伸出顯示裝置100之外。
如圖2所示,當攝相單元500未拍攝時,攝相單元500位於輔助殼體260內之第一位置。此時,照相機模組520以面朝上(+Z軸)之方式放置。藉由此方式,於未拍攝時,攝相單元500可保持位於輔助殼體260內,且若從正面觀察時,僅攝相單元推面560暴露於外,從而解決了攝相單元500會引起使用者任何不便的問題。此外,於攝相單元500未拍攝時,顯示裝置100外觀會變得俐落,而使產品具有較佳的形象。
如圖4所示,當攝相單元500拍攝時,攝相單元500位於自輔助殼體360伸出之第二位置。此時,照相機模組520以面向顯示裝置100前面(+X軸)之方式放置。相較於第一位置(攝相單元500位於輔助殼體260內),攝相單元500於第二位置時,照相機模組520位於較接近圖像顯示面250處。如此一來,於拍攝時,攝相單元500不需要為了提供更廣之視角而須自顯示裝置100更向上(+Z軸)伸出。因此,顯示裝置100可在不破壞外觀的情況下,於拍攝時提供足夠的視角。
顯示裝置100可更包括PCB殼體600及位於PCB殼體600內之第一控制器(未繪示)。
參考圖5,PCB殼體600容納第一控制器。PCB殼體600藉由接線(未繪示)連接語音感應單元300及攝相單元500。因此,第一控制器分別電性連接語音感應單元300及攝相單元500。
第一控制器藉由語音感應單元300所感應到之使用者聲音資訊,以及攝相單元500所感應到之使用者姿勢資訊來判斷使用者互動。第一控制器傳遞使用者互動之資訊給顯示裝置100之控制板,顯示裝置100的第二控制器依據使用者互動之資訊來控制顯示裝置100。
另一方面,第一控制器可不判斷基於語音感應單元300所感應到的使用者聲音資訊及攝相單元500所感應到的使用者姿勢資訊所產生之使用者互動,而直接將語音感應單元300所感應到的使用者聲音資訊及攝相單元500所感應到的使用者姿勢資訊傳遞至顯示裝置之第二控制器。在此情況下,顯示裝置100之第二控制器可判斷基於語音感應單元300所感應到的使用者聲音資訊及攝相單元500所感應到的使用者姿勢資訊所產生之使用者互動,並可依據使用者互動來控制顯示裝置100。
以下將詳細解釋在攝相單元500之第一位置(攝相單元500位於輔助殼體260內)及第二位置(攝相單元500自輔助殼體260中伸出)之間滑動的部分。
根據多個實施例的觀點,參考圖5及圖6,顯示裝置100可更包括攝相單元殼體700、滑動件800、鎖定單元900、彈性元件1200以及阻尼元件1300,以使攝相單元500可沿圓形軌道自第 一位置滑動至第二位置或自第二位置滑動至第一位置。
攝相單元殼體700容納攝相單元500及滑動件800。於攝相單元殼體700的相對內側形成有相隔預定距離的一對滑動導槽720。該對滑動導槽720相互面對,且以對應於圓形軌道的方式形成。
滑動件800連接攝相單元500。滑動件800之相對兩側形成有一對滑動肋條820,用以插入該對滑動導槽720中。當攝相單元500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滑動件800藉由該對滑動肋條820沿著該對滑動導槽720,在圓形軌道的正向(從A至B)滑動。另一方面,當攝相單元500自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時,滑動件800藉由該對滑動肋條820沿著該對滑動導槽720,在相對於正向(從A至B)的圓形軌道的反向(從B至A)滑動。
切換肋條840沿垂直於滑動肋條820之方向自滑動件800突出。當攝相單元500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滑動件800沿正向移動,而使切換肋條840與通過攝相單元殼體700的開關開口760而與位於PCB殼體600上的感應開關(未繪示)接觸(見圖6)。因此,第一控制器(未繪示)進入使用者辨識模式以感應使用者姿勢及使用者聲音。當攝相單元500自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時,切換肋條840由於滑動件800之相反方向移動而鬆開與感應開關之接觸。因此,第一控制器自使用者辨識模式解除。
當滑動件800滑動時,切換肋條840可引導滑動件800平穩滑動。由於切換肋條840位於彈性元件1200相對側之滑動肋 條720上,因此當彈性元件1200被擠壓或鬆開時,切換肋條840可抵銷來自滑動肋條720沿彈性元件1200擠壓或鬆開方向之震動,如此切換肋條840便可引導該對滑動肋條720平穩滑動。
鎖定單元900為鎖定位於輔助殼體220之第一位置的攝相單元500的元件。當攝相單元500於第二位置時,鎖定單元900解除攝相單元500之鎖定。
鎖定單元900可包括閂鎖單元1000及鎖定引導路徑1100。
閂鎖單元1000可設置於滑動件800上,故閂鎖單元1000藉由滑動件800連接攝相單元500。閂鎖單元1000可藉由插入及抽出於鎖定引導路徑1100中的鎖槽1120,以鎖定或解除鎖定攝相單元500。
閂鎖單元1000可包括鎖體1020、鎖桿1040、鉸鏈銷1060及鎖突1080。
鎖體1020設置於滑動件800上且連接於鎖桿1040。應注意的是,鎖體1020的一端1022固定於滑動件800,而另一端1026連接於鎖桿1040。
鎖桿1040連接於鎖體1020的另一端1026之底面。鉸鏈銷1060通過鎖體1020的另一端1026以及鎖桿1040,以鉸鏈連接方式連接鎖體1020的另一端1026及鎖桿1040。鎖桿1040藉由鉸鏈銷1060沿著水平於鎖體1020的另一端1026的方向移動。
