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41534A - Cathode assembly containing an ultraviolet light-blocking dielectric layer - Google Patents

Cathode assembly containing an ultraviolet light-blocking dielectric lay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41534A
TW200941534A TW097145846A TW97145846A TW200941534A TW 200941534 A TW200941534 A TW 200941534A TW 097145846 A TW097145846 A TW 097145846A TW 97145846 A TW97145846 A TW 97145846A TW 200941534 A TW200941534 A TW 2009415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electric layer
substrate
cathode
conductiv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5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ap-Tak Andrew Cheng
Adam Fennimore
Original Assignee
Du Po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 Pont filed Critical Du Pont
Publication of TW200941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153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0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 H01J1/304Field-emissive 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46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ray or beam,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29/467Control electrodes for flat display tubes, e.g. of the type covered by group H01J31/123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00Details of electron-optical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s or of ion traps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3/02Electron guns
    • H01J3/021Electron guns using a field emission, photo emission, or secondary emission electron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23Flat display tubes
    • H01J31/125Flat display tubes provided with control means permitting the electron beam to reach selected parts of the screen, e.g. digital selection
    • H01J31/127Flat display tubes provided with control means permitting the electron beam to reach selected parts of the screen, e.g. digital selection using large area or array sources, i.e. essentially a source for each pixel grou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3/00Cathode-ray or electron-stream lamps
    • H01J63/02Details, e.g. electrode, gas filling, shape of vess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02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 H01J9/022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of cold cathodes
    • H01J9/025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of cold cathodes of 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0Cold cathodes
    • H01J2201/304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01J2201/30446Field emission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tter material
    • H01J2201/30453Carbon types
    • H01J2201/30469Carbon nanotubes (C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3/00Electron or ion optical arrangement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2203/02Electron guns
    • H01J2203/0204Electron guns using cold cathodes, e.g. 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01J2203/0268Insulation layer
