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5275A - 具有優異染色性、耐衝擊性及抗刮痕性的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具有優異染色性、耐衝擊性及抗刮痕性的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5275A
TW201335275A TW102102959A TW102102959A TW201335275A TW 201335275 A TW201335275 A TW 201335275A TW 102102959 A TW102102959 A TW 102102959A TW 102102959 A TW102102959 A TW 102102959A TW 201335275 A TW201335275 A TW 2013352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lycarbonate resin
copolymer
resin composition
mono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2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ung-Chul Kwon
Kang-Yeol Park
Dong-Hyun Park
Jin-Seong Lee
Doo-Han Ha
Seon-Ae Lee
Original Assignee
Cheil Ind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80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4508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080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45088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il Ind Inc filed Critical Cheil Ind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35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527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10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5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 C08G77/448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種按照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包括(A)聚碳酸酯樹脂;(B)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以及(C)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在所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中的染色性、耐衝擊性以及抗刮痕性均為優異的。

Description

具有優異染色性、耐衝擊性及抗刮痕性的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熱塑性樹脂組成物。詳言之,其是關於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近來,對電氣或電子設備、家庭用具、辦公室自動化產品以及行動電話或汽車材料使用不同的殼體材料的情形正在增多。在這些應用中,對具有高光澤以使產品外觀更精美之材料的需要正在增加。然而,因為僅僅藉由材料自身是難以獲得所述特徵的,所以主要地,在習知技術中已進行塗佈製程來獲得高光澤。
然而,若使用塗佈製程,則需要諸如基底塗佈、頂塗佈、中間塗佈以及底塗佈等若干製程步驟,因此製程成本實質上增加。此外,有缺陷之產品的出現率因為塗佈製程自身而為高的;因此,有缺陷之產品回收非常困難。另外,所述花費高之製程亦代表一種二氧化碳產生製程;尤其是在此類製程中大量產生有毒 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
因此,對可用作無須塗層之材料的需要不斷地增加。然而,迄今為止,尚未研發出能夠實現深色與所需物理特性(諸如抗刮痕性與耐衝擊性)的材料。
同時,抗刮痕性與耐衝擊性之特性為彼此可互換之特性;若所述特性之一提高,則另一者將減弱。詳言之,若加強材料用以提高耐衝擊性,則抗刮痕性將降低且其亦引起染色性不良。
本發明之發明者現已研發出一種具有優異染色性、耐衝擊性以及抗刮痕性之特性的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是藉由在聚碳酸酯樹脂中包括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與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而實現,從而解決了如上所提及在習知技術下所存在之間題。
本發明之目標
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供一種非塗層類型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具有優異染色性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之又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具有高耐衝擊性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之另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具有優異抗刮痕性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之上述與所有其他目標可藉由下文中詳細說明之 本發明來實現。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由(A)聚碳酸酯樹脂、(B)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以及(C)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組成。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更包括(D)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與(E)間規(syndiotactic)聚苯乙烯。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包括25重量%至94重量%之聚碳酸酯樹脂(A)、1重量%至70重量%之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以及5重量%至20重量%之透明經橡膠改質之乙烯基類共聚物(C)。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包括24重量%至93重量%之聚碳酸酯樹脂(A)、1重量%至70重量%之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5重量%至20重量%之透明經橡膠改質之乙烯基共聚物(C)、1重量%至50重量%之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亦包括相對於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透明經橡膠改質之乙烯基共聚物(C)以及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之間規聚苯乙烯(E)。
根據本發明之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包括衍生自含有脂族環烴或芳族烴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
根據本發明之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為由5重量%至95重量%之含有脂族環烴基或芳族烴基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b1)和5重量%至95重量%之單官能不飽和單體(b2)的聚合產物。
包括一種脂族環烴或芳族烴的根據本發明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b1)由以下化學式2、化學式3或其任何組合表示:
在以上化學式2中,m是指具有0至10之值的整數;X是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炔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6-C30芳基。Y為氫或甲基;
在以上化學式3中,m是指具有0至10之值的整數;X是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炔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6-C30芳基。Y為氫或甲基且Z為氧(O)或硫(S)。
根據本發明之單官能不飽和單體(b2)是選自由以下各物組成之族群:含有脂族非環烴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不飽和羧酸、不飽和羧酸酐、含有羥基之不飽和單體、含有環氧基之不飽和單體、不飽和醯胺單體、不飽和醯亞胺單體、不飽和腈單體、不飽和芳族乙烯基類單體以及其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的折射率在1.495與1.590之間且重量平均分子量在5,000公克/莫耳至50,000公克/莫耳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類共聚物(C)包括接枝共聚物(c1)與非接枝共聚物(c2)。所述接枝共聚物(c1)具有核-殼結構。在包括橡膠共聚物之核心表面上,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不飽和腈單體以及芳族乙烯基單體進行接枝聚合,形成殼層。非接枝共聚物(c2)包括衍生自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之單元。
根據本發明之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類共聚物(C)包括5重量%至50重量%之接枝共聚物(c1)與50重量%至95重量%之非接枝共聚物(c2)。
