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51976A - 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應用 - Google Patents
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應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51976A TW201351976A TW101119901A TW101119901A TW201351976A TW 201351976 A TW201351976 A TW 201351976A TW 101119901 A TW101119901 A TW 101119901A TW 101119901 A TW101119901 A TW 101119901A TW 201351976 A TW201351976 A TW 20135197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capturing
- capturing device
- state
- focal length
- focus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了一種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應用,該影像擷取裝置係具有一感光元件、一鏡片組以及一焦距調整模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係具有一第一態、一第二態及一第三態,該影像擷取裝置於該第一態、第二態及第三態時的焦距均為相異,然而於第一態、一第二態及一第三態時該焦距調整模組與該感光元件之距離為固定。簡單來說,本發明係提出了一種在不影響影像品質以及有限的成本底下,能提供2公分以下焦距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解決了習知微相機模組無法提供超近距拍攝的問題。
Description
本發明揭露一種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應用,更明確的說,本發明係揭露了一種可提供2公分以下焦距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以及應用前述微型影像擷取裝置之電子裝置。
在照相機的設計中,對焦、變焦、近拍功能都是藉由控制照相機鏡頭組內各個鏡片的相對位置來達到。由於像距和物距是相依參數,當物距移動,像距也會隨之變動導致其聚焦位置會偏離影像感測器位置,故此,對焦的主要目的,在於調整鏡頭組內的對焦鏡組位置,來讓最佳聚焦點重新落在影像感測器上,來補償物距的改變所造成的影像模糊,據而在不影響整體鏡頭組的等效焦距下,得到清晰影像。而按其焦距距離的長短,傳統的數位相機的對焦模式得大致的分為正常模式、近拍模式以及超近拍模式三種。在正常模式時,相機的焦距約為50公分到無窮遠,在近拍模式時,相機的焦距約為則係指焦距約為5到10公分,而在超近拍模式時,相機的焦距則約為3公分以下。
為了達到超近拍模式的拍攝,視相機類型的不同,其解決的方式亦有差異。以可換鏡頭式相機為例,其得直接對其連接的鏡頭進行更換,以一微距鏡進行拍攝。而於嵌合式消費型相機中,其則係藉由調整一鏡片組或其中各透鏡的相對位置來微量地縮短鏡頭等效焦距,進而調整鏡頭的有效對焦範圍,進以達到微距拍攝的功能。
然而,對於應用於手機或手提電腦等對體積大小具有嚴格限制的微相機模組而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設計調變各組鏡片相對位置的機構傳動件設計是相當困難,特別是如果要直接把現有之機構設計微縮到微相機模組鏡頭內,在技術上雖非不可行,但在量產性上則是有待商榷,因此對於微相機模組的調變機構設計也就必須要另闢圖徑。亦因如此,習知的微相機模組無法在不影響畫質的前提下提供一超近
拍功能。
除了前述的瓶頸外,目前微相機模組的主流對焦技術是被動式對焦技術,主要是以音圈馬達為驅動器,調變鏡組與影像感測器之距離,從鏡頭規格之最遠對焦距離到最近對焦距離切成超過20段的對焦位置,藉由計算在每個對焦位置的影像品質,判斷最佳對焦位置,最後調整鏡組與影像感測器之距離,讓最佳聚焦點落在影像感測器。然而,因為音圈馬達的線性調變距離有限,隨之而來的,此對焦技術的對焦範圍有其侷限。另外,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鏡片組內各透鏡在對焦過程中的相對位置保持不變,而攝影距離越近時,拍攝條件離鏡組的最佳影像設計值(通常為無窮處)的條件越遠,結果是就算找到最佳對焦位置,此時的照片光學品質一樣是不可接受。因此目前微照相機模組的拍攝最近距離通常都是大於10公分以上,不能滿足一般使用者對於近距離攝影的需求。除此之外,由於被動式對焦技術把從無窮遠到10公分距離切為數十段的攝影距離,以分析尋找最佳對焦距離,其中央處理器進行處理時需要的時間過久,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據此,業界為了解決上開的問題,開發出一種利用氣體調整相機焦距的技術。請參閱美國專利公告號第7,088,917號專利,此專利係揭露了一種微相機模組。其在相機鏡頭前面安裝一顆平凸透鏡,在曲面玻璃外充填一折射率與玻璃相近之液體,由於凸透鏡的焦距趨近於無窮大,其將不影響相機鏡頭的正常攝影。而當有近拍需求時,內有一加熱環,會加熱液體產生氣泡進而將液體自鏡片的中央部份推開,此時平凸透鏡兩側介質為氣體,平凸透鏡的焦距為一有限值,因此縮短有效拍攝範圍達到近拍效果。然而,此項設計只能在兩個拍攝模式內轉換,若使用者對微相機模組的對焦速度具有一較高的要求時,其顯然地將不敷應用。
