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18407A -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ilicon wafer solar cell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ilicon wafer solar cel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18407A
TW201218407A TW099136112A TW99136112A TW201218407A TW 201218407 A TW201218407 A TW 201218407A TW 099136112 A TW099136112 A TW 099136112A TW 99136112 A TW99136112 A TW 99136112A TW 201218407 A TW201218407 A TW 20121840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fer
solution
layer
edge
gla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6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ay Chien
Jih-Shun Hsieh
Yu-Mei Lin
Original Assignee
Wakom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kom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Wakom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to TW099136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218407A/zh
Priority to CN2011102977760A priority patent/CN102456771A/zh
Priority to EP11401619.9A priority patent/EP2466650A3/en
Publication of TW201218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840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compris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31/06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the potential barriers being only of the PN homojunction type, e.g. bulk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or thin film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7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Weting (AREA)

Description

201218407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纟陽電池的製造枝,特別是關於一種 石夕晶片太陽電池的製造方法之濕製程表面處理流程(wet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process flow )。 【先前技術】 習知一般矽晶片太陽電池的製造方法,例如圖丨所示的流 ’使用p型晶片作為基材,首先除去晶片表面的缺陷及使晶 片表面制絨化(surface texturization)(步驟丨〇丨)。接著,形成 p-n接面(步驟102 ),即藉由高溫磷擴散形成表面均勻的n_^pe 射極層(emitter layer)。然後,進行濕式化學製程除去表面磷 矽玻璃( Phosphosilicate Glass; PSG)(步驟〗〇3 ),原因是在高 溫爐管内進行之磷擴散(POCb doping & diOlision)製程時"7 POC^及矽的反應會在晶片表面產生厚度約有20〜]0〇奈米 (nm)厚度的磷矽玻璃(psg)的絕緣層,所以後續必須去除 PSG層。其後’進行ρ·η接面(p_njuncti〇n)邊緣隔絕(edge isolation )(步驟104 )’除去晶片邊緣(即側面,Cdgcs)及晶片背 面因為碌擴散形成的η型寄生結構(parasitic n-type丨aycr),以 防止製成太陽電池後會經由邊緣漏電流而造成正面與背面之 兩面短路(shunt) ’而使光電轉換效率大幅降低。然後,形成 鈍化層(passivation layer)及/或抗反射層(步驟105),例如藉 由電漿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丨Vapor Deposition)鍍膜形成鈍 化層及/或抗反射層。最後,形成上下電極之一連串步驟(步 驟106 ),例如藉由網印機(stencil printer)塗佈電極塗層,印刷 電極圖型層後,進行燒結(co-firing)等步驟,而製成太陽電 池。其他矽晶片太陽電池的製造方法,可參考例如美國法定發 明登記(Statutory Invention Registration,SIR) H2207 II 以及美 國專利第4,070,689號。 201218407 此外’德國專利申請案DE10313127B4 (德國瑞納公司 (RhNA Sondermaschinen CjmbH))揭露一種防止矽晶片的兩 ,短路之方法’其包含除去晶片的背面之摻雜有鱗的寄生結構 4 (parasitic layer)。该方法係先進行濕飯刻邊緣隔絕及同時去 除背面的磷石夕玻璃,然後除去晶片雙面(或正面)的碟石夕玻璃。 依據上述,矽晶片太陽電池的製造方法,可如圖2所示的流 私,各步称之流程為115—,與圖】 的流程不同之處,在於先進行邊緣隔絕(♦丨s()丨ati()n :、步驟 Π3),然後除去晶片雙面的磷矽玻璃(步驟丨丨4),步驟η丨 係與圖1之步驟101相同’步驟112係與圖1之步驟1〇2相同, 步驟115係與圖1之步驟1〇5相同,以及步驟1]6係盥圖1之 步驟106相同。由於該方法在進行邊緣隔絕步驟前,射玻璃 ,存在於晶片上’所以此時邊緣隔絕步驟,較佳需要使用含氮 氟酸之酸性蝕刻液,例如硝酸與氫氟酸(un〇3+[1f)之混& 酸性溶液,以便同時蝕刻矽層與(磷矽玻璃)氧化層。/ σ 、然而於上該圖2所示邊緣隔、絕(步驟113)製造方法中, 為:同Β^Γ去除曰曰片肖面(或背面與侧面)之石夕層與碟石夕玻 塢’右使用之|虫刻溶液若接觸(例如喷濺或溢流)到晶片』下面或 正面外緣(periphery),亦會對晶片正面之矽層 部 電轉換效料為獨。狀圖丨崎聽騎 造方法中,由於晶片正面之_玻璃已去除(步驟 = ,用之補細溶液若接_ “正面或正面鱗,亦合 =太%電池之光電轉換效率略為下降。