根據本發明之橡膠共聚物是選自由以下各物組成之族群:丁二烯橡膠、丙烯酸橡膠、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膠、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橡膠、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膠、異戊二烯橡膠、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橡膠、聚有機矽氧烷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橡膠複合物以及其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接枝共聚物(c1)包括由內殼層與外殼層組成之殼層。外殼層包括衍生自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之單元。
根據本發明之接枝共聚物(c1)包括30重量%至70重量%之核心。殼層包括15重量%至55重量%之衍生自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之單元、1重量%至5重量%之衍生自不飽和腈單體之單元以及5重量%至35重量%之衍生自芳族乙烯基 單體之單元。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包括聚碳酸酯嵌段與聚矽氧烷嵌段。其亦包括由以下化學式4表示之單元。
在上述化學式4中,R3與R4各自獨立地為氫、C1-C20烷基、C2-C20烯基、C2-C20炔基、C1-C20烷氧基、C3-C30環烷基、C3-C30環烯基、C3-C30環炔基、C6-C30芳基、C6-C30芳氧基或NRR'。此處,N為氮,且R與R'各自獨立地為氫或C1至C20烷基,且m為2至10,000之自然數。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更包括相對於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以及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0重量份至5重量份之間規聚苯乙烯(E)。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更包括相對於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以及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類共聚物(C),0.1重量份至10重量份之(f1)矽氧烷表面改質劑、0.1重量份至5重量份之(f2)脂肪酸醯胺表面改質劑或其任何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更包括針對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所述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透明 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類共聚物(C)以及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0.1重量份至10重量份之(f1)矽氧烷表面改質劑、0.1重量份至5重量份之(f2)脂族醯胺表面改質劑或其任何複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更包括選自由以下各物組成之族群的添加劑:抗菌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釋放劑、光穩定劑、無機添加劑、界面活性劑、偶合劑、塑化劑、增容劑、潤滑劑、抗靜電劑、染色劑、顏料、染料、阻燃劑、阻燃劑補充物、抗滴落劑、氣候穩定劑、UV吸收劑、防曬劑以及其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更包括碳黑作為顏料。按照ASTM D1925在光源D65下使用CCM(電腦配色)量測之L值具有26.5至28.0之值。
按照ASTM D256對3.175毫米厚之樣品測得的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缺口艾佐德衝擊強度(notch Izod impact strength)具有40至75千克力-公分/公分之值。
藉由2千克重量自70公分高度自由下落,在藉由射出成型製程在針點式澆口結構中製備的樣品(2毫米厚)之澆口處指向直徑10毫米之金屬尖端後量測,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澆口破壞率具有低於50%之值。
藉由2千克重量自1公尺高度自由下落,在藉由射出成型製程在針點式澆口結構中製備的樣品(2毫米厚)之澆口處指向直徑10毫米之金屬尖端後量測,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澆口破壞率具有低於40%之值。
按照BSP測試量測的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的刮痕寬度為275微米至300微米,且按照ASTM D3362在500公克負荷下測得之鉛筆硬度具有高於HB之值。
本發明之作用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具有優異的染色性、耐衝擊性以及抗刮痕性。
圖1為在藉由2千克重量自70公分高度自由下落於按照實踐實例2與比較實例2製備之樣品上而量測得到之澆口破壞後所拍攝之照片的比較。
圖2展示藉由2千克重量自1公尺高度自由下落於按照實施實例11與比較實例8製備之樣品上所得到之澆口破壞率的照片。
從這裏開始,本發明之詳情如下文所提供來說明。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由(A)聚碳酸酯樹脂、(B)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以及(C)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組成。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更包括(D)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以及(E)間規聚苯乙烯。
(A)聚碳酸酯樹脂
根據本發明,聚碳酸酯樹脂不受限制。舉例而言,脂族聚碳酸酯樹脂、芳族聚碳酸酯樹脂、這些聚碳酸酯之共聚碳酸酯 樹脂、共聚酯碳酸酯樹脂、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樹脂或其混合物可用作聚碳酸酯樹脂(A)。此外,聚碳酸酯樹脂(A)亦可具有線性或分支鏈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A)可藉由使(a1)芳族二羥基化合物與(a2)碳酸酯前驅體反應來製備。
(a1)芳族二羥基化合物
芳族二羥基化合物(a1)為由以下化學式1表示之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在化學式1中,R1與R2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或C1-C8烷基;a與b各自獨立地為具有0至4之值的整數,Z指示單鍵、C1-C8伸烷基、C2-C8亞烷基、C5-C15伸環烷基、C5-C15亞環烷基、-S-、-SO-、SO2-、-O-或-CO-。
作為由化學式1指示之芳族二羥基化合物(a1),存在雙(羥基芳基)烷、雙(羥基芳基)環烷、雙(羥基芳基)醚、雙(羥基芳基)硫醚、雙(羥基芳基)亞碸以及聯苯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個別地或呈超過兩種化合物之混合物形式使用。
詳言之,雙(羥基芳基)之實例為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3-甲基-4-羥基苯基)甲烷、雙(3-氯-4-羥基苯基)甲烷、雙(3,5-二溴-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1,1-雙 (2-第三丁基-4-羥基-3-甲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2-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1,1-雙(2-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烷、2,2-雙(3-氯-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氟-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溴-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氟-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氯-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溴-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辛烷、2,2-雙(4-羥基苯基)苯基甲烷、2,2-雙(4-羥基-1-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第三丁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苯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苯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3-溴-4-羥基-5-氯苯基)丙烷、2,2-雙(3-苯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丁烷、1,1-雙(2-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丁烷、1,1-雙(2-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丁烷、1,1-雙(2-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異丁烷、1,1-雙(2-第三戊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丁烷、2,2-雙(3,5-二氯-4-羥基苯基)丁烷、2,2-雙(3,5-二溴-4-羥基苯基)丁烷、4,4-雙(4-羥基苯基)庚烷、1,1-雙(2-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庚烷、2,2-雙(4-羥基苯基)辛烷或1,1-(4-羥基苯基)乙烷。
詳言之,雙(羥基芳基)環烷之實例包括1,1-雙(4-羥基苯基)環戊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3-甲基-4- 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3-環己基-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3-苯基-4-羥基苯基)環己烷或1,1-雙(4-羥基苯基)-3,5,5-三甲基環己烷。
更詳言之,作為雙(羥基芳基)醚之實例,存在雙(4-羥基苯基)醚或雙(4-羥基-3-甲基苯基)醚。
更詳言之,作為雙(羥基芳基)硫醚之實例,存在雙(4-羥基苯基)硫醚或雙(3-甲基-4-羥基苯基)硫醚。
更詳言之,作為雙(羥基芳基)亞碸之實例,存在雙(羥基苯基)亞碸、雙(3-甲基-4-羥基苯基)亞碸或雙(3-苯基-4-羥基苯基)亞碸。
更詳言之,聯苯化合物之實例包括雙(4-羥基苯基)碸、雙(3-甲基-4-羥基苯基)碸或諸如雙(3-苯基-4-羥基苯基)碸、4,4'-二羥基聯苯、4,4'-二羥基-2,2'-二甲基聯苯、4,4'-二羥基-3,3'-二甲基聯苯、4,4'-二羥基-3,3'-二環聯苯、3,3-二氟-4,4'-二羥基聯苯之雙(羥基芳基)碸。
