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7534A - 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 - Google Patents

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7534A
TW201347534A TW101117547A TW101117547A TW201347534A TW 201347534 A TW201347534 A TW 201347534A TW 101117547 A TW101117547 A TW 101117547A TW 101117547 A TW101117547 A TW 101117547A TW 201347534 A TW201347534 A TW 2013475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g
base
pivot
bracket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7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n-lin Pan
Chia-Te Yu
Liang-Yi Lu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47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753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6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 F16M11/10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around a horizont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4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 F16M11/38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changeable in height or length of legs, also for transport only, e.g. by means of tubes screwed into each other by folding, e.g. pivoting or scissors tong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該支架包括承載部及支撐部,該承載部用於承載該電子裝置,該支撐部用於支撐該承載部並為該承載部提供至少兩種傾斜角度,該支撐部包括與該承載部樞接的第一支腳及第二支腳,該第一支腳用於支撐該承載部並為該承載部提供第一傾斜角度,該第二支腳用於支撐該承載部並為該承載部提供不同於第一傾斜角度的第二傾斜角度。

Description

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
本發明涉及一種支架,特別地,涉及一種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
使用者在使用如筆記型計算機、平板型計算機或電子書等電子裝置時,通常可以利用一支架為這些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或鍵盤提供一定的傾斜角度,以便於顯示螢幕的觀看。然而,對於不同使用者來說,所需要的傾斜角度可能並不相同,而且,即便是對於同一個使用者,也可能有需要調節傾斜角度的時候,但是,現有支架通常僅能提供一個固定的傾斜角度,因而難於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用於支撐電子裝置且傾斜角度可調的支架。
一種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其包括承載部及支撐部,該承載部用於承載該電子裝置,該支撐部用於支撐該承載部並為該承載部提供至少兩種傾斜角度,該支撐部包括與該承載部樞接的第一支腳及第二支腳,該第一支腳用於支撐該承載部並為該承載部提供第一傾斜角度,該第二支腳用於支撐該承載部並為該承載部提供不同於第一傾斜角度的第二傾斜角度。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上述支架的支撐部可以為該承載部提供至少兩個傾斜角度,即該支架可以為其支撐的電子裝置提供至少兩個傾斜角度,使得該支架可以滿足使用者的調整電子裝置的傾斜角度的需求,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圖1是本發明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10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發明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10的處於第一種支撐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10的處於收容狀態的立體組裝圖。該支架10包括用於承載該電子裝置的承載部11、及用於支撐該承載部11並為該承載部11提供至少兩個傾斜角度的支撐部12。
請參閱圖4與圖5,圖4為該支架10支撐一電子裝置20時的狀態示意圖,其中,圖5是圖4的背面示意圖。該電子裝置20可以為平板型計算機,其包括具有顯示螢幕的顯示面21、位於該顯示面21相反一側的背部22及連接於該顯示面21與該背部22表面之間底面23。該承載部11包括承載基體110及與該承載基體110連接的底座170。該承載基體110用於承載該電子裝置20的背部22,該底座170用於承載該電子裝置20的底面23。
該承載基體110包括主體部111、位於該主體部111一側且用於將該承載部11支撐於外界其他物體上的支撐端112、及位於該主體部111的與該支撐端112相反一側且用於與該支撐部12樞接的樞接端113。該底座170連接於該支撐端112。具體地,該主體部111為矩形板狀結構,其包括承載該電子裝置20的背部22的承載面111a及位於相反一側的背面111b,該主體部111的承載面111a向內凹陷形成一平行該承載面111a的容置面111c及連接於該承載面111a與該容置面111c之間的連接面111d,該連接面111d與該容置面111c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間(未標示)。
