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2780A - 裝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裝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2780A
TW201412780A TW102123824A TW102123824A TW201412780A TW 201412780 A TW201412780 A TW 201412780A TW 102123824 A TW102123824 A TW 102123824A TW 102123824 A TW102123824 A TW 102123824A TW 201412780 A TW201412780 A TW 2014127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w material
reactor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polymer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3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7294B (zh
Inventor
Masakazu Sumida
Kazuhiro Yamazaki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412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2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7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72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2Polymerisation in bul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4Methyl esters, e.g. methyl (meth)acryl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5Light gui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其包含將一種包含含有50重量%或更多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的原料混合物透過其供應口供應至完全混合型之反應器中;在該反應器中進行連續聚合;及從其流出口取出所得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供應至反應器中之原料混合物的溫度為-50℃至-10℃。藉此,可製備一種適合於製備具有高品質的高熱穩定和耐熱性樹脂組成物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

Description

裝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
本申請案主張2012年7月5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2-151147號之優先權及利益,該申請案的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納入本文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及一種藉由該方法可獲得之模製物件。
聚合物(諸如以甲基丙烯酸酯為主之聚合物)係藉由連續聚合反應製備,其中原料單體、聚合引發劑等等連續供應至反應器以進行聚合。關於該連續聚合法,已經知道一種使用溶劑(或分散介質,其亦適用於下文)進行連續聚合之連續溶液聚合法,及一種未使用溶劑進行聚合之連續整體聚合法。
作為一種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例如,專利文獻1和2揭示一種方法,其中將混合原料單體之液體和混合聚合引發劑之液體供應至完全混 合型之反應器中,以便用液體完全填充反應器以從其排除氣相部,且連續整體聚合在絕熱條件下進行而沒有熱傳遞至或自外部。
近年來,樹脂組成物(諸如以甲基丙烯酸酯為主之聚合物)的應用已被擴展,而且對於更有效率地製備具有高品質之聚合物組成物(例如,具有優越性質諸如耐熱性及熱穩定性,以及雜質攙入較少之聚合物組成物)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是,已證實用於製備的習知方法並非都足以符合該需求。
引用文獻列表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JP H07-126308 A
專利文獻2:JP 2006-104282 A
發明概述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製備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可進行以更有效地製備具有高品質之高熱穩定和耐熱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人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已認真研究,且終於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提供下列各項。
[1]一種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其包含將一種包含含有50重量%或更多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的原料混合物透過其供應口供應至完全混合型之反應器中;在該反應器中進行連續聚合;及從其流出口取出所得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供應至反應器中之原料混合物的溫度為-50℃至-10℃。
[2]根據上述[1]之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其中該反應器之流出口係位於反應器的頂部。
[3]根據上述[1]或[2]之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其中該連續聚合係在絕熱條件下進行。
[4]根據上述[1]至[3]中任一者之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其中在連續聚合中的聚合溫度為120℃至150℃。
[5]根據上述[1]至[4]中任一者之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其中該連續聚合為連續整體聚合反應。
[6]一種模製物件,其係藉由根據上述[1]-[5]中任一者之方法所製得。
[7]根據上述[6]之模製物件,其為導光板。
根據本發明之聚合方法,可以高生產率製備適合於製備具有高品質之高熱穩定和耐熱甲基丙烯酸系樹 脂組成物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
1‧‧‧原料單體槽
