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40400A - Fluid flow energy harvester - Google Patents

Fluid flow energy harvest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40400A
TW201040400A TW099101924A TW99101924A TW201040400A TW 201040400 A TW201040400 A TW 201040400A TW 099101924 A TW099101924 A TW 099101924A TW 99101924 A TW99101924 A TW 99101924A TW 201040400 A TW201040400 A TW 2010404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us
fluid
cylinder
magnus cylinder
fluid fl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1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oel S Douglas
Original Assignee
Egen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gen Llc filed Critical Egen Llc
Publication of TW201040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040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5/00Machine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on-bladed rotors, e.g. serrated, using fri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17/00Othe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3B17/06Other machines or engines using liquid flow with predominantly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 e.g. of swinging-flap type, "run-of-river", "ultra-low head"
    • F03B17/062Other machines or engines using liquid flow with predominantly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 e.g. of swinging-flap type, "run-of-river", "ultra-low head"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at right angle to flow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6Rotors
    • F03D1/0601Rotors using the Magnus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3/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3/005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the axis being vertical
    • F03D3/007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the axis being vertical using the Magnus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40/00Components
    • F05B2240/20Rotors
    • F05B2240/201Rotors using the Magnus-effe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30Energy from the sea, e.g. using wave energy or salinity gradi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Description

201040400 六、發明說明: [相關申請案之對照參考資料] 本申請案主張2009年1月26日所提出之美國臨時 利申請案第61/206,044號之利益,在此以提及方式倂入 述申請案之整個內容。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用以攫取能量之裝置,更特 ^ 地,是有關於一種能量攫取器(energy harvester),其中當 體流通過一旋轉柱體(rotating cylinder)時,該能量搜取 藉由利用該流量所產生之上升力,從該流體流攫取能量 該裝置可用於液壓氣動、液壓動力、風力或波動力系統 【先前技術】 水力發電系統用以從海洋、海灣及河流中水的潮汐 水流運動產生電力。通常,這樣的系統使用高水源及高 流量條件。系統操作參數(包括高水源及高流量條件)限 〇 用以設置流體流能量攫取器之合適地點。已將傳統水力 輪技術(包含將一發電所放置在壩體中且使渦輪機位於 低水位處)應用至可發展出大水源之山河及瀑布地點。 此’使用水力渦輪機之發電所通常被設置在能經得起其 產生之巨大水壓之較大且複雜水壩結構中。另一方面, 爲在經濟及實用問題上水力渦輪機沒有有效地操作於低 源(換句話說,水位差爲約3公尺或更小),所以數千條 流、溪流及運河之水能潛勢保持未開發的。這樣的傳統 專 前 別 流 器 或 水 制 渦 最 因 所 因 水 河 水 201040400 力渦輪機基於安裝及成本效益營運而需要有效水深度。 亦已發展使用較低水源來產生電力之系統。這些系統 被描述於美國專利第4,717,832、5,074,710及5,222,833中, 在此以提及方式倂入該等美國專利之揭露。 亦知道用以利用海洋及河流之潮汐運動及水流流動的 系統。這樣的系統通常需要水壩或其它可將水體之一部分 與另一部分分離之實體結構。藉此,可產生一水位差,以 提供一用以驅動像水力渦輪發電機之機械裝置的壓差。 〇 另外,已知可從潮汐運動及河床中之液體流量獲得電 力之軸向流動渦輪型裝置(axial-flow turbine type devices)。這樣的裝置被揭露於P. Vary et al.之美國專利第 3,980,894 號、W.J.Mouton,Jr.之美國專利第 3,986,787 號、 J.M.Lapeyre 之美國專利第 4,384,212 號、D.Dementhon 之 美國專利第 4,412,417號及 M. Lapeyre之美國專利第 4,443,708 號中 ° 〇 在上述Mouton, Jr.專利之一多單元實施例中已揭露樞 軸流量修改裝置(pivotal flow-modifying means)。 