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55726U - 面罩 - Google Patents

面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55726U
CN204655726U CN201520083035.6U CN201520083035U CN204655726U CN 204655726 U CN204655726 U CN 204655726U CN 201520083035 U CN201520083035 U CN 201520083035U CN 204655726 U CN204655726 U CN 204655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ea
face
face shield
opening
buffer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830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明初
樊中成
费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ZH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ZH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412617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4655726(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ZH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ZHIG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830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55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55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55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罩。所述面罩包括:接头、防窒息阀、弯管、壳体、柔性罩壳、支架以及绑带。所述弯管通过所述防窒息阀连接于所述接头上,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弯管上。所述柔性罩壳设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弯管的一端。所述支架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架包括结合部及由所述结合部向外延伸的弧形梁,以及形成于所述弧形梁端部的连接端,所述结合部的两侧还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两个拉持部。所述绑带用于连接所述支架的两个拉持部及连接端以协助佩戴所述面罩。其中,所述面罩于佩戴时,所述支架的两个拉持部悬置于人脸部位且所述连接端悬置于额头部位。所述面罩能够提供给患者更好的适配通用性及佩戴舒适感。

Description

面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呼吸面罩,尤其涉及一种与空气输送系统配合使用的面罩。
背景技术
在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呼吸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一般采用正压通气疗法,即通过呼吸设备将正压气体输送至患者呼吸气道内。这种呼吸设备通常包括正压通气装置即持续正压通气装置(CPAP,Continuous PositiveAirway Pressure)或双水平正压通气装置(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waypressure)、空气输送管以及患者呼吸接口,其中患者呼吸接口一般为面罩或者口鼻罩。面罩一般包括与空气输送管连接的接头、弯管、防窒息阀、壳体、柔性罩壳、绑带以及支架。接头、防窒息阀、弯管、壳体以及柔性罩壳依次连接,支架固定于壳体上,绑带两端卡扣于支架上。使用时,面罩被绑带固定在患者口、鼻部上,柔性罩壳接触患者口、鼻部外围轮廓区域的皮肤,在绑带及面罩内外压差的作用下柔性罩壳与接触区域的皮肤之间贴合形成气密,使正压气体输送至患者呼吸气道内。在使用过程中,面罩和皮肤接触的舒适度、稳定度、密封效果是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将直接影响患者使用体验和治疗效果。
常用的面罩与人的口、鼻部位接触,长时间佩戴会导致舒适性降低。而且,现有面罩的柔性罩壳不能较佳地匹配大多数患者的鼻部轮廓,例如同一款面罩不能同时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低鼻梁患者和高鼻梁患者的使用需求,其通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通用性佳且能够提高佩戴舒适性的面罩。
一种面罩,包括:
接头;
防窒息阀,连接于所述接头上;
弯管,连接于所述防窒息阀上;
壳体,连接于所述弯管上;
