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7854A -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7854A
TW201317854A TW101102178A TW101102178A TW201317854A TW 201317854 A TW201317854 A TW 201317854A TW 101102178 A TW101102178 A TW 101102178A TW 101102178 A TW101102178 A TW 101102178A TW 201317854 A TW201317854 A TW 2013178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shaped sensing
shaped
sensing electrodes
touch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2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64636B (zh
Inventor
Yan-Jun Xie
Yau-Chen Jiang
Bi-Xin Guan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17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7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4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46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5Switch m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觸控面板包括複數條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以及複數條第二條狀感應電極。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係分別對應設置於複數個固定長度之條狀感應區內。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設置於各條狀感應區內與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對應設置。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與對應之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係彼此長度互補且彼此電性分離。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輸入介面及其製作方法,尤指一種觸控面板與其製作方法。
觸控面板由於具有人機互動的特性,已被廣泛應用於儀器的外埠輸入介面上。近年來,隨著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應用面發展越來越廣,將觸控功能與顯示器結合而形成觸控顯示面板之應用產品也越來越多,包括行動電話(mobile phone)、衛星導航系統(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電腦(tablet PC)、個人數位助理(PDA)以及筆記型電腦(laptop PC)等。
目前觸控面板的技術發展非常多樣化,在攜帶型的小型電子裝置中較常見的技術包括電阻式及電容式等,其操作原理係使用透明感應電極來偵測觸控點位置的電壓或電容變化,並利用不同方向軸上連結各個透明電極的連結線將訊號傳回而完成定位。於習知之觸控面板技術中,感應電極的設計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採用菱形的感應墊當作感應電極,再藉由寬度比感應電極小的連結線將同一方向軸上的各感應電極串聯起來,而不同方向軸上的連結線之間一般係利用形成一絕緣材料來防止彼此訊號之干擾,但也因此造成製程步驟的複雜化。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利用使各感應電極彼此電性分離以及改變各感應電極圖案的長度搭配,達到簡化製程步驟之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包括複數條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以及複數條第二條狀感應電極。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係分別對應設置在複數個固定長度的條狀感應區內。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係於各條狀感應區內與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對應設置。第二條狀感應電極與對應之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係彼此長度互補且彼此電性分離。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於複數個固定長度之條狀感應區內分別形成一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以及於各該條狀感應區內分別形成一第二條狀感應電極。各條狀感應區內之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係與第一條狀感應電極對應設置。第二條狀感應電極與對應之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係彼此長度互補且彼此電性分離。
在本發明中,藉由各感應電極圖案長度的設計變化,可使得各感應電極在彼此電性分離的狀況下,依然可達到所需之觸控辨識效果。同時,也由於各感應電極係彼此電性分離,故可省略各感應電極間之連結線與絕緣材料的設計與製作,使得製作方法也因此得以簡化。
本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製作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樣的元件。本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做為區別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做為區別的基準。在通篇說明書及後續的請求項當中所提及的「包括」係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括但不限定於」。再者,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之數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需注意的是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此外,在文中使用例如”第一”與”第二”等敘述,僅用以區別不同的元件,並不對其產生順序之限制。
請參考第1圖至第4圖。第1圖至第4圖繪示了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示意圖,其中第1圖、第2圖以及第3圖為上視圖,第4圖為沿第3圖之G-G’剖線之剖面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本發明之各圖式僅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發明,其詳細的比例可依照設計的需求進行調整。如第1圖至第4圖所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如第1圖所示,提供一基板190。基板190上具有複數個固定長度之條狀感應區R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且相鄰之條狀感應區R係沿一第二方向Y排列。換句話說,條狀感應區R係設置於基板190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X較佳可垂直於第二方向Y,但並不以此為限。各條狀感應區R於第一方向X上具有一第一端LE以及相對於第一端LE之一第二端RE。本實施例之基板190可包括硬質基板例如玻璃基板與陶瓷基板或可撓式基板(flexible substrate)例如塑膠基板或其他適合材料所形成之基板。然後,形成一導電層170於基板190上。在本實施例中,導電層170可包括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與氧化鋁鋅(aluminum zinc oxide,AZO)或其他適合之非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銀、鋁、銅、鎂、鉬、上述材料之複合層或上述材料之合金,但並不以此為限。接著,對導電層170進行一圖案化製程,如第2圖所示,以於各條狀感應區R之第一端LE分別形成一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並於各條狀感應區R之第二端RE分別形成一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可由同一圖案化製程同時形成,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可利用不同之圖案化製程來形成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係由各條狀感應區R之第一端LE朝第二端RE之一方向延伸,且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係由各條狀感應區R之第二端RE朝第一端LE之一方向延伸。換句話說,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係分別對應設置在各固定長度之條狀感應區R內,且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係於各條狀感應區R內與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對應設置。各條狀感應區R中之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對應之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係彼此長度互補且彼此電性分離。之後,如第3圖所示,形成一周邊導線層180於基板190上。在本實施例中,周邊導線層180可包括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與氧化鋁鋅(aluminum zinc oxide,AZO)或其他適合之非透明導電材料例如銀、鋁、銅、鎂、鉬、上述材料之複合層或上述材料之合金,但並不以此為限。接著,對周邊導線層180進行一製程例如一微影蝕刻製程,以形成複數條第一導線180A與複數條第二導線180B,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可視需要利用其他製程方式例如一掀去製程(lift-off process)來形成第一導線180A與第二導線180B。各第一導線180A可於各條狀感應區R之第一端LE與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電性連結,且各第二導線180B可於各條狀感應區R之第二端RE與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電性連結。藉由上述的製作方法,即可完成如第3圖所示之觸控面板100。值得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圖案化製程可包括一利用光罩之微影製程以及一蝕刻製程,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可視需要利用其他方式例如掀去製程來達到圖案化之目的。此外,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可另包括形成一保護層(圖未示)覆蓋基板190、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各第一導線180A以及各第二導線180B,用以達到防止外界環境影響之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較佳係彼此電性分離,且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較佳係彼此電性分離,但並不以此為限而可視設計需要將部分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或部分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電性相連。由於本實施例之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係各自與對應之第一導線180A或第二導線180B相連結,故可省略各感應電極間之連結線與絕緣材料的設計與製作,使得可僅需兩次的成膜製程與相對應之兩次的微影蝕刻製程即可完成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故可因此簡化製作方法,達到降低製作成本的效果。
