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7444A - 傳送系統、接收系統、傳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傳送系統、接收系統、傳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7444A
TW201347444A TW101136695A TW101136695A TW201347444A TW 201347444 A TW201347444 A TW 201347444A TW 101136695 A TW101136695 A TW 101136695A TW 101136695 A TW101136695 A TW 101136695A TW 201347444 A TW201347444 A TW 2013474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unit
frequency
shift keying
pulse amplitu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6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iyotaka Ichiyama
Masahiro Ishida
Original Assignee
Advantes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test Corp filed Critical Advantest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7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744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2Amplitud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using on-off keying; Single sideband or vestigial sideband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問題在於利用簡便的構成在使用受到限制的通訊頻帶的情況下,實現高速的資料通訊。為了解決此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傳送系統、傳送方法、以及接收該傳送系統已傳送的信號之接收系統、及接收方法。該傳送系統具備:脈衝振幅調變部,其進行脈衝振幅調變,以將輸入信號轉換成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及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組;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其輸出第一頻率信號;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其使用第一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調變,以將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轉換成幅移鍵控調變信號;加算部,其將幅移鍵控調變信號與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加算,以產生傳送信號;以及傳送部,其將傳送信號加以傳送。

Description

傳送系統、接收系統、傳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傳送系統、接收系統、傳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以往,使用正交振幅調變(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分頻多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幅移鍵控(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脈衝振幅調變(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等方式來傳送、接收數位資料(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至4)。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5-160042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4-104257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平9-322130號公報
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平11-239189號公報
然而,利用QAM等相位正交性之通訊方式,是DSB(雙側波帶,Double Side Band)調變/解調方式,所以至少需要符號速率(symbol rate)的兩倍的通訊頻帶(communication band)。又,OFDM,不僅是相位正交性,也利用頻率正交性,所以相較於相同通訊頻帶的QAM,能夠使資料速率變成2倍,但是傳送接收機(收發機)必須是複雜的構成。又,ASK及PAM,是SSB(Single Side Band)調變/解調方式,所以利用符號速率程度的通訊頻帶就能夠進行傳送、接收;然而,另一方面,相較於OFDM等,其資料速率低。因此,難以利用簡便的構成,在使用符號速率的程度受到限制的通訊頻帶的情況下,實現高速的資料通訊。
在本發明的第一態樣中,提供一種傳送系統、傳送方法、以及接收該傳送系統傳送的信號(訊號)之接收系統、及接收方法,該傳送系統具備:脈衝振幅調變部,其進行脈衝振幅調變,以將輸入信號轉換成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及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組;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其輸出第一頻率信號;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其使用第一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調變,以將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轉換成幅移鍵控調變信號;加算部,其將幅移鍵控調變信號與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加算,以產生傳送信號;及傳送部,其將傳送信號加以傳送。
另外,上述的發明概要,並非將本發明的必要特徵全部列舉者,又,這些特徵群的子組合,也能作為發明。
10‧‧‧傳送線
100‧‧‧傳送系統
110‧‧‧脈衝振幅調變部
120‧‧‧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
130‧‧‧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
132‧‧‧相位位移部
530‧‧‧第一積分部
532‧‧‧第二積分部
534‧‧‧第三積分部
540‧‧‧頻率信號輸出部
550‧‧‧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
552‧‧‧相位位移部
134‧‧‧第一混頻器
136‧‧‧第二混頻器
140‧‧‧加算部
150‧‧‧傳送部
152‧‧‧第二頻率信號輸出部
154‧‧‧增頻轉換部
156‧‧‧濾波部
160‧‧‧第二頻率信號輸出部
170‧‧‧第二幅移鍵控調變部
500‧‧‧接收系統
510‧‧‧接收部
512‧‧‧頻率信號輸出部
514‧‧‧降頻轉換部
520‧‧‧分支部
554‧‧‧第三混頻器
556‧‧‧第四混頻器
560‧‧‧脈衝振幅解調部
570‧‧‧頻率信號輸出部
580‧‧‧第二幅移鍵控解調部
600‧‧‧積分部
610‧‧‧電壓電流轉換部
620‧‧‧第一切換器
630‧‧‧第一積分器
632‧‧‧第二積分器
640‧‧‧第二切換器
642‧‧‧第三切換器
650‧‧‧第四切換器
660‧‧‧切換器控制部
第1圖是將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的構成例,與傳送線10一起表示。
第2圖表示關於本實施形態之積分部600的構成例。
第3圖表示關於本實施形態之積分部600所具有的積分器的動作的模擬結果的一例。
第4圖表示將關於本實施形態之積分部600所具有的積分器的輸出信號進行模擬並作成眼圖(eye diagram)的例子。
第5圖表示在使用OFDM來傳送、接收資料時的模擬結果的一例。
第6圖表示在使用OFDM來傳送、接收資料,且接收時序有時滯(time lag)時的模擬結果的一例。
第7圖表示在使用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來傳送、接收資料時的模擬結果的一例。
第8圖表示在使用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來傳送、接收資料,且接收時序有時滯時的模擬結果的一例。
第9圖是將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的第一變化例,與傳送線10一起表示。