柔性罩壳,设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弯管的一端,所述柔性罩壳上开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壳体,所述柔性罩壳包括鼻部接触区及口部接触区,所述鼻部接触区上凹设形成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为从所述鼻部接触区的顶端沿两侧向所述口部接触区延伸的狭长状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内凹曲面,所述第一缓冲部邻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内凹曲面可变形以调整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距离;
支架,卡设于所述壳体上,其包括结合部、由所述结合部朝一端延伸的弧形梁,以及形成于所述弧形梁远离所述结合部一端的连接端,所述结合部上开设有结合孔并于所述结合孔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拉持部,所述结合孔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壳体上;以及
绑带,用于连接所述支架的两个拉持部及连接端以协助佩戴所述面罩,
其中,所述面罩于佩戴时,所述支架的两个拉持部悬置于人脸部位且所述连接端悬置于额头部位,以使所述支架不与脸部及额头的皮肤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罩壳的厚度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处逐渐减小,其厚度最小值为0.4毫米,所述柔性罩壳环绕所述第一开口的周缘上凹设形成嵌合槽,所述嵌合槽紧密套设于所述壳体的周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及内凹曲面均相对于所述柔性罩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内凹曲面的内凹深度从所述鼻部接触区顶端向所述口部接触区延伸的方向逐渐变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凹曲面的长度方向的轮廓线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连线倾斜,且沿着自所述口部接触区向所述鼻部接触区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缓冲部的顶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向外凸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凹曲面的横截面轮廓的曲率半径范围为4~40毫米,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0~16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鼻部接触区邻近所述缓冲结构设置有两个增厚的结构加强筋及两个开口加强筋,所述两个结构加强筋对称设置于所述鼻部接触区内侧且处于所述第二缓冲部远离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一侧,所述两个开口加强筋相互对称设置,且处于对应的结构加强筋邻近所述第二开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口部接触区的内侧邻近所述鼻部接触区处形成有两个增厚的第一加强筋,且形成有远离所述鼻部接触区的第二加强筋,所述两个第一加强筋对称设置且分别邻近所述鼻部接触区的两个结构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处于所述两个第一加强筋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结构加强筋的厚度为2.5~3毫米,所述开口加强筋的厚度为1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厚度为2.5~4毫米,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为2~3.5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的一端环绕其内侧周缘向内凸伸形成环状部,所述防窒息阀包括阀体及连接于所述阀体上的阀片,所述阀体的一端环绕其周缘向外凸设形成卡合环,其另一端于周缘外侧开设有两个卡孔并于端面内侧凹设形成收容孔,所述卡合环插设于所述接头内并卡合于所述接头的环状部上,所述阀片部分卡设于所述收容孔中,所述弯管一端于周缘向外凸设有两个卡扣件,所述两个卡扣件插设于所述阀体内并卡设于所述阀体的两个卡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阀片包括密封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密封部周缘的柄部,所述密封部挡设于所述阀体的一端,所述柄部插设固定于所述阀体的收容孔中,所述弯管邻近所述防窒息阀的一端的内壁形成有相对所述弯管轴线倾斜的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上开设有两个防窒息孔,所述防窒息孔贯通所述弯管的侧壁,所述防窒息阀的密封部可相对所述柄部弹性弯折并贴合于所述弯管的贴合面上,从而将所述防窒息孔封闭。
