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2276A - 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 - Google Patents
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02276A TW201302276A TW101120385A TW101120385A TW201302276A TW 201302276 A TW201302276 A TW 201302276A TW 101120385 A TW101120385 A TW 101120385A TW 101120385 A TW101120385 A TW 101120385A TW 201302276 A TW201302276 A TW 20130227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vibration
- elastomer
- damping
- support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種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包括環帶以及多條綁帶。綁帶自所述帶延伸而定義圓頂結構,各綁帶包括制振材料,所述制振材料至少包括第一彈性體層以及強化層,所述強化層包括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
Description
本申請案為2011年4月12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084,866號之部分連續案(Continuation-in-Part);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084,866號為2009年9月30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2/570,499號之部分連續案;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2/570,499號為2007年10月17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1/873,825號及2006年12月8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1/635,939號(已放棄)之部分連續案;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1/635,939號為2005年12月15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1/304,079號(已放棄)及2005年12月15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1/304,995號(已放棄)之部分連續案;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1/304,079號及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1/304,995號均為2004年12月22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1/019,568號(現為美國專利第7,171,697號)之部分連續案;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1/019,568號為2004年11月30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999,246號之部分連續案;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999,246號為2004年10月5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958,611號(現為美國專利第7,150,113號)、2004年10月5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958,941號(已放棄)、2004年10月5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958,767號(已放棄)、2004年10月5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958,952號(已放棄)及2004年10月5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
第10/958,745號之部分連續申請案;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958,611號、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958,941號、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958,767號、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958,952號及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958,745號皆為2004年5月28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856,215號(現為美國專利第6,942,586號)之部分連續案;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856,215號為2003年9月10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659,560號(現為美國專利第6,935,973號)之連續案;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659,560號為2001年8月27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09/939,319號(現為美國專利第6,652,398號)之分案(divisional)。以上申請案各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
本發明針對適於抑制振動的材料,更具體地說,針對一種適於消散和分散(dissipate and distribute)振動的多層材料。
運動裝置、自行車、手工具等物的手柄(handle),經常由木頭、金屬或聚合物製成,這些材料傳導振動,使得長時間握住物件時產生不舒適感。運動裝置(諸如球棒、球、鞋墊及鞋內側)亦於遭受衝擊(通常發生於運動競賽期間)時傳導振動。這些振動可能造成一些問題,像是分散競賽者注意力、負面影響競賽者的表現,及/或傷害競賽者身體部分。
通常,使用剛性(rigid)聚合物材料以製成工具及運動裝置的握把(grip)。雖然剛性聚合物的使用容許使用者維持裝置的控制性,但對於減少振動來說卻不太有效。雖然已經知道較軟的材料可以提供較好的振動調節特徵,但軟性材料卻不具有併入運動裝置、手工具、鞋子或相似物之中所必要的剛性。剛性的缺乏使軟性材料所包覆的裝置相對於使用者的手或身體產生非預期的移動。
長時間或重覆地接觸過多的振動可能傷害人體。而想要避免這種傷害,又可能導致運動表現變差,以及使用工具時的效率變低。
另一方面,雜訊控制的解決方案於許多領域中(包括商業及工業裝置、消費電子、交通運輸及無數其他專業領域)變得愈來愈重要。這些應用需要有效且經濟的隔音材料,且隔音材料需要具有適於滿足各式各樣之制振(damping)需求的能力。
黏彈性(viscoelastic)材料通常用於消音(sound damping)應用,使遲滯能量(hysteretic energy)消散,也就是說,藉由材料分子的彎曲(yielding)或形變(straining)以提供制振效果。由於用於能量消散及吸收的途徑非常少,這些材料僅提供有限的制振效率。黏彈性材料確實可具有可接受的能量消散程度,但卻是以增加材料厚度做為代價,且在許多當今的應用中,黏彈性材料無法提供結構剛度(stiffness)。反之,習知的複合材料具有高的剛度-重量(stiffness-to-weight)比,然而其制振特徵通常不足。
本發明提供一種材料,在至少一實施例中,該種材料包括複合式振動消散及振動隔絕材料,所述複合式材料包括第一彈性體(elastomer)層及第二彈性體層。強化層配置於第一彈性體層及第二彈性體層之間,且強化層大致將第一彈性體層及第二彈性體層分離。
在連同附圖一起閱讀前述發明內容以及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時,能更清楚地理解發明內容以及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為了闡釋本發明而繪示了圖式,其為目前較佳的實施例。然而,應理解的是,本發明不限於所繪示之精確佈置及器具。
以下敘述中,使用特定術語僅是為了方便,而不具有限制性。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用語「器具(implement)」意指「棒球棒、球拍、曲棍球棒、壘球棒、運動裝置、槍枝或相似物中之任一者」。以上術語包括以上具體提及之字彙、其衍生字,以及含有類似意義的字彙。此外,除非明確且特定地另外說明,字彙「一/一個」(a/one)之定義包括一個或多個所提及的物件。
參照圖1及圖2,其中相同的元件符號指代相似之元件。圖1及圖2所示為根據本發明之適於調節振動之材料的第一實施例,所述材料標示為10。簡單地說,本發明之材料10是藉由至少第一彈性體層12A及一層高抗拉強度
纖維材料14所形成。材料10可以與運動裝備、運動裝置之握把、工具之握把以及防護性運動裝備結合。含材料10的翼片(panel)305(見圖17到圖45)可以與本申請案揭露的多種物件結合。翼片定義外部邊緣314,且可延伸而遍及物件整體,也就是說,翼片305可實際上形成鞋墊(shoe insert)、機殼、或其他物件的整體。或者,多個翼片可以獨立配置於物件上。更具體地說,材料10可以使用於:形成網球拍、曲棍球棒、高爾夫球桿、棒球棒或相似物之握把(或形成握把的部份,或形成包括於握把中之翼片305);形成連指手套、頭帶、頭盔、護膝323(圖22所示)、裁判襯墊、墊肩、手套、口部護器(mouth guard)、襯墊之類的保護性運動裝備;形成自行車、機車、或相似物之座椅或握柄護套(cover);形成滑雪長靴、直排輪或相似物;形成衣物(如襯衫、手套、褲子等)或襯墊內裏(padded liner)或鞋類311(如圖19所示,諸如鞋底313、鞋面315、鞋下翼(shoe lower)、鞋襯墊、腳踝墊、趾襯墊317、鞋墊),以及提供襯墊319給短襪321(圖21所示,諸如短襪底部);形成行動電子元件(諸如行動電話機殼、PDA機殼、筆記型電腦機殼、槍殼(gun case)、收音機機殼、錄像帶帶殼、MP3播放器機殼、計算機機殼)之襯墊307(如圖17所示);形成喇叭的襯墊;提供汽車327之襯墊325(見圖24)及隔音裝置,諸如提供運載工具(諸如汽車、船、卡車、全越野車等)中之極(pole)及/或輥棒襯墊329(圖25所示),提供用於車輛的引擎座架的隔絕
翼片329;形成用於槍枝、手槍、萊福槍、短槍或相似物之握把309(如圖20所示);形成工具(諸如槌具、鑽具、螺絲起子、圓鋸、鑿具或相似物)之握把;以及形成繃帶及/或纏帶331(如圖26到圖30所示)之部分或整體。本發明之材料10亦可以使用於房間隔音裝置、家庭隔音裝置、飛機隔音裝置、音樂工作室隔音裝置或相似的隔音裝置。
材料10較佳為沿著垂直於材料主表面316A(如圖23所示)之「X」方向大致上不具彈性的材料,且因此,當材料10遭受衝擊力時,材料10不提供相似於彈簧的效應。較佳的狀況是,材料10在垂直於材料主表面316A與材料主表面316B的方向「X」上大致是不受力的(compliant),因此,基本上沒有能量儲存在方向「X」上。較佳的狀況是,強化層使衝擊能量大致沿著平行於主表面316A、主表面316B的方向分散,且進入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材料10較佳經過設計,以減少可感知的振動(且因此,大致抑制並轉移能量,使能量遠離藉由材料覆蓋的物件或人)。
第一彈性體層12A作為吸振層(shock absorber),其將機械振動能轉換為熱能。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將振動能重新定向,並增加材料10的剛度,讓使用者方便控制由材料10包覆或部分包覆的器具20。較佳但非必要的是,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由醯胺(aramid)材料所形成。
在一實施例中,複合材料10可具有三個大致獨立且
分離的構層,其包括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彈性體材料藉由消散振動能以提供制振性。適合的彈性體材料包括但不限於:胺基甲酸酯橡膠(urethane rubber)、矽酮橡膠(silicone rubber)、腈橡膠(nitrile rubber)、丁基橡基(butyl rubber)、丙烯酸橡膠(acrylic rubber)、天然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tyrene-butadiene rubber),以及相似物。一般來說,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任何適合的彈性體材料都可以用來形成第一彈性體層及第二彈性體層。舉例而言,彈性體層可為熱固性彈性體層。或者,彈性體層12A及彈性體層12B可以為熱塑性彈性體層或適合熱成型之任何材料。作為另一實例,彈性體層12A及彈性體層12B可以被製成具有發泡結構(foamed structure)之開口發泡體(open cell foam)或封口發泡體(closed cell foam)。另一方面,當製造某些定型物品時(諸如高爾夫球桿握把),首先將材料10形成大致為平片或平板的材料10,接著重新成型或熱成型為所需形狀的物品的作法是更有效率的。另外,材料10中或材料10上可包括收縮纏帶,或可收縮構層。可收縮構層可以熱及/或水活化。
材料10可以包括額外的構層,例如大致為剛性的材料或相似物。舉例而言,一種或多種含剛性材料的大致為剛性的平板可以位於材料10上,以將材料承受的衝擊力分散至更廣的區域。此種方式在材料用於裁判背心、防彈背心、墊肩、鞋子或其他需要大致為剛性的外部層的應用中
是有效的。
彈性體材料的柔軟度(softness)可以使用劭氏A硬度評級(Shore A durometer rating)而量化。一般來說,硬度評級愈低,材料愈軟,而彈性體層吸收及消散振動愈有效率,這是因為透過彈性體傳送的力變少了。在擠壓軟的彈性體材料時,個人的手指將會陷入彈性體中,這增加了彈性體與使用者的手之間的接觸面積,且於外部材料表面產生不規律性,讓使用者可以緊抓住由材料覆蓋或部分覆蓋的任意器具20。然而,彈性體層12A與彈性體層12B愈軟,使用者在操作由彈性體覆蓋的器具20時,對器具20的控制程度愈差。若彈性體層太軟(亦即,若彈性體層的劭氏A硬度評級太低),則器具20可能相對於使用者的手部或足部非預期地旋轉。本發明之材料10較佳經過設計以使用劭氏硬度評級適當的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其可以在使用者精確操縱並控制器具20以及有效抑制器具20於使用期間的振動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較佳但非必要的是,材料10使用之彈性體具有約十(10)至約八十(80)之間的劭氏A硬度。較佳是第一彈性體層具有約十(10)至約二十五(25)之間的劭氏A硬度,而第二彈性體層具有約二十五(25)至約四十五(45)之間的劭氏A硬度。
