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1823A - 資訊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1823A
TW201331823A TW101140535A TW101140535A TW201331823A TW 201331823 A TW201331823 A TW 201331823A TW 101140535 A TW101140535 A TW 101140535A TW 101140535 A TW101140535 A TW 101140535A TW 201331823 A TW201331823 A TW 2013318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ending
processing device
display
d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0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unichi Kasahara
Yasuyuki Koga
Osamu Shigeta
Seiji Suzuki
Kazuyuki Yamamoto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31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182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3Interaction with page-structured environments, e.g. book metaph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80/00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9G2380/02Flexible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藉由複數配置撓曲測知部就可辨識撓曲位置的資訊處理裝置。[解決手段]資訊處理裝置係具備:具有可撓性的顯示面;和偵測前記顯示面之撓曲的撓曲測知部;且前記撓曲測知部,係被複數設置在前記顯示面的至少1邊。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
本揭露係有關於資訊處理裝置。
使用者操作的輸入,係有使用鍵盤或滑鼠等之輸入裝置的方法,或使用觸控筆、觸控螢幕、按鈕、及Jog Dial式控制器的方法,為人所知。可是,鍵盤或滑鼠等之輸入裝置係攜帶性不佳,不適合行動機器。又,使用觸控螢幕等的方法中,即使強力碰觸,裝置的形狀也不會改變,無法直觀地感受到碰觸的強弱有多少程度是反映到輸入操作上。
對此,近年來,具有可撓性的薄且輕量的電子顯示器(軟性顯示器)及軟性觸控面板,已被提出。
例如,在下記專利文獻1中係記載有關軟性顯示器的發明。又,在下記專利文獻2中,係提出將裝置本體做物理性彎曲、或扭曲等等,就可輸入使用者操作的介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5212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157060號公報
可是,上記專利文獻2所揭露的顯示裝置,係具有將軟性壓力偵測觸控面板(含位置感測器)、軟性顯示器、彎曲感測器(含感壓感測器)、軟性電路及軟性電池予以層積而成的構造。於所述構造中,彎曲位置(XY方向)係被軟性壓力偵測觸控面板所測出,彎曲量(Z方向)係被彎曲感測器所測出。
如此,在專利文獻2等所揭露的顯示裝置中,為了基於彎曲位置(撓曲位置)及彎曲量(撓曲量)而實現彎曲操作輸入,必須要有複數種類的特殊感測器(測知部),因此會耗費成本。又,通常所使用的位置感測器,係僅辨識出局部的位置,要掌握線狀的折曲位置(彎曲位置)等是有困難的。
於是,本揭露中係提出一種,藉由將撓曲測知部做複數配置就可辨識撓曲位置的新穎且改良過的資訊處理裝置。
若依據本揭露,則可提供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具有可撓性的顯示面;和偵測前記顯示面之撓曲的撓曲測知部;前記撓曲測知部,係被複數設置在前記顯示面的至少1邊。
若依據如以上說明的本揭露,則藉由複數配置撓曲測知部就可辨識撓曲位置。
以下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式中,關於實質具有同一機能構成的構成要素,係標示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此外,說明係按照以下順序而進行。
1.本揭露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的概要
2.各實施形態
2-1.第1實施形態
2-2.第2實施形態
2-3.第3實施形態
3.總結
<1.本揭露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的概要>
首先,參照圖1來說明本揭露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的概要。圖1係本揭露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的外觀圖。如圖1所示,本揭露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係由柔軟的素材所構成,係為部分或全體具有可撓性的軟性裝置。其結果為,使用者係可將資訊處理裝置10全體彎曲,或局部彎曲,或是圈捲起來等等。此外,在圖1中,作為一例,是使資訊處理裝置10從左右方向做彎曲。
又,本揭露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係內藏有曲率感測器(彎曲感測器)20。曲率感測器20,係具有將可偵測單方向之彎曲(撓曲)的曲率感測器20a、20b予以貼合的構造,藉此可偵測出-R~R的曲率(彎曲量)。以下,關於本揭露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之構成,使用圖式來詳述。
[1-1.硬體構成]
圖2係本揭露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的硬體構成之一例的圖示。如圖1所示,資訊處理裝置10係含有:RAM(Random Access Memory)11、非揮發性記憶體13、軟性顯示器15、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7、通訊部19、及曲率感測器20。CPU17、RAM11、非揮發性記憶體13及通訊部19,係可內藏在由具有可撓性之素材所形成的資訊處理裝置10裡,也可內藏在資訊處理裝置10的具有剛性感的本體部(未圖示)。
CPU17,係成為演算處理部及控制部而發揮機能,依照各種程式來控制資訊處理裝置10的整體動作。又,CPU17係亦可為微處理器。
RAM11係將CPU17之執行時所使用的程式、在其執行時會適宜變化的參數等,予以暫時記憶。非揮發性記憶體13係將CPU17所使用的程式或演算參數等,加以記憶。
通訊部19,係與其他通訊裝置或伺服器進行資料收 送訊的通訊裝置。通訊部19係進行例如Wi-Fi、Bluetooth之近距離/近接無線通訊。
軟性顯示器15,係由柔軟素材所形成,是全體具有可撓性的顯示裝置(顯示面)。又,軟性顯示器15係被CPU17所控制,進行畫面顯示。
曲率感測器20,係為可將資訊處理裝置10(軟性顯示器15)被物理性彎曲時的曲率(彎曲量)偵測為-R~R的感測器。又,曲率感測器20係例如輸出電阻值來作為曲率。
再者,本揭露的曲率感測器20雖然是在軟性顯示器15(顯示面)被層積設置,但更具體而言,亦可在軟性顯示器15的各邊各設置1個,或是在各邊做複數配置。以下,參照圖3來說明曲率感測器20的配置。
(曲率感測器20的配置)
圖3係本揭露所述之曲率感測器20的配置之一例的說明圖。如圖3所示,曲率感測器20係對軟性顯示器15沿著各邊而複數配置。具體而言,係如圖3所示,在軟性顯示器15的上邊(top)排列有曲率感測器20t(20t0~20t5),在下邊(bottom)排列有曲率感測器20b(20b0~20b5)。又,在軟性顯示器15的左邊(left)排列有曲率感測器20l(20l0~20l5),在右邊(right)排列有曲率感測器20r(20r0~20r5)。
如此,在本揭露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中,在軟性 顯示器15的四邊係分別排列有複數個曲率感測器20。藉此,資訊處理裝置10係基於從曲率感測器20所測出的各曲率,就可辨識軟性顯示器15的彎曲位置(xy方向)。
以上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資訊處理裝置10的硬體構成。接著說明,以上記硬體構成所實現的資訊處理裝置10的機能。
[1-2.機能構成]
圖4係本揭露的資訊處理裝置10的機能構成的說明用機能區塊圖。如圖4所示,資訊處理裝置10係具有辨識部110、及控制部115。辨識部110係基於從曲率感測器20所輸出的曲率(彎曲量/撓曲量),來辨識軟性顯示器15的彎曲形狀或狀態。具體而言,辨識部110係將曲率的時間性變化(週期性變化),辨識成為操作輸入。又,辨識部110係根據複數曲率來辨識彎曲中心線(折曲山、折曲中心線)。又,辨識部110係基於曲率來辨識軟性顯示器15是否為圈捲狀態。然後,辨識部110係將辨識結果,輸出至控制部115。
