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18117A - Data reception wi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 Google Patents

Data reception wi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8117A
TW201018117A TW097151723A TW97151723A TW201018117A TW 201018117 A TW201018117 A TW 201018117A TW 097151723 A TW097151723 A TW 097151723A TW 97151723 A TW97151723 A TW 97151723A TW 201018117 A TW201018117 A TW 2010181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station
transmission
received signal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51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avi Palanki
Avneesh Agrawal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18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811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6Half-duplex systems; Simplex/duplex switching; Transmission of break signals non-automatically inverting the direction of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71Arrangements involving maximum a posteriori probability [MAP]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178Arrangements involving sequence estimation techniques
    • H04L25/03312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provision of output signals
    • H04L25/03318Provision of soft deci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6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6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 H04L25/067Dc level restoring means; Bias distortion correction ; Decision circuits providing symbol by symbol detection providing soft decisions, i.e. decisions together with an estimate of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Description

20101811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揭示内容大體而言係關於通信,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 用於在無線通信網路内傳輸及接收資料之技術。 本申請案係關於同時申請及共同擁有之題為”中繼通信
• 網路内用於通信之方法及裝置(METHOD AND APARATUS • FOR COMMUNICATING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2/257,265號及受讓代理 φ 人案號第071863號,該案之揭示内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 文中。 【先前技術】 無線通信網路可包括可傳輸及接收資料之若干站台。給 定站台之覆蓋度可小於所要覆蓋面積。較小覆蓋度可歸因 於諸如低的最大傳輸功率、頻譜遮罩約束、高頻譜等各種 原因。 大量站台可用於覆蓋一給定地理區域。該等站台應能夠 ❿ 以無線方式彼此通信,因為經由回程網路互連許多站台可 能較昂貴。站台可操作為可"放大並轉發"傳輸之非計劃中 繼器。然而,非計劃中繼器可導致正回饋迴路且亦可放大 • 雜訊。站台亦可操作為可以非協調方式"解碼並轉發”傳輸 . 之遞增冗餘(IR)站台。然而,IR站台可需要載波感測及/或 路由計劃以便使碰撞最小化並管理干擾。因此,若存在大 量站台,則IR站台可能非常低效。需要用於在較大地理區 域上有效地傳輸及接收資料之技術。 137340.doc 201018117 【發明内容】 本文描述用於在中繼通信網路内傳輸及接收資料之技 術。在一種設計中,該中繼網路中之站台可分組至多個深 度。封包可在該中繼網路中以管線方式傳輸以獲得較廣覆 蓋度。處於愈來愈高深度之站台可在連續訊框中發送封包 之傳輸’且處於每一深度之站台可同時發送相同傳輸。 在一態樣中’ 一站台可在該中繼網路中接收具有干擾消 除之資料。該站台可獲得一所接收信號,其包含⑴來自第 一深度處之至少一個第一站台的一第一封包的至少一個傳 輸’及(u)來自第二深度處之至少一個第二站台的一第二 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β在一種設計中,該至少一個第一站 台可包含至少一個下游站台,且該至少一個第二站台可包 含至少一個上游站台。在另一設計中,該等第一站台及該 等第二站台可包含處於不同深度之上游站台。對於兩種設 計,站台均可估計並消除由來自該所接收信號之該第一封 包之該至少一個傳輸所致的干擾以獲得一干擾消除信號。 該站台可接著針對該第二封包處理該干擾消除信號,如下 文所描述。 在另一態樣中,一站台可在該中繼網路中傳輸使用啟動 封包之資料。該站台可發送封包之傳輸,丨中每一封包由 處於不同深度之站台在連續訊框中在管線中傳輸。該站台 可週期性地發送啟動封包之傳輸以初始化管線並允許開始 干擾消除。當站台發送啟動封包之傳輸時,處於較高深度 之站台可靜止且不發送傳輸。 137340.doc 201018117 以下更詳細地描述本揭示案之各種態樣及特徵。 【實施方式】 本文描述之技術可用於具有任何數目個站台之中繼通信 網路。術語”網路"與"系統"常可互換使用。中繼網路可利 用分碼多重存取(CDMA)、分時多重存取(TDMA)、分頻多 重存取(FDMA)、正交 FDMA(OFDMA)、單載波 FDMA(SC-' FDMA)等。中繼網路亦可實施無線電技術,諸如⑴針對 CDMA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或cdma2000,(ii)針 # 對TDMA之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iii)針對OFDMA之 演進UTRA(E-UTRA)、長期演進(LTE)、超行動寬頻(UMB) 或Flash-OFDM®,(iv)針對無線區域網路(WLAN)之IEEE 802.11或Hiperlan,(v)針對無線都會網路(WMAN)之IEEE 802.16,等。該等技術亦可與其他多重存取方案及/或其他 無線電技術一起使用。該等技術可用於支援至特定站台之 單播傳輸、至站台群組之多播傳輸及/或至所有站台之廣 播傳輸的通信網路。 ® 圖1展示中繼通信網路100,其亦可稱為同級間網路、廣 播網路、分散式廣播網路、網狀網路等。中繼網路1 〇〇可 包括任何數目個站台11 0,其亦可稱為節點。站台可為基 地台、終端機等。基地台可為與終端機通信之固定台且亦 ~ 可稱為存取點、節點B、演進節點B(eNB)等。終端機可為 固定或行動的,且亦可稱為存取終端機、行動台、使用者 設備、用戶單元、站台等。終端機可為蜂巢式電話、個人 數位助理(PDA)、無線數據機、無線通信器件、掌上型器 137340.doc 201018117 件、膝上型電腦、無線電話、無線區域迴路(WLL)站台 等。終端機可與基地台通信及/或與其他終端機同級通 信。
在中繼網路100中,站台可為源站台、中繼站台或目的 地站台。源站台係發起資料傳輸之站台。中繼站台係自一 或多個上游站台接收傳輸並將該傳輸重發至一或多個下游 站台之站台。目的地站台係自一或多個其他站台接收傳輪 且不重發該傳輸之站台。上游站台係供接收傳輸的站台, 且下游站台係傳輸被發送至的站台。 在一種設計中,該中繼網路中之站台可基於深度來分 組。深度亦可稱為層、級等。可以分散式及㈣方式進行 分組,而不需要預先計劃。源站台處於最低深度0且稱為 深度〇站台或節點。可正確解碼來自源站台之傳輸之站台 處於深度1且稱為深度1站台…般而言,可正確解瑪來自。 深度d站台之傳輸之站台處於深度叫且稱為深度(㈣)站 台,其中在圖1所示之實例中,站台A係源站台/深度 〇站台,站台B、E、F及G係深度】站台且站台C、D二 Η、I及J係深度2站台。一般而言,中 至D’其中深度。為最低深度,深度D為最高::括深度: 整數值❶ 勹联同冰度,且ϋ為 中繼網路可支援以管線方 輸。封包可由Λ 飞之封包之傳 輸對。Τ由處於不同深度之站台在連 輸。此外,處於相同深度 、Β間隔中傳 判冰度之所有站台可 圖2展示用於中繼玖 町得輸封包》 甲繼網路之傳輸方案2〇〇 外°傳輸時間 137340.doc 201018117 線可分割為訊框單元。訊框係一時間單元且可具有預定持 續時間,例如1毫秒(ms)等。訊框亦可稱為時間間隔、傳 輸時間間隔、時槽、子訊框等。在圖2所示之實例中,站 σ A係源站台/深度〇站台,站台b係站台a之範圍内之深度 1站〇’且站台C係站台b之範圍内之深度2站台。 在訊框t中,站台a傳輸封包〇,其由站台B接收並解碼。 在°凡忙t+l中’站台A傳輸封包1 ’其由站台B接收並解碼。 站台B亦傳輸封包〇,其由站台c接收並解碼。在訊框t+2 中站台A傳輸封包2’其由站台B接收並解碼。站台b亦 傳輸封包1,其由站台C接收並解碼。站台c亦將封包〇傳 輸至在下一較高深度處之下游站台。 封包傳輸可在每一後續訊框中以類似方式發生。在每一 訊框中,處於深度d之站台可接收並解碼來自處於深度d-1 之上游站台之封包,且可將先前經解碼封包傳輸至處於深 度d+i之下游站台(若存在)。 如圖2所示’由處於愈來愈高深度之站台在連續訊框中 傳輸給定封包。舉例而言,封包0由站台A在訊框t中傳 輸’接著由站台B在訊框t+Ι中傳輸,且接著由站在訊 框1十2中傳輸。處於最低深度〇之站台A可在每一訊框中傳 輸新的封包。處於下一較高深度〗之站台B可在每一訊框中 接收來自站台A之封包,且亦可將在先前訊框(若存在)中 接收到之封包傳輸至處於下一較高深度2之站台在每一 訊框中’每一站台可自上游站台接收封包且可將先前接收 之封包傳輸至下游站台。 137340,(j〇c -10· 201018117 在一種設計中, 有相同波形之傳輸:給定深度犍之所有站台可發送具 _可二二=:可互換使用。深 α,λ 赞送其傳輸。處於下一齡古、笼麻 ㈣之站台可接收來自 較一度 等傳轸π 次多個冰度d站台之傳輸。由於該
