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6009A - 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顯示器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顯示器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6009A
TW201306009A TW101112780A TW101112780A TW201306009A TW 201306009 A TW201306009 A TW 201306009A TW 101112780 A TW101112780 A TW 101112780A TW 101112780 A TW101112780 A TW 101112780A TW 201306009 A TW201306009 A TW 2013060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riod
signal
display
pixel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2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nichi Kitamur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06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600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92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s using a flat pane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09G3/2096Details of the interface to the display terminal specific for a flat pane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24Details of interlac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10Special adaptations of display systems for operation with variable images
    • G09G2320/103Detection of image changes, e.g. determination of an index representative of the image chan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colour is displayed
    • G09G5/0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colour is displayed using circuits for interfacing with colour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G09G5/363Graphics controllers
    • G09G5/366Graphics controllers with conversion of CRT control signals to flat panel control signals, e.g. adapting the palette memo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在顯示器的驅動電路中,該驅動電路包括:像素訊號產生區,其產生像素訊號及供應該像素訊號到顯示區,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之每一圖框週期反轉該像素訊號,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係交替設置;以及寫入控制區,其將在除了前導週期之外的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之每一個中執行控制寫入該像素訊號到該顯示區,該前導週期係設置在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及從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之起始具有預定長度。

Description

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顯示器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本技術係相關於驅動依據交錯影像訊號來執行顯示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包括驅動電路之顯示器,及驅動此種顯示器之方法。
近年來,在顯示器中,液晶顯示器已取代CRT(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因為液晶顯示器能夠具有薄於CRT顯示器的厚度,所以液晶顯示器能夠容易達成節省空間的目的,及因為液晶顯示器使用較低功率,所以液晶顯示器對生態環境是有利的。
在顯示器的領域中,經常使用交錯影像訊號。在交錯影像訊號中,各個圖框影像之影像資訊被分成各個含有圖框影像的交替線影像之兩圖場影像的影像資訊。當交錯(interlaced)影像訊號被供應到CRT顯示器時,例如,CRT顯示器在其各自位置中交替地顯示這兩圖場影像。另一方面,當交錯影像訊號被供應到液晶顯示器時,例如,液晶顯示器藉由所謂的IP轉換將交錯影像訊號轉換成漸近(progressive)影像訊號以產生原始圖框影像,及依據所產生的圖框影像來執行顯示。而且,具有液晶顯示器,其包括顯示區,顯示區具有與交錯影像訊號的各個圖場影像之像素數目相同的像素數目,及在未執行IP轉換之下以分時方式照原樣顯示各自圖場影像。未執行IP轉換之顯示 器能夠依據具有比執行IP轉換的顯示器之組態更簡易的組態之交錯影像訊號來執行顯示。
在典型顯示器中,出現有所謂的“殘影(burn-in)”現象,其中例如當長時間週期被顯示一影像時,甚至在顯示另一影像之後,長時間週期所顯示之影像仍稍微出現。在液晶顯示器中,此種現象亦出現,及已建議有解決此現象的各種嘗試。例如,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案公開號H8-191421揭示未執行IP轉換之液晶顯示器,其係藉由每一圖框反轉像素訊號來驅動,及改變以預定間隔反轉像素訊號之方法。
在典型顯示器中希望有更高的影像品質,及希望進一步改良未執行IP轉換之液晶顯示器中的影像品質。
希望設置能夠改良影像品質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顯示器、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根據技術的實施例,設置有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驅動電路包括:像素訊號產生區,其產生像素訊號及供應像素訊號到顯示區,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之每一圖框週期反轉像素訊號,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係交替設置;以及寫入控制區,其將在除了前導週期之外的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之每一個中執行控制寫入像素訊號到顯示區,前導週期係設置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及從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之起始具有預定長度。
根據技術的實施例,設置有顯示器,其包括:像素訊號產生區,其產生像素訊號,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之每一圖框週期反轉像素訊號,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係交替設置;顯示區,其依據像素訊號來執行顯示;以及寫入控制區,其將在除了前導週期之外的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之每一個中執行控制寫入像素訊號到顯示區,前導週期係設置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及從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之起始具有預定長度。
根據技術的實施例,提供有顯示器的驅動方法,包括:產生像素訊號及供應像素訊號到顯示區,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之每一圖框週期反轉像素訊號,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係交替設置;以及將在除了前導週期之外的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之每一個中執行控制寫入像素訊號到顯示區,前導週期係設置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及從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之起始具有預定長度。
在根據技術的實施例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顯示器、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中,在交替設置之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每一圖框週期所反轉之像素訊號被供應到顯示區。此時,在除了從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之起始具有預定長度的前導週期之外的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之每一個中,將像素訊號寫入顯示區。