據此,如何開發出一種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得以於不影響影像品質的前提下,能於2公分的焦距內進行拍攝之同時並得有效的減少其對焦時時間,實為所屬技術領域具通常知識者急欲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的一範疇在於提供一種微型影像擷取裝置,用以擷取一物體之光線以產生一相對應的影像資料,微型影像擷取裝置係包含有一感光元件、一鏡片組以及一焦距調整模組。鏡片組係設置於感光元件之一側,鏡片組具有一至少一光學鏡片,而焦距調整模組則係設置於鏡片組相對於感光元件之另一側。其中,影像擷取裝置係具有一第一態、一第二態及一第三態,影像擷取裝置於第一態時的焦距區間之最大值係大於第二態時的焦距區間之最大值,而影像擷取裝置於第二態的焦距區間之最大值大於第三態時的焦距區間之最大值。
更明確的說,焦距調整模組為一液態透鏡,另一方面,前述的焦距調整模組於第二態時之屈光度大於20D,而於第三態時之屈光度大於50D。另一方面,於應用時,本發明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係進一步包含有一剛性容置元件,剛性容置元件係圍設有一容置空間以供感光元件、鏡片組以及焦距調整模組容置,其中,容置空間的體積為固定。另外,剛性容置元件相對於物體方向係進一步地具有一入光部,其中焦距調整模組係固設並覆蓋於入光部處,影像擷取裝置於第一態、第二態以及第三態時,焦距調整模組與感光元件間之最小距離均為相同。
然而,其不以此為限,焦距調整模組亦得固設並覆蓋於鏡片組相對於入光部之一端並與鎖片組連動,影像擷取裝置於第一態、第二態以及第三態時,焦距調整模組與鏡片組間之最小距離為相同。另一方面,焦距調整模組之最小焦距係小於兩公分。
本發明的另一範疇在於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具有一拍攝功能以擷取一物體之光線並產生一相對應的影像資料,電子裝置係包含有一殼體、一便型影像擷取裝置以及一控制模組。前述的殼體係圍設有一中空部及一穿孔。而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則係如前所述之多種設計之任一者,微型影像擷取裝置係設置於中空部相對於穿孔之位置。而控制模組則係設置於中空部中且與微型影像擷取裝置耦接,控制模組用於控制鏡片組或焦距調整模組以進行焦距的調整。
另外,於應用時,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係具有一第一拍攝模式、一第二拍攝模式以及第三第拍攝模式,分別相對應於影像擷取裝置之第一態、第二態以及第三態,其中,第二拍攝模式及第三拍攝模式之焦距分別小於五十公分及兩公分。
簡單來說,本發明係提出了一種在不影響影像品質以及有限的成本底下,能提供2公分以下焦距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解決了習知微相機模組無法提供超近距拍攝的問題。同時,本發明的微相機模組更能藉由將焦距區間分切為數個區間來減少自動對焦時所需要的時間,解決了習知微相機對焦時間過長的問題。
以下將對前述之標的進行更進一步的說明。本發明係與一種微型影像擷取裝置或其應用有關。需瞭解的是,除非有另外定義,否則本說明書所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皆包含有與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者通常所瞭解的意義相同之意義。另外,本說明書目前所述者僅屬本發明的眾多實例方法之其中之一,在本發明之實際使用時,可使用與本說明書所述方法及裝置相類似或等效之任何方法或手段為之。
再者,本說明書中所提及之一數目以上或以下,係包含數目本身。另外,本說明書若提及某甲與某乙為電性連接或耦接時,其係實指某甲與某乙係具有能量、資料或信號的傳輸行為,其不以實際連接為限,據此,舉凡藉有線、無線之方式以電、光、電磁波等手段進行的傳輸行為均屬其義。且應瞭解的是,為了保持說明書的簡潔,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說明書中所提及的『焦距』一詞係指『攝影距離』或『焦點』,也就是鏡頭對著被攝主體對焦時,當被攝主體達到最清晰畫面後,被攝物體與鏡頭的最小直線距離。簡而言之,就是被攝體與相機的相對距離。而對焦一詞是指對準鏡頭焦點同時量測被攝主體的確切距離之行為。另外,本說明書所揭示的用於執行所揭示功能之某些方法、流程,並不限於說明書中所記載之順序,除說明書有明確排除,否則各步驟、流程先後順序之安排端看使用者之要求而自由調整。另
外,考量本說明書所提及之各個具體實施例中的各元件之性質相類似,故各圖說中的元件說明、標號為相互適用。再者,需注意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提及之裝置、模組、器、元件等組成部份並不以實際上相互獨立之硬體為限,其亦得予以整合後以單體之方式呈現。
