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2506A - 傳送裝置 - Google Patents

傳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2506A
TW201422506A TW101149573A TW101149573A TW201422506A TW 201422506 A TW201422506 A TW 201422506A TW 101149573 A TW101149573 A TW 101149573A TW 101149573 A TW101149573 A TW 101149573A TW 201422506 A TW201422506 A TW 2014225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transfer
support
wheel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9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Tu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22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250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21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傳送物料的傳送裝置,其包括支撐架、驅動組件、間隔設置於支撐架上的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物料包括需保護的第一部分及可不需要保護的第二部分。當物料位於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之間時,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分別抵頂於物料的第二部分上並在驅動組件的作用下驅動物料移動,以保護物料的第一部分。

Description

傳送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傳送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於傳送碟片的傳送裝置。
在電子產品生產過程中,每個測試工站往往需要將多張不同的測試碟片依次放入電子產品內,以測試電子產品對應的功能是否正常。現有的換碟方式中,部分設備採用機器手夾持於測試碟片相對的兩個表面上,以將測試碟片抓取並安裝於電子產品內;還有部分設備是採用吸附件吸附於測試碟片的表面以將測試成片吸出並釋放於電子產品內,以完成電子產品的測試。但是,在上述碟片傳送的過程中,機器手與吸附件均直接與測試碟片的表面接觸,因此在傳送過程中較容易將測試碟片記錄有資訊的資料面劃傷或磨損。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防止碟片在傳送過程中被劃傷的傳送裝置。
一種用於傳送物料的傳送裝置,其包括支撐架、驅動組件、間隔設置於支撐架上的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物料包括需保護的第一部分及設置於第一部分周圍的第二部分。當物料位於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之間時,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分別抵頂於物料的第二部分上並在驅動組件的作用下驅動物料移動,以保護物料的第一部分。
在使用上述傳送裝置時,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抵接於碟片的第二部分而未與碟片第一部分直接接觸,從而有效防止傳送過程中將光碟表面劃傷。
請參考圖1及圖2,自動上下料設備100用以對產品進行取放物料。在本實施方式中,產品為待測試的吸入式光碟機光碟播放器200。物料包括用於測試光碟播放器200的光碟。本實施例中,光碟包括第一測試光碟300及第二測試光碟400(如圖8所示)。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均包括需要保護的第一部分401及可不保護的第二部分403(如圖8所示)。第一部分401為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相背的兩個表面,所在區域。其中,上述兩個表面即為通常所指的記錄有資訊的記錄面及與記錄面相背的非記錄面。第二部分403為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上設置於第一部分401外邊緣的部分。第一測試光碟300的尺寸大於第二測試光碟400的尺寸,且第一測試光碟300為七張,第二測試光碟400為一張。光碟播放器200包括本體201、設置於本體201相對兩端的若干第一插介面203以及第二插介面205。本體201大體呈長方形狀,其上設置有倉門(圖未示),用於供用戶將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從光碟播放器200內取出或放入光碟播放器200內。若干第一插介面203與第二插介面205可包括USB介面、電話線/網路線介面、高清晰度多媒體(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介面等。
自動上下料設備100包括機台1、間隔設置於機台1上的安裝裝置2、第一感應件3、插接裝置5、傳送裝置7與承載裝置9。其中,安裝裝置2設置於插接裝置5與傳送裝置7之間,用以承放光碟播放器200。第一感應件3設置於安裝裝置2相對的兩側,用以感應光碟播放器200是否放置於安裝裝置2上。插接裝置5設置安裝裝置2的一側並與光碟播放器200的第一插介面203與第二插介面205進行插接,用以連通光碟播放器200的電源與網路等。傳送裝置7設置於安裝裝置2與承載裝置9之間,用以使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在承載裝置9與光碟播放器200之間傳遞。承載裝置9用以存放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且還用於將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推動至傳送裝置7內。