在根據技術的實施例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顯示器、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中,在除了前導週期之外的第一週期 和第二週期之每一個中將像素訊號寫入顯示區;因此,能夠提高影像品質。
應明白上面的一般說明和下面的詳細說明二者都為例示性的,係用於對申請專利的技術提供進一步的說明。
下面將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需注意的是,將以下面順序給予說明。
1.第一實施例
2.第二實施例
3.第三實施例
(1.第一實施例) [組態例子] (整體組態例子)
圖1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顯示器的組態例子。在未執行IP轉換之下,顯示器1依據所供應的交錯影像訊號來執行顯示。需注意的是,根據技術的實施例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和顯示器的驅動方法係藉由實施例來體現,亦將說明之。
顯示器1包括控制區11、時序控制區16、反轉訊號產生區15、反轉控制區30、VRAM(視頻隨機存取記憶體)12、RGB(紅綠藍)解碼器區13、反轉區14、及顯示區20。
控制區11為依據所供應的影像訊號Vdisp來供應控 制訊號到VRAM 12、RGB解碼器區13、反轉訊號產生區15、及時序控制區16以控制它們彼此同步操作之電路。
影像訊號Vdisp為交錯影像訊號,及複數個(此情形為兩個)圖場影像的影像資訊被交替供應到顯示器1。
圖2A至2C概要圖解交錯影像訊號的例子,而圖2A、2B、及2C分別圖解圖框影像F、第一圖場影像Fi1、及第二圖場影像Fi2。
如圖2A所示,圖框影像F係由複數個線影像L所組構。例如,在影像訊號Vdisp為SD(標準解析度)訊號之情形中,圖框影像F包括720(水平)乘480(垂直)像素之像素資訊。而且,例如,在影像訊號Vdisp為HD(高解析度)訊號之情形中,圖框影像F包括1920(水平)乘1680(垂直)像素之像素資訊。
第一圖場影像Fi1和第二圖場影像Fi2(參考圖2B及2C)各個包含圖框影像F之交替的線影像L(參考圖2A)。例如,在影像訊號Vdisp為SD訊號之情形中,圖框影像(第一圖場影像Fi1和第二圖場影像Fi2)各個包括720(水平)乘上240(垂直)像素之像素資訊,而在影像訊號Vdisp為HD訊號之情形中,為1920(水平)乘540(垂直)像素之像素資訊。
控制區11將由影像訊號Vdisp所供應的各個圖場影像之影像資訊寫入VRAM 12,及當執行顯示時從VRAM 12讀取影像資料。而且,控制區11供應讀取自VRAM 12之影像資訊和控制訊號到RGB解碼器區13,及供應控制 訊號到反轉訊號產生區15及時序控制區16。
時序控制區16產生複數個控制訊號,以回應來自控制區11的控制訊號,而供應控制訊號到顯示區20和反轉控制區30。尤其是,時序控制區16產生水平同步訊號HST、時脈訊號HCLK、水平致能訊號HEN、垂直同步訊號VST、及時脈訊號VCLK,以供應這些訊號到顯示區20。而且,時序控制區16產生反轉控制訊號FRP和垂直致能訊號VEN,以將這些訊號和垂直同步訊號VST一起供應到反轉控制區30。
如稍後將說明一般,水平同步訊號HST為每一水平週期(1H)具有脈衝波形之訊號,及垂直同步訊號VST為每一垂直週期(1V)具有脈衝波形之訊號。而且,如稍後將說明一般,水平致能訊號HEN和垂直致能訊號VEN控制寫入像素訊號Vpix2到子像素SPix。反轉控制訊號FRP為每一垂直週期所反轉的訊號。
反轉訊號產生區15產生長期反轉訊號INV,其以預定複數個垂直週期數目的間隔來反轉邏輯,以回應於供應自控制區11的控制訊號。例如,以約1分鐘的間隔反轉長期反轉訊號INV之邏輯。
依據供應自反轉訊號產生區15之長期反轉訊號INV、供應自時序控制區16之反轉控制訊號FRP、垂直同步訊號VST、及垂直致能訊號VEN,反轉控制區30產生反轉控制訊號FRP2和垂直致能訊號VEN2。
圖3圖解反轉控制區30的組態例子。反轉控制區30 包括EX-OR電路31、D型正反電路32、EX-NOR電路33、及AND電路34。EX-OR電路31決定長期反轉訊號INV和反轉控制訊號FRP的互斥或,以輸出最後訊號作為反轉控制訊號FRP2。D型正反電路32在其資料輸入端子接收長期反轉訊號INV及在其時脈輸入端子接收垂直同步訊號VST,與取樣與垂直同步訊號VST同步之長期反轉訊號INV,以輸出取樣的結果作為訊號VN1。EX-NOR電路33決定長期反轉訊號INV和來自D型正反電路32之輸出訊號(訊號VN1)的反轉互斥或,以輸出最後訊號作為訊號VN2。AND電路34決定來自EX-NOR電路33之輸出訊號(訊號VN2)和垂直致能訊號VEN的AND,以輸出最後訊號作為垂直致能訊號VEN2。
在此組態中,在長期反轉訊號INV係在低位準之情形中,反轉控制區30輸出具有與反轉控制訊號FRP的位準相同位準之訊號作為反轉控制訊號FRP2,而在長期反轉訊號INV係在高位準之情形中,輸出反轉控制訊號FRP的反轉訊號作為反轉控制訊號FRP2。而且,反轉控制區30產生垂直致能訊號VEN2,其在反轉長期反轉訊號INV之後在第一垂直週期中切換至低位準,而在其他垂直週期中切換至具有與垂直致能訊號VEN的位準相同之位準的訊號。
VRAM12為保持影像訊號之儲存區,及保持供應自控制區11之圖場影像(第一圖場影像Fi1和第二圖場影像Fi2)的影像資訊,及依據來自控制區11的請求而輸出影像 資訊。
RGB解碼器區13依據供應自控制區11的影像資訊和控制訊號來產生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其為紅(R)、綠(G)、及藍(B)成分的類比訊號。需注意的是,在下面說明中,為了方便,適當使用“像素訊號Vpix”來表示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的任一者。
需注意的是,例如,控制區11、反轉訊號產生區15、及RGB解碼器區13係可由例如微控制器單元(MCU)來組構。
反轉區14控制供應自RGB解碼器區13之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上的反轉操作,以回應供應自反轉控制區30的反轉控制訊號FRP2,以輸出最後的訊號作為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尤其是,如稍後將說明一般,在反轉控制訊號FRP2為高位準之情形中,反轉區14照原樣輸出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作為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而在反轉控制訊號FRP2為低位準之情形中,輸出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的反轉訊號作為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需注意的是,在下面說明中,為了方便,適當使用“像素訊號Vpix2”來表示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的任一者。
顯示區20為液晶顯示區,及依據供應自反轉區14之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和供應自反轉控制區30和時序控制區16之各種控制訊號來執行顯示。在此例中 ,顯示區20為正常白型。然而,顯示區20並不侷限於此,及可以是正常黑型。顯示區20包括與各個圖場影像中之像素數目相同的像素數目。換言之,在顯示區20中,垂直方向上的像素數目為圖框影像F之像素數目的一半。
圖4A及4B圖解顯示區20中之影像的顯示,及圖4A圖解顯示第一圖場影像Fi1的情形,而圖4B圖解顯示第二圖場影像Fi2的情形。圖4A及4B分別對應於圖2B及2C。尤其是,當顯示第一圖場影像Fi1時,圖2B中之影像被顯示如圖4A所示,而當顯示第二圖場影像Fi2時,圖2C中之影像被顯示如圖4B所示。在顯示器1中,在未執行IP轉換之下,交替地顯示包括在交錯影像訊號中之圖場影像。
圖5圖解顯示區20的組態例子。顯示區20包括水平掃描區21、數量M的AND電路22(AND電路22(1)至22(M))及數量M的開關23(開關23(1)至23(M))、垂直掃描區26、數量N的AND電路27(AND電路27(1)至27(N))、及排列成矩陣形式之像素Pix。
依據水平同步訊號HST和時脈訊號HCLK,水平掃描區21掃描水平方向上之排列成矩陣形式的像素Pix。水平掃描區21係由例如移位暫存器所組構,及水平同步訊號HST和時脈訊號HCLK被分別供應到水平掃描區21的資料輸入端子和時脈輸入端子。在此組態中,水平掃描區21從移位暫存器的各階連續輸出脈衝訊號作為與時脈訊號HCLK同步之掃描訊號SH1至SHM。
AND電路22(1)至22(M)為決定供應自水平掃描區21之掃描訊號SH1至SHM和水平致能訊號HEN的AND,以輸出最後的訊號作為掃描訊號φH1至φHM。
開關23(1)至23(M)為打開或關閉以回應來自對應的AND電路22(1)至22(M)之輸出訊號(掃描訊號φH1至φHM)的開關。開關23(1)至23(M)各個係由例如使用薄膜電晶體(TFT)之類比開關所組構。像素訊號Vpix2係從反轉區14供應到開關23(1)至23(M)的每一個之一端,及開關23(1)至23(M)的每一個之另一端係經由像素訊號線SGL連接到像素Pix。尤其是,紅的像素訊號VpixR2係供應到開關23(1),綠的像素訊號VpixG2係供應到開關23(2)、及藍的像素訊號VpixB2係供應到開關23(3)。然後,當開關被打開時,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係經由像素訊號線SGL分別供應到像素Pix之R、G、及B的子像素SPix(稍後將說明)。
依據垂直同步訊號VST和時脈訊號VCLK,垂直掃描區26掃描垂直方向上之排列成矩陣形式的像素Pix。垂直掃描區26係由例如移位暫存器所組構,及垂直同步訊號VST和時脈訊號VCLK被分別供應到垂直掃描區26的資料輸入端子和時脈端子。在此組態中,垂直掃描區26從移位暫存器的各階連續輸出脈衝訊號作為與時脈訊號VCLK同步之掃描訊號SV1至SVN。