第一彈性體層12A較佳用於減緩衝擊能及吸收振動能,並將振動能轉換為熱能。較佳但非必要的是,使第一彈性體層作為襯墊並且消散振動。第二彈性體層12B亦用
於吸收振動能,但也提供相容且舒適的握把,讓使用者可以抓住(或當材料10形成為鞋墊時,其提供承載使用者之身體部分之表面,諸如使用者足部之鞋底)。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彈性體層12A較佳具有約十五(15)之劭氏A硬度,且第二彈性體層具有約四十二(42)之劭氏A硬度。若第一彈性體及第二彈性體具有大致相同之劭氏A硬度評級,則較佳(但非必要)的是,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具有十五(15)、三十二(32)或四十二(42)之劭氏A硬度。
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較佳但非必要地由醯胺纖維形成。纖維可以經過編織而形成布料層16(cloth layer 16),其配置於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之間,且大致將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分離。布料層16可以由醯胺纖維、高抗拉強度纖維、纖維玻璃(fiberglass)、或其他類型之纖維形成。較佳的狀況是,布料層16具有適當的剛性,使其不適合作為具有任何顯著之能量儲存能力的開口網格來使用。較佳的狀況是,形成強化層14的材料大致接合於彈性體層12A及彈性體層12B。布料層16較佳大致將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分離,造成材料10具有三個大致獨立而分離的構層:12A、12B及14。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阻擋且重新定向通過彈性體層12A或彈性體層12B其中之一的振動能,以促進振動的消散。高抗拉強度纖維18重新定向沿著纖維18之長度的振動能。因此,當多條高抗拉強度纖維
18經編織以形成布料層16時,由器具20發出且未藉由第一彈性體層12A吸收或消散的振動能,將藉由布料層16均勻地沿著材料10重新分散,且進一步地藉由第二彈性體層12B消散。
較佳的狀況是,布料層16大致交連(interlock)於彈性體層12A及彈性體層12B中,大致貼附於彈性體層12A及彈性體層12B,或者大致藉由彈性體層12A及彈性體層12B定位,使得布料層16阻擋及重新定向振動能,而促進振動的消散。
較佳的狀況是,高抗拉強度纖維18由合適的具高延展抗性的高抗拉強度聚醯胺纖維形成。然而,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透過本揭露將理解,在不悖離本發明範疇的情況下,任何適於導引振動之醯胺纖維都可以用來形成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另外,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透過本揭露將理解,在不悖離本發明範疇的情況下,疏鬆的(loose)纖維或切細的(chopped)纖維可以用來形成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亦可由纖維玻璃所形成。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較佳防止材料10在使用期間沿著平行於材料主表面316A及材料主表面316B的方向大幅延展。較佳是延展量小於10個百分比(10%)。更佳是延展量小於4個百分比(4%)。最佳是延展量小於1個百分比(1%)。
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透過本揭露將理解,在不悖離本發明範疇的情況下,材料10可以由兩個獨立的構層
形成。因此,材料10可以由第一彈性體層12A及配置於第一彈性體層12A上之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其可編織為布料層16)所形成。
請參照圖18及圖23,材料10可用於形成鞋子之鞋墊310。在材料10用以形成鞋墊310時,材料10較佳適於由接近鞋跟的位置沿著鞋子之內表面沿伸至鞋趾。除了形成鞋墊310外,材料10可以沿著鞋子的側面配置,以保護穿鞋者的足部受到橫向的、正面的及/或後方的衝擊。
當本發明之材料形成用於鞋子之鞋墊310時,鞋墊310包括形狀大致為長形的鞋墊體312,鞋墊體312具有外部邊緣314,其實質上與鞋底共形,使鞋墊體312沿著鞋子之內表面由接近鞋跟的位置延伸至鞋趾。鞋墊體312較佳大致呈平板形,且藉由經過強化而可以調節並消散振動的彈性體材料10形成。鞋墊體312具有第一主表面316A及第二主表面316B。經過強化的彈性體材料10較佳包括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在一實施例中,較佳的狀況是,第一彈性體層及第二彈性體層中大致上不具空孔及/或彈性體層藉由熱固性彈性體所形成。
強化層14配置於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之間,且強化層14將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大致分離。強化層14可包括由多個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形成的構層。或者,強化層可由醯胺、纖維玻璃、普通布料或相似物形成。強化層可以藉由編織纖維而形成。在一實施例中,較佳的狀況是,強化層僅由單一布料
層所組成。
編織而成的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較佳連接於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且大致均勻遍布,以實質上完整覆蓋於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之間。通常布料層在垂直第一主表面316A之方向「X」上是不受力的,因此,基本上沒有能量儲存在方向「X」上。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14將衝擊能大致沿著平行於第一主表面316A的方向分散,並使其進入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於使用期間,強化層14較佳防止鞋墊310大幅延展。經過強化的彈性體10亦可以用做鞋類的鞋底或鞋類的部分鞋底。經過強化的彈性體亦可用做鞋子或靴子之中的襯墊、或沿著鞋子或靴子側面的襯墊、或其鞋面部分的襯墊。
請參照圖4、圖9、圖10及圖20,材料10可經過組態而適於形成器具(諸如球棒)的握把22,所述器具具有手柄24及近端26(即接近球棒通常被握住之末端)。材料10較佳適於包覆手柄24的部分及包覆球棒或器具20之近端26。當握把用於槍枝時,握把可以為握把周圍之纏帶,或握把可以附加及/或模製於槍枝。在一實施例中,握把22可以形成為單體,其可完全封閉器具20的近端,此點清楚呈現於圖2中。材料10亦可經過組態而適於形成網球拍之握把22或具有手柄24及近端26之類似器具20。
在圖2B中所繪示之一替代實施例中,握把22’之近部21以預製形狀形成,以接收球棒或器具20之近端26,且
握把22’的捲帶(tape)部23由近部21延伸,用以纏紮手柄24的一部分。近部21及捲帶部23可以一體成形,或可單獨形成而一起使用(在與器具20組合前彼此連接,或者各自定位於器具20)。近部21及繃帶部23可由本文所述之任意材料製造,且可由相同材料或不同的材料製造。
請參照圖4,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本發明之材料是針對本申請案所述之握把類型之一(例如槍握把、工具握把、高爾夫球桿等握把)時,握把22可包括大致為管狀之握把體318,握把體318覆蓋部分相關元件。對此,握把體318的截面之形狀可以大致為圓形、橢圓形(oval)、長方形、八角形、多角形或相似形狀。握把體318藉由經過強化之彈性材料10形成,彈性材料10調節並消散振動。握把318定義第一方向「Y」,其正切(tangential)於握把318之外表面320;以及第二方向「Z」,其大致垂直於握把318之外表面320。
經過強化之彈性體材料10包括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強化層14配置於第一彈性體層及第二彈性體層之間,且強化層14大致將第一彈性體層及第二彈性體層分離。在一些實施例中,彈性體層大致沒有空孔及/或彈性體層為熱固性彈性體。然而,如前文解釋,彈性體層不限於此,其可具有多種形式,包括:熱塑性形式以及在構層之一或構層兩者中的開口或封口發泡體結構。強化層14較佳包括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的構層。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可編織成布料、被切細,或以其他方式配置。強化
層14可藉由多種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形成,包括纖維玻璃、醯胺或任何其他適合的材料的構層。
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連接於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且大致均勻地遍布,以實質上完整覆蓋於第一彈性體層及第二彈性體層之間。此舉較佳防止在強化層及第一彈性體層12A和第二彈性體層12B之間產生滑動。布料層較佳是在第二方向「Z」上大致不受力,因此,基本上沒有能量儲存在第二方向「Z」上。高拉伸纖維材料將衝擊能沿著平行於第一方向「Y」的方向分散,並進入第一彈性體層及第二彈性體層。此舉使得振動能減少並受到抑制,而不會回彈至抓住握把的手。
以下將針對棒球棒或壘球棒來描述握把22,然而,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握把22可以用於以上提及之任何裝置、工具或元件。
當握把22使用於棒球棒或壘球棒時,握把22較佳覆蓋球棒手柄達約十七(17)英寸,也覆蓋球棒的把手(knob,即器具20的近端26)。握把22在球棒長度方向上延伸一顯著部分的這種組態有助於提高制振效果。較佳但非必要的是,握把22形成為單一、連續(contiguous)、一體成形的形式。
棒球棒(或器具20)具有手柄24,其包括:手柄體28,其具有縱向部分30及近端26。材料10較佳包覆手柄24之至少某些縱向部分30及近端26。可以將材料10製造
為具有兩個大致分離且獨立之構層的複合物,其包括第一彈性體層12A及配置於彈性體層12A上之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其可為編織而成的布料層16)。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較佳由經過編織之纖維18形成。第二彈性體層12B可配置於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相對於第一彈性體層12A的主表面。
圖2清楚地呈現,較佳的握把22適用於具有手柄以及近端之器具20。握把22包括管殼32,管殼32具有:遠開口端34,其適於環繞部分手柄;封閉的近端36,其適於包覆手柄之近端。管殼32較佳由消散振動之材料10形成。材料10較佳具有至少兩個大致分離之構層,包括第一彈性體層12A及配置於第一彈性體層12A上之高抗拉強度纖維層14(其纖維18可經過編織形成布料層16)。
請參照圖17到圖22及圖24到圖30,當本發明之材料是針對以上所述之襯墊類型之一(例如喇叭襯墊及/或隔離襯墊、鞋襯墊、電子元件外殼、口部護器、裁判防護裝備、車輛內裝襯墊、輥棒上襯墊或相似物、工具握把、高爾夫球桿握把等)時,襯墊或物件可包括藉由翼片體324形成之翼片305,其較佳大致為平板形狀。翼片體較佳置放於特定位置,或覆蓋相關元件或物品之部分。較佳的狀況是,翼片體具可伸縮性,因此可將定型物品纏紮於其中。對此,翼片體324可以環繞大致為圓形、橢圓形、長方形、八角形或多邊形之物體。
翼片體324由經過強化之彈性材料形成,彈性材料調
節並消散振動。如圖4及圖20中所示,翼片體324定義:第一方向「Y」,其正切於或平行於襯墊體324的外表面;以及第二方向「Z」,其大致垂直於翼片體的外表面。經過強化的彈性材料包括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強化層14配置於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之間,且強化層14大致將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分離。在一實施例中,彈性體層12A及彈性體層12B較佳不具有空孔及/或藉由熱固性彈性體形成。然而,如上文所解釋,彈性體層不限於此且可具有多種形式,包括熱塑性形式及在構層之一中或在構層兩者中的開口發泡體或封口發泡體結構。強化層14較佳包括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的構層。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可以被編織為布料、經切細或以其他方式配置。強化層14可以藉由纖維玻璃、醯胺或任何其他適合的材料形成,以取代藉由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形成強化層14。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與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連接,且大致均勻遍布,以實質上完全覆蓋於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之間。強化層14較佳於第二方向上不受力,因此,基本上沒有能量能量儲存於第二方向「Z」上。強化層14使衝擊能大致沿著平行於第一方向「Y」的方向分散,並進入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此舉使振動能減少且受到抑制,而不會回彈。較佳的狀況是,強化層14防止襯墊在衝擊期間延展。翼片體324可以形成行動電話機殼、筆記型電腦機殼、鞋側壁、防護裁判裝備、口部
護器、護膝、汽車內裝翼片或相似物的整體或部份。
可以使用多種方法製造本發明之複合物或振動消散材料10。一種方法是藉由從供應捲(supply roll)拉動高抗拉強度纖維布料層16以擠出材料,同時將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置放於經過編織之高抗拉強度纖維布料16的兩側。第二種製造本發明之材料10的方法是在器具20上模製第一彈性體層12A,接著在其上編織醯胺纖維層,再接著在其上模製第二彈性體層12B。