E. M. Wilson之美國專利第4,465,941號揭露一種用於 流量控制樞軸閥或變流裝置之水輪型裝置(water-wheel type device) ° 此外,不同之馬格奴士效應產生系統(Magnus effect generating systems)已被構想出來。在 1853 年 G. Magnus 教 授首先公佈馬格奴士效應(Magnus effect)。馬格奴士效應係 201040400 爲一種物理現象,其中一自旋物體以本身爲中心產生一旋 轉流體之水流。當該水流通過該物體時,在該物體朝該流 體流之方向移動之側上使流量之擾流邊界層的分離延後, 及在該物體朝該流體流之相反方向移動之側上使流量之擾 流邊界層的分離超前。因此,在該物體朝該流體流之相同 方向上移動之側的方向上施加壓力,以提供大致垂直於該 流體流之方向的運動。簡而言之,當一旋轉柱體在一相對 於它的旋轉軸之角度上遭遇一流體流時,將會產生一垂直 Ο 於該流動方向之上升力。如果在一垂直軸上安裝一旋轉柱 體,則在相對於流經該柱體(左側或右側係依旋轉之方向而 定)之水的方向之直角上發展出該上升力。 馬格奴士效應之使用亦可用以描述棒球之彎曲投球及 飛機槍橫向地對著飛機行進路線之射擊。 亦有各種專利揭露馬格奴士效應在飛機升起、船之操 控及潛艇操控之協助上的使用。 Q 在美國專利第4,446,379號中利用馬格奴士效應,該美 國專利揭露被安裝在相對於以一般垂直軸爲中心旋轉之軸 的直角上旋轉之馬格奴士柱體。該等軸自由旋轉180度。 使該等馬格奴士柱體朝相同角方向持續旋轉。在該等軸之 旋轉的某一位置上,該等柱體以一大致平行該等軸之旋轉 軸的軸爲中心旋轉。當將該設備浸入一流體(氣體的或液體 的)中時,在該等軸與該流體排成直線時,會發展出旋轉轉 矩,以及當該軸接近一橫向於該流體之位置時,此旋轉轉 201040400 矩則減少。當該等軸經過此橫向位置時,將該等軸旋轉1 80 度之該旋轉橫體發展出一轉矩,其中在該180度位置處, 之前向下依靠之柱體現在是直立的,及之前直立柱體現在 是向下依靠在它的軸上。該裝置係設計成利用兩個或更多 個安裝有柱體之軸,以及以該等軸之旋轉軸爲中心持續產 生轉矩。此裝置之複雜度使它很難建立或操作。如果要使 用馬格奴士效應來產生電力,則需要一較簡單裝置。
Holland之美國專利第4,5 82,0 1 3號描述一種使用一柱 〇 體之自行調整風力發電機器。 發明名稱「馬格奴士力流體能量攫取器」之相互關連 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2009005 809 1描述一種能根據流體流 提供運轉之能量攫取器,在此以提及方式倂入該美國專利 申請案之全部。該能量攫取器包括由一柱體所界定之一馬 格奴士柱體,該柱體係被一馬達驅動,該馬達促使該柱體 旋轉,以使流經該柱體之流體產生上升力。可以提供一水 〇 道或系統,以導引該流體流至該柱體。該旋轉柱體之配置 可結合於一機械裝置中,其中該機械裝置係設計以轉換該 上升力成一機械運轉,以驅動一發電機。藉由使用一制動 機構(stalling mechanism)及一抗衡機構(counter balanced mechanism),可反向因該所產生上升力所造成之該機械運 轉。此產生一可被獲得及使用來驅動一發電機之雙向運 轉。該裝置可使用於空氣或液壓環境中。該能量攫取器之 修改可配置成利用所產生之電力來產生用於燃料電池或用 201040400 於燃燒之氫氣。 亦已發展出使用渦輪葉片之氣壓驅動系統。然而’這 些系統通常使用以高速旋轉之葉片。這些旋轉葉片可能會 產生問題,因爲該系統所遭過之任何大小相當的外來物體 會損壞該等葉片,因而限制了該系統之結構整合性。當該 系統像在渦輪葉片航空器之使用中利用空氣之流動時’鳥 擊會對等旋轉葉片造成顯著毀損,如同是石塊或其它碎片 會不慎地或故意地被引入該旋轉葉片。當該系統係一水力 Ο 系統時,水生植物及動物以及在水道中所常常發現到之碎 片(例如,大塊木頭)的引入亦會造成損害。 前述技術所構想出之大多數的系統利用充滿噪音、不 利於植物群及動物群及需要介入流水之運動的水壩之旋轉 葉片。此外,在這些應用中所使用之系統顯著地遮著太陽, 因而不利地影響水生植物的生存。這些方法通常受阻於對 植物群及動物群造成之傷害所引起的影響群落及會負面地 〇 影響群落活動之水體被壩之堵住。對水流以壩來堵住及重 建水道亦會造成對野生生物棲息地之顯著上游破壞。 世界上的低水源及低流量水力條件係普遍的。在此所 述之困難處是:沒有用以控制來自低水源之能量以產生電 力之簡單且容易的方法。 然而’儘管前述之技術努力,沒有能從低水源/高動力 及低動力源(例如,潮汐及/或河流)產生電力及能在改變流 動條件下持續產生之已知系統。 201040400 因應工業電力需求之增加’有鑑於有關流體流能量攫 取器之目前技藝水準,還需要一種不會損害植物群及動物 群及能被採用於環境中而不干擾自然水流或阻擋至水體底 部之大部分的陽光之系統。亦需要一種能操作於低水源及 低流量條件中之環境合適、相當有效且簡單的能量攫取器。 【發明內容】 如在此所使用,術語「液體應用(hydro application)」 及「液壓(hydraulic)」用以描述該能量攫取器之關於液體的 ❹ 使用,以及術語「氣體應用(gas application)」及「氣動 (pneumatic)」用以描述該能量攫取器之關於氣體(例如,空 氣)的使用。 如在此所使用,術語「上升力」意指一垂直於流體流 之方向的力。 如在此所使用,術語「電力網(electrical grid)」意指 任何用以利用或傳送電流之系統。 Q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藉由利用在低水源壓力及/或每秒1 公尺或更大之流速下流動之流體源的可用性,使用由馬格 奴士效應所產生之上升力從低動力液壓或氣動流產生能量 之能量攫取裝置(或能量攫取器)。該能量攫取器包括流入 及流出流體通道、一能量攫取器室及一組旋轉柱體,該組 旋轉柱體通常以放射狀配置來安裝且橫向於流體流之方 向。該流入通道具有分流器(diverters)及擋板(baffles),以 將流體之流動導向該等柱體。 201040400 該上升力可被傳送至一機械系統中,例如,可經由一 驅動軸或相似機構傳送至一發電機。 對於氣體應用’該能量攫取器之應用係在超低水源壓 力流體流之情況下’以及該能量攫取器可輕易地傳送顯著 之上升力’以使該系統驅動一傳統產業發電機。此允許本 發明之能量攫取器達成高於習知技藝之能量攫取器之效 率。對於液體應用’該能量攫取器之應用係在超低水源流 或任何每秒1呎或更大之強流的情況下,此條件需求係低 ❹ 於習知技藝。因爲在本應用中係使用放射狀水柱體或空氣 柱體’且因用以發展出上升力的能量及發展出的上升力非 常大’並具有集中在中心軸之能力,從而可達成高可調應 用。 在氣動能量轉換之情況中,該通道集中要被導向該空 氣柱體之空氣及傳送該空氣,因而產生最大之上升力。接 著,將在該流動空氣中所攫取之能量轉換成機械能量。將 Q 該能量攫取器連接至一發電機之可產生電能。在沒有額外 齒輪裝置之情況下,該空氣能量攫取器之速度可增加至該 發電機之速度。 在一液壓應用實施例中,該能量攫取器可以一自浮配 置來安裝,及設置於一位於每秒1 D尺或更大之水流中(例 如,潮流道中)的船或平台。在這樣的實施例中,該能量攫 取器係剛好設置在水面下方,此位置之水流速度係最大, 且該能量攫取器憑藉船隨水上升及下降而保持在該位置 201040400 中。該旋轉能量攫取器特別適合於此應用。若需要的話, 可以提供一殻體以將該流體導向該能量攫取器,但如果水 流速度足夠大時,則不需要。該能量攫取器連接至一合適 之發電機,該發電機可以安裝在船上之防水室中或可以設 置在遠端。因爲該能量攫取器係設置在水中,所以上升力 係被轉換成機械能量,以驅動該發電機。 在另一情況中,將該流體流集中,以便加速通過該空 氣或氣壓柱體之流體之速度,從而增加該柱體之上升力。 