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4984A - 3d影像噴印裝置及其3d噴印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3d影像噴印裝置及其3d噴印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4984A
TW201334984A TW101106611A TW101106611A TW201334984A TW 201334984 A TW201334984 A TW 201334984A TW 101106611 A TW101106611 A TW 101106611A TW 101106611 A TW101106611 A TW 101106611A TW 201334984 A TW201334984 A TW 2013349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printing medium
sensor
tray
mar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6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55833B (zh
Inventor
Chin-Tsung Chen
Chih-Kai Chen
Kwo-Yuan Shi
Chung-Yen Lai
Original Assignee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066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583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34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4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5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5833B/zh

Links

Abstract

本案係為一種3D影像噴印裝置,包括一本體,且本體包括:托盤、至少一感測器、旋轉機構以及列印模組,其中托盤用以承載一3D噴印媒介;至少一感測器用以感測3D噴印媒介上之至少一標記;旋轉機構係與托盤連接;以及列印模組噴印於3D噴印媒介上;至少一感測器感測托盤上的3D噴印媒介上之至少一標記,以判斷3D噴印媒介是否歪斜偏移,並由旋轉機構帶動托盤進行偏移校正,再由列印模組對校正後之3D噴印媒介進行噴印作業。

Description

3D影像噴印裝置及其3D噴印校正方法
本案係關於一種噴印裝置,尤指一種3D影像噴印裝置及其3D噴印校正方法。
隨著現今多媒體科技及影像技術之發展,可帶給人們立體視覺效果之立體(3D)影像已逐漸普及,除廣泛應用於大型的投影系統(如電影院或商用、家用投影系統)、顯示器(如電視、電腦等)、可攜式電子裝置(如PDA、手機)等影像裝置外,更可於特殊設計之3D噴印媒介上噴印影像,以取代傳統的平面二維噴印影像。
3D影像主要之成像原理是透過左右眼分別接受不同的影像,進而疊合形成立體影像。一般常見的3D影像技術是藉由使用者配戴一立體濾鏡眼鏡,使左、右兩眼透過立體濾鏡眼鏡接收到左、右兩不同影像,進而於大腦中疊合為立體影像,然此方式須讓使用者配戴立體濾鏡眼鏡,十分不便利。另一種方式係為裸視3D,即於特殊設計的3D噴印媒介上噴印立體影像,藉由具有特殊柱狀菱片溝痕之3D噴印媒介之折射影像,讓使用者的左、右兩眼分別接收到具有微幅視角差異之影像光束,進而將兩不同之影像光束於大腦中疊合為立體影像,此種裸視3D影像由於不需藉助其他輔助道具,較為便利之因素,因而更為一般大眾所喜愛。惟,該特殊設計的3D噴印媒介通常係為具有凹凸刻痕設計之特殊柱狀菱片媒介,由於其非光滑、平整之表面,故要在其上噴印影像時難度更高,若該3D噴印媒介於噴印作業中因設置不正而產生歪斜偏移之情形,則其噴印出之影像很可能會無法疊合為3D影像,進而導致列印失敗,並增加列印成本。
有鑒於此,如何發展一種可精準校正3D噴印媒介之3D影像噴印裝置及其3D噴印校正方法,以改善上述習用技術缺失,實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之問題。
本案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3D影像噴印裝置,以精準校正歪斜偏移之3D噴印媒介,以改善習知技術中因3D噴印媒介設置不正、產生歪斜而導致其3D影像列印失敗,進而增加列印成本之缺失。