由于所述缓冲结构处的内凹曲面可变形,以调整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柔性罩壳可以柔性适配不同鼻梁高度患者的鼻部接触区,且在不影响柔性罩壳与患者脸部皮肤之间气密性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佩戴时柔性罩壳对患者鼻梁部位形成的压力,避免长时间佩戴后在患者脸部形成红印,提高了佩戴通用性及舒适性。而且,支架的连接部悬置于人脸或者额头上,因而其并不与人体接触,避免造成长时间佩戴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面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面罩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面罩的接头、防窒息阀及弯管的组合图;
图4为图3所示接头、防窒息阀及弯管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接头、防窒息阀及弯管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面罩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面罩的壳体及柔性罩壳的组合图;
图8为图7所示壳体及柔性罩壳的剖视图;
图9为图1所示面罩的柔性罩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柔性罩壳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柔性罩壳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所示面罩的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支架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所示面罩的壳体、柔性罩壳及支架的组合图;
图16为图15所示支架及壳体沿XVI-XVI线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5所示支架及壳体沿XVII-XVII线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所示面罩佩戴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的面罩100,包括依次连通的接头10、防窒息阀15、弯管20、壳体30及柔性罩壳50、套设于壳体30上的支架80以及连接于支架80上的绑带90(请参阅图18)。接头10用于与一空气输送管连接(图未示)。防窒息阀15转动连接于接头10上,弯管20卡扣于防窒息阀15上。壳体30可拆卸地卡扣于弯管20上,柔性罩壳50通过二次注塑加工一体成型于壳体30上,且用于与人的口、鼻部轮廓外围接触。支架80套设于壳体30上,绑带90两端用于连接支架80的两侧,以将面罩10固定罩设于人的口、鼻部接触区。在本实施方式中,面罩100为一种用于正压通气治疗的医疗用面罩。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接头10为中空管状部件,其一端环绕内侧周缘向内形成环状部11。防窒息阀15包括阀体151及阀片153。阀体151为圆环状,其一端环绕周缘向外凸设形成卡合环1511,另一端于周缘外侧上开设两个卡孔1513,并于端部形成环形支撑面1515。阀体151还于支撑面1515所处一端的内侧凹设形成收容孔1517。卡合环1511与接头10的环状部11相卡合,使阀体151转动连接于接头10上并不可从接头10上拆卸下来。阀片153由硅胶材料制成,其包括密封部1531以及形成于密封部1531周缘的柄部1533。密封部1531为厚度均匀的圆形薄片,其厚度范围为0.2~0.8毫米。密封部1531挡设于阀体151的一端。柄部1533厚度大于密封部1531并插设固定连接于阀体151的收容孔1517中。
弯管20为弯折状,其一端插设于防窒息阀15内并贴合于支撑面1515上。弯管20于周缘向外凸设有两个卡扣件21。两个卡扣件21分别卡入防窒息阀15的两个卡孔1513中。弯管20邻近防窒息阀15的一端的内壁形成相对弯管20轴线倾斜的贴合面23,并于贴合面23上开设有两个防窒息孔231,防窒息孔231贯通弯管20的侧壁。弯管20远离接头10的一端对称设置有卡扣25并邻近该端部环绕周缘形成有密封环27。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壳体30的前视轮廓近似为等腰三角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30的前视轮廓的长约90~100毫米,宽约80~85毫米。壳体30卡扣于弯管20上且可相对弯管20旋转。壳体30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头部31、壳体部33以及接口部35。壳体30的尺寸沿着接头部33向接口部35逐渐增大。接头部31为圆环状,且转动套合于弯管20的端部。接头部31远离壳体部33的端部形成有环形密封面311,且接头部31的内侧周缘向内凸伸形成环形的卡合肋313,接头部31的外侧周缘向外凸伸形成两个卡位315及两个扣位317。接头部31的密封面311紧密贴合于弯管20的密封环27上,卡合肋313从密封环27的一侧卡合于两个卡扣25上。弯管20的密封环27可保证壳体30相对弯管20旋转时的有效密封。壳体30的两个卡位315对称设置,两个扣位317对称设置,且两个卡位315的连线与两个扣位317的连线垂直。
