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9919A - 資料傳送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資料傳送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9919A
TW201419919A TW101141135A TW101141135A TW201419919A TW 201419919 A TW201419919 A TW 201419919A TW 101141135 A TW101141135 A TW 101141135A TW 101141135 A TW101141135 A TW 101141135A TW 201419919 A TW201419919 A TW 2014199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transmission
data
mode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1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6862B (zh
Inventor
Chien-Yu Chen
Kai-Wen Shao
Feng-Jung Kuo
Original Assignee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1141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6862B/zh
Priority to US13/831,739 priority patent/US9491724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419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9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6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6862B/zh
Priority to US16/183,748 priority patent/USRE49750E1/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218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of display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lowering clock frequenc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15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with means for detec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mage stored in the host and the images displayed on the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2Synchronisation between the display unit and other units, e.g. other display units, video-disc p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4Feedback from the receiver or from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4Feedback from the receiver or from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 H04N19/166Feedback from the receiver or from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concerning the amount of transmission errors, e.g. bit error rate [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8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processing or post-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video compression
    • H04N19/8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processing or post-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video compression involving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on of transmission errors at the de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02Content synchronisation processes, e.g. decoder synchron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種資料傳送系統,用於一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該資料傳送系統包含有一主控裝置,包含有一控制模組,用來根據一反饋訊號,產生一控制訊號;以及一封包編碼模組,耦接於該控制模組,用來根據一原始封包以及該控制訊號,編碼為一原始封包為一傳輸封包,以進行一傳輸操作;以及一受控裝置,包含有一封包解碼模組,用來解碼該傳輸封包為該原始封包,以傳輸至一顯示裝置;以及一反饋模組,耦接於該封包解碼模組,用來根據該受控裝置之解碼情形,產生一反饋訊號至該主控裝置之該控制模組,以切換該傳輸操作之一傳輸模式。

Description

資料傳送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係指一種資料傳送系統及方法,尤指一種監控一受控裝置之解碼狀態,以對應切換主控裝置及受控裝置間之一傳輸模式的資料傳送系統及方法。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持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整合了越來越多的通信及顯示技術,以實現各式各樣的應用功能。為了同時控制各式應用功能,智慧型手持裝置的處理器與顯示面板間需要一高速處理介面,以提高資料傳輸量,進而提升面板顯示之畫質或觸控等功能。在此情況下,業界領導廠商提出了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用來將手持裝置之應用處理器介面標準化。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為習知技術中使用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之一資料傳送系統10之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資料傳送系統10包含有一主控裝置100(例如一主系統微處理器)以及一受控裝置120(例如一顯示裝置微處理器)。主控裝置100將一原始封包編碼為一傳輸封包P_Tra,並傳輸至受控裝置120,其中傳輸封包P_Tra包含有一原始時脈封包以及一原始資料封包。受控裝置120接收傳 輸封包P_Tra後對應解碼為原始封包P_Ori,進而傳輸原始封包P_Ori至一顯示裝置140進行顯示。值得注意地,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所適用的資料傳輸包含有兩種傳輸模式,第一種為低功率傳輸模式,而第二種為高速傳輸模式。當主控裝置100將欲顯示於顯示裝置140上之複數個顯示資料(對應為前述之複數個原始封包)傳輸至受控裝置120時,主控裝置100便進入高速傳輸模式。在此情況下,複數個顯示資料將被編碼為複數個傳輸封包P_Tra,透過一差動訊號的傳輸方式由受控裝置120所接收。當主控裝置100不需傳輸複數個顯示資料時,主控裝置100便進入低功率傳輸模式,以等待重啟下一次的高速傳輸模式。值得注意地,高速傳輸模式之差動訊號的傳輸方式,能提高主控裝置100與受控裝置120間的傳輸速率,進而減少主控裝置100或受控裝置120之接腳數目,同時達到高資料傳輸量的操作。
