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2230A - 手持電子裝置及其滑動機構總成 - Google Patents

手持電子裝置及其滑動機構總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2230A
TW201412230A TW101150644A TW101150644A TW201412230A TW 201412230 A TW201412230 A TW 201412230A TW 101150644 A TW101150644 A TW 101150644A TW 101150644 A TW101150644 A TW 101150644A TW 201412230 A TW201412230 A TW 2014122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cam
shaft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50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4951B (zh
Inventor
Chih-Shan Yeh
Yuan-Hung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12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2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4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49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32Articulated members
    • Y10T403/32008Plural distinct articulation axes
    • Y10T403/32057Angular and lin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滑動模組以及至少一轉動模組。滑動模組耦接於第二機體,以使第二機體適於滑動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轉動模組耦接於第一機體與滑動模組之間,以使第二機體適於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第二機體接受一外力,以由第二位置旋轉至一臨界位置。當第二機體通過臨界位置時,轉動模組釋放其在接收外力時所儲存的一能量,以帶動第二機體旋轉至一第三位置,而在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形成一夾角。另揭露一種滑動機構總成。

Description

手持電子裝置及其滑動機構總成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及其滑動機構總成,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滑蓋式手持電子裝置及其滑動機構總成。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數位產品可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使用者隨時取得所需的資訊。另一方面,由於電子裝置已逐漸朝向輕薄短小的趨勢發展,使得手持電子裝置的需求也日漸上升。手持電子裝置例如是行動電話(Mobile Phone)以及個人數位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數位產品,通常具有較小的體積及重量,使用者便於隨身攜帶,且可用手執持及操作,具有很高的便利性。
以行動電話為例,早期的行動電話多採直立式設計。為了提高行動電話的攜帶便利性,同時維持其螢幕和鍵盤的面積,行動電話也逐漸發展出例如折疊式設計及滑蓋式設計等可增加使用面積的機體設計。
以滑蓋式設計而言,其上下機體以滑動機構互相連接,滑動機構可使上下機體相對滑動以呈現展開與收合等不同的操作狀態,並且連接上下機體使其不致於因滑動而分離。因此,上下機體於重疊時佔有最小體積,並可在特定的操作狀態下展開以提供較大的使用面積。
然而,在已知技術中,此種滑蓋式設計的滑動機構是 設置在上下機體之間。因此,當機體於展開狀態時,上下機體會有部分重疊,使得下機體的部份可用區域被上機體遮蔽。此外,為了增加手持電子裝置的操作多元性與便利性,滑蓋式設計更可加入轉動機構,使得上下機體可藉由滑動機構與轉動機構互相耦接,以實現相對滑動與相對轉動等手動操作。然而,結合滑動與樞轉功能的機構通常具有較大的體積,使得手持電子裝置的可利用空間受到更大的限制,即上下機體之間會有更大的重疊區,而使得鍵盤、螢幕或是其他元件的位置與尺寸受到限制。同時,過於複雜的機構設計也會影響手持電子裝置的可靠度與良率,並且增加手持電子裝置的製作成本。
本發明提供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其具有體積較小、設計較簡單且具有定位功能的樞轉機構,使得耦接樞轉機構的兩機體具有較小的重疊區,並使手持電子裝置能半自動地旋轉。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滑動機構總成,適於耦接於兩物件之間,以使其能半自動地旋轉。