作為芳族二羥基化合物(a1),存在二羥基苯、經鹵素或烷基取代之二羥基苯。詳言之,可使用以下化合物;間苯二酚、3-甲基間苯二酚、3-乙基間苯二酚、3-丙基間苯二酚、3-丁基間苯二酚、3-第三丁基間苯二酚、3-苯基間苯二酚、2,3,4,6-四氟間苯二酚、2,3,4,6-四溴間苯二酚、兒茶酚、氫醌、3-甲基氫醌、3-乙基氫醌、3-丙基氫醌、3-丁基氫醌、3-第三丁基氫醌、3-苯基氫醌、3-戊基氫醌、2,5-二氯氫醌、2,3,5,6-四甲基氫醌、2,3,5,6-四-第三丁基氫醌、2,3,5,6-四氟氫醌或2,3,5,6-四溴氫醌。
較佳使用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作為芳族 二羥基化合物(a1)。
(a2)碳酸酯前驅體
作為碳酸酯前驅體之實例,存在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環己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雙(氯苯基)酯、碳酸間甲苯酯、碳酸二萘酯、碳酸雙(二苯基)酯、羰醯氯(光氣)、三光氣、雙光氣、碳醯溴、雙鹵甲酸酯等。這些化合物可呈單個化合物或呈超過兩種化合物之混合物形式使用。
當聚碳酸酯樹脂藉由界面聚合製備時,需要使用羰醯氯(光氣)。
碳酸酯前驅體(a2)可以相對於1莫耳芳族二羥基化合物(a1)0.9莫耳至1.5莫耳使用。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公克/莫耳至200,000公克/莫耳,較佳其為15,000公克/莫耳至80,000公克/莫耳。此外,按照ASTM D1238在1.2千克負荷下在310℃下量測的根據本發明之碳酸酯樹脂(A)之熔融流動指數(ME)為3公克/10分鐘至120公克/10分鐘。
可包括針對100重量%之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與透明經橡膠改質之乙烯基共聚物(C),25重量%至94重量%之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A)。
可包括針對100重量%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以及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24重量%至93重量%之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A)。
在所述情況下,可極好地維持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染色性、耐衝擊性以及抗刮痕性。
(B)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
根據本發明,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提高樹脂組成物之染色性與抗刮痕性。
根據本發明之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包括衍生自含有脂族環烴或芳族烴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
詳言之,作為脂族環烴,存在C3-C30環烷基、C3-C30環烯基以及C3-C30環炔基。作為芳族烴之實例,存在C6-C30芳基。
在根據本發明之脂族環烴基、芳族烴上或在兩者上,可具有以下取代基:C1-C10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基、C1-C10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氧基、C1-C10直鏈、分支鏈或環狀烷硫基、C1-C10直鏈、分支鏈或環狀胺基、C6-C18芳基、C6-C18芳氧基、C6-C18芳基硫基、C6-C18芳基胺基或鹵素。
在脂族環烴、芳族烴或所有這些烴、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之間,可結合C1-C10伸烷基、C2-C10亞烷基、C5-C15伸環烷基、C5-C15亞環烷基、-S-、-SO-、SO2-、-O-、-CO-或其組合。
根據本發明之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為(b1)包含脂族環烴基或芳族烴基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與(b2)單官能不飽和單體的聚合物。單官能不飽和單體(b2)意謂具有一個不飽和基團之所有化合物且其不包括含有脂族環烴或芳族烴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b1)。
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包括5重量%至95重量%之具有脂族環烴或芳族烴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b1)且包括5重量%至95重量%之單官能不飽和單體(b2)。
(b1)包含脂族環烴或芳族烴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包含脂族環烴或芳族烴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b1)如以下化學式2、化學式3或其任何組合中所示來表示:
在以上化學式2中,m指示具有0至10之值的整數;X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烯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炔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6-C30芳基。Y為氫或甲基;
在以上化學式3中,m指示具有0至10之值的整數;X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烯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炔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6-C30芳基;Y為氫或甲基,Z為氧(O)或硫(S)。
含有脂族環烴或芳族烴(b1)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是選自包含以下各物之族群:丙烯酸環己酯或甲基丙烯酸環己 酯、丙烯酸乙基苯氧酯或甲基丙烯酸乙基苯氧酯、丙烯酸2-乙基硫基苯酯或甲基丙烯酸2-乙基硫基苯酯、丙烯酸2-乙基胺基苯酯或甲基丙烯酸2-乙基胺基苯酯、丙烯酸苯酯或甲基丙烯酸苯酯、丙烯酸苯甲酯或甲基丙烯酸苯甲酯、丙烯酸2-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苯基乙酯、丙烯酸3-苯基丙酯或甲基丙烯酸3-苯基丙酯、丙烯酸4-苯基丁酯或甲基丙烯酸4-苯基丁酯、丙烯酸2-2-甲基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2-甲基苯基乙酯、丙烯酸2-3-甲基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3-甲基苯基乙酯、丙烯酸2-4-甲基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4-甲基苯基乙酯、丙烯酸2-(4-丙基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4-丙基苯基)乙酯、丙烯酸2-(4-(1-甲基乙基)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4-(1-甲基乙基)苯基)乙酯、丙烯酸2-(4-甲氧基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4-甲氧基苯基)乙酯、丙烯酸2-(4-環己基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4-環己基苯基)乙酯、丙烯酸2-(2-氯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2-氯苯基)乙酯、丙烯酸2-(3-氯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3-氯苯基)乙酯、丙烯酸2-(4-氯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4-氯苯基)乙酯、丙烯酸2-(4-溴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4-溴苯基)乙酯、丙烯酸2-(3-苯基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3-苯基苯基)乙酯、丙烯酸2-(4-苯甲基苯基)乙酯或甲基丙烯酸2-(4-苯甲基苯基)乙酯以及其複合物。
(b2)單官能不飽和單體
單官能不飽和單體(b2)是選自包含以下各物之族群:含有脂族非環烴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不飽和羧酸、不飽和羧酸酐、含有羥基之不飽和單體、包含環氧基之不飽和單體、 不飽和醯胺單體、不飽和醯亞胺單體、不飽和腈單體、芳族乙烯基單體以及其混合物。
作為含有脂族非環烴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之實例,存在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或甲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
作為不飽和羧酸之實例,存在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作為不飽和羧酸酐之實例,存在順丁烯二酸酐。
作為含有羥基之不飽和單體之實例,存在丙烯酸2-羥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丙烯酸2-羥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丙酯、丙烯酸單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單甘油酯。
作為含有環氧基之不飽和單體之實例,存在烯丙基縮水甘油醚、丙烯酸縮水甘油酯或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作為不飽和醯胺單體之實例,存在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作為不飽和醯亞胺之實例,存在順丁烯二醯亞胺。作為不飽和腈單體之實例,存在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以及乙基丙烯腈。
作為芳族乙烯基單體之實例,存在苯乙烯、乙烯基中之氫經取代的經C1-C10烷基取代之苯乙烯、烷基取代之苯乙烯、苯基中之氫經取代的經C1-C10烷基取代之苯乙烯、乙烯基中之氫經取代的經取代之苯乙烯、苯基中之氫經取代的經鹵素取代之苯乙烯以及乙烯基萘。
根據本發明之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的折射率為1.495至1.590。若折射率包括在本發明之範疇中,則極好地維持與聚碳酸酯樹脂(A)之相容性。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透明度與 染色性亦可極好地維持。
