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8602A - 扣合裝置 - Google Patents

扣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8602A
TW201348602A TW101120409A TW101120409A TW201348602A TW 201348602 A TW201348602 A TW 201348602A TW 101120409 A TW101120409 A TW 101120409A TW 101120409 A TW101120409 A TW 101120409A TW 201348602 A TW201348602 A TW 2013486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ody
cover
protrusion
arm
elastic ar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0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uan-Dong Zhao
He-Li Wang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48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860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1Locks; Latch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60Biased catch or la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扣合裝置,包括座體,蓋體,彈臂和彈簧,蓋體包括自蓋體的內側面上凸起的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第一凸塊的頂端形成有下凹的凹陷面以及與凹陷面相連接的第一斜面,第一凸塊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斜面,第二凸塊包括位於所述凹陷面上方的第三斜面,蓋體套設於座體上,彈臂連接於所述座體,並且能相對座體轉動,彈臂的末端包括卡持部,彈簧位於座體和蓋體之間。通過按壓所述蓋體,使彈臂的卡持部卡持於凹陷面內,實現蓋體的扣合;通過對蓋體的再次按壓,使卡持部脫離凹陷面,實現蓋體的鬆脫。

Description

扣合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扣合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利用彈臂重定的扣合裝置。
電子裝置上通常設有扣合裝置,例如光碟機中的碟片蓋通常與一扣合裝置連接,用於對碟片蓋進行方便的開啟和閉合。現有的碟片蓋上扣合裝置大多採用卡勾的方式將碟片蓋扣合於電子裝置上,需要外加按鍵和連桿的方式來實現卡勾的鬆脫,這種扣合裝置複雜、易斷裂,不利於目前電子裝置小型化的發展趨勢。
有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利用彈臂重定的扣合裝置。
一種扣合裝置,包括座體和蓋體,還包括彈臂和彈簧;
所述蓋體為一端開口的中空殼體,所述蓋體包括一開口部以及自蓋體的內側面凸出有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第一凸塊的頂端與第二凸塊的底部之間形成一導引滑槽,所述第一凸塊的頂端形成有下凹的凹陷面以及與凹陷面相連接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凸塊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凸塊位於所述第一凸塊的上方,所述第二凸塊的底部形成有位於所述凹陷面上方的第三斜面;
蓋體通過開口部套設於座體上,所述彈臂連接於所述座體,並且能相對座體轉動,所彈臂的末端包括卡持部,所述卡持部穿過所述蓋體的開口部收容於所述蓋體內;
所述彈簧位於座體和蓋體之間,用於對所述蓋體施加推力;
當所述蓋體受到用戶的推動而向座體靠近時,所述第二斜面接觸並且推動所述卡持部,使得所述彈臂發生彈性形變,所述卡持部沿著所述第二斜面滑動,當移動至所述第一凸塊的頂端時,所述彈臂恢復彈性形變,使得所述卡持部移動至所述凹陷面中,所述卡持部定位於凹陷面中;
當蓋體再次受到用戶的按壓時,所述卡持部受到所述第三斜面的推動,使得所述彈臂發生轉動,用戶停止對蓋體按壓後,所述蓋體受到彈簧的推動而遠離所述底座,使得所述第一斜面推動所述卡持部,進而使得所述彈臂發生彈性形變,當卡持部移動至所述第一凸塊的底部時,所述彈臂恢復彈性形變,使得所述卡持部移動至一分離位置,使得蓋體不再受到卡持部的限制而能夠脫離該座體。
