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0783A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0783A
TW201310783A TW100129611A TW100129611A TW201310783A TW 201310783 A TW201310783 A TW 201310783A TW 100129611 A TW100129611 A TW 100129611A TW 100129611 A TW100129611 A TW 100129611A TW 201310783 A TW201310783 A TW 2013107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s
group
hol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9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66387B (zh
Inventor
Chun-Ming Yu
zheng-guo Sun
xian-wei Feng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1001296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6638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10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0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6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6387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電連接器,設有一插接口,包括絕緣本體及設於絕緣本體上的複數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主體部及設於主體部上的一舌板;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彈性第一接觸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觸部;所述彈性第一接觸部呈懸臂狀並延伸入插接口內,所述第二接觸部呈平板狀貼靠於舌板上並暴露於插接口內,所述第一端子的結構強度優於第二端子,如此設置,可延長電連接器的使用壽命。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改良端子之電連接器。
與本發明相關之習知技術可參閱於2011年2月9日公告的中國大陸實用新型專利第CN201741887U號所揭示的一種電連接器,其設有一插接口,並且包括絕緣本體及固持於絕緣本體內的複數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主體部及設於主體部上的一舌板;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設於主體部上的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前端向前延伸並設於舌板上的彈性第一接觸部、自第一固持部後端向下彎折延伸的第一連接部以及自第一連接部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設於舌板上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前端延伸且位於舌板上的第二接觸部、自第二固持部後端向下彎折延伸的第二連接部以及自第二連接部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的結構強度相同,因為第一端子的彈性第一接觸部呈懸臂狀並延伸入插接口內,在使用中要發生彈性變形,而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觸部呈平板狀貼靠於舌板上並暴露於插接口內,在使用中不需要發生彈性變形,所以造成第一端子的使用壽命小於第二端子的使用壽命,進而導致電連接器的使用壽命因第一端子的使用壽命的影響而減小。
是以,有必要對習知之電連接器進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延長使用壽命的電連接器。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其設有一插接口,並包括絕緣本體及設於絕緣本體上的複數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主體部及設於主體部上的一舌板;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設於主體部上的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前端向前延伸並設於舌板上的彈性第一接觸部、自第一固持部後端向下彎折延伸的第一連接部以及自第一連接部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設於舌板上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前端延伸且位於舌板上的第二接觸部、自第二固持部後端向下彎折延伸的第二連接部以及自第二連接部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彈性第一接觸部成懸臂狀並延伸入插接口內,所述第二接觸部成平板狀貼靠於舌板上並暴露於插接口內,所述第一端子的結構強度優於第二端子。
與習知技術相比,該電連接器的第一端子的強度優於第二端子的強度,藉如是排配,增強了彈性第一接觸部的強度,進而增加了第一端子及該電連接器的使用壽命。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九圖所示,本發明電連接器100為堆疊設計的四層USB 3.0插座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1、固持於絕緣本體1上的複數端子2、固持於絕緣本體1後側以定位端子2的絕緣塊3及遮蓋絕緣本體1的遮蔽殼體4。所述電連接器100沿絕緣本體1上下方向堆疊設置有四個用以收容對接插頭(未圖示)的插接口5。