AND電路27(1)至27(N)為決定供應自垂直掃描區27之掃描訊號SV1至SVN和垂直致能訊號VEN2的AND, 以分別輸出最後的訊號作為掃描訊號φV1至φVN。AND電路27(1)至27(N)的輸出端子係經由掃描訊號線GCL連接到像素Pix。
像素Pix為產生顯示影像之顯示元件。像素Pix的每一個係由三個子像素SPix所組構。子像素SPix各個包括TFT(薄膜電晶體)裝置Tr和液晶裝置LC。TFT裝置Tr係由薄膜電晶體(TFT)所組構,及在此例中,TFT裝置Tr係由n通道MOS(金氧半導體)TFT所組構。TFT裝置Tr的源極和閘極係分別連接到像素訊號線SGL和掃描訊號線GCL,及TFT裝置Tr的汲極係連接到液晶裝置LC的端頭。液晶裝置LC的一端係連接到TFT裝置Tr的汲極,而共同電壓VCOM(例如、0V)係施加到液晶裝置LC的另一端。
在顯示區20中排列成一列之子像素SPix係經由掃描訊號線GCL彼此連接。而且,在顯示區20中排列成一行之子像素SPix係經由像素訊號線SGL彼此連接。
在此組態中,在顯示區20中,藉由驅動垂直掃描區26和AND電路27(1)至27(N)來連續逐一選擇水平線,以利用分時方式在掃描訊號線上執行線序掃描。然後,水平掃描區21和AND電路22(1)至22(M)藉由線序掃描來選擇像素訊號線SGL,及反轉區14經由選擇到的像素訊號線SGL來供應像素訊號Vpix2到子像素SPix。在各個子像素SPix中,當TFT裝置Tr開通時,像素訊號Vpix2作為像素電位Vp被寫入到液晶裝置LC的端頭,及當TFT裝置Tr被關閉時,液晶裝置LC的端頭與像素訊號線SGL電分 離,以切換成高阻抗狀態,藉以維持像素電位Vp。
而且,水平致能訊號HEN和垂直致能訊號VEN2控制寫入像素訊號Vpix2到子像素SPix。尤其是,在水平致能訊號HEN和垂直致能訊號VEN2二者都在高位準之情形中,藉由上述操作將像素訊號Vpix2寫入子像素SPix。另一方面,在水平致能訊號HEN在高位準而垂直致能訊號VEN2在低位準之情形中,所有掃描訊號φV1至φVN都被切換成低位準;因此,即使像素訊號Vpix2被施加到像素訊號線SGL,像素訊號Vpix2仍未寫入子像素SPix。而且,在水平致能訊號HEN在低位準之情形中,所有掃描訊號φH1至φHM都被切換成低位準;因此所有開關23(1)至23(M)都被關閉,藉以未施加像素訊號Vpix2到像素訊號線SGL。
此處,RGB解碼器區13和反轉區14對應於技術中之“像素訊號產生區”的特定例子。反轉控制區30對應於技術中之“寫入控制區”的特定例子。長期反轉訊號INV對應於技術中之“邏輯訊號”的特定例子,及反轉訊號產生區15對應於技術中之“邏輯訊號產生區”的特定例子。TFT裝置Tr對應於技術中之“像素開關”的特定例子。開關23(1)至23(M)對應於技術中之“訊號線開關”的特定例子。
[操作和功能]
接著,下面將說明根據實施例之顯示器1的操作和功能。
(整體操作的摘要)
首先,參考圖1,下面將說明顯示器1的整體操作之摘要。控制區11依據所供應的影像訊號Vdisp來供應控制訊號到VRAM 12、RGB解碼器區13、反轉訊號產生區15、及時序控制區16,以控制它們彼此同步操作。時序控制區16產生複數個控制訊號,以供應控制訊號到顯示區20和反轉控制區30。反轉訊號產生區15產生長期反轉訊號INV,而反轉控制區30依據長期反轉訊號INV等等來產生反轉控制訊號FRP2和垂直致能訊號VEN2。RGB解碼器區13產生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反轉區14控制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上的反轉操作,以回應於反轉控制訊號FRP2,而輸出最後的訊號作為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顯示區20依據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垂直致能訊號VEN2等等來執行顯示。
(顯示器1的特定操作)
接著,參考圖6及7,下面將說明顯示器1的特定操作。
圖6圖解顯示器1中之顯示操作的時序波形例子,及部分(A)圖解垂直同步訊號VST的波形,部分(B)圖解時脈訊號VCLK的波形,部分(C)圖解垂直致能訊號VEN的波形,部分(D)圖解掃描訊號φV1至φVN的波形,部分(E) 圖解反轉控制訊號FRP2的波形,部分(F)圖解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的波形,而部分(G)圖解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的波形。需注意的是,在圖6中,長期反轉訊號INV(未圖示)係固定於低位準或高位準。
圖7圖解在一水平週期中之顯示器1的顯示操作之例子,及部分(A)圖解水平同步訊號HST的波形,部分(B)圖解時脈訊號HCLK的波形,部分(C)圖解水平致能訊號HEN的波形,部分(D)圖解掃描訊號SH1至SHM的波形,部分(E)圖解掃描訊號φH1至φHM的波形,及部分(F)圖解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的波形。在此例中,當對應的掃描訊號φH1至φHM在高位準時打開開關23(1)至23(M)。
顯示器1每一垂直週期(1V)交替地顯示第一圖場影像Fi1和第二圖場影像Fi2。此時,每一垂直週期反轉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垂直週期的長度例如為16.7[msec](=1/60[Hz])。下面將詳細說明此操作。
首先,約在時序t10中時序控制區16產生脈衝訊號作為垂直同步訊號VST(參考圖6之部分(A))。然後,垂直週期(1V)開始。而且,在時序t10中,時序控制區16將時脈訊號VCLK從低位準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6之部分(B))。然後,垂直掃描區26的移位暫存器取樣垂直同步訊號VST的脈衝部(高位準部),以將掃描訊號φV1從低位準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6之部分(D))。因此,在顯示區20中 ,第一掃描訊號線GCL被切換成高位準,以選擇欲待經過顯示寫入操作之一水平線。
在從時序t10至時序t20之一垂直週期(1V)中,RGB解碼器區13供應用於第一圖場影像Fi1的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到反轉區14。然後,在時序t10中,反轉控制區30將反轉控制訊號FRP2從低位準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6之部分(E))。同時,反轉區14照原樣輸出供應自RGB解碼器區13之用於第一圖場影像Fi1的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作為像素訊號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參考圖6之部分(F)及(G))。
然後,在從時序t10至時序t11之週期中(一水平週期(1H)),如圖7所示,像素訊號Vpix2被寫入屬於一選擇到的水平線之子像素SPix。
尤其是,在圖7中,約在時序t0中時序控制區16產生脈衝訊號作為水平同步訊號HST(參考圖7之部分(A))。然後,在時序t0中,時序控制區16將時脈訊號HCLK從高位準切換成低位準(參考圖7之部分(B));因此,水平掃描區21的移位暫存器取樣水平同步訊號HST的脈衝部(高位準部),以將掃描訊號SH1從低位準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7之部分(D))。接著,在從時序t1至時序t2之週期中,時序控制區16將水平致能訊號HEN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7之部分(C))。因此,在此週期中,掃描訊號φH1被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7之部分(E)),及開關23(1)被打開,及像素訊號VpixR2被施加到第一像素訊號線SGL,以待 供應到屬於一選擇到的水平線之子像素SPix。接著,在時序t3,時序控制區16將時脈訊號HCLK從高位準切換到低位準(參考圖7之部分(B)),以將掃描訊號SH1從高位準切換成低位準,及將掃描訊號SH2從低位準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7之部分(D))。接著,在從時序t4至時序t5之週期中,時序控制區16將水平致能訊號HEN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7之部分(C))。因此,在此週期中,掃描訊號φH2被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7之部分(E)),及開關23(2)被打開,及像素訊號VpixG2被施加到第二像素訊號線SGL,以待供應到屬於一選擇到的水平線之子像素SPix。如此,在從時序t0至時序t9之一水平週期(1H)中,像素訊號Vpix2被供應及寫入到屬於一選擇到的水平線之所有子像素SPix內。
接著,在時序t11中,時序控制區16將時脈訊號VCLK從高位準切換成低位準(參考圖6之部分(B))。因此,在垂直掃描區26的移位暫存器中,資料被轉移,以將掃描訊號φV1從高位準切換成低位準,及將掃描訊號φV2從低位準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6之部分(D))。因此,在顯示區20中,第二掃描訊號線GCL被切換成高位準,以選擇欲待經過顯示寫入操作之一水平線,及在從時序t11至時序t12之週期中,像素訊號Vpix2被寫入屬於一選擇到的水平線之各自子像素SPix內。
之後,重複執行類似操作直到時序t20為止,以在顯示區20的全表面上連續選擇欲待經過顯示寫入操作之一 水平線,藉以連續寫入用於第一圖場影像Fi1的像素訊號Vpix2到屬於選擇到的一水平線之各自子像素SPix內。如此,第一圖場影像Fi1係顯示在顯示區20的全表面上。
接著,約在時序t20,時序控制區16產生脈衝訊號作為垂直同步訊號VST(參考圖6之部分(A))。如此,完成本垂直週期(1V),及隨後垂直週期開始。而且,在時序t20中,時序控制區16將時脈訊號VCLK從低位準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6之部分(B))。因此,垂直掃描區26的移位暫存器取樣垂直同步訊號VST的脈衝部(高位準部),以將掃描訊號φV1從低位準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6之部分(D))。因此,在顯示區20中,第一掃描訊號線GCL被切換成高位準,以選擇欲待經過顯示寫入操作之一水平線。
