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5174A - 光源器件、顯示單元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源器件、顯示單元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5174A
TW201405174A TW102123503A TW102123503A TW201405174A TW 201405174 A TW201405174 A TW 201405174A TW 102123503 A TW102123503 A TW 102123503A TW 102123503 A TW102123503 A TW 102123503A TW 201405174 A TW201405174 A TW 2014051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light source
brightn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3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moru Suzuki
Masaru Minam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05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517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顯示單元,其包含:一顯示區段,其顯示一影像;及一光源器件,其朝向該顯示區段發射光供用於影像顯示,該光源器件包含一或多個第一光源、一導光板及一光學部件,該等第一光源發射第一照明光,該導光板包含允許該第一照明光經散射且然後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複數個散射區域,該光學部件安置於該導光板之一發光側上以面向該導光板且允許自該導光板發射之該第一照明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變化。

Description

光源器件、顯示單元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源器件及一種能夠藉由一視差障壁系統達成立體視野之顯示單元以及一種電子裝置。
作為能夠在不佩戴特殊眼鏡之情況下裸眼達成立體視野之立體顯示系統中之一者,已知一視差障壁系統立體顯示單元。在該立體顯示單元中,一視差障壁經安置以面向一個二維顯示面板之一前側(一顯示面板側)。在視差障壁之一典型組態中,屏蔽來自二維顯示面板之顯示影像光之屏蔽區段與允許顯示影像光藉以穿過之條形開口區段(狹縫區段)沿一水平方向交替地配置。
在視差障壁系統中,在二維顯示面板上顯示彼此空間分離之立體視野之視差影像(在兩個透視圖之情形中為一右眼視差影像與一左眼視差影像),且藉由視差障壁沿水平方向分離該等視差影像以達成立體視野。當適當地判定視差障壁中之一狹縫寬度或諸如此類時,在一觀看者自一預定位置及一預定方向查看立體顯示單元時,來自不同視差影像之光線穿過狹縫區段進入觀看者之各別右眼及左眼。
應注意,舉例而言,在其中使用一透射式液晶顯示面板作為二維顯示面板之情形中,可將一視差障壁安置於二維顯示面板後面(參見日本專利第3565391號中之圖10及日本未經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 2007-187823號中之圖3)。在此情形中,將視差障壁安置於透射式液晶顯示面板與一背光之間。
在視差障壁系統立體顯示單元中,專用於三維顯示器之一組件(亦即,一視差障壁)係必要的;因此,與用於二維顯示器之一典型顯示單元相比,較多組件及用於該等組件之一較大空間係必要的。
期望提供一種能夠達成等效於使用一導光板之一視差障壁之一功能且獲得具有明度之一所期望角分佈之照明光之光源器件及顯示單元以及一種電子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光源器件,其包含:一或多個第一光源,其發射第一照明光;一導光板,其包含允許該第一照明光經散射且然後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複數個散射區域;及一光學部件,其安置於該導光板之一發光側上以面向該導光板且允許自該導光板發射之該第一照明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變化。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單元,其包含:一顯示區段,其顯示一影像;及一光源器件,其朝向該顯示區段發射光供用於影像顯示,該光源器件包含一或多個第一光源、一導光板及一光學部件,該等第一光源發射第一照明光,該導光板包含允許該第一照明光經散射且然後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複數個散射區域,該光學部件安置於該導光板之一發光側上以面向該導光板且允許自該導光板發射之該第一照明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變化。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具備一顯示單元之電子裝置,該顯示單元包含:一顯示區段,其顯示一影像;及一光源器件,其朝向該顯示區段發射光供用於影像顯示,該光源器件包含一或多個第一光源、一導光板及一光學部件,該等第一光源發射第一照明光,該導光板包含允許該第一照明光經散射且然後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複數 個散射區域,該光學部件安置於該導光板之一發光側上以面向該導光板且允許自該導光板發射之該第一照明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變化。
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光源器件、顯示單元及電子裝置中,來自第一光源之第一照明光由該等散射區域散射以自導光板射出。因此,該導光板對於第一照明光而言具有如同一視差障壁之一功能。換言之,該導光板等效地用作一視差障壁,其中該等散射區域作為開口區段(狹縫區段)。因此,三維顯示係可能的。此外,自該導光板發射之第一照明光之明度之角分佈藉由光學部件而變化。
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光源器件、顯示單元及電子裝置中,導光板具有允許散射第一照明光之複數個散射區域;因此,導光板對於第一照明光而言等效地具有如同一視差障壁之一功能。此外,提供允許自導光板發射之第一照明光之明度之角分佈變化之光學部件;因此,可獲得具有明度之一所期望角分佈之照明光。
應瞭解,上述一般說明及下文詳細說明兩者皆係例示性且意欲提供對所主張之技術之進一步闡釋。
1‧‧‧顯示區段
2‧‧‧第一光源
2-1‧‧‧下部光源
2-2‧‧‧上部光源
3‧‧‧導光板
3A‧‧‧第一內反射平面
3B‧‧‧第二內反射平面
7‧‧‧第二光源
7A‧‧‧第二光源
7B‧‧‧第二光源
11‧‧‧像素
11B‧‧‧藍色像素
11G‧‧‧綠色像素
11R‧‧‧紅色像素
31‧‧‧散射區域
32‧‧‧全反射區域
41‧‧‧微凸體
50‧‧‧反向稜鏡薄片
50A‧‧‧向上稜鏡薄片
51‧‧‧反向稜鏡
51A‧‧‧向上稜鏡
52‧‧‧脊線
52A‧‧‧脊線
53‧‧‧第一傾斜平面
53A‧‧‧第一傾斜平面
54‧‧‧第二傾斜平面
54A‧‧‧第二傾斜平面
60‧‧‧透明或半透明基板/基板/表面
61‧‧‧反射區段
71A‧‧‧第一區域
71B‧‧‧第二區域
71C‧‧‧第三區域
81‧‧‧光源區段
82‧‧‧導光板
83‧‧‧稜鏡區段
91‧‧‧光源區段
92‧‧‧導光板
93‧‧‧第二反向稜鏡薄片
200‧‧‧影像顯示螢幕區段
210‧‧‧前面板
220‧‧‧濾光玻璃
A-A'‧‧‧剖面
L1‧‧‧第一照明光
L10‧‧‧第二照明光
L20‧‧‧光/發射光線
L21‧‧‧光線
L22‧‧‧光線
n1‧‧‧折射率
n0‧‧‧折射率
q1‧‧‧入射角
X‧‧‧方向
Y‧‧‧方向
Yθ‧‧‧角度
α‧‧‧預定臨界角
包含附圖以提供對本發明之進一步理解,且該等附圖併入本說明書中並構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該等圖式圖解說明實施例且與說明書一起用來闡釋本發明之原理。