請一併參考圖3及圖4,機台1大致為長方體板,其包括首尾連接的第一側邊11、第二側邊12、與第一側邊11平行的第三側邊13、與第二側邊12平行的第四側邊14、穿孔15、兩個第一滑軌16、四個支撐柱17以及兩個第二滑軌18。其中,第二側邊12與第四側邊14分別垂直連接於第一側邊11與第三側邊13相對的兩端。穿孔15大體呈長方形狀,其沿平行於第一側邊11的方向設置於機台1上靠近第一側邊11的一端。兩個第一滑軌16大致呈長條狀,且兩者均沿平行於第二側邊12的方向延伸。兩個第一滑軌16沿平行於第一側邊11的方向間隔設機台1上。支撐柱17大致呈圓柱形,其自機台1上垂直延伸。支撐柱17間隔設置於機台1上靠近第三側邊13的一端,且四者之間連線形成一個長方形。兩個第二滑軌18大致呈長條狀,其沿平行於第一側邊11的方向分別設置於穿孔15的相對的兩側。
安裝裝置2包括安裝板21、四個第一滑塊23、四個第一導向件25、兩個第二導向件27以及第一驅動件29。安裝板21大體呈長方形板狀,其包括第一安裝面210及與第一安裝面210相背的第二安裝面(圖未示)。四個第一滑塊23間隔設置於安裝板21的第二安裝面上,用以與兩個第一滑軌16配合。每個第一導向件25包括連接桿250以及兩個導向輪252。連接桿250沿垂直於機台1的方向設置於第一安裝面210上。兩個導向輪252的結構基本相同,其沿垂直於機台1的方向轉動連接於連接桿250上並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對於連接桿250轉動。四個第一導向件25中兩個第一導向件25沿平行於第二側邊12的方向設置第一安裝面210上靠近第二側邊12的一側,且該兩個第一導向件25的導向輪252相背設置;另外兩個第一導向件25沿平行於第二側邊12的方向設置於第一安裝面210上靠近第四側邊14的一側,且該兩個第一導向件25的導向輪252相對設置。兩個第二導向件27的結構與四個第一導向件25的結構基本相同,且兩者分別設置於第一安裝面210上靠近第一側邊11與第三側邊13的兩端。四個第一導向件25與兩個第二導向件27之間的連線形成一個形狀與光碟播放器200形狀相匹配的長方形狀,用以為光碟播放器200放置於安裝板21上時提供引導作用。第一驅動件29設置於機台1上,用以驅動安裝板21相對於機台1沿平行於第二側邊12的方向滑動。本實施例中,第一驅動件29為氣缸。
第一感應件3包括發射端30及與發射端30配合的反射端32。發射端30與反射端32沿平行於第一側邊11的方向分別相對設置兩個第一滑軌16的兩端。
插接裝置5包括連接板50、兩個第二滑塊54、第二驅動件55、固定板56、若干第一插接件57、第二插接件58以及第三驅動件59。連接板50包括第一連接板51及與第一連接板51連接的第二連接板52。第一連接板51包括第一連接面501以及與第一連接面501相背的第二連接面(圖未示)。第二連接板52沿垂直於第一連接板51的方向設置於第一連接面501上。兩個第二滑塊54沿平行於第一側邊11的方向間隔設置於第二連接面上,用以與兩個第二滑軌18配合。第二驅動件55設置於第二連接板52上遠離第一連接板51的一端。固定板56與第二驅動件55連接,其可在第二驅動件55的驅動下沿垂直於第一側邊11方向移動。第一插接件57設置於安裝板21上靠近第三側邊13的一端,用以與光碟播放器200上的第一插介面203配合。若干第二插接件58間隔設置於固定板56上與第二驅動件55相背的一面,用以與光碟播放器200的第二插介面205配合。第三驅動件59設置於機台1上與第二滑軌18相背的一面,用以驅動第一連接板51沿平行於第一側邊11的方向移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驅動件55與第三驅動件59均為氣缸。
請參考圖5及圖6,傳送裝置7包括支撐架70、兩個導向柱72、兩個限位塊74、第一傳送件76、第二傳送件78、驅動組件80、第一彈性件82、第二彈性件84以及支撐組件86。
支撐架70垂直設置於機台1上,其包括支架701、擋板702、第一固定塊703、第二固定塊704、校正塊705第三固定塊706以及第四固定塊707。支架701大體呈長條形板狀,其包括第一表面711、與第一表面711相背的第二表面713以及限位槽715。限位槽715沿垂直於機台1的方向貫穿於第一表面711與第二表面713。擋板702包括第一連接部712、第二連接部722固定部732以及配合部742。第一連接部712與第二連接部722大體呈長條狀,兩者相對且間隔的設置於支架701相對的兩側且沿垂直於支架701的方向突出於第一表面711外。固定部732由第一連接部712與第二連接部722之間,並由第一連接部712與第二連接部722遠離支架701的一端垂直延伸形成。其中,固定部732相對於第一連接部712與第二連接部722的凸出方向與支架701凸出的方向相同,從而使固定部732、第一連接部712與第二連接部722以及支架701大致形成U字型。其中,固定部732與支架701位於第一連接部712與第二連接部722相同的一側,且固定部732與第一表面711平行。配合部742大體呈方形板狀,其設置於支架701的中部,且位於支架701與固定部732之間。配合部742遠離支架701的一端與固定部732之間預留一定間隙,用以供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通過。第一固定塊703與第二固定塊704均大體呈板狀,兩者間隔設置於第一表面711上且位於限位槽715相反的兩側。第一固定塊703位於限位槽715靠近機台1的一側,第二固定塊704位於限位槽715遠離機台1的一側。第二固定塊704上設置有開孔714。校正塊705大致呈長條狀,其包括第一配合塊725以及第二配合塊726。其中,第一配合塊725設置於配合部742遠離支架701的一端,第二配合塊726設置於固定部732與配合部742相對的一側。第一配合塊725與第二配合塊726相對且保持一定間隙,用以供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通過。第三固定塊706與第四固定塊707兩者沿垂直於機台1的方向間隔設置於第二表面713上。第三固定塊706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716。第四固定塊707上設置有缺口717及第二安裝孔727。缺口717開設於第四固定塊707面向第二表面713的一側。