    • H01J2203/0272Insulation layer for gat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329/00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e.g. field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 H01J2329/46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on beams
    • H01J2329/4669Insulation layers
    • H01J2329/4673Insulation layers for gat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329/00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e.g. field emission display panels
    • H01J2329/46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on beams
    • H01J2329/4669Insulation layers
    • H01J2329/4691Insulation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ld Cathode And The Manufacture (AREA)

Description

20094153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頂部閘極設計之場發射三極體器件。 本申凊案根據35 U.S,C.§119(e)主張優先於2〇〇7年! !月 26曰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〇/99〇〇56號且主張該 • 申請案之權利,出於所有目的,該案之全文作為本文之一 部分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先前技術】 e 場發射三極體器件習慣上使用通常稱為「頂部閘極」或 「正常閘極」之設計,其中在陰極組件中閘極電極位於電 場發射極上方,且由此在陰極電極本身及陽極電極表面之 間。在陰極組件内,用介電絕緣層使閘極電極與陰極電極 電隔離。隨著諸如碳奈米管(CNT)等低臨限值電子發射材 料廣泛應用,三極體器件中之該等頂部閘極設計對於彩色 顯示器及背光單元應用變得愈加有吸引力。業内已使用相 對較便宜的厚膜處理技術及厚膜介電質及發射極材料來製 ® 造具吸引力的場發射性能之器件。 美國專利第03/141,495 (Lee)號及美國專利第05/258,739 • (Park)號闡述頂部閘極場發射三極體器件及使用可光成像 . 發射材料及由金屬或非晶矽組成之内部薄膜UV遮罩之製 造方法’其必須由昂貴的微影步驟來實施圖案化。Lee廣 泛論述了避免對準誤差的困難,該等誤差係在製造該等頂 部閘極三極體之陰極組件時’由於在高溫燒製與隨後微影 圖案化步驟間基板熱收縮所致。Lee亦闡述使用犧牲層來 136504.doc 200941534 避免由薄膜矽遮罩層之不充分1;¥阻擋性質引起之閘極電 極邊緣上之發射材料殘餘物。該犧牲層之圖案化需要額外 微影圖案化步驟且具有相似的對準誤差及高成本。
Lee亦揭示製造此一頂部閘極三極體器件之陰極組件的 方法,該等方法使用高精度微影技術來達成相對於蝕刻於 介電層中之通孔中央閘極及發射極特徵的精確對準。 儘管業内已證明器件之初步成功,但以低成本、高良率 及大規模製造該等器件之陰極組件仍係巨大的挑戰。在各 種技術困難中,業内證明精確且清潔地將電子發射材料沈 積於介電通孔中而同時避免閘極電極與陰極電極間之電短 路尤其成問題,在使用極大基板時尤其如此。Lee強調了 使用内部薄膜光罩時由對準誤差所引起的困難,該對準誤 差係由燒製步驟期間在圖案化内部遮罩、閘極孔、介電通 孔及犧牲層之微影步驟間必定發生之基板收縮所致^ Lee 亦揭示由存在於閘極電極邊緣處之發射極殘餘物所引起之 閘極及陰極短路問題。
Lee亦揭示藉由改變圖案化内部遮罩層及介電通孔之順 序解決對準誤差及殘餘物問題之方案。與在印刷、燒製及 #刻介電層之前沈積及圖案化内部遮罩層之習用方法不 同’ Lee教示在製造介電通孔之後沈積及圊案化内部遮罩 層。沈積UV吸收及電阻性薄膜層(例如pecVD生長之非晶 矽)作為遮罩層並加以圖案化。因此,因在微影圖案化通 孔與遮罩層之間不需燒製步驟,故在陰極組件中不會發生 基板收縮。另外,將遮罩層沈積於閘極電極頂部並覆蓋側 136504.doc 200941534 壁及通孔底β @冑分,由此可防止與閘極電極及陰極電 極二者接觸之發射極殘餘物形成短%。為進一步確保電隔 離’使用正性光阻劑或負性乾膜光阻劑作為問極電極表面 上之犧牲層。在去除該犧牲層期間,亦將沈積於通孔外面 之發射材料之任何殘餘物剝離。 . 為實施Lee之方法,若干微影步驟必須精確對準。薄膜 • 料層之圖案化必須與基板上之通孔圖案完全對齊。犧牲 層之圖案化亦必須與圖案化通孔及遮罩層完全對齊。因在 © 該等微影步驟之間不實施燒製,故原則上可達成完全對 齊。然而,隨著通孔尺寸變得更小以達成更高分辨率及場 發射性能,且隨著基板尺寸變得更大以產生大型顯示器或 背光單元以及於單一大基板上產生多層板以降低成本該 等微影步驟之完全對準僅可在較A設備及處理成本下達 成。基板或光罩表面之任何溫度波動均可引起不能接受之 對2誤差並由此降低板性能及產品良率。大面積對準設備 之尚投資成本代表低成本器件(例如LCD顯示器之背光單 ’ 元)之沈重投資負擔。 由此#内仍需要製造頂部閘極三極體場發射器件中陰 極組件之替代方法以便於製造且降低最終器件成本。 【發明内容】 在-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具有υν阻播、絕緣介電層 之陰極組件。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含有此一陰極 組件之場發射三極體。 在另-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藉由穿過陰極組件基板之 I36504.doc r 200941534 背側輻照電子發射材料來製造陰極組件之方法,該電子發 射材料已經由形成於uv阻擋、絕緣介電層中/通孔沈 積0 在又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陰極組件裝置,其包含. a)布置於基板上之陰極電極, . b)布置於該陰極電極上之uv阻擋、絕緣介電層, c) 布置於該介電層上之閘極電極, d) 複數個穿過該閘極電極及介電層並曝露該陰極電極 ® 之通孔,及 e) 位於該等通孔中之電場發射極。 在再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藉由以下步驟製造陰極組 件之方法: a) 用第一層導電材料塗佈基板, b) 將UV阻擋、絕緣介電層沈積於該第一層導電材料 上, @ c)將第二層導電材料沈積於該介電層上, d)形成一或多個穿過該第二層導電材料及該介電層以 曝露該第一層導電材料之通孔,及 • e)將電子發射材料沈積於該(等)通孔中。 