以上兩例為圖 所示的習知流程中邊緣隔絕製造方法所會遭遇之問題。a 矽晶片太陽電池的結構及製程技術的發展,主要 電ίΐ效率及降低生產製造成本。針對提高光電 r如厂更材料、光封存(Hght trapping)技術、能帶卫 私(加d gap englneenng)、p_n接面深度(p n扣⑽丨加depth )、 4 S3 201218407 表面及整體鈍化(surface & bulk passivation)及抗反射層、表 面迅極(electrode engineering)技術、寄生電路短路(parasitic shunt circuit)等因素之製程改善。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新製程 技術及新製程設備正持續開發中,但其技術成熟度與設備穩定 度仍秦驗證及持續改良。因此,提高光電轉換效率及降低生產 製造成本之新的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仍為產業界亟欲發展 之重點。 【發明内容】 鑒於上述之發明背景,為了符合產業上之要求,本發明之 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矽晶片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藉由表面 籲 濕裝程在正面形成淺接面(shallow junction)結構(其中正面為 朝向^射太陽光的面),使p_n接面成為淺接面,提高入射光 產生光電流(photo-current)的機率,因而提高太陽電池的光電轉 換效率。 此外,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藉由濕製程表面處理的特定 流程,完成進行磷矽玻璃的去除,背面拋光與p_n接面邊緣隔 絕,及在正面形成淺接面結構’提高光電轉換效率,進而降低 太陽電^每瓦之生產製造成本。該特定濕製程表面處理流程為 先進行背面(即單面)的傘夕玻璃的去除;㈣在碎晶片正面 • 的磷石夕玻璃層,作為其後在濕敍刻背面拋光(backside polish) 與邊緣隔絕(=dge is〇lation)的步驟時的正面保護層’避免矽晶 片正面因矽層蝕刻液(si】icon ctchant)喷濺或溢流至正面而使制 絨化表面受損;再使晶片雙面皆接觸蝕刻液’進行雙面(即正 面與背面)的磷矽玻璃及氧化層的去除;最後使晶片雙面皆接 觸姓麻’微量姓刻表面之石夕層,使在正面形成淺接面(如丨丨〇w junct丨on)結構之濕製程流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太陽電 池之製造方法,其係包括以下步驟:晶片制賊化步驟;㈣接 面形成步驟;濕製程表面處理步驟;形成純化層及抗反射層步 驟;以及電極形成倾;其概為軸製程表面處理步驟包括: 201218407 去除ίί,#月用面1早面)碗石夕玻璃(Phosphosi】icatc Giass;PSG) 使該第—鞋=飯刻溶液,調整其液面高度_削, 面上的砂石曰2月面上的碌石夕玻璃或該晶片背面及側 層,其二㉟二旦f第一姻溶液無法姓刻背面及側面的石夕 的比率至二為m亥,谷f對二氧化石夕的敍刻率與對石夕之敍刻率 面對太陽朵;4 °亥阳片的正面,定義為形成太陽能電池 正面光入射的面),而晶片的背面定義為與 該第邊緣隔絕步驟,使用—第二侧溶液, 矽破璃之寺性為其對於石夕層之侧率相較對於鱗 璃層成為_4=1 該晶片正面上殘留的鱗石夕玻 液之二保4層,使正面上石夕層不受到第二_溶 面、側^鱼f f/夜面1^度使該第二|虫刻溶液接觸該晶片的背 觸該晶片晶片完全浸泡於第二钮刻溶液中),或接 、容液、側面與晶片正面的外緣(pedphery,第二飯刻 V ίί ί肢表面張力而只接觸晶片正面的外緣而不會溢流^ ^ ί(;:reter) 雷性> p-n接面去除’達到正面背面的邊緣 面之使n W的背面做些許拋光(Ρ°_來提高晶片背 κ 射率(ref]ectmty)。該晶片正面的矽層因為受到苴上 =?璃保麵蔽而未接觸該第二蝕刻溶液,因而該晶片正 面矽層之制絨結構不會被局部蝕刻及破壞; 片 阐- C"!雙面御玻璃(PSG)及氧化層去除步驟,使 〜^夜,同時接觸該晶片的正面與背面(即該晶片 則溶液中),除去該晶片表面上的卿玻璃 於上切晶片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中,該 步驟更包括在正面形成淺接面(shalk)wj隱㈣結理 S] 6 201218407 使用-第四蝕刻溶液,接觸該晶片的 ===面4晶〜面的;·: ϊ,二=r第一靖液接觸二== :Γ曰曰ί的Gί (edges),除去該晶片背面上_石夕玻璃口戈 步驟,使用一第二敍刻溶液;第_ ^^面拋光與邊緣隔絕 於石夕層之_率她液之—特性為其對 玻璃層成為- 於第二=;;)片的二即該晶, 的外緣(periphery, a液體表面張力而』| :1,與00片正面 晶片正面的邊緣而不合,2使弟二姓刻溶液只接觸 的背面^面與側面)曰進行,表面^的=部份面積),對Μ 以而(micro讀r)厚度的石夕層,,钱匕刻約〇·5 μη〜 生ρ-η接面去除,達到正面背 吏^曰曰片月面(及側面)之寄 面做些許拋光(polish)來提j隔絕’及使該晶片的背 (reflectivity)。該晶片正面的石夕^&片:面之反射率 保護層遮蔽而未接觸該笫二 201218407 制絨結構不會被局部蝕刻及破壞;以及進行一雙面磷矽破璃去 ,(PSG Removal)步驟,使用一第三蝕刻溶液,同時接觸节 晶>片的正面與背面(即該晶片完全浸泡於第三蝕刻溶液中),g 去該晶片表面上的磷矽玻璃及氧化層。 示 於上述晶片的濕製程表面處理製程流程,更包括在該晶片 ’面形成淺接面結構之步驟,使用一第四姓刻溶液,接曰 白曰勺正面與背面(即該晶片完全浸泡於第四蝕刻溶液中),蝕 矽晶片表面上20 nm〜200 nm (nano_meter)深度的矽層 x U面更接近^^表面,因而在太陽電池正面形成淺接面結 …广述實施例中,該第-關溶液可為包含_子之酸性 隱氯I酸(HF)水溶液),該第一酬溶液對二 1 ^夕、々蝕μ率與對矽之蝕刻率的比率至少為10:1,更理相、 咿热巧上.1 ’5亥第二姓刻溶液可為包含制生溶液(例如但不 化卸(K0H)水溶液或氫氧化納(Na0n)水溶液),該第 奸之雜溶_如料限於氫氟酸 mn乐—钱刻溶液包含選自下列群組之一者:氫氟酸 ϋνί安邮4?)、氣化氯錢氟乙酸 ==之=°,CAcid)。上述第二_= (Na2C〇3)'(K2co3)sr, 〇 包,自下列群組之一者:氫_、氟化銨、 乙酉夂。上述第四蝕刻溶液包含 ,缺-齓 氧化銨(TMAH )、^ 群之一者:四甲基氫 (】、i,diamine Pyroca:=#、鄰苯二酚的水溶液 y rd薦、虱氧化納、氫氧化鉀、碳酸納及碳酸钟/ 201218407 法,ί# —實施例提供—種太陽電池之製造方 fsr;形成鈍化層及抗反“步驟;