在從時序t20之一垂直週期(1V)中,RGB解碼器區13供應用於第二圖場影像Fi2的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到反轉區14。然後,在時序t20中,反轉控制區30將反轉控制訊號FRP2從低位準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6之部分(E))。同時,反轉區14將供應自RGB解碼器區13之用於第二圖場影像Fi2的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反轉,以輸出最後的訊號作為像素訊號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參考圖6之部分(F)及(G))。然後,在從時序t20至時序t21之週期中,像素訊號Vpix2被寫入屬於一選擇到的水平線之各自子像素SPix。
接著,在時序t21中,時序控制區16將時脈訊號VCLK從高位準切換成低位準(參考圖6之部分(B))。因此 ,在顯示區20中,第二掃描訊號線GCL被切換成高位準,以選擇欲待經過顯示寫入操作之一水平線,及在從時序t21至時序t22之週期中,像素訊號Vpix2被寫入屬於一選擇到的水平線之各自子像素SPix。
之後,重複執行類似操作,以在顯示區20的全表面上連續選擇欲待經過顯示寫入操作之一水平線,藉以連續寫入用於第二圖場影像Fi2的像素訊號Vpix2到屬於選擇到的一水平線之各自子像素SPix內。如此,第二圖場影像Fi2係顯示在顯示區20的全表面上。
(反轉訊號產生區15和反轉控制區30的特定操作)
接著,下面將說明反轉訊號產生區15和反轉控制區30的特定操作。
圖8圖解反轉訊號產生區15和反轉控制區30的操作之例子,及部分(A)圖解長期反轉訊號INV的波形,部分(B)圖解反轉控制訊號FRP的波形,部分(C)圖解反轉控制訊號FRP2的波形,部分(D)圖解垂直同步訊號VST的波形,部分(E)圖解訊號VN1(來自D型正反電路32的輸出訊號)的波形,部分(F)圖解訊號VN2(來自EX-NOR電路33的輸出訊號)的波形,部分(G)圖解垂直致能訊號VEN的波形,及部分(H)圖解垂直致能訊號VEN2的波形。
在顯示器1中,兩反轉週期PA及PB(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係依據長期反轉訊號INV而建立。反轉區14藉由這兩反轉週期PA及PB之間的差異之方法來執行像素訊 號上的反轉操作。然後,在反轉週期PA及PB的每一個中,顯示區20依據來自反轉區14的像素訊號Vpix2而每一垂直週期(1V)交替地顯示第一圖場影像Fi1和第二圖場影像Fi2。下面將詳細說明此操作。
在從時序t30至時序t40之週期中,反轉訊號產生區15將長期反轉訊號INV切換成低位準(參考圖8之部分(A))。因此,在此週期(反轉週期PA)中,反轉控制區30的EX-OR電路31輸出具有與供應自時序控制區16之反轉控制訊號FRP(參考圖8之部分(B))的位準相同位準之訊號作為反轉控制訊號FRP2(參考圖8之部分(C))。而且,在從時序t40至時序t50之週期中,反轉訊號產生區15將長期反轉訊號INV切換成高位準(參考圖8之部分(A))。因此,在此週期(反轉週期PB)中,反轉控制區30的EX-OR電路31輸出供應自時序控制區16之反轉控制訊號FRP(參考圖8之部分(B))的反轉訊號作為反轉控制訊號FRP2(參考圖8之部分(C))。結果,在反轉週期PA與反轉週期PB之間具有邊界在其間的鄰接垂直週期中,反轉控制訊號FRP2係在相同位準。
反轉區14在供應自RGB解碼器13的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上執行反轉控制,以回應於以此種方式所產生的反轉控制訊號FRP2,而輸出最後的訊號作為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尤其是,在反轉控制訊號FRP2為高位準之情形中,反轉區14照原樣輸出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作為像素訊號VpixR2 、VpixG2、及VpixB2,而在反轉控制訊號FRP2為低位準之情形中,反轉區14反轉像素訊號VpixR、VpixG、及VpixB,以輸出最後的訊號作為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換言之,反轉操作方法在反轉週期PA與反轉週期PB之間是不同的。
而且,在與反轉週期PA及PB二者中之垂直同步訊號VST(參考圖8之部分(D))的上升緣同步之時序中,反轉控制區30的D型正反電路32取樣長期反轉訊號INV(參考圖8之部分(A))。此時,雖然未圖示,但是約在時序t30中,在垂直同步訊號VST上升之後,長期反轉訊號INV下降,而約在時序t40中,在垂直同步訊號VST上升之後,長期反轉訊號INV上升。因此,D型正反電路32輸出訊號VN1,其為由一垂直週期(1V)所延遲之長期反轉訊號INV(參考圖8之部分(A)及(E))。換言之,D型正反電路32充作延遲電路,其藉由一垂直週期(1V)延遲長期反轉訊號INV。EX-NOR電路33決定長期反轉訊號INV(參考圖8之部分(A))和訊號VN1(參考圖8之部分(E))的互斥或之反轉訊號,以輸出反轉訊號作為訊號VN2(參考圖8之部分(F))。訊號VN2為僅在反轉週期PA及PB二者中之第一垂直週期中為低位準而在其他週期中為高位準之訊號。AND電路34決定垂直致能訊號VEN(參考圖8之部分(G))和訊號VN2(參考圖8之部分(F))的AND,以輸出最後的訊號作為垂直致能訊號VEN2。垂直致能訊號VEN2為僅在反轉週期PA及PB二者中之第一垂直週期中為低位 準而在其他週期中為與垂直致能訊號VEN的位準相同位準之訊號。
在顯示區20中,寫入像素訊號Vpix2到子像素SPix係依據垂直致能訊號VEN2來控制。尤其是,在垂直致能訊號VEN2為高位準之情形中,在顯示區20中執行線序掃描,及從一水平線道另一水平線將像素訊號Vpix2寫入子像素SPix。另一方面,在垂直致能訊號VEN2為低位準之情形中,所有掃描訊號φV1至φVN被切換成低位準;因此,所有子像素SPix的TFT裝置Tr被關閉,及因此未執行寫入像素訊號Vpix2到子像素SPix。
換言之,在反轉週期PA及PB的每一個之第一垂直週期中,垂直致能訊號VEN2被切換成低位準;因此,顯示螢幕各處都未執行寫入子像素SPix。因此,在此週期中,在子像素SPix的每一個中,TFT裝置Tr被關閉,藉以實質上維持像素電位Vp。
因此,顯示器1每一垂直週期(1V)交替地顯示第一圖場影像Fi1(第一圖場影像顯示週期PW1)和第二圖場影像Fi2(第二圖場影像顯示週期PW2),除了反轉週期PA及PB的每一個中之第一垂直週期以外。
接著,將參考特定例子說明反轉訊號產生區15和反轉控制區30的功能。
圖9A至9C概要圖解交錯影像的例子,及圖9A、9B、及9C分別圖解圖框影像F、第一圖場影像Fi1、及第二圖場影像Fi2。在此例中,顯示器1顯示靜止影像。在圖 9A至9C中,遮蔽區為顯示白色(WH)的區域,而其他區域為顯示黑色(BL)的區域。
圖10A及10B圖解顯示區20中之影像的顯示,及圖10A圖解顯示圖9B所示之第一圖場影像Fi1的情形,而圖10B圖解顯示圖9C所示之第二圖場影像Fi2的情形。在顯示器1中,交替地顯示圖10A及10B所示之圖場影像Fi1及Fi2,及此時,在區域R2中,當顯示第一圖場影像Fi1時顯示黑色(參考圖10A),而當顯示第二圖場影像Fi2時顯示白色(參考圖10B)。而且,在區域R3中,當顯示第一圖場影像Fi1時顯示白色(參考圖10A),而當顯示第二圖場影像Fi2時顯示黑色(參考圖10B)。
圖11圖解在如圖10A及10B所示一般執行顯示之情形中在顯示器1中的顯示操作之例子,及部分(A)圖解長期反轉訊號INV的波形,部分(B)圖解反轉控制訊號FRP2的波形,部分(C)圖解垂直致能訊號VEN2的波形,及部分(D)至(F)圖解像素電位Vp的波形。在圖11中,部分(D)圖解一貫地顯示黑色之區域R1的子像素SPix中之像素電位Vp(R1),部分(E)圖解區域R2的子像素SPix中之像素電位Vp(R2),而部分(F)圖解區域R3的子像素SPix中之像素電位Vp(R3)。需注意的是,在圖11中,時序t30至t50分別對應於圖8之時序t30至t50。
在一貫地顯示黑色之區域R1的子像素SPix中,如圖11之部分(D)所示一般,用於圖場影像Fi1及Fi2的每一個之像素訊號VPix2係藉由反轉驅動來供應,以回應於反 轉控制訊號FRP2(參考圖11之部分(B))。此時,當子像素SPix在第一圖場影像Fi1和第二圖場影像Fi2中顯示相同色彩時,像素電位Vp具有有關共同電壓VCOM作為其中心之AC波形(參考圖11之部分(D))。換言之,像素電位Vp的時間平均值等於共同電壓VCOM。
在區域R2及R3之子像素SPix中,以類似方式,藉由反轉驅動執行寫入操作,以回應於反轉控制訊號FRP2。如圖10A及10B所示,不像區域R1中之子像素SPix,這些子像素SPix顯示在第一圖場影像Fi1與第二圖場影像Fi2之間不同的色彩;因此,像素電位Vp的時間平均值Vavg未等於共同電壓VCOM。尤其是,區域R2中之子像素SPix的像素電位Vp變成對應於第一圖場顯示週期PW1之黑色顯示的電位和對應於第二圖場顯示週期PW2之白色顯示的電位;因此,如圖11之部分(E)所示,時間平均值Vavg高於反轉週期PA中之共同電壓VCOM,而低於反轉週期PB中之共同電壓VCOM。而且,區域R3中之子像素SPix的像素電位Vp變成對應於第一圖場顯示週期PW1中之白色顯示的電位和對應於第二圖場顯示週期PW2中之黑色顯示的電位;因此,如圖11之部分(F)所示,時間平均值Vavg低於反轉週期PA中之共同電壓VCOM,而高於反轉週期PB中之共同電壓VCOM。
然而,反轉週期PA中之像素電位Vp的時間平均值Vavg和反轉週期PB中之像素電位Vp的時間平均值Vavg具有與共同電壓VCOM有關的反轉關係;因此,在反轉週 期PA和反轉週期PB的總週期中,像素電位Vp的時間平均值等於共同電壓VCOM。
如此,在顯示器1中,提供藉由其間不同的方法來執行反轉操作之反轉週期PA及PB;因此,如圖11之部分(D)至(F)所示,反轉週期PA和反轉週期PB的總週期中之像素電位Vp的時間平均值能夠等於共同電壓VCOM,藉以縮減液晶顯示器中所謂的“殘影”。
而且,如上述,在反轉週期PA及PB的每一個之第一垂直週期中,垂直致能訊號VEN2被切換成低位準,以將所有掃描訊號線GCL的電壓(掃描訊號φV1至φVN)切換成低位準。因此,在子像素SPix中,TFT裝置Tr被關閉,及未執行到子像素SPix的寫入操作;因此,如圖11之部分(D)至(F)所示,像素電位Vp維持先前垂直週期中的電位(波形部分W1)。如此,如稍後將參考比較例子所說明一般,能夠減少當長期反轉訊號INV被反轉時之顯示影像的失真,及能夠提高影像品質。