該支撐部12包括第一支腳121及第二支腳122。該第一支腳121與該樞接端113樞接,用於支撐該承載部11並為該承載部11提供第一傾斜角度。該第二支腳122與該樞接端113樞接,用於支撐該承載部11並為該承載部11提供不同於第一傾斜角度的第二傾斜角度。在本實施例中,該支撐部12還包括第三支腳123及第四支腳124,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也與該樞接端113樞接,分別用於支撐該承載部11並為該承載部11提供第三傾斜角度及第四傾斜角度。該第一支腳121、該第二支腳122、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的沿各自的支撐方向的長度依次減小,進而該第一支腳121、該第二支腳122、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為該承載部11提供的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傾斜角度各不相同。
可以理解,該支撐部12的支腳的數量可以依據實際情況調整,如在一種變更實施例中,該支撐部12也可以僅包括該第一支腳121及該第二支腳122,而不包括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在另一種變更實施例中,該支撐部12也可以進一步包括第五支腳及第六支腳分別用於為該承載部11提供第五傾斜角度及第六傾斜角度。
該第一支腳121、該第二支腳122、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均包括收容狀態及支撐該承載部11的支撐狀態,每一支腳在處於收容狀態時容置於該主體部111的第一容置空間中。其中,每一支腳可以藉由相對該承載部11轉動從而在收容狀態及支撐狀態之間相互轉換。
具體地,該承載部11的樞接端113包括自該主體部111向外延伸且相對設置的兩個樞孔部114。每個樞孔部114包括樞孔115,該兩個樞孔部114的兩個樞孔115軸心相同。
該第一支腳121、該第二支腳122、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可以均為U型支腳,該第一支腳121、該第二支腳122、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的每個端部包括一樞孔125。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支腳121、該第二支腳122、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藉由第一樞軸13與該樞接端113樞接。具體地,該第一樞軸13依次穿過對應的該樞孔部114的樞孔115、該第一支腳121的對應的樞孔125、該第二支腳122的對應的樞孔125、該第三支腳123的對應的樞孔125、及該第四支腳124的對應的樞孔125,從而將該第一支腳121、該第二支腳122、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與該承載部11的樞接端113樞接。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樞軸13的數量為二。另外,根據圖示可以看出,該第一支腳121樞接於該兩個樞孔部114的內側,該第二支腳122樞接於該第一支腳121的U型的內側,該第三支腳123樞接於該第二支腳122的U型的內側,該第四支腳124樞接於該第三支腳123的U型的內側。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6,圖6是圖3沿VI-VI方向的剖面示意圖。該第一樞軸13可以為第一螺絲131。該支架10還包括第一彈簧132及第一螺母133。該第一螺絲131的頭部位於該樞孔部114遠離該第一支腳121的一側,該第一彈簧132套於該第一螺絲131上,且位於該樞孔部114與該第一螺絲131的頭部之間,該第一螺母133鎖固於該第四支腳124遠離該第三支腳123的一側。
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支腳121、該第二支腳122、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的每個端部還包括位於該端部外側的第一凸起部141與第二凸起部142。該第一支腳121、該第二支腳122、該第三支腳123的每個端部及每個樞孔部114分別包括位於該端部或樞孔部內側的第一凹陷部151、第二凹陷部152及第三凹陷部153。第一凹陷部151、第二凹陷部152及第三凹陷部153依次沿順時針方向排列。該第四支腳124的每個端部還包括位於該端部內側的與該樞孔125貫通的第四凹陷部154。每個樞孔部114的外側表面向內凹陷形成第五凹陷部155。該第五凹陷部155界定一與該樞孔115貫通的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二容置空間用於收容該第一螺絲131的頭部。該第四支腳124的第四凹陷部154用於收容該第一螺母133。
請參閱圖7,圖7是圖2沿VII-VII方向的剖面示意圖。當該第一支腳121處於支撐狀態時,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一凸起部141容置於該樞孔部114的第一凹陷部151中,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二凸起部142容置於該樞孔部114的第二凹陷部152中。當該第二支腳122處於支撐狀態且第一支腳121處於收容狀態時,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一凸起部141容置於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一凹陷部151中,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二凸起部142容置於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二凹陷部152中。當該第三支腳123處於支撐狀態且第二支腳122處於收容狀態時,該第三支腳123的第一凸起部141容置於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一凹陷部151中,該第三支腳123的第二凸起部142容置於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二凹陷部152中。當該第四支腳124處於支撐狀態且第三支腳123處於收容狀態時,該第四支腳124的第一凸起部141容置於該第三支腳123的第一凹陷部151中,該第四支腳124的第二凸起部142容置於該第三支腳123的第二凹陷部152中。