矽ίί去除;iia㈣面處理步驟流程包含:進行磷 光及邊緣隔絕牛,/ΐ片表面上的碟石夕玻璃;進行背面拋 接言曰晶片的邊緣之正面與f面電性隔絕及 二二其?〜Μ及在正面形成淺接面結構之步驟, 縱1^乳'匕錢(ΤΜΑΗ)或氮氧化鉀(Κ〇Η)溶液,接 =;曰片f正面與背面,蝕刻該晶片表面深度20賴〜200_ 的矽詹,在正面形成淺接面結構。 上述實%例中’於正面形成淺接面結構之步驟,银刻晶片 义面上石夕的厚度為2〇nm〜2〇〇nm,較理想為5〇腿〜2〇〇麵。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石夕晶片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藉 定的濕製程表面處理流程,使用一滾軸傳送機構(r〇丨丨^ conveyor means) mbench equipment))沿7jc平方向運_晶丨來完射面獅玻璃去除 (PSG Removal)步驟,背面拋光及邊緣隔絕步驟,及雙面磷矽 玻璃及氧化層去除步驟,除可提高生產速率外,亦可提高生產 良率;又可在晶片正面形成淺接面結構,更可提高太陽電池的 光電轉換效率。 【實施方式】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内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 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 現。以下貫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 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 習知一般矽晶片太陽電池的製造方法,例如圖]所示,其 中步驟104的p-n接面邊緣隔絕(Edge Isolation)製程,可採用 雷射邊緣隔絕(Laser Edge Isolation)技術或濕蝕刻邊緣隔絕技 術。步驟104採用單面濕蝕刻技術時的邊緣隔絕技術,相較於 雷射邊緣隔絕技術可提升光電轉換率約0.1%。另外在習知單 201218407 面濕蝕刻邊緣隔絕技術中,蝕刻約〇 5 pm〜2叫 (o-meter)厚度的石夕層’可以將p型晶片邊緣及背面因為摻 雜及擴散製程而軸的寄^ n型結構(細咖 n-layer)去除’ 以防止製成太陽電池後會經由邊緣漏電流醋成正反面短路 (Shum) ’而使光電轉換效率降低。又例如圖2所示之另一種習 知f晶片太陽電池的製造方法,其中步驟113白勺pn接面邊緣 隔絕(Ldge isolation)製程,亦可採用雷射邊緣隔絕(L雛Edge Isolation)技術或濕|虫刻邊緣隔絕技術。 χ因此,習知主流的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包括晶片制絨化步 14 : p-n接面形成步驟、濕钱刻psG去除⑽^^以驅^) 與邊緣隔絕(Edge Isolation)步驟、形成鈍化層及抗反射層步驟 以及甩極形成步驟,其中濕蝕刻psG去除與邊緣隔絕步驟包 含雙面PSG去除及p-n接面邊緣隔絕。目前,濕製程(雙面)pSG 去除與邊緣隔絕製程通常整合於一台線内機台(〇ne inline bench)内進行,例如德國瑞納公司(RENA Sondermaschinen GmbH:.)銷售之psg去除與邊緣隔絕之濕蝕刻設備(商品名為 in0xSldc ),或德國實密公司(Gebr. Schmid GmbH & Co.)的 PSG去除M邊緣&纟巴之濕触刻設備。圖3表示習知的太陽電池 之製造流程例之晶片結構示意圖,其中表示一 p型晶片 (ftype wafer),31表示其表面n型層(n_iayer),32表示磷矽玻 ,(PSG)層。圖3中,⑻首先使用一 p型晶片30 ; (b) p型 晶片30經過表面制絨後,進行磷擴散,得到表面具有η型層 31之晶片’同時晶片表面會覆蓋磷矽玻璃(pSG)層32 ;⑷使^ d液35的液面覆蓋該晶片,使該晶片完全浸潰於触刻液 中’除去晶片雙面的磷矽玻璃(PSG)層32 ; ((1)除去磷石夕破璃 (PSG)層32後,使蝕刻液36的液面接觸該晶片的背面,除去 为面的η型層31 ;最後於步驟⑻得到晶片的正面與背面在邊 緣電性隔絕(Wafer electrically dec0Upiecj 〇n the edges)之晶片。 此外’圖4表示習知的太陽電池之另一製造流程例之示意圖, 其中步驟⑻、(b)及(c)與圖3之步驟(a)、(b)及(c)相同,^於 201218407 二驟(d),使蝕刻液36的液面接觸該晶片的背面及側面,因液 f豆的表面附著力,除去背面及側面的n型層31 於步驟⑻ 得到晶片的正面與背面在邊緣電性隔絕之晶片。 曰另一方面,圖5表示習知的太陽電池之另一製造流程例之 二片、、、σ構示思圖,该製造流程係先進行邊緣隔絕步驟,然後去 矽玻璃’(a) ρ型晶片3〇經過表面制絨後,進行磷擴散, =表面具有η型層31之晶片,其表面覆蓋_玻璃(pSG) f 32,(b)使蝕刻液37的液面接觸該晶片的背面及側面,因 液體的表面附著力,除去背面及側面的鱗石夕玻璃㈣印層32及 31 ’(〇使_液38的液面覆蓋該晶片,使該晶片完全 方;蝕刻液38中,除去正面的磷矽玻璃(PSG)層32。由於 造〜程在進行邊緣隔絕步驟時,御玻璃仍存在於晶片 ^所以此時邊緣隔絕步驟(b)中使用之酸性飯刻液37需要能 同日1刻石夕層與射玻璃,例如確酸與氫氣酸(hm)3+hf) 之混合酸性溶液,以便同時名虫刻石夕層與鱗石夕玻璃氧化層。 糊5所示邊緣隔絕(步驟(b))製造方法中, 除晶片背面(及/或側面)之〇型層31與鱗石夕玻璃 J f右使用之钮刻液37接觸(例如喷賤或溢流)到晶片 Sit面夕曰緣(periphery) ’亦會對晶片正面之石夕層造成钱刻 轉降。另於圖3與圖4所示 衣 中,由於晶片正面之•石夕玻璃(挪)層32已 ίΪ夕卜’曰若使用之朗溶液36若接觸到晶片正面或 k對晶片正面之矽層造成蝕刻而局部破壞晶片正 Y 口構’同樣使太陽電池之光電轉換效率略為下降。以 法所會遭遇之問題 所不之白知流程中邊緣隔絕製造方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為了進一 隔=流裎,本發明揭露了-種 I之衣Xe方法’參考圖6〜9 ’圖6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 S] 201218407 結構示意圖.'圖7表 電池之製造方法的流程圖;圖的,片太陽 晶片濕製程表面處理製程的流程 X备明一實施例的矽 包括烟奴晶片制二t圖步 及抗il層之形成鈍化層 玻璃去除⑽ 刻溶液接觸該晶片的背面,或接片= 夜面使該第一钱 m為形成太陽電池後,面對太陽光的面 1緣;與正面相對的面。步驟232 .· “ 特性為並對吏用一第一1虫刻溶液’該第二1虫刻溶液之-率小很⑽朗之似彳率(eteh酸)比對树層之韻刻 層),調ϋ第_玻璃可作為正面石夕層之颠刻保護 接觸θ # ^接㈣晶丨的背面、側面及因《表面張力而 =二:卜:,^ G J㈣晶片進行背面拋光(Backside polish),可提古:夕曰 以面高度,使該第二娜液接觸:以 1。側面’對該晶片的背面(與側面)進行表面餘刻= 12 S] 201218407 二;:蝕刻^Ί面磷矽玻璃及氧化層去除步驟(),使用 弗蝕到岭,夜,接觸該晶片的正面與背面, 及氧化層。該濕製程表面處理步驟流程2日3〇^更 二二,?接面結構之步驟(步驟234),使用-第四 2〇X妾觸該晶片的正面與背面,姓刻晶片表面上厚度 nm nm巧石夕· ’在正面形成淺接面結構。 "沐二:也π參考圖6 ’⑻P型晶片30經過表面制織後,進 了 Γ 到表面具有n型層31及碟石夕玻璃(PSG)層32之
二2 =虫刻;夜4〇的液面接觸該晶片❺背面及側面,除去 ί ^石夕玻璃(PSG)層32,而保留正面之碟石夕玻璃 c)使蝕刻液41的液面覆蓋該晶片,使該晶片完 王/又/貝;刻’夜41中,除去晶片背面及侧面的n型層3丨,因