(比較例子)
接著,將與比較例子相比來說明實施例的功能。在比較例子中,在反轉週期PA及PB的每一個中之第一垂直週期中亦執行到子像素SPix的寫入操作。
圖12圖解根據比較例子之顯示器1R的組態例子。顯示器1R包括反轉控制區30R。反轉控制區30R等同未包括D型正反電路32、EX-NOR電路33、及AND電路34 之反轉控制區30(參考圖3)。因此,在比較例子中,將時序控制區16中所產生之垂直致能訊號VEN照原樣供應到顯示區20。
圖13圖解顯示器1R中之顯示操作的例子,及部分(A)圖解長期反轉訊號INV的波形,部分(B)圖解反轉控制訊號FRP2的波形,部分(C)圖解垂直致能訊號VEN2的波形,及部分(D)圖解一貫地顯示預定半色調色彩之子像素SPix中的像素電位Vp之波形。應注意的是,在圖11中,時序t30至t50分別對應於圖8之時序t30至t50。
如圖13所示,在根據比較例子之顯示器1R中,在反轉週期PA及PB的每一個之第一垂直週期中,垂直致能訊號VEN在高位準中;因此,在此週期中將像素訊號Vpix2寫入子像素SPix。此時,在反轉週期PA與反轉週期PB之間具有邊界在其間的鄰接垂直週期中,連續施加具有相等電壓之像素訊號Vpix2。
然而,事實上,兩垂直週期中之像素電位Vp未彼此相等。換言之,在時序t29、t39等等中像素訊號Vpix2被反轉以待供應到子像素SPix之情形中,充電到液晶裝置LC之電荷量大;因此,反轉區14無法充分驅動子像素SPix,及像素電位Vp未被切換成足夠的位準(波形部分W2)。另一方面,在時序t30、t40等等中照原樣施加像素訊號Vpix2而未反轉之情形中,充電到液晶裝置LC之電荷量小;因此,反轉區14能夠充分驅動子像素SPix,及像素電位Vp能夠被切換到接近理想電位之位準(波形部分 W3)。因此,例如,在顯示器1R於全顯示螢幕上顯示半色調色彩之情形中,當長期反轉訊號INV(參考圖13之部分(A))被反轉時,全螢幕的亮度瞬間改變。換言之,在使用以間隔約1分鐘邏輯反轉之長期反轉訊號INV的情形中,此種現象以間隔約1分鐘出現,導致影像品質降低。
另一方面,在根據實施例之顯示器1中,在反轉週期PA及PB的每一個之第一垂直週期中,未執行到子像素SPix的像素訊號Vpix2之寫入操作。因此,在反轉週期PA與反轉週期PB之間具有邊界在其間的鄰接垂直週期中,維持像素電位Vp,及在反轉週期PA與反轉週期PB之間具有邊界在其間的鄰接垂直週期中之像素電位Vp因此變得彼此相等。因此,例如,甚至在顯示器1在全顯示螢幕上顯示半色調色彩之情形中,仍能夠降低當長期反轉訊號INV被反轉時之全螢幕的亮度瞬間改變之可能性,及仍能夠抑制影像品質降低。
[效果]
如上述,在實施例中,在反轉週期PA及PB的每一個之第一垂直週期中,未執行子像素SPix的像素訊號之寫入操作;因此,能夠抑制影像品質降低。
[修改1-1]
在上述實施例中,在反轉週期PA及PB的第一垂直週期中,子像素SPix的TFT裝置Tr被關閉,以不執行像 素訊號Vpix2的寫入操作;然而,技術並不侷限於此,及除了子像素SPix的TFT裝置Tr之外,開關23(1)至23(M)可被關閉,以不施加像素訊號Vpix2到像素訊號線SGL。下面將說明特定例子。
圖14圖解根據修改之顯示器1B的組態例子。顯示器1B包括反轉控制區30B。除了上述實施例中之反轉控制區30的功能之外,反轉控制區30B亦具有依據水平致能訊號HEN來產生水平致能訊號HEN2之功能。然後,由反轉控制區30B所產生之水平致能訊號HEN2被供應到顯示區20。
圖15圖解反轉控制區30B的組態例子。反轉控制區30B包括AND電路35。AND電路35決定來自EX-NOR電路33之輸出訊號(訊號VN2)和水平致能訊號HEN的AND,以輸出最後的訊號作為水平致能訊號HEN2。
在此組態中,反轉控制區30B產生水平致能訊號HEN2,在切換長期反轉訊號INV之後的第一垂直週期中將其切換成低位準,而在其他週期中將其切換成具有與水平致能訊號HEN的位準相同位準之訊號。如此,在切換長期反轉訊號INV之後的第一垂直週期中(反轉週期PA及PB中之第一垂直週期),開關23(1)至23(M)被關閉;因此,像素訊號Vpix2未施加到像素訊號線SGL。
需注意的是,在此例中,開關23(1)至23(M)被關閉;然而,例如,類似開關可包括在反轉區14中,及在切換長期反轉訊號INV之後的第一垂直週期中可關閉開關,藉以不施加像素訊號VpixR2、VpixG2、及VpixB2到顯示 區20。
[修改1-2]
在上述實施例中,在反轉控制區30中,以一垂直週期(1V)延遲長期反轉訊號INV;然而,技術並不侷限於此,及可以複數個垂直週期延遲長期反轉訊號INV。下面將說明以兩垂直週期延遲長期反轉訊號INV之情形作為例子。
圖16圖解根據修改之反轉控制區30C的組態例子。反轉控制區30C包括D型正反電路32A及32B。長期反轉訊號INV和垂直同步化訊號VST係分別供應到D型正反電路32A的資料輸入端子和時脈輸入端子。D型正反電路32B的資料輸入端子係連接到D型正反電路32A的輸出端子,及垂直同步訊號VST係供應到D型正反電路32B的時脈輸入端子。來自D型正反電路32B的輸出訊號係供應到EX-NOR電路33。D型正反電路32A及32B的組合充作延遲電路,其以長如一垂直週期(1V)的兩倍之週期來延遲長期反轉訊號INV。因此,在包括反轉控制區30C之顯示器中,在反轉週期PA及PB的每一個之前兩垂直週期中,未允許執行到子像素SPix之像素訊號的寫入操作,及如同在上述實施例之情形中一般,能夠抑制影像品質降低。
(2.第二實施例)
接著,下面將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顯示器2。在實 施例中,依據影像訊號Vdisp可調整反轉週期PA及PB的長度。需注意的是,藉由如同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顯示器1的相同號碼表示相同組件,並且不再進一步說明。
圖17圖解根據實施例之顯示器2的組態例子。顯示器2包括反轉訊號產生區17。反轉訊號產生區17依據儲存在VRAM 12中之圖場影像來調整長期反轉訊號INV的反轉間隔。
圖18圖解顯示器2中之操作的流程圖。在顯示器2中,當移動未發生在影像序列中時,長期反轉訊號INV的反轉間隔被調整到預定的最小週期,及當移動發生在影像序列中時,反轉間隔被調整到較長的週期。長期反轉訊號INV的反轉間隔係藉由使用垂直週期的長度作為一單位之變數P來決定。然後,在反轉長期反轉訊號INV之後,從0每垂直週期增加變數n,及當變數n變成等於變數P時,反轉長期反轉訊號INV。下面將詳細說明此種反轉。
首先,控制區11將包括在所供應的影像訊號Vdisp中之圖場影像寫入VRAM 12(步驟S1)。
接著,控制區11確認寫入VRAM 12之圖場影像是否為第一圖場影像(步驟S2)。在圖場影像為第一圖場影像之情形中,操作進行到步驟S3,及在圖場影像非第一圖場影像之情形中,操作進行到步驟S7。
在步驟S2中,在寫入VRAM 12之圖場影像為第一圖場影像的情形中,反轉訊號產生區17依據儲存在VRAM 12中之第一圖場影像來執行移動偵測(步驟S3)。能夠藉由例 如光學流計算來執行移動偵測。作為光學流計算演算法,例如,可應用Horn-Schunck法。例如在“Berthold K.P.Horn及Brian G.Schunck決定光學流,人工智慧,第17冊,第185-203頁,1981年8月”中說明Horn-Schunck法。
接著,反轉訊號產生區17依據步驟S3中的移動偵測結果來偵測移動是否發生在圖場影像序列中(步驟S4)。在步驟S4中,在偵測到圖場影像序列中的移動之情形中,反轉訊號產生區17增加變數P(步驟S5)。而且,在步驟S4中,在未偵測到圖場影像序列中的移動之情形中,反轉訊號產生區17將變數P調整到4096(步驟S6)。
接著,反轉訊號產生區17確認變數n是否小於變數P(步驟S7)。在變數n小於變數P之情形中,操作進行到步驟S10,及在變數n等於或大於變數P之情形中,操作進行到步驟S8。
在步驟S7中,在變數n等於或大於變數P之情形中,反轉訊號產生區17將變數n調整至0(重設變數n)(步驟S8),以反轉長期反轉訊號INV(步驟S9)。
接著,反轉訊號產生區17增加變數n(步驟S10)。
接著,顯示器2依據儲存在VRAM 12中之圖場影像來執行顯示(步驟S11)。
然後,操作回到步驟S1,及顯示器2重複上述操作。
在顯示器2中,在圖場影像序列上執行移動偵測,及當顯示區20顯示圖場影像時殘影出現的可能性係依據圖場影像序列中是否發生移動來決定。然後,當決定具有殘 影出現的可能性時,變數P被調整至較小值,以縮減殘影出現的可能性,及在決定由於顯示圖場影像所導致之殘影出現的可能性低之情形中,變數P被調整至較大值,以抑制影像品質降低。
尤其是,在反轉訊號產生區17未偵測到圖場影像序列中的移動之情形中,變數P被調整至4096(步驟S6)。換言之,在此情形中,反轉訊號產生區17決定殘影會出現在顯示區20中,因為顯示區20顯示移動未發生之圖場影像序列,及將對應於長期反轉訊號INV之反轉間隔的變數P調整至最小值(此例為4096)。需注意的是,例如,在以圖場率60[Hz]顯示圖場影像之情形中,長期反轉訊號INV之反轉間隔為68.2[sec](=4096/60[Hz])。如此,在移動未出現在圖場影像序列中之情形中,顯示器2將變數P調整至最小值,以高頻率執行反轉週期PA和反轉週期PB的切換。因此,在顯示器2中,能夠縮減顯示區20上殘影出現的可能性。
而且,在偵測到圖場影像序列中的移動之情形中,反轉訊號產生區17增加變數P(步驟S5)。換言之,在此情形中,反轉訊號產生區17決定顯示區20上之殘影出現的可能性低,因為顯示區20顯示移動出現之圖場影像序列;因此,增加對應於長期反轉訊號INV的反轉間隔之變數P。如此,當移動出現在圖場影像序列中時,顯示器2將變數P調整至較大值,以縮減反轉週期PA和反轉週期PB的切換頻率。因此,在顯示器2中,即使當長期反轉訊號 INV被反轉時顯示影像稍微失真,失真的影像通常仍較少被顯示;因此,能夠縮減影像品質降低。
而且,顯示器2只在寫入VRAM 12的圖場影像為第一圖場影像Fi1之情形中執行移動偵測(步驟S2及S3)。因此,在步驟S3及S4中,能夠以較高準確性來執行移動偵測。換言之,例如,在依據第一圖場影像Fi1和第二圖場影像Fi2兩者執行移動偵測之情形中,在步驟S3之移動偵測中,會偵測到由於第一圖場影像Fi1與第二圖場影像Fi2之間的差異所產生之移動。另一方面,在只依據第一圖場影像Fi1來執行移動偵測之情形中,能夠縮減此種偵測誤差的可能性;因此,能夠以較高準確性來偵測圖場影像序列中的移動。需注意的是,在此例中,只在寫入VRAM 12的圖場影像為第一圖場影像Fi1之情形中執行移動偵測;然而,技術並不侷限於此,及可只在寫入VRAM 12的圖場影像為第二圖場影像Fi2之情形中執行移動偵測。
如此,在實施例中,反轉週期PA及PB的長度係依據偵測圖場影像序列中的移動結果來調整;因此,能夠縮減殘影,及能夠抑制影像品質降低。