或者,可以將布料層16壓合(pressured fit)於彈性體層而形成材料10。因此,布料層16可以大致嵌入彈性體層中或藉由彈性體層定位。將強化層14(或織物(fabric)層)壓合於彈性體層較佳導致強化層14(或織物層)在彈性體中大致交連,或藉由彈性體而定位。因此,布料層可以大致與彈性體層交連。較佳的狀況是,高抗拉強度布料基本上無法在第一彈性體層及第二彈性體層之間橫向滑動。所得材料之中的布料層將會大致固定於其位置。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將了解,所得材料之布料層14將藉由彈性體12A及彈性體12B大致交連定位及/或接合定位。或者,材料10可以藉由使用黏合劑(adhesive)或焊劑(welding)組合,以將彈性體層固定接合於強化層。
較佳的狀況是,經過編織的高抗拉強度纖維連接於第一彈性體層及第二彈性體層,且大致均勻遍布,以實質上完整覆蓋於第一熱固性彈性體層及第二熱固性彈性體層之間。布料層中,基本上沒有能量儲存於大致垂直於材料主
表面的方向上。這使得振動能將藉由布料層而大致平均地重新分散於材料的各處。這是因為高抗拉強度纖維單方向性地沿著纖維的長度方向傳遞/儲存能量,且基本上不儲存能量於大致垂直於纖維長度或垂直於藉由纖維所形成之布料層的方向上。
換句話說,布料層16較佳在大致垂直於主表板的方向上不受力,因此,基本上沒有能量儲存於垂直於材料主表面的方向,且布料層16將能量沿著平行於材料主表面方向的方向分散,且進入第一彈性體層及第二彈性體層。本發明較佳使振動散逸至材料各處,以防止「回彈(bounce back)」(例如在運動期間,避免跑者吸收過多的振動)。
在一些情形下,可以將高拉伸纖維材料漿化(pulp),以形成無孔(imperforate)薄板,其可固定於第一彈性體層12A及第二彈性體層12B之間的位置。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透過本揭露將可理解,可以使用任何製造複合物或振動消散材料的方法來形成材料10。
藉由握把22覆蓋器具20之近端,使振動傳輸減少,且藉由將器具20之質心往靠近使用者的手的地方(亦即,靠近近端26)移動,而改善器具20遠端之相互平衡。這使器具20便於揮動(swing),而可以改善運動表現,同時減少關於重複移動的疲勞。
圖3到圖4繪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如其中所示,以套筒210形式呈現的包覆物裝載於手柄或棒球棒210較低的部分218。預先模製套筒210,使得套筒210可以簡單
且快速地安裝到球棒212之手柄部分上。此可藉由下述方式完成:以可伸展(stretchable)或有彈力的(resilient)材料製造套筒210,使其上端214可被拉開且可伸展以吻合球棒212之把手217。或者,套筒210可設有縱向縫隙16,以容許套筒被至少部分地拉開,且從而使套筒210緊貼於球棒212之手柄218。因為套筒的黏性本質及/或藉由在套筒內表面及/或手柄218外表面塗布適合的黏合劑,套筒固定安裝於其位置。
如圖3到圖4中所繪示,套筒210的特徵之一為套筒之較低端包括向外延伸之邊緣把手220。把手220可以為分離的帽,其咬合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固定於套筒210的主要部分。或者,把手220可以一體成形為套筒210的部分。
在本發明廣泛的應用中,套筒210可為單一構層,其材料應具有適當的硬度(hardness)及制振特徵。材料的外表面應具有黏性(tacky)且具有高摩擦力的特徵。
或者,套筒210可以由雙層層壓製品(laminate)形成,其中振動吸收材料形成靠近手柄配置的內層,而獨立的具黏性的外層由適合的高摩擦力材料(如以聚胺基甲酸酯為一實例之熱塑性材料)製造。因此,雙層層壓製品將內彈性體層及外彈性體層;內彈性體的特徵為其制振能力,外彈性體層的主特徵為其黏性提供了適當的握合表面,能抵抗使用者的手滑離手柄的傾向。把手220亦可作為停止構件,使手柄由使用者的手滑開之傾向最小化,以搭配制振效果。
圖4繪示多層層壓製品之較佳形式,包括內振動吸收層222及外黏性握層224以及剛性材料(stiffening material)製成,用以消散力量之中間層226。若有需要,中間層226可以是最內部之構層,而構層224可以為中間層。較佳之剛性材料為醯胺纖維,其可以任何適合的方式(如接下來參照圖13到圖16所述)併入材料中。然而,纖維玻璃或任何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可用作形成構層的剛性材料。另外,在一實施例中,剛性層實質上嵌入彈性體層或藉由彈性體層固定於其位置。
圖5圖示在器具與物件接觸時(例如球棒擊中球時),來自振動之衝擊力的作用。圖5是根據三層層壓製品(如圖4所繪示)來呈現力向量,其中彈性體構層222及彈性體構層224是由矽酮(silicone)材料製造。中間層226為由醯胺纖維製造之醯胺層。起初的衝擊或振動是藉由在層壓式套筒210各側之側向箭頭或橫向箭頭228表示。這造成彈性體構層222及彈性體構層224沿著弧230壓縮。由消散應力材料所製造之中間層226使得振動如箭頭232所示沿縱向散佈。振動的線性散佈造成了反彈(rebound)效應,從而全然抑制了振動。
於著名大學實驗室進行了多種測試,以評估裝載於棒球棒上的各種握把。在測試中,將具有不同握把的棒球棒藉由細線懸吊於天花板上;這造成一個幾乎沒有邊界條件的情況,這是決定球棒之真實特徵所必須。將兩個標準工業加速度計裝載於特定織成之套筒上,大概在左手及右手
握住球棒的位置。以經標準校準之衝擊鎚具將已知力傳達至球棒上的三個位置,其中之一為甜蜜點(sweet spot),其他兩個位置為位於球棒中間點及球棒把上模擬的「擦棒(miss hits)」位置。力及加速度的時間歷程由信號調整元件發送並連接於資料擷取元件。將資料擷取元件連接至用於記錄資料的電腦。
進行兩系列的測試。在第一測試中,將控制組球棒(具有標準橡膠握把,WORTH球棒模組:#C405)與代表本發明之具數種「無刺(Sting-Free)」握把的相同球棒相比較。這些「無刺」握把由兩個純矽酮樹脂層以及插入於兩個矽酮樹脂層之間之多種類型之高拉伸纖維材料組成。本測試中使用的克維拉(KEVLAR)纖維型(具有高抗拉強度之醯胺纖維型)如下標號「005」、「645」、「120」、「909」。另外,測試具有單一矽酮樹脂厚層但非克維拉層之球棒。除了厚矽酮樹脂層以外(此層因為過厚而被視為是不切實際地),「645」球棒表現出最佳的減少振動幅度的效果。
使用具有「645」克維拉與不同矽酮樹脂層之組合的EASTON球棒(模組:#BK8)來進行第二系列的測試:測試的第一球棒包含矽酮樹脂底層、具「645」克維拉之中層及標示為「111」之矽酮樹脂頂層。測試的第二球棒包含兩個矽酮樹脂底層、具克維拉之中層及標示為「211」之矽酮樹脂頂層。測試的第三球棒包含矽酮樹脂底層、具克維拉之中層及標示為「112」之兩個矽酮樹脂頂層。具有「111」之「645」球棒表現出減少振動幅度的最佳效果。
為了量化此振動減少的效應,定義兩個準則:(1)花費多少時間將振動消散至察覺不到的值;以及(2)在人類的手之最敏感的頻率範圍內之振動的幅度。
根據以上兩種定量量測,確認無刺握把減少了棒球棒的振動。具體地說,於「111」中含「645」克維拉的組態為減少振動之最佳例。在棒球棒的案例中,比起控制組球棒的橡膠握把,「645」花費了約1/5之時間來減少球棒的振動。振動峰值的減少範圍為60%到80%,其視衝擊的位置及衝擊的幅度而定。
可以得到以下結論,「111」中含「645」克維拉之握把使可感受的振動(產生於球員以球棒擊中球時)的幅度減少了80%。在沿著球棒長度之不同位置之多種衝擊中,都確認了上述情形。於是,比起使用標準握把,在使用本發明的「無刺」握把時,使用「無刺」握把的人將清楚地體驗到刺痛效應(疼痛)大幅降低。
根據以上測試,本發明之特別較佳應用涉及多層層壓製品,其具有三明治式的夾於純矽酮樹脂層之間的醯胺,諸如克維拉。前述測試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展現了引人注意的結果。然而,亦如以上所說明,層壓製品可以包含其他構層的組合,諸如多個矽酮樹脂底層或多個矽酮樹脂頂層。其他變化包括:重複層壓製品組件,其中最內層是制振層(vibration dampening layer),而力消散層靠著較低的制振層,接著第二制振層配置於力消散層上,隨後再配置第二力消散層,以此類推,而層壓製品的最後一層為握
層,其亦可以由制振材料製造。在決定要使用何種層壓製品時,應考慮厚度限制以及所需之制振性質。
各個構層可具有不同的相對厚度。較佳地說,制振層(諸如構層222)將為最厚的構層。然而,最外面的握層可以具有相同於制振層的厚度(諸如圖4中所示之構層224);因為外層的主要功用是提供足夠的摩擦力以保證穩定的握動作,所以握層也可以為較薄的構層。在本發明中,使用力消散剛性層之特別有益的特性是,力消散層可以非常的薄而仍達成其預期的結果。因此,力消散層較佳為最薄的構層,雖然其厚度也可大致相同於外握層。若有需要時,層壓製品亦可以包括多個制振層(諸如含膠體材料之薄層)及/或多個剛性力消散層。使用多個構層時,各構層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厚度。
圖3到圖4表示本發明之應用,在圖3到圖4中,套筒210裝載於具有把手217之球棒212上。相同之一般類型結構亦可以用於沒有把手(與球棒握把之把手相似者)的器具。舉例而言,圖6繪示本發明的變化,其中將套筒210A裝載於器具之手柄218A上,器具之終端不具有任何把手。此器具可為多種類型的運動裝置、工具等。然而,套筒210A仍具有把手220A,其包括外握層224A、中間力消散層226A及內制振層222A。在圖6的實施例中,手柄218A延伸進入把手220A。因此內層222A將具有容納凹槽34,其用於接收手柄218A。如圖所示,內層222A在把手區域亦將具有較大的厚度。
圖7呈現一變化例,其中在手柄218B不穿入把手220B的情形下,套筒210B安裝於手柄218B上。如所繪示,外握層224B在握區及把手上具有均一厚度。同樣地,中間力消散層226B亦將具有均一的厚度。然而,由於手柄218B的終端沒有把手220B,內振盪吸收層222B將完全佔據力消散層226B之把手部分的內側。
圖8呈現本發明之變化,其中握蓋層236不包括把手。如其中所示,可以任何適合的方式將握蓋層裝載於手柄238的握區之上,並且藉由先前塗布之黏合劑、或因最內層制振層240之黏性本質、或因蓋層236之有彈力的特性,而使握蓋層固定於其位置。另外,蓋層可直接形成在手柄238上。舉例而言,圖10表示蓋層236B以捲帶形式的應用。
如圖8中所示,蓋層236包括一種層壓製品變化例,其中於內制振層240上設置力消散層242,而第二制振層244覆蓋於力消散層242上,且最後以薄的握層246作為最外部構層。如所繪示,制振層240及制振層244為最厚的構層,且彼此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厚度。力消散層242及外握之制振層244則顯然較薄。
圖9呈現蓋層236A裝載於空心手柄238A上的情形,空心手柄238A為非圓形的剖面。舉例而言,手柄238A可具有網球拍的八角形。
圖10進一步呈現蓋層236B裝載於工具(諸如鎚具248)的手柄部分的情形。如所繪示,蓋層236B以捲帶的
形式應用,且將順應鎚具248之手柄部分的形狀。除了使用捲帶以外,也可以應用其他形式的蓋層。同樣地,捲帶可以作為將蓋層施加於其他類型之器具的手段。
圖11繪示將蓋層236C裝載於手柄末端上的情形,諸如自行車或任何其他具有手柄的元件(包括運載工具的方向盤及相似物)的各種手柄。圖11亦繪示本發明的一變化例,其中蓋層236C的外輪廓具有手指接收凹槽252。此種凹槽亦可以用於其他類型器具的蓋層。
圖12繪示本發明之變化例,其中蓋層236D裝載於器具254的手柄部分,器具254具有裸露之器具極端256。這個繪圖呈現了以下情形:本發明意圖提供用於器具手柄的制振握蓋層,且蓋層不需要延伸至握區外。因此,在手柄兩末端,部份器具可以不覆蓋有蓋層。
在本發明之較佳應用中,如先前所討論,提供力消散剛性層作為多層層壓製品之中間層,其中至少有一個含制振材料的內層及含握把材料的外層,也可能有具不同厚度的含制振材料的額外添加層以及力消散層。如前所述,力消散層可以為最內構層。本發明亦以層壓製品除了握層及剛性層及制振層外,還包括一個或多個構層的方式實施。此添加構層可以視其目標功用(例如接合層、緩衝層等)而併入層壓製品中的任何位置。
力消散層可以以多種方式併入於層壓製品之中。舉例而言,圖13以大致無孔之薄板形式繪示力消散剛性層258。圖13A繪示剛性層258塗覆於說明性的彈性體層12
的情形。大致無孔的薄板可由各種高抗拉強度材料製造,高抗拉強度材料例如聚丙烯薄片,其較佳具有0.025 mm到2.5 mm的厚度。剛性層258具有外主表面257及固定於彈性體層12之內主表面259。構層12及構層258可一體成形或可附著於另一者。
圖14以開口網格薄板之形式繪示力消散層260。對於形成由克維拉纖維所製造之力消散層而言,這種方式特別有利。圖15繪示一變化例,其中力消散層262由含材料264的多條帶子形成,這些帶子彼此平行,且長度、厚度和間隙大致相同。圖16表示一變化例,其中力消散層266由不同尺寸的多條帶子268製成,且可以更隨機(針對方向性)的方式配置。雖然圖16中將帶子268繪示為互相平行,亦可以使用非平行的佈置。
本發明之制振握蓋層可以用於許多器具。這些器具的實例包括運動裝置、手工具及手柄。舉例而言,運動裝置包括球棒、球拍、棒、標槍等。工具的實例包括鎚具、鏍絲起子、鏟子、耙子、掃帚、扳手、鉗子、刀、手槍、空氣鎚具等。手柄的實施包括機車、自行車及各種類型之方向盤。
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型態是將力消散層(特別為醯胺,如克維拉纖維)併入於至少具有兩個彈性體的複合物之中。一彈性體層將作為制振材料,而另一外彈性體層將作為握層。外彈性體層亦可為制振材料。較佳的狀況是外層完全地覆蓋複合物。
本發明之層壓複合物的使用幾乎有無限可能。根據各種使用,彈性體層可具有不同程度的硬度、摩擦係數及制振效能。類似地,各種構層的厚度亦可以根據其使用的意圖而變動。內制振層及外握層(其亦可為振動吸收層)之硬度範圍的實例為劭氏A硬度5到70。構層之一可具有5到20的劭氏A硬度,另一者可具有範圍於30到70的劭氏A硬度。制振層可以具有小於5的硬度,且可以甚至為000的硬度讀數。制振材料可以為凝膠(gel),諸如矽酮樹脂凝膠(silicone gel)或任何其他適合材料之凝膠。藉由針對黏性及非多孔握層之習知量測技術來決定摩擦係數,其較佳為至少0.5且可以在0.6到1.5的範圍內。較佳的範圍為0.7至1.2,更佳之範圍為約0.8到1。當外握層亦使用為制振層時,其可具有相同於內層的厚度。當純粹使用為握層時,其厚度可以與中間層大致相同,中間層可具有約1/20到1/4之制振層的厚度。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握蓋層可以用於多種器具。因此,器具的手柄部分可以為具有均一直徑及平順之外表面之圓柱形(諸如圖6中所示之高爾夫球桿手柄238)。此外,手柄可以沿一方向逐漸變細,如圖3到圖4中所示之球棒手柄。其他說明性幾何形狀包括圖9所示之八角形網球拍手柄238A,或大致為橢圓類型的手柄,諸如圖10中所示之鎚具248。本發明不限於任何特殊的幾何形狀。此外,器具可以具有不規則形狀,諸如具有圖11中所示之手指接收凹陷之手柄把。當器具手柄的外表面為非平順組態時,
蓋層之內層可以施壓於手柄的外表面且大致與手柄的外表面共形,蓋層之最外握層可包括手指接收凹陷。此外,蓋層可具有均一厚度,且其形狀順應於手柄之外表面之不規則形。
請參照圖31及圖32,本發明之材料10可以用來形成頭帶410之部分。頭帶較佳具有周邊外織物層412,其形成空心管狀,而材料10位於空心管中。間隙420代表用於容納含材料10之一個或多個構層的空間。頭帶410的一個特別的好處是比較容易被使用者接受,使用者,例如小孩,不願意穿載大而笨重的頭部防護裝備。雖然圖31將頭帶410呈現為連續而沒有端點之具伸縮性(flexible)環,應理解的是,本發明也可以併入未完全延伸三百六十度(包圍頭部四周)的頭帶或帽舌(visor)中。取而代之的是,頭帶或帽舌可以由硬的剛性材料(stiff springy material)製造,其具有一對由間距426隔開之自由端428。