=面受觸石夕玻璃(挪)層32的保護,叙刻液41無法飯刻 =曰,面的η型層(η型⑪層)31 ;⑼使似彳液42的液面覆蓋 ,曰β片,完全除去磷矽玻璃32 ; (e)使蝕刻液43的液面覆蓋該 晶片,蝕刻液43蝕刻20nm〜200nm深度的矽層,形成正面之 ,接面結構;(胳到;的正面鮮面在侧面之邊緣電性隔絕 (e丨ecmcally decoupled on the edges )以及具有淺接面結構之晶 片0 ^其中,姓刻液40為第一蝕刻溶液,例如:氫氟酸(HF)、 r氟化鈿(NH4l·)、氟化氩銨(NH4HF2)、三氟乙酸(CF3C〇〇h, iriflu〇roaceticAcid),較理想為氫說酸(HF ^ .,Η〇 : (Na〇H) ^ ,K〇If^; ^納(NafO3)、碳酸鉀(K^CO3),較理想為氫氧化鈉(Na〇H)、 氫氧化鉀(KOI-I)。独刻液42為第三钱刻溶液,例如:氫氟 酸、氣化銨、氟化氫銨、三氟乙酸,較理想為氫氟酸。蝕&液 43為第四蝕刻溶液,例如··四〒基氫氧化銨(rMAH)、乙二 胺與鄰苯二酚的水溶液(Ethylene-diamine Pyrocatech〇丨 water; EDP)、聯胺(hydrazine)、氫氧化鈉、氫氧化钟、碳酸鈉及碳 酸鉀,較理想為四f基氫氧化銨(TMAH)。 201218407 於另一實施例中,圖6中’步驟 造的製程,可以依據需要而省略。()之域正面之淺接面構 此外’麥考圖7 ,於另—音i;i; /X 1 rU 驟(c)局部不同外,其餘步驟( )、 ’除步驟⑹與圖6之步 (b) ^ (d)^(e),S ^t ^ 6 "(a) ' 僅接觸到該晶片背面、側面 j走,4液4】的液面 periphery),除去背面及側面之:外緣伽咖如 :(=)層32賴’糊 於上述,該濕製程表面處理步驟流程之 仆展月抛光及邊緣隔絕步驟與雙面碟石夕玻璃及氡 化層去除步驟之間,以及雙面__及氧化層 ^ 正面形成淺接面結構之步驟之間,可更包 -S Λ ^(dei〇nized wate^D^t;r;lil7e) ==之藥液(酬液)殘留於晶片表面,影:二 的同Β士 if Ιί 丁。在步驟210,進行晶片制絨化 步賢,:丨\ 片表面的缺陷。步驟22G之ρ_η接面形成 ^例如错由摻雜及擴散製程(d〇ping咖鑛㈤加^嶋 mr、上述第—伽彳雜包含選自下列群組之—者:氫氟酸 (NH4HF2)及三說乙酸 ΐΐί fuo聰etic Ac♦上述第二綱溶液包含選自 =Γ之 氫1(Na㈣、氫―(讎> 碳 =(,03)及碳酸钾(K2C03)。上述第三飯刻溶液包含 自下列群組之一者:氫氟酸、氟化銨、氟化氫銨及三氟乙酸。 [S] 201218407 上述第四飿刻溶液包含選自 (TMAH)、乙二胺^ /列群組之—者:四子基氫氧化銨 Pyrocatecho! water; EDP) Ethylene-diamine 化鉀、碳酸鈉及碳酸^㈣(Μ阳1此)、氫氧化納、氫氧 9、二詳:田口兒明根據本發明的濕製程表面處理步驟,來考 理步驟230包含步驟231〜233,而濕製程 刻梦程。於牛 1驟面石神石夕玻璃去除步驟為一晶片之單面濕飯 進行f面卿玻璃去除(PSGRe_aD, 面L斑、户絡^ '谷液’接觸該晶片的背面與邊緣,除去該晶片背 Ϊ 玻璃,且第—㈣溶液無祕刻背面及側 ^作為弟一_液’可使用氫敗酸水溶液。於步驟 ^而^曰片背___與側面上_石夕玻璃,保留晶 =正面^ont_slde) _石夕玻璃I ’作為一正面石夕層之保護 驟日守’因為使用的化學1虫刻液會與石夕產生作用而 ’右在此步驟中有化學蚀刻液噴濺或溢流到晶片正 1壞沒有碟石夕玻璃保護層的表面制絨化結構,使晶 ίίΐΐί為升高。此步驟231,進行晶片背面射玻璃的 2η ί t片正士面的碌石夕玻璃層相當重要’因為若晶片正面 合ς二冓在後續製程中被局部破壞,則該局部區塊之反射率 Γϋΐ至16%〜30%以上,因此突顯在晶片正面暫時留下鱗 為钱刻保護層(EtchMask)的需要,以便於後續製裎 中保δ又表面制賊化的結構。 ^步驟231中使用酸性化學侧,去除在前段步驟DO之 Γίΐ ff製程中P0Cl3及石夕的反應在晶片表面產生厚度例 ^有5G_的卿玻璃層,因為則反應只需要去除鱗石夕玻 虫刻到石夕層’故化學敍刻液選用對鱗石夕玻璃(PSG)與對 石1 icon)糊率選擇比㈣ectivity ra⑽很大的驗酸㈣水 浴液,如,,當背面磷矽玻璃被蝕刻完後蝕刻反應幾乎就停 止’因為氫氟酸水溶液幾乎無法蝕刻矽。 了 201218407 hf對磷矽玻璃的蝕刻反應式為:Si〇2 + 6HF — 112紐6 + 2〇其生成物H2SiF0會溶於水而達到姓刻鱗石夕玻璃的效 果。於步驟231需去除約為50 nm之PSG,可選用濃产約為 lOwt%的HP蚀刻液,測量其_率約為4〇職=1藉 1 適度增加1IF之濃度及溫度,來保持製程時間在一定範圍内, 例如為—分鐘内,以達到Si〇2(或PSG)蝕刻率為50〜丨00 nm/min。 ,然後,可使用去離子水(DI water)清洗晶片後,準備進 行步驟232。
f驟232之濕姓刻背面抛光及邊緣隔絕步驟為一晶片背 一之單面蝕刻製程。於步驟232,進行邊緣隔絕步驟,使用第 j刻溶液,調整該第二侧溶液液面高度(liquid levd),使 =一二蝕刻溶液接觸該晶片的背面與正面(即該晶片完全浸泡 二蝕刻溶液中),或接觸該晶片的背面、側面及因液體表 #丨^力/而接觸晶片正面的外緣(Periphery),對該晶片的背面與 亦σ進^亍表面触刻,使該晶片的正面與背面在邊緣電性隔絕; 二I二°周整该第二1虫刻溶液液面高度,使該第二敍刻溶液接觸 =的背面’或背面與側面,對該晶片的背面(與側面)進行 刻,使該晶片的正面與背面在側面電性隔絕。作為第二 X1 ,可使用例如氫氧化鉀(K〇H)等鹼性溶液。 报# 232的目的’在於除去晶片的側面及背面因為磷擴散 二4 1型寄生結構(parasitic n-bpe layer),以防止製成太陽 兩經由邊緣漏電流而造成正反面短路(shunt),而使發 ίίί大幅降低I關時在背面姓刻約〇·5 μΠ1〜15,厚度 面可以在背面形成較平坦的表面結構,而比較平坦的背 略结構叮略微提高背面内反射率⑽ternal reflectivity),可 加内反射之紅外線光子被p_n接面吸收之機率。依照業 ^ =經驗’此背面平坦化技術可有效將光電轉換效率額外提 升、、勺略0·〇5% 至 〇.1 〇/〇。 於步驟232,對於第二姓刻溶液,需考慮單晶晶片與多晶 201218407 晶片製程均須適用。-般而言,為達到去除晶片邊緣 P-η接面之邊緣隔絕效果,矽之蝕刻深度需求約為 〜Ιμπι (miCr〇-meter)之範圍。而為達到背面拋光 '力罢,·= 姓刻深度需求約為1 μηι〜15μηι之範圍。 ^二侃彳雜可使祕健_,例如氫氧 達到背面拋光及邊緣隔絕之效果。氫氧化鉀侧 ^夜 C至蚊,濃度2〇wt%之條件。然後,可使用去用 water)清洗晶片後,準備進行步驟233。 >、丄 步驟233的雙面磷㈣璃及氧化層去除步驟為一晶片之 雙面飯刻製程,於步驟233,使用第三触刻溶液,侧 面的财玻璃及背面殘留之微量氧化層。導因於步驟23曰】曰 面=玻璃去除時’在晶片正面暫時留下•夕玻璃層做為步驟 232的正面保瘦層(EtchMask) ’於本步驟2刃除去。 *於步驟232,對於第三钱刻溶》夜,選擇與步驟231相同的 酉夂性化學制’可氫氟酸(HF)。—般而言 層,一般HF溶液之·夕玻璃(PSG)或氧化層(Si(^) 钱刻均疋過飯刻(Over Etching)。 HF _石夕玻璃的飯刻反應式為:Si〇2 + 6hf 〇 H2SiF6 + 2二,生成物1-1娜6會溶於水而達到侧麟石夕玻璃的效 5。^=33需去除約為5〇 nm ^PSG,可選用濃度約為 =。