〇 將該流體流從一較大剖面導向一較小剖面也有助於該柱體 之上升力的增加(因爲該柱體可利用該流體之流速之增 加)。 在此提供方法係利用該空氣或氣動柱體,以產生一旋 轉運動,進而直接驅動一旋轉發電機。上述將使用一組以 輪子形式所配置之柱體,及用以驅動該等柱體之單一馬達 或一組馬達。縱向地成對分隔該等柱體,以便加速來自該 Q 第一或前柱體之流體流,及以該第二或下一柱體進一步加 速該流體流,其中該第二或下一柱體係位於該第一柱體之 後面,及以不同於該第一柱體之相位方式定位在至少30度 角處,但是不超過1 79度角處。此定位允許該流體沿該機 器之縱向長度被加速,且被每一柱體加速,藉此增加每一 柱體之上升力所產生之轉矩,該上升力係用以驅動該旋轉 發電機。本發明並不侷限可被安裝之柱體對之數量,而是 可安裝任何數量之柱體對,以產生期望之轉矩。 -10- 201040400 從下面詳細敘述,結合所附圖式,將更充分了解本發 明。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一用於流體流之能量攫取器係顯示於第 1、2及3圖中,且安裝成爲一與一流體流90相通之結構。 該能量攫取器包括流入流體通道壁4、5、6及7,以及用以 容納來自該等流入流體通道壁4、5、6及7之流體流90的 ^ 能量攫取器通道側壁8、9、10及11。一主軸40係設置在 一由該等流入流體通道壁4、5、6及7以及該等用以容納 該流體流90之能量攫取器通道側壁8、9、1 0及1 1所構成 之通道95中。馬格奴士柱體200、201、210及211之每一 者係安裝在位於該主軸40與該等通道側壁8、9、10及11 間之個別對應之中心軸205上。如第4及5圖所示,亦可 以一管道307來取代該等壁。以一由該等流入流體通道壁 4、5、6及7所形成之流入流體通道、一由該等通道側壁8、 〇 9、10及11所形成之流出流體通道及一配置在該流入流體 通道與該流出流體通道間且由該等通道側壁8、9、10及11 所形成之能量攫取器室1 2來界定該流體流路徑。亦可使該 等壁在此配置中朝側或底部壁彎曲,因而在平行於該流體 流路徑之平面上具有相對高度。此藉由將較大量流體導向 該能量攫取器來作爲該流體流之集中器,藉此增加該流體 之速度(此將增加該柱體所產生之上升力)。此增強可使用 於本發明所構想之任何實施例中。在第7及8圖中所呈現 -11- 201040400 之資料中亦可看出此增強。此資料顯示轉矩從理 的顯著改善。上述係因該上升力之放大所造成’ 流體經過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200時被加速’然 動至下一馬格奴士柱體201,在此處流體被再次加 流體向下移動至下一馬格奴士柱體210,在此處流 加速,然後流體向下移動至下一馬格奴士柱體2 1 圖所示,發展出該馬格奴士力。要增加該上升力 格士奴柱體之1-20個直徑範圍內複製該能量攫取 〇 體流90可以是液壓或氣動的(空氣或氣體)。 該等柱體係安裝在一由一通路所形成之通道 該通路係由該等相對通道側壁、一任選底部室壁 入流體通道壁及該等流出流體通道壁所界定。此 該流體流經過該能量攫取器。該等柱體係橫向地 過該通路之流體流來定位,及安裝來用以旋轉, 在第6圖所示之柱體支撐物10 00及1105中之軸表 Q 1 0 8 5來旋轉。 如第6圖所示,以一驅動機構旋轉該等柱體 流體流集中經過該通道95及通過該等柱體200、 及2 1 1時,經由該馬格奴士效應可產生該上升力 該通道9 5及通過等柱體200、201、210及211之 迫該機構旋轉該主軸40機構,以促使該驅動機構 機1 030。流體在該通道中之集中可加速該流體流 由朝該等柱體200、201、210及211注入該流體 論至實際 因爲當該 後向下移 速,接著 體被再次 1。如第9 ,則在馬 器。該流 中,其中 、該等流 通路導引 相對於經 例如透過 P: 1 080 及 。當使該 201 、 210 。該經過 流體流強 旋轉發電 ,此係藉 來達成。 -12- 201040400 然而,該加速被該等馬格奴士柱體本身意外地放大,及發 生因在該能量攫取器室12中之流體的加速所造成的上升 力之增加,藉此增加該上升力。該流體流進一步被每一柱 體所加速,以增加在該流體流路徑中之該等連續定位柱體 的上升力。該等柱體200、201、210及211之直徑可爲相 同,或者彼此成比例地變化。 因此,藉由沿著該中心軸交錯排列該等馬格奴士柱體 來改善該放射狀馬格奴士渦輪機之效能,以致於每一柱體 〇 如第1、2、3、4及5圖所示係在一個別平面上。該流體流 90可以是液壓或氣動的(空氣或氣體)。 第4及5圖顯示一種旋轉系統,其中該旋轉系統在該 通道中使用該流體流來以垂直方式旋轉該等柱體,以發展 出垂直於該流體流之上升力。該能量攫取器室係一管道 3 07。該設計使該裝置相當適合於管道內操作。該圓形管道 形狀藉由保持該流體容納於一集中能量攫取器室1 2中,以 Q 進一步增加該等柱體之上升力所產生之轉矩。轉矩之增加 係因在該馬格奴士柱體周圍之水與該馬格奴士柱體交互作 用而加速,進而使水流速增加所造成的,藉此產生較高之 上升力。要增加該上升力,則朝該流體流之下游方向在馬 格奴士柱體之2-20個直徑範圍內複製該能量攫取器。該流 體流90可以是液壓或氣動的(空氣或氣體)。 第6圖顯示用以傳送轉矩以驅動該等馬格奴士柱體之 雙軸,該等馬格奴士柱體之旋轉轉而驅動外軸,以驅動該 -13- 201040400 發電機。一馬達1005連接至滑輪1010。一皮帶1021從滑 輪1010傳送轉矩至滑輪1020,以驅動在軸承1 085及1080 中所支撐之軸1045。該軸1 045之驅動會驅動中心軸1205 及1215,藉此促使馬格奴士柱體1200及1210旋轉。如第 4及5圖所示,上述在經歷流體流90時產生上升力。然後, 此上升力促使外軸1 040旋轉,此驅動該驅動滑輪1 0 1 5,以 驅動發電機驅動滑輪1031(透過皮帶1 032),進而驅動發電 _ 機1 030。如第19圖所示,可以使用一小齒輪1029或大齒 ❹ 輪1028來驅動該發電機1030。發電機1030可被安裝至電 池99或至電力網98。該馬達1005可在電力、氣動力或水 力下操作,以及如果使該流體流90反向,則該馬達1005 係可反轉的,以允許該中心軸40之旋轉爲相同方向。如第 20圖所示,可以一泵5000取代該發電機1030,以抽取像 空氣或水之流體。杲5000之流體輸入爲5010,且泵5000 之輸出爲5020。所抽取之流體可以是像空氣之氣體或像水 〇 之液體。 至少兩組斜齒輪1 050及1 060係設置在軸1045上,以 驅動該兩個馬格奴士柱體(例如,安裝至該等中心軸1205 及1215之柱體1200及柱體1210)。斜齒輪1055係安裝至 軸1215,其中該軸1215被定位成與斜齒輪1 05 0耦接,以 及斜齒輪1 065係安裝至中心軸1 205,其中該中心軸1205 被定位成與斜齒輪1 060耦接。該馬達1〇〇5之旋轉運動透 過該組斜齒輪驅動該等馬格奴士柱體之旋轉。如果需要更 -14 - 201040400 多動力,則可加入成對之額外馬格奴士柱體。可以滾子鏈、 附齒帶、V形帶、肋形帶或纜線來取代該等皮帶1021及 1032。在另一情況中,參考第14圖,可在一用以使用電流 將水分離成氧氣及氫氣之反應室2000中使用來自該發電機 1 03 0之電力,藉此將水分離至一氧氣流出裝置2005及一氫 氣流出裝置2010。然後,該氫氣可被儲存在一加壓瓶2015 中或直接在一傳統發電機2020中被氧化。 第 9圖顯示一在軸馬格奴士系統(on-axis Magnus 0 system)之平面實施例。當流體流520到達朝方向501旋轉 之馬格奴士柱體500時,使該流體流在該柱體周圍轉向, 以促使在流體流505中有較高壓力及在流體流506中有較 低壓力。流體流505及流體流506之梯度(gradient)導致 上升力510。