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3213A - 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 - Google Patents

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3213A
TW201343213A TW101139033A TW101139033A TW201343213A TW 201343213 A TW201343213 A TW 201343213A TW 101139033 A TW101139033 A TW 101139033A TW 101139033 A TW101139033 A TW 101139033A TW 201343213 A TW201343213 A TW 2013432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asal
oxygen
cannula
nose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9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tsuru Chiba
Original Assignee
I & 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 & I Corp filed Critical I & I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3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3213A/zh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傳統上可廣泛使用的經鼻氧氣套管常在穿戴時發生移位現象,造成無法適當吸入氧氣,還有穿戴部位會發生潰瘍等皮膚傷害,甚至在穿戴時外觀不雅,對患者造成身心負擔。本發明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本體略呈現T字型,內部中空,由鼻尖部與鼻翼支撐,軟管沿著鼻中隔朝下側延伸,與軟管前端鼻套管一樣與皮膚間有適度空間,不至於接觸皮膚,而供氧軟管從眼窩下方經過頰骨上,環繞耳郭裝設的構造。

Description

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
本發明係一種氧氣套管,特別是一種可供給患者氧氣等氣體之經鼻氧氣套管。
傳統上一般最為廣泛使用的經鼻氧氣套管,其本體具備有如下之構造:中空筒狀的軀幹部分,一對連接軀幹部分前端開口的鼻套管(prong),供氣管的連接口與以柔軟的合成樹脂成形的單一零件。經鼻氧氣套管的本體連接一對具備供氣管、擋環、Y字型連接器與供氣源頭的連接頭的軟管。使用時將鼻套管插入患者的鼻孔內,將鼻氧氣套管放在嘴巴人中附近,將環繞耳郭的供氣管以擋環固定與頸部,供給患者氧氣等吸入氣體,上述的經鼻氧氣套管如專利前案文獻1所示之範例。
而對於裝設上述經鼻氧氣套管的患者而言,上述的套管會帶給患者一定程度的痛苦。例如插入鼻孔的尖頭,接觸鼻腔黏膜,會帶來令人不快的刺激感。此外,從鼻套管前端開口部分供給的氣體,其氣流會局部刺激鼻腔黏膜,造成不快與疼痛。對於這樣的課題,在專利前案文獻2與專利前案文獻3中,已有在氧氣套管上裝設固定器具,避免鼻套管刺激的方法範例。此外,於專利前案文獻4亦舉出具備可調整左右鼻套管間隔構造之鼻氧氣套管,且在專利前案文獻5中,更提出了取消鼻套管本身設計的鼻氧氣 套管。
習知的經鼻氧氣套管還有別的問題,特別是在患者就寢時移動身體造成氧氣套管本體移動,鼻套管從鼻孔處脫落,患者無法呼吸到供給之氧氣。長時間穿戴時,氧氣套管本體與鼻套管會持續對鼻前庭部分與人中附近的皮膚給予物理刺激,因此常會發生糜爛與潰瘍等皮膚傷害。根據專利前案文獻6,舉出使用頭帶等固定器具將經鼻氧氣套管固定於前頭部,防止套管位置移動的方法;而專利前案文獻7則舉出用柔軟黏著性的固定器具貼付於鼻背到臉頰處,固定經鼻氧氣套管之方式;還有於專利前案文獻8中也舉出各種使用頭帶與耳掛等固定氧氣套管的方式。
而後續有關的其他問題,如裝戴鼻氧氣套管可能會損及外觀,就美容角度而言,會造成精神負擔,專利前案文獻9中針對此問題舉出例如將氧氣套管裝設於鏡框中,讓穿戴套管看起來較不突兀的方法。
後續仍還有其他的問題,例如供氣管會壓迫耳郭與耳輪根部,特別是耳輪腳附近的部位。並且隨軟管動作而摩擦皮膚,發生刺激,結果造成接觸部位淤血與糜爛、潰瘍等皮膚傷害。專利前案文件10中舉出解決此問題之方法,例如在氧氣套管上覆蓋海綿狀的柔軟發泡體,減少對皮膚的刺激等方式。
以下提供專利前案文獻:
專利前案文獻1:美國專利第4106505號專利說明書
