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0898A - 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0898A
TW201300898A TW100122861A TW100122861A TW201300898A TW 201300898 A TW201300898 A TW 201300898A TW 100122861 A TW100122861 A TW 100122861A TW 100122861 A TW100122861 A TW 100122861A TW 201300898 A TW201300898 A TW 2013008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plate portion
wall
upright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2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i-jian Hong
quan-fa Li
You-Lun Liu
Original Assignee
Top Victory Inves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 Victory Invest Ltd filed Critical Top Victory Invest Ltd
Priority to TW100122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00898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00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0898A/zh

Links

Abstract

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包含一後殼體、一散熱板及一燈源。後殼體包括一直立壁、一由直立壁的周緣往前延伸的側壁,及一形成於直立壁與側壁其中一者的第一散熱孔,直立壁及側壁分別具有一內壁面。散熱板包括一疊接於直立壁內壁面的直立板部,及一疊接於側壁內壁面的側板部,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一者藉由第一散熱孔外露於後殼體。燈源設置於散熱板並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分別接觸直立板部與側板部,使燈源的熱量能藉由散熱板傳導至後殼體並外部。

Description

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背光模組,特別是指一種散熱效果較佳的背光模組。
一般側光式的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之背光模組係透過至少一燈源由導光板的側緣朝向導光板內部照射,射入導光板的光線由一疊接於導光板的擴散板射出並射入液晶顯示器的液晶面板以提供液晶面板所需之光源。側光式液晶顯示器的燈源一般為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燈條,LED雖然具有省電、使用壽命長、體積小、反應速度快等優點,然而其工作時亦產生可觀的熱量。以往的背光模組具有散熱效果不佳的問題,造成LED的壽命降低、LED的出光效率下降,同時還會導致液晶面板的壽命及可靠度下降。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散熱效果較佳的側光式背光模組。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背光模組散熱效果較佳的液晶顯示器。
於是,本發明側光式背光模組,包含一後殼體、一散熱板及一燈源。該後殼體包括一直立壁、一由該直立壁的周緣往前延伸的側壁,及一形成於該直立壁與該側壁其中一者的第一散熱孔,該直立壁及側壁分別具有一內壁面。該散熱板包括一疊接於該直立壁內壁面的直立板部,及一疊接於該側壁內壁面的側板部,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一者藉由該第一散熱孔外露於該後殼體。該燈源設置於該散熱板並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分別接觸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使該燈源的熱量能藉由該散熱板傳導至該後殼體並外部。
較佳地,該後殼體還包括一形成於該直立壁與該側壁其中另一者的第二散熱孔,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另一者藉由該第二散熱孔外露於該後殼體。
較佳地,其中,該散熱板還包括複數個由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一者經由該第一散熱孔朝外部突伸的第一散熱鰭片。
較佳地,該散熱板還包括複數個由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一另者經由該第二散熱孔朝外部突伸的第二散熱鰭片。
較佳地,該等第一散熱鰭片與該第一散熱孔係鄰近該光源。該等第二散熱鰭片與該第二散熱孔係鄰近該光源。
較佳地,該光源包括一設置於該散熱板的電路板,及複數個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發光單元,該電路板具有該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一相反於該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該等發光單元是設置於該第三表面。
本發明液晶顯示器包含一前述的側光式背光模組、一前框體及一液晶面板。該前框體設置於該後殼體。該液晶面板設於該側光式背光模組與前框體之間並受該側光式背光模組的光源照射。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側光式背光模組的散熱板大面積地與光源接觸以充分地吸收光源所產生的熱量,並透過第一散熱孔與第二散熱孔供散熱板的熱量傳遞至外部,從而達到較佳的散熱效果。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三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本發明液晶顯示器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側光式背光模組1、一前框體3,及一液晶面板2。前框體3設置於側光式背光模組1前側。液晶面板2設於側光式背光模組1與前框體3之間,並透過前框體3外露於液晶顯示器100的前側。液晶面板2由其後方的側光式背光模組1提供所需的光線照明。側光式背光模組1包含一後殼體11、一散熱板12、一燈源13、一導光板14、一擴散板15,及一反射板16。