現在參考第10及11圖,將使用第9圖之在軸 馬格奴士系統的能量攫取器安裝成爲一與一流體流90相 通之結構。該能量攫取器包括用以容納流體流90之側壁 Q 3 07。將上面設置有馬格奴士柱體200、201、210及211之 中心軸40安裝在該等通道側壁307間。該流體流路徑係以 一由通道壁307所形成之流入流體通道來界定。亦可使該 等壁在此配置中朝側或底部壁彎曲,及因而在平行於該流 體流路徑之平面上可具有相對高度。此藉由將較大量流體 導向該能量攫取器來作爲該流體流之集中器,藉此增加該 流體之速度(此將增加該柱體所產生之上升力)。此增強可 使用於本發明所構想之任何實施例中。 -15- 201040400 現在參考第1 2及1 3圖,使馬格奴士柱體直徑以一定 尺寸製作及以串聯方式配置,以便在一第二能量攫取器中 之馬格奴士柱體受益於一初始能量攫取器所造成之水流速 度的增加。在此,尺寸700約等於該馬格奴士橫體直徑70 i 之10倍。要增加該上升力,朝該流體流之下游方向在該馬 格奴士柱體之1-20個直徑內複製該能量攫取器。在任何實 施例中,該流體流520(第9圖)或90(第10及11圖)可以是 ^ 液壓或氣動的。 C) 在任何應用中,該等流體流可以是一排放系統(effluent system)之輸出流體流。例如,該流入流體通道可連接至一 下水道、一水處理設施、一洩水溝、一貯留池、溝渠、一 屋頂排水、水壩之流出、一空調管線及一聚水槽中之一個 或多個。 參考第15圖,將本發明之能量攫取器405安裝至一由 甲板627及浮筒626、628所構成之平底船。水位線係以622 〇 來表示。 參考第16圖,將本發明之能量攫取器40 5安裝至一由 面板627、65 0、65 5、65 6及65 1所構成之橋樑結構。水位 線係以622來表示。 參考第17圖,將本發明之能量攫取器405以面板627 及浮筒626、628安裝至該流體通道之底部。水位線係以622 來表示。 參考第18圖,本發明之一具有軸40之能量攫取器3000 -16 - .201040400 以軸3005、齒輪3010及3015以及軸3020取代第6圖所示 之皮帶驅動系統來連接至一發電機3 03 0。 能量攫取器405亦可直接連接至一像感測器之裝置, 以提供該感測器電力。典型應用包括氣候感測器、波動感 測器及水流下感測器。 該能量攫取器可依所在之流體的狀態安裝至一浮動平 台或一固定平台。 _ 雖然已表示及描述關於該等詳細實施例之本發明,但 〇 是熟習該項技藝者將了解到,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圍內可 以實施各種變更及以均等物來取代其元件。此外,可以實 施修改,以使一特定情況或材料適合於本發明之教示而不 超出其基本範圍。因此,本發明沒有意欲偈限於上面所詳 述之特定實施例,而是本發明將包括落在所附申請專利範 圍內之所有實施例。 【圖式簡單說明】 Q 第1圖係一在一由數個壁所界定之通道內之一軸位置 上具有交錯排列旋轉馬格奴士柱體的放射狀裝置之示意側 視圖; 第2圖係一在一由數個壁所界定之通道內之一軸位置 上具有交錯排列旋轉馬格奴士柱體的放射狀裝置之示意端 視圖; 第3圖係一在一由數個壁所界定之通道內之一軸位置 上具有交錯排列旋轉馬格奴士柱體的放射狀裝置之示意上 -17- 201040400 視圖; 第4圖係一在一管道內之一軸位置上具有交錯排列旋 轉馬格奴士柱體的放射狀裝置之示意側視圖; 第5圖係一在一管道內之一軸位置上具有交錯排列旋 轉馬格奴士柱體的放射狀裝置之示意端視圖; 第6圖係一用以驅動該等馬格奴士柱體及傳送動力至 該發電機之雙同心軸的示意圖; 第7圖係對於第4及5圖所示意之機器的每秒2呎之 〇 流體流的轉矩相對RPM之曲線圖; 第8圖係對於第4及5圖所示意之機器的每秒4呎之 流體流的轉矩相對RPM之曲線圖; 第9圖係該馬格奴士柱體力之示意圖 第10圖係一在一管道內之一軸位置上具有平面旋轉 馬格奴士柱體的放射狀裝置之示意側視圖; 第11圖係一在一管道內之一軸位置上具有平面旋轉 Q 馬格奴士柱體的放射狀裝置之示意端視圖; 第12圖係一在一管道內之一軸位置上具有雙平面旋 轉馬格奴士柱體的放射狀裝置之示意側視圖; 第13圖係一在一管道內之一軸位置上具有雙平面旋 轉馬格奴士柱體的放射狀裝置之示意端視圖; 第1 4圖係一用以驅動該等馬格奴士柱體及傳送動力 至該發電機之雙同心軸的示意圖,其中該發電機接著產生 氫氣及氧氣; -18- 201040400 第15圖係浮在一平底船結構上之本發明的一能量攫 取器之示意圖; 第16圖係安裝至一橋樑結構的本發明之一能量攫取 器的示意圖; 第17圖係以一橋樑結構安裝至該流體通道之底部的 本發明之一能量攫取器的示意圖; 第18圖係一使用一齒輪系及驅動軸系統之能量攫取 器的示意圖; 0 — 第19圖係一倂入一小齒輪來驅動一發電機之能量攫 取器的示意圖;以及 第20圖係一倂入一小齒輪來驅動一栗之能量攫取器 的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4 流 入 流 體 通 道 壁 5 流 入 流 體 通 道 壁 6 流 入 流 體 通 道 壁 7 流 入 流 體 通 道 壁 8 能 量 攫 取 器 通 道 側 壁 9 能 量 攫 取 器 通 道 側 壁 10 能 量 攫 取 器 通 道 側 壁 11 能 量 攫 取 器 通 道 側 壁 12 能 量 攫 取 器 室 40 主 軸 -19- 201040400
90 流體流 95 通道 98 電力網 99 電池 200 馬格奴士柱體 201 馬格奴士柱體 210 馬格奴士柱體 211 馬格奴士柱體 205 中心軸 307 管道(側壁) 405 能量攫取器 501 方向 505 流體流 506 流體流 5 10 上升力 520 流體流 622 水位線 626 浮筒 627 甲板(面板) 628 浮筒 650 面板 65 1 面板 655 面板 -20- 201040400
656 面板 700 尺寸 701 馬格奴士柱體直徑 1000 柱體支撐物 1005 馬達 1010 滑輪 1015 驅動滑輪 1020 滑輪 1021 皮帶 1028 大齒輪 1029 小齒輪 1030 發電機 103 1 發電機驅動滑輪 1032 皮帶 1040 外軸 1045 軸 1050 斜齒輪 1055 斜齒輪 1060 斜齒輪 1065 斜齒輪 1080 軸承 1085 軸承 1105 柱體支撐物 -21 - 201040400 1205 及 1215 中 心 軸 2000 反 應 室 2005 氧 氣 流 出 裝 置 20 10 氫 氣 流 出 裝 置 2015 加 壓 瓶 2020 傳 統 發 電 機 3000 能 量 攫 取 器 3005 軸 3010 齒 輪 30 15 齒 輪 3020 軸 3030 發 電 機 5000 泵 5010 輸 入 5020 輸 出 Ο -22-

Claims (1)

