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9310A -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9310A
TW201409310A TW101131465A TW101131465A TW201409310A TW 201409310 A TW201409310 A TW 201409310A TW 101131465 A TW101131465 A TW 101131465A TW 101131465 A TW101131465 A TW 101131465A TW 201409310 A TW201409310 A TW 2014093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creen
sub
peripheral area
touch sub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1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69010B (zh
Inventor
Ho-Chien Wu
Original Assignee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ih Hua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09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9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9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90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01H1/021Composite material
    • H01H1/027Composite material containing carbon particles or fib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094Switches making use of nan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N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5/00Nanotechnology for interacting, sensing or actuating, e.g. quantum dots as markers in protein assays or molecular mo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3Peripheral electrode pattern in resistive digitisers, i.e. electrodes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resistive sheet are shaped in patterns enhancing linearity of induced field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該觸摸屏包括第一觸摸子屏及第二觸摸子屏,該第一觸摸子屏與該第二觸摸子屏均包括奈米碳管導電層,其中該第一觸摸子屏和該第二觸摸子屏均設置於第一基底上且拼接成為一體,且該第一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

Description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隨著平面顯示技術的蓬勃發展及製造成本的日益降低,具有輻射低、厚度小、功耗低等優點的平面顯示裝置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因此被廣泛地應用在電子產品中。為了符合現代人對於更加便利、更加直觀的人機界面的需要,近年來市場上逐漸推出各種各樣具有觸控功能的平面顯示裝置,即觸控顯示裝置。
觸控顯示裝置一般可以分為外置式和內嵌式兩種;其中,外置觸控顯示裝置是在傳統的平面顯示裝置基礎上附加一觸控屏,從而將觸控功能和顯示功能集成。
近年來,採用奈米碳管導電層製作的觸摸屏由於耐用性較好,已經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各種電子產品中。然而,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導電性與其內部的奈米碳管的長度相關,通常地,奈米碳管的長度越長,其構成的奈米碳管導電層沿該長度方向的導電性就越差,這一特性極大限制了奈米碳管導電層的製作尺寸。另外,受奈米碳管晶元大小的限制,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在垂直奈米碳管延伸方向上的寬度也難於製作成較大尺寸。也就是說,目前,奈米碳管導電層難於製作成較大尺寸,因而採用奈米碳管導電層製作的觸摸屏也難於製作大尺寸觸摸屏幕,故,現有奈米碳管導電層製作的觸摸屏難於滿足人們對較大尺寸觸摸屏幕的需求。
鑒於以上內容,有必要提出一種較大尺寸的奈米碳管導電層製作成的觸摸屏。
也有必要提供一種採用上述觸摸屏的觸控顯示裝置。
一種觸摸屏,其包括第一觸摸子屏及第二觸摸子屏,該第一觸摸子屏與該第二觸摸子屏均包括奈米碳管導電層,其中該第一觸摸子屏和該第二觸摸子屏均設置於第一基底上且拼接成為一體,且該第一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其包括顯示面板及設置於該顯示面板上方的觸摸屏。該觸摸屏包括第一觸摸子屏及第二觸摸子屏,該第一觸摸子屏與該第二觸摸子屏均包括奈米碳管導電層,其中該第一觸摸子屏和該第二觸摸子屏均設置於第一基底上且拼接成為一體,且該第一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觸摸屏及採用上述觸摸屏的觸控顯示裝置中,將原本相互獨立製作的兩塊觸摸子屏拼接於一體,從而獲得較大尺寸的觸摸屏,滿足人們對較大尺寸觸摸屏幕的需求,進一步地,該第一及第二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可以保證一個觸摸子屏在另一個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上拼接,有效改善由於該一個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沿其長度方向的導電性較差而限制其製作尺寸的問題,得到導電性較好且尺寸較大的觸摸屏幕。