壳体部33的横截面轮廓为三角形状,且壳体部33的截面尺寸从接头部31向接口部35逐渐增大。如图6所示,壳体部33依外表轮廓分为处于上部的第一壳体区域331和处于下部的第二壳体区域333,其中第一壳体区域331构成收容佩戴者鼻部的内腔,而第二壳体区域333构成收容佩戴者口部区域的内腔。第一壳体区域331靠近第二壳体区域333处设置有氧气管接口3311,用于特殊情况下,如加氧通气治疗时连接氧气管。而于正常情况下,接口3311需用密封塞3313密封以防漏气。第一壳体区域331远离第二壳体区域333处开设有多个排气孔3315。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孔3315的数量为25~30个。排气孔3315为圆形,且其内径约为0.6~0.9毫米。
请参阅图8至图11,柔性罩壳50的形状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可匹配大部分患者不同的口、鼻部轮廓。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罩壳50为单层硅胶制成且一体形成于壳体30的接口部35上。柔性罩壳50的硅胶材质的邵氏硬度约为40度。柔性罩壳50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51与第二开口53。第一开口51及第二开口53的形状轮廓与人的口、鼻部的前视轮廓相一致。第一开口51朝向壳体30,第二开口53朝向人的口、鼻部,佩戴时第二开口53边缘区域沿着佩戴者的鼻梁、脸颊和下唇/下巴部位的轮廓与其脸部皮肤相接触,并形成气密。柔性罩壳50的厚度从第一开口51向第二开口53处逐渐减小,其最薄处的厚度约0.4毫米。柔性罩壳50环绕第一开口51的周缘上凹设形成嵌合槽511。嵌合槽511开设于柔性罩壳51朝向壳体30的端面上且紧密套设于壳体30的接口部35上,即接口部35的周壁上。
柔性罩壳50按外形轮廓分为与佩戴者鼻部接触的鼻部接触区55及与嘴部接触的口部接触区57。鼻部接触区55与壳体部33的第一壳体区域331处于同一侧。口部接触区57与壳体部33的第二壳体区域333处于同一侧。鼻部接触区55上凹设形成有缓冲结构58。缓冲结构58为从鼻部接触区55的顶端沿两侧向口部接触区57延伸的狭长状结构。缓冲结构58包括第一缓冲部581、第二缓冲部583以及连接第一缓冲部581和第二缓冲部583的内凹曲面585。第一缓冲部581靠近第一开口51,第二缓冲部583靠近第二开口53。第一缓冲部581、第二缓冲部583及内凹曲面585均相对于柔性罩壳50横截面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内凹曲面585的内凹深度从中部向第一缓冲部581及第二缓冲部583逐渐变浅,且从鼻部接触区55向口部接触区57的方向逐渐变浅。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凹曲面585的轮廓线所在的平面A(参阅图11)相对于第一开口51与第二开口53的中心连线倾斜,且沿着口部接触区57向鼻部接触区55的方向逐渐远离第二开口53。第二缓冲部585的顶端相对于第一缓冲部581向外凸伸。第一缓冲部581和第二缓冲部585之间的最大间距约为10~16毫米。内凹曲面585的内凹深度为10~13毫米,其横截面轮廓的曲率半径范围为4~40毫米。缓冲结构58的第一缓冲部581和第二缓冲部583之间的距离随着内凹曲面585的压缩和回复,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当鼻梁较高的患者佩戴面罩100时,柔性罩壳50上的缓冲结构58的第一缓冲部581与第二缓冲部583之间的间距将缩小,以自动匹配鼻梁患者的鼻部轮廓,进而提高其适配性。同时,由于缓冲结构58的缓冲作用,在不影响柔性罩壳50与患者脸部皮肤之间气密性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佩戴时柔性罩壳50对患者鼻梁部位形成的压力,避免长时间佩戴后在患者脸部形成红印,提高了佩戴舒适性。
鼻部接触区55邻近缓冲结构58设置有两个增厚的结构加强筋551,以及两个开口加强筋553。两个结构加强筋551对称设置于鼻部接触区55内侧的大致中部位置。开口加强筋553相互对称设置,且处于对应的结构加强筋551邻近第二开口53处。口部接触区57的内侧邻近鼻部接触区55处形成有两个增厚的第一加强筋571,且形成有远离鼻部接触区55的一个第二加强筋575(参见图11)。两个第一加强筋571对称设置且分别邻近鼻部接触区55的结构加强筋551。第二加强筋575处于两个第一加强筋57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结构加强筋551的厚度约为2.5~3毫米,开口加强筋553的厚度约为1毫米。第一加强筋571的厚度约为2.5~4毫米,第二加强筋575的厚度约为2~3.5毫米。柔性罩壳50与壳体30之间通过二次注塑加工工艺而一体成型,从而形成平滑的无缝连接,使产品更为美观及可靠。而且不同尺码的面罩100的壳体30可以共用,通过调整柔性罩壳50的大小及轮廓来可形成不同款的面罩100。在本实施方式中,鼻部接触区55远离壳体部30的一侧与口部接触区57远离壳体30的一侧共同形成围绕第二开口53的柔性衬垫。