根據本發明之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公克/莫耳至50,000公克/莫耳。更佳地,其應在10,000公克/莫耳至40,000公克/莫耳之範圍內。若重量平均分子量包括在本發明之範疇中,則在製備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或其成形產物期間,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不會除去且可極好地維持與聚碳酸酯樹脂(A)之相容性。
可包括針對100重量%之聚碳酸酯樹脂(A)與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1重量%至70重量%的根據本發明之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
可包括針對100重量%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以及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1重量%至70重量%的根據本發明之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
在所述情況下,可極好地維持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染色性、耐衝擊性以及抗刮痕性。
(C)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
根據本發明,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起到提高耐衝擊性之作用,同時不減弱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其他物理特性。
根據本發明之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具有核-殼結構。具有核-殼結構之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包括核-殼結構化之(c1)接枝共聚物與(c2)非接枝共聚物。
詳細地,接枝共聚物(c1)包括藉由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不飽和腈單體以及芳族乙烯基單體在包含橡膠共聚物之核心上以及在核心表面上聚合形成之殼層。非接枝共聚物(c2)包括衍生自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之單元。
(c1)接枝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c1)包括核心;以及藉由在所述核心表面上進行接枝聚合而形成的殼層。核心包括橡膠聚合物。殼層藉由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不飽和腈單體以及芳族乙烯基單體聚合來形成。
作為橡膠聚合物之實例,存在丁二烯橡膠、丙烯酸橡膠、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膠、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橡膠、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膠、異戊二烯橡膠、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橡膠。這些可單個或呈混合物形式使用。作為橡膠聚合物,較佳可使用丁二烯橡膠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橡膠。當使用丁二烯橡膠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橡膠時,包括之苯乙烯需要低於30重量%。
橡膠聚合物之平均粒徑為0.10微米至0.30微米。若橡膠聚合物之平均粒徑在本發明範疇內,則可足夠地維持染色性、耐衝擊性以及光澤之間的平衡。
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可選自包含丙烯酸C1-C10烷酯、甲基丙烯酸C1-C10烷酯以及其複合物之族群,但不限於此。
作為丙烯酸C1-C10烷酯之實例,存在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 正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以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作為所述甲基丙烯酸C1至C10烷酯之實例,存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以及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較佳地,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作為丙烯酸C1-C10烷酯。
不飽和腈單體為含有可與氰基一起進行自由基聚合之不飽和烴的化合物。詳細實例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以及乙基丙烯腈。這些可單個或呈複合物形式使用。較佳地,可使用丙烯腈。
作為芳族乙烯基單體之實例,存在苯乙烯、C1-C10烷基取代之苯乙烯以及經鹵素取代之乙烯基萘等。這些可個別或呈複合物形式使用。
詳細地,芳族乙烯基單體可選自包含以下各物之族群:苯乙烯、乙烯基中之氫經取代的經C1-C10烷基取代之苯乙烯、苯基中之氫經取代的經C1-C10烷基取代之苯乙烯、乙烯基中之氫經取代的經鹵素取代之苯乙烯、苯基中之氫經取代的經鹵素取代之苯乙烯、乙烯基萘以及其混合物。
詳言之,芳族乙烯基單體可選自包含以下各物之族群: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β-甲基苯乙烯、鄰甲基苯乙烯、間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鄰乙基苯乙烯、間乙基苯乙烯、對乙基苯乙烯、丙基苯乙烯、丁基苯乙烯、單氯苯乙烯、二氯苯乙烯、三氯苯乙烯、1-乙烯基萘、2-乙烯基萘以及其複合物。較佳使用苯乙烯作為芳族乙烯基單體。
在根據本發明之殼層中,順丁烯二酸酐、經C1-C4烷基或苯基取代之順丁烯二醯亞胺或其混合物可進一步聚合。
根據本發明之殼層可更包括外殼層以及內殼層。此外,外殼層可更包括衍生自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之單元。在所述情況下,內殼層可提高耐衝擊性,同時外殼層可提高所形成樹脂之抗刮痕性。
內殼層為不飽和腈單體與芳族乙烯基單體之聚合物[例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而外殼層為丙烯酸烷酯單體、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以及其複合物之聚合物[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所述情況下,接枝共聚物(c1)按照以下方法製備。
在核心表面上,芳族乙烯基單體與不飽和腈單體聚合形成內殼層(第一階段),添加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以圍住此內殼層,形成外殼層(第二階段)。較佳在脂溶性氧化還原引發劑系統下進行第一階段,而第二階段在水溶性引發劑系統下進行。在第二階段期間製備之接枝共聚物(c1)在通過諸如凝固、洗滌以及脫水之後加工後可製成粉末形式。
內殼層為丙烯酸烷酯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不飽和腈單體以及芳族乙烯基單體之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MSAN)],而外殼層為丙烯酸烷酯單體、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不飽和腈單體以及芳族乙烯基單體之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MSAN)]。在所述情況下,接枝共聚物(c1)按照以下方法製備。
在核心表面上,烷基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芳族乙烯基單體以及不飽和腈與一部分不飽和腈單體的混合物聚合形成內殼層(第一階段)。添加剩餘單體複合物以圍住此內殼層, 形成外殼層(第二階段)。較佳在脂溶性氧化還原引發劑系統下進行第一階段,而第二階段在水溶性引發劑系統下進行。在第二階段期間製備之接枝共聚物(c1)在通過諸如凝固、洗滌以及脫水之後加工後可製成粉末形式。
根據本發明之接枝共聚物(c1)可提高染色性,因為核心與殼層之間的折射率差較小。此外,在接枝共聚物(c1)製備期間,藉由將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置於鏈之末端部分,可提高抗刮痕性。另外,藉由用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圍住核心之最外邊緣,可提高耐候性。
根據本發明之接枝共聚物(c1)包括30重量%至70重量%之核心、15重量%至55重量%之衍生自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之單元、1重量%至5重量%之衍生自不飽和腈單體之單元以及5重量%至35重量%之衍生自芳族乙烯基單體之單元。
根據本發明之接枝共聚物(c1)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g-MABS)。
根據本發明之接枝共聚物(c1)之接枝率為30%至70%。在所述情況下,在凝固與乾燥製程期間可獲得粒子分佈均一之白色粉末。另外,在擠出或射出成型期間將不存在由非塑化粒子引起之表面狀況與光澤減弱的問題。此外,可極好地維持耐衝擊性、可成形性以及表面光澤。
可包括針對100重量%之接枝共聚物(c1)與非接枝共聚物(c2),5重量%至50重量%之根據本發明之接枝共聚物(c1)。
(c2)非接枝共聚物
根據本發明,非接枝共聚物(c2)意謂不包括接枝共聚物(c1)之共聚物。作為非接枝共聚物(c1)之實例,存在交替共聚物、非規共聚物以及嵌段共聚物。此外,非接枝共聚物(c2)包括衍生自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之單元。
作為非接枝共聚物(c2)之實例,存在丙烯酸烷酯單體、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或所述複合物之聚合物或共聚物;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酯單體與作為芳族乙烯基單體之聚合形式的共聚物;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芳族乙烯基單體以及作為不飽和腈單體之聚合形式的共聚物。這些可單個或呈混合物形式使用。
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之詳細類型不具體限制。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可選自包含C1-C10烷基化物、甲基丙烯酸C1-C10烷酯以及其混合物之族群。