  1. 201040400 七、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能量攫取器,包括: 一流體流路徑,由一流入流體通道、一流出流體通道 及一配置在該流入流體通道與該流出流體通道間之室所 界定; 一主軸,設置在該室中且軸向地定位在該流體流路徑 中; 一第一馬格奴士柱體 '在該流體流路徑中橫向地安裝 〇 在該室內的該主軸上,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係藉由一第 一中心軸安裝在該主軸上,且藉由一馬達以該第一中心 軸爲中心來旋轉驅動; 一第二馬格奴士柱體,用以與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相 搭配,且藉由一第二中心軸安裝在該主軸上,該第二馬 格奴士柱體朝該流體流路徑之下游方向分隔有一距離, 且藉由該馬達以該第二中心軸爲中心來旋轉驅動; Q 一電流產生裝置,用以自至少部分由該第一馬格奴士 柱體及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之運轉所造成之該主軸的運 轉來產生一電流,該主軸之運轉係朝垂直於該流體流路 徑之方向,以及因一朝該流體流路徑之下游方向移動的 流體之加速而提供一大於一理論轉矩値之轉矩値,該加 速係由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及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中之 至少一者的旋轉所造成; —電池,用以藉由該電流產生裝置所產生之該電流來 充電;以及 -23- 201040400 一連接裝置,用以將該電池連接至一電力網。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第二馬格 奴士柱體與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分隔之該距離係該第_ 馬格奴士柱體在該下游方向上之約2至約20個直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馬達可在 電力下操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馬達可在 ^ 氣動動力下操作。 〇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馬達可在 液壓動力下操作。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能量攫取 器係安裝至一浮動平台。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能量攫取 器係安裝至一非浮動平台。 8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在該流體流 〇 路徑中之流體係爲空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在該流體流 路徑中之流體係爲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用以旋轉驅 動該馬格奴士柱體之該馬達對於一正向流動朝一方向旋 轉該馬格奴士柱體,及對於一負向流動則朝一相反方向 旋轉該馬格奴士柱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電流產生 -24- 201040400 裝置包括: —皮帶,可旋轉地移動,以回應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 及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中之至少一者的運轉;以及 至少一小齒輪,可被該皮帶之運轉驅動,該小齒輪係 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發電機; 其中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發電機的該小齒輪之驅動產 生該電流。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皮帶係 〇 選自由V形帶、肋形帶、附齒帶、滾子鏈及纜線所組成 之群組。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至少兩個馬 格奴士柱體係定位在該流體流路徑中,該至少兩個馬格 奴士柱體係彼此分隔有最大馬格奴士柱體之一個直徑的 最小距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至少兩個馬 Q 格奴士柱體係定位在該流體流路徑中,該至少兩個馬格 奴士柱體係彼此分隔有最大馬格奴士柱體之20個直徑 的最大距離。 15. —種能量攫取系統,使用於一流體流路徑中,該能量攫 取系統包括: 一流體源; 一流體流路徑,來自該流體源,且係由一流入流體通 道、一流出流體通道及一配置在該流入流體通道與該流 -25- 201040400 出流體通道間之能量攫取器室所界定; 一第一馬格奴士柱體,相對於該流體流路徑橫向地安 裝在該能量攫取器室中; 一第二馬格奴士柱體,用以與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相 搭配,且設置在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之下游方向; 一電流產生裝置,用以根據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及該 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之運轉產生電流,該第一馬格奴士柱 體及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之運轉垂直於該流體流路徑, Ο 以及因一流體流朝該下游方向之加速而提供一大於一理 論轉矩値之轉矩値,該加速係由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及 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中之至少一者的旋轉所造成;以及 一連接裝置,用以將該電流產生裝置連接至一電力 網。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能量攫取系統,其中該流體 源係一排放系統。 Q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能量攫取系統,其中該流體 源係一氣體。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能量攫取系統,其中該流入 流體通道係連接至一下水道、一水處理設施、一洩水溝、 一貯留池、一溝渠、一屋頂排水、水壩之流出流、一空 調管線及一聚水槽中之一個或多個。 1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在該流體流 路徑中之流體係從一排放系統獲得。 -26- 201040400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在該流體流 路徑中之流體係一氣體。 2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流入流體 通道係連接至一下水道、一水處理設施、一洩水溝、一 貯留池、一屋頂排水、一空調管線及一聚水槽中之一個 或多個。 22.