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34428A - Hair car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Hair car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34428A
TW201134428A TW99137953A TW99137953A TW201134428A TW 201134428 A TW201134428 A TW 201134428A TW 99137953 A TW99137953 A TW 99137953A TW 99137953 A TW99137953 A TW 99137953A TW 201134428 A TW201134428 A TW 2011344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article
electrode
discharge
metal
generating uni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37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sunori Matsui
Hiromitsu Miyata
Takeshi Shiba
Kengo Ito
Yukiko Mishima
Hiroshi Sud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lec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lec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lec Work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34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442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1/00Curling-tongs, i.e. tongs for use when hot; Curling-irons, i.e. irons for use when hot;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1/02Curling-tongs, i.e. tongs for use when hot; Curling-irons, i.e. irons for use when hot;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internal heating, e.g. by liquid fu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Hair-curling or hair-waving appliances ; Appliances for hair dressing treat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5D2/001Hair straightening appli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200/00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A45D
    • A45D2200/20Additional enhancing means
    • A45D2200/202Ionisation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 Cosme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20113442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諸如吹風機之護髮裝置。 【先前技術】 如傳統之護髮裝置,習知吹風機具有放電器(金屬微 粒產生裝置),其藉由放電將電極中所含有之金屬分散進 入微粒(例如日本專利特許公開申請案第2006_23 063號: 專利文件1 )。 根據該專利文件1中所揭示之吹風機,各種微粒藉由 在該等電極中包括各種金屬所產生,以造成該等各種微粒 附著至頭髮。 【發明內容】 然而,於該專利文件1中所揭示之吹風機中,各種微 粒係藉由在一對電極中包括各種金屬所產生。根據各種金 屬被單一放電器(該對電極)所放電之組構,其係難以調 整金屬微粒之每一被產生數量。因此,其係難以增強其護 髮性能。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能增強護髮效果之護髮裝置。 本發明的一態樣提供包括三或更多個離子產生單元之 護髮裝置,該等離子產生單元之每一個產生離子。該等離 子產生單元之至少二個亦用作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且該等 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之每一個具有含有金屬之第一電極,該 -5- 201134428 金屬將藉由放電散布進入微粒。該等金屬 一者的第一電極含有與該等金屬微粒產生 第一電極不同類型之金屬。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其變得可能相對 產生單元之每一個調整金屬微粒之每一被 果是,護髮效果能被改善。 其較佳的是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包 別藉由放電將該等電極中所含有之金屬分 該等放電器之一者具有與該等放電器之另 〇 依據此組構,其變得更易於調整金屬 生數量。 其較佳的是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分 ,並公有地具有用於該等放電電路之單一 且該等放電電路之電路特徵係彼此有所區 依據此組構,其變得可能隨同組構之 來調整金屬微粒之每一被產生數量。 其較佳的是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之 二電極,且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之一者 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之另一者的第二電極 有地形成。 依據此組構,該等第二電極之組構能 該等第二電極之成本能被減少。 其較佳的是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之 微粒產生單元之 單元之另一者的 於該等金屬微粒 產生數量。其結 括放電器,其分 散進入微粒,且 一者不同的組構 微粒之每一被產 別包括放電電路 電壓施加電路, 弓丨J ° 簡化及成本減少 每一個另包括第 的第二電極與該 係由單一構件公 被簡化,且用於 —者的第一電極 -6- 201134428 係與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之另一者的第一電極保持一段 距離,使該距離大於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之該一者與該 另一者的第一電極之直徑的任一者。 依據此組構,在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之放電可被造 成穩定的,以致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之射出性能的減少 能被限制。 其較佳的是該等離子產生單元之至少一個係分散噴霧 之噴霧產生單元。 依據此組構,除了由於藉由該噴霧產生單元所產生之 噴霧的護髮效果以外,該等噴霧有助於金屬微粒抵達頭髮 。其結果是,護髮效果可被進一步增強。 其較佳的是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之該一者及該等金 屬微粒產生單元之該另一者係平行配置。 依據此組構,不同種類之金屬的金屬微粒被混合與接 著被附著至頭髮變得可能。因此,其能被防止該等金屬微 粒不均勻地附著至頭髮。其結果是,護髮效果可被進一步 改善。 在此,其進一步較佳的是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之該 一者與該另一者的第一電極間之距離,被設定爲比該噴霧 產生單元的第一電極與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的該一者及 該另一者之第一電極的任一者間之距離還短。 依據此組構,不同種類之金屬的金屬微粒被可靠地混 合與接著被附著至頭髮變得可能。因此,其能被防止該等 金屬微粒沒有該等不同種類金屬之至少一種與該等噴霧的 201134428 混合物地附著至頭髮。其結果是,護髮效果可被進一步改 善〇 其較佳的是殼體係設在藉由該等離子產生單元所產生 之離子的下游側’且該等離子產生單元的第一電極與該殻 體間之距離係基於被施加至該等離子產生單元的電位差設 定。 