控制部115,係隨應於辨識部110的辨識結果,而將對應的處理命令予以輸出。具體而言,控制部115係進行隨著曲率時間變化來切換軟性顯示器15的顯示內容,或發送所定資料的控制。又,控制部115係進行,隨著彎曲中心線來切換軟性顯示器15之顯示內容的切換控制。又,控制部115係當軟性顯示器15是圈捲狀態的情況下, 進行所定之顯示控制或所定之資料轉換控制。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的資訊處理裝置10的機能構成。此外,辨識部110及控制部115之細節,將在下面的<2.各實施形態>中說明。
<2.各實施形態> [2-1.第1實施形態] (概要)
使用者操作的輸入方法,係除了上述使用鍵盤或滑鼠等之輸入裝置的方法之外,還有使用加速度感測器的姿勢介面亦為人所知。可是在姿勢介面中,只能辨識往上下左右哪邊擺動的4方向,操作方法係有限制。相對於此,具有可撓性的軟性裝置係可往360度任意方向都能自由撓曲(彎曲),因此若能辨識撓曲狀態,就可飛躍性地提升操作性的自由度。
又,上記專利文獻2係當使顯示裝置本體做物理性扭曲時,藉由偵測XY方向的位置與Z方向的壓力來進行顯示內容的切換,但關於相應於彎曲變化之操作輸入則無任何言及。
於是,若依據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則可將資訊處理裝置10-1的物理性撓曲狀態的時間變化辨識成為操作輸入,藉由輸出對應的處理命令,可提升藉由使裝置彎曲所致之操作輸入的便利性。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利用撓曲變化的操作輸 入,舉出複數個操作例來具體說明。此外,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1的硬體構成及機能構成,係和上述「1-1.硬體構成」及「1-2.機能構成」相同。
(操作例1)
首先,針對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利用撓曲變化的操作輸入的操作例1,參照圖5~圖8來說明。
圖5係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1的基本動作的說明圖。如圖5所示,在操作例1中,係將使資訊處理裝置10-1(軟性顯示器15)從撓曲狀態急遽變化成拉緊狀態之動作辨識成為操作輸入。
軟性顯示器15的撓曲/拉緊狀態之辨識,係藉由辨識部110(參照圖4),基於從曲率感測器20所測出的曲率而進行。以下針對撓曲狀態及拉緊狀態之定義,依序說明。
參照圖3而如上述,在軟性顯示器15的四邊係設有複數個曲率感測器20。此外,在圖3中雖然是針對各邊設置6個、總計24個曲率感測器20之構成來說明,但曲率感測器20的個數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例如各邊設置1個、總計4個曲率感測器。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以設置總計N個曲率感測器20的情形為例來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有N個曲率感測器20,從各曲率感測器20可將各個曲率r1,r2,...rN,在以下的範圍中予以測出。
此時,資訊處理裝置10-1(軟性顯示器15)全體的曲率r,係例如下記所示,是定義成為從各曲率感測器20所測出之值的平均值。
然後資訊處理裝置10-1全體的曲率r,係相對於下記式1所示之閾值,落在下記式2或式3的範圍時,定義為撓曲狀態。
以上說明了撓曲狀態之定義。另一方面,拉緊狀態之定義係為,非撓曲狀態時。具體而言,資訊處理裝置10-1全體的曲率r若在下記式4之範圍,則可視為拉緊狀態。
【數6】-R th <r<R th ...式4
依照以上說明之撓曲/拉緊狀態之定義,辨識部110 係可判斷資訊處理裝置10-1(軟性顯示器15)的狀態。再者,辨識部110係若從撓曲狀態變化成拉緊狀態之際的速度是所定速度以上時,則辨識成為操作輸入。此外,當資訊處理裝置10-1具有加速度感測器時,辨識部110係亦可為,當從撓曲狀態變化成拉緊狀態之際所被偵測出來的加速度是所定加速度以上(劇烈變化)時,則辨識成為操作輸入。
接著,針對上述操作例1的動作處理,參照圖6來說明。圖6係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1的動作處理的流程圖。如圖6所示,首先,於步驟S103中,辨識部110係基於從曲率感測器20所測出的曲率r,辨識資訊處理裝置10-1(軟性顯示器15)是處於撓曲狀態。
接著,於步驟S106中,辨識部110係基於從曲率感測器20所測出的曲率r,來辨識資訊處理裝置10-1是處於拉緊狀態。
接著,於步驟109中,辨識部110係判斷從撓曲狀態變化成拉緊狀態之際的速度是否為急遽變化。
接著,於步驟S112中,判斷從撓曲狀態往拉緊狀態之變化是否急遽變化。是否為急遽變化,係如上述,是可藉由例如變化之速度是否為所定速度以上來判斷。然後,辨識部110係若從撓曲狀態往拉緊狀態之變化是急遽變化時,則將所述之變化辨識成為操作輸入,將辨識結果輸出至控制部115。
接著,於步驟S112中,控制部115係隨應於辨識部 110的辨識結果,將從撓曲狀態往拉緊狀態之變化所致之操作輸入所對應的處理命令,予以輸出。然後,於步驟S115中,在拉緊狀態的資訊處理裝置10-1中,執行所輸出之處理命令。
以上詳細說明了操作例1的動作處理。上記步驟S112中控制部115所輸出之處理命令係沒有特別限定,但可以為例如讓使用者感覺到與從撓曲狀態往拉緊狀態急遽變化的動作有直觀關連的處理命令。從撓曲狀態往拉緊狀態急遽變化之動作,對使用者而言就和「把報紙攤開整理」此一操作感覺相同。於是,基於此種操作感覺,執行將顯示內容予以整理的處理命令,就可實現直觀的操作輸入。以下,參照圖7及圖8而具體說明。
圖7係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1中的自動整列命令的說明圖。如圖7上方所示,當小圖示31是被不規則地顯示在軟性顯示器15上時,若進行使軟性顯示器15從撓曲狀態往拉緊狀態急遽變化之操作輸入,則控制部115係將自動整列命令予以輸出。然後,如圖7下所示,小圖示31係朝縱向及橫向而被自動整列。
又,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1,係亦可實現相應於拉緊方向的自動整列。圖8係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1中的相應於拉緊方向之自動整列命令的說明圖。如圖8所示,控制部115係當藉由辨識部110而辨識到軟性顯示器15是朝橫向拉緊時,則輸出使小圖示31朝橫向整列的處理命令。
辨識部110所作的拉緊方向之判斷,係例如,將軟性顯示器15的上邊之曲率rt、下邊之曲率rb、左邊之曲率rl、及右邊之曲率rr分別予以抽出,藉由選擇其中最低的2個曲率就可判斷。在圖8所示的例子中,由於是將左邊之曲率rl、及右邊之曲率rr選擇成為最低的2個曲率,因此辨識部110係可判斷軟性顯示器15是朝橫向拉緊。然後,辨識部110係辨識成為朝橫向急遽拉緊的操作輸入,將辨識結果輸出至控制部115。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第1實施形態的操作例1,則不需要從選單選擇小圖示的整列命令,藉由將軟性顯示器物理性地從饒曲狀態急遽拉緊,就可直觀地實現小圖示的自動整列。
(操作例2)
接著,針對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利用撓曲變化的操作輸入的操作例2,參照圖9~圖14來說明。
圖9係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2的基本動作的說明圖。如圖9所示,在操作例2中,係抓住資訊處理裝置10-1(軟性顯示器15)的上端然後前後搖動,藉此時使資訊處理裝置10-1撓曲的動作,亦即將抖動動作辨識成為操作輸入。
抖動動作之辨識,係藉由辨識部110(參照圖4),基於從曲率感測器20所測出的曲率而進行。具體而言,辨識部110係當資訊處理裝置10-1全體的曲率r的時間 變化r(t)是呈週期性時,則辨識成為是抖動動作所致之操作輸入。
曲率的時間變化是否呈現週期性的判定方法係亦可為,例如使曲率的時間變化r(t)與正弦函數sin(t)的相互相關值,藉由傅立葉轉換而予以求出,根據所求出之相互相關值是否為所定閾值以上來做判定的方法。
此外,辨識部110係藉由追加抖動動作所致之操作輸入的辨識條件,就可提升抖動操作的辨識精度。又,藉由如此提高抖動操作的辨識精度,就可將對應之處理命令也設定的較為細緻,可實現更直觀的操作輸入。
追加的辨識條件係亦可為例如,使用者是抓持著資訊處理裝置10-1(軟性顯示器15)的1點。具體而言,在資訊處理裝置10-1是具有觸控面板的構成中,藉由觸控面板來偵測出使用者所抓持的位置。然後,辨識部110係在僅1地點被抓持之際而進行抖動動作的情況下,就辨識成為操作輸入。
又,作為更嚴苛之辨識條件,亦可設定成使用者僅將資訊處理裝置10-1(軟性顯示器15)的上端予以抓持。具體而言,係在資訊處理裝置10-1是除了觸控面板、還具有3軸加速度感測器之構成時,也會藉由3軸加速度感測器來偵測出資訊處理裝置10-1對重力方向是面朝哪裡。然後,辨識部110係基於資訊處理裝置10-1的朝向、及被使用者所抓持的位置,而可判定是在只有資訊處理裝置10-1的上端被抓持之狀態下進行抖動動作時,則辨識 成為操作輸入。
接著,針對上述操作例2的動作處理,參照圖10來說明。圖10係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2的動作處理的流程圖。如圖10所示,首先,在步驟S123中,辨識部110係算出曲率r的時間變化r(t)、與正弦函數sin(t)的相互相關值。