第10圖是將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的第二變化例,與傳送線10一起表示。
第11圖是將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的第三變化例,與傳送線10一起表示。
以下,雖然根據發明的實施形態來說明本發明,但是以下實施形態並非用以限定關於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又,並非所有的在實施形態中說明的特徵的組合都是 發明所必要的解決手段。
第1圖是將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的構成例,與傳送線10一起表示。本例的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將脈衝振幅調變與幅移鍵控進行正交分頻多工,藉此一邊提高資料速率,一邊利用符號速率程度的通訊頻帶來進行傳送、接收。
傳送系統100,將傳送信號,經由(利用)傳送線10傳送至接收系統500,該傳送信號是將所輸入的資料進行脈衝振幅調變而成的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與已對脈衝振幅調變信號上進行幅移鍵控調變而成的信號,加以重疊而成。傳送系統100,具備脈衝振幅調變部110、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120、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130、加算部140、及傳送部150。
脈衝振幅調變部110,將輸入信號進行脈衝振幅調變,以轉換成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及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組。脈衝振幅調變部110,在每個符號時間利用脈衝信號的系列,將輸入信號的振幅符號化。例如,脈衝振幅調變部110,在使用2位元進行調變時,將輸入信號分成4個符號(4PAM)。作為一例,脈衝振幅調變部110,在每個符號時間,將輸入信號的電壓振幅分成-1.5V、-0.5V、0.5V、及1.5V等4種類,分別依序轉換成[00]、[01]、[10]、[11]的符號。
脈衝振幅調變部110,可以將一個輸入信號,以每個預定位元長度分割成兩個信號後,分別進行脈衝振幅 調變,以轉換成兩個脈衝調變信號。取代這個,脈衝振幅調變部110,可以對於不同的兩個輸入信號,分別進行脈衝振幅調變,以轉換成兩個脈衝調變信號。
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120,輸出第一頻率信號f0。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輸出預定頻率的信號。例如,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120,輸出具有與脈衝振幅調變部110進行脈衝振幅調變的符號時間相同的週期之頻率信號。取代這個,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120,可以輸出具有該符號時間以下的週期之頻率信號。此時,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120,可以輸出具有該符號時間的1/n週期之頻率信號。在此,n是1以上的自然數。
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130,被連接至脈衝振幅調變部110,使用第一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調變,以將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轉換成幅移鍵控調變信號。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130,可以具有混頻器,並使用第一頻率信號進行振幅調變,以將脈衝振幅調變部110所輸出的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轉換成幅移鍵控調變信號。
加算部140,被連接至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130及脈衝振幅調變部110,將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130所輸出的幅移鍵控調變信號、與脈衝振幅調變部110所輸出的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進行加算,以產生傳送信號。加算部140,將產生的傳送信號傳送至傳送部150。
傳送部150,被連接至加算部140,將從加算部140接收的傳送信號,經由傳送線10朝向接收系統500傳 送。傳送部150,可以具有與傳送線10匹配的連接器,以與傳送線10連接。傳送部150,可以具有使傳送信號的信號頻帶通過之低通濾波器。例如,傳送部150,具有使第一頻率信號的頻率f0以下的頻率信號通過之低通濾波器。
接收系統500,將傳送系統100所傳送的傳送信號,加以接收並解調。接收系統500,具備接收部510、分支部520、第一積分部530、第二積分部532、頻率信號輸出部540、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及脈衝振幅解調部560。
接收部510,接收傳送系統100所傳送的傳送信號。接收部510,可以具有與傳送線10匹配(fitting)的連接器,以與傳送線10連接。接收部510,可以具有使接收信號的信號頻帶通過之低通濾波器。例如,接收部510,至少具有使第一頻率信號的頻率f0以下的頻率信號通過之低通濾波器。
分支部520,被連接至接收部510,將接收部510所接收的接收信號進行傳送的傳送路徑分支成兩個。第一積分部530,被連接至分支部520,積分從分支部520傳送來的信號。
第一積分部530,被連接至分支部520所分支的一方的傳送路徑,在脈衝振幅調變部110進行脈衝振幅調變後的每個符號期間,以預定的時間進行積分,以將接收信號轉換成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第一積分部530,如後述,可以具有複數個積分器。作為一例,第一積分部530,以 與符號期間約略相同的時間進行積分。
例如,在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130,使用與符號時間相同的週期的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調變後的情況,第一積分部530,於與符號時間相同的時間之間進行積分,藉此,利用調變週期將該幅移鍵控調變信號平均化,而使該信號的積分值變成零。因此,第一積分部530,將加算有幅移鍵控調變信號與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而成之接收信號進行積分,而能夠輸出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積分值。
頻率信號輸出部540,輸出與第一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f0。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被連接至分支部520分支的另一方的傳送路徑,使用與第一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解調,以將接收信號轉換成解調信號。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可以具有混頻器,並使用頻率信號輸出部540所輸出的與第一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將接收信號進行解調。
藉此,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將加算有幅移鍵控調變信號與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而成之接收信號當中,使用與第一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f0,將幅移鍵控調變信號的成分進行解調,所以能夠轉換成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又,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將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成分與第一頻率混頻,而將該信號成分利用第一頻率信號進行振幅調變。
亦即,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輸出信號,該信 號是將解調後的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成分、與利用第一頻率信號進行振幅調變後的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成分加以重疊而成。
第二積分部532,被連接至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在每個符號期間,以預定的時間進行積分,將解調信號轉換成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第二積分部532,如後述,也可以與第一積分部530同樣地具有複數個積分器。作為一例,第二積分部532,與第一積分部530同樣地以與符號期間約略相同的時間進行積分。