依據此組構,其變得可能限制帶電離子相對於該等離 子產生單元之每一個附著至該殼體。換句話說,其變得可 能相對於該等離子產生單元之每一個調整待附著至頭髮的 離子之數量。其結果是,該等離子能以個別種類之離子的 適當混合物比率被附著至頭髮。 其較佳的是該等離子產生單元之每一個離子射出通口 被獨立地提供。 依據此組構,其能被限制同類之帶電離子妨礙產生另 一類離子的離子產生單元,以致離子射出性能之減少能被 限制。特別地是,在該等離子係藉由氣流之使用所射出的 案例中,其變得可能藉由氣流之使用形成用於個別種類之 離子的離子射出路徑。其結果是,其可被更有效地限制同 類之帶電離子妨礙產生另一類離子的離子產生單元。 【實施方式】 其後,根據一具體實施例之護髮裝置(特別地是,吹 風機)1將參考該等圖面被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中之吹風機(護髮裝置)1具有將被使 -8 - 201134428 用者之手所握住的手柄13、及沿著與該手柄相交之方向和 該手柄la連接之主體lb。當使用時,由於該手柄la及該主 體lb ’該吹風機1具有τ形或L形外觀(在本發明中爲T形) 。電線2被由該手柄la之端部引出。此外,該手柄13被分 開成該主體la上之基底1c及握把Id。該基底lc及該握把Id 係經由接頭部份1 e可旋轉地互相耦接。該握把! (1能被摺疊 至平行於該主體1 a之位置。 構成該吹風機1之外殼的殻體3係藉由耦接複數分開的 零件所組構。孔腔係形成在該殼體3內,且各種電零組件 被安置於該孔腔中。 空氣通道4係形成在該主體la內。該空氣通道4係沿著 該主體1 a之縱向(圖1中之水平方向)由一側面(右側) 上之入口開口 4 a至出口通口 4b所形成。氣流W係藉由轉動 一安置在空氣通道4中之風扇5所產生。換句話說,空氣( 該氣流W )由外面經過該入口開口 4 a流入該空氣通道4內側 ,且由該出口通口 4b經過該空氣通道4排出。 具有圓柱形之形狀且其兩端被打開的內部管件6係設 在該殻體3之外部管件3a內。該氣流W流動在該內部管件6 內側。該風扇5、用於驅動該風扇5之馬達7、及當作加熱 單元的加熱器8係依此順序由上游被提供於該內部管件6內 側。當加熱器8被操作時,暖氣係由該出口通口 4b吹出。 注意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帶形及波形電阻器係沿著該內部 管件6之內部圓周纏繞,以組構該加熱器8。但該加熱器8 之組構不被限制於此。 -9- 201134428 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 0及40、噴霧產生單元50、及施加 電壓至該噴霧產生單元50之電壓施加電路12被提供於該主 體la中之孔腔9中。該孔腔9被形成於該殼體3及該內部管 件6之間。此外,施加電壓至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 40之電壓施加電路14、及藉其切換熱空氣/冷空氣與改變 操作模式之開關15被提供於該手柄lb的基底lc內所形成之 孔腔1 3中。 藉其切換開啓/關閉與改變操作模式之另一開關1 6被 提供於該手柄1 b的握把1 d內所形成之孔腔中。這些電零組 件係經由引線(未示出)互相連接,該引線係由金屬導體 等所製成之芯線(s )及由用以覆蓋該芯線之絕緣樹脂等 所製成的包皮來構成。注意該等開關15及16可藉由操作暴 露在該手柄lb的表面上之操作鈕17及18來改變其內部接觸 點之開/關狀態。 如圖2所示,操作鈕19係暴露在該基底lc之側表面( 該殼體3)上。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或該噴霧產 生單元50之開/關能藉由操作該鈕19而改變。 如圖1所示,該等電壓施加電路12及14較佳地係被配 置在該手柄la中或於一由該手柄lb在該主體la內側延伸之 區域中。由於此配置,當使用者固持該手柄lb時,轉矩能 由於該等電壓施加電路12及14之質量而被減少。其結果是 ,施加至使用者之手的負載能被推論。 此外,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等電壓施加電路12及14 被提供,以便將它們配置在彼此相向之側面上’而使該內 -10- 201134428 部管件6介入在其間。換句話說,藉由將該內部管件6介入 該等電壓施加電路1 2及1 4之間,麻煩能被限制,諸如由於 該等電壓施加電路12及14之相互千擾的電壓減少或電壓波 動。 該內部管件6包括管狀部份6 a、複數支撐肋條6b (僅 只一肋條被顯示在圖1中)及凸緣6c。該等支撐肋條6b由 該管狀部份6a徑向地朝外延伸。該凸緣6c係經由該等支撐 肋條6b與該管狀部份6a連接,且由該管狀部份6a徑向地朝 外延伸。間隙g 1係形成於該管狀部份6 a及該凸緣6 c之間。 氣流W之某一體積係分叉至經由該間隙g 1流入該孔腔9之 內側,且形成支流Wp。注意該間隙g 1係位於該風扇5之下 游及該加熱器8的上游,並當作進入該孔腔9之支流Wp的 誘導通口。因此,該支流Wp在藉由該加熱器8加熱之前係 相當涼爽的氣流。 注意其較佳的是連接至該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之引線 、連接至該金屬微粒產生單元40的引線、及連接至該噴霧 產生單元5 0之引線不被彼此相交,且彼此儘可能多地隔開 。依據此組構,麻煩能被限制,諸如該等單元30、40及50 中由於沿著該等引線流動的電流之相互干擾的電壓減少及 電壓波動。 橢面形穿透孔3b係形成在該孔腔9的出口通口 4b之側 面。該穿透孔3b係藉由絕緣合成樹脂所製成之蓋子20所覆 蓋。金屬微粒射出通口 20a及2 Ob與噴霧射出通口 20c係分 開地形成在該蓋子20上。其較佳的是該蓋子20之傳導性被 -11 - 201134428 製成低於該殼體3的傳導性,以便防止該蓋子20由於金屬 微粒及噴霧而被充電。如果該蓋子20被充電,帶電的金屬 微粒及噴霧變硬,而將由於該蓋子20之充電自該等單元30 、40及5 0射出。注意該蓋子20在此部份包括該吹風機1之 外殼。 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包括放電電極(第一電 極)32及42與相向之放電電極(第二電極)33及43。該電 壓施加電路14於該等放電電極32及42與該等相向放電電極 33及43之間施加高電壓(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爲-1 kV至-3 kV),以誘發放電(諸如電暈放電),致使金屬微粒(諸 如金屬分子或離子)係由於該誘發放電自該等放電電極32 及42與該等相向放電電極33及43射出。 如圖4A至4 C所示,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具有 幾乎相同之形狀。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之一係繞 著其中心軸C巔倒旋轉(看圖7),並與另一者耦合,且接 著該等耦合單元30及40被安裝在該孔腔9中。該等金屬微 粒產生單元30及4〇係在該吹風機1之寬度方向V (看圖2) 中平行地對齊。注意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可具有 不同形狀》 下文,該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 0 ( 40 )之詳細組構將被 說明。 如圖5所示,該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 40 )包括由盒 形第一構件36 ( 46 )及板形第二構件3 7 ( 47 )所構成之殼 體35 (45)。該放電電極32 (42)被固定在固持於該第一 -12- 201134428 構件36 ( 46 )與該第二構件3 7 ( 47 )間之基材(支撐構件 )34 ( 44 )上。 該放電電極3 2 ( 42 )被組構成爲超細電線,且其寬度 被設定爲10至400微米(較佳地係30至3 00微米、更佳地係 5 0至200微米)。注意其橫截面形狀可具有各種形狀,諸 如圓形之形狀、橢面形之形狀、及多邊形的形狀。 此外,該放電電極3 2 ( 42 )譬如係由簡單物質或過渡 金屬(諸如金、銀、銅、纟自、鋅、欽,鍺、絶、銃、釘及 餓)之合金或鍍以過渡金屬之材料所製成。在由該金屬微 粒產生單元30 (40)射出之金屬微粒包括金、銀、銅等的 案例中,藉由該等金屬微粒顯現抗菌效果。在金屬微粒包 括鉑、鋅、鈦等的情況中,金屬微粒顯現抗氧化效果。注 意其係已知舶微粒顯現非常高之抗氧化效果。 再者,該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 (4〇)可採取另一組構 。譬如’該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 40 )由於放電而產生離 子(譬如’負離子、諸如Ν02·及ΝΟΓ),且接著藉由將該 等負離子撞擊至該放電電極32 ( 42 )、該相向放電電極的 33 (43)、包括金屬材料或金屬成份之另一構件等來產生 金屬微粒。換句話說,該相向放電電極的33 (43)及該另 一構件可被由該前述之過渡金屬所製成,以便由它們射出 金屬微粒。 如圖6及7所示,該放電電極32 ( 42)使用焊料9被固 定(焊接)在該基材34 ( 44 )的表面3k ( 40 )上所形成 之佈線圖案3 8 ( 4 8 )上。 -13- 201134428 如圖7及8所示’該基材3 4 ( 44 )係藉由將板形印刷基 材切成想要之形狀(s)所形成。該基材34(44)包括長 方形之基底部份34a (44a)及由該基底部份34a (44a)向 上(於圖7及8中)延伸之延伸部份34c(44c)。此外,幾 乎長方形之切口 43d ( 44d )係形成在該基底部份34a ( 44a )之左側區段(於圖7及8中),以便形成一對延伸部份 34e ( 44e )。 由導電材料所製成之佈線圖案3 8 ( 4 8 )係形成在該基 材34 ( 44 )之表面34s ( 44s )上。該佈線圖案3 8 ( 48 )包 括台階部份38a ( 48a )、端子部份38b ( 48b )、及前導部 份38c(48c)。形成爲電線之放電電極32(42)被焊接在 該台階部份3 8 a ( 4 8 a )上。引線(未示出)被電連接至該 端子部份38b(4 8b)。該前導部份38c(48c)電連接該台 階部份38a(48a)與該端子部份38b(48b)。 如圖8所示,有角端部38d及38e(48d及48e)係形成 在該台階部份38a ( 48a )之左及右端部(於圖8中)兩者 。該中心軸C指示形成在該相向放電電極3 3 ( 43 )上之開 口 3 3 c ( 4 3 c )的中心軸(亦看圖5及6 )。該等有角端部 38d及38e(48d及48e)被設定在重疊該中心軸C之位置, 如圖8所示。因此’藉由使該放電電極32 ( 42 )沿著該等 有角端部38d及38e(48d及48e)當作一電線、與接著焊接 該台階部份38a(48a)上之放電電極32 (42) ’該放電電 極3 2 ( 42 )能沿著該中心軸C被精確地設定’如圖7所示。 換句話說,該等有角端部38d及38e(48d及48e)用作用以 -14 - 201134428 定位該放電電極3 2 ( 42 )之標記。在本具體實施例中, 放電電極32 (42)被固定在一狀態中,在此其遠側端 32a(42a)突出進入該切 0 34(1(44(1)。 該端子部份38b ( 48b )被形成環狀地,以便圍繞穿 孔34f ( 44f )。該穿透孔34f ( 44f )被形成在該延伸部 34c ( 44c )上,以便由該表面34s( 44 s)貫穿至另一表 34b ( 44b )。通過該穿透孔34f ( 44f)之引線(未示出 被焊接至該端子部份38b ( 48b )。注意其較佳的是該佈 圖案38(48)係由與該焊料59(譬如鎳、鍍以錫鎳合金 不銹鋼等)形成共晶連接的材料所製成。 如圖6所示,該相向放電電極33 (43)包括長方形 底部份33a (43a)、及由該基底部份33a (43a)向左( 圖6中)延伸之端子部份3 3 b ( 4 3 b )。該端子部份3 3 b 43b )由該殻體3 5 ( 45 )朝外延伸。 當作金屬微粒之射出通口的圓形開口 3 3 c ( 4 3 c )係 成在該基底部份33a (43a)之幾乎中心。如圖6所示, 由前面所視時,該放電電極32 ( 42)係位在該開口 33c 43c )之幾乎中心。此外’穿透孔33d ( 43d )係形成在 端子部份33b (43b)上。引線(未示出)被插入該穿透 33d(43d),且接著與該相向放電電極33 (43)電連接 長方形切口 3 3 e ( 43 e )係分別形成在該相向放電電 33(43)之上及下邊緣兩者上(於圖5及6中)。該基材 (43 )之延伸部份34e ( 44e )(看圖8 )係分別與該等 口 33e(43e)稱合。此外,二圓形穿透孔33f(43f)係 該 部 透 份 面 ) 線 之 基 於 ( 形 當 ( 該 孔 〇 極 3 3 切 形 -15- 201134428 成在該相向放電電極33 (43)之基底部份33a (43a)上, 如圖6所示。 在另一方面,與該等穿透孔33f(43f)有關聯之二突 出部份36g ( 46g)係形成在構成該殼體3 5 ( 45 )的第一構 # 36 ( 46 )之前側表面36c ( 46c )上。當將該相向放電電 極33 (43)附接至該第一構件36(46)上時,該等突出部 份36g(46g)被插入該等穿透孔33f(43f),且接著突出 經過該等穿透孔33f(43f)的突出部份36g(46g)之端部 被加熱,以形成頭部3 6h ( 46h )[亦即熱熔]。 如圖9、10及7所示,構成該殼體3 5 ( 45 )之第一構件 3 6 ( 46 )包括長方形之底部36i ( 46i )、由該底部36i ( )之圓周邊緣突出的側壁部份36a ( 46a )、由該底部 36i(46i)突出之肋條36d(46d)(看圖7)、及由該底部 36i(46i)突出並一體地設有該等肋條36d(46d)之二突 出部份36e ( 46e)。注意與該相向放電電極3 3 ( 43 )的開 口 3 3c ( 43c )有關聯之開口 36m ( 46m )(看圖7 )係形成 在與該相向放電電極33 ( 43)接觸的側壁部份36a (46a) 上。此外,長方形切口373(47&)及二穿透孔3 71>(4 7^ 係形成在構成該殻體35之另一構件的第二構件37 ( 47 )上 〇 該基材34(44)被固定於該第一構件36(46)及該第 二構件3 7 ( 47 )之間。當固定該基材34 ( 44 )時,該基材 34 ( 44 )被安置在該等肋條36d ( 46d )之上表面36k ( 46k )上,切口 36b (46b)之底部表面(看圖5)被形成在該 -16- 201134428 側壁部份30a ( 46a )上等等,如圖10及7所示,且接著, 該第二構件37(47)被進一步安置在該基材34( 44 )上。 在此時,該基材3 4 ( 44 )係於一狀態中,在此其固定該放 電電極32 ( 42)之表面34s ( 44s)面朝該底部36i ( 46i) ’且空間係形成於該表面34s (44s)及該底部36i(46i) 之間。此外,該放電電極3 2 ( 42 )係位於沿著該開口 3 3 c (4 3 c )之中心軸C,如圖1 0所示。 於該基材34 ( 44 )及該第二構件3 7 ( 47 )被堆疊在該 第一構件3 6 ( 46 )上之狀態中,該第一構件3 6 ( 46 )之突 出部份36e ( 46e )被分別插入該第二構件37 ( 47 )之穿透 孔3 4m ( 44m )(看圖8 )及穿透孔37b ( 47b )(看圖9 ) 。然後,突出經過該等穿透孔37b ( 47b )的突出部份36e (46e)之端部被加熱,以形成頭部36f ( 46f),如圖5、9 及10所示[亦即熱熔]。 以此方式,該基材34(44)被整合,以便被安置在該 殼體35(45)中,且固定在該基材34( 44 )上之放電電極 32 ( 42 )係藉由該殼體3 5 ( 45 )所圍繞。其較佳的是該頭 部3 6f ( 46 f)之每一形狀係根據一種被包含在該放電電極 3 2 ( 42 )中之金屬而有所區別,如圖4A及4B所示。依據此 ,其係輕易地決定該放電電極32 (42)中所包含之金屬的 種類。 此外,開口 〇係在該放電電極3 2 ( 42 )之遠側端3 2a ( 42a )的橫側位置形成於該殼體3 5 ( 45 )上,如圖5、9及 10所示。如圖10所示,該等開口 0被形成爲長方形開口 〇1 -17- 201134428 及〇2 (〇3及〇4)。該開口 〇ι (〇3)係藉由每 所形成,該切口形成在該第一構件36 (46 46i)及該相向放電電極33 (43)上。該相 (43 )關閉該切口 36j ( 46j )之開放端部, 〇 1 ( 〇 3 )。相同地,該開口 〇 2 ( 〇 4 )係藉E 47a)所形成,該切口 37a(47a)形成在該 47)及該相向放電電極33 (43)上。該相向 43)關閉該切口 37a(47a)之開放端部,以 (〇4)。該等開口 〇1及〇2(〇3及〇4)之區域 電電極32 (42)之延伸方向的一方向(圖1 向)中彼此重疊。 如上面所述,該放電電極32 (42)係由 既然電線大致上沿著其長度具有均勻之直 32a ( 42a)之曲率半徑可根據該電線之直徑 持在幾乎恆定之値。其結果是,電場之濃度 地保持強烈的,且藉此金屬微粒產生之性能 。注意在該相向放電電極33 (43)被形成爲 ,相同之優點可被明顯地達成。此外,複數 ,且該放電電極及該相向放電電極之兩者可 具有一電線。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當作電線之放電電 焊接在該基材3 3 ( 43 )上所形成之佈線圖案 作支撐構件。因此,該放電電極3 2 ( 42 )可 ,且施加至該放電電極32 ( 42 )之負載可被 g 口 36j ( 46j ) )之底部36i ( 向放電電極33 以形成該開口 &該切口 37a ( 第二構件3 7 ( 放電電極33 ( 形成該開口 〇 2 在垂直於該放 0中之上-下方 電線所構成。 徑,該遠側端 被輕易地被保 比率可被輕易 減少能被限制 電線之案例中 電線可被提供 被形成,以便 極32 ( 42)被 38(48)上當 被輕易地固定 造成低於另一 -18 - 201134428 固定方法中之負載。電線越細,則該電線更易於彎曲。 此,以確保電線(本具體實施例中之放電電極3 2 ( 42 ) 之位置準確性的觀點,藉由焊接之固定係非常有效的。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支撐該放電電極32( 42 )之基 3 4 ( 44 )係與至少保護該放電電極3 2 ( 42 )之遠側端 32a(42a)的殼體35( 45 )整合。既然該放電電極32( )係藉由該殻體35( 45 )有效地保護,當被運送或安裝 該吹風機(護髮裝置)1時,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 4 0 )可被輕易地處理。