兩個導向柱72大致呈圓柱形,其連接於第一固定塊703與第二固定塊704之間。兩個限位塊74大致呈柱狀,其分別穿設於兩個導向柱72上。其中,兩個限位塊74位於兩個導向柱72上的同一等高線上。
第一傳送件76包括第一導向塊761、第一安裝架762、以及兩個第一傳送輪763。第一導向塊761大致呈方形塊狀,其包括第三安裝面764、與第三安裝面764相背的第四安裝面765以及兩個第一通孔766。兩個第一通孔766貫穿於第一導向塊761並位於第三安裝面764和第四安裝面765之間。第一導向塊761籍由兩個第一通孔766套設於兩個導向柱72上,並位於限位塊74的一側。第一安裝架762包括第一主臂767及第一支臂768。第一主臂767與第一支臂768均大體呈長條形板狀,且第一主臂767垂直連接於第一支臂768的中部,從而使第一安裝架762大致呈T型狀。兩個第一傳送輪763分別轉動連接於第一支臂768相對的兩端,且兩個第一傳送輪763與第一主臂767位於第一支臂768的同一側。
第二傳送件78包括第二導向塊781、第二安裝架782、以及兩個第二傳送輪783。第二導向塊781大至呈方形塊狀,其上設置有兩個第二通孔784。兩個第二通孔784沿貫穿於第二導向塊781。第二導向塊781籍由兩個第二通孔784套設於兩個導向柱72上,並位於限位塊74與第一導向塊761相對的另一側。第二安裝架782包括第二主臂785及第二支臂786。第二主臂785與第二支臂786均大致呈長條形板狀,且第二主臂785垂直連接於第二支臂786的中部,從而使第二安裝架782大致呈T型狀。兩個第二傳送輪783分別轉動連接於第二支臂786相對的兩端,且兩個第二傳送輪783與第二主臂785位於第二支臂786的同一側。在本實施例中,兩個第一傳送輪763以及兩個第二傳送輪783均為設置有V型收容槽769的導向輪。每個收容槽769均包括兩個相對的槽壁770。當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收容於兩個第一傳送輪763與兩個第二傳送輪783之間時,第一傳送輪763與兩個第二傳送輪783的收容槽769抵頂於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的第二部分403上,兩個槽壁770位元於第二部分403兩側用以限定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且還用於保護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的第一部分401,以防止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的記錄面與非記錄面被磨損。可以理解,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兩個第一傳送輪763以及兩個第二傳送輪783可為設置有其他用於傳送物料的部件,且收容槽769的形狀亦可以根據物料的需求而定。
驅動組件80包括第四驅動件801、第一轉軸803、主動輪805、第一傳動輪806、兩個第二傳動輪807、兩個從動輪808以及蓋體809。第四驅動件801設置於第四安裝面765上。第一轉軸803沿平行於機台1的方向貫穿於第三安裝面764與第四安裝面765之間,且其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對於第一導向塊761轉動。主動輪805與第一傳動輪806分別設置於第一轉軸803的兩端。其中,主動輪805設置於第四安裝面765上,且其可在第四驅動件801的驅動下帶動第一轉軸803一同轉動。第一傳動輪806設置於第三安裝面764上,其可隨第一轉軸803一同轉動。兩個第二傳動輪807設置於第三安裝面764上,且兩者分別位於第一傳動輪806靠近第二導向塊781一端的兩側。兩個從動輪808設置於第三安裝面764上,且兩者分別位於第一傳動輪806遠離第二導向塊781一端的兩側。其中,兩個第二傳動輪807與第一傳動輪806,兩個從動輪808與兩個第二傳動輪807均以嚙合的方式相互配合。蓋體809設置於第四安裝面765上,並蓋設於第四驅動件801與主動輪805上。
第一彈性件82與第二彈性件84在本實施方式中均為彈簧。其中,第一彈性件82設置於第一傳送件76與第一固定塊703之間,第二彈性件84設置於第二傳送件78與第二固定塊704之間。
支撐組件86包括第一動力件861、第二動力件863、第一支撐件865以及第二支撐件867。第一動力件861籍由第一安裝孔716設置於第三固定塊706上。第二動力件863籍由第二安裝孔727設置於第四固定塊707上。第一支撐件865的一端與第一動力件861連接,第二支撐件867的一端與第二動力件863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動力件861與第二動力件863均為氣缸。
承載裝置9包括支撐座91、動力組件92、兩個導軌93、推動組件94、承載組件95以及兩個第二感應件96。
支撐座91包括支撐板910以及座體911。支撐板910大體呈方形板狀,其設置於四個支撐柱17上。座體911設置於支撐板910上,其包括置放部912、兩個突起913以及裝配槽914。兩個突起913由座體911相對的兩側向遠離支撐板910的方向凸出形成。裝配槽914由兩個突起913與座體911共同界定形成。動力組件92包括定位塊921、絲桿923、馬達925(如圖2所示)、皮帶927(如圖2所示)以及安裝塊929。絲桿923籍由定位塊921設置於裝配槽914內。馬達925設置於機台1上,並籍由皮帶927與絲桿923連接,用以驅動絲桿923轉動。安裝塊929設置於絲桿923上,並可在外力作用下隨絲桿923相對於支撐板910移動。兩個導軌93沿平行於第一側邊11的方向分別設置於兩個突起913上。
推動組件94包括安裝台941、推力件943以及抵頂件945。安裝台941大致呈板狀,其垂直設置於支撐板910上靠近第三側邊13的一端。推力件943設置於安裝台941上,用提供推動力。抵頂件945大致呈柱狀,其設置於推力件943朝向支撐座91的一端。