3‧‧‧聚合引發劑槽
4‧‧‧原料單體供應管線
5‧‧‧單體供應裝置
6‧‧‧聚合引發劑供應管線
7‧‧‧引發劑供應裝置
9‧‧‧原料供應管線
10‧‧‧反應器
11a‧‧‧供應口
11b‧‧‧流出口
13‧‧‧護套
14‧‧‧攪拌器
15‧‧‧流出管線
21‧‧‧預熱器
23‧‧‧去揮發擠壓機
25‧‧‧排放管線
27‧‧‧回收槽
圖1顯示本發明一具體實例中的用於製備聚合物組成物之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例之說明
本發明的製備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係使用完全混合型的反應器進行,且在該反應器中進行連續聚合諸如連續整體聚合和連續溶液聚合之任何一者。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1詳細描述本發明的一具體實例。首先,將說明用於進行根據本發明具體實例的製備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的裝置。
根據本發明具體實例的製備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係使用完全混合型之反應器10進行。在此具體實例中,反應器10係用以進行作為連續聚合的連續整體聚合。
更具體地說,反應器10配備供應口11a和流出口11b,且較佳地另配備作為用於調節反應器之外表面溫度的溫度調節裝置之護套13和用於攪拌其中的內容物之攪拌器14。在此具體實例中流出口11b位於各反應器頂部,但並不限於此。另一方面,供應口11a通常可位於各 反應器之下部的適當位置,雖然此具體實例不限於此。此反應器10可配備溫度感測器T作為偵測反應器中之溫度的溫度偵測裝置。
攪拌器14為用於實質上達到反應器中之完全混合條件的組件。這些攪拌器可具有任何適當的攪拌葉片,例如,可具有MIG葉輪、MAXBLEND葉輪(註冊商標,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Ltd.製造)、槳式葉輪、雙螺旋帶葉輪、FULLZONE葉輪(註冊商標,KobelcoEco-Solutions Co.,Ltd.製造)等等之葉片。為了增加反應器中的攪拌效果,較佳者為使反應器配備擋板。但是,此具體實例不限於此,而是可具有代替攪拌器14之任何適當的構造,只要其在反應器中可實質上達到完全混合條件即可。
通常,反應器10當其具有較高攪拌效率時為更佳。但是,就避免反應器因攪拌操作而增加不需要之熱量的觀點,較佳者為攪拌功率不超過所需者。不特別限制攪拌功率,但較佳為0.5至30kW/m3,且更佳為1至15kW/m3。隨著反應系統的黏度變高(或反應系統中的聚合物含量比變高),較佳者為將攪拌功率設定於較大程度。
如圖式中所示,反應器10的供應口11a係透過原料單體供應管線(管)4和原料供應管線9連接至原料單體槽(原料單體的供應源)1及透過聚合引發劑供應管線(管)6和原料供應管線9連接至聚合引發劑槽(聚合引發劑的供應源及必要時,原料單體的供應源)3。原料單體供 應管線4和聚合引發劑供應管線6係分別配備單體供應裝置(泵5)和聚合引發劑供應裝置(泵7)。在此具體實例中,至反應器10之原料單體及聚合引發劑的供應源分別為原料單體槽1及聚合引發劑槽3。然而,不特別限制原料單體及聚合引發劑的供應源之數目、原料單體及聚合引發劑的形式(在混合物的情況下,例如,其組成)等等,只要原料單體及聚合引發劑可適當地供應至反應器10即可。反應器10的流出口11b係向上連接至流出管線15。
作為單體供應裝置和聚合引發劑供應裝置,例如,分別透過供應口11a將原料單體引至反應器10之泵5及經由供應口11a將聚合引發劑引至反應器10之泵7。不特別限制泵5和7,但較佳泵能夠設定來自原料單體槽1及聚合引發劑槽3之流速於固定值。更具體地說,多重往復式泵為較佳,且更佳為無脈衝計量泵諸如雙重式無脈衝計量泵及三重式無脈衝計量泵。藉由使用這些泵,可能控制原料單體及聚合引發劑至反應器10之供應量(或供應流速,其亦適用於下文)。
選自由原料單體槽1、聚合引發劑槽3、原料單體供應管線4、聚合引發劑供應管線6和原料供應管線9(下文稱為槽及/或管線)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者配備溫度調節裝置。原料單體槽1及/或聚合引發劑槽3可配備(例如)至少部分地覆蓋槽的外表面之護套作為溫度調節裝置,且該等溫度調節裝置可調節原料單體槽1及/或聚合槽3中之原料單體的溫度。在原料單體槽1及/或聚合引 發劑槽3配備護套之情形,鑑於更有效的溫度調節,彼等較佳地進一步配備用於攪拌攪拌槽中之原料單體及/或聚合引發劑的攪拌及/或混合裝置。此外,選自由原料單體供應管線4、聚合引發劑供應管線6和原料供應管線9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者可配備(例如)至少部分地覆蓋管線的外表面之護套、能夠浸泡至少一部分的管線之熱介質浴、替代部分管線的加熱器/冷卻器、及/或冷卻介質通過其之伴管(配備護套之管線係理解為雙層管)作為溫度調節裝置,且該等溫度調節裝置可調節選自流過該管線的原料單體、聚合引發劑及其混合物之至少一者的溫度。作為加熱器/冷卻器,可使用具有加熱/冷卻裝置及混合裝置二者之加熱器/冷卻器,更具體地說,具有動態混合功能者(例如能夠加熱/冷卻其圓筒之螺桿混合器)及具有靜態混合功能者(例如具有具有內建靜態混合器之熱交換器)。在選自由原料單體供應管線4、聚合引發劑供應管線6和原料供應管線9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者配備加熱器/冷卻器之情形,該加熱器/冷卻器係以任何適當配置配備於管線,及除加熱器/冷卻器之外的管線部分可用包層覆蓋以保持熱,或圍繞管線的外表面之護套可組合使用於冷卻。如上述藉由使用提供於槽及/或管線之溫度調節裝置,可調節供應至反應器10之包含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的原料混合物之溫度。
較佳者為在上文中參照圖1所述的各組件適當地連接至下述控制裝置(未顯示於圖中)且構建整個以便 使控制裝置能夠控制彼等操作。藉此,為了使各個護套(溫度調節裝置)13所設定之反應器的外表面溫度對應於以溫度感測器(溫度偵測裝置)T偵測的關於反應器10之反應器中的溫度(換句話說,為了達成在反應器10的絕熱條件),可藉由操作泵5和7調節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至反應器10的供應量,或可調節護套13所設定之反應器外表面之溫度。
護套13幾乎環繞整個反應器10,以適當地藉由從自熱介質供應路徑(未顯示於圖中)引進蒸氣、熱水、有機熱介質或類似物來加熱或保持反應器10之熱。護套13之溫度能夠以待引進之熱介質的溫度或壓力適當地調節。引進護套13之熱介質係自熱介質排放路徑(未顯示於圖中)移除。護套13之溫度及/或壓力係藉由感測器諸如位於熱介質排放路徑之溫度感測器(未顯示於圖中)偵測。感測器諸如溫度感測器的位置點不特別限制,但其可位於(例如)熱介質供應路徑上,或在護套13中。配備於槽及/或管線作為溫度調節裝置之護套可具有與護套13相同之構成。雖然該具體實例並不限於此,但選自原料單體供應管線4、聚合引發劑供應管線6和原料供應管線9中之至少一者典型地可為雙重管,其中內管的內部空間中為原料單體、聚合引發劑或其混合物之流動路徑,內管及外管之間的空間為熱介質的流動路徑(護套)。
關於反應器10中之聚合反應,鑑於獲得具有恆定品質之聚合物,須在反應器10中於通常恆溫下進 行。因此,將上述溫度調節裝置(護套13)控制於事先設定的恆定溫度,使得反應器10內部的溫度可維持於通常恆溫下。
