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8983A - Over-the air test - Google Patents

Over-the air tes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8983A
TW201128983A TW099115766A TW99115766A TW201128983A TW 201128983 A TW201128983 A TW 201128983A TW 099115766 A TW099115766 A TW 099115766A TW 99115766 A TW99115766 A TW 99115766A TW 201128983 A TW201128983 A TW 2011289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elements
antenna
wireless channel
analog
emul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5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rko Falck
Pekka Kyosti
Petteri Heino
Jukka-Pekka Nuutinen
Jouni Saastamoinen
Original Assignee
Elektrobit System Test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ktrobit System Test Oy filed Critical Elektrobit System Test Oy
Publication of TW201128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898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0082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 H04B17/0087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or channel simula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Description

201128983 '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裴置在無回波室(anech〇ic chamber)中之空中無線傳輸測試技術。 【先前技術】 § 射頻 k 號(radio frequency signal)由發射器 (transmitter)發射至接收器(receiver),此信號在無線電 頻道(radio channel)中沿著具有不同角度的—或多路徑 到達,信號延遲(signal delays)、極化(p〇iarizati〇ns) 以及功率(powers)會導致在接收的信號中不同期間與強度 的衰退(fadings)。此外,其他發射器的雜訊及干擾也會干 擾妨礙無線電連接。 發射器及接收器可利用無線電頻道仿真器(emulat〇r) 來杈擬實際的環境《在數位無線電頻道仿真器中,通常使 用有限脈衝響應濾波器(FIR濾波器)進行模型化,FIR濾波 器在頻道杈型與所應用信號間藉由將信號賦予權重而產生 旋積(convolution),其係由不同延遲以頻道係數(即分接 點係數tap coefficient)以及加總賦予權重的信號元件而 產生延遲。頻道係數是對應實際頻道時間行為的時間函 數。傳統的無線電頻道模擬測試會透過發射器與接收器以 電纜耦接的傳導連接(conducted connection)而執行。 無線電系統中,訂戶終端機與基地台(base station)間的 L L可利用空中測試OTA (Over The Air)進行,在此真實 201128983 的訂戶終端機會在無回波室中被__仿真器的複數天線元件 所環繞。仿真器可和基地台相輕接或可模擬為—基地台, 以根據頻道模型模擬訂戶終端機與基地台間的路徑。 訂戶終端機在測試中可機械性的旋轉,以由不同方向 發生通信對訂戶終端機進行測試。“,因為訂戶終端機 與仿真11間的無法衫旋轉,目此在連接上旋轉會造 成若墙。此外’機械性旋轉的應用也增加了測試系統 的複雜度,如馬達及由馬達驅動的旋轉桌以及其控制。因 此’亟需一較佳的0TA測試方案。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一目的為提供—改善方案。 根據本發明之-面向,提供透過仿真器的模擬無線電 頻道於測試中與-電子裝置進彳fit信之方法。本方法之特 徵在於最佳化由天線元件所獲得之__理論空間交叉相關與 一空間相關之一成本函數以決定天線元件(4〇2至4〇6、 6002、6010)之權重;以上述權重為基礎,以至少二天線元 件(402至406、6002、6010)形成一模擬無線頻道之至少一 光束(500、700);以及移轉與上述仿真器(418)相耦接之複 數天線元件(401至406)相關之上述模擬無線頻道,以利在 一無回波室中對上述模擬無線頻道使用不同方向之測試下 與上述裝置(4〇〇)進行通信。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面向,提供一種透過一仿真器(418) 之一模擬無線頻道於測試下與一電子裝置(4〇〇)進行通信 201128983 之測試系統’其特徵在於上述測試系統係設定為:最佳化 由天線疋件所獲得之一理論空間交叉相關與一空間相關之 一成本函數以決定天線元件(402至406、6002、6010)之權 重’以上述權重為基礎’以至少二天線元件(402至406、 6002、6010)形成一模擬無線頻道之至少一光束(5〇〇、 7 〇 0 )’以及移轉與上述仿真器(41 8)相耦接之複數天線元件 (401至406)相關之上述模擬無線頻道,以利在一無回波室 中對上述模擬無線頻道使用不同方向之測試下與上述裝置 (400 )進行通信。 根據本發明之再一面向,提供一種透過一模擬無線頻 道於測試下與一電子裝置(400)進行通信之一仿真器,其特 徵在於上述仿真器係設定為:最佳化由天線元件所獲得之 一理論空間交叉相關與一空間相關之一成本函數以決定天 線元件(402至406、6002、6010)之權重;以上述權重為基 礎,以至少二天線元件(4〇2至406、6002、6010)形成一模 擬無線頻道之至少一光束(5〇〇、7〇〇);以及移轉與上述仿 真器(418)相耦接之複數天線元件(4〇1至4〇6)相關之上述 模擬無線頻道,以利在一無回波室中對上述模擬無線頻道 使用不同方向之測試下與上述裝置(4〇〇)進行通信。 本發明提供若干優點。無論以電纜或在電性移動關於 DUT所模擬無線電頻道具複雜度的情形下,DUT可由不同方 向進行測試。 【實施方式】 5 201128983 OTA中的頻道脈衝響應及天線權重最佳化將被形成, 以使對DUT而言,準確相關(correlation)、到達角度以及 極化特性均為可能的。舉例而言,前述的解決方案可採用 發射器(transmitter)、多維無線電頻道仿真器 (multidimensional radio channel emulator)、無回波室 Canechoic chamber)、在無回波室中與分別與無線電頻道 相耗接之天線元件(antenna elements)以及在無回波室中 的DUT。模擬無線電頻道可根據在DUT上到達角度進行移 轉’以使相同功率角度光譜(power angular spectrum)可 在不同時間不同角度用於通信上。 第1圖說明無線電信號的傳遞。發射器1〇〇可包括至 少含一天線元件1 04至11 〇的天線1 〇2。例如,天線可以 是ULACUniform Linear Array)天線’在此天線元件間的 空間是固定的’如無線電信號波長的一半。在此範例中, 發射1 0 0可以是無線電系統的基地台。相同地,接收器 112可包括至少含一天線元件11 6至12 2的天線114。在此 範例中,接收器11 2可以是無線電系統的訂戶終端機。當 發射器1 00發射無線電信號時’傳輸光束可被導引為角度 A,而其擴散角(angle spread)可為A其可為,在此χ 為大於0的實數’而#d為角度心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傳輸光束 124 可擊在至少一群集 (cluster)126 、 128 ’ 其反射(reflect)及 / 或放射 (radiation)的散射(scatter)。每一群集 126、128 可具有 一群活動區域1260至1264、1280至1284,其主要在群集 6 201128983 126、128中反射及/或散射。群集126、128可為固定的或 移動的,以及群集126、128可為自然的或人為的物件,如 建物、火車、山等等。活動區域可為一物件的一些細微結 構特性。 接收角度反射及/或散射的光束可被指向接收器112 的天線114。天線114可具有接收角度灼,而分佈角度可為 其可為y %td ’在此y為大於〇的實數,而%td為角度… 的標準誤差。而後,由群集126所反射及/或散射的光束 130可被接收。同樣地,天線114可具有接收角度妁,而分 佈角度可為夂P由發射器100發射至接收器112的傳遞通 過至少-群集126、128導致有關沿視線直線信號傳輸的信 號額外延遲。 在無線電頻道中的群集126、128負責多路徑傳遞。一 路徑與-群们26、128的對應關係可被模擬預估以使一接 收路徑來自-群集。因此’無線電頻道可由群單功率、延 遲、象徵性的竭nglrrival)與 A0D(Angl"f
Departure)所描述,以及群集在到達端與出發端的分佈角 度。此外’於發射器天線陣列上的資料會被要求。此 訊可包括天線陣列幾何的參數值, 幻。同時,會需要訂戶終端機速^ 域樣式(光 (D卿ler)頻率元件。 *及/或群集都卜勒 表1表示在市區環境中無線 型(delay line _61)之範例。群集^及::延遲線性模 同延遲及功率的活動區。 ’、 ,'有3個具不 201128983 表1非視線群集(Non-1 i ne-〇f-s ight)延遲線性模 型’市區微細胞(urban macro-cell) 群集# 延遲「nsl 功率[dB] AoD [°] AoA [° 1 1 〇 5 10 -3. 5 -5. 7 -7. 5 6 29 2 5 -9.2 44 -98 3 20 25 30 -3. 0 ~5. 2 -7. 0 2 8 4 45 -7. 8 -34 -114 5 265 -3. 7 26 70 6 290 -8. 6 -41 107 7 325 -2. 5 -17 59 8 340 -7. 3 -33 -103 9 355 -3. 8 24 73 — 10 440 -6. 9 -34 -111 11 555 -8. 9 -38 -112 — 12 645 ~9. 0 44 122 13 970 -9. 8 53 129 — 14 15 1015 -15. 0 54 153 — 1220 -13.4 53 -145 16 1395 -14. 9 52 -157 17 1540 -16. 7 57 -178 J8 1750 -11.2 53 -114 19 1870 -18. 2 -54 -160 20 1885_ -17. 8__ -60 -175 _ 對所有群集而言,ASDQnde Spread of Departure) 可假設為常數,在本例中ASD = 2。。相對應地,對所有群 集而 g ASA(Angle Spread of Arrival)可假設為常數, ^本例中ASA = 15。。此外,對所有群集而言xpR (Cr〇ss