而且,在實施例中,在未偵測到圖場影像序列中的移動之情形中,長期反轉訊號的反轉間隔被調整至預定的最小值,以高頻率執行反轉週期PA和反轉週期PB的切換;因此,能夠縮減顯示區上之殘影。
另外,在實施例中,在偵測到圖場影像序列中的移動之情形中,長期反轉訊號的反轉間隔被調整至變得較長, 藉以使反轉週期PA和反轉週期PB的切換頻率變得較低;因此,甚至在當長期反轉訊號被反轉時顯示影像稍微失真之情形中,仍能夠抑制影像品質降低。
其他效果類似於第一實施例者。
[修改2-1]
在上述實施例中,依據移動是否出現在圖場影像序列中來決定殘影出現的可能性;然而,技術並不侷限於此,及可依據移動出現在整體圖場影像的區域之比例是否等於或大於預定值,或者依據圖場影像的各個像素之像素資訊的變化量是否等於或大於預定量來決定殘影出現之可能性。
[其他修改]
在第二實施例中,如同在第一實施例之修改1-1的情形中一般,在反轉週期PA及PB之第一垂直週期中,除了子像素SPix的TFT裝置Tr之外還可關閉開關23(1)至23(M),或者如同在第一實施例之修改1-2的情形中一般,在反轉控制區30中,可藉由複數個垂直週期延遲長期反轉訊號INV。
(3.第三實施例)
接著,下面將說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顯示器3。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顯示器3類似於顯示器2,除了當顯示OSD(螢幕上顯示)影像時未執行移動偵測之外。需注意的是, 藉由如同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顯示器2的相同號碼表示相同組件,並且不再進一步說明。
圖19圖解根據實施例之顯示器3。顯示器3包括OSD產生區18和反轉訊號產生區19。
OSD產生區18產生OSD影像。OSD產生區18所產生之OSD影像被疊印在VRAM 12中之圖場影像上,及疊印OSD影像之圖場影像係顯示在顯示區20上。而且,OSD產生區18產生OSD旗標訊號Fosd,其指示OSD影像是否疊印在圖場影像上。
反轉訊號產生區19依據儲存在VRAM 12中之圖場影像和OSD旗標訊號Fosd來執行移動偵測,以調整長期反轉訊號INV的反轉間隔。
圖20圖解顯示器3的操作之流程圖。應注意的是,將不再進一步說明與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顯示器2的流程圖(參考圖18)相同步驟之步驟。
在步驟S2中,在寫入VRAM 12之圖場影像為第一圖場影像的情形中,反轉訊號產生區19偵測供應自OSD產生區18之OSD旗標訊號Fosd是否為真(步驟S21)。在OSD旗標訊號Fosd為真之情形中,操作進行到步驟S6,而在OSD旗標訊號Fosd為非真之情形中,操作進行到步驟S3。
而且,緊鄰步驟S10,OSD產生區18將所產生的OSD影像寫入VRAM 12(步驟S22)。因此,在VRAM 12中,OSD影像被疊印在所儲存的圖場影像上。
在顯示器3中,依據OSD旗標訊號Fosd來決定是否執行移動偵測。典型上,OSD影像為靜止影像;因此,在顯示區20顯示OSD影像之情形中,在顯示區20上會出現殘影。因此,在OSD旗標訊號Fosd為真之情形中,在未執行移動偵測之下,反轉訊號產生區19決定殘影會出現在顯示區20上,藉以將對應於長期反轉訊號INV的反轉間隔之變數P調整至最小值(此例為4096)。如此,如同在第二實施例等等的情形中一般,能夠縮減殘影出現的可能性。
如此,在實施例中,在OSD旗標訊號Fosd為真之情形中,未執行移動偵測;因此,能夠縮減電路操作負載。其他效果類似於第一實施例者。
[修改3-1]
在上述實施例中,依據OSD旗標訊號Fosd是否為真來執行移動偵測;然而,技術並不侷限於此,及可執行移動偵測,以回應例如OSD旗標訊號Fosd的切換。下面將詳細說明此種操作。
圖21圖解根據修改之顯示器3B的操作之流程圖。應注意的是,將不再進一步說明與根據實施例之顯示器3的流程圖(參考圖20)相同步驟之步驟。
在步驟S2中,在寫入VRAM 12之圖場影像為第一圖場影像的情形中,根據修改之反轉訊號產生區19B偵測供應自OSD產生區18之OSD旗標訊號Fosd是否被切換(步 驟S31)。在OSD旗標訊號Fosd被切換之情形中,操作進行到步驟S32,而在OSD旗標訊號Fosd未被切換之情形中,操作進行到步驟S3。
在步驟S31中,在偵測到OSD旗標訊號Fosd的切換之情形中,反轉訊號產生區19B將變數n調整至0(重設變數n)(步驟S32),以反轉長期反轉訊號INV(步驟S33)。然後,操作進行到步驟S6。
如此,在顯示器3B中,當OSD旗標訊號Fosd被切換時,長期反轉訊號INV被反轉,以開始下一反轉週期PA及PB;因此,能夠降低顯示器20上之殘影出現的可能性。尤其是,例如,在OSD旗標訊號Fosd從假切換成真之後,由於OSD影像(靜止影像)所導致的殘影會出現在顯示器20上;然而,在當OSD旗標訊號Fosd從假切換成真之時序中,長期反轉訊號INV被反轉及變數P被調整至最小值(步驟S6),能夠降低顯示OSD影像之週期中的殘影出現之可能性。而且,例如,當OSD旗標訊號Fosd從真切換成假時,長期反轉訊號INV被反轉,及變數P被調整至最小值(步驟S6);因此,能夠重設已顯示OSD影像之週期中的狀態,及能夠降低殘影出現的可能性。
應注意的是,在此例中,當OSD旗標訊號Fosd被切換時,長期反轉訊號INV被反轉;然而,技術並不侷限於此,及例如只當OSD旗標訊號Fosd從假切換成真時反轉長期反轉訊號INV。
[其他修改]
在第三實施例中,如同在第二實施例之修改2-1的情形中一般,殘影出現的可能性係依據移動出現在整體圖場影像的區域之比例是否等於或大於預定值,或者依據圖場影像的各個像素之像素資訊的變化量是否等於或大於預定量來決定。
雖然參考實施例和修改來說明本技術,但是技術並不侷限於此,及可以各種方式修改。
例如,在第二和第三實施例中,如同在第一實施例之修改1-1的情形中一般,在反轉週期PA及PB的第一垂直週期中,除了子像素SPix的TFT裝置Tr之外還可關閉開關23(1)至23(M),及如同在第一實施例之修改1-2的情形中一般,在反轉控制區30中,可以藉由複數個垂直週期來延遲長期反轉訊號INV。
而且,例如,在上述實施例等等中,設置水平掃描區,及在1H週期中,在水平方向上執行掃描,以寫入像素訊號Vpix2到像素Pix;然而,技術並不侷限於此,及例如,在1H週期中,可同時將Vpix2寫入屬於選擇到的水平線之複數個像素Pix。
應注意的是,技術能夠具有下面組態。
(1)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驅動電路包括:像素訊號產生區,其產生像素訊號及供應像素訊號到顯示區,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之每一圖框週期反轉像素訊號,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係交替設置;以及 寫入控制區,其將在除了前導週期之外的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之每一個中執行控制寫入像素訊號到顯示區,前導週期係設置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及從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之起始具有預定長度。
(2)根據第(1)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像素訊號產生區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之起始時序中未反轉像素訊號。
(3)根據第(1)或(2)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包括邏輯訊號產生區,邏輯訊號產生區產生在第一週期與第二週期之間具有不同邏輯位準的邏輯訊號,以及像素訊號產生區依據邏輯訊號來控制像素訊號的反轉。
(4)根據第(1)至(3)項任一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包括時序控制區,時序控制區產生垂直同步訊號,以及寫入控制區依據邏輯訊號和垂直同步訊號來建立前導週期。
(5)根據第(4)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寫入控制區包括正反電路,其取樣與垂直同步訊號同步之邏輯訊號,以及互斥或電路,其決定來自正反電路的輸出訊號和邏輯訊號之互斥或,以及寫入控制區依據來自互斥或電路的輸出訊號來建立前導週期。
(6)根據第(1)至(5)項任一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 顯示區包括複數個像素的像素開關,像素開關傳送像素訊號,以及寫入控制區在前導週期關閉像素開關。
(7)根據第(6)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顯示區包括像素訊號線,其供應像素訊號到複數個像素,以及訊號線開關,其供應自像素訊號產生區所供應的像素訊號到像素訊號線,以及寫入控制區在前導週期亦關閉訊號線開關。
(8)根據第(3)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像素訊號產生區依據影像訊號來產生像素訊號,以及邏輯訊號產生區依據影像訊號來偵測影像序列中的移動,及依據偵測的結果來決定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之長度。
(9)根據第(8)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當未偵測到影像序列中的移動時,邏輯訊號產生區將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長度調整到預定最小值,當偵測到影像序列中的移動時,邏輯訊號產生區將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長度調整到變成長於最小值。
(10)根據第(8)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另包括OSD影像產生區,其產生OSD影像和OSD旗標訊號,當OSD影像顯示於顯示區上時致能OSD旗標訊號,其中,當OSD旗標訊號被致能時,邏輯訊號產生區將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長度調整到預定最小值。