上述溫度調節裝置(護套13)的設定溫度傳輸至下述控制裝置,用作決定是否須要用單體供應裝置(泵5)及/或引發劑供應裝置(泵7)控制供應流速之數據。上述溫度調節裝置(護套13)的設定溫度可藉由控制上述熱介質的溫度和壓力來調節。
控制裝置的例子包括(例如)配備CPU、ROM、RAM等等的控制單元(未顯示於圖中)。
控制裝置之ROM為用以儲存控制泵5和7的程式之裝置。控制裝置之RAM為用以暫時儲存以溫度感測器T偵測之反應器10中的溫度之數據、護套13之設定溫度的數據、及提供於槽及/或管線之溫度調節裝置的設定溫度之數據的裝置,以便執行上述程式。
控制裝置的CPU根據數據(諸如儲存於上述RAM中之反應器10中的溫度之數據及護套13之設定溫度的數據)而執行儲存於ROM的程式,以使藉單體供應裝置(泵5)及/或引發劑供應裝置(泵7)控制原料單體及/或聚合引發劑至反應器10的供應流速。具體地說,關於作為溫度調節裝置之配備於槽及/或管線之護套及/或加熱器/冷卻器,控制裝置之CPU根據數據(諸如儲存於上述RAM中之反應器10中的溫度之數據和配備於槽及/或管線之護套及/或熱器/冷卻器的設定溫度,及在實際測量的情況下,在用 以調節提供於槽及/或管線之護套及/或加熱器/冷卻器的設定溫度之槽及/或管線中的溫度之數據)執行儲存於ROM的程式(其可為上述程式之一部分或與除上述程式以外的其他程式)。
於下將描述藉由控制裝置(控制單元)控制之例子。
當以溫度感測器T偵測的反應器10中之溫度超過作為溫度調節裝置之護套13的設定溫度時,CPU執行ROM中的程式以控制(例如)泵7以使降低聚合引發劑進入反應器10的供應流速。藉由進行該控制,可降低反應器10中所產生的聚合反應熱,並藉此可降低反應器10中的溫度。
另一方面,當反應器10中的溫度低於護套13的設定溫度時,CPU執行ROM中的程式以控制(例如)泵7以便增加聚合引發劑進入反應器10的供應流速。藉由進行該控制,可增加反應器10中所產生的聚合反應熱,並可藉此可提高反應器10中的溫度。
例如,當控制用於反應器10中之聚合反應的泵7導致進入反應器10的總供應流速明顯降低時,較佳者為不僅控制泵7以便減少聚合引發劑的供應流速,且也控制泵5以便同時增加原料單體的供應流速。
此外,作為控制的另一例子,注意下列控制。即,當以溫度感測器T偵測的反應器10中之溫度超過作為溫度調節裝置之護套13的設定溫度時,控制泵5以增加原料 單體的供應流速,使得聚合引發劑進入反應器10的相對供應流速減少。藉由進行該控制,可降低反應器10中的溫度。
可視所產生的聚合物種類、所使用之聚合引發劑種類等等而適當地設定原料單體的供應流速和聚合引發劑的供應流速之比率。
且,原料單體的供應流速及/或聚合引發劑的供應流速之增加或減少的程度可視所產生的聚合物種類、所使用之聚合引發劑種類等等而適當地設定。然而,在藉由引發劑供應裝置供應至反應器10者不只聚合引發劑且包含聚合引發劑之原料單體的情形中,必須考慮在包含聚合引發劑之原料單體中的聚合引發劑之含量比以控制聚合引發劑的供應流速。
配備於槽及/或管線之護套的設定溫度可藉由控制在護套中流動之熱介質的流速及/或溫度來調節。配備於槽及/或管線之加熱器/冷卻器的設定溫度,例如,當使用熱交換器作為加熱器/冷卻器(未示於圖中)時,通常可藉由控制熱交換器中流動之熱介質的流速及/或溫度來調節。槽及/或管線可隨意地配備用於偵測儲存於槽的原料單體及/或聚合引發劑之溫度的溫度感測器(溫度偵測裝置)及/或用於偵測流過管線的流體之溫度的溫度感測器(溫度偵測裝置)。
另外,對此具體實例不是一定,但預熱器21和去揮發擠壓機23可位於流出管線15下游。可有壓力調 節閥(未示於圖中)配備於預熱器21和去揮發擠壓機23之間。經擠壓的物件在去揮發之後從排放管線25排放。
可以使用任何適當的加熱器作為預熱器21,只要其能夠加熱黏稠流體即可。可以使用單或多螺桿去揮發擠壓機作為去揮發擠壓機23。
此外,可有回收槽27以儲存使用去揮發擠壓機23自揮發性成分(主要包含未反應之原料)分離且回收的原料單體。
接著,將描述一種藉由使用該裝置進行製備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在此具體實例中,將描述一種進行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之連續聚合的情形,換句話說,就是一種製備以甲基丙烯酸酯為主的聚合物之情形作為例子,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製備
首先,製備原料單體、聚合引發劑等等。
在此具體實例中使用含有50重量%或更多之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料單體作為原料單體。
原料單體的例子為- 甲基丙烯酸甲酯單獨,或- 不低於50重量%(較佳不低於70重量%,更佳不低於9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且不超過50重量%(較佳不超過30重量%,更佳不超過10重量%)的可與其共聚合之其他乙烯基單體的混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其它乙烯 基單體共聚的量之總和為100重量%)。
可共聚合的乙烯基單體的例子包括具有一個自由基可聚合之雙鍵的單官能單體及具有二或更多個自由基可聚合之雙鍵的多官能單體。更具體地說,具有一個自由基可聚合之雙鍵的單官能單體之例子包括(例如)甲基丙烯酸酯類諸如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三級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級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酯類諸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彼等之不飽和羧酸或酸酐,諸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衣康酸、順丁烯二酸酐、和衣康酸酐;含羥基的單體諸如丙烯酸2-羥乙酯、丙烯酸2-羥丙酯、丙烯酸單甘油酯、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丙酯、和甲基丙烯酸單甘油酯;含氮單體諸如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二丙酮丙烯醯胺、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含環氧基的單體諸烯丙基環氧丙醚、丙烯酸環氧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以苯乙烯為主的單體,諸如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具有二或更多個自由基可聚合之雙鍵的多官能單體之例子包括(例如)不飽和羧酸和二醇類之二酯類諸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及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不飽和羧酸烯酯諸如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及桂皮酸烯丙酯;多元酸聚烯酯諸如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馬來酸二烯丙酯、三 聚氰酸三烯丙酯及異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不飽和羧酸及多元醇之酯類諸如三丙烯酸三羥甲丙烷酯;以及二乙烯苯。上述可共聚合乙烯基單體之例子可單獨使用或彼等中的至少二者併用。
