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1714A - 影像分層組合結構 - Google Patents

影像分層組合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1714A
TW201431714A TW102105335A TW102105335A TW201431714A TW 201431714 A TW201431714 A TW 201431714A TW 102105335 A TW102105335 A TW 102105335A TW 102105335 A TW102105335 A TW 102105335A TW 201431714 A TW201431714 A TW 2014317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mbination structure
light source
layered combination
imag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5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ang-Shuo Wu
Wu-Li Chen
Chao-Hsu Tsai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102105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31714A/zh
Priority to CN201310093278.3A priority patent/CN103984105A/zh
Priority to US13/964,609 priority patent/US20140226188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431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171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in a digital photofinishing system, i.e. a system where digital photographic images undergo typical photofinishing processing, e.g. printing ordering
    • H04N1/00185Image output
    • H04N1/00201Creation of a lenticular or stereo hardcopy im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包括多個影像資訊層與一光學元件層。影像資訊層彼此相疊或上下相鄰配置,以組合一影像,此影像之至少二影像資訊根據影像之色彩資訊及明暗度資訊或影像之一色彩空間的分色模式,分別形成於此些影像資訊層上,並以疊加的方式顯示影像。光學元件層與此些影像資訊層上下相鄰配置。

Description

影像分層組合結構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影像成形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影像分層組合結構。
一般的影像成形方式大多採用噴印(inject printing)、雷射列印(laser printing)或網板印刷(screen printing)的方式製作,以將油墨噴印或壓印於被印物上。然而,常見的問題是:油墨在被印點會有暈開或擴散的現象,若被印點之間的間距較小時,相鄰的被印點之間油墨重疊的比例會變大,而導致鬼影或重影(crosstalk)的範圍加大,使影像的解析度下降。
尤其是在立體影像的成形上,若左、右眼接收的影像分離的不夠徹底,導致原本應該進入左眼的畫面被右眼看到,原本應該進入右眼的畫面被左眼看到,從而導致觀看者分別經由兩眼接收、再經過大腦合成的立體影像存在鬼影,因而影像無法呈現出立體感的視覺效果,且從不同角度觀看時因視域受限而無法顯示出大視角的立體影像。
本揭露係有關於一種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可增加影像的解析度及不同角度觀看時的視域數。
根據本揭露之一方面,提出一種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包括多個影像資訊層與一光學元件層。影像資訊層彼此相 疊或上下相鄰配置,以組合一影像,該影像之至少二影像資訊根據該影像之色彩資訊及明暗度資訊或該影像之一色彩空間的分色模式,分別形成於該些影像資訊層上,並以疊加的方式顯示影像。光學元件層與此些影像資訊層上下相鄰配置。
根據本揭露之另一方面,提出一種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包括多個影像資訊層與一光源陣列模組。影像資訊層彼此相疊或上下相鄰配置,以組合一影像,該影像之至少二影像資訊根據該影像之色彩資訊及明暗度資訊或該影像之一色彩空間的分色模式,分別形成於該些影像資訊層上,並以疊加的方式顯示影像。光源陣列模組與此些影像資訊層上下相鄰配置。
為了對本揭露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實施例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係利用雙層或更多層影像資訊層的組合方式將不同的影像資訊分層配置,以使影像之至少二影像資訊分別形成於此些影像資訊層上,並以疊加的方式顯示影像,以改善鬼影或重影。一般來說,人眼的視覺系統對於影像的亮度(lightness/value)敏感,而相對於影像的色調(hue)、飽和度(saturation)、彩度(color)或色度(chromaticity)相對地較不敏感。若只有單層影像層,人眼對於同一影像層中的亮度及色彩只有單一靈敏度(sensitivity),一旦影像發生鬼影,人 眼勢必無法根據天生對亮度的高靈敏度來改善影像的解析度。
但是,若以分層的方式配置色調層以及亮度層時,人眼對於不同影像資訊層中的亮度及色調將有不同的靈敏度,因此影像的鬼影是依據人眼對各影像資訊層的靈敏度的比例總合來決定,亦即若人眼對於亮度較敏感,則鬼影主要是受亮度層的解析度所支配(換句話說,因色調層所產生的鬼影的比例相對地較小)。因此,在本實施例中,人眼將可根據天生對亮度的高靈敏度來改善影像的解析度。
為了實現本揭露之分層組合的概念,亮度層例如以非壓印(例如刻印)的方式來表現灰階的深淺,以呈現影像的明暗度。相對於以噴印或壓印的方向來製作色調層,以非壓印的方式製作亮度層可使各亮度點的間距及擴散量被控制在設定的範圍內,避免像列印的油墨在被印點會有暈開或擴散的現象,進而提高亮度層的解析度,以減少產生鬼影的區域。
尤其是,本揭露之分層組合的概念可應用在二維影像或立體影像的顯示上。請參照第1A及1B圖,其分別繪示影像的顯示方式。將影像資訊分離為亮度層101以及色調層102,透過人眼對亮度的高靈敏度,使得人眼觀看立體影像時存在的鬼影主要由亮度層101的解析度來取決,只要亮度層101的解析度夠高,不同視域上的影像V1~V4可經由透鏡(或柱狀透鏡)103的成像或光柵片104的隔離而顯示在不同視角上,如此便可使影像呈現出較佳立體 感的視覺效果,且從不同角度觀看或移動位置觀看影像時,因亮度層101的視域數增加,且立體影像的變化比較緩和,進而能在較自然及較舒適的情況下顯示出大視角的立體影像。