另請注意,在本實施例中,於第二方向Y上相鄰之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之一長度係彼此相異,且於第二方向Y上相鄰之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之一長度係彼此相異。舉例來說,如第3圖所示,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可包括長度相異之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1、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2、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3、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4以及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5,而第二條狀電極130可包括長度相異之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1、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2、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3、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4以及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5。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2的長度L112大體上係大於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1的長度L111,而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2的長度L132大體上係小於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1的長度L131。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可包括一感應組合區S1、一感應組合區S2、一感應組合區S3以及一感應組合區S4。感應組合區S1、感應組合區S2、感應組合區S3以及感應組合區S4可分別包括複數個相鄰排列之條狀感應區R。在感應組合區S1中,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之長度沿第二方向Y上可呈現一遞減之關係,且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之長度沿第二方向Y上可呈現一遞增之關係。更明確地說,在感應組合區S1中,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5的長度可大於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4的長度,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4的長度可大於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3的長度,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3的長度可大於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2的長度,且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2的長度可大於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1的長度。相對地,在感應組合區S1中,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5的長度可小於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4的長度,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4的長度可小於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3的長度,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3的長度可小於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2的長度,且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2的長度可小於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1的長度。另請注意,本實施例之各條狀感應區R中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的長度可呈現一互補之關係,也就是說在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2的長度L112大於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1的長度L111以及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2的長度L132小於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1的長度L131之狀況下,同一條狀感應區R中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1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1的長度之和可大體上相等於相鄰之另一條狀感應區R中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2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2的長度之和。
在本實施例中,感應組合區S1、感應組合區S2以及感應組合區S3的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的長度分布彼此相似,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可視需要調整各感應組合區中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的長度分布狀況。此外,在本發明之其他較佳實施例中,亦可使感應組合區中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之長度沿第二方向Y上呈現一遞增之關係,且使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之長度沿第二方向Y上呈現一遞減之關係。藉由上述各種條狀感應電極長度的搭配,可達到於不同區域觸控感應辨識的效果。
請參考第5圖。第5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5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90、複數條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以及複數條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係設置在基板190上。基板190上分佈複數個固定長度之條狀感應區R。條狀感應區R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且相鄰之條狀感應區R係沿一第二方向Y排列。各條狀感應區R於第一方向X上具有一第一端LE以及相對於第一端LE之一第二端RE。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係分別設置於各條狀感應區R之第一端LE,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係分別設置於各條狀感應區R之第二端RE。換句話說,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係分別對應設置在各固定長度之條狀感應區R內,且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係於各條狀感應區R內與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對應設置。各條狀感應區R中之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係相鄰設置,且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以及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係彼此電性分離。另請注意在本實施例中,於第二方向Y上相鄰之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之一長度係彼此相異,且於第二方向Y上相鄰之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之一長度係彼此相異。此外,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可由各條狀感應區R之第一端LE朝第二端RE之方向延伸,且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可由各條狀感應區R之第二端RE朝第一端LE之方向延伸。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可更包括一感應組合區S1、一感應組合區S2、一感應組合區S3以及一感應組合區S4。感應組合區S1、感應組合區S2、感應組合區S3以及感應組合區S4分別包括複數個相鄰排列之條狀感應區R。