請參閱圖6及圖8,圖8是圖7所示的支架的第一支腳121轉換至收容狀態後的剖面示意圖。當該第一支腳121處於收容狀態時,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一凸起部141容置於該樞孔部114的第二凹陷部152中,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二凸起部142容置於該樞孔部114的第三凹陷部153中。當該第二支腳122處於收容狀態且第一支腳121處於收容狀態時,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一凸起部141容置於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二凹陷部152中,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二凸起部142容置於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三凹陷部153中。當該第三支腳123處於收容狀態且第二支腳122處於收容狀態時,該第三支腳123的第一凸起部141容置於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二凹陷部152中,該第三支腳123的第二凸起部142容置於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三凹陷部153中。當該第四支腳124處於收容狀態且第三支腳123處於收容狀態時,該第四支腳124的第一凸起部141容置於該第三支腳123的第二凹陷部152中,該第四支腳124的第二凸起部142容置於該第三支腳123的第三凹陷部153中。
可以理解,在一種變更實施例中,該第一支腳121、該第二支腳122、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的每個端部可以僅包括位於該端部外側的第一凸起部141,而不包括該第二凸起部142;對應的,該樞孔部114、該第一支腳121、該第二支腳122及該第三支腳123可以僅包括該第一凹陷部151與該第二凹陷部152,而不包括第三凹陷部153。
進一步地,該底座170與該支撐端112藉由第二樞軸16樞接,該底座170也包括支撐該電子裝置20時的支撐狀態及收容狀態。該底座170可以藉由繞該第二樞軸16相對於該支撐端112轉動,從而在支撐狀態及收容狀態之間相互轉換。在當該底座170處於支撐狀態時,該底座170的承載該電子裝置20的底面23的承載面171與該主體部111的承載面111a之間呈一預定角度(優選為90度),當該底座170處於收容狀態時,該底座170也收容於該主體部111的第一容置空間內。
本實施例中,該支撐端112包括自該主體部111一側延伸出且相對設置的兩個支點部116,該底座170樞接於該兩個支點部116之間,該兩個支點部116均包括樞孔115,該底座170為U型,且該底座170的每個端部包括一樞孔172,該第二樞軸16的數量為二,每一第二樞軸16依次穿過對應的該支點部116的樞孔115、該底座170的對應的樞孔172將該支撐端112與該底座170樞接。從圖示可以看出,該底座170樞接於該兩個支點部116之間。
具體地,該第二樞軸16可以為第二螺絲161,該支架10還包括第二彈簧162及第二螺母163,該第二螺絲161的頭部位於該支點部116遠離該底座170的一側,該第二彈簧162套於該第二螺絲161上且位於該支點部116與該第二螺絲161的頭部之間,該第二螺母163鎖固於該底座170遠離該支點部116的一側。該支點部116遠離該底座170的一側表面朝向該底座170凹陷從而界定一連通該支點部的樞孔的容置空間117,該第二螺絲161的頭部收容於該容置空間117中。該底座170的端部遠離該支點部116的一側表面朝向該支點部凹陷從而界定一連通該端部的樞孔172的容置空間118,該第二螺母163收容於該容置空間118中。
以下對該支架10的使用進行說明,請參閱圖2、圖9及圖3,其中圖9是圖1所示支架10處於第二種支撐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如圖2所示,該第一支腳121處於支撐狀態,該第二支腳122、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均處於收容於該主體部111的第一容置空間中的收容狀態,該底座170也處於支撐狀態,此時,該第一支腳121支撐該承載部11且使該承載部11具有第一傾斜角度,當電子裝置(如平板型計算機)放置於該支架10上時,其顯示螢幕也可以具有該第一傾斜角度(如圖4所示)。
依據圖1所示,當使用者需要調整傾斜角度時,可以先施力至該第一支腳121使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脫離對應的該樞孔部114的第一凹陷部151與第二凹陷部152,且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分別脫離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二凹陷部152與第三凹陷部153,此時,該第一彈簧132被該第一螺絲131的頭部壓縮;再施力至該第一支腳121使該第一支腳121繞該第一樞軸13旋轉,進而轉換從圖2所示的支撐狀態轉換為圖3所示的收容狀態,此時,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分別容置於該樞孔部114的第二凹陷部152與第三凹陷部153中,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分別容置於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一凹陷部151與第二凹陷部152,該第一彈簧132復位。