後殼體11包括一呈板狀的直立壁111、一由直立壁111的周緣往前延伸並呈框形的側壁113、一形成於側壁113的第一散熱孔115,及一形成於直立壁111的第二散熱孔116,直立壁111及側壁113分別具有一內壁面112、114。後殼體11與前框體3連接而共同界定出一供其餘元件容置的容置空間117。後殼體11是由金屬材質製成,例如鋁,以做為良好的導熱介質。
散熱板12的縱剖切面概呈L型並包括一疊接於直立壁111內壁面112的直立板部121,及一疊接於側壁113內壁面114的側板部122。側板部122局部藉由第一散熱孔115外露於後殼體11,直立板部121局部藉由第二散熱孔116外露於後殼體11。散熱板12還包括複數個第一散熱鰭片123及複數個第二散熱鰭片124。第一散熱鰭片123係由側板部122外露於後殼體11處,經由第一散熱孔115朝外部突伸;第二散熱鰭片124係由直立部外露於後殼體11處,經由第二散熱孔116朝外部突伸。第一散熱鰭片123與第二散熱鰭片124用以增加散熱表面積以提升散熱效果。散熱板12是由傳熱性良好的金屬材質製成,例如鋁、銅或合金。
導光板14、擴散板15,及反射板16相互疊接地設置於後殼體11並位於液晶面板2與後殼體11之間。導光板14是由可透光材質製成,光源係由導光板14的側緣將光線射入導光板14。擴散板15疊接於導光板14面向液晶面板2的一側,並用以將導光板14內的光線均勻地散射至液晶面板2。擴散板15可由透明的聚合物製成,例如壓克力樹脂。擴散板15面向液晶面板2的一側表面還可以塗佈光學材料層(圖未示)以增加正視角的亮度。光源的光線通過導光板14與擴散板15後會形成一平面狀的光並射入液晶面板2。反射板16疊接於導光板14面向後殼體11直立壁111的一側,並用以將導光板14內的光線朝液晶面板2反射以增加出光效率。
光源包括一設置於散熱板12的電路板131,及複數個設置於電路板131上的發光單元135(圖僅顯示一)。電路板131具有一面向散熱板12直立板部121的第一表面132、一面向散熱板12側板部122的第二表面133,及一相反於第二表面133並面向導光板14側緣的第三表面134。發光單元135係設置於第三表面134並朝導光板14側緣照射。各發光單元135在本實施例中為一LED封裝體。電路板131以第一表面132接觸散熱板12直立板部121,並以第二表面133接觸散熱板12側板部122,使燈源13的熱量能藉由散熱板12傳導至後殼體11並外部。
液晶顯示器100的散熱路徑說明如下。燈源13所產生的熱量可由電路板131的第二表面133傳導至散熱板12的側板部122,接著經由側板部122傳導至外露於後殼體11的第一散熱鰭片123,並藉由熱對流作用將將熱量散出至外部。燈源13所產生的熱量也可由電路板131的第一表面132傳導至散熱板12的直立板部121,接著經由直立板部121傳導至外露於後殼體11的第二散熱鰭片124,再藉由熱對流作用將將熱量散出至外部。燈源13所產生的熱量還可以藉由散熱板12傳遞至後殼體11,並經由後殼體11散出至外部。前框體3也可以由導熱的金屬材質製成,使得傳導至後殼體11的熱量還能傳遞至前框體3並透過前框體3散出至外部。
補充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散熱孔115、第一散熱鰭片123、第二散熱孔116,及第二散熱鰭片124係鄰近光源,使得光源的熱量能透過較短的傳導路徑以經由第一散熱鰭片123及第二散熱鰭片124傳遞至外部以提高散熱效果。
再者,電路板131與散熱板12之間還可設有散熱膏或散熱片(圖未示)以進一步提高熱量由電路板131傳遞至散熱板12的效率。
參閱圖2,是本發明液晶顯示器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近,只是液晶顯示器200的後殼體11’僅具有第一散熱孔115(不具有第二散熱孔116),散熱板12’只具有第一散熱鰭片123(不具有第二散熱鰭片124),燈源13的熱量係主要透過第一散熱鰭片123散出至外部。
參閱圖3,是本發明液晶顯示器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近,只是液晶顯示器300的散熱板12”不具有第一散熱鰭片123及第二散熱鰭片124。燈源13的熱量係主要透過側壁113及直立壁111經由第一散熱孔115及第二散熱孔116散出至外部。
綜上所述,本發明液晶顯示器100、200、300藉由散熱板12、12’、12”與光源的電路板131大面積地接觸(整個第一表面132及第二表面133),使光源的熱量能有效地傳導至散熱板12、12’、12”;再者,液晶顯示器100、200、300藉由後殼體11、11’的第一散熱孔115及第二散熱孔116使供光源設置的散熱板12、12’、12”能透過第一散熱孔115及第二散熱孔116外露於後殼體11、11’,從而使光源的熱量能有效地經由第一散熱孔115及第二散熱孔116散出至外部;此外,液晶顯示器100、200、300還藉由外露於第一散熱孔115及第二散熱孔116的第一散熱鰭片123及第二散熱鰭片124增加散熱面積並提高熱量散出至外部的效率,有效解決液晶面板2及LED封裝體因光源的熱量無法排出而壽命縮短的問題,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200、300...液晶顯示器
1...側光式背光模組
11、11’...後殼體
111...直立壁
112...內壁面
113...側壁
114...內壁面
115...第一散熱孔
116...第二散熱孔
117...容置空間
12、12’、12”...散熱板
121...直立板部
122...側板部
123...第一散熱鰭片
124...第二散熱鰭片
13...燈源
131...電路板
132...第一表面
133...第二表面
134...第三表面
135...發光單元
14...導光板
15...擴散板
16...反射板
2...液晶面板
3...前框體
圖1是本發明液晶顯示器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剖面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一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發明液晶顯示器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局部剖面示意圖;及
圖4是本發明液晶顯示器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一局部剖面示意圖。
100...液晶顯示器
1...側光式背光模組
11...後殼體
111...直立壁
112...內壁面
113...側壁
114...內壁面
115...第一散熱孔
116...第二散熱孔
117...容置空間
12...散熱板
121...直立板部
122...側板部
123...第一散熱鰭片
124...第二散熱鰭片
13...燈源
131...電路板
132...第一表面
133...第二表面
134...第三表面
135...發光單元
14...導光板
15...擴散板
16...反射板
2...液晶面板
3...前框體