在感應組合區S1中,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之長度沿第二方向Y上可呈現一遞減之關係,且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之長度沿第二方向Y上可呈現一遞增之關係。同一條狀感應區R中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的長度之和可大體上相等於相鄰之另一條狀感應區R中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的長度之和。也就是說,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與對應之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係彼此長度互補且彼此電性分離。此外,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可更包括複數條第一導線180A以及複數條第二導線180B,各第一導線180A係於各條狀感應區R之第一端LE與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電性連結,且各第二導線180B係於各條狀感應區R之第二端RE與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電性連結。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的各部件配置方式之變化與材料特性已於上述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中說明,在此並不再贅述。
值得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的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的設置方式與長度搭配下,可達到於不同區域觸控感應辨識的效果。如第5圖所示,當觸碰於觸碰點T1與觸碰點T2時,雖然觸碰點T1與觸碰點T2均落在感應組合區S1中,但由於感應組合區S1之各條狀感應區R中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的長度搭配不同,故可以藉由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電容效應變化之訊號來判斷觸碰點T1與觸碰點T2之差異。更明確地說,當觸碰於觸碰點T1時,由於觸碰點T1涵蓋到感應組合區S1中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2、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3、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4、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5、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1以及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2,故會對上述感應電極之電容效應造成影響。另一方面,當觸碰於觸碰點T2時,由於觸碰點T2涵蓋到感應組合區S1中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1、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2、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3、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3、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4以及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5,故會對上述感應電極之電容效應造成影響。換句話說,由於各條狀感應區R中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的長度搭配變化,使得觸碰點T1與觸碰點T2在第一方向X上的位置差異可經由判斷受影響之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的不同而完成辨識。此外,當觸碰於觸碰點T3時,觸碰點T3與觸碰點T1在第二方向Y上的位置差異可經由判斷第二方向Y上不同之第一條狀感應電極110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130受到的電容影響而完成辨識。因此,在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之感應電極設計下,亦可達到多點觸控辨識之效果。
請參考第6圖。第6圖繪示了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200與上述之觸控面板100的不同處在於,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200僅包括一感應組合區S。在感應組合區S中,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27、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26、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25、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24、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23、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22、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21、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20、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19、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18、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17、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16、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15、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14、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13、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12、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11係沿第二方向Y排列且其長度係呈現一遞減之關係;而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47、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46、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45、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44、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43、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42、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41、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40、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39、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38、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37、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36、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35、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34、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33、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32、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31係沿第二方向Y排列且其長度係呈現一遞增之關係。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200除了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210以及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230的長度配置之外,其餘各部件之特徵與材料特性係與上述較佳實施例中的觸控面板100相似,故在此並不再贅述。值得說明的是,由於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200僅包括一感應組合區S,故在第一方向X上的可觸碰判別區會較集中於面板上之一對角線附近,與上述較佳實施例中的觸控面板100之可觸碰判別區較為分散之狀況不同,故可視觸控面板的應用面不同來調整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以及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的長度變化。