PolanZati〇n p〇wer rati〇)可假設為常數,在本例中xpR 7 dB。對不同群集而言,此等參數係為不同的。 無線電頻道的脈衝反應估計為Hu.s n(t,r)可以下式表 示: >
s·n (t,Γ) „_„ Μvraz m*=i
Fu,sfe.m)exp〇dsksin(^nm)).) Frx,u (0n,m )exp(jduk sin(多n,m )).exp(j(〇n.m
8 201128983 :二(:/…為發射天線場域樣式,一⑽ =:舰發射天線中連續2個天線元件間的距 雕 K马波數(k = ? /) ° ’ λ°為無縣電信號的波長),pn為群 集功率,Μ為群隼中活舍^ ^ ^ 動區之數量,m為活動區索引,η為群 集的索引,Φ“為散射器的恆定相位(⑽伽㈣咖)項, Μ =為具有索引n,m及延遲了的活動區之都卜勒頻率。 具有索引n’m的活動區之都卜勒頻率可表示為: (2) HC0Skm -θν) Λ 5 在此V為速度向Έ及ΙΜΙ為在活動區與接收器間之相對速 度0 田接收器天線假設為全向性(〇mnidirectional時,公 式(1)中的脈衝反應估計可被簡化為下式:
'FYkJexP(jdskSi+nm)).〕 l^xP(j(a>n,m+2Wn,mt)^T_rj)J· (3) 脈衝響應估計也可稱為無線電頻道估計,其為根據無 線電頻道扭曲傳遞信號所成的模型。如SCM (Spatiai
Channel Model), SCME (SCM Extended), WINNER (Wireless World Initiative New Radio)以及 IMT-Advanced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等頻道模型 為包括雙向群集的幾何模型。在發射器及接收器端的功率 方位光譜(Power azimuth spectra)如第2及第3圖所示。 雖然頻道係數的產生是由公式(1)中執行加總射線(離散方 201128983 向)而得’群集可以前述參數所定義。換言之,光譜散射器 並非此模型中的必要部件,僅為產生系數的工具。 包括都卜勒及可能基地台天線相關的衰退如同頻道功 率延遲概觀(P。町delay Pr。⑴e)_般,被包含在頻道係 數中。 僅DUT天線相關以及其他DUT天線效應是被遺漏在 室真實的無線電傳輸中。
Hsn(t,r)= ^tiFte^V)eXP(jdskSin^))· 1 ’ έΐΙθΧΡ〇(φ + 2^ηηιφ(Γ-ΓηΛ)] (4) 都卜勒頻率可根據Α〇Α角冑決定。結果是具向量係 數Ηηα’ο的離散脈衝響應。Hn(t r)的維度為i xs,在此 S為基地台天線數量。 群集η的映射可由適當仿真器頻道及〇TA天線執行, 端視群集象徵性方向及群集角度分佈而定。 由2個ITA天線所成的群集到達角度分佈近似可能是 不精確的來源。特別在稀疏〇TA天線配置及狹窄群集中, 也就是說Μ >> Α〇Α角度分佈。在m端的群集角度分佈 值,如在 SCM = 35。、WINNER 3。至 22。、IMT-Advanced 3。 至22。以及TGn 14。至55。’視所形成的模型而定。 為在兩可能DUT天線間產生去相關 (decorrelation),可能必須將單一群集分割成至少二〇ta 天線。若信號是僅由單一 OTA天線發射,此情形等同於以 沒有角度分佈及在DUT全相關之光譜反射。 第2圖說明接收光束的功率方位光譜。在第2圖中, 10 201128983 X-軸是以度為單位的角度,而y_軸是以分貝為單位的功 率。5光束20 0、202、204、206及208係以不同到達角度 接收。5光束200、202、204、206及208可於不同時間點 接收,亦即此等光束的至少一者可具有相對於其他光束而 言的不同延遲。 第3圖說明如第2圖中所示,相同5群集發射光束的 功率方位光譜。在第3圖中,X-軸是以度為單位的角度, 而y-軸是以分貝為單位的功率。既然反射及/或散射群集 僅具些微角度分散,5光束300、302、304、306及308在 發射時僅具些微角度分離。 第4圖顯示ota測試室。DUT400位在中央,而室天線 元件 402、404、406、408、410、412、414 及 416 以環繞 DUT400均勻排列(例如’ 8元件45。)。我們以k = 1 K以及天線空間在角度域△ Θ來表示κ OTA天線的方向。角 度ΔΘ表不2天線元件402至416相關於電子裝置400的分 離量測。天線元件之每一者連接至單一仿真器輸出埠。若 考慮單一天線元件’則仿真器組態為1 X 8 SIMO,若2天 線元件則為2 X 8 ΜΙΜΟ等等。 MS (DUT)天線特性是假設為未知的。換言之,此資訊可 能不會在0TA模中使用。 測試室可以是無回波室。DUT 400,如訂戶終端機,可 由耗接至仿真器418的天線元件402、404、406、408、410、 412、414及416所環繞,舉例而言,仿真器可為EB (Elektrobit) Propsim® C8。仿真器418可包括處理器、 201128983 5己憶體乙及合適的電程式。在本例中,共有8個天線元 件以45°固定角度分散環繞。通常而言,必須具有4〇2至 416至少2天線元件並以分散角△的皮此分散。當具有4〇2 至416至少3天線元件時,分散角么0可相同或不同於任連 續2天線元件402至416。天線元件402至416可與DUT 400 具有相同或不同距離’且天線元件4〇2至416可僅置放一 區域中,而非全角度或全實體角度。DUT 4〇〇可在天線中 具有一或多元件。 以DUT 400透過空中通信可啟動天線設計、極化以及 以此方式排列效果的測試,路徑方向可自由地包含在測試 中。但若在仿真器418及DUT 400間使用纜線連接,則不 可能達到前述測試。 仿真器418具有測試所用的頻道模型。頻道模型可由 執行測試的人員進行選取。此外,干涉及雜訊可以所欲進 行的方式及範圍輸入測試中。頻道模型可為以真實無線電 系統所。己錄的頻道為基礎的重播(p 1 ay back)模型,或是人 工產生的杈型,又或是重播模型與人工產生模型的混合體。 見在假叹仿真器418耦接至或者作用如同無線電系統中的 基地台,以及天線元件402至416發射至MT4〇〇, DUT4〇〇 作用如同無線電系統中的訂戶終端機。當可假設DUT天線 為未知的,且其資訊可在下面範中被忽略。OTA天線 疋件402至416可假設由DT方向角度為认,在此k為… K Κ為天線元件數量。天線元件402至416的角度空間為 常數,汍+1 -轧=Λ0。 … 12 201128983 仿真器418中的幾何頻道模型可映射至天線元件4〇2 至416。仿真器418模擬由基台發射輻射命中群集的情形。 仿真器418同時由每一群集形成反射及/或散射光束,並分 割出發功率及群集延遲適合天線元件4〇2至416之至一 者。由此,天線元件402至416被控制用來重製群集的反 射及/或散射光束。 通常用來表示從群集而來光束的反射及/或散射光束 角度與天線元件402至416不同大於一臨界值,例如可為 1 。而後此光束可使用至少2天線元件4〇2至41 6進行發 射。 在—實施例中,模擬群集的功率可分割為介於以天線 又及群集角度%為準的2天線元件間。最接近群集角 度炉"的天線元件k角度汍可根據下列公式而來 ^ 1 min ^ +-Δ0-©η 仏=A^int -_LLJ. 2 φη Αθ , (5) 在此 λ 有θ』中表示式的最小值,i η七指分割(包括〇 ) 的一整數值。k為 int ) Δ0 -
V Θ 。第二天線元件k + 1可能具有角度汍+ △ θ 由此,所選擇的天線元件至少可能是由群集所反射 及/或散射光φ 士 尤東中主要指向DUT 400者。 13 201128983 對群集η的OTA天線選擇可藉選擇㈣二最相近值至 A〇A公稱角M_inal angle)%而完成。群集 二0ΤΑ天線間分割係根據汍及間 ..... 认+ a立 而定。例如若%正 好在汍及%正中間,對每一部分功率分割為 對天線元件402至416每一者之權重、可由^式計算
Wn, K->.i -φη\ ~Αθ~~ (6) 在此’ i為1或2,k為最靠近群集η角度…的天線元件索引。 群集η對天線元線k的功率匕乘上權重Wn k以使pk + pk" = ^。 第10圖表示在OTA室中的ΑοΑ。線1〇〇〇為α〇α向量以及圓 環為在DUT 400四周的0ΤΑ天線元件。 第11圖表示第10圖中所示天線元件的天線權重。曲 線1100描繪由接收器所視之天線元件光束。天線元件的二 權重1102、1104為非零,當其他為零時。 K = 8 且 ΔΘ = 45。, 2 , AoA % = 37。 。 •1778 = 0.3556 變為 0.8222 = 1.6444 現在假设環繞D U Τ的8天線元件,即 單一基地台天線’單一群集,群集功率 天線元件40 2 (天線Κ)的功率pk變為
Pk = PnWnl = Pn 1-^~~= g 〇 . 〇
l 45。J 以及天線元件404(天線K + l)的功率Pk + 1 Pk+l = PnWn2 = Pn = 9 0
^co 厶· U 第5圖顯示由天線元件4 〇 2、4 〇 4以群集功率分割所形 成之光束5 0 0。饋入不同天線元件的信號可相關於彼此進 201128983 仃相位位移以使方向功率光譜可被修正。相位位移可由基 頻信號以適當的複數係數進行加權,其設定信號的功率及 相對延遲。相位位移也可藉由以相關於彼此所延遲的無線 電頻率信號來執行。例如,延遲可適當地由多個信號延遲 中進订選擇(如數位有限脈衝響應濾波器架構)。所模擬無 線電頻道不同路徑的不同光束可在不同時刻形成。所模擬 無線電頻道一路徑的一光束可在不同時刻形成。所模擬無 線電頻道不同路徑的複數不同光束可在同一時刻形成。 第6圖顯示天線元件群600。在此實施例中,天線可 包括具天線元件6002、6004、6006、6008、6010之至少一 天線群600。因此,如取代天線元件4〇2可能不是僅僅一 天線元件而是多個天線元件6〇〇2、6〇〇4、6〇〇6、6〇〇8、6〇1〇。 舉例而言,每-天線元件4〇2至416可包括5天線元件。 通常地,取代天線元件402可為天線群6〇〇之至少二天線 元件 6002、6004、6006、6008、6010。 右單一 OTA天線元件由具天線元件6〇〇2、6〇〇4 6〇〇6、 6008、6010之天線群600所取代,則映射至〇以天線元件 將較簡化且準確。假設天線群包括N天線元件6〇〇2、6〇〇4、 6006 、 6008 、 6010 。 元件6002、6004、6006、6008、6010的數量會饋入在 每一天線群600中,其可依頻道模型到達(每群集)方位分 佈而定。每—天線群可由單—仿真器輸出埠所饋人,以及 每群中的天線元件6002、6004、6006、6008、6010可與仿 真器透過切換網路620進行連接,可包括至少一分離器、 15 201128983 結合器、衰減器及/或相移器。在一實施例中,切換(即天 線元件選擇)對所有群均可類似及可於每次量測時完成。 以仿真盗仏號為基礎,光束控制器622 需要-群中多少天線元件。一般而言,天線元件的任何: 整數至最大值都可被使用。 在一實%例中,元件奇數可被使用。例如,N = 5可 選1、3、5 π件,僅視頻道模型的配置而定。若頻道模型 中具較窄的群’則3 it件對光束而言可能已足夠。若頻道 模型中具較寬的群,則可對光束使用元件最大值。 一群中天線元件的選擇可由如下算式表示: ((δ ) \ V - min round ^ s ⑺ V I /nJ v 在此 Z = N - 2j 以及 j 為 〇,...,(N _ 3)/2 , r〇und 指四捨五入取分割(最小值為丨)的最相近整數值。 頻道模型至0TA天線的映射可應用下述法則而執行。 设定每一群至適當的仿真器頻道及〇TA天線元件,視群的 公稱方向(nominal direction)而定。