接著,於步驟S126中,辨識部110係判定所算出的相互相關值是否為所定閾值以上。當相互相關值是所定閾值以上時,則判定為曲率的時間變化是呈週期性,辨識部110係將辨識成為抖動動作所致之操作輸入的意旨,當作辨識結果而輸出至控制部115。
然後,於步驟S129中,控制部115係隨應於辨識部110的辨識結果,而將抖動動作所致之操作輸入所對應的處理命令予以輸出。
以上詳細說明了操作例2的動作處理。上記步驟S129中控制部115所輸出之處理命令係沒有特別限定,但亦可為例如讓使用者感覺到與抖動動作有直觀關連的處理命令。抖動動作,對使用者而言係和「把紙面上的灰塵抖落」的操作感覺相同。於是,基於此種操作感覺,執行雜訊去除處理命令,就可實現直觀的操作輸入。以下,參照圖11及圖12而說明具體例。
圖11係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2中的雜訊去除命令的說明圖。如圖11左方所示,當含有雜訊的影像33被顯示時,若將資訊處理裝置10-1進行抖動操作輸入, 則控制部115係將雜訊去除命令予以輸出。然後,如圖11右方所示,顯示出雜訊去除處理後的影像34、和雜訊35,使雜訊35像是落下般地進行顯示控制。
又,本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1,係亦可實現將文章的多餘部分視為雜訊,隨著抖動操作而將文章進行摘要的處理。所謂文章的多餘部分,係例如將文章分割成語節時,將有主述關係之語節以外視為多餘部分,亦可當文章是由主語和連接語所成時,則將連接語視為多餘部分。又,當正式名稱和簡稱併記時則亦可將正式名稱視為多餘部分。
圖12係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2中的相應於抖動操作之文章摘要命令的說明圖。如圖12左方所示,當文章37被顯示時,若將資訊處理裝置10-1進行抖動操作輸入,則控制部115係文章37的多餘部分視為雜訊,輸出將雜訊去除而將文章進行摘要的命令。
然後,如圖12右方所示,摘要處理後的文章38、和從被視為多餘部分的文章37所刪除之雜訊39會被顯示,使雜訊39像是落下般地進行顯示控制。
以上,具體說明了雜訊去除處理命令執行的情形。此外,本實施形態所致之資訊處理裝置10-1,係亦可還會隨著抖動操作的持續時間、或抖動操作的重複次數,來改變雜訊去除的強度。
又,抖動動作,對使用者而言係也和「使放在裡頭的物品掉落」的操作感覺相同。因此,亦可基於此種操作感 覺,來執行資料傳輸命令,實現直觀的操作輸入。以下,參照圖13而具體說明。
圖13係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2中的資料傳輸命令的說明圖。如圖13左方所示,影像41被顯示時若進行將資訊處理裝置10-1抖動的操作輸入,則控制部115係輸出向接近的通訊裝置40傳輸影像41的命令。
接著,如圖13中央所示,在資訊處理裝置10-1的軟性顯示器15中把照片影像41顯示成落下般,同時,通訊部19係將影像41發送至通訊裝置40。然後,通訊部19所致之送訊完成時,如圖13右方所示,在資訊處理裝置10-1的軟性顯示器15中,藉由將影像41設成不顯示,就可向使用者明示傳輸結束。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第1實施形態的操作例2,則不需要從選單選擇雜訊去除命令,藉由將軟性顯示器物理性地抖動,就可直觀地實現影像或文章的雜訊去除。又,若依據第1實施形態的操作例2,則不需要從選單選擇資料傳輸命令,藉由將軟性顯示器物理性地抖動,就可直觀地實現資料傳輸。
此外,在上述的操作例1中,雖然說明了把從撓曲狀態往拉緊狀態的急遽變化辨識成為操作輸入的例子,但本實施形態所涉及之操作例並非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將從拉緊狀態往撓曲狀態的急遽變化,辨識成為操作輸入。甚至,作為從拉緊狀態往撓曲狀態的急遽變化所致之操作輸入所對應的處理命令,亦可進行資料傳輸。以下,參照圖 14而具體說明。
圖14係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中的資料傳輸命令的說明圖。如圖14上方所示,資訊處理裝置10-1是拉緊狀態、且軟性顯示器15上顯示有影像41時,使用者係亦可如圖14下方所示般地,進行使資訊處理裝置10-1往通訊終端40側急遽撓曲的操作輸入。藉此,控制部115係輸出向接近的通訊裝置40傳輸影像41的命令,通訊部19係將影像41發送至通訊裝置40。又,通訊部19所致之送訊完成時,如圖14下方所示,在軟性顯示器15中將影像41設成不顯示,就可向使用者明示傳輸結束。
如上述,若依據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則可將資訊處理裝置10-1被物理性撓曲時的撓曲的時間變化,辨識成為操作輸入,輸出對應的處理命令,藉此而可提升藉由使裝置彎曲所致之操作輸入的便利性。又,藉由輸出讓使用者感到與撓曲之變化直觀關連的處理命令,可實現直觀的操作輸入。
[2-2.第2實施形態] (概要)
接著說明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如上述,藉由將具有可撓性的軟性裝置做物理性彎曲而實現操作輸入之際,藉由壓力感測器等而偵測出往Z方向之輸入操作(彎曲量),藉由位置感測器等而偵測出XY方向的輸入位置(彎曲位置)(參照專利文獻2)。然而,如此具有複數種類 之特殊感測器(測知部)的構造會花費成本。又,通常所使用的位置感測器,係僅辨識出局部的位置,要掌握線狀的折曲位置(彎曲位置)等是有困難的。
甚至,壓力感測器、扭曲感測器等之偵測對Z方向之輸入操作的感測器,通常是由1個感測器僅能偵測出1個彎曲(撓曲)量,要進行撓曲位置的偵測是有困難的。
於是,若依據本揭露所致之第2實施形態,則藉由複數配置撓曲測知部(曲率感測器),基於複數撓曲測知部的各測知結果,來辨識撓曲量(彎曲量)及撓曲位置(彎曲位置),還可辨識撓曲狀態(彎曲狀態)。然後,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係將如此辨識到的彎曲狀態,辨識成為操作輸入,輸出對應的處理命令。
以上說明了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的概要。此外,實現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彎曲狀態所致之操作輸入的資訊處理裝置10-2的硬體構成及機能構成,係如上述。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中的利用複數撓曲測知部20的彎曲狀態之辨識。
(彎曲狀態之辨識)
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辨識部110(參照圖4),係基於從複數曲率感測器20所測出的曲率(以下亦稱之為彎曲量),來辨識彎曲狀態。複數曲率感測器20,係如圖3所示,在軟性顯示器15的上邊陣列上排列有複數曲率感測器20t、在下邊陣列上排列有複數曲率感測器20b、在 左邊陣列上排列有複數曲率感測器20l、及在右邊陣列上排列有複數曲率感測器20r。
在如此構成中,本實施形態的辨識部110,係基於從複數曲率感測器20所輸出的各測知結果,來辨識資訊處理裝置10-2的彎曲狀態。更具體而言,例如辨識部110係將含有從曲率感測器20所輸出之各測知結果的訊號序列、與實際的曲率感測器20之實體配置,進行核對。藉此,辨識部110係可測定資訊處理裝置10-2在各位置上具有何種程度的彎曲量,其結果為,可辨識出資訊處理裝置10-2的彎曲狀態。又,辨識部110,係藉由進行上記訊號序列的資料內插,就可提升彎曲狀態的辨識精度。
又,本實施形態的辨識部110,係於各陣列上之感測器(曲率感測器20t、20b、20l、20r)的訊號序列中,推定彎曲中心點,將正對之邊的彎曲中心點的連結線,辨識成彎曲中心線。或者亦可為,辨識部110係將從1邊的彎曲中心點往正對之邊垂直延伸的線,視為彎曲中心線。以下,參照圖15及圖16,詳細說明將正對之邊的彎曲中心點的連結線辨識成為彎曲中心線的情形。
圖15係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10-2中,被設在軟性顯示器15之上邊的曲率感測器20t、及被設在下邊的曲率感測器20b所送來的含彎曲量之訊號序列的圖示。此外,此處是以如圖1所示,使用者是把軟性顯示器15的左右分別用手抓持,並使各抓持手往中央移動而使軟性顯示器15呈現物理性彎曲之狀態為前提。因此,彎 曲量大致近似於0的左邊之曲率感測器20l、及右邊之曲率感測器20r所致的各測知結果(彎曲量)的圖示,係被省略。
辨識部110,係基於來自各曲率感測器20的彎曲量,首先求出各邊的彎曲中心點。具體而言,係如圖15上方所示,被配置在上邊的曲率感測器20t0~tN當中,抽出最大的2個彎曲量Rt2、Rt3,然後根據所述之最大值所相鄰的彎曲量Rt1、Rt4,推定中心點位置t’及彎曲量Rt’。又,如圖15下方所示,被配置在下邊的曲率感測器20b也同樣地,在曲率感測器20b0~bN當中,抽出最大的2個彎曲量Rb1、Rb2,然後根據所述之最大值所相鄰的彎曲量Rb0、Rb3,推定中心點位置b’及彎曲量Rb’
圖16係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彎曲中心線之辨識的說明圖。如圖16所示,辨識部110係將資訊處理裝置10-2的上邊之彎曲中心位置座標(t’/tN,1.0)、及下邊之彎曲中心位置座標(b’/bN,0.0)的連結線,辨識成彎曲中心線25。又,在圖16中,彎曲中心位置座標上的彎曲量Rt’、Rb’也一併表示。