本案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3D噴印校正方法,透過至少一感測器以對應感測3D噴印媒介上之至少一標記,進而運算出其偏斜角度,並透過旋轉機構帶動托盤以進行偏轉校正,藉此以達到使3D噴印媒介準確校正為與其列印方向垂直之端正位置,並可透過原點標記定位而進一步達到準確定位之功效。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之一較廣義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3D影像噴印裝置,包括:本體,至少包括:托盤,用以承載3D噴印媒介;至少一感測器,用以感測3D噴印媒介上之至少一標記;旋轉機構,其係與托盤連接;以及列印模組,其噴印於3D噴印媒介上;其中,至少一感測器感測托盤上的3D噴印媒介上之至少一標記,以判斷3D噴印媒介是否歪斜偏移,並由旋轉機構帶動托盤進行偏移校正,再由列印模組對校正後之3D噴印媒介進行噴印作業。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之另一較廣義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3D噴印校正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驟:(a)提供噴印裝置,該噴印裝置具有托盤、至少一感測器、旋轉機構以及列印模組,該旋轉機構係與托盤相連接;(b)提供3D噴印媒介,該3D噴印媒介上具有至少一標記;(c)使3D噴印媒介輸送至托盤上,至少一感測器對應感測3D噴印媒介上之標記;(d)判斷3D噴印媒介是否歪斜偏移,並由旋轉機構帶動托盤進行偏移校正;以及(e)列印模組對校正後之3D噴印媒介進行噴印作業。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請參閱第1圖,其係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3D影像噴印裝置之上視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案之3D影像噴印裝置1主要具有本體10及與本體10相連接之出紙盤15,其中,本體10內部更設置有托盤11、至少一感測器12、旋轉機構13以及列印模組14等機構,出紙盤15則用以承接噴印完畢之3D噴印媒介2。
如圖所示,托盤11主要用以承載一3D噴印媒介2,該至少一感測器12主要用以感測3D噴印媒介2上之至少一標記21(如第4圖所示),該旋轉機構13係設置於托盤11之下,且與托盤11相連接,列印模組14則設置於本體10之內部,且至少包含一墨匣承載座140及複數個墨匣141,該列印模組14係相對於3D噴印媒介2進行往復式之水平位移,以於該3D噴印媒介2上進行噴印作業。以及,當該3D噴印媒介2設置於托盤11上欲輸送至3D影像噴印裝置1內進行噴印作業時,藉由該至少一感測器12以感測設置於3D噴印媒介2上之至少一標記21(如第4圖所示),以判斷3D噴印媒介2是否具有左右歪斜偏移之情形,若其判斷結果為是,則進一步由旋轉機構13帶動其上之托盤11進行微幅偏移校正,以使3D噴印媒介2相較於列印模組14設置於一端正位置,再由列印模組14對校正後之3D噴印媒介2進行噴印作業。
請續參閱第2圖,其係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3D影像噴印裝置之側視結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3D影像噴印裝置1之該至少一感側器12係可包含兩感測器,分別為第一感測器121及第二感測器122,但不以此為限。如圖所示,該第一感測器121及第二感測器122係設置於托盤11之左、右兩側之相對應位置,以本實施例為例,第一感測器121及第二感測器122係可分別設置於第一支臂161、第二支臂162上,藉此以使第一感測器121及第二感測器122對應設置於托盤11之左、右兩側上方固定位置,俾可對設置於托盤11上之3D噴印媒介2進行感測作業。
以及,如第2圖所示,旋轉機構13係對應設置於托盤11之正下方,且具有一殼體130,請一併參閱第3圖,其係為第2圖所示之3D影像噴印裝置之內部結構示意圖,由第3圖可見,本案之旋轉機構13主要係由馬達131及齒輪組132所共同構成,其中齒輪組132具有複數個大小不一之齒輪,其中一齒輪之轉軸係與馬達131相連接,而末端之齒輪則與托盤11相連接,故此,當馬達131作動時,係可進一步帶動齒輪組132轉動,進而使與齒輪組132連接之拖盤11進行左或右之微幅位移調整,以達到其偏轉校正之目的。
請參閱第4圖,其係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3D噴印媒介之示意圖。如圖所示,3D噴印媒介2係可為但不限為具有柱狀菱片溝痕20之薄形片狀結構,例如可為透明或霧面,且其上具有凹凸溝痕之塑膠膜片,但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中,3D噴印媒介2係具有凹凸交錯之平行溝痕結構,其中,白色平行線係為凸痕201,而設置於白色平行線之間的黑色平行線則為凹痕202,藉此凹突交錯之柱狀菱片溝痕20,俾使3D影像列印於其上後,透過其不同角度之折射影像,可讓使用者的左、右兩眼可分別接收到具有微幅視角差異之影像光束,進而將兩不同之影像光束於大腦中疊合為立體(3D)影像。