對群n的ota天線 το件選擇可由選擇對一群的公稱Α〇Α外最相近的〇ΤΑ天線 群中心认而完成。在一群中由切換622選擇如ζ,之天線 元件數量。 第7圖顯示由天線元件群6〇〇至614所環繞的DUT。 在此例中,600至614的每一群具有3天線元件。光束7〇〇 可使用群602形成。使用8群每群5元件可形成以均勻配 置天線元件所分佈的環形。若一群集為極寬,則要求一極 16 201128983 寬光士寬於w則群集可映射至大於一天線群。 右干群可用以形成—光束。群可以如公式⑷及(5)所 述之相同方式應用以選帛2天線元件。而後,取代選擇2 天線元件’ 2天線原件可為-光束所選擇。在帛7圈中, 光束700可使用群6〇〇及602所形成。 在貫施例中,對天線元件固定權重可被實現以複製 如高斯(Gaussian)或拉普拉斯(Uplacian)類型的群集功 率方位光譜。 使用至少二天線元件的接收以一相對應的方式執行。 因此,此方法可應用於上行及下行。假設目前天線元件4〇2 至416接收DUT 400而來的信號。至少二天線元件4〇2至 416所接收的信號可於訪真器418中結合以形成模擬無線 電頻道路徑信號的接收光束。結合可包括使用公式(4)及(5) 所计鼻的權重Wnk+1加權二天線元件或天線群的功率。此 外’光束形狀及方向的加權可使用複數係數或另一類相位 移。 前述實施例可應用在(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LTE (Long Term Evolution) 、 WiMAX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Fi 及/或 WCDMA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中。 在一可能應用 ΜΙΜΟ (Multiple In Multiple Out)中,信 號會以不同於目前實施例的方式分派至天線元件。第8圖 表示在具有2發射天線元件8 0 0、8 0 2及2接收天線元件 804、806之ΜΙΜΟ組態。二延遲分接點808、810用以表示 17 201128983 仿真器812的延遲元件814至820中不同路徑。來自每一 發射天線800、802的信號會饋入元件814至820中以相同 延遲(分接點808、810)進行信號延遲。以延遲(分接點 808、810)進行延遲的延遲元件814及820其輸出會結合並 饋入天線元件806。同樣地,以延遲(分接點8〇8、81〇)進 行延 遲 的 延遲 元件816及818其輸出會結合並 饋入 天線 元 件804 0 第 9 圖表 示本實施例之一範例。在本例中 ,在 0TA 測 試之 一 益 * »*> 回波 室的複數天線元件中922具有2 發射 天線 元 件900 、902以及2接收天線元件904、906。2 延遲 分接 點 908, • 910 代表仿真器912延遲元件914至920 中的 不同 路 徑。 來 1 發射 天線900的信號會饋入延遲元件 914 、916 0 延遲 元 件 914 以相對應於延遲分接點9 0 8對 信號 進行 延 遲, 以 及 延遲 元件916以相對應於延遲分接點 910 對信 號 進行 延 遲 〇 來 發射 天線9 0 2的信號會饋入延遲元件 918 、920 0 延遲 元 件 918 以相對應於延遲分接點910對 信號 進行 延 遲, 以 及 延遲 元件9 2 0以相對應於延遲分接點 908 對信 號 進行 延 遲 。以 相同延遲(延遲分接點910 )進行 延遲 的延 遲 元件 914 及920其輸出會結合並饋入天線元件 906 。同 樣 地, 以 相 同延 延遲(延遲分接點910)進行延遲 的延 遲元 件 916及918其輸出會結合並饋入天線元件9〇4。因此,若不 同延遲分接點代表不同AoA時’會饋入不同邊線元件9〇4、 906。 18 201128983 在OTA室中的空間效應創造對應於以頻道模型為基礎 的積和(sum_of-sinusoids)。一對時空頻道模型參數的計 算技術’稱為Lp-norm方法,可對ota頻道模型進行修正。 對一準確的空間相關模型,成本函數如Lln〇rm Ep(g,, g2, ···,gK)可被最佳化
灼,J-D|2, (8) m=l 1 在此^ ( Διη,供ο, )為天線元件之天線元件空間(m上的理 論空間交叉相關,灼為公稱Α0Α,σφ為角度分佈,以及3(1)為 以實際0ΤΑ天線元件所獲得之空間交叉相關。、可由ds/Ac 所定義,在此ds為天線元件402至416間以公尺計量之距 離’及為無線電信號電磁輻射的波長。[匕⑽㈣可用其他 正規法(norm)進行最佳化,以及最佳化可根據其他成本函 τ最佳化的目的是為藉由最小化前述關於增益因子g 或直接關於權重w的成本函數以決定權重w 〇ta天線元 件。或者,最佳化可由梯度法(gradientmeth〇d)、半空= 法(half space method)或其他類似方法執行 通常交又相關p可以增益因子
,gO = A (9) G = (gl,g2,…,gK)= 在此為f的反函數。 相對應地G可被表示為交又相關 …,❾)=Γ丨(P), (1〇) 19 201128983
Laplacian shaped PAS (Power Angular Spectrum) 的理論交又相關函數p (Am/ Po, 〇>)定義如广万Η
p(Am, φ〇, σφ) = Jexp(- j2^Am sin(iP0 + ^))^=—exP όφ (Π) 實作上’其可由捨去Laplacian pas或離散逼近計算而得。 0ΤΑ天線元件所獲得的空間相關可定義如 广K* 丨 K. p(KA) = Xgki l]gkiexp(-j2^msin^) (19) V i=l y/ k=1 ' 7 K’代表在OTA室複數天線元件中活動天線元件的數量。活 動天線元件形成所需的光束。空間天線8 〇TA元件的解法可 選擇 Γ =3’趴 e {〇' 45。’ 90。,135。,18〇' 225。,27〇。, 315°,360。}以及gk可被限制以使❾c [〇,丨]。空間 值Μ可為50。由於公式⑻為一凸函數(c〇nvex Wti〇^, 最佳化可在K'維空間應用二元搜尋而執行。二元搜尋必須 執行loW =κ’ 1〇以次(即計算公式⑻卜匕為以c [〇,1]·的點數量。舉例而言,若L = 1〇〇〇及r = 3 ,僅 需重覆計算30次。以此等參數使用蠻力法(咖 method)公式(8)可能需要100〇3= ι〇9解法。 公式(8)可應用(11)及(i 2)計算, T异且使用數值最佳化方法 (numerical 〇Ptimizati〇n meth〇d) , 〇α)如梯度法及半空間法。 為簡化符號,我們將權重記為向量G ® = (9ι.92.···.9κ), (13) 以及設定相位項為向量Α ,η 20 (14) 201128983
Am - (am1,am2’".,amK_) = (eXP(~j2^Sin^exP(H2Mmsin.J...,exp(-j2MmSin,r)) 以及理論交叉相關為純量& A =例,%)· (15) 現在Ep可由解梯度的〇而最小化 n G A Pm--77,- Zl1gk-(G-A)K,'| 2^k=i9k I ILgk , 〇 (16) ^^p(9i.92.-'>gK)= 在此Uk為第1 , 早4基向置。刖述梯度等式可設定κ’等式 其可相關於權重§1(被解。
M Σ Pxu G· A τ·ηΚ· (g’aK) m*i Zk=1gk VA" M Σ Prr\ " G· A ^Xm9k-(G-A)K-) msi xpK' ^ 2-(k=l9k J (17) 等式(17)代表等式的分析集(嶋lytical set),即使梯片 (16)為〇。 饰度
+準確相關模型L2一norm最佳化可使用下述參數。首 先’最近K’夭綠-ViL , "疋件至公稱到達角外可藉由從序列取第一 K索引為k i而被搜尋 |eXP°"〇)'exp(j^i<|exp(j^)--p(i^ 〇 牛kl疋最近於公稱到達角史。。接著,公稱到達角灼 可在公式(8)_5 、)中設為0以形成空間交叉相關-(△」 ρ(δ„,) = if y κ; ltr9kiJ 2:gkiexp(-j2^msinfei-^)) (18) 21 201128983 換言之,對準確相關模型公式(8)及(丨〗)中的公稱到達 角外可四捨五入至最相近0TA天線方向心。然後κ,活動〇TA 天線元件(奇數天線)可被選擇對稱地還繞天線ki。根據經 驗,Γ應為Κ’ Δ0〈18Ο。。若如K’ =3且么0=45。,則天 線元件角度&= -45。、〇。及4= 45。可為等式d 2)而設 疋。目則係數{gk -丨,gk,gk +1}可由最小化公式(8)而決定。 其他係數gk等於〇。例如,在第丨〇圖中,天線索引為3、2及 4以及對應角度為90。、45。及135。。 最後’群集η以及對應的天線元件κ的權重Wn. k可記如下 wn. k = VST > (19) 在此’係數gk分別為每一群η分別決定。 第12圖表示3天線元件的理論空間相關1 2 〇 〇以及具 有8 0ΤΑ天線元件45空間的Lap lac i an P AS理想空間相 關12 0 2之一範例。 在OTA室中,天線元件的位置是固定的。當模型化任意 到達角度(AoA)時,OTA天線間的方向必須被插入。此可藉 由最小化公式(6)的範數(norm)來達成,藉由使用實際公稱 到達角度φ。而不施行四捨五入。否則,此可如前所述。 在第1 3圖及第14圖之範例中,天線元件的權重由聯合 最佳化所決定。第13圖表示天線元件的權重13〇2、1304、 1306、1308及1310以及結果pas 1300。第14圖表示3天線元 件的理論相關1 4 0 0及理想空間相關丨4 〇 2。此範例關連於在 Rx上具8 0ΤΑ天線角度45°空間的二維ULA,α〇Α = 100。。目 22 201128983 « 標AoA為100°以及目標交叉相關〆△,,)以〇. 5波長分離 產出(yield) | p| = 〇. 2476。結果相關矩陣Rrx_abs於下定 義且第1 3圖中PAS上的最大結果為1〇1。。
Rrx_abs = Γ1 0000 °·24041 0.2404 1.0000 在無線電頻道模擬中,頻道脈衝響應會饋入仿真器中 且以傳輸信號所旋繞。在傳統模擬中,不同ΜΙΜ〇頻道(Τχ/Κχ 天線對)的脈衝響應具有相等功率延遲pr〇f丨le以及tap數 量。OTA環境的模型化是不同的。頻道脈衝響應可被分解d 及重組對不同的OTA天線元件,以群集(分接點)A〇A資訊為 基礎。實現SCM模型之一範6群集15〇〇、15〇2、15〇4、15〇6、 508 及 151G 原始 PDP(p〇wer Delay PrQfile)說明於第以圖 中。在0ΤΑ模擬情況下的8頻道延遲分接點映射說明於第“ 圖中。具有6群集,每一群集具有不同延遲。 。除了以功率權重分接點映射至〇TA天線,原始饋入信 虓同時必須藉由都卜勒移轉進行修正。此舉為獲得所欲相 2及遍效應所必須。在每—幾何頻道模型中假設移動 :可移式終端。終端移動由速度向量以行進角度 方向來描述。 若平面波具有 可記為: 天線k的方向汍而非方向供 公式(2)
Hcosfe -θν) I~· (20) 23 201128983 現在,對OTA天線元件k及
結果為 /、n的都卜勒相關項C
Ckn = 〇k- (21) 最後,舉例而言,除了以權 0ΤΑ *綠-从 n k的功率加權外,由 天“件k所傳輸群集„的模擬無線電頻 杈擬無線電頻道Hsn(t,r)可為 S'n(t,Γ),
Cu所移轉的都卜勒。 ’ 不由都卜勒相關項