本發明中的扣合裝置在扣合與鬆脫過程中,利用彈臂本身的彈性變形來實現彈臂的重定,扣合裝置不易斷裂,結構簡單。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和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扣合裝置100的結構示意圖。扣合裝置100包括一蓋體10、座體20以及彈臂30。蓋體10安裝於座體20上,蓋體10與座體20之間還設有彈簧40,彈簧40用於為蓋體10提供彈性回復力。
請一併結合圖3,座體20包括上座體21和下座體22。上座體21包括一凸柱211,板體212以及一對卡鉤213,所述卡鉤213勾住下座體22的側邊,從而將上座體21與下座體22卡合在一起。板體212上有開口214。
請一併結合圖4,彈臂30包括一固定臂31和轉動臂32,轉動臂3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端部321和第二端部322。所述轉動臂32還包括一突出於轉動臂32的第一端部321的卡持部33。固定臂31與轉動臂32的第二端部322連接,且固定臂31與所述轉動臂32相互垂直。固定臂31呈細長條狀,包括一傾斜面313,所述傾斜面313具有第一側邊311和第二側邊312,所述固定臂31的第一側邊311和第二側邊312距離轉動臂32的第二端部322的底部的高度具有一高度差。所述第一側邊311與轉動臂32的交點距離第二端部322的底部的高度大於第二側邊312與轉動臂32固的交點距離第二端部322的底部的高度。在本實施方式中,固定臂31形狀為半圓柱形的柱體,固定臂31包括一半圓柱面以及一側平面,所述固定臂31的側平面即為傾斜面313。彈臂30採用彈性材料製造,例如彈性塑膠或橡膠材料等。
請一併結合圖5,上座體21與下座體22卡合後,上座體21與下座體22之間的間隙形成一容置槽23。所述彈臂30的固定臂31卡持在所述容置槽23內,轉動臂32從板體212上的開口214中伸出。在本實施方式中,容置槽23的高度與固定臂31的厚度相同,傾斜面313的設置滿足如下條件:其需要使得彈臂30的重心位於第一側邊311一側,所以當固定臂31卡持於容置槽23內時,在自然狀態下,轉動臂32會向固定臂31的第一側邊311的方向偏轉一定角度。如圖3所示,彈臂30裝入座體20內後,在自然狀態下,從所述開口214伸出的轉動臂32偏向於第一側邊311的一側。
請一併結合圖6和圖7,蓋體10為一端開口的中空殼體。在本實施方式中,蓋體10為正方體,蓋體10的底面為一開口部11,蓋體10的內側面12上向蓋體10的內部凸起有第一凸塊121和第二凸塊122,所述第二凸塊122位於所述第一凸塊121的上方,即第一凸塊121較第二凸塊122遠離蓋體10的內頂面。第一凸塊121上靠近第二凸塊122的頂端形成一頂面1211,該頂面1211包括一下凹的凹陷面1213以及與凹陷面1213相連接的第一斜面1214,第一凸塊121上遠離第二凸塊122、靠近蓋體底面開口部11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斜面1212。第二凸塊122的底部形成有底面1221,該底面1221包括一位於所述凹陷面1213上方的第三斜面1222。所述第一凸塊121的頂面1211與第二凸塊122的底面1221之間形成一導引滑槽13。
蓋體10通過該開口部11套設於上座體21的凸柱211上,從上座體21的開口214上伸出的轉動臂32位於蓋體10內部。彈簧40的一端抵持於凸柱211的頂面,另一端抵持於蓋體10的內頂面。
請一併結合圖8-11,為扣合裝置100的運動過程分解示意圖,下面將結合圖8-11分階段說明扣合裝置100的運動過程:
圖8為扣合裝置100初始狀態示意圖,初始狀態下,蓋體10通過該開口部11套設於上座體21的凸柱211上,從上座體21的開口214上伸出的轉動臂32位於蓋體10內部。從所述開口214伸出的轉動臂32偏向於第一側邊311的一側,此時轉動臂32第一端部321上的卡持部33位於第一凸塊121上第二斜面1212的底部,所述第二斜面1212朝轉動臂32第一側邊311的一側向蓋體頂部延伸。
請參考圖9,為蓋體10處於扣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在初始狀態下,蓋體10受到用戶的按壓時,蓋體10向座體20的方向運動,轉動臂32第一端部321上的卡持部33受到第二斜面1212的推動,由於彈臂30為彈性材料製造,彈臂30發生彈性形變,轉動臂32會向第一側邊311的一側偏轉,轉動臂32第一端部321上的卡持部33沿第二斜面1212向上滑動。當卡持部33沿第二斜面1212滑動到第一凸塊121的頂面1211的位置時,在彈臂30的彈性回復力作用下,卡持部33進入導引滑槽13內,卡持部33受到第二凸塊122的底面1221的抵持,蓋體10停止向座體20的方向運動。用戶鬆開對蓋體10的按壓,蓋體10在彈簧40的作用下,向遠離座體20的方向彈起,頂面1211抵持於卡持部33。彈臂30的彈性回復力作用與頂面1211對卡持部33底部的抵觸作用下,卡持部33向彈臂30靠近第二側邊312的一側回復,卡持部33在導引滑槽13內沿頂面1211滑動,並最終滑入凹陷面1213中。卡持部33卡持在凹陷面1213中,蓋體10處於扣合狀態。