以下係提出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非用以限縮本發明欲保護之範圍。下列實施例不限定將影像資訊分離為亮度層以及色調層,亦可根據影像之一色彩空間的分色模式將影像資訊分離,例如根據三原色分光模式(紅/綠/藍RGB)、四分色模式(青色/洋紅色/黃色/黑色CMYK)或色調/飽和度/明暗度分色模式(HSV)等方式實施本發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2A及2B圖,其分別繪示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200的示意圖。影像分層組合結構200包括多個影像資訊層201、202以及一光學元件層203或204。此些影像資訊層201、202彼此相疊或上下相鄰配置,用以組成一影像,例如是以雙層或更多層的影像資訊層組成二維影像或立體影像,再以疊加的方式顯示影像。
光學元件層203或204與影像資訊層201、202上下相鄰配置。光學元件層例如是一維視差或二維視差的光學元件,一維視差的光學元件例如是柱狀透鏡(lenticular lens)片或光柵片(grating or barrier),而二維視差的光學元件例如是透鏡陣列(lens array)片或針孔陣列(pin hole array)片。如第2A圖所示,光學元件層203例如是 柱狀透鏡片或透鏡陣列片。如第2B圖所示,光學元件層204例如是光柵片或針孔陣列片。在第2B圖中,光學元件層204及影像資訊層201可以上下相鄰緊貼也可以不相鄰緊貼。例如:光學元件層204及影像資訊層201之間可加入PC板或玻璃板等基板(未繪示)以控制觀看立體影像的距離。
因此,如第1A及1B圖所繪示的情形,不同視域V1~V4上的影像可經由光學元件層203或204之作用而顯示在不同視角上,如此便可使影像呈現出立體感的視覺效果。
利用本揭露之分層組合的概念,本實施例可以根據組成影像之色彩資訊及明暗度資訊,將影像資訊分為色調層以及亮度層,或是根據影像三原色(RGB)所定義的一色彩空間將影像資訊分為雙層或三層,或是根據影像四分色(CMYK)所定義的一色彩空間將影像資訊分為雙層、三層或四層;或是根據影像色調/飽和度/明暗度(HSV)所定義的一色彩空間將影像資訊分為雙層或三層。
因此,透過影像分層組合的方式,只要人眼對於分層之後的某一影像資訊層201或202較敏感,即可藉由人眼對該影像資訊層201或202的高靈敏度來改善影像的解析度。
上述之影像資訊層201及202,層與層之間是可調換的,無論是影像資訊層201在另一影像資訊層202的上方或是在另一影像資訊層202的下方均可具體實現本實施例。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3A及3B圖,其分別繪示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210的示意圖。影像分層組合結構210包括多個影像資訊層201、202、一光學元件層203以及一光源205。此些影像資訊層201、202彼此相疊或上下相鄰配置,用以組成一影像,例如是以雙層或更多層的影像資訊層組成二維影像或立體影像,再以疊加的方式顯示影像。此外,光學元件層203或204與影像資訊層201、202上下相鄰配置。
有關影像資訊層201及202的分層組合方式、色彩空間的分色模式及光學元件層203或204的類型,已詳細介紹於第一實施例中,本實施例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實施例之影像資訊層201及202採用環境光源來顯示影像,而本實施例之影像資訊層201及202採用一指向性(directional)光源或一般光源(全向性光源)205來顯示影像。因此,在第一實施例中,當環境光源的亮度充足時,可以不需要背光源。
如第3A及3B圖所示,光學元件層203或204配置於影像資訊層201及202的上方,而光源205配置於影像資訊層201及202的下方做為背光源,例如是白光光源。影像資訊層201及202配置於光源205與光學元件層203或204之間,使光線先穿過影像資訊層201及202以呈現影像之色調及亮度,再經過光學元件層203或204之作用而 顯示影像。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4A及4B圖,其分別繪示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220的示意圖。影像分層組合結構220包括多個影像資訊層201、202、一光學元件層203或204以及一光源205。此些影像資訊層201、202彼此相疊或上下相鄰配置,用以組成一影像,例如是以雙層或更多層的影像資訊層組成二維影像或立體影像,再以疊加的方式顯示影像。此外,光學元件層203或204與影像資訊層201、202上下相鄰配置。
有關影像資訊層201及202的分層組合方式、色彩空間的分色模式及光學元件層203的類型,已詳細介紹於第一實施例中,本實施例不再贅述。
本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第二實施例之光學元件層203或204與光源205分別配置於影像資訊層201及202的相對兩側,而本實施例之光學元件層203或204與光源205配置於影像資訊層201、202的同一側,並組成一光源陣列模組206。在第4A圖中,光源205可為全向性光源,例如日光燈,而在第4B圖中,光源205可為指向性光源,例如發光二極體等半導體發光元件。
光源陣列模組206例如是平行條狀光源陣列模組或點狀光源陣列模組,以提供平行條狀光源或點狀光源。
如第4A及4B圖所示,光學元件層203或204配置於影像資訊層201、202與光源205之間,使光源205先經過光學元件層203之作用而成為平行條狀光源或點狀光 源,接著光線L穿過影像資訊層201及202以顯示影像之色調及亮度。
另外,請參照第4B圖,光源陣列模組206更包括一擴散片207,擴散片207與光學元件層203上下相鄰配置,以增加光線的發散角。擴散片可為增亮片、菱鏡片或兼具擴散及增亮功能的光學膜片。另外,第4A圖的影像資訊層202與光學元件層204之間可上下相鄰緊貼也可上下相鄰不緊貼。
本揭露上述實施例所揭露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係利用人眼對於不同影像資訊層有不同的靈敏度,將影像資訊分為至少二層,以改善習知單層影像層對人眼而言只有單一靈敏度的情形。因此,利用影像分層組合的方式,可使鬼影不是只由單層影像所決定的,而是由複數層中鬼影最低的一層(解析度最高的一層)來決定的。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亮度層
102‧‧‧色調層
103‧‧‧透鏡或柱狀透鏡
104‧‧‧光柵片
200、210、220‧‧‧影像分層組合結構
201、202‧‧‧影像資訊層
203、204‧‧‧光學元件層
205‧‧‧光源
206‧‧‧光源陣列模組
207‧‧‧擴散片
V1~V4‧‧‧視域影像
第1A及1B圖分別繪示影像的顯示方式。
第2A及2B圖分別繪示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的示意圖。
第3A及3B圖分別繪示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的示意圖。
第4A及4B圖分別繪示依照本揭露一實施例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的示意圖。
200‧‧‧影像分層組合結構
201、202‧‧‧影像資訊層
203‧‧‧光學元件層