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雖然該開口 33c、36m ( 43c 46m)及Ο被形成,該放電電極32 (42)之幾乎整個長 被該殼體35 ( 45 )所圍繞(保護)。但其充分的是由該 材34 ( 44 )突出朝外之至少該放電電極32 ( 42 )的遠側 3 2a ( 42a)係藉由該殻體3 5 ( 45 )所圍繞(保護)。支 構件(本具體實施例中之基材34 ( 44 ))或未被形成爲 線(本具體實施例中之相向放電電極33 (43))的電極 包括該殼體3 5 ( 4 5 )的一部份。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開口 〇係在該放電電極32 ( )的遠側端部32a ( 42a )之橫側位置形成於該殼體35 ( )上。當該放電電極32(42)被形成爲超細電線時,該 電電極32 (42)之硬度係減少,且由於藉由工具在其之 加工作處所施加的力量而輕易地彎曲。如果此一情況在 具體實施例中發生,該放電電極32 ( 42 )之位置及條件 經過該等開口 〇被輕易地調整。其結果是,放電可被有 因 ) 材 部 42 在 ( 、 度 基 端 撐 電 可 42 45 放 附 本 可 效 -19- 201134428 率地做成。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係 在該吹風機1之寬度方向V (看圖2)中平行地對齊。在此 ,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的放電電極32及42間之距 離D3被造成大於該等放電電極32及42之直徑的任一者,如 圖4B所示。既然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被配置,以 便使該等放電電極(第一電極)32及42之一者[32]遠離該 等放電電極(第一電極)32及42之另一者[42],並如上述 具有大於該等放電電極32及42之任一者的直徑D3,穩定之 放電能被做成。 很多調查已以該等上述金屬微粒產生單元做成。由該 等調查之結果,其被發現當藉由供給鉑微粒至該頭髮來恢 復該頭髮之損壞而對頭髮出現抗氧化效果時,頭髮之損壞 可除了鈾微粒以外藉由供給鋅微粒至該頭髮被有效地恢復 〇 因此,鉑被包含於該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之放電電極 32中,且鋅被包含於該金屬微粒產生單元40之放電電極42 中。注意其可爲可能的是鉑被包含在該放電電極42中,且 鋅被包含於該放電電極32中。 於該等放電電極32及42中所包含之金屬的種類係如上 述有所區別的案例中,其較佳的是該等放電電極32及42的 放電部份3 1及4 1之組構係有所區別。注意該放電部份3 1及 41係藉由放電將該等放電電極32及42中所包含之金屬分散 進入微粒的部份。在此,該放電部份3 1或4 1之組構指示形 -20- 201134428 狀、長度 '直徑、材料及/或該放電電極(該第一電極) 及該相向放電電極(該第二電極)的電極間之距離,特別 地是,其遠側端之形狀。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放電部份 31(41)係由該放電電極32 (42)及該相向放電電極33 ( 4 3 )所構成。 該等放電部份3 1及4 1之組構的區別之範例被顯示在圖 11A至11C中。於圖11A中,該等放電電極32及42之直徑a 及b係有所區別的。於圖1丨8中,該等放電電極32及42與該 等相向放電電極33及43間之距離d及c係有所區別的。於圖 1 1C中’該等相向放電電極33及43的開口內徑f及e係有所 區別的。 注意用於區別之組構不被限制於圖1 1 A至1 1 C所示範例 。其能被以該上面三種組構之中的任意組合做成。另一選 擇係’該等放電部份3 1及4 1之組構可爲與其他方法有所區 別的。注意該等範例被顯示在圖1 1A至〗1C中,其中b>a、 d>c、及e>f。然而,其不相等關係可被顛倒(b<a、d<c、 及 e<f)。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 0及40公 有地具有該單一電壓施加電路14當作其放電路。但其放電 電路之電路特徵係有所區別。 特別地是,該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 0係經由電阻器R 3 1 及R32連接至該電壓施加電路14,該等電阻器R31及R32之 每一個幾乎爲5至30百萬歐姆,如圖12所示。該金屬微粒 產生單元40係經由電阻器R41及R42連接至該電壓施加電路 -21 - 201134428 14,該等電阻器R41及R42之每一個幾乎爲5至30百萬歐姆 。根據這些組構,高電壓係施加至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 3 0及 40 〇 該放電電極3 2係經由該電阻器R3 1與該電壓施加電路 14之負端子連接,且負的高電壓係施加至其上。該相向放 電電極33係經由該電阻器R32與該電壓施加電路14之接地 端子連接。注意當該電阻器R3 2之電阻値被設定爲零時, 該相向放電電極3 3被保持在接地電位,且藉此用作接地端 子。 該等電阻器R31及R32之每一個爲電路零組件,其用作 電阻元件,並可爲採取想要電阻値之電阻構件。譬如,容 置該等放電部份3 1之外殼構件可用作該電阻器R3 1或R3 2。 該等電阻器R31及R3 2之電阻値初步被獨立地及分開地設定 爲任意値,以便施加適合用以在該放電電極32及該相向放 電電極33之間產生預設離子(負離子)數量之放電電壓。 因此,該電阻器R3 1及R3 2之電阻値被不同地設定(於某一 案例中被設定爲相同値)。 該放電電極42係經由該電阻器R41與該電壓施加電路 14之負端子連接,且負的高電壓係施加至其上。該相向放 電電極43係經由該電阻器R42與該電壓施加電路14之接地 端子連接。注意當該電阻器R42之電阻値被設定爲零時, 該相向放電電極43被保持在接地電位,且藉此用作接地端 子。 該等電阻器R41及R42之每一個爲電路零組件,其用作 -22- 201134428 電阻元件,並可爲採取想要電阻値之電阻構件。譬如,容 置該等放電部份41之外殻構件可用作該電阻器R41及R4 2。 該電阻器R41及R42之電阻値初步被獨立地及分開地設定爲 任意値,以便施加適合用以在該放電電極4 2及該相向放電 電極43之間產生預設離子(負離子)數量之放電電壓。因 此,該電阻器R41及R42之電阻値被不同地設定(於某一案 例中被設定爲相同値),並可被設定爲與該等電阻器R31 及R3 2之電阻値不同的値。 該電壓施加電路Μ譬如被組構成具有產生DC高電壓之 點火器等。該電壓施加電路14公有地與同時發生地施加預 設負DC高電壓至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之放電部份 3 1及4 1 »注意該電壓施加電路1 4可額外地具有選擇性地施 加電壓至該等放電部份3 1及4 1之僅只任一者的功能。 另一選擇係,該電壓施加電路1 4可被組構成產生交流 電(AC)高電壓。於此案例中,整流二極體(未示出)被 提供於該電阻器R3 1及該電壓施加電路1 4之間,且該相向 放電電極33係經由該電阻器R32連接至該電壓施加電路14 之主要端子。依據此組構,藉由將來自該電壓施加電路1 4 之負的高電壓施加至該放電部份31,離子(負離子)可對 圖1 2所示組構被同樣地產生。 注意該電壓施加電路14可產生正的高電壓,並將其施 加至該等放電部份31及41。在此案例中,該等放電部份31 及41能產生正離子。 於該上面具體實施例中,該等放電部份31及41之二者 -23- 201134428 被提供。然而,該等放電部份之三或更多個可被提供。於 此案例中,其較佳的是該等放電部份之至少一者具有一組 構,該組構與該等放電部份之其他者的組構不同。 根據上述組構,其可爲可能的是藉由在該電壓施加電 路14與該等放電部份31及41之間提供該等電阻器R31及R3 2 '並獨立地及分開地調整該等電阻値,供給適合用於由單 —電源(該電壓施加電路14)對該等放電部份31及41之每 —個放電的電力。因此,其係可能在該等放電部份31及41 放電,而具有獨立地適合用於該等放電部份31及41之不同 的放電效率。其結果是,不同數量之離子能藉由該等放電 部份31及41之每一個所產生,以產生最佳數量之離子。 此外,該電壓施加電路Μ能被分享,及藉此縮減尺寸 及成本減少能被達成。再者,傳統放電單元能藉由組合它 們被利用,以製成該等上述單元30及40。因此,其係不需 要開發新的放電單元,且藉此生產成本能被減少。 注意待產生的離子之數量可藉由區別該等放電部份之 組構以及其放電電路的電路特徵被調整》 下文,該吹風機1之異於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 40的其他零組件將被說明》 如圖3所示,該噴霧產生單元5 0包括由導電材料所製 成之放電電極(第—電極)51a及相向放電電極(第二電 極)51b。該第二電壓施加電路12於該等放電電極51a與該 相向放電電極5 1 b之間施加高電壓(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爲 -3 kV至-5 kV ),以誘發放電(諸如電暈放電)。特別地 -24- 201134428 是,該放電電極51a被形成,以便具有針形,且該相向放 電電極51b被形成,以便具有環狀及扁平狀的形狀。該相 向放電電極51b係位在該放電電極51a的遠側端,而與該放 電電極51a隔開一段距離。 