作為丙烯酸C1-C10烷酯之實例,存在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以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作為甲基丙烯酸C1至C10烷酯之實例,存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以及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較佳地,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芳族乙烯基單體之詳細類型不具體限制。作為芳族乙烯基單體之實例,存在苯乙烯、經C1-C10烷基取代之苯乙烯、經鹵素取代之苯乙烯以及乙烯基萘。這些可個別地或呈混合物形式使用。
芳族乙烯基單體可選自包含以下各物之族群:苯乙烯、乙烯基中之氫經取代的經C1-C10烷基取代之苯乙烯、苯基中之氫經取代的經C1-C10烷基取代之苯乙烯、乙烯基中之氫經取代的經鹵素取代之苯乙烯、苯基中之氫經取代的經鹵素取代之苯乙烯、乙烯基萘以及其混合物。
芳族乙烯基單體可選自包含以下各物之族群: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β-甲基苯乙烯、鄰甲基苯乙烯、間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鄰乙基苯乙烯、間乙基苯乙烯、對乙基苯乙烯、丙基苯乙烯、丁基苯乙烯、單氯苯乙烯、二氯苯乙烯、三氯苯乙烯、1-乙烯基萘、2-乙烯基萘以及其混合物。較佳使用苯乙烯作為芳族乙烯基單體。
不飽和腈單體為含有不飽和烴以及氰化物兩者之可自由基聚合之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之詳細類型不具體限制。作為不飽和腈單體之實例,存在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以及乙基丙烯腈。這些可個別地或呈混合物形式使用。較佳地,可使用丙烯腈。
烷基酯單體、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以及其混合物聚合而成之聚合物或共聚物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烷酯單體、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以及芳族乙烯基單體之聚合共聚物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
作為丙烯酸烷酯單體、甲基丙烯酸基烷酯單體、芳族乙烯基單體以及不飽和腈單體之聚合形式的共聚物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包括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0公克/莫耳至150,000公克/莫耳之低流動性甲基丙 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與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0至100,000公克/莫耳之高流動性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在所述情況下,射出成型之可成形性可好得多。
在100重量%之根據本發明之非接枝共聚物(c2)中,可使用40重量%至100重量%之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在所述情況下,可極好地維持光澤、抗刮痕性、染色性以及耐候性。
可包括針對100重量%之接枝共聚物(c1)與非接枝共聚物(c2),50重量%至95重量%之根據本發明之非接枝共聚物(c2)。
可包括針對100重量%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以及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5重量%至20重量%的根據本發明之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
可包括針對100重量%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以及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5重量%至20重量%的根據本發明之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
在所述情況下,可極好地維持所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染色性與耐衝擊性。
(D)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包括聚碳酸酯嵌段與聚矽氧烷嵌段。
聚碳酸酯嵌段包括衍生自所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單 元。
聚矽氧烷嵌段包括在下文中表示為化學式4之單元:
在所述化學式4中,R3與R4各自獨立地為氫、C1-C20烷基、C2-C20烯基、C2-C20炔基、C1-C20烷氧基、C3-C30環烷基、C3-C30環烯基、C3-C30環炔基、C6-C30芳基、C6-C30芳氧基或NRR'。此處N為氮。R與R'各自獨立地為氫或C1-C20烷基;m為2到10,000之自然數。
根據本發明,m為具有2至10,000之值的自然數,且m可為具有2至1,000之值的自然數。在所述情況下,可極好地維持耐衝擊性與可成形性。較佳地,m為具有10至100之值的自然數,更佳地,其為具有25至80之值的自然數。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可包括1重量%至99重量%之聚碳酸酯嵌段與1重量%至99重量%之聚矽氧烷嵌段。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可包括40重量%至80重量%之聚碳酸酯嵌段與20重量%至60重量%之聚矽氧烷嵌段。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可包括80重量%至95重量%之聚碳酸酯嵌段與5重量%至20重量%之聚矽氧烷嵌段。在所述情況下,可極好地維持耐衝擊性。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之重量平均 分子量可為10,000公克/莫耳至30,000公克/莫耳。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可為15,000公克/莫耳至22,000公克/莫耳。在所述情況下,可極好地維持耐衝擊性。
可包括針對100重量%之所述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以及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1重量%至50重量%的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
(E)間規聚苯乙烯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可更包括間規聚苯乙烯(E)。
聚苯乙烯一般根據作為側鏈之苯環的位置分為非規、等規以及間規結構。非規聚苯乙烯具有不規則排列之苯環,而等規聚苯乙烯具有排列在聚合物主鏈側面之苯環。而間規聚苯乙烯具有有規則地排列之交替苯環的結構。
作為根據本發明之間規聚苯乙烯(E)之實例,存在聚苯乙烯、聚(對甲基苯乙烯)、聚(間甲基苯乙烯)、聚(對第三丁基苯乙烯)、聚(對氯苯乙烯)、聚(間氯苯乙烯)、聚(對氟苯乙烯)以及聚(對環己基苯乙烯)。這些可個別地或呈混合物形式使用。
可包括針對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以及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0重量份至5重量份的根據本發明之間規聚苯乙烯(E)。
可包括針對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 丙烯酸共聚物(B)、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以及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的根據本發明之間規聚苯乙烯(E)。
在所述情況下,耐衝擊性,特別是包含樹脂組成物之射出成型產物之澆口部分上的耐衝擊性可為優異的。
(F)表面改質劑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可更包括表面改質劑。根據本發明,表面改質劑可起到提高抗劃痕刮痕性,諸如輕刮痕或日常生活之劃痕,同時不減弱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其他物理特性的作用。
作為表面改質劑,存在(f1)矽氧烷表面改質劑與(f2)脂肪酸醯胺表面改質劑。這些可個別地或呈混合物形式使用。
(f1)矽氧烷表面改質劑
矽氧烷表面改質劑包括在下文給出表示為化學式4之重複單元:
在上式中,R1為C1-C6烷基且R2為C6-C12芳基。
詳細地,作為矽氧烷表面改質劑(e1)之實例,存在聚甲基矽氧烷、聚甲基苯基矽氧烷、聚丙基苯基矽氧烷、聚丁基苯基矽氧烷、聚戊基苯基矽氧烷以及聚己基苯基矽氧烷。這些可個 別地或呈混合物形式使用。在這些中,較佳使用聚甲基苯基矽氧烷。
矽氧烷表面改質劑(f1)之折射率為1.42至1.59。較佳地,其在1.47至1.59之範圍內。更佳地,其應為1.49至1.59。在所述情況下,可極好地維持對劃痕刮痕(諸如輕刮痕或使用時之刮痕)之抵抗性,同時維持優異的染色性。
矽氧烷表面改質劑(f1)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00公克/莫耳至1,000公克/莫耳。較佳地,其應為600公克/莫耳至800公克/莫耳。在所述情況下,不會自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或其所製備產物表面上滲出且矽氧烷表面改質劑(f1)可容易地移至表面。
25℃下矽氧烷表面改質劑(f1)之黏度為20兆帕.秒至120兆帕.秒。較佳地,黏度應為30兆帕.秒至100兆帕.秒。在所述情況下,不會發生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中或其所製備產物表面上的滲出現象且矽氧烷表面改質劑(f1)可容易地移至表面。
矽氧烷表面改質劑(e1)可具有流體形狀。
可含有針對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以及透明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0.1重量份至10重量份之矽氧烷表面改質劑(e1)。可含有針對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D),0.1重量份至10重量份之矽氧烷表面改質劑(f1)。
在所述情況下,在共聚物(B)與透明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以及聚碳酸酯聚矽氧烷中可極好地維持對諸如輕刮痕或使用時之刮痕之劃痕刮痕的抵抗性,同時不減弱其他物理特性。
(f2)脂族醯胺表面改質劑
作為脂肪酸醯胺表面改質劑(f2)之實例,存在C15-C30烷基醯胺等。作為C15-C30烷基醯胺之實例,存在硬脂醯胺、芥酸醯胺(erucamide)以及山俞酸醯胺(behenamide)。這些可個別地或呈混合物形式使用。
可含有針對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以及透明芳族共聚物(C),0.1重量份至5重量份之脂肪酸醯胺表面改質劑(f2)。
可含有相對於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透明芳族共聚物(C)以及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0.1重量份至5重量份之脂肪酸醯胺表面改質劑(f2)。