(11)根據第(8)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另包含OSD 影像產生區,其產生OSD影像和OSD旗標訊號,當OSD影像顯示於顯示區上時致能OSD旗標訊號,其中,當OSD旗標訊號被致能或使其失效時,邏輯訊號產生區切換邏輯訊號的邏輯位準。
(12)根據第(1)至(11)項任一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像素訊號產生區依據影像訊號來產生像素訊號,影像訊號為交錯影像訊號,以及顯示區包括與交錯訊號的圖場影像中之像素數目相同的像素數目,及在各個圖框週期中交替顯示第一圖場影像和第二圖場影像。
(13)根據第(1)至(12)項任一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前導週期的長度等同一圖框週期的長度。
(14)顯示器,包括:像素訊號產生區,其產生像素訊號,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之每一圖框週期反轉像素訊號,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係交替設置;顯示區,其依據像素訊號來執行顯示;以及寫入控制區,其將在除了前導週期之外的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之每一個中執行控制寫入像素訊號到顯示區,前導週期係設置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及從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之起始具有預定長度。
(15)顯示器的驅動方法,包括: 產生像素訊號及供應像素訊號到顯示區,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之每一圖框週期反轉像素訊號,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係交替設置;以及將在除了前導週期之外的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之每一個中執行控制寫入像素訊號到顯示區,前導週期係設置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及從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之起始具有預定長度。
本申請案係包含相關於日本專利局於2011、4、20所發表之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案2011-094165所揭示的主題之主題,藉以併入其全文做為參考。
F‧‧‧圖框影像
Fi1‧‧‧第一圖場影像
Fi2‧‧‧第二圖場影像
L‧‧‧線影像
Pix‧‧‧像素
SGL‧‧‧像素訊號線
GCL‧‧‧掃描訊號線
Tr‧‧‧薄膜電晶體裝置
LC‧‧‧液晶裝置
R1‧‧‧區域
R2‧‧‧區域
R3‧‧‧區域
1‧‧‧顯示器
2‧‧‧顯示器
3‧‧‧顯示器
3B‧‧‧顯示器
1R‧‧‧顯示器
1B‧‧‧顯示器
11‧‧‧控制區
12‧‧‧視頻隨機存取記憶體
13‧‧‧紅綠藍解碼器區
14‧‧‧反轉區
15‧‧‧反轉訊號產生區
16‧‧‧時序控制區
17‧‧‧反轉訊號產生區
18‧‧‧螢幕上顯示產生區
19‧‧‧反轉訊號產生區
19B‧‧‧反轉訊號產生區
20‧‧‧顯示區
21‧‧‧水平掃描區
22‧‧‧AND電路
23‧‧‧開關
26‧‧‧垂直掃描區
27‧‧‧AND電路
30‧‧‧反轉控制區
30R‧‧‧反轉控制區
30B‧‧‧反轉控制區
30C‧‧‧反轉控制區
31‧‧‧EX-OR電路
32‧‧‧D型正反電路
32A‧‧‧D型正反電路
32B‧‧‧D型正反電路
33‧‧‧EX-NOR電路
34‧‧‧AND電路
35‧‧‧AND電路
包括附圖以提供揭示的進一步瞭解,及併入本說明書中並且構成其一部分。圖式圖解實施例,及連同說明書一起用於說明技術的原理。
圖1為根據技術的第一實施例之顯示器的組態例子之方塊圖。
圖2A至2C為交錯影像的說明圖。
圖3為圖1所示之反轉控制區的組態例子之電路圖。
圖4A及4B為依據第一圖場影像和第二圖場影像之顯示的說明圖。
圖5為圖1所示之顯示區的組態例子之說明圖。
圖6為圖1所示之顯示器的操作例子之時序波形圖。
圖7為圖1所示之顯示器的操作例子之另一時序波形 圖。
圖8為圖1所示之反轉訊號產生區和反轉訊號控制區的操作例子之時序波形圖。
圖9A至9C為交錯影像的例子之說明圖。
圖10A及10B為圖9A至9C所示之影像的顯示之說明圖。
圖11為圖1所示之顯示器的操作例子之另一時序波形圖。
圖12為根據比較例子之顯示器的組態例子之方塊圖。
圖13為根據比較例子之顯示器的操作例子之時序波形圖。
圖14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修改之顯示器的組態例子之方塊圖。
圖15為圖14所示之反轉控制區的組態例子之電路圖。
圖16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另一修改之反轉控制區的組態例子之電路圖。
圖17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顯示器的組態例子之方塊圖。
圖18為圖17所示之顯示器的操作例子之流程圖。
圖19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顯示器的組態例子之方塊圖。
圖20為圖19所示之顯示器的操作例子之流程圖。
圖21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修改之顯示器的操作例子之流程圖。
1‧‧‧顯示器
11‧‧‧控制區
12‧‧‧視頻隨機存取記憶體
13‧‧‧紅綠藍解碼器區
14‧‧‧反轉區
15‧‧‧反轉訊號產生區
16‧‧‧時序控制區
20‧‧‧顯示區
30‧‧‧反轉控制區
VEN‧‧‧垂直致能訊號
FRP2‧‧‧反轉控制訊號
FRP‧‧‧反轉控制訊號
INV‧‧‧長期反轉訊號
HEN‧‧‧水平致能訊號
HCLK‧‧‧時脈訊號
VCLK‧‧‧時脈訊號
HST‧‧‧水平同步訊號
VEN2‧‧‧垂直致能訊號
VST‧‧‧垂直同步訊號
Vpix、Vpix2、VpixR2、VpixG2、VpixB2、VpixR、 VpixG、VpixB‧‧‧像素訊號
Vdisp‧‧‧影像訊號

Claims (15)

  1. 一種顯示器的驅動電路,該驅動電路包含:像素訊號產生區,其產生像素訊號及供應該像素訊號到顯示區,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之每一圖框週期反轉該像素訊號,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係交替設置;以及寫入控制區,其將在除了前導週期之外的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之每一個中執行控制寫入該像素訊號到該顯示區,該前導週期係設置在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及從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之起始具有預定長度。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該像素訊號產生區在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之起始時序中未反轉該像素訊號。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包括邏輯訊號產生區,該邏輯訊號產生區產生在該第一週期與該第二週期之間具有不同邏輯位準的邏輯訊號,以及該像素訊號產生區依據該邏輯訊號來控制該像素訊號的反轉。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包括時序控制區,該時序控制區產生垂直同步訊號,以及該寫入控制區依據該邏輯訊號和該垂直同步訊號來建 立該前導週期。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該寫入控制區包括正反電路,其取樣與該垂直同步訊號同步之該邏輯訊號,以及互斥或電路,其決定來自該正反電路的輸出訊號和該邏輯訊號之互斥或,以及該寫入控制區依據來自該互斥或電路的輸出訊號來建立該前導週期。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該顯示區包括複數個像素的像素開關,該等像素開關傳送該像素訊號,以及該寫入控制區在該前導週期關閉該等像素開關。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該顯示區包括像素訊號線,其供應該像素訊號到該複數個像素,以及訊號線開關,其供應自該像素訊號產生區所供應的該像素訊號到該等像素訊號線,以及該寫入控制區在該前導週期亦關閉該等訊號線開關。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該像素訊號產生區依據影像訊號來產生該像素訊號,以及該邏輯訊號產生區依據該影像訊號來偵測影像序列中 的移動,及依據偵測的結果來決定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之長度。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當未偵測到該影像序列中的移動時,該邏輯訊號產生區將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的長度調整到預定最小值,當偵測到該影像序列中的移動時,該邏輯訊號產生區將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的長度調整到變成長於該最小值。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另包含OSD影像產生區,其產生OSD影像和OSD旗標訊號,當該OSD影像顯示於該顯示區上時致能該OSD旗標訊號,其中,當該OSD旗標訊號被致能時,該邏輯訊號產生區將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的長度調整到該預定最小值。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另包含OSD影像產生區,其產生OSD影像和OSD旗標訊號,當該OSD影像顯示於該顯示區上時致能該OSD旗標訊號,其中,當該OSD旗標訊號被致能或使其失效時,該邏輯訊號產生區切換該邏輯訊號的該邏輯位準。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該像素訊號產生區依據影像訊號來產生該像素訊號, 該影像訊號為交錯訊號,以及該顯示區包括與該交錯訊號的圖場影像中之像素數目相同的像素數目,及在各個圖框週期中交替顯示第一圖場影像和第二圖場影像。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器的驅動電路,其中該前導週期的長度等同一圖框週期的長度。