請參閱第七圖至第九圖所示,所述絕緣本體1包括主體部11及固持於主體部11上的複數舌板12。所述主體部11設有基部13及自基部13前端向前延伸的複數隔板14。所述基部13設有一前端面130。所述隔板14沿絕緣本體1上下方向間隔設置並且相互平行。所述基部13設置有複數自前端面130向後凹設的收容腔131以固持舌板12、位於收容腔131下側且前後貫穿基部13的第一端子收容孔137及位於收容腔131後側並前後貫穿基部13的第二端子收容孔132以固持端子2。所述收容腔131設有位於第二端子收容孔132前方且橫向設置的第一收容腔1311、及自第一收容腔1311兩端向下延伸且位於第二端子收容孔132兩側的第二收容腔1312。所述基部13後端凹設有用以收容並固持絕緣塊3的容置空間133。所述容置空間133兩側內壁形成有向內延伸用以固持絕緣塊3的倒勾138。所述基部13兩側分別設有複數向內凹陷的凹陷部134以與遮蔽殼體4相抵持及向外凸設的凸塊135以與遮蔽殼體4相扣持。所述基部13後端下側凹設有複數與最下側一排的第一端子收容孔137相對應的槽道136以定位端子2後端。
每一舌板12設有收容並固持於收容腔131內的固持段121及自固持段121向前延伸到插接口5的對接部122。所述固持段121設有收容於第一收容腔1311內的橫向部分1211以限制舌板12沿絕緣本體1上下方向移動、及自橫向部分1211兩端下側分別向後延伸的固持臂1212。所述固持臂1212收容於第二收容腔1312內並勾持於基部13後側、所述橫向部分1211後端向後抵持於第一收容腔1311內壁,從而可防止舌板12沿絕緣本體1前後方向移動。所述對接部122上形成有位於底面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222、位於第一端子收容槽1222前側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及形成於相鄰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之間的凸肋。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向前貫穿至對接部122前端面,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222與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沿絕緣本體1前後方向間隔設置。
所述端子2包括沿絕緣本體1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組端子21、第二組端子22、第三組端子23及第四組端子24。所述每一組端子21、22、23、24均包括第一端子26及位於第一端子26上方的第二端子25。所述第一端子26設有固持於第一端子收容孔137內的第一固持部261、自第一固持部261前端向前延伸到第一端子收容槽1222內的彈性第一接觸部262、自第一固持部261後端向下彎折延伸的第一連接部263及自第一連接部263向下豎直延伸的第一焊接部264。所述第二端子25鑲埋成型於舌板12中,並設有埋設於舌板12內的第二固持部251、自第二固持部251前端延伸到對接部122並收容於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內的第二接觸部252、自第二固持部251後端向下彎折延伸的第二連接部253及自第二連接部253向下豎直延伸的第二焊接部254。所述彈性第一接觸部262、第二接觸部252設於對應舌板12的同一側且沿絕緣本體1前後方向排佈成兩排,且所述彈性第一接觸部262位於第二接觸部252後方。所述彈性第一接觸部262呈懸臂狀收容於第一端子收容槽1222內並延伸入插接口5內,所述第二接觸部252呈平板狀貼靠於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的底面並暴露於插接口5內。所述第一端子26的結構強度優於所述第二端子25的結構強度,增加所述第一端子26的使用壽命,進而增加電連接器100的使用壽命。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26的厚度與第二端子25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端子26的材料強度優於所述第二端子25的材料強度,所述第一端子26的材料是磷銅,所述第二端子25的材料是黃銅,因此,本實施方式通過第一端子26採用較好的材料來加強其強度。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通過設置所述第一端子26的厚度大於所述第二端子25的厚度,來達到所述第一端子26的結構強度優於第二端子25的結構強度的效果。
所述第一組端子21、第二組端子22中的第一固持部261後端設有沿遠離第二固持部251方向彎折延伸的第一彎折部,所述第一連接部263自第一彎折部後端向下彎折延伸,如此設置,可以降低端子2之間的串音。所述每一組端子21、22、23、24內的第一連接部263與第二連接部253沿絕緣本體1前後方向成兩排設置,從而使得第一、第二、第三組及第四端子21、22、23、24的連接部253、263沿絕緣本體1前後方向排列為八排,其中第四組端子24的連接部253、263位於最前兩排,而第一組端子21的連接部253、263位於最後兩排。
所述每一組端子21、22、23、24中的第二端子25均包括有位於兩側的兩對差分信號端子及位於兩對差分信號端子之間的一根接地端子,所述同一組端子中的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251及第二連接部253沿絕緣本體1橫向的寬度大於所述兩對差分信號端子的第二固持部251及第二連接部253沿絕緣本體1橫向的寬度;所述第一組端子21、第二組端子22中的第二端子25的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251及第二連接部253沿絕緣本體1橫向的寬度大於所述第三組端子23、第四組端子24中的第二固持部251及第二連接部253沿絕緣本體1橫向的寬度。所述第一組端子21、第二組端子22中的第二端子25的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251上的前段部分較其後段部分寬,且其前段部分上設有複數孔;所述第三組端子23、第四組端子24中的第二端子25的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251的前段部分較其後段部分寬,且其前端部分呈十字架狀;所述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及第四組端子21、22、23、24中差分信號端子的第二固持部251的前段部分較其後段部分窄,如此設置,可以降低接地端子之間的阻抗差值,提高電連接器的電氣性能。