請續參閱第4圖,於本實施例中,3D噴印媒介2上之該至少一標記21可為但不限為連續性之第一邊緣標記211及第二邊緣標記212,其係分別設置於3D噴印媒介2之左、右兩側邊之相對應位置,且如圖所示,第一邊緣標記211及第二邊緣標記212係分別為兩垂直於凸痕201及凹痕202之連續溝痕結構211a、211b及212a、212b,但不以此為限。請再同時參閱第1、2圖,當具有該第一、第二邊緣標記211、212之3D噴印媒介2輸送至托盤11上進行進紙作業時,則第一、第二感測器121、122可分別感測該3D噴印媒介2上左右兩側之第一、第二邊緣標記211、212,且其係可為連續性或間斷性之偵測,例如:每進兩步偵測一次,但不以此為限;藉此以判斷第一、第二感測器121、122是否同時感測到該兩邊緣標記211、212;舉例來說,若第二感測器122先感測到3D噴印媒介2之第二邊緣標記212中的右方連續溝痕結構212b,而未同時感測到左方之連續溝痕結構212a,則表示3D噴印媒介2係為往右方偏斜,則其可藉由微幅向左偏轉角度,再進行數步進紙作業,以視該第二感測器122是否同時感測到兩連續溝痕結構212a、212b,同時亦可比較第一感測器121與第二感測器122是否同時感測到對應之第一、第二邊緣標記211、212,並憑藉左、右兩側之信號誤差,以進一步運算其偏差值及所需校正之偏轉角度,再發送指令訊號至旋轉機構13進行偏轉校正,以使托盤11可調整至正確之入紙角度,再進行進紙作業。此時,由於3D噴印媒介2上之第一、第二邊緣標記211、212已調整為可同時被第一、第二感測器121、122給偵測到,則表示該3D噴印媒介2之柱狀菱形溝痕20係已調整為與列印模組14呈水平之位置,俾可供列印模組14精準地進行噴印作業,並達最佳之裸視3D影像效果。
請參閱第5圖,其係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3D影像噴印裝置之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3D影像噴印裝置3同樣具有本體30及與本體30相連接之出紙盤35,且本體30內部亦設置托盤31、至少一感測器32、旋轉機構33以及列印模組34等機構,其中,托盤31、旋轉機構33及列印模組34等結構與設置之方式係與前述實施例相仿,故於此不再贅述。
惟於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感測器32係為一第三感測器32,且其係設置於列印模組34之墨匣承載座340之一側邊上,故此,當列印模組24相對於3D噴印媒介4進行噴印作業時,該第三感測器32係可隨墨匣承載座340進行往復式之水平位移,藉此進一步偵測3D噴印媒介4上之至少一標記41(如第6圖所示)。
請參閱第6圖,其係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3D噴印媒介之示意圖。於本實施例中,3D噴印媒介4係同樣為具有柱狀菱片溝痕40之薄形片狀結構,但不以此為限,且其同樣具有相互交錯設置之凸痕401及凹痕402,惟於本實施例中,3D噴印媒介4上之該至少一標記係可為一原點標記41,但不以此為限,該原點標記41係設置於3D噴印媒介4上之一特定位置,且其與3D噴印媒介4之前端邊緣具有一距離d1,且其與一側邊緣(例如左側)具有一距離d2。
請續同時參閱第5、6圖,如第5圖所示,3D影像噴印裝置3之第三感測器32係設置於墨匣承載座340之側邊上,並相對設置於托盤31之上方,故此,當3D噴印媒介4設置於托盤31上並進行進紙作業一段距離時,則可藉由該第三感測器32隨著墨匣承載座340相對於3D噴印媒介4進行數次往復式的水平移動,進而對3D噴印媒介4進行偵測,以視其是否偵測到該原點標記41,且當其水平偵測結束後,則3D噴印媒介4持續向前進紙0.2mm,之後墨匣承載座340帶動第三感測器32再次進行水平移動之偵測,且在其水平移動偵測時,更可以另一水平位置紀錄器(未圖示)紀錄下第三感測器32由左至右之位置,當重複數次動作後,則可將此水平、垂直位置進行比對,再依據該原點標記41與3D噴印媒介4左、右側及其前端之間的距離差,換算出該原點標記41位置有無偏差,及其偏差角度為何,再據此以使旋轉機構33進行偏轉校正作業,進而使3D噴印媒介4透過原點標記41而完成準確定位之功能。
至於其透過原點定位以進行校正之方式,簡述如下,首先,透過第三感測器32感測出原點標記41上方之凸痕401與凹痕402之交界位置D,此時,由於原點標記41於水平方向到該凸痕401與凹痕402之邊緣交界處D’係為一已知的固定值,因此,透過運算,即可得出該原點標記41之水平位置,其後,由於已經找到原點標記41之水平位置,故可使列印模組34移動到原點標記41之水平位置處,再利用垂直方向之進紙動作重複進行偵測,以透過第三感測器32檢視何時走出凹痕402之範圍,又因原點標記41與第一道凸痕401之垂直方向的距離d1亦為一已知之固定值,故可以利用進紙的步數準確的定位至原點標記41之垂直方向,藉此以完成原點標記41之定位校正作業。
除前述兩實施方式之外,更可結合前述兩實施方式以進行3D噴印校正,並如第7圖所示,其係為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之3D影像噴印裝置之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3D影像噴印裝置5亦具有本體50及出紙盤55,且本體50內部設置有托盤51、至少一感測器521、522、旋轉機構53以及列印模組54等機構,其中,該至少一感測器521、522係包含相對設置於托盤51之左右兩側之第一感測器522、第二感測器(未圖示)以及設置於列印模組54之墨匣承載座540上之第三感測器521,以及,旋轉機構53亦為設置於托盤51之下,且具有馬達531及齒輪組532等結構,由於其設置之方式係與前述實施例相仿,故不再贅述。