  14. 一種顯示器,包含:像素訊號產生區,其產生像素訊號,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之每一圖框週期反轉該像素訊號,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係交替設置;顯示區,其依據該像素訊號來執行顯示;以及寫入控制區,其將在除了前導週期之外的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之每一個中執行控制寫入該像素訊號到該顯示區,該前導週期係設置在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及從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之起始具有預定長度。
  15. 一種顯示器的驅動方法,包含:產生像素訊號及供應該像素訊號到顯示區,在第一週期和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之每一圖框週期反轉該像素訊號,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係交替設置;以及將在除了前導週期之外的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之每一個中執行控制寫入該像素訊號到該顯示區,該前導週期係設置在該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中,及從該 第一週期和該第二週期的每一個之起始具有預定長度。
TW101112780A 2011-04-20 2012-04-11 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顯示器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TW2013060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4165A JP2012226152A (ja) 2011-04-20 2011-04-20 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6009A true TW201306009A (zh) 2013-02-01

Family

ID=47020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2780A TW201306009A (zh) 2011-04-20 2012-04-11 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顯示器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68431A1 (zh)
JP (1) JP2012226152A (zh)
CN (1) CN102750918A (zh)
TW (1) TW20130600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23009A (ja) * 2014-12-25 2016-07-07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電子デバイス・モジュール、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18036367A (ja) * 2016-08-30 2018-03-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テン 映像処理装置、映像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映像処理方法
CN108257577B (zh) * 2018-04-12 2019-09-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47015B2 (ja) * 1993-01-07 2004-07-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解像度改善方法
KR100303206B1 (ko) * 1998-07-04 2001-11-30 구본준, 론 위라하디락사 도트 인버젼 방식 액정 패널 구동 장치
US8427413B2 (en) * 2007-06-12 2013-04-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scan signal drive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rive method, scan signal drive method,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100110061A1 (en) * 2008-11-06 2010-05-06 Mitac Technology Corp. Local area image displaying system
TW201039320A (en) * 2009-04-16 2010-11-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Driving circuit and gray insertion metho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402798B (zh) * 2009-04-29 2013-07-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具省電功能之時序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50918A (zh) 2012-10-24
JP2012226152A (ja) 2012-11-15
US20120268431A1 (en) 201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249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US8237647B2 (en) Driving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0521941A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WO2005076256A1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駆動方法、駆動回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7093660A (ja) 表示装置
US7423627B2 (en) Data holding display apparatus,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television set
US2020010518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US7499010B2 (en) Display, driver device for same, and display method for same
CN112992247A (zh) 移位寄存单元、移位寄存器、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9514708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projector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529935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306009A (zh) 顯示器的驅動電路、顯示器及顯示器的驅動方法
JPH08221039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13003223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5309274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交流駆動方法
JP200020649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94008A (ja) 表示装置
TW201602992A (zh) 一種液晶顯示器之驅動顯示方法
JPH0854862A (ja) ディスプレイとその駆動方法
JP200431792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79288A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方法
JP5229295B2 (ja)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2132220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画像表示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H06301007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10101915A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