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5149A - 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5149A
TW201415149A TW102132637A TW102132637A TW201415149A TW 201415149 A TW201415149 A TW 201415149A TW 102132637 A TW102132637 A TW 102132637A TW 102132637 A TW102132637 A TW 102132637A TW 201415149 A TW201415149 A TW 2014151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isplay device
intermittently
driving
continuous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4035B (zh
Inventor
Ken Inada
Asahi Yamato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15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5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4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40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06F3/1431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using a single graphics controll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00General purpose image data processing
    • G06T1/20Processor architectures; Processor configuration, e.g. pipelin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 G09G3/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to produce spatial visual effec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44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for flicker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10Special adaptations of display systems for operation with variable images
    • G09G2320/103Detection of image changes, e.g. determination of an index representative of the image chan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09G2330/022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in absence of operation, e.g. no data being entered during a predetermined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於暫停驅動(間歇驅動)中之第1及第2顯示裝置(10、20)中,均以於一顯示裝置之掃描停止期間中插入另一顯示裝置之掃描期間之方式、亦即以於一者之(用於對像素電路之寫入之)驅動動作中不進行另一者之驅動動作之方式進行控制,藉由此構成而抑制瞬間之消耗電力之上升。藉此,即便電池之電流供給能力之極限值較低亦可進行顯示裝置之驅動,故而電池較耐用,電池驅動時之移動終端(100)之可動作時間延長。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更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使用有複數個顯示面板之移動終端等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
近年來,移動終端等顯示裝置有於2個顯示面板提供2個畫面者。例如於可玩遊戲之可攜式顯示裝置中,有將2個顯示面板中之一者設為高精細或可立體顯示之顯示面板,並將另一者設為可接受操作輸入之觸控面板者等。
此種移動終端等顯示裝置大多情況下由內置電池驅動,故而要求減少消耗電力。因此,近年來,有採用低頻驅動方式之情況,該低頻驅動方式係藉由設置用以設為使施加電壓僅於特定期間不產生變化之狀態之掃描停止期間,而降低整體之反轉頻率。
例如,於日本專利特開2011-248355公報中,記載有如下液晶顯示裝置之構成,即,於第1動作模式下驅動閘極驅動器,於第2動作模式下不驅動閘極驅動器。藉由插入此種第2動作模式、即掃描停止期間(暫停期間),可滿足行動電話等之低耗電化之要求。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248355公報
然而,若將如上述日本專利特開2011-248355公報中所記載之先前之顯示裝置之構成直接應用於包含2個顯示面板之顯示裝置,則即便理所當然地獲得了降低各個顯示面板之消耗電力之效果,亦無法獲得其以上之效果,即延長內置電池之持續時間、即利用電池驅動之顯示裝置之可動作時間等效果。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係包括至少2個顯示面板之移動終端等顯示裝置,且於在2個顯示面板中均進行插入掃描停止期間(暫停期間)之驅動之情形時,可進一步延長內置電池之持續時間。
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特徵在於:其係可於第1及第2畫面分別顯示圖像之顯示裝置;且包括:第1顯示面板,其包含配置成二維狀之複數個第1像素電路;第2顯示面板,其包含配置成二維狀之複數個第2像素電路;及驅動控制部,其連續或間歇地進行將對應於用以於上述第1畫面顯示圖像之第1顯示資料之信號寫入至上述複數個第1像素電路的第1動作,並且連續或間歇地進行將對應於用以於上述第2畫面顯示圖像之第2顯示資料之信號寫入至上述複數個第2像素電路的第2動作,且於均間歇地進行上述第1及第2動作之情形時,以不同時進行上述第1及第2動作之方式進行驅動。