請參閱圖1及圖2,圖1是本發明觸摸屏10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觸摸屏10的立體分解示意圖。該觸摸屏10包括第一基底18、第一觸摸子屏11a及第二觸摸子屏11b。該第一觸摸子屏11a與該第二觸摸子屏11b中均為奈米碳管觸摸屏,即,該第一觸摸子屏11a與該第二觸摸子屏11b中均包括奈米碳管導電層。其中該第一觸摸子屏11a和該第二觸摸子屏11b均設置於該第一基底18上且拼接成為一體,該第一觸摸子屏11a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觸摸子屏11b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本實施方式中,該第一觸摸子屏11a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觸摸子屏11b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進一步地,該第一基底18可以為透明玻璃板或透明塑膠板。該第一、第二觸摸子屏11a、11b通過膠體黏接固定於該第一基底18上或者通過固定件或夾持件固定於該第一基底18上,並且該第一、第二觸摸子屏11a、11b並列設置且相互接觸從而拼接為一體,使得該第一、第二觸摸子屏11a、11b形成一個整體的觸摸屏幕。
在一種變更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基底18可以為顯示面板,如液晶顯示面板、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或等離子顯示面板。可以理解,當該第一基底18為顯示面板時,該觸摸屏10與該顯示面板構成一具有觸摸控制及顯示功能的觸控顯示裝置。
本實施方式中,該第一、第二觸摸子屏11a、11b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中每一觸摸子屏11a或11b包括觸摸區域110、第一周邊區域111、第二周邊區域112、第三周邊區域113、第四周邊區域114及軟性電路板115。該第一周邊區域111與該第二周邊區域112分別連接於該觸摸區域110的相對兩側。該第三周邊區域113連接於該觸摸區域110且與該第一周邊區域111及該第二周邊區域112均相鄰。該第四周邊區域114連接該觸摸區域110的與該第三周邊區域113相對的一側,即,該第四周邊區域114與該第三周邊區域113相對且與該第一、第二周邊區域111、112均相鄰。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周邊區域111、112、113、114首尾相連構成位於該觸摸區域110周邊的周邊區域,其中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周邊區域111、112、113還定義該觸摸子屏11a、11b的佈線區域。該軟性電路板115連接於該第二周邊區域112。
本實施方式中,該第二觸摸子屏11b相對於該第一觸摸子屏11a逆時針旋轉了90度。進而,該第二觸摸子屏11b的第四周邊區域114與該第一觸摸子屏11a的第一周邊區域111相鄰且接觸,使得該第一觸摸子屏11a與該第二觸摸子屏11b拼接在一起。具體地,該第一觸摸子屏11a的觸摸區域110經由該第一觸摸子屏11a的第一周邊區域111、該第二觸摸子屏11b的第四周邊區域114與該第二觸摸子屏11b的觸摸區域110拼接為一體。並且,拼接後,該第一觸摸子屏11a的第三周邊區域113與該第二觸摸子屏11b的第二周邊區域112位於該觸摸屏10的同一側,該第一觸摸子屏11a的第四周邊區域114與該第二觸摸子屏11b的第一周邊區域111位於該觸摸屏10的同一側。
請參閱圖3,圖3是圖1所示的觸摸屏10的平面結構示意圖。除了奈米碳管導電層13外。每一觸摸子屏11a/11b還包括第二基底12、複數第一導電線路14、及複數第二導電線路16。其中,該奈米碳管導電層設13置於該第二基底12上,並且該奈米碳管導電層13覆蓋該觸摸區域110。該第一導電線路14及該第二導電線路16均設置於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周邊區域111、112、113還定義的佈線區域,且該第一、第二導電線路14、16用於將該奈米碳管導電層13電連接至軟性電路板115。
該奈米碳管導電層13為一單層導電層,其獨自定義該觸摸子屏11a/11b的觸摸感測結構,即通過該第一、第二導電線路14、16偵測該奈米碳管導電層13的電壓變化即可獲知施加到該觸摸子屏11a/11b的觸摸動作的位置。該奈米碳管導電層13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是從該奈米碳管導電層13的第一側130延伸至與該第一側130相對的第二側132(或者說從該第二側132延伸至該第一側130),其中該第一周邊區域111位於該奈米碳管導電層13的第一側,該第二周邊區域112位於該奈米碳管導電層13的第二側。其中,圖3中所示的兩個雙向箭頭分別代表該第一、第二觸摸子屏11a、11b的奈米碳管導電層13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可以看出,該第一觸摸子屏11a的奈米碳管導電層13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觸摸子屏11b的奈米碳管導電層13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周邊區域111、112、113及114均為條形區域,其中,該奈米碳管導電層13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一、第二周邊區域111、112的延伸方向垂直,但與該第三及第四周邊區域113、114的延伸方向相同。請參閱圖4,該奈米碳管導電層13可以包括複數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延伸的奈米碳管131,且每一奈米碳管131與相鄰的奈米碳管131通過範德華力首尾相連。