本發明係揭露了一種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應用。請參閱圖一,圖一繪述了本發明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應用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時的立體示意圖。簡單地說,本發明克服了習知微型影像擷取裝置無法進行超近距拍攝的問題,同時將可對焦範圍的區間分為三種以上不同的焦距區間及相對應的拍攝模式,藉由讓使用者於三種拍攝模式中進行手動的切換,從而減少相機於自動對焦時所需處理的數據數量來減少其對焦時所需的時間。需注意的是,本發明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一詞,係特別指其中之光學鏡片完全伸展時,微型影像擷取裝置之整體厚度小於2公分者。
請一併參閱圖一A及圖一B,圖一A及圖一B係分別繪述了本發明的一種電子裝置的外觀示意圖以及其部份剖面圖。由圖可見,本發明的電子裝置1為一行動電話,然而其不以此為限,凡得提供拍攝功能的電子裝置1均得被視為本發明的標的,如平板電腦或手提電腦等電子裝置,即為一例。而前述的電子裝置1又大致的包含有一微型影像擷取裝置10、一殼體20以及一控制模組30。
以圖一A或圖一B所繪述的設計為例,前述的殼體20係指包覆電子裝置1外部的硬質蓋體,其蓋體係圍設有一中空部20A,中空部20A係用以容置如無線通訊模組、電源、中央處理器等各種電子元件。由圖可見,本發明的殼體20係具有一穿孔20B,而該穿孔20B係設置於殼體20之一表面處,用以供前述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10嵌設以使其得接收殼體20外來光線。附帶一提的是,前述的穿孔20B係指殼體20表面任一位置且用於供光線通過的穿孔20B,其於應用時得利用一透明材料或其他材料予以密封或關閉。
另外,其亦具有一控制模組30,該控制模組30係與微型影像擷
取裝置10耦接,用以對微型影像擷取裝置10所取得的影像進行分析進而控制鏡片組12或微型影像擷取裝置10來進行焦點的校正(或稱自動對焦)。更明確的說,前述的控制模組30係包含有一晶片,其晶片得包含有一控制功能以及一影像分析功能。舉例來說,控制模組30得持續的對微型影像擷取裝置10所擷取的多個相對於不同焦距的影像進行分析,進以判斷微型影像擷取裝置10是否正確的對焦,若否,則藉由其中的馬達或其他方式來控制其鏡片組12之位置或狀態,進而進行焦距的調整。有鑑於焦距的分析、調整之演算方法並非本發明的主要技術特徵,故本發明將不於此多加限制。
舉例來說,當微型影像擷取裝置10與標的物之焦距區間為10公分遠至無限遠時,前述的控制模組30將需對10公分至無限遠焦距區間的數據切分成數十個區間進而分別地進行比對分析,但由於焦距區間的大小將與其需要分析的數據數量成正相關,故其數據的數量限制了其調整焦點所需的時間。為了克服前述的問題,本發明係創新的將前述的焦距區間按其大小分為三個子區間,並提供第一拍攝模式M1、第二拍攝模式M2以及一第三拍攝模式M3以供使用者於拍攝前以手動選取。藉此,控制模組30需擷取的區間數量及需計算的資料數量將因其焦距範圍的減少而一併地減少,進而減少其對焦所需的時間。簡單來說,本發明係藉縮短音圈馬達的最大調變距離來增加本發明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之操作穩定性。與此同時,其對焦時間亦得以減少。
另一方面,請參閱圖二,圖二係繪述了前述提及的第一拍攝模式M1、一第二拍攝模式M2以及一第三拍攝模式M3時其相對應的焦距區間之分佈。由圖可見,第一拍攝模式M1、一第二拍攝模式M2以及一第三拍攝模式M3係分別相對應於一正常拍攝模式,近拍模式以及超近拍模式三者。以圖二繪述的圖式為例,正常拍攝模式係指其得提供一介於50公分至無限遠時的焦距。近拍模式係指其得提供一介於4公分至60公分之間的焦距,而超近拍模式係指其得提供一約為1公分至5公分的焦距。值得一提的是,前述的各個模式的焦距之數值不以前例為限,其數值亦得按設計之需要而作一相對應的調整,另外,各
拍攝模組得為相互重疊或獨立。
需再次強調的是,習知的微相機模組受限於其機構的設計,故其無法於維持其品質的大前提下提供超微距拍攝之功能。而本發明則克服了前述的問題。為了提供前述的超近拍模式,本發明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10之設計亦成為本發明的另一主要技術特徵。請參閱圖三A及圖三B,圖三A係繪述了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中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於第一拍攝模式M1時的部份剖面圖。而圖三B則係繪述了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中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於第一拍攝模式M1時的部份剖面圖。需注意的是,圖三A及圖三B均己分別選擇的省略了其他的次要元件且僅對本發明的必要特徵及其相對位置進行說明,另外,為了明確的顯示各元件間的相對關係,各元件的大小、比例亦已被適度調整。由圖可見,微型影像擷取裝置10係大致包含有一剛性容置元件14、一感光元件11,一鏡片組12以及一焦距調整模組13。以下將分別對前述的各元件一一進行說明。以圖三A及三B所繪述的設計為例,剛性容置元件14係一圓柱狀中空體(或稱一桶狀物),其中係圍設有一容置空間S以供前述的其他元件容置於其中。而容置空間S的體積為固定。同時,剛性容置元件14係具有一入光部14A以供一光線進入,而前述的入光部14A則得選擇性的為一穿孔或一透明材料。
