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5164A - 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Google Patents

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5164A
TW201405164A TW102139029A TW102139029A TW201405164A TW 201405164 A TW201405164 A TW 201405164A TW 102139029 A TW102139029 A TW 102139029A TW 102139029 A TW102139029 A TW 102139029A TW 201405164 A TW201405164 A TW 20140516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pickup system
image pickup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9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67225B (zh
Inventor
Wei-Yu Chen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054997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140516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39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67225B/zh
Priority to US14/105,811 priority patent/US8988796B1/en
Priority to CN201310722343.4A priority patent/CN10457027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5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5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7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72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藉由上述結構,在滿足特定條件下,可有利於具備大視角及縮短系統總長度,並提升周邊解像力和照度。

Description

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特別是關於一種應用於可攜式電子產品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
隨著個人電子產品逐漸輕薄化,電子產品內部各零組件被要求具有更小的尺寸。攝影鏡頭的尺寸在這個趨勢下同樣面臨著小型化的要求。除了小型化的要求之外,因為半導體製程技術的進步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面積縮小,攝影鏡頭逐漸往高畫素領域發展,因此,對成像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傳統搭載於可攜式電子產品上的小型化光學系統,多採用三片式透鏡結構為主,但由於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平板電腦(Tablet PC)與可穿戴式設備(Wearable Apparatus)等高規格可攜裝置(Mobile Terminal)的盛行,使得攝影鏡頭在畫素與成像品質上的迅速攀升,習知的三片式攝影鏡頭已無法滿足更高階的攝影需求。
領域中亦提出四片式透鏡組,期能提供更優異的成像品質。然而,習用四片式透鏡組往往未能在大視角及鏡頭總長度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且對於周邊影像的解像力與照度也不甚理想,尚未能滿足領域中所要求的高階成像品質。
因此,領域中急需一種在滿足小型化的條件下,具有良好之 周邊解像力與照度的攝影鏡頭。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mm<Td<3.2mm;1.0mm<Td/tan(HFOV)<3.75mm;|f/f4|<1.20;及f2/f3<-0.65。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mm<Td<3.2mm;1.0mm<Td/tan(HFOV)<3.75mm;|f/f4|<1.20;及-2.0<f/f3<-0.95。
又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光圈值為Fno,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mm<Td<3.2mm;1.0mm<Td/tan(HFOV)<3.75mm;|f/f4|<1.20;及1.40<Fno2.25。
再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如前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及一電子感光元件。
更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攜裝置,包含如前述的取像裝置。
當Td滿足上述條件時,有利於維持系統的小型化。
當Td/tan(HFOV)滿足上述條件時,有助於使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同時具備大視角及短總長的特性。
當|f/f4|滿足上述條件時,可使系統的主點更遠離成像面,有利於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以維持鏡頭的小型化。
當f2/f3滿足上述條件時,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的屈折力配置較為平衡,可有助於像差的修正與敏感度的降低。
當f/f3滿足上述條件時,該第三透鏡的作用如同補正透鏡,其功能為平衡及修正系統所產生的各項像差,進而可使系統獲得更高的成像品質。
當Fno滿足上述條件時,有助於提升系統的周邊照度。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物側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像側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物側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像側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1031‧‧‧物側面
132、322、332、432、532、632、732、832、932、1032‧‧‧像側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1041‧‧‧物側面
142、422、342、442、542、642、742、842、942、1042‧‧‧像側面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成像面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1070‧‧‧電子感光元件
1101‧‧‧取像裝置
1110‧‧‧智慧型手機
1120‧‧‧平板電腦
1130‧‧‧可穿戴式設備
f‧‧‧為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
f1‧‧‧為第一透鏡的焦距
f2‧‧‧為第二透鏡的焦距
f3‧‧‧為第三透鏡的焦距
f4‧‧‧為第四透鏡的焦距
V1‧‧‧為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
Td‧‧‧為第一透鏡物側面至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CT1‧‧‧為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2‧‧‧為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3‧‧‧為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4‧‧‧為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ΣCT‧‧‧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的總和
R3‧‧‧為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
R4‧‧‧為第二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
Fno‧‧‧為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光圈值
FOV‧‧‧為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最大視角
HFOV‧‧‧為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一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一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二A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二B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三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三B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四A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四B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五A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五B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六A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六B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七A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七B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八A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八B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九A圖係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九B圖係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十A圖係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示意圖。
第十B圖係本發明第十實施例的像差曲線圖。
第十一A圖係示意裝設有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智慧型手機。
第十一B圖係示意裝設有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平板電腦。
第十一C圖係示意裝設有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可穿戴式設備。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
該第一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可提供系統所需的正屈折力,有助於縮短系統的總長度。該第一透鏡物側面可為凸面,可有效加強縮短光學總長度的功效。
該第二透鏡具正屈折力,有助於利用第二透鏡調和第一透鏡的匯聚能力。該第二透鏡的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有助於修正系統的像散。
該第三透鏡具負屈折力,有助於系統的像差修正。該第三透鏡物側面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近光軸處為凸面,可有助於修正系統的像散。
該第四透鏡物側面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有助於修正系統非點收差(Astigmatism),並可有效修正離軸像差。
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當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5mm<Td<3.2mm時,有利於維持系統的小型化;較佳地,滿足下列關係式:0.8mm<Td<2.5mm。