該噴霧產生單元50包括帕爾帖(Peltier)元件(未示 出)及當作冷卻單元之冷卻板。該冷卻板係由導熱材料( 例如金屬成份等)所製成。結露水係藉由冷凝用該帕爾帖 元件所冷卻之冷卻板上的空氣中之濕氣所產生。散熱片 5 lc被設在該噴霧產生單元50之上游側,以便當冷卻該冷 卻板時放射在該帕爾帖元件所產生之熱。依據此組構,所 供給之水、亦即該結露水由於放電被散布進入微粒,以致 極小之奈米尺寸噴霧(包括負離子之帶負電噴霧)被產生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帕爾帖元件及該冷卻板對應於一 供水部份。 該噴霧產生單元50藉由焊接、型鍛等被固定在印刷基 材(基底)52上(看圖3 )。該印刷基材52被安置在由該 內部管件6之上壁面6f突出的固定肋條(固定構件)6g上 (看圖13),以致噴霧產生單元50被固定在該內部管件6 上方。 注意經過該孔腔(分支流路)9的氣流方向/體積能 藉由變化該固定肋條6g之形狀及突出位置被調整至想要之 方向/體積。換句話說,該固定肋條6g能被利用作爲控制 機構,用以控制經過該孔腔(分支流路)9的氣流方向/ 體積。 -25- 201134428 相對於該噴霧產生單元50,於該寬度方向V中越靠近 該吹風機1的一側面端部(圖1 3中之右端),則該印刷板 52及該內部管件6的上壁面6f間之距離被製成越短。該噴 霧產生單元50係以此方式配置。 換言之,該印刷板5 2被傾斜地固定,以便當該吹風機 1 (在該主體la被定位於上方,且該手柄lb往下延伸)係 由該出口通口 4b之側面所視時,使得其一側面(圖1 3中之 右側)被定位往下,如圖1 3所示。藉由傾斜該印刷板5 2, 如上面所述,由該間隙gr流入該孔腔9之支流Wp係進一步 分支成流經該印刷板52上之散熱片5 1 c的支流、及經過該 印刷板5 2及該內部管件6的上壁面6f間之空間的另一支流 〇 藉由如上述進一步分出該支流Wp,主要被利用以冷 卻(散熱)之支流及主要被利用以分散噴霧的另一支流能 被建立。此外,用以分散噴霧的另一支流之更多氣流體積 能藉由造成該印刷板52及該上壁面6f間之空間更寬而被建 立,以致該噴霧分散可被造成穩定的。 注意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與該噴霧產生單元 50之每一個對應於產生離子之離子產生部份。該金屬微粒 產生單元可採取一組構,其具有藉由加熱水產生蒸汽之蒸 汽產生機件。該噴霧產生單元可採取一組構,其具有藉由 霧化金屬溶液產生金屬微粒之金屬溶液霧化機件。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與 該噴霧產生單元50係在該孔腔9中沿著該吹風機1之寬度方 -26- 201134428 向對齊。在此,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被配置,以 便造成其放電電極32及42間之距離D5小於該噴霧產生單元 50之放電電極51a與該等放電電極32及42之一間之距離D4 (該距離D4係該等放電電極32及5 la間之距離、與放電電 極42及51a間之距離的其中之較小者)(看圖13)。依據 此組構,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 0及40之任一者(在本具 體實施例中爲該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係太遠離該噴霧產 生單元50被限制。其結果是,不同種類的金屬微粒之任一 者(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爲鉑微粒)在它們抵達頭髮之前不 與噴霧混合被限制。 相對於該等離子產生單元30、40及50,其放電電極32 、42及5U與上殼體3c間之距離D6及D7係基於待施加至該 等離子產生單元30、40、15之電位差來設定(看圖13)。 在此,該上殼體3c係該殼體3的一部份。該上殼體3c係於 離子射出方向中位在該等單元3 0、40及5 0之下游側(圖1 中之左邊),且坐落在該孔腔9外側,其中該等單元30、 40及5 0被提供。該上殼體3(^在一下游側由該等金屬微粒射 出通口 20a及2 Ob與該噴霧射出通口 20c於該離子射出方向 中構成該吹風機1之外殼。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單一電壓施加電路14被該等金 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公有地使用,且該分開的電壓施加 電路12被該噴霧產生單元50所使用。然後’施加至該噴霧 產生單元50之電位差被造成大於公有地施加至該等金屬微 粒產生單元30及40的電位差。因此,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 -27- 201134428 元3 0及4 0被配置,以便造成其上面說明之距離D 6彼此相等 。由被施加較大電位差的噴霧產生單元50所射出之噴霧係 比該等金屬微粒更帶電的。因此’該噴霧產生單元5〇被配 置,以便造成該上面說明之距離D7大於該距離D6。 藉由如上面所述基於施加至該等離子產生單元3〇、40 及50的電位差設定該等距離D6及D7,由該等單元30、40 及5 0所射出之離子被抽向該上殼體3 a係受限制的。其結果 是,護髮效果被降級能受限制的。此外’其變得可能相對 於該等離子產生單元30、40及50之每一個調整待附著至頭 髮的離子之數量。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上殼體3a具有一平坦表面,如 圖13所示。於該上殼體3 a具有彎曲表面之案例中,該等放 電電極32、42及5 la與該上殼體3c間之每一最小距離可基 於待施加至該等離子產生單元30、40及50之電位差被設定 〇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等金屬微粒射出通口 20a及20b 之每一內徑被造成比該噴霧射出通口 20c之內徑較小,如 圖1 4所示。因此,其可被輕易地做成,以經由該噴霧射出 通口 20c維護該噴霧產生單元50及確認該噴霧產生單元50 之狀態。此外,其可被防止手指、工具等不適當地插入該 等金屬微粒射出通口 20 a及20b。 此外,根據本具體實施例之吹風機1具有照明器(發 光部份)2 1。該照明器2 1包括提供於該孔腔9中之光源2 1 a 、諸如LED (發光二極體)等;及由半透明合成樹脂、諸 -28- 201134428 如丙烯酸所形成之光導構件21b。如圖2所示,橢圓孔20d 被垂直地形成於該噴霧射出通口 20c及一對在該蓋子20上 之金屬微粒射出通口 20a及20b。在相向於該光源21 a之側 面,該光導構件21b之放射端部21c被插入該孔洞20d,以 致該放射端部21c被暴露在該羞子20外側。因此,由該光 源21a所放射之光被引導經過該光導構件21b,且接著由該 放射端部21c放射至該蓋子20的外面。依據此組構,當該 吹風機1被使用時,該放射端部21c面朝使用者之頭部。 該照明器2 1能被用作用以指示該吹風機1之操作模式 的顯示機構。譬如,該照明器2 1當熱氣係藉由使用該加熱 器8吹出時將其顏色改變至紅色、當冷空氣被吹出而沒有 使用該加熱器8時將其顏色改變至綠色 '當金屬微粒藉由 操作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被射出時將其顏色改變 至黃色、當噴霧藉由操作該噴霧產生單元50被射出時將其 顏色改變至藍色等。譬如,嵌入完全相同基材上之控制電 路(未示出)能根據該等零組件之操作條件控制來自該光 源21 a的光之放射,該電壓施加電路12等被嵌入在該基材 上。於此案例中,與複數色彩有關聯之複數光源21a被提 供,且該控制電路根據該等零組件之操作條件控制該光源 2 1 a。注意該控制電路係可操作的,以閃爍該(等)光源 2 1 a,控制閃爍間隔,及變化放射強度。該(等)光源2 1 a 之這些放射模式能根據該吹風機1之各種操作模式被設定 〇 此外,其係亦可能藉由自該照明器2 1所放射之光在人 -29- 201134428 體上激起一些效果。譬如,於具有415奈米波長之高強度 LED被用作該光源21a的案例中,藉由自該光源21a所放射 之藍光,由於細菌之毀滅而已證實有殺菌效果,及由於皮 膚油脂分泌之細孔封閉或減少所致的粉刺之預防效果。於 具有幾乎630奈米波長之高強度LED被用作該光源21a的案 例中,藉由自該光源2 1 a所放射之紅光,已證實有諸如由 於血液循環促進或血管異生、及膠原與彈力蛋白之產生的 促進所致的新陳代謝之活化的效果。再者,當重複該紅光 之放射時,已證實有諸如細微皴紋、斑點、呆滯、細孔開 口等光老化皮膚之補救、及在粉刺之後的瘢痕之補救。注 意這些效果在個人之間可有不同的變化。 再者,其係亦可能使用該照明器2 1當作放射機構用以 放射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及/或該噴霧產生單元 50。依據此,其係輕易的確認該等單元30、40及/或50之 條件。此外,操作效率亦可被改善,因爲在其維護、諸如 清潔之處的能見度被增強。 於根據本具體實施例之吹風機(護髮裝置)1中,該 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與該噴霧產生單元50被安置在 相同空間內(亦即該孔腔9 )。如果藉由該噴霧產生單元 5〇所產生之噴霧抵達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該等 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將被充電。