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6381A - 具有絕緣特徵的定向天線 - Google Patents

具有絕緣特徵的定向天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6381A
TW201306381A TW101120792A TW101120792A TW201306381A TW 201306381 A TW201306381 A TW 201306381A TW 101120792 A TW101120792 A TW 101120792A TW 101120792 A TW101120792 A TW 101120792A TW 201306381 A TW201306381 A TW 2013063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dipole
ground plane
antennas
dir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0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andell Cozzolino
Ricky Chair
Original Assignee
Gal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IL2011/00045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1154954A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Gal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altronic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06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6381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天線,該天線包含:一反射體,其由一接地平面形成,該接地平面在其中具有一缺口,該缺口經調適以操作為一耦合槽孔天線且藉此切斷該接地表面上之表面電流;及一被驅動元件,其由接近於該缺口而耦合至該接地平面之一偶極天線形成。

Description

具有絕緣特徵的定向天線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天線,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於無線裝置中使用之定向天線。
咸信下列專利文獻表示當前最先進技術:美國專利:5,008,681;5,220,335;5,712,643;5,913,549;6,025,811;6,046,703;6,326,922;6,483,476;7,015,860及7,202,824。
本發明試圖提供一種於無線通信裝置中使用之具有一絕緣特徵之改良式定向天線。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天線,該天線包含:一反射體,其由一接地平面形成,該接地平面在其中具有一缺口,該缺口經調適以操作為一耦合槽孔天線且藉此切斷該接地表面上之表面電流;及一被驅動元件,其由接近於該缺口而耦合至該接地平面之一偶極天線形成。
較佳地,該天線亦包含自該接地平面偏移之至少一寄生導向器,該缺口係定位於該至少一寄生導向器與該接地平面之一邊緣之間。
較佳地,該缺口大致上平行於該偶極且在朝向該接地平面之邊緣之一方向上自該偶極向後偏移。
較佳地,該缺口具有介於該偶極之一操作波長之四分之一與一半之間之一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該接地平面包含一印刷電路板(PCB)接地平面。
較佳地,該接地平面、該至少一導向器及該偶極係藉由一介電表面支撐。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該接地平面及該導向器係平面。
較佳地,該偶極係平面。或者,該偶極係非平面。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較佳實施例,該天線亦包含與該偶極一體式地形成之一平衡-不平衡轉換器。
較佳地,該偶極包含一第一偶極臂及一第二偶極臂。
較佳地,該偶極係藉由一饋電線饋電。
較佳地,該饋電線包含一傳輸線,該傳輸線較佳係一印刷傳輸線。
較佳地,該第一偶極臂係流電(galvanically)連接至該傳輸線,且該第二偶極臂係流電連接至該接地平面。