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當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0mm<Td/tan(HFOV)<3.75mm時,有助於使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同時具備大視角及短總長的特性;較佳地,滿足下列關係式:1.2mm<Td/tan(HFOV)<2.75mm。
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當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f/f4|<1.20時,可使系統的主點更遠離成像面,有利於縮短系統的光學總長度,以維持鏡頭的小型化。
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當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f2/f3<-0.65時,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的屈折力配置較為平衡,可有助於像差的修正與敏感 度的降低;較佳地,滿足下列關係式:f2/f3<-0.75。
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當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2.0<f/f3<-0.95時,該第三透鏡的作用如同補正透鏡,其功能為平衡及修正系統所產生的各項像差,進而可使系統獲得更高的成像品質。
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光圈值為Fno,當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1.40<Fno2.25時,有助於提升系統的周邊照度。
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當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25<f/f1<0.75時,該第一透鏡的屈折力較為合適,避免敏感度過高;較佳地,滿足下列關係式:0.25<f/f1<0.75。
該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當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5<(R3+R4)/(R3-R4)<2.5時,有助於加強像差的修正。
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當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5mm<f<2.0mm時,有助於提供適當的光學總長度。
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及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的總合為ΣCT,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當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80<ΣCT/Td<0.95時,有利於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組裝,並降低敏感度。
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當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45<V1時,可有效修正系統色差。
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當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0.65<CT2/(CT1+CT3+CT4)<2.0時,各透鏡的厚度較為合適, 有助於鏡片的製作及組裝。
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當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滿足下列關係式:80度<FOV<110度時,有利於取得足夠的視場角。
本發明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可於鏡面上設置非球面(ASP),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總長度。
本發明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可至少設置一光闌,如孔徑光闌(Aperture Stop)、耀光光闌(Glare Stop)或視場光闌(Field Stop)等。
本發明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光圈配置可為前置或中置,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設置於被攝物與第一透鏡間,中置光圈則表示光圈設置於第一透鏡與成像面間,前置光圈可使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出射瞳(Exit Pupil)與成像面產生較長的距離,使之具有遠心(Telecentric)效果,可增加電子.感光元件如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中置光圈則有助於擴大系統的視場角,使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具有廣角鏡頭之優勢。
本發明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就以具有屈折力的透鏡而言,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且未界定該凸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且未界定該凹面位置時,則表示該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
本發明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更可視需求應用於變焦的光學系統中,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可多方面應用於3D(三維)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數位平板與可穿戴式設備等可攜裝置中。
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其包含前述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以及電子感光元件,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成像面,因此取像裝置可藉由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系統設計,有利於縮短大視角的系統總長,並提升周邊解像力與照度,進而達到最佳成像效果。較佳地,該取像裝置可進一步包含鏡筒(Barrel Member)、支持裝置(Holder Member)或其組合。
請參第十一A圖、第十一B圖、第十一C圖,該取像裝置(1101)可搭載於可攜裝置,其包括,但不限於:智慧型手機(1110)、平板電腦(1120)、或可穿戴式設備(1130)。前揭可攜裝置僅是示範性地說明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實際運用例子,並非限制本發明之取像裝置的運用範圍。較佳地,該可攜裝置可進一步包含控制單元(Control Unit)、顯示單元(Display)、儲存單元(ROM)、暫儲存單元(RAM)或其組合。
本發明的取像裝置及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將藉由以下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一A圖,第一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一B圖。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170),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 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14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100),置於該第一透鏡(110)與該第二透鏡(12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IR-cut filter)(150)置於該第四透鏡(140)與一成像面(16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
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170)設置於該成像面(160)上。
第一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上述的非球面曲線的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距離;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R:曲率半徑;k:錐面係數;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光圈值為Fno,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數值為:f=1.17(毫米),Fno=2.20,HFOV=46.7(度)。
該第一透鏡(110)的色散係數為V1,其關係式為:V1=21.4。
該第二透鏡(12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一透鏡(11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三透鏡(13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14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其關係式為:CT2/(CT1+CT3+CT4)=0.69。
該第二透鏡物側面(121)的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像側面(122)的曲率半徑為R4,其關係式為:(R3+R4)/(R3-R4)=0.85。
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110)的焦距為f1,其關係式為:f/f1=0.12。
該第二透鏡(120)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1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2/f3=-0.77。
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140)的焦距為f4,其關係式為:|f/f4|=0.77。
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130)的焦距為f3,其關係式為:f/f3=-1.10。
該第一透鏡物側面(111)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14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關係式為:Td=1.850(毫米)。
該第一透鏡(110)、該第二透鏡(120)、該第三透鏡(130)、及該第四透鏡(140)於光軸上之厚度的總合為ΣCT,該第一透鏡物側面(111)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14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其關係式為:ΣCT/Td=0.89。
該第一透鏡物側面(111)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142)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其關係式為:Td/tan(HFOV)=1.74(毫米)。
