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11213A - Carrier and baby carriage - Google Patents

Carrier and baby carria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11213A
TW201111213A TW099119105A TW99119105A TW201111213A TW 201111213 A TW201111213 A TW 201111213A TW 099119105 A TW099119105 A TW 099119105A TW 99119105 A TW99119105 A TW 99119105A TW 201111213 A TW201111213 A TW 2011112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arrier
rear wheel
state
pa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9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3616B (zh
Inventor
Koichi Kob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11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1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3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361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3/00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62Coupling unit between front wheels, rear wheels and ha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3/00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 B60B33/0078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wheel brak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3/00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 B60B33/0078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wheel braking mechanism
    • B60B33/0086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wheel braking mechanism acting on rim or side portion of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3/00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 B60B33/0078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wheel braking mechanism
    • B60B33/0092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wheel braking mechanism actuated remotely, e.g. by cable or electr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00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 B60T1/005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by locking of wheel or transmission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8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or at right angles to, the wheel axis
    • B62B7/08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or at right angles to, the wheel axis becoming smaller in all three dim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08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08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 B62B9/082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foot 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08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 B62B9/087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by locking in a braking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200/00Type of product being used or applied
    • B60B2200/40Articles of daily use
    • B60B2200/47Physical activity equipment, e.g. leisure or sports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80Other vehicl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Y2200/10 - B60Y2200/60
    • B60Y2200/83Perambulators; Buggies; St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205/00Hand-propelled vehicles or sledges being foldable or dismountable when not in use
    • B62B2205/10Detachabl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205/00Hand-propelled vehicles or sledges being foldable or dismountable when not in use
    • B62B2205/20Catches; Locking or releasing an artic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5/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 carts
    • B62B5/04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 B62B5/0457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by locking in a braking position
    • B62B5/0461Braking mechanisms; Locking devices against movement by locking in a braking position with positive enga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1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with detachable or rotatably-mounted body
    • B62B7/145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with detachable or rotatably-mounted body the body being a rigid seat, e.g. a shel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Description

201111213 六、發明說明: 【韻^明戶斤屬之^彳軒々員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種保持車輪單元之載具。又本發明係 有關於一種供嬰幼兒乘坐之嬰兒車。
L· ^tr J 背景技術 以往’供嬰幼兒乘坐之嬰兒車被廣為使用。大部分的 嬰兒車具有前腳與一對後腳,構成為三輪車 常’前腳安裝有可使車輪旋轉且可旋動之*,彳^安= 有可保持車輪使之旋轉之·。而且,此種嬰兒車之利車 係構成為限制4後腳騎之二個後輪的_(例如, /外,如㈣〇8-2969嶋所代表者,大部分的嬰兒車 之谢!車機構係構成為操作可搖動地簡於後輪載具之^, =車輪之旋轉。然而,在操作保持於载具之搖::刹 車機構時,以㈣作之確實性低,而必如手操作。 另一方面,要以手操作關車機構時,操作者(保護者) 以會很麻煩。此種情況下,在操作剎車機構時,會變的 ^要離職坐於嬰兒車之嬰幼兒。視線離開嬰幼兒從安 王上之觀點來看不佳。 【韻^明内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 本發明係考慮到此點而作成者
ST 3 201111213 換㈣輪早凡之載具,操作簡易且單純,且可更正確地切 具。υ後車輪之旋轉的狀態、與後車輪可旋轉之狀態之載 、者為了限制一對後腳保持之二個後輪的旋轉,專 構。^錢用在—對後腳_水平方向延伸之刹車機 後於^ 獻1之刹車機構,可以一次的操作控制二個 會容易旬^然而’在一對後腳間延伸之刹車機構有時候 性。又士右嬰兒車之操作者(保護者)的卿接觸,妨礙操縱 但此種情、兄下考慮過設置對一對後輪設置另外的刹車機構, 可對二:::r剎她_。本發明若 有車rr载具係用以保持車輪單元,且該車輪單元具 徵在;^以車輪可旋轉之方式保持車輪之車軸者,其特 軸者;H件本體’係用以保持前述車輪單元之前述車 且可保:在第:構成為可相對前述本體朝一方向滑動, 4在弟1保持位置與第2保持位置之任一位 返第2保持位置係相較於前述第⑽持位置 丄且前 ::::於-側,勢能構件,係受前述本體I:述: 對前:本體::述一側朝另一側賦與前述滑動構件相 = 牛之卡合構件,當前述滑動構件保持在二 置及則述第2保持位置之任一者之 保持位 合以限_車輪之相對二:前 月構件保持在前述第⑽持位置及前述第a保持 201111213 位置之任一者之另一方時,則解除與前述車輪單元之卡 合,使前述車輪可相對前述車轴旋轉;其中前述滑動構件 係構成為,在每次被沿著前述一方向而由前述另一側朝前 述一側推壓時,藉由前述賦與勢能構件之勢能朝前述另一 側返回而會被保持之位置,在前述第1保持位置與前述第2 保持位置交互變化。 本發明之載具中,前述本體及前述滑動構件之任一者 包含面,該面係與前述一方向為大略平行,且為形成有呈 線狀延伸之溝,前述本體及前述滑動構件之另一方支持插 入構件,該插入構件係其前端配置於前述溝内且限制了往 前述一方向之變位,前述溝具有:第1溝路徑,係由第1折 返位置連結到在前述一方向中相較於前述第1折返位置更 位於另一側之第2折返位置者;第2溝路徑,係由前述第2折 返位置連結到在前述一方向中相較於前述第2折返位置更 位於一側之第3折返位置者;第3溝路徑,係由前述第3折返 位置連結到在前述一方向中相較於前述第3折返位置更位 於另一側之第4折返位置者;及第4溝路徑,係由前述第4折 返位置連結到在前述一方向中相較於前述第4折返位置更 位於一側之前述第1折返位置者;前述溝及前述插入構件構 成為前述插入構件依該順序到達前述第1〜第4之折返位 置,且繞著前述溝旋轉。 又,本發明之載具中,前述溝及前述插入構件係構成 為,在未對前述滑動構件施加外力之狀態下,前述插入構 件藉由來自前述賦與勢能構件之勢能,而配置於前述第1折 201111213 返位置或第3折返位置。 一又’本發明之裁具t ’在形成有前述溝之面上,在與 J述方向直人之方向上’前述第1折返位置及第3折返位 置位於前述第2折返位置與第4折返位置之間。 —進而’本發明之载具令,在前述溝内中前述第】溝路徑 與前述第2溝路經合流之領域,前述幻溝路徑之溝的深度 比前述f1溝路徑之溝的深度還深,且形成沿著前述第2溝 路輕之落差,藉由該落差,到達苐2折返位置之插入構件之 後會沿著前述第2溝路徑而被誘導往第3折返位置,在前述 溝内中前述第2溝路徑與前述第3溝路徑合流之領域,前述 第3溝路徑之溝的深度比前述第2溝路徑之溝的深度還深, 且形成沿著前述第3溝路徑之落差’藉由該落差,到達第3 折返位置之插入構件之後會沿著前述第3溝路徑而被誘導 在第4折返位置’在前述溝内中前述第3溝路徑與前述第*溝 路徑合流之領域,前述第4溝路徑之溝的深度比前述第琦 路k之溝的深度還深’且形成沿著前述第4溝路徑之落差, 二由《亥落差,到達第4折返位置之插入構件之後會沿著前述 第4溝路徑而被誘導往第冰返位置,在前述溝内中前述第4 溝路徑與前述⑸溝路徑合流之領域,前述心溝路徑之溝 的深度比前述第4溝路敎溝_度魏,且軸沿著前述 第1溝路徑之落差,藉由該落差,到達第冰返位置之插入 構件之後會沿著前述第丨溝路徑而被誘導往第2折返位置。 