’因此深度_站台可以與經由多 不同傳播路徑所接收之傳輸相同的方式來處 不同冰度d站台之傳輸。深度(d+i)站台可處理自所 冰度d站台接收之傳輸以恢復由深度^站台發送之封包。 在所有上游站台傳輸相同波形之情況下由中繼網路達成之 覆蓋度可等於單一頻率網路(SFN)之覆蓋度。 站σ可使用正交分頻多卫(〇FDM)、單載波分頻多工 (SC-FDM)或某一其他調變技術來產生封包之傳輸。可藉 由以下步驟來產生一 0FDM符號:⑴對映射至反個副載波 之κ個符號執行K點快速傅里葉逆變換(IFFT)以獲得含有κ 個時域樣本之有用部分,及(ii)複製最後C個樣本並將該c 個樣本附加至該有用部分之前部以獲得含有K+C個樣本之 OFDM符號。可藉由以下步驟來產生一 SC-FDM符號:⑴ 對Μ個時域符號執行Μ點離散傅里葉變換(DFT)以獲得Μ個 頻域符號,(ii)將該等頻域符號及零符號映射至Κ個副載 波,(iii)對該K個經映射符號執行K點IFFT以獲得含有K個 時域樣本之有用部分,及(iv)將具有C個樣本之循環首碼附 加至該有用部分之前部以獲得含有K+C個樣本之SC-FDM 符號。對於OFDM及SC-FDM兩者’接收站台均可獲得含 有來自一或多個站台之傳輸之所接收OFDM或SC-FDM符 137340.doc 201018117 而有效地處置多路 工方案亦可由中繼 號,且可藉由簡單地丟棄該循環首碼 徑。除OFDM及SC-FDM以外之其他多 網路使用》 在-態樣中’中繼站台可在具有針對下游站台之 除⑽的情況下解碼自上游站台接收之傳輸。由下游站么 發送之傳輸可充當對來自上游站台之傳輪之干擾,且: 中繼站台處所接收之信號品質降級。中繼站台瞭解由下游
站台發送之傳輸且因此可估計並取消歸因於該等傳輸之干 擾0 圖3展示具有針對下游站台之干擾消除之封包解碼之設
計。在此實例中,封包〇由站台A在訊框t中傳輸,由站台B 解碼並在訊框t+1中再傳輸,且由解碼並在訊框t+2 中再傳輸。下-封包i由站台A在訊框t+1中傳輸,由站“ 解碼並在訊框t+2中再傳輸,且由站台C:解碼並在訊框t+3 中再傳輸。 下一封包2由站台A在訊框t+2中傳輸。站台b在訊框扦2 中接收來自站台A之封包2,以及來自站台c之封包〇。站 台B可估計歸因於由站台c傳輸之封包〇的干擾。站台b可 接著自其所接收之信號中減去所估計之干擾以獲得一干擾 消除信號。站台B可接著處理該干擾消除信號以恢復由站 台A在訊框t+2中傳輸之封包2。站台B可在具有針對由站台 C傳輸之封包之干擾消除的情況下解碼由站台六傳輸之每 一後續封包。 可以各種方式執行對一給定封包χ之干擾消除。在一種 137340.doc •12- 201018117 設計中,一深度d站台可在正確解碼該封包之後產生封包χ 之傳輸。該深度d站台亦可基於自深度站台接收之導 頻來估計對於一或多個深度(d+1)站台之頻道回應。深度d 站台可接著經由所估計之頻道回應傳遞封包χ之該傳輸以 獲得針對深度(d+1)站台之所估計干擾。深度d站台可接著 自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估計之干擾。 在另態樣中,處於深度d之站台可使用來自處於不同 罙度之上游站台之傳輸以恢復封包。該深度^站台可在d個 連續訊框中自處於深度仏^之站台接收封包之傳輸。該 深度d站台可基於針對每一訊框之所接收信號而收集該訊 框中之封包的資訊。該深度4站台可接著基於該封包之所 有所收集之資訊執行解碼,此可改良解碼效能。 在種认计中,可以封包碼位元之對數概似比(llr)之 形式來給出該所收集之資Μ。一給定碼位元之LLR可定義 為該碼位元為T之概率與該碼位元為"0”之概率的比率。 可基於可用資訊(諸如,所接收信號、頻道估計、干擾估 計等)以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式計算LLR…般而言,LLr 之印質隨著雜訊及干擾減少而改良,此可改良解碼效能。 圖4展不使用來自處於不同深度之上游站台之傳輸的封 〇包解碼之設計°在此㈣中,在訊框t中,站台續送封包 〇之一傳輸·,其由站台B接收並解碼。站台c亦自站台八接 收封包〇之該傳輸並基於其所接收信號計算封包〇之LLR。 站台c可試圖解碼該等LLR以恢復封包Q或可簡單地儲存該 等LLR。 口〆 137340.doc 13 201018117 在訊框t+l中,站台A發送封包丨之一傳輸,且站發送 封包0之一傳輸。站台c接收來自站台A之封包丨之該傳輸 以及來自站台B之封包〇之該傳輸。站台c基於其所接收信 號計算封包0之LLR。站台c接著解碼在訊框t及t+1中獲得 之LLR以恢復封包〇。站台€亦可基於其所接收信號計算封 包1之LLR且可儲存該等LLR(圖4中未展示)。站台c可以類 似方式計算並解碼後續封包之Llr。 圖4亦展示具有干擾消除之LLR計算之設計。站台c在訊 框t+Ι中接收來自站台A之封包i之該傳輸以及來自站台8之 封包0之該傳輸。該等傳輸在站台c處彼此干擾。站台C可 解碼在訊框t及t+Ι中獲得之LLR以恢復封包〇。在一種設計 中,站台C可接著(例如)藉由在正確解碼該封包之後產生 封包0之該傳輸並經由站台B之所估計頻道回應傳遞該傳輸 以獲得所估計之干擾,來估計由在訊框t+1中來自站台B之 封包0之該傳輸所致的干擾。站台c可接著在訊框t+iD中自 其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估計之干擾以獲得干擾消除信 號。站台C可接著在訊框t+1中基於該干擾消除信號(而非 所接收信號)計算封包1之llr。 如圖2至4所示,可以管線方式傳輸封包,其中每一站台 傳輸-封包僅H繼站台可在具有由下游站台發送: 傳輸之干擾消除的情況下解碼自上游站台接收之傳輸,如 圖3所示。站台亦可基於針對在—或多個深度處之」游站 台所獲得之LLR執行解碼^可在計算LLR之前執行干援消 除,如圖4所示。管線式傳輸之有效性取決於每—中繼站 137340.doc •14· 201018117 台對封包之正確解碼,使得該站台可將封包之正確傳輸發 送至下游站台。干擾消除之有效性亦取決於每一站台對封 包之正確解碼,使得該站台可估計並消除由經解碼封包所 致之干擾。若一給定站台錯誤地解碼一封包,則該站台可 發送該封包之錯誤傳輸。在此情況下,下游站台不能正確 解碼該封包。若封包解碼依賴於干擾消除,則一旦錯誤地 解碼封包,管線即可中斷。此係因為干擾消除在錯誤地解 碼封包的情況下可為無效的,且下一封包亦可能被錯誤地 解碼,同時具有歸因於無效干擾消除之更高干擾。 在一態樣中,可週期性地發送啟動封包(b〇〇t up packet) 以重新初始化管線並限制錯誤傳播。啟動封包係僅由源站 台在指定訊框中發送之封包,其中處於較高深度之站台在 該指定訊框中不進行傳輸。可在每一超訊框開始處發送一 欠動封包超訊框可包括具有0至T-1之索引之T個訊框, 其中T可為任何適宜值。在—種設計中,在每—超訊框 中,僅處於深度d或更高深度之站台可在訊框傳輸封 包’其中^d<T。此設計可允許下游站台正確地解瑪封包 並執行干擾消除。 圖5展示具有週期性啟動封包之傳輸方案之設計。在此 實例中,站台A係源站台,站台B係深度i站台,站台㈣ 深度2站台’且最高㈣為D=2。超訊框包括具有索引〇至9 之τ= 10個訊框。 在訊框0中,僅站台八傳輸封包〇,且處於較高深度之所 有其他站台均靜止。封包0係超訊框之啟動封包。在訊框! 137340.doc •15· 201018117 中’站台轉輸封包1,站台B傳輸封包〇,且站台C靜止。 在訊框2中,站台八傳輸封包2,站台B傳輸封包卜且站台 C傳輸封包〇。站台A、^。均在訊框3至6之每一者中傳輪 ^在訊框7中,站台A傳輸該超訊框中之最後封包7, 且站台3及(:分別傳輸封包6及5。在訊框8中站台B傳輸 最後封包7,且站台c傳輸封包6。站台a可靜止(圖5中未 展不)或可充當深度!站台並傳輸封包7(如圖5所示卜在最 後訊框9中’站台c傳輸該最後封包7。站台八及^可靜止 ’(圖5中未展示)或可充當深度2站台並傳輸封包7(如 示)。 下-超訊框中之封包傳輸以類似方式發生。在下一超訊 框之訊框0中’僅站台A傳輸下—封包8(其為針對此超訊框 之啟動封包),且處於較高深度之所有其他站台均靜止。 封包傳輸如上所述在每一後續訊框中繼續。 如圖5所示,啟動封包可允許正確地開始解碼及干擾消 _ 除管線。由於僅源站台A在超訊框之第一訊框〇中傳輸封包 〇’因此深度!站台B可在沒有來自其他站台之干擾的情況 下正確解碼封包0。在訊框2中,站台阿自深度2站台⑽ 收歸因於封包G之干擾。站台B可在解碼來自源站台A之封 包2之前估計並消除由來自站台c之封包〇所致的干擾。若 干擾消除有效,則針對封包2之所接收信號品質可與不具 有來自站台C之任何傳輸的封包〇之所接收信號品質相當。 此外,由於僅源站台A在第一訊框〇中傳輸封包〇,因此 深度2站台C可計算不具有來自其他站台之干擾的封包〇之 137340.doc • 16 - 201018117 瓜。在訊框!中’站台c接收來自深度1…之封包〇及 來自源站台A之封包1且可計算來自站台A之具有干擾的封 包0之LLR。站台c可解碼在訊框0及1兩者中獲得之LLR以 恢復封包0。站台c可接著估計由來自站台8之封包〇所致 的干擾且可自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估計之干擾。站台c 可接著基於該干擾消除信號計算來自站台A之封包!之 LLR。若干擾消除有效,則針對訊w中之封^之所接收 ❹ 2號品質可與針對訊框。中之封包〇之所接收信號品質相