專利前案文獻2:日本登錄實用新案第3043299號公報
專利前案文獻3:美國專利第4156426號專利說明書
專利前案文獻4:美國專利第4278082號專利說明書
專利前案文獻5:美國專利第5526805號專利說明書
專利前案文獻6:日本特開2004-321580號公報
專利前案文獻7:美國專利第6328038號專利說明書
專利前案文獻8: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01/0067704號說明書
專利前案文獻9:美國專利第4559941號專利說明書
專利前案文獻10:美國專利第5025805號專利說明書
儘管目前已發明出許多減輕患者壓力的方法,但在廣泛使用既有的鼻氧氣套管時,無論古今哪一種方法都無法完全有效解決前述問題。本發明可在不損及既有鼻氧氣套管功能,且不使用特殊固定器具的情形下,同時解決過去數十年來無法解決的幾個課題,並且減輕對患者的負擔,提供能對生活品質有貢獻的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
本發明之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本體的特徵係將中心部位放置於鼻尖上,且從正面看氧氣套管本體時,為略呈T字型的中空扁平軟管,從鼻尖部中心往兩邊橫向通過鼻翼沿著顏面彎曲至眼窩下方,左右對稱延伸,並在兩邊末端具有連接軟管的構造。縱向則由鼻尖部中心朝下方沿著鼻中隔伸展到外鼻孔中心附近,維持適當空間,使鼻套管不接觸皮膚,並形成圓弧延伸。在其前端設有左右鼻套管, 不接觸皮膚,並朝向鼻腔中心開口。
此外,氧氣套管本體左右對稱,於眼窩下方與軟管連接,而各軟管從眼窩下方經過頰骨部位環繞耳郭,在喉頭部位附近合而為一,其下方末端與具有以兩條分歧用連接管連接供氧裝置的插口(socket)的延長軟管連接,構成整個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之構造。
依本發明原理所製作之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由於可藉由鼻尖部與鼻翼支撐氧氣套管本體之故,與既有氧氣套管須於外鼻孔下側垂吊本體之構造不同。氧氣套管本體之重量無需由耳郭部位支撐,故可減輕耳輪腳附近的物理負荷,也不容易造成同部位皮膚損傷。
習知的鼻氧氣套管係將氧氣套管本體置於嘴部人中附近,供氧軟管經由臉頰與腮腺,環繞耳郭部分固定。由於日常生活中嘴部與臉頰動作幅度大且複雜,難以預留一定的位置給鼻套管本體。例如睡眠時的翻身動作會使鼻套管受到枕頭壓迫,伴隨臉頰部分變形,軟管移動經常會導致鼻套管本體移位。
針對此問題,以本發明原理製作之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的軟管從眼窩下方經過頰骨上方到達耳郭。與經過臉頰者相較之下,軟管下方顏面變形量較小。所以即使就寢時受到枕頭壓迫,也難以移動。而且鼻尖部與鼻翼支撐氧氣套管本體,不易發生移位。再加上鼻尖部、鼻翼部、眼窩下部與頰骨部分無論在構造上、表情變化、會話、進食上都比嘴部與臉頰變化量小,所以氧氣套管本身移動量不 大,亦可有效減輕耳郭負擔。
以本發明原理製作之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本體沿鼻中隔延伸到下方,其構造讓縱向保留一定的空間,使本體不致接觸鼻尖部到下方部分。因此依本發明原理製作之產品,在鼻中隔、嘴部人中附近乃至於鼻前庭周邊,具有不容易受到壓迫而妨礙血液流動的優點,同時也不容易摩擦刺激皮膚而在該部位發生皮膚傷害。
本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前端的鼻套管設於外鼻孔中心附近,朝鼻腔中心偏上方開口,因此具有不易感覺氧氣流速刺激之特徵。
此外,就外觀方面,就算不刻意掩飾穿戴經鼻氧氣套管,僅就本發明設計來看,氧氣套管本體裝設於鼻子上,外觀良好,且不若既有氧氣套管會在本體軀幹部分沾到鼻水髒汙,更可在本體表面進行上色等裝飾,當作時髦配件穿戴。本發明可使患者長時間正確穿戴經鼻氧氣套管,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以下以圖示之實施例詳述本發明,但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
實施例1
圖1係顯示本發明相關之氧氣套管本體實施例1的正面圖。圖2為顯示同實施例1的背面圖。圖3為圖2之斷面 圖。
氧氣套管本體1為以柔軟合成樹脂(例如厚度約1.5mm的氯乙烯製),略呈T字型所構成的中空管。氧氣套管本體的主要部分由寬平橫管2與同樣扁平的縱管5所構成。氧氣套管的本體以射出法、膨脹(inflation)法、吹製法、真空法、回轉法或者是浸漬法成型。
患者穿戴氧氣套管時,圖2標示之本體中心部7置於鼻尖,而橫管2則以中心部7為頂點,沿著鼻子的形狀彎曲成山的形狀,從接近底部較平緩的地方4a、4b起橫向收縮,在末端部呈現圓筒狀,形成供氧軟管連接口3a、3b。