在再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藉由以下步驟製造陰極組 件之方法: a) 用UV透明導電材料層塗佈UV透明基板之第一側, b) 將UV阻播、絕緣介電層沈積於該導電層上, c) 將導電材料頂層沈積於該介電層上, 136504.doc 200941534 d) 形成一或多個穿過該導電材料頂層及該介電層以曝 露該UV透明導電材料層之通孔, e) 將光阻材料沈積於該導電材料頂層上及該(等)通孔 中, 0穿過該基板輻照該光阻材料, g)使該光阻材料顯影以在每個通孔中形成通路並再曝 露該UV透明導電材料層, h) 將可光成像電子發射材料沈積於該光阻材料上及該 © (等)通孔之該(等)通路内, i) 穿過該基板輻照該發射材料,及 j) 去除該光阻材料及未固化之發射材料。 本文之方法及裝置藉由納入UV阻擋材料或使其作為介 電層解決了將場發射極材料精確沈積於介電層中之通孔中 之問題,該介電層使頂部閘極三極體中之陰極電極及閘極 電極電隔離。 【實施方式】 ® 本發明提供頂部閘極場發射三極體器件中具有1;乂阻擋 介電層之陰極組件及其中隨後微影步驟不需對準之製造方 法。UV阻擋介電層用作閘極電極與陰極電極間之電絕緣 介電層以及用於光沈積可光成像電子發射材料之自對準内 部光罩二者。另外,其亦可用作光圖案化基於光阻劑之犧 牲層之自對準内部光罩。藉由研發該等自對準步驟以圖案 化犧牲層及沈積發射材料,可在不使用昂貴遮罩對準設備 的情況下便宜地以高良率製造頂部閘極三極體器件。該 136504.doc 10 200941534 對準方法亦可避免由燒製引起之基板收縮導致之任何對準 誤差’進而使頂部閘極三極體器件放大至極大基板尺寸。 由此本文揭示頂部閘極三極體場發射器件之陰極組件及 其製造方法’該等方法消除了達成多個微影步驟之完全對 齊的尚成本。本發明之陰極組件通常含有(以非特定順序) 基板、陰極電極、閘極電極、電場發射極、絕緣介電層。 本文所揭示及所使用之陽極組件通常含有基板、陽極電極 及碟光體層。 圖1展示用於頂部閘極場發射三極體器件具有内部薄膜 遮罩層之習用陰極組件的幾何結構。該器件含有一或多個 位於基板材料1.2上之陰極電極^。基板及陰極電極二者 通常對UV輻射透明以能夠穿過該基板來1;乂曝光可光成像 發射材料。該類型之「背側」成像適用於沈積電子發射材 料,此乃因内部遮罩層11〇可用於界定發射材料之圖案。 發射材料光固化之深度可由UV劑量來控制,此乃因光固 化係在陰極與電場發射材料之介面處開始並逐漸發展至整 個發射材料中。除控制電場發射極之厚度外,由於介面處 之UV劑量不會因發射極膜之光密度而減少,故背側成像 亦可提供發射材料與陰極電極之良好固化黏著。 陰極電極及内部遮罩層由一或多個絕緣介電層丨3覆 蓋。為了成本有效製造,該等介電層通常藉由厚膜介電膏 之相繼網版印刷、乾燥及燒製來沈積。通常將介電層燒製 至可促使介電顆粒燒結或熔融但保持低於基板軟化溫度之 溫度。當使用玻璃基板時,介電層燒製溫度通常介於約 136504.doc 200941534 500°C至約600°C之間。 "電層頂部上有一或多個由金屬或其他類型薄膜導體製 得之閘極電極1.4。通常將通孔(例如孔或溝道)濕式或乾式 蝕刻穿過閘極電極及介電層以在每個通孔底部處曝露陰極 電極。將電子發射材料1.5(其可為或含有諸如碳奈米管等 • 針狀材料)沈積於每個通孔底部以形成電場發射極,並使 該電子發射材料與陰極電極電接觸。 陽極組件與陰極組件對置且由絕緣間隔件16支撐,該 〇 陽極組件含有含-或多個陽極電極1.8之陽極基板L7。該 陽極基板可含有用於發光之磷光體塗層19,且可藉由使 用間隔件維持恆定距離。電場發射極之場發射係藉由相對 於陰極將正電位施加給閘極電極來達成。施加給陽極之單 獨正電位隨後將所發射電子吸引至陽極。若陽極上存在磷 光體塗層,則電子碰撞將產生可見光發射。 在此陰極組件中,將習用陰極組件的兩個功能元件内部 遮罩層1.10及絕緣介電層13組合成單一元件,即uv阻擋 介電層。在某些器件中,兩個或更多個絕緣介電層可用於 該元件中來確保閘極電極與陰極電極之間的電隔離並使其 間的擊穿電壓達到最大,且在該等器件中並非所有介電層 均具有UV阻擋特性。在使用此一多層介電層處該等層 在I與G線之UV波長範圍下之光密度可組合為約〇.5或更大 以遮蔽並吸收UV輻射。UV阻擋介電層之年度可在1至數十 微米間變化’此取決於使用單層還是多層介電層;且在使 用多層介電層處,此取決於該(等)UV阻擋層中所用介電材 136504.doc 200941534 料的uv吸收係數》擊穿強度超過t kv/mm之單層或多層介 電層具有適宜強度以使陰極電極與閘極電極電隔離。 在陰極組件内,UV阻擋介電層之位置可自陰極堆疊頂 部(緊鄰閘極電極層)至陰極堆疊底部(緊鄰陰極電極層)而 變化。在多層介電層内,可假SUV阻擋層相對於介電層 . 中之其他層位於任何位置(例如頂部、底部或中部)。在特 定陰極組件内,介電層之不同位置可提高優化以下該等目 標之一或多個的機會:電極隔離;介電擊穿電壓;通孔蝕 ® 刻;及沒有或基本沒有殘餘物並因此沒有或基本沒有短路 之發射極沈積。 圖2展示此頂部閘極場發射三極體器件之陰極組件的側 視圖。該陰極組件含有位於基板材料2.2上之陰極電極層 2.1。該基板及該陰極電極層二者通常對uv輻射透明,以 允許可光成像發射極及抗蝕劑材料之背側UV曝光。單層 或多層UV阻擋絕緣介電層布置於該陰極電極層上。圖2展 示具有層2.3及層2.10之多層介電層,其中,層2.1〇為UV 阻擋層。 在圖2中,介電層之UV阻擋層2· 10位於介電堆疊頂部且 •緊鄰閘極電極層。一或多個由金屬或其他類型薄膜導體製 得之閘極電極2.4布置於介電層2.10上。通孔通常經濕式或 乾式蝕刻穿過閘極電極及介電層以在通孔底部曝露陰極電 極層2.1❶在可能的情況下,由此可有利地在具有最大蝕 刻速率相容性之堆疊材料中選擇用於各種層。 將電子發射材料2.5(例如其係或含有碳奈米管之針狀材 136504.doc 13 200941534 料)沈積於通孔底部以形成電場發射極,並使該電子發射 材料與陰極電極電接觸。發射材料之沈積係藉由膏沈積或 本文所述之其他印刷方法來實施,且係在陰極層與絕緣介 電層之間不存在遮罩層之情況下(該器件中缺少遮罩層)實 施。陽極組件與陰極組件對置且由絕緣間隔件2 6支撐, 該陽極組件含有含一或多個陽極電極28之陽極基板27。 . 該陽極基板可含有用於發光之磷光體塗層2.9且可藉由使 用間隔件維持於恆定距離處。 〇 適用於製備UV阻擋介電層之材料包含(但不限於)锶、 鐵、錳、釩、鉻、鈷、鎳及/或銅中一種或多種之氧化物 或混合氧化物。 本文適於用作電子發射材料以形成電場發射極的材料包 含針狀材料,例如,碳、類金剛石碳、半導體、金屬或其 混合物。本文所用「針狀」意指具有1〇或更大縱橫比之微 粒。針狀碳可有多種類型。碳奈米管係較佳針狀碳且單壁 碳奈米管尤其佳。個別單壁碳奈米管非常小,一般直徑為 ❹、約丨.5奈米。碳奈米管有時描述為類石墨碳,大概係由於 sp2雜化碳之故。碳奈米管之壁可設想為藉由將石墨烯薄 層卷起所形成之柱面。由含碳氣體在小金屬微粒上催化分 解所生長之碳纖維亦可用作針狀碳,每根碳纖維具有相對 於纖維軸成一定角度布置之石墨烯薄片以便碳纖維的外圍 基本上由石墨烯薄片邊緣組成。該角度可為銳角或9〇。。 其他針狀碳之實例係聚丙烯腈基(PAN_基)碳纖維及瀝青基 碳纖維。 136504.doc 14 200941534 陰極組件或陽極組件中之基板可為將附著其他層之任何 材料。