當二因此可成功地開始解碼及干擾消除管線,其中站台B 在母-超訊框之訊框〇中不進行傳輸且站台c在每—超訊框 之訊框0及1中不進行傳輸。 用於啟動封包之附加項(Gverhead)可取決於巾繼網路中 之超訊樞持續時間丁及最大深度…較短超訊框可減少封 包錯誤傳播,而較長超訊框可減少附加項。最大深度〇可 取決於所需覆蓋度。 在上述設計中,可基於完全封包解碼來執行干擾消除。 如圖3所不’一中繼站台(例如,站台可基於已由該中繼 站台正確解碼之封包針對由下游站台(例如,站台C)傳輸 之封包執行干擾消除。此外,如圖4所示,一深“站台 (例如,站台C)可在對來自深度(d_2)站台(例如,站台A)之 封包進仃LLR計算之前針對已被該深度料台正確解碼之 封包執行干擾消除。 叹计中可在不解碼封包的情況下執行干擾消 除。站台B或C可基於所接收符號❹調變符號之估計, 137340.doc 201018117 或可在若干渦輪反覆過程(Turbo iteration)之後使用LLR » 站台B或C亦可使用諸如空間歸零(spatial nulHng)等其他技 術來幫助減少干擾。即使在不解碼封包的情況下亦可正確 消除歸因於封包之大多數干擾。 站台可支援全雙工或半雙工操作。對於全雙工操作,站 台可在相同時間同時傳輸及接收資料,如圖3至5所示。對 於半雙工操作,站台在任何給定時刻僅可傳輸或接收資 料。 在一態樣中,可藉由使處於不同深度之半雙工站台在不 同訊框中進行傳輸來支援資料傳輸。在一種設計中,處於 偶數深度(例如,深度〇、2等)之站台可在偶數編號訊框令 傳輸封包,且處於奇數深度(例如,深度丨、3等)之站台可 在奇數編號訊框中傳輸封包。深度〇站台不需要接收資料 且因此可在偶數編號訊框及奇數編號訊框兩者中進行傳 輸,此可改良效能。 圖6展示用於半雙工站台之傳輸方案之設計。在此實例 中,站台A係源站台,站台B係深度〗站台,且站台d係深 度1或深度2站台。站台A、B&D支援半雙工操作。 在訊框t中,站台八傳輸封包〇,其由站台8接收並解碼。 在訊框t+Ι中,站台a&b兩者均傳輸封包〇,其由站台〇接 收並解碼。在每—奇數編號訊框中,站台A充當深心站台 並傳輸與站台B相同的封包。在訊框t+2中,站台A傳輸封 包1 ’且站台D傳輸封包〇。站台B針對封包〇執行干擾消除 並接著解碼封包卜在訊框t+3巾,站台aab兩者均傳輸封 137340.doc •18· 201018117 ^ 1其由站台D接收並解碼。在訊框t+4中,站台A傳輸封 且站傳輸封包丨。站台B針對封包丨執行干擾消除並 接著解碼封包2。封包傳輸可在每一後續訊框中以類似方 式發生。 -如圖6所$ ’站台D可為深度2站台’其僅可在奇數編號 訊框期間接收且不能計算由深度Q站台A在偶數編號訊框期 門傳輸之封包之LLR。然而,站台a可在偶數編號訊框以 及隨後奇數編號訊框兩者中傳輸每一封包。在此情況下, 站台D可在相同訊框中接收來自兩個站台八及6之每一封 圖中和用半雙工操作之站台D之解碼效能可與圖4中 具有全雙工操作及干擾消除之站台C之解碼效能相當。 在-種設計中,處於給定深度之站台可分割為兩組。第 一組站台可在第-訊框中進行傳輸且在第二訊框中進行接 收第-組站台可在第二訊框中進行傳輸且在第一訊框中 進行接收帛訊框可為偶數編號訊且第二訊框可 奇數編號訊框,或反之亦然。舉例而言16中之站台b及 D兩者可為深度!站台,其中站台B屬於第一組且站台〇 屬於第二組。處於相同深度之兩組站台因此可在不同訊框 中進行傳輸及接收。此可允許目的地站台在偶數編號訊框 及奇數編號訊框兩者中進行接收,此可改良效能。 ^一態樣中,處於不同深度之站台可傳輸不料頻,該 等導頻可允許其他站台判定該等站台之深度。導頻係以已 知方式加以處理且可由接收站台用於諸如頻道估計、時間 及/或頻率獲取、信號強度量測、站台識別等各種目的之 137340.doc •19- 201018117 已知資料。導頻亦可稱為參考信號、前置項、訓練序列 等。在-種設計中’分瑪多工(CDM)可用於導頻。 -深度之站台可藉由將不同擾碼及/或不同正交瑪指派至 該冰度而產生其導頻。處於不同深度之站台可同時(例 如’在相同時間及頻率區塊中)傳輸其導頻 附加項》 只
在另-設計中,分頻多工(FDM)可用於導頻。處於不同 深度之站台可在不同組副載波上傳輸其導頻,且該等導頻 可在頻域中彼此正交。在又—設計中,分時多^_可 用於導頻。處於不同深度之站台可在不同符號週期中傳輸 其導頻,且該等導頻可在時域中彼此正交一般而言,用 於不同深度之站台之導頻可利用多工方案中之任一者或其 任何組合。每當傳輸封包時及/或在某些其他時間,導頻 可在指定訊框中、在每一訊框或每一指定訊框之指定符號 週期中傳輸。 在另-態樣中,處於不同深度之站台可傳輸不同同步信 號同步尨號可载運諸如深度資訊(例如,網路中最大容 許深度)、站台識別符(ID)、系統頻寬、FFT大小、訊框時 序、超訊框時序、資料速率資訊等相關資訊。在接收到來 自同步信號之相關資訊後,接收站台可以與導頻相同之方 式使用該同步信號以用於上文描述之各種目的。同步信號 可包含導頻及/或其他信號,其取決於將在同步信號中發 送之資訊。站台可傳輸同步信號及/或導頻。 一站台可基於自處於給定深度之站台接收之導頻及/或 137340.doc 201018117 同步信號來導出對於該等站台之 用Λ τ ,、祕L v 貝道估§十。該站台亦可使 下游站σ傳輸之一資料部分 A . 丨为之#分來導出對於該等站 口之頻道估計。該站台亦可在執 mmv ^ 執仃干擾消除之前執行反覆 領道估汁以便改良效能。該 +播、亦可執行反覆頻道估計與 干擾消除以便改良效能。 在一態樣中,站台可執行自動 動組態並判定其深度而不需 要手動組態。在將該站台添加 y 王a移至中繼網路内時,該 ❿ 站台可執行自動組態。可在該站Α、δ命士 〇通電時在該站台錯誤地 解碼-或多個封包料由該站台執行自動組態。 對於自動組態,-站台可自其他站台接收導頻及/或同 '仏號’且可基於其導頻及/或同步信號來判定該等所偵 =站台之深度。該站台可試圖解碼來自處於最低深度之該 專所偵測站台之封包。若封包解碼不成功,則站台可試圖 解碼來自處於下-較高深度之站台之封包。該站台可試圖 解碼來自處於愈來愈高深度之所债測站台之封包直至可正 確解碼該等封包為止。該站台可接著判定其深度為比封包 可知到正確解碼之該等站台之深度高一級。因此,若站台 可正確解碼來自深度d站台之封包但不可正確解碼來自深 度(d-l)站台之封包,則該站台變為深度(d+i)站台。 本文描述之中繼網路可支援低功率傳輸、較高載波頻率 及/或較同-貝料速率。中繼網路之效能可由以下實例說 明。 ° 圖7展示中繼網路中由三個站台進行之封包傳輸之實 例。在此實例中,站台八係源站台,站台⑽中繼站台, 137340.doc -21- 201018117 且站台c係目的地站台。每一站台在功率位準p下傳輸,且 每一站台處之熱雜訊*N〇。站台A與B之間的頻道增益為 g’站台B與C之間的頻道增益為h!,且站台a與C之間的頻 道增益為ha»每一鏈路之容量(假定其他鏈路未在使用)可 表達為: 等式(l)
C
BC
= log 1 + V
n〇 J 等式(2)
log 1 + lh2|2-P~ Nn 等式(3) 其中,CAB為自站台A至站台B之鏈路之容量,
Cbc為自站台B至站台C之鏈路之容量,且 CAC為自站台A至站台C之鏈路之容量。
總資料速率R係站台A可將資料傳輸至站台b及C之資料 速率’總資料速率R應小於CAB以便使站台b正確解碼來自 站台A之封包。總資料速率R亦應小於至站台c之鏈路之容 量以便使站台C正確解碼來自站台A及B之封包。 站台C處之所接收信號可表達為: y = h, - r + h2 - s + n » 等式(4) 其中,r為由站台B傳輸之信號, s為由站台A傳輸之信號, y為站台C處之所接收信號,且 η為站台C處之雜訊。 137340.doc • 22- 201018117 在訊框1中,信號s可載運封包ο,且信號^可不存在。站 台C可基於所接收信號y計算封包〇之咖,該所接收信號y 可僅含有載運來㈣台A之封包〇之信號s。訊框岬之所接 收之共有資訊Ct的量可表達為: ct =ι〇§ίι+1Μ^Ζ)。 V N〇 J 等式(5)
Ct等於自站台Α至站台C之鏈路之容量。 在訊框m中’信號8可載運封包!,且信號^可載運封包 〇。所接收信號y可含有载運來自站台B之封包〇之信號r, 以及載運來自站台Α之封包i之信號se站台c可基於所接收 =號y計算在來自站台B之信號4之封包〇之LLR。然而, π刀干丨丨干擾。訊框叶丨中之所接收 之共有資訊Ct+1的量可表達為:
Ct+1 = log ΙΜ2·Ρ 等式(6) ❹ N0+|h2|2.p, 如等式(6)中所示,㈣於信號s之所接收㈣分量充當 干擾且藉由在分母中將她丨、至雜訊N。來反映。對於 封包〇之總接收共有資訊ct0tal可表達為:
Ctotal = Ct + Ct+| = l〇g 1 + (lh,|2+|h2|2)-p· 等式(7)
Ct〇ta,等於在站台A&B兩者均向站台c進行傳輸且 时+Ια)·Ρ為站台C處之所接收功率的情況下獲得的容 量。若封包0以小於Ct〇tai之資料迷率被發送則站台c可正 確解碼封包0。 137340.doc •23- 201018117 在解碼封包〇之後,站台c可消除由載運來自所接收信號 y之封包0之信號r所致的干擾以獲得干擾消除信號。該干 擾消除信號可主要包括載運來自站台A之封包1之信號s。 站台C可接著基於該干擾消除信號計算封包1之LLR。干擾 消除之後的所接收共有資訊的量可如等式中所示。站台 C可以類似方式解碼封包1以及後續封包。
自站台A至站台B之資料速率受Cab限制。自站台A&B至 站台C之資料速率受ct0tal限制,因為站台c處之總接收功 率為(Ih,丨2 +|h2 |2)’P。該總資料速率R可選擇如下: R<min[CABSCtotal] 〇 等式(8) 等式(8)中之總資料速率R可藉由站台a&b處之傳輸器而 達成一 SFN網路之容量。 為了簡單起見,已針對具有三個站台A、B&C之簡單情 形判定總資料速率R。總資料速率之計算可延伸至具有任 何數目個站台及任何數目個深度之中繼網路。一般而言, 一給定站台所支援之資料速率可小於c = 1〇g〇 + pRx/N。),其 中PRX為該站台處來自以SFN方式操作之所有可㈣上游站 口之總接收功率。該總資料速率可為中繼網路中用於所有 站台之受支援資料速率之最小值。該總資料速率亦可大於 用於所有站台之該最小受彡接咨 > , 又文後貧科速率,在此情況下,站 台中之一部分可能超出覆蓋。 圖2至圖6所示之僖輪古安 得w方案可用於系統頻寬之全部或一部 分。系統頻寬亦可分割為容 馬夕個子頻帶,且不同資料流可在 不同子頻帶上發送。頻率眘 馮手資源之此分割可能對單播資料之 137340.doc -24· 201018117 傳輸有益。 圖8展不在中繼通信網路(例>,支援單播、多播及/或廣 播傳輸之網路)中在具有干擾消除的情況下接收資料之過 = 800之設計。過程綱可由—站台(其可為終端機基地 台等)執行。該站台可於中繼網路中獲得一所接收信號, 2所接收信號包含:⑴來自第_深度處之至少―個第一站 的第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及(Π)來自第二深度處 之至少一個第二站台的一第二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方塊 )該第一封包及該第二封包可由該中繼網路中之第一 站台及第二站台廣播。 該站台可估計並消除由來自該所接收信號之該第一封包 之該至y —個傳輸所致的干擾,以獲得一干擾消除信號 (方塊814)。在一種設計中,該站台可基於該經解碼之第一 封包及針對該至少一個第一站台之頻道估計來估計由該第 一封包之該至少一個傳輸所致的干擾。在另一設計中,該 站台可在不解碼該第一封包的情況下基於該第一封包之 LLR資訊來估計由該第一封包之該至少一個傳輸所致的干 擾^對於兩種設計,站台均可自該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 估什之干擾以獲得該干擾消除信號。該站台可接著針對該 第一封包處理該干擾消除信號(方塊816)。 在圖3所示之一種設計中,該至少一個第一站台可包含 至少一個下游站台,且該至少一個第二站台可包含至少一 個上游站台。可由處於該第一深度與該第二深度之間的第 二深度處之中繼站台獲得該所接收信號。在訊框t+2中, 137340.doc .25· 201018117 該第一封包可對應於封包〇,且該第二封包可對應於封包 。在圖4所示之另一設計中,第一站台及第二站台可包含 :;不同/木度處之上游站台。可由處於高於該第—深度及 ㈣二深度之第三深度處之站台獲得該所接收信號。在訊 . ^t+1中’該第—封包可對應於封包G,且該第:封包可對 應於封包1。 