根據本發明之又一較佳實施例,該饋電線包含一同軸電纜,該同軸電纜包含一內導體及一外導體。
較佳地,該第一偶極臂係流電連接至該內導體,且該第二偶極臂係流電連接至該接地平面。
此外或替代地,該外導體係流電連接至該接地平面。
較佳地,該至少一導向器係流電連接至該偶極以形成一單體式結構。
較佳地,該天線包含一單一金屬片。
較佳地,該至少一導向器包含至少一導電帶。
較佳地,該天線之一峰值增益等於至少約5 dBi。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一多個天線總成包含至少兩個天線,且該接地平面包含該至少兩個天線之一共同接地平面。
較佳地,該至少兩個天線之間之一絕緣優於約-35 dB。
自下列實施方式結合圖式將更全面地瞭解並明白本發明。
現在參考圖1A及圖1B,其等分別係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建構及操作之一天線之簡化俯視圖及透視圖。
如圖1A及圖1B所見,提供一天線100。天線100較佳包含呈一接地平面102之形式之一反射體及自接地平面102偏移之至少一寄生導向器(此處包含一寄生導向器104)。天線100進一步包含呈一偶極天線106之形式之一被驅動元件,該被驅動元件耦合至接地平面102且較佳定位於導向器104與接地平面102之一邊緣108之間。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明白,包含反射體102、至少一寄生導向器104及被驅動元件106之天線100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一宇田-八夫(Yagi-Uda)型天線。天線100與習知宇田-八夫型天線不同之處在於:由接地平面102形成之反射體具有大體上大於約天線之操作波長之一半波長之典型宇田-八夫反射體長度之一電氣長度。
本發明之天線之一特定特徵係:在接地平面102中形成一缺口110,該缺口110較佳自該接地平面102之一上邊緣 112向內延伸。缺口110較佳大致上平行於偶極106且在朝向邊緣108且遠離導向器104之一方向上相對於該偶極106向後偏離。缺口110較佳具有介於約該偶極106之一操作波長之四分之一與一半之間之一長度及介於約其自身長度之四分之一與一半之間之一寬度。如下文將更詳細解釋,缺口110用以改良偶極106之方向性及絕緣。
接地平面102較佳係一印刷電路板(PCB)接地平面,然而應明白接地平面102可由任何合適的導體形成。接地平面102、導向器104及偶極106較佳係藉由一介電表面114支撐。介電表面114可為一PCB、空氣或具有合適介電性質之任何其他材料之一層。如圖1B最清晰所見,偶極106較佳係一非平面元件,較佳經安置大致上平行於接地平面102且安置在接地平面102上方。導向器104較佳係導電材料之一平面帶,該平面帶可經印刷、電鍍或以其他方式附接至支撐表面114。
偶極106較佳藉由一饋電線(諸如一傳輸線116)饋電。一非平面平衡-不平衡轉換器區段118較佳係與偶極106一體式地形成以改良偶極106與傳輸線116之阻抗匹配。在缺乏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18之情況下,偶極106之低輸入阻抗將較差匹配於習知傳輸線之典型50歐姆阻抗,從而導致天線100之效率及頻寬二者之降級。
偶極106較佳係一半波長偶極,較佳包含電連接至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18並與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18鄰接之各自第一共線四分之一波長臂120及第二共線四分之一波長臂 122。應明白,雖然偶極106及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18為描述其等不同功能之目的而在本文予以區分,但是偶極106及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18較佳形成為一整體式結構。
如圖1A最清晰所見,第一偶極臂120較佳在一饋電點124處連接至傳輸線116,且第二偶極臂122較佳在一接地點126處連接至該接地平面102。饋電點124及接地點126較佳定位於第一偶極臂120及第二偶極臂122與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18之間。
在天線100之操作中,在饋電點124處藉由憑藉傳輸線116傳送之一射頻信號激勵偶極106。接地平面102及導向器104充當寄生元件、再輻射自該偶極106接收之功率,且藉此沿垂直於偶極106之一軸增加天線100在自該偶極106向前朝向該導向器104之一方向上之方向性。熟習此項技術者應明白,迄今為止描述之天線100之操作因此大致上類似於一定向宇田-八夫天線之典型操作。