在此具體實例中使用(例如)自由基引發劑作為聚合引發劑。
自由基引發劑的例子包括偶氮化合物諸如偶氮基雙異丁腈、偶氮基雙二甲基戊腈、偶氮基雙環己腈、1,1’-偶氮基雙(1-乙醯氧基-1-苯基乙烷)、2,2’-偶氮基雙異丁酸二甲酯、和4,4’-偶氮基雙-4-氰基戊酸;有機過氧化物諸如過氧化苯甲醯基、過氧化月桂醯基、過氧化乙醯基、過氧化辛醯基、過氧化2,4-二氯苯甲醯基、過氧化異丁基、過氧化乙醯基環己基磺醯基、過氧基三級戊酸三級丁酯、過氧基新癸酸三級丁酯、過氧基新庚酸三級丁酯、過氧基-2-乙基己酸三級丁酯、1,1-二(三級丁基過氧基)環己烷、1,1-二(三級丁基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1,1-二(三級己基過氧基)-3,3,5-三甲基環己烷、過氧基二碳酸二異丙酯、過氧基二碳酸二異丁酯、過氧基二碳酸二(二級丁酯)、過氧基二碳酸二正丁酯、過氧基二碳酸雙(2-乙基己基)酯、過氧基二碳酸雙(4-三級丁基環己基)酯、過氧基-2-乙基己酸三級戊酯、過氧基-乙基己酸1,1,3,3-四甲基丁酯、過氧基-2-乙基己酸1,1,2-三甲基丙酯、過氧基異丙基單碳酸三級丁酯、過氧基異丙基單碳酸三級戊酯、過氧基-2-乙基己基碳酸三級丁酯、過氧基烯丙基碳酸三級丁 酯、過氧基異丙基碳酸三級丁酯、過氧基異丙基單碳酸1,1,3,3-四甲基丁酯、過氧基異丙基單碳酸1,1,2-三甲基丙酯、過氧基異壬酸1,1,3,3-四甲基丁酯、過氧基異壬酸1,1,2-三甲基丙酯、和過氧基苯甲酸三級丁酯。
這些聚合引發劑可以單獨使用或彼等中的至少二者併用。
根據欲製備之聚合物的種類及所使用之原料單體選擇聚合引發劑。例如,雖然本發明不特別限制,作為聚合引發劑(自由基引發劑),可使用該等其τ/θ(-)為(例如)不大於0.1,較佳地不大於0.02,更佳不大於0.01者,其中τ(秒)表示聚合引發劑於聚合溫度之半生期,及θ(秒)表示在反應器中之平均滯留時間。當τ/θ之值不大於上述值時,聚合反應可有效地引發,因為在反應器中聚合引發劑充分分解(因此,產生自由基)。
不特別限制聚合引發劑(自由基引發劑)的供應量,但通常相對於原料單體(最終供應至反應器10的原料單體)為0.001至1重量%。
除了上述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以外,可使用任何適當的其他成分(例如)鏈轉移劑、脫模劑、橡膠聚合物(諸如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熱穩定劑及紫外線吸收劑。鏈轉移劑係用以調節所製備的聚合物之分子量。脫模劑係用以改良由聚合物組成物獲得之樹脂組成物的造模性。熱穩定劑係用以防止所製備之聚合物熱降解。紫外線吸收劑係用以防止所製備之聚合物被紫外線降 解。
關於鏈轉移劑,可使用單官能性或多官能性鏈轉移劑。更具體地說,其例子包括烷硫醇類諸如正丙硫醇、異丙硫醇、正丁硫醇、三級丁硫醇、正己硫醇、正辛硫醇、2-乙基己硫醇、正十二烷硫醇、和三級十二烷硫醇;芳族硫醇類諸如苯硫醇和甲苯硫酚;具有18個或更少碳的硫醇諸如乙二硫醇;多元醇類諸如乙二醇、新戊二醇、三羥甲丙烷、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和山梨糖醇;其羥基經巰乙酸或3-巰基丙酸加以酯化者、1,4-二氫萘、1,4,5,8-四氫萘、β-萜品烯、萜品油烯、1,4-環己二烯、硫化氫等等。這些可以單獨使用或彼等中的至少二者併用。
不特別限制鏈轉移劑的供應量,因為其取決於所使用之鏈轉移劑的種類等等而改變。例如,在使用硫醇的情況下,其較佳相對於原料單體(最終供應至反應器10的原料單體)為0.01至3重量%,且更佳為0.05至1重量%。
不特別限制脫模劑的例子,但包括高級脂肪酸之酯類、高級脂肪醇類、高級脂肪酸類、高級脂肪酸醯胺類、高級脂肪酸之金屬鹽類等等。可使用僅其一種或二種或多種作為脫模劑。
高脂肪酸之酯類的例子特別是包括(例如)飽和脂肪酸烷酯諸如月桂酸甲酯、月桂酸乙酯、月桂酸丙酯、月桂酸丁酯、月桂酸辛酯、棕櫚酸甲酯、棕櫚酸乙酯、棕 櫚酸丙酯、棕櫚酸丁酯、棕櫚酸辛酯、硬脂酸甲酯、硬脂酸乙酯、硬脂酸丙酯、硬脂酸丁酯、硬脂酸辛酯、硬脂酸硬脂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二十二酸甲酯、二十二酸乙酯、二十二酸丙酯、二十二酸丁酯、二十二酸辛酯;不飽和脂肪酸烷酯類諸如油酸甲酯、油酸乙酯、油酸丙酯、油酸丁酯、油酸辛酯、亞麻油酸甲酯、亞麻油酸乙酯、亞麻油酸丙酯、亞麻油酸丁酯、亞麻油酸辛酯;飽和脂肪酸甘油酯類諸如月桂酸單甘油酯、月桂酸二甘油酯、月桂酸三甘油酯、棕櫚酸單甘油酯、棕櫚酸二甘油酯、棕櫚酸三甘油酯、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二甘油酯、硬脂酸三甘油酯、二十二酸單甘油酯、二十二酸二甘油酯、二十二酸三甘油酯;不飽和脂肪酸甘油酯類諸如油酸單甘油酯、油酸二甘油酯、油酸三甘油酯、亞麻油酸單甘油酯、亞麻油酸二甘油酯、亞麻油酸三甘油酯。彼等當中,硬脂酸甲酯、硬脂酸乙酯、硬脂酸丁酯、硬脂酸辛酯、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二甘油酯、硬脂酸三甘油酯、等等為較佳。
高級脂肪醇類的例子特別是包括(例如)飽和脂肪(或脂族)醇類諸如月桂醇、棕櫚醇、硬脂醇、異硬脂醇、二十二醇、肉豆蔻醇、鯨臘醇;不飽和脂肪(或脂族)醇類諸如油醇、亞油醇。彼等當中,硬脂醇為較佳。
高級脂肪酸類的例子特別是包括(例如)飽和脂肪酸類諸如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二十二酸、二十四酸、12-羥十八酸;不飽和脂肪酸類諸如棕櫚油酸、油酸、亞油酸、次亞 麻油酸、鯨臘酸、芥子酸、蓖麻油酸。
高級脂肪酸醯胺類的例子特別是包括(例如)飽和脂肪酸醯胺類諸如月桂酸醯胺、棕櫚酸醯胺、硬脂酸醯胺、二十二酸醯胺;不飽和脂肪酸醯胺類諸如油酸醯胺、亞麻油酸醯胺、芥子酸醯胺;醯胺類諸如伸乙基-雙-月桂酸醯胺、伸乙基-雙-棕櫚酸醯胺、伸乙基-雙-硬脂酸醯胺、N-油烯基硬脂醯胺。彼等當中,硬脂酸醯胺及伸乙基-雙-硬脂酸醯胺為較佳。
高級脂肪酸之金屬鹽類的例子包括(例如)上述高級脂肪酸類之鈉鹽類、鉀鹽類、鈣鹽類及鋇鹽類、等等。
相對於100重量份的所要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中含有的聚合物,脫模劑之使用量較佳調節在0.01至1.0重量份的範圍內,且更佳調節在0.01至0.5重量份之範圍內。
未特別限熱穩定劑的例子,但包括(例如)以磷為主之熱穩定劑及有機二硫化物化合物。彼等當中,有機二硫化物化合物為較佳。可使用其一或二種或多種作為熱穩定劑。
以磷為主之熱穩定劑的例子包括(例如)參(2,4-二-三級丁基苯基)亞磷酸酯、2-[[2,4,8,10-肆(1,1-二甲基乙基)二苯并[d,f][1,3,2]二噁磷雜庚英-6-基]氧基]-N,N-雙[2-[[2,4,8,10-肆(1,1-二甲基乙基)二苯并[d,f][1,3,2]二噁磷雜庚英-6-基]氧基]-乙基]乙胺、二苯基十三烷基亞磷酸酯、 亞磷酸三苯酯、2,2-亞甲基雙(4,6-二-三級-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雙(2,6-二-三級-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等。彼等當中,2,2-亞甲基雙(4,6-二-三級-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為較佳。