圖9展示用於在中繼通信網路中在具有干擾;肖除的情況 下接收資料之裝置9〇〇之設計。裝置觸包括:模組扣, 其用以在中繼網路中獲得—所接收信號,該所接收信號包 含·來自第-深度處之至少一個第一站台的一第一封包的 j少-個傳輸,及來自第二深度處之至少一個第二站台的 第一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模組914,其用以估計並消 除由來自該所接收信號之該第—封包之該至少—個傳輸所 致的干擾以獲得一干擾消除信號;以及模組916,其用以 針對該第二封包處理該干擾消除信號。 鲁圖10展示用於在中繼通信網路(其可支援單播、多播及/ 或廣播傳輸)中在具有針對下游站台之干擾消除的情況下 接收資料之過程1000之設計。過程1000係圖8中之過程8〇〇 之特定設計且可由一站台(例如,圖3中之站台B)執行。該 站台可在第一訊框(例如,圖3中之訊框〇中獲得一第一所 接收信號,該第一所接收信號包含來自至少一個上游站台 (例如’站台A)之第一封包(例如,封包〇)的至少一個傳輸 (方塊1012)。該站台可處理該第一所接收信號以恢復該第 一封包(方塊1014)。該站台可在第二訊框(例如,圖3中之 137340.doc -26- 201018117 訊框t+i)中將該第一封包之一傳輸發送至至少一個下游站 台(例如,站台C)(方塊1〇16)。 該站台可在第三訊框(例如,圖3中之訊框t+2)中獲得一 第二所接收信號,該第二所接收信號包含來自該至少—個 下游站台之該第一封包(例如,封包0)的該至少一個傳輸以 及來自該至少一個上游站台之一第二封包(例如,封包勾的 至少一個傳輸(方塊1018)。該站台可估計由該至少一個下 游站台所發送之該第-封包之該至少_個傳輸所致的干擾 (方塊1020)。該站台可接著自該第二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 所估計之干擾以獲得一干擾消除信號(方塊1〇22)。該站台 可接著處理該干擾消除信號以恢復來自該至少一個上游站 台之該第二封包(方塊1024)。 圖11展不用於在中繼通信網路中在具有針對下游站台之 干擾消除的情況下接收資料之裝置1100之設計。裝置11〇〇 包括:模組im’翻以在第—訊框中獲得―第―所接收 信號,該第-所接收信號包含來自至少一個上游站台之第 -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模組1114,其用以處理該第一所 接收信號以恢復該第—封包;模組1116,其用以在第二訊 框中將該第一封包之-傳輸發送至至少-個下游站台;模 118 #用以在第三訊框中獲得—第二所接收信號,該 第二所接收信號包含來自該至少一個下游站台之該第—封 包的該至少-個傳輸以及來自該至少—個上游站^之一第 一封包的至少—個傳輸;模組1120,其用以估計由該至少 一個下游站台所發送之兮篦一私由夕社π 廷之Μ第封包之該至少一個傳輸所致 137340.doc •11- 201018117 的干擾;模組1122,其用以自該第二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 所估計之干擾以獲得一干擾消除信號;以及模組1124,其 用以處理該干擾消除信號以恢復來自該至少一個上游站台 之該第二封包。 圖12展示用於在中繼通信網路(其可支援單播、多播及/ 或廣播傳輸)中在具有針對上游站台之干擾消除的情況下 接收資料之過程1200之設計。過程12〇〇係圖8中之過程8〇〇 之另一設計且可由一站台(例如,圖4中之站sc)執行。該 站台可於中繼網路中獲得一所接收信號,該所接收信號包 含:(i)來自第一深度處之至少一個第一站台(例如,站台 B)的一第一封包(例如,封包〇)的至少一個傳輸,及(⑴來 自第二深度處之至少一個第二站台(例如’站台A)的一第 二封包(例如’封包1)的至少一個傳輸(方塊1212)。該站台 可處理該所接收信號以恢復該第一封包(方塊1214)。該站 台可接著基於該經恢復之第一封包估計由該第一封包之該 至少一個傳輸所致的干擾(方塊1216)。該站台可自該所接 收信號中減去該所估計之干擾以獲得一干擾消除信號(方 塊1218)。該站台可接著針對該第二封包處理該干擾消除 信號(方塊1220)。 在一種設計中,該站台可在第一訊框中獲得一第一所接 收信號’該第一所接收信號包含來自該至少一個第二站台 之該第一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該站台可在第二訊框中獲 得方塊1212中之該所接收信號。該站台可處理該兩個所接 收信號以恢復該第一封包。在一種設計中,該站台可⑴基 137340.doc -28- 201018117 於在該第一訊框中獲得之該第一所接收信號計算該第一封 包之第一LLR,(ii)基於在該第二訊框令獲得之該所接收信 號計算該第一封包之第二LLR,及(iH)解碼第一 llr及第 二LLR以恢復該第一封包。在方塊122〇之一種設計中,該 站台可基於該干擾消除信號計算該第二封包之LLR且可在 後續訊框中使用該等LLR以恢復該第二封包。 圖13展示用於在中繼通信網路中在具有針對上游站台之 干擾消除的情況下接收資料之裝置13〇〇之設計。裝置13〇〇 包括.模組13 12,其用以在中繼網路中獲得一所接收信 號,該所接收信號包含來自第一深度處之至少一個第一站 台的一第一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及來自第二深度處之至 少一個第二站台的一第二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模組 13 14,其用以處理該所接收信號以恢復該第一封包;模組 U16,其甩以基於該經恢復之第一封包估計由該第一封包 之該至少一個傳輸所致的干擾;模組1318,其用以自該所 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估計之干擾以獲得一干擾消除信號; 及模組1320,其用以針對該第二封包處理該干擾消除信 號。 圖14展不用於在中繼通信網路(其可支援單播、多播及/ 或廣播傳輸)中發送具有啟動封包之資料之過程1400之設 汁。過程1400可由一站台執行。該站台可在中繼網路中處 於第一深度且可發送封包之傳輸,其中每一封包由處於不 同深度之站台在連續訊框中以管線傳輸(方塊1412)。該站 〇可週期性地發送啟動封包之傳輸以初始化該管線,同時 137340.doc -29- 201018117 在該等啟動封包之該等傳輸期間處於高於該第—深度之深 度處的站台不發送傳輸(方塊1414)。 ^冰
在-種設計中’該站台可在包含多個訊框之每—超訊框 之指定訊框中發送啟動封包之—傳輸。向每—超訊框中之 該多個訊框指派以〇開始連續增加之索引。僅深度d或更低 深度處^站台可在訊框d中發送封包之傳輸,其中d為訊框 索引二該站台可在每一超訊框結尾處之至少一個訊框中發 U先則封包之傳輸(如圖5所示)或不發送封包之傳輸,以清 除該管線。不發送傳輸或發送先前封包之傳輸之訊框的數 目可取決於站台之深度及中繼網路中之最高深度。 圖15展示用於在中繼通信網路中發送具有啟動封包之資 料之裝置1500之設計。裝置15〇〇包括:模組1512,其用以 發送來自中繼網路中之第一深度處之站台的封包的傳輸, 其中每一封包由處於不同深度之站台在連續訊框中以管線 傳輸;及模組1514,其用以週期性地發送來自該站台之啟 動封包之傳輸以初始化該管線,其中在該等啟動封包之該 等傳輸期間處於高於該第一深度之深度處的站台不發送傳 輸。 圖9、11、13及15中之模組可包含處理器、電子器件、 硬體器件、電子組件、邏輯電路、記憶體等,或其任何組 合0 圖16展示具有兩個站台110&及1101)(其可為圖1中之任何 兩個站台)之設計之方塊圖。在此設計中,站台11〇&配備 有U個天線1634a至1634u,且站台1 i〇b配備有v個天線 137340.doc •30- 201018117 1652a 至 1652v,其中 υ>1 且 VU。 在站台110a處,傳輸處理器1620可接收來自資料源Μ。 之資料封包及來自控制器/處理器164〇之控制資訊。傳輪 處理器1620可分別處理(例如,編碼、交錯及調變)該等封 包及控制資訊並提供資料符號及控制符號。傳輸處理器 1620亦可針對站台11 〇a產生用於導頻及/或同步信號之導頻 符號。傳輸(TX)多輸入多輸出(ΜΙΜΟ)處理器163〇可對該 等資料符號、控制符號及/或導頻符號適當執行空間處理 (例如,預編碼)’且可將U個輸出符號流提供至1;個調變器 (MOD)1632a至1632u。每一調變器1632可處理一各別輸出 符號流(例如,用於OFDM、SC-FDM、CDMA等)以獲得輸 出樣本流。每一調變器1632可進一步處理(例如,轉換至 類比、放大、濾波及增頻轉換)該輸出樣本流以獲得射頻 (RF)信號。來自調變器16323至163211之1)個111?信號可分別 經由U個天線1634a至1634u傳輸。 在站台110b處,天線1652&至1652乂可分別接收來自站台 ll〇a之RF信號且可將所接收信號提供至解調變器 (DEMOD)1654a至1654v。每一解調變器1654可調節(例 如,濾波、放大、降頻轉換,及數位化)各別所接收信號 以獲得所接收樣本。每一解調變器1654可進一步處理該等 所接收樣本(例如,用於〇FDM、SC_FDM、CDMA等)以獲 得所接收符號。ΜΙΜΟ偵測器1656可自所有v個解調變器 1654a至1654ν獲得所接收符號,對該等所接收符號適當執 行ΜΙΜΟ偵測,且提供所偵測到的符號。接收處理器1658 137340.doc -31 - 201018117 可處理(例如,解調變、解交錯及解碼)該等所偵測到的符 號,將'經解碼之封包提供至資料储集1166〇,且將經解碼 之控制資訊提供至控制器/處理器168〇。 在站台11Gb處,來自資料源1662之資料封包及來自控制 . 器/處理器1680之控制資訊可由傳輸處理器1664處理,由 TXMIMO處理器1666適當預編碼,由調變器““進一步處 . 理’且經由天線1652傳輸。在站台ll〇a處,來自站台110b 之RFjs號可由天線1634接收,由解調變器處理,由 ❹ MIM⑽測器關適當傾測,且由接收處理器廳進一步 處理以恢復由站台110b傳輸之封包及控制資訊。 控制器/處理器1640及1680可分別指導站台11〇a&11〇b處 之操作。控制器/處理器1640及168〇均可執行圖8中之過程 800、圖10中之過程1000、圖12中之過程12〇〇、圖^中之 過程1400,及/或本文描述之技術之其他過程。記憶體 1642及1682可分別儲存關於站台11〇a&11〇b之資料及程式 碼。 ®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可使用多種不同技藝及技術中 之任一者來表示資訊及信號。舉例而言,可藉由電壓、電 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子、光場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組合 來表示在以上描述中始終可參考之資料、指令、命令、資 '訊、信號、位元、符號及碼片。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進一步瞭解,結合本文中之揭示内容 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電路及演算法步驟 可實施為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兩者之組合。為了清楚地 137340.doc -32- 201018117 說明硬體與軟體之此互換性,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 組、電路及步驟已根據其功能性而在上文進行了大體描 述。此功能性是實施為硬體還是軟體取決於特定應用及施 加於整個系統之設計約束。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針對每一特 疋應用以不同方式實施所描述之功能性,但此等實施決策 不應被理解為會導致脫離本揭示案之範_。