此外,上記圖15及圖16中,係在推定了彎曲中心點之後,將正對之邊的彎曲中心點的連結線辨識成彎曲中心線,但本實施形態的彎曲中心線之辨識係不限定於此。例如,辨識部110係亦可從各曲率感測器20的彎曲量,推定出被物理性彎曲之資訊處理裝置10-2的立體形狀,來辨識彎曲中心線。
以上具體說明了本實施形態的彎曲狀態之辨識。如此基於辨識部110所辨識出來的彎曲狀態,本實施形態的控制部115係會輸出對應之處理命令。控制部115所輸出之處理命令係沒有特別限定,但亦可為例如讓使用者感覺與使用者所做的彎曲動作有直觀關連的處理命令。
例如,將資訊處理裝置10-2從正對之方向進行彎曲的動作,係和集中焦點在彎曲部分的感覺相同。於是,基於此種操作感覺,執行放大顯示控制,就可實現直觀的操作輸入。
又,將資訊處理裝置10-2予以彎折的動作,係和例如加入書籤的感覺、或翻頁的感覺相同,因此可隨應於此種操作感覺而進行書籤機能之執行或下一頁顯示控制,實現直觀的操作輸入。
如此,彎曲狀態與對應處理命令的組合係可想到各種變化。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的控制部115所致之相應於彎曲狀態的控制,舉出複數例子來具體說明。
(顯示控制例1)
第2實施形態的顯示控制例1,係由控制部115,隨應於已被辨識部110所辨識出來的彎曲中心線25而將顯示內容予以放大/縮小。以下,參照圖17至圖20而具體說明。
.清單項目的放大/縮小顯示控制
圖17係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1中,相應於彎曲中心線25的清單項目放大顯示控制的說明圖。如圖17上方所示,將資訊處理裝置10-2從後面以手指壓住,使其朝橫向(略水平方向)彎曲時,左邊的彎曲中心位置1’及右邊的彎曲中心位置r’的連結之彎曲中心線25係被辨識部110所辨識。然後,辨識部110係當各中心位置上的彎曲量Rl’、Rr’是所定閾值以上時,則辨識成為彎曲操作輸入,執行對應之顯示控制。例如,控制部115係進行,將彎曲中心線25之位置所相當的顯示部分予以放大顯示的控制。
在圖17下方所示的例子中,係在軟性顯示器15上顯示出專輯名A~E來作為清單項目,因此控制部15係將相當於彎曲中心線25之位置的清單項目「ALBUM A」予以放大顯示。藉此,就可表現「ALBUM A」被聚焦的樣子。又,控制部115係亦可在已放大的「ALBUM A」的領域51內,顯示清單項目的內容。例如,若清單項目是專輯名,則作為清單項目之內容亦可顯示出曲名。
又,控制部115係亦可將已放大之清單項目的領域內的資訊量,隨應於彎曲量R’而加以控制。此外,彎曲量R’係亦可為,正對之邊之各彎曲中心位置的彎曲量R’(在圖17所示的例子中係為彎曲量Rl’、Rr’)之總和或平均值。
又,控制部115係亦可進行,將已放大顯示之清單項目周邊的清單項目予以縮小(衰減)顯示的控制。
又,控制部115係亦可隨著彎曲中心線25對資訊處理裝置10-2的角度θ,而放棄彎曲操作輸入。例如,如圖18所示,若對資訊處理裝置10-2的彎曲中心線25之角度θ1係為閾值θth以上時,則控制部115係丟棄彎曲操作輸入。
.文書的放大/縮小顯示控制
在上記圖17及圖18中,雖然舉例清單項目的放大/縮小顯示控制,但顯示控制例1的放大/縮小顯示控制,係不限於清單項目。例如,亦可為文書的放大/縮小顯示控制。以下,參照圖19而具體說明文書的放大/縮小顯示控制。
圖19係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1中,相應於彎曲中心線25的文章放大顯示控制的說明圖。如圖19上方所示,一旦使資訊處理裝置10-2從左右方向彎曲,則上邊的彎曲中心位置t’及下邊的彎曲中心位置b’的連結之彎曲中心線25係被辨識部110所辨識。然後,辨識部110係當各中心位置上的彎曲量Rt’、Rb’是所定閾值以上時,則辨識成為彎曲操作輸入,執行對應之顯示控制。例如,控制部115係進行,將彎曲中心線25之位置所相當的顯示部分予以放大顯示的控制。
此處,如圖19下方所示,由於在軟性顯示器15上顯示有文章,因此控制部15係將相當於彎曲中心線25之位置的行予以放大顯示。藉此,就可表現行53被聚焦的樣 子。又,控制部115係亦可針對已經放大的行53的周邊的行,進行縮小(衰減)顯示控制。
如此,控制部115係亦可進行,越靠近彎曲中心線25的行則顯示得越大(放大顯示控制),其周邊則顯示較小之控制(衰減顯示控制)。此外,放大率及縮小率(周邊衰減率),係亦可隨著彎曲量R’(在圖19所示的例子中係基於彎曲量Rt’、Rb’而被求出)來變化。
.隨應於彎曲中心線之變化的內容放大/縮小顯示控制
在上記圖17至圖19中,具體說明了彎曲中心線25之位置所相當的顯示部分的放大/縮小顯示控制。本實施形態的控制部115,係亦可將如上述的彎曲中心線25所相應的內容放大/縮小顯示控制,隨應於彎曲中心線25的變化而動態進行之。此處,所謂內容(物件),係為以小圖示及縮圖清單等為代表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之瓷磚圖形、單向排列的GUI清單、文字資訊等。以下,參照圖20而具體說明動態內容放大/縮小顯示控制。
圖20係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1中,相應於彎曲中心線25之變化的動態放大顯示控制的說明圖。如圖20左方所示,一旦使資訊處理裝置10-2從左右方向緩緩彎曲,則彎曲中心線25的位置、或彎曲量R’(在圖20所示的例子中係從彎曲量Rt’、Rb’而求出)會變化。然後,辨識部110係隨應於彎曲中心線的位置或彎曲量R之 變化,來控制軟性顯示器15之顯示內容。
在圖20左方所示的例子中,藉由使資訊處理裝置10-2從左右方向緩緩彎曲,彎曲中心線25的彎曲量R’會緩緩變大。隨應於所述彎曲量R’之變化,控制部115係如圖20右方所示,進行使靠近彎曲中心線25的內容57緩緩放大顯示的控制。又,控制部115係亦可針對已經放大的內容57的周邊的內容,進行縮小(衰減)顯示控制。
如此,控制部115係亦可進行,越靠近彎曲中心線25的內容則顯示得越大(放大顯示控制),其周邊則顯示較小之控制(衰減顯示控制)。此外,放大率及縮小率(周邊衰減率),係亦可隨著彎曲量R’而變化。
(顯示控制例2)
接著說明,控制部115沿著已被辨識部110所辨識出來的彎曲中心線25而使小圖示31整列的顯示控制例2。在上記第1實施形態中,從撓曲狀態往拉緊狀態急遽變化時,使小圖示31整列的操作例1,係已經參照圖7及圖8而說明過了。第2實施形態的顯示控制例2中,係將上記第1實施形態的從撓曲狀態往拉緊狀態之急遽變化的操作輸入、與本實施形態的彎曲操作輸入做組合。以下,參照圖21而具體說明。
圖21係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2中,令小圖示31沿著彎曲中心線25而整列之控制的說明圖。如圖 21上方所示,使用者係使小圖示31不規則顯示的資訊處理裝置10-2從左右方向進行彎曲而變成撓曲狀態後,如圖21下方所示,令其急遽變化成拉緊狀態。然後,本實施形態的辨識部110係若從撓曲狀態變化成拉緊狀態之際的速度是所定速度以上時,則辨識成為操作輸入,控制部115係輸出對應之處理命令。具體而言,係如圖21下方所示,控制部115係進行,沿著拉緊狀態變化前之撓曲狀態的彎曲中心線25(參照圖21上方)之位置而將小圖示31予以整列的顯示控制。
(顯示控制例3)
在上記顯示控制例1及顯示控制例2中係說明了,當軟性顯示器15被彎曲時,求出彎曲中心線25,進行對應之顯示控制的情形。可是,本實施形態的顯示控制係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辨識軟性顯示器15的角部被折曲的狀態,來進行對應之顯示控制。以下,在第2實施形態的顯示控制例2中,說明角部折曲時的顯示控制。
圖22係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3的書籤顯示控制的說明圖。在圖22所示的例子中,雖然在軟性顯示器15上顯示有電子書籍,但除此以外,亦可為WEB網頁或報紙等,只要是書籤機能係為有效的顯示內容即可。
如圖22所示,一旦使用者將軟性顯示器15的左上角彎曲,則藉由辨識部110,抽出各陣列上的彎曲量峰值位置。例如,如圖22所示,在上邊中,彎曲量峰值位置t’ 會被抽出;於左邊中,彎曲量峰值位置1’會被抽出。藉此,辨識部110係可判斷為左上角部有被折曲。然後,辨識部110係判斷各峰值位置的彎曲量的總和,是否為所定值以上。
然後,辨識部110係當左上角部被折曲、而且彎曲量Rt’、Rl’之總和為所定值以上時,則將使用者所致之折曲動作辨識成操作輸入,將辨識結果輸出至控制部115。
控制部115係隨應於該當辨識結果,在軟性顯示器15的左上角部顯示出書籤小圖示33,對使用者所致之彎曲操作輸入,進行視覺性回饋。又,控制部115係將已加入書籤的頁面,記憶在RAM11等中。
以上,作為角部被折曲時的顯示控制之一例,說明了書籤顯示控制。此外,本實施形態的控制部115,係亦可隨著哪個角部被折曲而進行不同的控制。以下,參照圖23,說明與圖22所示例子不同之角部被折曲時的控制。
圖23係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3的翻頁顯示控制的說明圖。在圖23所示的例子中,雖然在軟性顯示器15上顯示有含圓形圖形及文書的圖形,但除此以外,亦可為、WEB網頁、報紙等,只要是翻頁為有效的顯示內容即可。
如圖23所示,一旦使用者將軟性顯示器15的右下角彎曲,則藉由辨識部110,在軟性顯示器15的右邊會抽出彎曲量峰值位置r’,及在下邊會抽出彎曲量峰值位置b’。藉此,辨識部110係可判斷為右下角部有被折曲。然 後,辨識部110係判斷各峰值位置的彎曲量的總和,是否為所定值以上。
然後,辨識部110係當右下角部被折曲、而且彎曲量Rr’、Rb’之總和為所定值以上時,則將使用者所致之折曲動作辨識成操作輸入,將辨識結果輸出至控制部115。