請結合參看圖7及圖8,承載組件95包括承載板950、配合塊960、若干儲存件970、墊塊990以及殼體999。承載板950包括第一承載面951及與第一承載面951相背的第二承載面(圖未示)。配合塊960設置於第二承載面上,用以與兩個導軌93配合。若干儲存件970依次相連的設置於第一承載面951上。在本實施例中,儲存件970用以存儲第一測試光碟300,其數量與第一測試光碟300及第二測試光碟400的數量對應。
每個儲存件970包括主體971、容置槽972、開槽973、開口974以及若干緩衝件975。主體971大致呈方形板狀,其包括第一邊緣976、第二邊緣977、與第一邊緣976平行的第三邊緣978、與第二邊緣977平行的第四邊緣(圖未示)以及導斜面979。第二邊緣977與第四邊緣分別垂直連接於第一邊緣976與第三邊緣978相對的兩端。導斜面979設置於第一邊緣976上,且位於開口974與容置槽972之間並由第二邊緣977向第一邊緣976方向傾斜。
容置槽972設置於主體971上,其包括底部981、第一側壁982、第二側壁983以及第三側壁984。底部981由主體971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一側壁982與第二側壁983分別凸出於底部981相對的兩端,且兩者均沿第一邊緣976向第三邊緣978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側壁982設置於底部981靠近第二邊緣977的一側,第二側壁983設置於底部981靠近第四邊緣的一側。第三側壁984連接於第一側壁982與第二側壁983之間且設置於底部981靠近第三邊緣978的一端。
開槽973大體呈長條狀,其由第三邊緣978向第一邊緣976方向一直延伸至底部981的中部,從而使容置槽972與第三邊緣978連通。
開口974設置於第一側壁982及第二側壁983之間並與第三側壁984相對。第一側壁982、第二側壁983、第三側壁984以及開口974共同配合使容置槽972大致呈一個開口朝向第一邊緣976的U字型。第一側壁982與第二側壁983之間的距離由開口974向第三側壁984方向逐漸變小。其中,第一側壁982與第二側壁983與開口974連通的兩端之間的距離大於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的尺寸,第一側壁982及第二側壁983與第三側壁984連接的兩端之間的距離等於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的尺寸,從而使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由開口974經第一側壁982的引導順暢地滑入第三側壁984一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側壁982與第二側壁983均大致為直線段,第三側壁984大致為弧形段,用以與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的形狀相適配。第一側壁982與第三側壁984相對的一端及與第三側壁984連接的另一端之間的連線為斜線,且該斜線由開口974向第三側壁984方向向下傾斜,用以引導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自動滑入容置槽972內。
若干緩衝件975間隔設置於第一側壁982與第三側壁984上,用以提供緩衝力。在本實施方式中,若干緩衝件975均為橡膠柱。墊塊990設置於開槽973內,用以輔助抵頂件945推動第二測試光碟400。殼體999蓋合於若干儲存件970遠離承載板950的一端,用以固定若干儲存件970。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儲存件970的數量、容置槽972的形狀與尺寸等均可根據實際物料而定。
每個第二感應件96包括感應端961以及與感應端961配合的遮擋片963。兩個感應端961沿平行於第一側邊11的方向間隔設置於支撐板910上。兩個遮擋片963設置於承載板950上,且分別與兩個感應端961對應,用以限定承載組件95沿平行於第一側邊11方向來回移動的最大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兩個第二感應件96均為光柵感應件。
請再參考圖1及圖2,在組裝時,第一連接板51籍由兩個第二滑塊54設置於兩個第一滑軌16上,第三驅動件59設置於機台1上與第二滑軌18相背的一面並與第一連接板51連接,用以驅動第一連接板51籍由兩個第二滑塊54在兩個第一滑軌16上沿平行於第一側邊11的方向滑動。第二連接板52垂直連接於第一連接面501上,第二驅動件55設置於第二連接板52遠離第一連接板51的一端。固定板56與第二驅動件55連接,若干第一插接件57間隔設置於固定板56與第二驅動件55相背的一面並可隨固定板56在第二驅動件55的驅動下沿垂直於第一側邊11方向移動。安裝板21籍由四個第一滑塊23滑動設置於兩個第一滑軌16上。四個第一導向件25沿平行於第二側邊12的方向間隔設置於安裝板21的兩端,兩個第二導向件27分別設置於第一安裝面210靠近第一側邊11與第三側邊13的兩端。
支撐板910設置於四個支撐柱17上。支架701設置於支撐板910上靠近第一側邊11的一端,擋板702設置於支架701上遠離第一側邊11的一側。兩個導向柱72連接於第一固定塊703與第二固定塊704之間,第一傳送件76與第二傳送件78穿設於兩個導向柱72上。其中,第一傳送件76設置於靠近機台1的一端,第二傳送件78設置於遠離機台1的另一端。第四驅動件801設置於第一傳送件76的第四安裝面765上。主動輪805與第一傳動輪806籍由第一轉軸803分別設置於第四安裝面765與第三安裝面764上,且主動輪805與第四驅動件801接觸,從而使主動輪805與第一傳動輪806實現同軸轉動。兩個第二傳動輪807與第一傳動輪806以嚙合的方式配合,且兩個第二傳動輪807可在第一傳動輪806的帶動下同向轉動。兩個從動輪808分別與兩個第二傳動輪807以以嚙合的方式配合,且兩個從動輪808可在對應的第二傳動輪807的作用下同向轉動。兩個第一傳送輪763分別設置於第一支臂768相對的兩端,並籍由第一主臂767固定於第三安裝面764上。其中,兩個第一傳動輪806分別籍由兩個第二轉軸760與對應的從動輪808同軸轉動連接。兩個第二傳送輪783亦分別籍由兩個第二轉軸760轉動連接於第二傳送件78上。第一彈性件82連接於第一傳送件76與第一固定塊703之間。第二彈性件84設置於第二傳送件78與第二固定塊704之間。第一支撐件865與第一動力件861連接並通過第一安裝孔716安裝於第三固定塊706上。第二支撐件867與第二動力件863連接並通過缺口717及第二安裝孔727安裝於第四固定塊707上。其中,第一支撐件865與第二支撐件867通過限位槽715共同收容於第一傳送件76與第二傳送件78之間。