請再參考第2A圖到第2C圖,其中第2A圖到第2C圖為第1圖中主控裝置100以及受控裝置120間進行不同資料傳輸訊號之示意圖,其中傳輸封包P_Tra包含有框資料D_Frame1~D_FrameN,而每一框資料包含有列資料D_Line1~D_LineM,代號N、M係根據顯示裝置140之解析度,可對應為不同的數值,而低功率傳輸模式可對應為一較高電壓脈衝訊號(例如為1.2伏特),至於高速傳輸模式則對應為一較低電壓脈衝訊號(例如為300毫伏特)。如第2A圖到第2C圖所示,當主控裝置100與受控裝置120欲進行顯示裝置資料之傳輸,即從低功率傳輸模式切換為高速傳輸模式時,資料 傳輸訊號將對應從較高電壓脈衝訊號轉換為較低電壓脈衝訊號,以進行顯示裝置資料之傳輸。據此,傳輸封包P_Tra中的框資料D_Frame1~D_FrameN以及每一框資料所包含的列資料D_Line1~D_LineM,將利用高速傳輸模式來進行傳輸,則資料傳輸訊號將以較低電壓脈衝訊號來呈現。然而,第2A圖到第2C圖各自採用不同的傳輸方式,於低功率傳輸模式與高速傳輸模式間進行資料傳輸。以第2A圖為例,其係於任兩個列資料間(即對應為高速傳輸模式)都重新回到低功率傳輸模式一次;如第2B圖為例,其係於任兩個框資料間(即對應為高速傳輸模式)才重新回到低功率傳輸模式一次;至於如第2C圖為例,其對應的主控裝置100一旦進入高速傳輸模式後,將等待所有框資料D_Frame1~D_FrameN以及每一框資料所包含的列資料D_Line1~D_LineM傳輸完畢後,才再重新回到低功率傳輸模式。
值得注意地,低功率傳輸模式進行時,主控裝置100可監控受控裝置120是否正確的接收到傳輸封包P_Tra,以及是否正確的解碼傳輸封包P_Tra;高速傳輸模式進行時,主控裝置100將無法監控受控裝置120是否正確接收或解碼傳輸封包P_Tra,使得受控裝置120必須等到重新回到低功率傳輸模式時才可對應進行檢測。在此情況下,主控裝置100將可能無法即時察覺受控裝置120已錯失接收部分的傳輸封包P_Tra,而仍然沿用高速傳輸模式進行顯示裝置資料之傳輸操作,造成顯示裝置無法正確有效地顯示該筆顯示裝置資料。再者,若主控裝置100於高速傳輸模式進行時(對應可為 任兩個列資料或框資料間),如果主控裝置100隨時切換回低功率傳輸模式,可能導致傳輸資料的不連續,造成受控裝置120發生錯誤或是消耗多餘的等待時間及運作能量,進一步也限制資料傳送系統10之應用範圍。
因此,提供一種更有效率之資料傳送系統及方法,適性地切換一主控裝置與一受控裝置間之一傳輸模式,使得一原始資料能正確被受控裝置接收及解碼,同時減少傳輸過程之等待時間或不必要之能量耗損,已成為本領域之重要課題。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更有效率之資料傳送系統及方法,對應切換一主控裝置與一受控裝置間之一傳輸模式,使得一原始資料能正確被受控裝置接收及解碼,同時減少傳輸過程之等待時間或不必要之能量耗損。
本發明揭露一種資料傳送系統,用於一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該資料傳送系統包含有一主控裝置,包含有一控制模組,用來根據一反饋訊號,產生一控制訊號;以及一封包編碼模組,耦接於該控制模組,用來根據一原始封包以及該控制訊號,編碼為一原始封包為一傳輸封包,以進行一傳輸操作;以及一受控裝置,包含有一封包解碼模組,用來解碼該傳輸封包為該原始封包,以傳輸至一顯示裝置;以及一反饋模組,耦接於該封包解碼模組,用來根據該受控 裝置之解碼情形,產生一反饋訊號至該主控裝置之該控制模組,以切換該傳輸操作之一傳輸模式。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資料傳送方法,用於一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之一資料傳送系統,該資料傳送方法包含有根據一反饋訊號,產生一控制訊號;根據一原始封包以及該控制訊號,編碼一原始封包為一傳輸封包,以進行一傳輸操作;根據該傳輸操作以及該傳輸封包,解碼該傳輸封包為該原始封包,以傳輸至一顯示裝置;以及根據該傳輸封包之解碼情形,產生一反饋訊號以切換該傳輸操作之一傳輸模式。
在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樣的元件。本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別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別的基準。在通篇說明書及後續的請求項當中所提及的「包含」係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此外,「電性連接」一詞在此係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電性連接於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連接於該第二裝置,或透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連接至該第二裝置。
請參考第3圖,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資料傳送系統30之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資料傳送系統30係用於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MIPI)且類似於第1圖所示之資料傳送系統10,包含有主控裝置300、受控裝置320以及顯示裝置340。主控裝置300可為一處理器,包含有一控制模組3000以及一封包編碼模組3002。控制模組3000可根據一使用者之控制指令或一反饋訊號S_FB,對應產生一控制訊號S_C1。封包編碼模組3002接收原始封包P_Ori並根據控制訊號S_C1,將原始封包P_Qri編碼為傳輸封包P_Tra後再傳輸至受控裝置320。受控裝置320常見為一液晶顯示驅動晶片,包含有一封包解碼模組3200以及一反饋模組3202。封包解碼模組3200接收傳輸封包P_Tra,並對應將傳輸封包P_Tra解碼為原始封包P_Ori後再傳輸給顯示裝置340。反饋模組3202根據封包解碼模組3200之解碼情形,對應回傳反饋資料S_FB到主控裝置300之控制模組3000,使主控裝置300能透過反饋資料S_FB,適性地監控受控裝置320是否正確地接收或解碼原始封包P_Ori,進而切換主控裝置300以及受控裝置320間之傳輸模式。
較佳地,原始封包P_Ori係對應為一影像資料,用於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之資料傳送系統30進行傳輸,且可被切換於低功率傳輸模式或高速傳輸模式間,使顯示裝置340能正確有效地顯示高解析度之影像資料。當然,為了清楚說明,本實施例將受控裝置320與顯示裝置340獨立設置,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係可直接將受控裝置320(例如為液晶顯示驅動晶片)整合於顯示裝置340中,使主控裝 置能直接與顯示裝置340進行顯示資料的傳輸交換,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疇。此外,原始封包P_Ori的組成亦為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所熟知,原始封包P_Ori包含有複數個框資料,而每一框資料則包含有複數個列資料,而每一上述複數個框資料係對應有一框資料同步訊號,而每一該複數個列資料係對應有一列資料同步訊號,以提供資料傳送系統30能正確地傳輸原始封包P_Ori,進而精準地於顯示裝置340上顯示原始封包P_Qri對應的影像資料,在此不贅述。
除此之外,若受控裝置320包含有一儲存模組(圖中未示),則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將對應進行一指令模式(command mode)傳輸方式;若受控裝置320不包含有儲存模組,則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將進行一影像模式(video mode)傳輸方式。較佳地,於指令模式傳輸方式或影像模式傳輸方式中,傳輸封包P_Tra更包含有一預設寫入封包格式,如0X2C。當然,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亦可透過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中常用之傳輸封包,組合其他預設封包與傳輸封包P_Tra之預設寫入封包格式0X2C來進行傳輸。