控制部115,係隨應於該當辨識結果,如圖23上方所示,在軟性顯示器15的翻頁領域67中顯示出下一頁的顯示內容。
此處,翻頁領域67係亦可隨應於例如右邊的彎曲量峰值位置r’、和軟性顯示器15的被折返之右下角的位置63之連結線段65,來做設定。被折返之右下角的位置63,係利用右邊的彎曲量峰值位置r’及下邊的彎曲量峰值位置b’,而被控制部115所求出。
因此,若將軟性顯示器15的右下角部更加彎折,則如圖23下方所示,線段65的位置會移動,翻頁領域67的領域會變大。
此外,翻頁領域67的設定係不限定於上記例子,亦可隨著從彎曲量峰值位置r’、b’所推定之折曲形狀來做設定。
(顯示控制例4)
在上述的顯示控制例1~3中係說明了,將從正對之方向來彎曲軟性顯示器15時、或角部折曲時的彎曲狀態辨識成為操作輸入,進行對應之顯示控制。可是,本實施 形態的辨識部110,係不限定於上述的彎曲或折曲的辨識,亦可辨識其他各種彎曲狀態的模態。
例如,本實施形態的辨識部110係亦可辨識用手把持軟性顯示器15之一端的狀態(拿持狀態)。以下,作為第2實施形態的顯示控制例4,說明將使用者的拿持狀態予以辨識,進行對應之顯示控制的情形。
圖24係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4的相應於拿持狀態之顯示控制的說明圖。若使用者拿持軟性顯示器15的一端,而將軟性顯示器15予以撓曲,則辨識部110係基於從各曲率感測器20所測知的彎曲量,來抽出拿持位置。
拿持位置係可判斷為,例如在全陣列上的曲率感測器20當中,偵測到最高彎曲量R的曲率感測器20所被設置的位置(彎曲量峰值位置)。在圖24所示的例子中,是在軟性顯示器15的下邊,抽出拿持位置b’。
又,辨識部110,係將含有拿持位置b’的下邊與正對之上邊的彎曲中心位置t’予以抽出,求出拿持位置b’與彎曲中心位置t’的連結之拿持彎折線段55。
如此,辨識部110係基於從複數曲率感測器20所送來的各測知結果(彎曲量),求出拿持位置、及相應於拿持位置的拿持彎折線段55,將拿持狀態辨識成為操作輸入,將辨識結果輸出至控制部115。此外,辨識部110係亦可在將拿持狀態辨識成為操作輸入的條件中,增加上記彎曲量峰值位置的彎曲量R’是為所定閾值以上的此一條 件。
然後,控制部115係基於上記辨識結果,來進行隨應於被拿持彎折線段55所2分割之軟性顯示器15的顯示領域之比率的控制。例如圖24下方的拿持狀態A~B所示,隨應於分割比率,而進行動畫再生、評論顯示、播放清單顯示等顯示。
更具體而言,若被位於軟性顯示器15的靠左位置的拿持彎折線段55A做2分割時,則控制部115係如圖24下方的拿持狀態A所示,控制成在較窄的顯示領域中顯示評論,在較廣的顯示領域中進行動畫再生。
又,若被位於軟性顯示器15的中央位置的拿持彎折線段55B做2分割時,則控制部115係如圖24下方的拿持狀態B所示,控制成在兩顯示領域中顯示動畫的播放清單。
又,若被位於軟性顯示器15的靠右位置的拿持彎折線段55C做2分割時,則控制部115係如圖24下方的拿持狀態C所示,控制成在較窄的顯示領域中再生動畫,在較廣的顯示領域中顯示評論。
(顯示控制例5)
在以上說明的資訊處理裝置10-2中,雖然沒有特別言及裝置的穿透性,但若資訊處理裝置10-2是具有穿透性時,雖然從背面可以透視表面的顯示內容,但顯示內容係為反轉的狀態。於是,作為第2實施形態的顯示控制例 5,針對顯示反轉控制,以下就參照圖25來說明。
如圖25上方所示,在具有穿透性的資訊處理裝置10-2的軟性顯示器15中顯示有影像的情況下,若如圖25中央右方所示般地將資訊處理裝置10-2的端角予以彎折,則從背面可以透視表面的影像,但其內容係為反轉。此時,辨識部110係如圖25中央左方所示,求出彎曲量峰值位置t’、l’的連結折曲線段57,辨識成為操作輸入,將辨識結果輸出至控制部115。此外,辨識部110係亦可在辨識成為操作輸入的條件中,增加各彎曲量峰值位置之彎曲量的總和(在圖25所示的例子中係為彎曲量Rt’、Rl’之總和)係為所定閾值以上的此一條件。
然後,控制部115係基於上記辨識結果,進行控制(反轉控制),使得折曲線段57、上邊、及左邊所圍繞而成的折返領域71的顯示內容的方向,吻合於表面側之顯示內容的方向。藉此,如圖25下方所示,軟性顯示器15的折返領域71中所透視的影像,就會和表面之影像以同樣方向而被顯示。
又,若資訊處理裝置10-2不具有穿透性,而是兩面具備軟性顯示器15之構造的情況下,則控制部115係亦可隨應於折曲操作輸入來控制顯示內容的方向。更具體而言,若將兩面具有軟性顯示器15的資訊處理裝置10-2,如圖25所示般地予以折曲,則背面側的顯示可以從表面看到,但是其顯示內容會變成橫向。於是,控制部115係隨應於使用者所做的折曲之操作輸入,來控制背面的顯示 器,變更可從表面看到之部分的顯示內容的方向。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則藉由將曲率感測器20在資訊處理裝置10-2的各邊分別予以複數配置,就可抽出彎曲量及彎曲位置,然後基於其就可辨識資訊處理裝置10-2的彎曲狀態。又,若依據第2實施形態,則將如此所辨識之彎曲狀態辨識成為操作輸入,可輸出對應之處理命令。
[2-3.第3實施形態] (概要)
接著說明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在上述的第2實施形態中,雖然是將資訊處理裝置10的物理性彎曲狀態辨識成為操作輸入,輸出對應的處理命令,但關於將資訊處理裝置10被物理性圈捲狀態辨識成為操作輸入這點,並無特別言及。
於是,若依據第3實施形態,則可基於撓曲測知部(曲率感測器)的測知結果,如圖26所示般地將顯示面(軟性顯示器15)被物理性圈捲之狀態辨識成為操作輸入,輸出對應之處理命令。藉此,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係可實現顯示面物理性圈捲所致之操作輸入。
此外,本實施形態所述之實現圈捲所致之操作輸入的資訊處理裝置10-3的硬體構成及機能構成,係和上述「1-1.硬體構成」及「1-2.機能構成」相同。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的辨識部110所做的圈捲狀態之辨識。
(圈捲狀態之辨識)
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辨識部110(參照圖4),係基於從資訊處理裝置10-3(軟性顯示器15)的各邊所被設置之曲率感測器20所測知的彎曲量,來判斷資訊處理裝置10-3是否為圈捲狀態。更具體而言,辨識部110係藉由比較所測知的彎曲量、和將資訊處理裝置10-3捲成一圈的閉合狀態時、表示360度之彎曲量的閾值,就可進行判斷。
例如,曲率感測器20係如圖3所示般地被複數排列在軟性顯示器15的各陣列上,一旦資訊處理裝置10-3被使用者捲成一圈,則辨識部110係從各陣列的複數曲率感測器20,取得彎曲量。
然後,辨識部110係對每一陣列來合計彎曲量R,亦即,求出上邊之合計彎曲量sumR(t)、下邊之合計彎曲量sumR(b)、左邊之合計彎曲量sumR(l)、及右邊之合計彎曲量sumR(r)。
此外,當資訊處理裝置10-3(軟性顯示器15)的各邊各設1個曲率感測器20的情況下,則亦可將從各曲率感測器20所測知的彎曲量,分別定義成sumR。
然後,辨識部110係在如此求出的sumR當中,將上位2個各sumR、和被想定將資訊處理裝置10-3捲成一圈時表示360度的此種1邊的合計彎曲量加以表示的閾值(以下稱作閾值v),進行比較,以判斷資訊處理裝置10-3 的狀態。
例如,在圖27所示的例子中,由於sumR(t)及sumR(b)是上位2個合計彎曲量,因此若它們滿足上記閾值v時,則辨識部110係判斷資訊處理裝置10-3是呈現圈捲狀態,辨識成為操作輸入。然後,辨識部110係將辨識結果,輸出至控制部115,控制部115係基於該當辨識結果,而輸出對應之處理命令。
此外,此處雖然說明在滿足閾值v時辨識成為圈捲操作輸入,但本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使用想定將資訊處理裝置10-3捲成二圈時的表示720度的此種合計彎曲量之閾值(以下稱為閾值w)。辨識部110係當各上位sumR滿足閾值w時,就辨識成為二重圈捲操作輸入。藉此,可提升資訊處理裝置10-3的圈捲狀態的辨識精度,又可更加擴展對應之處理命令的變化。
又,在參照圖27而上述的例子中,雖然是藉由將上位2個的各sumR、和閾值v進行比較以判斷資訊處理裝置10-3的圈捲狀態,但本實施形態並非限定於此。例如,辨識部110係亦可藉由比較被排列在各陣列的曲率感測器20的各彎曲量、和閾值o,來判斷圈捲狀態。閾值o係為,想定將資訊處理裝置10-3捲成一圈時,表示呈圓圈之邊的各曲率感測器的彎曲量的閾值。
例如,在圖28所示的例子中,由於被排列在上邊的曲率感測器20t-t0~tN的各彎曲量是為閾值o呈現分散,因此辨識部110係可辨識成上邊有被圈捲。如此,藉由將 各個曲率感測器的彎曲量分別與閾值o進行比較,就可避免合計彎曲量sumR的情形只有1處彎曲量較高時就被判斷成圈捲的情況,可更加提升圈捲狀態的辨識精度。
以上詳細說明了第3實施形態的圈捲狀態之辨識。接著,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動作處理之一例,參照圖29而加以說明。
(動作處理)
圖29係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動作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此外,在圖29所示的例子中,使用參照上記圖27所說明過的合計彎曲量sumR來進行圈捲狀態辨識。
如圖29所示,首先,在步驟S133中,辨識部110係算出每一陣列的彎曲量之總量(合計彎曲量sumR)。接著,於步驟S136中,辨識部110係判斷上位2個合計彎曲量sumR是否為閾值v以上。