本發明之第2態樣係如本發明之第1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驅動控制部包括:第1驅動電路,其連續或間歇地進行上述第1動作;第2驅動電路,其連續或間歇地進行上述第2動作;及控制部,其於均間歇地進行上述第1及第2動作之情形時,以相較於上述第2動作優先地進行上述第1動作,且於上述第1動作中停止 上述第2動作之方式進行控制。
本發明之第3態樣係如本發明之第2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部基於上述第1及第2顯示資料而判定連續地進行或間歇地進行上述第1及第2動作,並根據該判定結果控制上述第1及第2驅動電路之動作。
本發明之第4態樣係如本發明之第3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控制部包括:第1控制電路,其基於上述第1顯示資料而判定連續地進行或間歇地進行上述第1動作,並且於判定為間歇地進行之情形時,於上述第1動作期間中輸出禁止信號;及第2控制電路,其基於上述第2顯示資料而判定連續地進行或間歇地進行上述第2動作,並且於判定為間歇地進行之情形時,於上述禁止信號之輸出期間中停止上述第2動作。
本發明之第5態樣係如本發明之第1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驅動控制部判定上述第1或第2顯示資料是否為動畫資料,且於判定該第1或第2顯示資料為動畫資料之情形時,連續地進行寫入至對應之第1或第2像素電路之動作。
本發明之第6態樣係如本發明之第1態樣,其特徵在於:上述第1及第2像素電路中之至少一者包括薄膜電晶體,該薄膜電晶體具有包含氧化物半導體之半導體層。
本發明之第7態樣係一種於第1及第2畫面分別顯示圖像之顯示方法,且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連續或間歇地進行將對應於用以於上述第1畫面顯示圖像之第1顯示資料之信號寫入至第1顯示面板中所包含之配置成二維狀之複數個第1像素電路的第1動作,並且連續或間歇地進行將對應於用以於上述第2畫面顯示圖像之第2顯示資料之信號寫入至第2顯示面板中所包 含之配置成二維狀之複數個第2像素電路的第2動作,且於均間歇地進行上述第1及第2動作之情形時,以不同時進行上述第1及第2動作之方式進行驅動。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第1態樣,由於抑制了瞬間之消耗電力之上升,故而於由電池驅動裝置之情形時,即便其電流供給能力之極限值較低亦可進行顯示裝置之驅動。因此,電池較耐用,而可進一步延長電池驅動時之顯示裝置之可動作時間。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第2態樣,例如,即便並非暫停驅動(間歇驅動)中之驅動動作期間與暫停期間之關係被固定(預先決定時序)之情形,亦由於以在一者之(用於對像素電路之寫入之)驅動動作中不進行另一者之(用於寫入之)驅動動作之方式進行控制,故而可確實地抑制瞬間之消耗電力之上升,使電池耐用,而進一步延長電池驅動時之可動作時間。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第3態樣,由於基於第1及第2顯示資料而判定連續驅動或間歇驅動,故而可進行適於顯示資料之內容之驅動。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第4態樣,由於以在第1控制電路之動作中,第2控制電路不動作之方式進行控制,故而可設為可確實地抑制瞬間之消耗電力之上升,並且於第1及第2控制電路之間結束控制之簡易構成。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第5態樣,於判定顯示資料為動畫資料之情形時,使驅動電路連續地進行驅動動作,故而於顯示動畫之情形時,可以不進行間歇性驅動之方式進行流暢之動畫顯示。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第6態樣,由於對薄膜電晶體之半導體層使用氧化物半導體,故而可使電流洩漏非常小,因此可充分降低消耗電力。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第7態樣,可在顯示方法中發揮與上述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之效果相同之效果。
10、12‧‧‧第1顯示裝置
11‧‧‧3D液晶面板
12‧‧‧液晶觸控面板
20、22‧‧‧第2顯示裝置
30、32‧‧‧終端控制裝置
100、102‧‧‧移動終端(顯示裝置)
200‧‧‧顯示控制電路
300‧‧‧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
400‧‧‧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
500‧‧‧顯示部
Clc‧‧‧液晶電容
Cp‧‧‧禁止控制信號
DAT‧‧‧顯示資料信號
DV‧‧‧數位圖像信號
Ecom‧‧‧共用電極
Epix‧‧‧像素電極
G(k)‧‧‧掃描信號(k=1、2、3、...)
G(n)‧‧‧掃描信號
GCK‧‧‧閘極時脈信號
GL(k)‧‧‧掃描信號線(k=1、2、3、...)
GL(n)‧‧‧掃描信號線
GSP‧‧‧閘極起始脈衝信號
LS‧‧‧閂鎖選通信號
P(n,m)‧‧‧像素形成部
S(j)‧‧‧影像信號(j=1、2、3、...)
S(m)‧‧‧影像信號
SCK‧‧‧源極時脈信號
SL(j)‧‧‧影像信號線(j=1、2、3、...)
SL(m)‧‧‧影像信號線
SSP‧‧‧源極起始脈衝信號
TS‧‧‧時序控制信號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概略構成的立體圖。
圖2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3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之第1顯示裝置之整體構成之方塊圖。
圖4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之第1顯示裝置中之顯示部之構成的模式圖。
圖5係上述實施形態中之顯示部中所包含之像素形成部P(n,m)之等效電路圖。
圖6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切換通常驅動與暫停驅動之模式控制處理之流程之流程圖。