Hs°n"(t,r) = wnkHsn(t,r)exp(j2^Cknt), (22) H在此二:(t’0為以公式⑴、⑻及⑷所表示脈衝響應 盞^ ,Γ及Ut,0為基礎的内部模擬無線電頻道。模擬 :’、4電頻道《Μ表示天線元件k的模擬無線電頻道,其 相關於天線疋件402 1 416將被移轉或已被移轉以及使 ,重wn.k的DUT 400。此外’模擬無線電頻道㈣同時 可藉由項exp( j2;rCk,nt)被都卜勒移轉。 _ 0ΤΑ頻道模型的準確性可同時被列入考慮。帛17圖表 不DUT空間解析度為24。,0ΤΑ天線元件數量為8,以及天 線元件空間為45。的情況。0TA天線元件記為環狀。參數 1700指AoA向量’而參數17〇2指速度向量。 第18圖表示第17圖中所描述由接收器所視的pAS 18 〇 〇 °環狀1802說明天線元件的相對功率。pAS丨8〇 〇具 有2峰且此不為所欲見。 第19圖表示DUT空間解析度為24。,0ΤΑ天線元件數 ϊ為1 6 ’以及天線元件的空間為22. 5。時的情況。0ΤΑ天 24 201128983 線元件S己為環狀。參數1 900指A〇 A向量,而參數1902指 速度向量。 第20圖表示第19圖中所描述由接收器所視的pAS 2〇00。環狀2002說明天線元件的相對功率。PAS 2〇〇〇僅 具1峰且此為所欲見。DUT天線陣列大小決定空間解析度。 一經驗法則解析度對λ/2ιαΑ為96VM,在此肘為DUT天線 數量。例如,一 2天線ULA,即M = 2,導致化a〇a及一 4-天線ULA導致24。AoA。因此,0TA天線元件間的空間會 小於DUT的空間解析度。 以拉普拉斯形成外形的PAS以及35!>rms方位分佈,可 ㈣以具OTAt 8天線元件的—波長大小陣列,以及具〇ta 至16天線元件的二波長大小陣列。 群集PAS模型化所使用精Α邊線數量決定於可呈有 準確相㈣DUT陣列大小。_大小應為小但卻具較多天 線X件在0TA中,DUT可具有較大維度。 第21 ®表示4 5傳輸天線元件的m 21〇〇以及且3 傳輪天線元件的PAS 21〇2。 '、 a枯UTA天線元件都卜 ,…丨千刀久 頻道功率延遲概觀,可被包含於頻道係數中 頻道係數可由修正公式(18)而產生 Ηδ,π(ί’7)= Fb.s(《m)exPGdsksin(《m)).) 巾=1 Ι^χρ〇(φ + 2πϋη m φ(Γ Ά (23) 在此k為波數定義為k = 2π/Λ0。 右〇ΤΑ室具有雙極化天線元件,嚙a # i υ 1干頻道係數公式可分 25 (24) 201128983 記為V及Η極化:
HH.s.n(tr)=V^Z dFisk, e exp^:m) 7<ΐθχρ(]φί: Τ<ϊΘΧΡ(]Φη; 丨)exp(j<D;hm) xp(jdsk sin(^n,m ))exp(j(2^nm φ{, r - rn eXP(j<m) 7^ΘΧΡ〇Φ _V<iexp(j〇S;) exp(j〇 d exp(jdsk sin(^n m ))exp(j(2^n m t)>5(r - hh n,m> i,m, (25) 在此k及k為天線元件v (垂直)及h (水平)極化的場域樣 式。相位項Φ;^等為亂數啟始相位e [ 〇, 2π ]以及^為交叉 極化功率比率(XPR)。 注意都卜勒頻率%m仍以AoA角度為基礎所決定。結果 為具矩陣係數Hn(t,r)的離散脈衝響應。Hn(t, 〇的維度為 在一單一極化情形1 x S以及在一雙極化情形2 χ s,s為 基地站中的天線元件數量。此步驟可使用Matlab實現幾何 頻道模型,如SCME或WINNER模型。 _其次’群集n映射至適當的仿真器頻道以及〇ta天線 元件’視群集公稱方向及群集角度分分佈可被執行。所選 擇方法視準確ΑοΑ(參考公式⑸)、準確空間相關(參考公 式(18))或兩者的平衡結合(參考帛14_及其解釋)是否強 ::定。此方法係以單一極化所描述,但其也可應用雙極 化情形。唯-不同為在雙極化情形下, 所得的V (垂直)及Η〆u T u U ; Η (水平)極化頻道脈衝響應可分別映 射至0ΤΑ天線元件ν及Η極化。 第22圖表示GTA室以8天線均以間分佈雙極化室天 26 201128983 線元件 2202、2204、2206、2208、2210、2212、2214 及 2216 β又定。在第22圖中,V-極化元件實際正交於紙面(方 位平面)。若雙極化ΟΤΑ天線元件如第22圖中所使用,一 仿真器組態可以一基台輸出信號1 X 16 SIMO,以二基地 口輸出仏號2 X 16 ΜΙΜΟ等。舉例而言,天線A1V標記第 一 0ΤΑ天線位置以及水平(ν)極化元件,α8η標記第八〇τα 天線位置以及垂直(Η)極化元件等等。 以上解釋關於以天線元件在〇ΤΑ室形成至少一天線樣 式的方法。現在我們檢驗如何旋轉每一天線樣式環繞DM 及天線元件。 第23圖及第24圖顯示模擬無線電頻道在簡化型態中 的移轉。第23圖表示一實施例仿真器模擬僅一發射器或接 收器’以及僅形成一光纟500。在此範例中,仿真器418 具有切換器230。、控制器23〇2及記憶體23。4。一輸入信 唬代表由基地台所來的信號,可被饋入切換器23〇〇。仿 真器418的控制器23〇2控制切換器23〇〇的狀態,在此方 法中其控制模擬無線電頻道的移轉。權重可被包括在振幅 及相位移轉中。藉由以適當方式控制切換器,由模擬 無線電頻道饋入天線元件4〇2至416的信號所形成的光束 5〇0,可被電子性的環繞DUT 500及天線元件4〇2至41 6的 圓㈣轉。在第23圖的範例中,切換器八及Η被切喚閉合 以提供天線元件410及412RF信號,以及Β至G被切換開 放以不攫取形成在—通信時刻的光束活動部分。饋入天線 凡件410 & 412的RF信號可能會彼此干涉以形成指向贿 27 201128983 400的光束500。光束5。〇可為一接收光束或一發射光束。 第24圖表示仿真器418以及切換器23〇〇在另一時 刻’其可為通信時間序列中第23圖所示的下一時刻。在第 23圖中,決定天線樣式最相近的切換器為a及g。在第μ
圖中,由於旋轉增加,最相近的切換器為。及Η。切換器A 至Η在第23圖及第24圖時刻間的狀態改變,可幾何地移 轉關於天線元件402至416模擬無線電頻道。切換器Α至 Η在第23圖及第24圖時刻間的狀態改變,同時導致光束 5〇〇以-對應至天線元件4〇2至416間距離&離散步驟進 行移轉。因此’光束500以離散方式旋轉角度^之方向, 此即等同於二天縣元件術i416間的角度光樹5〇〇 以角度△«旋轉可發生多次以使光束5〇〇可完全環繞雨 400旋轉至一次。 開放切換器對應加權言號至或從天線元# 4〇2至 416為零。閉合切換器’依序對應加權灯信號,至或從天 線元件402至416為實際權重。因此,切換器…可能 完全不需I,但每一切換器A至H可能由以實際權重放阿 RF信號的放大器所取代。也就是說,藉由移轉每一權重由 天線兀件至另纟線元件,模擬無線電頻道可對天線元 件402至416設定新位置 '然後,控制器23〇2可移轉權重 從天線元件402至416之-至另-作為-時間函數,以利 用大於一方向的一天線樣式執行DUT 4〇〇的測試。也就是 說,DUT的個天線從多個方向。也就是說模擬益 線電頻道可藉由將權重由m件移轉至另—天線元件 28 201128983 而對天線元件402至416設定新位置。 第25圓表示—實施命卜仿真器—模擬二 收器。例如,第一俨骑ςι万筮-户站 接 ^ 弟仏號S1及第一佗唬S2可直接饋入仿真 益418’信I虎S1和S2為兩個不同基地台的信號。相反地' 仿真器可輪出信號S1# S2,信號可由二不同基地台所接 收。當傳輪導向而400,每-信號S1和S2會饋入fir /慮波器2500至2530,其根據頻道模型以扭曲信號。當從 叹予母仏唬S1和S2會從FIR濾波器25〇〇 至2530接收,其根據頻道模型以扭曲信號。一般來說,信 號S1和S2的數量可超過二。不同基地台的信號si和μ 可饋入不同的FIR濾波器’以利以獨特方式扭曲信號。關 於天線元件402至416至少一光束5〇〇的移轉,可利用改 變FIR濾波器2500至253〇中的權重係數而執行。 第26圖顯示FIR濾波器的方塊圖,可包括類比-至一 數位轉換器2600、加權元件26〇2、排置如移位暫存器之延 遲元件2604、放大器2606、加法器2608、都卜勒元件261〇 以及數位-至-類比轉換器261卜類比—至-數位轉換器26〇〇 接收類比k號S1或S2。不具加權元件2602及都卜勒元件 261的FIR濾波器基本功能如下所述。來自類比_至_數位 轉換器2600的數仏號义^)在每一延遲元件26〇4被延遲, 此等延遲可具相同或不同時間長度,以及所延遲的信號會 在放大器2606中以所欲頻道係數hj(i)被放大,在此i = [0,…,N]以及j = [ 1,...,κ],參考第25圖中FIR濾 波器2500至2530。頻道模型由頻道係數= [h(〇),…, 29 201128983 h(N)]所疋義’其也稱為無線電頻道模擬或爪濾波器分接 點係數。信號元件在加法器2608中加總以及所加縱信號在 數位至類、比轉換器2 6! 2中轉換為類比形式。 在一貫施例中,每H慮波器2500 i 2530可能包 括加權元件2602。加權元件謂可放置在類比—至_數位 轉換益2600以及數位—至_類比轉換器2612間任意位置, 只要所有延遲信號元件在延遲之前或之後加權。加權元件 26〇2可為乘法器,其以權重I乘模擬無線電㈣i 以提供乘積Wn.kHn.k。 在-實施例中,每_ FIR濾波器可額外組成一都卜勒 元件2610。都卜勒元件可以是乘法器,其將加權無線電頻 道W“H…上都卜勒移轉exp( j2<n kt),以提供乘積 wuLexpCdt)。都卜勒元件26ι〇可放置在類比—至— 數位轉換器2_以及數位—至,比轉換器2612間任意位 置,只要所有延遲信號元件在延遲之前或之後進行 移轉。 加權係數w可利用公式⑵、⑻、⑻及(19)計算而 得’以及加法器2_的頻道信號輸出可乘上權“…權 重可與頻道係數結合以使延遲信號在川遽波器中乘上乘 積Wn.khj。同樣地’ #卜勒移轉expQUt)可在乘法器 2606 中、,’。0 以形成 。當項 wLxpWU)加總時可得到所欲輸出
Wn kHn keXP(j2忒n,kt)。FIR 渡波器 2500 至 2532 中權 ^ Wnk 可改變以使至少-光束5GQ可環繞謝進行移轉。模 30 201128983 擬無線電頻道的旋轉可包含在公式(2)、(6)、(8)及(Μ) 最佳化不同角度炉η, π、奶或%的權重計算中。加權係為Η = [h,’…,hK]’依序可依類似方式視實際無線電頻道特性 量測進行改變。 通常地,無線電頻道係數h可為實數或複數。複數頻 道係數當仿真器使用正交調變時所必須,其中信號會分割 成二部分。實數信號部分I(Inphase)會乘上無相位位移的 載波,以及想像信號部分Q (Quadrature)·上具相位位移 的載波。如此,信號X可表示為χ =〗+ jQ,在此I為實 數部分,Q是想像信號部分以及j是想像單元。 以數子式表示,FIr渡波器的輸出信號^(n)可表示為 延遲信號與頻道係數積之和的旋積: y(n) = x*h = I;h(k)x(n-k), (26) ka1 在此,*代表旋積運算及n代表信號元件的索引。信號χ及 y及頻道脈衝響應模擬h可以純量、向量或矩陣形式表示。 第27圖表示天線元件402至416天線樣式中二光束 5 00、2700的通信時刻。光束5〇〇、27〇〇代表模擬無線電 頻道的天線樣式。在此範例中假設光束2 7 0 0由天線元件 410所形成’以及光束500由天線元件414及416在第一 時刻所形成。 第28圖顯示第25圖中所示時刻的下一通信時刻。相 同光束500、2700由仿真器418旋轉至關於DUT 400及天 線元件402至41 6之下一位置。光束移動代表模擬無線電 31 201128983 頻道的角度光譜移轉。意即模擬益雄 做無線電頻道不改變但可隨 DUT 400及天線元件402至416淮并** & 王4 1 d進仃旋轉。同時必須理解 者為。天線樣式或功率角度光譜可對天線元件4〇2至416 進行移轉。光束議位在天線元件41。及412間且可能由 他們所形成。光束500可在同方向移動相同的量。取代以 -天線7L# 402 i 416增加角度移轉每一光束5〇〇、 27。。。仿真器418可移轉每一光束5〇〇、25〇〇大於或小於 角度ΔΘ。