Claims (17)

  1. 一種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包括:複數個影像資訊層,彼此相疊或上下相鄰配置,以組合一影像,該影像之至少二影像資訊根據該影像之色彩資訊及明暗度資訊或該影像之一色彩空間的分色模式,分別形成於該些影像資訊層上,並以疊加的方式顯示該影像;以及一光學元件層,與該些影像資訊層上下相鄰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其中該光學元件層為一光柵片或一針孔陣列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其中該光學元件層為一柱狀透鏡片或一透鏡陣列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更包括一擴散片,與該光學元件層上下相鄰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其中該些影像資訊層使用一環境光源顯示該影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其中該色彩空間的分色模式包括一三原色分光模式(RGB)、一四分色模式(CMYK)或一色調/飽和度/明暗度分色模式(HSV)。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其中該些影像資訊層根據該影像之色彩資訊及明暗度資訊分為一色調層以及一亮度層。
  8. 一種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包括:複數個影像資訊層,彼此相疊或上下相鄰配置,以組 合一影像,該影像之至少二影像資訊根據該影像之色彩資訊及明暗度資訊或該影像之一色彩空間的分色模式,分別形成於該些影像資訊層上,並以疊加的方式顯示該影像;以及一光源陣列模組,與該些影像資訊層上下相鄰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其中該光源陣列模組為一平行條狀光源陣列模組或一點狀光源陣列模組。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其中該光源陣列模組由一光源與一光學元件層組合而成,該光源為一全向性光源或一指向性光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其中該些影像資訊層配置於該光源與該光學元件層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其中該光學元件層配置於該光源與該些影像資訊層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其中該光學元件層為一光柵片或一針孔陣列片。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其中該光學元件層為一柱狀透鏡片或一透鏡陣列片。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更包括一擴散片,與該光學元件層上下相鄰配置。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 構,其中該色彩空間的分色模式包括一三原色分光模式(RGB)、一四分色模式(CMYK)或一色調/飽和度/明暗度分色模式(HSV)。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影像分層組合結構,其中該些影像資訊層根據該影像之色彩資訊及明暗度資訊分為一色調層以及一亮度層。
TW102105335A 2013-02-08 2013-02-08 影像分層組合結構 TW2014317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5335A TW201431714A (zh) 2013-02-08 2013-02-08 影像分層組合結構
CN201310093278.3A CN103984105A (zh) 2013-02-08 2013-03-22 影像分层组合结构
US13/964,609 US20140226188A1 (en) 2013-02-08 2013-08-12 Image recombination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5335A TW201431714A (zh) 2013-02-08 2013-02-08 影像分層組合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1714A true TW201431714A (zh) 2014-08-16