鎖突1080沿垂直方向自鎖桿1040處向下伸出。當滑動 件800移動時,鎖突1080插入鎖定引導路徑1100,並沿著鎖定引導路徑1100滑動。
鎖定引導路徑1100位於攝相單元殼體700之內部表面上。鎖定引導路徑1100引導鎖突1080的滑動。以下將參考圖11詳細解釋鎖定引導路徑1100之架構。
參考圖11,鎖定引導路徑1100包括第一引導路徑1140、第二引導路徑1150、第三引導路徑1160及第四引導路徑1170。
第一引導路徑1140為直線路徑。第二引導路徑1150為彎曲路徑,且自第一引導路徑1140的下端部分1142的左側向下延伸。
第三引導路徑1160自第二引導路徑1150延伸而來,且具有鎖槽1120形成於其側壁。第三引導路徑1160包括第一台階部分1162及第二台階部分1166。
第一台階部分1162連接於第二引導路徑1150,且相較於第二引導路徑1152具有較低的高度1152。第二台階部份1166連接於第一台階部份1162,相較於第一台階部份1162具有較低的高度。鎖槽1120位於第二台階部份1166的側壁上。
第四引導路徑1170為彎曲路徑,自第二台階部分1166的右側向上延伸而來,且連接於第一引導路徑1140的下端部分1142。因此,第一引導路徑1140、第二引導路徑1150、第三引導路徑1160及第四引導路徑1170形成迴路架構。
第四引導路徑1170的下端部分1172相對於其連接之第二台階部 分1166具有較低之高度,且第四引導路徑1170的上端部分1176相較於其連接之第一引導路徑1140下端部分1142具有較高之高度。
再參照圖6,當閂鎖單元1000的鎖突1080自鎖定引導路徑1100的鎖槽1120中脫離時,彈性元件1200提供滑動件800驅動力,使滑動件800沿正向(從A至B)滑動。
彈性元件1200的一端1220固定於攝相單元殼體700內之彈性元件固定部分780。彈性元件1200的另一端1260被形成於滑動件800內之彈性元件支撐座860支撐。彈性元件1200可為彈簧,在本實施方式中,此彈性元件1200具體為扭力棒彈簧。
阻尼元件1300為調整滑動件800滑行速度之元件。阻尼元件1300可設置於攝相單元殼體700內,且可為旋轉式阻尼器。阻尼元件1300可和位於滑動件800內之阻尼軌880接合。由於一個阻尼元件1300設置於攝相單元殼體700內,因此一個阻尼軌880形成於滑動件800內。
當滑動件800沿正向(從A至B)或相反方向(從B至A)滑行時,阻尼元件1300沿著阻尼軌880旋轉,藉此調整滑動件800之滑行速度。
以下將詳加說明攝相單元500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間之操作。
圖7為攝相單元位於第一位置時之攝相單元的立體圖;圖8為攝相單元位於第一位置時之攝相單元的側面剖視圖;圖9為攝相單元位於第二位置時之攝相單元的立體圖;圖10為攝相單元位於第二位置時之攝相單元的側面剖視圖;圖11繪示依據一實 施方式,鎖定單元之操作。
參考圖7,當攝相單元500位於第一位置(攝相單元500位於輔助殼體260內)時,閂鎖單元1000中的鎖突1080(見圖6)插入鎖定引導路徑1100的鎖槽1120內。同時間,彈性元件1200的另一端1260位於和彈性元件1220的一端1220相同之方向。此狀態為攝相單元500位於第一位置時,彈性元件1200受擠壓且彈性元件1200維持壓縮狀態。
參考圖8,當拍攝時,使用者按壓暴露於顯示裝置100外之攝相單元500的攝相單元推面560(見圖2)。當使用者按壓攝相單元推面560時,閂鎖單元1000(見圖7)的鎖突1080(見圖6)滑向鎖槽1120之前方且脫離鎖槽1120。於此時,鎖突1080自第二台階部分1166處(見圖11)滑向第四導引路徑1170(見圖11)的下端部分1172(見圖11),此乃是因為第二台階部分1166之高度相較於第一台階部分1162為低(見圖11),且相較於第四引導路徑1170下端部分1172為高之因素。因此,當鎖突1080自鎖槽1120中脫離後,鎖突1080會滑向相較於第二台階部分1166為低之第四導引裝置1170的下端部分1170,而非相較於第二台階部分1166為高之第一台階部分1162(見圖11)。
同時間,閂鎖單元1000的鎖桿1040(見圖6)向相對於鉸鏈銷1060(見圖6)之右側移動,並引導鎖突1080向第四引導路徑1170下端部份1172滑行。
於此之後,當使用者鬆開攝相單元推面560,彈性元件 1200將自壓縮狀態中釋放,並提供驅動力使滑動件800沿正向(從A至B)滑行。因此,滑動件800藉由插入於滑動導槽720(見圖8)中的滑動肋條820(見圖8)沿圓形軌道S(見圖8)的正向滑行,且設置於滑動件800內之閂鎖單元1000亦通過第四引導路徑1170(見圖11)並沿第一引導路徑1140(見圖11)向上滑行。
因此,攝相單元500如圖4所示,可設置於第二位置(攝相單元500突出自輔助殼體260)以感應使用者姿勢。
參考圖9,當攝相單元500位於第二位置時,閂鎖單元1000中的鎖突1080(見圖6)位於鎖定引導路徑1100中的第一引導路徑1140的上端部分。在此同時,相對於彈性元件1200,滑動件800之彈性元件支撐座860位於彈性元件固定部份780之對側。彈性元件1200的另一端1260位於彈性元件1200的一端1220之對側,因此彈性元件1200可自壓縮狀態中釋放。故,當攝相單元500位於第二位置時,彈性元件1200可維持在伸長狀態。