然而,若未提供缺口110,則接地平面102之上邊緣112上藉由偶極106感應之表面電流將沿該上邊緣112分散遠離偶極106。此等所分散表面電流將趨於藉由引起功率在偶極106後方而非前方之一方向上非所要地輻射而不利地影響天線100之方向性。缺口110之存在產生接地平面102之不連續性,從而導致所感應表面電流沿該接地平面102之上邊緣112行進以集中在缺口110周圍。因此,缺口110有效地充當一耦合槽孔天線且趨於輻射,藉此改良天線100之方向性。
自圖2之考量最佳地明白缺口110對接地平面102上之表面電流之分佈之影響。
現在參考圖2,圖2係展示圖1A及圖1B中所示之類型之一天線之一表面電流分佈之一簡化圖。
如圖2所見,沿接地平面102之上邊緣112感應之表面電流藉由缺口110切斷且因此限制在接地平面102之接近偶極106之一區域。此最小化藉由接地平面102在偶極106後方之一方向上非所要地輻射之功率量,且藉此改良天線100之方向性。在缺乏缺口110之情況下,表面電流將繼續沿上表面112行進至接地平面102超出缺口110之區域中,藉此將功率分散在偶極106後方之一方向上,且減小該天線之方向性。
除減小天線100之方向性外,此等表面電流亦將趨於引起可共置於接地平面102上之多個天線之間之非所要耦合。如下文將參考圖12至圖16更詳細地解釋,由於缺口110切斷表面電流,改良共用接地平面102之多個天線之間之絕緣。
天線100主要在如由圖3及圖4中分別所示之天線100之H平面輻射場型及E平面輻射場型中分別圖解說明之主瓣302及402指示之一方向上輻射。如圖3及圖4所見,天線100在後瓣304及404之方向上僅輻射有限功率。如圖5中所示,天線100在2.6 GHz下可具有約5.57 dBi之一峰值增益。
除缺口110之存在改良天線100之方向性及絕緣外,缺口110亦用以有利地加寬天線100之操作頻寬(如由圖6中所示 之天線100之回波損耗圖表之一廣泛局部最小值602指示)。天線100之增強頻寬係歸因於缺口110之諧振長度,從而導致偶極106及缺口110在一廣泛頻率範圍內輻射。
現在參考圖7,圖7係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建構及操作之一天線之一簡化視圖。
如圖7所見,提供一天線700,該天線700包含一接地平面702、至少一寄生導向器(此處包含一寄生導向器704)及較佳定位於導向器704與接地平面702之一邊緣708之間之一偶極706。一缺口710較佳形成在接地平面702中,自接地平面702之一上邊緣712向內延伸且自偶極706偏移。接地平面702、導向器704及偶極706較佳定位於一介電支撐表面714上。導向器704較佳係導電材料之一平面帶,該平面帶可經印刷、電鍍或以其他方式附接至支撐表面714。
天線700較佳係藉由具有大約50歐姆之一阻抗之一印刷傳輸線716(諸如一共面波導)饋電。傳輸線716藉由一平衡-不平衡轉換器718(該平衡-不平衡轉換器718較佳整合至偶極706中)匹配於具有遠低於50歐姆之一輸入阻抗之偶極706。
偶極706較佳係一半波長偶極,且較佳包含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偶極臂720及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偶極臂722。偶極臂720及722較佳與平衡-不平衡轉換器718鄰接且電連接至平衡-不平衡轉換器718。第一偶極臂720較佳在一饋電點724處連接至傳輸線716。第二偶極臂722較佳在一接地點726處連接至接地平面702。饋電點724及接地點726較佳定位 於偶極706及平衡-不平衡轉換器718後方。
接地平面702、導向器704、偶極706、傳輸線716及平衡-不平衡轉換器718較佳形成為載體714之一共同表面上之印刷元件。
應明白,除偶極706及平衡-不平衡轉換器718之平面本質(與天線100中之偶極106及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18之非平面組態相比)以外且除平衡-不平衡轉換器之放置以外,天線700在所有相關方面大致上類似於天線100。而在天線100中,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18在接地平面102之方向上朝偶極106之後方延伸,在天線700中,平衡-不平衡轉換器718在導向器704之方向上朝偶極706之前方延伸。在天線700中,因此,饋電點724及接地點726較佳定位於平衡-不平衡轉換器718及偶極706二者後方,而非如在天線100中般定位於平衡-不平衡轉換器與偶極之間。
天線700共用上文參考天線100描述之其他特徵及優點,包含歸因於缺口710之存在之改良方向性及絕緣以及加寬頻寬。