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其關係式為:FOV=93.4(度)。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請參閱第二A圖,第二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二B圖。第二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拾取系統透鏡 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270),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2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2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2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2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2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2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2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24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200),置於該第一透鏡(210)與該第二透鏡(22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250)置於該第四透鏡(240)與一成像面(26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
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270)設置於該成像面(260)上。
第二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三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四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二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五中所列。
《第三實施例》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請參閱第三A圖,第三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三B圖。第三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370),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3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3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3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3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3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3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3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3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3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34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300),置於該第一透鏡(310)與該第二透鏡(32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350)置於該第四透鏡(340)與一成像面(36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
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370)設置於該成像面(360)上。
第三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六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七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三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八中所列。
《第四實施例》
本發明第四實施例請參閱第四A圖,第四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四B圖。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470),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4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4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4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4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4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4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4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44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 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400),置於該第一透鏡(410)與該第二透鏡(42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450)置於該第四透鏡(440)與一成像面(46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
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470)設置於該成像面(460)上。
第四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九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四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十一中所列。
《第五實施例》
本發明第五實施例請參閱第五A圖,第五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五B圖。第五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570),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510),其材質為玻璃,其物側面(5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520),其材質為玻璃,其物側面(5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 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5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5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5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5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5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54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500),置於該第一透鏡(510)與該第二透鏡(52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550)置於該第四透鏡(540)與一成像面(56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
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570)設置於該成像面(560)上。
第五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十二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三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五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十四中所列。
《第六實施例》
本發明第六實施例請參閱第六A圖,第六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六B圖。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拾取系統透鏡 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670),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6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6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6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6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6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6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6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6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6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64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600),置於該第一透鏡(610)與該第二透鏡(62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650)置於該第四透鏡(640)與一成像面(66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
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670)設置於該成像面(660)上。
第六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十五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六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六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十七中所列。
《第七實施例》
本發明第七實施例請參閱第七A圖,第一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七B圖。第七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770),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7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7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7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7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7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7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7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7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7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74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700),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71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750)置於該第四透鏡(740)與一成像面(76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