參考圖10,攝相單元500於未拍攝時,使用者繼續按壓位於顯示裝置100(見圖4)外之攝相單元500的攝相單元推面560。當使用者按壓攝相單元推面560時,滑動件800藉由插入於滑動導槽720(見圖10)中的滑動肋條820(見圖10)沿圓形軌道S(見圖8)的反向(參考圖9,從B至A)滑行。
當滑動件800沿相反方向滑動時,滑動件800之彈性元件支撐座860位於距離攝相單元殼體700之彈性元件固定部份780較近之位置。彈性元件1200的另一端1260受到擠壓而被置於與 彈性元件1200的一端1220相同之方向。故,當滑動件800沿相反方向滑動時,彈性元件1200會受到擠壓。
此外,當滑動件800沿相反方向滑動時,閂鎖單元1000(見圖9)的鎖突1080(見圖6)自第一引導路徑1140滑行至第二引導路徑1150。此時,鎖突1080僅會沿著第二引導路徑1150滑行,而非滑行至第三引導路徑1170。鎖突1080基於以下原因而僅沿著第二引導路徑1150滑行:參考圖11,第一引導路徑1140之高度等同於第二引導路徑1150之高度,此外相較於第四引導路徑1170的上端部份1176,第一引導路徑1140具有較低之高度。另外,於第二引導路徑1150及第四引導路徑1170相交之點V,相對於第一引導路徑1140的中央軸C而言較偏向右邊,因此鎖突1080無法自第一引導路徑1140滑向第四引導路徑1170,而僅能滑向第二引導路徑1150。
接著,鎖突1080自第二引導路徑1150滑向第三引導路徑1160的第一台階部份1162。當使用者按壓攝相單元推面560時,鎖突1080持續受到相反方向的力,因此鎖突1080會被固定於第一台階部份1162,而不會自第一台階部份1162移動至第二台階部份1166。
接著,當使用者鬆開攝相單元推面560後,彈性元件1200自壓縮狀態中釋放,而提供滑動件800驅動力,使滑動件800沿正向(從A至B)滑行。因此滑動件800會沿著正向滑動,且鎖突1080亦會由於第二台階部份1166相較於第一台階部份1162具有 較低高度之因素,而自第一台階部份1162滑動至第二台階部份1166。當鎖突1080插入第二台階部份1166的鎖槽1120後即停止滑動。當鎖突1080停止滑動後,滑動件800亦隨之停止滑動,因此彈性元件1200便再度保持在壓縮狀態中,而滑動件800、閂鎖單元1000及彈性元件1200位於如同圖7所示之位置。
當攝相單元500如同圖2所示位於第一位置(攝相單元500位於輔助殼體260內)時,僅攝相單元推面560會暴露於顯示裝置100之外。
以下將參考圖11以說明藉由鎖定引導路徑110的迴路架構造成的鎖突1080的單方向滑行路徑(見圖6)。
參考圖11,如上述,鎖突1180在第一位置(攝相單元500位於輔助殼體260內;1)時,位於第三引導路徑1160之第二台階部份1166上,並且在第二位置(攝相單元500自輔助殼體260伸出;1’)時,位於第一導引路徑1140的上端部份。
鎖突1180於第一位置(1)與第二位置(1’)間沿一方向滑動。應特別注意的是,當鎖突1180自第一位置(1)移動至第二位置(1’)時,鎖突1180會沿著箭頭方向(S1至S6)通過第三引導路徑1160的第二台階部份1166、第四引導路徑1170、第一引導路徑1140。當鎖突1180自第二位置(1’)移動至第一位置(1)時,鎖突1180會沿著箭頭方向(S’1至S’6)通過第一引導路徑1140、第二引導路徑1150、第三引導路徑1160之第一台階部份1162、第三引導路徑1160之第二台階部份1166。因此,鎖突1180會因迴路架構而沿 單方向滑行。
以下將說明依據一實施方式在顯示裝置100內調整照相機的傾斜度。傾斜度是指在照相機被固定的情況下,僅調整拍攝時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的角度。在本實施方式中,顯示裝置100可藉由直接移動位於顯示裝置100外側之攝相單元500,以調整照相機的傾斜度。
圖12為攝相單元位於第三位置時之攝相單元的側面剖視圖,圖13為攝相單元位於第三位置時之攝相單元的部分立體圖,圖14為圖13之主要部份的剖視圖。
參考圖12,當調整照相機的傾斜度時,使用者可沿Y軸向上及向下滑動攝相單元500。因此,攝相單元500可在第二位置(攝相單元500突出自輔助殼體260)與第三位置(攝相單元500相較於第二位置(見圖4),置於較接近圖像顯示面250之處)之間移動。
當攝相單元500在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之間移動時,滑動件800的滑動肋條820沿著攝相單元殼體700的滑動導槽720在圓形軌道S”上滑動。
攝相單元500可移動,直到照相機模組520位於第一位置時的中央軸線(o)與位於第三位置時的中央軸線(t)之間的夾角(θ)達到20°為止。
由於依據本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在調整照相機的傾斜度時,是傾斜攝相單元500,因此顯示裝置100不需獨立架構或攝相單元500內設置用以調整傾斜度的元件。因此,顯示裝置100 可具有簡化的攝相單元500的內部結構。故,本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可將攝相單元500的體積最大化,以排出照相機模組520所產生之熱。
參考圖13及圖14,顯示裝置100可更包括彈性按壓件1500。
當該對滑動肋條820自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間滑動時,彈性按壓件1500為可按壓滑動件800的該對滑動肋條820之元件。因此,一對彈性按壓件1500對應於該對滑動肋條820而設置。