現在參考圖8,圖8係根據本發明之又一較佳實施例建構及操作之一天線之一簡化視圖。
如圖8所見,提供一天線800,該天線800包含一接地平面802、至少一寄生導向器(此處包含一寄生導向器804)及較佳定位於導向器804與接地平面802之一邊緣808之間之一偶極天線806。一缺口810較佳形成在接地平面802中,自接地平面802之一上邊緣812向內延伸且自偶極806偏 移。接地平面802、導向器804及偶極806較佳定位於一介電支撐表面814上。
天線800較佳藉由一同軸電纜(未展示)饋電,該同軸電纜憑藉一平衡-不平衡轉換器818(該平衡-不平衡轉換器818係整合至偶極806中)而阻抗匹配於偶極806。
偶極806較佳係一半波長偶極,且較佳包含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偶極臂820及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偶極臂822。偶極臂820及822較佳與平衡-不平衡轉換器818鄰接且電連接至平衡-不平衡轉換器818。第一偶極臂820較佳在一饋電點824處連接至該同軸電纜之一內導體。第二偶極臂822較佳在一接地點826處連接至接地平面802。該同軸電纜之一外導體較佳在一連接點828處連接至該接地平面802。饋電點824及接地點826較佳定位於偶極806及平衡-不平衡轉換器818後方。
接地平面802、導向器804及偶極806較佳係平面視需要印刷導電元件。應明白,為改良天線800之方向性,可視需要將額外導向器(諸如圖9中所示之導電元件902)併入天線800中。
應明白,除天線800之饋電線結構以外,天線800在所有相關方面大致上類似於天線700。而天線700係藉由一印刷傳輸線饋電,天線800係藉由一同軸電纜饋電。歸因於與長印刷傳輸線之傳輸損耗相比同軸電纜之較低傳輸損耗,因此天線800尤其適用於其中無線電單元經定位遠離天線之無線電系統中。
天線800共用上文參考天線100及700描述之其他特徵及優點,包含歸因於缺口810之存在之改良方向性及絕緣以及加寬頻寬。
現在參考圖10,圖10係根據本發明之又另一較佳實施例建構及操作之一天線之一簡化俯視圖。
如圖10所見,提供一天線1000,該天線1000包含一接地平面1002、至少一寄生導向器(此處包含一寄生導向器1004)及較佳定位於導向器1004與接地平面1002之一邊緣1008之間之一偶極1006。一缺口1010較佳形成在接地平面1002中,自接地平面1002之一上邊緣1012向內延伸且自偶極1006偏移。接地平面1002、導向器1004及偶極1006較佳定位於一介電支撐表面1014上。接地平面1002、導向器1004及偶極1006較佳係平面視需要印刷導電元件。
天線1000較佳藉由一同軸電纜(未展示)饋電,該同軸電纜憑藉一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018阻抗匹配於偶極1006,該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018係整合至偶極1006中。應明白,天線1000僅藉由實例而圖解說明為藉由一同軸電纜饋電,且天線1000可替代地藉由任何其他合適饋電線(包含如上文參考天線100及700描述之一傳輸線)饋電。
天線1000之一特定特徵係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018較佳具有一延伸結構,藉由該延伸平衡-不平衡轉換器結構1018,導向器1004較佳流電連接至偶極1006。歸因於天線1000之單體式設計,天線1000可由一單一金屬薄片建構且直接附接至一無線通信裝置之內部塑膠壁,藉此可排除支 撐表面1014。
應明白,為改良天線1000之方向性,可將額外導向器(諸如圖11中所示之導電元件1102)併入天線1000中且可將該等額外導向器連接至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018及導向器1004二者。
偶極1006較佳係一半波長偶極,且較佳包含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偶極臂1020及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偶極臂1022。偶極臂1020及1022較佳與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018鄰接且電連接至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018。第一偶極臂1020較佳在一饋電點1024處連接至同軸電纜之一內導體。第二偶極臂1022較佳在一接地點1026處連接至接地平面1002。該同軸電纜之一外導體較佳在一連接點1028處連接至該接地平面1002。饋電點1024及接地點1026較佳定位於偶極1006及平衡-不平衡轉換器1018後方。