為具體描述本發明之內容,在此提出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滑動模組以及至少一轉動模組。滑動模組耦接於第二機體,其中第二機體適於藉由滑動模組滑動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轉動模組耦接於第一機體與滑動模組之間,第二機體適於藉 由轉動模組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其中第二機體適於接受一外力,以由第二位置旋轉至一臨界位置,轉動模組適於接收外力以儲存一能量,且當第二機體通過臨界位置時,轉動模組適於釋放能量,以帶動第二機體由臨界位置旋轉至一第三位置,而在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之間形成一夾角。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機體適於沿一轉軸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各轉動模組包括一第一軸桿、一第一定位凸輪、一第一轉動凸輪、一第一彈性件以及一第一連桿。第一軸桿配置於第一機體上,第一軸桿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轉軸。第一定位凸輪套設於第一軸桿上,且第一定位凸輪具有一第一定位部。第一轉動凸輪套設於第一軸桿上,其中第一轉動凸輪具有面向第一定位部的一第一配合面,且第一轉動凸輪在第一配合面上具有一第二定位部,用以與第一定位部相配合。第一彈性件耦接於第一定位凸輪。第一連桿耦接於第一轉動凸輪與滑動模組之間。
當第二機體由第二位置旋轉至臨界位置時,第一連桿帶動第一轉動凸輪沿第一軸桿轉動,使第二定位部與第一定位部相互錯位,以推動第一定位凸輪遠離第一轉動凸輪,使第一彈性件儲存一第一彈性位能。當第二機體通過臨界位置時,第一彈性件適於釋放第一彈性位能,以推動第一定位凸輪復位,並帶動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回到相配合的狀態,使第一轉動凸輪繼續沿第一軸桿轉動,以藉由第一連桿帶動第二機體由臨界位置旋轉至第三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轉動模組更包括一第 二軸桿、一第二定位凸輪、一第二轉動凸輪、一第二彈性件以及一第二連桿。第二軸桿配置於第一機體上,且第二軸桿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轉軸。第二定位凸輪套設於第二軸桿上,且第二定位凸輪具有一第三定位部。第二轉動凸輪套設於第二軸桿上,其中第二轉動凸輪具有面向第三定位部的一第二配合面,且第二轉動凸輪在第二配合面上具有一第四定位部,用以與第三定位部相配合。第二彈性件耦接於第二定位凸輪。第二連桿耦接於第二轉動凸輪與滑動模組之間。
當第二機體由第二位置旋轉至臨界位置時,第二連桿帶動第二轉動凸輪沿第二軸桿轉動,使第四定位部與第三定位部相互錯位,以推動第二定位凸輪遠離第二轉動凸輪,使第二彈性件儲存一第二彈性位能。當第二機體通過臨界位置時,第二彈性件適於釋放第二彈性位能,以推動第二定位凸輪復位,並帶動第三定位部與第四定位部回到相配合的狀態,使第二轉動凸輪繼續沿第二軸桿轉動,以藉由第二連桿與第一連桿共同帶動第二機體由臨界位置旋轉至第三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彈性件包括一螺旋彈簧,套設於第二軸桿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彈性件對第二定位凸輪的施力方向實質上平行於轉軸。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彈性件包括一螺旋彈簧,套設於第一軸桿上。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彈性件對第一定位凸輪的施力方向實質上平行於轉軸。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滑動模組包括一固定架以及一移動架。固定架樞接於連桿。移動架連接第二機體,並且滑動地耦接於固定架。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固定架具有相對的兩溝槽,移動架滑動地嵌設於兩溝槽中。
本發明再提出一種滑動機構總成,適於耦接於一第一物件以及一第二物件之間,滑動機構總成包括一滑動模組以及至少一轉動模組。滑動模組耦接於第二物件,其中第二物件適於藉由滑動模組滑動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轉動模組耦接於第一物件與滑動模組之間,第二物件適於藉由轉動模組相對於第一物件旋轉,其中第二物件適於接受一外力,以由第二位置旋轉至一臨界位置,轉動模組適於接收外力以儲存一能量,且當第二物件通過臨界位置時,轉動模組適於釋放能量,以帶動第二物件由臨界位置旋轉至一第三位置,而在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之間形成一夾角。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物件適於沿一轉軸相對於第一物件旋轉。各轉動模組包括一第一軸桿、一第一定位凸輪、一第一轉動凸輪、一第一彈性件以及一第一連桿。第一軸桿配置於第一物件上,第一軸桿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轉軸。第一定位凸輪套設於第一軸桿上,且第一定位凸輪具有一第一定位部。第一轉動凸輪套設於第一軸 桿上,其中第一轉動凸輪具有面向第一定位部的一第一配合面,且第一轉動凸輪在第一配合面上具有一第二定位部,用以與第一定位部相配合。第一彈性件耦接於第一定位凸輪。第一連桿耦接於第一轉動凸輪與滑動模組之間。