圖1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顯示單元之一組態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2係圖解說明一顯示區段之一像素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
圖3係圖解說明在僅將一第一光源維持於一開(接通)狀態時光線發射之一狀態之一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4係圖解說明在僅將該第一光源維持於開(接通)狀態時一平面內發光型樣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
圖5係圖解說明在僅將一第二光源維持於開(接通)狀態時光線發射之一狀態之一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6係圖解說明在僅將該第二光源維持於開(接通)狀態時一平面內發光型樣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
圖7係圖解說明在將該等第一光源安置於一頂部側及一底部側上時散射區域之一第一組態實例之一闡釋圖。
圖8係圖解說明在將該等第一光源安置於該頂部側及該底部側上時該等散射區域之一第二組態實例之一闡釋圖。
圖9係圖解說明在僅提供一個第一光源時該等散射區域之一組態實例之一闡釋圖。
圖10係圖解說明在將該等第一光源安置於一右側及一左側上時該等散射區域之一組態實例之一闡釋圖。
圖11係圖解說明自第一光源發射之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及自第二光源發射之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之一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12係圖解說明自第一光源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或自第二光源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之一實例之一闡釋圖。
圖13係圖解說明一反向稜鏡之一組態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14係圖解說明藉由一反向稜鏡薄片所致的光之明度之角分佈變化之一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15係圖解說明藉由該反向稜鏡薄片所致的光之明度之角分佈變化之一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16係圖解說明自第一光源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之一實例之一平面圖及一剖面圖。
圖17係圖解說明自一第一區域中之第一光源發射之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之一實例之一圖表。
圖18係圖解說明自一第二區域中之第一光源發射之光之明度之 一角分佈之一實例之一圖表。
圖19係圖解說明自一第三區域中之第一光源發射之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之一實例之一圖表。
圖20係圖解說明在僅提供一個第一光源時藉由反向稜鏡薄片所致的光之明度之角分佈變化之一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21係圖解說明在僅提供一個第一光源時藉由反向稜鏡薄片所致的光之明度之角分佈變化之一實例之一闡釋圖。
圖22係圖解說明在將第一光源安置於頂部側及底部側上時散射區域之一型樣與一反向稜鏡之一脊線之間的一關係之一平面圖。
圖23係圖解說明在將第一光源安置於右側及左側上時散射區域之一型樣與該反向稜鏡之脊線之間的一關係之一平面圖。
圖24係一平面內發光型樣之一觀察方向之一闡釋圖。
圖25係圖解說明在其中散射區域之型樣與反向稜鏡之脊線彼此正交之情形中在自一前方向觀看一導光板時之一發光狀態之一放大平面圖。
圖26係圖解說明在其中散射區域之型樣與反向稜鏡之脊線並不彼此正交之情形中在自該前方向觀看該導光板時之一發光狀態之一第一實例之一放大平面圖。
圖27係圖解說明在其中散射區域之型樣與反向稜鏡之脊線並不彼此正交之情形中在自該前方向觀看該導光板時該發光狀態之一第二實例之一放大平面圖。
圖28係圖解說明透過將散射區域之型樣與反向稜鏡之脊線配置成彼此正交而獲得之一效應之一剖面圖。
圖29係圖解說明沿自該第一光源發射之光之一水平方向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之一實例之一圖表。
圖30係圖解說明沿自該第一光源發射之光之一垂直方向之明度 之一角分佈之一實例之一圖表。
圖31係圖解說明沿自該第二光源發射之光之水平方向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之一實例之一圖表。
圖32係圖解說明沿自該第二光源發射之光之垂直方向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之一實例之一圖表。
圖33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顯示單元之一組態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34係圖解說明一向上稜鏡之一組態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35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一顯示單元之一組態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36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四實施例之一顯示單元之一組態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37係圖解說明根據一第五實施例之一顯示單元之一第一組態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38係圖解說明根據該第五實施例之該顯示單元之一第二組態實例之一剖面圖。
圖39係圖解說明該散射區域之型樣之一修改之一平面圖。
圖40係圖解說明一電子裝置之一實例之一外觀圖。
下文將參照附圖詳細闡述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應注意,將以下列次序給出說明。
1.第一實施例
其中將一反向稜鏡薄片提供為允許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變化之一光學部件之一組態實例
2.第二實施例
其中將一向上稜鏡薄片提供為允許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變化之 一光學部件之一組態實例
3.第三實施例
該反向稜鏡薄片之一位置之一修改
4.第四實施例
其中提供一反射部件之一組態實例
5.第五實施例
一第二光源之一修改
6.其他實施例
一電子裝置之一組態實例及諸如此類
(1.第一實施例) [顯示單元之整體組態]
圖1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顯示單元之一組態實例。該顯示單元包含顯示一影像之一顯示區段1及安置於顯示區段1之一後側上且朝向顯示區段1發射光供用於影像顯示之一光源器件。該光源器件包含一第一光源2(一2D/3D顯示器光源)、一導光板3及一第二光源7(一2D顯示器光源)。導光板3具有面向顯示區段1之一第一內反射平面3A及面向第二光源7之一第二內反射平面3B。該顯示單元進一步包含安置於顯示區段1與導光板3之間的一反向稜鏡薄片50。應注意,該顯示單元包含用於顯示區段1之一控制電路或諸如此類,其係用於顯示所必需的;然而,該控制電路或諸如此類具有類似於用於顯示之一典型控制電路或諸如此類之組態的一組態,且將不在本文中闡述。此外,該光源器件包含一控制電路(未圖解說明),其控制第一光源2及第二光源7之開(接通)及關(關斷)狀態。