於步驟S136中,若合計彎曲量sumR是閾值v以上,則辨識部110係判斷資訊處理裝置10-3是呈現圈捲狀態,將辨識成為圈捲操作輸入的意旨當作辨識結果而輸出至辨識部110。
接著,於步驟S139中,控制部115,係基於從辨識部110所輸出的辨識結果,來輸出對應之處理命令。
以上說明了第3實施形態的動作處理。上記步驟S139中控制部115所輸出之處理命令係沒有特別限定,但亦可為例如讓使用者感覺到與圈捲之動作有直觀關連的 處理命令。圈捲動作,對使用者而言係和「收在一起」的操作感覺相同。於是,基於此種操作感覺,執行將複數檔案收在一起的處理命令(機能),就可實現直觀的操作輸入。以下,參照圖30來說明所執行之機能的一例。
(機能執行)
圖30係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控制部115,相應於圈捲操作輸入而執行之機能的說明圖。如圖30的「圈捲開始前」所示,在軟性顯示器15中顯示有複數個檔案小圖示73的狀態下,使用者將資訊處理裝置10-3予以圈捲。
控制部115係如圖30的「圈捲開始」所示,隨應於緩緩變化的各邊之合計彎曲量sumR,使複數檔案73的顯示位置拉近,來表現複數檔案73收在一起的程度。
再者,使用者係將資訊處理裝置10-3予以圈捲,如圖30的「圈捲狀態」所示,變成圈捲一圈以上的狀態。辨識部110係算出軟性顯示器15的各陣列上的彎曲量的總量,若所算出的sumR的上位2個的各sumR是閾值v以上,則判斷資訊處理裝置10-3是呈現圈捲狀態,辨識成為圈捲操作輸入。
接著,控制部115係隨應於辨識部110的圈捲操作輸入辨識,執行將複數檔案小圖示73收集在1個資料夾的機能(轉換機能)。
又,控制部115係如圖30的「圈捲操作後」所示,將表示複數檔案之集合的資料夾小圖示75,顯示在軟性 顯示器15。
以上說明了隨應於圈捲操作輸入而執行的具體機能。此外,若將資訊處理裝置10-3圈捲一圈以上時,如圖30的「圈捲狀態」所示,資訊處理裝置10-3的一部分會重疊,該部分會被手指按壓。因此,例如資訊處理裝置10-3是具有觸控面板之構造的情況下,由於資訊處理裝置10-3被圈捲、一部分重疊的部分被手指按壓,恐怕會導致非意圖地偵測成觸控操作。
因此,例如當已被辨識為資訊處理裝置10-3被圈捲一圈以上時,控制部115係亦可將觸控面板的機能(觸控操作測知機能)予以暫時OFF。或者,亦可僅將觸控面板的部分領域的觸控操作測知機能予以OFF。僅將觸控面板的部分領域機能OFF的情形,以下參照圖31來說明。
圖31係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控制部115相應於圈捲狀態而將觸控操作測知機能予以OFF的說明圖。如圖31所示,資訊處理裝置10-3係為軟性觸控面板16、軟性顯示器15、及曲率感測器20所層積而成的構造。如圖31左方所示,若資訊處理裝置10-3的一部分圈捲,則從被配置在資訊處理裝置10-3之上邊的曲率感測器20t、及被配置在下邊的曲率感測器20b,會偵測到如圖31右方所示的彎曲量R的訊號序列。
辨識部110,係基於從各曲率感測器20所取得到的彎曲量R,來辨識資訊處理裝置10-3的哪個領域是被圈捲了一圈以上。例如,辨識部110係基於從曲率感測器 20所測知的各彎曲量,來推定資訊處理裝置10-3的立體形狀,辨識出被圈捲一圈以上的領域。然後,控制部115係亦可將所述領域的觸控操作測知機能予以OFF。具體而言,例如控制部115係將從軟性觸控面板16的所述領域所偵測到的觸控操作,予以丟棄。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則可基於被曲率感測器20所測知的彎曲量,而將顯示面被物理性圈捲之狀態辨識成為操作輸入,輸出對應之處理命令。
<3.總結>
如上述,若依據本揭露的第1實施形態,則可將資訊處理裝置10-1的物理性撓曲的變化辨識成為操作輸入,藉由輸出對應的處理命令,可提升彎曲操作輸入的便利性。又,藉由輸出可從撓曲之操作感覺來聯想的處理命令,可實現直觀的操作輸入。
又,若依據本揭露的第2實施形態,則藉由將曲率感測器20在資訊處理裝置10-2的各邊分別予以複數配置,就可抽出彎曲量及彎曲位置,然後基於其就可辨識資訊處理裝置10-2的彎曲狀態。又,若依據第2實施形態,則將如此所辨識之彎曲狀態辨識成為操作輸入,可輸出對應之處理命令。
又,若依據本揭露的第3實施形態,則可基於被曲率感測器20所測知的彎曲量,而將顯示面被物理性圈捲之狀態辨識成為操作輸入,輸出對應之處理命令。
以上雖然一面參照添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了本揭露的理想實施形態,但本技術並非限定於所述例子。只要是本揭露之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自然可於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技術思想的範疇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而這些當然也都屬於本揭露的技術範圍。
例如,於上記各實施形態中,亦可一併顯示表示軟性顯示器15之彎曲中心線的顯示控制,對彎曲操作進行視覺性回饋。具體而言,係在曲率感測器20之上層積有軟性顯示器15的構造中,例如圖32所示,可將被辨識成彎曲中心線之位置的地點,以箭頭或三角等小圖示77來表示。
又,亦可將測知之彎曲量越大的地方顯示成越靠近紅色的顏色,彎曲量越小的地方則顯示越靠近藍色的顏色等等,如圖33所示,隨應於彎曲量的大小而在各邊顯示出分色顯示79。
此外,本技術係亦可採取如下之構成。
(1)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具有可撓性的顯示面;和偵測前記顯示面之撓曲的撓曲測知部;前記撓曲測知部,係被複數設置在前記顯示面的至少1邊。
(2)如前記(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具備:辨識部,係基於複數前記撓曲測知部所做的各 測知結果,來辨識前記顯示面的撓曲狀態。
(3)如前記(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辨識部,係基於被複數前記撓曲測知部所偵測的撓曲量及撓曲位置,來辨識前記撓曲狀態的撓曲中心線。
(4)如前記(3)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具備:顯示控制部,係隨應於已被前記辨識部所辨識出來的撓曲中心線,來切換顯示內容。
(5)如前記(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控制部係進行,將前記撓曲中心線之附近所顯示之物件予以放大顯示之控制。
(6)如前記(5)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控制部係進行,將前記撓曲中心線之附近所顯示之清單項目予以放大顯示,並在放大之領域中顯示前記清單項目之內容之控制。
(7)如前記(4)至(6)之任1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控制部係以距離前記撓曲中心線越遠、則物件之顯示尺寸越為衰減的方式,來進行顯示控制。
(8)如前記(4)至(7)之任1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辨識部係推定,形成前記撓曲中心線的、正對之邊上的各撓曲中心點的撓曲量;前記顯示控制部係基於前記各撓曲中心點的撓曲量,來控制前記物件的放大率、及衰減率。
(9)如前記(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控制部,係在被前記辨識部辨識成前記顯示面的角部有彎折之情況下,則進行對應的所定之顯示控制。
(10)如前記(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辨識部,係基於前記複數撓曲測知部所做的各測知結果,來辨識使用者所抓握的位置;前記顯示控制部,係隨應於前記使用者所抓握的位置,來進行對應的所定之顯示控制。
10、10-1~10-3‧‧‧資訊處理裝置
11‧‧‧RAM
13‧‧‧非揮發性記憶體
15‧‧‧軟性顯示器
17‧‧‧CPU
19‧‧‧通訊部
20(20t0~tN、20b0~bN、20l0~lN、20r0~rN)‧‧‧曲率感測器
110‧‧‧辨識部
115‧‧‧控制部
[圖1]本揭露之實施形態所述的資訊處理裝置的外觀圖。
[圖2]本揭露之實施形態所述的資訊處理裝置的硬體構成之一例的圖示。
[圖3]本揭露之實施形態所述的曲率感測器的配置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4]本揭露之實施形態所述的資訊處理裝置的機能構成的說明用機能區塊圖。
[圖5]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1的基本動作的說明圖。
[圖6]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1的動作處理的流程圖。
[圖7]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1中的自動整列命 令的說明圖。
[圖8]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1中的相應於拉緊方向之自動整列命令的說明圖。
[圖9]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2的基本動作的說明圖。
[圖10]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2的動作處理的流程圖。