請參考第7圖。第7圖繪示了本發明之又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300與上述之觸控面板200的不同處在於,在本實施例之感應組合區S中,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27、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26、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25、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24、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23、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22、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21、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20、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19、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18、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17、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16、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15、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14、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13、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12、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11係沿第二方向Y排列且其長度係呈現一遞增之關係;而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47、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46、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45、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44、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43、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42、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41、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40、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39、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38、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37、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36、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35、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34、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33、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32、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31係沿第二方向Y排列且其長度係呈現一遞減之關係。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300除了各第一條狀感應電極310以及各第二條狀感應電極330的長度配置之外,其餘各部件之特徵與材料特性係與上述較佳實施例中的觸控面板300相似,故在此並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觸控面板係利用各條狀感應電極圖案長度的變化與搭配,在不需串聯各感應電極之狀況下,達到所需之觸控定位的效果。此外,本發明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也可因為不需形成各感應電極間之連結線與絕緣材料的設計與製作而達到製程簡化的目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觸控面板
110-115...第一條狀感應電極
130-135...第二條狀感應電極
170...導電層
180...周邊導線層
180A...第一導線
180B...第二導線
190...基板
200...觸控面板
210-227...第一條狀感應電極
230-247...第二條狀感應電極
300...觸控面板
310-327...第一條狀感應電極
330-347...第二條狀感應電極
L111...長度
L112...長度
L131...長度
L132...長度
LE...第一端
RE...第二端
R...條狀感應區
S...感應組合區
S1-S4...感應組合區
T1-T3...觸碰點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第1圖至第4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示意圖。
第5圖繪示了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6圖繪示了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第7圖繪示了本發明之又一較佳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100...觸控面板
110-115...第一條狀感應電極
130-135...第二條狀感應電極
180...周邊導線層
180A...第一導線
180B...第二導線
190...基板
L111...長度
L112...長度
L131...長度
L132...長度
LE...第一端
RE...第二端
R...條狀感應區
S1-S4...感應組合區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Claims (18)

  1.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複數條第一條狀感應電極,分別對應設置在複數個固定長度之條狀感應區內;以及複數條第二條狀感應電極,其中各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於各該條狀感應區內與各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對應設置,且各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與對應之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係彼此長度互補且彼此電性分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括一基板,該基板上分佈該等條狀感應區,且該等第一條狀感應電極與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係設置在該基板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等條狀感應區係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相鄰之該等條狀感應區係沿一第二方向排列,且各該條狀感應區於該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端以及相對於該第一端之一第二端,其中各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係分別設置於各該條狀感應區之該第一端,各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係分別設置於各該條狀感應區之該第二端,該第二方向上相鄰之各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之一長度係彼此相異,於該第二方向上相鄰之各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之一長度係彼此相異。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係由各該條狀感應區之該第一端朝該第二端之一方向延伸,且各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係由各該條狀感應區之該第二端朝該第一端之一方向延伸。
  5.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括複數條第一導線以及複數條第二導線,其中各該第一導線係於各該條狀感應區之該第一端與各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電性連結,且各該第二導線係於各該條狀感應區之該第二端與各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電性連結。
  6.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之觸控面板,更包括至少一感應組合區,且該感應組合區包括複數個相鄰排列之該等條狀感應區。
  7. 如請求項第6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於該感應組合區中,各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之長度係沿該第二方向上呈現一遞增或遞減之關係,且各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之長度係沿該第二方向上呈現一遞減或遞增之關係。
  8.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各該條狀感應區中之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的長度之和係相等於相鄰之該條狀感應區中之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的長度之和。
  9. 一種觸控面板之製作方法,包括:於複數個固定長度之條狀感應區內分別形成一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以及於各該條狀感應區內分別形成一第二條狀感應電極;其中,各該條狀感應區內之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係與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對應設置,且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與對應之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係彼此長度互補且彼此電性分離。
  10.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之一種觸控面板之製作方法,其中各該條狀感應區係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相鄰之該等條狀感應區係沿一第二方向排列,且各該條狀感應區於該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端以及相對於該第一端之一第二端,其中各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係分別設置於各該條狀感應區之該第一端,各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係分別設置於各該條狀感應區之該第二端,該第二方向上相鄰之各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之一長度係彼此相異,於該第二方向上相鄰之各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之一長度係彼此相異。