圖7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暫停驅動時之第1顯示裝置之驅動態樣及消耗電力之變動的圖。
圖8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暫停驅動時之第2顯示裝置之驅動態樣及消耗電力之變動的圖。
圖9係概略性地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之移動終端之消耗電力之變化的圖。
圖10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之電池之電流供給能力之極限值與電流供給之持續時間之關係的圖。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整體構成的方塊圖。
圖12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切換通常驅動與暫停驅動之控制部之動作中之內置於第1顯示裝置之模式判定電路之控制處理流程的流 程圖。
圖13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切換通常驅動與暫停驅動之控制部之動作中之內置於第2顯示裝置之模式判定電路之控制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圖14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暫停驅動時之第1顯示裝置之驅動態樣及消耗電力之變動的圖。
圖15係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暫停驅動時之第2顯示裝置之驅動態樣及消耗電力之變動的圖。
圖16係概略性地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之移動終端之消耗電力之變化的圖。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1.第1實施形態> <1.1顯示裝置之整體構造>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概略構造之立體圖。該顯示裝置100為具有2畫面之移動終端,且包括:3D液晶面板11(以下亦稱為「液晶面板11」),其可進行高解像度(即像素數較多)及高灰階(即顯示灰階數較多)顯示且設置有可實現裸眼立體視覺之視差屏障;及液晶觸控面板12(以下亦稱為「液晶面板12」),其為低解像度及低灰階顯示且可進行利用手指等之座標輸入。
再者,於以下各實施形態中,液晶面板11、12無需為3D液晶面板或液晶觸控面板,可均為相同之液晶面板,亦可為其他構成之液晶面板。但是,必須為可如下所述般進行插入掃描停止期間(暫停期間)之驅動(暫停驅動或間歇驅動)之液晶面板。又,顯示裝置(移動終端)100係內置電池,且於例如於室外攜帶時,由自該電池供給之電流驅動。於本實施形態中之驅動態樣中,除可獲得如上所述之降低暫停 期間中之消耗電力之效果以外,還可獲得延長該電池之電流供給之持續時間之效果。關於此方面於下文詳細敍述。
如圖1所示,液晶面板11與液晶面板12係以其等之端部相互接近之方式設置,且以可使其等之顯示面之相對角度產生變化之方式藉由未圖示之可動機構(例如鉸鏈等)而連接。再者,此種可動機構為一例,亦可省略,例如液晶面板11與液晶面板12亦可以其等之顯示畫面成為同一平面上之方式固定其等之位置,亦可於終端裝置之正背面設置各自之顯示畫面。
圖2係表示顯示裝置之整體構成之方塊圖。該圖2所示之顯示裝置(移動終端)100包括作為3D液晶面板11之第1顯示裝置10(以下亦稱為「3D液晶面板10」)、作為液晶觸控面板12之第2顯示裝置20(以下亦稱為「液晶觸控面板20」)、及作為控制器之終端控制裝置30。
終端控制裝置30為普通控制用電腦,且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及輸入輸出介面等。又,於ROM內,儲存有作為本發明之特徵性構成之模式控制程式,該模式控制程式進行包含下述暫停驅動(間歇驅動)模式與通常驅動(連續驅動)模式之切換控制之各種控制。再者,該模式控制程式係一例,亦可為包括用以實現其部分或全部功能之控制電路之構成。
又,該終端控制裝置30對第1及第2顯示裝置10、20輸出影像信號。於例如該顯示裝置100為遊戲用移動終端之情形時,生成表示基於儲存於ROM內之遊戲程式而生成之遊戲用畫面之影像信號,並提供至第1及第2顯示裝置10、20。該影像信號之內容亦可為任意內容,但此處為動態圖像或(圖像不頻繁更新之)靜態圖像。
其次,對構成顯示裝置(移動終端)100之相當於2個液晶面板11、 12之第1及第2顯示裝置10、20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由於該等顯示裝置之基本構成大致相同,故而以下對第1顯示裝置10之構成進行說明。
<1.2顯示裝置之整體構成及動作>
圖3係表示作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第1顯示裝置之主動矩陣型顯示裝置之整體構成的方塊圖。該第1顯示裝置10包括顯示控制電路200、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0、及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閘極驅動器)400、與顯示部500。
圖3所示之顯示部500包含複數條(M條)影像信號線SL(1)~SL(M)、複數條(N條)掃描信號線GL(1)~GL(N)、及分別對應地設置於該等複數條影像信號線SL(1)~SL(M)與複數條掃描信號線GL(1)~GL(N)之交叉點之複數個(M×N個)像素形成部(以下,以參照符號「P(n,m)」表示對應於掃描信號線GL(n)與影像信號線SL(m)之交叉點之像素形成部),且成為如圖4及圖5所示之構成。此處,圖4係模式性地表示第1顯示裝置中之顯示部500之構成,圖5係表示該顯示部500中之像素形成部P(n,m)之等效電路。
如圖4及圖5所示,各像素形成部P(n,m)包含:作為開關元件之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10,其閘極端子連接於通過對應之交叉點之掃描信號線GL(n)並且源極端子連接於通過該交叉點之影像信號線SL(m);像素電極Epix,其連接於該TFT10之汲極端子;共用電極(亦稱為「對向電極」)Ecom,其共用地設置於上述複數個像素形成部P(i,j)(i=1~N、j=1~M);及作為光電元件之液晶層,其共用地設置於上述複數個像素形成部P(i,j)(i=1~N、j=1~M)且夾持於像素電極Epix與共用電極Ecom之間。