進而,本發明之載具中,形成有前述溝之面與前述插 入構件係朝彼此推壓,並且前述插入構件之前端部抵接於 6 201111213 前述溝之底面。 本發明之載具中’前述滑動構件係構成為,每 人'月動到沿著一方向之可滑動範圍内之最另-側之位 置時,藉由前述賦與勢能構件勢 會被保持之位置,在前述第回而 之間交互變化。 ⑦保持位置與前述第2保持位置 進而 ,本U之載具中,前述滑動構件具有操作部’ 利呆作部係可被施加用以將前述滑動構件由前述另一側往 之外力’前_作部配置於前述本體之外 部,且與前述限制时合構件連動而朝前述—方向移動。 本發明之第1嬰兒車之特徵在於包含有:框架構造,係 具有前腳及-對後腳者;及載具,係如巾請專郷圍第卜8 項中任-項之載具,且安裝於前述—對後腳之至少其中一 者之者 本發明之第2嬰兒車之特徵在於包含有:框架構造,係 具有前腳及-㈣腳者…载具,絲巾料鄕圍第卜8 項中任4之能,且絲於其中—者之_者;第2載 具,係用⑽持車輪單元,且安裝於另—後腳,該車輪單 元具有車輪、及轉輪可旋轉之方式保持車輪之車轴者, 前述第2載具具有:本體,__持前料輪單元之前述 車軸;滑動構件,係支持於前述本體者,且可在第丨保持位 置及第2保持位置之間滑動;及限制用卡合構件,係安裝於 前·述滑動構件之卡合構件,且當前述滑動構件保持於前述 第1保持位置及前述第2保持位置之任一者之其中一者之方 201111213 時,與前述車輪單元卡合以限制前述車輪之相對前述車軸 的旋轉,當前述滑動構件保持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及前述第 2保持位置之任一者之另一方時,與前述車輪單元之卡合會 解除,使前述車輪可相對前述車軸旋轉;又,前述嬰兒車 設有傳達機構,該傳達機構係在前述第1載具之滑動構件、 與前述第2載具之滑動構件之間延伸,且使前述第2載具之 滑動構件與前述第1載具之前述滑動構件之移動連動而移 動。 圖示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嬰兒車的車體 展開之狀態(使用狀態)的立體圖。 第2圖係顯示組裝有坐墊之狀態下之第1圖之車體之立 體圖。 第3圖係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展開之狀態之側面 圖。 第4圖係由後方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展開之狀態 者。 第5圖係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折疊之狀態的側面 圖。 第6圖係由前方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折疊之狀態 者。 第7圖係由後方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折疊之狀‘態 201111213 第8圖係模式地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之一部分的 上面圖。 第9圖係模式地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之一部分的 側面圖。 第10圖係由前方顯示展開之狀態之嬰兒車的車體者。 第11圖係對應於第10圖者,且係顯示折疊動作開始之 狀態下之嬰兒車的車體。 第12圖係由後方顯示第10圖所示之狀態之嬰兒車之一 部分的立體圖。 第13圖係對應於第12圖者,且由後方顯示第11圖所示 之狀態之嬰兒車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第14圖係用以說明第1圖之嬰兒車之第2狀態維持機構 者,且由側方顯示第8圖所示之狀態之嬰兒車的一部分。 第15圖係用以說明第1圖之嬰兒車之第1狀態維持機構 者,且顯示在拆卸把手構件之狀態下之把手構件之端部。 第16圖係用以說明第1圖之嬰兒車之第1狀態維持機構 者,且顯示在拆卸把手構件之狀態下安裝有把手構件之部 分。 第17圖係顯示在折疊狀態中之把手構件在折疊之前的 狀態之正面圖。 第18圖係由寬度方向内側顯示在安裝有後輪單元之狀 態下,後腳及安裝於後腳下端之後輪載具之立體圖。 第19圖係在拆下後輪單元之狀態下,由寬度方向外側 顯示安裝於後腳及後腳下端之後輪載具之立體圖。 E- 9 201111213 第20圖係顯示具有互異之後車輪之二種後輪單元之立 體圖。其中,第20(a)圖係顯示第1後輪單元,第20(b)圖係 顯示第2後輪單元。 第21圖係用以說明後輪單元之保持機構者,且為顯示 後輪載具之模式圖。 第22圖係用以說明後輪單元之保持機構者,且顯示保 持有第1後輪單元之狀態下之後輪載具的模式圖。 第23圖係用以說明後輪單元之保持機構者,且顯示在 保持第2後輪單元之狀態下之後輪載具的模式圖。 第2 4圖係由其中一者之後輪載具之側顯示在拆離後輪 單元之狀態下之一對後腳之下方領域者。 第25圖係對應於第24圖者,且由另一後輪載具之側銑 是在拆離後輪單元之狀態下之一對後腳之下方領域者。 第26圖係顯示第24圖所示之其中一者之者之後輪載具 之縱截面圖。 第27圖係用以說明後輪載具之作用者,且為用以說明 後輪載具之本體與滑動構件之卡合狀態者。 第28圖係沿著第27圖之XXVI-XXVI線之截面圖。 第29圖係顯示第25圖所示之另一後輪載具之縱截面 圖。 第30圖係用以說明後輪載具之第1變形例者,且係顯示 後輪載具之本體與插入構件之模式圖。 第31圖係用以說明後輪載具之第2變形例者,且係顯示 後輪載具之本體與插入構件之模式圖。 10 201111213 第32圖係用以說明後輪載具之第3變形例者且係顯示 後輪載具之本體與插入構件之模式圖。 第33圖係顯示安裝有第2前腳單元之嬰兒車之立體圖。 第34圖係用以說明坐墊之第丨變形例之立體圖。 第35圖係用以說明坐塾之第2變形例之立體圖。 第36圖係用以說明坐塾之第3變形例之立體圖。
I:實施方式:J 用以實施發明之較佳型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1圖〜第36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嬰兒車之一實施形 態者。其中,第1圖〜第7圖係顯示嬰兒車之全體構成。如第 1圖〜第7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中之嬰兒車1〇具有:車體、 及可裝卸地女裝於車體2〇之坐塾13〇。車體2〇具有:配置於 大略中心之軸心構件25、支持於軸心構件25之前腳3〇及後 腳40、及經由臂構件65支持於軸心構件3〇之把手構件6〇。 前腳30之下端保持有包含前車輪35之腳輪34。又,後腳4〇 之下端經由載具50而保持有包含後車輪47之後輪單元45。 又,本實施形態中,車體2〇構成為可折疊。具體而言, 車體20構成為可在把手構件6〇、前腳3〇及後腳4〇由軸心構 件25延伸出去而成放射狀之使用狀態(展開狀態)、與使把手 構件60、前腳30及後腳40相對軸心構件25旋動(搖動)之折疊 狀態之間變形。又,車體2〇具有:使後腳4〇之搖動與把手 構件60之旋動連動之後腳連桿材88、及使前腳3〇之搖動與
11 201111213 把手構件60之旋動(支持把手構件6〇之臂構件25之旋動)連 動之前腳連桿機構70。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〇中,可在嬰幼兒乘坐於坐 塾130之狀態了,操作者(例如,嬰幼兒之保護者)把持把手 構件_操縱嬰兒_,嬰兒車1()之前卿之側成為進行 方向之前方,而使嬰兒車1〇行進。 再者,本說明書中,對於嬰兒車1〇及車體2〇之「前」、 後」、「上」、「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之用語, 若無特別指示時,則表示以操縱在展開狀態之嬰兒車1〇之 、前後方向」、 =前後方向」係 ,相當於第2圖 操作者為基準之「前」、「後」、「上」、「下」 及「上下方向」。更詳而言之,嬰兒車1〇之 意指第1圖中紙面之連結左下與右上之方向 之紙面的左右方向。而且,只要沒有特別指示,「前」係意 指操縱嬰兒車10之操作者面向之側,第丨圖之紙面的左下側 以及第2圖中紙面的左側為嬰兒車1〇之前側。另一方面,所 謂嬰兒車H)之「上下方向」,係與錢方向直交並且與接地 面直交之方向。因此,若接地面為水平面,「上下方向」係 指垂直方向。又,「寬度方向」或「車寬度方向」係指橫」向, 且與「前後方向」&「上下方向」之任_者直交之方向。 首先,說明嬰兒車10之車體20。主要如第卜9圖所示, 本實施形態'巾之嬰兒車10之賴戰频而言係軸心構件 25、前腳30、後腳40、臂構件3〇及把手構件6〇沿著通過車 寬度方向中之中心之前後方向的面為中心而成大概對稱之 構成。 12 201111213 如第1圖〜第4圖所示,展開狀態之嬰兒車1〇之車體20 中,軸心構件25係大略配置於中心。主要如第6圖、第9圖、 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軸心構件25具有:作為本體部分之 基底部26、及經由固定具25a而可裝卸地固定於基底部26之 前腳軸支部27。軸心構件25之基底部26係由例如鋁鍛造品 所構成,具有高剛性。前腳軸支部27係以前腳30可旋轉之 方式支持前腳之構件,且如後所述,與支持之前腳30構成 前腳單元29。 其次,說明連接於轴心構件25之前腳30及後腳40。 第1圖〜第9圖所圖示之車體20設有並排配列於車寬度 方向之一對前腳30。如第3圖所示,展開狀態中,各前腳3〇 4 係構成為與軸心構件25連接之側的端部相較於與該端部為 相反側之與前車輪單元35連接之側的端部,位於前後方向 之後方’且由軸心構件20延伸向下。又,如第i圖及第2圖 所示,-對前聊在使用狀態中係傾斜成車寬度方向之分 離間隔愈遠離軸心構件25之側而變得愈大。 如上所述,各前腳30之下端安裝有腳輪34 以前車輪可旋轉之方式支持 輪34係 一對前車輪35之㈣又,腳輪34以 玲35之車軸可㈣之方式支持。再者, 圖所示之嬰兒車1〇之車體2〇 兑 斟义击& 支持於各刖腳30之下诚夕 -對則車輪35之分離間隔相 下鈿之 間隔極小。因此,第i圖細、對别腳30之下端之分離 H)以機^^ 圖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之I兒車 舰^性來分類的話,可說是構成四輪車。^兒車 辑3〇係可旋動(可搖動)地連接於抽心構件25。如第 E- 13 201111213 8圖所示,各前腳3〇之旋動軸線(搖動軸線)raf延伸成車寬度 方向外側(車寬度方向中遠離嬰兒車1〇之車體2〇之中心之 側)相較於車寬度方向内側(車寬度方向中接近嬰兒車1〇之 車體20之中心之側)更位於前後方向之後方。因此,各前腳 30係可由自軸心構件25朝前後方向之前方且車寬度方向之 外方延伸出去之狀態(第1圖〜第4圖所示之狀態),往自軸心 構件25大略朝下方延伸下去之狀態(第5圖及第6圖所示之 狀態),相對軸心構件25搖動。又,如第6圖所示,各前腳 30之旋動軸線(搖動軸線)raf係延伸成車寬度方向外側相較 於車寬度方向内側更位於上下方向之下方。該結果係即使 各前腳30相對於軸心構件25旋動,支持於前腳川之下方之 則車輪35仍可維持與旋動之前大略平行之姿勢。即,如第6 圖所示,即使在使前腳3〇對軸心構件25旋動而折疊之狀態 下,經由腳輪34而支持於各前腳3G之—對前車輪%之旋轉 轴線與接地面平行地延伸^ 其次,就後腳40加以說明。第丨圖〜第7圖所圖示之車旁 20與前腳糊樣設有並排配狀車寬度方向之一對動 4〇。如第3圖所示’展開狀態中’各後靠係構成為,與專 心構件25連接之側的端部相較於與該端部為相反側之連在 後輪單以5之端部,更位於前後方向之前方,且由車 構件歡伸向下。又’如第4圖所示,—對後腳4〇係傾名 成在使用狀態中’車寬度方向之分離_係隨著遠離 構件25之側而變大。 各後腳40係可旋動(可搖動)地連接於如構件&如第 14 201111213 8圖所示,各後腳40之旋動軸線(搖動軸線)卜係以車 寬度方向外側相較於車寬度方向内側更位於前後方向之前 方的方式延伸。因此’各後腳4G係可由自轴心構件25朝前 後方向之後方且車寬度方向之外方延伸出去之狀態(如第i 圖〜第4圖所示之狀態)’朝自軸心構件25大略朝下方延伸向 下之狀態(第5圖及第6圖所示之狀態),相對轴心構件加 動。 各後腳3〇之下端安裳有後輪載具%。後輪載具%支持 有具有後車輪35之後輪單元35。關於後輪載具5()及後輪單 元35於後詳述。 圖示之嬰兒車10之車體2〇中,各後腳4〇包含平行配置 之第1後腳要素41與第2後腳要素42。如第9圖所示,第礅 腳要素41及第2後腳要素42在其上端中,以平行之旋動軸線 (搖動軸線)rarl、rar2為中心與軸心構件25連接。又,第丄後 腳要素4i及第2後腳要素42在其下财,以平行的旋動轴線 (搖動軸線)rar3 ’ rar4為中心,可旋動(可搖動)地連接於支持 後輪載具50之載具支持構件43(參照第18圖)。又,後腳要素 41、42之相對於轴心構件25之旋動軸線rarl、與後腳要 素41、42之相對於載具支持構件43之旋動軸線rar3、rar4呈 平订’且如第9圖模式地所示,該等旋動軸線―' —、 rar3、rar4配置於形成平行四邊形之位置。該結果是即使各 後腳40相對軸心構件25旋動,支持於後腳4〇之下方之後車 輪47也可維持與旋動之前大略平行之姿勢。即,如第7圖所 示,即使使後腳40相對軸心構件25旋動而折疊之狀態中, 15 201111213 經由後輪健5G支持於各後腳4〇錢車輪47的㈣轴線係 與接地面平行地延伸。 再者,如第5圖〜第7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〇 中,由軸心構件25延伸出去之左側之前腳30、右側之前腳 30、左側之後腳40及右側之後腳40由使用狀態往折疊狀態 變形時,係互相接近地相對軸心構件25搖動。換言之,左 側之前腳30、右側之前腳30、左側之後腳4〇及右側之後腳 40係以彼此之間構成之角度變小的方式相對軸心構件25搖 動。