簡單來說,本實施例所提供之資料傳輸系統30係適用於影像模式傳輸方式,主控裝置300將原始封包P_Ori編碼為傳輸封包P_Tra,於高速傳輸模式下傳輸至受控裝置320,並由其對應解碼為原始封包P_Ori以傳輸至顯示裝置340,同時受控裝置320亦動態地根據傳輸封包P_Tra解碼為原始封包P_Ori之情形,對應回饋反 饋資料S_FB到主控裝置300,其中反饋訊號S_FB更包含有一同步訊號(圖中未示),進一步指示主控裝置300之控制模組3000是否切換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的傳輸操作,即原本處於高速傳輸模式之主控裝置300切換為低功率傳輸模式。自然,若反饋訊號S_FB未包含有同步訊號,控制模組3000將不切換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的傳輸操作,即維持高速傳輸模式的傳輸操作。
請再參考第4圖,第4圖為第3圖中資料傳輸系統30之傳輸資料訊號之示意圖。如第4圖所示,類似習知技術第2A圖到第2C圖,傳輸封包P_Tra的框資料D_Frame1~D_FrameN(亦包含每一框資料中的列資料)皆利用高速傳輸模式進行傳輸,並對應為較低電壓脈衝訊號。此外,圖中更標示有受控裝置320對應產生反饋資料S_FB中的同步訊號S_Syn。當受控裝置320係每次成功接收到傳輸封包P_Tra後(或可設定已完成解碼傳輸封包P_Tra為原始封包P_Ori後),反饋模組3202則固定回傳同步訊號S_Syn至主控裝置300,進而告知主控裝置300繼續使用高速傳輸模式進行傳輸。然而,如第4圖的第3個框資料D_Frame3所示,由於受控裝置320係無正確地接收到傳輸封包P_Tra,導致反饋模組3202無法對應產生同步訊號S_Syn。在此情況下,主控裝置300並無收到同步訊號S_Syn,致使控制模組3000將重新切換回低功率傳輸模式,並形成如第4圖所示的一重置狀態。經過一段使用者預設之等待時間後,主控裝置300可再由控制模組3000產生控制訊號S_C1,並對應切換回高速傳輸模式,以進行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的複數 個顯示資料之傳輸操作。
本實施例之資料傳輸系統30之運作方式可進一步歸納為一資料傳輸流程50,如第5圖所示。資料傳輸流程50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500:開始。
步驟502:控制模組3000可根據反饋訊號S_FB,對應產生控制訊號S_C1。
步驟504:封包編碼模組3002根據原始封包P_Ori及控制訊號S_C1,編碼原始封包P_Ori為傳輸封包P_Tra,以傳輸至受控裝置320。
步驟506:封包解碼模組3200接收傳輸封包P_Tra,同時解碼傳輸封包P_Tra為原始封包P_Ori,以傳輸原始封包P_Ori至顯示裝置340。
步驟508:反饋模組3202根據是否已接收傳輸封包P_Tra,或根據傳輸封包P_Tra是否已解碼為原始封包P_Ori,對應產生同步訊號S_Syn到控制模組3000,進而適性地切換主控裝置300以及受控裝置320間之傳輸操作。
步驟510:結束。
資料傳輸流程50中每一步驟之詳細操作,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及第3圖到第4圖之相關段落說明,在此不贅述。值得注意地,步驟508之操作方式,可任意組合封包解碼模組3200是否已正確接收到 傳輸封包P_Tra與封包解碼模組3200是否已將傳輸封包P_Tra解碼為原始封包P_Ori,作為是否產生同步訊號S_Syn的判斷機制。當然,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亦可新增其他的判斷機制,用於當受控裝置320於高速傳輸模式時,可正確接收到傳輸封包P_Tra,據以產生同步訊號S_Syn者,均為本發明之範疇。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為適用於第3圖資料傳送系統30之另一受控裝置620之示意圖。受控裝置620可取代受控裝置320,且採用受控裝置620之資料傳輸系統30亦用於影像模式傳輸方式。相較於第3圖中的受控裝置320,第6圖之受控裝置620更包含有一第一監控模組6200,耦接於封包解碼模組3200與反饋模組3202之間。第一監控模組6200亦包含有一暫存器RG1以及一計時器TM1,並由計時器TM1產生一旗幟訊號S_Flag1。暫存器RG1係儲存反饋模組3202所產生的同步訊號S_Syn,並驅動計時器TM1進入一計時操作。計時器TM1判斷暫存器RG1是否於計時操作之一預設時間內持續儲存同步訊號S_Syn,以對應改變旗幟訊號S_Flag1之訊號變化,並回傳至主控裝置300。
請再參考第7圖,第7圖為第6圖中受控裝置620於不同傳輸資料訊號所對應產生旗幟訊號S_Flag1之示意圖。如第6圖以及第7圖所示,當受控裝置620係每次成功接收到傳輸封包P_Tra後(或可設定已完成解碼傳輸封包P_Tra為原始封包P_Qri後),反饋模組3202則固定產生同步訊號S_Syn儲存於暫存器RG1中,並驅動計 時器TM1將旗幟訊號S_Flag1設定為高態以回傳至主控裝置300,進而告知主控裝置300繼續使用高速傳輸模式進行傳輸。然而,當受控裝置320係無正確接收第3個框資料D_Frame3時,反饋模組3202將無法對應產生同步訊號S_Syn。當計時器TM1判斷暫存器RG1在預設時間內未儲存有同步訊號S_Syn,則將旗幟訊號S_Flag1設定為低態並回傳至主控裝置300,使主控裝置300切換回低功率傳輸模式來進入重置狀態。經過使用者預設之等待時間後,主控裝置300可再由控制模組3000產生控制訊號S_C1,並對應切換回高速傳輸模式,以進行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的複數個顯示資料之傳輸操作。在此情況下,當暫存器RG1在預設時間內已重新儲存有同步訊號S_Syn時,計時器TM1再將旗幟訊號S_Flag1設定為高態,維持主控裝置300繼續使用高速傳輸模式進行傳輸。
更進一步,採用受控裝置620之資料傳輸系統30的運作方式可歸納為一資料傳輸流程80,如第8圖所示。資料傳輸流程80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800:開始。
步驟802:控制模組3000可根據旗幟訊號S_Flag1,對應產生控制訊號S_C1。
步驟804:封包編碼模組3002根據原始封包P_Ori及控制訊號S_C1,編碼原始封包P_Ori為傳輸封包P_Tra,以傳輸至受控裝置320。
步驟806:封包解碼模組3200接收傳輸封包P_Tra,同時解碼 傳輸封包P_Tra為原始封包P_Qri,以傳輸原始封包P_Qri至顯示裝置340。
步驟808:反饋模組3202根據是否已接收傳輸封包P_Tra,或根據傳輸封包P_Tra已解碼為原始封包P_Ori,對應產生同步訊號S_Syn以儲存於第一監控模組6200之暫存器RG1,同時驅動第一監控模組6200之計時器TM1進入一計時操作,以對應產生旗幟訊號S_Flag1。
步驟810:計時器TM1判斷暫存器RG1是否於計時操作之預設時間內持續儲存同步訊號S_Syn,對應改變旗幟訊號S_Flag1之訊號變化以回傳至主控裝置300,進而適性地切換主控裝置300以及受控裝置320間之傳輸操作。
步驟812:結束。
資料傳輸流程80中每一步驟之詳細操作,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及第3圖到第6圖之相關段落說明,在此不贅述。值得注意地,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係可依據不同需求,對應修改/變化步驟810中旗幟訊號S_Flag1的產生時機及高低態訊號變化,當然,受控裝置620也可新增其他判斷機制以反饋類似旗幟訊號S_Flag1之訊號至主控裝置300,以對應切換於高速傳輸模式或低功率傳輸模式者,皆為本發明之範疇。
請參考第9圖,第9圖為適用於第3圖資料傳送系統30之另一受控裝置920之示意圖。受控裝置920可取代受控裝置320,且採用有受控裝置920之資料傳輸系統30係用於指令模式傳輸方式。如第9圖所示,受控裝置920更包含有一第二監控模組9200,耦接於封包解碼模組3200與反饋模組3202間。相較於第6圖中的受控裝置620,第二監控模組9200係用來監測封包解碼模組3200所接收的傳輸封包P_Tra中是否包含有預設寫入封包格式0X2C,且第二監控模組9200亦包含有一暫存器RG2以及一計時器TM2,並由計時器TM2產生一旗幟訊號S_Flag2。暫存器RG2對應儲存預設寫入封包格式0X2C,同時驅動計時器TM2進入一計時操作。計時器TM2判斷暫存器RG2是否於計時操作之一預設時間內持續儲存有預設寫入封包格式0X2C,對應改變旗幟訊號S_Flag2之訊號大小以回傳至主控裝置300。相似於第7圖所示,當受控裝置920每次皆成功接收到傳輸封包P_Tra(包含有預設寫入封包格式0X2C)並儲存於暫存器RG2時,封包解碼模組3200將驅動計時器TM2以設定旗幟訊號S_Flag2為高態,進而回傳至主控裝置300,來告知主控裝置300繼續使用高速傳輸模式進行傳輸。然而,當暫存器RG2於逾預設時間內未儲存有同步訊號S_Syn時,計時器TM2則將旗幟訊號S_Flag2設定為低態,以回傳至主控裝置300,使主控裝置300切換傳輸模式。