圖33呈現含材料10之翼片305併入於頭部裝備430中的情形。翼片包括鬢(temple)及耳覆蓋翼片305A;前額覆蓋翼片305B;頸部翼片305C;以及頂部翼片305D。圖34呈現具有通風口(air vent)434於其中之自行車運動員頭盔432。自行車運動員頭盔之頂部之斷面部分呈現至少一翼片305與頭盔432之結合情形。雖然僅特定討論兩種特殊類型的頭盔,對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從本揭露將理解,材料10可以併入於任何類型的帽子(諸如安全帽或棒球帽)、頭盔(諸如彩彈射擊頭盔、擊球頭盔、
機車頭盔、或軍隊的頭盔)或不悖離本發明之相似物中。翼片305可以襯於硬殼頭部裝備、襯於殼或襯於軟帽。
舉例而言,圖33A、圖33B及圖33C繪示多種軟帽或具伸縮性頭部裝備(flexible headgear)430’、頭部裝備430”、頭部裝備430''',其併入含材料10之翼片305。材料10可為本文所述之任何適於調節振動的材料。圖33A之具伸縮性頭部裝備430’為「頭巾(durag)」或「顱帽(skull cap)」,其通常由輕量、可伸展的材料所形成,所述材料例如棉、尼龍、聚酯、彈性纖維(spandex)、其組合物及其他天然或合成材料。可將具伸縮性頭部裝備430’獨立穿戴而不需任何其他頭部裝備,例如由足球員穿戴;或可穿戴於現有的頭盔之下,例如美式足球頭盔或擊球頭盔。以此觀點來說,具伸縮性頭部裝備430’容許使用者「改裝(retro-fit)」現有頭盔,在不需要買新頭盔的情形下促進振動的調節。類似地,具伸縮性頭部裝備430”為具有多個翼片305的滑雪帽(ski cap),且具伸縮性頭部裝備430'''為具多個翼片305的滑雪面罩。滑雪帽及滑雪面罩可由多種具伸縮性布料材料製成,所述布料材料包括例如棉、羊毛(wool)、聚酯、其組合物及其他天然或合成材料。又,具伸縮性頭部裝備430”及頭部裝備430'''可獨立穿戴,而不需其他頭部裝備;或可穿戴於現有頭盔下,例如:滑雪頭盔。又,具伸縮性頭部裝備430”及頭部裝備430'''容許使用者「改裝」現有頭盔,在不需要買新頭盔的情形下促進振動的調節。本發明不受限於本文所述之軟帽(具伸縮
性的頭部裝備),而是可以具有其他組態,只要該組態具有可以穿戴於使用者頭上的具伸縮性材料即可。
在這些實施例之每一者之中,翼片包括鬢及耳覆蓋翼片305A;前額覆蓋翼片305B;頸部翼片305C;以及頂部翼片305D,然而,翼片305可以定位於其他位置。翼片305可定位於口袋中,其中口袋是形成於具伸縮性頭部裝備430’、430”、430'''中,或者是以其他方式附加於頭部裝備,例如透過黏合劑、縫合(stitching)或壓合帶(hook and loop fastener)。壓合帶可讓使用者於所需的位置定位翼片305。類似地,可提供多個口袋以容許使用者定位翼片305於所需的位置。口袋可包括多個開口,其容許移除翼片305,例如為了頭部裝備的清潔或重新定位翼片305而移除翼片305。開口較佳可藉由例如壓合帶或相似物而密封。
圖99到圖103繪示用於改裝現有產品之材料1300之另一實施例,所謂的現有產品例如任何種類之頭盔。圖99及圖100繪示材料1300,其包括適於調節振動之含材料1310的單一翼片1305。雖然將材料1310繪示為包括第一及第二彈性體層1312及中間強化層1314,材料1310可為本文所述之任何材料。將翼片1305附加於具伸縮性基底織物1320,其具有位於材料1310之相反側之接合表面1352。這類似於本文針對圖70所述之接合材料。翼片1305可以所需的方式而附加於基底織物1320,例如使材料一體成形或可將黏合劑或相似物塗布於翼片1305及基底織物1320
之間。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基底織物1320由雙面黏合劑形成。
外部接合表面1352容許材料1300固定於所需的位置,例如於擊球頭盔或美式足球頭盔內側。這又容許使用者「改裝」現有頭盔或其他產品,以在不需要買新產品的情形下改善振動的調節。可將材料1300切割至所需的組態。如圖101到圖103中所繪示,翼片1305可具有多種尺寸及組態以處理不用的應用。舉例而言,在圖101之材料1300中,翼片1305間具有水平間距1307,其容許材料1300應用於內側曲面。圖102之材料1300包括水平間距1307及垂直間距1308以容許更大的伸縮性。圖103之材料1300具有半圓形組態,其例如可用於耳洞(ear hole)。其他尺寸及形狀的組合也可使用。
圖109至圖114繪示軟帽或聚伸縮性頭部裝備1700、1700’的額外實施例,其是以一種與本發明的材料10結合的吸收衝擊帽的形式呈現。材料10可為本文所述的適於調節振動的材料中的任一種。參照圖109至圖111,吸收衝擊帽1700包括環帶1702,環帶1702是以本文所述的材料10製成。在所繪的實施例中,環帶1702具有端部1701與1703,使得環帶1702的直徑可以調整。然而,也構思過環帶是連續的,且被製成各種尺寸,以符合各種使用者的情形。另外也構思過環帶1702是由彈性材料製成,而不具有高抗拉強度織物層,使環帶可以擴大的情形。
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一附接構件1704附接於環
帶1702的一端部1701,而第二附接構件1706附接於環帶1702的另一端部1703。第一附接構件1704具有在其表面上的附接結構1705,而第二附接構件1706具有在其表面上的互補附接結構1707。附接結構1705與附接結構1707可具有各種組態,例如但不限於,壓合帶、柱孔結構(post and holes)、按扣(snap)或鈕扣。圖110和圖111呈現附接構件1704與附接構件1706分離,使得環帶1702的直徑可以調整的配置;附接構件1704與附接構件1706接著以一預定直徑固定,如圖112與圖113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以單一彈性附接構件附接於環帶1702的兩個端部1701與1703。
多條綁帶1710自環帶1702延伸,從而定義圓頂結構1718,圓頂結構1718用以容納使用者的頭部。雖然圖中繪示四條綁帶(1710a至1710d),但可以使用更多條或更少條綁帶。各條綁帶均混入本發明的材料10。材料10可以是本文所述的適於調節振動的任何材料。在本實施例中,綁帶1710a至1710d中的每一者均具有相對的端部1711和1713,且端部1711和1713分別附接於環帶1702的相對部份。綁帶1710a至1710d可在頂點1720處互相附接。取決於綁帶1710、環帶1702以及附接構件1704、1706的尺寸和組態,一條或多條綁帶1710的端部1713可附接於附接構件1704、1706中的一者。端部1713可永久固定於附接構件1706,或者以可調整的方式(例如透過壓合帶)附接於附接構件1706,藉此可以根據附接構件1704、1706經過
調整以後的位置來調整端部1713的位置,圖109至圖113所繪示吸收衝擊帽1700’,綁帶1710的各端部並非全部與環帶1702連接,相反地,每一綁帶1710a至1710d的一端部1713附接於環帶1702或附接構件1706,而相對的端部1711附接於靠近圓頂結構1718之頂點1720的連接墊1730。端部1711可永久固定於連接墊1730,或者以可調整的方式(例如透過壓合帶)附接於連接墊1730,藉此可以調整圓頂結構1718的尺寸。連接墊1730可混入本發明的材料10。材料10可以是本文所述的適於調節振動的任何材料。吸收衝擊帽1700’的其他特徵與前一實施例相同。
同樣地,吸收衝擊帽1700、1700’可獨立穿戴,而不需其他頭部裝備;或可穿戴於現有頭盔下,例如足球頭盔或棒球頭盔。同樣地,吸收衝擊帽1700、1700’容許使用者「改裝」現有頭盔,在不需要買新頭盔的情形下促進振動的調節。
以下為改裝襯墊的額外益處,相對於將本發明的材料配置於頭盔的殼上,再將標準襯墊配置在於本發明之材料上的情形,將翼片305、翼片1305或綁帶1710定位於原始附加於頭盔內側的襯墊上,可幫助抑制振動。在各種應用中,無論是改裝應用或是新產品應用,較佳是將本發明之材料定位於最接近使用者身體之構層。
圖37及圖38繪示襯衣440及襯褲444,其併入由本發明之材料10所形成之翼片305。圖23中所示為翼片305
之較佳的剖面。可以視需求變動襯衣翼片305的數量和位置。襯褲444較佳包括多個翼片305,包括大腿防護翼片305F;臀部防護翼片305E;以及背面防護翼片305G。
如以上所詳述,可用本發明之材料10形成手套或形成併入於手套中之翼片305。圖23所示亦為手套翼片305之較佳的剖面。圖35繪示適合用於棒球及壘球兩者之手套436,其使用翼片305以提供手掌區437的防護。圖36繪示舉重手套438,其上具有含材料10之翼片305。9繪示高爾夫手套446,其上具有至少一翼片305。圖40繪示繩索工作(rope work)用或由救援服助人員所使用之手套448,其具有本發明之含材料10之翼片305。圖41呈現擊球手套450,其上具有翼片305。材料10也可以用來以形成用於女性禮服手套452或滑雪連指手套454(如圖42及圖43中所示)的翼片305。曲棍球守門員手套456及拳擊手套458之整體亦可由本發明之材料10形成,或可以併入含材料10之翼片305。雖然以上已提及各種特定類型的手套,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可以將本發明之材料10併入於任何類型的手套、運動手套、禮服手套、或連指手套中。
以下將特別參照圖46到圖51來敘述材料810之另一實施例,其具有單一連續的彈性體812。參照圖46,支撐結構具有第一主表面823及第二主表面825。在一實施例中,彈性體812延伸穿過支撐結構817,彈性體的一部分812A接觸支撐結構的第一主表面823(即支撐結構817的
頂部),彈性體的另一部分812B接觸支撐結構的第二主表面825(即支撐結構底部),部分812A與部分812B形成單一連續的彈性體812。彈性材料藉由消散振動能以提供制振效應。適合的彈性材料包括(但不限於)胺基甲酸酯橡膠、矽酮樹脂橡膠、腈橡膠、丁基橡膠、丙烯酸橡膠、天然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以及相似物。一般來說,可以使用任何適合的彈性體或聚合物材料來形成振動消散層812,且可以形成為所需形式(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熱固性、熱塑性、開口發泡體、或封口發泡體)。
請參照圖47到圖51,支撐結構817可以為聚合物、彈性體、多條纖維、多條經過編織的纖維以及布料中的任一者(或其組合物)。若支撐結構817及構層812兩者皆為聚合物或兩者皆為彈性體,則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內,支撐結構817及構層812可以彼此相同或彼此不同。若振動消散材料812由相同於支撐結構817的材料所形成,則支撐結構817可以藉由將纖維814嵌入其中而具有比主構層812強的剛性。較佳的狀況是支撐結構817具有比振動消散材料812強的剛性。
請特別參照圖48,支撐結構817可由彈性體形成,且可能有(但並非必要)纖維814嵌入於其中(圖48的各個部分呈現示範性的經編織的纖維)。請參照圖49,支撐結構817可藉由多條經過編織的纖維818形成。請參照圖50,支撐結構817可藉由多條纖維814形成。不論形成支撐結構817的材料為何,較佳的狀況是通道819延伸進入
支撐結構817中,以容許彈性體812穿透及嵌入支撐結構817。申請專利範圍及相關的說明書部分中使用之詞彙「嵌入」,其意指「足以固定於其上及/或其中的接觸」。
因此,圖47A所示之支撐結構817嵌入彈性體812中,即使彈性體812並未完全包覆支撐結構817。另外,如圖47B中所示,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支撐結構817可以位於彈性體812之中的任何位準或高度。雖然所示之通道819完全延伸透過支撐結構817,但本發明也包括部分透過支撐結構817之通道819。
請再次參照圖47A,在一實施例中,較佳的狀況是,支撐結構817嵌於彈性體812上,而彈性體穿透支撐結構817。支撐結構817大致上沿著材料主表面838配置(即支撐結構817大致沿著材料之頂部)。
纖維814較佳但非必要地由醯胺纖維形成。請參照圖49,纖維814可以經過編織而形成布料816,布料816配置於彈性體812上及/或彈性體812之中。布料816可以由經過編織之醯胺纖維或其他類型之纖維形成。醯胺纖維814攔阻穿透過彈性體812之振動能,並將其重新定向,以促進振動的消散。醯胺纖維818將振動能重新定向為沿著纖維818之長度的振動能。因此,當多條醯胺纖維818經過編織以形成布料816時,由器具820所發出的振動能在未藉由彈性體層812吸收或消散時,藉由布料816均勻地沿著材料810重新分散,且較佳亦藉由布料816進一步地消散。
較佳的狀況是,醯胺纖維818由具有高的抗延展性之高抗拉強度之適合的聚醯胺纖維形成。然而,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從本揭露將理解,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可以使用任何適合引導振動之高抗拉強度材料,以形成支撐結構817。另外,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從本揭露將理解,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可使用鬆散的高抗拉強度纖維或被切細之高抗拉強度纖維以形成支撐結構817。高抗拉強度纖維可由醯胺纖維、纖維玻璃或相似物形成。
當醯胺纖維818經過編織以形成布料816時,較佳的狀況是,布料816包括至少一些浮動(floating)之醯胺纖維818。即,較佳的狀況是,多個醯胺纖維818中的至少一些能夠相對於布料816剩餘的醯胺纖維818而移動。這種一些醯胺纖維818相對於剩餘布科纖維的移動將振動轉換為熱能。
請參照圖52到圖53,彈性體層912藉由將機械振動能轉換為熱能而作用為吸振器。嵌入之支撐結構917將振動能重新定位,並增加材料910的剛性,以促進使用者控制被材料910包覆或部分包覆之器具920的能力。彈性體912、彈性體912A或彈性體912B可包括多條纖維914(以下將進一步敘述)或多個顆粒915(以下將進一步敘述)。材料910上及/或材料910中併入支撐結構917讓材料910可以由單一彈性體層形成,使得材料910不會不適用於前述應用。支撐結構917亦可包括多條纖維914或多個顆粒
915。然而,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從本揭露將理解,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額外的材料層可以加入於以下所述的任何本發明的實施例中。
在支撐結構917由第二彈性體層形成的情況下,兩個彈性體層可以透過黏合層、分離的接合位置、或使用任何其他適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無論用來形成支撐結構917材料為何,支撐結構較佳經過定位並經組態以支撐第一彈性體層(見於圖53到圖53B)。