请参阅图12至图14,支架80套设于壳体30上,其包括结合部81、由结合部81朝一端延伸的弧形梁83,以及形成于弧形梁83远离结合部81一端的连接端85。结合部81中部开设有圆形的结合孔811并于两侧向外延伸形成有拉持部812。结合孔811可拆卸地套设于壳体30上。结合部81朝向壳体30的一侧于结合孔811周缘对应两个拉持部812形成两个卡孔813,并对应弧形梁83凹设形成两个卡槽815。两个卡孔813的连线与两个卡槽815的连线垂直。请一并参阅图15至图17,壳体30的两个卡位315及两个扣位317分别卡入两个卡槽815与两个卡孔813中。两个拉持部812悬置于人脸处,其中开设有连接孔8121。连接孔8121大致为方形,其长度范围为18~20毫米,宽度约为4毫米。其中支架80的一个拉持部812上形成有连通连接孔8121的开口8123。开口8123形成于拉持部812邻近弧形梁83的一侧。开口8123便于患者手动将绑带90从对应的连接孔8121中取出,或套入对应的连接孔8121,而不需完全或部分解开绑带90,即可轻松地完成面罩100的佩戴与拆卸,提高患者使用的便利性。可以理解,拉持部812也可以不设有开口8123。
弧形梁83整体呈拱形条状,其沿结合部81朝一侧弯折延伸,然后再向相反一侧弯折延伸,使其整体呈扁化的“S”形。弧形梁8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壳体部33的第一壳体区域331与第二壳体区域333的中心连线,且垂直于两个拉持部812的中心连线。弧形梁83还于邻近结合部81处开设有开孔831,开孔831与壳体的排气孔3315区域对应设置,以使气孔3315与外界相通。连接端85悬置于人的额头上,可在绑带90的拉持下带动弧形梁83向壳体30一侧弹性弯折。连接端85上并列开设有两个连接孔851。连接端85的连接孔851大致为条状孔,其宽度约3~4毫米,长度约18~20毫米。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80的连接端85并不与人的额头接触,因此支架80为非接触支架,即三点式悬浮支架。
请参阅图18,绑带90包括环绕于头部后侧的主体部91以及形成于主体部91上的两个第一连接带93及两个第二连接带95。两个第一连接带93与两个第二连接带95相互间隔。每个第一连接带93邻近端部形成有粘扣部931,并于端部上设有搭扣件933。搭扣件933穿过支架80的连接孔851后折回并粘扣于粘扣部93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扣部931为形成于第一连接带93外表面的圈面织物。两个第二连接带95的结构与两个第一连接带93的结构相似,两个第二连接带95分别穿设连接于支架80的两个连接孔8121内。可以理解,当不佩戴时,绑带90可与支架80相分离。
组装面罩100时,将防窒息阀15卡扣于接头10上,将弯管20卡扣于防窒息阀15上。将壳体30可拆卸地扣合于弯管30上,从而将柔性罩壳50一并连接于弯管30上。将支架80卡扣于壳体30上。将绑带90连接于支架80上。
面罩100在使用时,将绑带90的主体部91环绕患者的头部后侧,将两个第一连接带93的搭扣件933穿过支架80上对应的连接孔851并粘扣于粘扣部931上,将两个第二连接带95连接于支架80的两个连接孔8121,从而将面罩100固定在患者的口、鼻部接触区,调整柔性罩壳50的第二开口53,使其对应收容患者的鼻部接触区。将接头10连接空气输送管。患者吸气从而于柔性罩壳50中形成负压,以利用接头10将气雾剂从空气输送管经由弯管20吸入柔性罩壳50,当正压可呼吸气雾剂经接头10进弯管20时,在正压气体的压力及流量作用下,防窒息阀15的密封部1531可相对柄部1533弹性弯折并贴合于弯管的贴合面23上从而将防窒息孔231封闭,以防止气雾剂经防窒息孔231逸出弯管20。
由于支架80采用特别的弧度设计,在佩戴时支架80的连接端85不会接触到患者的额头部位,即不采用传统的额撑结构,可避免长时间佩戴产生不舒适感。而仅通过调整绑带90的两条第一连接带93及两条第二连接带95的佩戴力度即可调整支架80的连接端85与患者额头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面罩100佩戴的角度和松紧程度。
而为了满足不同年龄阶层的患者的使用需求,一般需要设计大、中、小三款产品供患者选择。本案中,由于不同尺码的面罩100的壳体30是共用的,仅通过调整柔性罩壳50的大小及轮廓来形成大、中、小三款面罩100。因此,大、中、小三款面罩100均可共用壳体30的注塑模具,可节省模具成本。而且由于三款面罩100通用一款壳体30,则大、中、小三款面罩100也可共用与壳体30匹配的支架80,可节省支架80设计及制造的成本。
柔性罩壳50上的缓冲结构58可根据佩戴者鼻部的轮廓对第一缓冲部581与第二缓冲部583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以匹配不同使用者的鼻部轮廓,因而面罩100可在满足适配的前提下提高佩戴的舒适度和密封性能。另外,在绑带90的拉力作用下,支架80两端的弧形梁83能够向壳体30的一侧弹性弯折,以缓冲及平衡绑带90的拉力。
柔性罩壳50内侧的结构加强筋551、开口加强筋553、第一加强筋571及第二加强筋575增强柔性罩壳50的结构稳定度,防止柔性罩壳10接触到患者鼻部皮肤后受力而向下坍陷,导致佩戴不稳、漏气等问题。因而在保证皮肤接触舒适度的前提下,能保证单层硅胶结构的柔性罩壳50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当支架80能够与壳体30牢固扣合时,壳体30上的卡位315及扣位317的数量及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同时,支架80的卡槽815与两个卡孔813的数量及位置需要对应地设计。
可以理解,当弯管20上没有开设防窒息孔231时,防窒息阀15可以省略,弯管20直接连接于接头10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头;
防窒息阀,连接于所述接头上;
弯管,连接于所述防窒息阀上;