每一第一導電線路14包括設置於該第一周邊區域111且連接該奈米碳管導電層13的第一側130的第一電極141、用於連接該軟性電路板115的第二電極143及連接於該第一電極141與該第二電極143之間的第一傳輸線142。每一第二導電線路16包括設置於該第二周邊區域112且電連接該奈米碳管導電層13的與該第一側130相反的第二側132的第三電極161、用於連接該軟性電路板115的第四電極163及連接於該第三電極161與該第四電極163之間的第二傳輸線162。該第一導電線路14與該第二導電線路16可以沿該觸摸子屏11a/11b的與該第一周邊區域111延伸方向相同的中軸線S-S(S’-S’)對稱設置。
具體地,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14的複數第一電極141間隔排列於該第一周邊區域111。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16的複數第三電極161間隔排列於該第二周邊區域112。該複數第一電極141與該複數第三電極沿該中軸線S-S一一對稱設置。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14的第二電極143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16的第四電極163間隔排列於該第三周邊區域113。該第一傳輸線142位於該第一周邊區域111及該第三周邊區域113。該第二傳輸線162位於該第二周邊區域112及該第三周邊區域113。其中,該第一導電線路14及該第二導電線路16的材料可以為導電銀漿。
該軟性電路板115包括複數與該複數第二及第四電極143及163對應的連接電極118,該複數連接電極118與該複數第二及第四電極143及163一一對應電連接,從而使得該軟性電路板115通過該複數第一、第二導電線路14、16與該第一奈米碳管導電層13電連接。
可以理解,該觸摸子屏11a/11b工作時,可以通過該向每一第一電極141及每一第三電極161依序施加觸摸掃描線號,並偵測其他第一電極141及第三電極161的電壓變化來計算獲取觸摸點的位置資訊,此處不再贅述其具體工作原理。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觸摸屏10中,將原本相互獨立製作的兩塊觸摸子屏11a、11b拼接於一體,由於每一觸摸子屏11a/11b的周邊區域的寬度較小,故基本不影響該觸摸屏10的整體使用,但通過上述拼接可以獲得較大尺寸的觸摸屏10,滿足人們對較大尺寸觸摸屏幕的需求。
進一步地,該第一及第二觸摸子屏11a、11b的奈米碳管導電層13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可以保證一個觸摸子屏在另一個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上拼接,有效改善由於該一個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沿其長度方向的導電性較差而限制其製作尺寸的問題,得到導電性較好且尺寸較大的觸摸屏幕。
另外,由於該第一及第二觸摸子屏11a、11b的奈米碳管導電層13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使得該第一及第二觸摸子屏11a、11b的佈線區域的位置可以錯開,具體地,該第一觸摸子屏11a的第一周邊區域111與該第二觸摸子屏11b的第四周邊區域114接觸並拼接,而該第二觸摸子屏11b的第四周邊區域114未設置該第一、第二導電線路14、16從而寬度較小,可使該第一觸摸子屏11a的觸摸區域110與該第二觸摸子屏11b的觸摸區域110之間的無效區域較小,更方便該觸摸屏10的整體使用。
請參閱圖5,圖5是本發明觸摸屏第二實施方式的平面結構示意圖。該觸摸屏20與該第一實施方式的觸摸屏10的主要差別在於:第二觸摸子屏21b中,複數第一導電線路24的第二電極243與複數第二導電線路26的第四電極263間隔排列於第二周邊區域212,第一傳輸線242位於第一、第三、第二周邊區域211、213、212,第二傳輸線262位於該第二周邊區域212,軟性電路板215對應連接位於該第二周邊區域212的第二電極243與第四電極263。
相較於第一實施方式,該第二觸摸子屏21b中,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24的第二電極243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26的第四電極263間隔排列於第二周邊區域212,並且該第一傳輸線242從該第一周邊區域211依序經由該第三、第二周邊區域213、212連接至該第二電極243,使得該軟性電路板215連接於該第二周邊區域212。而該第一觸摸子屏21a的軟性電路板215連接於該第一觸摸子屏21a的第三周邊區域213,由於該第一觸摸子屏21a的第三周邊區域213與該第二觸摸子屏21b的第二周邊區域212位於該觸摸屏20的同一側,進而該兩個觸摸子屏21a、21b的兩個軟性電路板215可以從該觸摸屏20的同一側延伸出來,方便該觸摸屏20後續的組裝以及與主電路板之間的電連接。
另外,在該第二實施方式的一種替代實施方式中,該兩個軟性電路板215可以合併為一個,即,該兩個觸摸子屏21a、21b電連接同一塊軟性電路板,並且由位於該同一塊軟性電路版上的單一的驅動晶片同時驅動該兩個觸摸子屏21a、21b。
請參閱圖6,圖6是本發明觸摸屏30第三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該第三實施方式的觸摸屏3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觸摸屏10的主要差別在於:第二觸摸子屏31b不包括第四周邊區域,該第二觸摸子屏31b的觸摸區域310與第一觸摸子屏31a的第一周邊區域311相鄰並直接接觸進而該第一觸摸子屏31a和該第二觸摸子屏31b拼接成為一體。
相較於第一實施方式,該第三實施方式中,該第二觸摸子屏31b的觸摸區域310與該第一觸摸子屏31a的第一周邊區域311直接拼接,可使該兩個觸摸子屏31a、31b的觸摸區域310之間的間隙較小,方便使用者對該觸摸屏30的使用。
請參閱圖7,圖7是本發明觸摸屏40第四實施方式的平面結構示意圖。該第四實施方式的觸摸屏40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觸摸屏20的主要差別在於:第二觸摸子屏41b不包括第四周邊區域,該第二觸摸子屏41b的觸摸區域410與第一觸摸子屏41a的第一周邊區域411相鄰並直接接觸進而該第一觸摸子屏41a和該第二觸摸子屏41b拼接成為一體。