縱管5從本體中心部7起朝橫管下側橫向略呈T字型,無高低差呈現平緩分歧,縱管彎曲方向與橫管相同朝內彎曲形成圓弧。
縱管末端8橫向被封住,一對前端開口的短鼻套管6a、6b從左右角落附近往斜角內方向綿延構成氧氣套管本體1。
氧氣套管本體為中空,縱管之空間9如圖3所示,有橫管與鼻套管通過。
上述氧氣套管本體,一般連接供氣管,做為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使用。如圖4所示,氧氣套管本體1左右軟管之連接口3a、3b分別與供氣分歧軟管11a、11b連接,左右兩根分歧管以可動式擋環12綁住,前端與備有供氣接口15的主供氣軟管14與Y字型分歧管13接合。
供氣分歧管與氧氣套管本體接合方式如圖5所示,在 軟管未扭曲的狀態下,從側面觀察氧氣套管本體1時,橫管2對軟管11a呈適當角度B結合。角度B具體而言是110°~170°之範圍內,建議為120°~150°。
圖6標示患者穿戴本發明原理製作之鼻翼型經鼻套管的模樣。鼻氧氣套管本體中心部7對著鼻尖穿戴,則鼻翼支撐本體橫管2。連接橫管的供氧分歧管11a、11b橫跨頰骨上方眼窩下部,到達耳郭,環繞耳輪,於喉頭附近以擋環12調節固定鬆緊度。
圖7更詳細地標示穿戴狀態。氧氣套管本題橫管2與縱管5的中心部7附近裝戴於鼻尖上,因此接觸皮膚。但縱管下方與鼻套管在鼻樑及嘴部之間構成空隙16,並未接觸皮膚。鼻套管6呈現浮在中空的狀態,外鼻孔中心附近的鼻腔17之中鼻道朝上鼻道開口,該構造讓患者能舒服地吸入氧氣。
實施例2
對於長期必須穿戴氧氣套管的患者而言,縱管部分不接觸嘴巴、鼻樑、鼻孔、鼻腔內黏膜的特徵,具有可避免皮膚傷害之優點。
患者穿戴實施例2所標示之經鼻氧氣套管本體18時,可視穿戴感覺進行適當的微調。與實施例1相同,縱管部19上具備可變性的帶板式零件20。該零件的材質為聚烯烴樹脂(例如高密度聚乙烯),亦可使用聚氯乙烯樹脂與鋁等金屬。因此使用手指的力量容易改變縱管角度, 並保持其形狀,可廣泛使用各種鼻樑形狀。
圖9為實施例2的斷面圖。可塑性變化之帶板狀零件,可裝入縱管彎曲內側平面,甚至是牢牢地貼附於其上。
實施例3
以本發明製作之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如上所述,具有穿戴時不易亂動之特徵。與既有的方式相比,患者所承受的壓力遠遠小很多。為了更加緩和氧氣套管本體對皮膚的刺激,並且穿戴更舒適,於實施例3之中,如圖10所示,在氧氣套管本體21之橫管22接觸皮膚的曲面上頭裝上緩衝墊23。該緩衝墊可使用聚烯烴樹脂或聚氨酯之類柔軟發泡樹脂。例如使用可洗淨之柔軟發泡聚乙烯。或者也可以使用不織布或紗布。這樣可提升穿戴感,使用更舒適。
實施例4
氧氣套管本體內部只要所有開口部分都能互相連通,不妨礙氣流流動之構造,就不需要講求形狀,就如同圖11所示之實施例4。本實施例中氧氣套管本體24之外觀如同實施例1,但考慮製造上的方便,變更為中空形狀。也就是說,橫管26的長邊方向有圓筒狀得第一口路25,中央部分附近朝縱管29的長邊方向有第二口路28a及第三口路28b分歧,而第二口路及第三口路各自與左右鼻套管27a、27b連通。
實施例5
圖12所示之實施例5,以減輕實施例4之氧氣套管本體30為範例。第一口路31、第二口路33a及第三口路33b的形態雖然相同,但將形成口路之氧氣套管本體厚度縮減到最低限度,以朝向鼻尖部、鼻翼部、眼窩下部之面構成薄板32與沿著口路形狀之橫管和具備鼻套管構造之縱管,構成整個實施例。
實施例2到實施例5,都與實施例1相同,連接供氧軟管,作為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之使用。並且可合併組合所示實施例,例如可製作合併實施例2與實施例3的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之構造。
接下來還可在氧氣套管本體上著色,或者時在正面部份印刷圖案,以作為裝飾用。
1‧‧‧氧氣套管本體(實施例1)
2‧‧‧橫管
3a、3b‧‧‧供氧軟管連接口
4a、4b‧‧‧底部較平緩的地方
5‧‧‧縱管
6a‧‧‧鼻套管
6b‧‧‧鼻套管
7‧‧‧鼻氧氣套管本體中心部
10‧‧‧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實施例1)
11‧‧‧供氧分歧軟管
12‧‧‧可動式擋環
13‧‧‧Y字型分歧管
14‧‧‧主供氧軟管
15‧‧‧供氧接合口
18‧‧‧鼻氧氣套管本體(實施例2)
19‧‧‧縱管
20‧‧‧帶板狀零件
21‧‧‧鼻氧氣套管本體(實施例3)
22‧‧‧橫管
23‧‧‧皮膚緩衝墊
24‧‧‧鼻氧氣套管本體(實施例4)
25‧‧‧第一口路
26‧‧‧橫管
27a‧‧‧第二口路
27b‧‧‧第三口路
28a‧‧‧鼻套管
28b‧‧‧鼻套管
29‧‧‧縱管
30‧‧‧鼻氧氣套管本體(實施例5)
31‧‧‧第一口路
32‧‧‧薄肉部