壳体,连接于所述弯管上;
柔性罩壳,设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弯管的一端,所述柔性罩壳上开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壳体,所述柔性罩壳包括鼻部接触区及口部接触区,所述鼻部接触区上凹设形成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为从所述鼻部接触区的顶端沿两侧向所述口部接触区延伸的狭长状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的内凹曲面,所述第一缓冲部邻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内凹曲面可变形以调整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距离;
支架,卡设于所述壳体上,其包括结合部、由所述结合部朝一端延伸的弧形梁,以及形成于所述弧形梁远离所述结合部一端的连接端,所述结合部上开设有结合孔并于所述结合孔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拉持部,所述结合孔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壳体上;以及
绑带,用于连接所述支架的两个拉持部及连接端以协助佩戴所述面罩,
其中,所述面罩于佩戴时,所述支架的两个拉持部悬置于人脸部位且所述连接端悬置于额头部位,以使所述支架不与脸部及额头的皮肤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罩壳的厚度从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处逐渐减小,其厚度最小值为0.4毫米,所述柔性罩壳环绕所述第一开口的周缘上凹设形成嵌合槽,所述嵌合槽紧密套设于所述壳体的周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及内凹曲面均相对于所述柔性罩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内凹曲面的内凹深度从所述鼻部接触区顶端向所述口部接触区延伸的方向逐渐变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曲面的长度方向的轮廓线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连线倾斜,且沿着自所述口部接触区向所述鼻部接触区的方向逐渐远离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缓冲部的顶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向外凸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曲面的横截面轮廓的曲率半径范围为4~40毫米,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缓冲部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0~16毫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部接触区邻近所述缓冲结构设置有两个增厚的结构加强筋及两个开口加强筋,所述两个结构加强筋对称设置于所述鼻部接触区内侧且处于所述第二缓冲部远离所述第一缓冲部的一侧,所述两个开口加强筋相互对称设置,且处于对应的结构加强筋邻近所述第二开口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部接触区的内侧邻近所述鼻部接触区处形成有两个增厚的第一加强筋,且形成有远离所述鼻部接触区的第二加强筋,所述两个第一加强筋对称设置且分别邻近所述鼻部接触区的两个结构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处于所述两个第一加强筋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加强筋的厚度为2.5~3毫米,所述开口加强筋的厚度为1毫米,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厚度为2.5~4毫米,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为2~3.5毫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的一端环绕其内侧周缘向内凸伸形成环状部,所述防窒息阀包括阀体及连接于所述阀体上的阀片,所述阀体的一端环绕其周缘向外凸设形成卡合环,其另一端于周缘外侧开设有两个卡孔并于端面内侧凹设形成收容孔,所述卡合环插设于所述接头内并卡合于所述接头的环状部上,所述阀片部分卡设于所述收容孔中,所述弯管一端于周缘向外凸设有两个卡扣件,所述两个卡扣件插设于所述阀体内并卡设于所述阀体的两个卡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包括密封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密封部周缘的柄部,所述密封部挡设于所述阀体的一端,所述柄部插设固定于所述阀体的收容孔中,所述弯管邻近所述防窒息阀的一端的内壁形成有相对所述弯管轴线倾斜的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上开设有两个防窒息孔,所述防窒息孔贯通所述弯管的侧壁,所述防窒息阀的密封部可相对所述柄部弹性弯折并贴合于所述弯管的贴合面上,从而将所述防窒息孔封闭。