應注意,在該實施例中,將顯示區段1之一顯示平面(其中配置有像素之一平面)或平行於導光板3之第二內反射平面3B之一平面中之一第一方向(一垂直方向)稱為一Y方向,且將正交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 二方向(一水平方向)稱為一X方向。
該顯示單元能夠任意地且選擇性地執行一整個螢幕上之一個二維(2D)顯示模式與該整個螢幕上之一個三維(3D)顯示模式之間的切換。藉由將在顯示區段1上顯示之影像資料之切換控制以及第一光源2及第二光源7之開/關切換控制來執行該二維顯示模式與該三維顯示模式之間的切換。圖3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在僅將第一光源2維持於一開(接通)狀態下時來自光源器件之光線發射之一狀態,且對應於三維顯示模式。圖4圖解說明在僅將第一光源2維持於一開(接通)狀態下時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之一平面內發光型樣之一實例。圖5示意性地圖解說明在僅將第二光源7維持於一開(接通)狀態下時來自光源器件之光線發射之一狀態,且對應於二維顯示模式。圖6圖解說明在僅將第二光源7維持於開(接通)狀態下時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之一平面內發光型樣之一實例。應注意如圖7至圖10中所圖解說明,及將在稍後闡述之諸如此類,第一光源2可安置於各種位置中之任一者處。圖4及圖6圖解說明在將第一光源2沿垂直方向(Y方向)安置於導光板3中之一第一側表面及一第二側表面上以面向彼此時之一組態實例。圖1、圖3及圖5圖解說明將沿水平方向(X方向)安置於導光板3中之一第三側表面及一第四側表面上之第一光源2;然而,僅虛擬地展示第一光源2之位置以闡述光線之一發射狀態。
藉助使用一個透射式二維顯示面板(舉例而言,一透射式液晶顯示面板)來組態顯示區段1。舉例而言,如圖2中所圖解說明,顯示區段1包含由(舉例而言)R(紅色)像素11R、G(綠色)像素11G及B(藍色)像素11B組態之複數個像素11,且複數個像素11配置成一矩陣形式。顯示區段1基於影像資料自一個像素11至另一像素11地透過調變來自光源器件之每一色彩之光而顯示一個二維影像。顯示區段1在基於三維影像資料之複數個透視影像與基於二維影像資料之一影像之間任意 地且選擇性地切換待顯示之影像。應注意,三維影像資料係(舉例而言)包含對應於三維顯示中之複數個視角方向之複數個透視影像之資料。舉例而言,在其中執行雙目三維顯示之情形中,三維影像資料係包含用於右眼顯示及左眼顯示之透視影像之資料。在其中以三維顯示模式執行顯示之情形中,舉例而言,產生及顯示在一個螢幕中包含複數個條形透視影像之一複合影像。
藉助使用(舉例而言)諸如一CCFL(冷陰極螢光燈)或一LED(發光二極體)之一螢光燈來組態第一光源2。第一光源2將第一照明光L1(參見圖3)自導光板3之一側表面發射至其一內部中。一或多個第一光源2安置於導光板3之一或多個側表面上。舉例而言,在其中導光板3具有一矩形平面形狀之情形中,導光板3具有四個側表面,且僅需將一或多個第一光源2安置於該四個側表面中之一或多者上。圖1圖解說明其中將第一光源2安置於導光板3之面向彼此之兩個側表面中之每一者上之一組態實例。回應於在二維顯示模式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間切換來控制第一光源2開(接通)/關(不接通)。更具體而言,在其中顯示區段1基於三維影像資料來顯示一影像之情形中(在三維顯示模式之情形中),第一光源2經控制以接通,且在其中顯示區段1基於二維影像資料來顯示一影像之情形中(在二維顯示模式之情形中),第一光源2經控制以被關斷或接通。
第二光源7經安置以面向導光板3之第二內反射平面3B。第二光源7自與其中第一光源2發射第一照明光L1之方向不同的一方向朝向導光板3發射第二照明光L10。更具體而言,第二光源7自一外部側(導光板3之後側)朝向第二內反射平面3B(參見圖5)發射第二照明光L10。第二光源7可係一平面光源。舉例而言,考量含有一發光主體(諸如一CCFL或一LED)且使用散射自該發光主體發射之光之一光散射板或諸如此類之一組態。回應於在二維顯示模式與三維顯示模式之間切換來 控制第二光源7開(接通)/關(關斷)。更具體而言,在其中顯示區段1基於三維影像資料來顯示一影像之情形中(在三維顯示模式之情形中),第二光源7經控制以接通,且在其中顯示區段1基於二維影像資料來顯示一影像之情形中(在二維顯示模式之情形中),第二光源7經控制以接通。
導光板3由一透明塑膠板(舉例而言,一丙烯酸樹脂)組態。導光板3之除第二內反射平面3B外的所有表面皆係完全透明的。舉例而言,在其中導光板3具有一矩形平面形狀之情形中,第一內反射平面3A及四個側表面係完全透明的。
整個第一內反射平面3A經鏡面拋光,且允許以滿足一全反射條件之一入射角以一全內反射方式在導光板3之內部中反射光線且允許不符合全反射條件之光線自第一內反射平面3A射出。
第二內反射平面3B具有散射區域31及一全反射區域32。如稍後將闡述,透過對導光板3之一表面執行雷射處理、噴砂處理或諸如此類而將光散射特性添加至散射區域31。在第二內反射平面3B上,在三維顯示模式下,散射區域31及全反射區域32分別用作針對來自第一光源2之第一照明光L1之一視差障壁之開口區段(狹縫區段)及一屏蔽區段。在第二內反射平面3B上,散射區域31及全反射區域32配置成形成對應於一視差障壁之一組態之一型樣。換言之,將全反射區域32配置成對應於視差障壁中之一屏蔽區段之一型樣,且將散射區域31各自配置成對應於該視差障壁中之一開口區段之一型樣。應注意,作為視差障壁之一障壁型樣,舉例而言,可使用各種型樣中之任一者,諸如其中沿水平方向並排配置大量垂直長狹縫狀開口區段之一條形型樣,且並不具體限制視差障壁之障壁型樣。圖4圖解說明在其中沿垂直方向延伸之複數個散射區域31並排配置成一條形形式之情形中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L20(參見圖3))之一平面內發光 型樣之一實例。
第一內反射平面3A以及第二內反射平面3B之全反射區域32以一全內反射方式反射以滿足一全反射條件之一入射角θ1入射之光線(以一全內反射方式反射以大於一預定臨界角α之入射角θ1入射之光線)。因此,藉由第一內反射平面3A與第二內反射平面3B之全反射區域32之間的全內反射將自第一光源2以滿足全反射條件之入射角θ1入射之第一照明光L1導引至一側表面方向。此外,如圖5中所圖解說明,全反射區域32允許來自第二光源7之第二照明光L10(作為不符合全反射條件之一光線)通過其且朝向第一內反射平面3A行進。
應注意,臨界角α表示如下,其中導光板3之折射率係n1,且導光板3外部之一媒體(一空氣層)之折射率係n0(<n1)。角度α及θ1係相對於導光板之一表面之一法線之角度。滿足全反射條件之入射角θ1係θ1>α。
sinα=n0/n1
如圖3中所圖解說明,散射區域31散射及反射來自第一光源2之第一照明光,且允許第一照明光L1之一部分或整體作為不符合全反射條件之一光線(亦即,一發射光線L20)朝向第一內反射平面3A行進。
反向稜鏡薄片50經安置以面向光導板3之其中第一照明光L1射出之一預定側(其中安置有顯示區段1之一側)。反向稜鏡薄片50包含複數個反向稜鏡51。反向稜鏡薄片50透過使自導光板3發射之第一照明光L1(發射光線L20)之明度之一角分佈及第二照明光L10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以便允許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具有明度之一所期望角分佈而最佳化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下文將詳細闡述藉由反向稜鏡薄片50對光之明度之角分佈之最佳化。
[顯示單元之基本操作]
在其中顯示單元以三維顯示模式執行顯示之情形中,顯示區段1 基於該三維影像資料顯示一影像,且針對三維顯示執行第一光源2及第二光源7之開(接通)/關(關斷)控制。更具體而言,如圖3中所圖解說明,將第一光源2控制為在開(接通)狀態下,且將第二光源7控制為在關(關斷)狀態下。在此狀態下,以全內反射之一方式在導光板3中之第一內反射平面3A與第二內反射平面3B之全反射區域32之間可重複地反射來自第一光源2之第一照明光L1,以自其中安置第一光源2之一側表面引導至面向該側表面之另一側表面且然後自該另一側表面發射。另一方面,來自第一光源2之第一照明光L1之一部分經導光板3之散射區域31散射及反射以通過導光板3之第一內反射平面3A且自導光板3射出。在此情形中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來自第一光源2之所發射光L20(參照圖3))之平面內發光型樣係如圖4中所圖解說明。因此,允許導光板3具有如一視差障壁之一功能。換言之,針對來自第一光源2之第一照明光L1,導光板3等效地用作一視差障壁,其中散射區域31作為開口區段(狹縫區段)且全反射區域32作為一屏蔽區段。因此,等效地執行藉由一視差障壁系統之三維顯示,其中將視差障壁安置於顯示區段1之後側上。