請參考圖10,為蓋體10處於鬆脫狀態的結構示意圖。蓋體10在扣合狀態下再次受到用戶的按壓時,蓋體10向座體20的方向運動,卡持部33從凹陷面1213中脫離,卡持部33抵持於第二凸塊122的底面1221上的第三斜面1222上,卡持部33沿第三斜面1222滑動,彈臂30發生彈性形變,彈臂30靠近第二側邊312的一側偏轉。用戶鬆開對蓋體10的按壓,蓋體10在彈簧40的作用下,向遠離座體20的方向彈起,第一斜面1214抵觸於卡持部33的底部,在彈簧40的作用下,卡持部33受到第一斜面1214的推力,彈臂30發生彈性形變,轉動臂32會向第二側邊312的一側偏轉,卡持部33沿第一斜面1214滑動,直至脫離第一凸塊121的第一斜面1214。
請參考圖11,為蓋體10處於重定模式的結構示意圖。卡持部33脫離第一斜面1214後,在彈臂30的彈性回復力的作用下復位至圖8所示的初始狀態。即彈臂30的彈臂30的轉動臂32回復至向重心的一側偏轉至一分離位置,轉動臂32第一端部321上的卡持部33位於第一凸塊121上第二斜面1212的底部。
本發明中的扣合裝置100中,只需對蓋體10進行一次按壓,使彈臂30的卡持部33卡持於蓋體10內側面的第一凸塊121上的凹陷面1213內,實現蓋體10的扣合;通過對蓋體10的再次按壓,使彈臂30的卡持部33脫離凹陷面1213,即可實現蓋體10的鬆脫。在扣合與鬆脫過程中,利用彈臂30本身的彈性變形來實現彈臂30的復位,本發明中的扣合裝置100不易斷裂,結構簡單。
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方式僅是用來說明本發明,而並非用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明的實質精神範圍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適當改變和變化都落在本發明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
100...扣合裝置
10...蓋體
11...開口部
12...內側面
121...第一凸塊
1211...頂面
1212...第二斜面
1213...凹陷面
1214...第一斜面
122...第二凸塊
1221...底面
1222...第三斜面
13...導引滑槽
20...座體
21...上座體
211...凸柱
212...板體
213...卡鉤
214...開口
22...下座體
23...容置槽
30...彈臂
31...固定臂
311...第一側邊
312...第二側邊
313...傾斜面
32...轉動臂
321...第一端部
322...第二端部
33...卡持部
40...彈簧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扣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扣合裝置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扣合裝置的座體和彈臂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扣合裝置的彈臂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中座體和彈臂的裝配結構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6為圖1中扣合裝置的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1中扣合裝置的蓋體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1中扣合裝置的運動過程初始狀態示意圖。
圖9為圖1中扣合裝置的運動過程扣合狀態示意圖。
圖10為圖1中扣合裝置的運動過程鬆脫狀態示意圖。
圖11為圖1中扣合裝置的運動過程重定模式示意圖。
100...扣合裝置
10...蓋體
20...座體
30...彈臂

Claims (6)

  1. 一種扣合裝置,包括座體和蓋體,其改良在於:
    還包括彈臂和彈簧;
    所述蓋體為一端開口的中空殼體,所述蓋體包括一開口部以及自蓋體的內側面凸出有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第一凸塊的頂端與第二凸塊的底部之間形成一導引滑槽,所述第一凸塊的頂端形成有下凹的凹陷面以及與凹陷面相連接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凸塊的底部形成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凸塊位於所述第一凸塊的上方,所述第二凸塊的底部形成有位於所述凹陷面上方的第三斜面;