—種能量攫取系統,使用於一流體流應用中,該能量攫 ^ 取系統包括: 〇 一流體源; 一流出管線,延伸自該流體源; 一流體流路徑,係位於該流出管線中,且由一流入流 體通道、一流出流體通道及一配置在該流入流體通道與 該流出流體通道間之能量攫取器室所界定; 一第一馬格奴士柱體,相對於在該流體流路徑中之一 流體流橫向地安裝在該能量攫取器室中; 〇 至少一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位於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 之下游處,及用以與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相搭配; 一電流產生裝置,用以根據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及該 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之朝垂直於該流體流路徑之方向的運 轉產生一電流,及因該流體流朝該流體流路徑之下游方 向的加速而提供一大於一理論轉矩値之轉矩値’該加速 係由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及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中之至 少一者的旋轉所造成;以及 -27- 201040400 一反應室,用以使用該電流將水分離成爲氧氣及氫 氣; 一氧氣流出裝置;以及 一氫氣流出裝置。 23 . —種能量攫取系統,使用於一流體流應用中,該能量攫 取系統包括= 一流體源, 一浮動平台,設置成與該流體源流體連通; ❹ ^ 一流出管線,延伸自該流體源; 一流體流路徑,其係於該流出管線中,且由一流入流 體通道、一流出流體通道及一配置在該流入流體通道與 該流出流體通道間之能量攫取器室所界定; 一第一馬格奴士柱體,橫向地安裝在該能量攫取器室 中及可縮回地平行於該流體流路徑中之流體流來移動; 至少一第二馬格奴士柱體,用以與該第一馬格奴士柱 Q 體相搭配,及可縮回地平行於該流體流路徑中之該流體 流來移動; 一電流產生裝置,用以自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及該第 二馬格奴士柱體之垂直於該流體流路徑中之該流體流的 運轉產生一電流,及因該流體流朝該流體流路徑之下游 方向的加速而提供一大於一理論轉矩値之轉矩値,該加 速係由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及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中之 至少一者的旋轉所造成;以及 -28- 201040400 一連接裝置,用以將該電流產生裝置連接至一電力 網。 24.—種能量攫取系統,使用於一流體流中,該能量攫取系 統包括: 一橋樑平台; 一流體源; 一流出管線,延伸自該流體源; 一流體流路徑,位於該流出管線中,及由一流入流體 〇 通道、一流出流體通道及一配置在該流入流體通道與該 流出流體通道間之能量攫取器室所界定; 一第一馬格奴士柱體,橫向地安裝在該能量攫取器室 中,及可縮回地平行於該流體流路徑中之一流體流來移 動; 至少一第二馬格奴士柱體,用以與該第一馬格奴士柱 體相搭配; Q 一電流產生裝置,用以根據在該流體流路徑中之至少 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之垂直於該流體流路徑中之該流體 流之運轉產生電流,及該運轉因該流體流朝該流體流路 徑之下游方向移動的加速而提供一大於一理論轉矩値之 轉矩値,該加速係由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及該第二馬格 奴士柱體中之至少一者的旋轉所造成;以及 一連接裝置,用以將該電流產生裝置連接至一電力 網。 -29- 201040400 25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能量攫取系統,其中該發電 機產生該電流及直接連接至該電力網。 26·—種能量攫取系統,使用於一流體流應用中,該能量攫 取系統包括: 一橋樑平台; 一流體源; 一流出管線,延伸自該流體源; 0 —流體流路徑,位於該流出管線中,及由一流入流體 通道、一流出流體通道及一配置在該流入流體通道與該 流出流體通道間之能量攫取器室所界定; 一第一馬格奴士柱體,橫向地安裝在該能量攫取器室 中,及可縮回地平行於該流體流來移動; 至少一第二馬格奴士柱體’設置在離該第一馬格奴士 柱體有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之至少2個直徑的下游方向 上,及用以與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相搭配;以及 〇 —電流產生裝置,用以根據在該流體流路徑中之至少 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之朝垂直於該流體流路徑之方向之 運轉產生電流,該運轉因一流體朝該流體流路徑之下游 方向移動的加速而提供一大於一理論轉矩値之轉矩値’ 該加速係由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及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 中之至少一者的旋轉所造成。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電流產生 裝置包括: -30- 201040400 —驅動軸,可旋轉地移動,以回應至少該第一馬格奴 士柱體之運轉;以及 至少一齒輪,可藉由至少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之運轉 來驅動,該齒輪係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發電機; 其中該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發電機之齒輪的驅動產生 該電流。 28. —種能量攫取器,包括: 一第一驅動軸; 〇 一旋轉裝置,用以旋轉該第一驅動軸; 一第一馬格奴士柱體,連接至用以驅動該第一馬格奴 士柱體之該第一驅動軸; 一第二馬格奴士柱體,設置在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之 下游處,且連接至該第一驅動軸’以與該第一馬格奴士 柱體相關連地操作; 一流體,與該第一及第二馬格奴士柱體連通; Q 一第二驅動軸,可旋轉地移動,以回應該第一馬格奴 士柱體及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之運轉;以及 至少一齒輪,可藉由至少該第二驅動軸之運轉來驅 動,該齒輪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發電機; 其中該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發電機之齒輪的驅動產生 該電流。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第二馬 格奴士柱體在該下游方向上分隔有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 -31- 201040400 之2至20個直徑。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旋轉裝 置係一電動馬達。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旋轉裝 置係一氣動馬達。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旋轉裝 置係一液壓馬達。 ^ 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能量攫 取器係安裝至一浮動平台。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能量攫 取器係安裝至一非浮動平台。