另一方面,在其中以二維顯示模式執行顯示之情形中,顯示區段1基於二維影像資料來顯示一影像,且針對二維顯示執行第一光源2及第二光源7之開(接通)/關(關斷)控制。更具體而言,舉例而言,如圖5中所圖解說明,將第一光源2控制為在關狀態下,且將第二光源7控制為在開(接通)狀態下。在此情形中,來自第二光源7之第二照明光L10通過第二內反射平面3B之全反射區域32以作為不符合全反射條件之一光線自導光板3之實質上整個第一內反射平面3A射出。舉例而言,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之平面內發光型樣在此情形中(自第二光源7發射之光)係如圖6中所圖解說明。換言之,導光板3用作類似於一典型背光之一平面光源。因此,等效地執行藉由一背光系統之二維顯 示,其中將一典型背光安置於顯示區段1之後側上。
應注意,在僅接通第二光源7時,第二照明光L10自導光板3之實質上整個表面射出;然而,若必要,則可接通第一光源2。舉例而言,在其中在僅接通第二光源7時在對應於散射區域31之部分與對應於全反射區域32之一部分之間存在一明度分佈差異之情形中,適當地調整第一光源2之照明狀態(調整第一光源2之開/關控制或照明量)以允許最佳化整個明度分佈。然而,舉例而言,在其中在執行二維顯示時在顯示區段1中充分地校正明度之情形中,僅需接通第二光源7。
[散射區域31之特定組態實例]
將參照圖7至圖10闡述散射區域31之特定組態實例。圖7至圖10圖解說明在其中以一條形形式並排配置沿垂直方向連續延伸之複數個散射區域31之情形中之組態實例。透過在散射區域31中形成複數個微凸體41來將光散射特性添加至散射區域31。此外,散射區域31具有其中微凸體41之密度隨距第一光源2之一距離而變化之一組態。在其中散射區域31中之每一者之一寬度沿延伸方向一致之情形中,在微凸體41之密度不論距第一光源2之距離而一致時,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的量隨著距第一光源2之距離減小而增加,且所發射光之明度隨距第一光源2之距離減小而增加。因此,平面內明度變得不一致。在微凸體41之密度隨著距第一光源2之距離而變化時,允許降低平面內明度之不一致性。
圖7圖解說明在將第一光源2沿垂直方向(Y方向)安置於導光板3中之一第一側表面及一第二側表面上以面向彼此時散射區域31之一第一組態實例。在此組態實例中,透過藉由(舉例而言)雷射處理或噴砂處理來在對應於導光板3之散射區域31中之每一者之一表面上形成複數個極小微凸體41而將光散射特性添加至散射區域31。此外,如圖7中所圖解說明,微凸體41之密度隨距第一光源2中之每一者之距離(距導 光板3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之距離)而變化。更具體而言,微凸體41之密度隨距第一光源2中之每一者之距離增加而增加。由於沿Y方向將第一光源2安置於兩個側表面上,因此散射區域31中之每一者經組態以在沿Y方向之一中心部分中具有最高密度之微凸體41。在光進入散射區域31中之每一者中時,透過隨著距第一光源2中之每一者之距離增加而增加微凸體41之密度來增加施加至微凸體41之光之概率。在施加至微凸體之光之概率增加時,光經散射及反射以自導光板3射出之概率亦增加。換言之,明度得以改良。
圖8圖解說明在將第一光源2沿垂直方向(Y方向)安置於導光板3中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上以面向彼此時散射區域31之一第二組態實例。在此組態實例中,如圖8中所圖解說明,一個散射區域31以一立體凸面型樣形成為整體。透過藉由(舉例而言)雷射處理或噴砂處理來在該立體型樣之一表面(一介面)上形成複數個極小微凸體41而將光散射特性添加至散射區域31。如同圖7中之組態實例,微凸體41之密度隨著距第一光源2中之每一者之距離(距導光板3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之距離)而變化。
圖9圖解說明在將第一光源2僅沿垂直方向(Y方向)安置於導光板3中之第一側表面上時散射區域31之一組態實例。在此組態實例中,不同於圖7中所圖解說明之組態實例,僅安置一個第一光源2。由於第一光源2僅沿Y方向安置於第一側表面(一上部側表面)上,因此微凸體41之密度隨距第一側表面之距離減小而減小,且隨沿Y方向距第二側表面(一下部側表面)之距離減小而增加。應注意,亦於此組態實例中,如同圖8中之組態實例,一個散射區域31可以一立體凸面型樣組態為整體。
圖10圖解說明在將第一光源2沿一水平方向(X方向)安置於導光板3中之一第三側表面及一第四側表面上以面向彼此時散射區域31之一 組態實例。因此,不同於圖7中之組態實例,在此組態實例中,沿X方向安置第一光源2,散射區域31經組態以在沿X方向之一中心部分中具有最高密度之微凸體41。此外,微凸體41之密度隨著沿X方向距第三側表面及第四側表面中之每一者之距離減小而減小。應注意,亦於此組態實例中,如同圖8中之組態實例,一個散射區域31可以一立體凸面型樣組態為整體。
應注意,在藉由圖7至圖10中所圖解說明之組態中之任一者來改良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之明度分佈時,自第二光源7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較佳地近似於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舉例而言,如同散射區域31之上述組態,較佳地藉由(舉例而言)噴砂處理來在第二光源7之一前表面上形成複數個極小微凸體。
[藉由反向稜鏡薄片50對光之明度之角分佈之最佳化]
藉由圖7至圖10中之上述組態中之任一者,允許降低由於距第一光源2之距離所致的平面內明度分佈之不一致性。另一方面,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可取決於散射區域31中之微凸體41之粗糙度而不同於一所期望狀態。舉例而言,如圖11及圖12中所圖解說明,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並不朝向一前方向行進,以致使前明度之一降低。換言之,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具有明度之一角分佈,其中沿一傾斜方向之明度高於沿法向於導光板3之一表面之一方向的明度。圖12圖解說明沿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之Y方向成一角度Yθ之明度之一角分佈,如圖11中所圖解說明。此外,圖12圖解說明在將第一光源2沿垂直方向(Y方向)安置於導光板3中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上以面向彼此時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應注意,在第二光源7具有其中自第二光源7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以上文所闡述之方式近似於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之一組態時,明度之角分佈可以一類似方式變化。
舉例而言,如圖16至圖19中所圖解說明,明度之角分佈可取決於一平面內位置而以不同方式變化。圖17圖解說明如圖16中所圖解說明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在沿Y方向之一上部位置(一第一區域71A)上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之一實例。圖18圖解說明如圖16中所圖解說明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在一中心位置(一第二區域71B)中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之一實例。圖19圖解說明如圖16中所圖解說明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在沿Y方向之一下部位置(一第三區域71C)上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之一實例。在圖17至圖19中,如同圖12來圖解說明沿Y方向成角度Yθ之明度之一角分佈。此外,圖17至圖19圖解說明在將第一光源2沿垂直方向(Y方向)安置於導光板3中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上以面向彼此時明度之角分佈。