進一步地,施力至該第二支腳122使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脫離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一凹陷部151與第二凹陷部152,且該第三支腳123的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分別脫離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二凹陷部152與第三凹陷部153,此時,該第一彈簧132被該第一螺絲131的頭部壓縮;再施力至該第二支腳122使該第二支腳122繞該第一樞軸13旋轉進而轉換從圖3所示的收容狀態轉換為圖9所示的支撐狀態,此時,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分別容置於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二凹陷部152與第三凹陷部153中,該第三支腳123的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分別容置於該第二支腳122的第一凹陷部151與第二凹陷部152。進而,如圖9所示,該第二支腳122支撐該承載部11且使該承載部11具有第二傾斜角度,當電子裝置(如平板型計算機)放置於該支架10上時,其顯示螢幕也可以具有該第二傾斜角度。可以理解,關於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的收容狀態與支撐狀態的轉換過程與該第一支腳121與該第二支腳122的收容狀態與支撐狀態的轉換過程基本相似,此處就不再贅述。
進一步地,參閱圖3,當不需要使用該支架10時,可以將該第一支腳121、該第二支腳122、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均繞該第一樞軸13旋轉至收容於該主體部111的第一容置空間的收容狀態,再將該底座170也繞該第二樞軸16旋轉至收容於該主體部111的第一容置空間的收容狀態,此時,該支架10所佔空間較小,便於攜帶。其中,該底座170由圖2或圖9所示的支撐狀態與圖3所示的收容狀態之間的轉換過程與每一支腳在支撐狀態與收容狀態轉換的過程類似,此處就不再贅述。
相較於先前技術,該支架10的支撐部12可以為該承載部11提供至少兩個傾斜角度,即該支架10可以為其支撐的電子裝置20提供至少兩個傾斜角度,使得該支架10可以滿足使用者的調整電子裝置20的傾斜角度的需求,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另外,該支撐部12的支腳及該底座170均可以在非支撐狀態時容置於該承載基體110的第一容置空間中,使得該支架10所佔空間較小,便於攜帶。
此外,該樞接端113的樞孔部114包括與該第一支腳121的凸起部配合的凹陷部,該第一支腳121、該第二支腳122及該第三支腳123分別包括與該第二支腳122、該第三支腳123及該第四支腳124的凸起部配合的凹陷部,可使每一支腳在處於支撐狀態時的位置更穩固,提高每一支腳的支撐可靠性。
而且,該第一螺絲131、該第二螺絲161、該第一螺母133及該第二螺母163分別容置於對應的容置空間中,使得該支架10更美觀。
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所述,如該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也可以與對應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凹陷部151、152及153的位置互換,如該第一支腳121的該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與該樞孔部114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凹陷部151、152及153的位置互換,即該第一支腳121包括第一、第二及第三凹陷部151、152及153,該樞孔部114包括該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當該第一支腳121處於支撐狀態時,該樞孔部114的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分別容置於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一凹陷部151及第二凹陷部152中;當該第一支腳121處於收容狀態時,該樞孔部114的第一、第二凸起部141、142分別容置於該第一支腳121的第二凹陷部152及第三凹陷部153中。
當然,可以理解,該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與對應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凹陷部151、152及153是為了提高每一支腳的支撐可靠性而設計,不設置該第一、第二凸起部141及142與對應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凹陷部151、152及153並不會影響本案支架的傾斜角度的調整。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本發明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該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支架
11...承載部
12...支撐部
20...電子裝置
21...顯示面
22...背部
23...底面
110...承載基體
111...主體部
112...支撐端
113...樞接端
170...底座
111a、171...承載面
111b...背面
111c...容置面
111d...連接面
121...第一支腳
122...第二支腳
123...第三支腳
124...第四支腳
114...樞孔部
115、125、172...樞孔
13...第一樞軸
131...第一螺絲
132...第一彈簧
133...第一螺母
141...第一凸起部
142...第二凸起部
151...第一凹陷部
152...第二凹陷部
153...第三凹陷部
154...第四凹陷部
155...第五凹陷部
117、118...容置空間
16...第二樞軸
161...第二螺絲
162...第二彈簧
163...第二螺母
圖1是本發明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圖1所示的支架的處於第一種支撐狀態的立體組裝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支架的處於收容狀態的立體組裝示意圖。
圖4與圖5為圖1所示的支架支撐一電子裝置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6是圖3沿VI-VI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圖2沿VII-VII方向的剖面示意圖。
圖8是圖7所示的支架的第一支腳轉換至收容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圖9是圖1所示支架處於第二種支撐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10...支架