安裝台941設置於支撐板910上遠離第一側邊11的另一端。抵頂件945設置於推力件943上並與推力件943一同設置於安裝台941上。其中,抵頂件945朝向傳送裝置7的一面。支撐座91設置於支撐板910上並位於傳送裝置7與推動組件94之間。兩個導軌93沿平行於第一側邊11的方向分別設置於兩個突起913上。承載板950籍由兩個配合塊960滑動設置於兩個導軌93上。若干儲存件970依次貼合地設置於承載板950的第一承載面951上。殼體999蓋合於若干儲存件970遠離承載板950的一端,且殼體999與若干儲存件970共同形成一個長方形箱體狀。兩個第二感應件96的感應端961間隔設置於支撐板910的兩端,兩個遮擋片963間隔設置於承載板950的兩端。
在初始狀態時,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一一對應的放置於若干儲存件970內。第一傳送件76與第二傳送件78分別在第一彈性件82與第二彈性件84的作用下抵接於兩個限位塊74相對的兩端。第一支撐件865與第二支撐件867通過限位槽715收容於第一傳送件76與第二傳送件78之間。承載組件95位於支撐座91上靠近第二側邊12的一端。其中,承載組件95中靠近第二側邊12一端的儲存件970的開口974與兩個第一傳送輪763對應並位於同一直線上,且推力件943對應收容於該儲存件970的開槽973內。承載板950上靠近第二側邊12一端的遮擋片963收容於對應的感應端961內,即承載組件95位於初始位置。
在使用時,操作員將光碟播放器200在四個第一導向件25與兩個第二導向件27的引導下朝靠近安裝板21的方向移動。當第一感應件3的發射端30與反射端32感應到光碟播放器200放置於安裝板21上時,第一感應件3發出第一信號。第一驅動件29回應第一信號帶動安裝板21沿兩個第一滑軌16向垂直且遠離第一側邊11的方向移動,並使第一插接件57插接入第一插介面203內。第三驅動件59回應第一信號帶動插接裝置5沿兩個第二滑軌18向靠近第二側邊12的一端移動,並使若干第二插接件58與光碟播放器200上的若干第二插介面205對齊。若干第一插接件57在第二驅動件55的帶動下沿垂直於第一側邊11的方向插接入對應的第二插介面205內,以啟動光碟播放器200對應功能,例如,電源連接以及網路連接等。
第一支撐件865與第二支撐件867在第一動力件861與第二動力件863的作用下分別抵推第一傳送件76與第二傳送件78。其中,第一傳送件76在第一支撐件865向靠近機台1的方向移動,而第二傳送件78在第二支撐件867的作用下向遠離機台1的方向移動,用以為第一測試光碟300與第二測試光碟400進入第一傳送件76與第二傳送件78提供讓位空間。
請參看圖9與圖10,抵頂件945在推力件943的作用下沿開槽973向靠近儲存件970的方向移動,並抵頂放置於儲存件970內的第一測試光碟300。第一測試光碟300沿容置槽972的第一側壁982經開口974移出儲存件970外。此時,第一支撐件865與第二支撐件867在第一動力件861與第二動力件863的作用下沿相對的方向移動。第一傳送輪763與第二傳送輪783在第四驅動件801的作用下開始轉動。第一傳送件76與第二傳送件78在第一彈性件82與第二彈性件84的作用下亦沿相對的方向移動。
請參看圖11與圖12,第一測試光碟300沿與第二側邊12平行的第一方向移動並通過固定部732與配合部742之間的間隙收容於第一傳送輪763與第二傳送輪783兩者的收容槽769之間,且同時第一測試光碟300在第一彈性件82與第二彈性件84拉力的作用下使第一測試光碟300夾持於第一傳送輪763與第二傳送輪783之間。第一測試光碟300在第一傳送輪763與第二傳送輪783轉動的作用下向靠近光碟播放器200的方向移出。在此過程中,第一配合塊725與第二配合塊726分別抵接於第一測試光碟300對應面上以校正第一測試光碟300移動的行程。第一傳送輪763與第二傳送輪783抵接於第一測試光碟300的第二部分403,且收容槽769的兩個槽壁770護住第一測試光碟300的第一部分401,從而防止第一測試光碟300的記錄面與非記錄面在傳送過程中被劃傷。當第一測試光碟300移出至光碟播放器200的倉門處時,光碟播放器200在吸入式光碟機的作用下將第一測試光碟300吸入。最後,如圖13所示,第一傳送件76與第二傳送件78分別抵接於兩個限位塊74的兩端。第一支撐件865與第二支撐件867收容於第一傳送件76與第二傳送件78之間。
在第一測試光碟300測試完成並移出倉門時,當第一傳送件76與第二傳送件78在第一支撐件865與第二支撐件867的作用下沿相背的方向移動至預定位置後,第一支撐件865與第二支撐件867並在第一動力件861及第二動力件863的作用下沿相對的方向移動並收容於兩個導向柱72之間。第一傳送輪763與第二傳送輪783在第四驅動件801的作用下開始轉動。第一測試光碟300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並通過固定部732與配合部742之間的間隙收容於第一傳送輪763與第二傳送輪783兩者的收容槽769之間,且同時第一測試光碟300在第一彈性件82與第二彈性件84拉力的作用下使第一測試光碟300夾持於第一傳送輪763與第二傳送輪783之間。第一測試光碟300在第一傳送輪763與第二傳送輪783轉動的帶動下向靠近儲存件970的方向移出。在此過程中,第一傳送輪763與第二傳送輪783抵接於第一測試光碟300的第二部分403,且收容槽769的兩個槽壁770護住第一測試光碟300的第一部分401,從而防止第一測試光碟300的記錄面與非記錄面在傳送過程中被劃傷。第一配合塊725與第二配合塊726分別抵接於第一測試光碟300對應面上以校正第一測試光碟300移動的行程。
當第一測試光碟300在導斜面979引導的作用下通過開口974進入容置槽972時,第一測試光碟300在自身重力且在第一側壁982的引導下向第三側壁984方向滑入,並抵接於第三側壁984。由於第一側壁982與第三側壁984上均設置有緩衝件975,從而有效的保護了第一測試光碟300。同時,由於第一邊緣976上設置有導斜面979,因此當第一測試光碟300進入開口974時,能有效防止第一測試光碟300第一部分401被刮傷。