如圖13至圖15中所圖解說明,反向稜鏡薄片50透過使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朝向前方向(法向於導光板3之表面之方向)移位來減少明度之角分佈變化。反向稜鏡薄片50之反向稜鏡51中之每一者包含一第一傾斜平面53、一第二傾斜平面54及形成於第一傾斜平面53與第二傾斜平面54之一相交處之一脊線52,如圖13中所圖解說明。如圖13及圖14中所圖解說明,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之一行進方向透過折射及全反射而在反向稜鏡51之第一傾斜平面53及第二傾斜平面54處改變。
如上文所闡述,在第一光源2及第二光源7之每一者中,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具有明度之一角分佈,其中沿傾斜方向之明度高於沿法向於導光板3之表面之方向之明度。反向稜鏡薄片50允許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經變化以至少沿法線之方向增加明度,藉此改良在第一光源2及第二光源7中之每一者中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更佳地,反向稜鏡薄片50允許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經變化以減小沿傾斜方向之明度。因此,在通過反向稜鏡薄片50之後的所發射光具有明度之一角分佈,其中沿前方向之明度最高,如圖15中之 一虛線所圖解說明。
應注意,儘管上文已闡述在將第一光源2沿垂直方向(Y方向)安置於導光板3中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上以面向彼此時藉由反向稜鏡薄片50達成之一效應,但在將第一光源2沿水平方向(X方向)安置於第三側表面及第四側表面上以面向彼此(參見圖10)時獲得一類似效應。
此外,舉例而言,如圖20及圖21中所圖解說明,在僅提供一個第一光源時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亦可改良。圖20及圖21圖解說明在將第一光源2僅沿垂直方向(Y方向)安置於導光板3中之第一側表面上時之一實例。在此情形中,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具有明度之一角分佈,其中沿一傾斜方向之明度在與安置有第一光源2之一側相對的一側上係高的,如圖21中之一實線所指示。亦於此情形中,反向稜鏡薄片50允許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經變化以至少沿法線之方向增加明度,藉此改良明度之角分佈。更佳地,反向稜鏡薄片50允許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經變化以沿傾斜方向減小明度。因此,通過反向稜鏡薄片50之所發射光具有明度之一角分佈,其中沿前方向之明度最高,如圖21中之一虛線所指示。
光之明度之角分佈之最佳化可以上述方式藉由反向稜鏡薄片50達成,且在此情形中,不僅在其中將第一光源2沿垂直方向(Y方向)安置於導光板3中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上以面向彼此之情形(如圖22中所圖解說明)中,且亦在其中將第一光源2沿水平方向(X方向)安置於第三側表面及第四側表面上以面向彼此之情形(如圖23中所圖解說明)中,反向稜鏡薄片50中之每一稜鏡之脊線52及散射區域31中之每一者之一延伸方向較佳地彼此正交。
在反向稜鏡薄片50中之每一稜鏡之脊線52及散射區域31中之每一者之延伸方向並不彼此正交時,在其中藉由第一光源2執行3D顯示 之情形中,一非必需區域發射光以致使串擾增加。此外,為抑制串擾,較佳地,反向稜鏡薄片50不在其一材料中包含一體積散射物件(諸如薄霧),且一稜鏡平面及較靠近顯示區段1定位之一平面為幾乎鏡平面。
圖25圖解說明在其中反向稜鏡薄片50中之每一稜鏡之脊線52與散射區域31中之每一者之延伸方向彼此正交之情形中在自前方向觀看導光板3時第一光源2之一發光狀態之一放大視圖。在圖25中,僅對應於散射區域31之部分發射光。另一方面,圖26及圖27圖解說明在其中反向稜鏡薄片50中之每一稜鏡之脊線52與散射區域31中之每一者之延伸方向不彼此正交之情形中第一光源2之一發光狀態之放大視圖。在圖26及圖27中,除對應於散射區域31以外的非必需區域發射光。在此一狀態下,在執行3D顯示時發生串擾。應注意,圖25至圖27各自圖解說明自反向稜鏡薄片50之一表面之一法線之一方向觀察之一狀態,如圖24中所圖解說明。
下文將參照圖28闡述發光狀態由於反向稜鏡薄片50中之每一稜鏡之脊線52與散射區域31中之每一者之延伸方向之間的一關係而不同的原因,如圖25至圖27中所圖解說明。圖28圖解說明光線在一剖面A-A'處(參見圖22)沿平行於導光板3中之散射區域31之型樣之一方向之行為。圖28圖解說明在將一上部光源2-2及一下部光源2-1沿垂直方向(Y方向)安置於導光板3中時之一實例。在圖28中,自下部光源2-1發射之一光線L21由一實線指示,且自上部光源2-2發射之一光線L22由一虛線指示。在光自此兩個方向進入時,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沿兩個方向具有峰值。自下部光源2-1發射之光及自上部光源2-2發射之光朝向一正上方方向發射,同時透過將反向稜鏡51中之每一者之脊線52與散射區域31中之每一者之延伸方向安置成彼此正交來維持該等光平行於彼此。因此,在反向稜鏡51中之每一者之脊線52與散射區域31中之 每一者之延伸方向不彼此正交時,自下部光源2-1發射之光線L21及自上部光源2-2發射之光線L22並不恰好以上述型樣發射,且將發光狀態轉至圖26或圖27中所圖解說明之狀態。
[效應]
如上文所闡述,在根據該實施例之顯示單元中,將散射區域31及全反射區域32安置於導光板3之第二內反射平面3B上,且導光板3允許來自第一光源2之第一照明光L1及來自第二光源7之第二照明光L10選擇性地自其射出;因此,導光板3等效地用作一視差障壁。因此,與相關領域中之視差障壁系統立體顯示單元相比較,減少組件之數目,且可達成空間節省。
此外,在根據該實施例之顯示單元中,由於散射區域31中之每一者中之微凸體41之一密度分佈隨距第一光源2之距離而變化,因此可透過改良三維顯示器中之一明度分佈來達成平面內明度分佈之一致性。進一步地,由於將反向稜鏡薄片50包含為允許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變化之一光學部件;因此,可透過減少提供至散射區域31之微凸體41所致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之變化而獲得具有明度之一所期望角分佈之照明光。
[反向稜鏡薄片50之效應之驗證]
為驗證反向稜鏡薄片50之效應,已執行針對下列兩個點之量測。使用具有一頂角為65°且間距為18μm之一反向稜鏡薄片作為反向稜鏡薄片50。
(1)藉由組合具有藉由噴砂處理而形成於散射區域31中之複數個微凸體41之導光板3與反向稜鏡薄片50來驗證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之一光分佈方向是否轉至前方向
(2)藉由使用一導光板來驗證光在通過反向稜鏡薄片50之後的一光分、佈方向是否轉至前方向,其中第二光源7之一表面經受類似於散 射區域31所經受之彼噴砂處理之噴砂處理
圖29圖解說明沿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之水平方向(X方向)之明度之一角分佈。圖30圖解說明沿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之垂直方向(Y方向)之明度之一角分佈。在圖29及圖30中,一起圖解說明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在通過反向稜鏡薄片50之後的明度之一角分佈及在其中不提供反向稜鏡薄片50之情形中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如圖29及圖30中所圖解說明,確認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在通過反向稜鏡薄片50之後轉至前方向。