當模擬無線電頻道改變為具有新路徑的新群集 時’模擬無線電頻道會對天線元件4〇2 i 416 &哪4〇〇 以類似方式進行移轉。 一般而言’仿真器418可對複數天線元件4〇2至416 移轉模擬無線電頻道c以利在一無回波室中不同通信時刻 將每一光束500、2700由不同方向導向DUT 4〇p在此範 中藉由移轉母—光束以關於天線元件402至416及j)UT 預疋量’模擬無線電頻道可對天線元件4 〇 2至41 6設 疋至—新位置。設定及移轉數量可大於一。每一光束導向 DUT 400的次序可為暫時的。 仿真器418可分別在每一時刻形成天線元件的權重。 另外仿真器418可具有事先儲存權重的記憶體2304,以及 真器418的控制器2302可於每一時刻由記憶體2304擷 '吁’以在仿真器418與DUT 400通信期間對天線元件 4〇2至416進行無線電頻道移轉。所需權中可在仿真器418 中°十异或在其他電腦計算並事先儲存於記憶體2304中。 權重可使用公式(2)、(6)、(8)及(19)計算。模擬無線 32 201128983 電頻道的旋轉可被包含在藉由不同角度或%以最佳 化公式(2)、(6)、⑻及(19)的權重計算中 V. ™ ψτ\, ΒΙ Λ 1 W增加’如增加2(r以便計算模擬無線電頻道每— 天線樣式新方向的權重。現在假設模擬無線電頻道的—天 線樣式具有4光束’ 4光束具有初始到達角度10。、13〇。、 256及300。。表二顯示環繞m4〇〇 一次增加2〇。的旋轉。 表二模擬無線電頻道光束的旋轉 Initial angle Γ° 1 1st shift [° ] ~— --— 2nd shift [° ] 3rt shift [° ] • ·» 14th shift Γ° 1 10 130 30 50 70 • ·» 350 150 170 190 • · · 110 256 300 ~ —___ 276 296 316 • · · 236 320 340 360 … 280 如第23圖所示,記憶體23〇4可具有每一通信時刻切 換器A至Η的控制狀態資料。在仿真胃418及,4〇〇的 通信期間,仿真器418的控制器2302可由記憶體擷取資料 以在不同時刻設定切換器八至H為不同狀態,從而旋轉模 擬無線電頻道。所須資料可事先計算並儲存於記憶體23〇4 中。 第29圖顯示信號分派至天線元件4〇2至416透過衰減 器2900至2930及相移器2932至2962之一實施例。模擬 無線電頻道可被形成及旋轉藉由接收來自衰減器29〇〇至 2930中控制器2302適當的權重命令,以及接收來自相移 器2932至2962中控制器2302適當的權重命令。衰減器 2 900至2930的權重命令可為放大器,可增加或減少衰减 201128983 器的振幅。相移器2932至2962的權重命令可前進或阻礙 相移器中RF-信號的相位。相移器可為一具有可控制延遲 的凡件。_比相移器的操作可根據—非線性現象。類比相 移器可改變電容以作為電壓控制功能,以及如為一變容二 極官。數位的衰減和相位位移,可使用—或二乘法器和複 雜權重而7C成’在-個貫部決定了衰減(放大)以及虛部決 定了相位位移。至天線元件4〇2 i 416的信號可使用不同 權重而進行相位位移及衰減,以使形成及位移dut 4〇〇的 每一無線電頻道。 在根據積和的仿真器中,天線元件402至416的RF信 號,可用衰減盗2900至2930以及相位位移2932至2962 形成,以及射頻信號可透過至少二天線元件4〇2至416發 射與接收,以形成所需的天線樣式以及移轉關於天線元件 402至416的天線樣式。天線元件4〇2至416為DUT 4〇〇 Φ成至少一光束5〇〇、2500。這種溝通由於干涉提供在DUT 400空中衰退。所有天線元件4〇2_416在形成至少一光束 時可被活化。它也可能只有一小部分的天線元件4〇2至416 被活化。積和仿真器的習知解決方案以描述在Patzold,M. et. al. study of Stochastic and Deterministic
Procedures for the Design of Simulation Models for Spatial Channels”,第 1924 至 1931 頁,Proc. 13th IEEE
Int· Symp·個人、室内及移動無線電通信,ieee piMRC 2002 ’葡萄牙里斯本,2002年9月15至18日。該解決方 案缺乏關於DUT 400模擬無線電頻道的電性實現移轉。 34 201128983 a 二I:電頻移轉為三維,利用天線元件但沒有被放置在 後確定實體角度。 的方向具有至少-光束’然 來二實Γ中,4°"能經歷以至少-光束接收 來自天線44〇2至416的信號’其為結合來自至少一對 應群集的反射及/电 ❹以? I 天線元件至416可能 自:,、>、-光束接收來自DUT4〇〇的信?虎,其為結合來 41"ή對應群集的反射及/或散射。當天線元件402至 -贿_的實體_維持不變, 相關於贿400進行移轉謝4〇〇。 &“位移 第30圖顯示透㈣真 與電子裝置進行通信之方法流程圖式下 必絲也V * 矛圖。在步驟3000中,揭露 和轉與仿真器相耦接之複數 it…丨产一… 件相關之模擬無線頻 j波i巾對模擬無線頻道 測試下與裝置進行通信。 j万门之
前述實施例以如ASic(專用集成電路)或V 積體電路)電路所實現。此外或附力,^ 超 驟之f t 次附加,本發明所提出方法步 驟之貫施例可由電腦程式實現,電腦程 腦程序之指令,電腦程序用 m丁電 任’貝】ό式中透過仿直器的指μ 無線電頻道與一電子裝置進的杈擬 及/或電腦程式為基礎控制:。仿真器可以電子電路 及無回波室中每一光束的至少一移轉。 氣人 電腦程式可由一電腦或— 处益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 35 201128983 中。電腦程式媒體可為如一電、肖、光學、紅外線或半導 體系統、裝置或傳輸媒體’但不限於此。纟電腦程序中可 能包括下列至少一媒體:電腦可讀媒體、程序儲存媒體、 記錄媒體、電腦可讀記憶體、隨機存取記憶體、可抹除可 程式化唯讀記憶體、電腦可讀軟體分派組件、電腦可讀信 號、電腦可讀電訊信號、電腦可讀的印刷品以及電腦可讀 壓縮軟體組件。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 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 和範圍内,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 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說明無線電信號的傳遞。 第2圖說明接收光束的功率方位光譜。 第3圖說明發射光束的功率方位光譜。 第4圖顯示在0ΤΑ測試室中的量測組態。 第5圖顯示由天線元件所模型化之光束。 第6圖顯示天線元件群以及相關天線群交換電路。 第7圖顯示由天線元件群所環繞的DUT。 第8圖表示在ΜΙΜΟ組態中天線的控制延遲。 第9圖表示在0ΤΑ室中天線的控制延遲。 第10圖表示在0ΤΑ室中的α〇Α。 第11圖表示第10圖中所示天線元件的天線權重。 36 201128983 第12圖表示3天線元件的空間相關。 第13圖表示天線元件的權重以及結果 第14圖表示理論相關及理想空間相關。 第15圖表示6群集的pDp。 第16圖表示8頻道的延遲分接頭映射。 的空間為窄 時 第17圖表示DUT空間解析度比天線元件 的情況。 个a圃衣不隹弟17圖中的PAS。 第19圖表示DUT空間解析度比天線元件的空 的情況。 二4為寬 第20圖表示在第19圖中的pAS。 第21圖表示具3及5天線元件的pAS。 第2 2圖表示極化天線元件。 第23圖顯示具切換器在一狀態中的仿真器。 第24圖顯示具切換器在另一狀態中的仿真器。 第25圖顯示具fir據波器的仿真器。 第26圖顯示FIR濾波器。 第27圖顯示具2光束在一位置的ota室。 第28圖顯示具2光束移動至另一位置的a室 第29圖顯示具哀減器及相移器的仿真器。 第30圖顯示本發明之一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發射器; 37 201128983 102〜110-天線元件; 11 2-接收器; 114-天線; 116〜122-天線元件; 124-傳輸光束; 126、128-群集; 13 0 _光束; 1 260〜1284-群活動區域; 200〜208-光束; 300〜308-光束; 400-DUT ; 402〜415室天線元件 418〜仿真器; 600-天線元件群; 620-切換網路; 622-光束控制器; 6002〜6010-天線元件; 602〜614-天線元件群; 700-光束; 800、802-發射天線元件; 804、806-接收天線元件; 808、810-分接點; 812-仿真器; 814〜820-延遲元件; 38 201128983 900、902-發射天線元件; 904、906-接收天線元件; 908、910-分接點; 912-仿真器; 914~920-延遲元件; 922 -無回波室; 2202~2216-室天線元件; 2300-切換器; 2302-控制器; 2 3 0 4 -記憶體, 5 0 0 _光束; 2700-光束; 2 5 0 0 -光束; 2500~2530-FIR 濾波器; 2600-轉換器; 2602-加權元件; 2604-延遲元件; 2606-放大器; 260 8-加法器; 2610-都卜勒元件; 2612-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2900~2930_衰減器; 2932〜2962-相移器。 39

Claims (1)

  1. 20112898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以一電子裝置(400)透過一仿真器(418)之一模 擬無線頻道於測試下之通信方法,其特徵在於: 最佳化由天線元件所獲得之一理論空間交叉相關與一 空間相關之一成本函數以決定天線元件(4〇2至4〇6、 6002、6010)之權重; 以上述權重為基礎,以至少二天線元件(4〇2至4〇6、 6002、6010)形成一模擬無線頻道之至少一光束(5〇〇、 7 〇 〇 );以及 移轉與上述仿真器(418)相耦接之複數天線元件(4〇1 至406)相關之上述模擬無線頻道,以利在一無回波室中對 上述模擬無線頻道使用不同方向之測試下與上述裝置(4〇〇) 進行通信。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測試 下藉由導引至少一天線元件(402至4〇6、6〇〇2、6〇1〇)之至 少一光束( 500、700)以不同方向指向上述裝置(4〇〇)以移轉 (2700)上述模擬無線頻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二連 續通信時刻間,以小於或大於二天線元件(4〇2至4〇6、 6002、6010)之一距離(ds),轉移關於上述電子裝置(4〇〇) 之上述模擬無線頻道之上述功率角度光譜,以利以小於或 大於上述二天線元件(4〇2至4〇6、6〇〇2、6〇1〇)之一角度 (△ Θ)改變一光束(5〇〇、7〇〇)之上述方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二連 40 201128983 續通信時刻,以二天線元件(402至406、6〇〇2、6〇1〇)之— 距離(ds),轉移關於上述電子裝置(4〇〇)之上述模擬無線頻 道之上述功率角度光譜,以利以上述二天線元件(402至 406、6002、6010)之一角度(△ θ)改變一光束(500、7〇〇) 之上述方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於一第 一時刻,將上述模擬無線頻道饋入上述複數天線元件(4〇2 至406、6002、6010),以用至少一天線元件(4〇2至4〇6、 6002、6010)形成至少一路徑之一信號之至少一光束(5〇〇、 700); 設定上述模擬無線頻道至相關於上述複數天線元件 (402至406、6002、6010)之一新位置;以及 於一第二時刻,將已設定至一新位置之上述無線頻道 饋入上述複數天線元件(402至406、6002、6010),以用複 數天線元件(402至406、6002、6010)之至少一天線元件 (402 至 406、6002、6010)形成上述至少一光束(5〇〇、7〇〇)。 