有機二硫化物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例如)二硫化二甲基、二硫化二乙基、二硫化二-正丙基、二硫化二-正丁基、二硫化二-第二-丁基、二硫化二-三級-丁基、二硫化二-三級-戊基、二硫化二環己基、二硫化二-三級-辛基、二硫化二-正十二基、二硫化物二-三級-十二基、等等。彼等當中,二硫化二-三級-烷基為較佳,且二硫化二-三級-十二基為更佳。
相對於所要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中所含有的聚合物,熱穩定劑之使用量較佳為1-2,000ppm,以重量計。模製聚合物組成物(更具體地說,去揮發後之樹脂組成物)以由本發明之聚合物組成物製備模製物件,在一些情況下為了用於改良其模製加工性之目的,模製溫度係設定於較高溫度。對於該情況使用熱穩定劑是有效的。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之種類,舉例為以二苯甲酮為主之紫外線吸收劑、以氰基丙烯酸酯為主之紫外線吸收劑、以苯並三唑為主之紫外線吸收劑、以丙二酸酯為主之紫外線吸收劑、以草酸苯胺為主之紫外線吸收劑等等。這些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或彼等中的至少二者組合使用。彼等當中,以苯並三唑為主之紫外線吸收劑、以丙二酸酯為主之紫外線吸收劑及以草酸苯胺為主之紫外線吸收 劑為較佳。
以二苯甲酮為主之紫外線吸收劑的例子包括(例如)2,4-二羥二苯甲酮、2-羥-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2-羥-4-辛氧基二苯甲酮、4-十二氧基-2-羥二苯甲酮、4-苯甲氧基-2-羥二苯甲酮、2,2’-二羥-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等等。
以氰基丙烯酸酯為主之紫外線吸收劑的例子包括(例如)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乙酯、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等。
以苯並三唑為主之紫外線吸收劑的例子包括(例如)2-(2-羥-5-甲基苯基)-2H-苯並三唑、5-氯-2-(3,5-二-三級-丁基-2-羥苯基)-2H-苯並三唑、2-(3-三級-丁基-2-羥-5-甲基苯基)-5-氯-2H-苯並三唑、2-(3,5-二-三級-戊基-2-羥苯基)-2H-苯並三唑、2-(3,5-二-三級-丁基-2-羥苯基)-2H-苯並三唑、2-(2H-苯並三唑-2-基)-4-甲基-6-(3,4,5,6-四氫鄰苯二酸亞胺基甲基)酚、2-(2-羥-5-三級-辛基苯基)-2H-苯並三唑、等等。
關於以丙二酸酯為主之紫外線吸收劑,一般使用2-(1-芳基亞烷基)丙二酸酯,且其例子包括2-(對-甲氧基苯亞甲基)丙二酸二甲酯等。
關於以草酸苯胺為主之紫外線吸收劑,一般使用2-烷氧基-2’-烷基草酸苯胺,且其例子包括2-乙氧基-2’-乙氧基草酸苯胺、等等。
相對於所要獲得之聚合物組成物中含有的聚 合物,紫外線吸收劑的使用量較佳為5至1,000ppm,以重量計。
在原料單體槽1中,適當地製備如上所述之原料單體(甲基丙烯酸甲酯單獨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和可與其共聚合物之其他乙烯基共聚合單體的混合物)(視情況而定與其他成分諸如鏈轉移劑一起)。在聚合引發劑槽3中,適當地製備如上所述之聚合引發劑,必要時與原料單體一起(視情況而定與其他成分諸如鏈轉移劑一起)。聚合引發劑槽3可儲存聚合引發劑單獨或於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之混合物(視情況而定可進一步包含其他成分諸如鏈轉移劑)的形式。
‧聚合步驟
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透過供應口11a從作為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的供應源之原料單體槽1和聚合引發劑槽3連續地供應至反應器10。更具體地說,原料單體藉由泵5從原料單體槽1連續地供應,而聚合引發劑(較佳地,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之混合物,在本文中亦簡稱為聚合引發劑)藉由泵7從聚合引發劑槽3供應,且它們經由供應口11a透過原料供應管線9一起進入反應器10。在本發明中,供應至反應器10的包含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之原料混合物為包含原料單體、聚合引發劑和其他成分諸如鏈轉移劑之混合物,視情況而定最終供應至反應器10。
為了將聚合引發劑供應至反應器10,當在聚 合引發劑槽3中製備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之混合物並自此供應時,較佳者為將A:B比調節於80:20至98:2的範圍內,其中A表示來自原料單體槽1之原料單體的供應流速(kg/h),而B表示來自聚合引發劑槽3的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之混合物(其之聚合引發劑的含量比為0.002至10重量%)的供應流速(kg/h))。
在本發明之方法中,將供應至反應器10的包含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之原料混合物的溫度調節至-50至-10℃。該溫度較佳為-40至-15℃。當溫度低於-50℃時,原料單體中的水分或原料單體本身可能會被凍結,及聚合引發劑和其他添加劑可能沉澱。當溫度高於-10℃時,聚合溫度應提高以增加聚合率,且因而,最終所得之樹脂組成物的熱穩定性和耐熱性可能會降低。此外,當溫度高於-10℃及將聚合溫度降低時,反應器應用護套等等冷卻。在此情況下,由於局部冷卻可能會出現膠凝而減低最終所得之樹脂組成物的品質。
如上所述,藉由配備於槽及/或管線之溫度調節裝置可調節供應至反應器10的包含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之原料混合物的溫度。一種於-50至-10℃將原料混合物供應至反應器10之方法更具體地說包括:(I)一種方法,其包含調節儲存於原料單體槽1中之原料單體和儲存於聚合引發劑槽3中之聚合引發劑的個別溫度係設定於-50至-10℃,藉由溫度調節裝置及/或包層維持原料單體供應管線4、聚合引發劑供應管線6和原料供應管線9的 溫度,及將包含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之原料混合物供應至反應器10;(II)一種方法,其包含調節儲存於原料單體槽1中之原料單體和儲存於聚合引發劑槽3中之聚合引發劑的個別溫度,及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的個別供應流速以使原料混合物於反應器10之供應口11a的溫度變為-50至-10℃;(III)一種方法,其包含控制配備於選自由原料單體供應管線4、聚合引發劑供應管線6和原料供應管線9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者的溫度調節裝置之設定溫度以使原料混合物於反應器10之供應口11a的溫度變為-50至-10℃;(IV)一種方法,其包含調節儲存於原料單體槽1中之原料單體和儲存於聚合引發劑槽3中之聚合引發劑的個別溫度,及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的個別供應流速或控制配備於選自由原料單體供應管線4、聚合引發劑供應管線6和原料供應管線9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者的溫度調節裝置之設定溫度以使原料混合物於反應器10之供應口11a的溫度變為-50至-10℃。在根據上述(II)、(III)和(IV)之方法中,較佳者為原料混合物之溫度係藉由偵測原料供應管線9中之溫度的溫度偵測裝置在反應器10的供應口11a附近實際測量。