在第一張第一測試光碟300收容至容置槽972內後,馬達925驅動絲桿923轉動,承載板950在絲桿923的作用下沿平行於第一側邊11的方向移動並同時向第四側邊14方向靠近,以使第二個儲存件970的開口974與第一傳送輪763對齊,從而根據上述步驟開始進行第二張第一測試光碟300的測試。對於第三張至第七張第一測試光碟300以及第二測試光碟400的測試步驟與第一張第一測試光碟300的測試步驟基本相同。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二測試光碟400的尺寸略小於第一測試光碟300的尺寸,因此用於承放第二測試光碟400的儲存件970的開槽973內還放置有墊塊990,用以當抵頂件945抵推第二測試光碟400時,增加抵頂件945的行程使第二測試光碟400在移出對應儲存件970時達到與第一測試光碟300相等的行程,從而使承載組件95適應不同尺寸光碟的存儲。在第二測試光碟400測試完成後,承載組件95已由靠近第二側邊12的初始位置滑動至靠近第四側邊14的最大位置。此時,承載板950上靠近第四側邊14一端的遮擋片963收容於對應的感應端961內。
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方式僅是用來說明本發明,而並非用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明的實質精神範圍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適當改變和變化都落在本發明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
100...自動上下料設備
1...機台
11...第一側邊
12...第二側邊
13...第三側邊
14...第四側邊
15...穿孔
16...第一滑軌
17...支撐柱
18...第二滑軌
2...安裝裝置
21...安裝板
210...第一安裝面
23...第一滑塊
25...第一導向件
250...連接桿
252...導向輪
27...第二導向件
29...第一驅動件
3...第一感應件
30...發射端
32...反射端
5...插接裝置
50...連接板
51...第一連接板
501...第一連接面
52...第二連接板
54...第二滑塊
55...第二驅動件
56...固定板
57...第一插接件
58...第二插接件
59...第三驅動件
7...傳送裝置
70...支撐架
701...支架
711...第一表面
713...第二表面
714...開孔
715...限位槽
702...擋板
712...第一連接部
722...第二連接部
732...固定部
742...配合部
703...第一固定塊
704...第二固定塊
705...校正塊
725...第一配合塊
726...第二配合塊
706...第三固定塊
716...第一安裝孔
707...第四固定塊
717...缺口
727...第二安裝孔
72...導向柱
74...限位塊
76...第一傳送件
760...第二轉軸
761...第一導向塊
762...第一安裝架
763...第一傳送輪
764...第三安裝面
765...第四安裝面
766...第一通孔
767...第一主臂
768...第一支臂
769...收容槽
770...槽壁
78...第二傳送件
781...第二導向塊
782...第二安裝架
783...第二傳送輪
784...第二通孔
785...第二主臂
786...第二支臂
80...驅動組件
801...第四驅動件
803...第一轉軸
805...主動輪
806...第一傳動輪
807...第二傳動輪
808...從動輪
809...蓋體
82...第一彈性件
84...第二彈性件
86...支撐組件
861...第一動力件
863...第二動力件
865...第一支撐件
867...第二支撐件
9...承載裝置
91...支撐座
910...支撐板
911...座體
912...置放部
913...突起
914...裝配槽
92...動力組件
921...定位塊
923...絲桿
925...馬達
927...皮帶
929...安裝塊
93...導軌
94...推動組件
941...安裝台
943...推力件
945...抵頂件
95...承載組件
950...承載板
960...配合塊
970...儲存件
971...主體
972...容置槽
973...開槽
974...開口
975...緩衝件
976...第一邊緣
977...第二邊緣
978...第三邊緣
979...導斜面
981...底部
982...第一側壁
983...第二側壁
984...第三側壁
990...墊塊
999...殼體
96...第二感應件
961...感應端
963...遮擋片
200...光碟播放器
201...本體
203...第一插介面
205...第二插介面
300...第一測試光碟
400...第二測試光碟
401...第一部分
圖1為一較佳實施方式中自動上下料設備的立體圖。
圖2為圖1所示自動上下料設備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3為圖1所示自動上下料設備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圖3所示自動上下料設備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
圖5為圖3所示自動上下料設備中部分結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6為圖5所示自動上下料設備中部分結構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
圖7為圖3所示自動上下料設備中部分結構的立體圖。
圖8為圖7所示自動上下料設備中部分結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9為圖1所示自動上下料設備中部分結構的第一使用狀態圖。
圖10為圖9所示自動上下料設備中部分結構另一角度狀態圖。
圖11圖1所示自動上下料設備中部分結構的第二使用狀態圖。
圖12為圖11所示自動上下料設備中部分結構另一角度狀態圖。
圖13圖1所示自動上下料設備中部分結構的第三使用狀態圖。
7...傳送裝置
70...支撐架
701...支架
702...擋板
703...第一固定塊
704...第二固定塊