在所述情況下,可極好地維持對劃痕刮痕(諸如輕刮痕或使用時之刮痕)之抵抗性,同時不減弱其他物理特性。
(G)添加劑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更包括選自包含以下各物之族群的添加劑(G):抗菌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釋放劑、光穩定劑、無機添加劑、界面活性劑、偶合劑、塑化劑、增容劑、潤滑劑、抗靜電劑、染色劑、色素、染料、阻燃劑、阻燃劑補充物、抗滴落劑、氣候穩定劑、UV吸收劑、防曬劑以及其混合物。
作為抗氧化劑之實例,存在苯酚型、磷酸鹽型、硫醚型以及胺型抗氧化劑。
作為釋放劑之實例,存在含有氟化物之聚合物、矽酮油、硬脂酸金屬鹽、褐煤酸金屬鹽、褐煤酸酯蠟以及聚乙烯蠟。
作為無機添加劑之實例,存在玻璃纖維、碳纖維、二氧化矽、雲母、氧化鋁、黏土、碳酸鈣、硫酸鈣以及玻璃珠。
作為顏料或染料之實例,存在二氧化鈦與碳黑。作為所述碳黑之實例,存在石墨化碳、爐黑、乙炔黑以及科琴黑(Ketjen black)。
作為阻燃劑之實例,存在磷型、氮型以及鹵素型阻燃劑。
作為阻燃劑補充物之實例,存在氧化銻。
作為抗滴落劑,存在聚四氟乙烯。
作為氣候穩定劑之實例,存在二苯甲酮或胺型氣候穩定劑。
可含有針對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以及透明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0.1重量份至40重量份之根據本發明之添加劑(G)。
可含有針對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透明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以及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0.1重量份至40重量份之根據本發明之添加劑(G)。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更包括碳黑作為顏料。按照ASTM D1925中說明之方法在D65光源下使用CCM設備量測之碳黑的L值為26.5至28.0。
當按照ASTM D256中之說明對3.175毫米厚之樣品進行量測時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缺口艾佐德衝擊強度為40千克力-公分/公分至75千克力-公分/公分。
針對藉由射出成型製程使用針點式澆口模具製備之2毫 米厚樣品,藉由2千克重量自70公分高度自由下落,在10毫米直徑之金屬尖端觸及樣品澆口時量測,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澆口破壞率低於50%。
針對藉由射出成型製程使用針點式澆口模具製備之2毫米厚樣品,藉由2千克重量自1公尺高度自由下落,在10毫米直徑之金屬尖端觸及樣品澆口時量測,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澆口破壞率低於40%。
按照BSP測試量測的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刮痕寬度為275微米至300微米。按照ASTM D3362之說明在500公克負荷下量測的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鉛筆硬度高於HB。按照ASTM D3362之說明在500公克負荷下量測的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鉛筆硬度高於F。
根據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可藉由所揭露之方法製備。舉例而言,按照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可藉由在同時混合本發明之組分與其他添加劑後在擠出機內熔融擠出而呈球粒形式製備。
按照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可較佳在非塗佈用之成形產物上實施。其可較佳在同時需要優異的染色性、耐衝擊性以及抗刮痕性之成形產物上實施。舉例而言,按照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可較佳在電氣/電子產品、家庭用具、辦公室自動化產品或行動電話或汽車材料之殼體上實施。
在使用按照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製備成形產物之方法中,無具體限制。舉例而言,可進行擠出、射出成型或澆鑄成形。成形製程可藉由具有本發明所屬領域之正常知識之人員 容易地進行。
本發明將藉由以下實踐實例更詳細地體現,然而以下實施實例僅用於例示本發明,且不欲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
實例
用於實施實例與比較實例中之每一組分在下文中給出。
(A)聚碳酸酯樹脂
使用來自第一毛織(Cheil Industries)之雙酚A型聚碳酸酯(商標:英菲諾(INFINO)聚碳酸酯),其熔融流動指數按照說明ASTM D1238在1.2千克負荷下在310℃下測得為8公克/10分鐘。
(B)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
使用由35重量%甲基丙烯酸苯酯與65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共聚物,其具有1.514至1.516之折射率與20,000公克/莫耳之重量平均分子量。
(C)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
(c1)接枝共聚物
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以及苯乙烯在丁二烯橡膠聚合物上接枝而成之共聚物。此共聚物為核-殼型共聚物。橡膠共聚物之平均粒徑為0.245微米。具有55重量%之橡膠聚合物含量之g-MABS以25重量%使用。
(c2)非接枝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以及丙烯腈之共聚物(MSAN)以75重量%使用。
所述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之折射率為 1.515。
(C')ABS樹脂
使用來自第一毛織之ABS樹脂(商標:斯塔瑞斯SD-0150(STAREX SD-0150))。
(D)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
使用來自日本出光(Idemitsu)之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商標:塔伏隆(Tarflon))。
(E)間規聚苯乙烯
使用日本出光之間規聚苯乙烯(商標:紮瑞克斯130ZC(Zarex 130ZC))。
(F)表面改質劑
(f1)矽氧烷表面改質劑
使用來自GE東芝有機矽(GE Toshiba Silicones)之折射率為1.499的聚甲基苯基矽氧烷(商標:TSF437)。
(f2)脂肪酸醯胺表面改質劑
使用來自精細化工(Fine Chemical)之芥酸醯胺(商標:菲娜瓦斯(Finawax ER))。
(G)添加劑
使用來自韓國碳黑(Korea Carbon Black)之碳黑(商標:海貝克(Hi-BLACK))。
實例1至實例9與比較實例1至比較實例6
所述的每一組分以乾燥形式混合,含量如下表1中。如此獲得之混合物使用直徑45毫米之雙螺桿擠壓機擠出。擠出之塊狀物以球粒形式製備。製備之球粒在除濕乾燥器內在100℃下乾燥 四小時,接著製備用於量測物理特性之測試樣品。所製備樣品之物理特性如下文所提及來量測。結果列表於表1中。
(1)染色性:按照ASTM D1925中說明之測試方法在光源D65下使用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之CCM設備(型號:3600D)量測L值。在黑色情況下,L值愈小,染色性愈好。
(2-1)耐衝擊性:按照ASTM D256量測3.175毫米(1/8")厚樣品之缺口艾佐德衝擊強度。
(2-2)耐衝擊性:在2毫米厚樣品自針點式澆口模具(pin point gate mold)射出成型之後,將直徑10毫米之金屬尖端附著於樣品之澆口部分上。藉由2千克重量自50公分或70公分自由下落至澆口上,來量測澆口部分之破壞率。
(3-1)抗刮痕性:使用具有球形尖端之直徑0.7毫米之碳化鎢尖筆給出1千克負荷,且以75毫米/分鐘之速度在樣品上製造刮痕。使用表面輪廓儀量測刮痕寬度[球形刮痕輪廓測試(BSP測試)]。刮痕寬度愈小,抗刮痕性愈高。
(3-2)抗刮痕性:按照ASTM D3362用500公克負荷量測鉛筆硬度。
(3-3)抗刮痕性(抗劃痕刮痕性):微纖維織物附著於樣品上且使用磨蝕磨擦測試機來回方向移動,以檢查樣品外觀,且按照以下標準判定等級(磨擦測試)。
9(最佳)-7(佳)-5(中等)-3(差)-1(最差)
自以上表1,可見實施實例1至實施實例6具有根據本發明之所有組分,因此染色性、耐衝擊性以及抗刮痕性均為優異的。此外,因為實施實例7更包括間規聚苯乙烯(E),所以在2千克/70公分施加負荷條件下澆口破壞率與實施實例2相比更優異。而實施實例8與實施實例2相比,展示更佳的抗劃痕刮痕性等級,這是因為其包括矽氧烷表面改質劑(f1)。實施實例9與實施實例2相比,展示更優異的抗劃痕刮痕性等級,這是因為其使用脂肪酸醯胺表面改質劑(f2)。
因為使用聚碳酸酯樹脂(A)與ABS樹脂(C'),所以比較實例1中之染色性與抗刮痕性明顯降低。此外,在比較實例2中,與實施實例相比,僅使用聚碳酸酯樹脂(A)與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使耐衝擊性顯著增加。另外,在磨擦測試期間自比 較實例2觀察到抗劃痕刮痕性等級下降。此外,在比較實例3與比較實例4中,使用低於較佳含量之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藉此與實施實例1相比,耐衝擊性顯著降低。比較實例5以及比較實例6與實施實例6相比,展示染色性與抗刮痕性減弱,此歸因於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量大於較佳含量。
實例10至實例14與比較實例7至比較實例9
所述的每一組分以乾燥形式混合,含量如下表2中。如此獲得之混合物使用直徑45毫米之雙螺桿擠壓機擠出。擠出之塊狀物以球粒形式製備。製備之球粒在除濕乾燥器內在100℃下乾燥四小時,接著製備用於量測物理特性之測試樣品。所製備樣品之物理特性如以下所提及來量測。結果列表於表2中。
(1)染色性:按照ASTM D1925中說明之測試方法在光源D65下使用柯尼卡美能達之CCM設備(型號:3600D)量測L值。在黑色情況下,L值愈小,染色性愈好。
(2-1)耐衝擊性:按照ASTM D256量測3.175毫米(1/8")厚樣品之缺口艾佐德衝擊強度。
(2-2)耐衝擊性:在2毫米厚樣品自針點式澆口模具射出成型之後,將直徑10毫米之金屬尖端附著於樣品之澆口部分上。藉由2千克重量自50公分、70公分或1公尺自由下落來量測澆口部分之破壞率。
(3-1)抗刮痕性:按照ASTM D3362用500公克負荷量測鉛筆硬度。
(3-2)抗刮痕性(抗劃痕刮痕性):微纖維織物附著於樣 品上且使用磨蝕磨擦測試機來回方向移動,以檢查樣品外觀,且按照以下標準判定等級(磨擦測試)。
9(最佳)-7(佳)-5(中等)3(差)-1(最差)
自以上表1,實施實例10至實施實例12具有根據本發明之所有組分,因此染色性、耐衝擊性以及抗刮痕性均為優異的。此外,因為實施實例13更包括矽氧烷表面改質劑(f1),所以其與實施實例11相比,展示更佳之抗劃痕刮痕性等級。實施實例14與實施實例11相比,展示更優異的抗劃痕刮痕性等級,這是因為其使用脂肪酸醯胺表面改質劑(f2)。