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770)設置於該成像面(760)上。
第七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十八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十九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七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中所列。
《第八實施例》
本發明第八實施例請參閱第八A圖,第八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八B圖。第八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870),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8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8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8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8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8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8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8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8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8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84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 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800),置於該第一透鏡(810)與該第二透鏡(82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850)置於該第四透鏡(840)與一成像面(86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
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870)設置於該成像面(860)上。
第八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一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十二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八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三中所列。
《第九實施例》
本發明第九實施例請參閱第九A圖,第九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九B圖。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970),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9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9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9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9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92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9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 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9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9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9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9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9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9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94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900),置於該第一透鏡(910)與該第二透鏡(92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950)置於該第四透鏡(940)與一成像面(96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
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970)設置於該成像面(960)上。
第九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四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十五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九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六中所列。
《第十實施例》
本發明第十實施例請參閱第十A圖,第十實施例的像差曲線請參閱第十B圖。第一實施例的取像裝置包含影像拾取系統透鏡 組與一電子感光元件(1070),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主要由四片具屈折力的透鏡構成,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101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1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01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102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2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02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103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10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其兩面皆為非球面;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1040),其材質為塑膠,其物側面(104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104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兩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1042)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另設置有一光圈(1000),置於一被攝物與該第一透鏡(1010)間;另包含有一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1050)置於該第四透鏡(1040)與一成像面(1060)間,其材質為玻璃且不影響焦距。
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1070)設置於該成像面(1060)上。
第十實施例詳細的光學數據如表二十七所示,其非球面數據如表二十八所示,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毫米,HFOV定義為最大視角的一半。
第十實施例非球面曲線方程式的表示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形 式。此外,各個關係式的參數係如同第一實施例所闡釋,惟各個關係式的數值係如表二十六中所列。
表一至表二十九所示為本發明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實施例的不同數值變化表,然本發明各個實施例的數值變化皆屬實驗所得,即使使用不同數值,相同結構的產品仍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疇,故以上的說明所描述的及圖式僅做為例示性,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物側面
112‧‧‧像側面
120‧‧‧第二透鏡
121‧‧‧物側面
122‧‧‧像側面
130‧‧‧第三透鏡
131‧‧‧物側面
132‧‧‧像側面
140‧‧‧第四透鏡
141‧‧‧物側面
142‧‧‧像側面
150‧‧‧紅外線濾除濾光元件
160‧‧‧成像面
170‧‧‧電子感光元件

Claims (26)

  1. 一種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mm<Td<3.2mm;1.0mm<Td/tan(HFOV)<3.75mm;|f/f4|<1.20;及f2/f3<-0.65。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四透鏡的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25<f/f1<0.75。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mm<Td<2.5mm。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光圈值為Fno,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4<Fno2.2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該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該第二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R3+R4)/(R3-R4)<2.5。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mm<f<2.0mm。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係滿足下列關係式:1.2mm<Td/tan(HFOV)<2.75mm。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及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之厚度的總合為ΣCT,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0<ΣCT/Td<0.95。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45<V1。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 的厚度為CT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5<CT2/(CT1+CT3+CT4)<2.0。
  13. 一種取像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及一電子感光元件。
  14. 一種可攜裝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取像裝置。