圖31圖解說明沿自第二光源7發射之光之水平方向(X方向)之明度之一角分佈。圖32圖解說明沿自第二光源7發射之光之垂直方向(Y方向)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之一實例。在圖31及圖32中,一起圖解說明自第二光源7發射之光在通過反向稜鏡薄片50之後的明度之一角分佈及在其中不提供反向稜鏡薄片50之情形中自第二光源7發射之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如圖31及圖32中所圖解說明,確認自第二光源7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實質上等於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且自第二光源7發射之光在通過反向稜鏡薄片50之後轉向前方向。
(2.第二實施例)
接下來,將在下文闡述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顯示單元。應注意,相似組件由如同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顯示單元之相似元件符號標識,且將不再進一步闡述。
圖33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顯示單元之一組態實例。該顯示單元包含一向上稜鏡薄片50A,作為替代圖1中之顯示單元中之反向稜鏡薄片50之一光學部件。
如同第一實施例中之反向稜鏡薄片50,向上稜鏡薄片50A透過使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朝向前方向移位來減少光之明度之角分佈之上述 變化。向上稜鏡薄片50A包含複數個向上稜鏡51A。如圖34中所圖解說明,向上稜鏡51A中之每一者包含一第一傾斜平面53A、一第二傾斜平面54A及形成於第一傾斜平面53A與第二傾斜平面54A之一相交處之一脊線52A。如圖34中所圖解說明,自導光板3發射之光之一行進方向至少透過折射而在向上稜鏡51A中之每一者之第一傾斜平面53A及第二傾斜平面54A處改變。
(3.第三實施例)
接下來,將在下文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實施例之一顯示單元。應注意,相似組件由如同根據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顯示單元之相似元件符號標識,且將不再進一步闡述。
圖35圖解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顯示單元之一組態實例。在圖1中之顯示單元中,反向稜鏡薄片50與顯示區段1安置有間距;然而,在根據此實施例之顯示單元中,反向稜鏡薄片50及顯示區段1接合在一起。
在其中以此一方式將反向稜鏡薄片50與顯示區段1接合在一起之情形中之一效應得以驗證。在其中執行3D顯示之情形中,量測在其中將反向稜鏡薄片50與顯示區段1接合在一起之情形中之一串擾量及在其中不將反向稜鏡薄片50與顯示區段1接合在一起之情形中之一串擾量。與其中不將反向稜鏡薄片50與顯示區段1接合在一起之情形相比,確認在其中將反向稜鏡薄片50與顯示區段1接合在一起之情形中,由於透過將顯示區段1與反向稜鏡薄片50接合在一起而減小一空氣介面,因此串擾量自12.6%減少至8.8%。
(4.第四實施例)
接下來,將在下文中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實施例之一顯示單元。應注意,相似組件由如同根據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之顯示單元之相似元件符號標識,且將不再進一步闡述。
圖36圖解說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顯示單元之一組態實例。該顯示單元與圖1中之顯示單元不同之處在於,該顯示單元進一步包含具有反射區段61之一透明或半透明基板60。基板60經安置以在與來自第一光源2之光之一發射方向相對之一側(與面向顯示區段1之一側相對之一側)上面向導光板3。反射區段61起到以下作用:將來自第一光源2之光往回反射至導光板3中以便不允許沿與一原始發射方向相反之一方向發射來自第一光源2之光。反射區段61安置於對應於散射區域31之位置中。可透過提供反射區段61來改良光使用效率。
舉例而言,反射區段61由形成於基板60上之一金屬薄膜組態。作為形成反射區段61之金屬,具有良好的光譜特性之高反射率金屬(諸如Al或Ag)係較佳的。如圖36中之組態實例中所圖解說明,基板60可安置成與導光板3間隔開,或可經安置以允許將反射區段61及散射區域31黏合至彼此。此外,可在對應於導光板3之散射區域31之表面部分上直接形成一金屬薄膜,而非將反射區段61形成於表面60上。進一步地,反射區段61可由一散射樹脂(諸如白墨水)而非金屬薄膜製成。
此外,替代具有反射區段61之基板60,可提供一中性密度濾光片。
(5.第五實施例)
接下來,將在下文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實施例之一顯示單元。應注意,相似組件由如同根據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之顯示單元之相似元件符號標識,且將不再進一步闡述。
在第一實施例中,闡述其中藉由(舉例而言)噴砂處理來在第二光源7之前表面上形成複數個極小微凸體以便允許自第二光源7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近似於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之明度之角分佈之一實例;然而,可採用一不同組態。圖37及圖38圖解說明第二光源7之修 改。
圖37中所圖解說明之一第二光源7A係一導光板系統表面光源,且包含一光源區段81及一導光板82。導光板82係一稜鏡導光板,且在其一底部表面上包含一稜鏡區段83。稜鏡區段83由一鏡平面組態。
圖38中所圖解說明之一第二光源7B係一導光板系統表面光源,且包含一光源區段91及一導光板92。第二光源7B在其一發光側上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反向稜鏡薄片93。第二光源7B係一平面光源,且具有明度之一致平面內角分佈。第二反向稜鏡薄片93允許自第二光源7B發射之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近似於自第一光源2發射之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
應注意,在圖38中,第二光源7B係一邊緣光系統表面光源;然而,第二光源7B可係一直接型表面光源。
(6.其他實施例)
儘管已參照上述實施例來闡述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且可以各種方式修改。舉例而言,根據上述實施例之顯示單元各自可應用於具有一顯示器功能之各種電子裝置。圖40圖解說明一電視之一外觀組態作為此一電子設備之一實例。該電視包含一影像顯示螢幕區段200,該影像顯示螢幕區段包含一前面板210及一濾光玻璃220。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闡述其中將散射區域31及全反射區域32安置於導光板3中之第二內反射平面3B上之一組態實例;然而,散射區域31及全反射區域32可安置於第一內反射平面3A上。
進一步地,在上述實施例中,將反向稜鏡薄片50及向上稜鏡薄片50A闡述為允許光之明度之角分佈變化之光學部件之實例;然而,可使用包含至少透過折射來改變入射光之一行進方向之複數個部分之任何其他光學部件。舉例而言,可使用一透鏡薄片,其包含具有折射之複數個透鏡作為改變光之行進方向之部分。
在上述實施例中,闡述其中以一條形形式並排配置沿垂直方向連續地延伸之複數個散射區域31之一組態實例;然而,舉例而言,如圖39中所圖解說明,散射區域31可具有沿垂直方向間斷地延伸之一型樣。
在上述實施例中,如圖7及諸如此類中所圖解說明,透過在散射區域31之表面上形成複數個微凸體41來將光散射特性添加至散射區域31;然而,散射區域31之表面可塗佈有具有光散射特性之一材料,諸如白墨水。
本發明之技術可具有下列組態。