當第二物件由第二位置旋轉至臨界位置時,第一連桿帶動第一轉動凸輪沿第一軸桿轉動,使第二定位部與第一定位部相互錯位,以推動第一定位凸輪遠離第一轉動凸輪,使第一彈性件儲存一第一彈性位能。當第二物件通過臨界位置時,第一彈性件適於釋放第一彈性位能,以推動第一定位凸輪復位,並帶動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回到相配合的狀態,使第一轉動凸輪繼續沿第一軸桿轉動,以藉由第一連桿帶動第二物件由臨界位置旋轉至第三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轉動模組更包括一第二軸桿、一第二定位凸輪、一第二轉動凸輪、一第二彈性件以及一第二連桿。第二軸桿配置於第一物件上,且第二軸桿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轉軸。第二定位凸輪套設於第二軸桿上,且第二定位凸輪具有一第三定位部。第二轉動凸輪套設於第二軸桿上,其中第二轉動凸輪具有面向第三定位部的一第二配合面,且第二轉動凸輪在第二配合面上具有一第四定位部,用以與第三定位部相配合。第二彈性件耦接於第二定位凸輪。第二連桿耦接於第二轉動凸輪與滑動模組之間。
當第二物件由第二位置旋轉至臨界位置時,第二連桿帶動第二轉動凸輪沿第二軸桿轉動,使第四定位部與第三 定位部相互錯位,以推動第二定位凸輪遠離第二轉動凸輪,使第二彈性件儲存一第二彈性位能。當第二物件通過臨界位置時,第二彈性件適於釋放第二彈性位能,以推動第二定位凸輪復位,並帶動第三定位部與第四定位部回到相配合的狀態,使第二轉動凸輪繼續沿第二軸桿轉動,以藉由第二連桿與第一連桿共同帶動第二物件由臨界位置旋轉至第三位置。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連桿藉由一第一樞軸與一第二樞軸分別耦接至滑動模組與第一轉動凸輪,第二連桿藉由一第三樞軸與一第四樞軸分別耦接至滑動模組與第二轉動凸輪,且第一樞軸與第二樞軸之間的距離大於第三樞軸與第四樞軸之間的距離。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轉動模組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於第一機體的相對兩側,且兩轉動模組共用同一個第一軸桿。
基於上述,本發明提出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其藉由連桿帶動轉動凸輪沿軸桿轉動而推動定位凸輪,使得定位凸輪壓縮彈性件以儲存彈性位能,並在彈性件釋放彈性位能並推動定位凸輪復位後,定位凸輪推動轉動凸輪自動地繼續沿軸桿轉動,以藉由連桿帶動第二機體自動地旋轉。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滑動機構總成,適於耦接於兩物件之間,以使其能半自動地旋轉。據此,滑動機構總成提供手持電子裝置體積小且設計簡單的樞轉機構,使得耦接樞轉機構的兩機體具有較小的重疊區,並可藉由樞轉機構的定位功 能而半自動地旋轉已展開的第二機體。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的爆炸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手持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以及滑動機構總成102。滑動機構總成102包括滑動模組130以及轉動模組140,適於耦接於第一物件(未繪示)以及第二物件(未繪示)之間。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物件為第一機體110,而第二物件為第二機體120。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當滑動機構總成102應用於其他裝置時,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可為其他構件或裝置。舉例而言,第一物件可為蓋板,而第二物件可為電子裝置,而滑動機構總成耦接於兩者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手持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滑動模組130以及兩轉動模組140。因此,有關於滑動機構總成102在第一物件與第二物件之間的作動方式,可參照下述之手持電子裝置100的詳細說明中有關於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滑動模組130以及轉動模組140之間的連接關係與作動方式。
具體而言,滑動模組130耦接於第二機體120,使得第二機體120可藉由滑動模組13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滑動。另一方面,兩轉動模組140分別設置於第一機體110 的相對兩側,並且耦接於第一機體110與滑動模組130之間,使得第二機體120可藉由兩轉動模組140沿轉軸X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當然,本發明並不限定轉動模組140的數量。在其他實施例中,手持電子裝置100可包括一個或超過兩個轉動模組140。
圖2是圖1之滑動模組與轉動模組的爆炸圖。圖3是圖1之轉動模組的放大圖。為使圖式更為清楚,圖2僅將設置於第一機體110其中一側的轉動模組140繪示為爆炸狀態。請參考圖2與圖3,在本實施例中,手持電子裝置100具有連動軸桿150,配置於第一機體110上且耦接設置於第一機體110的相對兩側的兩轉動模組140,使得兩轉動模組140可同步進行轉動。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手持電子裝置100的兩轉動模組140可各自設置第一軸桿150a。因此,本實施例之連動軸桿150可視為是由兩個第一軸桿150a連接而成。
圖2同時繪示第一軸桿150a與連動軸桿150,用以清楚對照第一軸桿150a與連動軸桿150。第一軸桿150a分別配置於第一機體110上,使得兩轉動模組140可各自轉動,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除了連動功能之外,第一軸桿150a與連動軸桿150據有類似的作動方式,可參照下述之連動軸桿150的詳細說明。