結合本文中之揭示内容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 模組及電路可藉由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 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 他可程式化邏輯器件、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 件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所描述之功能的任何組合來實施 或執行。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處 理器可為任何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 處理器亦可實料計算!^狀組合,例如,—聰與一微 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結合一DSP核心之一或 多個微處理器,或任何其他此類組態。 結合本文中之揭示内容所描述之方法或演算法之步驟可 直接體現於硬體、由處理器執行之軟體模組或其兩者之組 合中。軟體模組可駐留於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 ROM記憶體、即職記憶體、EEpR〇M記憶體、暫存器、 硬碟抽取式碟片、CD_R〇M或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其 =之儲存媒體中。示範性儲存媒體耦接至處理器二 二彳:器可自儲存媒艘讀取資訊且將資訊寫入至儲存媒 艎在替代方案中,儲存媒體可整合至處理器。處理器及 137340.doc -33- 201018117 儲存媒體可駐留於繼中。該ASIC可駐留於使用者終端 機中在替代方案t ’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作為離散組件 駐留於使用者終端機中。 在一或多個示範性設計中,所描述之功能可實施於硬 體、軟體、勃體或其任何組合中。若以軟體實施,則該等 力能可作$ $多個指令或碼而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上或 經由電腦可讀媒體傳輸。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 與通信媒體(包括有助於將電腦程式自一個地方轉移至另 一地方的任何媒體)。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通用丨專用電腦 存取之任何可用媒體。藉由實例說明(且非限制),此電腦 可讀媒體可包含RAM、ROM、EEPROM、CD_R〇M或其他 光碟儲存器、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可用於 以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載運或儲存所要程式碼構件且可 由通用或專用電腦或通用或專用處理器存取的任何其他媒 體。又,適當地將任何連接稱為電腦可讀媒體。舉例而 言,若使用同轴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 (DSL)或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而自網 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輸軟體,則同軸電缆、光纖電 纜、雙絞線、DSL或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 術包括在媒體之定義中。如本文中所使用之磁碟及光碟包 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光學碟片、數位化通用光碟 (DVD)、軟性磁碟及藍光光碟,其中磁碟通常以磁性方式 再現資料,而光碟則用雷射以光學方式再現資料β上述各 物之組合亦應包括在電腦可讀媒體之範疇内。 137340.doc -34- 201018117 提供本揭示案之先前描述以使得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 夠進行或使用本揭示案《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瞭解對本 揭示案之各種料,且本文中所定義之一般原料應用於 其他變體而不偏離本揭示案之精神或範疇。因此,本揭示 案並不意欲限於本文t所描述之實例及設計,而應符合^ 本文所揭示之原理及新穎特徵一致的最廣範疇。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展示一中繼通信網路。
圖2展示用於該令繼網路之傳輸方案。 圖3展示具有干擾消除之封包解碼。 圖4展示使用來自處於不同深度之站台之傳輸之封包解 碼0 圖5展示具有週期性啟動封包之傳輸方案。 圖6展示用於半雙工站台之傳輸方案。 圖7展示由三個站台進行之封包傳輸。 圖8及圖9分別展示用於在該中繼網路中在具有干擾消除 情況下接收資料之過程及裝置。 台之干擾消 台之干擾消 之資料之過 圖1〇及圖η分別展示用於在具有針對下游站 除的情況下接收資料之過程及裝置。 圖12及圖13分別展示用於在具有針對上游站 除的情況下接收資料之過程及裝置。 囷14及圖15分別展示用於發送具有啟動封包 程及裝置。 之方塊圖。 圖16展示該中繼網路中之兩個站二 137340.doc -35- 201018117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中繼通信網路 110 站台 110a 站台 ll〇b 站台 900 912 914 916 1100 1112 1114 1116 1118
本發明之裝置 用以在中繼網路中獲得一所接收信號 之模組 用以估計並消除由來自該所接收信號 之該第一封包之至少一個傳輸所致的 干擾以獲得一干擾消除信號的模組 用以針對該第二封包處理該干擾消除 信號的模組 本發明之裝置 用以在第一訊框中獲得一第一所接收 信號的模組 第一封包的模組 用以在第二訊框中將該第一封包之一 傳輸發送至至少一個下游站台的模組 用以在第三訊框中獲得一第二所接收 信號的模組 用以估計由該至少—個下游站台所發 送之該第—封包之該至少-個傳輪所 137340.doc •36· 1120 201018117 1122 1124
1300 1312 1314 1316 1318 1320 1500 1512 1514 致的干擾的模組 用以自該第二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 估計之干優以獲得一干擾消除信號的 模組 用以處理該干擾消除信號以恢復來自 該至少一個上游站台之該第二封包的 模組 本發明之裝置 用以在中繼網路中獲得一所接收信號 的模組 用以處理該所接收信號以恢復該第一 封包的模組 用以基於該經恢復之第—封包估計由 該第一封包之該至少一個傳輸所致的 干擾的模組 用以自該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估計 之干擾以獲得一干擾消除信號的模組 用以針對該第二封包處理該干擾消除 信號的模組 本發明之裝置 用以發送來自中繼網路中之第一深度 處之站台的封包的傳輸的模組 用以週期性地發送來自該站台之啟動 封包之傳輸以初始化該管線的模組 137340.doc -37- 201018117
1612 資料源 1620 傳輸處理器 1630 傳輸(TX)多輸入多輸出(ΜΙΜΟ)處理器 1632a-1632u 調變器(MOD) 1634a-1634u 天線 1636 ΜΙΜΟ偵測器 1638 接收處理器 1639 資料儲集器 1640 控制器/處理器 1642 記憶體 1652a-1652v 天線 1654a-1654v 解調變器(DEMOD) 1656 ΜΙΜΟ偵測器 1658 接收處理器 1660 資料儲集器 1662 資料源 1664 傳輸處理器 1666 ΤΧ ΜΙΜΟ處理器 1680 控制器/處理器 1682 記憶體 137340.doc -38 *

Claims (1)

  1. 201018117 十、申謗專利範園·· 1. 一種無線通信方法,其包含·· 在一中繼通信網路中獲得一 號包含來自一第一深度二所接…,該所接收信 ^ ^ r , 夕個第一站台的一第一 封匕的至少一個傳輸, 个曰乐一冰度處之至少一個 〇的一第二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丨 ^計並消除由來自該所接收信號之該第—封包之該至 。一個傳輸所致的干擾以獲得—干擾消除信號·及 針對該第二封包處理該干擾消除信號。 2. 如請求項!之方法,其中由該第一站台及該第二站台在 該令繼網路中廣播該第一封包及該第二封包。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估計並消除干擾包含 基於一經解碼之第一封包及該至少一個第一站台之一 ,乙估》十來估s十由g第一封包之該至少一個傳輸所致的 干擾;及 自該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估計之干擾以獲得該干擾 消除信號。 4.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估計並消除干擾包含 在不解碼該第一封包的情況下基於該第一封包之對數 概似比(LLR)資訊來估計由該第一封包之該至少一個傳 輸所致的干擾;及 自該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估計之干擾以獲得該干擾 消除信號。 5.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站台包含至少 137340.doc 201018117 個下游站台,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二站台包含至少一個 上游站台,且其中由一處於在該第一深度與該第二深度 之間的一第三深度處之中繼站台獲得該所接收信號。 