    蓋體通過開口部套設於座體上,所述彈臂連接於所述座體,並且能相對座體轉動,彈臂的末端包括卡持部,所述卡持部穿過所述蓋體的開口部收容於所述蓋體內;
    所述彈簧位於座體和蓋體之間,用於對所述蓋體施加推力;
    當所述蓋體受到用戶的推動而向座體靠近時,所述第二斜面接觸並且推動所述卡持部,使得所述彈臂發生彈性形變,所述卡持部沿著所述第二斜面滑動,當移動至所述第一凸塊的頂端時,所述彈臂恢復彈性形變,使得所述卡持部移動至所述凹陷面中,所述卡持部定位於凹陷面中;
    當蓋體再次受到用戶的按壓時,所述卡持部受到所述第三斜面的推動,使得所述彈臂發生轉動,用戶停止對蓋體按壓後,所述蓋體受到彈簧的推動而遠離所述底座,使得所述第一斜面推動所述卡持部,進而使得所述彈臂發生彈性形變,當卡持部移動至所述第一凸塊的底部時,所述彈臂恢復彈性形變,使得所述卡持部移動至一分離位置,使得蓋體不再受到卡持部的限制而能夠脫離該座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扣合裝置,其中,所述座體包括一凸柱以及一開口,所述座體內部還包括一容置槽;
    所彈臂,彈臂包括一固定臂和轉動臂,轉動臂包括相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固定臂與轉動臂的第二端部垂直連接,所述轉動臂包括一突起於第一端部的卡持部,所述固定臂包括一傾斜面;
    蓋體通過該開口部套設於座體的凸柱上,所述彈臂的固定臂卡持在座體內部的容置槽內,轉動臂開口中伸出,一彈簧一端抵持於凸柱的頂面,另一端抵持於蓋體的內頂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扣合裝置,其中,所述座體包括上座體和下座體,上座體包括凸柱,板體以及一對卡鉤,所述卡鉤扣合於下座體的側邊上,從而將上座體與下座體卡合在一起;所述板體還包括一開口,上座體與下座體卡合後,上座體與下座體之間的間隙形成所述容置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扣合裝置,其中,所述座體包括上座體和下座體,上座體包括凸柱,板體以及一對卡鉤,所述卡鉤扣合於下座體的側邊上,從而將上座體與下座體卡合在一起;所述板體還包括一開口,上座體與下座體卡合後,上座體與下座體之間的間隙形成所述容置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扣合裝置,其中,所述座體包括上座體和下座體,上座體包括凸柱,板體以及一對卡鉤,所述卡鉤扣合於下座體的側邊上,從而將上座體與下座體卡合在一起;所述板體還包括一開口,上座體與下座體卡合後,上座體與下座體之間的間隙形成所述容置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扣合裝置,其中,所述蓋體為正方體型中空殼體,蓋體的底面為所述開口部。
TW101120409A 2012-05-31 2012-06-07 扣合裝置 TW2013486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51460A CN103458637A (zh) 2012-05-31 2012-05-31 扣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8602A true TW201348602A (zh) 2013-12-01

Family

ID=49670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0409A TW201348602A (zh) 2012-05-31 2012-06-07 扣合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22960A1 (zh)
CN (1) CN103458637A (zh)
TW (1) TW20134860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5338B2 (ja) * 2013-07-02 2017-06-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組付け部材の組付け構造
JP6355447B2 (ja) * 2014-06-20 2018-07-11 プラス株式会社 回転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ケース体
CN108459140A (zh) * 2018-03-29 2018-08-28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穿戴式空气监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401546A (nl) * 1984-05-14 1985-12-02 Philips Nv Behuizing voor tenminste een een informatiedrager bevattende houder.