進一步換言之,一對前腳30及一對後腳4〇係以配置於 遠離該軸心構件25之側的端部互相接近之位置的方式相對 軸心構件25搖動。 該結果是如第5圖所示,在折疊狀態中,前腳3〇及後腳 40相互接近而由軸心構件25朝下方延伸出去。藉此,可將 嬰兒車10之前後方向的大小在折疊狀態下小型化。又,如 第6圖所示,在折疊狀態中,一對前腳3〇係相互接近而由軸 心構件25朝下方延伸出去。同樣地,如第7圖所示,折疊狀 態中,一對後腳40係相互接近而由軸心構件25朝下方延伸 出去。藉此,可使嬰兒車10之車寬度方向的大小在折疊狀 態下小型化。 其次,就把手構件60及臂構件65加以說明。 如上所述,如第1〜7圖所示,把手構件60經由並列配置 於車寬度方向之一對臂構件65 ’而可榣動地連結於轴心構 件25。把手構件60具有:並列配置於車寬度方向之—對把 手延伸部61、及連結一對把手延伸部61之間之可彎曲之彎 16 201111213 曲部62。本實施形態中,把手延伸部61之—端可旋動(可搖 動)地連接於臂構件25,把手延伸部61之另一端連接於彎曲 部62。 又,例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把手延伸部61之臂構件 25之側的領域可旋動地與後腳連桿材88之一端連接。後腳 連桿材88之另一端在載具支持構件43之側之領域中與後腳 40之第2後腳要素42連接。該後腳連桿材88可使後腳4〇對軸 心構件25之旋動、及一對把手延伸部61之旋動連動。而且, 如第5圖所示,在折疊狀態中,把手構件6〇構成為由支持於 軸心構件25上之臂構件35朝下方延伸。 即,把手構件60及後腳40由使用狀態往折疊狀態變形 時,係彼此接近地對軸心構件25搖動。換言之,把手構件 60及後腳40係以在側面看時彼此之間構成之角度變小的方 式對轴心構件25搖動。進一步換言之,把手構件6〇及後腳 40係以把手構件6〇遠離臂構件65之側的端部與後腳4〇之遠 離軸心構件2 5之端部係以配置在彼此接近之位置的方式搖 動。 另,如上所述,一對後腳40之載具支持構件43之側之 端部往車寬度方向之分離間隔在自使用狀態往折疊狀態變 形時會接近(參照第4圖及第7圖)。若一對後腳40往車寬度方 向之分離間隔變狹小,則分別連接於一對後腳40之一對後 腳連桿材88遠離車寬度方向之分離間隔也會變狹小。而 且’本實施形態中,隨著一對後腳40往車寬度方向接近及 一對後腳連桿材88往車寬度方向接近,把手構件6〇及支持 r 17 201111213 把手構件60之臂構件65會如下構成為—對把手延伸部㈧且 相互接近。 首先,各臂構件65具有:可旋動(可搖動)地連接於軸心 構件25之旋動基底部66、及支持於旋動基底部“並與把手 構件60連接之把手支持構件67。把手支持構件柯旋動地 連接於把手構件60之把手延伸部61之一端。 各旋動基底部66之相對於軸心構件25之旋動軸線以⑺ 係與車寬度方向交錯’且大略朝向前後方向(參照如第頂 及第U圖)。因此,-對臂構件Μ可對麵心構件Μ旋動,而 使一對臂構件65與軸心構件25相反之側之端部間,即-把手 支持構件67間之車寬度方向之分離間隔產生變化。 又,把手支持構件67係以與旋動基底部66相對軸心構 件25之旋動軸線ram平行之軸線ras為中心,可相對旋動基底 部66旋動(參照如第13圖)。因此,臂構件幻可將一對把^支 持構件67與對應之把手延伸部61之旋動軸線 保持在平行於水平方向之-直線,並且對轴.爾^) 而使一對把手支持構件67接近或遠離車寬度方向。藉由如 此之臂構件65的構成,隨著後腳4〇往車寬度方向之接近, 一對把手延伸部61接近臂構件65之側之端部間之車寬度方 向中之分離間隔在折疊狀態下縮小。 又,如上所述,一對把手延伸部61遠離臂構件&之側 的端部可藉由可彎曲之彎曲部62連結。藉由該彎曲部以在 折疊狀態下,彎曲,可縮小一對把手延伸部δ1遠離臂構件幻 之側之端部間之車寬度方向中的分離間隔。 18 201111213 藉由以上之臂構件65與把手構件60之構成,把手構件 後卿4〇成為相較於使用狀態,在折疊狀態中,把手構 件60遂離臂構件65之側的端部與後腳4〇遠離軸心構件之 端°卩之間,不只是前後方向,連車寬度方向也處於更相互 接近之位置。 再者,如第17圖所示,彎曲部62具有:與一對把手延 伸部6 2遠離臂構件6 5之側之端部連接之第1彎曲部6 3 a及第 3彎曲部63C '以及配置於第丨彎曲部63a及第3彎曲部63c之 間之第2彎曲部。第丨〜第3彎曲部63a,63b,63c分別可旋動地 連接端部間。 接著,如第1圖〜第4圖所示,彎曲部62在使用狀態時, 係朝向遠離臂構件6 5之侧而由一對把手延伸部6丨延伸出 去。另一方面,如第7圖清楚所示,彎曲部62在折疊狀態下, 係彎曲成朝接近臂構件65之側突出。藉此,如第17圖所示, 在折疊狀態下,可使把手構件之大小不僅是在車寬度方 向’在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也可小型化。即,可將把手構 件60之使用狀態下之尺寸維持在考慮了操縱性等之適切的 長度,同時可使折疊時之把手構件6〇的大小不僅在車寬度 方向,亦可在前後方向小型化。 又,如第5圖所示,彎曲部62之彎曲軸線ba實質上係與 包含一對把手延伸部61之假想平面vp直交。因此,如第5圖 所示,來自含有一對把手延伸部61所包含之假想平面%之 彎曲部62的突出量pi在折疊狀態中相較於使用狀態,實質 上也不會變大。由此點,可將嬰兒車10在折疊狀態時之尺 19 201111213 寸有效地在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中小型化。 進而,如第10圖及第11圖清楚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嬰 兒車10之車體20中’一對臂構件2〇與前腳30之間設有前腳 •連桿機構70。前腳連桿機構70係構成為連結一對臂構件2〇 與前腳30之間’且使前腳3〇之搖動與一對臂構件65之旋動 連動。 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前腳連桿機構7〇具有:連結 一對臂構件65之間之臂構件連結連桿72、連結一對前腳3〇 之間之前腳連結連桿78、臂構件連結連桿72、及在前腳連 結連桿78之間延伸之連絡連桿。 如第10圖所示,臂構件連結連桿72係在使用狀態中, 將一對臂構件65之旋動基底部66之間在水平方向上成一直 線狀延伸。該臂構件連結連桿72可旋動地連接於旋動基底 466,並且該中央部分構成為可彎曲。因此,一對旋動基 底部66自使用狀態朝折疊狀態而對軸心構件乃旋動時,隨 著一對紋動基底部66的接近,臂構件連結連桿72可彎曲。 尤其,如第13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中,臂構件連結連 桿72之彎曲軸線ball及臂構件連結連桿叫目職動基底部 66之旋動_rall係與旋動基底雜相對軸心構件25之旋 動抽線咖大斜行地延伸,此’ Μ件連料桿72可隨 耆旋動基底部66相對軸心構件Μ之旋動而騎地弯曲。 、,疋’ f構件連結連桿72與連絡連桿81之間係經由第^ 連接器73而連結。而且,第1連接器73係配置於臂構件連结 連桿72上,且限制了臂構件連結連桿72朝前腳30之側之突 20 201111213 出(朝下側突出)而彎曲。iU匕,臂構件連結連桿7 2係如第! i 圖所示,中央部分朝上方突出而彎曲,相反側則無彎曲。 同樣地,如第10圖所示,前腳連結連桿78在使用狀態 中’-對前腳30之間係朝水平方向成—直線狀延伸。該前 腳連結連,係可旋動地連接於前腳3G,並且射央部分 構成為可彎曲。因此’-對前腳3晴轴心構件25旋動而由 使用狀遙朝折豐狀態時,隨著_對前腳3()之接近,前腳連 結連桿78彎曲。 連絡連;Ml係如上所述,經由仏連接器73*與臂構件 連結連桿72之可彎曲處或可彎曲處之附近連結。連絡連桿 S1係,、端可旋動(可搖動)地連接於第工連接器73。由第 圖及第13圖可理解,連絡連桿81對第丨連接㈣之旋動轴線 _係對臂構件連結連桿72之彎曲轴編丨直t又,如第 1〇圖及第11圖所示’連絡連桿81經由第2連接器79而與前腳 連結連桿78之可⑽處或可彎曲處之附近連結。連絡連桿 81係將與連接於第1連接器73之-端為相反之另—端可旋 =也連接峰連_9。如第11圖㈣,連絡連桿81對於 、Γ之旋動轴線rac2係對前腳連結連桿78之彎曲軸 b a 12 亩 3C*。 使用I能本實_態中之嬰兒車1G之車體2G設有用以維持 維持機:係開之狀態之機構。如以下所說明,狀態 之變位或變形二:限制構成嬰兒車10之車體20之要素 桿材μ,,㈣前料桿機構40及後腳連 構成i兒車10之車體20之要素之變位或變形係連 21 Sr 201111213 201111213 動的。因此,若藉由狀 或變形,可限制嬰兒車 使用狀態。 悉維持機構限制一構成要素之變位 ίο之折疊動作而將嬰兒車1〇維持在 槎作Μ \ 制把手構件6〇對臂構件65旋動之機 狀離唯接1^維持機構91。如第15圖及第16圖所示,第1 件二端=:構成為包含配置於把手延伸部61之臂構 61之⑼Γ 獅件92、如彡祕與把手延伸部 =61之臂構件56之把手鱗構和的_。 限制滑件92包含-對限制突起他,該—對限制突起 =把:延伸部61之端部61a朝與該端部61a相對二 61肉 支持構件67突出。限制滑件9在把手延伸部 二可對把手延伸部61滑動。限制滑件61藉由設置於把手 =相内之_彈簧93b,在把手延伸部61_遠離弯曲 1之側賦與勢能。限制滑件61藉由設置於端部領域之扪 刀奐開關64而可對抗壓縮彈簧93b之勢能在各把 ::曲部62之侧移動。第砌換開關6何對把二: 4岐置在把手延伸料之外面上。心連 = _與限制滑件92之連結構件93b延伸至把手延伸部$開 另-方面,顧於把手支持構件67之溝Μ具有 溝_,係收容藉由來自壓縮彈簧叫之勢能而使、制 限制滑件如晴紙;及料雜a,_ ^ 抗來自壓_簧㈣之減顿之額之_滑件92 = 制突起92a。限制溝68b係與來自把手延伸部61之 、 rah之放射方向平行而由導引溝68a延伸而出。 、- 22 201111213 因此,若限制滑件92推壓於壓縮彈簧93b,而限制突起 92配置於導引溝68a内時,會限制把手延伸部61對臂構件μ 之旋動。另一方面,當操作第1切換開關64,限制滑件%會 對抗壓縮彈簧93b之勢能而拉提到導引溝68a内。此種情況 下,可使把手構件60對臂構件65旋動。又,當使把手構件 6〇由折疊狀態對臂構件65旋動到使用狀態之位置時,會藉 由壓縮彈簧93b之推壓,限制突起92a嵌入限制溝6处内,嬰 兒車10之車體20維持在使用狀態。 其次,就設置作為第2狀態維持機構95且用以限制臂構 件65對軸心構件25之旋動之機構加以說明。如第12圖〜第14 圖所不,第2狀態維持機構95具有:設置於前腳連桿機構7〇 之凸。卩74、及形成有可收容凸部74之收容部84之狀態維持 片 83。 “ 如第12圖〜第14圖所示’凸部74係由第i連接器73之後 側之面突出。狀態維持片83係設置於軸心構件25,並且由 轴心構件25立起。狀態維持片83係在轴心構件25上時,若 兒車處於制㈣’則配置於前㈣桿麟%與第i連接 裔73對面之位置。進—步具體而言,如第12圖〜第圖所 不’狀.4維持片83大致沿著由使用狀態開始往折疊狀態變 心時之凸。卩74之移動路徑印(參照第14圖)延伸,且 自該凸部 74之移動路彳工!·ρ逐漸遠離地翻向後方。而且,如第η圖所 π在狀態維持片83中之嬰兒車1〇處於使用狀態時,在與 凸部74對面之位置形成魏容部84。 即如第14圖所不,前腳連桿機構70之凸部74在嵌入 23 201111213 =態維W 83之收容部84之㈣中,㈣件連結連桿72 之曲又限制。藉此,前腳連桿機構7〇全體之變形(變位) 也會又限制。但是,該狀態維持片83構成為可朝翻回方向, 即’可朝遠離前腳連桿機構7〇(第1連接器73)之前後方向之 後向換曲。 如第14圖中二點鏈線所示,藉由將狀態維持片 朝後方側(也就是遠離前腳連桿機卿之第丨連接H73之側) 推[狀態維持片會進而朝後方側翻回。藉此,前腳連桿 機構7〇之凸部74會自狀態維持⑽之收容部84拔出,臂構 件連結連桿72可變形。 再者,如第14圖所示,狀態維持片83之—部分係由翻 口之板狀材構成。而且,收容部84係狀態維持片83未翻回 之領域’且形成於由使贱態開始往折疊狀態之變形時, =凸部74之移動路徑印平行延伸之部分。因此,收容於收 办。P 84之a „卩74可有效地防止因為不預期外力等 而由收容 部84脫離。 又如第10圖〜第14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中於前腳連 桿機構观有可搖動之搖動構件75。如第14圖所示,搖動 構件75具有:操作者可把狀把持部75a、及由把持部75a k伸出去而可與把持部75a同步搖動之解除桿部㈣。搖動 構件75安裝於μ腳連桿機構7()之第丨連接器η。如第14圖所 不’搖動構件75對於前腳連桿機制⑷連接器7取搖動 轴線sas係與叫狀構成之㈣維持片以表面平行地延 伸。 24 201111213 如第14圖所示,搖動構件75係配置成,在使用狀態下 搖動時,解除桿部75b會抵接於狀態維持片耵。而且,當操 作者把持把持部75a而使㈣構件塊_,騎桿部^b 會將狀態維持片83由前方側往後方側推壓。 即,藉由操作搖動構件75,狀態維持片83被強制遠離 别腳連桿機構70之第i連接器73。該結果是,如第14圖中二 點鏈線所示,設置於前腳連桿機構7G之凸部%可由狀態維 持片83之收容部84拔出。如此,前腳連桿機構7峨狀態維 持片83之卡合會被解除’前腳連桿機構7〇可變形。因此, 搖動構件75(解除桿部75b)具有作為用以操作第攻態維持 機構95之切換開關(第2切換開關)的機能。 進而,設有用以限制把手構件60之彎曲部62之彎曲機 構作為第3狀態維持機構9 7。把手構件6 〇之彎曲部6 2可旋動 地安裝於把手延伸部61 ’並且包含#可軸地互相連接之 ^第3 ♦曲部63a、63b、63c。而且,彎曲部62内組裝有 限制彎曲部62對把手延伸部61之旋動、及在第卜第^ 奢曲部63a、63b、63c之間旋動的機構。 又,例如第4圖所示,嬰兒車1〇中,用以解除旋動之限 制、換言之為用以為可旋動狀態之推壓按鈕9 8 a設置於彎曲 P62之第2彎曲部63b。除此之外’如第4圖及第丨了圖所示, 4曲邛62之第2彎曲部63b進一步設有用以限制推壓按紐 98a之變位之操作限制開關%卜即,要操作第3狀態維持機 構97時’必須在解除操作限制開關9沾之狀態下推壓推壓按 鈕98a。如此,在嬰兒車10之使用狀態中,彎曲部62之彎曲 25 201111213 會受第3狀態維持機構97限制。 