應明白,除天線1000之單體式設計以外,天線1000在所有相關方面大致上類似於天線800。天線1000共用上文參考天線800描述之其他特徵及優點,包含歸因於缺口1010之存在之改良方向性及絕緣以及加寬頻寬。
現在參考圖12,圖12係包含圖1A及圖1B中所示之類型之兩個共置天線之一天線總成之一簡化俯視圖。
如圖12所見,提供一天線總成1200,該天線總成1200包含至少兩個天線,此處藉由實例展示為天線1202及1204。天線1202及1204之各者較佳根據上文參考圖1A及圖1B之天線100描述之本發明之實施例建構及操作。因此,天線 1202包含一偶極1206、一印刷傳輸饋電線1208及一導電導向器1210,且天線1204較佳包含一偶極1212、一印刷傳輸饋電線1214及一導電導向器1216。天線1202及1204之各者較佳耦合至一共同接地平面1218。
天線1202較佳定位成鄰近形成於共同接地平面1218中之缺口1220,且天線1204較佳定位成鄰近形成於共同接地平面1218中之缺口1222。天線1202及1204以及接地平面1218較佳藉由一共同介電表面1224支撐。
缺口1220及1222之存在用以切斷沿共同接地平面1218之一上邊緣感應之表面電流,該等表面電流將以其他方式引起天線1202與天線1204之間之非所要耦合。
現在參考圖13,圖13係展示圖12中所示之類型之倆個共置天線之回波損耗及絕緣之一圖表。
如圖13所見,天線之各者之操作頻寬(可由一線1302推斷)係集中在約2.6 GHz之一諧振頻率上。天線之間之絕緣(藉由一線1304標繪)在2.6 GHz下被視為優於-36 dB。天線1202與天線1204之間之此高絕緣減小PCB上對濾波器之需要,否則將需要該等濾波器以最小化該兩個天線之間之耦合。如圖14所見,天線1202及1204之各者在2.6 GHz下可具有約5.6 dBi之一峰值增益。
現在參考圖15A至圖16B,圖15A至圖16B係分別展示圖12中所示之類型之倆個共置天線之H平面輻射場型及E平面輻射場型之圖表。
如圖15A及圖15B中所見,分別藉由曲線圖1502及1504 表示天線1202及1204之H平面輻射場型。如圖16A及圖16B中所見,分別藉由曲線圖1602及1604表示天線1202及1204之E平面輻射場型。如自此等曲線圖明白,儘管天線1202及1204共置在接地平面1218上,其等仍保持高度定向性。
應明白,雖然圖12中僅圖解說明兩個天線(即,天線1202及天線1204),但是歸因於天線之改良相互絕緣,在共同接地平面1218上包含更大數目個天線亦係可行的。進一步明白,本文描述之任何天線類型之兩個或兩個以上天線(包含天線700至天線1100之任一者)可共置於一共同接地平面上。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明白,本發明並不受限於下文特定主張之事項。實情係,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在閱讀參考該等圖式且並未在此項技術中之前述描述後將想到,本發明之範疇包含上文描述之特徵之各種組合及子組合以及其等之修改及變體。
100‧‧‧天線
102‧‧‧接地平面
104‧‧‧寄生導向器
106‧‧‧偶極天線/偶極
108‧‧‧接地平面之邊緣
110‧‧‧缺口
112‧‧‧接地平面之上邊緣
114‧‧‧介電表面/支撐表面
116‧‧‧傳輸線
118‧‧‧平衡-不平衡轉換器區段
120‧‧‧第一共線四分之一波長臂/第一偶極臂
122‧‧‧第二共線四分之一波長臂/第二偶極臂
124‧‧‧饋電點
126‧‧‧接地點
302‧‧‧主瓣
304‧‧‧後瓣
402‧‧‧主瓣
404‧‧‧後瓣
602‧‧‧局部最小值
700‧‧‧天線
702‧‧‧接地平面
704‧‧‧寄生導向器
706‧‧‧偶極
708‧‧‧接地平面之邊緣
710‧‧‧缺口
712‧‧‧接地平面之上邊緣
714‧‧‧介電支撐表面/載體
716‧‧‧印刷傳輸線
718‧‧‧平衡-不平衡轉換器
720‧‧‧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偶極臂
722‧‧‧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偶極臂
724‧‧‧饋電點
726‧‧‧接地點
800‧‧‧天線
802‧‧‧接地平面
804‧‧‧寄生導向器
806‧‧‧偶極天線
808‧‧‧接地平面之邊緣
810‧‧‧缺口
812‧‧‧接地平面之上邊緣
814‧‧‧介電支撐表面
818‧‧‧平衡-不平衡轉換器
820‧‧‧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偶極臂