詳細而言,手持電子裝置100具有底座160,固定於第一機體110,而轉動模組140設置於底座160。由於本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100具有兩個轉動模組140,因此手 持電子裝置100具有兩個底座160,以使轉動模組140分別對應地設置在底座160。連動軸桿150樞接於兩個底座160之間,且連動軸桿150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轉軸X,使得連動軸桿150可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
據此,兩轉動模組140可同步轉動以帶動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而不產生歪斜。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手持電子裝置100可以藉由連動軸桿150來串連所有的轉動模組140,以使所有的轉動模組140同步作動,使得第二機體120可以穩定地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
詳細而言,各轉動模組140包括第一定位凸輪141、第一轉動凸輪142、第一彈性件143以及第一連桿14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定位凸輪141套設於連動軸桿150上,且第一定位凸輪141具有第一定位部P1。第一轉動凸輪142套設於連動軸桿150上,其中第一轉動凸輪142具有面向第一定位部P1的第一配合面S1,且第一轉動凸輪142在第一配合面S1上具有第二定位部P2,用以與第一定位部P1相配合。
另外,第一彈性件143耦接於第一定位凸輪14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143為螺旋彈簧,套設於連動軸桿150上,但本發明不限定第一彈性件143的種類。第一連桿144耦接於第一轉動凸輪142與滑動模組130之間。當轉動模組140沿轉軸X轉動時,第一連桿144可帶動滑動模組130以使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轉動模組140更包括第二軸桿 145、第二定位凸輪146、第二轉動凸輪147、第二彈性件148以及第二連桿149。第二軸桿145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上,第二軸桿145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轉軸X。
詳細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軸桿145樞接於底座160,使得第二軸桿145可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軸桿145可固定於底座160,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第二定位凸輪146套設於第二軸桿145上,且第二定位凸輪146具有第三定位部P3。第二轉動凸輪147套設於第二軸桿145上,其中第二轉動凸輪147具有面向第三定位部P3的第二配合面S2,且第二轉動凸輪147在第二配合面S2上具有第四定位部P4,用以與第三定位部P3相配合。
第二彈性件148耦接於第二定位凸輪146。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彈性件148為螺旋彈簧,套設於第二軸桿145上,但本發明不限定第二彈性件148的種類。第二連桿149耦接於第二轉動凸輪147與滑動模組130之間。當轉動模組140沿轉軸X轉動時,第二連桿149可帶動滑動模組130以使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
另一方面,請參考圖2,在本實施例中,滑動模組130包括固定架132以及移動架134。移動架134連接第二機體120,並且滑動地耦接於固定架132。固定架132具有相對的兩溝槽132a,使得移動架134滑動地嵌設於兩溝槽132a中。此外,固定架132樞接於兩轉動模組140的第一連桿144與第二連桿149。據此,當轉動模組140沿轉軸 X轉動時,第一連桿144與第二連桿149可帶動滑動模組130,以使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
然而,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吾人也可以在不影響轉動模組140正常作動的前提下,選擇省略第二軸桿145、第二定位凸輪146、第二轉動凸輪147、第二彈性件148以及第二連桿149。亦即,採用單一連桿與凸輪組來耦接第一機體110與滑動模組130。
圖4A~4D依序繪示圖1之手持電子裝置100由重疊狀態轉換為展開狀態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A~4D,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可藉由對手持電子裝置100的第二機體120施加一外力F,而使手持電子裝置100可由重疊狀態轉換為展開狀態,並推動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以開啟並操作手持電子裝置100。
此外,圖5A~5D分別繪示在圖4A~4D所示狀態下轉動模組與移動模組的作動方式,圖6A~6C分別為對應圖5B、5C、5D之轉動模組的放大圖,而圖7A~7C分別為對應圖6A~6C之定位凸輪與轉動凸輪的放大圖。以下將分別敘述手持電子裝置100之滑動模組130與轉動模組140的作動方式。