藉由如以上第1〜第3狀態維持機構91、95 ' 97,嬰兒車 10之車體20會維持在已展開之使用狀態。 以下’就使嬰兒車1〇之車體20在使用狀態與折疊狀態 之間變形時之嬰兒車1〇之車體2〇的動作加以說明。首先, 說明將已展開之使用狀態之嬰兒車1〇之車體2〇折疊時之動 作。 使嬰兒車10之車體2〇由使用狀態變形為折疊狀態時, 係操作第1〜第3狀態維持機構91、95、97。例如,首先,就 第3狀態維持機構97,在解除操作限制開關98b之狀態下推 壓推壓按鈕9 8 a,並且使把手構件6 〇之彎曲部6 2為可彎曲之 狀態。接著,例如料曲部62變形_微彎曲之狀態,藉 此,弯曲部62維持在可旋動之狀態下’而*需要持續按著 推壓按鈕98a。 -人操作第2狀態維持機構95。具體而言,如第I?圖 及第13圖所不’以把持作為第〗切換開關之搖動構件75之把 ^P75a的樣g ’使搖動構件75對前腳連桿機構观動。如 ==,隨著搖動構件75之搖動,解除桿部會推壓 支_ ==是前腳連桿機構7〇之凸部74由狀態 變形之狀態。。(貫⑽84拔出’前腳連桿機構成為可 進而’操作第3狀態維持機禮9彳。 換開關64(參昭如第17圖、 -而言’使第1切 把手延伸手延伸部61滑動,拉提配置於 。内之限制滑件92(參照第15圖)。隨著該限制滑 26 201111213 件92之移動’限騎件92之限制突起92a在㈣於臂構件μ 手支持構件67内之溝的内,由限制溝_移動導弓I溝 68a(參照第16圖)。 藉此把手構件6〇(把手延伸部叫可對臂構件叫把手支持 構件67)搖動。 如以上所述,在操作第1〜第3之狀態維持機構91,95 , 97,將嬰兒車1〇之車體2〇解除維持在使用狀態之拘束後, 朝接近後腳40之方向(第3圖所示之側面視圖中,朝順時針 之方向),使把手構件60對臂構件搖動。藉由後腳連桿材 88,把手構件60對臂構件65之搖動傳達至後腳4〇。該結果 是,隨著把手構件60之搖動,後腳4〇係以遠離軸心構件25 之侧之端部朝前方移動(第3圖所示之側面視圖中,朝順時 .針方向)之方式’對軸心構件25搖動。 如上所述,一對後腳40之分離間隔係藉由對轴心構件 25旋動而互相接近。隨著如此之一對後腳4〇之接近,經由 後腳連桿材88而連結於一對後腳40之一對把手延伸部61也 會互相接近。具體而言’連接於一對把手延伸部61之其中 一者之者之端部之把手支持構件67,藉由旋動基底部66搖 動且互相接近,隨著一對後腳連桿材88之接近動作而可互 相接近。又,連接於一對把手延伸部61之其中一者之者之 端部之彎曲部62可彎曲。藉此,一對把手延伸部61也會互 相接近,而一對把手延伸部61之車寬度方向之分離間隔會 變狹小。 再者,把手構件60之彎曲部62係如第17圖之二點鏈線 27 201111213 所示’在使用狀態時,由把手延伸部61之另一端部朝遠離 臂構件65(軸心構件25)之側突出。另一方面’把手構件60 之彎曲部62係如第17圖中之實線所示,折疊狀態時’會彎 曲成由把手延伸部6〗之另一端朝接近臂構件65(軸心構件 25)之側突出。 進而,一對旋動基底部66之接近動作係經由前腳連桿 機構70而傳達到一對前腳3〇。首先,如第11圖及第13圖所 示’前腳連桿機構70之臂構件連結連桿72會隨著一對旋動 基底部66之旋動動作而彎曲成朝上方突出。臂構件連結連 桿72之往上方之彎曲動作經由連絡連桿81而傳達至前腳連 結連桿78 ’並且彎曲成前腳連結連桿78也朝上方突出。隨 著此種前腳連結連桿78之彎曲動作,一對前腳3〇對軸心構 件25搖動,而可在車寬度方向上互相接近。即,後腳仙係 以遠離軸心構件25之冑的端部朝後方移動(第3圖所示之側 面視圖中,朝逆時針方向)之方式,對軸心構件25搖動。 如乂上所$把手構件6()之搖動動作、前腳%之搖動 動作、及後卿之搖_作會連動進行,由制狀態往折 疊狀態之嬰兒車10之車體2〇的動 之軸心構件25之前後方向之 之往後方的突出量相較於使用狀
如第5圖所示,折疊狀態時,來自把手構件60及後腳40 28 201111213 幅縮小。進而’在折疊狀態中,由於把手構件60係朝下方 延伸出去’因此嬰兒車10之上下方向之高度也可大幅地降 低。如此’藉由使用狀態進行折疊,可使嬰兒車10之車體 20之尺寸在前後方向、車寬度方向及上下方向大幅地小型 化。 再者’如上所述’把手構件6〇之彎曲部62在使用狀態 時,係由一對把手延伸部61朝後方上方突出,並在折疊狀 態時,彎曲進入一對把手延伸部61内。因此,考慮到嬰兒 車10之操縱性而可同時兼顧將使用狀態中之把手構件6 〇之 突出量設定為適切長度,以及將折疊狀態中之把手構件60 之長度充分縮短而使嬰兒車10之尺寸、尤其上下方向之尺 寸大幅地小型化。 又,如第5圖所示,彎曲部62對把手延伸部61之搖動軸 線、及構成彎曲部62之第1〜第3彎曲部63a、63b、63c之間 之搖動軸線ba係朝大略直交於藉由平行配置之一對把手延 伸部61所區劃出之假想平面vp之方向延伸。因此,如第5圖 所示,藉由彎曲部62彎曲,來自藉由一對把手延伸部61而 區劃出之假想平面vp之彎曲部62之突出量?1不會變大,藉 此’可使折疊狀態中之尺寸相當地小型化。 進而,如上所述,前腳30對軸心構件25之旋動軸線 r a f(參照如第8圖及第9圖)係傾斜成車寬度方向外侧位於比 車寬度方向内側更接近前後方向之後方,並且位於上下方 向之下方。又,後腳40之第1後腳要素及第2後腳要素芯與 载具支持構件43及軸心構件25構成為平行四邊形之連桿。 29 S' 201111213 藉此,如第5圖〜第7圖所示,即使在折疊狀態中,支持於前 腳30之前車輪35及支持於後腳40之後車輪47保持在與使用 狀態相同之姿勢,前車輪35之旋轉軸線及後車輪47之旋轉 軸線變得與使用狀態平行。因此,折疊狀態中之嬰兒車1〇 之車體20經由前車輪35及後車輪47而可對接地面立起。該 結果是可非常容易地處理折疊狀態中之嬰兒車1〇之車體 20。進而,亦可把持搖動構件75之把持部75a以操作嬰兒車 1〇之車體2〇,藉此,可格外提升折疊狀態中之嬰兒車1〇之 車體20的操作性。 另,本實施形態中,賦與由使用狀態朝折疊狀態之車 體2之變化(變形•變⑻之勢能之賦與變形勢能構件係組裝 至嬰兒車10之車體20。具體而言,如第9圖所示,在各後腳 與轴心構件25之間’設有作為第i賦錢形魏構件Μ之 拉伸彈簧。藉由作為第i賦與變形勢能構件16之彈酱,各後 腳40被賦與勢能而使__心構件25之側之端部朝前後 方向之前方移動,即朝第3圖之側面視圖中順時針方向對轴 心構件25旋動。 人,如乐y圖所示,在各前 —㈣川兴釉心構件25間,設有 =第2賦與變形勢能構件17之拉伸彈簧。藉由作為第揀 離變形勢“件17之彈簧,各前職會被賦與勢能,使遠 =軸心構件25之側_部朝前後方向之後方移動,即, 朝第3圖之側面視圖中逆時針方向_心構件25旋動。 進二在,連桿機構7。之臂構件連結 轴線之周圍設有作為第3賦與變形勢能構件 30 201111213 之螺旋彈簧。藉由作為第3賦與變形勢能構件18彈簧,臂構 件連結連桿72被賦與勢能而由朝水平方向延伸之狀態朝向 在上方突出之彎曲之狀態。 根據如此之第1〜第3賦與變形勢能構件16、17、18,藉 由解除第1〜第3狀態保持機構91、95、97,在使用狀態之嬰 兒車10之車體20會自動地往折疊狀態變形,且可使嬰兒車 10之車體20穩定地持續維持在折疊狀態。原本該嬰兒車1〇 之折疊操作就是使把手構件6〇僅往一方向搖動,並且在該 搖動時,把手構件60之軸線方向不大幅地朝上下方向或前 後方向移動,因此容易。而且,根據如此之賦與變形勢能 構件16、17、18及狀態保持機構91、95、97,可使嬰兒車 10之折疊操作更為容易。 其次,說明在折疊狀態中之嬰兒車1〇之車體2〇展開時 之嬰兒車10之車體2〇的動作。 在折豐狀態中之嬰兒車1〇之車體20展開時之嬰兒車10 之車體20的折疊動作與上述之動作係相反的。具體而言, 係使把手構件6〇朝遠離後腳4〇之方向(第3圖所示之側面視 圖中朝逆時針方向)對臂構件65搖動。隨著該把手構件⑹ 之搖動動作’前腳3G、後_及臂構件65對如構件现 動並且展開車體2〇。 此時,把手構件60之一對把手延伸部01會互相分離並 且成為彎曲部62展開之狀態。彎曲部以成㈣時展開之使 〜夸因為第3狀態維持機構97而彎曲受到限制。接 著’藉由限制彎曲動作之f曲部62,—對把手延伸部㈣ 31 201111213 保持在彼此分離之維持。 又,當嬰兒車10之車體2〇展開到使用狀態時,前腳連 桿機構70之凸部74被沿著該移動路徑卬延伸之狀態支持片 83^引,進入形成於狀態支持片83之收容部(貫通孔)84内。 如此,藉由構成第2狀態維持機構95之前腳連桿機構70之凸 部74與狀態支持片83之收容部(貫通孔)84之卡合,前腳連桿 機構70之變形會受到限制。 進而,如第15圖所示,構成第丨狀態維持機構91之限制 滑件92在把手延伸部61内,被壓縮彈簧93b賦與勢能。而 且’當嬰兒車10之車體2〇展開到使用狀態時,限制滑件92 之限制突起92a會由形成於臂構件65之把手支持構件67之 溝68之導引溝咖進入限制溝68b。當限制突奶2&進入限制 溝㈣時,把手延伸部61對把手支持構件67之旋動(搖動)會 又丨阡制如此,藉由構成第1狀態維持機構91之限制滑件 92與溝68之卡合,把手構件對臂構件65之搖動會受到限 制。 如上所述,藉由對抗上述之第1〜第3之賦與勢能構件 8之勢忐,使把手構件60、前腳30及後腳40搖動, 可變形為嬰兒車1G之車體展開後之使用狀態,且可藉由 f第3之狀4維持機構9卜95、97而自動的固定在使用狀 與4c兒車1〇之折疊動作同樣,嬰兒車1〇之展開 動作也極為容易進行。 , '尺更進—步詳述經由載具支持構件43而保持於各 " 下端之後輪載具50、及保持於後輪載具50之後輪 32 201111213 單元45。 如第1圖〜第7圖所示,後輪載具50分別經由載具支持構 件而支持於各後腳4〇之遠離轴心構件Μ之側之端部。另 方面纟後輪單7G45具有:可褒卸地支持於對應之後輪 載,、5〇之車轴46 '可旋轉地支持於車抽扣之後車輪〇、及 與後車輪47同步而可對車⑽旋轉之刹車環料。而且,後 輪單元45可裝卸地保持於後輪载具5〇。 /刹車環48在支持於後輪載具5〇之狀態下,於構成為與 後輪載具50相對面之側之面形成有多數限制用溝他。限制 用溝他並列配置於以車⑽為中心之假想圓之周方向。各 溝4_以車軸46為中心之放射方向延伸,且朝半徑方向内 側開口。該剎車環48藉可由後輪載具%移動地突出之限制 用卡合構件55進入限制用溝48c内,限制以車軸仏為中心之 旋轉。剎車環48之旋轉受到限制時,後車輪47對於車軸46 之旋轉也會受限。關於限制用卡合構件55與後輪載具%之 其他構成要素皆於後詳述。 如第19圖所示,後輪載具50連接於載具支持構件, 而對載具支持構件43在預定之角度範圍内,以朝水平方向 延伸之旋動㈣叫為中心而可旋動。又,後輪栽具 具支持構件43之間設有分隔件44。藉由後輪載具%對^分 隔件44被賦與勢能之狀態下之載具支持構件43的扩動: 體 抑制嬰兒車10在行進中因地面(行進面)之凹凸而皮 20之搖晃或歪斜等。 成車 施形態之 又,如第20圖、第22圖及第22圖所示,本實 33 201111213 嬰兒車10具有可選擇性使用之一對第1後輪單元45a及一對 第2後輪單元45b。選擇一對第丨後輪單元45&及—對第2後輪 單兀45b之任一對後輪單元,並且該一對後輪單元保持在一 對後輪載具50之每一個。如第20圖所示,第丨後輪單元45a 之第1之後車輪47a之徑比第2後輪單元45b之第2後車輪47b 之徑還大。又,第1後輪單元45a之後車輪47a具有注入空氣 之橡膠製中空輪胎,第2後輪單元45a之後車輪47a具有未注 入空氣之橡膠製中實輪胎。進而,第2後輪單元45a之剎車 環46a之徑比第2後輪單元45b之後車輪47b之徑還大。 如此,若一個嬰兒車10具有可替換之二種車輪單元單 元45a,4外時,可因應嬰兒車1〇行進之路面(接地面、行進 面)之狀況而選擇包含適切之後車輪竹之車輪單元45。舉例 來6兒,若嬰兒車1〇在凹凸大之路面上行進,適合選擇第^灸 輪單Μα。若使用第丨後輪單元祝’可藉由構成為包含大 么·之橡膠製中空輪胎之後車輪47a,吸收因路面之凹凸而造 成之嬰兒車10之搖動與歪斜。藉此,可提升嬰兒車1〇之安 定性’並且可使嬰幼兒乘坐之嬰兒車1〇更安全且安定地行 進舉其他例來說,若嬰兒車1〇行進於混雜之場所時,適 合選擇第2後輪單元45b。若使用第2後輪單元.,藉由構 成包含為小徑之橡膠製中實輪胎,可藉由後車輪杨而進行 小旋轉,提昇操縱性。 又,如第22圖及第23圖所示,使用狀態中,本實施形 態之後輪載具50係構成為第後輪單元45a之車轴偏與第2 後輪單S45b之車轴46b^料同之#直方向位置(上下 34 201111213 方向位置)VP1、VP2(參照第19圖)。如第22圖及第㈣所示, 用以支持包含大徑之輪胎之後車輪仏之第i後輪單元物 的車軸偷減於心场包含德之祕之後車輪稱之 第2後輪單元45b的車軸46b,係支持於垂直方向上方之位置 vpl。藉此,即使替換分別具有不同徑之後車輪杨、梢之 第道輪單元45a及第2後輪單元价,嬰兒車1()之車體默 南度或嬰幼兒乘坐之位置的高度不會有變化。因此,藉由 替換後輪單元45a、45b,可防止引起嬰兒車1()之重心位置 的變化、或乘坐於嬰兒車10之嬰幼兒之視線的變化等。藉 此可防止因重〜位置之變化造成操縱性之降低、行進性 之降低、乘坐舒適度之降低等。 尤其,本實施形態中,第丨後輪單元45a之車軸4如係相 較於第2後輪單元45b之車⑽㈣直方向上方之位 置,保持於後輪載具50,該位置係與第丨後輪單元45a之後 車輪47a之半徑及第2後輪單元45b之後車輪47b之半徑之差 大略相等之部分。因此,用以保持後輪單元45a、4北之後 輪載具50即使保持任一者之後輪單元45a、4外,也會配置 於距離接地面為一定之垂直方向位置。因此,藉由替換後 輪單元45a、45b,不會造成嬰兒車1〇之重心位置的變化、 或乘坐於嬰兒車1〇之嬰幼兒之視線的變化等。 尤其,本貫施形態中’第1後輪單元45a之剎車環48a之 半徑相較於第2後輪單元45b之剎車環48b之半徑,為大略等 於第1後輪單元45a之後車輪47a之半徑與第2後輪單元45b 之後車輪47b之半徑之差。此種情況下,如第22圖及第23圖 35 201111213 所不’早-之限制用卡合構件55可與 45b之刹車環48a,儀卡合。也就θ %之後輪單元仏’ 士W 4 可使後輪載且50之 構成開易,並且可圖謀輕量化及小型化等。U之 以下,就後輪單元45、45a、45b保持於 構成加以說明。 网載具50之 再者,如第21圖所示’-對後輪載 , 之母—個具有: 作為议體之本體5卜配置於本體51内之保持構件(在圖示之 例中為保持板)56、及將保持板56由垂直方向之下側往:側 拉提之賦與勢㈣簣57。