彈性按壓件1500的一端1520固定於攝相單元殼體700,且彈性按壓件1500的另一端1560接觸滑動肋條820。彈性按壓件1500的另一端1560通過形成於攝相單元殼體700上之彈性按壓件穿孔790而插入滑動導槽720內。一對彈性按壓件穿孔790對應於該對滑動肋條820而設置。
參考圖14,當滑動肋條820在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之間滑動時,彈性按壓件1500的另一端1560沿箭頭方向(F)被滑動肋條820推動,接著彈性按壓件1500繼續接觸滑動肋條820並沿與箭頭方向(F)相反的方向按壓滑動肋條820。類似地,圖中未繪示的另一彈性按壓件持續按壓另一滑動肋條。因此,該對滑動肋條820可在不滑移的情況下,在第二位置及第二位置間滑動。
另一方面,當該對滑動肋條820在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之間滑動時,彈性元件1200的另一端1260(見圖6)自彈性元件支撐座860離開(見圖6)。因此,當滑動件800在第二位置及第三位 置間滑動時,滑動件800並沒有接收到來自於彈性元件1200所產生的驅動力。故,攝相單元500可藉由使用者的操縱在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之間移動。
前述實施方式與優點僅是舉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概念。所述實施方式可適用於其他類型的裝置。此外,實施方式的描述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許多替代方案、修改方案以及變化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說是清楚的。
100‧‧‧顯示裝置
200‧‧‧顯示本體
220‧‧‧主殼體
250‧‧‧圖像顯示面
260‧‧‧輔助殼體
300‧‧‧語音感應單元
500‧‧‧攝相單元

Claims (15)

  1. 一種顯示裝置,提供使用者互動,該顯示裝置包括:顯示本體,包括圖像顯示面;及攝相單元,包括照相機模組,該照相機模組可拍攝使用者以感應使用者的姿勢,於該攝相單元未拍攝時,該攝相單元位於容置於該顯示本體內的第一位置,且於該攝相單元拍攝時,該攝相單元位於伸出於該顯示本體的第二位置,相較於位於該第二位置,該攝相單元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照相機模組較接近該圖像顯示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當沿圓形軌道滑動時,該攝相單元會自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或自該第二位置移動至該第一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攝相單元殼體,具有對應於該圓形軌道的形狀,並包括相隔預定間距的一對滑動導槽;以及滑動件,連接於該攝相單元,且具有插入該對滑動導槽的一對滑動肋條,其中當該攝相單元自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滑動件沿該對滑動導槽正向滑動,當該攝相單元自該第二位置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時,該滑動件沿該對滑動導槽反向滑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鎖定單元,用於鎖 定位於該第一位置的該攝相單元。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鎖定單元包括:鎖定引導路徑,位於該攝相單元殼體內,其上具有鎖槽;以及閂鎖單元,安裝於該滑動件上,沿該鎖定引導路徑滑動,其中當該攝相單元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閂鎖單元插入位於該鎖定引導路徑上的該鎖槽,並鎖定該攝相單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顯示裝置,該閂鎖單元一端固定於該滑動件上,該閂鎖單元另一端插入該鎖定引導路徑,使該閂鎖單元可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閂鎖單元包括:鎖體,安裝於該滑動件上;鎖桿,安裝於該鎖體並相對於該鎖體移動;以及鎖突,突出於該鎖桿,並且可滑動地插入該鎖定引導路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鎖定引導路徑具有迴路架構,且該閂鎖單元沿一方向於該鎖定引導路徑滑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鎖定引導路徑具有:第一引導路徑,形成於該攝相單元殼體的內表面上;第二引導路徑,延伸自該第一引導路徑,且當該攝相單元自該第二位置移動至該第一位置時,該第二引導路徑引導該鎖突的滑行;第三引導路徑,延伸自該第二引導路徑,並包括該鎖槽;以及第四引導路徑,延伸自該第三引導路徑且連接該第一引導路徑,且當該攝相單元自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第四引導路徑引導該鎖突的滑行, 該第一引導路徑、該第二引導路徑、該第三引導路徑及該第四引導路徑形成迴路架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引導路徑包括:第一台階部分,鄰接於該第二引導路徑,相較於該第二引導路徑具有較低的高度;以及第二台階部份,鄰接於該第一台階部份,相較於該第一台階部份具有較低的高度,其中該鎖槽形成於該第二台階部份的側壁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四引導路徑呈梯級式較該第三引導路徑為低,而相較於該第一引導路徑為高。