藉此,第二積分部532,是利用符號時間也就是第一頻率的週期進行積分,所以利用第一頻率信號,將所接收的解調信號當中的利用第一頻率信號而被振幅調變後的第二振幅脈衝調變信號的成分加以平均化,而使該信號的積分值變成零。因此,第二積分部532,對將幅移鍵控調變信號與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重疊而成之接收信號,進行積分,並輸出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積分值。
脈衝振幅解調部560,被連接至第一積分部530、及第二積分部532,接收第一積分部、及第二積分部分別輸出的脈衝振幅調變信號,並進行脈衝振幅解調。例如脈衝振幅解調部560,將第一及第二積分部的積分信號分別進行類比/數位轉換並取入(儲存),並對應於脈衝振幅調變部110在每個符號時間所符號化的[00]、[01]、[10]、及[11],分別轉換成-1.5V、-0.5V、0.5V、及1.5V等電壓振幅值。
這樣,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 統500,不使用相位正交性,也能夠組合PAM和ASK來進行輸入信號的傳送、接收。亦即,利用與符號速率同樣程度的通訊頻帶,能夠使資料速率變成2倍,而能夠利用簡便的構成,在使用受到限制的通訊頻帶的情況下,實現高速的資料通訊。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相較於現在使用的數位通訊方式,能夠提高吞吐量(位元速率/頻帶寬度)。又,本實施形態的通訊方式,能夠容易地構裝在LSI等。
在本實施例中,接收系統500,是以具有頻率信號輸出部540為例來說明,該頻率信號輸出部540,輸出與第一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此處,傳送系統100,預先將第一頻率信號傳送至接收系統500,頻率信號輸出部540,可以輸出與所接收的第一頻率信號同步後的與第一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
取代這個,接收系統500,可以使用與傳送線10不同的傳送線,接收來自傳送系統100之第一頻率信號。亦即,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使用傳送系統100的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120所輸出的第一頻率信號來進行第一幅移鍵控解調。藉此,接收系統500,也能夠不具備頻率信號輸出部540。
第2圖表示關於本實施形態之積分部600的構成例。積分部600,可以用來作為第1圖所說明的接收系統500所具備的第一積分部530及第二積分部532。積分部600,採用具有2個以上的積分器之交插(interleave)方式, 一邊在每個符號期間以與符號期間約略相同的時間進行積分,一邊消除用以保持所積分出來的資料之不工作區(dead band)。
亦即,積分部600內的積分器的各個,在每個符號期間,切換將輸入信號進行積分的時間、和保持所積分出來的值的時間,在一個積分器正在進行積分的時間,其他一個以上的積分器保持所積分出來的值。積分部600,在一個積分器保持所積分出來的值的時間,將該一個積分器與輸出端連接,在其他的積分器保持所積分出來的值的時間,將該其他的積分器與輸出端連接,一邊在每個符號期間以與每個符號期間約略相同的時間進行積分,一邊將所積分出來的資料從該輸出端輸出。在本例中,積分部600,是以具有兩個積分器為例來進行說明。
積分部600,具有電壓電流轉換部610、第一切換器620、第一積分器630、第二積分器632、第二切換器640、第三切換器642、第四切換器650、及切換器控制部660。電壓電流轉換部610,將所輸入的信號電壓轉換成信號電流。電壓電流轉換部610,將轉換後的信號電流傳送至第一切換器620。
第一切換器620,被連接至電壓電流轉換部610,對應於控制信號來切換傳送路徑,以將所接收的信號電流傳送至第一積分器630及第二積分器632的任一方。第一切換器620,可以是一輸入二輸出的切換器。
第一積分器630,被連接至第一切換器620的輸 出的一方,接收從電壓電流轉換部610傳送來的電流信號以進行積分。第一積分器630,將所積分出來的電流信號傳送至第四切換器650。例如,第一積分器630,包含電容器,該電容器一端被連接至第一切換器620的輸出的一方,另一端被連接至接地(GND),以對應於所輸入的電流信號進行電荷的充電;及將對應於已充電的電荷之電流信號傳送至第四切換器650。
第二切換器640,被連接至第一積分器630的兩端,對應於控制信號,將第一積分器630的一端連接至另一端,使在第一積分器630被充電的電荷接地而放電。亦即,第二切換器640,對應於控制信號來重設第一積分器630。
第二積分器632,被連接至第一切換器620的輸出的另一方,接收從電壓電流轉換部610傳送來的電流信號以進行積分。第二積分器632,將所積分出來的電流信號傳送至第四切換器650。例如,第二積分器632,包含電容器,該電容器的一端被連接至第一切換器620的輸出的另一方,另一端被連接至接地(GND),以對應於所輸入的電流信號進行電荷的充電,及將對應於已充電的電荷之電流信號傳送至第四切換器650。
第三切換器642,被連接至第二積分器632的兩端,對應於控制信號將第二積分器632的一端連接至另一端,使在第二積分器632被充電的電荷接地而放電。亦即,第三切換器642,對應於控制信號來重設第二積分器632。
第四切換器650,被連接至第一積分器630及第二積分器632,對應於控制信號來切換傳送路徑,以輸出從第一積分器630及第二積分器632任一方所輸出的積分信號。
切換器控制部660,被連接至第一至第四切換器,傳送分別切換各個切換器之控制信號。例如,在使第一積分器630積分輸入信號時,切換器控制部660,將用以切換第一切換器620之控制信號Φ1傳送至第一切換器620,以連接電壓電流轉換部610與第一積分器630。此處,切換器控制部660,應該使第一積分器630積分輸入信號,並將用以切換第二切換器640之控制信號Φ2傳送至第二切換器640,以切斷第一積分器630的一端、與另一端的接地。
又,切換器控制部660,在第二積分器632已完成輸入信號的積分,且第一積分器630正在積分輸入信號的期間,將用以切換第四切換器650之控制信號Φ4傳送至第四切換器650,以連接第二積分器632與積分部600的輸出端來輸出該積分信號。又,切換器控制部660,在輸出第二積分器632的積分信號後,將用以切換第三切換器642之控制信號Φ3傳送至第三切換器642,以連接第二積分器632的一端、與他端的接地來重設第二積分器632。
接著,切換器控制部660,使第二積分器632積分輸入信號,且在該第二積分器632正在積分輸入信號的期間,將第一積分器630所積分出來的積分信號,從積分部600的輸出端輸出。切換器控制部660,重複這種動作,而一邊在 預定的期間以預定的時間利用第一積分器630及第二積分器632進行積分,一邊將所積分出來的信號從輸出端輸出。
第3圖表示關於本實施形態之積分部600具有的積分器的動作的模擬結果的一例。圖中的橫軸方向表示相對的時間,縱軸方向表示信號電流或信號電壓。在圖中,積分部600,依序輸入符號[11]、[11]、[00]、[11]、[10]、及[00]所對應的輸入信號,以說明將脈衝調變信號的成分進行積分的動作。亦即,在本例中,說明積分部600作為第一積分器630來進行動作的例子。
積分部600,被輸入了輸入信號,該輸入信號是將圖中的以「PAM」表示的符號[11]、[11]、[00]、[11]、[10]、及[00]所對應的脈衝調變信號、與以「ASK」表示的幅移鍵控調變信號加算而成。圖中的「輸入信號」所表示的波形,是輸入信號波形的一例。圖中的「S1」所表示的信號,是第一積分器630的輸出信號;「S2」所表示的信號,是第二積分器632的輸出信號。
又,圖中的「Φ1」所表示的信號,是切換器控制部660切換第一切換器620的控制信號Φ1;「Φ2」所表示的信號,是切換第二切換器640的控制信號Φ2;「Φ3」所表示的信號,是切換第三切換器642的控制信號Φ3。切換器控制部660,可以以符號時間T(=1/f0)的間隔來將時脈信號反覆地反轉,以輸出作為控制信號Φ1。此時,切換器控制部660,將控制信號Φ1的反轉信號,輸出作為用以切換第四切換器650之控制信號Φ4
在控制信號Φ1為邏輯1的期間,第一切換器620連接電壓電流轉換部610與第一積分器630,以使第一積分器630對輸入信號進行積分。此期間,圖中的S1信號,表示「Integ.」。在圖中的例中,第一積分器630,在符號時間T的期間,積分輸入信號,所以使用與符號時間T相同週期的頻率信號f0進行幅移鍵控調變而成之幅移鍵控調變信號的成分,被平均化而變成零。藉此,第一積分器630,能夠積分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成分。
接著,若控制信號Φ1變成邏輯0時,第一切換器620切斷電壓電流轉換部610與第一積分器630,第一積分器630保持所積分出來的信號。第一積分器630,保持與一個符號期間的平均振幅值成比例的值。又,切換器控制部660,藉由控制信號Φ1的反轉信號也就是控制信號Φ4,連接第一積分器630與積分部600的輸出端,以將該積分信號輸出至脈衝振幅解調部560。此期間,圖中的S1信號表示「Hold」。
接著,切換器控制部660,將第二切換器640切換成導通(On)之控制信號Φ2傳送至第二切換器640,以重設第一積分器630。此期間,圖中的S1信號表示「Reset」。
這樣,切換器控制部660,將使第一積分器630反覆實行「Integ.」、「Hold」、「Reset」的動作之控制信號傳送至各個切換器,每隔符號時間T的2倍之2T就輸出積分信號。在圖中的例子中,第一積分器630,在S1信號中的A、B及C所表示的「Hold」期間,每隔2T就輸出對應 於所輸入的符號的[11]、[00]及[10]之積分信號。