更進一步,包含有受控裝置920之資料傳輸系統30的運作方式可歸納為一資料傳輸流程90,如第10圖所示。資料傳輸流程90包 含以下步驟:
步驟1000:開始。
步驟1002:控制模組3000可根據旗幟訊號S_Flag2,對應產生控制訊號S_C1。
步驟1004:封包編碼模組3002根據原始封包P_Ori及控制訊號S_C1,編碼原始封包P_Qri為傳輸封包P_Tra,以傳輸至受控裝置320,其中傳輸封包P_Tra包含有預設寫入封包格式0X2C。
步驟1006:封包解碼模組3200接收傳輸封包P_Tra,同時解碼傳輸封包P_Tra為原始封包P_Ori,以傳輸原始封包P_Ori至顯示裝置340,同時傳輸預設寫入封包格式0X2C至第二監控模組9200之暫存器RG2。
步驟1008:第二監控模組9200之計時器TM2係判斷暫存器RG2是否於計時操作之預設時間內持續儲存有預設寫入封包格式0X2C,以對應改變旗幟訊號S_Flag2之訊號大小並回傳至主控裝置300,進而適性地切換主控裝置300以及受控裝置320間之傳輸操作。
步驟1010:結束。
資料傳輸流程90中每一步驟之詳細操作,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及第3圖到第9圖之相關段落說明,在此不贅述。值得注意地,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係可依據不同需求,對應修改/變化步驟1008中旗幟訊號S_Flag的產生時機及高低態訊號變化,或是修改/變化本實 施例中所使用的預設寫入封包格式0X2C,以符合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中常用之傳輸封包。至於步驟1008亦可搭配資料傳輸流程50、80中關於同步訊號S_Syn的切換機制,提供包含有受控裝置920之資料傳輸系統30能同時利用旗幟訊號S_Flag及同步訊號S_Syn,進而達到切換主控裝置300於高速傳輸模式或低功率傳輸模式者,亦為本發明之範疇。
請再參考第11圖,第1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另一資料傳輸流程11之示意圖,其中資料傳輸流程11係適用於包含有受控裝置620或受控裝置920之資料傳輸系統30,且可分別搭配影像模式傳輸方式或指令模式傳輸方式。如第11圖所示,資料傳輸流程11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1100:開始。
步驟1102:控制模組3000可根據旗幟訊號S_Flag1、S_Flag2,對應產生控制訊號S_C1。
步驟1104:封包編碼模組3002根據原始封包P_Ori及控制訊號S_C1,編碼原始封包P_Ori為傳輸封包P_Tra,以傳輸至受控裝置620或受控裝置920。
步驟1106:受控裝置620利用計時器TM1判斷於計時操作之預設時間內是否接收到同步訊號S_Syn,或受控裝置920利用計時器TM2判斷於計時操作之預設時間內是否收到預設寫入封包格式好比0X2C,進而判斷是否進入一逾時操作。
步驟1108:當計時器TM1或計時器TM2判斷判斷已進入逾時操作時,受控裝置620或受控裝置920分別產生一重置訊號至顯示裝置340,使顯示裝置340進入一重置狀態,對應之主控裝置300係回到低功率傳輸模式,否則主控裝置300係繼續操作於高速傳輸模式。
步驟1110:結束。
如資料傳輸流程11步驟1106所述之內容,逾時操作係可分別對應為旗幟訊號S_Flag1或旗幟訊號S_Flag2由高態變為低態之情形,並由受控裝置620或受控裝置920分別產生重置訊號(圖中未示),驅使顯示裝置340暫停顯示原始封包P_Qri所代表的影像資料,並進入重置狀態等待顯示新的影像資料。較佳地,本實施例中的主控裝置300係利用如第2A圖或第2B圖所示之資料傳輸訊號,在任兩個列資料或於任兩個框資料間(即對應為高速傳輸模式)重新回到低功率傳輸模式一次,而不再由主控裝置300隨時監控受控裝置620、920所回饋之旗幟訊號S_Flag1、S_Flag2,以提供資料傳輸系統30應用於顯示裝置340更多的操作方式。
請再參考第12圖,第1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另一資料傳輸流程12之示意圖,其中資料傳輸流程12係用於包含有受控裝置620或受控裝置920之資料傳輸系統30,且可分別搭配影像模式傳輸方式或指令模式傳輸方式。如第12圖所示,資料傳輸流程12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1200:開始。
步驟1202:控制模組3000可根據旗幟訊號S_Flag1、S_Flag2,對應產生控制訊號S_C1。
步驟1204:封包編碼模組3002根據原始封包P_Ori及控制訊號S_C1,編碼原始封包P_Ori為傳輸封包P_Tra,以傳輸至受控裝置620或受控裝置920。
步驟1206:當受控裝置620或受控裝置920係第一次接收傳輸封包P_Tra時,則受控裝置620或受控裝置920將產生一啟動訊號,對應驅動顯示裝置340進入一啟動模式,以預備顯示影像資料。
步驟1208:當受控裝置620或受控裝置920係非第一次接收傳輸封包P_Tra時,則進入資料傳輸流程11之步驟1106及步驟1108以繼續操作。
步驟1210:結束。
如資料傳輸流程12步驟1204所述之內容,當受控裝置620或受控裝置920係第一次接收到傳輸封包P_Tra時,受控裝置620或受控裝置920將對應產生啟動訊號,以驅動顯示裝置340進入啟動模式來預備顯示影像資料。至於資料傳輸流程12其他步驟之詳細操作,皆可參考資料傳輸流程11之操作說明,在此不贅述。因此,藉由資料傳輸流程11結合資料傳輸流程12,以可提供資料傳輸系統30應用於顯示裝置340更多的操作方式。
在第3圖中,主控裝置300更可利用一匯流排翻轉(Bus turn around,BTA)流程且包含有一第三監控模組(圖中未示),以即時監控受控裝置320之接收情形,進而決定影像模式傳輸方式下,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是否進行高速傳輸模式或低功率傳輸模式之切換。舉例來說,請參考第13圖,第13圖為適用第3圖中資料傳輸系統30之一匯流排翻轉流程13之示意圖。如第13圖所示,匯流排翻轉流程13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1300:開始。
步驟1302:主控裝置300開始進行高速傳輸模式且傳輸N個傳輸封包P_Tra後,利用第三監控模組以監控受控裝置320之接收情形。
步驟1304:當受控裝置320正確回傳反饋訊號S_FB至主控裝置300時,則對應回傳一正確數值至第三監控模組,使主控裝置300繼續利用高速傳輸模式,否則進行步驟1306。
步驟1306:當受控裝置320未正確回傳反饋訊號S_FB至主控裝置300時,則對應回傳一錯誤數值(或一錯誤報告)至第三監控模組,使主控裝置300切換至低功率傳輸模式。
步驟1308:結束。
值得注意地,在匯流排翻轉流程13之步驟1304或步驟1306中,主控裝置300之第三監控模組係利用受控裝置320回傳之正確 數值、錯誤數值或錯誤報告,進而切換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之傳輸方式。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亦可對應結合匯流排翻轉流程13與資料傳輸流程50之操作,進而同時參考反饋訊號S_FB與上述數值/報告,以提供資料傳輸系統30應用於顯示裝置340更多的操作方式。至於步驟1302中所預設的N個傳輸封包P_Tra,亦可根據不同使用者需求對應調整N之大小,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再者,如第3圖所示之顯示裝置340或受控裝置320亦可另包含有一暫存器(圖中未示),對應儲存主控裝置300所傳輸之傳輸封包P_Tra,並利用傳輸封包P_Tra中的特定訊號,例如為框資料同步訊號或是列資料同步訊號,於暫存器中對應累加顯示裝置340或受控裝置320已接收之框資料同步訊號或是列資料同步訊號的數量。於主控裝置300已傳輸N個傳輸封包P_Tra後,由主控裝置300另包含之一第四監控模組(圖中未示)來進行一監控流程,對應監測暫存器中已累加特定訊號之數量,進而決定在影像模式傳輸方式下,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是否進行不同傳輸模式的切換。舉例來說,請參考第14圖,第14圖為適用於第3圖中資料傳輸系統30之一監控流程14之示意圖。如第14圖所示,監控流程14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1400:開始。