該第四實施方式中,不僅兩個觸摸子屏41a、41b的觸摸區域410之間的間隙較小,而且兩個觸摸子屏41a、41b的軟性電路板415連接於該觸摸屏40的同一側,使得該觸摸屏40的後續組裝以及與主電路板之間的電連接較容易。
請參閱圖8及圖9,圖8是本發明觸摸屏50第五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8所示的觸摸屏50的平面結構示意圖。該觸摸屏50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觸摸屏10的主要差別在於:該觸摸屏50還包括第三觸摸子屏51c及第四觸摸子屏51d,該第三觸摸子屏51c與該第二觸摸子屏51b結構相同且該第二、第三觸摸子屏51b、51c的奈米碳管導電層53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該第四觸摸子屏51d與第一觸摸子屏51a結構相同且該第一、第四觸摸子屏51a、51d的奈米碳管導電層53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並且,該第三觸摸子屏51c與該第二觸摸子屏51b對角設置且關於該觸摸屏50的中心點呈中心對稱,該第四觸摸子屏51d與該第一觸摸子屏51a對角設置且也關於該觸摸屏50的中心點呈中心對稱。進一步地,該第三觸摸子屏51c的第一周邊區域511與該第一觸摸子屏51a的第四周邊區域514接觸並拼接,該第三觸摸子屏51c的第四周邊區域514與該第四觸摸子屏51d的第一周邊區域511接觸並拼接,該第二觸摸子屏51b的第一周邊區域511與該第四觸摸子屏51d的第四周邊區域514接觸並拼接,使得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觸摸子屏51a、51b、51c、51d拼接為一個整體的觸摸屏50。
該第五實施方式中,四個觸摸子屏51a、51b、51c、51d拼接為一體,可以得到尺寸更大的觸摸屏,滿足人們對大尺寸觸摸屏幕的追求。
請參閱圖10,圖10是本發明觸摸屏60第六實施方式的平面結構示意圖。該第六實施方式的觸摸屏60與第五實施方式的觸摸屏50的主要差別在於:第二觸摸子屏61b與第三觸摸子屏61c的平面結構與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二觸摸子屏21b的平面結構相同。
相較於第五實施方式,該第六實施方式中,第一、第二觸摸子屏61a、61b的軟性電路板615連接於該觸摸屏60的同一側,第三、第四觸摸子屏61c、61d的軟性電路板615連接於該觸摸屏60的同一側,且該觸摸屏60的軟性電路板615分別自該觸摸屏60的相對兩側延伸出來,使得該觸摸屏60的後續組裝以及與主電路板之間的電連接較容易。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本發明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該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20、30、40、50、60...觸摸屏
11a、21a、31a、41a、51a、61a...第一觸摸子屏
11b、21b、31b、41b、51b、61b...第二觸摸子屏
51c、61c...第三觸摸子屏
51d、61d...第四觸摸子屏
110、310、410...觸摸區域
111、211、311、511...第一周邊區域
112、212...第二周邊區域
113、213...第三周邊區域
114、214、514...第四周邊區域
115、215、415、615...軟性電路板
130...第一側
132...第二側
18...第一基底
12...第二基底
13、53...奈米碳管導電層
131...奈米碳管
14、24...第一導電線路
141、241...第一電極
142、242...第一傳輸線
143、243...第二電極
118...連接電極
16、26...第二導電線路
161、261...第三電極
162、262...第二傳輸線
S-S、S’-S’...中軸線
圖1是本發明觸摸屏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觸摸屏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觸摸屏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奈米碳管導電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觸摸屏第二實施方式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觸摸屏第三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觸摸屏第四實施方式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觸摸屏第五實施方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8所示的觸摸屏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觸摸屏第六實施方式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10...觸摸屏
11a...第一觸摸子屏
11b...第二觸摸子屏
110...觸摸區域
111...第一周邊區域
112...第二周邊區域
113...第三周邊區域
114...第四周邊區域
115...軟性電路板
18...第一基底

Claims (27)

  1. 一種觸摸屏,其中,該觸摸屏包括第一觸摸子屏及第二觸摸子屏,該第一觸摸子屏與該第二觸摸子屏均包括奈米碳管導電層,其中該第一觸摸子屏和該第二觸摸子屏均設置於第一基底上且拼接成為一體,且該第一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該第一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每一觸摸子屏包括觸摸區域、第一周邊區域、第二周邊區域、第三周邊區域、第一導電線路及第二導電線路,該第一周邊區域與該第二周邊區域分別連接於該觸摸區域的相對兩側,該第三周邊區域連接於該觸摸區域且與該第一周邊區域及該第二周邊區域均相鄰,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周邊區域定義該觸摸子屏的佈線區域,該奈米碳管導電層覆蓋該觸摸區域且該奈米碳管導電層獨自定義該觸摸子屏的觸摸感測結構,該第一導電線路及該第二導電線路設置於該佈線區域,用於將該奈米碳管導電層電連接至軟性