然而,若控制信號Φ1變成邏輯0時,第一切換器620將電壓電流轉換部610與第一積分器630切斷,另一方面,將電壓電流轉換部610與第二積分器632連接。亦即,第二積分器632,與第一積分器630同樣地,是使用符號時間T的期間來積分輸入信號。又,第二積分器632,與第一積分器630同樣地,是積分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成分。此期間,圖中的S2信號表示「Integ.」。
接著,若控制信號Φ1變成邏輯1時,第一切換器620,切斷電壓電流轉換部610與第二積分器632,且連接電壓電流轉換部610與第一積分器630。藉此,第二積分器632保持所積分出來的信號。又,切換器控制部660,藉由控制信號Φ1的反轉信號也就是控制信號Φ4,連接第二積分器632與積分部600的輸出端,以將該積分信號輸出至脈衝振幅解調部560。此期間,圖中的S2信號表示「Hold」。
接著,切換器控制部660,將用以使第三切換器642切換成導通之控制信號Φ3傳送至第二切換器640,以重設第二積分器632。此期間,圖中的S2信號表示「Reset」。
這樣,切換器控制部660,將使第二積分器632反覆實行「Integ.」、「Hold」、「Reset」的動作之控制信號傳送至各個切換器,且每隔符號時間T的2倍之2T,就輸出積分信號。在圖中的例子中,第二積分器632,在S2信號中的D及E所表示的「Hold」期間,每隔2T就輸出對 應於所輸入的符號的[11]及[11]之積分信號。
如上所述,切換器控制部660,每隔符號期間就切換將第一積分器630及第二積分器632進行積分的時間、與保持所積分出來的值的時間,在第一積分器630進行積分的時間,使第二積分器632保持所積分出來的值。又,在第一積分器630保持所積分出來的值的時間,使第二積分器632進行積分。
又,切換器控制部660,在第一積分器630保持所積分出來的值的時間,連接第一積分器630與輸出端;而在第二積分器632保持所積分出來的值的時間,連接第二積分器632與輸出端。藉此,積分部600,能夠每隔符號期間就一邊以與符號期間約略相同的時間進行積分,一邊將所積分出來的資料從該輸出端輸出。
在本例中,第一積分器630及第二積分器632,以在符號時間T的期間進行輸入信號的積分為例來進行說明。取代這個,第一積分器630及第二積分器632,可以在比符號時間T更短的時間的期間,進行輸入信號的積分。此時,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120,較佳是以與第一積分器630及第二積分器632進行積分的時間約略相同的週期、或該時間的1/n的週期之頻率信號來進行輸出。
第4圖是表示將關於本實施形態之積分部600所具有的積分器的輸出信號進行模擬並作成眼圖(eye diagram)的例子。圖中的橫軸方向表示相對的時間,縱軸方向表示信號電流或信號電壓。此處,是以由積分部600進行的加算有脈 衝振幅調變信號與幅移鍵控調變信號而成之信號的積分為例來進行模擬,該脈衝振幅調變信號,是將2位元的擬似隨機位元列對應且映射(mapping)至四個符號而成之脈衝振幅調變信號。
圖中的例子,是在積分部600具有的積分器,將「Integ.」、「Hold」、「Reset」的動作實行兩次的動作,反覆進行複數次,且將相同的座標的輸出信號的模擬結果重疊所表示的眼圖。可知是「Hold」期間得到的[00]、[01]、[10]、及[11]的符號所對應的信號會彼此分離而輸出的結果,而能夠實行脈衝振幅解調。
第5圖表示在使用OFDM傳送、接收資料時的模擬結果的一例。本例表示,由OFDM解調器,將4PAM的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解調成-1.5V、-0.5V、0.5V、及1.5V的位準值的結果。
圖中的橫軸方向表示已解調的位準值,縱軸方向表示在各個位準被解調的次數之事件數。本圖表示各個位準的直方圖。可知第5圖的例子,是類比/數位轉換器的取樣時機沒有時滯(時間延遲(time lag))時的模擬結果,而能夠解調成各個位準。
第6圖是表示在使用OFDM傳送、接收資料,且接收時序有時滯時的模擬結果的一例。本例表示將符號時間T設定為1UI且在類比/數位轉換器的取樣時序僅時滯0.025UI的條件下的模擬結果。取樣時序以外的條件,是與第5圖的條件相同。藉由本例得到各個位準的直方圖的分布分別變廣 的結果,可知時序變動會對於解調結果產生變動。
第7圖表示在使用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來傳送、接收資料時的模擬結果的一例。本例表示,由接收系統500,將4PAM的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解調成-1.5V、-0.5V、0.5V、及1.5V的位準值的結果。
圖中的橫軸方向表示解調後的位準值,縱軸方向表示在各個位準被解調的次數之事件數。本圖表示各個位準的直方圖。可知第7圖的例子,是類比/數位轉換器的取樣時機沒有時滯時的模擬結果,而能夠解調成各個位準。
第8圖是表示在使用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來傳送、接收資料,且接收時序有時滯時的模擬結果的一例。本例表示將符號時間T設定為1UI且在類比/數位轉換器的取樣時序僅時滯0.025UI的條件下的模擬結果。取樣時序以外的條件,是與第7圖的條件相同。藉由本例得到各個位準的直方圖的分布與第7圖相同程度的結果,相較於OFDM,可知接收系統500,能夠降低時序變動對於解調結果的影響。
第9圖是將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的第一變化例,與傳送線10一起表示。在本變化例的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中,與第1圖所示的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的動作相同的構件,被給予相同的符號且省略說明。本變化例的傳送系統100,將傳送信號增頻轉換(upconversion)且傳送;接收系統500,將已接收的信號降頻轉換(downconversion)後進行解調。
傳送部150,具有第二頻率信號輸出部152、增頻轉換部154、及濾波部156。第二頻率信號輸出部152,輸出第二頻率信號。第二頻率信號輸出部152,可以輸出數百MHz至數GHz之高頻率信號。
增頻轉換部154,被分別連接至加算部140及第二頻率信號輸出部152,以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對傳送信號進行增幅轉換,而加以傳送。增頻轉換部154,可以包含混頻器。增頻轉換部154,可以將第二頻率fc作為載波,與基帶信號頻帶的傳送信號重疊且傳送。
濾波部156,使位移後的信號頻帶通過,該位移後的信號頻帶,是在傳送信號的信號頻帶加算有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而位移後的信號頻帶。濾波部156,可以是使從載波頻率fc至fc+f0的頻帶通過的帶通濾波器。取代這個,濾波部156,可以是或更包含使頻率fc+f0以下的信號通過之低通濾波器。取代這個,濾波部156,可以是或更包含使頻率fc以上的信號通過之高通濾波器。
接收部510,接受信號,該信號是傳送系統100所傳送且將傳送信號以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fc進行增幅轉換來傳送的信號。接收部510,具有頻率信號輸出部512、及降頻轉換部514。頻率信號輸出部512,輸出與第二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fc的頻率信號。
降頻轉換部514,使用與第二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的頻率信號,將接收信號,以與該第二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進行降頻轉換。降頻轉換部514,可以包含混頻器。
降頻轉換部514,可以從接收信號的信號頻帶位移第二頻率fc以轉換成基帶信號頻帶,該基帶信號,是加算有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130輸出的幅移鍵控調變信號、與脈衝振幅調變部110輸出的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而成之信號,所以如第1圖至第3圖的說明,接收系統500能夠將接收信號進行解調。
接收部510,可以更具有濾波部,以在接收信號被輸入至降頻轉換部514前,使位移後的信號頻帶通過,該位移後的信號頻帶,是在傳送信號的信號頻帶加算有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fc而位移後的信號頻帶。該濾波部,可以是與傳送部150所具有的濾波部156約略相同的濾波部。
依照以上的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的變化例,能夠將傳送信號與載波重疊且傳送。藉此,能夠利用簡便的構成,在使用受到限制的通訊頻帶的情況下,實現高速的資料通訊。又,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是使用傳送線10來將傳送信號加以傳送之說明,但是取代這個,也能利用無線來將傳送信號加以傳送。此時,傳送部150及接收部510,分別具有傳送天線及接收天線。
在本實施例中說明的例子,是接收系統500具有頻率信號輸出部512,以輸出與第二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此處,傳送系統100,預先將第二頻率信號傳送至接收系統500,頻率信號輸出部512,可以輸出與接收的第二頻率信號同步後的與第二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