矽、玻璃、金屬或諸如氧化鋁等難熔材料可用作基 板。對於顯示器應用,較佳基板為玻璃,且鹼石灰玻璃尤 其佳。本文適用於製造下閘極電極、陰極電極及/或陽極 電極之材料包含(但不限於)銀、金、鉬、鋁、鎳氧化物、 翻氧化物、錫氧化物及鶴氧化物。 用於本文陰極組件中且最終用於本文場發射三極體器件 中之電場發射極可藉由將電子發射材料與諸如將發射材料 附裝至所期望表面所需之玻璃料、金屬粉末或金屬塗料 (或其混合物)混合來製得。電子發射材料之附裝方式必須 經受製造陰極組件之條件及運行含有該陰極組件之場發射 器件的條件並在該等條件下維持其完整性。該等條件一般 涉及真空條件及高達約45〇t之溫度》因此,有機材料一 般不適於將微粒附裝至表面,且若干無機材料對碳差的附 著進一步限制可用材料之選擇。因此,較佳方法係將含有 電子發射材料及玻璃料(例如錯或絲玻璃料)、金屬粉末或 金屬塗料(或其混合物)之厚膜膏以合意圖案網版印刷至表 面上,且然後燒製乾燥的圖案化膏。對於較寬範圍應用, 例如彼等需要較精細分辨率者,較佳處理包括網版印刷亦 含有光起始劑及光可固化單體之膏、光圖案化乾燥膏及燒 製圖案化膏。 膏混合物可使用習知網版印刷技術來網版印刷,例如使 用⑹-彻網目之不銹鋼i網。厚料可沈積成連續膜或 呈期望圖案之形式》當表面為玻璃時,然後將膏在約35〇 136504.doc 200941534 。(:至約55 0°C、較佳約450°C至約525。〇之溫度下於氮氣中 燒製約10分鐘。倘若氣氛中無氧,則更高燒製溫度可用於 能承受其之表面。然而,膏中之有機組份在35〇_45〇°C下 有效地揮發’留下包括電子發射材料及玻璃及/或金屬導 體之複合物層。若要將網版印刷膏光圖案化,則該膏亦可 • 含有光起始劑、可顯影黏結劑及光可固化單體,該光可固 化單體包括(例如)至少一種具有至少一個可聚合乙烯系基 團之可加成聚合乙稀系不飽和化合物。 ® 除電場發射極的形成以外,陰極組件之其他層或元件的 形成或陽極組件之層或元件的形成可藉由與彼等上述方法 類似之厚膜印刷法或藉由此項技術中習知之其他方法(例 如濺射或化學蒸氣沈積,其視需要可涉及使用遮罩及可光 成像材料)來達成。 儘管在本文中不同地方將陰極組件各元件之沈積闡述為 沈積厚膜或薄膜以形成層,且儘管當顯示於側視圖中時陰 極組件各元件由此看起來可能表徵為層,但本文所用術語 層J未必要求陰極組件或場發射器件中之元件完全為平 面或元全連續。對於形狀为右番;^十.&切_ _丄
個別定址像素陣列。舉例而言 ®场發射極;且本文器件 中的每一個,其可提供可 陰極電極及電場發射極 136504.doc -16- 200941534 圖案化為交又線。 本文場發射三極體器件之運行涉及將包含以下實例令所 用電Μ之範圍内的合適電位經由器件外部之接地電屢源 (未圖示)施加給閘極電極及陽極電極以給電場發射極賦能 以產生場發射電流。 . 、本文中場發射三極體器件可用於平板電腦顯示器、電 視、LCD及其他類型顯示器、及真空電子器件、發射閘極 放大器、調速管及照明器件中。其尤其用於大面積平板顯 ❹ *器中’即’用於尺寸大於3〇英时(76公分)之顯示器。平 板顯示器可為平面或曲面。該等器件更具體地閣述於美國 專利第2002/0074932财,出於所有㈣,其全文作為本 文的一部分以引用方式倂入本文中。 實例 本文之方法及裝置之有益屬性及效應可見於如下文所述 之一系列實例(實例丨及2)中。該等實例所基於之方法及裝 置之實施例僅為例證性的,且選擇彼等實施例來例示本發 明並不表明除該等實例中所闞述以外的材料、條件、元 件、構造、步驟、技術或方案不適於實踐該等方法及裝 置,或除該等實例所闡述以外之標的物不在隨附申請專利 範圍及其4效物之範圍内。該等實例之重要性可藉由將自 其獲得之結果與自試驗(對照A及B)獲得之結果比較來更好 地加以理解,該等試驗經設計以藉由提供基本元素作為對 照試驗在陰極組件之製造中缺少UV阻擋介電絕緣體且由 此該器件中缺少UV阻擋介電絕緣體的情況下進行該比 136504.doc 17 200941534 較。 實例1及2闡述兩種沈積發射材料以製造本發明器件之方 法(直接法及剥離法)。圖3A展示該等實例之方法中所用頂 部閘極陰極組件(無電場發射極)之布置的俯視圖。該兩種 方法係以相同方式實施通孔蝕刻。囷3B-3J展示通孔餘刻 - 之處理順序。圖4A-4D展示在不同製造階段閘控介電通孔 之光學顯微照片。 圖5 A-5D展示將發射材料直接沈積於基板上之實例1方 〇 法的處理順序。圖6A-6G展示使用涉及犧牲抗蝕層之剝離 技術沈積發射材料之實例2方法的處理順序。實例1中製造 之陰極組件含有具有一個UV阻擋層之絕緣介電層,而實 例2中製造之陰極組件含有具有兩個uv阻擋層之絕緣介電 層。 每一實例中均提供212"玻璃基板3.1,將11'0塗層3.2沈 積於該基板上,且將該塗層敍刻以形成陰極電極,如圖3b 中所示。為構建介電堆疊,首先製備UV透明介電基底材 料之奮。通常作為厚膜膏施加之介電膏通常含有溶劑及有 機及無機成份《溶劑可為高沸點液體,例如丁基卡必醇、 丁基卡必醇乙酸酯、二丁基卡必醇、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Texanol及萜品醇有機成份可包含黏合劑聚合物分散 劑及/或其他流變改良劑。無機成份可包含低熔點玻璃料 及其他無機粉末。為製備UV阻擋介電膏,將其他1;¥吸收 顏料添加至基底介電膏中。在此等實例中,以3重量%及5 重量%負載使用高溫穩定及玻璃耐化學品顏料(例如氧化鈷 I36504.doc -18- 200941534 翱料)來製備兩種uv阻擋介電膏。 在實例1中’為製備具有一個υν阻擋層之絕緣介電層, 首先將基底介電膏網版印刷至ΙΤΟ陰極頂部,在125〇C下乾 燥5分鐘’且在空氣中燒製至峰值溫度550°C並持續20分鐘 以產生3C中厚度為約ό微米之UV透明膜3.3。然後使用相 同程序將含5重量%顏料之介電膏網版印刷並燒製於該基 底介電層頂部上,此產生7微米的υν阻擋及電絕緣介電材 料之厚膜3.4,如圖3D中所示。經量測燒製總厚度為13微 米。藉由將介電堆疊置於汞燈及能量計之間來量測絕緣介 電層之UV光密度並發現其值大於2。 在實例2中,為製備具有兩個υν阻擋層之絕緣介電層, 將含3重量%顏料之介電膏以上述方法印刷、乾燥並燒製 以在ιτο陰極頂部形成第一uv阻擋介電層6 3,如圖6中所 示。然後類似地在該第一層頂部製造第二3重量%顏料υν 阻擋介電層6.4,如圖6A中所示。經量測該雙層之燒製總 厚度為13微米且光密度大於2。 然後使用電子束蒸發器將150奈米厚鉻(Cr)之閘極電極 3·5及6.5沈積於上文所述之單層及雙層元件之介電表面 上。經量測13微米厚介電堆疊之直流電壓擊穿值超過5〇〇 V。 使用習用微影技術來製造圖3中所示陰極組件中之通孔 結構。將線性酚醛光阻劑3·6(ΑΖ4330,得自Sulzbach am Taunus,Germany之Clariant公司)旋塗於Cr層3.5表面上, 如圖3F中所示。使用1500 rpm之旋轉速度及45秒之旋轉時 136504.doc •19- 200941534 間。將線性酚醛聚合物膜於9(rc熱板上乾燥2分鐘。乾燥 後獲得4微米厚之線性酚醛聚合物膜。將光阻劑曝露於穿 過用20微米空心圓陣列圖案化之外部光罩3 8之uv(35〇_ 450奈米)輻射3.7。所用uv劑量為3〇〇 mJ/cm2。使光阻劑 於含有2%氫氧化四甲銨之AZ3〇〇 ]^汀顯影溶液(亦得自 Clariant)中顯影240秒以曝露心層3 5作為2〇微米圓陣列 3.9,如圖3G中所示。顯影後,將該器件在12〇t:熱板上烘 烤3分鐘。用濕式蝕刻劑將Cr及介電堆疊層蝕刻出然後在 © 去離子水中沖洗。端視蝕刻條件而定,可在該等Cr及介電 堆疊層中獲得輪圈直徑為40-60微米之通孔3 1〇,如圖3H 中所不。然後用6〇C PRS2000抗餘劑剝離器(得自