如果這發生,電壓及 /或電場可改變,致使其害怕金屬微粒之產生可變得不穩 定,且該等單元30及40之金屬部份可由於濕氣變得被侵蝕 -30- 201134428 然而,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 及40由噴霧分散區域Ami被提供於外部區域中,該噴霧產 生單元50所產生之噴霧被散布經過該區域Ami,如圖3所示 。特別地是,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係在垂直於噴 霧分散方向Dp之方向Dn中在該噴霧分散區域Ami內與該噴 霧產生單元50分開。既然該等噴霧由該等噴霧產生單元50 沿著該噴霧分散方向Dp流動,該噴霧係難以在垂直於噴霧 分散方向Dp之方向Dn中抵達與該噴霧產生單元50隔一段 距離之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因此,根據該上述組構 ,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幾乎不會被流動來自該噴 霧產生單元50之噴霧所影響。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於該孔腔9中,該等金屬微粒產 生單元30及40在相當接近該等金屬微粒射出通口 20a及20b 之位置被配置成與該等金屬微粒射出通口 20a及20b相向, 且該噴霧產生單元50在相當接近該噴霧射出通口 20c之位 置被配置成與該噴霧射出通口 20c相向。此外,如圖3所示 ,該噴霧產生單元50及該蓋子20間之距離D1被造成比噴霧 產生單元50及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間之距離D2還 短。再者,於該孔腔9中,由該間隙g 1流動之支流W p係由 該等金屬微粒射出通口 20a及20b與該噴霧射出通口 20c排 出至外邊。 因此,藉由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所產生之金 屬微粒係由該等金屬微粒射出通口 20a及20b相當平順地排 出,且藉由該噴霧產生單元5 0所產生之噴霧係由該噴霧射 -31 - 201134428 出通口 20c相當平順地排出。換句話說,所製成者係一組 構,其中藉由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所產生之金屬 微粒幾乎不流向該噴霧產生單元50之側面,且藉由該噴霧 產生單元50所產生之噴霧幾乎不流向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 元30及40之側面。注意該支流Wp促成該等金屬微粒及該 等噴霧之排出。然而,如果該支流Wp不被建立,該等金 屬微粒及該等噴霧可被由該等相關射出通口 2 0 a至2 0c排出 〇 此外,於本具體實施例中,藉由在該孔腔9中提供分 隔壁面,該等噴霧抵達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被更 堅定地限制。該光導構件21b及用以在該內部管件6上固定 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的固定構件6d (看圖1及13 )被利用作爲該分隔壁面。 該光導構件21b具有一板片形狀及被配置,以便沿著 該內部管件6之圓周方向對齊其寬度方向。該光導構件21b 用作該孔腔9中之分隔壁面。金屬微粒分散區域Ame (亦 即相對圖3中之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的左邊區域)及 該噴霧分散區域Ami (亦即相對圖3中之噴霧單元50的左邊 區域)係藉由該光導構件2 1 b所分開。 該固定構件6d係由該內部管件6之管狀部份6a在徑向 中朝外突出,且附接該內部管件6上之金屬微粒產生單元 3〇及40。該固定構件6d包括由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 4〇之側面延伸朝向該等金屬微粒射出通口 20a及20b的分隔 部份。既然該分隔部份6e不可避免地被提供在該等金屬 -32- 201134428 微粒產生單元3 0及4 0之附近,其能以其相當小之尺寸設計 組構有效地防止噴霧抵達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 0及4 〇。 既然間隙g2 (看圖3)係另形成於該分隔壁面6d的分 隔部份6 e及該蓋子2 0之間’金屬微粒被限制抵達該等金屬 微粒產生單元30及4〇。其結果是,禁止藉由該等金屬微粒 產生單元3 0及4 0產生金屬微粒係有所限制的。注意低傳導 性或絕緣構件可被置入該固定構件6及該盖子2 0之間來代 替該間隙g2。 用作該分隔壁面之光導構件21b及固定構件6d (分隔 部份6e )係在垂直於該噴霧分散方向Dp之方向Dn中平行地 對齊,且沿著該噴霧分散方向Dp延伸。其結果是’其可爲 以其相當小之尺寸設計組構有效地防止噴霧抵達該等金屬 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〇及40的 放電電極32及42中所包含之金屬的種類係如上述有所區別 。換句話說,該複數金屬微粒產生單元的第一電極中所包 含之至少一種金屬係與該複數金屬微粒產生單元的其餘第 一電極中所包含之其它種金屬有所區別。因此,其變得可 能相對於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之每一個調整金屬 微粒(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爲鈾與鋅)之每一被產生數量。 其結果是,護髮效果能被改善。 此外,其根據本具體實施例變得可能藉由該等放電部 份3 1及4 1之有所區別的形狀輕易地調整金屬微粒之每一被 產生數量。 -33- 201134428 此外’根據本具體實施例藉由公有地使有該電壓施加 電路14來區別該等放電電路之電路特徵,其變得可能隨同 組構之簡化及成本減少來調整金屬微粒之每一被產生數量 〇 此外,該(複數)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被配置, 以便由該等放電電極(第一電極)32及42的另一者[42]定 位該等放電電極(第一電極)32及42的一者[32],使距離 D3(看圖4B)大於本具體實施例中的放電電極32及42之任 —直徑。因此,在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之放電可 被造成稔定的,以致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之射出 性能的減少能被限制。 此外,除了由於藉由該噴霧產生單元50所產生之噴霧 的護髮效果以外,根據本具體實施例之噴霧有助於金屬微 粒抵達頭髮。因此,該護髮效果可被進一步增強。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 0及40具 有該等放電電極(第一電極)32及42,不同種類之金屬被 包含及平行地配置。因此,不同種類金屬之金屬微粒被混 合與接著被附著至頭髮變得可能。因此,其能被防止該金 屬微粒不均勻地附著至頭髮。其結果是,護髮效果可被進 一步改善。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被 平行地配置,且具有包含不同種類金屬之放電電極(第一 電極)32及42。因此,不同種類金屬之金屬微粒切實地混 合且接著被附著至頭髮變得可能。因此,其能被防止該等 -34- 201134428 金屬微粒沒有該等不同種類金屬與該等噴霧之混合物的至 少一種地附著至頭髮。其結果是,護髮效果可被進一步改 善。 於根據本具體實施例之離子產生單元30、40及50中, 該等放電電極32、42及51a與該上殼體3c間之距離D6及D7 係基於待施加至該等離子產生單元30、40及50之電位差來 設定。藉由如上述設定該等距離,其變得可能限制帶電離 子相對於該等離子產生單元30、40及50之每一個附著至該 上殼體3c。換句話說,其變得可能相對於該等離子產生單 元30、40及50之每一個調整待附著至頭髮的離子之數量。 其結果是,該等離子能以個別種類離子之適當混合物比率 被附著至頭髮。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用於個別種類離子之離子出口( 該等金屬微粒射出通口 20a及20b與該噴霧射出通口 20c ) 被獨立地提供。因此,一種妨礙產生另一種類離子的離子 產生單元之帶電離子能被限制,以致離子射出性能之減少 能被限制。特別地是,於該等離子係藉由使用氣流所射出 之案例中,其變得可能藉由氣流之使用來形成個別種類離 子用之離子射出路徑。其結果是,一種妨礙產生另一種類 離子的離子產生單元之帶電離子可被更有效地限制。 雖然較佳具體實施例係在上面說明,本發明不限於該 上面具體實施例,並可採取各種修改。 譬如,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及40與該噴霧微粒產 生單元50可被相反地配置。 -35- 201134428 此外,該分隔部份6e可被與該噴霧產生單元50之固定 構件整合。 此外,其不需要在與該殼體3分開地提供之蓋子上形 成該等射出通口 20a至20c。該等射出通口 20a至20c可被形 成在該殼體3上。