-蝕刻液,測量其I虫刻率約為4〇画/_。可藉由 適=加之濃度及溫度,來保持製程時間在一定範圍内, 歹1 口 :、' 一’刀名里’以達到Si〇2 (或PSG)触刻率為50〜100 nm/min ° r牛去離子水(DI water)清洗晶片後,準備進 丁乂’’ \ ^ ’或者不進行步驟234,進行步驟240及250。 έ士样方、234的情況’本步.驟234的在正面形成淺接面 1之=^雙面_之製程,在正面形成淺接面(shaii〇w T:1二:ι曰V主係使用第四蝕刻溶液’接觸該晶片的正面與 月 x日日表面上厚度20 nm〜200 nm(nano-meter)的矽 S] 201218407 層在正面形成淺接面結構。於正面背面均蝕刻2〇 nm〜2〇〇 之石夕層,更理想為nm〜1⑻⑽之石夕層,使正面達到淺 接面。 =巧p_type太陽能電池皆以n-type射極(Emitter)端面為 f =又光面,由於較短波長光在矽晶格(lattice)中吸收係數琳) ’其入射光能量密度比(Ρ/Ρ〇)隨晶格深度很快衰減 ,但短波長光所具有的能量(^)較二極體能隙 gaP_尚,轉換成光電流之機率高,所以太陽電池接面深度需針 1短波長光源設計。當p_n接面深度(p_nd卬出)太深 ^ S使射極(Emitter)表面形成一層「光學無效層」(〇f)tically :ad layer )热法以較咼效率來吸收入射光及產生光電流,因而 降低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另外,半導體在表面吸收光 ,而^生電子電洞對,若p_n接面深度太深,則電洞會在到達 ί極I極接面之前即產生復合(rec〇mbinati〇n)之機率提高造 j光c€ /’il t小,所以在太陽電池射極接面深度需為淺接面 (^hallow junetiGn)。但淺接面技術可能會帶來其他負面的影 音。例如射極(Emitter)金屬燒結時擴散接觸到p型基板而導致 ,路(Shum)的問題,需配合後續高溫燒結製程溫度的調整, 來避免射極(負電極)金屬燒結時擴散接觸到下層p型基板而導 ,短路’ H]此以濕朗去除表面―層碎晶時钱聰度不能太 大。因為對矽晶片之姓刻深度只需要有2〇議〜2〇〇 _,所以 Ϊ以ϊίΐ —起進行石夕_ ’而不會對P型基板背面有負面影 曰,亦即步驟234可使用雙面矽蝕刻之製程。 方、234,使用驗性|虫刻液,例如氫氧化卸(κοκ), U使用四甲基氫氧化録(ΤΜΑΗ)、乙二胺與鄰苯二齡的水 /合液(jCthylene-Dmmine Pyrocatechol water; EDP)。使用 ΚΟΗ 蝕刻液的化學反應式為
Si+20I-r+4H2〇->Si(〇H)2++2H2+4〇H- 〇 igf , ^ 2 之範圍’以形成淺接面電極(祕㈣二), 作為第四1虫刻溶液’軸TMAH及EDp對石夕與二氧化石夕的蝕 S] 18 201218407 刻率選擇性(sdectMty)比較高(分別約為_:】及圆〇:ι), ^具有毒性’較理想為氫氧化鉀(KOH)水溶 對㈣二氧切的㈣轉擇性比為 . 1 2即使用KOH水溶液時,當韻(Si)之 罙㈣,二氧化石夕層(Si〇2)之飯刻量約為〇 〇 度, 而射玻璃(PSG)之触刻量則大 溶液的濃度,依據峨望綱幽如_ μ二f(匕^ H可^用㈤丽.邮重量比為1 : 4之氫氧化鉀水溶液。 I猎由適度增加KOH之濃度及溫度,來保持製程時間在一定
靶圍内,例如為一分鐘,以達到矽蝕刻率為2〇 nm〜2〇〇 nm/min。 然後’可使用去離子水(DI watef)清洗晶片,進行乾燥 後,準備進行步驟240及250。乾燥例如可藉由熱風加熱乾燥。' 步驟240之形成鈍化層及抗反射層步驟,例如可包含形成 鈍化層及抗反射層,或只形成鈍化層,而步驟25〇之電極形成 步驟,例如可包含塗佈電極塗層(silverpastedectr〇de),及對 5亥至層進行燒結(co-firing )。 、上述步驟23卜232'233及234的實施方式,例如可藉由 一滾軸傳送機構(roller conveyor means )(例如濕製程機台(wet bench eqUipment))沿水平方向傳送晶片,該傳送機構^由複 數滾軸(或浪輪)及液面控制機構所構成。藉此,可提高生產速 率,例如傳送1200〜3600片晶片/小時,即每小時之晶片生產 量例如為1200片〜3600片。 藉由第一實施例的矽晶片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除可提高 生產速率外,亦可提高生產良率,又可提高太陽電池的光電轉 換效率。 根據本發明之弟二貧施例,揭露一種晶片的濕製程表面處 理製程流程(process flow),其係適用於矽晶片太陽電池之製 造方法’該濕製程表面處理製程流程包含上述步驟231、232 及233,可更包含上述步驟234。本實施例的濕製程表面處理 201218407 製^程之實施方式,與上述第—實施例相同。 例 相同地’本實施例的濕製程表面處理程流程,可^相同的滾 構(例如濕製程機台)沿水平方向傳送^。如此, ΪΙίϊί產Ϊ率外,亦可提高生產良率,又可提高太陽電池 的光電轉換效率。 ^者,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揭露一種石夕晶片太陽電 '/之4造方法,其特徵在於進行上述步驟234,在正面形成淺 接面結構,其他製程與先前技術之製造方法相同。如此,藉由 正面淺接面結構,可更加提高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矽晶片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及濕 製裎表面處理製程流程,除可提高生產速率外,亦可提高生產 良率,又可k南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以上雖以特定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並不因此限定本發明 ,範圍,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熟悉本技藝者瞭解在不脫 離本發明的意圖及範圍下可進行各種變形或變更。另外本發明 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 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 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圖式簡單說明】 圖1表示根據先前技術的矽晶片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的流程 圖。 圖2表示根據先前技術的矽晶片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的另一 流程圖。 圖3表示習知的太陽電池之製造流程例之示意圖。 圖4表示習知的太陽電池之另一製造流程例之示意圖。 圖5表示習知的太陽電池之另一製造流程例之示意圖。 圖ό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太陽電池的製造流程示意圖。 圖7表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太陽電池的製造流程示意 圖。 