Danvers,Massachusetts,USA 之TranSene 公司)將光阻劑 層去除。圖4A及圖4B分別展示Cr閘極電極4.1、通孔開口 4.2及通孔底部4.3。 然後用光阻劑3.11再次塗佈該表面’且使用不同之外部 遮罩3.13實施第二UV光圖案化步驟3.12以在cr層3.5中餘 ® 刻出間斷’從而可界定電隔離閘極線,如圖31中所示。在 該第二微影步驟中在閘極線之間所產生之間斷314的尺寸 較大(在圖3中未按比例展示),由此該步驟可具有高容許對 準誤差。用PRS2000抗钱劑剝離器去除光阻劑即完成了在 陰極組件中形成通孔之方法的實施(如圖3j中所示),且該 表面可準備用於沈積電子發射材料。 如上文所述,在該兩個實例中使用不同方法將電子發射 材料膏沈積於陰極組件之通孔中。在實例丨中,其方法涉 136504.doc •20· 200941534 及將膏直接施加於基板之㈣面上;且在實例2中其方 法涉及首W正性綠缝⑽表面,該正性光阻劑係用 作犧牲層來幫助剝離含有發射材料之膏殘餘物。 在該兩種方法中’對於厚臈沈積可使用電子發射材料之 負性可光成像膏。可光成像厚膜膏通常含有溶劑、有機及 無機成份以及電子發射材料q容射為諸如以下等高沸點 液體中之-種或其混合物:丁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乙酸 酿、二丁基卡必醇、鄰苯二甲酸二丁醋、丁瞻〇1絲品 醇。有機成份包含一種或多種黏合劑聚合物、光活性單 體、起始劑、分散劑及/或其他流變改良劑。無機成份可 包含玻璃料、無機粉末及/或金屬粉末。膏中所使用之電 子發射材料可包含針狀材料,例如碳奈米管。為將膏施加 於基板上,通常使用習用之網版印刷。對於可光成像膏而 S,通常使用膏之未圖案化合面滿塗(fi〇〇d print)來覆蓋器 件之幾乎整個頂部表面。 圖5A-5D展示實例1中所用直接膏沈積方法之處理順 序。圖5A展示在即將沈積發射材料之前之頂部閘極基板組 件’該組件由玻璃基板5.1、IT0陰極電極5.2、基底介電層 5.3、UV阻播介電材料層5.4、Cr閘極電極5.5、及通孔開 口 5.6組成。使用習用網版印刷方法將可光成像膏之毯 覆式層印刷於基板上,此覆蓋塗佈Cr表面並填充介電通孔 5B。將CNT膏膜之膜在60°C下於強制通風對流爐中乾燥30 分鐘。發現從Cr表面經量測經乾燥CNT膏之膜5.7為約8微 米厚。 136504.doc -21、 200941534 將經乾燥CNT膏之膜曝露於穿過基板背側2UV輻射58 中’其中曝光劑量為約1〇〇 mJ/cm2。CNT膏之光固化藉由 UV阻擔介電材料層5 4而僅限於介電通孔底部。uv劑量確 疋了 CNT膏之經光固化層5 9之厚度為約4微米,如圖5C中
所示。藉由用0.5% NaC〇3水溶液喷射1分鐘使經曝露CNT 膏之膜顯影’在此期間可洗掉該膜中之未固化Cnt膏並在 通孔底部留下四個CNT膏點陣列4.4,如圖4C及5D中所 示。尤其關注之區域係Cr表面上閘極線之間之間斷4 5及 ® 5.10。經確定’該區域完全不含將導致閘極線之間短路之 CNT膏殘餘物。
在實例2中,使用涉及犧牲層之較複雜剝離方法來沈積 電子發射材料。該方法之優點在於可確保無殘餘物之膏沈 積。圖6A-6G展示實例2之剝離方法之處理順序。圖7A_7C 展示閘控介電通孔在該製造方法不同階段之光學顯微照 片。 實例2中所用在即將沈積發射材料膏之前之頂部閘極陰 © 極組件示於圖6A中。其含有玻璃基板6.1、ITO陰極電極 6.2、第一 UV阻擋介電層6.3、第二UV阻擋介電層6.4、Cr 閘極電極層6.5'及通孔6.6。使用旋塗技術將正性光阻劑 6.7塗佈於Cr層表面上並填充所用通孔6B。對於較大基板 而言’狹縫模具式塗佈光阻劑將適用。 將光阻劑膜在熱板上乾燥至從Cr表面量測厚度為約3微 米。將基板整片曝露於穿過背側之UV輻射6.8中。所使用 之UV劑量應使得在通孔底部正上方之光阻材料在其整個 136504.doc -22- 200941534 厚度上充分曝露,如圈6C中6.9處所示。然而,在所有其 他區域中,因存在uv阻播介電層,故光阻劑未曝露於uv 輻射中。在不使用高成本對準設備之情況下實施該自對準 曝光。端視光阻劑類型而定,可能期望曝光後烘烤步驟。 在顯影溶液中將經曝露光阻劑去除從而露出抗餘層中每個 it孔底部處之陰極表面6.1G’如圖6D中所示。此時亦期望 顯影後烘烤步驟。圖7A及圖7B分別展示光阻劑覆蓋之& 閘極電極7· 1、抗敍劑通孔頂部開口 7.2、及其露出IT〇陰極 ❹ 之底部7.3。 使用習用網版印刷方法將可光成像CNT,之毯覆式層印 刷於陰極電極頂部α覆蓋塗佈纟面並填充抗钱劑層中之所 有通孔,如圖6Ε中所示。所選擇之光阻劑及發射材料膏應 不產生任何不期望之相互作用。以與上述相同之方式將 CNT膏乾燥至自抗蝕劑表面量測之膜611為8微米厚。將 CNT膏膜曝露於穿過基板背側之υν輻射6〗2中其中曝光 劑量為約100 mJ/cm2。同樣’ CNT膏之光固化因υν阻檔介 電層而僅限於抗敍劑通孔底部處。UV劑量確定了 CNT膏 之經光固化層6.13之厚度為約4微米,如圖61?中所示。 藉由用溶劑喷射1分鐘使經曝露CNT膏之膜顯影,在此 期間可洗掉CNT膏中之未固化膜及光阻劑層並在通孔底部 留下四個CNT膏點陣列,如圖6〇中614處及圖7(:中7 4處 所不。如前文所述,經確定Cr表面上閘極線之間之間斷 6.15完全無CNT膏殘餘物。使用uv阻擋介電層及犧牲抗蚀 劑確保在不使用兩成本對準設備之情形下來實現Cnt膏之 136504.doc -23- 200941534 無殘餘物沈積。 端視發射材料膏之調配物而定,陰極組件可能需要燒製 步驟來消除電場發射極點中之過量有機材料。若需如此, 則可在空氣中或惰性氣氛下實施燒製至將對點之危害降至 最低之一定溫度並持續一定時期。在實例1及2中,因隨後 • 在真空室中進行發射測試不需燒製,故試樣未燒製。然 而’為達成改良發射性能’需實施活化步驟。在壓力下將 一片黏著帶層壓於試樣頂部上以迫使黏著劑進入通孔中並 © 接觸電場發射極點。隨後將黏著帶剝離使發射極點斷裂以 曝露電場發射極之「活化」表面。 由ITO塗佈之2"x2"玻璃基板連同磷光體塗層構成之陽極 板經安裝與活化陰極組件試樣對置。使用3毫米厚之間隔 件來維持陰極與陽極基板之間的距離。使用銀塗料及銅帶 使ITO陰極電極、Cr閘極電極及ITO陽極電極電接觸以完 成頂部閘極三極體器件。該器件係在抽真空至壓力<1χ1〇·5 托之真空室中安裝。將15 kv直流電壓施加給陽極電極。 將重複頻率為120 Hz且脈衝寬度為30 之脈衝方波施加給 閘極電極。陰極電極維持於接地電位。 •當脈衝閘極電壓達到3〇 ν時,經量測平均陽極電流為 〇·6 μΑ。隨著脈衝閘極電壓增加,經量測陽極電流亦增 加。在閘極電壓為60 V時,獲得22·6 μΑ之陽極電流。圖8 展示自實例2中製備之頂部閘極場發射三極體器件記錄之 陽極電流及閘極電壓值的曲線。在丨5 kv陽極電壓、6〇 ν 閘極電壓及22 μΑ陽極電流下運行之器件所發射電子所形 136504.doc -24· 200941534 成的鱗光體照明圖像示於圖9中。實例1中製備之頂部閘極 場發射三極體器件可獲得類似發射結果。