取代這個,接收系統500,可以使用與傳送線10不同的傳送線,接收來自傳送系統100之第二頻率信號。亦即,降頻轉換部514,接收來自傳送系統100之第二頻率信號來進行降頻轉換。藉此,接收系統500,也能夠不具備頻率信號輸出部512。
第10圖是將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的第二變化例,與傳送線10一起表示。在本變化例的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中,與第1圖所示的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的動作相同的構件,被給予相同的符號且省略說明。
傳送系統100,具有第二頻率信號輸出部160、及第二幅移鍵控調變部170。第二頻率信號輸出部160,輸出第二頻率信號。第二頻率信號輸出部160,可以輸出數百MHz至數GHz之高頻率信號。
第二幅移鍵控調變部170,被分別連接至脈衝振幅調變部110及第二頻率信號輸出部160,使用第二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調變,以將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轉換成第二幅移鍵控調變信號。第二幅移鍵控調變部170,可以具有混頻器。第二幅移鍵控調變部170,可以將第二頻率fc作為載波,與第二幅移鍵控調變信號重疊且傳送。
此處,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120,輸出在第一頻率信號的頻率f0加算有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fc而成之頻率f0+fc的第三頻率信號。藉此,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130,使用第三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調變,以轉變成第一幅移鍵控調變 信號;加算部140,將該第一幅移鍵控調變信號,與第二幅移鍵控調變信號加算,以產生傳送信號。
傳送部150,也可以具有濾波部。該濾波部,可以是使從載波頻率fc至fc+f0的頻帶通過的帶通濾波器。取代這個,濾波部156,可以是或更包含使頻率fc+f0以下的信號通過之低通濾波器。取代這個,濾波部156,可以是或更包含使頻率fc以上的信號通過之高通濾波器。
接收部510,將(傳送系統)傳送的加算有使用在第一頻率信號的頻率加入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而成之第三頻率信號來進行頻移鍵控調變的調變信號、與使用第二頻率信號來進行頻移鍵控調變後的調變信號之信號,加以接收。接收系統500,具備頻率信號輸出部570、及第二幅移鍵控解調部580。頻率信號輸出部570,輸出與第二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fc的頻率信號。
第二幅移鍵控解調部580,被連接至分支部520分支的一方的傳送路徑、與第一積分部530之間,使用與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fc約略相同的頻率信號,將接收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解調。第二幅移鍵控解調部580,可以包含混頻器。
第二幅移鍵控解調部580,使接收信號的信號頻帶以第二頻率fc進行位移,以將加算有使用第一頻率信號來進行幅移鍵控後的幅移鍵控調變信號、與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而成之信號,輸入至第一積分部530。因此,第一積分部530,如第1圖至第3圖的說明,將加算有幅移 鍵控調變信號、與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而成之接收信號,以符號時間的期間進行積分,而能夠輸出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積分值。
又,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將接收信號,使用與第一頻率信號的頻率f0加上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fc而成之頻率fc+f0約略相同的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解調。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使接收信號的信號頻帶以第三頻率fc+f0進行位移,以將加算有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與使用第一頻率信號來將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進行調變後的調變信號而成之信號,輸入至第二積分部532。
因此,第二積分部532,如第1圖的說明,將接收信號,以符號時間的期間進行積分,而能夠輸出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積分值。接收部510,可以更具有濾波部。該濾波部,可以是與傳送部150具有濾波部時的該濾波器約略相同的濾波部。
依照以上的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的第二變化例,能夠將傳送信號與載波fc重疊且傳送。藉此,能夠利用簡便的構成在使用預定的受限的通訊頻帶的情況下實現高速的資料通訊。又,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是使用傳送線10來將傳送信號加以傳送之說明,但是取代這個,也能利用無線來將傳送信號加以傳送。此時,傳送部150及接收部510,分別具有傳送天線及接收天線。
在本實施例中說明的例子,是接收系統500具備 頻率信號輸出部570,以輸出與第二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fc。此處,傳送系統100,預先將第二頻率信號傳送至接收系統500,頻率信號輸出部570,可以輸出與所接收的第二頻率信號同步並與第二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fc
取代這個,接收系統500,可以使用與傳送線10不同的傳送線,接收來自傳送系統100之第二頻率信號。亦即,第二幅移鍵控解調部580,接收來自傳送系統100之第二頻率信號並進行解調。藉此,接收系統500,也能夠不具備頻率信號輸出部570。
又,此時,接收系統500,也可以使用與傳送線10不同的傳送線,接收來自傳送系統100之第三頻率信號。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使用在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120所輸出的第一頻率信號的頻率加上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而成之頻率fc+f0的信號,來進行幅移鍵控解調。藉此,接收系統500,也能夠不具備頻率信號輸出部540。
第11圖是將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的第三變化例,與傳送線10一起表示。在本變化例的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中,與第1圖所示的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的動作相同的構件,被給予相同的符號且省略說明。
脈衝振幅調變部110,進行脈衝振幅調變,以將輸入信號轉換成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及第三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組。脈衝振幅調變部110,將 一個或兩個輸入信號,以每個預定的位元長度分割成三個信號後,分別進行脈衝振幅調變,以將該三個信號轉換成三個脈衝調變信號。取代這個,脈衝振幅調變部110,可以對於不同的三個輸入信號,分別進行脈衝振幅調變,以將該三個輸入信號轉換成三個脈衝調變信號。
本變化例的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130,使用與第一頻率信號頻率相同、及正交的信號,將第一、及第三脈衝振幅調變信號進行正交相位振幅調變。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130,具有相位位移部132、第一混頻器134、及第二混頻器136。
相位位移部132,被連接至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120,以輸出與第一頻率信號的頻率f0相同且相位正交的兩個頻率信號。作為一例,相位位移部132,將輸入的頻率信號分支成兩個,一方直接輸出,另一方延遲90°相位而輸出。相位位移部132,可以包含與輸入的頻率信號的頻率f0對應的延遲元件等。
第一混頻器134,被分別連接至脈衝振幅調變部110及相位位移部132,將第一脈衝調變信號,使用第一頻率信號進行頻率調變。又,第二混頻器136,被分別連接至脈衝振幅調變部110及相位位移部132,將第三脈衝調變信號,使用從第一頻率信號延遲90°相位的頻率信號來進行頻率調變。