電路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該第一導電線路包括設置於該第一周邊區域且連接該奈米碳管導電層的第一側的第一電極、用於連接該軟性電路板的第二電極及連接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的第一傳輸線,該第二導電線路包括設置於該第二周邊區域且電連接該奈米碳管導電層的與該第一側相反的第二側的第三電極、用於連接該軟性電路板的第四電極及連接於該第三電極與該第四電極之間的第二傳輸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該第二觸摸子屏的觸摸區域與該第一觸摸子屏的第一周邊區域相鄰並接觸進而該第一觸摸子屏和該第二觸摸子屏拼接成為一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該第二觸摸子屏還包括連接該觸摸區域的第四周邊區域,該第二觸摸子屏中,該第四周邊區域與該第三周邊區域相對且與該第一、第二周邊區域均相鄰,其中該第二觸摸子屏的第四周邊區域與該第一觸摸子屏的第一周邊區域相鄰並接觸進而該第一觸摸子屏和該第二觸摸子屏拼接成為一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該觸摸屏還包括均設置於第一基底上的第三觸摸子屏及第四觸摸子屏,該第三觸摸子屏與該第二觸摸子屏結構相同且該第二、第三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該第四觸摸子屏與該第一觸摸子屏結構相同且該第一、第四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該第三觸摸子屏的第一周邊區域接觸該第一觸摸子屏的第四周邊區域,該第三觸摸子屏的第四周邊區域接觸該第四觸摸子屏的第一周邊區域,且該第二觸摸子屏的第一周邊區域與該第四觸摸子屏的第四周邊區域接觸,使得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觸摸子屏拼接為一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每一觸摸子屏中,該第一導電線路為複數,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的複數第一電極間隔排列於該第一周邊區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每一觸摸子屏中,該第二導電線路為複數,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的複數第三電極間隔排列於該第二周邊區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每一觸摸子屏中,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的第二電極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的第四電極間隔排列於該第三周邊區域,該第一傳輸線位於該第一周邊區域及該第三周邊區域,該第二傳輸線位於該第二周邊區域及該第三周邊區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該第一觸摸子屏中,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的第二電極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的第四電極間隔排列於該第三周邊區域,該第一傳輸線位於該第一周邊區域及該第三周邊區域,該第二傳輸線位於該第二周邊區域及該第三周邊區域;該第二觸摸子屏中,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的第二電極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的第四電極間隔排列於該第二周邊區域,該第一傳輸線位於該第一、第三、第二周邊區域,該第二傳輸線位於該第二周邊區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該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是從該第一側延伸至該第二側。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每一觸摸子屏中,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周邊區域均為條形區域,該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一及第二周邊區域的延伸方向垂直,且與該第三周邊區域的延伸方向相同。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該第一、第二觸摸子屏通過膠體黏接固定於該第一基底上或者通過固定件或夾持件固定於該第一基底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該第一基底為透明玻璃板或塑膠板。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摸屏,其中,該第一基底為顯示面板。
  17.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其包括顯示面板及設置於該顯示面板上方的觸摸屏,其中,該觸摸屏包括第一觸摸子屏及第二觸摸子屏,該第一觸摸子屏與該第二觸摸子屏均包括奈米碳管導電層,其中該第一觸摸子屏和該第二觸摸子屏均設置於該顯示面板上且拼接成為一體,且該第一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與該第二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觸摸子屏包括觸摸區域、第一周邊區域、第二周邊區域、第三周邊區域、第一導電線路及第二導電線路,該第一周邊區域與該第二周邊區域分別連接於該觸摸區域的相對兩側,該第三周邊區域連接於該觸摸區域且與該第一周邊區域及該第二周邊區域均相鄰,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周邊區域定義該觸摸子屏的佈線區域,該奈米碳管導電層覆蓋該觸摸區域且該奈米碳管導電層獨自定義該觸摸子屏的觸摸感測結構,該第一導電線路及該第二導電線路設置於該佈線區域,用於將該奈米碳管導電層電連接至軟性電路板。