保馳56之—部分係由本體㈣ 外部露出,構成操作按紅56a(參照如第18圖)。藉由將操作 独56a由本體51之外部推廢,可對抗賦與勢能彈扣之勢 能,在本體51内將保持板56朝垂直方向朝下方往下壓。 又,如第19圖及第21圖所示,本體5丨有用以接受第“灸 輪單元45a之車軸46a之第UL51al、與用以接受第]後輪單 元45b之車軸46b之第2孔5lal係在垂直方向分離形成。保持 板56a具有:第丨接觸部56bl,係在被賦與勢能彈簧57上拉 之狀態下’配置於與第丨孔51&1對面之位置且由下方部份地 塞住苐1孔5lal ;及第2接觸部56b2,係在被賦與勢能彈簧 57上拉之狀態下,配置於與第2孔51a2對面之位置,並且由 下方部份地塞住第2孔5 lal。另一方面,如第20圖、第22圖 及第23圖所示,各後輪單元45、45、45b之車軸46、46a ' 46b之前端係形成為前端尖細。又,如第2〇圖、第22圖及第 23圖所示,在車軸46a、46b之前端附近形成有周狀之溝 46al 、 46bl 。 36 201111213 在此種構成中,係以僅將後輪單元45、45a、45b之車 軸46、46a、46b之前端插入後輪載具50之第UL51al或第2 孔5la2,後輪單元45、、4%保持於後輪載具5〇。具體 而吕’藉由形成為圓錐狀之車軸46、46a、46b之前端,保 持板56之接觸部56bl、56b2朝垂直方向向下推壓。藉此, 車軸46 ' 46a ' 46b會越過保持板56而進入本體si之内部。 此時,保持板56之接觸部56bl、56b2藉由來自賦與勢能彈 簧57之勢能,可由下方抵接於車軸46、46a、46b。最後, 如第22圖及第23圖所示,保持板56之接觸部56bl、56b2會 進入車軸46、40a、46b之周狀溝46al、46bl,限制沿著車 軸46、46a、46b之軸線方向的移動。再者,如此,保持於 後輪載具50之後輪單元45、45a、45b會推壓操作按鈕56a而 將保持板56在本體51内向下壓,藉此可由後輪載具50拆下。 其次,就限制後輪單元45之後輪47之旋轉之構成及作 用加以說明。由省略後車輪47而顯示一對後腳40之下端部 之第24圖及第25圖可理解,一對後輪載具50之每一個具有 限制用卡合構件55 ’且支持於各後輪載具50之後輪單元45 具有與限制用卡合構件55卡合之剎車環48。因此,一對後 輪48分別分開限制旋轉。 但是,如第24圖及第25圖所示,其中一者之者之後輪 載具(第1之後輪載具)50a與另一後輪載具(第2後輪載 具)50b之間設有傳達機構100。而且,藉由傳達機構10〇, 其中一者之者之後輪載具50a之限制用卡合構件55之移動 往另一方之後輪載具50b傳達,後輪載具50b之限制用卡合 37 201111213 構件55 S與其巾—者之者之後輪載具5〇aU用卡合構 件55連動而移動。因此,本實施形態中,僅藉操作其中— 者之者之後輪載具5〇a,不操作另一後輪載具5Qb,可限制 保持於兩方之後輪載具恤、働之後輪單元Μ之後輪 旋轉。 首先就其中一者之者之方之後輪载具50a之構成及作 用加以n如第26圖所示,後輪載具5Qa具有:保持車 單元45之車轴%之上述本體(殼體邱可對本體“朝一方: 滑動之滑動構件111 ;及配置於本體51内可沿著-方向由一 側朝與前述―側為相反敎另—賴與㈣構件相對本體 51之勢能之賦與勢能構件117。 再者’本實施之形態中,所謂一方向係大略為上下方 向(垂直方向)。又’所謂-方向中之-侧,係上下方向之下 側’所謂-方向中之另—側,係上下方向中之上側。 可進入車輪單元45之剎車環48之限制用溝48c之限制 用卡合構件55安裝於滑動構件ill。滑動構件ill係構成為 在未被施加外力時,保持於第1保持位卜比第1保持位 置rpl沿著前述-方向更位於—側之第2保持位置rp2之任一 者。若滑動構件111料於帛2保持位置啦時(第Μ圖及第23 圖以二點鏈線所示之狀態),限制用卡合構件55c會進入車 輪單元45之剎車環48之限制用溝48e,而會限制後車輪…之 對於車軸46的旋轉。另-方面,滑動構件ln保持於第⑽ 持位置rpl時,(第22圖及第23圖中以實線表示之狀態),限 制用卡合構件55與車輪單元45之卡合會被解除,即,限制 38 201111213 用卡合構件55會由車輪單元45之剎車環48之限制用溝输 拔出’而後車輪47可對車軸46旋轉。 又,如第26圖所示,滑動構件1U形成有二個長孔 112a、112b。各長孔112a、112b形成於與上述之車轴扑、 46a、46b插入之孔51al、51a2相對面之位置。 進而,滑動構件丨1丨具有操作部113,操作部113係可施 加將滑動構件111由另一側(上下方向上側)朝—侧(上下方 向下側)推壓之外力。該操作部113係由滑動構件lu之一部 份構成,且與滑動構件m —體構成。因此,操作部113會 與限制用卡合構件連動―-方向移動。操作獅設置於 本體51之外部,且在後腳47之下端領域中配置於後車輪47 之附近。使用者可直接接觸_作部113而施加外力。 接著,滑動構件⑴會暫時沿著—方向由另一側朝—側 推壓’更嚴密-點來說,係構成為由另—側朝一側越過第2 保持位置而推壓’賴,每讀由賦與勢能構件ιΐ7之勢能 而由-側返回另-側時’保持之位置會在^保持位置⑽ 與第2保持位置rp2之間交互變化。尤其,本實施形態中, 構成為每次滑動構件lu㈣到沿著―方向之可滑動範圍 内之最-側之位置時’藉由賦與勢能構件ιΐ7之勢能而由一 ,返回到另-側且與以保持之位置在以保持位置响與% 保持位置rp2之間交互變化。且體 ”體而5,係如以下說明般構 成。 本體51及滑動構件lu之任—者包含面ιΐ5,面出為斑 略平行者,且形成有呈線狀延伸之卡合溝116。另 39 E· 201111213 方面’在本體51及滑動構件111之另-方,支持有插入構 乂插入構件119係其前端配置於卡合溝116内,且限 述方向之變位。第26圖所示之例中,插入構件119 之另—側端部固定於本體51,插入構件119由本體51朝一方 °中之側垂下。插入構件119係由金屬線(金屬棒)所構 成另—方面,如第26圖所示,滑動構件lu包含有形成有 呈線狀延伸之卡合溝116之面115。 插入構件119係沿著一方向而由另一側往一侧延伸。但 疋如第27圖所示,插入構件119之-端側之前端部為9〇。 彎曲,為滑動構件1U之面115之法線方法,且沿著卡合溝 116之深度方向延伸。插入構件119之前端延伸進入卡合溝 116内。進而,插入構件119之前端與卡合溝116之底面^如 朝彼此推壓,插入構件119之前端抵接於卡合溝ιΐ6之底面 116a。插入構件119可限制往一方向之移動。但是,藉由細 長狀之插入構件U9撓曲,插入構件119之前端可朝與一方 向直父之方向移動。此種構成中,藉由插入構件119與卡人 溝116之卡合,限制了形成卡合溝116之滑動構件lu對於支 持插入構件119之本體51的自由移動。 如第27圖所示,卡合溝116具有如下述所構成之路徑·· 由第1折返位置pi連結到在一方向中位於比第丨折返位置pi 更接近另一側之第2折返位置P2之第1溝路彳fcl、由第2折返 位置p2連結到在一方向中位於比第2折返位置於更接近一 側之第3折返位置p3之第2溝路徑c2、由第3折返位置朽連結 到在一方向中位於比第3折返位置P3更接近另—側之第4折 40 201111213 返位置p4之第3溝路徑c3、及由第4折返位置p4連結到在—
V 方向中比第4折返位置p4更接近一侧之第1折返位置口丨之第 4溝路徑c4。而且,卡合溝116及插入構件119係構成為插入 構件119依該順序到達第1〜第4折返位置pi〜p4而繞著卡合 溝116旋轉。 又,如第27圖所示,第1折返位置pi及第3折返位置^ 在形成有卡合溝116之面115上與一向直交之另一向中,係 配置於第2折返位置P2及第4折返位置P4之間。藉此,在第 1〜第4折返位置pi〜P4以外,不會形成在一個方向上之折返 點,且不會產生路徑之交錯,而卡合溝116呈周狀形成。 本實施形態中,在卡合溝116内,第丨溝路徑cl與第2溝 路徑c2合流(連接)之領域中,第2溝路徑〇之卡合溝116之深 度變得比第1溝路徑cl之卡合溝116之深度還深。該結果係 如第27圖及第28圖所示,形成有沿著第2溝路徑c2之落差 S2。而且,藉由該落差s2,到達第2折返位置…之插入構件 U9接著在對卡合溝116朝一向一側作相對移動時,藉由落 差s2阻害往第1溝路徑C2進入,而會沿著第2溝路徑c2被誘 導往第3折返位置P3。 又,卡合溝116内第2溝路徑c2與第3溝路徑c3合流(連接) 之領域中,第3溝路徑C3之卡合溝116之深度變得比第2溝路 k c2之卡合溝116之深度還深。該結果是如第27圖及第μ圖 所示’形成有沿著第3溝路徑c3之落差s3。 記由該落差S3,到達第3折返位量p3之插入構件119接 著會沿著第3溝路徑c3而被誘導往第4折返位置p4。 41 S' 201111213 進而’卡合溝116内第3溝路徑c3與第4溝路徑c4合流(連 接)之領域中,第4溝路徑以之卡合溝116之深度比第3溝路 徑c3之卡合溝116之深度還深。該結果是如第”圖所示,形 成有/σ著第4溝路徑C4之落差S4。藉由該落差S4,到達第4 折返位置p4之插入構件119接著會沿著第4溝路徑c4而被誘 導往第1折返位置pi。 除此之外,卡合溝116内苐4溝路徑c4與第1溝路徑ci合 机(連接)之領域中,第1溝路徑el之卡合溝116之深度比第4 溝路徑C4之卡合溝116之深度還深。該結果是如第27圖所 不,形成有沿著第1溝路徑cl之落差sl。如第27圖之二點鏈 線所示,藉由該落差sl ,到達第1折返位置pi之插入構件119 接著會沿著第1溝路徑cl而被誘導往第2折返位置p2。 如此,藉由反覆卡合溝116及插入構件119往一向一側 相對移動與卡合溝116及插入構件119往一向另一側之相 對移動,插入構件119會依該順序而到達第卜第4之折返位 置pi〜P4且繞著卡合溝116旋轉。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中,卡合溝116形成於滑動構件 111之一面115,插入構件119之該一向另一側端部支持於本 體51。又,滑動構件111藉由賦與勢能構件117而被賦與由 一向之一側往另一側之勢能。該結果是卡合溝116藉由賦與 勢能構件117被賦與勢能而相對插入構件由一向一側(紐直 方向下側)往另一側(錯直方向上側)相對移動。第27圖中, 溝116由紙面之下側朝上下側對插入構件丨丨9相對移動。 因此,當外力不能施加於時,插入構件丨19會配置於形 42 201111213 成朝向-側突出之折返之第1折返位置?1或第3折返位置 p3。而且,本實施形態中,插入構件119已位於卡合溝ιΐ6 之第1折返位置!>丨時,滑動構件1U會配置於位於金/直方向 上方之第1保持位置rpl(第19圖所示之位置)。另一方面,插 入構件119已位於卡合溝116之第3折返位置_,滑動構件 111會配置於位於錯直方向上方之第2保持位置啦(第_ 所不之位置)。 再者,如第22圖及第23射實線料,當滑動構件iu 已位於第1保持位置時,安裝於滑動構件lu之限制用卡合 構件55由後輪單元45之剎車環⑽之限制用溝恢拔出,與: 車如8同步之後車輪47之㈣*會奸限制。另一方面, 如第22圖及第23圖中二點鏈線所示,滑動構件⑴已位於第 ^呆持位料,絲㈣⑽件⑴㈣卡合構件财 ^輪早^之剎車環48之限制用溝咖’與剎車賴同 少夂後車輪47之旋轉會受到限制。 而^當插人構件119已位於卡合溝116之第冰返位置 pl盼,當將滑動構件m由一向另— 有卡人i減時,形成 51 = 116之滑動構件111會對保持插入構件119之本體 ㈣’反言之’以構件ιΐ9會對卡合溝ιΐ6 對移動。此時,插入構件u 徑c4’而是進入第1溝路一結果是 月動構件111會因為來自外 動直到插入構件119到達㈣16=而可朝-向-側移 卞"溝116之第2折返位置ρ2β 在插入構件U9到達卡合溝U6之第冰返位置ρ2時,當 43 Ε~ 201111213 =除來自外部往滑動構件⑴之推_,藉由賦與勢能構件 ,勢能’形成有卡合溝116之滑動構件iu對保持插入構 件Π9之本體51往一 向另側移動。如上所述,此時,插入 /會因落差81而不進入第1溝路徑C卜進入第2溝路徑 心。果疋滑動構件111藉由來自賦與勢能構件1Π之勢 =-向另-側移動’直到插入構件则達卡合溝Μ 之苐3折返位置p3為止。 再者,ϋ躲何之狀況,而例如插人構件ιΐ9勾掛於卡 動到第吏插入構件119無法由第1折返位置Pl推壓移