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彈性元件,用於提供該滑動件驅動力,當該閂鎖單元自該鎖槽中脫離時,使該滑動件沿該正向滑動,其中該彈性元件的一端固定於該攝相單元殼體,而該滑動件支撐該彈性元件的另一端。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攝相單元可於該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中移動,且該攝相單元在該第三位置時較該第二位置更靠近該圖像顯示面,以調整該照相機模組的傾角,其中當該攝相單元自該第二位置移動至該第三位置時,該彈性元件的另一端遠離該滑動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一對彈性按壓件被 設置於該攝相單元殼體上,以於該第二位置及該第三位置間按壓該滑動件上的該對滑動肋條,其中該對彈性按壓件通過該對滑動導槽接觸該對滑動肋條。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阻尼元件,設置於該攝相單元殼體內,以調節該滑動件的滑行速度。
TW103103044A 2013-02-27 2014-01-28 顯示裝置 TWI6062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21459A KR102040288B1 (ko) 2013-02-27 2013-02-27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5467A true TW201435467A (zh) 2014-09-16
TWI606292B TWI606292B (zh) 2017-11-21

Family

ID=50235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3044A TWI606292B (zh) 2013-02-27 2014-01-28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606617B2 (zh)
EP (1) EP2772830B1 (zh)
JP (1) JP2014165917A (zh)
KR (1) KR102040288B1 (zh)
CN (1) CN104010149A (zh)
BR (1) BR112015016330A2 (zh)
MX (1) MX345623B (zh)
TW (1) TWI606292B (zh)
WO (1) WO201413326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9650B (zh) * 2017-03-07 2019-05-11 大陸商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終端
US10444802B2 (en) 2017-11-03 2019-10-1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amera assembly,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TWI676095B (zh) * 2017-05-24 2019-11-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影像擷取模組的釋放方法
US11057506B2 (en) 2017-11-30 2021-07-0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02489A (ko) * 2014-02-28 2015-09-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26694B1 (ko) * 2017-05-02 2022-07-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DE112018007831T5 (de) 2018-11-01 2021-04-08 Lg Electronics Inc. Anzeigevorrichtung
EP3883229B1 (en) * 2018-12-25 2023-08-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terminal device