(1)一種顯示單元,其包含:一顯示區段,其顯示一影像;及一光源器件,其朝向該顯示區段發射光供用於影像顯示,該光源器件包含一或多個第一光源、一導光板及一光學部件,該等第一光源發射第一照明光,該導光板包含允許該第一照明光經散射且然後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複數個散射區域,該光學部件安置於該導光板之一發光側上以面向該導光板且允許自該導光板發射之該第一照明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變化。
(2)如(1)之顯示單元,其中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該第一照明光具有明度之一角分佈,其中沿一傾斜方向之明度高於沿該導光板之一表面之一法線之一方向之明度,且該光學部件允許該第一照明光沿該導光板之該表面之該法線之該方向之該明度增加。
(3)如(1)或(2)之顯示單元,其中該光學部件包含各自允許至少透過折射來改變入射光之一行進方向之複數個部分。
(4)如(3)之顯示單元,其中 改變光之該行進方向之該等部分由各自具有一第一傾斜平面、一第二傾斜平面及一脊線之稜鏡組態,該脊線形成於該第一傾斜平面與該第二傾斜平面之一相交處,該複數個散射區域中之每一者係以一方式安置以組態沿一預定方向連續地延伸之一型樣或沿該預定方向間斷地延伸之一型樣,且該等稜鏡中之每一者之該脊線與該等散射區域中之每一者之該延伸方向彼此正交。
(5)如(1)至(4)中任一項之顯示單元,其中該導光板具有複數個側表面,該一或多個第一光源經安置以面向該導光板之該等側表面中之一或多者,且該等散射區域中之每一者在其一表面上具有提供一光散射功能之複數個微凸體,且該等微凸體之密度隨距該第一光源之一距離而變化。
(6)如(5)之顯示單元,其中該等散射區域中之每一者中之該等微凸體之密度隨距該第一光源之距離增加而增加。
(7)如(1)至(6)中任一項之顯示單元,其進一步包含經安置以面向該導光板之一第二光源,該第二光源自不同於該第一光源之一光施加方向之一方向朝向該導光板施加第二照明光,其中該光學部件允許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該第二照明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以及該第一照明光之明度之該角分佈變化。
(8)如(7)之顯示單元,其中該第二照明光具有明度之一角分佈,其中沿一傾斜方向之明度高於沿該導光板之一表面之一法線之一方向之明度,且該光學部件允許該第二照明光沿該導光板之該表面之該法線之該方向之該明度增加。
(9)如(7)之顯示單元,其中該顯示區段在基於三維影像資料之透視影像與基於二維影像資料之一影像之間選擇性地切換待顯示之影像,且該第二光源經控制以在將在該顯示區段上顯示該等透視影像時關斷,且經控制以在將在該顯示區段上顯示基於該二維影像資料之該影像時接通。
(10)如(9)之顯示單元,其中該第一光源經控制以在將在該顯示區段上顯示該等透視影像時接通,且經控制以在將在該顯示區段上顯示該基於該二維影像資料之影像時關斷或接通。
(11)如(1)至(10)中任一項之顯示單元,其進一步包含經安置在該導光板之該發光側之一相對側上以面向該導光板且允許已自該導光板射出至該發光側之該相對側上之該第一照明光往回反射至該導光板中之一反射部件。
(12)一種光源器件,其包含:一或多個第一光源,其發射第一照明光;一導光板,其包含允許該第一照明光經散射且然後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複數個散射區域;及一光學部件,其安置於該導光板之一發光側上以面向該導光板且允許自該導光板發射之該第一照明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變化。
(13)一種具備一顯示單元之電子裝置,,該顯示單元包含:一顯示區段,其顯示一影像;及一光源器件,其朝向該顯示區段發射光供用於影像顯示,該光源器件包含一或多個第一光源、一導光板及一光學部件,該等第一光源發射第一照明光,該導光板包含允許該第一照明光經散射且然後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複數個散射區域,該光學部件安置於該導光板之一發光側上以面向該導光板且允許自該導光板發射之該第一照明光之明度 之一角分佈變化。
本申請案含有與在2012年7月31日在日本專利局提出申請之日本優先專利申請案第2012-169218中所揭示之標的物相關之標的物,該日本優先專利申請案之整個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可取決於設計要求及其他因素而做出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及變更,只要其歸屬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或其等效物之範疇內即可。
1‧‧‧顯示區段
2‧‧‧第一光源
3‧‧‧導光板
3A‧‧‧第一內反射平面
3B‧‧‧第二內反射平面
7‧‧‧第二光源
31‧‧‧散射區域
32‧‧‧全反射區域
50‧‧‧反向稜鏡薄片
51‧‧‧反向稜鏡

Claims (13)

  1. 一種顯示單元,其包括:一顯示區段,其顯示一影像;及一光源器件,其朝向該顯示區段發射光供用於影像顯示,該光源器件包含一或多個第一光源、一導光板及一光學部件,該等第一光源發射第一照明光,該導光板包含允許該第一照明光經散射且然後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複數個散射區域,該光學部件安置於該導光板之一發光側上以面向該導光板且允許自該導光板發射之該第一照明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變化。
  2. 如請求項1之顯示單元,其中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該第一照明光具有明度之一角分佈,其中沿一傾斜方向之明度高於沿該導光板之一表面之一法線之一方向之明度,且該光學部件允許該第一照明光沿該導光板之該表面之該法線之該方向之該明度增加。
  3. 如請求項1之顯示單元,其中該光學部件包含各自允許至少透過折射來改變入射光之一行進方向之複數個部分。
  4. 如請求項3之顯示單元,其中改變光之該行進方向之該等部分由各自具有一第一傾斜平面、一第二傾斜平面及一脊線之稜鏡組態,該脊線形成於該第一傾斜平面與該第二傾斜平面之一相交處,該複數個散射區域中之每一者係以一方式安置以組態沿一預定方向連續地延伸之一型樣或沿該預定方向間斷地延伸之一型樣,且該等稜鏡中之每一者之該脊線與該等散射區域中之每一者之 該延伸方向彼此正交。
  5. 如請求項1之顯示單元,其中該導光板具有複數個側表面,該一或多個第一光源經安置以面向該導光板之該等側表面中之一或多者,且該等散射區域中之每一者在其一表面上具有提供一光散射功能之複數個微凸體,且該等微凸體之密度隨距該第一光源之一距離而變化。
  6. 如請求項5之顯示單元,其中該等散射區域中之每一者中之該等微凸體之密度隨距該第一光源之距離增加而增加。
  7. 如請求項1之顯示單元,其進一步包括經安置以面向該導光板之一第二光源,該第二光源自不同於該第一光源之一光施加方向之一方向朝向該導光板施加第二照明光,其中該光學部件允許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該第二照明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以及該第一照明光之明度之該角分佈變化。
  8. 如請求項7之顯示單元,其中該第二照明光具有明度之一角分佈,其中沿一傾斜方向之明度高於沿該導光板之一表面之一法線之一方向之明度,且該光學部件允許該第二照明光沿該導光板之該表面之該法線之該方向之該明度增加。
  9. 如請求項7之顯示單元,其中該顯示區段在基於三維影像資料之透視影像與基於二維影像資料之一影像之間選擇性地切換待顯示之影像,且該第二光源經控制以在將在該顯示區段上顯示該等透視影像時關斷,且經控制以在將在該顯示區段上顯示基於該二維影像資料之該影像時接通。
  10. 如請求項9之顯示單元,其中該第一光源經控制以在將在該顯示區段上顯示該等透視影像時接通,且經控制以在將在該顯示區段上顯示基於該二維影像資料之該影像時關斷或接通。
  11. 如請求項1之顯示單元,其進一步包括經安置在該導光板之該發光側之一相對側上以面向該導光板且允許已自該導光板射出至該發光側之該相對側上之該第一照明光往回反射至該導光板中之一反射部件。