6·如清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站台及該第二站台包含 處於不同深度處之上游站台,且其中由一處於高於該第 / 衣度及該第二深度之一第三深度處之站台獲得該所接 收信號。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至少一個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在一中繼通信網路中 獲知一所接收信號,該所接收信號包含來自一第一深度 處之至夕個第一站台的一第一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 及來自一第一深度處之至少一個第二站台的一第二封包 的至少一個傳輸;估計並消除由來自該所接收信號之該 第一封包之該至少一個傳輸所致的干擾以獲得一干擾消 除信號;及針對該第二封包處理該干擾消除信號。 如凊求項7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組態以: 基於一經解碼之第一封包及該至少一個第一站台之一頻 道估計來估計由該第—封包之該至少—個傳輸所致的干 擾;及自該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估計之干優以獲得該 干擾消除信號。 9.如請求項7之裝置’其中該至少-個處理器經組態以: 在不解碼該第一封包的情況下基於該第—封包之對數概 似比(LLR)資訊來估計由該第一封包之該至少_個傳輸 所致的干擾;及自該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估計之干擾 137340.doc 201018117 以獲得該干擾消除信號。 10. —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用於在一中繼通信網路中獲得一所接收信號之構件, 該所接收信號包含來自一第一深度處之至少一個第一站 台的一第一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及來自一第二深度處 之至少一個第二站台的一第二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 用於估計並消除由來自該所接收信號之該第一封包之 該至少一個傳輸所致的干擾以獲得一干擾消除信號之 件;及 用於針對該第二封包處理該干擾消除信號之構件。 11. 如清求項10之裝置’其中該用於估計並消除干擾之構件 個第一站台 一個傳輸所 用於基於一經解碼之第—封包 之-頻道估計來估計由該第一封包之該至少 致的干擾之構件,·及 用於自該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估計之 干擾消除信號之構件。 獲仔該 12.如請求項10之裝置, 包含 叾巾該料料並料干擾之構件 用於在不解碼該第—封包的情況下基於該 對數概似比(LLR)資訊來估計由該第一封包之該至: 個傳輸所致的干擾之構件,·及 ^ 用於自該所接收信號中 干擾消除信號之構件。去㈣估权干優以獲⑸ I37340.doc 201018117 13. 14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 一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 用於使至少一個電腦在一中繼通信網路中獲得一所 接收信號之程式碼,該所接收信號包含來自一第一深度 處之至少一個第—站台的一第一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 及來自一第二深度處之至少一個第二站台的一第二封包 的至少一個傳輸; 用於使該至少一個電腦估計並消除&來自該所接收 號之μ第封包之該至少一個傳輸所致的干擾以獲得 一干擾消除信號之程式碼;及 用於使該至少一個電腦針對該第二封包處理該干損 消除信號之程式竭。 種無線通彳§方法,其包含. 在一中繼通信網路中雅 ^ ^ ^ 〇 Τ獲侍一所接收信號,該所接收信 號包含來自至少— 下游站台之一第一封包的至少一個 傳輸,及來自至少—如L t 個上游站台之一第二封包的至少一 個傳輸; 估汁由該第一封自= .^ 〜至少一個傳輸所致之干擾; 自該所接收信號中減 消除信號;及 去該所估权干擾以獲得-干擾 號以恢復來自該至少一個上游站台 處理該干擾消除信 之該第二封包。 15. 一步 第一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進 在—第一訊框中獲得一 包含: 所接收信號,該第一所接 137340.doc 201018117 收信號包含來自該至少一個上游站台之該第一封包的至 少一個傳輸; 處理該第一所接收信號以恢復該第一封包;及 在一第二訊框中將該第一封包之一傳輸發送至該至少 一個下游站台,且其中在一第三訊框中獲得該所接收信 號。 16. —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至少一個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在一中繼通信網路中 獲得一所接收信號,該所接收信號包含來自至少一個下 游站〇之一第一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及來自至少一個 游站σ之一第二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估計由該第一 封包之該至少一個傳輸所致之干擾;自該所接收信號中 …所估计之干擾以獲得一干擾消除信號;及處理該 干擾’肖除信號以恢復來自該至少-個上游站台之該第二 在二〆項16之装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組態以: 第訊框中獲得一第一所接收信號,該第一所接收 .3來自該至少一個上游站台之該第一封包的至少 一個傳輪;處理对笛 在一第 愿理該第"'所接收信號以恢復該第一封包; 個 訊框中將該第一封包之一傳輸發送至該至少一 调下游站厶· B 18 —括Λ· D ’及在—第三訊框中獲得該所接收信號。 ,2線通信方法,其包含: 號包含中繼通信網路中獲得一所接收信號,該所接收信 第 /木度處之至少一個第一站台的一第一 137340.doc 201018117 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及來自一第二深度處之至少一個 第二站台的一第二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輸; 處理該所接收信號以恢復該第一封包; 基於該所恢復之第一封包估計由該第一封包之該至少 一個傳輸所致之干擾; 自該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估計之干擾以獲得一干擾 * 消除信號;及 針對該第二封包處理該干擾消除信號。 • 1 9.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進_步包含: 在一第一訊框中獲得一第一所接收信號,該第一所接 收信號包含來自該至少一個第二站台之該第一封包的至 少-個傳輸,其中在—第二訊框中獲得該所接收信號, 且其中該處理該所接收信號包含處理該第一所接收信號 及該所接收信號以恢復該第一封包。 20. 如叫求項19之方法,其中該處理該第一所接收信號及該 所接收信號包含: 9 土於該第所接收^號計算該第一封包之第一對數概 似比(LLR); 基於該所接枚彳s號計算該第一封包之第二;及 解碼該等第—LLR及該等第二LLR以恢復該第-封 包。 21. 如请求項20之方法’其中該處理該干擾消除信號包含基 於該干擾消除信號計算該第二封包之咖。 22.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137340.doc 201018117 至少一個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在一中繼通信網路中 獲得一所接收信號,該所接收信號包含來自一第一深度 處之至少一個第一站台的一第一封包的至少一個傳輪, 及來自一第二深度處之至少一個第二站台的一第二封包 的至少一個傳輸;處理該所接收信號以恢復該第—封 包;基於該所恢復之第一封包估計由該第一封包之該至 少一個傳輸所致之干擾;自該所接收信號中減去該所估 計之干擾以獲得一干擾消除信號;及針對該第二封包處 理該干擾消除信號。 23.如請求項22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組態以 在一第一訊框中獲得一第一所接收信號,該第一所接收 仏號包含來自該至少一個第二站台之該第一封包的至少 一個傳輸;在一第二訊框中獲得該所接收信號;及處理 遠第一所接收信號及該所接收信號以恢復該第一封包。 24.如請求項23之裝置 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組態以:
    一封包。 25·如請求項24之裝置, 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經組態以基
    包之傳輸,每一 m略甲自一第一深度處之一站台發送封 封包由處於不同深度之站台在連續訊框 137340.doc 201018117 中在一管線中傳輸;及 自該站台週期性地發送啟動封包之傳輸以初始化續管 線,其中在該等啟動封包之該等傳輸期間處於高於該第 一深度之深度處的站台不發送傳輸。 27·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中該週期性地發送啟動封包之傳 輸包含在包含Μ絲之每-超訊框之―指定訊框中發 送一啟動封包之一傳輸。 28·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向每—超訊框中之該多個訊框 指派以0開始連續增加之索引,且其中僅深“或更低深 度處之站台在訊框d中發送封包之傳輸,其中㈣一訊框 索引。 29.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不在每-超訊框結尾處之至少—個訊框巾自該站台發 送封包之傳輸以清除該管線。 3 0.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先前封包之傳輸以清除該管線 在每-超訊框結尾處之至少一個訊框中自該站台發送 31. —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至少-個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在一中繼通信網路中 自H度處之-站台發送封包之傳輸,每―封包由 處於不同深度之站台在連續訊框中在—管線中傳輸;及 自該站台週期性地發送啟動封包之傳輸以初始化該管 線’其中在該等啟動封包之該等傳輸期間處於高於該第 —深度之深度處的站台不發送傳輸。 137340.doc 201018117 32.如請求項3 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 每一超訊框之個處理器經組態以在 里中每Ϊ 訊框中發送一啟動封包之一傳輸, ❹個πΓ框包含被指派有爾1始連續增加之索引 訊框,且其中僅深度d或更低深度處之站台在訊 框^中發送封包之傳輸,其中轉—訊框索引。