較佳的狀況是,材料910具有單一連續的彈性體912。參照圖52,支撐結構具有第一主表面923及第二主表面925。在一實施例中,彈性體912延伸穿過支撐結構917,使一部分彈性體層912A接觸支撐結構的第一主表面923(即,支撐結構917的頂部),而另一部分彈性體層912B接觸支撐結構的第二主表面925(即,支撐結構的底部),以形成單一連續彈性體912。彈性材料藉由消散振動能來提供制振效應。適合的彈性材料包括但不受限於:胺基甲酸酯、矽酮樹脂橡膠、腈橡膠、丁基橡膠、丙烯酸橡膠、天然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以及相似物。一般來說,可以使用任何適合的彈性體或聚合物材料以形成振動消散層912;且所述適合的彈性體或聚合物材料可以具有多種形式,其非限制實例包括:熱塑性、熱固性、開口發泡體及閉口發泡體。
請參照圖53A,在一實施例中,較佳的狀況是支撐結構917嵌於彈性體912上,而彈性體穿透支撐結構917。
支撐結構917大致沿著材料主表面938配置(即,支撐結構917大致沿著材料的頂部配置)。
纖維914較佳(但非必要)由醯胺纖維形成。然而,纖維可以由以下任意一者或其組合物形成:竹、玻璃、金屬、彈性體、聚合物、陶瓷、玉米皮及/或任何其他再生資源。藉由使用由再生資源形成之纖維,可以減少生產成本且可增加本發明的環保性。
顆粒915可以位於彈性體層912、彈性體層912A及/或彈性體層912B中,及/或位於支撐結構915中。顆粒915增加本發明之材料的振動吸收性。顆粒915可以由玻璃、聚合物、彈性體、切細的醯胺、陶瓷、切細的纖維、沙、凝膠、發泡體、金屬、礦物、玻璃珠或相似物形成。因為凝膠顆粒915具有較低的硬度評等,其提供優良的制振效應。適合用於本發明的示範性凝膠為矽酮樹脂凝膠。然而,若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可以使用任何適合的凝膠。
本發明的材料除了用於前述之器具、套筒、蓋層以及相似物外,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可以用作運動繃帶、襯墊、支具材料(bracing material)或相似物(圖54到圖78)。請參照圖69到圖78,所示為:用於纏紮人體之部分之運動繃帶;具有伸展軸,且藉由分散及部分地消散對其施加的振動能而適於調節能量的材料;用於覆蓋人體部分或物件部分之襯墊;及/或用於纏紮人體部分之支具。
當使用本發明之材料以形成運動繃帶時,運動繃帶對
人體的部份提供控制性支撐。運動繃帶包括繃帶體764,其較佳可沿著縱軸748(或伸展軸750)而由第一位置伸展到第二位置,其中繃帶體764相對於第一位置而延展一預定量。
圖54及圖56分別繪示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本發明之材料的另一實施例。圖57及圖58分別繪示於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本發明之材料的再一實施例。
如下所述,支撐結構717配置於振動吸收層712中的組態使得預定延展量大致固定,因此運動繃帶提供控制性支撐,這在進一步抑制人體被包紮部份的移動之前,容許限制性的移動。此舉促進纏紮關節的移動,同時消散並吸收振動,而產生相對於已知之運動繃帶更優秀的舒適感及表現。雖然預定延展量可以設定為任何值,但其較佳小於二十個百分比(20%)。預定延展量更佳為小於兩個百分比(2%)。然而,視其應用而定,本發明之材料10可具有任何延展量。
繃帶體64較佳包括第一彈性體層712,其定義繃帶體764之繃帶長度766(沿著縱軸748量測)。當繃帶體在第一位置時,支撐結構717較佳配置於彈性體層712中,且以至少部分非線性的方式大致沿著縱軸748配置,使得支撐結構717的長度(如沿著其表面所量測)大於第一彈性體層712之繃帶長度766。較佳但非必要地是,當繃帶體764位於第一位置時,支撐結構717(或帶狀材料)以大致呈正弦波形的方式定位於彈性體層712中。然而,在不悖
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支撐結構717可以以不規則的方式定位。如上所述,支撐結構717及/或彈性體層712可以包括顆粒、纖維或相似物(如圖52及圖53中所示)。
請參照圖56及圖58,相對於繃帶體在第一位置時,當繃帶體764伸展至第二位置時,支撐結構717較佳至少部分被拉直,使支撐結構717變得較偏向直線性(或者,在其他材料的案例中,支撐結構717可能變得更薄)。拉直的支撐結構造成能量消散,且較佳大致防止彈性體層712沿著縱軸748而進一步延展通過第二位置。能量消散是因為支撐結構717之材料的伸展而發生,且能量消散可以因為支撐結構717由其附著之彈性體層712分離或部分被拉開而發生。
參照圖55,「整體支撐結構717」可包含多個堆疊支撐結構、纖維718及/或布料層716。較佳的狀況是,多條纖維包括醯胺纖維或其他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例如所述多條纖維可由纖維玻璃材料形成或被編織為帶或布料。支撐結構可以包括下述任一者或其組合:聚合物、彈性體、顆粒;纖維;編織纖維;布料;多個布料層;疏鬆的纖維、切細的纖維、凝膠顆粒、顆粒、沙,或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相似物。
如上所述,支撐結構717及/或彈性體層712之中可包括多個顆粒。這些顆粒可包括下述任一者或其組合:凝膠顆粒、沙顆粒、玻璃珠、切細的纖維、金屬顆粒、發泡體顆粒、沙或其他賦予材料710所需之振動消散特徵的任何
顆粒。
請參照圖54及圖55,較佳的狀況是,繃帶體764分別具有頂表面768A及底表面768B。當運動繃帶710纏紮於人體部分上時,底表面768B面對人體部分。當藉由多條纖維718形成支撐結構717時,較佳是多條纖維718於頂表面768A及底表面768B之間定義多重堆疊纖維層。較佳的狀況是,多條纖維718於頂表面768A及底表面768B之間堆疊四(4)次及十六(16)次。較佳的狀況是多條纖維經十次堆疊。如以所述,多條纖維718可包括金屬纖維、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陶瓷纖維、聚合物纖維、彈性體纖維或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相似物。如圖64中所示,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支撐結構717可僅部分配置於彈性體層中或於所述彈性體層上,且支撐結構717大致沿著縱軸配置。
請再參照圖54到圖58,本發明之材料可以是人們意圖調節能量而使用的多用途材料,且其是藉由分散及部分地消散施加於所述材料之能量以調節能量。當使用本發明之材料710作為多用途材料時,多用途材料710包括材料體770,其可沿著伸展軸750而從第一位置(圖54及圖57所示)延展到第二位置(圖55及圖58所示),其中,相對於第一位置,材料體770延展一預定量。於製造時,伸展軸750較佳藉由支撐結構717之方向性和幾何形狀決定,支撐結構717較佳限制材料體770可以延展之方向。若將多個獨立的材料體770堆疊在一起,則使各材料體770之
伸展軸750的方向性彼此歪斜(askew)可能是理想的。
第一彈性體層712定義材料長度772,其沿著材料體770之伸展軸750而量測。當材料體770位於第一位置時,支撐結構717較佳沿著伸展軸750以至少部分非直線性的方式配置於彈性體層712中,使得支撐結構的長度(沿著其表面所量測)大於第一彈性體層之材料長度772。相對於材料體770位於第一位置時,當材料體770延展至第二位置時,支撐結構717至少部分被拉直,使得支撐結構更為線性。
支撐結構717較佳以呈正弦波形的方式定位於任何本發明之材料710中。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支撐結構717或帶亦可以三角波、方波、或不規則方式的形式定位。
任何本發明之材料可以與彈性體層712一起形成,彈性體層712可由矽酮樹脂或其他適合材料形成。取決於其用途,振動吸收材料712可為熱固性及/或其中可不具有空孔。
可以使用任何材料710的實施例作為器具蓋層、握把、運動繃帶、多用途材料、支具及/或襯墊。當使用本發明之材料710作為襯墊的部分時,襯墊包括襯墊體774,其可沿著伸展軸從第一位置延展到第二位置,其中,襯墊體774相對於第一位置延展一預定量。襯墊包括第一彈性體層712,其定義沿著襯墊體774之伸展軸750所量測之襯墊長度776。
當襯墊體774位於第一位置時,支撐結構717是以至少部分非線性且大致沿著伸展軸750的方式配置於彈性體層712中,使支撐結構717的長度(沿著其表面量測)大於第一彈性體層712的襯墊長度776。相對於當襯墊體774位於第一位置時,當襯墊體774延展至第二位置時,支撐結構717至少部分被拉直,使得支撐結構較偏向線性。拉直的支撐結構717造成能量的消散,且大致防止彈性體層沿著伸展軸進一步延展超過第二位置。
當將本發明之材料710併入作為支具的部分時,支具對人體的包紮部份提供控制性支撐。支具包括支具體778,其可沿著伸展軸750由第一位置延展到第二位置,其中,支具體778相對於第一位置延展一預定量。支具體包括第一彈性體層712,其定義沿著伸展軸750所量測之支具體778的支具長度780。
當支具體778位於第一位置時,支撐結構717較佳是以至少部分非線性且大致沿著伸展軸750的方式配置於彈性體層中,使支撐結構的長度717(沿著其表面量測)大於第一彈性體層712的支具長度780。相對於支具體778位於第一位置時,當支具體778延展至第二位置時,支撐結構717至少部分被拉直,使得支撐結構較偏向線性。拉直的支撐結構717造成能量的消散,且較佳大致防止彈性體層712沿著伸展軸進一步延展超過第二位置。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任何本發明之材料710可形成為一件支具,所述支具
提供如以上所述之控制性支撐。
請參照圖54及圖57,材料710的伸展量可以視材料710位於第一位置時支撐結構717之幾何形狀而選擇之。當繃帶體764、材料體770、襯墊體774、支具體778由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時,較佳的狀況是,基於所需之移動範圍而選擇材料長度所增加的百分比。當材料710作為運動繃帶時,運動繃帶可多次纏紮於人體部分,且若有必要時,其形成支具。此外,含材料710之單一構層可以纏紮在人身上,且使用已知之運動繃帶或相似物而固定。較佳的狀況是運動繃帶的各個連續纏紮彼此附貼以形成一支件。這可以藉由下述方式達成:使用自結合(self fusing)繃帶以容許多個鄰近的運動繃帶纏紮結合在一起,以形成整體組件。運動繃帶的纏紮之一種結合的方法是,將多個鄰近纏帶之各自的彈性體層接觸鄰近纏帶的彈性體層,以結合在一起而形成單一彈性體層。自結合技術可用在任何本發明之材料710,且可以用在該種材料之任何合適的應用中。非限制性的實例包括下述者,自結合材料710可用於棒球棒、曲棍球守門員球桿、網球拍、槍蓋及纏帶、器具、運動器具、繃帶、襯墊、支具或相似物。
請參照圖59、圖60、以及圖62,可使用黏合劑752以連接支撐結構717和振動吸收材料712。請參照圖60到圖62,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空氣隙760可以存在於支撐結構717附近。請參照圖60,材料之頂端762可以固定於振動吸收材料712;或可僅固定材料末端而振
動吸收材料712形成支撐結構717的保護鞘,在這例子中,支撐結構717將作用為一彈性構件。
圖65到圖68繪示與可收縮層758結合之本發明之材料710,可收縮層758可以固定材料710。另外,當達到特定應力界線時,可收縮層758可能斷裂,以進一步消散能量。請參照圖67,可收縮層758處在收縮前的組態。請參照圖68,一旦可收縮層758被活化(activated),可收縮層758較佳於支撐結構717的一側附近變形以使材料710保持於其位置。可收縮層758可以經熱或水而活化。已知的其他活化方法亦適用於本發明。
圖62繪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振動吸收層712於支撐結構717延展期間裂開,從而消散更多能量。
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任何本發明之材料710可以聯同額外的剛性層或具伸縮性材料使用。舉例而言,本發明之材料710可與硬殼外層一起使用,在材料710變形以消散能量前,硬殼外層將衝擊能散布至材料710整體。一種可與本發明之材料710組合使用的剛性材料為模製發泡體(molded foam)。模製發泡體層較佳包括多個彈性接縫(flex seam),使得雖然發泡體層整體為單一的材料體,但發泡體層的各部分相對彼此可至少部分地移動,這對將衝擊力調整為更一般性的鈍力(blunt force)來說是理想的,其中,鈍力遍布於材料710上。或者,各發泡件、鈕扣、剛性方塊(rigid square)或相似物可直接附加於任何本發明之材料710的外表面。或者,此種發泡件、鈕扣、
剛性方塊、或相似物可以附加於具伸縮性的構層或織物,其於材料710消散能量之前,沿著織物纖維的長度消散所接收之衝擊能。
圖79、圖79A以及圖82到圖86呈現本發明的具創造性材料之另一實施例,其中材料包含醯胺層1010及醯胺層1012,彈性體層1020置於其間(圖79A所示為最簡單的組態)。因為醯胺材料層1010、醯胺材料層1012抵抗衝擊並阻止彈性體層1020的位移,申請人發現此組態是用於高重量或衝擊抗性組態之有效襯墊。此組態容許使用硬度非常低之彈性體、橡膠、以及凝膠(硬度數百到數千)而同時具有優秀的穩定性。
或者,除了使用醯胺層外,可以使用包括高抗拉強度纖維的其他纖維。
雖然可以使用其他高抗拉強度材料,但抗拉模數介於70 GPa及140 GPa之醯胺是較佳的,抗拉強度介於6,000 psi及24,000 psi之間的尼龍也較佳。其他材料層及纖維可取代醯胺層1010及醯胺層1012;特別地說,可組合低抗拉強度纖維與高抗拉強度纖維以產生構層1010及構層1012,其適於容納彈性體層1020並使其穩定。舉例而言,棉、紅麻(kenaf)、大麻(hemp)、亞麻(flax)、黃麻(jute)、以及劍麻(sisal)可與特定高抗拉強度纖維的組合物結合以形成支撐性的構層1010及構層1012。
使用時,第一醯胺層1010及第二醯胺層1012較佳塗布有黏合層1010a、黏合層1010b、黏合層1012a、黏合層
1012b,這些黏合層較佳是與彈性體層的材料相同,以促進醯胺層1010及醯胺層1012及彈性體層1020之間的黏合(雖然這些接合層不是必要的)。進一步說,雖然圖式中醯胺層1010及醯胺層1012兩側上黏合層1010a、黏合層1010b、黏合層1012a、黏合層1012b的量是相等的,但黏合層1010a、黏合層1010b、黏合層1012a、黏合層1012b不需要均勻地分散於醯胺層1010及醯胺層1012上。
申請人觀察到,醯胺層1010及醯胺層1012將彈性體層1020受到的衝擊及振動分散至較大區域。由於在較重之衝擊應用中,醯胺層1010及醯胺層1012將阻止彈性體層1020位移,同時仍吸收大部分之振動,前述發現意味著可將所述材料用於該種應用中,諸如馬達基座(motor mount)1030或地板1035、地板1037。此性質對於多種以上所述的應用都是有用的,特別是可用於衝擊吸收襯墊、包裏、電器襯墊、噪音減少翼片、繃帶、地毯襯墊、以及地板襯墊。
示範性襯墊材料1400及材料1500如繪示於圖94及圖95中的用於運動及軍事應用的體襯墊,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圖94所繪示之實施例中,襯墊材料1400包括第一振動調節材料1410以及固定於其上之第二振動調節材料1410’。材料1410及材料1410’可形成一體的材料或可分開形成,且例如使用適合的黏合劑固定於另一者。振動調節材料1410繪示為包括彈性體層1412及中間強化層1414,而材料1410’亦繪示為具有彈性體層1412’及中間強化層
1414’,然而,材料1410及材料1410’之一者或兩者可具有如本文所說明之不同組態。若中間強化層1414及中間強化層1414’各自包括編織織物,材料可彼此相對旋轉,使得織物偏移(例如)四十五度。