US4792165A (en) * 1987-09-17 1988-12-20 Futaba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ush latch device
JP2912433B2 (ja) * 1990-09-04 1999-06-28 株式会社ニフコ 車載用のラッチ装置
US5292158A (en) * 1990-09-27 1994-03-08 Nifco, Inc. Lock mechanism and latch device
US5401067A (en) * 1992-06-10 1995-03-28 Nifco, Inc. Latch device
JP3338578B2 (ja) * 1995-01-17 2002-10-28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ラッチ装置
US6598913B2 (en) * 2001-03-01 2003-07-29 Adac Plastics, Inc. Flush motor vehicle door handle
JP4164329B2 (ja) * 2002-10-17 2008-10-15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ラッチ装置
FR2852996B1 (fr) * 2003-03-24 2005-06-24 Itw De France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a deux poussees de commande
AU2004266542B2 (en) * 2003-08-26 2007-02-15 Cho, Soon-Ja A universal bookholder
EP1657112A3 (en) * 2004-11-10 2008-03-26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Storage devices
US7303216B2 (en) * 2005-02-22 2007-12-0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Latch assembly
JP4592489B2 (ja) * 2005-05-13 2010-12-01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ロック機構及びラッチ装置
US20060261606A1 (en) * 2005-05-20 2006-11-23 Bella Joseph J Sliding latch with rotational member
JP4179622B2 (ja) * 2005-07-26 2008-11-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ラッチ装置
US20070120380A1 (en) * 2005-11-17 2007-05-31 Bella Joseph J Pivoting push latch
US7503722B2 (en) * 2006-06-22 2009-03-17 Zippy Technology Corp. Positioning device for clipping apparatus
US8857868B2 (en) * 2011-06-16 2014-10-14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Engaging mechanism of clos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8637A (zh) 2013-12-18
US20130322960A1 (en) 201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8331B (zh) 可用來拆裝擴充卡模組的固定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US843268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lot cover ejection mechanism
US9226550B1 (en)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TW201346494A (zh) 電子裝置
TWI464560B (zh) 電子裝置及其彈出機構
US2010002180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524322A (zh) 具有固持裝置的移動終端
TWI435680B (zh) 鎖固機構及具有該鎖固機構的電子裝置
TW201436387A (zh) 具有卡持機構的電子裝置
TW201521544A (zh) 具有固持裝置的移動終端
TW201348602A (zh) 扣合裝置
TW201437788A (zh) 電子裝置及其蓋體卡扣結構
US826484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ver ejection mechanism
US831913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lide switch thereof
US8837146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3131368A1 (zh) 一种锁扣装置
TW201421821A (zh) 電子卡連接器及使用該電子卡連接器的電子裝置
TW201415990A (zh) 收容裝置
TW202005856A (zh) 具有快拆功能的承載裝置
US10300593B2 (en) Paint brush and a clamping and locating device used in the same
TWI423757B (zh) 固定機構及具有該固定機構的電子裝置
TW201327104A (zh) 具有扣合結構之電子設備
TWI548321B (zh) 滑動機構及帶有該滑動機構的裝置
TWI433378B (zh) 鎖固機構及具有該鎖固機構的電子裝置
US81072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latching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