    33.如請求項32之裝置’其中該至少—個處理器經組態以不 在每一超訊框結尾處之至少一個訊框中發送封包之傳 輸,或在每一超訊框結尾處之至少一個訊框中發送先前 封包之傳輸,以清除該管線。
    137340.doc -9-
TW097151723A 2008-10-23 2008-12-31 Data reception wi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TW20101811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257,258 US8634769B2 (en) 2008-10-23 2008-10-23 Data reception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8117A true TW201018117A (en) 2010-05-01

Family

ID=42060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51723A TW201018117A (en) 2008-10-23 2008-12-31 Data reception wi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634769B2 (zh)
EP (1) EP2351284A2 (zh)
JP (1) JP5512690B2 (zh)
KR (1) KR101291081B1 (zh)
CN (1) CN102197622B (zh)
TW (1) TW201018117A (zh)
WO (1) WO201004772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1053B2 (en) * 2008-10-23 2015-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20100089166A (ko) * 2009-02-03 2010-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풀 듀플렉스 릴레이에서 간섭 제거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0107440A1 (en) 2009-03-20 2010-09-23 Innovative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s in underground and hazardous areas
WO2010107441A1 (en) * 2009-03-20 2010-09-23 Innovative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c. Distributed ad hoc mesh network protocol for underground mine and hazardous area communications
EP2443933A1 (en) * 2010-10-19 2012-04-25 Nestec S.A. Whitener composition
US8837301B2 (en) 2010-11-08 2014-09-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in 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apable wireless terminals
US9344248B2 (en) * 2010-11-12 2016-05-1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assistance data signaling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30272174A1 (en) * 2010-12-20 2013-10-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frames for device co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03285B2 (en) 2011-03-01 2016-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reference signal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US9124475B2 (en) * 2011-09-19 2015-09-01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antenna arrays
KR101766814B1 (ko) * 2014-08-04 2017-08-09 주식회사 쏠리드 단일입력 단일출력 간섭 제거 중계 장치
KR102284447B1 (ko) 2015-04-10 2021-08-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KR102129063B1 (ko) * 2015-12-31 2020-07-01 주식회사 쏠리드 중계기 및 이의 신호 감쇄 방법
US10742264B2 (en) * 2017-03-31 2020-08-11 Intel Corporation Signaling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group discovery in cable mod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24702B2 (en) * 2000-08-30 2007-05-29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rror-control for multicast video distribution
US6728514B2 (en) * 2000-09-08 2004-04-27 Wi-Lan Inc. Scalable wireless network topology systems and methods
US6807165B2 (en) * 2000-11-08 2004-10-19 Meshnetworks, Inc. Time division protocol for an ad-hoc, peer-to-peer radio network having coordinating channel access to shared parallel data channels with separate reservation channel
US6704301B2 (en) * 2000-12-29 2004-03-09 Tropos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a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devices
CN1788441B (zh) * 2003-04-23 2011-05-11 耐凯特·凯斯夫·帕特沃德汉 速率自适应数据广播技术
ZA200507981B (en) 2003-05-15 2007-04-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wireless relaying network
WO2004110091A1 (ja) 2003-06-05 2004-12-16 Keio University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通信チャネルの割当方法および割当装置
US7277457B2 (en) * 2003-10-03 2007-10-02 Motorola, Inc. Sync bursts for frequency offset compensation
JP4398752B2 (ja) 2004-02-19 2010-01-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中継システム、無線中継装置及び無線中継方法
GB2418104B (en) * 2004-09-09 2007-03-28 Toshiba Res Europ Ltd An uplink interference cancelling CDMA base station uses the transmission timing of a new mobile station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mobile stations
KR100637071B1 (ko) * 2004-09-24 2006-10-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경로를 동적으로 조절하는 무선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그 방법
US8761312B2 (en) * 2005-02-11 2014-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on of a thresholding parameter for channel estimation
CN102088305A (zh) * 2005-02-18 2011-06-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方法、中继站装置和无线发送装置
WO2006103543A1 (en) * 2005-04-01 2006-10-05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slow 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 (sacch) repetition