而感光元件11則係指一得受光而產生一相對應影像信號的電子元件,如CCD型感光元件11或CMOS型感光元件11等,即為一例。於本具體實施例中,該感光元件11係固設於前述剛性容置元件14之底部。需注意的是,於應用時,感光元件11與剛性容置元件14之相對位置狀為固定。
再者,於本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的焦距調整模組13係固置於剛性容置元件14相對於該入光部14A之位置處,其用於調整光線行進方式。藉由將焦距調整模組13固設於剛性容置元件14,其重量將施加於透鏡組故其將不會影響音圈馬達的調控精準度,並且降低外界環境震動對透鏡組位置偏移的影響。另外,於本具體實施例中,前述的焦距調整模組13係大致上的包含有一介電式液態透鏡,其係由兩不互
溶之液體所形成且具有一液態曲面,具有偏折光線的能力,其光學特性就如同一顆光學透鏡。當對其輸入電壓後,液曲面的曲率將作一相對應的調整,據此,其聚焦點位置或其焦距亦將作一相對應的調變。此可變焦距之焦距調整模組13可以為介電式焦液態透鏡、電濕潤式液態透鏡、幫浦驅動之充填式液態透鏡等其中之一者。更進一步的說,請參閱圖四之表格,圖四之表格係明確的揭露了一介電式液態透鏡之電性特性及光學特性間的相對關係。圖中之初始焦距為108.7毫米,而其初始屈光度為9.2D。由圖可見,其橫軸為其驅動電壓、而其左縱軸及右縱軸則分別為其驅動接觸角以及其屈光度變化量。由圖可見,藉由其承受電壓之大小,其屆光度亦將隨之而調整。在屈光度達到一指定大小時,其便得提供一微距攝影之功能。
再請參閱圖三A,除了感光元件11及焦距調整模組13之外,本發明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10更得包含有一鏡片組12。鏡片組12係由至少一鏡片所組成。以本具體實施例為例,鏡片組12係包含有三片相互重疊的透鏡。鏡片組12係被設置於被拍攝物O與感光元件11之間,用於調整光線的行進方式。而於本具體實施例中,為了對鏡片的位置進行調整,鏡片組12更得包含有一音圈馬達12A,以藉由其來調整鏡片組12中各鏡片的相對位置或該鏡片組12之整體相對於感光元件11的位置。需要強調的是,鏡片組12的位置得按其使用者之需要而進行移動。
以下將對本發明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10的運作方式進行說明。在應用時,焦距調整模組13係大致的按其焦距區間的大小分為第一態、第二態及第三態,而當該焦距區間調整模組為該第一態、該第二態及該第三態時,該影像擷取裝置10係分別為一第一拍攝模式M1、一第二拍攝模式M2以及一第三拍攝模式,該影像擷取裝置10於該第一拍攝模式M1時的焦距區間大於該第二拍攝模式M2時的焦距區間,而該影像擷取裝置10於該第二拍攝模式M2時的焦距區間大於該第三拍攝模式時的焦距區間,該影像擷取裝置10於該第一拍攝模式M1、該一第二拍攝模式M2以及該第三拍攝模式時,該第一預定距離為固定。
舉例來說,上開的第一拍攝模式M1、第二拍攝模式M2以及第三拍攝模式M3係分別對應於一正常拍攝模式、一近拍模式以及一超近拍模式,其相對應的焦距的下限分別為50公分、4公分以及1公分。
更明確的說,在應用時,焦距調整模組13與鏡片組12間互相獨立,因此在微相機模組對焦過程中,焦距調整模組13的位置固定不變,而鏡片組12中的音圈馬達12A緊控制鏡片組12與感光元件11的相對位置。而焦距調整模組13在正常拍攝模式(正常攝影模式)M1時,如圖三A所繪述,焦距調整模組13不通電且其屈光度為最小值,因此無窮遠處(非近距離)之待攝物體O的入射光通過焦距調整模組13時,光線的偏折量將非常有限,所以入射光會透過鏡片組12聚焦在影像感測器上,或者是經由音圈馬達12A微調聚焦點位置到影像感測器上,以得到清晰照片。而焦距調整模組13在第二拍攝模式(近拍攝影模式)M2時,焦距調整模組13施加一較小的電壓以使其屈光度增加至約20D,此時其相對應的對焦距離約為4公分至60公分之間。而焦距調整模組13在第三拍攝模式(超近拍攝影模式)M3時,如圖三B所繪述,焦距調整模組13將受一更大的電壓以使其屈光度增加至50D。藉此,位於微型影像擷取裝置10之1至5公分以外的被攝物體O的入射光通過焦距調整模組13後,會受到偏折而被調整成為對於透鏡組而言是接近無窮遠處的入射光。據此,可以調變微相機模組的拍攝範圍,並且使其近距離拍攝依然保持著高品質之照片。
除了前述的設計以外,本發明亦提出了另一種可滿足前述功能的設計。請參閱圖五,圖五係揭露了本發明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的另一具體實施例。於本設計中,其大致與圖三A及圖三B之設計相同,其主要的相異之處在於其焦距調整模組與感光元件之距離並非固定。取而代之的,於本例中,焦距調整模組係固設於鏡片組12之一側且與其連動。藉由此設計,由於焦距調整模組13與鏡片組12是相互固設,故其組裝時的公差將較容易控制。
簡單來說,本發明係提出了一種在不影響影像品質以及有限的成本底下,能提供2公分以下焦距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解決了習知微
相機模組無法提供超近距拍攝的問題。同時,本發明的微相機模組更能藉由將焦距區間分切為數個區間來減少自動對焦時所需要的時間,解決了習知微相機對焦時間過長的問題。
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述,係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之特徵與精神,而並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之範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於本發明所欲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所申請之專利範圍的範疇應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1‧‧‧電子裝置