請參閱第三圖至第八圖所示,所述絕緣塊3包括固持於絕緣本體1後端、並沿絕緣本體1上下方向相互固持的第一絕緣塊31及第二絕緣塊32,及夾持於第一、第二絕緣塊31、32與基部13之間的第三絕緣塊33。所述第一絕緣塊31間隔設置有複數上下貫穿的第一收容孔311以收容第一組端子21中第二、第一端子25、26的連接部253、263及第二組端子22中第二端子25的第二連接部253上側部分。所述第二絕緣塊32設有複數上下貫穿並與第一收容孔311沿絕緣本體1上下方向一一對應的第二收容孔321以收容第一組端子21中的第一、第二連接部253,263及第二組端子22中第二端子25的第二連接部253下側部分。所述第一絕緣塊31底面向上凹設有固持孔312,所述第二絕緣塊32設有自頂面向上延伸以與所述固持孔312相固持的固持柱322,以將第一絕緣塊31與第二絕緣塊32沿絕緣本體1上下方向固持在一起。所述固持孔312沿絕緣本體1橫向位於第一收容孔311的外側,所述固持柱322沿絕緣本體1橫向位於第二收容孔321的外側並與所述固持孔312對應設置。由此可見,本發明電連接器100設置沿上下方向相互固持的第一、第二絕緣塊31、32,從而可減短成型每一絕緣塊31、32上收容孔311、321的過程中模具(未圖示)上相應模仁的長度,使得模仁不易被碰撞而斷裂,降低產品製造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所述第二絕緣塊32兩側分別設有一向外突伸的固持塊325以與遮蔽殼體4相固持,及自兩側前端向前延伸的卡勾326。
所述第三絕緣塊33設有複數上下貫穿的第三收容孔331及自第三絕緣塊33後側凹設的收容槽332。所述第三組端子23中的第二、第一連接部253、263及第四組端子24中第二連接部253收容於第三收容孔331內。所述第二組端子22中第一端子26的第一連接部263向前收容於所述收容槽332內,所述第二絕緣塊32前側設有複數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肋323,所述第一凸肋323向前收容於所述收容槽332內以抵持位於第二絕緣塊32前方的第二組端子22中第一連接部263後側以防止第二組端子22中的第一連接部263前後晃動。所述第四組端子24中的第一連接部263向前收容於絕緣本體1後端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內。所述第三絕緣塊33前側凸伸有複數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肋333,所述第二凸肋333向前收容於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221內並抵壓於所述第四組端子24的第一連接部263後側,以防止第四組端子24中的第一連接部263前後晃動。所述第三絕緣塊33兩側分別設有向外突伸的扣持塊334。組裝時,所述卡勾326勾持在扣持塊334的外側以將第三絕緣塊33固持在兩卡勾326之間。所述第一、第三絕緣塊31、33兩側分別設有與絕緣本體1上容置空間133兩側內壁上的倒勾138相勾持的卡塊313。
由此可見,所述第一組端子21中的第一、第二連接部263、253及第二組端子22中的第二連接部253共同組成收容於第一、第二絕緣塊31、32上的後連接部,其中後連接部上側部分收容於第一絕緣塊31上的第一收容孔311內,而後連接部下側部分收容於第二絕緣塊32上的第二收容孔321內。所述第二組端子22中的第一連接部263共同組成位於後連接部前方的中連接部,並且該中連接部夾持固定在第二絕緣塊32和第三絕緣塊33之間。其中所述中連接部沿絕緣本體1上下方向的高度大於第三絕緣塊33而小於第一絕緣塊31和第二絕緣塊32疊加後的高度,所述第三絕緣塊33設計成向上延伸超過第二絕緣塊32頂端而未超出第一絕緣塊31頂端,從而可使中連接部上側抵靠在第三絕緣塊33後端上側以防止中連接部頂部向前傾斜。所述第三組端子23中的第一、第二連接部263、253及第四組端子24中第二連接部253共同組成位於中連接部前方的前連接部,該前連接部分別收容在第三絕緣塊33的第三收容孔331內。所述第四組端子24的第一連接部263共同夾持固定在第三絕緣塊33與絕緣本體1之間。
所述遮蔽殼體4包括沿絕緣本體1前後方向相互固持的第一殼體41和第二殼體42,及遮蓋於每一隔板14上下側的內殼體43。所述第一殼體41設有遮蓋絕緣本體1頂部的頂壁411、自頂壁411兩側分別向下延伸以遮蓋絕緣本體1兩側的兩側壁412。所述頂壁411設有一對向下延伸入頂部插接口5內的一對第一抵壓彈片4111及位於頂壁411後側的一對通孔4112。所述每一側壁412設有複數與每一插接口5相對應並側向延伸入插接口5內的第二抵壓彈片4121、及位於每兩個第二抵壓彈片4121之間的開口4122。所述每一側壁412後側分別設有一對向內刺破的凸片4123以抵持於絕緣本體1上的凹陷部134內,及自後端凹設的一對缺口4124以與絕緣本體1上的凸塊135及第二絕緣塊32兩側的固持塊325相固持。所述側壁412上在每一缺口4124下側分別設有一固持孔4125以與第二殼體42相固持。
所述第二殼體42設有一遮蓋絕緣本體1及絕緣塊3後側的後蓋421、自後蓋421頂部向前延伸的頂緣422及自後蓋421兩側分別向前延伸的側緣423。所述頂緣422及兩側緣423分別設有一對向內撕破的固持片424以分別與第一殼體41頂壁411上的通孔4112及側壁412上的固持孔4125相固持。
所述每一內殼體43設有平板部431遮蓋在隔板14的前端、自所述平板部431上下兩側分別向後延伸以遮蓋在隔板14上下兩側的延伸部432、及自平板部431左右兩側分別向後延伸的扣持片433以分別與第一殼體41兩側壁412前側的開口4122相扣持。所述平板部431上設有一對向前並相向延伸的接地片4311以與電腦機殼(未圖示)相抵接而進行接地。所述每一延伸部432上設有一對向上或向下延伸入插接口5內的第三抵壓彈片4321以與對接插頭相扣持。