6. —種透過一仿真器(41 8 )之一模擬無線頻道於測試 下與一電子裝置(400)進行通信之測試系統,其特徵在於上 述測試系統係設定為: 最佳化由天線元件所獲得之一理論空間交又相關與一 空間相關之一成本函數以決定天線元件(4〇2至4〇6、 6002、6010)之權重; 以上述權重為基礎,以至少二天線元件(4〇2至4〇6、 6002、6010)形成一模擬無線頻道之至少一光束(5〇〇、 41 201128983 7 0 0 );以及 移轉與上述仿真器(418)相耗接之複數天線元件(4〇ι 至406)相關之上述模擬無線頻道,以利在一無回波室中對 上述模擬無線頻道使用不同方向之測試下與上述裝置(4〇〇) 進行通信。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系統,其中’上述測 試系統係設定為:在測試下導引至少一天線元件(4〇2至 406、6002、6010)之至少一光束(5〇〇、7〇〇)以不同方向指 向上述裝置(400)。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系統,其中,上述測 試系統係設定為··於二連續通信時刻間,以小於或大於二 天線元件(402至406、6002、6010)間之一距離(ds),轉移 關於上述電子裝置(400 )之上述模擬無線頻道之上述功率 角度光譜’以利以小於或大於上述二天線元件(4〇2至 406、6002、6010)之一角度(△ 0 )改變一光束(5〇〇、7〇〇) 之上述方向》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系統,其中,上述測 試系統係設定為:於二連續通信時刻,以二天線元件(4〇2 至406、6002、6010)之一距離(ds)’轉移關於上述電子裝 置(400)之上述模擬無線頻道之上述功率角度光譜’以利以 上述一天線元件(402至406、6002、6010)之一角度(△ 0 ) 改變一光束(500、700)之上述方向。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系統,其中,上述測 试糸統係設定為: 42 201128983 於一第一時刻’將上述模擬無線頻道饋入上述複數天 線元件(402至406、6002、6010)’以用至少一天線元件(4〇2 至406、6002、6010)形成至少一路徑之一信號之至少一光 束(500 、 700); 設定上述模擬無線頻道至相關於上述複數天線元件 (402至406、6002、6010)之一新位置;以及 於一第二時刻,將已設定至一新位置之上述無線頻道 饋入上述複數天線元件(402至406、6002、6010),以用複 數天線元件(402至406、6002、6010)之至少一天線元件 (402 至 406、6002、6010)形成上述至少一光束(5〇〇、7〇〇)。 11,一種透過一模擬無線頻道於測試下與一電子裝置 (400)進行通信之一仿真器,其特徵在於上述仿真器係設定 為· 最佳化由天線元件所獲得之一理論空間交叉相關與一 空間相關之一成本函數以決定天線元件(4〇2至4〇6、 6002、6010)之權重; 以上述權重為基礎 6002、6010)形成一模 7 0 0 );以及 ’以至少二天線元件(402至406、 擬無線頻道之至少一光束(500、 移轉與上述仿真u / 。(418)相耦接之複數天線元件(4〇1 至406)相關之上述模擬益结拖 i棋徵無線頻道,以利在一無回波室中對 上述模擬無線頻道使用$回士 & , Π方向之測試下與上述裝置(4〇〇) 進行通信。 43
TW099115766A 2009-06-03 2010-05-18 Over-the air test TW20112898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FI2009/050471 WO2010139840A1 (en) 2009-06-03 2009-06-03 Over-the-air tes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8983A true TW201128983A (en) 2011-08-16

Family

ID=4329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5766A TW201128983A (en) 2009-06-03 2010-05-18 Over-the air test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880002B2 (zh)
EP (1) EP2438699A4 (zh)
JP (1) JP5358021B2 (zh)
KR (1) KR101304807B1 (zh)
CA (1) CA2757315A1 (zh)
TW (1) TW201128983A (zh)
WO (1) WO201013984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9229B (zh) * 2012-03-23 2015-09-01 Alcatel Lucent 用於測試收發器裝置的方法,設備和電腦程式
US11205827B2 (en) 2019-08-16 2021-12-21 Tmy Technology Inc. Rapid over-the-air production line test platfor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73963B2 (en) 2009-05-27 2016-10-18 Echo Ridge Llc Interactive RF system tes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8521092B2 (en) * 2009-05-27 2013-08-27 Echo Ridge Llc Wireless transceiver test bed system and method
US9002287B2 (en) * 2009-10-09 2015-04-07 Apple Inc. System for testing multi-antenna devices
JP5553903B2 (ja) 2009-10-26 2014-07-23 エレクトロビット・システム・テスト・オサケユキテュア オーバーザエアーの試験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8793093B2 (en) * 2010-04-29 2014-07-29 Apple Inc. Tools for design and analysis of over-the-air test systems with channel model emulation capabilities
US9588218B2 (en) 2010-09-30 2017-03-07 Echo Ridge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bust navigation and geolocation using measurements of opportunity
US10212687B2 (en) 2010-09-30 2019-02-19 Echo Ridge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bust navigation and geolocation using measurements of opportunity
FR2965931B1 (fr) * 2010-10-08 2013-05-03 Satimo Ind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test electronique d'un objet
US8912963B2 (en) 2010-10-20 2014-12-16 Apple Inc. System for testing multi-antenna devices using bidirectional faded channels
US20120100813A1 (en) * 2010-10-20 2012-04-26 Mow Matt A System for testing multi-antenna devices using bidirectional faded channels
WO2012089892A1 (en) 2010-12-28 2012-07-05 Elektrobit System Test Oy Over-the-air test
US9705190B2 (en) * 2011-03-02 2017-07-11 Keysight Technologies Singapore (Holdings) Ptd. Ltd. Over-the-air test
US8682638B2 (en) * 2011-06-30 2014-03-25 Octoscope, Inc. Channel emulator system and method
WO2013004887A1 (en) * 2011-07-06 2013-01-10 Elektrobit System Test Oy Over-the-air test
JP5551121B2 (ja) * 2011-07-13 2014-07-16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Mimo端末測定方法および測定システム
US9594170B2 (en) 2011-09-30 2017-03-14 Echo Ridge Llc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for measurement of opportunity geolocation/navigation systems
US9739891B2 (en) 2011-09-30 2017-08-22 Echo Ridge Llc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measurements of opportunity with vector tracking filters for improved navigation
US9148808B2 (en) 2011-12-01 2015-09-29 Echo Ridge Llc Adaptive RF system tes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9698920B2 (en) 2012-02-13 2017-07-04 Keysight Technologies Singapore (Holdings) Pte. Ltd. Radio channel data and the use thereof