對照A及B 用與實例1及2中所用試樣幾乎相同之布置製得另外兩個 陰極組件試樣。圖10展示(如圖3A中所示)基板10.1、ITO • 陰極電極10.2、第一介電層1〇·3、第二介電層10.4、Cr閘 極電極10.5、通孔10.6、及兩個閘極線間之間隙1〇 7。製 造介電通孔之處理順序亦與實例1及2中所用之順序相同, ❹ 如圖3B-3J中所示。對照A及B與實例1及2之間之區別在於 對照A及B中所使用之介電層均不具有uv阻擋性質。 在對照A中’不使用犧牲抗钱劑層而直接沈積電子發射 材料膏。圖11 A-11D展示用於對照a之處理順序。圖丨丨a展 示基板11.1、ITO陰極電極Π .2、第一介電層u.3、第二介 電層11.4、Cr閘極電極11.5、通孔11>6、及兩個閘極線間 之間隙11.7。在Cr表面上印刷發射材料之可光成像膏丨18 並乾燥及填充所有通孔後,將試樣曝露於穿過基板背側之 © 100 mJ之UV輻射11.9中。因UV輻射穿透該兩個11乂透明介 電層,故在介電通孔之底部}^^處以及側壁u n處以及 閘極線間之間隙11.12處之陰極組件表面上的膏均光固 化。 因發射材料膏高度導電,故其靠近通孔開口 1113處及 閘極線間之間隙!〗.14處之Cr閘極電極可導致陰極與陽極 之間及閘極線之間電短路。圖12展示在閘極線12 2間之間 隙處電子發射材料12」之光固化(未將膏印刷於器件頂部之 136504.doc -25- 200941534 所有部分上)。經量測閘極與陰極之間及閘極線之間之電 阻值為數百歐姆(ohm)。該等短路可導致三極體器件不能 運行。 在對照B中,使用犧牲抗蝕劑層來實施電子發射材料膏 之沈積。圖13A-13G展示處理順序。如前文所述,圖13A 展示基板13.1、ITO陰極電極13.2、第一介電層13.3、第二 介電層13.4、Cr閘極電極13.5、通孔13.6、及兩個閘極線 間之間隙13.7。將正性光阻劑13 8旋塗於陰極組件表面上 ® 並乾燥,同時塗佈Cr表面並填充所有介電通孔。將基板整 片曝露於穿過背側之UV輻射13.9»因兩個介電層均對UV 輻射透明’故僅位於Cr閘極層正上方之光阻劑經遮蔽免於 uv曝光。光阻劑之所有其他區域(包含彼等在通孔131〇内 之區域)皆曝露於UV輻射中。抗蝕劑顯影去除所有抗蝕 劑’但Cr層正上方區域中者除外,如圖13D中13.11所示。 印刷並乾燥後,將電子發射材料之可光成像赍13 12沈積 於抗餘劑表面上並填充所有通孔。將試樣曝露於穿過基板 ⑩ 背側之100 mJ之UV輻射13.13中。 如對照A中所見,UV輻射可穿透兩個介電層並使發射材 料膏13.14光固化。隨後使發射材料膏顯影並去除抗蝕劑 可在閘極線間之間隙13.15、介電通孔之底部13.16及側壁 13·17處產生發射材料膜,如圖13G中所示。發射材料膜靠 近閘極層及其導電性使得陰極與陽極之間及閘極線之間電 短路。該等短路同樣可致使該器件不能運行。 因對照Α及Β中不使用高成本對準設備,故不使用UV阻 136504.doc -26· 200941534 播介電層便不可能達成發射材料之無短路沈積。 在本文一或多個將各個特徵組合在一起之具體實施例之 上下文中,闞述了本發明方法及裝置之某些特徵。然而, 本發明之範圍不受任何具體實施例中僅某些特徵之說明的 限制,且本發明亦包含:(1)比任何所閣述實施例之所有特 徵少的子組合,此子組合之特徵在於缺少所省略特徵而形 成子組合;(2)每個特徵單獨地包含於任一所闡述實施例之 組合中;及(3)藉由將兩個或更多所闡述實施例之僅所選特 © 徵、視情況連同本文其他處所揭示之其他特徵歸為一組所 形成之其他特徵組合。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展示配備有内部薄膜光罩之習用頂部閘極場發射器 件的幾何結構》 圖2展示本文所提供配備有uv阻擋介電層之頂部閘極場 發射器件的幾何結構》 圖3展示實例1中所用頂部閘極陰極組件(無電場發射極) ® 之布置的俯視圖及直至通孔钱刻之處理順序。 圖4展示一系列閘控介電通孔在不同製造階段之光學顯 微照片。 圖5展示使用單一 UV阻擋介電層自對準直接沈積電子發 射材料的處理順序。 圖6展示使用雙UV阻擋介電層自對準剝離沈積發射材料 的處理順序。 圖7展不使用犧牲抗蝕劑層在自對準剝離經沈積發射材 136504.doc •27· 200941534 料之不同階段閘控介電通孔之一系列光學顯微照片。 圖8展示自頂部閘極場發射器件獲得之陽極電流及閘極 電壓值的曲線’該頂部閘極場發射器件具有雙UV阻擋介 電層且係由剝離方法製造。 囷9展示由具有雙UV阻擋介電層之器件發射之電子所形 成的磷光體照明圖像。 圖10展示實例2中所用無UV阻擋介電層之頂部閘極陰極 組件(無電場發射極)之布置的俯視圖。 Ο 圖11展示在不使用uv阻擋介電層之情況下直接沈積電 子發射材料之處理順序及結果。 圖12係光學顯微照片,其展示在介電層不為1;、阻擋層 時在閘極線間之間隙處來沈積實例2中所獲得發射材料之 結果。 圖13展不使用犧牲抗蝕劑層但不使用uv阻擋介電層來 剝離沈積發射材料之處理順序及結果。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❹ 陰極電極 基板材料 絕緣介電層 閘極電極 電子發射材料 絕緣間隔件 陽極基板 陽極電極 136504.doc -28- 200941534
1.9 1.1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3.13 磷光體塗層 内部遮罩層 陰極電極層 基板材料 介電層 閘極電極 電子發射材料 絕緣間隔件 陽極基板 陽極電極 磷光體塗層 UV阻擋層 玻璃基板 ITO塗層 UV透明膜 UV阻擋及電絕緣介電材料厚膜 Cr層 線性酚醛光阻劑 UV輻射 外部光罩 圓陣列 通孔 光阻劑 外部遮罩 136504.doc -29- 200941534 3.14 4.1 4.2 4.3 4.4 4.5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5.10
6.2 6.3 6.4 6.56.6 6.76.8 間斷 Cr閘極電極 通孔開口 通孔底部 CNT膏點陣列 間斷 玻璃基板 ITO陰極電極 基底介電層 UV阻擋介電材料層 Cr閘極電極 通孔開口 經乾燥CNT膏之膜 UV輻射 CNT膏之經光固化層 間斷 玻璃基板 ITO陰極電極 第一 UV阻擋介電層 第二UV阻擋介電層 Cr閘極電極層 通孔 正性光阻劑 UV輻射 136504.doc -30- 200941534 6.10 6.1 1 6.12 6.13 6.15 7.1 7.2 7.3 φ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1.1 © 11.2 11.3 •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陰極表面 膜 UV輻射 CNT膏之經光固化層 間斷 C r閘極電極 抗蝕劑孔頂部開口 抗蝕劑孔底部 基板 ITO陰極電極 第一介電層 第二介電層