在頂尖大學裡進行實施室測試,評估具有材料1400的體襯墊。用於測試的材料1400包含兩強化材料層,各自由經過編織的克維拉K-49製造,且分別嵌入於由固化之聚胺基甲酸酯製成之彈性體層。編織而成的克維拉之各個構層約3密耳(mils)厚,且塗布聚胺基甲酸酯至其整體厚度為6 mm。一般而言,如圖94中所繪示,最內彈性體層1412(靠穿戴者的身體)為最厚的構層。將此材料與漆彈控制背心(paintball control vest,高密度襯墊,厚度為6 mm)相比較。
測試時,使用完全相同的平面鋁板,並於其上貼附不同的襯墊材料。在頂部標示九個衝擊位置。平板的一端固定於工作桌,而平板約有75%懸空。加速度計座由鋁製成,且安裝在平板的底部,接近中間的位置。於此實驗中使用Bruel & Kjaer的單軸加速度計。Bruel & Kjaer的單軸加速度計為可以量測高位準加速度之高精確感應器。將Bruel & Kjaer的單軸加速度計連接至2635型電荷放大器,其又連接至數據採集前端(模組型號:3109),數據採集前端具有25 KHz之LAN界面模組(型號:7533),LAN界面模組連接至PC的LAN埠。蒐集數據的軟體是Pulse Labshop版本10.2。對每個案例測試三回。使用九點衝擊進行每一
回測試。
在原始數據收集完後,使用電腦程式以執行襯墊效益的分析。使用頻率光譜中之頂部峰值作為性能的標準。分析其結果,相對於控制組材料,本發明的材料減少振動的振幅(藉由量測加速度而得)。尤其於共振峰值上,亦發現藉由使用本發明的襯墊而減少了峰值頻率幅度。在共振頻率處,峰值幅度的減少多達75%。
從結果來看,即使在不具有厚彈性體層1412’的情形下,第二材料1410’(包括強化層1414’)的存在,提供起始振動消散層,其吸收並消散一大部分的衝擊力,使得衝擊力不會到達第一材料1410。
圖95繪示具有另一種起始振動消散層之襯墊材料1500。襯墊材料15400包括第一振動調節材料1510以及含高抗拉強度材料之具伸縮性薄板層1558,具伸縮性薄板層1558固定於第一振動調節材料1510。材料1510及材料1558可形成為一體的材料,或可分開形成並例如使用適合的黏合劑彼此結合。振動調節材料1510被繪示為包括彈性體層1512及中間強化層1514。薄板層1558可由各種高拉伸應力材料製造,例如聚丙烯薄板,其較佳具有0.025 mm到2.5 mm的厚度。材料1510及材料1558之一者或兩者可具有如本文所述之不同組態。
圖80、圖81、圖81A及圖87呈現圖79所示之材料不具有第二醯胺層1012的變化例。醯胺層1010可以塗布有黏合層1010a、黏合層1010b,或者可不具有黏合層。
使用時,此材料可以做為地板1037(如圖87所示),作為如圖81A中之彈簧,或亦可作為馬達基座1050。如圖81及圖81A所示,作為彈簧,當圓柱1040(大致為圓柱形)經拉伸或壓縮時,醯胺層1010含有彈性體層1020並穩定彈性體層1020。此種彈簧可以用於任何彈簧應用中。
作為馬達基座使用時,材料形成為圓柱1040,其中醯胺層1010形成外圓柱,而彈性體層1020位於其中。圓柱1040藉由膠合或焊接自我封閉以形成環形吸振器1050,其可作為馬達基座。
圖89到圖93呈現用於本發明之另一材料。圖90的剖面呈現材料的各個構層,其包含發泡體層1110、醯胺層1112以及彈性體層1114。本實施例之發泡體層1110是剛性的發泡體層,申請人發現,剛性發泡體層特別善於分散點衝擊,且因此特別適於以下的衝擊抵抗,諸如美式足球、棒球、足球、或漆彈運動中之護甲及防護。應理解的是,彈性體層1114大致上鄰近於或實質上鄰近於要防護衝擊之體部。
雖然可使用較軟的發泡體層,但本實施例之發泡體層1110較佳為剛性材料且不具伸縮性。另外,如本文所釋,可形成具有發泡結構的彈性體層。剛性發泡體層1110的問題在於,許多衝擊抵抗的應用需要具伸縮性的材料,例如漆彈襯墊及護甲需要撓曲於人體周圍。申請人藉由於發泡體層中形成狹窄的柔性(weakness)區域1111以解決這個問題。這些區域可以藉由切割、沖壓(stamp)或形成具預
定柔性的區域來形成,但無論是何種情況,這些方法使發泡體層1110可以在這些區域1111處彎曲。視所需的伸縮性(flexibility)而定,可以使用各種形狀之具預定柔性的區域。如圖所示,當前較佳的是平行、六角形、人字形(herringbone)(鑽石形)區域。圖93呈現漆彈護甲1140具有人字形圖案的一實施例。
類似圖案可用於多個實施例中,其中彈性體層之一為發泡體或其他結構,以對產品提供更大的伸縮性及/或提供空氣流(air flow)。圖96到圖98呈現材料1610,其中至少一彈性體層包括多個引道(channel)1630。在各實施例中,材料1610包括彈性體層1612,彈性體層1612被呈現為獨立之彈性體層1612a及彈性體層1612b,以及中間強化層1614。材料1610可具有本文所述之其他組態。引道1630形成於在使用期間面對使用者的彈性體層1612b。在圖96到圖97的實施例中,引道1630彼此平行延伸。材料1610具有邊緣1640,且各引道1630具有末端部分1632,其延伸至邊緣1640,從而提供引道1630的入口/出口,藉此推動空氣流。在圖98的實施例中,提供平行及垂直的引道1630(如圖所示),且其彼此交叉。雖然各引道1630被繪示為具有在邊緣1640上的末端部分1632,但一些引道1630可於邊緣前終止,空氣流仍可能穿透相互連接的引道1630。申請人亦已發現,可以在發泡體/醯胺/彈性體之上添加第四剛性層(包含:塑性材料、發泡體或金屬),以進一步消散衝擊能。
可以將任何以上提及的構層浸入、嵌入、封裝入,或以其他方式分散於具抗性流體(resistive fluid)層中。較佳的狀況是,抗性流體層藉由至少一個彈性體層而與穿戴者/持有者分離,以最小化對穿戴者/持有者的直接衝擊。
體護甲經常使用抗性流體,本文所述的所有振動減少材料對這種應用來說都是有效的,因為振動減少材料可進一步保護穿戴者,使其免受來自衝擊及穿刺的有害振動。
說明性抗性流體包括剪力增厚流體(shear thickening fluids,STFs)或脹流物(dilatants)、以及磁流變流體(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
使用作為隔音裝置
許多應用中,本文所述之材料可用於隔音裝置,例如但不受限於:工業及商業裝置;重型機械(Heavy-Duty Machinery);壓縮機、發電機、泵、風扇;商業用具和裝置;HVAC裝置;精密裝置/電子產品;商務機器、電腦、周邊設備(peripheral);醫學及實驗室裝置/儀器;電信產品(telecommunication);消費性電子產品及裝置;專業應用(specialty application);座位、定位調整器(positioning)、枕頭、床墊;鞋類;運動裝置;運載工具;汽車及卡車;船舶和飛機;巴士、客車、以及RV休旅車;個人休閒運載工具;農業及建築用具、非公路用車(Off-Highway)。
以下敘述大致適用於許多以上所述材料,但請特別參照圖1。如同大多傳統制振材料所為,第一彈性體層12A
透過遲滯制振效應,將音波及振動能波轉換為熱能。當能量波穿透過彈性體層12A時,其到達介質的末端與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之界面。界面區域通常稱為邊界。除了使複合物剛性增加以外,高抗拉強度材料14具有獨特的能力,可以傳播或承載振動能波,使其遠離進入點。因此,當多條高抗拉強度纖維18經過編織而形成布料層16時,未藉由第一彈性體層12A吸收或消散的振動能,將藉著布料層16均勻地沿著材料10重新分散,接著再進一步藉由第二彈性體層12B消散。這種藉由高抗拉強度纖維層14將能量波散布至大面積上的方式(通常稱為機械性傳播制振效應),可使得複合物有效地消散能量。
除了藉由高抗拉強度纖維層14提供機械性傳播制振效應外,於彈性體層12A及彈性體層12B及高抗拉強度纖維層14之間的邊界產生若干用於能量消散之額外的操作機制。這些有益的邊界效應包括(但不限於)反射、轉換(transformation)、分散(dispersion)、折射、散射、轉換、摩擦、波干涉、以及遲滯制振效應,這些消散機制的組合同時作用,使材料相對於相同厚度或更厚的傳統材料具有極佳制振效率特徵。
材料10可以包括不同數量的構層,相對於所示之基本的複合物而言,構層亦可變動其順序。可以添加材料於複合物,諸如添加薄板金屬以幫助吸收具有特定頻率及波長的振動能,或增加強度。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從本揭露將理解,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
材料10可由兩個獨立構層形成。亦即,材料10可以由第一彈性體層12A及配置於第一彈性體層12A上之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14(其可經編織而成為布料層16)所形成。
圖104表示材料10之一實施例(應理解,可使用任何本文所述之實施例)的剖面,材料10用於牆20(例如房間的牆)與安裝於牆上之螺柱20A之間(應理解圖104不一定按照比例繪示)。在圖104中,材料10作用於吸收、消散及/或隔絕穿過牆20的振動,並因此使從牆20的一側傳遞至另一側的聲音最小化。
圖105為棒球棒手柄1120之部分側視圖。可以將上述材料之實施例之任一適當組合插入於棒球棒手柄1120中。一旦材料插入手柄1120(如圖所示)或其他球棒的部分,材料用以減少振動及減少球棒的音穿透。在手柄1120的剖面視圖(圖106)中,材料具有與圖1所討論者相同的剖面,手柄的剖面1122定義容納材料10的空腔,而所述材料位於其中。
圖107及圖108表示網球拍1220及其切面1222之類似的視圖及剖面圖。
應理解的是,圖105到圖108所示為使用於運動儀器之手柄中之材料的兩種可能的組態。類似的應用可以是高爾夫球桿之手柄及桿頭、曲棍球桿、曲棍球守門員球桿及相似物。在運動場之外,可以將材料用於手工具或電動工具及類似手握物件中。
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將了解,在不悖離本發明
之發明概念的情形下,本發明前述實施例可以有所變化。舉例而言,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的情形下,材料10可包括額外的構層(例如四個或四個以上的構層)。因此,應理解,本發明不受限於所揭露之特殊實施例,而是意欲涵蓋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內的所有改良,如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或附圖中所定義。
10‧‧‧材料
12、12A、12B‧‧‧彈性體層
14‧‧‧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層/強化層
16‧‧‧布料層
18‧‧‧纖維
20‧‧‧器具/牆
21‧‧‧近部
22、22’‧‧‧握把
23‧‧‧捲帶部
24‧‧‧手柄
26‧‧‧近端
28‧‧‧手柄體
30‧‧‧縱向部分
32‧‧‧管殼
34‧‧‧遠開口端
36‧‧‧近端
210、210A、210B‧‧‧套筒
212‧‧‧球棒
214‧‧‧上端
216‧‧‧縱向縫隙
217‧‧‧把手
218‧‧‧部分
218A、218B‧‧‧手柄
220、220A、220B‧‧‧把手
222‧‧‧內振動吸收層/彈性體構層
222A‧‧‧內制振層/內層
222B‧‧‧內振盪吸收層
224‧‧‧外黏性握層/彈性體構層
224A、224B‧‧‧外握層
226‧‧‧中間層
226A、226B‧‧‧力消散層
228‧‧‧箭頭
230‧‧‧弧
232‧‧‧箭頭
236、236A、236B、236C、236D‧‧‧蓋層
238、238A‧‧‧手柄
240‧‧‧制振層
242‧‧‧力消散層
244‧‧‧制振層
246‧‧‧握層
248‧‧‧鎚具
252‧‧‧凹槽
254‧‧‧器具
256‧‧‧極端
257、259‧‧‧主表面
258‧‧‧剛性層
260、262、266‧‧‧力消散層
264‧‧‧材料
268‧‧‧帶子
305、305A、305B、305C、305D、305E、305F、305G‧‧‧翼片
307‧‧‧襯墊
309‧‧‧握把
310‧‧‧鞋墊
311‧‧‧鞋類
312‧‧‧鞋墊體
313‧‧‧鞋底
314‧‧‧外部邊緣
315‧‧‧鞋面
316A、316B‧‧‧主表面
317‧‧‧趾襯墊
318‧‧‧握把體
319‧‧‧襯墊
320‧‧‧外表面
321‧‧‧短襪
323‧‧‧護膝
324‧‧‧翼片體
325‧‧‧襯墊
327‧‧‧汽車
329‧‧‧襯墊/隔絕翼片
331‧‧‧繃帶及/或纏帶
410‧‧‧頭帶
412‧‧‧織物層
420、426‧‧‧間隙
428‧‧‧自由端
430、430’、430”、430'''‧‧‧具伸縮性頭部裝備
432‧‧‧頭盔
434‧‧‧通風口
436‧‧‧手套
437‧‧‧手掌區
438‧‧‧舉重手套
440‧‧‧襯衣
444‧‧‧襯褲
446‧‧‧高爾夫手套
448‧‧‧手套
450‧‧‧擊球手套
452‧‧‧女性禮服手套
454‧‧‧滑雪連指手套
456‧‧‧曲棍球守門員手套
458‧‧‧拳擊手套
710‧‧‧材料
712‧‧‧彈性體層/振動吸收材料/振動吸收層
716‧‧‧布料層
717‧‧‧支撐結構
718‧‧‧纖維
748‧‧‧縱軸
750‧‧‧伸展軸
752‧‧‧黏合劑
758‧‧‧可收縮層
760‧‧‧空氣隙
762‧‧‧頂端
764‧‧‧繃帶體
766‧‧‧繃帶長度
768A‧‧‧頂表面
768B‧‧‧底表面
770‧‧‧材料體
772‧‧‧材料長度
774‧‧‧襯墊體
776‧‧‧襯墊長度
778‧‧‧支具體
780‧‧‧支具長度
810‧‧‧材料
812‧‧‧彈性體
812A、812B‧‧‧部分
814‧‧‧纖維
816‧‧‧布料
817‧‧‧支撐結構
818‧‧‧纖維
819‧‧‧通道
820‧‧‧器具
823‧‧‧第一主表面
825‧‧‧第二主表面
838‧‧‧主表面
910‧‧‧材料
912、912A、912B‧‧‧彈性體層
914‧‧‧纖維
915‧‧‧顆粒
917‧‧‧支撐結構
920‧‧‧器具
923、925‧‧‧主表面
938‧‧‧主表面
1010、1012‧‧‧醯胺層
1010a、1010b、1012a、1012b‧‧‧黏合層
1020‧‧‧彈性體層
1030‧‧‧馬達基座
1035、1037‧‧‧地板
1040‧‧‧圓柱
1050‧‧‧馬達基座
1110‧‧‧發泡體層
1111‧‧‧柔性區域
1112‧‧‧醯胺層
1114‧‧‧彈性體層
1120‧‧‧手柄
1122‧‧‧剖面
1140‧‧‧漆彈護甲
1220‧‧‧網球拍
1222‧‧‧切面
1300‧‧‧材料
1305‧‧‧翼片
1307‧‧‧間距
1310‧‧‧材料
1312‧‧‧彈性體層
1314‧‧‧中間強化層
1320‧‧‧基底織物
1352‧‧‧接合表面
1400‧‧‧襯墊材料
1410、1410’‧‧‧材料
1412、1412’‧‧‧彈性體層
1414、1414’‧‧‧中間強化層
1500‧‧‧襯墊材料
1510‧‧‧材料
1512‧‧‧彈性體層
1514‧‧‧中間強化層
1558‧‧‧薄板層
1610‧‧‧材料
1612、1612a、1612b‧‧‧彈性體層
1614‧‧‧中間強化層
1630‧‧‧引道
1632‧‧‧末端部分
1640‧‧‧邊緣
1700、1700’‧‧‧具伸縮性頭部裝備
1701‧‧‧端部
1702‧‧‧環帶
1703‧‧‧端部
1704‧‧‧附接構件
1705‧‧‧附接結構
1706‧‧‧附接構件
1707‧‧‧附接結構
1710a、1710b、1710c、1710d、1710e、1710f、1710g、1710h‧‧‧綁帶
1711、1713‧‧‧端部
1718‧‧‧圓頂結構
1720‧‧‧頂點
1730‧‧‧連接墊
X、Y、Z‧‧‧方向
圖1為本發明之材料之較佳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2為圖1之材料形成握把的透視圖。