Family

ID=51276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5335A TW201431714A (zh) 2013-02-08 2013-02-08 影像分層組合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26188A1 (zh)
CN (1) CN103984105A (zh)
TW (1) TW2014317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8690B (zh) * 2021-07-01 2022-09-21 沈氏藝術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顯現多變圖樣之圖卡構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017B (zh) * 2014-12-30 2017-01-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3d显示装置
CN106959551B (zh) * 2016-01-08 2023-1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068482B (zh) * 2016-11-10 2019-09-03 王子彩色制版企业有限公司 立体印刷的处理方法
GB2596075A (en) * 2020-06-15 2021-12-22 Iq Structures Sro Composite security el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6218B2 (en) * 2006-01-27 2011-03-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ES2334307B1 (es) * 2008-04-11 2010-10-22 Catfosc.Health Made To Measure, S. L. Dispositivo portatil para el seguimiento temporal de alteraciones cutaneas y procedimiento asociado.
US8331031B2 (en) * 2008-09-18 2012-12-11 Travel Tags, Inc. Thin film high definition 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GB2480193B (en) * 2009-01-19 2015-01-21 Minoru Inaba Stereoscopic video imaging display system
US8384733B2 (en) * 2009-04-30 2013-02-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display input values
CN102109751B (zh) * 2009-12-29 2013-08-0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微型成像模块、应用之立体显示系统及影像排列方法
JP2012000907A (ja) * 2010-06-18 2012-01-05 Fujifilm Corp 立体画像印刷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522591A (ja) * 2011-05-25 2014-09-04 サード ディメンション アイピー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ー カンパニー 角スライス実像3dディスプレイのためのアライメント、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およびレンダリング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202631853U (zh) * 2012-04-12 2012-12-26 全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穿透式3d多视角成像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8690B (zh) * 2021-07-01 2022-09-21 沈氏藝術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顯現多變圖樣之圖卡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26188A1 (en) 2014-08-14
CN103984105A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85882B2 (ja) 印刷物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3442899B (zh) 形成具有高反射量的彩色激光图像的方法和其中由此产生了彩色激光图像的证件
TWI296339B (zh)
WO2017080089A1 (zh) 指向性彩色滤光片和裸眼3d显示装置
TW201431714A (zh) 影像分層組合結構
WO2017092708A1 (zh) 三维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JP2009541803A5 (zh)
CN105580362A (zh) 自动立体显示设备
JP2011095730A (ja) 3次元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映像表示方法
US20180027228A1 (en) Display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ATE413282T1 (de) Gegenstand mit einem aufgedruckten bild
US11272168B2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pparatus,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US20140085352A1 (en) Stereoscopic display with improved vertical resolution
US10728530B2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with sub-light source and corresponding blazed grating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WO2017118047A1 (zh) 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CN103440825A (zh) 多维led显示屏
TW201443483A (zh) 自動立體顯示裝置
JP2008191366A (ja) 両眼視差応用立体画像シート構成体の製造方法及び両眼視差応用立体画像シート構成体
TWI614534B (zh) 多視域顯示器
TW202030525A (zh) 用於被動3d顯示的系統和方法
JP2008047081A (ja) 三次元バー・コード
WO2016098756A1 (ja) 印刷物
US20140153818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ridescent image, image obtained and device including same, associated program
JP4225955B2 (ja) フィルム体
JPH08331604A (ja) 立体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