請參考圖4A與圖5A,當手持電子裝置100為收合狀態時,第二機體120是疊合於第一機體110上方,此時第二機體120位於第一位置A1。
接著,請參考圖4B與圖5B,當使用者對第二機體120施加外力F時,手持電子裝置100從收合狀態轉變為展開 狀態,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此時第二機體120位於第二位置A2。
換吉之,第二機體120可藉由滑動模組130滑動於第一位置A1與第二位置A2之間,以展開或收合手持電子裝置100。值得注意的是,請參考圖6A與圖7A,當第二機體120位在第一位置A1或是第二位置A2時,第二機體120是藉由移動架134沿著固定架132的兩溝槽132a滑動,而轉動模組140並未開始轉動。
接著,請參考圖4B、4C與圖5B、5C,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機體120位在第二位置A2時,使用者可繼續對第二機體120施加外力F,使得第二機體120可藉由兩轉動模組140從第二位置A2旋轉至臨界位置A0,而兩轉動模組140可藉由連動軸桿150同步作動,以接收外力F並儲存能量。
詳細而言,請參考圖6B與圖7B。當第二機體120接受外力F而由第二位置A2旋轉至臨界位置A0時,第一連桿144帶動第一轉動凸輪142沿連動軸桿150轉動,使第二定位部P2與第一定位部P1相互錯位,以推動第一定位凸輪141遠離第一轉動凸輪142,並壓縮第一彈性件143以儲存第一彈性位能E1。
同時,第二連桿149帶動第二轉動凸輪147沿第二軸桿145轉動,使第四定位部P4與第三定位部P3相互錯位,以推動第二定位凸輪146遠離第二轉動凸輪147,並壓縮第二彈性件148以儲存第二彈性位能E2。
接著,請參考圖4C、4D與圖5C、5D。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機體120接受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F並藉由兩轉動模組140手動地旋轉直到通過臨界位置A0時,兩轉動模組140適於釋放能量,以共同帶動第二機體120自動地旋轉至第三位置A3,而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形成夾角θ。
詳細而言,請參考圖6C與圖7C。當第二機體120通過臨界位置A0時,第一彈性件143釋放第一彈性位能E1,以推動第一定位凸輪141復位,並帶動第一定位部P1與第二定位部P2回到相配合的狀態。第一定位凸輪141推動第一轉動凸輪142自動地繼續沿連動軸桿150轉動。第一彈性件143對第一定位凸輪141的施力方向實質上平行於轉軸X。
同時,第二彈性件148釋放第二彈性位能E2,以推動第二定位凸輪146復位,並帶動第三定位部P3與第四定位部P4回到相配合的狀態。第二定位凸輪146推動第二轉動凸輪147自動地繼續沿第二軸桿145轉動。第二彈性件148對第二定位凸輪146的施力方向實質上平行於轉軸X。據此,第一連桿144與第二連桿149可共同帶動第二機體120自動地由臨界位置A0旋轉至第三位置A3。
總的來說,當使用者對手持電子裝置100的第二機體120施加外力F時,使用者可手動地將第二機體120藉由滑動模組130從第一位置A1移動至第二位置A2,使得手持電子裝置100由收合狀態轉換為展開狀態,如手持電子 裝置由圖4A之狀態轉變為圖4B之狀態。
當使用者繼續對已展開的手持電子裝置100的第二機體120施加外力F時,使用者可手動地將第二機體120藉由兩轉動模組140旋轉至臨界位置A0,如手持電子裝置由圖4B之狀態轉變為圖4C之狀態。當第二機體120通過臨界位置A0後,兩轉動模組140的定位凸輪以及所釋放的彈性位能可使第二機體120自動地旋轉至第三位置A3,如手持電子裝置由圖4C之狀態轉變為圖4D之狀態,以達成所述半自動旋轉的操作。
圖8繪示圖4D所示狀態下之手持電子裝置的側視圖,而圖9繪示圖5D所示狀態下之滑動模組與轉動模組的幾何關係圖。請參考圖8與圖9,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桿144是藉由第一樞軸144a與第二樞軸144b分別耦接至滑動模組130與第一轉動凸輪142,第二連桿149是藉由第三樞軸149a與第四樞軸149b分別耦接至滑動模組130與第二轉動凸輪147。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樞軸144a與第二樞軸144b之間的距離大於第三樞軸149a與第四樞軸149b之間的距離,亦即第一連桿144與滑動模組130的樞接處相對於第一連桿144與第一轉動凸輪142的樞接處之距離大於第二連桿149與滑動模組130的樞接處相對於第二連桿149與第二轉動凸輪147的樞接處之距離。
換言之,當第二樞軸144b以及第四樞軸149b分別與轉動模組140的樞接處是位於同一平面,且此平面平行第 一機體110時,第一樞軸144a相對於此平面的距離大於第三樞軸149a相對於此平面的距離,如圖9所示。據此,當第二機體120位於第三位置A3時,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形成角度θ,使得手持電子裝置100具有較佳的使用角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出一種手持電子裝置,使用者藉由滑動模組手動地展開第二機體後,可藉由兩轉動模組手動地旋轉第二機體,並使第二機體可藉由兩轉動模組的定位凸輪以及所釋放的彈性位能自動地繼續旋轉至預期的位置。此外,兩轉動模組之間具有連動軸桿,使得兩轉動模組可同步轉動以帶動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而不產生歪斜。本發明更提供一種滑動機構總成,適於耦接於兩物件之間,以使其能半自動地旋轉。據此,滑動機構總成提供手持電子裝置體積小且設計簡單的樞轉機構,使得耦接樞轉機構的兩機體具有較小的重疊區,並可藉由樞轉機構的定位功能而半自動地旋轉已展開的第二機體。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手持電子裝置