111...主體部
112...支撐端
113...樞接端
170...底座
131...第一螺絲
133...第一螺母
161...第二螺絲
163...第二螺母
121...第一支腳
122...第二支腳
123...第三支腳
124...第四支腳

Claims (16)

  1. 一種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其包括
    承載部,用於承載該電子裝置;及
    支撐部,用於支撐該承載部並為該承載部提供至少兩種傾斜角度,其包括:
    與該承載部樞接的第一支腳,用於支撐該承載部並為 該承載部提供第一傾斜角度;及
    與該承載部樞接的第二支腳,用於支撐該承載部並為該承載部提供不同於第一傾斜角度的第二傾斜角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承載部包括承載基體及與該承載基體連接的底座,該承載基體用於承載該電子裝置的背部,該底座用於承載該電子裝置的底面,該承載基體包括主體部、位於該主體部一側且用於將該承載部支撐於外界其他物體上的支撐端、及位於該主體部的與該支撐端相反一側且用於與該第一支腳及該第二支腳樞接的樞接端,該底座連接於該支撐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主體部包括承載該電子裝置的背部的承載面及位於相反一側的背面,該主體部的承載面或背面向內凹陷從而界定一第一容置空間,該第一支腳與該第二支腳均包括收容狀態及支撐該承載部的支撐狀態,且該第一支腳與該第二支腳在處於收容狀態時容置於該第一容置空間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第一支腳與該第二支腳藉由第一樞軸與該樞接端樞接,該第一支腳為U型支腳,該第二支腳樞接於該第一支腳的U型的內側,且當該第一支腳與該第二支腳繞該第一樞軸轉動至疊合狀態時,該第二支腳收容於該第一支腳的U型所界定的收容空間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第二支腳為U型支腳,該第一支腳的U型的兩個端部分別包括一樞孔,該第二支腳的U型的兩個端部分別包括一樞孔,該第一樞軸的數量為二,該樞接端包括自該主體部向外延伸且相對設置的兩個樞孔部,該兩個樞孔部的兩個樞孔軸心相同,每一第一樞軸依次穿過對應的該樞孔部的樞孔、對應的該第一支腳的樞孔及對應的該第二支腳的樞孔將該第一支腳、該第二支腳與該樞接端樞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第一樞軸包括第一螺絲,該支架還包括第一彈簧及第一螺母,該第一螺絲穿過該第一彈簧且該第一螺絲的頭部位於該樞孔部遠離該第一支腳的一側,該第一彈簧位於該樞孔部與該第一螺絲的頭部之間,該第一螺母鎖固於該第二支腳遠離該第一支腳的一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樞孔部遠離該第一支腳的一側表面朝向該第一支腳凹陷從而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一螺絲的頭部收容於該第二容置空間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樞孔部鄰近該第一支腳的表面包括第一凹陷部及第二凹陷部,該第一支腳鄰近該樞孔部的表面包括第一凸起部,當該第一支腳處於支撐狀態時,該第一支腳的第一凸起部容置於該樞孔部的第一凹陷部;當該第一支腳處於收容狀態時,該第一支腳的第一凸起部容置於該樞孔部的第二凹陷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第一支腳靠近該第二支腳的表面包括第一凹陷部及第二凹陷部,該第二支腳鄰近該第一支腳的表面包括第一凸起部,當該第二支腳處於支撐狀態時,該第二支腳的第一凸起部容置於該第一支腳的第一凹陷部;當該第二支腳處於收容狀態時,該第二支腳的第一凸起部容置於該第一支腳的第二凹陷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樞孔部鄰近該第一支腳的表面包括第一凸起部,該第一支腳鄰近該樞孔部的表面包括第一凹陷部及第二凹陷部,當該第一支腳處於支撐狀態時,該樞孔部的第一凸起部容置於該第一支腳的第一凹陷部;當該第一支腳處於收容狀態時,該樞孔部的第一凸起部容置於該第一支腳的第二凹陷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第一支腳靠近該第二支腳的表面包括第一凸起部,該第二支腳鄰近該第一支腳的表面包括第一凹陷部及第二凹陷部,當該第二支腳處於支撐狀態時,該第一支腳的第一凸起部容置於該第二支腳的第一凹陷部;當該第二支腳處於收容狀態時,該第一支腳的第一凸起部容置於該第二支腳的第二凹陷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底座與該支撐端藉由第二樞軸樞接,該底座包括支撐該電子裝置時的支撐狀態及收容狀態,當該底座處於支撐狀態時,該底座的承載該電子裝置的底面的承載面與該主體部的承載面之間呈一預定角度,當該底座處於收容狀態時,該底座收容於該主體部的第一容置空間內。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支撐端包括自該主體部一側延伸出且相對設置的兩個支點部,該底座樞接於該兩個支點部之間,該兩個支點部均包括樞孔,該底座為U型,且該底座的U型的兩個端部分別包括樞孔,該第二樞軸的數量為二,每一第二樞軸依次穿過對應的該支點部的樞孔、該底座的對應的樞孔將該支撐端與該底座樞接。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第二樞軸包括第二螺絲,該支架還包括第二彈簧及第二螺母,該第二螺絲穿過該第二彈簧且該第二螺絲的頭部位於該支點部遠離該底座的一側,該第二彈簧位於該支點部與該第二螺絲的頭部之間,該第二螺母鎖固於該底座遠離該支點部的一側。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支點部鄰近底座的表面包括第一凹陷部及第二凹陷部,該底座鄰近該支點部的表面包括第一凸起部,當該底座處於支撐狀態時,該底座的第一凸起部容置於該支點部的第一凹陷部;當該底座處於收容狀態時,該底座的第一凸起部容置於該支點部的第二凹陷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架,其中,該支撐部還包括第三支腳及第四支腳,該第三支腳與該承載部樞接,用於支撐該承載部並為該承載部提供第三傾斜角度,該第四支腳與該承載部樞接,用於支撐該承載部並為該承載部提供第四傾斜角度。