請同時參閱第7圖及第8圖,與前述實施例相仿地,3D噴印媒介6同樣為具有柱狀菱片溝痕60之薄形片狀結構,且其具有相互交錯設置之凸痕601及凹痕602,且於本實施例中,3D噴印媒介6上之該至少一標記係同時包含原點標記61以及第一邊緣標記62、第二邊緣標記63,且與前述實施例相仿,第一邊緣標記62及第二邊緣標記63係分別設置於3D噴印媒介6之左、右兩側邊之相對應位置,且係分別包含兩垂直於凸痕601及凹痕602之連續溝痕結構62a、62b及63a、63b,但不以此為限。
藉由此同時具有原點標記61及第一邊緣標記62、第二邊緣標記63之3D噴印媒介6,使3D影像噴印裝置5於進行噴印作業時,係可於該3D噴印媒介6進紙輸送至托盤51上時,則可透過第一、第二感測器522以分別感測3D噴印媒介6上左右兩側之第一邊緣標記62及第二邊緣標記63,進而判斷紙張是否產生歪斜狀況,並透過旋轉機構53之作動以將托盤51上之3D噴印媒介6調整至垂直之端正位置,其後,當3D噴印媒介6進紙至列印模組54處時,更可再透過與墨匣承載座540連接設置之第三感測器521相對該3D噴印媒介6進行往復式之水平位移,進一步偵測及判斷3D噴印媒介6上之原點標記61之位置、及該原點標記61與3D噴印媒介6之前端邊緣之距離d4、及其與側邊緣之距離d3等數據資料,據以運算,並依據該原點標記61之位置以達到準確定位之功能。
請參閱第9圖,其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3D噴印校正方法之流程圖。如圖所示,本案之3D噴印校正方法主要係先如步驟S70所述,先提供噴印裝置1、3、5,且噴印裝置1、3、5具有托盤11、31、51、至少一感測器12、32、521、522、旋轉機構13、33、53以及列印模組14、34、54,其中旋轉機構13、33、53係與托盤11、31、51相連接,且該等組件之結構及連結方式係如前述實施例所述,故不再贅述之;其後,再如步驟S71所述,對應提供3D噴印媒介2、4、6,且3D噴印媒介2、4、6上具有至少一標記21、41、61、62、63,其中,該3D噴印媒介2、4、6係分別具有第一、第二邊緣標記211、212、62、63及/或原點標記41、61;接著,則如步驟S72所述,該具有至少一標記21、41、61、62、63之3D噴印媒介2、4、6輸送至3D影像噴印裝置1、3、5之托盤11、31、51上,並使其至少一感測器12、32、521、522對應感測3D噴印媒介2、4、6上之該至少一標記21、41、61、62、63;然後,再如步驟S73所述,判斷3D噴印媒介2、4、6是否歪斜偏移,並由旋轉機構13、33、53帶動托盤11、31、51進行偏移校正;最後,則如步驟S74所述,由列印模組14、34、54對校正後之3D噴印媒介2、4、6進行噴印作業,藉此以完成3D噴印校正之流程。
相仿地,此3D噴印校正之方法係使3D影像噴印裝置1、3、5分別與其對應之3D噴印媒介2、4、6進行噴印校正作業,故當3D影像噴印裝置1具有第一感測器121、第二感測器122時,則其係與具有第一、第二邊緣標記211、212之3D噴印媒介2相對應,並於前述之步驟S72中,當3D噴印媒介2輸送至托盤11上時,則設置於托盤11左右兩側的第一、第二感測器121、122係分別感測該3D噴印媒介2左右兩側之該第一、第二邊緣標記211、212,並於步驟S73中判斷該第一、第二感測器121、122是否同時感測到第一、第二邊緣標記211、212,以進一步判斷3D噴印媒介2所需校正之幅度。
至於,若3D影像噴印裝置3具有設置於墨匣承載座34上之第三感測器32時,則其係與具有原點標記41之3D噴印媒介4相對應,意即於前述步驟S72中,當3D噴印媒介4輸送至托盤31上時,該第三感測器32係相對3D噴印媒介4進行往復式之水平位移,藉以判斷該原點標記41之位置,並於步驟S73中依據該原點標記41之位置,以進行原點定位作業。
又或者,當3D影像噴印裝置5係為同時具有第一、第二感測器522及第三感測器521時,則與其對應之3D噴印媒介6亦同樣具有原點標記61及第一、第二邊緣標記62、63,於此實施例中,其步驟S72則為當該3D噴印媒介6輸送至托盤上51上時,該第一、第二感測器522係分別感測3D噴印媒介6左右兩側之第一、第二邊緣標記62、63,並於步驟S73中判斷第一、第二感測器522是否同時感測到該第一、第二邊緣標記62、63,以進一步判斷該3D噴印媒介6所需校正之幅度,除此之外,於步驟S73之後更包括一次步驟(未圖示):該第三感測器521相對3D噴印媒介6進行往復式之水平位移,以及另一次步驟(未圖示):判斷該原點標記61之位置,並依據該原點標記61之位置以進行原點定位作業。
綜上所述,本案之3D影像噴印裝置及3D噴印校正方法主要係透過於3D影像噴印裝置上設置至少一感測器,以對應感測3D噴印媒介上之至少一標記,進而運算出該3D噴印媒介之偏斜角度,並透過旋轉機構帶動托盤以進行偏轉校正,藉此以達到使3D噴印媒介準確校正為與其列印方向垂直之端正位置,更可進一步透過原點標記定位而進一步達到準確定位之功效,進而可減少噴印對位上之誤差,以精準地進行噴印作業,並達最佳之裸視3D影像效果。
本案得由熟知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3、5...3D影像噴印裝置
10、30、50...本體
11、31、51...托盤
12、32、521、522...感測器
121、522...第一感測器
122...第二感測器
13、33、53...旋轉機構
130...殼體結構
131、531...馬達
132、532...齒輪組
14、34、54...列印模組
140、340、540...墨匣承載座
141...墨匣