102‧‧‧滑動機構總成
110‧‧‧第一機體
120‧‧‧第二機體
130‧‧‧滑動模組
132‧‧‧固定架
132a‧‧‧溝槽
134‧‧‧移動架
140‧‧‧轉動模組
141‧‧‧第一定位凸輪
142‧‧‧第一轉動凸輪
143‧‧‧第一彈性件
144‧‧‧第一連桿
144a‧‧‧第一樞軸
144b‧‧‧第二樞軸
145‧‧‧第二軸桿
146‧‧‧第二定位凸輪
147‧‧‧第二轉動凸輪
148‧‧‧第二彈性件
149‧‧‧第二連桿
149a‧‧‧第三樞軸
149b‧‧‧第四樞軸
150‧‧‧連動軸桿
150a‧‧‧第一軸桿
160‧‧‧底座
A0‧‧‧臨界位置
A1‧‧‧第一位置
A2‧‧‧第二位置
A3‧‧‧第三位置
P1‧‧‧第一定位部
P2‧‧‧第二定位部
P3‧‧‧第三定位部
P4‧‧‧第四定位部
S1‧‧‧第一配合面:
S2‧‧‧第二配合面
X‧‧‧轉軸
θ‧‧‧夾角
圖1是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手持電子裝置的爆炸圖。
圖2是圖1之滑動模組與轉動模組的爆炸圖。
圖3是圖1之轉動模組的放大圖。
圖4A~4D依序繪示圖1之手持電子裝置由重疊狀態轉換為展開狀態的示意圖。
圖5A~5D分別繪示在圖4A~4D所示狀態下轉動模組與移動模組的作動方式。
圖6A~6C分別為對應圖5B、5C、5D之轉動模組的放大圖。
圖7A~7C分別為對應圖6A~6C之定位凸輪與轉動凸輪的放大圖。
圖8繪示圖4D所示狀態下之手持電子裝置的側視圖。
圖9繪示圖5D所示狀態下之滑動模組與轉動模組的幾何關係圖。
100‧‧‧手持電子裝置
102‧‧‧滑動機構總成
110‧‧‧第一機體
120‧‧‧第二機體
130‧‧‧滑動模組
140‧‧‧轉動模組
X‧‧‧轉軸

Claims (16)

  1. 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滑動模組,耦接於該第二機體,其中該第二機體適於藉由該滑動模組滑動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以及至少一轉動模組,耦接於該第一機體與該滑動模組之間,該第二機體適於藉由該至少一轉動模組相對於該第一機體旋轉,其中該第二機體適於接受一外力,以由該第二位置旋轉至一臨界位置,該至少一轉動模組適於接收該外力以儲存一能量,且當該第二機體通過該臨界位置時,該至少一轉動模組適於釋放該能量,以帶動該第二機體由該臨界位置旋轉至一第三位置,而在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之間形成一夾角。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適於沿一轉軸相對於該第一機體旋轉,且各該轉動模組包括:一第一軸桿,配置於該第一機體上,該第一軸桿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該轉軸;一第一定位凸輪,套設於該第一軸桿上,且該第一定位凸輪具有一第一定位部;一第一轉動凸輪,套設於該第一軸桿上,其中該第一轉動凸輪具有面向該第一定位部的一第一配合面,且該第 一轉動凸輪在該第一配合面上具有一第二定位部,用以與該第一定位部相配合;一第一彈性件,耦接於該第一定位凸輪;以及一第一連桿,耦接於該第一轉動凸輪與該滑動模組之間,其中當該第二機體由該第二位置旋轉至該臨界位置時,該第一連桿帶動該第一轉動凸輪沿該第一軸桿轉動,使該第二定位部與該第一定位部相互錯位,以推動該第一定位凸輪遠離該第一轉動凸輪,使該第一彈性件儲存一第一彈性位能,且當該第二機體通過該臨界位置時,該第一彈性件適於釋放該第一彈性位能,以推動該第一定位凸輪復位,並帶動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回到相配合的狀態,使該第一轉動凸輪繼續沿該第一軸桿轉動,以藉由該第一連桿帶動該第二機體由該臨界位置旋轉至該第三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各該轉動模組更包括:一第二軸桿,配置於該第一機體上,該第二軸桿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該轉軸;一第二定位凸輪,套設於該第二軸桿上,且該第二定位凸輪具有一第三定位部;一第二轉動凸輪,套設於該第二軸桿上,其中該第二轉動凸輪具有面向該第三定位部的一第二配合面,且該第二轉動凸輪在該第二配合面上具有一第四定位部,用以與該第三定位部相配合; 一第二彈性件,耦接於該第二定位凸輪;以及一第二連桿,耦接於該第二轉動凸輪與該滑動模組之間,其中當該第二機體由該第二位置旋轉至該臨界位置時,該第二連桿帶動該第二轉動凸輪沿該第二軸桿轉動,使該第四定位部與該第三定位部相互錯位,以推動該第二定位凸輪遠離該第二轉動凸輪,使該第二彈性件儲存一第二彈性位能,且當該第二機體通過該臨界位置時,該第二彈性件適於釋放該第二彈性位能,以推動該第二定位凸輪復位,並帶動該第三定位部與該第四定位部回到相配合的狀態,使該第二轉動凸輪繼續沿該第二軸桿轉動,以藉由該第二連桿與該第一連桿共同帶動該第二機體由該臨界位置旋轉至該第三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桿藉由一第一樞軸與一第二樞軸分別耦接至該滑動模組與該第一轉動凸輪,該第二連桿藉由一第三樞軸與一第四樞軸分別耦接至該滑動模組與該第二轉動凸輪,且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之間的距離大於該第三樞軸與該第四樞軸之間的距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彈性件包括一螺旋彈簧,套設於該第二軸桿