步驟1402:主控裝置300開始進行高速傳輸模式後,將傳輸之N個傳輸封包P_Tra對應儲存於顯示裝置340(或受控裝置320)之暫存器中,進而累加已儲存傳輸封包 P_Tra之特定訊號的數量。
步驟1404:主控裝置300利用第四監控模組監控暫存器中已累加之特定訊號的數量,進而切換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之傳輸模式。
步驟1406:當暫存器中已累加之特定訊號的數量係大於一預設數值時,第四監控模組則判斷主控裝置300繼續利用高速傳輸模式,否則進行步驟1408。
步驟1408:當暫存器中已累加之特定訊號的數量係不大於預設數值時,第四監控模組判斷主控裝置300切換至低功率傳輸模式。
步驟1410:結束。
值得注意地,在監控流程14之步驟1404到步驟1408中,主控裝置300之第四監控模組係判斷暫存器中已累加之特定訊號的數量是否大於預設數值,進而切換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之傳輸方式。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亦可對應結合監控流程14與資料傳輸流程50之操作,進而同時參考反饋訊號S_FB與特定訊號的數量,以提供資料傳輸系統30應用於顯示裝置340更多的操作方式。至於步驟1402中所預設的N個傳輸封包P_Tra,亦可根據不同使用者需求對應調整N之大小,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另外,請再繼續參考第3圖,當主控裝置300已傳輸N個傳輸封包P_Tra後,主控裝置300將自動執行一傳輸對應指令(圖中未 示)並儲存於主控裝置300之一暫存器中,並利用主控裝置300所包含之一第五監控模組,以確認於影像模式傳輸方式或指令模式傳輸方式下,一高速傳輸鏈結是否正確地連接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舉例來說,請參考第15圖,第15圖為適用於第3圖中資料傳輸系統30之一指令監控流程15之示意圖。如第15圖所示,指令監控流程15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1500:開始。
步驟1502:當主控裝置300傳輸N個傳輸封包P_Tra後,主控裝置300將自動執行傳輸對應指令,以儲存於主控裝置300之暫存器。
步驟1504:主控裝置300利用第五監控模組以監控暫存器中之傳輸對應指令,進而確認高速傳輸鏈結是否連接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
步驟1506:當高速傳輸鏈結係連接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第五監控模組則判斷主控裝置300繼續利用高速傳輸模式,否則進行步驟1508。
步驟1508:當高速傳輸鏈結係未連接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第五監控模組判斷主控裝置300切換至低功率傳輸模式。
步驟1510:結束。
值得注意地,在指令監控流程15中,根據使用者不同需求,儲存於暫存器中的傳輸對應指令係可對應為不同訊號之變化情形,例 如低態訊號、高態訊號、低高態訊號變化(即toggle訊號)等,而主控裝置300之第五監控模組係判斷上述訊號之變化情形是否符合使用者預設之情形,進而切換主控裝置300與受控裝置320間之傳輸方式。當然,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亦可對應結合指令監控流程15與資料傳輸流程50之操作,進而同時參考反饋訊號S_FB與上述訊號之變化情形,以提供資料傳輸系統30應用於顯示裝置340更多的操作方式。至於步驟1502中所預設的N個傳輸封包P_Tra,亦可根據不同使用者需求對應調整N之大小,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最後,再繼續參考第3圖,於影像模式傳輸方式下,當主控裝置300利用高速傳輸模式傳輸N個傳輸封包P_Tra後,受控裝置320之反饋模組3202皆未對應產生同步訊號S_Syn。在此情況下,主控裝置300將判斷受控裝置320並未正確接收傳輸封包P_Tra,進而控制受控裝置320對應產生一關閉訊號(圖中未示)以傳輸至顯示裝置340,使顯示裝置340結束當前的操作以關閉顯示操作,並等待重啟顯示操作。當受控裝置正確接收複數個傳輸封包P_Tra且反饋模組3202能對應產生複數個同步訊號S_Syn後,在此情況下,受控裝置320才對應產生一啟動訊號(圖中未示)至顯示裝置340,使顯示裝置340重新進行顯示操作。舉例來說,請參考第16圖,第16圖為適用於第3圖中資料傳輸系統30之另一啟閉判斷流程16之示意圖。如第16圖所示,啟閉判斷流程16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1600:開始。
步驟1602:當主控裝置300傳輸N個傳輸封包P_Tra後反饋模 組3202皆未對應產生同步訊號S_Syn時,執行步驟1604,否則繼續步驟1608。
步驟1604:受控裝置320產生關閉訊號,使顯示裝置340關閉顯示操作,並等待重啟顯示操作。
步驟1606:當主控裝置300傳輸N個傳輸封包P_Tra後反饋模組3202已累積產生M個同步訊號S_Syn後,執行步驟1608。
步驟1608:受控裝置320產生啟動訊號,使至顯示裝置340進行顯示操作。
步驟1610:結束。
值得注意地,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對應結合啟閉判斷流程16與資料傳輸流程50之操作,以提供資料傳輸系統30應用於顯示裝置340更多的操作方式。至於步驟1602或步驟1606中所預設的數值N或M,皆可根據不同使用者需求對應調整其大小,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係提供一種資料傳送系統及方法,由一主控裝置將一原始封包編碼為一傳輸封包並傳輸至一受控裝置,並由受控裝置回傳一反饋訊號至主控裝置,使主控裝置動態監控受控裝置之解碼情形或接收情形,據以切換主控裝置之傳輸模式於一高速傳輸模式或一低功率傳輸模式。除此之外,主控裝置亦可監控耦接於受控裝置之一顯示裝置,或是搭配其他的監控模組/流程,作 為是否切換傳輸模式之判斷,以適用於一指令/影像模式之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使得原始資料能正確被受控裝置及顯示裝置接收,進而減少傳輸過程之等待時間或不必要之能量耗損,同時提高資料傳送系統的應用範圍。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30‧‧‧資料傳送系統
100、300‧‧‧主控裝置
120、320、620、920‧‧‧受控裝置
140、340‧‧‧顯示裝置
3000‧‧‧控制模組
3002‧‧‧封包編碼模組
3200‧‧‧封包解碼模組
3202‧‧‧反饋模組
50、80、90、11、12‧‧‧資料傳輸流程
13‧‧‧流排翻轉流程
14‧‧‧監控流程
15‧‧‧指令監控流程
16‧‧‧啟閉判斷流程
500、502、504、506、508、510、800、802、804、806、808、810、 812、1000、1002、1004、1006、1008、1010、1100、1102、1104、1106、1108、1110、1200、1202、1204、1206、1208、1210、1300、1302、1304、1306、1308、1400、1402、1404、1406、1408、1410、1500、1502、1504、1506、1508、1510、1600、1602、1604、1606、1608、1610‧‧‧步驟
6200‧‧‧第一監控模組
9200‧‧‧第二監控模組
D_Frame1~D_FrameN‧‧‧框資料
D_Line1~D_LineM‧‧‧列資料
P_Ori‧‧‧原始封包
P_Tra‧‧‧傳輸封包
RG1、RG2‧‧‧暫存器
S_C1‧‧‧控制訊號
S_FB‧‧‧反饋訊號
S_Flag1、S_Flag2‧‧‧旗幟訊號
S_Syn‧‧‧同步訊號
TM1、TM2‧‧‧計時器
第1圖為習知技術中使用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之一資料傳送系統之示意圖。