33a‧‧‧第二口路
33b‧‧‧第三口路
圖1顯示本發明相關之氧氣套管本體實施例1的正面圖。
圖2同實施例1的背面圖。
圖3圖2A-A‘之斷面透視圖。
圖4本發明相關之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構造圖。
圖5顯示氧氣套管於供氧分歧管接合角度之側面圖。
圖6顯示患者穿戴圖4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狀態之斜視圖。
圖7圖6之側面斷面透視圖。
圖8顯示本發明相關之氧氣套管本體實施例2的正面圖。
圖9圖8C-C‘之斷面透視圖。
圖10顯示本發明相關之氧氣套管本體實施例3的正面圖。
圖11顯示本發明相關之氧氣套管本體實施例4的正面圖。
圖12顯示本發明相關之氧氣套管本體實施例5的正面圖。
1‧‧‧氧氣套管本體
11a、11b‧‧‧供氧分歧管
12‧‧‧可動式擋環

Claims (7)

  1. 一種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至少包含:一經鼻氧氣套管之一本體,包括以一柔軟樹脂素材製作,係一體成形之呈一T字型扁平中空構造,可穿戴於一鼻尖與一鼻翼上使用;以一中心部為一頂點,寬而扁平的一橫管對一平面部分呈現一垂直方向左右對稱,從該鼻尖沿該鼻翼部分的形狀呈現一山形彎曲,兩端底部左右各自呈現一水平延伸,末端具備往一橫邊方向收縮,外形呈現一圓筒狀的一供氣軟管連接口;寬且扁平的一縱管從該橫管的一中心部朝該橫邊方向,呈一T字型無高低差持續延伸,與該橫管之一彎曲方向相同,對該平面部分之該垂直方向沿著一鼻中隔到一外鼻孔中心附近為止,並不接觸皮膚,且與該皮膚保持一適當空間,該縱管平緩彎曲形成一圓弧;該縱管之該圓弧之一前端的一橫邊方向係須封住,由左右角落傾斜往一內方向備有一對前端開口的一鼻套管,該鼻套管的一長度不接觸鼻孔與鼻腔黏膜;該橫管、該縱管以及該鼻套管為一中空結構且相互連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其中該本體幫包含於沿著一縱管之一長邊方向設有可調整縱管彎曲角度之硬質樹脂製或金屬薄板,且與該縱管一體成形之構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其中該本體包含於沿著一橫管之一長邊方向與皮膚接觸之一內側曲面上,具備多孔質且柔軟的樹脂或不織布與布質的薄型皮膚墊片。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之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其中該鼻翼型氧氣套管本體具備一中空圓筒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其中於該本體與皮膚接觸的支撐面部份係由薄板狀成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之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其中該供氧主軟管具備供一氧氣連接口,其末端具備一Y字型分歧管和一對供氧分歧管與一綁住該供氧分歧管的一固定環構造,該氧氣套管本體中心部呈現一山狀凸起的部位朝外配置,並連接固定於該Y字型分歧軟管左右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其中該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可靜置於一平面上而不呈現扭曲,從完全水平方向觀察該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之一本體橫管時,該供氧分歧管與該橫管連接固定之角度範圍於100°至170°。
TW101139033A 2012-04-26 2012-10-23 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 TW2013432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2826A JP2013226356A (ja) 2012-04-26 2012-04-26 鼻翼型経鼻カニューレ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3213A true TW201343213A (zh) 2013-11-01

Family

ID=49674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9033A TW201343213A (zh) 2012-04-26 2012-10-23 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226356A (zh)