At 立置P2時,藉由來自賦與勢能構件117之勢 ^3件117會再次回到第1折返位置Pl,滑動構件111 會再次保持於第丨保持位置。此種 =為插入構件119落下第2落差以感觸無法在^ = :無==::伸―_ “操 同祕’插人構件119已位於卡合溝ιΐ6之第冰返位置 P:二:將滑動構件U1由一向另一側往一側推壓時,形成 5二二滑動構件⑴會對保持插入構件…之本體 往二一,反言之’插入構件m會對卡合溝116 向另—側作相對移動。此時,插人構件⑴會因為落差 S2而不進入第2溝路徑c2,而進入第增 = 滑動構件⑴可勤來自转之__ 二果= 到插入齡崎卡合如6之第峨位置Μ動’直 插入構件119到達卡合溝116之第愤返位置P4時,解除 44 201111213 來自外部對滑動構件m之推壓時,藉由賦與勢能構件ιΐ7 之勢能,形成有卡合溝116之滑動構件⑴會對保餘⑼ 件119之本體51往-向另-側移動。如上㈣m 構件m輯如料仏幻料細,而進人帛4溝路徑 該結果是魏構件m藉絲自㈣減構件1丨9之勢 能而朝-向另-侧移動’直到插入構件119到達卡合溝叫 之第1折返位置pi。 再者,藉由任何之狀況’無法使插入構件U9由第3折 返位置P3推壓移動到第2折返位置P4時,藉由來自賦盘勢能 構件m之勢能,插入構件m會再次回到第3折返位置P3, 2動構件⑴再次保持於第2保持位置。此種情況下,摔作 者可掌握因在操作中無法得到插入構件119落下第4落差s3 2觸,進而由本體51延伸出去之之操作部113之位置而操 作無法如預定進行之狀況。 、 如以上所述,每次滑動構件⑴沿著—向而由另一側朝 二更嚴密來說,每次由另—側往一側而越過第2 :置推壓時,藉由賦與勢能構件117之勢能而由一側返 保持之位置可在第1料位如與第2保持 向對、變化。因此’可藉由僅往沿著—方向之一 向對π動構件lu附加外力,而 態、與可錢車輪_讀態。料輪之旋轉之狀 置於it本實施形態中,係如第18圖清楚所示,經由配 力itt47附近之操作部113 ’可對滑動構件111施加外 胃此之構成,操作者可藉由僅以腳踩踏操作部 45 201111213 113,而切換後車輪47可旋轉之狀態、與後車輪们不可旋轉 之狀態。因此,可防止手放在把手構件60而嬰兒車1〇之車 體Μ朝非意圖之方向移動,並且可接換到後車輪47不可旋 轉之狀態以及後車輪47不可旋轉之狀態。如此之操作可以 可此之體勢進行,進而亦可在視線不離開乘坐於嬰兒車1〇 之嬰幼兒而進行。 再者,用以限制及解除限制以上所說明之後車輪47之 旋轉的構成不過是單純的例示,亦可為種種變更。例如, 亦可將有關上述之卡合溝116及插入構件119之構成變形為 如第30圖〜第32圖所示。藉由該等之變形,可藉由往沿著一 個方向之一向附加外力,進行限制後車輪47之旋轉之狀態 與可進行後車輪47之旋轉之狀態的切換。再者,關於下一 變形例之說明係僅就與上述實施形態之不同點來進行。 又,第30圖〜第32圖係用以說明其中一者之者之後輪載具 (第1後輪載具)5〇a之變形例者,且係模式地顯示分解後輪載 具之本體與滑動構件後之狀態。第30圖〜32圖中,與上述實 施形態構成相同所得之部分則賦與相同標號。 第30圖所示之财,僅有卡合溝116之轉(輪麻)不 同,其他職絲與上述之實施形⑽目同。帛糊所示之 例t,若插入構件H9配置於卡合溝116之第J折返位置〆 時’滑動構件111(限制用卡合構件55)保持於以保持位置, 若插入構件U9配置於卡合溝116之第3折返位置_,則滑 動構件111(限制用卡合構件55)保持於第2保持位置。又第 2折返位置P2及第4折返位置卩4係配置於—方向中互異之位 46 201111213 置,第1折返位置pi及第3折返位置p3係配置於一方向中互 異之位置。第2折返位置p2及第4折返位置p4係配置於前述 另一方向中’第“斤返位置pi與第3折返位置"之間。 第31圖所示之例中,卡合溝116形成於本體51之一面 115上。插入構件i19係將該前述另一側之端部保持於滑動 構件111。第31圖所示之例中,若插入構件119配置於卡合 溝116之第2折返位置p2時,滑動構件m(限制用卡合構件 55)會保持於第丨保持位置,若插入構件119配置於卡合溝 116之第4折返位置?4時,則滑動構件m(限制用卡合構件 55)會保持於第2保持位置。又,第2折返位置…及第*折返 位置P4配置在—方向中互異之位置,第1折返位置pi及第3 折返位置p3係配置於一方向中互異之位置。第撕返位置^ 及第3折返位置p3係配置於前述另一方向中,第撕返位置 P2與第4折返位置p4之間。 就第32圖所示之例,卡合溝116係形成於本體51之一面 115上。插人構件119係將該前述另__側之端部保持於滑動 構件⑴。第32圖所示之财,若插人構件ιΐ9配置於卡合 溝116之第4折返位置p4時,滑動構件111(限制用卡合構件 ^保持於第1保持位置,若插人構件119配置於卡合溝116 折返位置P2時’滑動構件⑴(限制用卡合構件55)則保 持於第2保持位置。又,輦 弟2折返位置p2及第4折返位置p4係 署—方向中互異之位置。第2折返位置P2及第4折返位 /係配置在前述他方向中,第1折返位置P1與第3折返位 置p3之間。 47 201111213 然而,如上所述,具有以上構成之其中一者之方後輪 載具50a與另一方後輪载具5〇b之間設有傳達機構,傳達 機構100係用以將其中一者之者之後輪載具(第丨後輪載 具)50a之滑動構件的移動動作傳達到另一後輪載具(第2後 輪載具)50b。藉由如此之構成,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〇中, 可對其中一者之者之後輪載具50a之操作部113進行上述之 極為簡易且單純之操作,藉此不僅係對支持於其中一者之 者之後輪載具5Qa之後車輪47,亦可對讀於另-後輪載具 5〇b之後車輪47進行旋轉限㈣作及婦限制解除操作。以 ,就另一後輪載具50b及傳達機構1〇〇加以說明。 如第29圖所示,後輪載㈣咕有:用以轉車輪單: 45之車軸47之上述本體(殼體)51;可對本體51朝-方向滑3 之滑動構件121 ;聽置於本體51内且賦與滑動構件 本體51沿著—方向中由—侧往與前述-側為相反側之另-側之勢能之賦與勢能構件127。賦與勢能構件⑵ 制用卡合溝55。 笛滑動構件121在本體51内可在第1保持位置、與相較於 1保持位置係沿著一方向位於另一側之第2保持位置(第 你技實線所不之位置)之間移動。滑動構件121保持於第2 2位置時(第25_示之狀態),限卡合構件55會進入 2單元45之财環48之限伽輪,而限職車輪47對 轉m滑動構件1邮躲第】保持位 ,時’會解除_时合構件55與車輪單㈣之卡合,即, 艮制用卡合構件55由輪單元45之料環48之限制用溝 48 201111213 48C拔出,後車輪47可對車軸46旋轉。 又,如第29圖所示,滑動構件121形成有長孔122a。該 長孔122a係形成於與插人上述之車軸&、之孔如城對 面之位置。 如第26圖及第29®所示’傳達機構1GG具有:管等之筒 狀構件101、及可滑動地差通於筒狀構件1〇1内之線材搬。 第26圖及第29®所示,筒狀構件1G1之兩端分別固定於其 中—者之後輪載具50a之本體51及、另一後輪載具5〇b之本 體51。又’如第26圖所示’線材1〇2之其中一者之端部係越 過筒狀構件101之其中一者之端部而延伸,並固定於其中一 者之後輪載具50a之滑動構件lu。其中一者之後輪載具5〇& 之滑動構件ill沿著一方向而往一侧移動時,線材1〇2會由 筒狀構件ιοί而朝其中一者之後輪載具50a侧拉出。如第27 圖所示,線材102之另一端部係越過筒狀構件1〇1之另一端 部而延伸,並固定於另一後輪載具50b之滑動構件121。另 一後輪載具5 0 b之滑動構件121沿著一方向而往另一側移動 時,線材102會由筒狀構件101朝其中一者之後輪載具5〇a側 推出。 再者,如第1圖、第18圖及第19圖所示,傳達機構1〇〇 係通過一對後腳40之第2後腳要素42而在其中—者之後幹 載具50a與另一後輪載具50b之間延伸。根據如此之構成, 可使其中一者之後輪載具50a之滑動構件121之沿著—方向 對本體51的相對移動、與另一後輪載具50b之滑動構件m 之沿著一方向對本體51之相對移動連動。即,龙士 〃、中—者之 49 4Β» 201111213 者之後輪載具50a之滑動構件121沿著一方向而往一側移動 時,另一後輪載具50b之滑動構件121會沿著一方向而往一 側移動。又’其中一者之者之後輪載具50a之滑動構件121 沿著一方向而往另一側移動時,另一後輪載具50b之滑動構 件121會沿著一方向而往他侧移動。 而且,根據本實施形態,若其中一者之者之後輪載具 50a之滑動構件121位於第1保持位置時,則另一後輪載具 50b之滑動構件121也會位於第1保持位置,若其中—者之者 之後輪載具5〇a之滑動構件121位於第2保持位置時,則另_ 後輪載具5〇b之滑動構件121也會位於第2保持位置。即,保 持於其中一者之者之後輪載具5〇a之其中一者之者之車輪 單元(第1車輪單元)45之後車輪47之旋轉被限制時,保持於 另一後輪載具5〇b之另一車輪單元(第2車輪單元)45之後車 輪47的旋轉也會被限制。同樣地,當保持於其中一者之者 之後輪載具5〇a之其中一者之者之車輪單元45之後車輪47 之旋轉的限制被解除時’保持於另一後輪載具50b之另一車 輪單元45之後車輪47之旋轉的限制也會被解除。 其次,就前腳30及軸心構件25之前腳轴支部27作進一 步之說明。上述之例中’係說明前腳軸支部27會互相逐漸 遠離支持向下延伸之一對前腳30之例。而且’藉由該一對 前腳30、可由轴心構件25之基底部26拆卸之前腳軸支部27 而構成前腳單元29。 而且,本實施形態中’除了由上述一對前腳30與用以 支持該一對前腳3〇之前腳軸支部27所構成之第1前腳單元 50 201111213 施之外’還具有可與第1前腳單元S9a選擇性使用之第2前 腳單兀29b。第31圖係顯示組裝有第2前腳單元挪之嬰兒車 10 ° 第2前腳單元29b具有:可裝卸地固定於軸 心構件25之 基底部26之第2前腳軸支部27b、及支持於第2前腳袖支部 W之第2前腳遍。第2前腳轴支部2〜具有並列配置於車寬 方向之-對前腳要素31。—對前腳要素31會逐漸地朝車寬 方向接近且自軸心構件25向下延伸。—㈣腳要素S1在遠 離軸心構件25之侧之端部互相連接。且在一對前腳要素31 之互相連接之下端安裝有具有一對前車輪35之腳輪34。如 第33圖所不’-對前輪之分離間隔比—對後車輪…之分離 間隔顯著較短。因此,如第33圖所示之安裝有第2前腳單元 29b之嬰兒車1〇以機能性來分類的話’可說是構成三輪車。 另方面,女裝有上述之第1前腳單元29a之嬰兒車1〇以機 能性來分類的話可說是構成四輪車。 如此,若一台嬰兒車1〇具有可替換之二種前腳單元 29a 29b,則可因應於嬰兒車會行進之路面(接地面、行 進面)之狀況而選擇適切之前腳單元29a,29b。以一例來說 月若嬰兒車】〇行進於凹凸較大之路面上時,則適合選擇 第14腳單元29a。具有第1前腳單元29a之嬰兒車10可作為 四輪車之機能,提昇行進穩定性。藉此,可使嬰幼兒乘坐 之嬰兒車10更安全且更安定地行進。以其他例來說,若嬰 兒車ίο行進於混雜之場所時,適合選擇第2前腳單元291)。 具有第2前腳單元291?之嬰兒車1〇可作為三輪車之機能藉 51 201111213 * ’ 财料小職’可騎兒車1G之操縱性。 再者,第33圖所示之前單元挪中第2前腳獅係可旋 動(可搖動」地受第2前腳軸支部m支持。即折疊狀態中, 支持第2刖腳3Gb之腳輪34側的端部可沿著前後方向朝後 可使第2如腳3〇b對第2前腳轴支部27b搖動 。本實施 形態中,伴隨著前腳單元29之交換,前腳連桿機構7〇之一 P刀也可#換具體而言,前腳連桿機構%之連絡連桿 及前腳連結j桿78可與前腳單元29—起替換。因應於前腳 聋成引腳連桿機構7〇也替換_部份,藉此可使前腳 單元29之搖動與把手構件60之搖動(臂構件65之旋動)連動。 另”上述則腳單元29a同樣,關於第2前腳連桿2处也 ^組裝有可賦與勢能使由使用狀態往折疊狀態前腳3晴於 前腳軸支部27旋動之賦與變形勢能構件17(參照第9圖)。根 據如此之賦與變形勢能構件17,前_會_與對前腳轴 支部27朝-定之方向之勢能,前腳3()變得不會對前腳轴支 部29自由搖動,因此,藉由設置該賦與變形勢能構件η, 可如上所述,不僅使車體2〇之折疊操作容易,亦可使前腳 單元29之替換作業容易化。 其次,就安裝於嬰兒車10之車體2〇之坐墊13〇進行說 明。 如第2圖所示’作為嬰幼兒之座部或睡台之機能之坐塾 130係可拆卸地安裝於車體20。如第丄圖、第2圖及第16圖所 示,本實施形態中,坐墊130設有固定用之一對桿131,且 於臂構件65之把手保持部67形成有接受坐墊no之桿131之 52 201111213 保持孔12。又,保持孔12内設有用以卡止由桿131突出之固 疋用鎖(未圖示)之卡止機構(未圖示)。而且,藉由將一對桿 131插入至保持孔12而將坐墊130配置於車體2〇上,坐墊13〇 會自動固定於車體20。要將坐墊13〇由車體2〇拆離時,藉由 操作设置於把手支持構件67之解除開關13,會解除坐塾13 0 之桿與車體20之保持孔12的卡合,可將坐墊13〇由車體2〇拆 離。 第1圖所示之例中,坐墊130具有:座部130a、及連結 於座部130a之背部130b。本實施形態中,如第}圖所示,係 可將坐塾130安裝於車體20,使乘坐在坐墊之嬰幼兒面 向前方(背面配置),並且與第丨圖所示之態樣相反地,亦可 將坐墊130朝相反向而安裝於車體2〇(對面配置),以使嬰幼 但疋,第1圖所示之坐塾13〇不過是一例,如以下所說 明,可使用各種態樣之坐墊。又,亦可準備複數可拆離之 坐墊,考慮天候條件或氣候條件等而選擇適當的坐墊使用。 第34圖所示之例中,對第丨圖所示之坐墊13〇安裝有可 開關之車篷133及具有透明罩之擋風罩132。該例中,使用 扣件等之固定手段134,藉由在坐墊130之全周,固定車篷 133及擋風罩132,可防止雨或風進入嬰幼兒之搭乘空間。 又,車篷133與擋風罩132之間形成些微之間隙,藉此可期 待換氣或搭乘空間之室溫調整等。進而,亦可在坐墊13〇等 形成通氣孔。此種情況下,藉由通氣孔、與車篷133及擋風 罩132之間的間隙,可保有嬰幼兒之搭乘空間的舒適性。再 者,通氣孔宜設有過濾器。 53 £ 201111213 第35圖所示之例中,坐墊135係構成為可作為睡台及嬰 兒載具之機能。坐墊135設有有用於坐墊135作為嬰兒載具 使用時之把手136。上述之車篷133係經由固定機構134而固 定於圖示之坐墊135。又,上述之擋風罩132也可安裝於坐 墊135。該坐墊135設有通氣孔137,且在安裝有擋風罩 之情況下,也可進行嬰幼兒之搭乘空間與外部之換氣。再 者’通氣孔137宜組裝有用以淨化空氣之過濾器。 為 第36圖所示之例中,與第35圖同樣坐墊14〇構成為作 睡台及嬰兒載具之機能。但是,為了確保優異之通氣性, 坐墊14〇係由勝所構成。又,全塾14〇上設有車篷IB。 再者,第35圖所示之坐墊135及第36圖所示之坐墊 兩者皆宜構成為可上述之對面配置及背面配置。 第33圖所示之例中,藉由將布製構件安裝於車體2〇之 把手構件6〇及臂餐&㈣成錄M2。轉如此之態樣, 可在不需要將坐墊142由車體20拆離之下折疊嬰兒車1〇。 進而,由車體20拆離之坐墊亦可構成為可作為固定於 車之座席之兒童坐墊。 ' 進而,亦可構成為坐墊安裝有鈕扣狀構件,將由車體 20拆離之坐墊在使嬰幼兒乘坐之㈣下,使胁扣狀構件 固定於保護者之身體。其中-者之者之财可料精負坐 墊。根據如此之態樣,使用嬰兒車將嬰幼兒帶出門時,、可 臨機應變對應於必須緊急將嬰幼兒由嬰兒車放下之情況。 又,可大幅減輕在此種情況下之保護者的負擔。 根據以上之本實施形態,在使用狀態中,前腳3〇及後 54 201111213 腳40係由位於車體20之大略中央之轴心構件25向下方朝車 寬方向及前後方向延伸擴展。根據據有如此之車體2〇之1 兒車10,可有效地提高剛性,並可確保行進中之安定& 又,在折疊狀態中,藉由前腳30及後腳4〇對軸心構件搖動, 與前腳30及後腳40之軸心構件25為相反側之端部在折最狀 態中’配置於比使用狀態更互相接近之位置。藉此,。 J 17^· 折疊狀態之尺寸在前後方向及車寬方向上小型化。即,才艮 據本實施形態’可提高嬰兒車10之剛性並且可使折最時之 大小更為緊密。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設有把手構件60,該把手構件 60具有:可旋動地分別連接於前腳3〇及後腳4〇之框架構造 之一對把手延伸部61、及連結一對把手延伸部61之可彎油 之彎曲部62。而且,藉由一對把手延伸部61對於框架構造 之搖動,把手構件60及後腳40在折疊之狀態下,係配置於 由各把手延伸部61與後腳40所構成之角度比使用狀態小之 位置。又,彎曲部62係彎曲成在折疊狀態中朝接近框架構 造之側突出。