第2A圖到第2C圖為第1圖中主控裝置以及受控裝置間進行不同資料傳輸訊號之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資料傳送系統之示意圖。
第4圖為第3圖中資料傳輸系統之傳輸資料訊號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資料傳輸流程之流程圖。
第6圖為第3圖資料傳送系統中另一受控裝置之示意圖。
第7圖為第6圖中受控裝置於不同傳輸資料訊號所對應產生旗幟訊號之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另一資料傳輸流程之流程圖。
第9圖為第3圖資料傳送系統中另一受控裝置之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另一資料傳輸流程之流程圖。
第1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另一資料傳輸流程之流程圖。
第1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另一資料傳輸流程之流程圖。
第1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匯流排翻轉流程之流程圖。
第1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監控流程之流程圖。
第1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指令監控流程之流程圖。
第16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啟閉判斷流程之流程圖。
30‧‧‧資料傳送系統
300‧‧‧主控裝置
3000‧‧‧控制模組
3002‧‧‧封包編碼模組
320‧‧‧受控裝置
3200‧‧‧封包解碼模組
3202‧‧‧反饋模組
340‧‧‧顯示裝置
P_Ori‧‧‧原始封包
P_Tra‧‧‧傳輸封包
S_C1‧‧‧控制訊號
S_FB‧‧‧反饋訊號

Claims (35)

  1. 一種資料傳送系統,用於一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該資料傳送系統包含有:一主控裝置,包含有:一控制模組,用來根據一反饋訊號,產生一控制訊號;以及一封包編碼模組,耦接於該控制模組,用來根據一原始封包以及該控制訊號,編碼為一原始封包為一傳輸封包,以進行一傳輸操作;以及一受控裝置,包含有:一封包解碼模組,用來解碼該傳輸封包為該原始封包,以傳輸至一顯示裝置;以及一反饋模組,耦接於該封包解碼模組,用來根據該受控裝置之解碼情形,產生一反饋訊號至該主控裝置之該控制模組,以切換該傳輸操作之一傳輸模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該傳輸模式係包含有一高速傳輸模式以及一低功率傳輸模式。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該反饋訊號係更包含有一同步訊號。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該同步訊號係由該控制 模組所接收,對應產生該控制訊號以決定該封包編碼模組進行該高速傳輸模式。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該受控裝置更包含有一第一監控模組,用來於一固定時間內判斷是否接收到該同步訊號。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當該第一監控模組判斷於該固定時間內未接收到該同步訊號時,則對應產生一第一監控訊號以決定該封包編碼模組之該傳輸模式。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當該反饋訊號未包含一同步訊號時,則該控制模組係產生該控制訊號以決定該封包編碼模組進行該低功率傳輸模式。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該傳輸封包更包含有一預設寫入封包,且該受控裝置更包含有一第二監控模組,用來於一固定時間內判斷是否接收到該預定封包。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當該第二監控模組判斷於該固定時間內未接收到該預設寫入封包時,則對應產生一第二監控訊號以決定該封包編碼模組之該傳輸模式。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當該第二監控模組判斷於該固定時間內未接收到該預設寫入封包時,則對應產生一重置訊號至該顯示裝置以進入一重置模式。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當該封包解碼模組係第一次接收到該預設寫入封包時,則對應產生一啟動訊號至該顯示裝置以進入一啟動模式。
  12. 如請求項2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該主控裝置更包含一第三監控模組,根據一匯流排翻轉(Bus turn around,BTA)流程,決定該封包編碼模組之該傳輸模式。
  1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該顯示裝置更包含有一暫存器對應接收來自該受控裝置之該原始封包,且該主控裝置更包含一第四監控模組,根據一監控流程於該主控裝置傳輸一固定數量之該傳輸封包後,監控該暫存器之一接收結果,以決定該封包編碼模組之該傳輸模式。
  14. 如請求項2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當該主控裝置傳輸一固定數量之該傳輸封包後,則對應產生一傳輸對應指令儲存於一暫存器中,且該主控裝置更包含一第五監控模組,根據一指令監控流程,監控該傳輸對應指令來決定該傳輸模式。
  15. 如請求項2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若該反饋訊號未包含一同步訊號且該主控裝置利用該高速傳輸模式傳輸一固定數量之該傳輸封包後,該受控裝置產生一啟動訊號至該顯示裝置以進入一啟動模式。
  16. 如請求項2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該傳輸封包係包含有複數個框資料,而每一該複數個框資料係包含有複數個列資料。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每一該複數個框資料係對應有一框資料同步訊號,而每一該複數個列資料係對應有一列資料同步訊號。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該高速傳輸模式係透過一差動方式傳輸該複數個框資料以及其對應之該複數個列資料。
  1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該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係利用一影像模式(video mode)傳輸方式或一指令模式(command mode)傳輸方式,以傳輸該原始資料至該顯示裝置。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資料傳送系統,其中於該指令模式傳輸方式下,該傳輸封包更包含有一預設寫入封包係為0X2C格式。
  21. 一種資料傳送方法,用於一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之一資料傳送系統,該資料傳送方法包含有:根據一反饋訊號,產生一控制訊號;根據一原始封包以及該控制訊號,編碼一原始封包為一傳輸封包,以進行一傳輸操作;根據該傳輸操作以及該傳輸封包,解碼該傳輸封包為該原始封包,以傳輸至一顯示裝置;以及根據該傳輸封包之解碼情形,產生一反饋訊號以切換該傳輸操作之一傳輸模式。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更利用一高速傳輸模式或一低功率傳輸模式進行該傳輸模式。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更利用當該反饋訊號包含有一同步訊號時,對應進行該高速傳輸模式。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更包含利用一第一監控模組,判斷於一固定時間內一受控裝置是否接收該同步訊號,以對應決定該傳輸模式。
  25.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更包含當該反饋訊號未包含一同步訊號時,對應進行該低功率傳輸模式。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更包含利用一第二監控模組,判斷於一固定時間內是否接收到一預定封包,以對應決定該傳輸模式。