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導電線路包括設置於該第一周邊區域且連接該奈米碳管導電層的第一側的第一電極、用於連接該軟性電路板的第二電極及連接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的第一傳輸線,該第二導電線路包括設置於該第二周邊區域且電連接該奈米碳管導電層的與該第一側相反的第二側的第三電極、用於連接該軟性電路板的第四電極及連接於該第三電極與該第四電極之間的第二傳輸線。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觸摸子屏的觸摸區域與該第一觸摸子屏的第一周邊區域相鄰並接觸進而該第一觸摸子屏和該第二觸摸子屏拼接成為一體。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觸摸子屏還包括連接該觸摸區域的第四周邊區域,該第二觸摸子屏中,該第四周邊區域與該第三周邊區域相對且與該第一、第二周邊區域均相鄰,其中該第二觸摸子屏的第四周邊區域與該第一觸摸子屏的第一周邊區域相鄰並接觸進而該第一觸摸子屏和該第二觸摸子屏拼接成為一體。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摸屏還包括均設置於第一基底上的第三觸摸子屏及第四觸摸子屏,該第三觸摸子屏與該第二觸摸子屏結構相同且該第二、第三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該第四觸摸子屏與該第一觸摸子屏結構相同且該第一、第四觸摸子屏的奈米碳管導電層的奈米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該第三觸摸子屏的第一周邊區域接觸該第一觸摸子屏的第四周邊區域,該第三觸摸子屏的第四周邊區域接觸該第四觸摸子屏的第一周邊區域,且該第二觸摸子屏的第一周邊區域與該第四觸摸子屏的第四周邊區域接觸,使得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觸摸子屏拼接為一體。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觸摸子屏中,該第一導電線路為複數,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的複數第一電極間隔排列於該第一周邊區域,該第二導電線路為複數,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的複數第三電極間隔排列於該第二周邊區域。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觸摸子屏中,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的第二電極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的第四電極間隔排列於該第三周邊區域,該第一傳輸線位於該第一周邊區域及該第三周邊區域,該第二傳輸線位於該第二周邊區域及該第三周邊區域。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觸摸子屏中,該複數第一導電線路的第二電極與該複數第二導電線路的第四電極間隔排列於該第二周邊區域,該第一傳輸線位於該第一、第三、第二周邊區域,該第二傳輸線位於該第二周邊區域。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第二觸摸子屏通過膠體黏接固定於該顯示面板上或者通過固定件或夾持件固定於該顯示面板上。
TW101131465A 2012-08-24 2012-08-30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TWI469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04607.XA CN103631413A (zh) 2012-08-24 2012-08-24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9310A true TW201409310A (zh) 2014-03-01
TWI469010B TWI469010B (zh) 2015-01-11

Family

ID=50147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1465A TWI469010B (zh) 2012-08-24 2012-08-30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55392A1 (zh)
CN (1) CN103631413A (zh)
TW (1) TWI4690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9884B (zh) * 2019-04-12 2020-07-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式顯示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1189A (zh) * 2014-11-19 2015-02-04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5005423A (zh) * 2015-07-23 2015-10-28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一种拼接式电容触摸板
CN105278789B (zh) * 2015-12-11 2019-03-08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一种大尺寸电容触控面板及处理方法
CN106354336B (zh) * 2016-10-17 2023-07-21 广州第贰人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触摸屏
CN109406586A (zh) * 2017-08-18 2019-03-01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碳纳米管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及其用途