此處,上述TFT10於不那麼追求高速之響應或較小之電流洩漏之情形時,大多使用可容易且廉價地製造之非晶矽作為半導體層,此 處,由於存在如下所述般進行暫停驅動之情況,故而使用電流洩漏非常小(具體而言,與使用非晶矽之情形相比,小一位數以上)之In-Ga-Zn-O系氧化物半導體。當然,雖存在電流洩漏之問題,但亦可使用上述非晶矽、或連續晶界矽等其他周知之半導體。
再者,於圖4中,附註於各像素形成部P(n,m)之「R」「G」「B」之各符號係表示藉由該像素形成部P(n,m)而顯示之顏色為「紅色」「綠色」「藍色」中之哪一個。因此,實際上,藉由RGB之各像素形成部而形成之RGB之各色像素成為一組而形成一個彩色像素。
又,此處採用作為驅動方式之線反轉驅動方式,,該線反轉驅動方式係藉由未圖示之共用電極驅動電路而使施加於共用電極之電壓反轉,並使施加於像素液晶之電壓之正負極性於顯示部500中之每列中反轉且於每1訊框亦反轉。
如圖5所示,於各像素形成部P(n,m)中,藉由像素電極Epix、及與其隔著液晶層對向之共用電極Ecom而形成有液晶電容Clc,且於其附近形成有輔助電容Cs。
關於TFT10,若施加於掃描信號線GL(n)之掃描信號G(n)變成主動,則選擇該掃描信號線而成為導通狀態。然後,對於像素電極Epix經由影像信號線SL(m)而施加驅動用影像信號S(m)。藉此,該施加之驅動用影像信號S(m)之電壓(以共用電極Ecom之電位為基準之電壓)作為像素值而被寫入至包含該像素電極Epix之像素形成部P(n,m)。
再者,像素形成部P(n,m)係藉由控制來自背光裝置(之導光板)之光之透過率而進行顯示,故而於本說明書中,將包含該背光裝置之像素形成部P(n,m)稱為顯示元件。
顯示控制電路200接收自外部發送之顯示資料信號DAT及時序控制信號TS,並輸出數位圖像信號DV、用以控制於顯示部500顯示圖像之時序之源極起始脈衝信號SSP、源極時脈信號SCK、閂鎖選通信號 LS、閘極起始脈衝信號GSP、及閘極時脈信號GCK。又,該顯示控制電路200以進行連續之驅動之通常驅動模式(或通常模式)之動作或進行間歇之驅動之暫停驅動模式(或暫停模式)之動作得以進行之方式生成上述信號。關於此種動作於下文進行敍述。
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0接收自顯示控制電路200輸出之數位圖像信號DV、源極起始脈衝信號SSP、源極時脈信號SCK、及閂鎖選通信號LS,且為了對顯示部500內之各像素形成部P(n,m)之像素電容充電而將驅動用影像信號施加於各影像信號線SL(1)~SL(M)。此時,於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0中,以源極時脈信號SCK之脈衝產生之時序,依序保持表示應施加於各影像信號線SL(1)~SL(M)之電壓之數位圖像信號DV。然後,以閂鎖選通信號LS之脈衝產生之時序,將上述所保持之數位圖像信號DV轉換為類比電壓。所轉換之類比電壓作為驅動用影像信號而被一齊施加於所有影像信號線SL(1)~SL(M)。即,於本實施形態中,影像信號線SL(1)~SL(M)之驅動方式係採用線序驅動方式。再者,關於施加於各影像信號線SL(1)~SL(M)之影像信號,為了顯示部500之交流化驅動而將其極性反轉。
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00於通常動作期間中,基於自顯示控制電路200輸出之閘極起始脈衝信號GSP及閘極時脈信號GCK,而對各掃描信號線GL(1)~GL(N)依序施加主動之掃描信號。
又,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00於下述暫停期間(掃描停止期間)中,對各掃描信號線GL(1)~GL(N)同時施加特定之電位。關於該電位,若並非主動之掃描信號G(1)~G(N),即若為可使掃描信號線為非選擇狀態之電位,則亦可與於掃描期間中對非選擇狀態之各掃描信號線GL(1)~GL(N)所提供之非主動之掃描信號電位相同,亦可為共用電極電位等預先決定之周知之固定電位。進而,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0亦同樣地於下述暫停期間中,對各影像信號線SL(1)~SL(M)同時 施加(與上述電位不同或相同之)特定之電位。關於該等暫停期間中之動作,於下文進行敍述。
此處,施加於各影像信號線SL(1)~SL(M)之驅動用影像信號S(1)~S(M)之極性係如上所述般於每列反轉。例如,將主動之掃描信號G(1)施加於掃描信號線GL(1)時之驅動用影像信號S(1)~S(M)與將主動之掃描信號G(2)施加於掃描信號線GL(2)時之驅動用影像信號S(1)~S(M)之極性相反。又,為了降低消耗電力,而以與上述極性反轉為反相位之方式,藉由未圖示之共用電極驅動電路而自特定之2個電位選擇並提供施加於共用電極Ecom之共用電極電位Vcom。再者,表示該極性反轉之時序之極性反轉信號係藉由顯示控制電路200而生成且被提供給未圖示之共用電極驅動電路及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0。藉由此種構成而實現列反轉驅動。
以上述方式,對各影像信號線SL(1)~SL(M)施加驅動用影像信號,並對各掃描信號線GL(1)~GL(N)施加掃描信號,藉此於顯示部500顯示圖像。再者,輔助電容線CSL係藉由未圖示之電源電路接受特定電壓之供給而被保持於同電位,但亦可由與未圖示之共用電極驅動電路相同之電路同樣地驅動。其次,參照圖6對利用終端控制裝置30之對第1及第2顯示裝置10、20中分別包含之顯示控制電路200之模式控制之動作進行說明。
<1.3利用終端控制裝置之模式控制之動作>
圖6係表示切換通常驅動與暫停驅動之模式控制處理之流程之流程圖。再者,該模式控制處理係對第1及第2顯示裝置10、20中分別包含之顯示控制電路200獨立地(即一者不依存於另一者之模式地)進行。
於圖6所示之步驟S10中,終端控制裝置30進行用以進行對顯示控制電路200之控制動作之初始設定處理。再者,此處之控制為對第1 及第2顯示裝置10、20中之任一者中所包含之顯示控制電路200之控制,但為了方便說明,僅表現為對顯示控制電路200之控制。
繼而,於步驟S20中,終端控制裝置30係以對顯示控制電路200進行暫停驅動(間歇驅動)之方式進行控制。再者,該暫停驅動中之控制態樣於第1顯示裝置10與第2顯示裝置20中不同,故而於下文詳細敍述。
其次,於步驟S30中,終端控制裝置30判定提供給顯示控制電路200之顯示資料信號DAT之內容是否為動畫資料。作為該判定方法,可應用周知之各種方法,於圖像於例如連續之2個以上之訊框中產生變化之情形時,判定為動畫。作為該判定之結果,於判定為動畫資料之情形(步驟S30中為「是」之情形)時,進行通常驅動模式下之動作(步驟S40),於判定為並非動畫資料之情形(步驟S30中為「否」之情形)時,處理返回至步驟S20,於判定為動畫資料之前重複(暫停驅動模式下之)動作(S30→S20→S30)。