在如上文中所述之供應至反應器10的包含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之原料混合物係進行連續聚合,在此具體實例中連續整體聚合(換句話說,沒有溶劑之聚合)。此聚合步驟只要進行聚合反應路徑,且聚合物組成物(或聚合漿)係自反應器10的流出口11b連續地取出。
連續聚合可在反應器充滿反應混合物且實質上沒有氣相存在的條件(下文中稱為完全充滿條件)下進行。此特別適合於連續整體聚合反應。該完全充滿條件可事先防止諸如凝膠黏附和生長於反應器的內表面上及此凝膠攙入反應混合物中而降低最終所得之聚合物組成物的品質之問題。此外,此完全充滿條件使反應器之所有內部體積能夠用作反應空間,並藉此可達到高生產率。
如在此具體實例中,藉由反應器10的流出口11b位於反應器頂部,簡單地藉由連續供應至及離開反應器10而合宜地實現此完全充滿條件。特別適合於以甲基丙烯酸酯為主之單體的連續聚合者為流出口位於反應器的頂部。
此外,連續聚合反應可在絕熱條件(實質上沒有熱傳遞至或自反應器外部之條件)下進行。此特別適合於連續整體聚合反應。該絕熱條件可事先防止諸如凝膠黏附於和生長於反應器的內表面上及此凝膠攙入反應混合物中而降低最終所得之聚合物組成物的品質之問題。此外,絕熱條件使聚合反應變為穩定,且可引發抑制失控反應的自身調節特性。
絕熱條件可藉由使反應器10之內部溫度和其外表面溫度通常彼此相等的方式實現。更具體地說,此可藉由使用上述控制裝置(未顯示於圖中)如下實現:藉由操作泵5和7而調節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至反應器10的供應量,使得護套(溫度調節裝置)13設定之反應器10的 外表面溫度和藉由溫度感測器(溫度偵測裝置)T偵測之反應器10中的溫度彼此對應。不宜佳者為將反應器的外表面溫度設定於比反應器中之溫度高得多的溫度,因為其將額外的熱量加至反應器中。反應器中的溫度和反應器的外表面溫度之間的差異越小越佳。更具體地說,較佳者為將溫度差調節在±5℃的範圍內。
反應器10中所產生的熱(諸如聚合反應熱和攪拌熱)通常在從反應器10取出聚合物組成物時被帶走。被聚合物組成物帶走的熱量係由聚合物組成物的流速和比熱、及聚合反應溫度決定。
連續聚合反應之溫度係瞭解為反應器10中的溫度(藉由溫度感測器T偵測)。聚合步驟係(例如)在120至150℃之溫度範圍(更佳在130至150℃之溫度範圍)下進行。但是,應指出:反應器中之溫度可根據各種條件而改變直到其達到靜態。
連續聚合反應之壓力係瞭解為反應器10中之壓力。此壓力為不低於原料單體於反應器中的溫度下之蒸氣壓,以防止原料單體的氣體在反應器中產生,且通常表壓為約1.0至2.0MPa。
進行連續聚合反應的期間係瞭解為在反應器10中的平均滯留時間。在反應器10中的平均滯留時間可根據聚合物組成物中的聚合物之產量等等而設定,且未特別加以限制,但是,例如,從15分鐘至6小時。在反應器10中的平均滯留時間可藉由使用泵5和7來改變原料 單體或類似者供應至反應器10的供應量(供應流速)而調節。然而,平均滯留時間大部分取決於反應器10的內部體積。
如上文中所述,聚合物組成物係連續地取自反應器10的流出口11b。所得聚合物組成物包含所產生的聚合物和未反應的原料單體,及可進一步包含未反應的聚合引發劑、聚合引發劑之分解物質等等。
雖然此具體實例不限定於此,但聚合物組成物中之聚合率為(例如)30至90重量%。聚合物組成物中之聚合率通常對應於聚合物在聚合物組成物中之含量比。較高聚合率導致較高聚合物之生產率,但聚合物組成物之黏度變高,因而需要強力的攪拌。較低聚合率導致較低聚合物之生產率,因而回收未反應的原料單體需要較大的努力。因此,較佳者為設定適當的聚合率作為目標或指引。
一般,觀察到下列趨勢:聚合溫度越高,所得聚合物的間規性越低、最終所得樹脂組成物的耐熱性越低。因此,較佳者為在低溫下進行聚合反應以獲得具有高耐熱性之樹脂組成物。然而,若連續聚合係在低溫下並使用習知連續聚合裝置進行(專利文獻1及2),則為了達到所要聚合率,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因此,為了實現更長的平均停留時間,需要更大的反應器,而且,較大的空間,使其沒有效率。此外,當平均滯留時間大於所需的時間時,增加寡聚物諸如二聚物及三聚物的產生,因而會減少從聚合物組成物獲得之樹脂組成物的耐熱性。
此外,聚合引發劑之量可視其他因素諸如聚合溫度、所要聚合率、及平均滯留時間、等等而設定。聚合溫度越低或平均滯留時間越短,達到所要聚合率之所需聚合引發劑的量越大。然而,聚合引發劑的量越大,聚合物組成物中由不穩定的不飽和鍵組成且聚合作用於其停止之末端部分(末端聚合物)的殘留量較大,結果,最終所得樹脂組成物之熱穩定性傾向於減少。同樣地,聚合溫度高得越多,聚合物組成物中由衍生自聚合引發劑之不飽和鍵組成且聚合作用於其停止之末端部分(末端聚合物)的產生量越大,結果,最終所得樹脂組成物之熱穩定性傾向於減少。
尤其當在絕熱條件進行連續聚合時,因為實質上沒有熱傳遞至或自反應器外部,所以聚合溫度一定隨著由於聚合而產生的熱增加。因此,在絕熱條件之連續聚合中,該聚合率係根據供應至反應器之原料混合物的供應溫度和聚合溫度之間的溫度差決定,且結果,溫度差變大時,聚合率變高。因此,當供應至反應器之原料混合物的供應溫度大於-10℃時,為了獲得所要聚合率,聚合溫度應提高,因而,最終所得樹脂組成物之熱穩定性和耐熱性傾向於降低。
根據此具體實例,為了同時達成反應器10中之所要聚合率及低聚合溫度,進行配備於槽及/或管線之溫度調節裝置的控制以便供應至反應器10的包含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之原料混合物的溫度變為-10至-50℃, 藉此可能以高生產率製備具有優異熱穩定性及耐熱性的聚合物組成物。
‧去揮發步驟
如上文中所述,取自反應器10的流出口11b的聚合物組成物(聚合反應漿料)除了所產生的聚合物以外,可包含未反應的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等等。雖然此具體實例不限於此,但該聚合物組成物較佳地進行(例如)去揮發作用以分離和回收原料單體。
更具體地說,聚合物組成物經由流出管線15轉移至預熱器21。在預熱器21中的聚合物組成物中添加令揮發性組份(其主要由未反應的原料單體所構成)揮發所須之一部分或全部的熱。然後,聚合物組成物通過壓力調節閥(未顯示於圖中)轉移至去揮發擠壓機23,且此揮發性成分至少部分在去揮發擠壓機中移除,及殘留之經擠壓的物件形成粒料並從排放管線25排放。藉此,製得粒料形式之包含以甲基丙烯酸酯為主之聚合物的樹脂組成物。
作為轉移上述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JP H04-48802 B中所描述的方法為較佳。作為使用去揮發擠壓的方法,JP H03-49925 A、JP S51-29914 B、JP S52-17555 B、JP H01-53682 B、JP S62-89710 A等等中所述方法為較佳。
此外,聚合物組成物在上述去揮發擠壓機中去揮發期間或之後,聚合組成物或擠出物件可添加脫模劑 諸如高級醇類及高級脂肪酸酯類、紫外線吸收劑、熱穩定劑、著色劑、抗靜電劑等等,以便必要時,將彼等併入樹脂組成物中。