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流體係 爲空氣。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流體係 爲水。 Q 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能量攫取器,其中該旋轉裝 置對於該流體朝一方向流動時朝一方向旋轉該第一馬格 奴士柱體,及對於該流體朝一相反方向流動時朝一相反 方向旋轉該第―馬格奴士柱體。 38.—種用於能量攫取之裝置’包括: 一第一驅動軸; 一旋轉裝置,用以旋轉該第一驅動軸; 一第一馬格奴士柱體’連接至該第一驅動軸及可藉由 -32- 201040400 該第一驅動軸來旋轉; 一第二馬格奴士柱體,設置在離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 有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之至少2個直徑的下游處,且連 接至該第一驅動軸,以與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相關連地 操作; 一流體,與該第一及第二馬格奴士柱體連通; 一第二驅動軸,可旋轉地移動,以回應該第一馬格奴 士柱體及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之運轉;以及 〇 至少一齒輪,可藉由至少該第二驅動軸之運轉來驅 動,該齒輪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發電機; 其中一由該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發電機之齒輪之驅動 所產生之轉矩產生該電流;以及 其中該轉矩因該流體朝一下游方向移動的加速而大 於一理論轉矩値,該加速係由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及該 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中之至少一者的旋轉所造成。 Q 39.—種用於能量攫取之裝置,包括: 一第一驅動軸; 一旋轉裝置,用以旋轉該第一驅動軸; 一第一馬格奴士柱體,連接至該第一驅動軸,及可藉 由該第一驅動軸來旋轉; 一第二馬格奴士柱體,設置在離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 有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之至少2個直徑的下游處,且連 接至該第一驅動軸,以與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相關連地 -33- 201040400 操作; 一第一流體,與該第一及第二馬格奴士柱體連通; 一第二驅動軸,可旋轉地移動,以回應在該第一流體 中之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及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之運 轉;以及 至少一齒輪,可藉由至少該第二驅動軸之運轉來驅 動,該齒輪可操作地連接至一栗, 其中一由該可操作地連接至該泵之齒輪的驅動所產 〇 生之轉矩抽取一第二流體;以及 其中該轉矩因該第一流體朝一下游方向移動的加速 而大於一理論轉矩値,該加速係由該第一馬格奴士柱體 及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中之至少一者的旋轉所造成。 4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能量攫取系統,其中該第一 馬格奴士柱體與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之分隔距離係爲該 第一馬格奴士柱體之2至20個直徑。 Q 4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一馬格奴士 柱體與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之分隔距離係爲該第一馬格 奴士柱體之2至20個直徑。 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一馬格奴士 柱體與該第二馬格奴士柱體之分隔距離係爲該第一馬格 奴士柱體之2至20個直徑。 -34-
TW099101924A 2009-01-26 2010-01-25 Fluid flow energy harvester TW20104040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604409P 2009-01-26 2009-0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0400A true TW201040400A (en) 2010-11-16

Family

ID=42091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1924A TW201040400A (en) 2009-01-26 2010-01-25 Fluid flow energy harveste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87829A1 (zh)
EP (1) EP2389505A2 (zh)
BR (1) BRPI1007012A2 (zh)
TW (1) TW201040400A (zh)
WO (1) WO2010085615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4661A (zh) * 2018-03-26 2020-12-11 裵明淳 水力发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8644B2 (en) * 2009-10-12 2012-09-04 Kaplan A Morris Apparatus for harvesting energy from flow-induced oscillation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US8946918B1 (en) 2010-02-03 2015-02-03 Vortex Flow, Inc. Modular in-conduit generator for harnessing energy from circumferential flow
DE102010008061A1 (de) * 2010-02-16 2011-12-15 Erwin Becker Umlaufrollenwindturbine und Verfahren zur Stromerzeugung aus Windenergie
US20120201664A1 (en) * 2011-02-07 2012-08-09 Mccants Robert J Water born rotor mechanism adapted for generating power
MX2013009668A (es) * 2013-08-22 2015-02-23 Luis Arturo De Pau Montero Transformador de energia de un fluido.