US20210255720A1 (en) * 2018-05-18 2021-08-19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Touch device,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ensing channels of touch panel
TWI728701B (zh) * 2020-02-15 2021-05-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顯示器
US11688301B2 (en) 2020-10-01 2023-06-27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Secure tactile display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555309T3 (es) * 2004-07-06 2015-12-30 Maricare Oy Producto sensor para la detección de campo eléctrico
CN101470560B (zh) * 2007-12-27 2012-01-25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1458601B (zh) * 2007-12-14 2012-03-14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8237677B2 (en) * 2008-07-04 2012-08-07 Tsinghua Universit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CN101995990B (zh) * 2009-08-26 2013-01-09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面板的触碰点定位方法
US20110090155A1 (en) * 2009-10-15 2011-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ombining gestural input from multiple touch screens into one gestural input
KR101204121B1 (ko) * 2010-03-29 2012-11-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상호 정전용량방식 터치패널
CN102207781A (zh) * 2010-03-30 2011-10-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分辨率的触摸输入装置
CN102436317B (zh) * 2010-09-25 2014-07-16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结构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2455805B (zh) * 2010-10-19 2014-09-17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的定位方法与驱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9884B (zh) * 2019-04-12 2020-07-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式顯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1413A (zh) 2014-03-12
US20140055392A1 (en) 2014-02-27
TWI469010B (zh) 2015-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9010B (zh)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US9141144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flexible touch screen panel
US9454273B2 (en) Touch panel with narrow border
TWI408441B (zh) 觸控顯示面板以及觸控基板
US8816970B2 (en) Touch panel,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sensing method
TWI467440B (zh)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US8350727B2 (en)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435140B (zh) 觸控顯示面板
TW201409114A (zh) 觸控電極裝置
KR101418159B1 (ko) 터치 패널
TWI505169B (zh) 觸控面板及具有觸控面板之電子裝置
TWI469009B (zh)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WO2018119572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TW201504892A (zh) 觸控電極結構及其應用之觸控面板
TW201523367A (zh) 觸控面板
TWI552211B (zh) 觸控電極裝置
TWI464645B (zh) 觸摸屏
WO2020107742A1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40016627A (ko) 터치스크린 장치
TWI450168B (zh) 觸控面板
TWI442296B (zh) 電子裝置
TWI469008B (zh)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TWI464646B (zh) 觸摸屏
TWM463871U (zh) 觸控電極裝置
TW202042035A (zh) 觸控結構及其製備方法及觸控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