TW101117547A 2012-05-14 2012-05-17 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 TW2013475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74985A CN103423561A (zh) 2012-05-14 2012-05-14 用于支撑电子装置的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534A true TW201347534A (zh) 2013-11-16

Family

ID=49547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7547A TW201347534A (zh) 2012-05-14 2012-05-17 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62823B2 (zh)
CN (1) CN103423561A (zh)
TW (1) TW20134753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43201A (en) * 2011-04-28 2012-11-01 Jarllytec Co Ltd Supporting structure
TWI498709B (zh) * 2012-06-18 2015-09-01 Wistron Corp 電子裝置及其支持機構
GB2507067B (en) * 2012-10-17 2014-10-29 Svetlana Zhitnitsky Trivet
JP6145841B2 (ja) * 2013-03-18 2017-06-14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機器用のスタンド
TWM460317U (zh) * 2013-04-24 2013-08-21 Quanta Comp Inc 顯示面板裝置
US20150327379A1 (en) * 2013-05-10 2015-11-12 Kaci Prunty Bed mounted interactive display system
CN103763418B (zh) * 2013-12-23 2017-04-05 惠州市哈罗德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支撑架
USD756980S1 (en) * 2014-02-05 2016-05-24 Airwavz Inc. Smartphone case with integrated digital television (DTV) antenna/display stand
CN104776306A (zh) * 2015-03-31 2015-07-15 苏州固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悬挂式支架
CN106287140B (zh) * 2015-05-15 2019-10-22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架
CN104896273B (zh) * 2015-05-22 2017-07-25 奥捷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及电子显示产品
CN107490921A (zh) * 2015-07-21 2017-12-19 于梁 移动设备用拍摄器
CN106704788B (zh) * 2015-11-16 2018-11-06 佛山市禾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和底部宽度可调的支架
CN107289253A (zh) * 2016-04-11 2017-10-24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架
JP1571429S (zh) * 2016-09-30 2017-03-13
USD784542S1 (en) 2016-10-25 2017-04-18 Neural Analytics, Inc.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JP6337979B2 (ja) * 2017-01-27 2018-06-06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機器用のスタンド
JP7002209B2 (ja) * 2017-04-06 2022-01-20 モリ工業株式会社 枢支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物干し器
CN107595399A (zh) * 2017-10-17 2018-01-19 南京天奥医疗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医疗车用锐器盒支架
US10344910B1 (en) 2018-03-04 2019-07-09 Rain Desig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support assemblies that support electronic devices
CN108650342A (zh) * 2018-04-08 2018-10-12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装置
DE202018106578U1 (de) 2018-11-20 2018-11-26 Adam Hall Gmbh Bügelhalter
JP1641986S (zh) * 2019-04-15 2019-09-24
CN111371933B (zh) * 2020-03-16 2021-05-28 常州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通信终端系统
USD936461S1 (en) * 2020-09-30 2021-11-23 Lijun Zhang Adjustable device supporting apparatus
US11519549B2 (en) * 2021-01-26 2022-12-06 CallMe, Inc. Portable mobile device hol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26664A (en) * 1964-03-31 gibson
US377282A (en) * 1888-01-31 Leonhaed wiedebeb
US1203659A (en) * 1914-05-08 1916-11-07 Underwood Typewriter Co Copy-holder.