根據如此之嬰兒車10 ’可縮短折疊狀態中, 來自把手構件60之框架構造之延伸長度,並且可縮小把手 構件60之車寬方向尺寸。 進而,根據本實施形態,設有:第1前腳單元29a,係 安裝於基底部27 ;及第2前腳單元29b,係安裝於基底部27 者,且可與第1前腳單元29a選擇性地使用。而且,使用第1 前腳單元29a及第2前腳單元29b之其中一者之者時,嬰兒車 10會作為三輪車之機能,在使用第丨前腳單元29a及第2前腳 55 201111213 單元29b中之另一者時,嬰兒車ig可作為四輪車之機能。根 據如此之嬰兒車10,刊應於嬰兒車騎進之路面狀況而 選擇第1前腳單元29a及第2前腳單元29b中之任一者,以提 高操縱性或行進安定性。 進而,根據本實施形態,嬰兒車1〇具有:框架構造, 係具有前卿讀腳4〇 ;後輪載具%,係安肢後腳4〇 ; 第1後輪單元45a,係可裝卸地支持於後輪載具%且包含扪 後車輪47a ;第2後輪單元45b,係可裝卸地支持於後輪载具 5〇者,且可與第1後輪單元45a選擇性地使用。而且,第丄後 車輪47a之徑與第2後車輪議之徑列。_如此之嬰兒車 10 ’可因應於嬰兒車10行進之路面狀況而選擇第丨後輪單元 45a及第2前腳單元29b中之任一者,藉此可提升操縱性或行 進安定性。 進而,根據本實施形態,每次在沿著一方向而由另一 側朝一側施加外力時,可切換限制了後車輪47之旋轉的狀 心及後車輪47可3疋轉之狀態。根據如此之嬰兒車1 〇,由 於操作簡易且單純,因此可更正確地切換限制後車輪47之 旋轉之狀態、及後車輪47可旋轉之狀態。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中之嬰兒車的車體 展開之狀態(使用狀態)的立體圖。 第2圖係顯示組裝有坐墊之狀態下之第1圖之車體之立 體圖。 第3圖係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展開之狀態之側面 56 201111213 圖。 第4圖係由後方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展開之狀態 者。 第5圖係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折疊之狀態的側面 圖。 第6圖係由前方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折疊之狀態 者。 第7圖係由後方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折疊之狀態 者。 第8圖係模式地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之一部分的 上面圖。 第9圖係模式地顯示第1圖之嬰兒車之車體之一部分的 側面圖。 第10圖係由前方顯示展開之狀態之嬰兒車的車體者。 第11圖係對應於第10圖者,且係顯示折疊動作開始之 狀態下之嬰兒車的車體。 第12圖係由後方顯示第1 〇圖所示之狀態之嬰兒車之一 部分的立體圖。 第13圖係對應於第12圖者,且由後方顯示第u圖所示 之狀態之嬰兒車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第14圖係用以說明第1圖之嬰兒車之第2狀態維持機構 者’且由側方顯示第8圖所示之狀態之嬰兒車的一部分。 第15圖係用以說明第1圖之嬰兒車之第1狀態維持機構 者,且顯示在拆卸把手構件之狀態下之把手構件之端部。 57 S' 201111213 第16圖係用以說明第1圖之嬰兒車之以狀態維 者’且顯示在拆卸把手構件之狀態下安裝有把手構件之:冓 第17圖係顯示在折疊狀態中之把手構件在折愚& 狀態之正面圖。 及之珂的 第18圖係由寬度方向内側顯示在安裝有後輪單_ 態下,後腳及安裝於後腳下端之後輪載具之立體圖几之狀 第19圖係在拆下後輪單元之狀態下,由寬度方向 顯示安裝於後腳及後腳下端之後輪載具之立體圖。°卜倒 第20圖係顯示具有互異之後車輪之二種後輪單_ 體圖。其中,第20(a)圖係顯示第1後輪單元,第2〇(b)之立 顯示第2後輪單元。 第21圖係用以說明後輪單元之保持機構者 後輪載具之模式圖。 第22圖係用以說明後輪單元之保持機構者 持有第1後輪單元之狀態下之後輪載具的模式圖 第23圖係用以說明後輪單元之保持機構者 保持第2後輪單元之狀態下之後輪載具的模式圖。 第24圖係由其中一者之者之後輪載具之側顯示在拆離 後輪單元之狀態下之一對後腳之下方領域者。 第25圖係對應於第24圖者,且由另一後輪栽馬之側 是在拆離後輪單元之狀態下之一對後腳之下方領域者 第26圖係顯示第24圖所示之其中—者之者之後輪裁 之縱截面圖。 圖係 且為顯 示 且顯示保 且顯示在 58 201111213 第27圖係用以說明後輪載具之作用者,且為用以說明 後輪載具之本體與滑動構件之卡合狀態者。 第28圖係沿著第27圖之XXVI-XXVI線之截面圖。 第29圖係顯示第25圖所示之另一後輪載具之縱截面 圖。 第30圖係用以說明後輪載具之第1變形例者,且係顯示 後輪載具之本體與插入構件之模式圖。 第31圖係用以說明後輪載具之第2變形例者,且係顯示 後輪載具之本體與插入構件之模式圖。 第32圖係用以說明後輪載具之第3變形例者,且係顯示 後輪載具之本體與插入構件之模式圖。 第33圖係顯示安裝有第2前腳單元之嬰兒車之立體圖。 第34圖係用以說明坐墊之第1變形例之立體圖。 第35圖係用以說明坐墊之第2變形例之立體圖。 第36圖係用以說明坐墊之第3變形例之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傳達機構 101.. .筒狀構件 102…線材 111.. .滑動構件 112a,112b...長孔 113.. .操作部 115.. .滑動構件之面 116.. .卡合溝 116a..底面 117.. .賦與勢能構件 119…插入構件 121.. .滑動構件 122a...長孔 127.. .賦與勢能構件 130.. .坐墊 130a...座部 W- 59 201111213 130b...背部 131.. .桿部 132.. .擋風罩 133.. .車篷 134.. .固定機構 135.. .坐墊 136.. .把手 137.. .通氣孔 140.. .坐塾 142.. .坐墊 10.. .嬰兒車 12.. .保持孔 13.. .解除開關 16.. .第1賦與變形勢能構件 17.. .第2賦與變形勢能構件 18.. .第3賦與變形勢能構件 20.. .車體 25…軸心構件 25a...固定具 26.. .基底部 27.. .前腳軸支部 27a...第1前腳軸支部 27b...第2前腳軸支部 29.. .前腳單元 29a...第1前腳單元 29b...第2前腳單元 30.. .前腳 30b…第2前腳 31.. .前腳要素 34…載具 35.. .前腳輪 40…後腳 41.. .第1後腳要素 42.. .第2後腳要素 43.. .載具支持構件 44.. .分隔件 45.. .後輪單元 45a···第1後輪單元 45b...第2後輪單元 46.. .車車由 46a...第1後輪單元之車軸 46al...周狀溝 46b.··第2後輪單元之車軸 46bl...周狀溝 47.. .後車輪 47a...第1後車輪 47b...第2後車輪 48.. .剎車 60 201111213 48a...第1後輪單元之剎車 48b...第2後輪單元之剎車 48c...限制用溝 50.. .後輪載具 50a...後輪載具 50b...後輪載具 51.. .本體 51al".第1孔 51a2...第 2 孔 55.. .限制用卡合構件 56.. .保持板 5 6a..操作按纽 56bl...第1接觸部 56b2...第2接觸部 57.. .賦與勢能彈簧 60.. .把手構件 61.. .把手延伸部 61a...端部 62.. .彎曲部 63a...第1彎曲部 63b...第2彎曲部 63c·.·第3彎曲部 64.··第1切換開關 65.. .臂構件 66.. .旋動基底部 67.. .把手支持構件 68.. .溝 68a...導引溝 68b...限制溝 70.. .前腳連桿機構 72.. .臂構件連結連桿 73…第1連接器 74.. .凸部 75.. .搖動構件 75a···把持部 75b...解除桿部 78.. .前腳連結連桿 79.. .第2連接器 81.. .連絡連桿 83.. .狀態維持片 84.. .收容部 88.. .後腳連桿材 91.. .第1狀態維持機構 92.. .限制滑件 92a...限制突起 93b...壓縮彈簣 95.. .第2狀態維持機構 97.. .第3狀態維持機構
S 61 201111213 98a...推壓按鈕 p4...第4折返位置 98b...操作限制開關 raf...前腳之旋動轴線(搖動轴 ba, bal 1,bal2…彎曲軸線 線) cl...第1溝路徑 racl, rac2, rarl, rar2, rar3, rar4, c2...第2溝路徑 ram, rag...旋動轴線 c3...第3溝路徑 rp···移動路徑 c4...第4溝路徑 rpl···第1保持位置 vp...假想平面 rp2...第2保持位置 pi...突出量 s2, s3, s4...落差 pi...第1折返位置 sas..·搖動轴線 p2···第2折返位置 p3...第3折返位置 62

Claims (1)

  1. 201111213 七、申請專利範圍·· L —種載具’係用以保持車輪單元, 輪、及以車於可妗喆 ^皁輪早兀具有車 在於包^轉之方式保持車輪之車軸者,其特微 2體’係用以保持前述車輪單元之前述車轴者. 滑動構件,係構成為可相對前述卜 二:持她保持位咖2保持位置二-: 、„⑴/第2保持位置係相較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更 /0者刖述—方向而位於一側; 賦與^錢件’係受前述本體切,且沿著前述一 二_另—側賦與前述滑動構件相對前述 本體之勢能者; ^用卡σ構件,係安裝於前述滑動構件之卡合構 '』述'月動構件保持在前述第i保持位置及前述第2 保持位置之任—者之其中—者之方時’則與前述車輪單 ^卡合以限制前述車輪之相對前述車軸的旋轉,且當前 达滑動構件保持在前述第1料位m及前述第2保持位 置之任一去夕 Q —方時,則解除與前述車輪單元之卡 σ,使別述車輪可相對前述車軸旋轉; 〃月j述α動構件係構成為,在每次被沿著前述一 方2而由W述另—側朝前述—難壓時,藉由前述賦與 勢月匕構件之勢能朝前述另—側返回而會被保持之位 置,在前述第1保持位置與前述第2保持位置交互變化。 如U利項之載具’前述本體及前述滑動構 63 2. 201111213 件之任一者包含面,該面係與前述一方向為大略平行, 且為形成有呈線狀延伸之溝, 前述本體及前述滑動構件之另一方支持插入構 件,該插入構件係其前端配置於前述溝内且限制了往前 述一方向之變位, 前述溝具有: 第1溝路徑,係由第1折返位置連結到在前述一 方向中相較於前述第1折返位置更位於另一側之第 2折返位置者; 第2溝路徑,係由前述第2折返位置連結到在前 述一方向中相較於前述第2折返位置更位於側之 第3折返位置者; 第3溝路徑,係由前述第3折返位置連結到在前 述一方向中相較於前述第3折返位置更位於另一側 之第4折返位置者;及 第4溝路徑,係由前述第4折返位置連結到在前 述一方向中相較於前述第4折返位置更位於一側之 前述第1折返位置者; 前述溝及前述插入構件構成為前述插入構件依該 順序到達前述第卜第4之折返位置,且繞著前述溝旋轉。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載具,其中前述溝及前述插入 構件係構成為,在未對前述滑動構件施加外力之狀態 下,前述插入構件藉由來自前述賦與勢能構件之勢能, 而配置於前述第1折返位置或第3折返位置。 64 20111121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載具,其中在形成有前述溝之 面上,在與前述一方向直交之方向上,前述第1折返位 置及第3折返位置位於前述第2折返位置與第4折返位置 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載具,其中在前述溝内中前述 第1溝路徑與前述第2溝路徑合流之領域,前述第2溝路 徑之溝的深度比前述第1溝路徑之溝的深度還深,且形 成沿著前述第2溝路徑之落差,藉由該落差,到達第2 折返位置之插入構件之後會沿著前述第2溝路徑而被誘 導往第3折返位置, 在前述溝内中前述第2溝路徑與前述第3溝路徑合流 之領域,前述第3溝路徑之溝的深度比前述第2溝路徑之 溝的深度還深,且形成沿著前述第3溝路徑之落差,藉 由該落差,到達第3折返位置之插入構件之後會沿著前 述第3溝路徑而被誘導往第4折返位置, 在前述溝内中前述第3溝路徑與前述第4溝路徑合流 之領域,前述第4溝路徑之溝的深度比前述第3溝路徑之 溝的深度還深,且形成沿著前述第4溝路徑之落差,藉 由該落差,到達第4折返位置之插入構件之後會沿著前 述第4溝路徑而被誘導往第1折返位置, 在前述溝内中前述第4溝路徑與前述第1溝路徑合流 之領域,前述第1溝路徑之溝的深度比前述第4溝路徑之 溝的深度還深,且形成沿著前述第1溝路徑之落差,藉 由該落差,到達第1折返位置之插入構件之後會沿著前 65 201111213 述第1溝路徑而被誘導往第2折返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載具,其中形成有前述溝之面 與前述插入構件係朝彼此推壓,並且前述插入構件之前 端部抵接於前述溝之底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載具,其中前述滑動構件係構 成為,每次使之滑動到沿著一方向之可滑動範圍内之最 另一側之位置時,藉由前述賦與勢能構件之勢能朝前述 另一側返回而會被保持之位置,在前述第1保持位置與 前述第2保持位置之間交互變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載具,其中前述滑動構件具有 操作部,該操作部係可被施加用以將前述滑動構件由前 述另一側往前述一側推壓之外力, 前述操作部配置於前述本體之外部,且與前述限制 用卡合構件連動而朝前述一方向移動。 9. 一種嬰兒車,其特徵在於包含有: 框架構造,係具有前腳及一對後腳者;及 載具,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之載 具,且安裝於前述一對後腳之至少其中一者之者。 10. —種嬰兒車,其特徵在於包含有: 框架構造,係具有前腳及一對後腳者; 第1載具,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之載 具,且安裝於其中一者之後腳者; 第2載具,係用以保持車輪單元,且安裝於另一後 腳,該車輪單元具有車輪、及以車輪可旋轉之方式保持 66 201111213 車輪之車軸者, 前述第2裁具具有: 本體,係用以保持前述車輪單元之前述車轴; ,月動構件,係核於前述本體者,且可在第 位置及第2保持位置之間滑動·及 ,、、 生 <:用卡°構件’係安裝於前述滑動構件之卡人構 件,且當前述滑動構件保持於前述第!保持位置及:: 第2保持位置之任_者之其中—者 ^ 限制前述車輪之相對前述車軸的旋= =構:保持於前述第1保持位置及前述第2保持位 卜使—料,與前述車輪單元之卡合會解 除使别边車輪可相對前述車輪旋轉; 述第Γ.Γ述嬰兒車設有傳達機構,該傳達機構係在前 延伸!:滑動構件、與前述第2载具之滑動構件之間 述、界勒堪使⑴述第2載具之滑動構件與前述第1載具之前 述⑺動構件之移動連動而移動。 67