去揮發擠壓機23中所移除之揮發性成分主要由未反應之原料單體組成且包括雜質;例如原料單體中原本含有的雜質、必要時所使用的添加劑、聚合方法中所產生的揮發性副產物、寡聚合物諸如二聚物及三聚物、聚合引發劑之分解物質、等等。一般來說,較大量的雜質使所得樹脂組成物有色,其為不佳的。接著,在去揮發擠壓機23中所移除之揮發性成分(其主要由未反應之原料單體組成,且包括如上所述之雜質)可通過單體回收塔(未顯示於圖中),並在單體回收塔中利用蒸餾、吸附等等處理以從上述揮發性成分移除雜質。從而,未反應原料單體可以高純度回收,使其可適合再用作供聚合之原料單體。例如,連續蒸餾係在單體回收塔中進行以回收具有高純度之未反應原料單體作為來自單體回收塔頂部之餾出物液體,且其一旦儲存於回收槽27之後可轉移並循環至原料單體槽1,或其可轉移並循環至原料單體槽1而不儲存於回收槽27。另一方面,單體回收塔中移除的雜質可以廢物處置。
為了避免回收的原料單體在回收槽27及/或原料單體槽1中引起聚合反應,較佳者為聚合抑制劑以相對於原料單體為例如2至8ppm(以重量計)的比例存在於回收槽27或原料單體槽1中,且更佳地,除此之外,回收槽27或原料單體槽1中氣相之氧濃度設定為2至8體積 %。若回收的原料單體希望能被保存於回收槽27一段長時間,較佳為將其保存在例如0至5℃的低溫。
在此具體實例中,描述用以進行連續整體聚合之連續整體聚裝置。然而,本發明之連續聚合裝置不限於此,且可用以進行連續溶液聚合反應。在該具體實例中,因為溶劑係用於溶液聚合反應,所以除了與上述參考圖1中所述之連續聚合裝置相似的構造之外,連續聚合裝置配置溶劑槽及與溶劑槽相連的供應管線及泵(供應裝置)以將溶劑供應至用於進行溶液聚合之某反應器。不特別限制溶劑槽及與溶劑槽相連的供應管線及泵(供應裝置),可使用彼等與習知所使用之供應管線及泵相似者。溶劑可在與原料單體及/或聚合引發劑混合之後被供應至用於進行溶液聚合之反應器,以使包含原料單體、聚合引發劑和溶劑之原料混合物的溫度為-50至-10℃。進行與上述參考圖1中所述之聚合步驟相似的連續聚合,除了在聚合反應中使用溶劑之外。至於溶劑,根據溶液聚合反應之原料單體等等適當地選擇,且不特別限制,但其例子包括甲苯、二甲苯、乙苯、甲基異丁基酮、甲醇、乙醇、辛烷、癸烷、環己烷、十氫萘、乙酸丁酯、乙酸戊酯、等等。C:D比為例如70:30至95:5,且較佳80:20至90:10,但不限於此,其中C代表原料單體至反應器的供應流速(kg/h),且D代表溶劑至此某反應器的供應流速(kg/h)。
在上文透過本發明具體實例詳細描述本發明之製備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根據本發明,進行一種連續 聚合,其中供應至反應器10的包含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之原料混合物的溫度設定於-50至-10℃,藉此控制包含於最後所得樹脂組成物中之聚合物的間規性變為可能,以更有效率地製備適合於獲得具有高耐熱性及高穩定性之樹脂組成物的聚合物組成物。
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之具體實例,且可進行各種修飾。例如,可使用二或多個反應器以二或多個階段串聯進行聚合反應。此外,較佳地藉由使用本發明之連續聚合裝置連續地進行製備本發明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但也可以批次方法進行。
以本發明方法製備之聚合物組成物較佳係用作模製物件的材料,且從其獲得的模製物件具有高耐熱性及熱穩定性的優點。例如,以本發明方法製備之聚合物組成物(更具體地說,在去揮發作用後的樹脂組成物)係依照任何模製方法(諸如射出模製及擠壓模製)單獨模製或與任何適合的其他成分一起模製以製備模製物件。以本發明方法製備之聚合物組成物較佳係用於藉由射出模製製備模製物件,且其可能製備具有良好造模性並避免發生銀紋之模製物件。尤其,因包含以甲基丙烯酸酯為主之聚合物的樹脂組成物具有優異透光率,所以藉由射出模製而由其製備的模製物件具有高透光率且較少發生銀紋和良好造模性,並因此其較佳係利用作為用於導光板的材料,導光板係用作針對各種類型的液晶顯示之背光單元的構件,或用於車輛構件諸如尾燈蓋、前燈蓋、遮光板、儀表板等等。特別 是,較佳用作導光板。
射出模製可藉由將至少以本發明方法製備之聚合物組成物於熔融狀態填充具有某厚度的模具,接著冷卻,然後將該模製物件從模具中剝離來進行。更具體地說,模製物件例如可藉由下列方法製備:供應模製機,從具有以本發明方法製備之聚合物組成物(更具體地說,去揮發作用後的樹脂組成物)單獨或與任何其他適合的成分組合的加料斗,在模製機之圓筒中收縮和旋轉螺桿以測量樹脂組成物,在圓筒中熔融樹脂組成物,在壓力下以熔融樹脂組成物填充模具(例如金屬模具),將壓力維持某時段直到模具充分冷卻,將模具打開以將模製物件從其彈出。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觀點,也提供一種由以本發明方法製備之聚合物組成物製備的模製物件。應注意:可適當地設定且沒有特別限制由聚合物組成物製備本發明模製物件的條件(例如,在射出模製之情形中,熔融模製材料之溫度、模製材料射入的模具之溫度、模具填充模製材料之後所要保持的壓力、等等)。
工業應用
本發明之方法可用於製備適合於獲得具有廣泛應用中所要求的高品質之樹脂組成物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例如具有優異性能諸如耐熱性和熱穩定性以及攙入較少雜質的聚合物組成物)。
1‧‧‧原料單體槽
3‧‧‧聚合引發劑槽
4‧‧‧原料單體供應管線
5‧‧‧單體供應裝置
6‧‧‧聚合引發劑供應管線
7‧‧‧引發劑供應裝置
9‧‧‧原料供應管線
10‧‧‧反應器
11a‧‧‧供應口
11b‧‧‧流出口
13‧‧‧護套
14‧‧‧攪拌器
15‧‧‧流出管線
21‧‧‧預熱器
23‧‧‧去揮發擠壓機
25‧‧‧排放管線
27‧‧‧回收槽

Claims (7)

  1. 一種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其包含將一種包含含有50重量%或更多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原料單體和聚合引發劑的原料混合物透過其供應口供應至完全混合型之反應器中;在該反應器中進行連續聚合;及從其流出口取出所得聚合物組成物,其中該供應至反應器中之原料混合物的溫度為-50℃至-10℃。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其中該反應器之流出口係位於反應器的頂部。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其中該連續聚合係在絕熱條件下進行。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其中在連續聚合中的聚合溫度為120℃至150℃。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其中該連續聚合為連續整體聚合。
  6. 一種模製物件,其係藉由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方法製得。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模製物件,其為導光板。
TW102123824A 2012-07-05 2013-07-03 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 TWI597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1147A JP2014012781A (ja) 2012-07-05 2012-07-05 メタクリル系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2780A true TW201412780A (zh) 2014-04-01