Cr閘極電極 通孔 間隙 基板 ITO陰極電極 第一介電層 第二介電層 Cr閑極電極 通孔 間隙 發射材料之可光成像膏 UV輻射 136504.doc -31 - 200941534 11.10 介電通孔底部 11.11 介電通孔側壁 11.12 間隙 11.13 通孔開口 11.14 間隙 12.1 電子發射材料 12.2 閘極線 13.1 基板 ❹ 13.2 ITO陰極電極 13.3 第一介電層 13.4 第二介電層 13.5 Cr閘極電極 13.6 通孔 13.7 間隙 13.8 正性光阻劑 13.9 UV輻射 ❹ 13.10 通孔 13.12 電子發射材料之可光成像膏 13.13 UV輻射 13.14 發射材料膏 13.15 間隙 13.16 介電通孔底部 13.17 介電通孔側壁 136504.doc -32-

Claims (1)

  1. 200941534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陰極組件裝置,其包括: a) 布置於基板上之陰極電極, b) 布置於該陰極電極上之UV阻擋、絕緣介電層, c) 布置於該介電層上之閘極電極, d) 複數個穿過該閘極電極及該介電層且曝露該陰極 電極之通孔,及 e)位於該等通孔中之電場發射極。
    2. 如清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基板對uv輻射透明。 3. 如睛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陰極電極對uv輻射透明。 4·如請求項丨之裝置,其中該介電層包括鈷。 5·如睛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介電層在1與(}線之uV波長範 圍處之光密度經組合為約〇 5或更大。 6.如明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陰極電極及該電場發射極圖 案化為交又線。 7·如4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電場發射極包括碳奈米管。 種場發射二極體器件,其包括如請求項1之陰極組件 裝置。 9. 10. 一種平板顯示器、 速管或照明器件, 一種製造陰極組件 真空電子器件、發射閘極放大器、調 其包括如請求項8之三極體器件。 之方法,其包括: a) b) 上, 用第—層導電材料塗佈基板, 阻擋、絕緣介電層沈積於該第一層導電材料 136504.doc 200941534 C)將第二層導電材料沈積於該介電層上, d) 形成一或多個穿過該第二層導電材料及該介電層 以曝露該第一層導電材料之通孔,及 e) 將電子發射材料沈積於該(等)通孔中。 Π.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介電層包括鈷。 12. 如凊求項〗〇之方法,其中該介電層在丨與^線之uv波長範 圍下之光密度經組合為約〇·5或更大。 13. —種製造陰極組件之方法,其包括: ❹ a)用UV透明導電材料層塗佈uv透明基板之第一側, b)將UV阻擋、絕緣介電層沈積於該導電層上, ¢)將導電材料頂層沈積於該介電層上, d) 形成一或多個穿過該導電材料頂層及該介電層以 曝露該UV透明導電材料層之通孔, e) 將光阻材料沈積於該導電材料頂層上及該(等)通孔 中, f) 穿過該基板輻照該光阻材料, _ g)使該光阻材料顯影以在每個通孔中形成通路並再 曝露該UV透明導電材料層, h) 將可光成像電子發射材料沈積於該光阻材料上及 該(等)通孔之該(等)通路中, i) 穿過該基板輻照該發射材料,及 j) 去除該光阻材料及未固化的發射材料。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介電層包括鈷。 15·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介電層在〗與〇線之uv波長範 圍下之光密度經組合為約〇.5或更大》 136504.doc
TW097145846A 2007-11-26 2008-11-26 Cathode assembly containing an ultraviolet light-blocking dielectric layer TW20094153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9005607P 2007-11-26 2007-1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1534A true TW200941534A (en) 2009-10-01

Family

ID=40361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5846A TW200941534A (en) 2007-11-26 2008-11-26 Cathode assembly containing an ultraviolet light-blocking dielectric laye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269210B2 (zh)
EP (1) EP2215645A1 (zh)
JP (1) JP2011505055A (zh)
KR (1) KR20100100904A (zh)
CN (1) CN101874281B (zh)
TW (1) TW200941534A (zh)
WO (1) WO20090706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71627B2 (en) * 2007-12-21 2012-05-08 Spansion Llc Method of form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1958343B (zh) * 2009-07-20 2012-07-11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三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48119B (zh) * 2010-11-27 2012-12-05 福州大学 发射单元双栅单阴式无介质三极fed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TWI437603B (zh) * 2010-12-16 2014-05-11 Tatung Co 場發射顯示器
US9895459B2 (en) * 2015-10-21 2018-02-2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Ultraviolet ray emitting package having resin adhesive layer and ultraviolet ray irradia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9081B2 (en) 2000-06-21 2008-11-1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improving the emission of electron field emitters