由以上可知,本發明電連接器100中設置有固持於絕緣本體1上的複數端子2,所述端子2包括第一組端子21、第二組端子22、第三組端子23及第四組端子24。每一組端子21、22、23、24均包括第一端子26及位於第一端子26上方的第二端子25,所述第一端子26的結構強度優於第二端子25。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26的材料強度優於所述第二端子25的材料強度,所述第一端子26的材料是磷銅,所述第二端子25的材料是黃銅。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通過設置所述第一端子26的厚度大於所述第二端子25的厚度,來達到所述第一端子26的結構強度優於第二端子25的結構強度的效果,增加第一端子26的使用壽命,進而增加電連接器100的使用壽命,同時第二端子25採用強度較弱材料以同時控制整個電連接器100的成本。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組端子21及第二組端子22中第一端子26的厚度大於所述第三組端子23及第四組端子24中第一端子26的厚度,如此設置,可以降低第一端子26之間的阻抗差,提高電連接器的電氣性能。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該電連接器100為USB3.0插座連接器,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同樣可以為E-SATA與USB2.0或USB3.0共用插接口的插座連接器。所述USB2.0或USB3.0的端子接觸部位於舌板一側,而E-SATA端子的接觸部位於舌板另一側,且USB2.0或USB3.0端子彈性強度大於E-SATA端子彈性強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本發明之範圍並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舉凡熟習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0...電連接器
1...絕緣本體
11...主體部
12...舌板
121...固持段
1211...橫向部分
1212...固持臂
122...對接部
1221...第二端子收容槽
1222...第一端子收容槽
13...基部
130...前端面
131...收容腔
1311...第一收容腔
1312...第二收容腔
132...第二端子收容孔
133...容置空間
134...凹陷部
135...凸塊
136...槽道
137...第一端子收容孔
138...倒勾
14...隔板
2...端子
21...第一組端子
22...第二組端子
23...第三組端子
24...第四組端子
25...第二端子
251...第二固持部
252...第二接觸部
253...第二連接部
254...第二焊接部
26...第一端子
261...第一固持部
262...第一接觸部
263...第一連接部
264...第一焊接部
3...絕緣塊
31...第一絕緣塊
311...第一收容孔
312...固持孔
313...卡塊
32...第二絕緣塊
321...第二收容孔
322...固持柱
323...第一凸肋
325...固持塊
326...卡勾
33...第三絕緣塊
331...第三收容孔
332...收容槽
333...第二凸肋
334...扣持塊
4...遮蔽殼體
41...第一殼體
411...頂壁
4111...第一抵壓彈片
4112...通孔
412...側壁
4121...第二抵壓彈片
4122...開口
4123...凸片
4124...缺口
4125...固持孔
42...第二殼體
421...後蓋
422...頂緣
423...側緣
424...固持片
43...內殼體
431...平板部
4311...接地片
432...延伸部
4321...第三抵壓彈片
433...扣持片
第一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立體組合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部分分解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絕緣塊與端子之立體組合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之部分分解圖。
第五圖係第四圖另一角度之部分分解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第一、第二絕緣塊之立體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另一角度之立體分解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端子之右視圖。
21...第一組端子
22...第二組端子
23...第三組端子
24...第四組端子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設有一插接口,包括:
    絕緣本體,其包括主體部及設於主體部上的一舌板;以及
    端子,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設於主體部上的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前端向前延伸並設於舌板上的彈性第一接觸部、自第一固持部後端向下彎折延伸的第一連接部以及自第一連接部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設於舌板上的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前端延伸且位於舌板上的第二接觸部、自第二固持部後端向下彎折延伸的第二連接部以及自第二連接部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彈性第一接觸部呈懸臂狀並延伸入插接口內,所述第二接觸部呈平板狀貼靠於舌板上並暴露於插接口內,並且所述第一端子的結構強度優於第二端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的厚度大於所述第二端子的厚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材料強度優於所述第二端子的材料強