  15. 一種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mm<Td<3.2mm;1.0mm<Td/tan(HFOV)<3.75mm;|f/f4|<1.20;及-2.0<f/f3<-0.95。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45<V1。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25<f/f1<0.75。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係滿足下列關係式:80度<FOV<110度。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8mm<Td<2.5mm。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f2/f3<-0.75。
  21. 一種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具屈折力的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及一具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其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且其像側面於離軸處具有至少一凸面;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具有屈折力的透鏡為四片;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面至該第四透鏡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d,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光圈值為Fno,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5mm<Td<3.2mm;1.0mm<Td/tan(HFOV)<3.75mm;|f/f4|<1.20;及1.40<Fno2.25。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 二透鏡的焦距為f2,該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係滿足下列關係式:f2/f3<-0.65。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45<V1。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正屈折力,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25<f/f1<0.75。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係滿足下列關係式:80度<FOV<110度。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其中該第二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2,該第一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1,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4,係滿足下列關係式:0.65<CT2/(CT1+CT3+CT4)<2.0。
TW102139029A 2013-10-29 2013-10-29 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467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9029A TWI467225B (zh) 2013-10-29 2013-10-29 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US14/105,811 US8988796B1 (en) 2013-10-29 2013-12-13 Image capturing lens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201310722343.4A CN104570278B (zh) 2013-10-29 2013-12-24 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9029A TWI467225B (zh) 2013-10-29 2013-10-29 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5164A true TW201405164A (zh) 2014-02-01
TWI467225B TWI467225B (zh) 2015-01-01

Family

ID=50549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9029A TWI467225B (zh) 2013-10-29 2013-10-29 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88796B1 (zh)
CN (1) CN104570278B (zh)
TW (1) TWI46722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16809B2 (en) 2013-11-13 2016-04-1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 capturing lens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TWI609196B (zh) * 2016-09-29 2017-12-2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TWI634361B (zh) * 2017-06-07 2018-09-0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40766B1 (ko) * 2014-08-28 2017-05-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05589183B (zh) * 2014-10-24 2018-01-09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9212716B (zh) * 2017-07-06 2020-12-11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CN108227137B (zh) * 2017-12-29 2020-07-17 南阳利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识别中远距离障碍物的高清车载镜头
CN110068909B (zh) * 2018-01-24 2021-08-17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红外波长投影镜片组
TWI730517B (zh) 2019-11-29 2021-06-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系統及電子裝置
CN112526729B (zh) * 2021-02-08 2021-05-14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6381904B (zh) * 2023-06-05 2023-09-12 武昌理工学院 一种摄像装置及其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7702B2 (ja) * 2003-05-12 2010-11-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7225833A (ja) * 2006-02-23 2007-09-06 Kyocera Corp 撮像レンズ、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携帯端末
JP4022246B1 (ja) 2007-05-09 2007-12-12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5405360B2 (ja) * 2009-10-06 2014-02-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421562B (zh) * 2010-12-03 2014-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
JP5804474B2 (ja) * 2011-10-28 2015-11-04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TWI467222B (zh) 2012-09-19 2015-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擷取系統鏡組
JP2014178623A (ja) 2013-03-15 2014-09-25 Hitachi Maxell Ltd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16809B2 (en) 2013-11-13 2016-04-19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e capturing lens system, imag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TWI609196B (zh) * 2016-09-29 2017-12-2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TWI634361B (zh) * 2017-06-07 2018-09-0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紅外單波長鏡片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0278A (zh) 2015-04-29
US8988796B1 (en) 2015-03-24
TWI467225B (zh) 2015-01-01
CN104570278B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9133B (zh) 取像光學系統、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I467218B (zh) 成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465764B (zh) 成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472825B (zh) 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607238B (zh) 光學攝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89132B (zh) 成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式裝置
TWI593999B (zh)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
TWI467225B (zh) 影像拾取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506332B (zh) 拾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467224B (zh) 光學拾像鏡片系統
TWI522646B (zh) 成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19808B (zh) 光學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I518360B (zh) 取像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TWI484215B (zh) 光學結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467219B (zh) 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式裝置
TWI435135B (zh) 光學透鏡系統
TWI477806B (zh) 光學攝像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TWI435103B (zh) 光學攝像鏡片系統
TWI479187B (zh) 取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I447471B (zh) 影像拾取鏡片組
TWI422900B (zh) 光學攝影鏡頭組
TWI485425B (zh) 成像光學系統、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裝置
TWI447428B (zh) 攝像鏡頭
TW201344235A (zh) 影像擷取系統鏡片組
TW201721220A (zh)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