TW099119105A 2009-06-12 2010-06-11 Baby carriage TWI5136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60780 WO2010143300A1 (ja) 2009-06-12 2009-06-12 キャリアおよびベビーカ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1213A true TW201111213A (en) 2011-04-01
TWI513616B TWI513616B (zh) 2015-12-21

Family

ID=43308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9105A TWI513616B (zh) 2009-06-12 2010-06-11 Baby carriag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067612B2 (zh)
EP (1) EP2441646A4 (zh)
JP (1) JP5465721B2 (zh)
KR (1) KR101623131B1 (zh)
CN (1) CN102458959B (zh)
HK (1) HK1170705A1 (zh)
TW (1) TWI513616B (zh)
WO (1) WO20101433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8185B (zh) * 2011-08-25 2019-01-21 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Wheel retention mechanism and stroller for baby carriag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1422Y (zh) * 2007-11-13 2008-11-19 钟志群 后轮变向式手刹童车
EP2572957A3 (en) * 2011-09-26 2017-04-05 Graco Children's Products, Inc. Foldable stroller
JP5798890B2 (ja) * 2011-11-07 2015-10-21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用の制動機構、ベビーカー用の車輪保持機構、および、ベビーカー
CN102530041B (zh) * 2012-01-06 2014-04-09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可折叠儿童推车
US9579241B2 (en) 2012-10-12 2017-02-28 Steelcase Inc. Support arrangement with activation mechanism
WO2014062650A1 (en) 2012-10-16 2014-04-24 Radio Flyer Inc. Foldable tricycle
US9266550B1 (en) * 2014-09-03 2016-02-23 Vipul Shah Handle for stroller
JP6407703B2 (ja) * 2014-12-19 2018-10-17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
USD777607S1 (en) 2015-03-06 2017-01-31 Radio Flyer Inc. Folding tricycle
US10336394B2 (en) 2015-06-02 2019-07-02 Radio Flyer Inc. Foldable tricycle
US9789893B2 (en) 2015-09-29 2017-10-17 Radio Flyer Inc. Stroller tricycle
USD787378S1 (en) 2016-02-09 2017-05-23 Radio Flyer Inc. Stroller tricycle
US9642767B1 (en) * 2016-06-16 2017-05-09 Ekt Llc Personal mobility device
US10442490B2 (en) 2016-09-14 2019-10-15 Smart Trike Mnf Pte Ltd. Full folding tricycle
US9981679B2 (en) 2016-09-14 2018-05-29 Smart Trike Mnf Pte Ltd. Full folding tricycle
JP6886840B2 (ja) * 2017-02-28 2021-06-16 ニューウェルブランズ・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乳母車
CN108082257B (zh) * 2018-01-22 2024-01-30 安徽酷贝童车有限公司 一种童车的与减震机构连接的停车机构
CN113978539A (zh) 2020-07-09 2022-01-28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婴儿车刹车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婴儿车
CN114987596A (zh) * 2021-03-02 2022-09-02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刹车机构及儿童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64914A (en) * 1927-10-03 1930-06-17 Reading Sheet Metal Products C Baby walker and stroller
JPH0624532Y2 (ja) * 1986-07-03 1994-06-29 株式会社ムラコシ精工 家具の摘み装置
US4805259A (en) * 1986-10-17 1989-02-21 Aprica Kassai Kabushikikaisha Caster
JPS6382675U (zh) 1986-11-20 1988-05-31
JPH08481B2 (ja) * 1987-01-17 1996-01-10 オ−エム工業株式会社 ホイ−ルキヤツプ
JPH0235521Y2 (zh) * 1988-03-26 1990-09-27
DE3933612C1 (zh) * 1989-10-07 1991-04-18 Rolf Rodehau Gmbh & Co Kg Metallwarenfabrik, 6070 Langen, De
JPH04125901U (ja) * 1991-05-08 1992-11-17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キヤスタのストツパ装置
US5368133A (en) * 1993-09-17 1994-11-29 Yang; Sung-Wang Brake system for roller casters
US5865457A (en) * 1997-01-08 1999-02-02 La-Z-Boy Incorporated Wheeled health care chair
NL1012228C2 (nl) * 1999-06-03 2000-12-06 Maxi Miliaan Bv Wagen.
US6443467B1 (en) * 2000-09-22 2002-09-03 Racing Strollers, Inc. Baby stroller with interchangeable front wheel support structures
US6443468B1 (en) * 2000-09-28 2002-09-03 Evenflo Company, Inc. Stroller assembly having a wheel brake
US6360851B1 (en) * 2001-01-05 2002-03-26 Sung-Wang Yang Caster structure with functions of brake and rotation constraint
JP2005014894A (ja) 2003-06-06 2005-01-20 Aprica Kassai Inc 車輪同時ブレーキ機構、キャスタ回転防止機構および乳母車
JP4651964B2 (ja) * 2004-03-30 2011-03-16 コンビ株式会社 幼児用椅子
CN2782505Y (zh) 2005-01-28 2006-05-24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刹车装置
ES1065674Y (es) 2007-05-29 2008-01-16 Jane Sa Dispositivo de freno para cochecitos infantiles
CN101905710B (zh) * 2009-06-04 2012-12-12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婴儿车及其煞车机构
WO2011148062A1 (fr) * 2010-05-28 2011-12-01 Gilles Henry Systeme de freinage pour poussette
US8418314B2 (en) * 2011-08-16 2013-04-16 Wei-Hung Lai Wheel assembly with a wheel lock structu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8185B (zh) * 2011-08-25 2019-01-21 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Wheel retention mechanism and stroller for baby carriag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04712A1 (en) 2012-05-03
JP5465721B2 (ja) 2014-04-09
US9067612B2 (en) 2015-06-30
CN102458959B (zh) 2014-07-02
WO2010143300A1 (ja) 2010-12-16
EP2441646A1 (en) 2012-04-18
KR20140052091A (ko) 2014-05-07
TWI513616B (zh) 2015-12-21
KR101623131B1 (ko) 2016-05-20
CN102458959A (zh) 2012-05-16
HK1170705A1 (zh) 2013-03-08
EP2441646A4 (en) 2012-12-05
JPWO2010143300A1 (ja) 201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11213A (en) Carrier and baby carriage
TWI564197B (zh) Baby carriage
TW200900295A (en) Stroller
TWI507314B (zh) Baby carriage
TWI464084B (zh) 嬰兒車(一)
JP5301342B2 (ja) 折畳式手押し車
TW544419B (en) Stroller
TWI558595B (zh) Foldable baby carriage
TW201141737A (en) Foldable stroller
WO2007071141A1 (fr) Poussette pour enfant en bas age
TWM565153U (zh) Baby carriage frame and stroller
JP5020655B2 (ja) ベビーカー
TWI413596B (zh) Baby carriages and baby carriages
JP2020019355A (ja) 乳母車
TWI754265B (zh) 嬰兒車
JP3949275B2 (ja) 手押し車
JP527137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H11348790A (ja) 手押し車の押棒に用いられる連結杆
JPS6317171A (ja) 乳母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