這樣,本變化例的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130,將第一及第三脈衝振幅調變信號進行正交相位振幅調變,並將兩個調變信號傳送至加算部140。加算部140,將進行該正交相 位振幅調變而成的信號、與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加算,以產生傳送信號。傳送部150,將該傳送信號傳送至接收系統500。接收系統500,更具備與第二積分部約略相同構成的第三積分部534。
接收部510,接收信號,該信號是將傳送系統100所傳送的加算有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和將脈衝振幅調變信號進行正交相位振幅調變後之信號而成。第一積分部530,被連接至分支部520所分支的一方的傳送路徑,在脈衝振幅調變部110進行脈衝振幅調變的每個符號期間,以與符號期間約略相同的時間將接收信號進行積分,轉換成脈衝振幅調變信號。
此處,第一積分部530,將接收信號所包含的已進行正交相位振幅調變而成的信號成分的調變頻率f0,設定成與符號速率約略相同或是符號速率的整數倍,藉此,在每個符號期間,以與符號期間約略相同的時間進行積分,而能夠使該成分平均化而變成零。因此,第一積分部530,如第1圖至第3圖的說明,能夠輸出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積分值。
又,分支部520,將已分支的另一方的傳送路徑,更分支成兩個。本變化例的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從分支部520的更分支成兩個的傳送路徑將接收信號分別接收,且使用與第一頻率信號約略相同、及正交的信號來將該接收信號進行正交相位振幅解調。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具有相位位移部552、第三混頻器554、及第四混頻 器556。
相位位移部552,被連接至頻率信號輸出部540,以輸出與第一頻率信號的頻率f0約略相同且相位正交的兩個頻率信號。相位位移部552,將輸入的頻率信號分支成兩個,一方直接輸出,另一方延遲90°相位而輸出。相位位移部552,可以包含與輸入的頻率信號的頻率f0對應的延遲元件等。
第三混頻器554,被分別連接至分支部520及相位位移部552,將接收信號,使用第一頻率信號來進行頻率解調。又,第四混頻器556,被分別連接至分支部520及相位位移部552,將接收信號,使用從第三混頻器554使用的第一頻率信號延遲90°相位的頻率信號來進行頻率解調。第二積分部532及第三積分部534,分別接收且積分已解調後的信號。
這樣,本變化例的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550,將接收信號進行正交相位振幅解調,但在是已解調的信號中,包含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成分、與頻率信號輸出部540所輸出的第一頻率信號混頻而成之信號成分。此處,頻率信號輸出部540,將第一頻率信號,設定成與符號速率約略相同或是符號速率的整數倍,藉此第二積分部532及第三積分部534,在每個符號期間,以與符號期間約略相同的時間進行積分,而能夠使該成分平均化而變成零。
因此,第二積分部532及第三積分部534,如第1圖的說明,能夠輸出第一及第三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積分值。依照以上的關於本實施形態之傳送系統100及接收系統500,能夠傳送、接收加算有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與正 交相位振幅調變傳送信號而成之信號。藉此,能夠利用簡便的構成,在使用受到限制的通訊頻帶的情況下,實現高速的資料通訊。
以上,雖然使用實施形態來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並不受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所記載的範圍。業者係明白能夠將各種變更或改良施加至上述實施形態中。從申請專利範圍的記載能夠明白,施加有這樣的變更或改良之形態也能夠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中。
在申請專利範圍、說明書、及圖式中所示的裝置、系統、程式、以及方法中的動作、程序、步驟、及階段等各個處理的實行順序,只要不特別明示「更前」、「以前」等,或沒有將前面處理的輸出用在後面處理,則應該留意係能夠以任意順序加以實現。關於在申請專利範圍、說明書、及圖式中的動作流程,即使在方便上係使用「首先」、「接著」等來進行說明,但是並不意味必須以這個順序來實施。
10‧‧‧傳送線
100‧‧‧傳送系統
110‧‧‧脈衝振幅調變部
120‧‧‧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
130‧‧‧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
140‧‧‧加算部
150‧‧‧傳送部
500‧‧‧接收系統
510‧‧‧接收部
520‧‧‧分支部
530‧‧‧第一積分部
532‧‧‧第二積分部
540‧‧‧頻率信號輸出部
550‧‧‧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
560‧‧‧脈衝振幅解調部

Claims (17)

  1. 一種傳送系統,其具備:脈衝振幅調變部,其進行脈衝振幅調變,以將輸入信號轉換成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及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組;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其輸出第一頻率信號;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其使用前述第一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調變,以將前述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轉換成幅移鍵控調變信號;以及加算部,其將前述幅移鍵控調變信號與前述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加算,以產生傳送信號。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送系統,其中更具備:使前述傳送信號的信號頻帶通過之低通濾波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送系統,其中更具備:傳送部,該傳送部,具有:第二頻率信號輸出部,其輸出第二頻率信號;以及增頻轉換部,其以前述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對前述傳送信號進行增幅轉換,而進行傳送。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傳送系統,其中,前述傳送部,更具有帶通濾波器,該帶通濾波器使在前述傳送信號的信號頻帶加算有前述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而位移後的信號頻帶通過。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傳送系統,其中,更具備:第二頻率信號輸出部,其輸出第二頻率信號;第二幅移鍵控調變部,其使用前述第二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調變,以將前述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轉換成第二幅移鍵控調變信號;以及帶通濾波器,其使在前述傳送信號的信號頻帶加算有前述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而位移後的信號頻帶通過;並且,前述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輸出在前述第一頻率信號的頻率加算有前述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而成之頻率的第三頻率信號;前述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其使用前述第三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調變,以轉變成第一幅移鍵控調變信號;前述加算部,其將前述第一幅移鍵控調變信號與前述第二幅移鍵控調變信號加算,以產生傳送信號;前述帶通濾波器,其使在前述加算部所產生的傳送信號通過。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傳送系統,其中,前述脈衝振幅調變部,進行脈衝振幅調變,以將輸入信號轉換成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及第三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組;前述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部,使用與前述第一頻率信號頻率相同且正交的信號,將前述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及前述第三脈衝振幅調變信號進行正交相位振幅調變; 前述加算部,將該進行正交相位振幅調變後的信號與前述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加算,以產生傳送信號。