KR20210087263A (ko) * 2020-01-02 2021-07-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6045174A (zh) * 2021-10-28 2023-05-02 纬联电子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装置与伸缩组件
TWI783777B (zh) * 2021-11-11 2022-11-1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組件及具有其之顯示裝置
TWI800352B (zh) * 2022-04-18 2023-04-21 茂傑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攝影與收音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0314A (ja) * 1992-08-21 1994-03-11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
JPH10164414A (ja) * 1996-12-03 1998-06-19 Canon Inc カメラ内蔵ノート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KR20000020511A (ko) * 1998-09-19 2000-04-15 구자홍 카메라 일체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GB2347813B (en) * 1999-03-09 2001-02-21 John Quentin Phillipps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2116859A (ja) * 2000-10-11 2002-04-19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命令認識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US7431253B2 (en) * 2005-06-03 2008-10-07 Kye Systems Corp. Support device for computer peripheral equipment
TW200643590A (en) * 2005-06-03 2006-12-16 Asustek Comp Inc A revolving lens module for cellular phones
KR20070080063A (ko) * 2006-02-06 2007-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용 휴대 단말기
EP1999547A4 (en) * 2006-02-16 2011-10-12 Ftk Technologie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TERING DATA IN A COMPUTER SYSTEM
KR100788865B1 (ko) * 2007-06-21 2007-12-27 장혜순 접속구를 갖는 회전판이 푸시록 출몰되게 한 매립형 커넥터고정장치
WO2009042579A1 (en) * 2007-09-24 2009-04-02 Gesturetek, Inc. Enhanced interface for voice and video communications
US8547327B2 (en) * 2009-10-07 2013-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ximity object tracker
KR20110076458A (ko) 2009-12-29 2011-07-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SG182842A1 (en) * 2010-02-01 2012-08-30 Youngkook Electronics Co Ltd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camera device and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same
JP2011186636A (ja) * 2010-03-05 2011-09-22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2008282A (ja) * 2010-06-23 2012-01-12 King Jim Co Ltd カード情報取込装置
US8542264B2 (en) 2010-11-18 2013-09-2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optics in a video environment
TWI408490B (zh) * 2010-11-18 2013-09-11 Wistron Corp 影像擷取裝置及具有該影像擷取裝置的電子設備