繼而,於步驟S50中亦與步驟S30同樣地,終端控制裝置30判定提供給顯示控制電路200之顯示資料信號DAT之內容是否為動畫資料。作為該判定之結果,於判定為動畫資料之情形(步驟S50中為「是」之情形)時,處理返回至步驟S40,於判定為並非動畫資料之前重複(通常驅動模式下之)動作(S50→S40→S50),於判定為並非動畫資料之情形(步驟S50中為「否」之情形)時,處理返回至步驟S20,進行暫停驅動模式下之動作,以下重複相同之動作。
此處,對上述步驟S20中之終端控制裝置30之動作進行詳細說明。終端控制裝置30係以對第1及第2顯示裝置10、20中分別包含之顯示控制電路200進行伴隨如圖7及圖8所示之驅動態樣及消耗電力變動之暫停驅動的方式進行控制。
圖7係表示暫停驅動時之第1顯示裝置之驅動態樣及消耗電力之 變動的圖,圖8係表示暫停驅動時之第2顯示裝置之驅動態樣及消耗電力之變動的圖。
如圖7所示,第1顯示裝置10中所包含之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00係於時刻t0至時刻t1之1訊框期間(此處為1/60[秒])之間依序輸出主動之掃描信號G(1)~G(N)。再者,於該驅動動作期間(掃描期間)中,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0(以線序驅動方式)輸出於每列極性經反轉之驅動用影像信號S(1)~S(M),關於此方面係如上所述。
當該掃描期間結束時,於時刻t1至時刻t2之掃描停止期間中的暫停期間中,不輸出掃描信號G(1)~G(N)及驅動用影像信號S(1)~S(M),而將各掃描信號線GL(1)~GL(N)及各影像信號線SL(1)~SL(M)保持(固定)於特定之電位。因此,像素形成部P(1,1)之像素電位亦不產生變化。再者,實際上,上述像素電位因上述TFT10之電流洩漏而於暫停期間中一點點降低,但此處由於上述電流洩漏非常小故而將其忽略。如此,當暫停期間中之動作結束時,於隨後之時刻t2至時刻t4之接下來之2訊框期間中亦進行相同之動作,其後亦重複該動作。如此,於暫停驅動中,間歇地進行利用上述第1顯示裝置10中所包含之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0及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00之驅動。
再者,掃描期間及暫停期間之時長均為1/60[秒],但當然該等值為一例,亦可為其他周知之值。但是,暫停期間係為了低耗電化而設置,故而通常較佳為掃描期間以上(典型的是其數倍至數十倍左右或其以上)之時長,例如設置數秒之暫停期間亦較佳。
又,如圖8所示,第2顯示裝置20中所包含之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00係與上述圖7所示之情形相反,時刻t0至時刻t1之1訊框期間為暫停期間,時刻t1至時刻t2為掃描期間。如此,當掃描期間中之動作結束時,於隨後之時刻t2至時刻t4之接下來之2訊框期間中亦進行相同之動作,其後亦重複該動作。如此,於暫停驅動中,亦與第1顯示裝置 10同樣地間歇地進行利用第2顯示裝置20中所包含之上述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0及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00之驅動,但其掃描期間與暫停期間相反。因此,當第1及第2顯示裝置10、20中之一者為掃描期間中之時,另一者成為暫停期間,故而顯示裝置(移動終端)100整體之消耗電力之峰值如圖9所示般得到抑制。
圖9係概略性地表示移動終端之消耗電力之變化之圖。如該圖9所示,第1及第2顯示裝置10、20之消耗電力之合計值大致固定,其他消耗電力亦大致無變化,故而移動終端100之消耗電力大致固定。此處,若不以如本實施形態之態樣驅動,則於例如第1及第2顯示裝置10、20之兩者以同一時序成為掃描期間中之情形時,該期間中之消耗電力最大為圖9所示之消耗電力之2倍。當然,暫停期間中之消耗電力接近於零,故而移動終端100於動作中之整個期間中之消耗電力無變化,但峰值時之消耗電力量產生變化。此會如圖10所示般縮短移動終端100中所包含之未圖示之電池之持續時間。
圖10係表示電池之電流供給能力之極限值與電流供給之持續時間之關係的圖。如該圖10所示,可知:電池之電流供給時間越長,則電池之電流供給能力之極限值、換言之瞬間所需求之電流供給量之最大值越會降低。例如,當由電池提供給移動終端100之瞬間之電流供給量之極限值(最大值)為圖中之A時,其持續時間成為ta,於其後之時間點無法獲得最大值A之電流。相對於此,當瞬間之電流供給量之極限值(最大值)為圖中之低於A的B時,其持續時間成為長於ta之tb。如此,電池之電流供給能力之極限值越低,則電池之電流供給持續時間越長,故而即便於自電池供給之電流之總量(電力量)相等之情形時,電池亦較耐用(亦即可進行更長時間之利用電池之驅動)。
<1.4效果>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中,於電池驅動(包含此情況)之包括2個 顯示面板之移動終端等顯示裝置中,於在2個顯示面板中均進行插入掃描停止期間(暫停期間)之驅動之情形時,藉由如下構成而抑制瞬間之消耗電力之上升,即,以於一者之掃描停止期間中插入另一者之掃描期間之方式、即於一者之(用於對像素電路之寫入之)驅動動作中不進行另一者之(用於寫入之)驅動動作的方式進行控制。藉此,即便電池之電流供給能力之極限值較低亦可進行顯示裝置之驅動,故而電池較耐用,而可進一步延長電池驅動時之移動終端100之可動作時間。
<2.第2實施形態> <2.1顯示裝置之整體構成及動作>
本實施形態中之顯示裝置(移動終端)之整體構成與圖1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主動矩陣型液晶顯示裝置之構成相同,故而省略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不同,不進行終端控制裝置32中之暫停驅動與通常驅動之切換控制(模式判定),而如圖11所示,以內置於第1及第2顯示裝置12、22之模式判定電路進行。即,該2個模式判定電路發揮作為切換通常驅動與暫停驅動之控制部之功能。
圖11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中之顯示裝置之整體構成之方塊圖。該圖11所示之顯示裝置(移動終端)102包括作為3D液晶面板11之第1顯示裝置12、作為液晶觸控面板12之第2顯示裝置22、及作為控制器之終端控制裝置32。除與上述模式判定及判定結果相關之構成及動作以外,該等構成要素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相同,故而此處省略說明,以下,參照圖12及圖13對作為與模式判定相關之上述控制部之動作的內置於第1及第2顯示裝置12、22之模式判定電路之控制動作進行說明。