15、35、55...出紙盤
161...第一支臂
162...第二支臂
2、4、6...3D噴印媒介
20、40、60...柱狀菱片溝痕
201、401、601...凸痕
202、402、602...凹痕
21、41、61...標記
211、62...第一邊緣標記
211a、211b、212a、212b、62a、62b、63a、63b...連續溝痕結構
212、63...第二邊緣標記
32、521...第三感測器
41...原點標誌
d1、d2、d3、d4...距離
D、D’...位置
S70~S74...3D噴印校正方法之流程
第1圖:其係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3D影像噴印裝置之上視結構示意圖。
第2圖: 其係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3D影像噴印裝置之側視結構示意圖。
第3圖:其係為第2圖所示之3D影像噴印裝置之內部結構示意圖。
第4圖:其係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3D噴印媒介之示意圖。
第5圖:其係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3D影像噴印裝置之結構示意圖。
第6圖:其係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3D噴印媒介之示意圖。
第7圖:其係為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之3D影像噴印裝置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8圖:其係為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之3D噴印媒介之示意圖。
第9圖:其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3D噴印校正方法之流程圖。
1...3D影像噴印裝置
10...本體
11...托盤
12...感測器
121...第一感測器
122...第二感測器
13...旋轉機構
14...列印模組
140...墨匣承載座
141...墨匣
15...出紙盤
2...3D噴印媒介

Claims (10)

  1. 一種3D影像噴印裝置,包括:
    一本體,至少包括:
      一托盤,用以承載一3D噴印媒介;
      至少一感測器,用以感測該3D噴印媒介上之至少一標記;
      一旋轉機構,其與該托盤連接;
      一列印模組,其噴印於該3D噴印媒介上;
    其中,該至少一感測器感測該托盤上的該3D噴印媒介之該至少一標記,以判斷該3D噴印媒介是否歪斜偏移,並由該旋轉機構帶動該托盤進行偏移校正,再由該列印模組對校正後之該3D噴印媒介進行噴印作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3D影像噴印裝置,其中該3D噴印媒介上之該至少一標記為一第一、第二邊緣標記及一原點標記至少其中之一,該第一、第二邊緣標記對應設置於該3D噴印媒介之左、右兩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3D影像噴印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感測器包含一第一感測器及一第二感測器,其對應設置於該托盤之左右兩側,當該3D噴印媒介輸送至該托盤上時,該第一、第二感測器分別感測該3D噴印媒介左右兩側之該第一、第二邊緣標記,以判斷是否同時感測到該第一、第二邊緣標記及該3D噴印媒介所需校正之幅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3D影像噴印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感測器為設置於該列印模組之一墨匣承載座上之一第三感測器,當該3D噴印媒介輸送至該托盤上時,該第三感測器相對該3D噴印媒介進行往復式之水平位移,藉以判斷該原點標記之位置,並進行原點定位作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3D影像噴印裝置,其中該至少一感測器包含對應設置於該托盤左右兩側之一第一、第二感測器以及設置於該列印模組之一墨匣承載座上之一第三感測器,當該3D噴印媒介輸送至該托盤上時,該第一、第二感測器分別感測該3D噴印媒介左右兩側之該第一、第二邊緣標記,以判斷是否同時感測到該第一、第二邊緣標記,其後,再藉由該第三感測器相對該3D噴印媒介進行往復式之水平位移,藉以判斷該原點標記之位置,並進行原點定位作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3D影像噴印裝置,其中該旋轉機構由一馬達與一齒輪組所構成,藉由該馬達帶動該齒輪組,俾使與該齒輪組連接之該拖盤進行微幅旋轉校正。
  7. 一種3D噴印校正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驟:
      (a)提供一噴印裝置,該噴印裝置具有一托盤、至少一感測器、一旋轉機構以及一列印模組,該旋轉機構與該托盤相連接;
      (b)提供一3D噴印媒介,該3D噴印媒介上具有至少一標記;