822‧‧‧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偶極臂
824‧‧‧饋電點
826‧‧‧接地點
828‧‧‧連接點
902‧‧‧導電元件
1000‧‧‧天線
1002‧‧‧接地平面
1004‧‧‧寄生導向器
1006‧‧‧偶極
1008‧‧‧接地平面之邊緣
1010‧‧‧缺口
1012‧‧‧接地平面之上邊緣
1014‧‧‧介電支撐表面
1018‧‧‧平衡-不平衡轉換器
1020‧‧‧第一四分之一波長偶極臂
1022‧‧‧第二四分之一波長偶極臂
1024‧‧‧饋電點
1026‧‧‧接地點
1028‧‧‧連接點
1102‧‧‧導電元件
1200‧‧‧天線總成
1202‧‧‧天線
1204‧‧‧天線
1206‧‧‧偶極
1208‧‧‧印刷傳輸饋電線
1210‧‧‧導電導向器
1212‧‧‧偶極
1214‧‧‧印刷傳輸饋電線
1216‧‧‧導電導向器
1218‧‧‧共同接地平面
1220‧‧‧缺口
1222‧‧‧缺口
1224‧‧‧共同介電表面
1302‧‧‧線
1304‧‧‧線
圖1A及圖1B分別係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建構及操作之一天線之簡化俯視圖及透視圖;圖2係展示圖1A及圖1B中所示之類型之一天線之一表面電流分佈之一簡化圖;圖3係展示圖1A及圖1B中所示之類型之一天線之一H平面輻射場型之一圖表;圖4係展示圖1A及圖1B中所示之類型之一天線之一E平面輻射場型之一圖表; 圖5係展示圖1A及圖1B中所示之類型之一天線之一遠場輻射場型之一圖表;圖6係展示圖1A及圖1B中所示之類型之一天線之一回波損耗之一圖表;圖7係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建構及操作之一天線之一簡化視圖;圖8係根據本發明之又一較佳實施例建構及操作之一天線之一簡化視圖;圖9係圖8中圖解說明之包含一額外導向器之類型之一天線之一簡化視圖;圖10係根據本發明之又另一較佳實施例建構及操作之一天線之一簡化視圖;圖11係圖10中圖解說明之包含一額外導向器之類型之一天線之一簡化視圖;圖12係包含圖1A及圖1B中所示之類型之兩個共置天線之一天線總成之一簡化俯視圖;圖13係展示圖12中所示之類型之倆個共置天線之一回波損耗及絕緣之一圖表;圖14係展示圖12中所示之類型之倆個共置天線之一遠場輻射場型之一圖表;圖15A及圖15B係展示圖12中所示之類型之倆個共置天線之H平面輻射場型之圖表;及圖16A及圖16B係展示圖12中所示之類型之倆個共置天線之E平面輻射場型之圖表。
100‧‧‧天線
102‧‧‧接地平面
104‧‧‧寄生導向器
106‧‧‧偶極天線/偶極
108‧‧‧接地平面之邊緣
110‧‧‧缺口
112‧‧‧接地平面之上邊緣
114‧‧‧介電表面/支撐表面
116‧‧‧傳輸線
118‧‧‧平衡-不平衡轉換器區段
120‧‧‧第一共線四分之一波長臂/第一偶極臂
122‧‧‧第二共線四分之一波長臂/第二偶極臂
124‧‧‧饋電點
126‧‧‧接地點

Claims (24)

  1. 一種天線,其包括:一反射體,其由一接地平面形成,該接地平面在其中具有一缺口,該缺口經調適以操作為一耦合槽孔天線且藉此切斷該接地表面上之表面電流;及一被驅動元件,其由接近於該缺口而耦合至該接地平面之一偶極天線形成。
  2. 如請求項1之天線,且其亦包括自該接地平面偏移之至少一寄生導向器,該缺口係定位於該至少一寄生導向器與該接地平面之一邊緣之間。
  3. 如請求項1或2之天線,其中該缺口大致上平行於該偶極且在朝向該接地平面之該邊緣之一方向上自該偶極向後偏移。
  4. 如請求項1或2之天線,其中該缺口具有介於該偶極之一操作波長之四分之一與一半之間之一長度。
  5. 如請求項1或2之天線,其中該接地平面包括一印刷電路板(PCB)接地平面。
  6. 如請求項1或2之天線,其中該接地平面、該至少一導向器及該偶極係藉由一介電表面支撐。
  7. 如請求項1或2之天線,其中該接地平面及該導向器係平面。
  8. 如請求項7之天線,其中該偶極係平面。
  9. 如請求項7之天線,其中該偶極係非平面。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天線,且其亦包括與該偶極一體式地形 成之一平衡-不平衡轉換器。
  11. 如請求項1或2之天線,其中該偶極包括一第一偶極臂及一第二偶極臂。
  12. 如請求項11之天線,其中該偶極係藉由一饋電線饋電。
  13. 如請求項12之天線,其中該饋電線包括一傳輸線。
  14. 如請求項13之天線,其中該傳輸線包括一印刷傳輸線。
  15. 如請求項13之天線,其中該第一偶極臂係流電連接至該傳輸線,且該第二偶極臂係流電連接至該接地平面。
  16. 如請求項12之天線,其中該饋電線包括一同軸電纜,該同軸電纜包括一內導體及一外導體。