[圖11]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2中的雜訊去除命令的說明圖。
[圖12]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2中的相應於抖動操作之文章摘要命令的說明圖。
[圖13]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操作例2中的資料傳輸命令的說明圖。
[圖14]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中的資料傳輸命令的說明圖。
[圖15]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中,被設在軟性顯示器之上邊的曲率感測器、及被設在下邊的曲率感測器所送來的含彎曲量之訊號序列的圖示。
[圖16]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彎曲中心線之辨識的說明圖。
[圖17]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1中,相應於彎曲中心線的清單項目放大顯示控制的說明圖。
[圖18]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1中,相應於彎曲中心線之角度而放棄彎曲操作輸入的說明圖。
[圖19]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1中,相應於彎曲中心線的文章放大顯示控制的說明圖。
[圖20]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1中,相應於彎曲中心線之變化的動態放大顯示控制的說明圖。
[圖21]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2中,令小圖示沿著彎曲中心線而整列之控制的說明圖。
[圖22]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3的書籤顯示控制的說明圖。
[圖23]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3的翻頁顯示控制的說明圖。
[圖24]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4的相應於拿持狀態之顯示控制的說明圖。
[圖25]第2實施形態所述之顯示控制部5的顯示反轉控制的說明圖。
[圖26]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圈捲狀態的說明圖。
[圖27]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中,從各曲率感測器所測知的彎曲量的圖示。
[圖28]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資訊處理裝置中,從各曲率感測器所測知的彎曲量之分散度的說明圖。
[圖29]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動作處理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30]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控制部115,相應於圈捲操作輸入而執行之機能的說明圖。
[圖31]第3實施形態所述之控制部115相應於圈捲狀 態而將觸控操作測知機能予以OFF的說明圖。
[圖32]本揭露之實施形態所述的顯示控制之另一例的說明圖。
[圖33]本揭露之實施形態所述的顯示控制之另一例的說明圖。
10-2‧‧‧資訊處理裝置
15‧‧‧軟性顯示器
20(20t0~tN、20b0~bN、20l0~lN、20r0~rN)‧‧‧曲率感測器
25‧‧‧彎曲中心線

Claims (10)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具有可撓性的顯示面;和偵測前記顯示面之撓曲的撓曲測知部;前記撓曲測知部,係被複數設置在前記顯示面的至少1邊。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具備:辨識部,係基於複數前記撓曲測知部所做的各測知結果,來辨識前記顯示面的撓曲狀態。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辨識部,係基於被複數前記撓曲測知部所偵測的撓曲量及撓曲位置,來辨識前記撓曲狀態的撓曲中心線。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具備:顯示控制部,係隨應於已被前記辨識部所辨識出來的撓曲中心線,來切換顯示內容。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控制部係進行,將前記撓曲中心線之附近所顯示之物件予以放大顯示之控制。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控制部係進行,將前記撓曲中心線之附近所顯示之清單項目予以放大顯示,並在放大之領域中顯示前記清單項目之內容之控制。
  7.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 顯示控制部係以距離前記撓曲中心線越遠、則物件之顯示尺寸越為衰減的方式,來進行顯示控制。
  8.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辨識部係推定,形成前記撓曲中心線的、正對之邊上的各撓曲中心點的撓曲量;前記顯示控制部係基於前記各撓曲中心點的撓曲量,來控制前記物件的放大率、及衰減率。
  9.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顯示控制部,係在被前記辨識部辨識成前記顯示面的角部有彎折之情況下,則進行對應的所定之顯示控制。
  10.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前記辨識部,係基於前記複數撓曲測知部所做的各測知結果,來辨識使用者所抓握的位置;前記顯示控制部,係隨應於前記使用者所抓握的位置,來進行對應的所定之顯示控制。
TW101140535A 2011-11-14 2012-11-01 資訊處理裝置 TW2013318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8606A JP2013105311A (ja) 2011-11-14 2011-11-14 情報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1823A true TW201331823A (zh) 2013-08-01

Family

ID=48313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0535A TW201331823A (zh) 2011-11-14 2012-11-01 資訊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05311A (zh)
CN (1) CN103105897A (zh)
TW (1) TW201331823A (zh)
WO (1) WO201307327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6089B (zh) * 2012-12-24 2014-12-21 Ind Tech Res Inst 軟性顯示裝置的顯示方法與軟性顯示裝置
TWI617911B (zh) * 2013-09-03 2018-03-1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
TWI623855B (zh) * 2014-11-13 2018-05-11 柔性顯示裝置操作控制方法
TWI652529B (zh) 2018-03-07 2019-03-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式顯示裝置與劃分可撓式顯示器的方法
US12035487B2 (en) 2013-09-03 2024-07-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60156B1 (ko) 2013-12-30 2020-09-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가 폴딩 정보를 디스플레이 하는 방법 및 그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653162B (zh) * 2014-11-13 2019-05-17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设备操作控制方法
CN104392981B (zh) * 2014-11-19 2017-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弯曲动作识别装置和柔性显示装置
US9857832B2 (en) 2015-06-23 2018-0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display panel with variable curvature