KR101896947B1 (ko) * 2011-02-23 2018-10-3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제스쳐를 이용한 입력 장치 및 방법
KR102100184B1 (ko) * 2013-02-18 2020-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9650B (zh) * 2017-03-07 2019-05-11 大陸商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終端
US10389927B2 (en) 2017-03-07 2019-08-2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Terminal having camera module
US10708482B2 (en) 2017-03-07 2020-07-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Terminal having camera module
TWI676095B (zh) * 2017-05-24 2019-11-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影像擷取模組的釋放方法
US10444802B2 (en) 2017-11-03 2019-10-15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amera assembly,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057506B2 (en) 2017-11-30 2021-07-0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65917A (ja) 2014-09-08
EP2772830B1 (en) 2020-01-08
MX2015011017A (es) 2015-10-22
TWI606292B (zh) 2017-11-21
WO2014133265A1 (en) 2014-09-04
US9606617B2 (en) 2017-03-28
EP2772830A3 (en) 2015-02-18
KR20140107008A (ko) 2014-09-04
CN104010149A (zh) 2014-08-27
BR112015016330A2 (pt) 2017-07-11
KR102040288B1 (ko) 2019-11-04
MX345623B (es) 2017-02-08
US20140240219A1 (en) 2014-08-28
EP2772830A2 (en)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6292B (zh) 顯示裝置
US952944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KR102588619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791207B (zh) 電子設備
KR101176301B1 (ko) 핸드폰 카메라 자가촬영 원격 제어 장치
CN208489881U (zh) 深度采集模组及移动终端
KR20200132972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9040556A (zh)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RU2665293C1 (ru) Игровой контроллер с адаптивным мостом,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им сенсорный экран
US2015002939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9061603A (zh) 深度获取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140049688A1 (en) Imaging apparatus
WO2020038057A1 (zh) 深度采集模组及电子设备
US8228447B2 (en) Image display module
EP2533516B1 (en) Television
JP5709545B2 (ja) 撮像装置
KR20160041295A (ko) 이동단말기
EP3079358B1 (en) Display device
JP2009175282A (ja) 撮像装置
GB2332951A (en) Viewfinder structures for cameras (including viewfinders for two eyes)
JP2016085243A (ja) カメラ、及びカメラのアクセサリ装置
JP2009159505A (ja) 電子機器用クレイドル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