TWI597294B TWI597294B (zh) 2017-09-01

Family

ID=48795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3824A TWI597294B (zh) 2012-07-05 2013-07-03 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2870185A1 (zh)
JP (1) JP2014012781A (zh)
KR (1) KR20150031418A (zh)
CN (1) CN104379616B (zh)
SG (1) SG11201500004TA (zh)
TW (1) TWI597294B (zh)
WO (1) WO20140072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1202A (zh) * 2014-06-17 2014-09-1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聚丙烯酸油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4575A1 (ja) * 2013-10-28 2015-05-07 株式会社クラレ 板状成形体
CN105980414A (zh) * 2014-02-06 2016-09-28 株式会社可乐丽 (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JP6651462B2 (ja) * 2014-12-26 2020-02-19 株式会社クラレ (メタ)アクリ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FR3045056B1 (fr) * 2015-12-09 2019-08-02 Arkema France Methode de preparation d'une composition comprenant un copolymere comprenant des monomeres de methacrylate de methyle et d'acide methacryliqu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9914B2 (zh) 1973-08-15 1976-08-28
JPS5217555B2 (zh) 1973-08-15 1977-05-16
JPS58147332A (ja) 1982-02-26 1983-09-02 Sumitomo Chem Co Ltd 脱揮押出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S59210910A (ja) 1983-05-17 1984-11-29 Sumitomo Chem Co Ltd 高温の重合性液状組成物の移送方法
JPH0714967B2 (ja) 1985-10-15 1995-02-22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メタクリル系樹脂の製造方法
JP2782810B2 (ja) 1989-07-17 1998-08-06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重合体組成物の脱揮押出方法
JP3395291B2 (ja) * 1993-11-05 2003-04-07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メタクリ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DE59504339D1 (de) * 1995-07-26 1999-01-07 Sulzer Chemtech A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Durchführen einer Polymerisation in einem Rohrreaktor
KR20060022820A (ko) * 2004-09-08 2006-03-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메타)아크릴 시럽의 제조 방법
JP4323406B2 (ja) * 2004-10-04 2009-09-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連続重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連続重合方法
KR100787347B1 (ko) * 2005-10-28 2007-12-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괴상중합 시 열중합을 제어한 아크릴 시럽의 제조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1202A (zh) * 2014-06-17 2014-09-1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聚丙烯酸油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9616B (zh) 2016-08-10
WO2014007271A1 (en) 2014-01-09
SG11201500004TA (en) 2015-01-29
KR20150031418A (ko) 2015-03-24
CN104379616A (zh) 2015-02-25
TWI597294B (zh) 2017-09-01
EP2870185A1 (en) 2015-05-13
JP2014012781A (ja) 201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02017B2 (ja) メタクリル系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KR101899630B1 (ko) 연속 중합 장치 및 중합체 조성물을 제조하는 방법
KR101852201B1 (ko) 중합체 조성물 제조 방법
TWI597294B (zh) 製備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
JP5150708B2 (ja) 連続重合装置および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US9403922B2 (en) Continuous polymerization device,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injection valve
JP5959253B2 (ja) 連続重合装置および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WO2014136699A1 (ja) メタクリル酸エステル系モノマーを含む反応液の冷却方法
JP2013203840A (ja) 連続重合装置の操作方法
JP5984702B2 (ja) 連続重合装置および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