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材料為磷銅,所述第二端子的材料為黃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組裝於舌板上,所述第二端子鑲埋成型於舌板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的排佈符合USB3.0傳輸標準,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位於兩側的兩對差分信號端子及位於兩對差分信號端子之間的一根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及第二連接部沿絕緣本體橫向的寬度大於所述兩對差分信號端子的第二固持部及第二連接部沿絕緣本體橫向的寬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的前段部分較其後段部分寬,且其前段部分上設有複數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固持部前段部分較其後段部分寬,且其前段部分呈十字架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兩對差分信號端子的第二固持部的前段部分較其後段部分窄。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固持部後端設有沿遠離相應第二端子的第二固持部方向彎折延伸的第一彎折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自第一彎折部後端向下彎折延伸。
TW100129611A 2011-08-18 2011-08-18 電連接器 TWI4663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9611A TWI466387B (zh) 2011-08-18 2011-08-18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9611A TWI466387B (zh) 2011-08-18 2011-08-18 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0783A true TW201310783A (zh) 2013-03-01
TWI466387B TWI466387B (zh) 2014-12-21

Family

ID=48482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9611A TWI466387B (zh) 2011-08-18 2011-08-18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6638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00125U (en) * 2010-06-30 2011-03-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nsulator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66387B (zh) 2014-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3499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TWI431850B (zh) 電連接器
US8708750B2 (en) Combo connector
TWI742207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US10109966B2 (en)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US951540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etallic plate
US817262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1238593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875806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contact module with one set of terminals insert molded and a second set separately mounted
US9484691B2 (en) RJ45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a terminal module prventing dislodgment of a terminal due to mistaken insertion
JP2011086624A (ja) コネクタ
US930634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insulative housing
US800730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
US84752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ousing
TWI466387B (zh) 電連接器
TWM569095U (zh) 電連接器
CN209981590U (zh) 电连接器
CN21628931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TWI569542B (zh) 插座電連接器
CN210723448U (zh) 电连接器
CN209981634U (zh) 电连接器
CN211404825U (zh) 电连接器
TWI401849B (zh) 電連接器
CN101174742B (zh) 电连接器
CN107706573B (zh) 具大电流的type-c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