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彈性件對該第二定位凸輪的施力方向實質上平行於該轉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轉動模組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機體的相對兩側,且該兩轉動模組共用同一個第一軸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彈性件包括一螺旋彈簧,套設於該第一軸桿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彈性件對該第一定位凸輪的施力方向實質上平行於該轉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滑動模組包括:一固定架,樞接於該連桿;以及一移動架,連接該第二機體,並且滑動地耦接於該固定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固定架具有相對的兩溝槽,該移動架滑動地嵌設於該兩溝槽中。
  12. 一種滑動機構總成,適於耦接於一第一物件以及一第二物件之間,該滑動機構總成包括:一滑動模組,耦接於該第二物件,其中該第二物件適於藉由該滑動模組滑動於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以及至少一轉動模組,耦接於該第一物件與該滑動模組之間,該第二物件適於藉由該至少一轉動模組相對於該第一物件旋轉,其中該第二物件適於接受一外力,以由該第二位置旋轉至一臨界位置,該至少一轉動模組適於接收該外 力以儲存一能量,且當該第二物件通過該臨界位置時,該至少一轉動模組適於釋放該能量,以帶動該第二物件由該臨界位置旋轉至一第三位置,而在該第一物件與該第二物件之間形成一夾角。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滑動機構總成,其中該第二物件適於沿一轉軸相對於該第一物件旋轉,且各該轉動模組包括:一第一軸桿,配置於該第一物件上,該第一軸桿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該轉軸;一第一定位凸輪,套設於該第一軸桿上,且該第一定位凸輪具有一第一定位部;一第一轉動凸輪,套設於該第一軸桿上,其中該第一轉動凸輪具有面向該第一定位部的一第一配合面,且該第一轉動凸輪在該第一配合面上具有一第二定位部,用以與該第一定位部相配合;一第一彈性件,耦接於該第一定位凸輪;以及一第一連桿,耦接於該第一轉動凸輪與該滑動模組之間,其中當該第二物件由該第二位置旋轉至該臨界位置時,該第一連桿帶動該第一轉動凸輪沿該第一軸桿轉動,使該第二定位部與該第一定位部相互錯位,以推動該第一定位凸輪遠離該第一轉動凸輪,使該第一彈性件儲存一第一彈性位能,且當該第二物件通過該臨界位置時,該第一彈性件適於釋放該第一彈性位能,以推動該第一定位凸輪復位,並帶動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回到相配合的 狀態,使該第一轉動凸輪繼續沿該第一軸桿轉動,以藉由該第一連桿帶動該第二物件由該臨界位置旋轉至該第三位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滑動機構總成,其中各該轉動模組更包括:一第二軸桿,配置於該第一物件上,該第二軸桿的延伸方向平行於該轉軸;一第二定位凸輪,套設於該第二軸桿上,且該第二定位凸輪具有一第三定位部;一第二轉動凸輪,套設於該第二軸桿上,其中該第二轉動凸輪具有面向該第三定位部的一第二配合面,且該第二轉動凸輪在該第二配合面上具有一第四定位部,用以與該第三定位部相配合;一第二彈性件,耦接於該第二定位凸輪;以及一第二連桿,耦接於該第二轉動凸輪與該滑動模組之間,其中當該第二物件由該第二位置旋轉至該臨界位置時,該第二連桿帶動該第二轉動凸輪沿該第二軸桿轉動,使該第四定位部與該第三定位部相互錯位,以推動該第二定位凸輪遠離該第二轉動凸輪,使該第二彈性件儲存一第二彈性位能,且當該第二物件通過該臨界位置時,該第二彈性件適於釋放該第二彈性位能,以推動該第二定位凸輪復位,並帶動該第三定位部與該第四定位部回到相配合的狀態,使該第二轉動凸輪繼續沿該第二軸桿轉動,以藉由該第二連桿與該第一連桿共同帶動該第二物件由該臨界位 置旋轉至該第三位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滑動機構總成,其中該第一連桿藉由一第一樞軸與一第二樞軸分別耦接至該滑動模組與該第一轉動凸輪,該第二連桿藉由一第三樞軸與一第四樞軸分別耦接至該滑動模組與該第二轉動凸輪,且該第一樞軸與該第二樞軸之間的距離大於該第三樞軸與該第四樞軸之間的距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滑動機構總成,其中該至少一轉動模組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機體的相對兩側,且該兩轉動模組共用同一個第一軸桿。
TW101150644A 2012-09-14 2012-12-27 手持電子裝置及其滑動機構總成 TWI514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615,663 US8964362B2 (en) 2012-09-14 2012-09-14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liding mechanism assembly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2230A true TW201412230A (zh) 2014-03-16
TWI514951B TWI514951B (zh) 2015-12-21

Family