CN201520083035.6U 2015-02-05 2015-02-05 面罩 Active CN204655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83035.6U CN204655726U (zh) 2015-02-05 2015-02-05 面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83035.6U CN204655726U (zh) 2015-02-05 2015-02-05 面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55726U true CN204655726U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26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83035.6U Active CN204655726U (zh) 2015-02-05 2015-02-05 面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5572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7580A (zh) * 2015-02-05 2015-05-06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面罩
CN109646779A (zh) * 2018-12-29 2019-04-19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呼吸面罩的衬垫、呼吸面罩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N109646779B (zh) * 2018-12-29 2024-05-07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呼吸面罩的衬垫、呼吸面罩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7580A (zh) * 2015-02-05 2015-05-06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面罩
WO2016124145A1 (zh) * 2015-02-05 2016-08-11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面罩
CN104587580B (zh) * 2015-02-05 2018-03-02 深圳瑞之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面罩
CN109646779A (zh) * 2018-12-29 2019-04-19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呼吸面罩的衬垫、呼吸面罩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WO2020135762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呼吸面罩的衬垫、呼吸面罩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EP3903865A4 (en) * 2018-12-29 2022-03-02 BMC Medical Co., Ltd. LINING FOR RESPIRATOR, RESPIRATOR AND RESPIRATORY TREATMENT DEVICE
CN109646779B (zh) * 2018-12-29 2024-05-07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呼吸面罩的衬垫、呼吸面罩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7580A (zh) 面罩
US11826508B2 (en) Interface comprising a nasal sealing portion and a rolling hinge
AU2021202567B2 (en) Interface comprising a nasal sealing portion
US11559647B2 (en) Interface comprising a nasal sealing portion
CN104623784B (zh) 鼻罩
CN204655725U (zh) 鼻罩
CN107469218B (zh) 鼻罩接口组合件
US20230113791A1 (en) Respiratory system and mask interface background
CN204655726U (zh) 面罩
CN207666956U (zh) 支架及呼吸界面装置
CN205411878U (zh) 一种鼻罩系统
CN211798138U (zh) 一种鼻罩
CN211301633U (zh) 呼吸面罩和通气治疗设备
CN108543184A (zh) 一种用于研磨墨粉时佩戴的面罩
CN104225750B (zh) 用于呼吸面罩的框架及包括其的呼吸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