<2.2第1及第2顯示裝置中之模式判定動作>
圖12係表示切換通常驅動與暫停驅動之控制部之動作中之內置 於第1顯示裝置12之模式判定電路之控制處理之流程的流程圖。又,圖13係表示切換通常驅動與暫停驅動之控制部之動作中之內置於第2顯示裝置22之模式判定電路之控制處理之流程的流程圖。
該圖12所示之步驟S10a、20a、30a、40a、50a中之處理及圖13所示之步驟S10b、20b、30b、40b、50b中之處理均與圖6所示之步驟S10~S50中之處理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而以其他特徵性之構成為中心進行說明。
首先,於圖12所示之步驟S22a中,內置於第1顯示裝置12之模式判定電路判定於暫停驅動中(步驟S20a)由終端控制裝置32提供之顯示資料信號DAT是否有圖像更新(圖像變化)。此處,關於該圖像更新,除圖像內容為動畫之情形以外,當於暫停驅動中靜態圖像之內容切換之情形、或定期之圖像更新、即於靜態圖像之內容無變化之情形時,亦考慮重新寫入所需之圖像作為暫停驅動中之更新動作之情況等。
然後,作為上述判定之結果,於無圖像更新之情形(步驟S22a中為「否」之情形)時,處理返回至步驟S20a,進行暫停驅動模式下之動作,在有圖像更新之前重複處理(S22a→S20a→S22a),於有圖像更新之情形(步驟S22a中為「是」之情形)時,處理進展至步驟S24a,將禁止控制信號Cp自內置於第1顯示裝置12之模式判定電路發送至內置於第2顯示裝置22之模式判定電路(步驟S24a)。
然後,緊接著,於步驟S26a中,內置於第1顯示裝置12之模式判定電路以對第1顯示裝置12之顯示控制電路200寫入(更新後之)圖像之方式進行控制,繼而,判定是否為動畫(S30a),且於為動畫之情形時進行通常驅動(S40a),在成為非動畫之情形之前持續處理,於非動態之情形時返回至暫停驅動(S20a)。再者,於步驟S26a中,內置於第1顯示裝置12之模式判定電路於結束對第1顯示裝置12之顯示控制電路200寫入(更新後之)圖像時,停止上述禁止控制信號Cp。
如此,於第1顯示裝置12中,與第1實施形態中之情形之不同之處在於:於有圖像更新之情形時,向第2顯示裝置22發送禁止控制信號Cp(及立即寫入更新後之圖像)。又,第2顯示裝置22中之模式控制電路之動作與第1顯示裝置12中之模式控制電路之動作類似,但於若干方面不同。
首先,於圖13所示之步驟S22b中,內置於第2顯示裝置22之模式判定電路與圖12所示之步驟S22a中之情形相同,判定於暫停驅動中(步驟S20b)由終端控制裝置32提供之顯示資料信號DAT是否有圖像更新(圖像變化)。
作為該判定之結果,於無圖像更新之情形(步驟S22b中為「否」之情形)時,處理返回至步驟S20b,進行暫停驅動模式下之動作,在有圖像更新之前重複處理(S22b→S20b→S22b),於有圖像更新之情形(步驟S22b中為「是」之情形)時,處理進展至步驟S25b,判定是否接收到自內置於第1顯示裝置12之模式判定電路發送之禁止控制信號Cp(步驟S25b)。
作為該判定之結果,於為接收中之情形(步驟S25b中為「是」之情形)時,再次進行該判定,在非接收中之前重複動作(即不進行驅動動作),於非接收中之情形(步驟S25b中為「否」之情形)時,於步驟S26b中與步驟S26a中同樣地,內置於第2顯示裝置22之模式判定電路以對第2顯示裝置22之顯示控制電路200寫入(更新後之)圖像之方式進行控制,以下亦進行相同之動作。此處,如此般進行之暫停驅動成為伴隨如圖14及圖15所示之驅動態樣及消耗電力變動之暫停驅動。
圖14係表示暫停驅動時之第1顯示裝置之驅動態樣與消耗電力之變動的圖,圖15係表示暫停驅動時之第2顯示裝置之驅動態樣與消耗電力之變動的圖。
如圖14所示,第1顯示裝置12中所包含之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 400於時刻t0至時刻t1之1訊框期間(此處亦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地為1/60[秒])之間依序輸出主動之掃描信號G(1)~G(N)。
當該掃描期間結束時,於作為時刻t1至時刻t5之掃描停止期間中之暫停期間中,不輸出掃描信號G(1)~G(N)及驅動用影像信號S(1)~S(M),而將各掃描信號線GL(1)~GL(N)及各影像信號線SL(1)~SL(M)保持(固定)於特定之電位。當該暫停期間中之動作結束時,於隨後之時刻t5至時刻t6之1訊框期間中進行對像素電路之寫入動作(驅動動作),其後亦重複該動作。如此,於暫停驅動中,間歇地進行利用上述第1顯示裝置12中所包含之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0及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00之驅動。其中,暫停期間之時長為掃描期間之時長之4倍之時長(1/15[秒]),但該等值為一例,亦可為其他周知之值。
又,如圖15所示,第2顯示裝置22中所包含之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00與上述圖14所示之驅動態樣不同,時刻t0至時刻t1之1訊框期間成為暫停期間。其原因在於:於時刻t0至時刻t1期間,繼續自第1顯示裝置12發送禁止控制信號Cp。其後,於時刻t1,當禁止控制信號Cp之發送(接收)結束時,開始進行用於圖像更新之寫入,時刻t1至時刻t2為掃描期間。如此,當掃描期間中之動作結束時,於隨後之時刻t2至時刻t6亦進行相同之動作,其後亦重複該動作。
如此,於暫停驅動中,亦與第1顯示裝置12同樣地,間歇地進行利用第2顯示裝置22中所包含之上述影像信號線驅動電路300及掃描信號線驅動電路400之驅動,但其掃描期間必定成為第1顯示裝置12之暫停期間中。因此,當第1顯示裝置12為掃描期間中之時,第2顯示裝置22成為暫停期間,故而顯示裝置(移動終端)102整體之消耗電力之峰值如圖16所示般得到抑制。
圖16係概略性地表示移動終端之消耗電力之變化之圖。如該圖16所示,第1及第2顯示裝置12、22之消耗電力與圖9所示之情形同樣 地被抑製得較低,為第1及第2顯示裝置12、22之兩者以同一時序成為掃描期間中之情形時所需之消耗電力之大約一半。當然,如上所述,移動終端102於動作中之整個期間之消耗電力無變化,但峰值時之消耗電力量產生變化。藉此,與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可如圖10所示般縮短移動終端102中所包含之未圖示之電池之持續時間。