圖2B為圖1之材料形成另一握把的透視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而具有護套之棒球棒的垂直視圖,該護套以套筒之形式覆蓋於手握區域上。
圖4為圖3中所示之球棒及套筒之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5呈現根據本發明而於護套上施以振盪力之結果的例示性繪圖。
圖6與圖4相似,繪示裝載於不同器具之另一套筒。
圖7與圖4及圖6相似,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套筒的再一形式。
圖8為縱向剖面圖,其繪示根據本發明而裝載於另一類型之器具的另一護套。
圖9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護套之末端的剖面圖。
圖10為與本發明之制振手柄結合之槌具的垂直視圖。
圖11呈現與本發明之制振護套結合之手柄的部份垂
直視圖;手柄握把可以包括附加的插件(其亦由本發明之材料形成),插件位於手柄的凹洞內部以使得手柄結構變為另一種本發明的材料構層(舉例而言,若手柄由複合物形成,則複合材料就將形成本發明的另一材料構層)。
圖1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型態,其為類似於圖11的垂直視圖。
圖13到圖16為本發明之特定實施型態之中間力消散層之多種形式的平面圖。
圖13A繪示剛性層作為塗布於彈性體層之抗滲薄板之剖面圖。
圖17為移動式電子元件機殼的透視圖,其具有由本發明之材料形成的翼片;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所述翼片可形成機殼整體,或僅形成機殼的部份;所繪示的機殼可以使用於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GPS、移動式音樂播放元件(諸如MP3播放器)、對講機、手持式遊樂器、或不悖離本發明之相似物。
圖18為由本發明之材料所形成之鞋墊的平面圖。
圖19為鞋子的透視圖,其具有由本發明之材料所形成的翼片;雖然將所述翼片呈現為接近鞋根,但翼片的尺寸及放置的位置可在不悖離本發明範疇的情形下而變動;舉例而言,所述翼片可以定位於鞋子的側壁、鞋底或鞋中底、鞋趾上、鞋舌,或所述翼片可以形成鞋子的整體上部部分等。
圖20為具有握把之槍枝的透視圖,握把具有至少一
藉由本發明之材料形成之翼片;可以由本發明之材料形成握把整體;雖然將握把繪示為在手槍上,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在不違背本發明的狀況下,握把可以使用在任何萊福槍、獵槍、漆彈槍或彈發射元件(projectile launching device)上;槍枝的握把可以是分離的經過纏紮的握把,或可以是附加及/或模製在槍枝上的握把。
圖21為短襪的透視圖,其具有由本發明之材料形成之翼片;翼片可以為任何尺寸及任何組態;翼片可以形成短襪本身或附加於底層織物中,諸如棉織物。
圖22為護膝的透視圖,其具有由本發明之材料形成之翼片;翼片可以為任何尺寸及任何組態;藉由本發明之材料形成之翼片可以與任何類型的護膝或其他服飾結合。
圖23繪示本發明之材料之實施例的剖面圖,其是沿著圖17到圖22及圖24到圖30之線23-23而擷取,且可以用於形成翼片、護套、機殼或容器。
圖24繪示由本發明之材料形成之翼片用於覆蓋儀表板及/或汽車地板的透視圖;翼片可用於船、飛機、機車、全越野車、火車、競賽運載工具或相似物,可用於運載工具的任何部分,諸如座位、輥條、地板、喇叭隔音器、引擎座架或其他不悖離本發明之相似物。
圖25為用於運載工具之輥棒(roll bar)的透視圖,所述運載工具與本發明之材料(作為輥棒之上的襯墊)結合;輥棒襯墊可包括含本發明之材料之翼片或其整體可藉由本發明之材料形成。
圖26到圖30為繃帶或其他纏帶材料的透視圖,其可包括由本發明之材料製造的翼片,或其整體可由本發明之材料製造。
圖31為頭帶的透視圖,其至少一部分是由本發明之材料形成。
圖32為圖31之頭帶的部分剖面圖,圖32沿著圖31中之線32-32而擷取。
圖33為頭盔之側面垂直視圖,其包括由本發明之材料形成的翼片。
圖33A到圖33C為具伸縮性之頭部裝備,其包括由本發明之材料形成的翼片,翼片具有圖33A繪示之「頭巾」或「顱帽」形式,圖33B繪示之滑雪帽形式,及圖33C繪示之滑雪面罩形式。
圖34為併有本發明之材料的自行車頭盔之部份斷面透視圖。
圖35為適合用於棒球或壘球中至少一者的手套的透視圖;所述手套併有本發明之材料。
圖36為舉重手套的透視圖,其併有本發明之材料。
圖37為球衣的前側垂直視圖,其併有本發明之材料。
圖38為運動短褲的垂直視圖,其併有本發明之材料。
圖39為高爾夫手套的垂直視圖,其併有本發明之材料。
圖40為握繩(rope handling)手套或救援行動手套的垂直視圖,其併有本發明之材料。
圖41為打擊手套的垂直視圖,其併有本發明之材料。
圖42為女性禮服手套的垂直視圖,其併有本發明之材料。
圖43為滑雪連指手套的垂直視圖,其併有本發明之材料。
圖44曲棍球守門員手套的垂直視圖,其併有本發明之材料。
圖45為拳擊手套的垂直視圖,其併有本發明之材料。
圖46為本發明之材料的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其繪示具有嵌入式支撐結構的單層振動消散材料,所述材料沿著器具之縱向部分延伸,並且覆蓋其近端。
圖47為圖46之材料的剖面圖,其獨立於任何的器具、襯墊、裝置或相似物。
圖47A為本發明之材料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支撐結構嵌於振動消散材料上,而振動消散材料穿透支撐結構。
圖47B為本發明之材料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支撐結構嵌入振動消散材料中,而振動消散材料穿透支撐結構,支撐結構定位於振動消散材料中偏離中心的位置。
圖48為支撐結構之實施例的剖面圖,圖48沿著圖47之線48-48擷取,支撐結構由聚合物及/或彈性體及/或纖維形成,其中任一者可含有延伸透過支撐結構之纖維、通道,使振動消散材料可穿透支撐結構。
圖49為以類似圖48的方式呈現的支撐結構的另一實施例剖面圖,圖49繪示由經過編織的纖維而形成的支撐結
構,經編織纖維之間的通道容許振動消散材料穿透支撐結構。
圖50為以類似圖48的方式呈現的另一支撐結構的剖面圖,支撐結構由多條纖維形成,穿過纖維的通道容許振動消散材料穿透支撐結構。
圖51為圖48之支撐結構的側面垂直視圖。
圖52為本發明之材料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其繪示單層振動消散材料,而支撐結構嵌入其中,所述材料沿著器具之縱向部分延伸,並且覆蓋其近端。
圖53為圖52之材料的剖面圖,其獨立於器具、襯墊、裝置或相似物。
圖53A為本發明之材料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支撐結構嵌於其上,而振動消散材料穿透支撐結構。
圖53B為本發明之材料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支撐結構嵌於其上,且振動消散材料穿透支撐結構,支撐結構定位於振動消散材料中偏離中心的位置。
圖54為本發明之材料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其繪示單層振動消散材料,而支撐結構嵌入其中;支撐結構配置於振動消散材料中,以至少部分非直線性的方式大致沿著縱軸配置,因此沿其表面量測之支撐結構的長度大於沿材料體縱軸量測之振動消散材料的長度。
圖55為圖54中標示為「圖55」之虛線圍繞之區域的放大斷面視圖,且圖55繪示之「支撐結構整體」實際上可以由多個個別堆疊之支撐結構(其可以彼此相同或彼此不
同)形成,或者由逐次堆疊多個纖維及/或逐次堆疊多個布料層而形成。
圖56為圖54之材料沿著縱軸拉展至第二位置的剖面圖,其中,材料體相對於第一位置延展一預定量;變直的支撐材料造成能量的消散,且較佳大致阻止了材料進一步沿著縱軸而延展超過第二位置。
圖57為本發明之材料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其繪示更為線性的支撐結構,支撐結構位於材料中,而材料位於第一位置;材料中具有更為線性的支撐材料的佈置,減少了(相對於圖54而言)於材料停止延展前的可能伸長量,並且有效阻止了進一步移動。
圖58為圖57之材料沿著縱軸拉展至第二位置的剖面圖,其中材料沿著縱軸以預定量伸長;因為材料位於第一位置時支撐結構更為線性(相對於圖56所示之材料),因此,當材料位於第二位置時,較佳的狀況是材料的延展量相對於圖54及圖56中所示材料減少。
圖59為本發明之材料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其繪示具有黏合層之支撐結構,黏合層大致位於支撐結構的主表面上,使彈性體材料固定於支撐結構,而不會被模壓或擠壓出支撐結構。
圖60為本發明之材料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其繪示支撐結構或帶狀材料,其位於兩個間隔開的彈性體層之間,支撐結構的頂端模製、定位及/或其他以方式附貼於彈性體層之多個位置;空氣隙較佳存在支撐結構周圍,以促
進材料的縱向伸展;或者,可以僅固定支撐結構的橫向末端(從圖60來看,是支撐結構的左端及右端)於彈性體層,使支撐結構的其餘部份於彈性體材料的外鞘內自由移動,且作用為彈簧/彈性件,以限制材料的延展。
圖61為本發明之振動消散材料的另一實施例,且除了將支撐結構的頂端以黏合劑固定於彈性體層之外,圖61類似於圖60中所示之材料。
圖62為本發明之振動消散材料的另一實施例,圖62中繪示的振動消散材料(及任何附加黏合劑)在支撐結構延展至第二位置時斷裂,除了藉由支撐結構消散能量以外,振動消散材料的斷裂進一步造成能量的消散和振動的吸收。
圖63為本發明之振動消散材料的另一實施例,圖63繪示支撐結構或帶狀結構可以以任何幾何形式配置於振動消散材料之中;另外,各種剛性方塊、鈕扣、平板(未繪示)可以定位於材料之一側,以在藉由材料大致消散振動之前,進一步沿著材料表面散布衝擊力;另外,此種鈕扣、平板或其他剛性表面可以直接附加於網格或其他具伸縮性構層(配置於圖63中所示之材料上),使剛性構件上之衝擊力造成整個網格或其他構層的彎曲,所述彎曲在材料吸收振動前吸收能量;圖中標示53-53的剖面線象徵圖63中所示之支撐結構可能與圖53中所繪示之支撐結構大致相同。
圖64為本發明之材料的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在不
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圖64繪示之支撐結構可以大致沿著振動材消散材料的外表面定位;圖64亦繪示可破壞層(例如紙層)或自結合層可位於材料之一表面,可以將材料纏紮,使得材料之多條鄰近纏帶結合在一起,以形成整體組件;若需要,整體組件可為用於游泳或相似行為的防水組件。
圖65為振動消散材料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其具有配置於振動消散材料之主表面的可收縮層;可收縮材料可以為熱收縮材料或適合用於本發明之任何其他類型的收縮材料;一旦材料經過適當的定位,可以使用可收縮層以將材料固定於其位置;較佳地,可以使用可收縮層作為獨立的可斷裂層,以類似於圖62中所述之可斷裂層的方式進一步消散振動。
圖66為本發明之振動消散材料的另一實施例,圖66繪示配置於振動消散材料內之可收縮層;可收縮層可為固體層、穿孔(perforated)層、網格(mesh)或網絡(netting)、或可收縮纖維。
圖67為本發明之振動吸收材料的另一實施例,圖67繪示配置於支撐結構頂端上的可收縮層,支撐結構上具有選擇性振動吸收層。
圖68為圖67之材料的剖面圖,其顯示當材料配置為所需組態後,可收縮層於支撐結構之上收縮的情形;雖然選擇性的額外振動吸收材料未繪示於圖68中,但其可以留在可收縮層上方以形成防護鞘,或者亦被拉低而位於支撐
結構峰的間隙之間。
圖69繪示本發明之材料作為具有選擇性黏合層的運動繃帶的情形。
圖70繪示本發明之材料作為具有選擇性黏合層之材料/襯墊/寬纏帶材料或相似物的輥捲(roll)的情形。
圖71繪示本發明之材料作為膝部繃帶。
圖72繪示具有選擇性黏合層之本發明材料,其作為指部及/或關節繃帶;雖然呈現了各種繃帶、纏帶、襯墊、材料、繃帶或相似物,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可以將本發明之材料用於任何用途或應用。
圖73繪示使用本發明之材料形成足部支具的情形。
圖74繪示本發明之材料經纏紮以形成膝部支撐支具的情形。
圖75繪示使用額外材料構層以支撐人的腿部韌帶的情形。
圖76繪示使用本發明之材料形成臀部支件的情形。
圖77繪示使用本發明之材料形成肩部支具的情形。
圖78繪示本發明之材料經纏紮以形成手部支具或腕部支具的情形;雖然已呈現本發明之材料與多種人體部分的聯結,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從本揭露將理解,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範疇的情形下,本發明之材料可以用於任何人體部分的運動支具、醫療支件、或襯墊。
圖79為本發明之材料的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79A為本發明之材料的另一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80表示圖80的材料自我封閉而形成管的情形。
圖81為擷取自圖80中之線81-81的剖面。
圖81A為擷取自圖80中之線81-81之另一材料剖面。
圖82為本發明之環形(toroidal shaped)實施例。
圖83為使用本發明之材料的開口圓柱形實施例。
圖84呈現開口圓柱實施例於引擊座架之應用。
圖85呈現開口圓柱實施例於吸振器之應用。
圖86及圖87呈現圖79之材料的多個應用於地板表面之實施例。
圖88呈現本發明之另一材料實施例的剖面。
圖89呈現圖88之材料的上視圖,該材料中形成有溝槽。
圖90為擷取自圖89之線90-90的剖面。
圖91表示圖88之材料的上視圖,該材料中形成有溝槽。
圖92為擷取自圖91之線90-90的剖面。
圖93呈現將圖88之材料用於防護背心的情形。
圖94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材料的剖面圖。
圖95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材料的剖面圖。
圖96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材料的上視平面圖。
圖97為擷取自圖96之線97-97的剖面。
圖98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材料的上視平面圖。
圖99到圖103繪示結合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材料的多種實施例,其可用於現有產品的改裝,使現有產品具有本
發明之振動調節材料。
圖104為材料的剖面圖,其用作牆及裝載螺柱之間的襯墊。
圖105為棒球棒手柄的部分側面垂直視圖。
圖106為圖105之球棒擷取自線106-106的剖面圖。
圖107網球拍手柄的部分側面垂視直面。
圖108為圖107之球棒擷取自線108-108的剖面圖。
圖109是利用本發明材料的吸收衝擊帽的透視圖。
圖110和圖111是圖109的吸收衝擊帽的下視圖和上視圖,其具有可調整的環帶,且可調整的環帶以不連接的方式配置。
圖112和圖113是類似於圖110和圖111的下視圖和上視圖,其具有可調整的環帶,且可調整的環帶以連接的方式配置。