圖8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矽晶片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 201218407 的流程圖。 圖9表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濕製程表面處理的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30 · p型晶片 31 : η型層(η型碎層) 32 :磷矽玻璃(PSG) 35, 36, 37, 38, 40, 41, 42, 43 :蝕刻液 101,111 :表面缺陷去除及表面制絨化 102, 112 :形成ρ-η接面 103, 114 :雙面去除磷矽玻璃 104, 113 : ρ-η接面邊緣隔絕 105, 115 :形成鈍化層及抗反射層 106, 116 :形成上下電極 210 :晶片制絨化 220 :形成ρ-η接面 230 :濕製程表面處理 240 :形成鈍化層及抗反射層 250 :形成電極 231 :背面磷矽玻璃去除 232 :邊緣隔絕(及背面拋光) 233 :雙面磷矽玻璃及氧化層去除 234 :在正面形成淺接面結構 21

Claims (1)

  1. 201218407 七、申請專利範圍: 驟 為 1·-種碎晶片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其係包括以下步驟: 晶片制絨化步驟;p-n接面喊步驟;濕製程表面處理 形成鈍化層及抗反射層步驟;以及電極形成步驟;其特徵 該濕製程表面處理步驟流程包括: “進行—背面财玻璃去除(PSG Rem_ )步驟,使用-繁 液面/該第—侧溶液接觸該晶片的背面, 3 面’除去該晶片的背面上_石夕玻 射的面:而晶片陽電池後,光入 進行一邊緣隔絕(Edge Isolation)步驟,佶用一货 液,調整液面使該第二!虫刻溶液接觸 ^一^-_浴 只接觸該晶片的背面、側面及正面與背面,或 ?J^nPhery) 5 日日片的正面盘背面A曰yAA、良泣土 丁表面名虫刻’使δ亥 進仃一雙面磷矽玻璃及氧化層去驟,以及 =,接觸該晶片的正面與背面;:㈡用-第綱 螭及其他氧化層。 ,、古。乂日日片表面上的磷矽玻 處理以項_之方法’財關製程表面 •在進行該邊緣隔絕步驟德,推;^户τ junction)結構之步驟 — 面形成淺接面(shallow ,面,钱刻晶片表面上的石夕二溶f ’接觸該晶片的正面 曰曰片正面之表面的距離,^ 正面的p-n接面與 3·如申請專·除 、、之方法,其令該邊緣隔絕步 S] 22 201218407 驟,使用該第二蝕刻溶液,在 (micro-meter)厚度的矽層 j 灼 〇·5 Mm〜15 μηι 背面拋光(BacksideP〇iish)效表面結構,實質上達成 如申請專利範圍』2 接面結構之步驟中,晶片正面上去,其中該正面形成淺 200 nm(nan〇-meter)的厚度。·夕曰之蝕刻量係為20 nm至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員所述之方法, 液為包含氟離子之酸性溶液,誃 丨、〜第蝕刻溶 第二Ί虫刻溶、、存A ~人知^ π 第—钱刻洛液為驗性溶液,該 弟一蝕到冷,夜為包含齓離子之酸性溶液。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方 液為包含敦離子之酸性溶、$ #筮 。人 谷 、凉i 第二钱刻溶液為包含鹼性溶 液為包含驗性溶液。 道4心四姓刻浴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 其中^第-钱刻溶液包含選自下列群組之—者:氯氣酸 化^(卿)、I化氫錢(贿及三氟乙酸 3^υυκ, 1 rifluoroacetic Acid); mai丨觀液包含選_T順組之—者:氫氧化納 (K2C0).、虱氧化鉀(Κ〇ΙΙ)、碳酸鈉(Na2C()3)及碳酸鉀 中該第三触刻溶液包含選自下列群組之-者:氫_、 氟化鉍、氟化氫銨及三氟乙酸。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方法, 1 i中該第—⑽溶液包含選自下列群組之—者:氫氟酸、 既化叙、氟化氫銨及三氟乙酸; ,中該第二蝕刻溶液包含選自下列群組之一者:氫氧化 鈉、氫氧化鉀、碳酸鈉及碳酸鉀; ^其中該第三蝕刻溶液包含選自下列群組之一者:氫氟酸' 敗化銨、氟化氫銨及三氟乙酸; 其中該第四蝕刻溶液包含選自下列群組之一者:四曱基氫 Γ 23 201218407 氧化銨(ΤΜΑΗ)、乙二胺與鄰苯二自⑽水溶献 Pymcatechol water; EDP)、聯胺(hydrazine)、氫氧化納 化舒、^^酸納及碳酸鉀。 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濕製程表面 處係精由滾軸傳送機構(r〇Uer c〇nvey〇r % 水平方向傳送晶片,依序進行該濕製程表面處理步驟 2 步驟’賴製程表面處理步驟流程之各步驟之間,即該 石夕玻璃去除步驟與該邊緣隔絕步驟 與該雙_魏觀氧崎絲倾之間,更包 片(祕以nnSe)步驟,利用去離子水(deicWd water)丁清;;洗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方法,苴 步驟流程係藉由滾軸傳送機構沿水平方向傳=== 序進行S亥濕製程表面處理步驟'& 、阳片,依 理步驟流程之各步驟之間,即=ζ驟:該濕製程表面處 緣隔絕步驟之間,該邊緣隔絕步;該驟與該邊 去除步驟之間,以及該雙面鱗石夕玻 i f破~及乳化層 正面形成淺接面結構之步驟之間 去2驟與該在 用去離子水清洗晶片。 疋匕3進仃—清洗步驟,利 η. —種矽晶片的濕製程表面 石夕晶片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 ,其係適用於 以下步驟: …衣輊表面處理製程流程包含 進仃-㈣射玻射 整液面使該第一蝕刻溶液接觸該:-弟-蝕刻溶液,調 背面及側面,除去該晶片的背面^ ’或接觸該晶片的 面及側面上的磷矽玻璃,复、夕牛矽破璃’或該晶片的背 刻率與_之_率的比率至^_容液對二氧化石夕的姓 義為形成太陽電池後,光入而·1,該晶片的正面,定 面相對的面; 、’而晶片的背面定義為與正 進行一邊緣隔絕步驟,使 使用—弟二_溶液,調整液面使 S] 24 201218407 的背面與正面,或只接觸該晶片的 ㈣Pheiy),對該晶片之的:面張力而接觸晶片正面的外緣 正面與背面^θθ曰y月面”側面進行表面蝕刻,使該晶片的 decoupled) > ^ ^ j± ^ ^ (electrically 化物之敍i率的比液對石夕之飯刻率與對鱗石夕玻璃氧 Ι-ΐί 率(ngraierati〇)至少為5:】,以及 溶液化層去除步驟’使用一第三侧 璃及氧^ 面與背面,除去該晶片表面上_石夕玻 程,^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濕製程表面處理製程流 正面與背面,_晶片表面上的石夕層,減少f片=該晶片的 接面與晶片正面之表面的距離,而正面么P-η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所 構二 其中該邊緣隔絕步驟,係實f上同時處,程流 (BacksidePoHsh),提高該晶片背面的反射率。