10‧‧‧微型影像擷取裝置
11‧‧‧感光元件
12‧‧‧鏡片組
12A‧‧‧音圈馬達
13‧‧‧焦距調整模組
14‧‧‧剛性容置元件
14A‧‧‧入光部
20‧‧‧殼體
20A‧‧‧中空部
20B‧‧‧穿孔
30‧‧‧控制模組
S‧‧‧容置空間
O‧‧‧物體
M1‧‧‧第一拍攝模式
M2‧‧‧第二拍攝模式
M3‧‧‧第三拍攝模式
圖一A及圖一B係分別繪述了本發明的一種電子裝置的外觀示意圖以及其部份剖面圖。
圖二係繪述了第一拍攝模式、第二拍攝模式以及第三拍攝模式時其相對應的焦距區間之分佈。
圖三A係繪述了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中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於第一拍攝模式時的部份剖面圖。
圖三B則係繪述了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中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於第一拍攝模式時的部份剖面圖。
圖四之表格係明確的揭露了一介電式液態透鏡之電性特性及光學特性間的相對關係表。
圖五係揭露了本發明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的另一具體實施例。
10‧‧‧微型影像擷取裝置
11‧‧‧感光元件
12‧‧‧鏡片組
12A‧‧‧音圈馬達
13‧‧‧焦距調整模組
14‧‧‧剛性容置元件
14A‧‧‧入光部
S‧‧‧容置空間
O‧‧‧物體
Claims (10)
- 一種微型影像擷取裝置,用以擷取一物體之光線以產生一相對應的影像資料,該微型影像擷取裝置係包含有:一感光元件;一鏡片組,設置於該感光元件之一側,該鏡片組具有一至少一光學鏡片;以及一焦距調整模組,設置於該鏡片組相對於該感光元件之另一側;其中,該影像擷取裝置係具有一第一態、一第二態及一第三態,該影像擷取裝置於該第一態、該第二態及該第三態時係分別具有一相對應的焦距區間,該影像擷取裝置於該第一態時的焦距區間之最大值係大於該第二態時的焦距區間之最大值,而該影像擷取裝置於該第二態的焦距區間之最大值大於該第三態時的焦距區間之最大值。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焦距調整模組為一液態透鏡。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焦距調整模組於該第二態時之屈光度大於20D。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焦距調整模組於該第三態時之屈光度大於50D。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其進一步包含有一剛性容置元件,該剛性容置元件係圍設有一容置空間以供該感光元件、該鏡片組以及該焦距調整模組容置,其中,該容置空間的體積為固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剛性容置元件相對於該物體方向係進一步地具有一入光部,其中該焦距調整模組係固設並覆蓋於該入光部處,該影像擷取裝置於該第一態、該第二態以及該第三態時,該焦距調整模組與該感光元件間之最小距離均為相 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剛性容置元件,該剛性容置元件相對於該物體方向係具有一入光部,其中該焦距調整模組係固設並覆蓋於該鏡片組相對於該入光部之一端並與該鎖片組連動,該影像擷取裝置於該第一態、該第二態以及該第三態時,該焦距調整模組與該鏡片組間之最小距離為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其中該焦距調整模組之最小焦距係小於兩公分。
- 一種電子裝置,具有一拍攝功能以擷取一物體之光線並產生一相對應的影像資料,該電子裝置係包含有:一殼體,圍設有一中空部及一穿孔;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微型影像擷取裝置,該微型影像擷取裝置係設置於該中空部相對於該穿孔之位置;以及一控制模組,設置於該中空部中且與該微型影像擷取裝置耦接,該控制模組用於控制該鏡片組或該焦距調整模組以進行焦距的調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具有一第一拍攝模式、一第二拍攝模式以及一第三第拍攝模式,分別相對應於該影像擷取裝置之該第一態、該第二態以及該第三態,其中,該第二拍攝模式及該第三拍攝模式之最小對焦距離分別小於五十公分及兩公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19901A TW201351976A (zh) | 2012-06-04 | 2012-06-04 | 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應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19901A TW201351976A (zh) | 2012-06-04 | 2012-06-04 | 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應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51976A true TW201351976A (zh) | 2013-12-16 |