705...校正塊
711...第一表面
712...第一連接部
714...開孔
715...限位槽
72...導向柱
722...第二連接部
725...第一配合塊
726...第二配合塊
732...固定部
74...限位塊
742...配合部
76...第一傳送件
761...第一導向塊
762...第一安裝架
763...第一傳送輪
764...第三安裝面
766...第一通孔
767...第一主臂
768...第一支臂
769...收容槽
770...槽壁
78...第二傳送件
781...第二導向塊
782...第二安裝架
783...第二傳送輪
784...第二通孔
785...第二主臂
786...第二支臂
806...第一傳動輪
807...第二傳動輪
808...從動輪
82...第一彈性件
84...第二彈性件
86...支撐組件
861...第一動力件
863...第二動力件
865...第一支撐件
867...第二支撐件

Claims (10)

  1. 一種傳送裝置,用於傳送物料,該物料包括需保護的第一部分及可不需要保護的第二部分,其改良在於:該傳送裝置包括支撐架、驅動組件、間隔設置於支撐架上的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該驅動組件用於驅動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當物料位於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之間時,該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分別抵頂於物料的第二部分上並在該驅動組件的作用下驅動該物料移動,以保護物料的第一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該第一傳送件包括第一傳送輪,該第二傳送件包括與第一傳送輪配合的第二傳送輪;當物料位於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之間時,該物料第二部分的兩端抵頂於第一傳送輪與第二傳送輪之間;該第一傳送輪與第二傳送輪在驅動組件的作用下轉動以將該物料傳遞至對應的產品。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該第一傳送輪與第二傳送輪上分別設置有收容槽,每個收容槽包括相對的兩個槽壁;當物料抵頂第一傳送輪與第二傳送輪之間時,物料第二部分的兩端收容於對應的收容槽內,兩槽壁分別位於該物料第一部分的兩側,以限定物料移動的行程且防止物料第一部分被刮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該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可在驅動組件的作用下相對或者相背移動,且移動的方向與物料傳送的方向垂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該傳送裝置包括支撐組件,該支撐組件設置於該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之間;該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在該支撐組件的作用下沿相背的方向移動,用以為物料進入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之間提供讓位空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該支撐組件包括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撐件、與第一支撐件連接的第一動力件以及與第二支撐件連接的第二動力件;該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分別在第一動力件與第二動力件的帶動下沿相背的方向移動,該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在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的作用下沿相背的方向移動,用以為物料提供讓位空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該傳送裝置包括導向柱及設置於該導向柱上的限位塊,該導向柱設置於該支撐架上,該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滑動設置於該導向柱上;當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沿導向柱向相對的方向移動並抵接於限位塊的兩端時,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之間形成一定間隔,用以收容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該傳送裝置包括第一彈性件及第二彈性件,該第一彈性件連接於支撐架與第一傳送件之間,該第二彈性件連接於支撐架與第二傳送件之間;當物料進入第一傳送件與第二傳送件之間時,第一彈性件與第二彈性件為第一傳送傳送件和第二傳傳送件提供彈性作用力以使物料在移動過程中位於第一傳送件和第二傳送件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該傳送裝置包括設置於該支撐架上的校正塊,用於控制物料移動的行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傳送裝置,其中該物料為光碟,該第一部分為光碟記錄有資訊的記錄面及與記錄面相背的非記錄面所在區域,第二部分為設置於第一部分外邊緣部分。
TW101149573A 2012-12-14 2012-12-24 傳送裝置 TW2014225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41807.7A CN103863806A (zh) 2012-12-14 2012-12-14 传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2506A true TW201422506A (zh) 2014-06-16