曰片進订月面拋光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所述之渴 程,其係藉由滾軸傳送機構沿水平方、^曰王理4程流 製程表面處理步驟之各步驟,該渴事 ^曰片’依序進行濕 步驟之間,即該背面_玻璃去程之各 間,以及該邊緣隔絕步驟與該雙面磷矽 二t、,·彖隔絶#驟之 之間,更包含進行-清洗步驟,利用去除步驟 15. Μ請專利範_ 12項所述之濕 私,其係藉由滾轴傳送機構沿水平方向傳^曰王表面處理W程流 製裎表面處理步驟流程之各步驟;該渴片,依序進行濕 私之各步驟之間,即該背面碟石夕麵面處理步驟流 驟之間,該邊緣隔絕步驟與該雙面•夕破广、,該邊緣隔絕步 之間’以及該雙面碟石夕玻璃及氧化層去^及氧化層去除步驟 太丨示少驟與該在正面形成 25 S] 201218407 淺接面結構之牛輙 離子 水清洗晶片 16.—種. 次法冰曰μ 乂‘之間,更包含進行一清洗步驟,利用去 晶 月制钟t晶片太陽電池之製造方法,其係包括以下步驟·· 驟;妒点姑二s步驟;P_tl接面形成步驟;濕製程表面處理步 為’·· y、匕層及抗反射層步驟;以及電極形成步驟;其特徵 5亥濕製程表面處理步驟流程包含: 驟:藉由滚輛傳送機構沿水平方向傳送晶片,俊序進行下列步 曰曰片?=5璃去除步驟’使用一第一蝕刻水溶液,除去該 阳片表面上王#或背面的磷矽破螭(psG),其 犧刻率高於财祕刻率,該晶“正面1 電池後’光入射的面’而晶片的背面定義為與正 曰只邊緣隔絕步驟’使用一第二钱刻水溶液,使守 阳片的正面射面在“的邊緣達成電性隔絕;使。玄 進行在正面形成淺接面結構之步 ΐ片=該晶片的正面與背面,飯刻晶片 淺接面結構;以及, 之距離’在正面形成 在该濕製程表面處理步驟流程中各步驟 一清洗步驟,利用去離子水清洗晶片。 更匕3進仃 26 S3
TW099136112A 2010-10-22 2010-10-22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ilicon wafer solar cell TW201218407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6112A TW201218407A (en) 2010-10-22 2010-10-22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ilicon wafer solar cell
CN2011102977760A CN102456771A (zh) 2010-10-22 2011-10-08 硅晶片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EP11401619.9A EP2466650A3 (en) 2010-10-22 2011-10-21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ilicon wafer solar cel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36112A TW201218407A (en) 2010-10-22 2010-10-22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ilicon wafer solar cel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8407A true TW201218407A (en) 2012-05-01

Family

ID=45406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6112A TW201218407A (en) 2010-10-22 2010-10-22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ilicon wafer solar cell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466650A3 (zh)
CN (1) CN102456771A (zh)
TW (1) TW20121840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1043B (zh) * 2012-06-15 2015-04-11 Ever Energy Co Ltd 太陽能電池的製作方法
TWI573286B (zh) * 2014-05-28 2017-03-01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6619B (zh) * 2012-05-28 2016-08-31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硅片的刻蚀设备
CN102737981A (zh) * 2012-06-15 2012-10-17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硅片单面抛光的方法
CN102820379B (zh) * 2012-08-28 2015-01-21 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石蜡外边框掩膜法制备太阳电池的方法
CN103022262A (zh) * 2013-01-06 2013-04-03 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背面点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3078004A (zh) * 2013-03-05 2013-05-01 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性发射结与背面点接触结合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4051564A (zh) * 2013-03-14 2014-09-17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湿法刻蚀工艺、设备和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78527A (zh) * 2013-03-25 2014-10-01 苏州晶洲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硅片背面及边缘扩散层的刻蚀方法
CN103199158B (zh) * 2013-04-24 2016-08-24 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光伏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刻蚀方法
CN103904159A (zh) * 2014-01-10 2014-07-02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铝背发射极n型太阳电池背表面漏电的方法