  11. 如請求項第10項所述之一種觸控面板之製作方法,更包括提供一基板,其中該等條狀感應區係設置於該基板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觸控面板之製作方法,更包括於該基板上形成複數條第一導線與複數條第二導線,其中各該第一導線係於各該條狀感應區之該第一端與各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電性連結,且各該第二導線係於各該條狀感應區之該第二端與各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電性連結。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觸控面板之製作方法,其中該基板更包括至少一感應組合區,且該感應組合區包括複數個相鄰排列之該等條狀感應區。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觸控面板之製作方法,其中於該感應組合區中,各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之長度係沿該第二方向上呈現一遞增或遞減之關係,且各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之長度係沿該第二方向上呈現一遞減或遞增之關係。
  15.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觸控面板之製作方法,其中各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係由各該條狀感應區之該第一端朝該第二端之一方向延伸,且各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係由各該條狀感應區之該第二端朝該第一端之一方向延伸。
  16.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觸控面板之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係由同一圖案化製程同時形成。
  17.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觸控面板之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係由不同之圖案化製程形成。
  18.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觸控面板之製作方法,其中各該條狀感應區中之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的長度之和係相等於相鄰之該條狀感應區中之該第一條狀感應電極與該第二條狀感應電極的長度之和。
TW101102178A 2011-10-26 2012-01-19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4646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5557.7A CN103076906B (zh) 2011-10-26 2011-10-26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7854A true TW201317854A (zh) 2013-05-01
TWI464636B TWI464636B (zh) 2014-12-11

Family

ID=467231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2178A TWI464636B (zh) 2011-10-26 2012-01-19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101201330U TWM431370U (en) 2011-10-26 2012-01-19 Touch panel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01330U TWM431370U (en) 2011-10-26 2012-01-19 Touch panel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48668B2 (zh)
KR (1) KR101532059B1 (zh)
CN (1) CN103076906B (zh)
TW (2) TWI4646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36222B (zh) * 2014-12-12 2016-06-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與觸控顯示裝置
US10248265B2 (en) * 2014-12-31 2019-04-02 Nihat Deniz Bayramoglu Touch detecting panel
CN106033275B (zh) * 2015-03-18 2019-10-18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05775A (zh) * 2015-07-28 2015-10-28 安徽工程大学 手写多维力信息采集装置
KR101768648B1 (ko) * 2016-07-29 2017-08-17 서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이온성 터치 패널
CN107422917B (zh) * 2017-07-31 2020-06-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电极及驱动方法、触摸面板
KR102561107B1 (ko) * 2018-09-21 2023-07-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3607B2 (en) * 2004-05-06 2010-02-16 Apple Inc. Multipoint touchscreen
US6297811B1 (en) * 1999-06-02 2001-10-02 Elo Touchsystems, Inc. Projective capacitive touchscreen
US7382139B2 (en) * 2004-06-03 2008-06-03 Synaptics Incorporated One layer capacitive sensing apparatus having varying width sensing elements
KR20090040695A (ko) * 2007-10-22 2009-04-27 주식회사 이노터치테크놀로지 터치 스크린
US8576193B2 (en) 2008-04-25 2013-11-05 Apple Inc. Brick layout and stackup for a touch screen
KR101009925B1 (ko) * 2008-11-06 2011-01-20 (주)삼원에스티 단층형 터치 패널 센서
CN101477430B (zh) * 2009-01-16 2012-11-07 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
CN101937278B (zh) 2009-06-30 2012-10-03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非对称导电图案的触控面板及其相关装置与方法
US9836167B2 (en) * 2009-08-03 2017-12-05 Atmel Corporation Electrode layout for touch screens
US8552315B2 (en) * 2009-09-03 2013-10-08 Atmel Corporation Two-dimensional position sensor
US8415958B2 (en) * 2009-09-11 2013-04-09 Synaptics Incorporated Single layer capacitive image sensing
US8723818B2 (en) * 2010-09-10 2014-05-13 Atmel Corporation Touch screen poly layer electrode distribution
CN202351833U (zh) * 2011-10-26 2012-07-2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32059B1 (ko) 2015-06-26
CN103076906B (zh) 2017-02-15
US20130106743A1 (en) 2013-05-02
US9448668B2 (en) 2016-09-20
KR20130045801A (ko) 2013-05-06
CN103076906A (zh) 2013-05-01
TWM431370U (en) 2012-06-11
TWI464636B (zh) 2014-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4636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CN108932078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JP607405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92111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10551974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457991B (zh) 觸控面板
US9148141B2 (en) Layout structure of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40209444A1 (en) Touch panel
TWI436252B (zh) 觸控板製造方法
JP2011186717A (ja)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1423534A (zh) 觸控面板
US20150248186A1 (en) Touch panel
TW201314539A (zh) 觸控面板之結構及製造方法
KR20150026876A (ko) 터치 패널
TWI409684B (zh) 電容式觸控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JPWO2018110123A1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および機器
TW201405637A (zh) 觸控單元
CN202351833U (zh) 触控面板
US20150103261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50253902A1 (en) Structure and the associated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a single-sided multi-layer mutual capacitance touch panel
TWI512572B (zh) 觸控模組製造方法
TWI480999B (zh) 用於觸控面板的複合式感應電極結構
CN110109569B (zh) 触控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触控装置
TWM469544U (zh) 觸控面板
US2016022414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