TW (1) TW20134321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0480A (zh) * 2016-09-14 2017-01-11 成都测迪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用鼻罩
CN106390261A (zh) * 2016-09-14 2017-02-15 成都测迪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sa患者用鼻罩
CN110876827A (zh) * 2014-06-17 2020-03-13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患者接口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49132A (ja) * 2014-08-28 2016-04-11 アトム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カニューラ装置
JP2019115653A (ja) * 2017-12-26 2019-07-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身体外観補正支援装置、身体外観補正支援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6827A (zh) * 2014-06-17 2020-03-13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患者接口
CN106310480A (zh) * 2016-09-14 2017-01-11 成都测迪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用鼻罩
CN106390261A (zh) * 2016-09-14 2017-02-15 成都测迪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sa患者用鼻罩
CN106310480B (zh) * 2016-09-14 2018-12-04 成都测迪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用鼻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26356A (ja) 201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204277B2 (en) Interface comprising a nasal sealing portion and a rolling hinge
AU2017228699B2 (en) Interface comprising a nasal sealing portion
CN104587580B (zh) 面罩
US20210386950A1 (en) Patient interface and aspects thereof
CN104428030B (zh) 具有成角度的密封翼片的密封衬垫
CN109310840A (zh) 用于呼吸面罩系统的框架和头带
CN104623784B (zh) 鼻罩
TW201343213A (zh) 鼻翼型經鼻氧氣套管
US20220007756A1 (en) Protective Mas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4655725U (zh) 鼻罩
US20230113791A1 (en) Respiratory system and mask interface background
CN204483131U (zh) 一种防眼镜起雾口罩
CN204655726U (zh) 面罩
CN213428510U (zh) 一种佩戴舒适的口罩
CN211882323U (zh) 一种立体口罩
CN205411878U (zh) 一种鼻罩系统
CN206284439U (zh) 防尘防起雾立体口罩
CN206081366U (zh) 一种新型一次性口罩
CN216961606U (zh) 一种立体口罩
CN215381640U (zh) 一种鼻孔配戴式口罩
CN212280019U (zh) 一种防雾口罩
JP2019081984A (ja) 口腔・口周り保湿具
CN215309432U (zh) 防漏气呼吸机口鼻面罩
WO2021226998A1 (zh) 口罩
TW202138024A (zh) 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