<2.3效果>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中,於電池驅動(包含此情況)之包括2個顯示面板之移動終端等顯示裝置中,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於在2個顯示面板中均進行插入掃描停止期間(暫停期間)之驅動之情形時,藉由如下構成而抑制瞬間之消耗電力之上升,即,以於一者之掃描停止期間中插入另一者之掃描期間之方式、即於一者之(用於對像素電路之寫入之)驅動動作中不進行另一者之(用於寫入之)驅動動作之方式進行控制。藉此,即便電池之電流供給能力之極限值較低,亦可進行顯示裝置之驅動,故而電池較耐用,而可進一步延長電池驅動時之移動終端102之可動作時間。
又,於在暫停驅動(間歇驅動)中產生圖像更新之情形時,優先進行第1顯示裝置12中之顯示,其間,停止第2顯示裝置22中之顯示,於第1顯示裝置12中之顯示結束後,開始第2顯示裝置22中之顯示,故而如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般,即便並非暫停驅動中之驅動動作期間與暫停期間之關係被固定(預先決定時序)之情形,亦以於一者之(用於對像素電路之寫入之)驅動動作中不進行另一者之(用於寫入之)驅動動作之方式進行控制。藉由該構成,可確實地抑制瞬間之消耗電力之上升,使電池耐用,而進一步延長電池驅動時之移動終端102之可動作時間。
<3.變化例>
於第1實施形態中,對第1及第2顯示裝置10、20中暫停期間與驅 動動作期間交替地替換之構成進行了說明,但如圖14及圖15所示,亦可同樣地應用於暫停期間較長之情形、且已決定暫停驅動中之驅動動作期間之情形。又,模式判定之控制動作無需必須於終端控制裝置內進行,亦可於裝置外部進行,亦可於第1及第2顯示裝置10、20中分別進行。但是,於此情形時,與第2實施形態中之構成類似,但預先決定了驅動時序,故而無需於兩者間進行禁止控制信號等之收發。
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為於內置於第1及第2顯示裝置12、22之模式判定電路中進行控制動作之構成,但亦可為藉由終端控制裝置32內之電路或程式等而進行上述控制動作之全部或一部分之構成。
再者,以上舉出主動矩陣型液晶顯示裝置為例而進行了說明,但只要為利用主動矩陣型電壓控制之顯示裝置、且為設置有掃描期間及暫停期間之顯示裝置,則本發明亦可應用於除液晶顯示裝置以外之顯示裝置。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應用於主動矩陣型顯示裝置者,尤其適於使用有複數個顯示面板之移動終端等顯示裝置。

Claims (7)

  1. 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可於第1及第2畫面分別顯示圖像者;且包括:第1顯示面板,其包含配置成二維狀之複數個第1像素電路;第2顯示面板,其包含配置成二維狀之複數個第2像素電路;及驅動控制部,其連續或間歇地進行將對應於用以於上述第1畫面顯示圖像之第1顯示資料之信號寫入至上述複數個第1像素電路的第1動作,並且連續或間歇地進行將對應於用以於上述第2畫面顯示圖像之第2顯示資料之信號寫入至上述複數個第2像素電路的第2動作,且於均間歇地進行上述第1及第2動作之情形時,以不同時進行上述第1及第2動作之方式進行驅動。
  2.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驅動控制部包括:第1驅動電路,其連續或間歇地進行上述第1動作;第2驅動電路,其連續或間歇地進行上述第2動作;及控制部,其於均間歇地進行上述第1及第2動作之情形時,以相較於上述第2動作優先地進行上述第1動作,且於上述第1動作中停止上述第2動作之方式進行控制。
  3. 如請求項2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基於上述第1及第2顯示資料而判定連續地進行或間歇地進行上述第1及第2動作,並根據該判定結果控制上述第1及第2驅動電路之動作。
  4. 如請求項3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包括:第1控制電路,其基於上述第1顯示資料而判定連續地進行或間歇地進行上述第1動作,並且於判定為間歇地進行之情形時,於上述第1動作期間中輸出禁止信號;及 第2控制電路,其基於上述第2顯示資料而判定連續地進行或間歇地進行上述第2動作,並且於判定為間歇地進行之情形時,於上述禁止信號之輸出期間中停止上述第2動作。
  5.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驅動控制部判定上述第1或第2顯示資料是否為動畫資料,且於判定該第1或第2顯示資料為動畫資料之情形時,連續地進行寫入至對應之第1或第2像素電路之動作。
  6.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及第2像素電路中之至少一者包括薄膜電晶體,該薄膜電晶體具有包含氧化物半導體之半導體層。
  7. 一種顯示方法,其係於第1及第2畫面分別顯示圖像者,且以如下方式進行控制:連續或間歇地進行將對應於用以於上述第1畫面顯示圖像之第1顯示資料之信號寫入至第1顯示面板中所包含之配置成二維狀之複數個第1像素電路的第1動作,並且連續或間歇地進行將對應於用以於上述第2畫面顯示圖像之第2顯示資料之信號寫入至第2顯示面板中所包含之配置成二維狀之複數個第2像素電路的第2動作,且於均間歇地進行上述第1及第2動作之情形時,以不同時進行上述第1及第2動作之方式進行驅動。
TW102132637A 2012-09-14 2013-09-10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TWI584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2623 2012-09-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5149A true TW201415149A (zh) 2014-04-16
TWI584035B TWI584035B (zh) 2017-05-21

Family

ID=50278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637A TWI584035B (zh) 2012-09-14 2013-09-10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07557B2 (zh)
TW (1) TWI584035B (zh)
WO (1) WO20140419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2739B (zh) * 2019-01-25 2022-08-01 美商雷亞有限公司 多方向性背光件、多使用者多視像顯示器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1825B2 (ja) * 2014-07-18 2019-09-2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システム