US1197351A (en) * 1915-04-01 1916-09-05 Robert Lockhart Dalglish Book-rest.
US1457458A (en) * 1922-06-10 1923-06-05 Isidore J Plamondon Book holder
US2428519A (en) * 1944-09-01 1947-10-07 George H Gustafson Adjustable display holder
US2576993A (en) * 1950-05-25 1951-12-04 Bernie B Bergevin Bookrack
US2713947A (en) * 1952-01-15 1955-07-26 Foster Grant Co Inc Display stand for sunglasses or spectacles
US3360226A (en) * 1966-07-15 1967-12-26 Nicholas Clemens Portable easel for artists and the like
US3460795A (en) * 1967-07-24 1969-08-12 Orga Ab Book holder
US4146308A (en) * 1978-01-18 1979-03-27 Trina, Inc. Foldable mirror construction
US4483505A (en) * 1982-07-12 1984-11-20 Dal-Craft, Inc. Foldable stand
US4605193A (en) * 1984-11-09 1986-08-12 Kuparinen Pertti K Foldable music stand
US5639053A (en) * 1995-11-13 1997-06-17 Dmitriev; Alex Holder for reading and viewing written and other matter
US5765799A (en) * 1996-12-10 1998-06-16 Weber; Barbara Portable collapsible stand for facilitating holding book pages open
US6776385B1 (en) * 2003-04-23 2004-08-17 Chun Yuan Chang Adjustable book holder
US7252279B2 (en) * 2005-06-21 2007-08-07 Robert Archibald Conibear Door mounted book holder
US7540466B2 (en) * 2007-07-17 2009-06-02 Inventec Multimedia & Telecom (Tianjin) Co., Ltd. Adjustable st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7753336B2 (en) * 2008-05-13 2010-07-13 Shin Zu Shing Co., Ltd. Adjustable extending stand for panel displays
CN102853225A (zh) * 2011-06-28 2013-01-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3561A (zh) 2013-12-04
US20130299663A1 (en) 2013-11-14
US9062823B2 (en) 2015-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47534A (zh) 用於支撐電子裝置的支架
TWI597592B (zh) 擴充座及電子設備
US8654520B2 (en)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supporting apparatus
TWI438364B (zh) 支撐裝置
TWI524770B (zh) 支撐裝置
US8783641B2 (en) Foldable supporting bracket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605429B2 (en) All in one computer
US8662465B2 (en) Tiltable notebook-computer cooling pad with tablet-computer bracket
TW201318510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2006072958A (ja) タブレットコンピュータの調整式クレードル
TW201331903A (zh) 平板式顯示裝置之多方位支持結構
TWM464715U (zh) 用來固定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固定裝置與可攜式電子設備
JP2014035507A (ja) 表示装置
TW201332417A (zh) 平板式顯示裝置之保護蓋支座結構
US7384020B2 (en) Supporting frame structure
KR20180097420A (ko) 노트북용 접이식 거치대
TW201427561A (zh) 電子裝置
TW201407312A (zh) 平板電腦基座
KR20110011394U (ko) 휴대 단말기용 거치대
TWI522561B (zh) 支架
CN211315663U (zh) 一种携带式电子产品辅助使用装置
TWI533786B (zh) 具有支撐機構的電子裝置
JP2011172725A (ja) 書見台
JP6986058B2 (ja) 電子機器
TW201028581A (en)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