      (c)使該3D噴印媒介輸送至該托盤上,該至少一感測器對應感測該3D噴印媒介上之該至少一標記;
      (d)判斷該3D噴印媒介是否歪斜偏移,並由該旋轉機構帶動該托盤進行偏移校正;以及
      (e)該列印模組對校正後之該3D噴印媒介進行噴印作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3D噴印校正方法,其中步驟(a)中之該至少一感測器包含一第一感測器及一第二感測器,其對應設置於該托盤之左右兩側,且步驟(b)中之該3D噴印媒介上之該至少一標記為一第一、第二邊緣標記,其對應設置於該3D噴印媒介之左、右兩側,以於步驟(c)中,該第一、第二感測器分別感測該3D噴印媒介左右兩側之該第一、第二邊緣標記,並於步驟(d)中判斷是否同時感測到該第一、第二邊緣標記及該3D噴印媒介所需校正之幅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3D噴印校正方法,其中步驟(a)中之該至少一感測器為設置於該列印模組之一墨匣承載座上之一第三感測器,且步驟(b)中之該3D噴印媒介上之該至少一標記為一原點標記,以於步驟(c)中,該第三感測器相對該3D噴印媒介進行往復式之水平位移,藉以判斷該原點標記之位置,並於步驟(d)中進行定位作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3D噴印校正方法,其中步驟(a)中之該至少一感測器包含對應設置於該托盤左右兩側之一第一、一第二感測器以及設置於該列印模組之一墨匣承載座上之一第三感測器,且步驟(b)中之該3D噴印媒介上之該至少一標記為一第一、第二邊緣標記及一原點標記,該第一、第二邊緣標記對應設置於該3D噴印媒介之左、右兩側,以於步驟(c)中,該第一、第二感測器分別感測該3D噴印媒介左右兩側之該第一、第二邊緣標記,並於步驟(d)中判斷是否同時感測到該第一、第二邊緣標記及該3D噴印媒介所需校正之幅度,以及,於步驟(d)之後更包括步驟(d1):該第三感測器相對該3D噴印媒介進行往復式之水平位移,以及步驟(d2):判斷該原點標記之位置,並進行定位作業。
TW101106611A 2012-02-29 2012-02-29 3d影像噴印裝置及其3d噴印校正方法 TWI455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6611A TWI455833B (zh) 2012-02-29 2012-02-29 3d影像噴印裝置及其3d噴印校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6611A TWI455833B (zh) 2012-02-29 2012-02-29 3d影像噴印裝置及其3d噴印校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4984A true TW201334984A (zh) 2013-09-01
TWI455833B TWI455833B (zh) 2014-10-11

Family

ID=4962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6611A TWI455833B (zh) 2012-02-29 2012-02-29 3d影像噴印裝置及其3d噴印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5583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4964A (zh) * 2014-04-18 2015-11-04 三纬国际立体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打印装置及其打印异常检测方法
TWI655108B (zh) * 2014-09-03 2019-04-01 三緯國際立體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列印裝置及其噴頭的座標偏差補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24001B2 (en) * 2004-09-21 2010-11-02 Z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ervicing 3D printers
WO2007117524A2 (en) * 2006-04-03 2007-10-18 Molecular Imprints, Inc. Method of concurrently patterning a substrate having a plurality of fields and alignment marks
JP4684955B2 (ja) * 2006-06-20 2011-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情報検知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材処理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14964A (zh) * 2014-04-18 2015-11-04 三纬国际立体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打印装置及其打印异常检测方法