CN109192159A (zh) * 2018-09-27 2019-01-1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装置、显示器、自检中断方法及装置
US10832607B2 (en) 2018-09-27 2020-11-10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Display control device, display, and self-test interrupt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9147B2 (ja) * 2001-07-27 2006-0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TWI220751B (en) * 2003-05-06 2004-09-01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Driving circuit for double display pannel
US20100090928A1 (en) * 2006-04-28 2010-04-15 Yasutoshi Maeda Liquid Craystal Display Device, its Driv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07142190A1 (ja) 2006-06-09 2007-12-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及び表示装置
JP2009003436A (ja) * 2007-05-18 2009-01-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9697788B2 (en) 2010-04-28 2017-07-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1145360A1 (ja) * 2010-05-21 2011-1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ならびに表示システム
KR101952235B1 (ko) 2010-09-13 2019-02-2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2739B (zh) * 2019-01-25 2022-08-01 美商雷亞有限公司 多方向性背光件、多使用者多視像顯示器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41975A1 (ja) 2014-03-20
US9507557B2 (en) 2016-11-29
TWI584035B (zh) 2017-05-21
US20150205563A1 (en) 2015-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1194C (zh) 有源矩阵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
TWI485677B (zh) 液晶顯示器
KR102371896B1 (ko)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08228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JP2007065454A (ja)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090014448A (ko) 전기 영동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장치 및 구동 방법
US997832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459793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
TWI584035B (zh)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JP2005345603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135435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20119411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84654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KR100481217B1 (ko) 액정표시소자의 구동방법 및 장치
JP5244352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ストレージ駆動回路
KR102028603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KR10175200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6072211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05250034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8233283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7884966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面板
JP2005091781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KR20100009212A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JP5224735B2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17758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