比較實例7與實施實例10至實施實例12相比,在2千克/70公分與2千克/1公尺之負荷條件下展示澆口破壞率明顯降 低,這是因為未使用間規聚苯乙烯(E)。其與實施實例10至實施實例12相比,亦顯示在磨擦測試中抗劃痕刮痕性等級顯著下降。因為使用高於較佳含量之量的間規聚苯乙烯(E),所以比較實例8中染色性與抗刮痕性顯著降低。此外,在比較實例8中製備之樣品末端,形成有損外觀之白色線。比較實例含有超過所需含量之脂肪酸表面改質劑(f2),使得與實施實例14相比,成形產物的耐衝擊性減弱且在磨擦測試中之抗劃痕刮痕性等級下降。
根據本發明之簡單修改與改變可容易地由具有一般知識之人員根據本發明實行,且所有這些修改與改變可視為包括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Claims (25)

  1. 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包含(A)聚碳酸酯樹脂;(B)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以及(C)透明經橡膠改質之乙烯基共聚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更包括(D)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以及(E)間規聚苯乙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包括25重量%至94重量%之所述聚碳酸酯樹脂(A);1重量%至70重量%之所述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以及5重量%至20重量%之所述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包括24重量%至93重量%之所述聚碳酸酯樹脂(A);包括1重量%至70重量%之所述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包括5重量%至20重量%之所述透明經橡膠改質之乙烯基共聚物(C);包括1重量%至50重量%之所述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包括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所述聚碳酸酯樹脂(A)、所述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所述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以及所述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的間規聚苯乙烯(E)。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所述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包括衍生自含有脂族環烴或芳族烴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 徵為所述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包括由5重量%至95重量%之含有脂族環烴基或芳族烴基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b1)和5重量%至95重量%之單官能不飽和單體(b2)的聚合產物。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所述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b1)包括由以下化學式2、化學式3或其任何組合表示之脂族環烴或芳族烴: 其中在以上化學式2中,m為具有0至10之值的整數;X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炔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6-C30芳基,且Y為氫或甲基; 其中在以上化學式3中,m為具有0至10之值的整數;X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3-C30環炔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6-C30芳基;Y為氫或甲基,且Z為氧(O)或硫(S)。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 徵為所述單官能不飽和單體(b2)是選自包含以下各物之族群:含有脂族非環烴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含有不飽和羧酸、不飽和羧酸酐之不飽和單體、含有羥基之不飽和單體、含有環氧基之不飽和單體、不飽和醯胺單體、不飽和醯亞胺單體、不飽和腈單體、不飽和芳族乙烯基類單體以及其混合物。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所述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之折射率在1.495與1.590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所述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在5,000公克/莫耳與50,000公克/莫耳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所述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包括接枝共聚物(c1)與非接枝共聚物(c2),所述接枝共聚物(c1)具有核-殼結構;在包括橡膠共聚物之所述核心的表面上,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不飽和腈單體以及芳族乙烯基單體接枝聚合形成殼層,所述非接枝共聚物(c2)包括衍生自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之單元。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所述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含有5重量%至50重量%之所述接枝共聚物(c1);以及50重量%至95重量%之所述非接枝共聚物(c2)。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所述橡膠共聚物是選自包含以下各物之族群:丁二烯橡 膠、丙烯酸橡膠、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膠、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橡膠、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膠、異戊二烯橡膠、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橡膠、聚有機矽氧烷-聚(甲基)丙烯酸烷酯橡膠複合物以及其混合物。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所述接枝共聚物(c1)之所述殼層包含內殼層與外殼層,所述外殼層包括衍生自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之單元。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所述接枝共聚物(c1)包括30重量%至70重量%之所述核心以及30重量%至70重量%之所述殼層,所述殼層包括15重量%至55重量%之衍生自所述丙烯酸烷酯單體或甲基丙烯酸烷酯單體之單元、1重量%至5重量%之衍生自所述不飽和腈單體之單元以及5重量%至35重量%之衍生自所述芳族乙烯基單體之單元。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所述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包括聚碳酸酯嵌段與聚矽氧烷嵌段,所述聚矽氧烷嵌段由以下化學式4表示: 其中,在以上化學式4中,R3以及R4各自獨立地為氫、C1-C20烷基、C2-C20烯基、C2-C20炔基、C1-C20烷氧基、C3-C30環烷 基、C3-C30環烯基、C3-C30環炔基、C6-C30芳基、C6-C30芳基氧基或NRR',且其中N為氮,R與R'各自獨立地為氫或C1至C20烷基,且m為具有2至10,000之值的整數。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包括以100重量份之所述聚碳酸酯樹脂(A)、所述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以及所述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共聚物(C)計,0重量份至5重量份之所述間規聚苯乙烯(E)。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以100重量份之所述聚碳酸酯樹脂(A)、所述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以及所述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類共聚物(C)計,更包括0.1重量份至10重量份之矽氧烷表面改質劑(f1)、0.1重量份至5重量份之脂肪酸醯胺表面改質劑(f2)或其任何混合物。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更包括以100重量份之所述聚碳酸酯樹脂(A)、所述經改質之丙烯酸共聚物(B)、所述透明經橡膠改質之芳族乙烯基類共聚物(C)以及所述聚碳酸酯聚矽氧烷共聚物(D)計,0.1重量份至10重量份之矽氧烷表面改質劑(f1)、0.1重量份至5重量份之脂肪酸醯胺表面改質劑(f2)或其任何複合物。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所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更包括選自包含以下各物之族群的添加劑:抗菌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釋放劑、光穩定劑、無機添加劑、界面活性劑、偶合劑、塑化劑、增容劑、潤滑劑、抗靜電劑、染色劑、顏料、染料、阻燃劑、阻燃劑補充物、抗滴 落劑、氣候穩定劑、UV吸收劑、防曬劑以及其混合物。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所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更包括碳黑作為顏料,按照ASTM D1925之說明在光源D65下使用CCM設備量測之L值在26.5與28.0之間。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按照ASTM D256量測3.175毫米厚之所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樣品的缺口艾佐德衝擊強度(notch Izod impact strength)為40千克-公分/公分至75千克-公分/公分。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在將直徑10毫米之金屬尖端指向自針點式澆口模具製備的2毫米厚樣品之澆口處後,藉由2千克之重量自70公分高度自由下落所測得的所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澆口破壞率具有低於50%之值。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在將直徑10毫米之金屬尖端指向自針點式澆口模具製備的2毫米厚樣品之澆口處後,藉由2千克之重量自1公尺高度自由下落所測得的所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澆口破壞率具有低於40%之值。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按照BSP測試量測之所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刮痕寬度為275微米至300微米,且按照ASTM D3362在500公克負荷下量測之所述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鉛筆硬度具有高於HB之值。