Claims (16)

  1. 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包含:一後殼體,包括一直立壁、一由該直立壁的周緣往前延伸的側壁,及一形成於該直立壁與該側壁其中一者的第一散熱孔,該直立壁及側壁分別具有一內壁面;一散熱板,包括一疊接於該直立壁內壁面的直立板部,及一疊接於該側壁內壁面的側板部,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一者藉由該第一散熱孔外露於該後殼體;及一燈源,設置於該散熱板並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分別接觸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使該燈源的熱量能藉由該散熱板傳導至該後殼體並外部。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側光式背光模組,其中,該後殼體還包括一形成於該直立壁與該側壁其中另一者的第二散熱孔,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另一者藉由該第二散熱孔外露於該後殼體。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側光式背光模組,其中,該散熱板還包括複數個由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一者經由該第一散熱孔朝外部突伸的第一散熱鰭片。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側光式背光模組,其中,該散熱板還包括複數個由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一者經由該第一散熱孔朝外部突伸的第一散熱鰭片。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側光式背光模組,其中,該散熱板還包括複數個由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一另者經由該第二散熱孔朝外部突伸的第二散熱鰭片。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側光式背光模組,其中,該等第一散熱鰭片與該第一散熱孔係鄰近該光源。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側光式背光模組,其中,該等第二散熱鰭片與該第二散熱孔係鄰近該光源。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側光式背光模組,其中,該光源包括一設置於該散熱板的電路板,及複數個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發光單元,該電路板具有該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一相反於該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該等發光單元是設置於該第三表面。
  9. 一種液晶顯示器,包含:一側光式背光模組,包含一後殼體,包括一直立壁、一由該直立壁的周緣往前延伸的側壁,及一形成於該直立壁與該側壁其中一者的第一散熱孔,該直立壁及側壁分別具有一內壁面;一散熱板,包括一疊接於該直立壁內壁面的直立板部,及一疊接於該側壁內壁面的側板部,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一者藉由該第一散熱孔外露於該後殼體;及一燈源,設置於該散熱板並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分別接觸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使該燈源的熱量能藉由該散熱板傳導至該後殼體並外部;一前框體,設置於該側光式背光模組前側;及一液晶面板,設於該側光式背光模組與前框體之間並受該側光式背光模組的光源照射。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液晶顯示器,其中,該後殼體還包括一形成於該直立壁與該側壁其中另一者的第二散熱孔,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另一者藉由該第二散熱孔外露於該後殼體。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液晶顯示器,其中,該散熱板還包括複數個由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一者經由該第一散熱孔朝外部突伸的第一散熱鰭片。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液晶顯示器,其中,該散熱板還包括複數個由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一者經由該第一散熱孔朝外部突伸的第一散熱鰭片。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液晶顯示器,其中,該散熱板還包括複數個由該直立板部與側板部的其中一另者經由該第二散熱孔朝外部突伸的第二散熱鰭片。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液晶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一散熱鰭片與該第一散熱孔係鄰近該光源。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液晶顯示器,其中,該等第二散熱鰭片與該第二散熱孔係鄰近該光源。
  1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液晶顯示器,其中,該光源包括一設置於該散熱板的電路板,及複數個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發光單元,該電路板具有該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一相反於該第二表面的第三表面,該等發光單元是設置於該第三表面。
TW100122861A 2011-06-29 2011-06-29 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器 TW2013008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2861A TW201300898A (zh) 2011-06-29 2011-06-29 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2861A TW201300898A (zh) 2011-06-29 2011-06-29 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0898A true TW201300898A (zh) 2013-01-01

Family

ID=48137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2861A TW201300898A (zh) 2011-06-29 2011-06-29 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0089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9458A (zh) * 2019-09-16 2021-03-16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TWI731690B (zh) * 2020-05-21 2021-06-21 晶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高亮顯示器之散熱結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9458A (zh) * 2019-09-16 2021-03-16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TWI731690B (zh) * 2020-05-21 2021-06-21 晶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高亮顯示器之散熱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5773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前記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JP200601124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204370A5 (zh)
JP6404363B2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TWI460505B (zh) 側光式背光模組
US9104068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CD device comprising backlight module
JP2012221787A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610312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2889501A (zh) 侧光式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幕
WO2012063666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72645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177076A (ja) タンデム型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15070486A1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
US8746947B2 (en) Backlight module, LCD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of backlight module
TW201426128A (zh) 光源模組、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TW201333594A (zh) 散熱基座及使用該散熱基座的背光模組
TW201300898A (zh) 側光式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器
JP5098778B2 (ja) 照明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68389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JP200916920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1145134A1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6250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WO2019031233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KR100845895B1 (ko) 발광다이오드 백라이트 장치
WO2016037376A1 (zh) 侧入式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