JP4772039B2 (ja) 2005-04-28 2011-09-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中継方法
KR100593944B1 (ko) * 2005-05-03 2006-06-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 개인망 디바이스 및 그 비콘수신 제어방법
WO2006121381A1 (en) 2005-05-06 2006-11-16 Ericsson Ab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ing relaying
US8339930B2 (en) * 2005-05-16 2012-12-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transmission and channel estimation with pilot weighting
US7756548B2 (en) * 2005-09-19 2010-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uses a multi-mode base station
US8774019B2 (en) 2005-11-10 2014-07-08 Apple Inc. Zon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with relays
CN1983863B (zh) 2005-12-02 2013-07-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节点、无线通信系统和数据中继方法
JP4799228B2 (ja) * 2005-12-02 2011-10-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ノード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データ中継方法
US7379450B2 (en) * 2006-03-10 2008-05-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multi-party voice-over-IP services
US7573875B2 (en) * 2006-05-19 2009-08-11 Alcatel Lucent Proactively providing a redundant multicast tree in an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IPTV) network
US8027286B2 (en) * 2006-07-28 2011-09-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layer multi-hop wireless system
US7821980B2 (en) 2006-08-03 2010-10-26 Nokia Corporation Variable rate soft information forwarding
US20080123584A1 (en) * 2006-08-08 2008-05-29 Siemens Corporate Research, Inc. Route Optimization for MultiHop Relay Transmission Systems
US8160006B2 (en) 2006-08-14 2012-04-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lay service in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440984A (en) 2006-08-18 2008-02-20 Fujitsu Ltd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075094A1 (en) * 2006-09-26 2008-03-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nd relaying frames over mobile multi-hop relay systems
GB2443465A (en) 2006-11-06 2008-05-0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920826B2 (en) * 2006-11-10 2011-04-0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forming frame in multi-hop relay system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US8488508B2 (en) * 2006-11-13 2013-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liable multicas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29336B2 (en) 2007-03-28 2010-06-01 Harris Corporation Synchronization and timing source priority in an ad-hoc network
US20090003257A1 (en) * 2007-06-27 2009-01-01 Motorola, Inc. Apriori proactive retransmissions
US9119164B2 (en) * 2008-08-20 2015-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Generating access point beacons at different power levels
US8971241B2 (en) * 2008-09-30 2015-03-03 Qualcol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031053B2 (en) * 2008-10-23 2015-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12690B2 (ja) 2014-06-04
US20100105317A1 (en) 2010-04-29
US8634769B2 (en) 2014-01-21
WO2010047727A2 (en) 2010-04-29
WO2010047727A3 (en) 2010-08-05
JP2012506667A (ja) 2012-03-15
CN102197622A (zh) 2011-09-21
KR101291081B1 (ko) 2013-08-23
KR20110082054A (ko) 2011-07-15
EP2351284A2 (en) 2011-08-03
CN102197622B (zh)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18117A (en) Data reception wi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0310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86860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estimation
US8861423B2 (e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y overhearing
KR101513556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코딩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7611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multiple codewords in SC-FDMA system
JP5670337B2 (ja) 無線通信のためのインクリメンタル冗長中継器
US20100046542A1 (en) Mimo and sdma signaling for wireless very high throughput systems
US8516349B2 (en)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sub-codebook of an error control coding codebook
CA2809886C (en)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sub-codebook of an error control coding codebook
US8340062B2 (en) Uncontrolled spatial multiple access in wireless networks
Wang et al. Attached-RTS: Eliminating an exposed terminal problem in wireless networks
USRE49158E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multiple codewords in SC-FDMA system
Yao et al. Revisiting of Channel Access Mechanisms in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through Exploiting Physical Layer Technologies
Wang et al. Adaptive transmission combining 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an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two-way relay system
JP2010147766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局装置、中継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