  17. 如請求項16之天線,其中該第一偶極臂係流電連接至該內導體,且該第二偶極臂係流電連接至該接地平面。
  18. 如請求項16之天線,其中該外導體係流電連接至該接地平面。
  19. 如請求項1或2之天線,其中該至少一導向器係流電連接至該偶極以形成一單體式結構。
  20. 如請求項19之天線,其中該天線包括一單一金屬片。
  21. 如請求項1或2之天線,其中該至少一導向器包括至少一導電帶。
  22. 如請求項1或2之天線,其中該天線之一峰值增益等於至少約5 dBi。
  23. 一種多個天線總成,其包括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該等天線之至少兩者,其中該接地平面包括該至少兩個天線之一共同接地平面。
  24. 如請求項23之多個天線總成,其中該至少兩個天線之間之一絕緣優於約-35 dB。
TW101120792A 2011-06-09 2012-06-08 具有絕緣特徵的定向天線 TW2013063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IL2011/000459 WO2011154954A2 (en) 2010-06-09 2011-06-09 Directive antenna with isolation fea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6381A true TW201306381A (zh) 2013-02-01

Family

ID=48170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0792A TW201306381A (zh) 2011-06-09 2012-06-08 具有絕緣特徵的定向天線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063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69837A1 (en) Directive antenna with isolation feature
US7847737B2 (en) Antenna apparatus
EP1376757B1 (en) Dual-band directional/omnidirectional antenna
TWI411160B (zh) 天線及具有該天線之通訊裝置
US20070257851A1 (en) Small ultra wideband antenna having uni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US20140062822A1 (en) Dual frequency coupling feed antenna and adjustable wave beam module using the antenna
KR20160144920A (ko) 발룬이 통합된 다이폴 안테나
US5319377A (en) Wideband arrayable planar radiator
US9660347B2 (en) Printed coupled-fed multi-band antenna and electronic system
WO2020249087A1 (zh) 一种双频天线及飞行器
KR20150110291A (ko) 다중대역 하이브리드 안테나
WO2011030703A1 (ja) 逆l型アンテナ
JP4691054B2 (ja)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JP2013232768A (ja) 2周波共用アンテナ
KR100729627B1 (ko) 단방향성 방사패턴을 갖는 초광대역 안테나
CN210111029U (zh) 一种双频天线及飞行器
JP7233913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無線端末
CN111370858B (zh) 定向uhf天线及电子设备
KR102126581B1 (ko) 초광대역 평면 안테나
CN106058442B (zh) 一种天线
WO2021078200A1 (zh) 双频天线和飞行器
KR101021090B1 (ko) 무급전 소자를 이용한 다중 대역 모노폴 원통형 안테나
TW201306381A (zh) 具有絕緣特徵的定向天線
JP2010057007A (ja) アンテナ
KR100985840B1 (ko) 다중 대역 무선 랜 안테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