再者,絕緣構件可被置入該分隔部份6e (固定構件6d)及該外殼(於該上面具體實施例中爲蓋子 20)之間來代替該間隙g2。 於該上述具體贲施例中,該複數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之 第二電極被分開地提供。然而,用於該複數金屬微粒產生 單元之至少二個的第二電極可爲由單一構件60所形成,如 圖15A及15B所示。藉由以該單一構件60形成該複數第二電 極,它們之組構能被簡化,且用於它們之成本能被減少。 注意於圖15A及15B中,該第一電極32及34之直徑φ、該等 第一電極32及34與該第二電極(構件60)的遠側端部間之 距離D、及該等開口 33c及43c之內徑被分別造成完全相同 的。然而,它們之至少任一者可被造成有所區別的。 於該上述具體贲施例中,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係 彼此相向的。然而,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係不需要彼 此相向。在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未彼此相向之案例中 ’其係不需要在該第二電極上形成該開口。 根據本發明之護髮裝置可被應用至異於吹風機之裝置 、諸如髮刷及燙髮剪。 此外,該第一及第二電極、該等離子產生單元、及其 他零組件之詳細規格(例如形狀、尺寸,規劃等)可在本 -36- 201134428 發明之範圍內任意地修改。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橫截面視圖,顯示當作根據—具體實施例之護 髮裝置的吹風機; 圖2係該吹風機由其空氣入口的側面所視之正視圖; 圖3係放大橫截面平面圖’顯示一剖面,而金屬微粒 產生單兀及噴霧產生單元被提供於該吹風機之主體中; 圖4 A係透視圖,顯示該二金屬微粒產生單元; 圖4 B係正視圖,顯示由其相向放電電極的側面所視之 二金屬微粒產生單元; 圖4C係取自圖4B所示沿著剖線IVB-IVB之橫截面視圖 » 圖5係放大透視圖,顯示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 圖6係放大正視圖,顯示由其相向放電電極的側面所 視之金屬微粒產生單元; 圖7係取自圖6所示沿著剖線VII-VII之放大橫截面視圖 » 圖8係放大側視圖,顯示該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中之基 材; 圖9係放大側視圖,顯示該金屬微粒產生單元; 圖10係取自圖9所示沿著剖線X-X之放大橫截面視圖; 圖11A係放大橫截面視圖,顯示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 元之具有不同組構的放電器(範例1 ); -37- 201134428 圖11B係放大橫截面視圖’顯示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 元之具有不同組構的放電器(範例2 ); 圖11C係放大橫截面視圖,顯示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 元之具有不同組構的放電器(範例3); 圖12係槪要圖,顯示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之放電電 路; 圖1 3係放大橫截面正視圖,顯示一剖面,而該等金屬 微粒產生單元及該噴霧產生單元被提供於該吹風機之主體 中; 圖14係放大橫截面正視圖,顯示該吹風機的主體上之 離子出口; 圖15A係放大正視圖,顯示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的 放電器中之相向放電電極的修改範例;及 圖1 5 B係該等相向放電電極的修改範例之放大橫截面 側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護髮裝置 1 a .手柄 lb :主體 1 c ·基底 Id :握把 1 e :接頭部份 2 :電線 -38- 201134428 3 :殼體 3 a :外部管件 3c :上殼體 4 :空氣通道 4a :入口開口 4b :出口通口 5 :風扇 6 :內部管件 6a :管狀部份 6b :支撐肋條 6c :凸緣 6d :固定構件 6e :分隔部份 6 f :上壁面 6 g :固定肋條 7 :馬達 8 :加熱器 9 :孔腔 1 2 =電壓施加電路 1 4 :電壓施加電路 1 5 :開關 1 6 :開關 1 7 :操作鈕 1 8 :操作鈕 -39- 201134428 1 9 :操作鈕 20 :蓋子 2 0 a :射出通口 2 0b :射出通口 2 0 c :射出通口 2 0d :橢圓孔 2 1 :照明器 2 1 a :光源 2 1 b :光導構件 2 1 c :放射端部 3 0 :微粒產生單元 3 1 :放電部份 32 :第一電極 3 2 a :遠側端部 33 :第二電極 3 3 a :基底部份 33b :端子部份 33c :開口 3 3 d :穿透孔 33e :切口 3 3 f :穿透孔 3 4 :基材 34a :基底部份 34c :延伸部份 -40 201134428 34d :切口 3 4 e :延伸部份 3 4 f :穿透孔 3 4 m :穿透孔 34s :表面 3 5 :殼體 3 6 :第一構件 3 6 a :側壁部份 3 6b :側壁部份 3 6 c :前側表面 36d :肋條 3 6 e :突出部份 3 6 f :頭部 36g :突出部份 3 6 h :頭部 36i :底部 36j :切口 3 6k :上表面 3 6m :開口 3 7 :第二構件 37a :切口 3 7b :穿透孔 3 8 :佈線圖案 38a :台階部份 -41 201134428 3 8b :端子部份 3 8 c :前導部份 3 8 d :有角端部 3 8 e :有角端部 40 :微粒產生單元 4 1 :放電部份 42 :第一電極 4 2 a :遠側端部 43 :第二電極 4 3 a :基底部份 43b :端子部份 43c :開口 43d :切口 43e :切口 43f :穿透孔 4 4 :基材 4 4 a :基底部份 44c :延伸部份 44d :切口 44e :延伸部份 44f :穿透孔 4 4 m :穿透孔 44s :表面 45 :殻體 -42 201134428 4 6 : 46a : 46b : 46c : 4 6d ·· 4 6 e : 46 f : 46g : 4 6h : 46i : 46j : 46k : 4 6m 47 : 47a : 48 : 48a : 48b : 48c : 48d : 48 e : 50 : I 5 1a: 5 1b: 第一構件 側壁部份 側壁部份 前側表面 肋條 突出部份 頭部 突出部份 頭部 底部 切口 上表面 :開口 第二構件 切口 佈線圖案 台階部份 端子部份 前導部份 有角端部 有角端部 噴霧產生單元 第一電極 第二電極 -43 201134428 5 1 c :散熱片 52 :基材 5 9 :焊料 60 :構件
Ami :噴霧分散區域 g 1 :間隙 g2 :間隙 0 :開口 〇1 :開口 〇2 :開口 〇3 :開口 〇4 :開口 R31 :電阻器 r 3 2 :電阻器 R41 :電阻器 R42 :電阻器

Claims (1)

  1. 201134428 七、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護髮裝置(1),包括: 三或更多個離子產生單元(30、40、50),其每 產生離子,其中 該等離子產生單元(30、40、50 )之至少二個亦 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且該等金屬微粒產生 (30、40)之每一個具有含有金屬之第一電極(32、 ’該金屬將藉由放電散布進入微粒,及 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之一者(30) —電極(32)含有與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 另一者(40)的第一電極(42)不同類型之金屬。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護髮裝置(1 ),其中 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包括放電器( 41),其分別藉由放電將該等電極(32、42)中所含 金屬分散進入微粒,及 該等放電器(31、41)之一者(31)具有與該等 器(31、41)之另一者(41)不同的組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護髮裝置(丨),其 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分別包括放電 ’且公有地具有用於該等放電電路之單一電壓施加電 14),及 該等放電電路之電路特徵係彼此有所區別。