US9020440B2 (en) * 2012-02-13 2015-04-28 Anite Telecoms Oy Radio channel data and the use thereof
US9116232B2 (en) 2012-04-13 2015-08-25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receiver performance
WO2014178287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Nec Corporation A method used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 user equipment use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 simulator used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0484104B2 (en) * 2013-08-20 2019-11-19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for over-the-air measurement signal generation
US8879659B1 (en) * 2013-09-03 2014-11-04 Litepoin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multiple data packet signal transceivers
WO2015113649A1 (en) * 2014-01-30 2015-08-06 Kildal Antenn Ab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e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vehicles
WO2015149133A1 (en) * 2014-04-03 2015-10-08 Vecta Pty Ltd Te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074449B2 (ja) * 2015-03-20 2017-02-01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Mimoシステム試験装置およびそのチャネル相関情報設定方法
KR101637190B1 (ko) * 2015-05-14 2016-07-07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아날로그-디지털 컨버터 교정 방법 및 자가 교정이 가능한 아날로그-디지털 컨버터
US10243628B2 (en) * 2015-07-16 2019-03-26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Massive MIMO array emulation
FI127693B (en) 2016-02-18 2018-12-14 Verkotan Oy TEST METHOD AND SYSTEM FOR GPS LOCATION MEASUREMENTS
JP6495843B2 (ja) * 2016-02-23 2019-04-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評価方法、評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244411B2 (en) 2016-06-14 2019-03-26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Over the air testing for massive MIMO arrays
CN107543978B (zh) * 2016-06-23 2021-08-24 是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经由ota辐射测试系统标定出mimo中辐射通道矩阵的系统和方法
US10230479B2 (en) 2016-07-28 2019-03-12 ETS-Lindgren Inc. Distributed system for radio frequency environment simulation
US10581538B2 (en) 2016-07-28 2020-03-03 Ets-Lindgren, Inc. Distributed system for radio frequency environment simulation
US10009122B2 (en) 2016-07-28 2018-06-26 ETS-Lindgren Inc. Distributed system for radio frequency environment simulation
US9912418B2 (en) * 2016-07-28 2018-03-06 ETS-Lindgren Inc. Distributed system for radio frequency environment simulation
US10014962B2 (en) 2016-07-28 2018-07-03 Ets-Lindgren, Inc. Distributed system for radio frequency environment simulation
EP3324543B1 (en) 2016-11-18 2020-01-08 Nxp B.V. Adaptive filt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adaptive filter
EP3324542B1 (en) * 2016-11-18 2019-10-23 Nxp B.V. Adaptive filter with manageable resource sharing
US9923647B1 (en) * 2016-12-16 2018-03-20 Litepoin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nabling confirmation of expected phase shifts of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emitted from an antenna array
CN110582944A (zh) * 2017-03-24 2019-12-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启用eut的ota测试的方法和节点
CN108875097B (zh) * 2017-05-10 2021-05-07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一种基于干扰功率谱的天线方向图综合方法
WO2018219471A1 (en) 2017-06-02 2018-12-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gle of arrival estim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3632000B1 (en) * 2017-06-02 2023-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ation of electrical phase rel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8225824A1 (ja) * 2017-06-09 2018-1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ェーズドアレイアンテナ
US10386408B2 (en) * 2017-07-24 2019-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millimeter wave devices
US10256930B2 (en) * 2017-08-21 2019-04-09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Testing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0587350B2 (en) 2017-10-12 2020-03-10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Calibrating a programmable phase matrix and channel emulator and performing massive MIMO array testing using the calibrated phase matrix and channel emulator
US10313034B2 (en) 2017-10-12 2019-06-04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Massive MIMO array testing using a programmable phase matrix and channel emulator
US10768216B2 (en) 2018-03-15 2020-09-08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Test arrangement and test method
US11050496B2 (en) * 2018-05-21 2021-06-29 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Over-the-air testing of millimeter wave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integrated antennas
US10374728B1 (en) * 2018-05-22 2019-08-06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Test system as well as method for over-the-air testing
US20200037181A1 (en) * 2018-07-30 2020-01-30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Radio frequency test system, measurement setup as well as method for testing a device under test