Family

ID=50902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9573A TW201422506A (zh) 2012-12-14 2012-12-24 傳送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66441A1 (zh)
CN (1) CN103863806A (zh)
TW (1) TW20142250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939694U (zh) * 2017-08-25 2018-01-30 河南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传送装置
CN110683334A (zh) * 2019-10-28 2020-01-14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送机构
CN114147355B (zh) * 2021-12-17 2023-06-27 常州市都威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线Type-C接头组装焊接产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33477A (en) * 1945-08-04 1947-12-30 C L O'quinn Pipe extractor
US4561819A (en) * 1984-02-15 1985-12-31 Ironica, Inc. Flat article conveyor
US4817071A (en) * 1988-04-22 1989-03-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sk-loading station for automated disk library
US5139384A (en) * 1989-02-23 1992-08-18 Philip Tuttobene Article vending machine
US5561658A (en) * 1994-02-06 1996-10-01 Nakamichi Corporation Friction drive for a disc player
US5915525A (en) * 1995-05-01 1999-06-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arts processing system with notched conveyor belt transport
US6273100B1 (en) * 1998-08-27 2001-08-14 Micron Technology, Inc.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3806A (zh) 2014-06-18
US20140166441A1 (en) 2014-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5943B2 (en) Feeding device
TWI672255B (zh) 移載裝置及移載裝置的控制方法
US20120162902A1 (en) Docking stat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22506A (zh) 傳送裝置
TW201423743A (zh) 自動上下料設備
US20150063964A1 (en) Overturning machine and workbench thereof
TW200738523A (en) Plate-like article accommodation case, truck for transferring plate-like art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displaying device using them
JP2015036978A (ja) 携帯用電子機器を支持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キーボードモジュール
TWI511645B (zh) 固定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201413710A (zh) 儲存裝置抽取盒
US7753714B2 (en) Electrical adapter assembly and loading member thereof
TW201439993A (zh) 自動販賣機貨道結構
TW201423735A (zh) 承載裝置
US20140152164A1 (en) Extension tray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TWM485398U (zh) 尺寸測試裝置
CN212825477U (zh) 一种侧边护角自动抓取高精度定位机构
TW201918720A (zh) 測試治具及具有所述測試治具的測試裝置
TWI736967B (zh) 測試裝置
US6275464B1 (en) Multiple disc changing and playing apparatus having disc rack boards, a carrier and a recorder generator
CN1988300B (zh) 线缆运送机构和资料库设备
US20140096480A1 (en) Packaging device
CN112589703A (zh) 一种定位装置
JP2002312996A (ja) 記録装置のロード機構
US8529182B2 (en)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library apparatus
CN212952406U (zh) 智能储物柜的托盘存取装置及智能储物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