KR100413815B1 (ko) 2002-01-22 2004-01-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삼극구조를 가지는 탄소나노튜브 전계방출소자 및 그제조방법
KR20050111705A (ko) * 2004-05-22 2005-11-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계방출소자와, 이를 적용한 전계방출 표시소자
KR20050115057A (ko) * 2004-06-03 2005-12-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방출 소자용 장수명 이미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60012782A (ko) * 2004-08-04 2006-02-0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계방출소자와, 이를 적용한 전계방출 표시소자
KR100724369B1 (ko) * 2005-10-19 2007-06-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자외선 차폐층을 구비한 전계방출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4281B (zh) 2012-05-23
US20100252804A1 (en) 2010-10-07
US8269210B2 (en) 2012-09-18
CN101874281A (zh) 2010-10-27
KR20100100904A (ko) 2010-09-15
JP2011505055A (ja) 2011-02-17
EP2215645A1 (en) 2010-08-11
WO2009070632A1 (en) 200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63781B2 (ja) 三極管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電界放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JP5006756B2 (ja) Cntエミッタの製造方法
EP1315191B1 (en) Composite for paste including carbon nanotubes, electron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4504690A (ja) 電子電界エミッタの放出状態を改善するための方法
JP3614377B2 (ja) 電界電子放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り作製される電界電子放出装置
TW200941534A (en) Cathode assembly containing an ultraviolet light-blocking dielectric layer
JP2007042632A (ja) 電子放出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採用した電子放出素子
JP4918352B2 (ja) 厚いフィルムペースト層のポリマー拡散によるパターン化方法
KR101082440B1 (ko) 전자 방출 소자, 이를 구비한 전자 방출 디스플레이 장치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943148B2 (ja) 接触印刷を用いる厚膜ペーストでのビアの充填
KR100442840B1 (ko) 삼극관 탄소나노튜브 전계방출 어레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110124261A1 (en) Method of making air-fired cathode assemblies in field emission devices
JP2005116500A (ja) 電界放出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66016B1 (ko) 전자 방출원 형성용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전자 방출원및 상기 전자 방출원을 구비한 전자 방출 소자
JP2007149616A (ja) 電界放出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88874A (ja) 電子放出素子の製造方法、こ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た電子放出素子、それを適用した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電子放出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1166014B1 (ko) 전자 방출원 형성용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전자 방출원, 및 상기 전자 방출원을 포함하는 전자 방출 소자
US20090134768A1 (en) Electron emission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2124086A (ja) 電子放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装置
JP2006073208A (ja) 積層体の形成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源、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050113909A (ko) 전자 방출원 및 전자 방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JP2003197091A (ja) 電子放出素子、電子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070078915A (ko) 카본계 물질 및 금속 탄산염을 포함하는 전자 방출원, 상기전자 방출원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전자 방출원을 구비한전자 방출 소자
KR20030081666A (ko) 전계 방출 표시장치용 면 전자원 형성 방법
KR20070079747A (ko) 표면에 전자쌍 공여기를 갖는 카본나노튜브, 그 제조방법,상기 카본나노튜브를 포함하는 전자 방출원 및 상기 전자방출원을 구비한 전자 방출 소자