CN105091833B (zh) * 2015-08-21 2018-01-16 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屏的弯曲检测方法及弯曲检测装置
CN105892858B (zh) * 2016-03-31 2019-10-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对象排列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19111553A1 (ja) * 2017-12-06 2019-06-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8469921A (zh) * 2018-03-12 2018-08-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的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5129A (ja) * 2003-12-04 2005-06-23 Canon Inc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JP2005174006A (ja) * 2003-12-11 2005-06-30 Canon Inc 表示装置
CN100472395C (zh) * 2004-03-29 2009-03-2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弯曲控制视觉显示的方法和装置
JP2010157060A (ja) * 2008-12-26 2010-07-15 Sony Corp 表示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6089B (zh) * 2012-12-24 2014-12-21 Ind Tech Res Inst 軟性顯示裝置的顯示方法與軟性顯示裝置
US11716820B2 (en) 2013-09-03 2023-08-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TWI617911B (zh) * 2013-09-03 2018-03-1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
US10271438B2 (en) 2013-09-03 2019-04-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12035487B2 (en) 2013-09-03 2024-07-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10912205B2 (en) 2013-09-03 2021-02-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10917978B2 (en) 2013-09-03 2021-02-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11153980B2 (en) 2013-09-03 2021-10-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11304318B2 (en) 2013-09-03 2022-04-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11516927B2 (en) 2013-09-03 2022-11-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TWI623855B (zh) * 2014-11-13 2018-05-11 柔性顯示裝置操作控制方法
US10466745B2 (en) 2014-11-13 2019-11-05 Kunshan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perational control method for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WI652529B (zh) 2018-03-07 2019-03-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撓式顯示裝置與劃分可撓式顯示器的方法
US10860062B2 (en) 2018-03-07 2020-12-08 Wistron Corporatio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viding flexible displ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05311A (ja) 2013-05-30
WO2013073279A1 (ja) 2013-05-23
CN103105897A (zh) 201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31823A (zh) 資訊處理裝置
JP2013105310A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05312A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A2822066C (en) Natural input for spreadsheet actions
US9448587B2 (en) Digital device for recognizing double-sided touch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RU2632413C2 (ru) Гиб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м
KR101361214B1 (ko) 터치스크린의 제어영역을 설정하는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방법
EP2433275B1 (en) Hand-held device with ancillary touch activated zoom or transformation of active element, method of operation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5443389B2 (ja) 3dグラフィカル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をナビゲート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9448714B2 (en) Touch and non touch based interaction of a user with a device
JP4447823B2 (ja) 携帯情報機器
EP2708996A1 (en) Display device, user interface method, and program
CN10175122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US20140055385A1 (en) Scaling of gesture based input
TW201145146A (en) Handling tactile inputs
WO201109819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lable by physical deformation
Tajika et al. Intuitive page-turning interface of e-books on flexible e-paper based on user studies
JP2016015181A (ja) 押圧の度合いによって異なる機能を発動可能な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機能発動方法
JP5833511B2 (ja) マルチタッチ状態下で押圧位置を判別可能な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機能発動方法
KR20200000418A (ko) 공간상의 상호 작용을 이용한 단말의 제어 방법 및 그 단말
KR20130124143A (ko) 공간상의 상호 작용을 이용한 단말의 제어 방법 및 그 단말
KR102061254B1 (ko) 공간상의 상호 작용을 이용한 단말의 제어 방법 및 그 단말
KR100871296B1 (ko) 단말기 인터페이스 최적화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200143346A (ko) 공간상의 상호 작용을 이용한 단말의 제어 방법 및 그 단말
WO2011059367A1 (ru) Способ обозначения и расположения частей диспле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