  27. 如請求項26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更包含當該第二監控模組判斷於該固定時間內未接收到該預設寫入封包時,對應產生一重置訊號,以重置該顯示裝置。
  28. 如請求項27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更包含當第一次接收到該預設寫入封包時,對應產生一啟動訊號以啟動該顯示裝置。
  29.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更包含利用一匯流排翻轉(Bus turn around,BTA)流程以及一第三監控模組,以決定該傳輸模式。
  30.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更包含利用一監控流程以及一第四監控模組,於傳輸一固定數量之該傳輸封包至一暫存器後,監控該暫存器之一接收結果以決定該傳輸模式。
  31.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更包含利用一指令監控 流程以及一第五監控模組,於傳輸一固定數量之該傳輸封包且對應產生一傳輸對應指令於一暫存器中後,監控該傳輸對應指令以決定該傳輸模式。
  32.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更包含當該反饋訊號未包含一同步訊號且利用該高速傳輸模式傳輸一固定數量之該傳輸封包後,產生一啟動訊號至該顯示裝置以進入一啟動模式。
  3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該高速傳輸模式更包含利用一差動方式傳輸複數個框資料以及其對應之複數個列資料。
  34. 如請求項21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該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更包含利用一影像模式(video mode)傳輸方式或一指令模式(command mode)傳輸方式,以傳輸該原始資料至該顯示裝置。
  35. 如請求項34所述之資料傳送方法,其中該指令模式傳輸方式更包含利用一預設寫入封包之格式為0X2C。
TW101141135A 2012-11-06 2012-11-06 資料傳送系統及方法 TWI5368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1135A TWI536862B (zh) 2012-11-06 2012-11-06 資料傳送系統及方法
US13/831,739 US9491724B2 (en) 2012-11-06 2013-03-15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feedback regarding a decoding condition
US16/183,748 USRE49750E1 (en) 2012-11-06 2018-11-08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feedback regarding a decoding condi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1135A TWI536862B (zh) 2012-11-06 2012-11-06 資料傳送系統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9919A true TW201419919A (zh) 2014-05-16
TWI536862B TWI536862B (zh) 2016-06-01

Family

ID=50622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1135A TWI536862B (zh) 2012-11-06 2012-11-06 資料傳送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9491724B2 (zh)
TW (1) TWI5368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35986B1 (ko) * 2013-11-13 2019-10-2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타이밍 컨트롤러와 상기 타이밍 컨트롤러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KR20150066659A (ko) * 2013-12-06 2015-06-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터페이스 및 이에 연결된 디스플레이
KR101544999B1 (ko) * 2014-05-22 2015-08-19 주식회사 루셈 콘트롤보드와 디스플레이패널간의 신호 왜곡 보상 방법, 및 이를 채용한 모바일 단말기와 콘트롤보드
JP6506522B2 (ja) * 2014-09-29 2019-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742390B2 (en) * 2016-07-13 2020-08-1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of improving clock recovery and related device
CN110113209B (zh) * 2019-05-09 2022-02-15 豪威触控与显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mipi协议的设备间通信方法及设备拓扑结构
KR20220081161A (ko) * 2020-12-08 2022-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구동 회로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Z232224A (en) * 1989-01-27 1993-03-26 British Telecomm Alternate burst communication for cordless phones: bursts contain synchronisation information
JPH08116534A (ja) * 1994-10-18 1996-05-07 Seiko Epson Corp 画像データ符号化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画像データ復号化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US6473607B1 (en) * 1998-06-01 2002-10-29 Broadcom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 self-calibrating sleep timer
JP3595745B2 (ja) * 1999-01-29 2004-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7885340B2 (en) * 1999-04-27 2011-02-08 Real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multiple synchronized encoded representations of media data
US7043557B2 (en) * 2001-06-29 2006-05-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w power scheduling for multimedia systems
US8204076B2 (en) * 2003-05-01 2012-06-19 Genesis Microchip Inc. Compact packet based multimedia interface
US8068485B2 (en) * 2003-05-01 2011-11-29 Genesis Microchip Inc. Multimedia interface
US8149748B2 (en) * 2006-11-14 2012-04-03 Raytheon Company Wireless data networking