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護髮裝置(1),其 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之每一個另包 一個 用作 單元 42 ) 的第 )之 3 1、 有之 放電 中 電路 路( 中 括第 -45- 201134428 二電極,且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之一者(30 )的第二電極與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之另一 者(40 )的第二電極係由單一構件(60 )公有地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護髮裝置(1),其中 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之一者(30)的第 一電極(32)係與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之另 一者(40)的第一電極(42)保持一段距離(D3),使距 離(D3)大於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之該一者 (30)與該另一者(40)的第一電極(32、42)之直徑的 任一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護髮裝置(1 ),其中 該等離子產生單元(30、40、50)之至少一個係分散 噴霧之噴霧產生單元(5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護髮裝置(1 ),其中 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之該一者(30)及該等 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之該另一者(4〇)係平行配 置。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護髮裝置(1),其中 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0、40)之該一者(30)與 該另一者(40)的第一電極(32、42)間之距離(D5) ’ 被設定爲比該噴霧產生單元(50)的第一電極(51a)與 該等金屬微粒產生單元(3〇、40)的該一者(30)及該另 一者(40 )之第一電極(32、42 )的任一者間之距離(D4 )還短。 -46- 201134428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護髮裝置(1 ) ’其中 —殼體(3a)係設在藉由該等離子產生單元(30、40 、5 0 )所產生之離子的下游側,及 該等離子產生單元(30、40、50)的第一電極(32、 42、5 1 a )與該殼體(3a )間之距離(D6,D7 )係基於被 施加至該等離子產生單元(30、40、50)的電位差設定。 1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護髮裝置(1),其中 該等離子產生單元(30、40、50)之每一個離子射出 通口(20a、2 0b、20c)被獨立地提供。 -47-
TW99137953A 2009-11-06 2010-11-04 Hair care device TW20113442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5365A JP5513080B2 (ja) 2009-11-06 2009-11-06 髪ケ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4428A true TW201134428A (en) 2011-10-16

Family

ID=43920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37953A TW201134428A (en) 2009-11-06 2010-11-04 Hair care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338376B1 (zh)
JP (1) JP5513080B2 (zh)
CN (1) CN102068103B (zh)
RU (1) RU2010145187A (zh)
TW (1) TW20113442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82891B1 (en) * 2009-01-27 2015-12-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Platinum microparticles production apparatus
JP5820971B2 (ja) * 2011-10-11 2015-11-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髪ケア装置
JP2017158926A (ja) * 2016-03-11 2017-09-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髪ケ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MI20030528U1 (it) * 2003-11-11 2005-05-12 Elchim Spa Asciugacapelli provvisto di un dispositivo ionizzante
JP4573270B2 (ja) * 2005-04-07 2010-11-04 九州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温風乾燥機
CN2819903Y (zh) * 2005-08-24 2006-09-27 蔡秀霞 一种负离子吹风机
JP4631821B2 (ja) * 2006-07-21 2011-02-16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CN101317711A (zh) * 2007-06-08 2008-12-10 优力士电子株式会社 干发器
JP2009136305A (ja) * 2007-12-03 2009-06-25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ドライヤー
JP4980998B2 (ja) * 2008-07-31 2012-07-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髪ケ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13080B2 (ja) 2014-06-04
JP2011098104A (ja) 2011-05-19
CN102068103A (zh) 2011-05-25
CN102068103B (zh) 2013-07-17
RU2010145187A (ru) 2012-05-10
EP2338376A1 (en) 2011-06-29
EP2338376B1 (en) 2012-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98039B2 (en) Heating blower
JP4980998B2 (ja) 髪ケア装置
JP4631821B2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WO2010061762A1 (ja) 髪ケア装置
JP5374252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美容装置
JP5374253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美容装置
JP2014108120A (ja) 加熱送風装置
TW201134428A (en) Hair care device
WO2010013614A1 (ja) 髪ケア装置
JP5147661B2 (ja) 加熱送風装置
WO2010061753A1 (ja) ヘアドライヤ
TWI380787B (zh) A metal fine particle generating device, and a hair care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device
JP5820971B2 (ja) 髪ケア装置
JP2003284609A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イオン発生装置
JP2010125164A (ja) 加熱送風装置
JP5123832B2 (ja) 髪ケア装置
WO2022163258A1 (ja) 加熱送風装置
JP5173766B2 (ja) 髪ケア装置
JP2013081646A (ja) イオン生成装置および当該イオン生成装置を備える髪ケア装置
JP5118002B2 (ja) 髪ケア装置
US20170258196A1 (en) Hair care device
JP6986745B2 (ja) 結露水霧化装置およびヘアドライヤー
JP2021108820A (ja) 髪ケア装置
JP2019111152A (ja) ヘアドライヤーおよびヘアドライヤーに装着されるカートリッ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