CN105576074A (zh) * 2014-10-08 2016-05-11 上海神舟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n型双面电池的湿法刻蚀方法
CN106531840A (zh) * 2015-09-15 2017-03-22 上海神舟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电池正负极隔离工艺
CN106328769A (zh) * 2016-10-17 2017-01-11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单晶硅片表面的处理方法
CN110137306A (zh) * 2019-05-08 2019-08-16 苏州联诺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透明导电氧化薄膜的电池的化学刻蚀方法
GB2590499A (en) * 2019-12-20 2021-06-30 Singulus Tech Ag Method and wet bench for selectively removing an emitter layer on a single side of a silicon substrate
CN116844937B (zh) * 2023-06-30 2024-04-09 淮安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硅片的rca清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0689A (en) 1975-12-31 1978-01-24 Motorola Inc. Semiconductor solar energy device
DE10313127B4 (de) 2003-03-24 2006-10-12 Rena Sonder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zur Behandlung von Substratoberflächen
KR101046287B1 (ko) 2004-03-22 2011-07-04 레나 게엠베하 기판 표면 처리 방법
KR101404010B1 (ko) * 2008-03-06 2014-06-12 주성엔지니어링(주) 기판 가장자리 식각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판 가장자리식각방법
US20090223549A1 (en) * 2008-03-10 2009-09-10 Calisolar, Inc. solar cel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ing crystalline silicon based on lower grade feedstock materials
TWM347670U (en) 2008-05-01 2008-12-21 Wakom Semiconductor Corp Immersion device for single-sided etching
US20100230771A1 (en) * 2009-03-13 2010-09-16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rrangement for diffusing dopants into silicon
DE102009041546A1 (de) * 2009-03-27 2010-10-14 Bosch Solar Energy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olarzellen mit selektivem Emitt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1043B (zh) * 2012-06-15 2015-04-11 Ever Energy Co Ltd 太陽能電池的製作方法
TWI573286B (zh) * 2014-05-28 2017-03-01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66650A3 (en) 2013-05-29
CN102456771A (zh) 2012-05-16
EP2466650A2 (en)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18407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ilicon wafer solar cell
EP2471110B1 (en)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solar cell
JP7331232B2 (ja)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246744B2 (ja) 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JP6553731B2 (ja) N型両面電池のウェットエッチング方法
CN104037257B (zh)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单面抛光设备
TW201246320A (en) Method for cleaning silicon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olar cell
TW20100393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battery, and solar battery
CN104205361B (zh) 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CN103337561A (zh) 全背接触太阳电池表面场制备方法
CN103354954A (zh) 制作具有正面纹理和平滑背面表面的硅太阳能电池的方法
CN108550632A (zh) N型双面电池的制备方法及电池
CN113035978A (zh) 异面结构硅片及其制备方法、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2183A (zh) 一种单面抛光方法
TWI543391B (zh) 太陽能電池及其製作方法
CN110165016A (zh) 一种用于改善perc电池的制作方法
JP2005136062A (ja)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08521951U (zh) 一种多晶掺镓双面太阳电池
WO2018043523A1 (ja) ボロン拡散層およびリン拡散層の形成方法
CN117253942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单面多晶硅绕镀去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