US8494049B2 (en) * 2007-04-09 2013-07-23 Cisco Technology, Inc. Long term reference frame management with error video feedback for compressed video communication
US8695034B2 (en) 2007-08-31 2014-04-08 Silicon Image, Inc. Delivering on screen display data to existing display devices
TWI369652B (en) 2008-04-25 2012-08-0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Data transform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for a testing system
TWI359610B (en) * 2008-05-07 2012-03-0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Data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TWI379201B (en) 2008-05-27 2012-12-1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Data descrip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acket and testing system for a serial transmission interface
CN101673336B (zh) 2008-09-12 2012-05-23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译码装置及译码方法
JP5392533B2 (ja) * 2008-10-10 2014-01-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光学装置、信号処理装置及び信号処理システム
US20110249127A1 (en) * 2010-04-07 2011-10-13 Cisco Technology, Inc. Estimating Video Quality Corruption in Lossy Networks
EP2814194A1 (en) * 2010-06-01 2014-12-17 Global Invacom Lt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US20110310980A1 (en) 2010-06-22 2011-12-22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frames of video data across a display interface using a block-based encoding scheme and a tag id
TWI518500B (zh) 2010-07-27 2016-01-2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傳輸檢測裝置、資料傳輸檢測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US20120206461A1 (en) * 2011-02-10 2012-08-16 David Wyat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self-refreshing display device coupled to a graphics controller
US20130016775A1 (en) * 2011-07-11 2013-01-17 David Prakash Varodayan Video Encoding Using Visual Quality Feedback
JP5932346B2 (ja) * 2012-01-18 2016-06-0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端末及び回路間通信システム
TWI633789B (zh) * 2013-04-12 2018-08-2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讀取方法、資料傳送方法及相關行動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91724B2 (en) 2016-11-08
USRE49750E1 (en) 2023-12-05
TWI536862B (zh) 2016-06-01
US20140126566A1 (en) 2014-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6862B (zh) 資料傳送系統及方法
EP2693425B1 (en) Display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US9979922B2 (en) Low power consumption display device
EP2637163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anel self refresh operation thereof
US8284179B2 (en) Timing controller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831928B (zh) 处理视频数据的方法和处理视频数据的移动多媒体处理器
KR101574047B1 (ko) 타겟 디바이스로 명령을 전송하기 위한 기술
JP5748761B2 (ja) ディスプレイ出力スタッタ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6883377B2 (ja) 表示ドライバ、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ドライバの動作方法
CN103794180B (zh) 显示装置
US9286851B2 (en) Display panel driving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saving electrical energy thereof
CN104347023A (zh) 用于控制显示驱动器的操作时钟信号频率的主机和系统
CN110444156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器
US9767769B2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and image display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9019249B2 (en) Display panel driving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for saving electrical energy
CN104183222A (zh) 显示装置
US20130278589A1 (en) Display control system
CN105336301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8380886B2 (en) Computer system
CN107493155B (zh) 数据传送系统及方法
JP2014052552A (ja) メモリ制御装置、携帯端末、メモリ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KR20190127570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의 드라이버
CN114967899A (zh)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设备、显示屏及显示系统
CN103093734A (zh) 一种适用于按摩椅手控器的液晶显示器数据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