圖114是使用本發明的材料的吸收衝擊帽的另一實施例的透視圖。
1700‧‧‧具伸縮性頭部裝備
1702‧‧‧環帶
1706‧‧‧端部
1707‧‧‧附接結構
1710a、1710b、1710c、1710d‧‧‧綁帶
1718‧‧‧圓頂結構
1720‧‧‧頂點
Claims (15)
- 一種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包括:環帶;以及多條綁帶,自所述帶延伸而定義圓頂結構,各所述綁帶包括制振材料,所述制振材料至少包括第一彈性體層以及強化層,所述強化層包括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其中所述環帶包括制振材料,所述制振材料至少包括第一彈性體層以及強化層,所述強化層包括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其中所述環帶的直徑為可調整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其中所述環帶具有可相對調整的相對端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其中所述相對端部藉由彈性構件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其中第一附接構件連接於所述帶的一個端部,第二附接構件連接於所述帶的另一端部,且所述第二附接構件用以附接所述第一附接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其中所述第一附接構件與所述第二附接構件包括互補的附接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 件,其中所述互補的附接結構包括壓合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其中各所述綁帶具有相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各所述第一端部附接於所述環帶或附接於延伸自所述環帶的附接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其中各所述綁帶的所述第二端部附接於所述環帶或附接於延伸自所述環帶的附接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其中各所述綁帶延伸越過所述圓頂結構的頂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其中所述綁帶的所述第二端部附接於靠近所述圓頂結構的頂點的連接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其中所述綁帶的所述第二端部是以可調整的方式附接於所述連接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其中所述綁帶的所述第二端部藉由壓合帶附接於所述連接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其中所述連接墊包括制振材料,所述制振材料至少包括第一彈性體層以及強化層,所述強化層包括高抗拉強度纖維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155,522 US20110302700A1 (en) | 2001-08-27 | 2011-06-08 | Vibration dampening material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02276A true TW201302276A (zh) | 2013-01-16 |
Family
ID=46229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20385A TW201302276A (zh) | 2011-06-08 | 2012-06-07 | 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717730A1 (zh) |
JP (1) | JP2014516125A (zh) |
KR (1) | KR20140053085A (zh) |
CN (1) | CN103763959A (zh) |
AU (1) | AU2012268603A1 (zh) |
CA (1) | CA2838341A1 (zh) |
MX (1) | MX2013014329A (zh) |
TW (1) | TW201302276A (zh) |
WO (1) | WO20121702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97903A (zh) * | 2014-12-02 | 2015-03-11 | 四川大学 | 一种灵活舒适型防割手套 |
CN104784917B (zh) * | 2015-03-18 | 2017-01-18 | 桐乡波力科技复材用品有限公司 | 曲棍球运动员头盔的制作方法 |
CN105476151B (zh) * | 2015-12-31 | 2018-11-06 | 深圳优普泰服装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内置柔性支架的电弧防护面罩 |
JP6811978B2 (ja) * | 2016-06-14 | 2021-01-13 | 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 ダイラタント流体を用いた複合材料 |
GB201621272D0 (en) * | 2016-12-14 | 2017-01-25 | Mips Ab | Helmet |
IT201800007484A1 (it) * | 2018-07-25 | 2020-01-25 | Nolangroup Spa | Casco di protezione con imbottitura di conforto regolabile |
CA3127749A1 (en) * | 2019-01-23 | 2020-07-30 | Alik YASINOV | A scalp protector for use following a hair transplant procedure |
US11849793B2 (en) * | 2019-03-29 | 2023-12-26 | Bell Sports, Inc. | Flexible slip plane for helmet energy management liner |
WO2020213000A1 (en) * | 2019-04-18 | 2020-10-22 | Ashish Kansal | Protective band for ballistic helmets |
WO2020213001A1 (en) * | 2019-04-18 | 2020-10-22 | Ashish Kansal | Protective ballistic helmet |
CN110145967B (zh) * | 2019-04-19 | 2021-10-26 | 济南英维新材料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一种防弹头盔用镂空式内衬及其应用 |
WO2022054070A1 (en) * | 2020-09-10 | 2022-03-17 | Ashish Kansal | Protective ceramic-based ballistic helmet-shaped semi-spherical shel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350142A (en) * | 1931-01-17 | 1931-06-11 | John Peate | Improvements in protective head-coverings for babies |
US4035847A (en) * | 1976-07-02 | 1977-07-19 | The Fibre-Metal Products Co. | Suspension for a hard hat |
JPS5612262Y2 (zh) * | 1978-11-17 | 1981-03-20 | ||
JPS57125730U (zh) * | 1981-01-28 | 1982-08-05 | ||
DE8715697U1 (de) * | 1987-04-16 | 1988-02-18 | Kuchenbecker, Maria, 8185 Kreuth | Kopfschutz für Babys und Kleinkinder |
US5337420A (en) * | 1992-11-03 | 1994-08-16 | Haysom Elbert M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nd locating a helmet comfortably on the head of a person, and combination resulting therefrom |
US5745923A (en) * | 1996-12-02 | 1998-05-05 | Katz; Jeffrey P. | Impact absorbing protective apparatus for the frontal temporal and occipital basilar skull |
US5815847A (en) * | 1997-06-23 | 1998-10-06 | Ampac Enterprises, Inc. | One size fits all baseball batter's helmet |
JPH1193014A (ja) * | 1997-09-11 | 1999-04-06 |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 クリーンルーム用ヘルメット |
JPH11286822A (ja) * | 1998-04-06 | 1999-10-19 | Jatco Corp | ヘルメットの緩衝構造 |
US20060157901A1 (en) * | 2001-08-27 | 2006-07-20 | Sting Free Company | Vibration dampen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EP1773147A1 (en) * | 2004-07-01 | 2007-04-18 | Michael P. Fleming | Protective helmet for children in automobiles |
JP2007056397A (ja) * | 2005-08-24 | 2007-03-08 | Starlite Co Ltd | ヘルメット用ヘッドバン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ヘルメット |
DE202006018653U1 (de) * | 2006-12-09 | 2007-04-12 | Schottenloher Helga | Variabler Schutzhelm |
CN101791152A (zh) * | 2010-04-08 | 2010-08-0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舒适型多功能护膝 |
-
2012
- 2012-05-31 WO PCT/US2012/040104 patent/WO201217026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5-31 JP JP2014514503A patent/JP2014516125A/ja active Pending
- 2012-05-31 CA CA 2838341 patent/CA283834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05-31 CN CN201280034004.0A patent/CN103763959A/zh active Pending
- 2012-05-31 KR KR20147000412A patent/KR2014005308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5-31 MX MX2013014329A patent/MX2013014329A/es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5-31 EP EP12726549.4A patent/EP2717730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5-31 AU AU2012268603A patent/AU201226860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06-07 TW TW101120385A patent/TW201302276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053085A (ko) | 2014-05-07 |
CA2838341A1 (en) | 2012-12-13 |
AU2012268603A1 (en) | 2014-01-09 |
EP2717730A1 (en) | 2014-04-16 |
CN103763959A (zh) | 2014-04-30 |
WO2012170268A1 (en) | 2012-12-13 |
MX2013014329A (es) | 2014-03-21 |
JP2014516125A (ja) | 2014-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174567B2 (ja) | 振動減衰材料 | |
TWI457510B (zh) | 減震材料及其使用 | |
US8545966B2 (en) | Vibration dampening material and uses for same | |
KR101208779B1 (ko) | 진동 감소 재료와 그 용도 | |
US20160377139A1 (en) | Vibration dampening material | |
TW201302276A (zh) | 抑制振動的頭戴組件 | |
US20110302700A1 (en) | Vibration dampening material | |
US20060168710A1 (en) | Vibration dampen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US20070149079A1 (en) | Vibration dampen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US20100247856A1 (en) | Vibration dampen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CA3023024A1 (en) | Vibration dampening materi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