  7. 一種接收系統,其具備:接收部,其接收如請求項1所述之傳送系統所傳送的傳送信號;分支部,其將前述接收部所接收的接收信號進行傳送的傳送路徑分支成兩個;第一積分部,其被連接至前述分支部分支的一方的傳送路徑,在前述脈衝振幅調變部進行脈衝振幅調變後的每個符號期間,以預定的時間進行積分,將接收信號轉換成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其被連接至前述分支部分支的另一方的傳送路徑,使用與前述第一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解調,以將接收信號轉換成解調信號;第二積分部,其被連接至前述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在每個符號期間,以預定的時間進行積分,以將前述解調信號轉換成脈衝振幅調變信號;以及脈衝振幅解調部,其被連接至前述第一積分部及第二積分部,接收前述第一積分部及前述第二積分部分別輸出的脈衝振幅調變信號,並進行脈衝振幅解調。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接收系統,其中,前述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使用前述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部所輸出的前述第一頻率 信號來進行幅移鍵控解調。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接收系統,其中,前述第一積分部及前述第二積分部,以與前述符號期間約略相同的時間進行積分。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接收系統,其中,前述接收部,接收前述傳送系統所傳送的以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對傳送信號進行增幅轉換且傳送的信號,並且,具有降頻轉換部,其使用與前述第二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的頻率信號,以與該第二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對接收信號進行降頻轉換。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接收系統,其中,前述降頻轉換部,從前述傳送系統接收前述第二頻率信號以進行降頻轉換。
  12. 如請求項7所述之接收系統,其中,前述接收部,接收前述傳送系統所傳送的信號,該信號是將下述兩者加算而成:使用對前述第一頻率信號的頻率加入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而成之頻率的信號,進行頻移鍵控調變而成的調變信號;與使用第二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調變後的調變信號;並且,前述接收系統,更具備第二幅移鍵控解調部,該第二幅移鍵控解調部,被連接至前述分支部分支的一方的傳送路徑、與前述第一積分部之間,將接收信號,使用與前述 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約略相同的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解調;前述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將接收信號,使用與在前述第一頻率信號的頻率加上前述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而成之頻率約略相同的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解調。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接收系統,其中,前述第二幅移鍵控解調部,從前述傳送系統接收前述第二頻率信號,以進行幅移鍵控解調;前述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使用前述第一頻率信號所輸出部輸出的在前述第一頻率信號的頻率加上前述第二頻率信號的頻率而成之頻率信號,以進行幅移鍵控解調。
  14. 如請求項7所述之接收系統,其中更具備與前述第二積分部約略相同構成的第三積分部,前述接收部,其將前述傳送系統所傳送的信號,該信號是將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與將脈衝振幅調變信號進行正交相位振幅調變後的信號,加以加算而成;前述分支部,其將分支後的另一方的傳送路徑,更分支成兩個;前述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其將從前述分支部更分支成兩個的傳送路徑接收的接收信號進行正交相位振幅解調;前述第二積分部及第三積分部,其分別接收由前述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解調後的兩個解調信號,在前述脈衝振幅調 變部進行脈衝振幅調變後的每個符號期間,以預定的時間進行積分,以將該兩個解調信號分別轉換成脈衝振幅調變信號。
  15. 如請求項7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接收系統,其中,前述第一積分部及第二積分部,分別具有兩個以上的積分器;前述積分器的各個,每隔符號期間就切換用以輸入信號的積分時間、與將所積分出來的值加以保持的時間;在一個積分器進行積分的時間,使另外一個以上的積分器保持所積分出來的值。
  16. 一種傳送方法,其具備:脈衝振幅調變階段,其進行脈衝振幅調變,以將輸入信號轉換成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及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的組;第一頻率信號輸出階段,其輸出第一頻率信號;第一幅移鍵控調變階段,其使用前述第一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調變,以將前述第一脈衝振幅調變信號轉換成幅移鍵控調變信號;加算階段,其將前述幅移鍵控調變信號與前述第二脈衝振幅調變信號加算,以產生傳送信號;以及傳送階段,其傳送前述傳送信號。
  17. 一種接收方法,其具備接收階段,其接收利用如請求項16所述之傳送方法所傳 送的傳送信號;分支階段,其將所接收的接收信號進行傳送的傳送路徑分支成兩個;第一積分階段,第一積分部被連接至前述分支部分支的一方的傳送路徑,在進行脈衝振幅調變的每個符號期間,以預定的時間進行積分,以將接收信號轉換成脈衝振幅調變信號;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階段,第一幅移鍵控解調部被連接至前述分支部分支的另一方的傳送路徑,使用與前述第一頻率信號約略相同的頻率信號進行幅移鍵控解調,以將接收信號轉換成解調信號;第二積分階段,第二積分部在每個符號期間,以預定的時間進行積分,以將前述解調信號轉換成脈衝振幅調變信號;以及脈衝振幅解調階段,接收前述第一積分部及第二積分部分別輸出的脈衝振幅調變信號,以進行脈衝振幅解調。
TW101136695A 2011-12-28 2012-10-04 傳送系統、接收系統、傳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TW2013474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8096A JP2013138323A (ja) 2011-12-28 2011-12-28 送信システム、受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および受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444A true TW201347444A (zh) 2013-11-16

Family

ID=48679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6695A TW201347444A (zh) 2011-12-28 2012-10-04 傳送系統、接收系統、傳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70583A1 (zh)
JP (1) JP2013138323A (zh)
KR (1) KR20130076694A (zh)
CN (1) CN103188201A (zh)
TW (1) TW20134744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11982B1 (en) * 2013-03-08 2014-04-29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td. Amplitude-shift-keying (ASK) envelope detector and demodulation circuits
KR101713406B1 (ko) 2015-03-27 2017-03-07 아이디에이씨 홀딩스, 인크. 실수 m진 신호 부호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부호화 장치
JPWO2016157843A1 (ja) * 2015-03-27 2018-0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管理システム
CN106571693B (zh) * 2015-10-09 2019-06-04 纽艾吉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送电装置及其解调方法