ID=50274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50644A TWI514951B (zh) 2012-09-14 2012-12-27 手持電子裝置及其滑動機構總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64362B2 (zh)
CN (1) CN103687362B (zh)
TW (1) TWI5149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6028B (zh) * 2019-07-09 2021-01-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3819Y (zh) * 2003-02-21 2004-04-2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掌上型电子装置
JP2006173794A (ja) * 2004-12-13 2006-06-29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機器のスライド機構及び携帯電話機
TW200848983A (en) * 2007-06-05 2008-12-16 Asustek Comp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397799B (zh) * 2008-12-17 2013-06-01 Htc Corp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1772286B (zh) * 2008-12-29 2013-03-27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KR101027096B1 (ko) * 2009-06-01 2011-04-05 주식회사 팬택 힌지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TWI371538B (en) * 2009-07-09 2012-09-01 Htc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nd semi-auto sliding mechanism thereof
TW201134179A (en) * 2010-03-22 2011-10-01 Fih Hong Kong Ltd Slidable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7362B (zh) 2016-08-17
US20140078649A1 (en) 2014-03-20
CN103687362A (zh) 2014-03-26
TWI514951B (zh) 2015-12-21
US8964362B2 (en) 2015-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20166864A (ko) 폴딩 장치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TWI401560B (zh) 電子裝置
TW201921220A (zh) 折疊式裝置之轉軸模組
TWI415553B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
US8422215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217502265U (zh)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TWI514951B (zh) 手持電子裝置及其滑動機構總成
US8825122B2 (en) Hand-held deivce
TWM575953U (zh) Bending mechanism and flexible screen display device
TWI590027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5949665B (zh) 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TWI410779B (zh) 可攜式電子系統及可攜式鍵盤
TW201321936A (zh) 手持電子裝置
TW201325376A (zh) 滑動機構及帶有該滑動機構的裝置
WO2024139386A1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8992111U (zh) 转轴总成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WO2023159348A1 (zh) 铰链及显示装置
WO2024067271A1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4131443A1 (zh)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和铰链
TWI407292B (zh) 手持電子裝置
CN116838702A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TW201410122A (zh) 旋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TWI549595B (zh) 旋轉組件
CN116838699A (zh)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7128233A (zh) 一种阻尼机构、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