Family
ID=50158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19901A TW201351976A (zh) | 2012-06-04 | 2012-06-04 | 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應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1351976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47749B (zh) * | 2015-05-22 | 2016-09-01 | 齊發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對焦系統與對焦方法 |
TWI643017B (zh) * | 2016-01-20 | 2018-12-01 |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多鏡頭系統、其工作方法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
CN109426048A (zh) * | 2017-08-25 | 2019-03-05 | 春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模块 |
US10620380B1 (en) | 2018-11-02 | 2020-04-14 | Nanning Fugui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 Camera module with non-mechanical light-blocking and light-passing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camera module |
TWI734536B (zh) * | 2020-06-20 | 2021-07-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用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3467156A (zh) * | 2020-03-13 | 2021-10-01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相机模块 |
CN114185166A (zh) * | 2021-11-26 | 2022-03-15 |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
CN114384668A (zh) * | 2020-10-22 | 2022-04-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及终端设备 |
-
2012
- 2012-06-04 TW TW101119901A patent/TW201351976A/zh unknown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47749B (zh) * | 2015-05-22 | 2016-09-01 | 齊發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對焦系統與對焦方法 |
TWI643017B (zh) * | 2016-01-20 | 2018-12-01 |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多鏡頭系統、其工作方法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
US10277798B2 (en) | 2016-01-20 | 2019-04-30 | Chiun Ma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 Multiple lenses system, oper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
CN109426048A (zh) * | 2017-08-25 | 2019-03-05 | 春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模块 |
TWI716721B (zh) * | 2017-08-25 | 2021-01-21 | 春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模組 |
TWI697725B (zh) * | 2018-11-02 | 2020-07-01 | 新加坡商雲網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鏡頭模組以及使用此鏡頭模組之電子裝置 |