CN108880691B (zh) * 2017-05-11 2020-07-3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解调信号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266396B (zh) * 2019-06-21 2020-08-25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光学pam-4信号接收机和全光量化方法
JP2021044046A (ja) 2019-09-13 2021-03-18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メモリシステム、半導体集積回路、及びブリッジ通信システム
CN117938599A (zh) * 2022-10-24 2024-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6068501B (zh) * 2023-04-04 2023-06-23 烟台初心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抗干扰无线电高度表调制信号的产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2614A (en) * 1986-07-14 1989-1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plex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US5956373A (en) * 1995-11-17 1999-09-21 Usa Digital Radio Partners, L.P. AM compatible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ion using digitally modulated orthogonal noise-like sequences
EP1284565A1 (en) * 2001-08-17 2003-0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 method of modulating a data signal with modulation switching between direct and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and apparatus for modulation
US7523215B1 (en) * 2002-01-14 2009-04-21 Xilinx,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data transmissions within a micro-area network
JP3870170B2 (ja) * 2003-03-07 2007-01-17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互いに独立な偏波面による搬送方法を利用した通信方法、通信装置
US7684497B2 (en) * 2005-06-30 2010-03-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ary CPM waveforms from a superposition of PAM waveforms
US20080080598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Shaomin Samuel M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 using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GB2449857A (en) * 2007-06-04 2008-12-10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system in which data is redundantly encoded using two different PAM schemes
US8195102B2 (en) * 2010-06-02 2012-06-05 Nxp B.V.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baseband real signal with a non-constant envelope using a polar transmit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76694A (ko) 2013-07-08
JP2013138323A (ja) 2013-07-11
CN103188201A (zh) 2013-07-03
US20130170583A1 (en) 201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47444A (zh) 傳送系統、接收系統、傳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US9137081B2 (en) Satellite navigational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generating device receiv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device
US8538346B2 (en) Phase noise correction circuit, transmitter, receiver, radio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hase noise correction method
US20060256895A1 (en)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phase mismatch in opsk demodulator
US20140064339A1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0917325B1 (en) Single sideband transmission of QPSK, QAM and other signals
CN111190144B (zh) 雷达装置及其泄漏修正方法
CN108306628A (zh) 幅度解调器和解调输入信号的方法
US8965290B2 (en) Amplitude enhanced frequency modulation
Nivin et al. Design and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reconfigurable nano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FPGA based SDR for FM/FSK demodulation and BPSK modulation
CA3059909A1 (en) Transpositional modulation
US980674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w pass filter mismatch calibration
KR20180081859A (ko) 저전력용 광대역 전치증폭 진폭 편이 변복조 통신 시스템
US9413570B2 (en) Mobile terminal test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test method
JP5546999B2 (ja) レーダ装置
TW201445954A (zh) 用於晶片對晶片連接之差動電流模式低延遲調變及解調變技術
JP4738604B2 (ja) 復調装置及び復調方法
US974246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arrowband data transmission by means of a DSSS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8199996B (zh) 基于fpga的独立边带调制信号解调方法
US7203222B1 (en) Multiplexed ADC for a transceiver
JP4766245B2 (ja) 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方式
WO2015066309A2 (en) Sideband suppression in angle modulated signals
US5295160A (en) Apparatus for FM-modulation of digital signals
KR20090035061A (ko) 주파수 시프터를 이용한 디브이비 티 직접 변환 복조방법및 복조장치
US8891680B2 (en)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modulating useful signals onto a carrier frequency sig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