US9632037B2 (en) 2014-04-18 2017-04-25 Xyzprinting, Inc. 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rinting anomaly
TWI655108B (zh) * 2014-09-03 2019-04-01 三緯國際立體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列印裝置及其噴頭的座標偏差補償方法
US10286645B2 (en) 2014-09-03 2019-05-14 Xyzprinting, Inc.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coordinate offset between nozzle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55833B (zh) 2014-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6857B (zh) 投影型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
US75839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8036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isplaying method
US10205844B2 (en) Light beam scan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canning line adjusting method
JP2013001155A (ja) 車載カメラ姿勢検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4391431B (zh) 曝光显影方法和系统、曝光控制系统
US9025217B2 (en) Documen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ver plat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reading method
JPH1039249A (ja) 積分画像体の作製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3455993A (zh) 一种自动视觉检测中基于光栅定位的二维图像拼接方法
TW201334984A (zh) 3d影像噴印裝置及其3d噴印校正方法
CN105091755A (zh) 一种丝网印刷机二次印刷精度的检测方法
CN103287095B (zh) 3d影像喷印装置及其3d喷印校正方法
US2015018567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US20130215164A1 (en) Image-forming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CN104034259A (zh) 一种影像测量仪校正方法
US10029490B2 (en) Paper position detector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of paper carried along a paper feeding direction using a graphic shape on the paper
CN104730896A (zh) 一种处理盒及与之匹配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63760A (ja) 立体画像プリントの位置合せ方法、これに用いる位置合せマーカ及び立体画像プリントの製造方法
CN102957925A (zh) 用来调整立体影像显示的方法及其立体影像显示模块
JP2002243583A (ja) 平面表示パネルの画質検査方法及び平面表示パネルの画質検査装置
ITTO990601A1 (it) Macchina fotografica stereoscopia.
JP2011154301A (ja) 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ト方法
JP2013193409A (ja)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55639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170078A1 (en) Method of aligning a first image on a first side of a medium and a second image on a second side of a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