DE102015016847A1 (de) * 2015-12-23 2017-06-29 Peter Hurst Windkraftanlage auf der Basis des Magnus/Bernoulli-Effekts
US10118696B1 (en) 2016-03-31 2018-11-06 Steven M. Hoffberg Steerable rotating projectile
US11712637B1 (en) 2018-03-23 2023-08-01 Steven M. Hoffberg Steerable disk or ball
GB2617317B (en) * 2022-03-29 2024-04-03 Katrick Tech Limited Energy harvesting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44924A (en) * 1925-04-13 1930-01-28 Charles E Sargent Wind motor
US1628867A (en) * 1925-08-24 1927-05-17 Wernicke Louis Air motor
US1735822A (en) * 1928-01-09 1929-11-12 Wernicke Louis Air motor
FR1469463A (fr) * 1965-02-01 1967-02-17 Moteur à effet magnus
US4384212A (en) * 1971-06-01 1983-05-17 The Laitram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storing the energy of ocean waves
US4443708A (en) * 1973-06-25 1984-04-17 The Laitram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storing the energy of ocean waves
US3986787A (en) * 1974-05-07 1976-10-19 Mouton Jr William J River turbine
US3980894A (en) * 1974-07-02 1976-09-14 Philip Vary Flow tubes for producing electric energy
DE2814247A1 (de) * 1977-04-05 1978-10-19 Daniel Henggeler Windkraftmaschine
GB2006885B (en) * 1977-08-12 1982-03-31 Gray 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power from fluid ie air flow
US4582013A (en) * 1980-12-23 1986-04-15 The Holland Corporation Self-adjusting wind power machine
IE52629B1 (en) * 1981-03-26 1988-01-06 Aur Hydropower Ltd Water engine
US4412417A (en) * 1981-05-15 1983-11-01 Tracor Hydronautics, Incorporated Wave energy converter
US4576581A (en) * 1981-11-30 1986-03-18 Borg John L Reversible Magnus propeller
US4446379A (en) * 1983-02-17 1984-05-01 Borg John L Magnus effect power generator
US4717832A (en) 1985-09-17 1988-01-05 Harris Charles W Tidal and river turbine
DE3731902A1 (de) * 1987-09-23 1989-04-06 Mtu Muenchen Gmbh Fluegelgitter fuer gasfoermige stroemungsmittel
US5074710A (en) 1991-05-08 1991-12-24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Water gate array for current flow or tidal movement pneumatic harnessing system
US5222833A (en) * 1991-05-08 1993-06-29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utter for hydro-pneumatic current flow harnessing system
GB2262572B (en) * 1991-12-17 1995-01-25 Retzler Chris Heinz Wave energy converter
JP2000145610A (ja) * 1998-11-09 2000-05-26 Ti Giken Kk 原動機
GB2386160A (en) * 2002-01-04 2003-09-10 Technologies Ltd Ocean Variable geometry magnus effect turbine
US7989973B2 (en) * 2006-12-22 2011-08-02 Birkestrand Orville J Fluid-responsive oscillation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8175070A (ja) * 2007-01-16 2008-07-31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縦軸マグナス型風力発電機
TR200701584A2 (tr) * 2007-03-14 2008-10-21 Mehmeto�Lu �Iyar Magnus efekti ile güçlendirilmiş rüzgar türbini düzeneği
CN101790638A (zh) * 2007-08-02 2010-07-28 乔尔·S·道格拉斯 马格努斯力流体流能量采集机
US8492921B2 (en) * 2009-01-26 2013-07-23 Joel S Douglas Rotary magnus energy harvest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4661A (zh) * 2018-03-26 2020-12-11 裵明淳 水力发电机
CN112074661B (zh) * 2018-03-26 2021-12-24 裵明淳 水力发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85615A2 (en) 2010-07-29
WO2010085615A3 (en) 2010-11-04
BRPI1007012A2 (pt) 2016-03-29
US20100187829A1 (en) 2010-07-29
EP2389505A2 (en)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40400A (en) Fluid flow energy harvester
US7986054B2 (en) Magnus force fluid flow energy harvester
US7462949B2 (en) Floating electricity production unit
US9086047B2 (en) Renewable energy extraction device
CN100562659C (zh) 无坝水能发电系统
CN102792011B (zh) 从流体流动来发电的设备
US20100045046A1 (en) Force fluid flow energy harvester
US7661922B2 (en) Installation for harvesting energy of tides (IHET) in shallow waters
US8492921B2 (en) Rotary magnus energy harvester
TWM366607U (en) River power hydraulic generator
WO2007117528A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tus for a power producing linear fluid impulse machine
US20140028028A1 (en) Free-flow hydro powered turbine system
CN103850868A (zh) 一种集群聚能海流的发电系统
RU2347935C2 (ru) Русловая гидро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я
US11434866B2 (en) Water current catcher system for hydroelectricity generation
RU2362905C2 (ru) Гидропривод
CN106321342A (zh) 一种海洋多能源发电装置
JP6274694B2 (ja) 水流揚力回転発電装置
CN111395280A (zh) 无坝式水电站
US11946457B1 (en) High-mass hydro rotor for hydr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JP2012241702A (ja) 水中発電装置
CN211397765U (zh) 浮船式水力发电装置
CN107152371A (zh) 一种发电装置
CN201650565U (zh) 双轮半潜银屏式海流发电装置
CN201381928Y (zh) 潜管式水动力转换及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