TW102102959A 2012-01-27 2013-01-25 具有優異染色性、耐衝擊性及抗刮痕性的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TW2013352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08046A KR101445089B1 (ko) 2012-01-27 2012-01-27 착색성, 내충격성 및 내스크래치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KR1020120008048A KR101445088B1 (ko) 2012-01-27 2012-01-27 착색성, 내충격성 및 내스크래치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5275A true TW201335275A (zh) 2013-09-01

Family

ID=48873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2959A TW201335275A (zh) 2012-01-27 2013-01-25 具有優異染色性、耐衝擊性及抗刮痕性的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35275A (zh)
WO (1) WO201311201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1758A (zh) * 2014-08-25 2014-11-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配电箱外壳材料及其应用
US9730258B2 (en) 2014-11-18 2017-08-08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report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0545B (zh) * 2016-06-13 2019-05-10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含硅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06695B1 (ko) 2018-05-25 2020-05-04 롯데첨단소재(주)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품
CN109248638B (zh) * 2018-08-27 2021-06-0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抗紫外线性能的核壳结构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P3632938B1 (en) * 2018-10-05 2023-05-03 Trinseo Europe GmbH Vinylidene substituted aromatic monomer and cyclic (meth)acrylate ester polym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931942T2 (de) * 1998-07-27 2007-03-08 General Electric Co. Flammhemmende polycarbonat/kautschukmodifizierte pfropfcopolymermischung mit metallischem aussehen
US7365125B2 (en) * 2004-08-16 2008-04-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articl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KR101134016B1 (ko) * 2008-12-23 2012-04-05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고내열 내스크래치 난연성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KR101311937B1 (ko) * 2009-12-04 2013-09-26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품
KR101297160B1 (ko) * 2010-05-17 2013-08-21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품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1758A (zh) * 2014-08-25 2014-11-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配电箱外壳材料及其应用
US9730258B2 (en) 2014-11-18 2017-08-08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report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TWI602405B (zh) * 2014-11-18 2017-10-11 英特爾公司 組配來報告用於雙連接性的非週期通道狀態資訊之設備
US10506652B2 (en) 2014-11-18 2019-12-10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report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US11166331B2 (en) 2014-11-18 2021-11-02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report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12018A1 (ko) 201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7013B2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product using the same
CN102558812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用该组合物的模制品
TW201335275A (zh) 具有優異染色性、耐衝擊性及抗刮痕性的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JP5303027B2 (ja) 相溶性が改善された難燃性−耐スクラッチ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US9403978B2 (e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JP2011137158A (ja) 優れた耐スクラッチ性及び衝撃強度を有する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CN103180388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模制品
CN102532842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模制品
KR20100076643A (ko) 내스크래치성 및 유동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US20130158161A1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with Mar Resistance and Scratch Resistance
US10066038B2 (en) Polycarbonate-base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oduct using same
JP6054686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7374514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熱可塑性樹脂成形品
CN103172960A (zh) 具有流动性、透明性和冲击强度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KR101445088B1 (ko) 착색성, 내충격성 및 내스크래치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US9505929B2 (en) Polycarbonate-base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JP6112264B2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体
KR101445089B1 (ko) 착색성, 내충격성 및 내스크래치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CN112154184A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KR20160040375A (ko) 방향족 비닐계 공중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US20160168376A1 (e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Using Same
KR101247629B1 (ko)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KR20170076346A (ko)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품
KR20160045202A (ko) 방향족 비닐계 공중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