CN111142311A (zh) * | 2018-11-02 | 2020-05-12 |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镜头模块以及使用此镜头模块之电子装置 |
US10620380B1 (en) | 2018-11-02 | 2020-04-14 | Nanning Fugui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 Camera module with non-mechanical light-blocking and light-passing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camera module |
CN113467156A (zh) * | 2020-03-13 | 2021-10-01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相机模块 |
US11609404B2 (en) | 2020-03-13 | 2023-03-21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Camera module |
TWI734536B (zh) * | 2020-06-20 | 2021-07-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用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4384668A (zh) * | 2020-10-22 | 2022-04-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及终端设备 |
CN114384668B (zh) * | 2020-10-22 | 2024-08-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及终端设备 |
CN114185166A (zh) * | 2021-11-26 | 2022-03-15 |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351976A (zh) | 微型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應用 | |
WO2017031948A1 (zh) |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 |
KR20180135299A (ko) |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WO2011052770A1 (ja) | 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 |
TWI728690B (zh) |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
CN108293089B (zh) | 用于正常拍摄和红外拍摄两者的相机模块 | |
CN109143552A (zh) | 镜头及包含该镜头的摄像模组 | |
KR102697423B1 (ko) |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 |
TWI594039B (zh) |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KR20130124672A (ko) | 카메라 모듈 | |
KR20200041062A (ko) |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TWI595781B (zh) | 相機模組 | |
US10558009B2 (en) |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2569642B1 (ko) | 렌즈 어셈블리,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기기 | |
KR20230124880A (ko) | 촬상 광학계 | |
TW202036035A (zh) |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 |
KR20130003455A (ko) | 촬상 렌즈 | |
KR20180023172A (ko) | 듀얼 카메라 모듈 | |
WO2020057331A1 (zh) | 调整式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测试方法 | |
KR20180094615A (ko) | 액체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KR20090058772A (ko) | 비구면 광학특성을 갖는 액정렌즈 | |
TW201617665A (zh) | 相機模組 | |
JPWO2015045230A1 (ja) | レンズ鏡筒 | |
JP2013047731A (ja) |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
JP5248543B2 (ja) | 撮像モジュー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