EP3881445A1 (en) 2018-11-13 2021-09-2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Testing method and arrangement
US20240146430A1 (en) * 2022-10-27 2024-05-02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dynamic beam adaptiv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and demodulation requirements in over the air (ota) test setu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04499A (ja) * 1999-06-18 2001-0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試験装置
US6901062B2 (en) * 1999-12-01 2005-05-31 Kathrein-Werke Kg Adaptive antenna array wireless data access point
US7554508B2 (en) * 2000-06-09 2009-06-30 Parker Vision, Inc. Phased array antenna applications on universal frequency translation
US7035594B2 (en) * 2001-07-02 2006-04-25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and evalu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FI114596B (fi) * 2001-11-09 2004-11-15 Elektrobit Oy Menetelmä ja laite radiokanavan simuloimiseksi
JP4489505B2 (ja) * 2004-05-12 2010-06-2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ウエイト決定装置及びウエイト決定方法
KR20060089804A (ko) * 2005-02-04 2006-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입출력 시스템을 위한 전송방법
US7894402B2 (en) * 2005-04-15 2011-02-22 Alcatel-Lucent Usa Inc. High rate packet data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
US7965986B2 (en) * 2006-06-07 2011-06-21 Ets-Lindgren,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ver-the-air testing of wireless systems
US8331869B2 (en) * 2006-07-24 2012-12-11 Ets Lindgren,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ver the air performance testing of wireless device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EP2345183A4 (en) * 2008-10-06 2013-11-06 Elektrobit System Test Oy TEST BY WAY HERTZIENNE
DE102008055759A1 (de) * 2008-11-04 2010-05-06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esten eines Mobilfunkgeräts mittels statischer Kanalsimulation
US8995511B2 (en) * 2009-02-13 2015-03-31 Spirent Communications, Inc. Emulation and controlled testing of MIMO OTA channel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9229B (zh) * 2012-03-23 2015-09-01 Alcatel Lucent 用於測試收發器裝置的方法,設備和電腦程式
US9917658B2 (en) 2012-03-23 2018-03-13 Alcatel Luc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testing a transceiver device
US11205827B2 (en) 2019-08-16 2021-12-21 Tmy Technology Inc. Rapid over-the-air production line test platform
TWI751645B (zh) * 2019-08-16 2022-01-01 稜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空中產線測試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80002B2 (en) 2014-11-04
KR20130055491A (ko) 2013-05-28
JP2012529209A (ja) 2012-11-15
US20120071107A1 (en) 2012-03-22
CA2757315A1 (en) 2010-12-09
EP2438699A4 (en) 2015-01-21
EP2438699A1 (en) 2012-04-11
KR101304807B1 (ko) 2013-09-05
WO2010139840A1 (en) 2010-12-09
JP5358021B2 (ja) 201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28983A (en) Over-the air test
JP5280544B2 (ja) 無線テスト
Tuovinen et al. Analyzing 5G RF system performance and relation to link budget for directive MIMO
Zhou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pattern reconfigurable antennas for MIMO applications
KR101442942B1 (ko) Ota 테스트
Gotsis et al. On the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estimation for a switched-beam antenna system using neural networks
CN109905189A (zh) 毫米波rf信道仿真器
Caudill et al. Omnidirectional channel sounder with phased-arrayantennas for 5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audill et al. Real-time mmWave channel sounding through switched beamforming with 3-D dual-polarized phased-array antennas
CN111865448B (zh) 相控阵天线测试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11739A (zh) 用于空中rf环境仿真器的功率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Jiang et al. 3D channel model extens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study for future wireless systems
Björnson et al. Towards 6G MIMO: Massive Spatial Multiplexing, Dense Arrays, and Interplay Between Electromagnetics and Processing
Abbasi et al. Millimeter wave hybrid beamforming with Rotman lens: performance with hardware imperfections
CN111953429B (zh) 相控阵天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Okkonen Uniform linear adaptive antenna array beamforming implementation with a wireless open-access research platform
TWI624159B (zh) 通道資訊的估測系統及其方法
Zhang et al. A low-cost and efficient single probe based mimo ota measurement method
CN111865447A (zh) 相控阵天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Yao et al. Beamforming for phased arrays on vibrating apertures
Sun et al. Antenna diversity combining and beamforming at millimeter wave frequencies
Shiu Noniterative digital beamforming in CDM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Nielsen et al. Performance of Beamforming for a Handheld Device in Measured 21.5 GHz Indoor Channels
Lopez Morales Millimeter Wave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for 5G New Radio Access
Morales Millimeter Wave Antenna Array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for 5G New Radio A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