  12. 一種光源器件,其包括:一或多個第一光源,其發射第一照明光;一導光板,其包含允許該第一照明光經散射且然後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複數個散射區域;及一光學部件,其安置於該導光板之一發光側上以面向該導光板且允許自該導光板發射之該第一照明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變化。
  13. 一種具備一顯示單元之電子裝置,該顯示單元包括:一顯示區段,其顯示一影像;及一光源器件,其朝向該顯示區段發射光供用於影像顯示,該光源器件包含一或多個第一光源、一導光板及一光學部件,該等第一光源發射第一照明光,該導光板包含允許該第一照明光經散射且然後自該導光板射出之複數個散射區域,該光學部件安置於該導光板之一發光側上以面向該導光板且允許自該導光板發射之該第一照明光之明度之一角分佈變化。
TW102123503A 2012-07-31 2013-07-01 光源器件、顯示單元及電子裝置 TW2014051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9218A JP2014029356A (ja) 2012-07-31 2012-07-31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5174A true TW201405174A (zh) 2014-02-01

Family

ID=49976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3503A TW201405174A (zh) 2012-07-31 2013-07-01 光源器件、顯示單元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36529A1 (zh)
JP (1) JP2014029356A (zh)
CN (2) CN103574403A (zh)
TW (1) TW20140517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3271B (zh) * 2013-09-18 2021-04-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程式以及儲存介質
TWI491927B (zh) * 2014-03-21 2015-07-1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器
JP6331020B2 (ja) * 2014-09-03 2018-05-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導光板表示装置
CN104536145B (zh) * 2015-01-21 2017-06-2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KR102390375B1 (ko) 2015-08-26 2022-04-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CN105093553A (zh) * 2015-09-21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障式裸眼3d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EP3447807B1 (en) * 2016-03-31 2023-09-06 Sony Group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a display apparatus
TWI589966B (zh) * 2016-05-12 2017-07-0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JP6866704B2 (ja) * 2017-03-14 2021-04-2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6370426B1 (ja) * 2017-03-16 2018-08-08 Nissha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
CN110836355B (zh) * 2018-08-17 2022-06-24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交通工具的照明系统
CN109340683A (zh) * 2018-09-29 2019-02-15 雷铁成 一种形成立体光影的灯具
JP2020091132A (ja) * 2018-12-04 2020-06-1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透光性部材の表面欠陥検査装置
JP1701284S (zh) * 2020-12-03 2021-12-06
JP1701285S (zh) * 2020-12-04 2021-12-06
JP1708628S (ja) * 2020-12-04 2022-03-01 アンテナ
JP1701286S (zh) * 2020-12-04 2021-12-06
JP1708679S (ja) * 2020-12-04 2022-03-01 アンテナ
JP1708677S (ja) * 2020-12-04 2022-03-01 アンテナ
JP1708627S (ja) * 2020-12-04 2022-03-01 アンテナ
JP1708678S (ja) * 2020-12-04 2022-03-01 アンテ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29356A (ja) 2014-02-13
CN103574403A (zh) 2014-02-12
CN203413464U (zh) 2014-01-29
US20140036529A1 (en) 201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05174A (zh) 光源器件、顯示單元及電子裝置
TWI453506B (zh) 光源裝置及立體顯示器
JP5045826B2 (ja)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立体表示装置
JP5545068B2 (ja)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立体表示装置
KR102617760B1 (ko) 지향성 백라이트
JP5674023B2 (ja)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973794B1 (ja) 表示装置
US20120306861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TW201421076A (zh) 光源元件、顯示單元及電子裝置
JP2013076725A (ja)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US20120256974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JP2013083904A (ja)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US20130162694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50346499A1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pparatus
JP2013104915A (ja)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US20130088891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677721B (zh) 背光單元及包含該背光單元的自動立體3d顯示裝置
JP2013105675A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4112258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4148099A1 (ja)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